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能竞赛范文
时间:2023-03-29 22:42: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专业技能竞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技能竞赛 会计专业 教学 促进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会计技能型人才的数量有着更大的需求,同时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全面拓展会计实践性教学,将会计实践教学与会计岗位要求紧密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熟练操作,才能适应当前经济形势和人才市场的要求。
目前,中职学校在大力开展教学改革的同时,结合就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常态化地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倡导“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以技能竞赛为载体,由理论学科为本位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转变,评价观念由理论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逐渐形成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竞赛”的局面。事实证明,专业技能竞赛是学生职业技能展示的平台,是实现学校和企业联系的桥梁,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力,是职业教育实现能力本位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建设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主要存在如下四方面问题。一是会计专业仍然偏重专业的理论性教学,轻视技能训练等实践性教学。即使一些专业课程的实践课时比例相对较高,但基本上都采用了封闭式的训练方法,教学观念和方法陈旧导致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实践严重脱节。二是会计课程建设主要以学科知识为主体,与社会需求和会计岗位要求严重脱节,学非所用,所培养的人非用人单位所需。三是教学模式还是从会计专业传统的理论切入教学,教师一心想把全部专业概念、原理知识教给学生,而这些原理、概念离学生的生活很远,学生学得吃力,事倍功半。四是落后的实验、实训设备和教师陈旧的知识结构,已经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对会计专业教学的要求。
二、专业技能竞赛对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
1.促进会计专业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
现代职业教育强调的是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对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动手能力强是他们的竞争优势所在。传统教学是以教师的意愿来统领课堂教学的,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通过开展会计专业技能竞赛,可以促使教师和学生更注重技能的教学与训练。如手工会计和电算会计、翻打传票、点钞都是技能型竞赛项目,强调实际操作能力;创业者经营模拟沙盘对抗赛项目是一个团体项目,除了强调实际操作能力之外,还强调队员要具有独立自主、团结协作的职业素质,强调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现场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可促使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将教师对学生的“要你做”变为学生的“我要做”,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会计实践,营造培养思维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氛围,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践“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理念。
2.推动会计专业教学内容改革
目前,省市各级开展的会计专业技能竞赛促成了学生选手、指导教师、竞赛专家评委、财务软件供应商等参与者的交流、学习和探讨,将原有的经验和新的技术收获融为一体。因此,他们制订出的技能竞赛的内容和标准紧紧围绕会计岗位的能力要求,一方面适应了当前中职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使技能竞赛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另一方面,技能竞赛方案又有一定的难度,并注重了新软件的应用,切实突出技能性,使技能竞赛具有较强的选优功能。
这就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广大教师、学生要想在技能竞赛上取得较好的成绩,就必须在教学内容上摒弃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旧内容,吸收具有时代特性的技能竞赛新内容,切实加强技能竞赛要求的实践操作技能。如:今年的手工会计竞赛项目改变了传统的纸质试题,运用了无纸化高仿真技术,模拟一个制造业企业(一般纳税人)某月份的经济业务资料,统一采用福思特会计手工模拟竞赛系统作为核算工具进行手工会计技能竞赛。因此,通过专业技能竞赛,引导了中等职业学校及时改革教学内容,从而提高了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
3.促进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会计专业技能竞赛以考参赛选手职业岗位能力的方式来评定竞赛成绩,并按具体工作任务要求设定评分细则。这引领了职业教育“以项目为载体、工作任务引领、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理念,要求各学校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采用“做中学、学中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时,在教育教学模式、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改革方面更加注重实用性,在教材建设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彻底改变传统的学科型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如2011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会计专业的会计实务项目是一个典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综合项目,它是会计电算化、翻打传票、点钞三个项目的整合,既考核财务会计理论、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财务软件操作等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考核翻打传票、点钞等特定会计岗位技能。仅有财务会计知识,或仅会电脑操作、翻打传票、点钞等技能,都无法完成这一项目,必须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才能顺利地完成比赛项目。
因此,会计专业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现状,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4.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专业技能竞赛是学生职业技能展示的平台,其竞赛项目常常会以兴趣的形式传导到第二课堂,催生出众多的兴趣小组。如翻打传票、点钞、会计核算等兴趣小组,在促进第一课堂教学的同时活跃了第二课堂,活跃了校园气氛,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老师们的耐心辅导下,常态化的专业技能竞赛使学生找出了自身专业素养与企业要求的差距,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在校园中形成了浓厚学习氛围。
5.促进学校会计专业实训室建设
开展会计专业技能竞赛需要高度仿真的会计业务平台,需要更新实验实训设备、软件。中职学校要以此为契机,加大实验实训室建设投入,并在充实、完善实验实训设备和软件的同时,组织财经专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了解企业对本专业的具体要求,以课程对接岗位的标准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实习实训内容,可以极大地促进会计专业实训室的建设。
6.促进专业教师提高“双师”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
成功举办和组织会计专业技能竞赛,有赖于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在不断学习新的财经专业知识和技术以及开展科研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了提高参赛学生的整体水平,负责训练的指导老师也需要广泛搜集资料,和学生一起研究各项比赛项目,积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教师通过竞赛不断总结经验,查找差距,找出专业建设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从而形成师生同赛、教学相长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格局,极大地促进专业教师提高“双师”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
7.促进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提高
上至国家下至各校的各级会计专业技能竞赛,其竞赛项目和内容都能紧紧对接实际会计岗位的要求。在常态化的、贴近实战的会计专业技能竞赛的氛围下,学生在日常学习和训练中可以反复体验到实际会计岗位的工作流程、操作技能和工作要求,对会计专业技能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形成良性循环,提高了自身的职业能力。同时,在日常学习和训练中,教师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等职业素养。因此,常态化的、贴近实战的会计专业技能竞赛,必然可以促进学生显著提高会计职业能力和会计职业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小结
专业技能竞赛不仅仅是参赛选手之间技能与水平的较量,更多的是参赛学校师资水平、设备条件和校企合作的比拼。为此,专业技能竞赛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各中职学校以参赛为契机,在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就业竞争核心能力等方面找到了载体和切入点,为加强实训环节提供了依据。专业技能竞赛有效地促进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讲授与自我提高相结合,有效促进了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同时,专业技能竞赛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还对推动中职学校实践教学工作、提高技能教学质量起到积极作用,促进了中职学校办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技能竞赛;辅导
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研究型人才,更需要技能型人才。“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为了引导全社会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加快各类实用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步伐,各级各类技能比赛如火如荼地开展,这为发现和培养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发展空间。本文从参加技能竞赛的意义、指导技能竞赛的过程以及对以后辅导工作的思考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参加技能竞赛的意义
1.提升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办学品质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直接面向就业、服务经济建设的一类教育,检验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根本标准就是看职校学生有无过硬的职业能力,能否顺利实现高质量就业,而就业能力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2.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通过参与竞赛,发现教学环节中的不足,以及学生技能方面的弱点,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实践教学,对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以技能竞赛为载体,对传统课程进行取舍,对新技术、新理论进行补充,合理增加实践课时,减少理论课时。调整教学计划,实施模块化的技能培养方案,加强技能训练,在每个阶段确立相应的技能要求和技能训练,从而保证技能水平达标。
3.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技能水平的提高
参与技能竞赛,除了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对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和技能水平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技能竞赛准备过程中,进行竞赛辅导的老师为了让学生获得好的成绩,老师和学生一起探讨如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制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过硬的职业技能,才能够对学生进行竞赛辅导。
4.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综合素养的提高
技能竞赛的开展,充分调动了广大学生学习技术、提高技能的积极性,成为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快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参加技能竞赛,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知道与实际岗位的要求之间的差距,从而明确自我发展的目标。在技能竞赛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学生也必将激励广大学生勤奋学习、苦练技能。
二、指导技能竞赛的过程
我们学校属于农村职校,在设备、师资、生源等方面与城市学校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培养出的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较差,参加技能竞赛成绩不够理想。本人在多次指导学生参加计算机技能竞赛的实践中,发现只有通过建立诊断、选拔、训练、评价、激励等一系列机制,才能更好地提高农村职校计算机专业技能竞赛水平。
1.诊断机制
农村职校的学生与城市职校学生相比,在审美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方面有差距,为了弥补这些差距,增加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的经验,举行一系列比赛,如手工制作、摄影、书画等。农村职校的学生与城市职校学生相比,技能水平、综合素养方面也有差距,从而导致技能竞赛获奖等次之间更有差距。为了弥补这个差距,我们认真分析差距形成的原因以及补救的办法,为下一步的选拔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2.选拔机制
(1)指导教师的选拔
学生在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除了学生自身因素外,指导教师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形成一套选拔指导教师的制度很必要。我们学校的做法是以区级同类专业同类项目的技能竞赛要求对计算机专业全体教师进行技能竞赛,从中选出业务精通、责任心强、知识结构合理、有指导参赛经验的教师组成指导教师的团队。并且针对计算机知识更新换代快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送指导教师参加国家级、区级竞赛指导培训。
(2)对参赛学生的选拔
参加比赛对选手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需要有严谨的选拔方法。通过校级竞赛产生如下不同层次的学生队伍:
①基础队
第一学期,组建基础队,每周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个过程应该尽量争取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为挑选优秀学生提供良好的条件。
②预备队
第二学期,从基础队中挑选出较好的学生组成预备队,对预备队的学生进行集中训练,这个教程,应该加强技能水平、创造能力的培养。
③突击队
第三学期,从预备队中挑选出优秀学生作为参赛选手,开展模拟竞赛进行集中强化训练,培养和锻炼选手的临场应对能力,为顺利地组织参加市、区竞赛做好充分准备。
3.训练机制
在训练学生的过程中,按照由易到难、由分项到综合、由普遍到针对、由技术到心理的原则,开展如下训练:
(1)分组训练
把技能水平相差不大的学生分成一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训练,这可使训练工作有的放矢。
(2)分模块训练
对学生进行基础技能、高级技能、美工、创意等模块的强化训练,集中解决学生存在的技能弱点,提高技能水平。
(3)题库训练
收集竞赛素材,编写训练题库(分初级题库、中级题库、高级题库),在不同阶段进行相应级别的题库训练,加强学生灵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对题库各类型题目的适应性。
(4)模拟竞赛训练
针对学生及比赛项目的特点进行模拟竞赛训练,提高选手综合能力,提高作品制作速度,提高心理素质,使学生在竞赛中发挥出自己最佳的水平。
4.评价机制
本着“以评促学,以评促赛”的宗旨,为了准确地诊断和评价教师的指导质量和学生技能水平,制定相应的评价机制。
评价等级划分为三级:A级、B级、C级。
A级:作品主题鲜明,创意巧妙,设计精美,富有艺术美感,能灵活运用软件,创造性地完成竞赛要求。
B级:作品主题明确,熟练掌握软件的使用,掌握一些技巧,较好地完成竞赛要求。
C级: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独立完成作品,基本能够完成竞赛要求。
5.激励机制
为了形成可持续的竞赛制度,必须建立有利于激发参加竞赛师生积极性的、形成良性循环的激励机制。
设立一、二、三等奖,获奖学生占参赛学生的50%左右,各等级之间按1:2:3分配;对成绩特别突出的设立特别奖给予奖励;对积极参与并取得较好成绩者授予竞赛优秀奖;对小组完成的项目评选团体奖,体现合作共赢,渗透集体主义教育。为提高教师指导实训、参与竞赛的积极性,对项目负责人和参与者按工作给予一定竞赛资金奖励。
三、对以后辅导工作的思考
1.课程设置有待改进
竞赛相关的专业课程开设较迟,有些比赛相关课程、软件在教学计划中没有,培训时基本上是从零开始。
2.缺少比赛所需的软、硬件设备
我们学校暂时没有“园区网互联及网站建设”“企业网络搭建及应用”项目比赛的相关设备,对该项竞赛的训练有很大的影响。据了解,缺少竞赛设备的现象在农村职校较常见,这直接制约了技能水平的提升。
3.选拔指导老师很重要
指导教师在整个比赛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形成一套形之有效的选拔、培养指导教师的制度很必要。我们应该为指导老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手段来提高指导老师的技能水平。
4.学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技能竞赛项目灵活性都很大,有非常多的创造性题目,要求创新能力强,不仅仅是软件的应用,更多的是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在竞赛中获取好的成绩。
5.形成可持续的竞赛制度
如果我们只是等竞赛通知下达了再组织学生来训练,效果一般不好。参赛选手一般只能从二年级的学生中挑选,备选面很窄,很难挑到合适的学生来参赛(注:三年级的学生外出实习)。因此为了能够形成可持续的竞赛制度,计算机专业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要渗透技能竞赛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培养有潜力的学生,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重过程分析与调整。
参考文献:
[1]韩毅红.指导学生参加计算机技能竞赛的实践与理性思考 [J].现代企业教育.
篇3
关键词:师范生;技能竞赛;专业实践;综合素质;提升
专业技能竞赛是当今许多大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之一,师范生专业技能竞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从教素质。如何将它与实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师范生的专业技能竞赛开展得更有成效,从而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师范生基本功的不足与专业技能竞赛的内容
师范院校的学生将来毕业后大多数要从事教师职业,从目前在校的一些师范生来看,他们的综合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不仅如此,他们作为一个准教师,许多人做教师的基本功还不够扎实。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的师范专业学生,表现得更为突出。具体表现为:(1)口头表达能力差,普通话很不标准;(2)书法水平差,不论是粉笔字、钢笔字还是毛笔字,都离一个教师的要求相差太远,板书没有章法;(3)尽管会制作一些简单的多媒体课件,但课件与教学切合得不够紧,有的课件内容与教学无多大关系;(4)说课和模拟讲课容易紧张怯场,其心理素质和对课堂教学的掌控有待提高。
当前的师范院校学生之所以在教师基本技能方面存在这么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这方面的实习实训与实践锻炼。目前,许多学校对实训教学重视不够,给学生提供锻炼各种师范生技能的机会很有限。各种技能竞赛本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受经费和其他条件的限制,一些学校技能竞赛活动开展得太少。有的学校甚至对学生实习也不重视,放任学生“自主”实习,有的不到教育岗位实习。
全国许多省份开展了师范生技能竞赛。一些设有师范专业的职业院校,也纷纷参加这类比赛。如在2010年举办的浙江省第四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获得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和3个优胜奖[1]。有的省份(如湖北)在开展师范生职业技能竞赛时,高职高专单独设组,不分学科类别[2]。为了参加省里比赛,各个学校自己经常性地举行师范生技能比赛,而且将此作为一个传统项目保留下来,定期举行师范生技能竞赛。
江西省教育厅师范处2008年举办了江西省首届师范生基本功大赛。基本功比赛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写字、二是演讲、三是课件制作。纵观其他省份的师范生技能竞赛,其内容大同小异,主要集中在书写、普通话、课件制作和说课、讲课上。
二、专业技能竞赛对于提高师范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少实训机会,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对师范生来说,在正式上讲台之前锻炼一下从教的基本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一)书写比赛对提高板书水平的作用
随着电脑的普及,学生的书法水平不断下降。据调查,书法水平在师范生中的发展呈现不平衡的状况。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书法和板书普遍要好一些。而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内部,书法水平也是不平衡的,有的从小练字书法较好,有的缺少练习书法较差。从整体来看,硬笔字明显又要比软笔字好,学生的毛笔字普遍较差。
板书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现在对板书的重视程度很不够,许多刚毕业的师范生的板书非常差。一些学生到中小学教育实习,他们在板书时不但字很差,黑板上所写内容安排得也杂乱无章,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板书设计”。从这一点来看,举行板书比赛也是提高师范生从教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十分必要的。可惜现在这方面的比赛开展得不够广泛,作为师范生技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方面还有待加强。
提高师范生书法水平的办法之一,是经常性地举行书法比赛。比赛可分为硬笔书法、软笔书法,具体一点说主要是“三字”即毛笔字、钢笔字和粉笔字。通过经常性地举行书法比赛、板书比赛,可使广大的学生在书法上取得较大的进步。
(二)演讲、辩论比赛对表达能力等方面的促进
普通话过关是对一个教师的起码要求,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对此有明确规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普通话测试水平要达到二甲以上,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作为一个教师,除了普通话要标准,口头表达能力也非常重要。因此不少师范院校在平时便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而通过技能竞赛的形式进行的,大多是演讲比赛或辩论赛。
演讲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江西省的师范生技能赛,其中就有演讲这一项,第一届比赛的演讲主题是“怎样当一个好老师”。在练习和准备演讲的过程中,学生在口头表达能力方面存在什么不足,可以通过有经验的老师加以
指导,以克服自身的不足。如演讲时的普通话是否标准、演讲时的语速、语调以及节奏的把握等等,都可以在指导老师的点拨之下得到校正。同时,演讲比赛还可以促进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因为演讲比赛通常要写演讲稿,为了演讲得更精彩往往还要反复修改,在这个过程中师范生的书面表达(写作)能力会相应得到提高。
除了演讲比赛,还可以举行辩论赛。围绕一个辩论主题,将参赛者分为正反两大阵营,然后进行辩论,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辩论赛。自从著名的“狮城舌战”后,这种方式大受人们欢迎。参与辩论的辩手要有敏捷的思维和出众的口才,通过这种形式的比赛可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课件制作对教材把握能力的检验
多媒体课件是教师用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的工具。教师从预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出发,根据学生智能水平与学习现状,依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其网络教学系统,以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的方式来调配课程资源,按教学环节与流程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集成,以形成全方位、多渠道、交互式的教学系统。运用多媒体教学,是一位老师基本的教学技能。作为将来要走向教学岗位的学生,自然也应重视这项技能,在实训过程中熟练掌握它。常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有powerpoint、authorware、director和flash等等。这些制作工具,都可以在每门学科中运用的。每个软件都有优点与不足,其关键处在于体现学科教学特性与适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从某种程度上说,多媒体的运用恰当与否,是对课件制作者把握教材能力的一种检验。通过课件制作比赛,可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研究。要通过课件制作比赛,提高学生对教材的把握能力。制作多媒体课体,一定要紧扣教材内容。第一要切合课文的题旨情境。例如,有人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七根火柴》时,在“欧化”(现代气息太浓)的金边相框中播放衣衫褴褛的战士在草地跋涉的场面,这是不妥当的;第二要准确地表现出课文或语句的意思来。例如,有一个《沁园春·长沙》的课件给“百舸争流,鱼翔浅底”制作了一幻灯片,画了几只帆船在航行,水中有几尾鱼不时跃出水面。这没有准确地表现出“鱼翔浅底”的意境来。“翔”是形容鱼在清澈的水里自由游动,绝不是跃出水面。这样的画面不但不能帮助学生对诗句的形象理解,反而会导致学生误解。
(四)说课、讲课对教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目前,许多省份办理教师资格证时,都有“说课”这一环节。而一些中小学招聘教师所进行的考试,也都要过“说课”这一关。2010年笔者曾担任过本校附中招聘语文教师的评委,当时就有“说课”这一关。从应聘者说课的情况看,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比起没有经验的硕士生来,对教材的把握能力显然要强得多。由此可见,多“说(课)”、多“讲(课)”对师范生的重要性。
那么,什么是“说课”呢?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达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即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说课其实就是要谈谈你是怎么教的?为什么要这样教?通过说课,可以看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情况。例如,说课人是否把握重点难点、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等等。
作为师范生的一项基本技能,说课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日常教学中,客串讲课在当今的教学中经常会被采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上讲台充当“教师”的角色,借以提高学生诸多方面的能力。但是,作为实训教学的一种手段,这种方法不可能在课堂中占太多的时间,因为这样做会影响教学进度。因此通过讲课比赛来促进学生课后自练,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如西南大学的师范生技能竞赛,其中就有讲课比赛。
现在绝大多数师范院校都建立了微格教室,创建微格教室是十分必要的。在微格教室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按自己的构想去进行讲课,然后再反笔观看自己讲课的录像,找到自己不足之处加以改进。许多学生到外面的学校实习,开始总是会胆怯,紧张时说话的节奏太快。在微格教室多训练几次,多参加有关说课、讲课的比赛,有利于提高他们教学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对专业技能竞赛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的思考
首先,职业技能课的开设问题。过去很多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教师职业技能课,只开设《教材教法》方面的课程。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过去开设《中学语文教学法》,现在有的更名为《语文教育学》,实际上讲得大多是理论性的东西,比较抽象。为了弥补学生在从教实践方面的不足,我系曾开设了《普通话教程》、《演讲与口才》等课程。后来修改教学计划,又将上述两门课取消,新开设了《教师职业技能》课。《教师职业技能》课包括普通话、书法和课件制作等方面内容
,每周三节共54课时。毫无疑问,《教师职业技能》课的开设是十分必要的,但课时是否太少,普通话、书法、课件制作各占18课时是否合理,还有应当放在第几个学期开更科学,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学生反映这门课的课时偏少,有必要将《普通话教程》和《演讲与口才》作为选修课加以恢复。
其次,竞赛内容的再拓展问题。就竞赛内容来说,还要体现不同专业的不同特点。如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只进行书法、课件方面的训练是不够的,中文系毕业生将来当语文老师,要教学生作文,有的还要指导学校文学社,写作技能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写的能力要进一步加强。所以我们每年都组织大学生参加江西省写作学会举办的“大学生写作比赛”。除了比赛内容的拓展,赛后的拓展也很重要。如课件比赛,要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与交互性,要重视把课件建立在网络上。赛后可模仿网络聊天室进行设计,如利用网络聊天室的“大厅”和“独立窗口”进行研讨,发表意见。“大厅”供学生对共性问题进行讨论,“独立窗口”供学生讨论有关问题,学生在讨论时可以同时打开浏览窗口,调用网上资源供自己研究讨论用。或在课件中设置供网络笔谈的特殊交流版块,如供表达的写作板,供别人发表意见的意见板等。
再次,竞赛形式的多样化问题。现在的师范生技能比赛,大多围绕“三字一话”、课件制作和说课、讲课来进行,其基本内容无疑是正确的,但如果在竞赛形式上长期不加变化,会使学生感到缺乏新鲜感,兴趣会渐渐消失。特别是已经参加过这类比赛又拿过名次奖项的学生,兴趣会更差。因此,如何将竞赛形式变得丰富多样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成为摆在举办者面前的一大课题。如为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从举办单纯的演讲比赛进到辩论赛、擂台赛,形式就更吸引人。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竞赛的兴趣,还可以在奖励机制上作点文章,条件好的学校可以加大奖励。如西南大学举行的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竞赛,四名学生可公派出国学习一学期。[3]这种奖励形式的比赛,其吸引力不言而喻。条件差一点的学校,可以考虑与重点中学或相关企业合办比赛。
最后,赛后的总结与反思问题。竞赛的目的在于提高水平,不是为竞赛而竞赛,因此必须善于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反思存在的不足。青海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做法值得借鉴,比赛后他们总结了活动开展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对板书检测、普通话检测和从教综合检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得非常具体,并就这三方面提出了“今后在开展教育教学的相关建议”[4]。只要我们认真总结经验和反思不足,专业技能竞赛必将在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师范学子省第四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传佳绩[eb/ol].jhc.cn/index.asp,2010-12-7.
[2]关于举办第一届湖北普通高校师范专业大学生教学技能竞赛的通知[z].湖北省教育厅鄂教高[2010]20号文件.
[3]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竞赛四名学生可公派出国学习一学期[eb/ol].news.swu.edu.cn/,2009-11-3.
篇4
关键词: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全国物流竞赛
由于物流行业中大部分的从业者都是从事操作性强的应用型工作, 随着物流学教育向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教育转变,如何促进物流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实践能力,推动教学改革就成为国内开设物流类专业的职业院校广泛关注和急需解决的课题。职业院校不断强调和深化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立足于自身教学资源,尝试和探索了一些实践教学方法和思路,如构建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仿真技术、校企共建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国职业院校物流专业技能竞赛的成功举办,为促进应用型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思路和选择。
一、 推行物流实践教学模式的条件
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强调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培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
1.物流专业课程的设置
了解社会物流经济产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根据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明确教学目标,改革中专一贯制单一的“浓缩版”理论教材体系,多融入以能力为本位的物流技能实际应用知识,避免理论课程之间内容重复。
2.物流综合技能的设置
课堂认知教学、实训室实训教学、校外生产实习教学三者结合,推进工学结合。加强与物流相关企业的联系,通过派出专业骨干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学习,加强教师和企业相关人员联系,也让学生参与到企业实践工作中,为学生在企业中更好地完成实习实践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3.以物流职业技能资格鉴定为标准,开设校内或兄弟院校间的物流相关岗位技能赛事为方式,呈现社会物流产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
4.实训室建设
面向社会物流产业人才市场、建设可操作性强的物流实验室,促使学生在理论中应用实践,在实践中发展理论。
4.1物流仿真软件操作中心的建设
建设适用于教学使用的互联网计算机实训室
(1)成立物流职业技能鉴定站
(2)软件配置:3D仓储仿真实训软件,3D运输与配送管理仿真软件,3D国际货贷与报关仿真软件,3D第三方物流软件,物流单证录入软件,物流职业技能鉴定软件。
4.2物流商务综合实训室建设
(1)物流商务区(营销区)
(2)教学演示厅(多媒体投影区)
(3)收货验货区、大件重型仓储区、小件轻型仓储区、设备存放区、理货区、流通加工区、发货区7大仓储区。
(4)电动叉车、燃油叉车等设备驾驶技能培训区
二、全国职业院校物流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
1.全国职业院校物流技能竞赛概况
全国职业院校物流技能竞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起,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行业和地方共同举办的一项全国性职业教育学生竞赛活动,经过多年努力,已经发展成为全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积极参与,专业覆盖面最广、参赛选手最多、社会影响最大、联合主办部门最全的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赛事,成为中国职教界的年度盛会。该项赛事的目的是促进职业院校物流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动职校物流类学科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及科学研究的发展,实现物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物流专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策划能力、协调组织能力。
全国职业院校物流技能竞赛每年举办一次,高职组主要以制定储存配送作业优化设计方案、现代物流职业能力测评和物流储存配送实施实际操作三个部分为比赛内容。中职组主要包括物流中心团队实践操作、叉车驾驶技能、物流单证录入三个比赛内容。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中职教育。竞赛内容都离不开实践操作,这也是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提前适应工作岗位,了解工作岗位的需求。
2.全国职业院校物流技能竞赛引入物流实践教学的可能性
基于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物流技能竞赛,将其与实践教学相融合,能够更好地体现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利用,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比赛成绩,还可以让学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三、全国职业院校物流技能竞赛在物流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全国职业院校物流技能竞赛是一项重要的竞赛活动,要想将其引入物流实践教学,需要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学校可建立长效的运行机制,通过确保投入、培养师资、创新实践考核方式等措施,来激励教师、学生积极参与全国职业院校物流技能竞赛等各类比赛。
1.构建组织机制和激励机制。为选拔能反映学校综合能力的参赛代表队, 专业教师应通过讨论与研究形成校内选拔机制和培训机制,还要为学生营造培训所需要的教学设施设备。 在还未进行选拔时,教师提前组织学生分学习兴趣小组, 选取个方面有特长的学生, 鼓励学生课后积极参与物流竞赛项目兴趣小组培训, 对参加物流专业技能竞赛获奖的学生,给予免交部分学费等奖励。
2.确保经费投入。实践教学的开展必须要有一定的环境和基础,需要较大的经费投入作保障。一方面,需要投入一定经费鼓励教师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另外,可以投入一定经费支持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赴相关企业实地调研培训,使培训方法符合企业实际。
3.师资力量培养。学校要求专业教师每年必须有一个月的时间要到物流企业参加实践训练,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及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另外还可成立物流专业教学委员会,聘请高效教师和企业技术管理人才到学校找到工作。
四、结束语
物流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将全国物流专业技能竞赛引入物流实践教学体系只是众多实践教学方法和思路的一种,还需要不断去开发和创新更多更好的方法和思路,以促进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怀云,探索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在物流时间教学中的应用《物流科技》2011年
篇5
关键词:汽车专业;技能竞赛;教学生态实践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1C-0007-05
教学生态指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课程内容、教学行为、环境资源等因素及其关系和谐共生形成的作用链。具有整体性、动态平衡性和可持续发展性。[1]
汽车专业技能竞赛是由教育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以及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等组织,面向全国职业院校开展的国家、省市和校级职业技能竞赛。要求紧密结合社会生产实际,并以突出的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发展水平和教师的专业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为了将技能竞赛的成果应用于汽车专业教学,让技能竞赛助推教学生态整体性平衡发展,有必要研究汽车专业技能竞赛与教学生态诸因素的关系,构建基于汽车专业技能竞赛的教学生态实践体系,提升汽车专业技能教学综合水平。
一、教学生态实践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教学生态观认为,各生态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整体性。如果生态系统内各部分都能获得均衡发展,则整个生态系统就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汽车专业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学生、课程和基地等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教学效果则是这些因素共同交互作用的结果,而不是简单叠加。
(二)平衡性原则
在生态平衡的状态下,所有生态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都能得到最好发挥。学生是最核心的生态因素,应积极竞争,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共同发展;要避免消极竞争,相互排斥,导致生态失衡。另外,为了教W生态的平衡性,教师和学生这两个生态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平等对话,协同合作,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
(三)发展性原则
按照后现代主义教育观,汽车专业教学生态具有动态性和发展性。因此,汽车专业教学是教与学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需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选择教学行为,调整预定的教学步骤;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时信息,及时修改教学方案。如此,处于鲜活情境中的学生才会生机勃勃,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实现对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全新建构。
二、技能竞赛与教学生态的关系
汽车专业技能竞赛不能脱离职业教育教学生态环境,就竞赛论竞赛就会失去举办汽车专业技能竞赛的初衷。教学生态是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重心,它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石,而汽车专业技能竞赛影响整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职业教育的教学生态基本建设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构建基于汽车专业技能竞赛的教学生态实践体系,首先要厘清技能竞赛与教学生态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汽车专业技能竞赛方案和教学生态系统的对比如表1所示。
(一)竞赛目标与培养目标
汽车专业技能竞赛的目标是培养适应汽车维修行业发展需要的专门技能人才,检验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成果,促进校企结合,引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提升学生对未来岗位的适应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中等职业教育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现代汽车服务业发展需要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
由此可见,举办技能竞赛目的在于通过校企合作的竞赛途径,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力,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为行业企业培养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这与整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二)技能竞赛与专业建设
学校的内涵建设之一体现在专业建设方面,专业建设的具体节点就是专业方向,竞赛项目的确定以专业方向为基础,在环境资源因素中,项目设置是发挥技能竞赛导向功能的关键环节,因此技能竞赛的项目设置和学校的专业建设密切相关。
(三)竞赛内容与课程内容
汽车专业技能竞赛内容对课程内容等起到风向标的作用。技能竞赛以完成职业岗位的任务来确定竞赛规则和内容,竞赛评判标准兼顾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尤其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因此课程内容可以引进竞赛内容,开发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内容包括实践操作、安全、节能、环保、理论知识和企业文化等。
(四)竞赛方法与教学方法
汽车专业技能竞赛采用先上机考核专业理论,再进行实际操作竞赛的方法,突出理论够用、实用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实际操作要求参赛选手达到熟练、准确和高质量。职业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做合一”,因此,竞赛方法与教学方法实际是同质同向的。
(五)竞赛选手与教学团队
汽车专业技能竞赛的内容涵盖了职业资格要求的全部内容,也是选手未来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要求选手技能娴熟、配合默契和职业素养等达到企业标准。因此,技能竞赛促进教学团队转变教育观念,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熟悉相关职业标准。团队成员通过指导学生参赛或亲自参加竞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加快“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六)技能竞赛与校企合作
汽车专业技能竞赛依托行业协会制定竞赛方案,聘请行业企业一线的专家、技术能手设计竞赛项目、制定评价标准,把企业对员工的岗位需求融入比赛,在竞赛过程中使用了当前先进的新型设备,充分体现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要求;聘请行业企业相关人员和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参与技能竞赛评价,因此推进了学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加强了实训基地建设。
可见,汽车专业技能竞赛对职业教育的影响非常大,举办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一致且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技能竞赛,必将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在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团队建设等教学生态各个因素上切实发挥了导向作用。
三、汽车专业教学生态实践体系的构建
(一)教学生态系统
要研究汽车专业教学生态实践体系,应该了解教学生态系统的层次性结构,即教学生态与社会生态、教育生态及学校生态的关系。结合本课题研究范围可知,汽车专业教学生态中,社会生态定位为汽车行业企业,教育生态为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生态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实训基地,教学生态为教师、学生、课程模式及教学行为等。职业技能竞赛是教学生态系统中连接各个层次生态的立交桥,具体根植于教学生态,又是检验教学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手段。
(二)职业岗位要求
根据企业不同职业岗位对人才的技能和素质要求,依托汽车专业技能竞赛项目,针对三年制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该专业的专门化方向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及能力要求如表2所示。
(三)课程模式
构建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教学生态实践体系,关键要解决课程模式,需要与企业合作开发,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结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2]本研究采用的课程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任务中隐含着知识运用,融入技能竞赛内容。如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均与技能竞赛融合,设置了衔接技能竞赛又具备普遍性专业学习的项目课程:汽车维修基本技能、汽车维护及汽车空调维修等。
(四)教学生态实践体系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将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分为三类技能模块,即基础技能模块、综合技能模块和开放技能模块,可构建凸显“三个方向、三类模块、三种能力”的基于技能竞赛的汽车专业教学生态实践体系,如图1所示。实践体系中“三个方向”指乘用车维修、大客车维修及汽车车身修复三个专门化方向;“三类模块”指上述技能模块;“三种能力”指通用能力、特定能力及跨行业职业能力,体现了国家汽车类职业资格应用能力。通过基础技能模块和开放技能模块,培养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通用能力和特定能力;又可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基础、素质和兴趣选择学习。通过综合技能模块,获得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及跨行业职业能力,从而达到适应不同层次要求的培养目标,能够从事乘用车C电维修、大客车机电维修及汽车车身修复专门化工作,能胜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
(五)教学行为
根据教学生态的整体性,把握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的适切性,以及情感态度的协调性,因材施教,将汽车专业学习的内容、学生智能基础、教师专业素质等多种因素整合,选择最合适的教学行为,强调教师和学生生态因素共同参与、相互激发、探究反思,从而使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有机融合,促进汽车专业教学生态实践体系的整体和谐发展。
本研究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行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选用开放式、实践式的教学情境,运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及情景教学等,“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强调学生为主体的计划、实施和控制,提高汽车专业教学效果。[3]结合汽车专业技能竞赛中各个赛项特点及规则,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行为,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给予最有效的教学。如图2所示。
四、实践体系的成效
学生是教学生态中核心因素,教学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衡量标准就是学生是否全面发展,是否具备适应动态变化的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这依赖于教学生态实践体系的实施效果。为了检验基于汽车专业技能竞赛的教学生态实践体系的效果,以笔者所在学校2012级和2013级实验班学生为调查对象,涉及汽车维修、钣金和涂装专业方向的学生,发放汽车专业教学生态实践体系实施调查问卷250份,收回250份,回收率100%。调查结果如下:
(一)课程资源
实践体系中所使用的专业教材满足技能教学及技能竞赛要求程度如下:均能满足,占77.1%;技能教学能满足,但没有涉及技能竞赛内容,占20.6%;部分技能教学内容落后,与实际授课内容严重脱节,占2.3%;完全不符合课堂技能教学,占0%,如图3所示。
在教学中,课程内容与技能竞赛内容结合程度如下:二级维护作业,占23.6%;汽车车轮定位,占12.4%;发动机拆装与检测,占3.8%;发动机故障诊断,占11.4%;汽车空调维修,占10.6%;汽车涂装,占29.7%;汽车钣金,占27.7%。
通过对学生调查分析得知,构建的教学生态实践体系既能满足常规教学的要求,又能较紧密地结合汽车专业技能竞赛,主要体现在课程资源方面,尤其突出的是由课题组主持开发的2部教材《汽车构造与拆装(发动机部分)》和《汽车构造与拆装(底盘部分)》经全国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4门课程资源库被评为无锡市精品课程资源库。
(二)技能教学
技能教学过程中,教学组织形式与学习需求符合情况如下:按照课本顺序,按部就班教学,占1.2%;按照项目任务进行教学和训练,占34.2%;按照企业模式,创设模拟情境教学,占24.3%;校企合作,真实企业环境下教学,占40.3%。如图4所示。
通过技能教学,能力提高情况如下:沟通能力,占42.8%;个人素质,占49.2%;心理素质,占50.3%;知识阅历,占64.9%;技能水平,占85.6%,居最高。如图5所示。
调查表明,基于技能竞赛的教学生态实践体系不是针对优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符合汽车专业技能竞赛的初衷。
(三)学业水平
无锡市职业学校首次专业综合课程学业水平测试于2015年举行,三年制中职汽车专业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三门课程综合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统一考纲、同一试卷、同一时间进行。课题实验班2013级汽车专业汽车维修专业方向的学生均分为83.5,车身修复专业方向的学生均分为91.9,市级均分为70.36。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测试。先后于2014年、2015年举行,抽测项目为汽车二级维护,抽测内容为操作技能,统一公布抽测方案,抽测基地学校分区域、同一时间进行。课题实验班2012级被测学生成绩均分为75.29,市级均分为68.36。
课题组成员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汽车运用与维修项目获得全国一等奖4项。
实践证明,构建凸显“三个方向、三类模块、三种能力”,基于汽车专业技能竞赛的教学生态实践体系是切实可行的。通过灵动性教学行为,在模拟情境中结合课程资源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学生整体全面发展。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教学内容所联系的教学情境有牵强附会的现象,技能竞赛融合专业课程的适切性不够等,这些问题必将引起重视,并作进一步研究,以推进汽车专业教学生态整体性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辉.构建技能生态系统: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改革的新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10(11).
篇6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技能竞赛;实践教学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对外贸易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随之国际贸易专业成为我国高校最热门的专业之一。目前,我国七百多所本科院校开设有国际贸易专业,该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课程是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单证、外贸函电、报关实务、宏微观经济学等课程。这些课程普遍存在的一个特点是理论性较强,虽然实验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已经逐步被引用到教学过程中,但是在当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着课时较少,内容设置不合理,不能及时反映国际贸易新动态等问题。而案例教学法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但大部分专业教师缺乏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也就不能了解最新的实际案例情况,所以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还是不强,对专业课缺乏学习兴趣,进而学习效果也就不太理想。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趣味性,使学生真正掌握国际贸易的原理,成为处理实际业务的外贸人才,我们还需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专业技能大赛就是改善这一情况的有效途径。
2专业技能大赛对本专业的有利影响
2.1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专业技能竞赛一般都设置有奖项,并颁发有相应的证书,对学生毕业时找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加分项,因此想要取得良好的成绩就必须先掌握相应的知识,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比如2016年安徽财经大学举办的首届安徽省大学生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在省级各高校比赛的决赛中设置有一、二、三等奖,并颁发相应的有安徽省教育厅盖章的证书,这对参与者来说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进而能激发同学们参与的兴趣,一旦有了兴趣,就会更认真主动地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
2.2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国际贸易是一项涉外经济活动,就业涉及众多经济部门,因此具有线长、面广、风险大、复杂程度高等特点。从事这类工作也就需要学生掌握对外谈判、国际结算方式、国际贸易术语等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大赛与专业课程联系密切,通过比赛,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例如安徽省首届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初赛是校园选拔赛,主要通过校园商品交易会和国际贸易模拟谈判的形式进行。学生需要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沟通;还需熟悉进出口采用哪种贸易术语对己方比较有利;汇款、托收、信用证等结算方式哪种更为安全可行等专业的理论知识。
2.3锻炼了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
国际贸易需要和银行、外经贸部门、海关、商检部门、运输公司、保险公司等诸多部门和企业打交道,尤其对外谈判的时候还涉及法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等,因此,从事这类工作还需要学生具有团体合作意识。专业技能大赛一般通过团体赛的形式进行,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默契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例如安徽省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规定参赛小组一组7~10人,参加省级决赛前要提交一份国际贸易参展商业策划书,决赛时是15分钟的产品会,这些都需要每个小组成员贡献出一分力量,相互之间还要衔接流畅,否则就会给整个小组表现带来不利影响。
2.4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高校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任务是育人。但是目前高校教师的育人功能远远低于社会和学生所要求的水平。据调查,在高等学校,除了上课外,80%的学生课后与老师的接触为零;而在上课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讲台似乎成了阻碍师生交流的鸿沟,师生关系薄弱。班级同学之间接触则主要是课堂上,课下沟通机会少。通过专业技能竞赛,不仅指导老师和学生之间,团队成员之间有更多的沟通机会,还能加强不同高校之间师生相互交流学习,从而能够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创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进而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
2.5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双向选择的就业机会
专业技能大赛往往会得到一些优秀企业的重视,如安徽省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的评委除了一部分是国贸专业的优秀教师,还有一部分是浙江、江苏、安徽、上海等外贸企业的相关部门负责人,企业不仅可以通过这个比赛让更多人了解本企业,也可以为企业选拔优秀的储备人才。对学生来说可以通过自己精彩的表现选择自己心仪的企业去实习或工作。尤其对于位于非一线城市的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个很难得的机会。
3改善专业技能大赛的建议
3.1加强与企业的联系
当前多数高校开设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广泛趋同,与国际市场和用人单位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特点差距较大,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缺乏校企合作、企业和机构人员培训等实践教学的形式。因此,专业技能竞赛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了解企业的需求,根据企业对外贸型人才的需要设置相应的竞赛内容。
3.2扩大竞赛规模、种类
就安徽省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来说,目前还只是省级比赛,类似有意义的比赛应进一步扩大比赛规模,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参与比赛的积极性,而且通过省级之间的比赛,能加强省级之间高校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老师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学习。此外,比赛种类可以多样化,与国贸专业课程紧密相连,这样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各科专业课的学习效果。
3.3竞赛内容多样化
优秀的外贸人才不仅要掌握外贸相关的专业知识,还应有较高的素养和灵活应变的能力。因为外贸工作需要和不同国家的人打交道,也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和国家公民的形象,所以竞赛内容除了与专业课联系密切外,还应注重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例如可以在比赛最后环节设置一个5分钟左右的提问环节,评委可以提出相应问题,由学生灵活应答。学生通过这一环节也能够了解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进而改善自己的不足之处。
3.4加强指导教师的培训和学习
在专业技能比赛中,指导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团队小组的整体水平,指导老师只有掌握了国际贸易业务操作的第一手资料,了解到最新的国际贸易动态,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因此,可以请企业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工作人员给指导老师做集中培训或者组织指导老师到企业中去学习来实现。
3.5注重学生的年级性
低年级的大学生一般是学习基础知识的环节,接触专业课还较少,对国际贸易专业也不是很了解,而高年级的大学生是学习专业知识的环节,更希望能到外贸单位去实习,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接轨,所以专业技能大赛可以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分开举办。针对低年级学生应注重基础知识的锻炼,例如对英语的掌握程度,通过比赛给学生提供到外贸企业参观的机会。针对高年级的学生应偏重专业知识的锻炼,例如对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的掌握。通过比赛给学生提供实习或就业的机会。
4结论
加强国际高等教育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向各国开放国内市场,并充分利用国际教育市场;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要适应国际交往和发展的需要,要培养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借鉴国外的教学经验,随着网络化、信息化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外贸行业迅速发展,对于具备外贸综合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专业技能竞赛不仅是一种乐趣,也有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说应当引起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和老师的重视,以及开设有国际贸易专业的高校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金刚,刘聪.专业技能竞赛对提升国际贸易专业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探析[J].职业教育,2016(2).
[2]钟玉海.高等教育学[M].2版.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篇7
关键词: 技能大赛 电子专业教师 优化建设
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院校办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方向,对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起到明显的导向作用,产生积极的效应。如何在技能大赛的背景下,进一步推进中职学校电子专业教师建设,是中职学校电子专业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技能大赛折射出的电子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通过技能大赛,可以看出当前中职学校电子专业教师建设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部分学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偏低,为了参加技能大赛,临时突击培训教师;专业教师中理论型教师多,实践型教师少,大多缺乏生产实践经验,普遍存在实践技能弱、知识与技能相脱节的现象,导致教师技能竞赛成绩远低于学生技能水平;有的学校只有极少数教师参与技能大赛,且以刚毕业不久的新教师为主,中年教师参赛者较少,甚至在训练中遇到困难无法在学校内部解决,可见缺乏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不成熟,兼职教师补充困难。真正能胜任“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合格“双师型”专业教师严重缺乏,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还不够完善。
(二)实训基地不完善,教师基本技能还不够熟练。部分学校受资金等因素的限制,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还不完善,导致师生技能训练受影响,教师基本技能仍不够熟练。如“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项目中仍有一部分选手未能完成电路的焊接与装配,真正能够正确调试出电路各种功能的选手较少,不能熟练、规范地使用相关的仪器仪表进行检测;理论考核和创新实训模块搭建实体电路考核都显示出教师的基本电路知识水平不高。“制冷与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项目中,多数教师出现对管道制作工艺不规范、对故障排除不熟练等现象。
(三)企业实践制度不完善,职业标准不清晰。技能大赛与职业岗位需求密切结合,用企业标准引领技能大赛标准,以充分反映相关行业、企业要求为目标。由于目前大部分学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不完善,导致新技术、新工艺、职业标准不清晰。如“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项目中部分选手不能识别一些新型元器件,缺少结合生产实际灵活使用软件设计PCB图的能力等现象;“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项目中部分教师看不懂工作任务书。
二、以技能大赛为推手促进电子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技能大赛一方面检测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展示职业院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娴熟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推动职业教育各个方面的改革和创新。由于技能大赛吸收了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反映了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赋予了电子专业教师建设新的内涵。
(一)拓宽渠道,专兼结合,充实电子专业教师队伍。合理调整中职师资的引进机制,优化现有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和水平。一是加强新师资的培养和补充工作;二是面向社会广泛吸引那些具有一定工作实践经验、符合教师资格要求的优秀人才担任专任教师;三是多渠道吸引专业技术人员、应用型人才到学校兼职任教,尤其是从企事业单位、生产第一线引进实践丰富、有一定理论探索和技术开发能力的基层科技人员,充实到教学一线,承担专业课或实习指导教学任务。
(二)加大投入,强化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根据技能竞赛的技术要求,不断增加实验实训工位,更新实验实训设施设备,优化实验实训情境,着力建设能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和技能竞赛需要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必备条件。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或“校中厂”建设,不但是提升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的需要,而且是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技能的需要。对教师来说,这种方式一是比深入企业便捷,不影响企业生产;二是可以解决企业无法满足的实训项目;三是不受特定时间限制,专业教师可以反复多次、随时地自主安排实践。
(三)依托校企合作,完善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教师下企业的长效机制,确保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生产性实践。企业实践可采取“师带徒”模式,通过现场观摩、技能训练、专题讲解、交流研讨等形式实施,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促成教师由单一教学型向“双师型”人才转变。
江苏省电子专业技能大赛以亚龙、天煌等企业品牌为比赛项目平台,具有行业示范的意义,大赛项目的内容大多是基于工作过程并确定一定比例的基础训练项目。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保障专业教师企业实践。专业教师企业实践一是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全面安排所有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二是合理调整授课任务,安排无课教师到企业有针对性地挂职锻炼;三是借助担任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之机,边指导管理学生边进行实践锻炼,做到在“教中做”、在“学中教”,把教和学融为一体。
(四)推进课程改革,优化专业教师团队建设。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平台,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技能比赛的开展有效地更新了教师职业教育理念,教师通过直接参与和指导学生参与技能大赛,能及时掌握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和最新的专业设备,从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将课程改革与技能大赛紧密结合,将对学生的“要你做”变为学生的“我要做”,真正实践“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理念。在参加过技能大赛后,教学效果明显强化,95%以上的教师教学效果显著强化,80%的教学评价由良好提高到优秀。
以技能竞赛为平台,加强优秀教师团队的建设,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和教学能手,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推进老中青教师相结合,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培养;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资源开发,提升教学团队整体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总体提高学校办学内涵和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五)加强专业文化建设,提高专业教师职业素养。加强专业文化,特别是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和课堂,不断提高师生的职业素养。对于专业教师而言,参加技能大赛,接受大赛的锤炼是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学校将教师参加技能大赛的成绩纳入了教师考核体系,并以此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条件之一,尤其是对新引进的年轻教师,要求参加技能竞赛,促使他们迅速融入专业氛围,提高专业能力。经过数年技能大赛的锻炼,学校迅速培养了一批教学骨干和金牌教练。
学校每年都举办技能节,开展各层次的校内技能竞赛:一是电子专业学科的年段标高竞赛,按本专业各学期的技能考核标准进行分组竞赛,考查学生对阶段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二是校级技能竞赛,考查学生对专业技能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做好优秀选手的选拔工作;三是市、省级技能大赛的选拔赛,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针对性训练,并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市、省级技能竞赛。
参考文献:
[1]聂延庆.一所高职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调查与分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0).
[2]蒋竣祁.高职院校电子电工专业双师型队伍的内涵建设.新课程研究,2011(9).
篇8
[关键词]会计专业;技能教学;技能大赛
[中图分类号]6642 [文献标识码]B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今后就业做准备,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的特色是其职业性,也可以说是其技能性,因此教育部提出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可比性,为学业优秀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
一、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教学和技能大赛的现状
由于技能大赛每省只能选派几名学生参加,而且参赛选手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训练,这和日常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和学生积极性不高
由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只能由省赛成绩优异的学生参加,而且名额有限,导致多数学校没有机会参赛,技能大赛变成了零星几个学校的较量,其他学校只是应付一下,或者干脆不去参赛。
(二)教学与技能大赛不匹配
许多学校课程设置重理论而轻技能,尤其是部分学校只是组织学生参加升学考试,把职业教育变成了另一个高考战场,因而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技能教学只是为了应付高考需要,并没有结合企业的用人需求;或者由于专业实训设备投入不够,导致一些技能内容无法开展。
(三)企业对技能要求不严格
由于各行各业、所有大大小小的企事业单位都需要会计人员,所以整个社会每年对会计类人才需求的总量是非常大的,加上多种形式的经济实体不断涌现,就更多地需要不同层次的会计从业人员,因此,会计行业每年需要增加大量会计从业人员,企业并不是都对技能要求很高。
因此,探索出一条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较高的专业技能,并符合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是当前会计专业技能教学和技能大赛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提高会计专业学生技能水平的实践探索
黑龙江省贸易经济学校在会计专业教学中进行了有益的研究,会计理论教学以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大纲为核心,会计技能教学以会计技能大赛竞赛项目为核心,理论与实践教学同步推进,具体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构建适应职业需求的会计专业技能体系
黑龙江省贸易经济学校依据会计职业资格考核内容确定相关课程教学内容,通过知识学习和技能实训,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时通过深入企业调研,确定会计专业就业岗位,对每个岗位进行任务分解,从而确定应具有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把专业能力进行归类整理,参照会计专业国家技能大赛项目,形成了会计专业技能体系。会计专业技能体系由点钞技能、数字和汉字录入技能、传票翻打技能、出纳岗位技能、会计岗位技能、成本计算技能、纳税计算与申报技能、会计主管岗位技能、会计手工综合技能、会计电算化技能、沙盘模拟企业经营技能、会计从业资格技能考试等组成。
(二)明确技能项目考核标准,定期检查考核
每个技能项目详细列示了考核点、等级标准,制定详细的授课计划,编写了相应的学习指导,在课堂上对技能进行详细讲解和训练,使课堂教学与技能训练有机融合,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技能的提升。针对会计专业的特点每学期都会举行会计技能文化节,对达标的学生给予发放专业技能证书及相应的学习奖品,同时在所有学员中选拔成绩优秀、技能突出的学生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比赛。在毕业时要求所有的学生专业技能必须全部达标。通过技能指引,大赛推动,整体学习氛围大幅度提升。
(三)改善教学环境,创设仿真的实训环境
黑龙江省贸易经济学校对会计专业教室进行了改造,会计手工和电算综合实训室进行了升级和完善,新建了把企业搬进校园的VBSE财务综合实训室,购置了各类会计软件,选派专业教师认真学习培训,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发挥仿真实训室的优势,正确把握教学环境在教学中的地位。通过校内大量实训,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四)教学责任到人,以技能达标率作为教师考核依据之一
为了切实加强本校会计教师教育工作,保持会计教育特色,进一步强化会计专业教师职业技能,明确任课教师的责任,全面提高会计专业从教能力,专业课授课教师即为技能指导教师,一个会计教学班的技能理论和技能操作均由一名教师负责,对各门技能课程设定最低达标比例标准,全面提升本校教师的业务素质,培养造就一支素质过硬、能力全面的教师队伍。考核评委会组织最终以教师培养的达标学生的数量,作为考核标准进行评优及奖励,进而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运行效果
(一)专业实习实训设施完善
在完善原有的会计手工电算一体化实训室、会计分岗实训室的基础上,引进“把企业搬进校园――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财务综合实践平台,升级沙盘模拟实训室的教学软件。将一个企业的完整资料引入实训室,采用情境重现的方式进行模拟实习实训,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快速融入知识学习和技能操作中。
(二)教师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升
培养模式的改变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每名教师负责一个专业班相关课程的教学和技能指导,教师的知识广度、厚度得以加强经过企业实践的锻炼,教师实操能力有较大提升,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训结合的管控能力得以改善。为了配合教学,专业教师自主研发编写了《会计基础知识学习指导》、《会计电算化实训指导》、《沙盘模拟经营实训指导》等多本特色校本教材。
(三)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养提升
篇9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模式也越来越成熟。在这种发展形势和趋势下,高职院校的技能大赛也相继举办,大赛的质量以及影响力越来越大,在社会上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技能竞赛的参与到成绩已经成为各地高职院校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高职院校的烹饪技能竞赛从最初举办到如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好几届,回顾带领学生从准备到参与,最后获得成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技能竞赛对于烹饪专业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技能竞赛对高职烹饪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
(一)技能竞赛有利于引领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
每一年各省以及全国举办的高职烹饪专业的技能大赛,其实都是各地学校优秀经验以及先进理念的碰撞和交流。在每一次的竞赛中,我们都能体验到烹饪专业新的创新,在这种新的理念和创新中,其实就是烹饪专业以及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创新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竞赛为契机,引导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一定要紧跟时代的前沿,把最先进的专业设计理念以及标准及时地反映或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体系中去。无疑竞赛是一个很好地契机,每次竞赛中都是每个高校先进理念以及标准的交流和碰撞,在交流和碰撞过程中,影响最深的就是我们的专业课程设计。竞赛完成后,我们要针对这次大赛出现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标准,要及时地对我们的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进行更新和调整,对照大赛过程中出现的新标准,总结出在新形势下,烹饪专业所需的人才标准、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岗位技能能力,整合课程体系,重构课程架构形成一套全新的专业课程体系。我院最近几年来烹饪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都是按照市场人才需求,以及岗位技能的要求制定的,并根据参加的烹饪竞赛的经验和新标准,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经过几年的实践,成效显著,得到了业内以及学校的一致肯定。
2.以竞赛为模板,引领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做到“以学代赛、以赛促学”的全新教育教学模式。竞赛是检验我们教育教学方式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今的竞赛,往往体现出了市场的需求和实践的模板,因此,我们的教学模式是不是市场的需求,是否能够满足实践操作的需求,竞赛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检验的平台。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动手能力。技能竞赛的模式和要求,就要求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设置能够满足技能竞赛要求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学代赛、以赛促学”,形成具有实用,理实一体化的全新教学模式。
(二)技能竞赛有利于提升教学理念与实践技能
专业的技能竞赛就是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成果的考验,也是对学生提前步入社会,自身技能的检验。高职院校很多技能竞赛,虽然名义上是对学生技能的检验,其实很多情况也是对老师的一种检验,老师在很多竞赛的整个过程中往往起了重要的主导作用,很多人都笑谈:“高职院校技能竞赛比的是学生,赛的是教师”。近年来,我们学院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实践技能,按照技能竞赛的标准和要求,安排相关教师进行了一系列的技能培训、深造以及进修。(1)开展竞赛相关的专题讲座培训。学院邀请相关专家进校进行专业培训,培训与竞赛标准相结合,从竞赛的角度出发,进行针对性培训。(2)下企业进行定岗锻炼。下企业进行定岗锻炼,是让理论走向实践,充分了解企业的需求,提升自我的一种重要手段。(3)教师组织竞赛学生进行封闭训练。学院选取条件较好的学生,作为竞赛的培养,额外进行训练和指导,讲更好的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
(三)技能竞赛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在现在这种国家、省级、学校完善的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体系下,各地高职院校已经形成了竞赛的风气,出现了走出学校,走向全国的一种竞赛之风。现在专业基本上形成了专业竞赛年年有,省级竞赛定期有的竞赛层次。我校烹饪专业虽然成立时间短,属于新的专业,但在竞赛这一方面也不甘人后,专业课程体系及标准的设置,都是以竞赛为目标,将参加技能竞赛纳入到教育教学的考核范围。截止至2016年,我校专业已经连续参加5届省级专业技能竞赛,并取得了优秀的成绩。通过竞赛,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育人环境。
(四)技能竞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质量
技能竞赛的出现,成为除了市场检验学校办学能力,教师教学水平之外的,有一种重要手段。技能竞赛的出现,让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产生了压力,很多高职院校都把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纳入了年度的考核。这种方式,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1)教师会在授课的课程中,有意识的将一些竞赛的标准,竞赛内容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教学内容更接近实践需求,更能体现市场的需求以及形势的需求。(2)制定相关的考核标准和奖惩机制。将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校级、省市级、国家级专业技能竞赛的次数和获奖情况,纳入到专业建设的考核范围,同时也纳入到教师的年度考核,并形成一定的奖惩机制,对一些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一定的奖励,反之进行一定的惩罚,从而促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五)技能竞赛有利于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现在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的一个模式,企业合作开展的好坏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和学校的发展。技能竞赛可以紧密地与校企合作结合起来,技能竞赛也可以维系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在竞赛过程和设计中,可以吸取企业的先进经验,企业在其经营运作过程中,有其独特的优势,这个可以为学院所用,我们在技能竞赛的过程中,也经常去企业参观学习,在需要的情况下,请企业中的优秀人才来给参赛的学生进行讲学培训,使参赛的作品更能贴近市场的需;其次,让参赛学生去企业进行定岗实习一段时间,加深学生对专业技能的运用和理解;再次,让企业来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企业更能体会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因此,人才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企业参与进来,更具有实际性和市场性。
二、技能竞赛对高职烹饪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一)不断丰富技能竞赛的内涵
随着职业技能竞赛举办的进一步加深,技能竞赛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以及不足也慢慢显现出来,技能竞赛已经成为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契机,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竞赛的进一步深入,人才培养对于技能竞赛的内涵要求越来越高,技能竞赛无论是赛事标准,还是赛事内涵建设上,都体现出视野缺乏国际视野,前瞻性不够,深度和高度不足,实操性不强等等,需要我国对于竞赛的内涵进一步提升和深挖。有其是国际经验的借鉴和学习,需进一步的加强,只有丰富了竞赛的内涵,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才显得更有针对性。
(二)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对于烹饪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学校应加快对“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和培养,“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要培养“双师”型教师,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和进修体系,送相关的骨干教师参加最新的研讨班或者短期培训,让教师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了解最新的专业动态,确保教师理论知识的时效性。
(三)继续加大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投入力度
篇10
摘 要:国家每年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它的导向引领作用是让技能竞赛融入职业院校专业教学当中,让全体学生受益。本文论述了如何将职业技能竞赛渗透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教学中,搭建校内技能竞赛平台,优化专业教学模式,真正实现职业教育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 :技能竞赛 电工电子 校内技能竞赛平台 教学模式
课 题:本文系2014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A类)——探索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学生技能竞赛促进专业教学的路径和方法(项目编号:JAS14496)的研究成果。
一、职业技能竞赛目前的背景
1.职业技能竞赛开展的目的
一年一度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经成功地举办了八届,八年来各地有关政府精心组织、密切配合,这是一项面对社会的竞赛,突出了国家对人才的需求,能起到宣传、激励、选拔高技能人才的作用。累计有五万三千多名学生参加了全国大赛,每年有数千名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来参与赛事的设计,充分展示了中国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丰硕成果,而且打造了行业企业与院校之间交流经验、切磋技艺的平台。
大赛的作用非常显著,在社会上营造了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成为我们中国特色职业教育靓丽的品牌。技能大赛的获奖选手,成为企业竞相抢夺的香饽饽。大赛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起到了引领作用,也促进了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密切结合,让职业教育更好地与企业接轨、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各中等职业学校对职业技能竞赛的认识误区
当前职业技能竞赛风风火火地在各校进行,但从目前的形式看来,职业技能竞赛的作用没有真正地被运用于职业教育的教学中来,学校方面总是把竞赛与教学分开来,把竞赛纯粹当成获得荣誉的平台。这种状况完全违背了职业教育的初衷,也违背了技能竞赛开展的目的,势必会让职业教育的发展受阻,让多数学生及家长对职业教育失去信心,职业教育也将失去生源。
二、技能竞赛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教学模式的优化研究
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电工专业而言,由最初的电子装配与调试项目和机电一体化装配与调试项目,发展至今又增加了单片机项目、空调制冷项目、现代电工项目、机器人项目等等,参赛选手也由少增多。要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的作用,让所有的学生受益,则必须将竞赛与日常教学融合起来。这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面对的难点问题,也是整个职业教育界在技能竞赛态度上的热点问题。
1.依据当前企业岗位需求对原课程做相应调整
电工电子类赛题内容不仅和生产实践切合,还符合国家颁布的最新职业技能标准,既涵盖企业岗位最新需求,又能反映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水平,使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得到提高,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点——针对性、操作性、实用性。例如“电子装配与调试”技能大赛的每一道题不仅要求参赛者做出实实在在的产品,还要求进行器件的选择、测试、调试等操作。有的参赛作品甚至经过简单的改进就能作为产品推向市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根据技能竞赛项目的不断更新,现有的电工电子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竞赛的需求,所以必须改变现有的课程设置,当然除了调整课程模块设置外,还要增强对学生竞争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方面要根据竞赛试题,分析作为企业岗位技术人员要具备哪些素质、知识和技能,将提炼出来的岗位技能作为课程设置的依据。还要考虑各科在教学内容上的交汇和融合,设计出包含相结合部分知识内容的多门课程来满足岗位对理论和技能的需求。结合笔者学校实际情况,可以将课程设置分为以下几个模块: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技能实训课和顶岗实习。生产岗位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和内容,我们就要不断更新,以最快的速度引入新技术和新内容,要以实用为主突显职业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方面可选用适合中职学生认知结构的,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的教材,也可自行开发出适合本校需求的校本教材。
2.对技能竞赛主要内容和技术走向进行研究,推广项目教学法
通过对技能竞赛主要内容和技术走向进行研究,得出项目教学法更加符合当代职校生的特点。在电工电子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就是以学生完成工作项目为先导,以实际操作为主线,以项目任务为教学单元,打破书本上原有界限,将各部分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为了完成一个项目任务抽取每个部分的不同知识点加以组合,使学生每完成一个项目任务都有成就感并增加学习兴趣。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将传统的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融入实训中,从而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目的,增加了知识的直观性,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项目内容的选择以学生够用、实用为准则,通过项目实施,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项目成果并且能够展示。整个教学项目,学生应全程参与。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也得到了应用和巩固的机会。学校每年要及时研究全国职业技能竞赛,根据企业当前岗位技能需求的不断变化,对原课程做相应调整,研究和推广新的教学项目。
3.将技能竞赛融入课堂教学当中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是抽象性、实验性、专业性和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在这些课程中融入职业技能竞赛,不光能充分发挥技能竞赛的导向引领作用,同时也能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竞争性。学生在竞赛中学习、在学习中竞赛,寓教于乐,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电工课程最常见的“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的教学为例,第一步,带学生到有电力拖动设备的工厂、单位参观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动机应用的广泛性和实用性,并了解电动机控制电路的相关元件和设备。第二步,采用逆向教学和实践教学法,指导学生安装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让学生掌握电路安装的操作技能。第三步,结合多媒体介绍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第四步,开展“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职业技能竞赛。
这样开创“人人有竞赛”的局面,有利于促进技能型电工电子专业人才的培养。第四步又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开展班级小组内的职业技能竞赛。这一阶段的竞赛全体学生参与,它的评分标准相对宽松,符合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第二阶段,开展班级小组间的职业技能竞赛。每组推出的优秀选手进入班级小组间的竞赛,竞赛的评分标准要适当提高。第三阶段,开展年级的职业技能竞赛。每班推出的优秀选手进入年级的竞赛,竞赛的评分标准要接近上级职业技能竞赛的评分标准。教师也可将每个项目的阶段测试采用分组竞赛的形成进行,由教师或选拔出的部分学生担任“裁判员”,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4.鼓励学生冒尖,成为专业技能训练中的领头羊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冒尖,因为他们可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助推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可以组织这些优秀学生,利用假期对他们进行进一步的集训,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
对于能够在省级及以上技能竞赛中获奖者,不但可为他们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基础,同时对学校的声誉和质量品牌起到宣传作用。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决定了他们的学生毕业后都能快速走上工作岗位,用人单位对在动手能力上冒尖的学生也是非常青睐的。
对于参加市、省级、国家级竞赛没有取得预期成绩的选手,教师要做好他们的心理安抚工作,依然给予他们不断的鼓励,充分发挥他们专业技能领先的优势。在平时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可安排他们当小组长,让他们在学生中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和示范作用,配合教师共同完成对其他学生的技能指导和训练工作,最终达到大家一起进步的局面。
5.从模仿到创新、创造,促进学生兴趣培养
课堂不能以教师的“讲”为主导地位,应以学生的“学”为主导地位。它在教学方式上以直观的实物或模型等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软件模拟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敢于、乐于去体验教学内容,自己动手去做实验、开口把所学的表达出来,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每一件成功的学生作品都有被欣赏的价值,它能反应每一个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和看法。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完成作品,从模仿到创新、创造,进而形成自己的风格,促进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表达能力可以进一步得到提高,也可以学习到其他学生作品的优点,了解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教师再适时加以点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准确性可以得到巩固和提高。让学生把现在的作品与过去的作品对比,可以看出学生技术和技巧的提高,这对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针对学校层面提出的建议
1.搭建校内技能竞赛平台
为了规范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的组织管理工作,学校层面应搭建校内技能竞赛平台,设立专门的学生技能竞赛管理部门,配备专门的教师或管理人员,并陆续出台相关的管理制度,为竞赛的科学、规范运转提供一个政策保障。学生技能竞赛的组织管理部门可以是学校的行政部门,但是竞赛的组织、实施必须落实到专业部。学校每年通过举办校级技能节、科技文化节等形式,搭建校级技能竞赛平台,形成“师生全参与、专业全覆盖”的美好景观,积极组织全体师生参加校内各项技能竞赛,在竞赛的训练环节上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的教学改革,以此来促进教学。如电工电子专业有遥控赛车组装、PCB板制作,5.5寸黑白电视组装、小功率音响的组装等,竞赛形式灵活多样。学校对获奖的学生颁发荣誉证书,可以在实习就业时优先推荐同时可优先获评奖学金;对获奖突出的班级颁发“班级荣誉证书”,纳入优秀班级评选;同时计入任教教师的教学业绩,优先获得各种荣誉的评选资格。竞赛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使得学生学习时间不限于课上,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进实训室、下车间,使得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达到了增强技能训练的目的。这种因竞赛带来的成绩、优师、优生的系统,有力地推动了教与学的互动。
2.与企业联合举办技能竞赛,加强校企合作
在产业的快速发展当中,中等职业学校为了稳定健康发展下去,就要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借助企业的资源,以岗位需求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意向为导向,与企业合作办学。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能够招聘到适合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性劳动工作者,或为了在岗工作人员能够适应现代生产与办公的需要,产生了与学校合作办学的需求。学校联合企业举办技能竞赛,竞赛形式的多样化、新鲜化会更加吸引师生参与;严谨规范的操作要求锻炼了学生缜密的工作思维,也进一步培养了他们严谨的工作作风,对学生综合技能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通过比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基本管理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双向选择更加明确化。
实践表明,在此平台上再选择竞赛成绩及综合能力突出的学生参加更高级别如市级、省级、国家级的技能竞赛训练,这样一来既兼顾了选拔和培养优秀的学生能够得到更高级别的竞赛机会,又不会出现只有少数学生在竞赛面前受益的不良局面。据对笔者学校参加过电工电子专业技能竞赛的同学调查,无论获奖与否,学生都能从赛前的准备当中和赛后的反思当中获得相关岗位经验,对学生成长成才和日后就业都有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把技能竞赛的作用真正地运用到教学当中来,形成良性互动,形成竞赛成绩与教学质量的双丰收,学校利益就会达到最大化。
四、小结
职业学校每年要及时研究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在专业课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技能竞赛的内容和元素,让竞赛与教学真正结合起来。根据企业当前岗位技能需求的不断变化,对原课程做相应调整,研究和推广新的教学项目。通过搭建校内技能竞赛平台,学校的技能竞赛制度得到了改善,技能竞赛由阶段性工作向常态性工作转变,形成了良好的培养选拔机制。充分发挥技能竞赛的导向引领作用,优化电工电子专业教学模式,可以让全体师生受益,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小卓.项目教学法在电气安装与维修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3(2).
[2]李文君.借技能大赛推动职校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