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课教学范文
时间:2023-04-06 13:03: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专业课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8-068-1
专业价值是指专业团体所认同的特质[1],是护生必备的职业素养(美国的护理教育标准是:普通基础、专业价值观、核心能力、核心知识、角色发展)。健康模式的转变对护理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要求,培养具有健康人格和职业素养,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不断学习完善和发展的人才[2],以适应现代护理模式,实施整体护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的教学方法。
1专业价值便于在护理专业课贯穿
护理专业课教学中便于贯穿专业价值观,培养学生专业价值观的形成和应用。护理专业课讲授具体疾病护理,可以视为“某病病人的护理”。通过讲解护理评估时既可了解认识该疾病患者病人的价值观和嗜好(有效沟通是认识了解患者价值观的关键的第一步)。
2如何在专业课教学中贯穿
2.1在教学目标中陈述:教学目标使教学对象(学生)通过教师教学行为(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所以专业价值的形成和培养不但在教学目标中描述,而且应使用可测量,可评价的行为动词来陈述。如常用“准许、理解、宽容、包容、接纳、尊重、保护、引导、澄清”。如中专版“妇产科护理学”,中“第三章;第一节―影响分娩的因素”,在教学目标针对态度目标(专业价值),教师贯于陈述:“具有博大的爱心,陪伴产妇顺利分娩”句子结构,内容都没有错误。但“爱心、耐心、关心”是通过专业行为诠释出来的,因此在专业价值观目标陈述时使用,无法测量和评价。
2.2在教学内容和活动中体现:在教学目标中规范陈述后,不能停留在书面上,应结合正在讲解的疾病、见习的病例、模拟实践等教学中有效贯穿和体现,陈述准确不仅可以便于贯穿,而且提高教学效果。同上例如:分娩是一个正常生理过程,产妇因阵阵宫缩而疼痛,表出,甚至叫喊,这时如果你不能“准许、包容、接纳病人”而采取另外一种态度。“有医生、护士在,喊什么,吵死了”病人更加紧张恐惧。在这种情况下,既是产力、产道、胎儿三个因素正常,同样会影响到产妇的正常分娩。这样既贯穿了专业价值,又把精神心理因素影响正常分娩与产力、产道、胎儿同等地位(平行)讲解清楚了,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2.3与病人价值观存在差异:个人价值观形成受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影响。新疆是多民族地区,各民族之间因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不同存在差异,贯穿时强调与交谈有密切关系的文化背景的问题,以体现理解对他人文化信念、观点的专业价值观。
2.4个人价值与专业价值观决策[1]:护士在护理一些特殊病人时,如某吸毒者因毒瘾发作,无法得到注射而自残小指。面对这样的病人,护士看到他疼痛难忍,的确很同情。注射止痛针,不是一针两针能解决问题,还有可能引起毒瘾,虽然一再强调已戒毒,但又不相信病人。这说明了护士的价值观与专业价值观发生了冲突。这种情况常在特殊病人,如艾滋病病人、精神病病人护理时遇到,贯穿时应融入,以体现公正和没有歧视护理的专业价值观。
3小结
护理专业教师应具备贯穿专业价值的教学能力。贯穿专业价值于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具备《护理伦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我校护理专业课教师大多是来自高等医学院的医疗专业毕业生,在医疗专业课程设置中没有设置《护理伦理学》,所以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贯穿于教学的能力。通过继续教育不断的来弥补和提高。
总之,素质教育既是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当今社会赋予老师的重任,实施素质教育的根基在课堂,关键在教师,如果所有老师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就一定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篇2
精神科护理学作为高职护理的一门专业课程,客观上精神科护理学的学习内容繁多,理论知识较难,实践技能较多,对高职学生来说一直被认为是比较枯燥、难以理解的一门课程;主观上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参差不齐,上课时容易分心,学习的主动性相对较差。鉴于此,一方面,教师应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己任,将最新的职教理念贯穿在教学过程当中;另一方面,教师应将课堂理论知识的传导与学生的就业和实践技能的提高有机融合,从不同的角度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努力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针对不同的学生主体因材施教。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学好精神科护理学的首要因素。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基于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精神科护理学的学科特点,我们曾采用多种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所有层面的教学中已屡见不鲜,是目前教师和学生都较为接受的一种教学手段。精神科护理学中一些较为枯燥难理解的知识,我们可以通过影像、图片等资料展示出来,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例如,精神科护理学中最基础的知识是精神疾病常见症状,但这些症状相对来说很多、很杂,同时也很难记忆,是本课程学习难点之一,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特性来加强学习。一是可以提供具有典型精神疾病症状患者的图片,加深学生的印象,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二是可以提供专门的教学视频,通过专业的教学影像资料,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专业知识和掌握复杂繁多的精神疾病常见症状。现代记忆研究表明,人类记忆以图片的形式存储更加快捷长久,在平常的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制作较为生动的PPT,通过区别于课本黑白文字的彩色图片背景和文字作为学生记忆点,由PPT串连起相关知识,以点带面加强记忆,激发学生热情,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不再当总是记笔记的“低头族”。通过PPT的辅助,让学生不再仅仅拘泥于课本文字,真正做到理解知识进而掌握知识。甚至课后回忆起PPT的内容便能将整堂课的内容联系起来,自己将课程重难点记录下来。
实践证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有趣,最重要的是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切合课堂实际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课堂的感染力。
二、案例教学法
精神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课之一,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各种常见精神疾病的护理。因此,精神科护理学教师必须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性。职业院校的主旨就是将学校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职业技能运用到工作中去。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不可能做到让学生真正的面对精神疾病患者来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那么我们就可以提供各种精神疾病案例来教授、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各种精神疾病的常用护理措施。例如在讲到精神疾病中最重要的一种类型精神分裂症时,我们可以提供一个相应的案例帮助学生掌握精神分裂症常用的护理措施。案主,男,42岁,半年前发现邻居常“话里有话”,内容涉及患者的隐私,怀疑自己的房间被人录音摄像。三个月前发现自己的脑子里出现一个自称“国家安全部少校”的人同自己讲话,声称他已成为全国一号嫌犯,正在对他实施全面监控。半个月前,患者多次走访政府各个部门,要求“澄清事实”,“洗脱罪名”。并计划给世界各大报纸写信,申诉自己受人迫害的经过。通过分析此案例,找出此患者身上具备的所有症状,根据症状找出适应于此患者的护理措施有哪些,达到教学的目的。
这种教学方法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了它的启发性、实践性,开发了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情景教学法
精神科护理学是探讨研究人类异常精神活动与行为的护理、保健、康复的综合性应用性科学。现代护理学提倡以人为本,而精神科护理学也从原始的封闭式管理向科学的半开放式管理、开放式管理转变;从单纯护理患者的躯体问题扩展至关心和处理患者的躯体、心理和社会问题。通过情景设置,能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相关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例如学习到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时,可以设置教学情景,由老师扮演一位抑郁症的患者去医院就诊,学生扮演护士,在这个仿真的情景里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怎么去做一名合格的精神科护士。
情景教学法通过教师的组织、学生的演练,在仿真提炼、愉悦宽松的场景中达到教学目标,既锻炼了学生的临场应变、实景操作的能力,又活跃了教学气氛,提高了教学的感染力。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既满足了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也体现了其方便、有效、经济的特点,能充分满足教学的需求。
四、互动讨论式教学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我们要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方法,广泛采用互动讨论的教学方法。21世纪人们对“精神”“心理”等词语不再陌生,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与教学知识相关的心理小测试,先让学生们自己作答,然后再在课堂进行讨论。在讲课时不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或让学生发问老师回答,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课堂生动活泼。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讨论法,学生通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展开学习,让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中,强调集体性任务,强调教师放权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五、比较归纳法
精神科护理学包含的精神疾病种类繁多,《国际疾病分类》(ICD-10)将常见精神疾病分为十大种类,每一大类又分为若干小类。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总结和发现,总结各种类型的相同和不同点,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精神分裂症时,精神分裂症分为偏执型、青春型、紧张型、单纯型这几种常见类型。我们可以通过列表比较归纳,找出这四种类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加深学生的记忆,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记忆表格相对于纯文字更为简单具体,避免了学生为了记住知识点“记死书死记书”。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使用比较归纳的方法,自己动手,加深理解,增强记忆,辨别是非,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六、参观教学法
护士是为各种疾病的患者提供服务的一个职业。在每一个护士走向工作岗位之前都会去医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而且在学习专科课程的同时也会安排去医院进行各门课程的见习。精神科护理学的学习也是为了帮助护理专业的学生成为一名合格护士的一部分,现代护理模式已经转变,精神科护理的重点也在发生着变化,精神科护士通过对各种精神疾病知识的掌握,运用现代护理学的理论和专业技能,为护理对象提供更多的关怀,帮助精神科患者发挥最大潜能,使身心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在精神科护理学教学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安排一定的见习课程,让学生深入医院,更具体的观察精神疾病患者,以及体验作为一名精神科护士的职责。我国目前的现状是精神疾病医院以及医护人员相对较少,医护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可能面对的问题更多更复杂,精神疾病医院中还需要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例如常见精神疾病患者急危状态该怎么护理。学生在去医院见习的过程中可以请教有经验的医生护士,学习一些更为具体有用的临床经验,而不再拘泥于课本知识。
七、网络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随着网络的发展新兴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微课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甚至建立个人微信公众平台借助智能手机随时随地的解决学生问题都是网路教学的优势所在。
“微课”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我们可以将教学中学生普遍认为的重难点制作成一个个的微信多媒体课程,通过校园网放到网上,让每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以外的时间更加高效的学习。
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例如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类精神疾病神经症,常见的分为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神经衰弱这几类。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前布置学生自己预习,查阅资料,在课堂上实行翻转,学生提问,老师回答。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真正做到老师讲授的知识是学生想学的内容。
篇3
关键词: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精简;调整
为了适应中医护理专业的现代化人才培养需要,湖南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对中医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重新修订,总课时从64课时调整到了48课时,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高其操作水平,实验课时从时调整到了12学时,因此,课堂教学内容也就相应地进行精简和调整,教学方法也应同步改进。卢芳国等曾经从中医院校护理专业的生源特点与专业层次上对“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明确课程定位、加强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1]李珊等从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出发调整教学内容,根据授课内容调整教学方法等方面,探索了“免疫学基础和病原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2]
但目前缺少针对中医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修改后的教学大纲的教学改革具体措施,本文就从这点出发,探索中医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方案具体设计,以期对中医护理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一、浓缩理论课教学内容,精简知识点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经重新修订后,总课时调整到48课时,其中实验课增加到12课时,理论课36课时,在这相对有限的学时内,要学完本门课程的从免疫学到病原微生物学再到寄生虫学的三大部分内容,任务量很大,因此课时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更要适当精简,这就要求高校在教材选购、教学章节安排、每章节课时具体安排、知识点讲解详略上做好精细的规划。
1.理论教材选购
针对中医护理专业特点,选择内容精简但能基本覆盖主要知识点的教材版本。老师只讲解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即大纲中明确要求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和部分与临床结合紧密的知识点,剩下的大纲中只要求熟悉的和了解的内容留给学生自学,并把部分自学内容纳入学生年终考核的一部分。在理论教材的选购上,比如王易、袁嘉丽主编的《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2012年8月第三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范虹、卢芳国主编的《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2003年8月第一版,科学出版社)等版本的理论教材内容既全面又较精简,可作为选择参考,合适的教材选购是搞好理论教学的第一步。
2.理论教学章节学时与内容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这门课程的全部章节的教学学时进行整体合理的安排,哪些章节要重点讲解,哪些章节要简略,哪些章节留给学生自学,都要有完整详细的规划。我们考虑:免疫学部分安排12个课时,每次3学时,共4次课,老师分四次分别选讲免疫学基本概念与免疫细胞激活物、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和免疫应答四部分内容,免疫学应用留给学生自学并在实验课时结合操作讲解。病原生物学部分安排21学时,每次3学时,共7次课,第一次课主要讲解病原微生物的基本概念、人体微生态系、正常微生物群与机会性感染、感染的影响因素、消毒与灭菌等基础知识。第二次课主要讲解细菌的形态与结构、染色鉴别方法、细菌的人工培养、细菌感染机制与临床表现、细菌的传播方式等方面的知识。第三次和第四次课主要讲解一些重要的致病细菌,包括化脓性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肠道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放线菌等比较常引起人体健康危害的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放线菌等内容留给学生自学。讲解内容包括病原菌的生物学性状、传染源与传播方式、临床表现、检测与防治等知识,病原菌致病机制等内容留给学生自学。第五次课主要讲解病毒总论部分,知识点包括病毒的基本形态与结构、病毒的类型、病毒的培养、病毒感染的类型与传播方式等。第六次课具体讲解几种常见的病毒,包括流感病毒、疱疹病毒、乙肝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同样主要介绍它们的生物学性状、传染源与传播方式、临床表现、检测与防治这四部分内容,其他的致病病毒留给学生自学。第七次简要介绍真菌病害知识,包括真菌形态以及浅表感染真菌(几种常见藓类)和两种深部感染真菌(白假丝酵母菌和新生隐球菌),其他内容留给学生自学。寄生虫学部分安排3个课时,共1次课,老师讲解寄生虫的基本概念、流行与危害,并讲解医学蠕虫中的似蚓蛔线虫和日本血吸虫,它们的形态、结构、生活史与致病性,其他的寄生虫留给学生自学。
通过这样安排,在有限的时间里,老师基本讲解了本门课程的重要基础知识,通过老师讲授使学生掌握了主要的知识点,学生通过自学熟悉与了解了剩下的知识点并扩充知识面。这样既完成了本门课程的学习,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且使学生的学习充满灵活主动性,为其他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实验课教学改革
1.实验教材选择
实验课改革后扩充为12课时,每次3学时,共4次实验课。实验教材可选择与理论教材配套的教材,如伍参荣、卢芳国主编的《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教程》教材(2014年1月第一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罗晶、关洪全主编的《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教材(2012年6月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版本的教材比较合适。
2.实验内容教学改革
实验课时调整后,第一次实验安排免疫学实验与细菌学的革兰染色实验,学生主要操作免疫学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和细菌学革兰染色实验,老师给学生示教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巨噬细胞吞噬实验等免疫学实验内容。第二次实验课,安排细菌总论实验,学生主要操作细菌分布(人体皮肤、咽喉部、空气中等)、细菌基础培养基的制备、高压灭菌锅的操作使用和药敏实验,老师介绍细菌培养基组成、常用消毒灭菌方法和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等实验内容,这些实验相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很重要,许多院校也把它列为护理专业主要操作实验之一[3]。第三次安排细菌各论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化脓性球菌和肠道杆菌,学生操作化脓性球菌的划线培养、分离鉴定操作,肠道致病菌的血清学鉴定(肥达氏反应)实验,老师讲解示教化脓性球菌菌落特征及血清学鉴定方法、肠道杆菌菌落特征及生化鉴定方法等内容。第四次安排病毒学实验和真菌与寄生虫学实验,学生做流感病毒的血凝实验,老师展示讲解常见致病真菌的菌落特征标本、常见寄生虫卵标本,最后学生参观学校寄生虫标本馆观察人体常见寄生虫大型标本。通过实验教学内容改革,让学生在比较有限的时间里掌握病原生物学基本实验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并加深了其对于理论课内容的理解,特别是培养了学生无菌操作意识、药敏反应常识和处理最常见的病原菌感染的能力。
三、知识点精简后的教学安排
中医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课时缩减、知识点精简后,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要完成本门课程免疫学基础、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三大部分内容的学习,老师只能讲解课程中的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内容,学生自学其余内容,这样安排、使护理专业学生既可以了解本门课程基本知识构架,又可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又给予了学生极大的学习自,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护理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和选择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习思路。并且从大学阶段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素质的角度讲,对这门课程中不常见的微生物、寄生虫等内容,只有精简和留给学生自学以后,才能在时间、精力和资源上保证其他专业课程以及与护理学特点有关的心理、人文等知识的学习[4],最终使培养出来的中医护理专业学生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卢芳国,伍参荣,陈 燕,等.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的教学现状与改革思路[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08).
[2]李 珊,卢芳国.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和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尝试[J].中医药导报,2009(04).
[3]谢国武.护理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尝试[J].卫生职业教育,2007(05).
[4]黄爱丽.高职护理《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设置现状与改革[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0(03).
篇4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模式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实践性强,在教学中,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但在专业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师要能够积极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教学内容和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为我国健康指标的早日实现贡献一份力量。
1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对学生学情把握不够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生源大致为高考三批的录取生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后考入的学生。其中,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学生学风不够浓厚,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做事容易半途而废。
1.2理论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理论教学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满堂灌”为主。教师注重了“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好,影响实训课的效果。长此以往,影响学生相关专业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实习单位普遍反映,此类学生理论知识不够扎实。
1.3师资力量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目前的职业院校妇产科护理专业,师资力量还存在着实践技能相对薄弱的现象。妇产科护理培养与临床实际相结合的人才,需要配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不利于其人才的培养。
1.4实训资源不足
缺乏仿真模型及实训场地,实训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临床实践技能不够,导致学生难以胜任护理工作。因此,教学达不到与临床护理的对接。1.5实训教学模式僵化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统一,只注重单一的操作模式,忽略了多样性、可变性的操作,使学生缺乏灵活运用能力,从而阻碍了学生的主动思考及创新精神,对于不同患者和病况则缺乏应变能力。比如:学生在操作中的步骤与教学要求有微小误差,教师总是机械地要求重新来过,而不知采取合理补救的方法;另外,实训内容仅限于一个个独立小项目的完成,缺乏对患者的整体护理。
1.6学生欠缺沟通能力及人文关怀理念
实训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缺乏整体护理理念。据调查,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沟通能力及人文关怀。他们只会讲几句教学中学会的刻板语言,导致与患者沟通出现问题,影响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严重者可影响到医患关系。
2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2.1掌握学情量体裁衣
通过课堂提问、回答问题、布置作业、实训操作,问卷调查等,掌握学生的基础情况及需求。在理论知识讲解中,应该由浅入深,语言简洁易懂,使学生易于接受。实训操作的教学应该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比如,从熟悉各个仿真环境、器械、仪器等开始,从各个独立小项目到综合实训,逐步提升实训难度,最终到达与临床实践对接的程度。
2.2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2.2.1问题导向教学法根据授课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比如身边的、自身的、家里的、朋友的健康问题,例如“你的朋友告诉你她怀孕了。你认为她一定在子宫内吗?如果不在子宫内,会有什么结果呢?你会怎样指导她呢?”。这样的问题学生们都很感兴趣,会引起学生进一步思考。案例导入也属于此类。给一案例,学生分析后,有许多疑问需要解答,让学生带问题听课,告知学生听课后回答这些问题,回答正确的加分,效果会好很多。2.2.2项目教学法突出完成一件工作的完整性和独立性,根据教学内容及临床护理的实用性设计项目如引导、演示、提醒等,使其能完整独立地完成为目的。例如,讲“妊娠期糖尿病”,讲到糖尿病筛查时,课堂中交给学生一个小项目:假如给你50g葡萄糖,你怎样完成对一个孕妇的糖筛查呢?给5min思考时间,期间可以相互讨论提问,教师巡回指导。这样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2.3分组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全班学生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由他们共同协助完成学习目标,互相促进。每组成员强弱搭配,可让更优秀学生影响带动弱势学生,敲醒那些总是漠不关心事不关己的学生,做到每个学生均要参与的目的。该方法突出团队合作、讨论、意见归纳、总结、行动等环节。这样,学生的综合能力均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培养协作学习和讨论交流的能力,教师充分发挥“导”的作用,为学生营造共同学习、探索和研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处理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与他人正当竞争的态度、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如“635”教学法。(德国的一种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法。一个班级中,6个成员分为一组。每位成员给一张纸条,上面有教师设定的问题或题目,每位学生填写好姓名。小组成员被要求在5min内共同写出3个解决问题的方案。一个成员写好答案后传递给其他成员。收到写好答案的纸条后,如同意前面学生的意见则写上OK,如不同意则写上自己的意见。依次循环,由每位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讨论,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由一个学生代表本组上台通过一些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进行演示学生并讲述理由。最后由教师进行评述。)2.2.4利用信息时代的优势,达到知识的延展与更新科技不断进步,信息不断更新和发展。利用Internet上的巨大信息资源,培养学生在网上搜索有用的信息。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锻炼学生筛选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达到自我更新知识,从而开阔学生视野,跟进时代步伐,达到与国际接轨的护理技能及理念。2.2.5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既是教师,也是朋友,又是长者,对学生的行为应给予鼓励、表扬、关爱、包容,时常表扬后进生,对他们的进步予以鼓励,对他们错误的地方和善地批评,而不是暴跳如雷,大喊大叫,不能鄙视辱骂学生。学生爱这个教师,也会爱他所教授的课。很难想象学生喜欢不爱的老师所授的课。这是一个心理问题。据调查,学生的成绩与其热爱的老师成正比。所以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很重要。
2.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针对师资和实训资源相对不足,首先应该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教学用物与临床同步。应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教师定期参与临床实践,了解先进的护理理念及学术动态并及时融入护理教学中,保持教学和临床实践的统一;积极引进新型护理教学实训器材,聘用师资方面应倾向于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技能的教师。场地尽可能模拟真实、模型仿真,场地大小及器材应依据教学需要做出实时调整并与医院临床护理同步发展。
2.4教学内容和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
因场地、人数、模型、材料的限制,将实训内容分成一个个小项目,比如40个学生分为若干组,每次只训练一个小项目,如:骨盆测量,四步触诊、听胎心,会阴清洁加消毒,绘制产程图等等。能用真人实训就不用器材,如女性骨盆的测量,器材无法达到真人的效果。但一定要有综合实训,将项目实训成果运用于实践中,才是目的。使各项目操作更加科学准确快捷,争取达到教学内容和岗位需求的“零距离”。综合实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活跃自主的空间。按现实际岗位的要求,完成各个角色的行动任务,关键要具有可操作性并合理地安排行动环节。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如有失误的情况下,应提示引导他们怎样补过,而不是重新来过。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多样性可变性的操作模式,让学生灵活运用,可以提高学生主动思考及创新精神,不能过分强调统一性。加强综合实训的锻炼,做到举一反三。在综合实训中,将平时各科实训的小项目结合起来,达到实际运用及整体护理的目的。比如“宫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的实训课,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准备物品,按摩子宫的各种方法的使用,吸氧,建立静脉通道,肌注,抽取静脉血化验血常规、血交叉,取血、输血的方法,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及锐器的分别放置,体现人文关怀等,模拟临床真实场景。第一次实训,大多数学生操作出现差错。比如:自己不会准备物品(平时总是实训教师准备物品),生活垃圾、医疗垃圾与锐器不能够严格分开放置,肌注前消毒次数不够,肌注时忘记回抽,氧气接管不配套,建立静脉通道时用小针头,静脉穿刺操作排气不充分,取血途中过分晃动,止血的方法不正确,不会使用心电监护仪,还有不看医嘱自行肌注多巴胺以及没有体现人文关怀等。经过教师现场指导和总结,学生认识到错误。第二次同样内容的实训,学生进步很快。两次同样的实训,结果截然不同。因此,没有综合实训的锻炼,就达不到临床运用及整体护理的目标。
2.5提高学生沟通能力建树人文关怀理念
使患者能理解并取得配合的目的才是成功的交流。所以与患者交流的语言应该生活化实用化,不能过多使用专业术语。如教学中告知学生,患者应该采用膀胱截石位,但与患者沟通时语言应浅显易懂并告知她这样做的理由,才可以取得患者的配合。比如,“某某女士,我要听听胎心是否正常。你平躺着,才能听到胎心。你觉得这个舒适吗?”“我来帮你平卧好吗?”等。要求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深切理解处于病痛中患者的各种不适,点点滴滴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并将关怀体现在具体细节中。通过以上教学模式的革新,提高了理论教学的效果,强化了实训教学的力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动手能力及人文关怀精神,加强了职业院校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模式与临床实际的对接。我们将不断为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培养整体护理的目标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新月.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0,15(5):299-301.
[2]毛卓琳,欧阳潘.初探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2):49-50.
篇5
【关键词】护理专业 心理健康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B-0066-04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它不同于一般学科的教学,其教学目标不是为了传授心理学的知识,而是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心理辅导活动,引起学生心理体验和感悟,让学生能够从活动中懂得认识与了解自我、发展自我的重要性,进而能够主动地去发展和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质。心理健康又叫心理卫生,意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本文探讨在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实施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所谓情境是指影响个体自身发展的各种刺激所构成的场景或环境。在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入或创设各种情境,促使学生在其中自主活动,产生情感体验,进而提高认知,达到教育自我的目的。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来构建学习情景,主张“做”中学,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当学生了解到学习内容与自身需要相关时,学习的积极性最容易激发,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人本主义代表学者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天生的学习愿望和潜能,它们可以在合适的条件下释放出来,教育者要重视对学生内在的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别差异等,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动,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
在心理健康课程“做情绪的主人”教学中,笔者结合人本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的学习理论,以及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设置一系列的情境活动,关注学生内在的心理世界,营造出愉悦和谐的师生环境,运用角色扮演、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学生在有关的情境中通过表演、观摩等活动产生情感体验,合作分享经验,既提高学生认知,改善行为,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潜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习需求分析
在开展“做情绪的主人”教学活动之前,学生已经学习第一章知识篇“心理健康与我”和第二章成长篇第二单元“认识自我”,对心理健康课程有了初步了解,对自我有了初步的理性认识,但是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烦恼时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缺乏管理情绪的相关知识和方法,本课将进一步提高学生控制情绪的能力。而在教学大纲上,要求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鼓励学生在学习和职业生活中开发自我潜能,欣赏自己,完善自己,培养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协调控制情绪的能力,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程度的晴雨表,学习如何管理情绪为下一章节“学校中的我”人际关系的学习做准备,本次课程的学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分析
“做情绪的主人”这一课的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改新教材《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不断正确地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讲课内容是课本第二章成长篇第三单元第十一和第十二课,属于心理健康教育基础部分,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体验,拥有良好的情绪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处理好学习、生活与就业等各种关系的重要基础能力,学好本课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情绪的概念和产生的来源,以及如何正确管理自己情绪的方法,以便以更佳的情绪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因此,本课在本单元乃至整本教材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学生情况分析
从情绪特点来看,本次授课对象是一年级护理专业学生,大部分是女生,她们处于青春期向成年期的过渡时期,又称心理断乳期,已经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但是自控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还比较薄弱,又处于发展的不完全成熟期,形成了她们内心需要与意志调控能力之间的失调,从而导致她们在处理很多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时容易冲动、极端化。加上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主动性较差,部分学生经常有遇事敏感、冲动、自卑、消极、喜怒无常的表现和厌学情绪,学生对自己的不良情绪表现缺乏深刻地认识,也不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所以管理情绪显得尤为重要。
从专业需求来看,护理专业就业方向为医院的护士,学习本章有关情绪的心理保健知识可以帮助护士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医学心理学的实践研究证明了情绪因素的致病作用,病人的不良情绪状态不仅会加重病情,甚至可危及病人的生命。因此,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必须学会观察病人的情绪变化,并能运用相关心理学知识对病人的不良情绪及时加以调节,消除或减轻患者心理应激不良,确保治疗顺利完成,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因此,学生学会正确的疏导情绪的方法,用积极的心态对待不良情绪,既是职业需求,也是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
二、教学方法与策略
根据心理教育是一种以体验性学习为主的教育理念,人的感受和体验产生于人的活动,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体验、经验分享等活动形式,师生共同参与,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并分享,以促进学生达到心理健康。
在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工具,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师生互动。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主动积极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利用,能够学会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具体教学方法有合作探究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
(一)合作探究法
学生课前分组后分工合作,到校外的医院或诊所考察并收集并整理病人不良情绪的相关案例,上课过程中小组团结协作参与团体游戏活动。合作探究法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积极地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与成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互动的一种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对临床护理情景的模拟,让学生扮演护士角色和病人角色,以体验病人求医时的切身感受,参与者获得临床实践体验以及宝贵的经历,其他学习者从“表演”中观察护士在临床护理中如何观察和调节病人情绪,促进治疗顺利完成,受到一定启示进一步反思自己的行为。角色扮演法既能使学生能够在模拟临床的环境下,掌握临床辩证思维的方法、实际动手的技能、与病人沟通的技巧,又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热情,品尝到学习的乐趣。
(三)分组讨论法
全班分成6个小组,桌椅安排成小组讨论式,每组有10~11人,每组有组长和记录员,人人参与讨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讨交流以获取知识。讨论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开发学生思维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情绪的定义,知道情绪产生的原因。
2.辨析积极与消极的情绪应对方式。
(二)技能目标
1.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觉察和分析自己的消极情绪,并能善用技巧管理情绪,逐渐形成情绪自我调控的能力。
2.合理表达情绪,理解他人,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状态。
(三)情感态度目标
1.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
2.学生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并学会合作。
3.通过活动,学生能体验大胆倾吐心中烦恼的快乐,体验尊重与被尊重、信任与被信任、关心与被关心的浓浓情谊。
(四)教学难点和重点
1.教学重点:体验情绪,认识调节情绪的重要性,克服消极情绪。
2.教学难点:学生学会觉察和分析自己的消极情绪,善用技巧管理情绪,树立“做自己情绪的主人”的意识。
四、教学流程示意图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根据教学需要,全班分成六个大组,每一组10~11人,由自荐或推荐选出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活动人员安排及成绩记录。要求各小组课前完成以下4个任务:一是收集一些有关情绪的词语;二是调查学生中存在的消极情绪;三是到校外的医院或诊所考察并收集病人不良情绪的相关案例,观察护士在临床护理中如何观察和调节病人情绪,促进治疗顺利完成;四是每位同学对自己的情绪特点做初步自我剖析。
2.教师准备。(1)若干情绪卡片图和彩纸;(2)桌椅安排成小组讨论式。
(二)教学过程
课前师生共同约定口号:教师说边击掌边说:“大鲨鱼!闭嘴巴!”学生接着边击掌边说:“闭嘴巴!”
目的:既能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又能维持课堂秩序,统一口号,方便上课。
1.导入新课。
活动一:我猜我猜我猜猜(5分钟)
要求:教师PPT展示成语,任意找几对搭档上台一个表演一个猜,表演者通过面部表情和适当的手势、动作来表演上面的情绪,并让另一个同学猜猜是一种什么情绪?比一比看哪组同学表演得最好。活动结束后评选出一对最佳搭档(用时最少又猜对的组),参与的组获得表情扣1枚,最佳搭档组获2枚。
第一组:眉开眼笑、痛心疾首、暴跳如雷
第二组:伤心不已、手舞足蹈、提心吊胆
第三组:欢欣鼓舞、悲痛欲绝、愤愤不平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表演既能引出课题,让学生初步了解情绪,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为下面的活动做好准备。
2.识别情绪(15分钟)。
(1)活动二:情绪脸谱。教师用PPT课件展示各种类型的情绪图片,让学生初步识别情绪的类型,引导学生辨认各种情绪的不同表现和外部特征,引出情绪的定义、构成要素和类型,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体验,初步识别情绪后,每组派一个代表到黑板上画出本组第一次抽签活动时情绪卡片代表的情绪脸谱,比一比看哪组同学画得最好,最美脸谱组获得表情扣2个,参与获表情扣1个。
(2)活动三:情绪词语大比拼。全班6个组用情绪脸谱抽签,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写出本组情绪抽到的情绪类型在日常生活中的词语,看哪个组写出的这类情绪词语多,参与的组获得表情扣1个,写出情绪词语最多的组获2个。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加以整理并理性分类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绪,加深对情绪定义的理解,尝试初步体验四种基本情绪,同时又培养学生语言和肢体的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3.体验情绪(15分钟)。
活动四:角色扮演
根据学生收集有关情绪的案例,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角色扮演,时间2~4分钟,事先进行排练,让学生根据情景自由发挥,表演形式不限。要求观看的学生找出情境中人物有哪些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分析产生该情绪的来源,说出消极情绪的危害,正确回答问题的组获得表情扣2个,参与获得1个。
情景一:和同学闹矛盾,他误会了我,我非常痛苦。
情景二:病人与护士的对话。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剧的角色扮演,学生亲身体验日常生活和职业中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教师引导学生出现这些不良情绪时,学会分析情绪产生的来源,理解调节情绪的重要性,为下面如何调节情绪做准备,同时学生分组表演充分挖掘学生的才艺潜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4.调节情绪(20分钟)。
活动五:“情绪医生”开处方
通过以上对情绪特点的分析,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有一个组长和记录员,担任剧中剧中人物的情绪医生,讨论如何帮助剧中人物开处方,克服消极情绪,保持良好情绪,讨论结束后分享各组成果,各小组准备好记录和发言,比一比哪个“情绪诊疗所”方法好,主意多,处方多的组被评为“神医组”获得表情扣2个,参与获得1个。教师进行适当引导。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提高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心理体验,乐于与人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诱导和启发学生在不良情绪出现时,应及时采取正确的调适方法,让学生有效化解不良情绪,学会管理情绪,培养积极的情绪。
5.分享情绪(7分钟)。
活动六:情绪大挪移
要求:组内同学轮流说出自己曾经历的消极情绪,下一位同学给出积极的情绪调控的办法,表现积极的组获得表情扣2个,参与获得1个,教师进行适当引导。
设计意图:设计活动“情绪大挪移”来突破难点,通过这个活动,体验到不同的消极情绪,并提出积极的应对情绪的办法,既锻炼了自己控制调节情绪的能力,又培养学生乐于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6.放飞情绪(14分钟)。
活动七:情绪放松小体验
要求:从学生讨论分享的方法中选出深呼吸和音乐调节的方法,播放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根据音乐中的引导语做放松情绪的训练,每组跟随音乐做放松体验练习的人员最多,效果最好的组被评为“最佳放松组”获得表情扣2个,参与获得1个。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情绪调节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的学习和生活当中。
7.总结归纳(2分钟)。
(1)盘点每个小组的表情扣个数,从完成课前任务、小组合作情况、参与积极性等方面对每个小组点评,并进行表扬与鼓励。
(2)小结。经过大家激烈的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转移注意力法、合理宣泄法、自我激励法、心理换位法、放松身体等,希望大家能把今天课堂上学习到管理情绪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学习当中,学会克服消极情绪,培养积极情绪,真正的做情绪的主人。最后,让我们用一段话来结束我们的活动(学生齐读):“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可以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你不可以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让我们创造快乐心灵,给心灵一片晴空。”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实践情况和体验,对情绪的调节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升华,加深学生对调节情绪的印象。
(3)布置作业(2分钟)。每组学生课后精心设计海报,把课堂上总结出来调节情绪的方法写到海报上,贴在教室的后面的墙上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成果汇报展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六、学习效果评价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动机理论,通过兴趣激发、反馈和评定、奖励和惩罚归因指导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集体奖项
根据学生在本次课的表现,评选出各类集体奖项,既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又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1.“我猜我猜我猜猜”活动中,几对搭档在两分钟之内上台表演成语,猜出词语最多的被评为“最佳搭档组”。
2.“画脸谱”活动中,每组派一个同学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到黑板上画出喜、怒、哀、惧四种情绪脸谱,比一比看哪位同学画得最好,画的最好的组被评为“最美脸谱组”。
3.“情绪词语接龙”活动中,每组在2分钟内写出本组抽签到的情绪类型在日常生活中的词语,比一比哪个小组写出的词语最多,写出词语最多被评为“最佳词语组”
4.“情绪医生开处方”活动中,每组担任剧中小A的情绪医生,在3分钟之内讨论如何帮助她开处方,克服消极情绪,保持良好情绪,哪个组写出的调节情绪的方法最多被评为“神医组”。
5.“情绪放松体验”活动中,每组跟随音乐做放松体验练习的人员最多,效果最好的组被评为“最佳放松组”。
(二)学生根据评价量表进行自评、互评、老师评定
七、教学特色与反思
(一)特色
1.注重结合护理专业设计教案。课前分组布置的任务之一是到校外的医院或诊所考察并收集病人不良情绪的相关案例,观察护士在临床护理中如何观察和调节病人情绪,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式展示学生收集到的案例,充分挖掘学生的考察和团结协作潜能,本课探索方向是进一步研究护理专业特点和护理专业需求,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创设更多更好的情境让学生实践和感悟,真正实现心理健康的育心效用。
2.开展“活动”和“体验”让学生感悟和体验。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护理专业特点创设情境进行角色扮演,开展团体活动,分组讨论,分享经验,学生亲身感受情绪放松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和展示了学生的特长,锻炼和体现了学生自我组织、实际操作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自我思考、自我感悟的能力,让学生在自我表现中得到自我教育,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二)反思
1.不足: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发现有部分同学在分享环节中自我防御性比较大,分享的心理感受过于表面形式,没有放开身心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
2.改进:教师能在适当和必要的时候,作真诚的自我剖析、自我开放,学生也会减轻自我防卫心理,真实地表达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不过作为一名教师,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自我开放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和限度。
【参考文献】
[1]邹泓,黄才华.心理健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9
[2]肖丹.心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0
[3]颜苏勤.中职生青春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3
[4]俞国良.心理健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9
[5]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篇6
关键词:护理专业;推拿学;教学
推拿是我国中医特色疗法之一,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是治疗疾病、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皮肤美容的方法之一。为适应学生社会就业需求,我校在护理专业开设推拿学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具备中医推拿的基本技能和养生保健的知识,并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为护理对象服务。但由于课程和专业的特殊性,学校安排的教学课时有限。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改革和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加强操作技能训练
中专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推拿学课时少,而推拿学所包含的教学内容丰富。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推拿学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这门学科的特点及临床优势,教会学生在护理疾病中融进所需的推拿治疗。笔者没有按大纲的章节顺序讲授,而是重点突出常用手法、常见疾病的讲授与操作技能的训练。教学方法采取“讲授—示范—指导练习”的步骤,删除理论课中的重复内容。推拿学除与其他学科有共性外,还有鲜明的“多动、多实践”的特点,若只在理论上熟悉,则难以掌握操作。笔者大胆调整教学计划,加大实践课比例,将手法练习及临床程序化操作作为教学的重点。
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
(一)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活跃课堂气氛
语言是教学的主要手段和重要工具,任何教学仪器都不能代替。如讲推拿的注意事项“推拿医生要经常修剪指甲,不涂指甲油”,教师用风趣的语言加手式、表情及眼神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理论讲授的枯燥无味。
(二)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一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采用互动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师生间要积极互动,如讲到挤压类手法时,恰巧同学A膈肌痉挛,此时教师立即让同学B用刚学过的“按法”为同学A挤压“翳风”穴,疗效立竿见影,并及时展开讨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
(三)理论讲授与手法演示相结合,学生理解更深刻推拿学是一门理论联系实践相当紧密的学科,在教学中应注重讲授与手法演示相结合。教师边讲授动作要求与技巧,边进行实际操作,通过示范让学生认真地观摩,提升学生对手法的理解与掌握。
(四)自编手法口诀,熟记操作要领
笔者在教学中总结出一些易记忆的口诀,如一指禅推法的动作要领在于能沉肩、垂肘、悬腕。操作中,上肢这种特殊姿势往往使初学手法者感到别扭,不易记忆。笔者便把定义与动作要领编成口诀:沉肩、垂肘、腕端平、指吸定;行如直线,摆动均匀;捺劲大(向外的力),回劲小(内收的力)等。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加强手法直观效果
视听教学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推拿手法的操作过程仅仅通过讲授、板书不够形象和直观。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把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无法观察的现象和真实情景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多角度理解手法,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
(六)加强课外训练,提高操作技能
教师可组织学生成立推拿兴趣小组。在组长领导下,每个兴趣小组利用课外时间定时练习、轮流操作、定期交流。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组织操作技能较好的同学进行校园义诊活动,让学生提前接触临床,快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注重推拿功法练习,提高手法操作的持久性
一般常见病每次推拿时间在5~30分钟,故要求推拿医护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指力、臂力、腰腿的力量。教学发现,多数学生能很好地掌握手法的动作要领及操作技巧,但手法持久性不够。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把第六章“练功”提到第四章“手法”前面讲,先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手法操作的持续性,再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功法练习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后练习相结合的方法,以兴趣小组为单位,抽时间利用晨练、课间练习《少林内功》《易筋经》中的健身方法。
四、注重推拿手法检查,改革考试方法
推拿属中医临床技能课,传统的理论考试方法不能科学评价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此,笔者确立学生期末成绩构成是:平时成绩20分(作业10分,学习态度5分,提问5分),理论考试30分,手法技能考试50分(沙袋操作20分,人体操作30分)。其中,手法技能考核以抽签的方式进行,通常沙袋考核4~6人为一组,人体操作2人为一组,学生按照抽签顺序及要求进行考核,按照手法技能评价标准,主考教师根据学生手法操作的动作要领、操作熟练程度等进行评分。总之,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和问卷调查得知,以上的教学改革与尝试使中专护理推拿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推拿学成为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门课程。实践证明,只要在教学中勇于改革探索,就能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E-学习 护理专业 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b)-0233-01
E-学习即Electronic Learning,意为“数字(化)学习”、“电子(化)学习”、“网络(化)学习”等。不同的意思代表了不同的观点。一是强调基于因特网的学习;二是强调电子化;三是强调在E-Learning中要把数字化内容与网络资源结合起来[1]。无论哪种观点,E-学习所强调的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E-学习使得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学习习惯随时在网上按照自己的需要学习。因此,E-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改变,更是一种学习理念上的转变。在E-学习这种新兴学习方式的条件下,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诸方面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1 E-学习方法的特点
1.1 学习场所的不固定性
在E-学习中,学生可通过互联网或其他数字化资源进行学习,因而学习场所不必局限于课堂或实训室,可以从课堂、实训室扩充至图书馆、宿舍、家庭等多种场所。
1.2 学习时间的可变化性
在E-学习中,学习时间不必在学校统一规定的时间内学习,可根据学生自己的情况随时进行学习,学习时间可从学校安排的上课时间拓展至课余时间。
1.3 学习内容的可选择性
传统的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在同一年级同一班级同步进行,要求统一,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在E-学习中,学生对学习内容具有可选择性,可根据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选择性进行学习,更能体现按需学习的要求。
1.4 学习形式的可重复性。
传统的教学形式是教师根据学校制定的教学进程计划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同一教学内容在同一班级不可能重复。在E-学习中,教学内容以互联网或其他数字化资源形式呈现,学生可利用这些资源重复进行学习。
2 E-学习方法在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1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课堂学习
在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可根据E-学习方法的特点,利用互联网创建班级QQ群,以QQ群作为一个教学平台,将专业课程中每一章节的重点、难点、涉及相关学科的知识背景及复习试题等教学资料创建在班级QQ群内的共享文件中,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利用相关资源进行预习、复习,查漏补缺,自我评估,并能将学习中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在网上与教师、同学互动沟通,尽快释疑解惑。
2.2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合作学习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每一章节的内容要求制作成相应的病案,供学生分组讨论,并利用网络平台采集信息,解决相关问题,最后以ppt形式在班级进行成果展示,有效开展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便于学生汲取他人的学习经验。
2.3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学习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对一些可扩展的知识点,鼓励学生不必局限于教材,可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网络和数字资源拓宽视野。如学习胃溃疡患者的饮食护理、艾滋病患者的健康保健等知识,让学生自主学习,利用网络和数字资源查询相关知识,并要求学生摆脱常规枯燥乏味的文字叙述,能将拓展的知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课堂上呈现。当学生精心准备后将专业知识以一幅幅图片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在同学面前时,将使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由此,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促使学生全面宽泛地了解知识,并使教学活动更贴近临床实际。
3 E-学习的推行优势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角色要从师道尊严转化为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已在高职校教师中达成共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越俎代庖,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作为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和目标,教师的“教”是教会学生自己会“学”,使课堂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点拨下的用武之地。在E-学习这种新型学习方式下,护理专业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将教学内容设计成网络型,向所有学生覆盖,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体,从中学会学习、锻炼能力,为尽快适应将来从事的护理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3.1 使教学内容更具实效性
在E-学习中,可通过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使教师和学生能在网络和数字资源库上方便获得所需的课程内容和学习资源。学生可以不受时空、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限制,能根据自身的需要、自身的特点来获取知识,这种学习更具实效性,更具“个性色彩”,犹如“量体裁衣”,更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3.2 使教学内容更具可创造性
在E-学习中,可通过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能利用新颖熟练的数字化加工技术对知识进行整合、再创造,并能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很好地进行展示。由此,不仅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对学习成果的相互借鉴,为学生创造力的提升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3.3 使教学内容更具多层次性
网络和数字资源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和共享性,将教学内容以数字资源形式或在互联网上呈现,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能力和兴趣选择不同的难度的内容进行探究。而且,在E-学习中具有针对不同学习阶段、不同临床需求、内容深浅不同的知识体系。因此,E-学习可以作为一种终身学习的好方法。这也符合当前教学改革的目标,即教师的任务不再是单纯的教,而是要教会学生自己去学,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的目的就是不教”。
E-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为E-学习的兴起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网络的普及、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E-学习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E-学习的兴起必将影响传统的教育观,对教师的教学理念、知识、技能和态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护理专业课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数字化技术有效组织开展E-学习,为用人单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篇8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又称慕课,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和学习模式,是对当前教育的改革与挑战。慕课给广大师生提供了更平等优质的学习机会,让学习变得更有趣、高效。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内科疾病及死因,也是教学的重点。本文旨在对本教研室心律失常教学慕课设计、制作过程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
慕课;护理学;心律失常;教学
慕课“MOOCs”,是一种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成千上万个学习者通过教与学联系起来的大规模线上虚拟公开课程。慕课风暴始于2011年秋天,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1]。2013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慕课平台,在我国清华大学推出了“学堂在线”、上海交大推出了“好大学在线”,一些高校已开始进行慕课的尝试,帮助学生从辅导班、教辅书堆解脱出来,可享受到海内外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慕课”有其完整的教学模式,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开放、共享的学习空间和学习资源,有利于打破学校围墙,共享院校间的优势资源,这种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中国式慕课”,也被认为是在当前国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足,且东西部师资、教学水平存有差距的现状下可行的教学方式变革[2,3]。
1心律失常慕课教学意义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内科疾病,也是导致人类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心律失常的辨认以及初步救护是医护人员必备的技能。而心律失常一向是内科护理学教学的难点与重点,为了有效的解决问题,本研究节选了内科护理学心律失常部分进行了慕课教学设计,价值在于:
(1)心律失常慕课教学打破了传统的课堂上教与学的模式,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重点选择学习内容,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弥补了传统心律失常教学的缺陷,发挥了慕课的资源优化选择、直观生动、学生“代入感”强烈、针对性强、有效互动、考察方式多样灵活等优势,强化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2)通过心律失常慕课教学平台,学生们可以和老师、其他学员探讨交流学习心得,可以通过在平台上做作业、参加考试等途径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前所未有的选课自由度,使学生可享受到海内外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弥补高端教学资源缺陷弊端。
(3)国内‘慕课’平台也承担着促进高校教学方式转变的任务,教师的角色将从讲解者变成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和启发者。
(4)慕课推广后可以扩大本院校影响力。
2心律失常慕课教学设计方案
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的设计:主题的指定及教学目标阐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策略制定。
2.1主题的指定及教学目标阐明:根据讲授内容设置教学主题,包括理论部分:心电图相关基础知识、临床常见心律失常的辨识诊断等;操作部分:心电图检查方法;知识拓展及新进展等。设计的第一步是知识点的拆分,将不同学习内容分别作为主题并阐明其教学目标。
2.2教学内容分析:本研究主要针对的人群是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内容要具有针对性、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符合专业特点、正确、无科学性的错误、精炼、紧凑、逻辑清晰、紧密联系实际、生动有趣,这样能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2.3教学策略制定:心律失常慕课建设环节包括:多个5-15分钟的专门设计录制、前后联系、碎而不散的理论与操作微视频—讲授内容;与微视频内容相关、以选择题为主、用时短暂的驻点题—集中学生注意力、启发思考;师生与生生的互动讨论、略难于驻点题、有思维含量、限时上传的课后作业—及时巩固所学内容;形式多样、客观综合的评价考核—评价学习效果;及时、准确、针对性的线上答疑—有效解决学习疑问。针对每个知识点分别设计适合教学内容的环节,目的是使教学情景化:易于学生理解;问题化:在提问与答疑中激发学习动力;案例化:结合真实医疗或生活案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代入感;技能化:紧扣护理专业技能要求,实现理论与技能共同提升。
3结语
作为新的学习形式和平台,“慕课”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体制、教学模式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开放教育资源和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模式,可深化大学护理课程与教学改革、提升护理人才培养质量。慕课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促进护理教学教法改革,推进优质护理资源共享,加速了护理人才培养,促进护理分层次教育,促进护理人员继续教育。慕课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是我国护理教育改革发展的里程碑,加速了我国护理教育目标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和卫生保健服务需求发展目标相适应,着眼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国际意识、具有国际护理执业资格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护理人才[4]。当然,结合我国的国情,未来的教学模式不是简单的慕课,我们应趋利避害,避免慕课所带来的过分形式化、知识碎片化等缺点[5],建立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混合式的教育模式,既利用网络在线教学优势,又强化面对面课堂互动、进行知识探索的全新教学模式,充分显现信息化对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2]龚宝成,李孔胜.“慕课”冲击与高等教育厘革趋向———应用型高等院校课程建设研究探微[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02:101-105.
[3]李斐,黄明东.“慕课”带给高校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高等教育,2014,(7).
[4]张迪.浅析“慕课”对传统教育的挑战[J].课外语文,2014,10:86-91.
篇9
[论文摘要] 由江苏省特级教师邱学华创立的尝试教学法,其思想是打破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模式,主张“先练后讲”和“先试后导”的探究学习模式。本文阐述了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实施尝试教学法,分析了尝试教学法能提高教学质量,是因为它把“知识传授、方法学习、思维训练、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且落到实处。
解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护理专业基础课程,与临床护理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目前,人体解剖学的教育明显滞后,主要原因是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仍仿照临床医学专业模式,已不能适应实用性技能型护理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培养更多更好的实用性护理人员,护理解剖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校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改革解剖学教学内容。
1.以系统解剖学为基础,删去部分教学内容。
人体解剖学教学要以与护理专业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点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删减和压缩对护理工作来说不重要或运用较少的内容。为此我们对传统的系统解剖学内容进行综合和删减,精选教学内容。在对各章节内容删减时,要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注重实用,同时要保持知识的连贯性。
2.把部分局部解剖学内容融入系统解剖学中。
普通专科护理专业,由于学制较短、学时的限制,我们没有单独开设局部解剖学,但局部解剖学中的部分内容又是护理专业必须应用的基础知识,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我们把局部解剖学里与护理临床应用密切的内容进行精选,实现系解与局解的融会贯通。使学生在系统学习了解剖学内容的同时,又熟悉与护理操作技术相关器官所在区域的层次,有利于护理知识的掌握。
3.增加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临床应用解剖学内容。
调查发现,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在实际操作中不是不敢操作就是盲目操作,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究其原因是与护理操作技术密切相关的解剖结构、毗邻关系不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应用解剖学内容,增加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应用解剖学内容,将应用解剖学知识和临床护理操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对护理操作中的解剖学要点做到心中有数,减少盲目性。
4.增加护理技术操作的解剖实验内容。
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技术操作的实现是建立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突出学以致用的原则,我们增加了模拟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的解剖实验内容,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改革解剖学教学方法和手段。
1.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解剖学具有教学内容多、专业名词多,记忆知识多等特点,学生常感到难学、难记,易使学生厌倦而影响学习效果。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依据不同教学内容,我们采用了不同教学方法,例如,“问题式”、“导入式”、“启发式”、“演示式”、“讨论式”、“比较式”教学法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教学语言,绘声绘色而又幽默的教学语言,能吸引和感染学生,活跃课堂气氛,使解剖课鲜活起来。
2.在教学中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我校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的建立,应用多媒体与网络进行解剖教学已经成为可能。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信息量小,教学效率低,远没有发挥教师的智力潜能,为此我们在校园网上增加电子教案、建立自测题库。制作解剖教学课件,购置了多种多媒体教学光盘,并充分应用于护理解剖学教学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改革评价方法。
我们经过多年努力,建设了完备的解剖学试题库,逐步完善护理专业学生考核办法。学生成绩由平时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实验操作考核成绩三部分构成。理论考试从试题库随机抽调,施行教考分离,考后集中密封阅卷,理论考试成绩由原来占总分的70%调整到50%。我们更加注重了实验考核,我们增加标本考试的内容及分数比例,注重与护理密切相关的基本操作技能;考核方法应用试题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法进行。实验操作考核成绩由原来占总分的10%增加到30%。学生的平时成绩仍占总分的20%。 转贴于
(四)取得成效。
1.优化了课程内容,创新了教学模式。
通过教学改革,解决了基础脱离临床、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缩短了解剖学和临床护理的距离。学生通过学习,普遍反映激发了学习兴趣,开发了智力,开阔了视野,培养了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快师资的培养。
由于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的创新,大多数教师缺乏护理专业知识,不能将解剖学知识和临床护理操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的解剖学特点。为此我们加强了与护理工作者的合作与交流,掌握护理工作中所需要的解剖学知识,以适应解剖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3.加强教材建设。
编写出高质量的护理专业使用的解剖学教材是推动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任务。为此我们制定出了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教学计划、实验指导、自测题库等教学文件,参编的护理专业使用的解剖学教材(将由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正在编写中。
4.加强了实验室建设。
篇10
关键词:中职护理专业 人文修养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2.040
由于我国早期的护理教育思想重专业而轻人文,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一直是护理教育中的薄弱环节[1]。而在现代护理中,护生对人文知识的期望度较高,提高中职护生的人文修养已经成为护理界的共识,人文教育已经成为护理教育的一个重点内容。 人文素质的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除学习人文课程外,所有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教学的课堂和实验室都是进行人文教育的场所,所有的课程内容都渗透着人文教育[2]。
1 改进教学方法,在课程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
运用PBL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提高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文字修养。
1.1 PBL教学法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玛斯特大学医学院开发并实施[3]。我国传统的医学教育方法往往以教师的学科知识讲授为主,而PBL教学法则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实施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PBL教学法是外科护理学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展示案例、提出问题、小组讨论、教师点评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得到人文精神的渗透。例如急腹症病例,刘XX,女,29岁,未婚,IT工作者。平时工作很忙,但身体很好,偶尔犯点“胃病”,吃点胃药就好了。这一天中午12点左右“胃病”又犯了,为持续性的上腹胀痛,伴有恶心,无呕吐。吃了点胃药,喝了点热水也不见好转。下午下班后腹痛迅速加剧,并以右下腹痛为主,无法行走。在男友的帮助,于晚上7点推送至医院看急诊。首先,将学生分为8组,先组内讨论问题,在讨论中保证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然后进行整理归纳。然后,每组选出一名代表交流发言,交流过程中其他学生可以补充。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起主导作用,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并注意掌握讨论的时间。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若各小组讨论中出现分歧,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讨论答辩,然后教师对本节重点和学生回答模糊的问题作分析总结,完善学生认知结构,建立完善知识系统。学生间的讨论和争辩为其理解、记忆知识打下基础,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文字修养。
1.2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以角色扮演加深学生对病人人文关怀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投入到教学中去体验情感。如乳腺癌大部切除术后,由于患者要切除,病人表现为无所适从、焦虑、恐惧、自卑等一系列心理反应。这时,要求学生换位思考,揣摩患者细微的心理感受,然后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情感,加深学生对病人人文关怀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面对这种病人,护士更应该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尊重、关心、理解、体谅患者。在给患者进行伤口换药时,不能有任何厌恶患者,歧视患者的动作和表情,同时还要教会病人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锻炼,对装有义乳的病人要详细讲解义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从而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2 增强防护意识,拓展人文关怀的内涵
护士常需要投身到各种复杂的救护现场,随时可能会遇到危险。因此,护士在关爱病人的同时也要关爱自己,只有加强自我防护,才能更好地对伤者进行施救,从而拓展人文关怀的内涵。比如在进行心肺复苏练习时,应先评估现场环境,确保自身与伤员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施救。如触电的病人应先切断电源;煤气中毒的病人应先关煤气开关,或把病人拖到空气清新处才进行施救。又如说在对破伤风病人进行换药时,要穿好隔离衣,戴好口罩、帽子、无菌手套等,而有开放性伤口的医护人员禁止跟病人接触,同时还要强调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换药时应该考虑到病人细微的心理感受,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病人的隐私部位,避免不必要的暴露,操作动作要规范、轻柔,避免弄疼病人。应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刺激,对病人用过的敷料要注意焚毁。
3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培养学生的慎独修养,使学生养成严谨作风
“慎独”是道德修养的重要范畴,是指在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然按照道德规范的要求办事。这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许多时候护士都是独立工作的,因此在进行护理操作练习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慎独”修养。比如在给模拟人进行静脉输液练习时,教师应观察学生是否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遵循科学规范的输液程序,如戴好口罩、帽子,穿好护士服,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等。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与学生沟通,分析危害性,以培养学生的“慎独”修养,从而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
4 倡导“服务育人”的人文意识培养理念
教育必须为社会服务,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为医院和患者服务,这就决定了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要培养出能够适应岗位要求的合格人才,其学生必须德才兼备,拥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人文沟通技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树立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不时向学生灌输“到基层、到社区、到农村去工作”的就业理念,教育学生要转变观念,认识自我,正确定位,明确“面向基层,面向社区,面向民营医院”的就业方向,调适毕业生的高期望值的就业心态。
总之,人文修养的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终身教化的过程,护理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承担的人文教育的责任,把人文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各个环节。而护生也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是人文教育的主体,主动参与到人文教育的过程中去,成为能够真正适应护理事业发展需要的新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郑舟军,史瑞芬.改革护理教学方法 提高护生人文素养[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9):80-82.
[2]史瑞芬.护士人文修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护理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