中职机械范文

时间:2023-03-23 01:42: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职机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职机械

篇1

机械设计课程是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要依据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遵循科学的教学原则,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直观教学一般会把学生难以理解的机械原理形象地呈现出来,把难以在头脑中形成的空间视图通过模型、实物、挂图等教学用具进行演示。这种课堂教学呈现方式降低了教学难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易被认识、发现、理解和记忆。在掌握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空间构图。直观教学就是通过直观具体的实物、图片、机械模型等展示,认识机械实物与机械制图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建立表象概念,获得空间思维,激发想象力,充分理解机械原理。在直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引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要研究学生,了解其认知水平及兴趣,善于发现学生学习机械设计方面的潜力,循循善诱,启发引导,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研究、自我探索,独立解决问题。做到融会贯通,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充分的挥多媒体资源优势,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创新,信息技术应用已完全走进课堂教学,使计算机技术网络资源、多媒体技术也在教育领域内不断得到开发和应用。网络资源和网络技术在教学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能有效地传递教学信息,为学生自我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为学生学习提供最有效的支撑。恰当合理的多媒体教学,能把视图表现得更加生动、形象、直观。在课堂教学中有独特的优势和无可比拟的教学效果,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将文字、图象有机结合,多角度展示图片,揭示机械原理,讲解设计方法,演示绘画过程,把传统教学方式无法设计、解决的问题呈现出来,把抽象、深奥、难解的繁复问题深入浅出,更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这种教学方式,内容更丰富多彩,表达形象直观,手段更先进,得到的教学效果也就更显著。

三、注重设计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专业水平

机械设计也是一门对能力要求很强的课程,仅仅掌握设计理论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能力作为重点。针对机械设计专业的特点,教师可以从设计计算和结构设计两方面来加强教学。结构设计是确定零部件形体的主要阶段,是中职机械设计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对于机械类专业学生来说,由于机械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工程实践经验欠缺,所以在进行结构设计时思维局限很大,教师必须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提出科学合理的设计理念,使学生在设计产品时考虑到产品的造型、制造、市场等生命周期,使学生明白好设计需要各门课程学科的互相支撑、相互融化,从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生产生活问题。教师应创造能够发挥最大想象的空间,帮助学生剖析问题,给学生得出结论和最后实现的动能。这样,学生才能做到突出结构设计,使设计结构更合理、更新颖、更科学、更实用。

四、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机械设计知识的应用

篇2

关键词:教学;掌握;中职;理解;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281-01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工程机械行业的基础,中职生对其掌握的如何,直接影响专业课的学习,而它对中职生来说,又是一门较难掌握的课程,其原因有三:一是他们初中毕业,缺乏对机械的感性认识;二是他们未曾学过应有的识图知识;三是这门课程内容多而杂。上述情况使学生对此课程要么死学,要么放弃。针对这种状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1.纵观全局--找主脉

《机械基础》内容虽然多而杂,但它具有层次性,内容越繁杂,学生越容易学乱,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首先要纵观全书,理清主脉,使学生学习时把握大局;其次再纵观各章节,寻找章节的主线,依照一定的顺序,合理安排课时量,做到主次分明,脉络清晰,便于学生接受。

《机械基础》全书内容纵观:

为便于学生系统学习,我采用的顺序是:工程材料、工程力学、机械传动、连接和零部件,这样可以避免内容脱节。

以"联轴器的结构类型"纵观章节实例:

2.对比分析--抓细节

对比分析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较相似、易混淆的知识点对照分析,比较异同的一种方法。《机械基础》中有很多相似知识点可进行对比分析,如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任意力系和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对比;滚动摩擦与滑动摩擦对比;杆件拉压变形与剪切、挤压变形、扭转变形、弯曲变形的受力、变形特点、强度校核相比较;机械传动常见的五种类型对比等。

下面以平面四杆机构常见的三种类型运动特性对比分析为例来说明:

通过比较,找异同(均为平面四杆机构,运动特性不同),抓细节(主动杆特征),避免知识点的混淆,实乃事半功倍,也便于学生掌握。

3.理解互融--攻难点

教学过程中,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结合,无疑效果很好,但往往因为学生感性认识不到位(实验实习条件限制),加上学生对专业知识了解不多,所以要想做到理感互融有难度。不妨让学生自做模型或引入教学实习片,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效果也不错。如在对《常用机构》教学时,平面四杆机构实际上是四根杆相连,让学生动手做机构模型,用四根小木棍原材料,学生兴致很高,在课堂上通过对不同模型进行演示,就能得到几种类型和运动特性。如曲柄存在的条件符合时,曲柄机构有何运动特性,再通过一些实例,使学生各有所学,取长补短,避免学生丧失信心,也解决许多难点问题。如上面例子中机构的急回运动、死点、运动连续性等。这样理性与感性相统一,使学生理解掌握难点。

4.强化训练--重运用

知识掌握情况如何,关键看是否会正确灵活运用,举一反三。适当方式的训练是检验学生掌握情况的常用方法,但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去设置一些练习,对学生来说毫无意义,所以,有意识通过选择题、判断题去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通过一题多解考察学生多向思维能力,通过应用题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等。

以上方法通过找主脉,抓细节,攻难点,重运用,课堂上不失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之大局,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轻松学知识,灵活用知识。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 项贤明主编.《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 赵祥主编.《机械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篇3

【关键词】中职院校;机械;创新

1中职机械教学的现状

1.1学生基础薄弱。

在现阶段的中等职业院校中,生源主要来自于初中或高中毕业生中成绩比较差的学生,由于成绩不理想,便选择进入中职院校进一步学习。在这些学生中,大多对之前学过的知识没有牢固地掌握,同时,他们在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惯上都会或多或少存在种种问题,有的学生甚至会存在自卑的心理,这就影响了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

1.2传统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学生发展需要。

在目前的中职机械教学中,以培养能力为目的的教学理念没有落到实际行动中,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情况普遍存在。教师授课形式单一,大多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照本宣科,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种“空中花园”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机械课程感到枯燥,厌倦,学习时很难提起兴趣,实际水平自然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1.3课程体制陈旧,理论与实践衔接困难。

大部分中职院校的课程体制为两年的在校学习加一年的企业实习,这就意味着学生要把三年的学习任务在两年的时间内完成,这对中职学生来说是不现实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其次,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由于机械工业繁忙,企业专注于内部生产,很少对学生进行细致全面的指导,学生实践机会不多,理论与实际生产衔接困难。

1.4教学设备有限。

部分中职院校的硬件设施条件有限,机械课程涉及到的很多相关软件不能够进行现场演示,而且没有配备必要的教具和模型,学生失去了动手实践的机会,教师只是书面传授,这样学生缺乏对机械专业的感性认识,对课程内容很难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2中职机械教学的创新

2.1计算机教学在中职机械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教学的应用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在中职机械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课件“声、像、图、文”丰富的表达方式,增加课堂信息量,将教学理论与机械操作流程的flash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操作过程。例如,机床、凸轮机构、CAD制图等内容抽象难懂,教师可以通过多彩的图片、动态的视频加以演示,这种教学方法既直观又形象,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影像化的表现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教学效果。例如,教师进行平面四杆机构教学时,利用计算机动态模拟演示公交车的自动关门系统,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这些模拟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四杆机构。但值得的注意的是,教师不能过分依赖计算机,计算机教学的应用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内容,才能使计算机教学发挥更好的作用。

2.2实践教学在中职机械教学中的应用。

实践教学是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佳途径,是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能够使学生很快的掌握技术的精髓,使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升华。机械是一门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中职机械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建立数控、机电一体化的综合实验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机械设计中,依据具体的生产过程和典型零件,让学生亲自进行三维机械软件应用、机械制图测绘等,通过这些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进而强化从图纸到产品整个生产过程中所用到的综合知识,使学生产生对专业学习和行业新的认识。此外,中职院校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参加实习,提高工作适应能力。

2.3模型教学在中职机械教学中的应用。

模型教学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有很好的辅助作用,为了节约教学成本,教师可以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旧物利用,自制模型,既节能又环保。学生们集思广益,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充分发挥想象力,采用不同材质制做各种直观的模型。在模型制作时,教师要积极地指导学生利用机械原理解释模型制作过程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分组竞赛等方式,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模型中有很多形体表面有孔、槽,内部还有其它各种各样的结构,通过亲手操作可以启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2.4案例教学中职机械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是中职机械创新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案例引入,让学生独立自主地看待案例,并找出问题,做出自己的判断和决策,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案例的选择要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所选案例必须与相关机械知识相符,例如,教师可以对课本中涉及到的经典案例进行加工深入。课堂引入实际机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相关事件,然后和学生一起探讨处理措施及其处理的结果,让学生通过生动的案例灵活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2.5开展互动性教学,提高系机械课堂趣味性。

新时期下的教学课堂已经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学生畅所欲言的求知花园。在中职机械课堂上,教师要避免一味的灌输知识,而忽略学生的主观意识,通过开展互动性教学,创设课堂情境,不仅可以增加师生情感交流,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机械课程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课堂上开展互动教学,不仅是学生认知和课程内容的需要,更是课程改革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中职生是一个基础薄弱的学生群体,教师更应注重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能力特征,因材施教,课堂上积极与学生互动,增强师生间的合作,通过共同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结束语

中职机械教学的创新除了要提高专业教学质量,还要重视教学方法改革,通过不断的创新,将各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广大中职教育者在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创造性教法的研究,提高中职机械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机械人才。

参考文献

[1]姚卉.《浅谈中职机械专业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教育界.2012.

篇4

1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理念落后

中职学校的教学理念较传统,教师进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时,仍以相关知识的讲解为主,没有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且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是按部就班,向学生灌输机械制造的知识,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机械制造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重视实践课程,大部分的课程以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主,使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空有理论知识而不会运用。

1.2师资力量不足

中职机械制造专业的师资力量不足,使得学校的教学水平较低。机械制造专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较高水平的教师进行此专业的教学。但是,部分中职学校教授此门课程的教师缺乏牢固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不足,且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无法完全地阐释该专业的知识。不仅如此,多数中职学校的教学条件不足,无法提供机械制造专业需求的复杂性较高的教学器材,降低了学校的教学水平。

1.3学生实践能力不强

部分中职教师偏重于机械制造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得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低下。中职学校机械制造专业教学课程注重理论知识,脱离了与实际生产的要求,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多数学生只会纸上谈兵,无法在实际中解决相关问题,相关的信息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力较差,实际操作技能较弱,无法达到社会综合型机械制造人才要求。

2优化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的对策

社会在不断进步,市场人才标准也在不断变化。在此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应根据当下社会对机械制造人才的需求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确定人才的培养目标,科学制定机械专业人才培养规划,使机械专业人才质量得到提升,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2.1转变教学理念

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的重点在人才培养上,中职学校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重视人才的培养,通过利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中职教师进行机械制造教学时,应将课程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上,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且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使学生的能力达到人才标准。

2.2加强实践教学

机械制造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中职学校应根据机械制造的专业特点,结合该专业的市场需求,科学设置机械制造实践教学课程。教师进行机械制造实践教学时,应让学生掌握该专业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情况,并通过实践过程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同时,中职学校应根据学生专业的发展方向,增加与企业的互动,尽量为学生争取实习机会,同时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能够及时掌握社会对机械制造专业人才的要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中职学校应积极与机械制造工厂进行沟通,让学生能够多到厂房观摩和学习,对机械制造的原理、常用结构、操作技术等知识进行巩固,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成长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专业人才。

2.3增强师资力量

机械制造专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提高中职学校教师的教学水有利于学校人才的培养,因此,中职学校应重视并培养机械制造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本校的教学水平。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师必须掌握前沿的知识和技术,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教学能力。对此,中职学校应重视教师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鼓励教师进修,支持教师进行科研,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技术操作能力和教学能力。中职学校应重视教师的发展,科学制定教师管理制度,并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为教学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2.4运用多媒体技术

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内容较多,理论知识较枯燥,教师一味地按照传统方式进行讲解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中职机械制造教学应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师进行机械制造教学时,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相关专业知识直观化,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机械制造教学中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机械制造的相关知识。例如,教师对机械制图的内容进行讲解时,可以将点线面的投影以及齿轮设计内容制成PPT课件,增加图片或视频,将机械制度的关键知识形象地展现出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师不再需要反复的讲解比较复杂的机械制造知识,无需学生凭空想象相关知识的应用情况,减小了教学难度。

3结束语

篇5

【关键词】中职教育 机械专业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B-0042-02

社会环境所出现的持续性发展变化,给就业人员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这无疑是对中职机械教学的巨大挑战。我们知道,中职学校为我国的机械事业培养和塑造了无数的专业人才,但是在新的时代环境下,人才需求出现了转变,因此中职机械教学必须顺势而为,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让教学过程和就业过程有机衔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掌握技术、素质优异的人才。

一、以实践为导向开展学习

教师需要把机械学科的基本课程内容视为向工作就业的基础,把课堂移置到机械加工现场,在实物面前系统讲解机械工作原理。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结合,使学生对机械原理了解得更加深透。重新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与选择,不以知识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为重点衡量标准,而是以知识在实际中的需求量为衡量标准。比如,把与未来工作关系非常密切的机械传动知识、一般轴系零件知识、液压传动知识等,作为教学重点内容。加强学生在这些重点内容上的学习和掌握,使理论学习和实践、就业进行有效连接。合理设置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践课中,依照教师的指导,通过实训准确掌握操作的基本方法。带领学生到企业听企业操作人员讲解机械的使用、维护知识与技能,比如当学到定轴轮系知识的时候,带领学生到车间,直接观看工作人员如何操作普通车床,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普通车床的工作原理与操作规程,然后现场教给学生操作的方法,并进行必要的练习。

二、以师生互动为根本开展学习

加强师生互动是教学过程稳固性和灵活性兼备的根本。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教师需要凭借专业科目中所涉及到的丰富知识,利用灵活丰富的教学手段,把机械课程的目标内容传输到学生头脑中去。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把握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用生动活泼的方法与学生进行互动,共同探讨复杂抽象的机械原理。通过互动教学,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机械运动的生动性与灵动性,使学生更好地克服畏难惧险的心理,真正地了解和掌握机械工作原理。有时为了提高师生互动的高效性,教师可适当地把一些教学重点放到难点问题上,通过对难点问题的研究来增加课堂互动。比如针对机械运动与机械传输难点,教师尽可能少用抽象的概念和公式,而是将之替换成生动的比喻,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用来加深学生对难点的认识。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一些常见的机械设备中的运动与传输方式来引导学生去探究难点问题。有的时候直接把这些难点问题转化为课堂作业,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交流与互动,在课堂中完成作业。比如在实训中,故意设置一些机械故障,让学生相互讨论。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与学生一起观察机械结构、查找与难点问题密切相关的参考资料等。在这种互动中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形成好的思维习惯,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

在师生互动教学中,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思考。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并在解决问题中能够进行联想,把一些周边问题考虑进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比如学习棘轮机构时,学生对力的传输问题比较难理解,此时就可以让学生联想骑自行车的情境,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反踩踏板的时候,自行车不会向后退。由此问题引导学生对棘轮机构进行思考,从而掌握了棘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在师生互动中,把学习效果带到更高、更有效的层次。

三、以模型、案例和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开展教学

中职机械教学虽然有丰富的理论支撑,但是也需要灵活的教学手段来支持,否则学生将难以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教学模型、教学案例,以及多媒体三者为主要的教学手段。

(一)模型教学有助于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出于节省教学成本的考虑,教师可以指导或者带领学生利用旧物再利用的办法自制模型。引导学生充发挥想象力,把不同的材质与不同的机械结构相关联,制作出相应的机械零部件模型。在制作模型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比如一件完整的机械模型,其表面有很多的槽和孔,其内部又具备各种配合结构与功能,结构较为复杂,这些结构在理论学习时只能依靠想象来理解,现在让学生亲手制作这样的一个模型,学生就能从生产与装配过程中,完全了解和掌握这个模型的原理、结构和各部件的功能,从而把理论与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对机械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创造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二)案例教学可以让中职机械教学呈现出浓郁的研究氛围。实际上,案例教学正是当今中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学创新的一种重要手段。引入案例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独立地观察案例、欣赏案例,主动地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独立判断能力。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案例时,应当尽可能避免形式化的问题,也就是说,不要随意选择、盲目选择,案例要和机械知识有密切关联,并且保证其具有可深入探讨的特点。比如教师可以把教材里面的一些经典案例专门拿出来予以升华提炼,使之更具有探究性,同时又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对它进行持续深入地研究,从而习得知识,掌握理论。

(三)多媒体技术让中职机械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利用多媒体讲解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更加直观、形象,学生也更加容易理解。比如讲解机械传动时,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动画的形式显示,就能够把本来只能依靠想象才能理解的内容结构,真实地展示出来,让学生看到机械内部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的工作原理。又比如平面连杆机构和凸轮机构,以前用得比较多的是实践教学,通过操作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其工作原理及各部件的功能,这种教学方法,耗费很多时间,而且也不一定好,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将曲柄摇杆机构等的规律进行形象直观地演示,学生就能从中看到它们的结构及各部件的功能,从而理解和掌握它们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如果教师把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如缝纫机、汽车雨刷、摇头风扇等的工作原理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出来,那么这些生动动画或视频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机械原理。多媒体技术给课堂教学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使机械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在中职机械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让教学效果得到更大的提高,为社会培养企业生产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对就业人员提出的越来越严格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黄洪坤.对中职机械教学改革策略的分析[J].科技展望,2016(8)

[2]吴月萍.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亚太教育,2015(10)

[3]向爱进.翻转课堂视野下中职机械课堂CAD教学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4)

[4]吴小峰.浅谈中职机械教学的创新[J].黑龙江科学,2014(9)

篇6

首先中等职业机械制造教育目前情况

目前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已居世界第四位,是美国的1/4,日本的1/2,与德国接近,中国也一跃成为制造大国并把2020年制造业的发展目标定为力争进入世界制造强国的行列并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之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然而,面对世界制造强国的竞争优势,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要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职业教育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中职学校培养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对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起到很大的作用,机械专业教育更是制造业也的基础和核心。因此,就我国的制造业来讲,要想提高整个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必须加强我国中职学校的机械教育。目前,我国很到制造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相当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很中高层管理人员差不多,还有一些企业和学校合作培养机械人才,这种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对中职学校机械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中等职业机械制造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很到中职学校传授的知识过于陈旧、滞后,远远落后于当今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其主要原因是对新产品信息了解较少,没有能及时地把握新技术的发展方向。师资力量缺乏,高新技术的发展引起高新技术人力资源的紧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源的流动日益市场化。优秀的机电一体化人才纷纷被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吸引,引起机电类师资数量的紧缺。另一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新兴的技术产业,对教育人员提出新的要求,而原有的教员面临知识更新、年龄老化等问题。培训课程体系松散,不健全,机械专业是一门应用型的边缘学科。它融合机械、电子、通讯、仪表、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多方面的学科知识,不是机械与电子两种技术的单混合或叠加。因此,机电一体化必然是作为崭新的技术问世。它既不是传统的机械技术,也不是传统的电气技术,有鉴于此,培训也应建立相应完整的教学体系。教学实践、实训设备不足,原有的机械实训设备陈旧,设备数量不足。实训的项目单一,与目前的实际应用要求存在很大的距离。尤其职业技术教育侧重的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践、实训教育内容的滞后将严重影响机械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手段不灵活,不能根据课程的性质灵活选用。而且缺乏一些反映机电专业先进技术的课程。现有的课程设置也缺乏弹性,没有设置一定比例的选修课,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不同岗位的需求。课程门数较多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冲击了实践教学,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篇7

关键词:中职教育;机械制图;教材编写;实用性

一、目前中职《机械制图》教材存在的问题

1.与学生层次不相适应。中职生的年龄偏小,思想不成熟(入学平均年龄约16岁),观察力有限,空间想象力不强,眼睛所接触的物体并没有在思维中形成印象,特别是对从未接触过的机械零件更没有感性认识,而通用的《机械制图》教材中的零件示例又比较复杂,这就导致学生在制图课学习中对图形的理解十分困难,记忆、分析、解答时觉得很费力。

2.与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不符,与职业标准缺乏衔接。教材没有针对性,不符合各专业特点,学生在实训车间中所接触的零件与通用教材中的零件相差较大,重点不突出,而且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导致学生学无所用,理论与实践脱节。

3.教材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目前仍然使用旧国标,缺乏职教特色,没有和先进的技术接轨。

二、中职《机械制图》校本教材编写的建议

1.富有中职特色,符合中职生特点。中职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在教材的编写中,文字叙述要力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而且一定要注重实用性,基础知识要贯彻“实用为主、必须和够用”的教学原则。例如:传统教材中单纯地讲授点、线、面的投影规律,已不符合中职人才培养的需求,所以在教学形式上进行变革,这部分内容不再单独拿出来讲,而是将它渗透到几何体的三视图中去,通过在几何体上找点的三面投影,两点连线从而形成面,把点的投影作为完成几何体三视图的一种工具,这样删去了工程实际中应用较少的内容(分析特殊位置直线、平面的投影规律),以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教学重点展开教学,不但降低了难度,让学生在几何体到视图、再由视图回到几何体的过程中,具备了初步的识图能力,符合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2.明确不同专业培养目标,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中职教育中,专业不同培养目标也就不同,对课程的内容要求上也有所不同。比如:模具专业要求学生能够看懂的是模具装配图,焊接专业要能看懂焊接图,这与通用教材上的齿轮泵、铣刀头、机用虎钳等装配图在零件的组成及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别。而对于数控专业的学生,不论是数控车、数控铣还是加工中心的学生,工作过程中很少接触到装配图,主要是各类零件的加工,因此对数控专业的学生来说重点是能够看懂各典型零件的零件图,可只根据工作需要讲授简单凸凹体的配合图。这样教材编写时应针对不同专业的需求,划分不同方向,如模具专业对应模具制图、数控专业对应数控识图、焊接专业对应焊接制图。同时,通过企业调研,了解不同专业的行业标准,针对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设置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有效对接。

3.结合校内实训,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编者必须与实训教师共同研讨,把学生实训过程中用到的零件“请进”课堂,作为具体实例讲解,学生在实训车间马上就能把零件与实物对照,而且该零件在机器或部件当中处于什么位置、起到什么作用也能一目了然,改变了传统教材“学生一年的制图学习后实习时却一点也用不到”的状况,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充分对接,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以项目教学模式为主体的模块化教学理念。教材编写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训要求确定每一个任务,把任务作为教学目标引入课程,使任务的具体内容与实训目标紧密结合,让学生充分明确本节课具体的学习任务,从而围绕具体任务有目的地投入到学习中。如模具制图可以划分三个大的项目:制图基础知识、模具零件图和模具装配图。每个项目中间又划分了若干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又分别由不同任务组成,内容由浅入深,任务由易到难,环环相扣,使学生循序渐近地掌握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制图和识图两大技能。

5.教材编写应该具有前瞻性。校本教材应适当兼顾教材内容的稳定性与超前性,经常与对口的企业保持联系,了解生产一线的第一手资料,随时更新教材中已经淘汰的内容,增加市场需要的新知识,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符合企业的要求,坚决防止脱离实际和知识陈旧问题出现。如在校本教材中要特别注意国家标准的更新,要采用最新的国标内容。另外,由于近年来,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的公司要求学生能够看懂采用第三角画法的图样,所以在教材的编写中,要充分考虑社会需求的变化,增加第三角画法的训练。

篇8

【关键词】机械基础 问题 改革 兴趣 提高

一、目前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模式方面:传统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在目前的中职《机械基础》教学中,以培养能力为目的的教学理念没有落到实际行动中,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情况普遍存在。教师授课形式单一,大多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在黑板上开机器,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种“空中花园”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机械课程感到枯燥,厌倦,学习时很难提起兴趣,实际水平自然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2.教材内容方面:目前使用的高教版《机械基础》教材基本上是对以前中专的工程力学、工程材料、机构与传动、机械零件、液压传动等课程的内容精简后机械地整合而成。知识点多且杂,部分内容和其他专业课重复,有的内容如“力学和变形计算”已超出“够用为度”的原则。

3.学生学情方面:中职学生不仅文化基础知识薄弱,而且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加上不良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和学生大都对本专业认知的积累匮乏等等,构成了本课程教学的不利因素。

可见,如何提高本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在上述几方面尚存在较大的改革空间。

二、改进措施

1.以就业为导向,对课程内容改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已被定位为高素质的劳动者,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上,都要围绕培养既懂理论又能动手操作的“应用型人才”这一中心而进行。在《机械基础》这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课程内容也应该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改革,从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出发,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

按照这一思路,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对那些多而杂的知识进行取舍,以够用、实用为准。例如工程材料和力学等方面内容可以略讲或不讲,而机构运动简图是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设计的基础,因此应把机构的结构分析、机构运动简图的定义、性质和常用运动副的符号、机构运动简图的建立作为重点讲授内容。对于机械传动和零件设计部分,应减少理论公式的推导,把重点放在结论的应用上,在学习了这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再举一些工程实例,如车床主轴支撑的例子,通过实例,使学生重点掌握轴承的组合结构,轴承的调整以及轴承的精度对机床主轴传动的影响。通过这样的整合,使学生既学会了机械方面的基本知识,又掌握了相应的应用技术,同时使学生明确《机械基础》课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地位。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专业课程的教师,要不断更新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要让学生在“好奇”“存疑”“有趣”的过程中完成学习,在真实情境中激发学习动机和形成职业能力。例如,在讲授传动机构时,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缝纫机踏板机构,闭门器机构以及压水井压杆机构,几根简单的杆件就能完成一个预定的工作,思考在汽车发动机速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为什么车速可以发生很大的变化,还可以前进和后退等等。

3.结合学生实际,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1)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在中职机械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课件“声、像、图、文”丰富的表达方式,增加课堂信息量,将教学理论与机械操作流程的flash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操作过程。例如,教师进行平面四杆机构教学时,利用计算机动态模拟演示公交车的自动关门系统,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这些模拟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四杆机构。

(2)自制模型开展实践互动性教学:实践教学是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佳途径,是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模型教学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有很好的辅助作用,教师可以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制模型,如四杆机构、凸轮、槽轮等。同时,利用学校的机械装拆车间,装备一些由企业淘汰的生产设备及一些常用的零部件如减速器、离合器、联轴器等,在对这些部件做了基本的讲解后安排学生对实际部件进行装拆。教师要积极地指导学生利用机械原理解释实践过程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中职机械教学的创新除了要提高专业教学质量,还要重视教学方法改革,通过不断的创新,将各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总之,如果教师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能结合实际利用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把握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在成功的激励下对所学的课程不断产生新的兴趣、新的追求、新的成功。这也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李世维 主编.《机械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范继宁 主编.《机械基础》,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篇9

关键词:机械制图;基础学科;教学改革;实物教学;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7-0048-01

机械制图专业是中职院校机械类专业中一门很重要的课程,而且与学生的实习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都有着紧密联系。进行机械制图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绘图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可以说,机械制图专业的学习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的就业,影响学生以后从事机械加工行业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对中职制图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一、注重实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实物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实物、模型、仿真制品等,让学生直观进行观察的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认识实物与投影之间的规律,把握实物与绘制图形之间的关系,使实物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种较为清晰的投影,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拓展性思维是有积极作用的。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认识一些简单的几何物体和数值,然后再对空间形体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形成从平面到空间的转换,将一些较为复杂的视图转变为比较简单的平面图。借助一些实物和道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实物加上教师适当的讲解,就会使绘图变得简单易懂,通过实物与绘制的图形进行对比,能让学生对制图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一目了然,降低学习难度。除此之外,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加深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鼓励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意识到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自信,认真好学,就能取得好成绩。第二,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谈心和交流。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护和帮助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教师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情况多关心,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鼓励学生进行平等、民主的交流,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教学就是通过课件为学生提供较为生动的图像、文字、声音和视频,把有用的教学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知识能够充分感知,真正实现阅读、视听和思想三者的结合。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有助于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机械制图是一门很抽象、很枯燥的专业,由于学生本身的想象力还没有被充分开发出来,往往难以理解。多媒体教学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通过利用电脑对学生进行空间实物展示,实现人机互动的同时,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对于实物的投影部分,可以采用动画的形式,将形体进行分解并逐步展示,将画法置于三面投影体系中,然后进行描画,最后将三个投影面展开成为一个平面,这就形成了平视图,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空间概念。除此之外,多媒体教学还有以下优点:第一,节时省力,保证课堂内容丰富。多媒体教学克服了传统绘图教学耗时长,程序烦琐的特点,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空出了时间。第二,动画制作软件,加强直观性。运用多媒体进行机械制图的教学,只需运用一些模拟软件和动画演示,就可以将很复杂的绘图变得更加直观和简单,对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是有帮助的,也活跃了课堂气氛。第三,多媒体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更丰富。多媒体就是一个资料库和数据库,在计算机上进行相关数据的教学和更新,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学更加自由。

三、实施分层教学,满足学生要求

中职院校的机械制图教学主要以认识图和绘制图为主,无论是对图的理解还是绘制,都需要有很好的空间想象能力。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的空间立体感都很强,有的学生空间感就很薄弱,如果只是一味地进行教学,那些空间感不强的学生就会很吃力。因此,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实行分层教学法。所谓分层教学法,就是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接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将学生进行分组,基本状况和水平近似的为一组,并对每组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区别对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组的不同情况,布置的学习任务和提出的问题也要有所不同。这样不仅能让每个学生都学到知识,还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带给学生成功的喜悦,以此来满足每个学生的基本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为了提高中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创新教学理念。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突破口,注重兴趣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要为学生自己动手绘图制图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不断开拓学生的思维。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才能最终达到机械制图的各项要求,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篇10

[P键词]校企合作;中职教育;机械制造;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217-01

引言:机械制造专业是中职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机械制作专业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人才培养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教学资金经费不足,专业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的专业技能得不到有效提升等,而为解决这些问题,中职学校从市场需求出发,建立与企业合作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明确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而这种创新模式的发展,无论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言,还是对学校以及企业的发展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校企合作视角下中职机械制造教学创新的重要性

首先,开展校企合作有利于加强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能力是保证教学发展的关键,在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中,教师在业务能力方面的欠缺主要表现为理论教学与职业教学的脱离,即许多教师以传统教学理念为指导,希望学生在理论教学中深化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机械制造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在校企合作中,通过学生入岗实习,以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学校可以完善教师结构,进而提升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其次,开展校企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中职机械制造专业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培养一线人才,而在教学中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训中来,不仅可以理解机械制作的实际流程,还能够通过企业标准完成对自身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评价中发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在市场竞争的推动下,不断挖掘自身潜能,以提高职业素养和竞争能力;最后,开展校企合作有利于实现中职机械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职械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具备从事机械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能够熟练操作机械制造相关工具的实践技能,如机械的加工、工艺设计、机械CAD制图、模具加工、焊接、数控等,在校企合作中,企业为学校机械制造专业的实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场所和更加真实的场景,在实训基地中,教师不仅可以利用现实的制造完成理论知识的讲解,还可以指导学生参与实践,并在亲身参与中体验机械制造,进而了解机械制造的工作性质,为未来就业打下基础。

二、校企合作视角下中职机械制造教学创新的策略

1.发挥学校优势,强化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作为理论教学和职业技能培养的主战场,其在校企合作中应该充分发挥教育教学上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完备的实训场所,以保证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机会。中职学校在强化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优化校内实训条件。机械制造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因此,一般的中职学校都会配备相应的实训场所或者专业实验室,但是这些实训基地的条件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的欠缺,却成了制约机械制造专业发展的关键,因此,学校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应该注重资金的倾斜,并在校企合作中争取企业资金的支持,进而保证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实训条件中真正地开展机械制造专业学习;其次,学校要以实训基地为依托,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中职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目标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还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学校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应该灵活采取多种教育手段,以确保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例如在实训中,学校应适当调整理论讲解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以推动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优化考核体系,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与收获都能够得到积极、客观的评价,以全面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提高其实践创新能力。

2.加强与企业沟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在校企合作中,中职学校应该以市场为导向,积极与企业建立联系,并通过协商、讨论建立合作关系。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学校应借助企业的力量,实现对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的创新:第一,通过人才沟通,实现教师结构的调整。企业中有许多优秀的、具备实践能力的机械制造人才,因此,学校在创新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将校内教师送入企业中,进行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还应该积极从企业中吸引人才,加入到学校的教师队伍中来,利用“双师型”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全面发展;第二,在校企合作中实现机械制造专业课程的调整。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机械制造水平也不断提高,因此中职机械制造专业的课程也必须要顺势而为,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应该积极征求企业意见,并根据企业发展中机械制造工艺的市场适应程度进行课程调整,以实现学校教学与社会发展挂钩;第三,实现校企“共赢”,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各取所需,即学校能够达到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目标,企业能够实现吸收最优秀人才的目的,而这样的“共赢”模式,也是校企长期合作的契机与动力。

三、结语

总之,随着校企合作模式的不断完善,利用合作实现中职机械制造专业的创新与发展,是提高职业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中职教学中,虽然校企合作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中职机械制造专业应该从问题出发,以实践为基础,在教学中不断探索,而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校企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并为其他的职业学校改革提供经验,为地方和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黄心浩.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中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5,22:275+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