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教学范文
时间:2023-04-07 07:28: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动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互动是当前课程改革中的常用语词。“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定位,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新的价值取向。心理学认为:教学是师生传意互动的过程。不同的传意互动方式,其效果不同。单向传意,效果最差;双向传意,效果较好;多向传意,效果最佳。
教学过程的传意互动,核心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互动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它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是否参与学习,更重要的是解决一个学生如何参与的问题,即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问题。我们所追求的是在学生期待得到新知的时候,通过全过程参与习得新知。
具体地说:其一,参与教学目标的确立,通过“我们应当学会什么” “我想学会什么”引导学生参与确立学习目标。这一过程是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 如:教学《四季》这篇课文时,课前,在熟透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一开始,师生交流,确立学习目标。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画,我们一起来看看,画了什么?你看了以后还想说什么?可以跟同桌交流。(通过投影把春夏秋冬四幅画展现在同学面前),一下子,课堂就非常热闹,你一句,我一句,大家都无拘无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与同学交流,教师在学生间走动,听到了许多惊讶的谈话。这样,学生对学习本课有了明确的目标,产生了浓厚地学习兴趣。
其二,参与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确立,通过对重难点的讨论和对不同意见的分析,学生主动向教师进行即时反馈,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实现多向互动。这一过程是由“我要学”向“我会学”的转化。如:教学《四季》这篇课文时,在出示四幅图后,让学生自主观察,想象的基础上,根据图意,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1)一年四季,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2)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在同学自由讨论的基础上,自主选择。有的说,春天花儿开了,是最美的季节。有的说,夏天我们可以到小溪里洗澡,还可以到小溪里捉小鱼,我喜欢夏天。也有的说,秋天 最美,秋天桔子成熟了,黄黄的桔子挂在枝头上多漂亮。还有的说,冬天最美,冬天下雪了,我们在雪地上,追跑,玩耍,堆雪人,滚雪球……多有趣啊,我喜欢冬天。通过学生的讨论,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三,教师要在学完一课之后带领学生参与回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由“我会学”向“我学会”转化,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会学习。如:教学《四季》这篇课文后,师生共同反思:师: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什么?把你知道的告诉你的好朋友好吗?生:畅所欲言。 但是,互动教学课堂不应成为学生“自由”学习的课堂,所
以需要创造一种“双主”和谐、充 分参与的氛围,在这一过程中,必须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深钻教材,了解“学情”,搞好教学设计(即备教材,备学情,备教法,备学法,备媒体),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目标,为学生架好从已知迈向新知的桥梁。创设好基本事实情境,并启发学生感悟基本原理,为学生的主体参与提供机会,留出空间。组织必要的讨论,对重点、难点进行适时点拨。进行学法指导,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引导学生将注意力和思维活动指向问题求解的过程。设计好练习,指导实践运用,启发创新意识。那么,具体如何操作呢?
互动教学中师生、生生交互作用发展过程分三阶段:启动阶段(发动-萌动);联动阶段(调动-主动);能动阶段(助动-自动)。学生在教学互动中行为状态分为七个环节:引发、投入、耦联、加速、深入、强化、拓展。互动发展分为七个过程:准备互动——开始互动——初步互动——充分互动——深化互动——内联互动——发展互动。 各阶段、各环节的基本含义和特点及其与认识过程的对应关系如下:
准备互动——引发:学生开课后即不同程度地被引发互动学习的欲望创设情境、展示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了解学习目标,产生求知兴趣,进入学习角色, 感兴趣,开始引起内在兴奋复习旧知。
开始互动——投入:学生已将互动学习的欲望推入准运转状态 架设桥梁,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唤起学习愿望 ,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产生问题,引发解决问题的学习动机 ,从内在兴奋转化为外在兴奋——感受新知。
初步互动——耦联:学生已将互动学习的欲望外化为互动学习的运行,提出学习提纲,教师指导学法,组织学生自学, 运用学法,了解、摄入学习内容,质疑问难 ,兴奋趋于明显热烈——理解知识。充分互动——加速: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在相应的层次上达到与环境互动的最大频率, 以疑难为线索进行比较、分析、组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知识 ,在讨论中畅所欲言,主动思考,多向交流,理解、消化知识, 情绪高涨,外在兴奋达到最高点——消化知识。
深化互动——深入:形式上暂时降低互动频率,以巩固、内化获得,为更具创造性互动作准备。以反复训练为手段,进行评价反馈,把新知识综合为完整的体系,加深理解, 加强练习,矫正错误,把知识内化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巩固知识,从外在兴奋再转化为强烈的内在兴奋——巩固知识。
内联互动——强化:学生各自在理解的基础上作内在能动式的学习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再现、联想,诱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有深度的交流。 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比较异同,找出规律,举一反三,出现多向交互活动的冲动,情绪强烈,再一次外在化——掌握知识。
篇2
新课标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其中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教学的热点。互动正是合作学习的外化表现形式之一。每每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都会搬出分组讨论来应对。应该说,互动的确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活力,也为开启学生的心智发挥了促进作用。但是,互动依然没有脱离被动的命运,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针对问题互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没有得到彻底的扭转。因此,对互动形式进行探索是非常有必要的。联动,也许能够成为互动的升级版,为互动开辟更多的应用空间。
一、激发学生联动,横向拓展互动宽度
所谓联动,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一教学问题进行连环互动,它和互动的区别就是多元化和单一性的不同。联动,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更多的自由探讨,不仅体现互动,而且还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成分;联动,也让教师有更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把教学问题引向更深刻,这也是提升教学层次的重要方式。
学生联动,就是要学生对既定问题进行一环接一环的互动探究,体现的是合作方式的宽度拓展。由一想到二,这是互动;由一想到万,这是联动。像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一个生字一个生词地教,这是孤立的个体,但由这一个体向四外延伸,那范围就大多了。如“含蓄”这个词,让学生理解并不难,但要让学生明确其适用范围,甚至它的比喻义、引申义,就比较难了。如果用这个词进行联动,让学生挖掘这个词的内涵,就会把课堂教学推向一个很宽广的领域,学生会尽自己所能来丰富这个词语的内涵与外延。
如,对《天鹅的故事》一文中那些无畏的天鹅,学生由天鹅开始生发联想,会想到什么呢?有的学生会想到天鹅——丑小鸭——灰姑娘——水晶鞋——公主——王子——国王——老师。从天鹅联想到老师,这个思路恐怕教师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可学生真的就想到了。这个思维的过程,并不混乱。学生有非常明晰的思路,用自己的逻辑,把风马牛联系到一起。这种联想式的联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不要小看学生的“胡思乱想”,正是这样的思维活动,才让学生的眼界大开。这比教师给划定一个小圈子的互动要有效得多。
二、教师启发联动,纵向挖掘互动深度
一般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只要大家都发言,这讨论就算有成效了。其实,这样的互动只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互动,并没有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小组中的“精英”早已将问题包办了,其他学生充其量也就是“打酱油”的。假如教师能够改互动为联动,这互动形式就不会单调,像接龙提问就是很好的联动方式。先由教师根据教材文本提出第一个问题,让学生来思考回答;然后再由这个学生根据他的理解提出第二问题,并由他指定其他人来回答。以此类推,就会形成一场问题接力赛。也许有人担心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太幼稚。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再幼稚的问题也是学生动脑筋想出来的,是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何况每个学生都爱挑战,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来思考问题,希望自己在联动过程中成为焦点。
在学习《三顾茅庐》时,我是这样操作的:先找几个学生临时成立两个小组;然后发动其他学生给这两个小组提出讨论话题或者问题,让小组充分讨论;再由提问者指名回答问题。教师现场给予打分,最后评选出优胜者。这个活动表面上是一个游戏式的竞赛。其实不然,负责提问的学生要想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必然要对文本有深入的理解,而且要和周边的学生形成互动。负责讨论和回答问题的学生更是紧张,要主动讨论,还要相互鼓励、相互帮助。这个目标并不是简单的互动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团队精神、合作意识,这已经超越互动本身的意义了。因此,由教师启发的联动,不仅能够将文本教学向更深更远的方向延伸,而且能够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起到推动作用。
三、师生合力联动,共筑教学空间高度
联动,并不是一种固定的互动形式,而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意识。它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的思维呈发散状,以提升他们自我感知的能力,从而对教材文本的认知、生活的体验能力有所提高。师生联动,就是让课堂教学成为一个运动整体,而且能够体现出活力与和谐。要真正展开联动教学,教师需要打破常规,允许教学脱离备课范畴,允许学生不按照规矩出牌。
像教学《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我给学生留下一道题目:“搜集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节课交流。”可到交流时,很多学生并没有按照我给的要求来讲竺可桢爷爷的故事,而是讲自己爷爷的故事。我问其中一个学生为什么。他说:“竺可桢是搞物候学的,跟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而我爷爷就是农民,当然就可以讲我爷爷的故事。”我一听真的有道理,也许这样答非所问是不符合应试教学要求的。但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作为教师应该鼓励支持,而不是泼冷水。我就势引导开展联动:“竺可桢爷爷和你们的爷爷都为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作出了贡献。我们应该怎么对待他们呢?大家讨论一下,有好的经验也可以介绍。”学生对这样的联动很欢迎,讨论自然很有成效。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互动教学;教学效能;学习能力
构建主义教育学者认为,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进行知识学习、技能培养、素养培树的双边互动的发展过程,双向性、互动性,是教学活动的根本属性。众所周知,学生学习活动不是“真空”的探知过程,而是学生个体之间、师生之间,进行探讨、交流、互动的发展过程。因此,互动式教学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课程有效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成为学生良好学习能力及学习习惯进行有效培养和树立的有效手段之一。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抓住教学活动的双边互动特性,在教学活动各个环节,依据新课改提出的能力培养目标要求,设置具有互动意义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有效师生互动和学生个体之间互动交流过程中,实现学习能力和学习效能的有效提升。本人根据新课改教学要求,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互动式教学策略运用进行简要论述。
一、实施新知教学互动活动,便于学生掌握新知内涵
新知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构件,是奠定学生良好学习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初中生在掌握新知过程中,不仅需要自身主观能动的努力,还需要学生个体之间以及师生双边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帮助。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新知教学活动中,要认真研析教学内容的知识架构、教学要点、教学目标以及学习难点,将互动教学融入到新知内涵的传授过程中,做到新知传授过程与互动交流过程“合二为一”,让师生在有效互动交流中实现对新知内涵要义和学习重难点的有效掌握。
如在“同位角、内错角”一节新知教学环节,教师在教学传授新知内涵过程中,结合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以及学生学习的难点,采用互动式教学活动,设置了如下教学过程:
师:如图:直线a1,a2被直线a3所截,构成了八个角。
师:观察∠1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a3的同旁,并且分别位于直线a1, a2的相同一侧,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类似位置关系的角在图中还有吗?如果有,请找出来?
生:有。∠2与∠6;∠4与∠8;∠3与∠7。
师:观察∠3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a3的异侧,并且都位于两条直线a1,a2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类似位置关系的角在图中还有吗?如果有,请找出来?
生:有,∠2与∠8。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可以看到,教师将新知内涵教学与互动教学进行有效结合,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沟通,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向学生传授该节知识点内涵及其性质要义,从而有助于学生对新知的有效理解和深刻掌握。
二、实施解答问题互动教学,便于学生领悟解题精髓
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进行问题教学活动,经常采用教师讲授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单向性的问题讲解活动,忽视了教学活动的双边互动性,导致学生解题策略不能有效掌握和领悟。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教学活动中,要凸显教学活动的双向互动特性,采用双向性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开展问题探析活动,师生探讨解题策略方法活动,实现学生在师生互动教学活动中,对数学问题解答策略的有效掌握和运用。
如在“已知:如图,把ABC绕边BC的中点O旋转180°得到DCE。求证:四边形ABDC是平行四边形”问题案例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师生互动教学策略,先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开展生生合作的互动探析问题条件活动,通过探析问题条件,学生认识到该问题是关于“平行四边形”方面的问题案例,问题条件中展示“ABC与DCB”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探寻解题策略的师生互动交流活动,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认识到解答该类型问题案例一般采用“利用旋转变换得到AB=CD,AC=BD相等;或证明ABC≌DCB证ABCD是平行四边形”。最后,学生进行解题活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活动中,对问题条件关系以及问题解答策略等内容有了深刻的掌握和了解,为自主进行有效解题活动提供了方法和策略支持。
三、实施评价分析互动活动,便于学生形成良好习惯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将互动教学贯穿在教学活动全过程,利用评价教学的双边互动特性,通过典型、生动、丰富的数学教学内容和过程,引导学生之间开展师生互动评价和生生互动辨析活动,指明解题不足,明晰解题方法,促进学生良好解题习惯的养成。
如在“如图,抛物线y=ax2-3ax+b经过A(-1,0),C(3,-2)两点,与y轴交于点D,与x轴交于另一点B。(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直线y=kx+1(k≠0)将四边形ABCD面积二等分,求k的值。”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该问题的解题过程(略),引导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开展解题过程的生生互动评价分析活动。学生在生生合作互动评价分析解题过程中,认识到该问题解答时,将“知识的迁移转化思想”渗透运用到解题过程中,同时,还注意到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之间的密切联系。这样,学生之间在互动评价活动中,掌握了正确解答问题的方法策略,同时,有效巩固了解题策略和过程,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
篇4
一、互动合作教学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积累知识的重要阶段。这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普遍活泼好动,学习能力不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想方设法的让学生喜欢语文、爱上语文、主动的加入到语文的学习中来,而互动学习恰好可以填补这方面的不足,通过互动学习,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积极性。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可以穿插很多有趣的小故事,或者和学生做游戏,安排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比赛、合作学习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
互动学习是一种高效的教学和学习模式,通过互动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互相整合信息与资源,增进她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她们的友谊。互动学习有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借鉴别人已经总结出来的学习经验和成果,可以将一项繁重的任务分担给几个人完成,这样就能够为我们节省更多的时间来获取更多的知识,以此来取得高质量的教学目标。尤其是在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课业负担重,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在合作学习中,每位组员分担一部分,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压力,而且还提高的效率,可谓一举两得。
(三)增强学生团结互助意识
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居多,独生子女一般都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和他人分享合作,她们的整体思想都比较自我化,做任何事情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很少考虑到别人的感受。这种情况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很不利,这样长久下去,会让学生无法与她人和谐的相处,对以后学生走向更远的社会来说非常不利。所以我们在小学阶段就要纠正这一不好的习惯,要鼓励学生多多的互动交流,擅于和同学、和老师进行沟通,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意识,加强集体荣誉感。
(四)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联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永远是一名知识的传授者,而不是一位可以相互倾诉、相互交流的好朋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主动和学生做朋友。例如,在教授《从现在开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扮演狮子大王,以狮子大王的语气激发“小动物”通过读文感悟交流,这样就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面前真正做到畅所欲言。通过互动教学的模式,恰好可以很好的实现这种关系的转变,教师和学生也能恳切的交谈,也能就同一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合作学习还能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紧密联系,培养良好的友谊。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构建互动教学模式
(一)创设“表演”情境
创设情境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创设表演情境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教师高质高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授《乌鸦喝水》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个和乌鸦有关的物品,就拿一个乌鸦造型的帽子来说把,然后在课堂上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四至五人,每位组员挑选一个“乌鸦喝水”中出现的角色,其中一名组员头戴“乌鸦帽”,饰演乌鸦,全组共同合作将乌鸦喝水的故事表演出来。当然,不一定要照搬书本中的内容,还可以酌情的添加或改变故事情节,这就需要组员的充分想象了。通过这种表演情境,将学生的积极性都带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我们不仅能够让学生轻松的了解“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与“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这两个难点,还能通过表演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学会倾听
互动的课堂模式包括两层含义:一层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另一层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说到师生互动,就涉及到了教师要善于倾听的问题。教师要做好一个倾听者,细心、内心的倾听学生的心声,在这里,教师一定要放下身段,把自己当成学生的好朋友、好伙伴,让学生能够“放心”把自己的心里话说说来。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主动和自己进行探讨,通过这样的互动,教师可以知道学生心里想的是什么,再根据学生的心理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
(三)给予学生自由创造的空间
篇5
一、营造双向互动氛围,调动学生口语交际的积极性。
课堂气氛是师生互动的产物。教师应尊重和关爱学生,平等待人,释放学生的精神活力。让学生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提出不同的建议,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充分调动学生口语交际的积极性。口语交际的特殊性在于直面性、情感性、交互性。即使是平时口语流畅的学生,也难免由于环境、气氛因素而影响表达的效果。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多数胆子小,声音轻,怕说错话,怕教师批评,怕别人笑话,少数人虽能积极举手,想说但又说不清。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消除儿童的胆怯心理,营造民主、和谐的双向互动氛围,鼓励其大胆说话。比如在指导《自我介绍》时,我首先以亲切的语气向学生做自我介绍,然后热情洋溢地说:“小朋友们,跟你们在一起,老师心里很高兴,我觉得我的每一天都过得十分的快乐。老师非常想和你们成为好朋友,了解你们更多的事情,大家愿意向老师介绍自己吗?”短短的几句话,使孩子们缩短了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产生一种与老师交谈的欲望,为大胆“说”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于是,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要向老师介绍自己。由此可见,营造民主、和谐的双向互动氛围,能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口语交际实践活动。
二、创设双向互动的交际情境,让学生愉快地参加口语交际实践
口语交际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能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具体情境的实践中培养出来的,没有具体的情境,学生就不可能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也不可能有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创设双向互动的交际情境,让学生愉快地参加口语交际实践。如在指导《买文具》时,创设了如下的交际情境:
师:下面老师来当买文具的小朋友,谁来当卖文具的刘阿姨?
师:刘阿姨,您好!
生:(笑)老师,不,小朋友,你好!你要买什么?
师:听我老师说,你这儿有很多文具,质量也不错,我
想买只卷笔刀,有吗?
生:有,有,你要哪种?
师:我要盒式的,用手摇的,表面图案是动物的,有吗?
生:多的是,你自己选吧!
师:(在教室里布置的“开心文具超市”里挑选。)就
这个,多少钱?
生:28元。
师:太贵了吧!能便宜些吗?
生:(想了想)这样吧,看你是学生,就算15元,最低 价怎么样?
师:好,我就买它吧,给您钱。
为学生巧妙创设双向互动的交际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交际活动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
三、落实双向互动评价机制,提高口语交际技能。
对口语交际进行评价,能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质量。这一过程,教师不可包办代替,应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形成教师评学生、学生评学生、学生自评的局面。引导学生评价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评语言:即语言是否准确、规范、用语是否恰当。二、评思路,即评说话的内容是否清楚,是否富有逻辑性与条理性。三、评仪态,评他的声音是否响亮,仪表是否端庄,表情是否自然。
如进行口语交际《看望生病的同学》,在进行汇报表演时,一组同学上台表演,其余同学都充当“小评委”来进行评议。根据台上同学的表演,“小评委”们都作出相应的评价,有的说:“A同学的表情十分大方,问候病人的语气很亲切。”有的说:“如果A同学的声音再响亮一些将更好。”有的说:“演病人的同学说话的声音应该稍微轻一点……。”学生参与评价,会促进他们更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并判断正误、优劣,或肯定赞扬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对别人提出建议和批评。课堂上这种积极交流、双向互动、自主评价的局面,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进一步端正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篇6
关键词: 互动式教学 学生 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最重要、最核心的一个课题,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基本形式,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特点,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通过教与学,使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方面发生心理变化及形成个性的过程。教学实践表明,培养学生学科能力与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互动式教学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最佳方式之一。
1.什么是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这三个主要要素构成互动的关系,三者之间构成“修正―完善―深化”的无限循环的教学过程,即教师、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阅读教材,深入教材内部,与教材对话,从而对教材产生超越字面意义的理解,然后通过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将“理解”汇拢、交流,这样既对教材进行修正、补充和丰富,又使教师、学生群体、学生个体在对彼此的“理解”反思的基础上,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互动式教学强调从学生的经验出发,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一种民主平等的多层次对话,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建构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中不再起主导作用,而是起促进作用,不是传统的教师讲解为主的接受性学习,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触摸、感觉和欣赏他们生活的环境来进行学习,亲历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
互动式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自始至终都让学生主体完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具体地说,一个是“动”,每个学生都要动起来,直接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再一个是“互”,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互相交流,互相影响,互相启发,互相验证。
2.职业学校实施互动式教学有何重要意义
2.1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整个职业教育现状来看,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若不得法,则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难以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更影响着职业教育深入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深化教学改革,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大胆实践,无论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都要使其个性和特点得到发展。
2.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互动式教学强调一个“互”字,教师与学生要相互地交流、启发、验证各自对教材的理解,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信息双向传递过程,体现了教学相长。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学习,具备较高的教学业务水平、广博的基础理论知识,引导、影响学生。此外,通过互动交流,教师还可以及时发现教学过程的不足之处,丰富经验并弥补不足,使教学过程趋于完美,提高业务水平。
3.怎样实施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实施互动式教学的关键是采取一切方法让学生“动”起来。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要做好这一工作,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3.1教师自身要具有良好的教学业务素质
3.1.1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只有热爱学生,学生才会无忌于老师,才肯与老师交流感情,在教学活动中才会处于“和谐”状态,也才会自然地实施“和谐教学”;学生上进心才会强烈,才会自觉地按老师的旨意去做,从而使课堂气氛热烈而和谐,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只有热爱学生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抓住一切机会深入学生中,洞察学生的思想变化,对学生有了如指掌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讲求针对性,克服盲目性,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教师在课余时间与学生谈心、平等地讨论问题,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真正做到课堂上是学生的良师,课堂下是学生的益友,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而这种信任感往往会转化为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积极配合教师,把课上好。
3.1.2广纳博采专业知识。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学科分支越来越细,新兴学科不断产生,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同时,学科知识的交汇、融合与渗透日益加剧,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独立使得科学体系的知识容量剧增,传统的知识已难以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极需调整优化。特别是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学生接收知识的渠道有了较大扩展,“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已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密切关注现代科学的发展变化,善于吸收和利用新知识拓宽教学内容,不断扩充知识面,为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3.1.3熟练掌握教材内容。
教师对教材的每章、每节、每个概念、每条原理都要弄通弄懂,力戒似是而非、含混不清。在熟练的基础上,教师要使教学内容从书本中相对分离出来,并融会贯通,进而形成教师所讲授的“活”的知识,摆脱过分依赖教材的机械搬套、教条宣讲的流弊,使教学灵活、生动,富于启发,学生乐于接受。
3.2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课堂心理气氛是教师与学生集体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种心理环境,是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感状态的综合表现。只有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师生双边交流活动顺利进行,保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首先,教师要有民主作风。教师是创设心理气氛的关键人物,教师的作风是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教师必须具有民主精神。在课堂上,教师要允许学生发问,鼓励学生发问,并耐心给予回答,将课堂教学办成一个“知识新闻会”,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兴趣浓。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有艺术性、纯洁性。语言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的生动性、纯洁性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呆板单调、枯燥乏味的语言不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不可能使课堂气氛热烈、和谐。教师语言的生动性来自教师自身精深广博的知识,因为这种知识是驾驭教材、使教法灵活多变的重要条件,能使教师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语言生动活泼,从而引人入胜,达到寓知识于艺术的“和谐”中。再次,教学要富有“情”和“趣”。热烈的情绪与浓厚的兴趣,是产生良好心理气氛的原因。教师以愉快的情绪教学,会感染学生,使之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最后,教师要善于运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诸如“启发式”、“讨论式”等,把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等综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此外,教师文明的举止风度、端庄的仪表、温和的态度、整洁的衣着、自然得体的形象,也能给学生以美好的印象。使课堂气氛更和谐自然,使学生在和谐愉快中获得新知。
3.3倡导“研究性学习”模式
改变传统教育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使用“是什么”的用语,而要多使用“为什么”、“怎样理解”、“表现在哪里”的语言,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让学生的头脑始终处于思维的活跃状态。因此,应大力推广“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
具体有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提出课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或者让学生根据自身所学的知识提出一些研讨性的课题;
第二步,分组研究――学生分成许多的学习小组,分组进行学习、探讨;
第三步,交流、讨论――各小组将本组的学习、研讨结果进行集体交流、讨论;
第四步,学习评价――汇总交流、讨论情况,教师作出简要评价,汲取经验,指出不足。
参考文献:
[1]何齐宗主编.当代教育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篇7
互动是当前课程改革中的常用语词。“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定位,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新的价值取向。心理学认为:教学是师生传意互动的过程。不同的传意互动方式,其效果不同。单向传意,效果最差;双向传意,效果较好;多向传意,效果最佳。
教学过程的传意互动,核心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互动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它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是否参与学习,更重要的是解决一个学生如何参与的问题,即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问题。我们所追求的是在学生期待得到新知的时候,通过全过程参与习得新知。
具体地说:其一,参与教学目标的确立,通过“我们应当学会什么” “我想学会什么”引导学生参与确立学习目标。这一过程是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 如教学《四季》这篇课文时,课前,在熟透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一开始,师生交流,确立学习目标。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画,我们一起来看看,画了什么?你看了以后还想说什么?可以跟同桌交流。(通过投影把春夏秋冬四幅画展现在同学面前),一下子,课堂就非常热闹,你一句,我一句,大家都无拘无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与同学交流,教师在学生间走动,听到了许多惊讶的谈话。这样,学生对学习本课有了明确的目标,产生了浓厚地学习兴趣。
其二,参与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确立,通过对重难点的讨论和对不同意见的分析,学生主动向教师进行即时反馈,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实现多向互动。这一过程是由“我要学”向“我会学”的转化。如教学《四季》这篇课文时,在出示四幅图后,让学生自主观察,想象的基础上,根据图意,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①一年四季,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②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在同学自由讨论的基础上,自主选择。有的说,春天花儿开了,是最美的季节。有的说,夏天我们可以到河流中游泳,还可以到小溪里捉小鱼,我喜欢夏天。也有的说,秋天最美,秋天桔子成熟了,黄黄的桔子挂在枝头上多漂亮。还有的说,冬天最美,冬天下雪了,北方的小朋友在雪地上,追跑,玩耍,堆雪人,滚雪球……多有趣啊,我喜欢冬天(可惜我们这里很少有机会能看到雪)。通过学生的讨论,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三,教师要在学完一课之后带领学生参与回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由“我会学”向“我学会”转化,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会学习。如教学《四季》这篇课文后,师生共同反思:师: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什么?把你知道的告诉你的好朋友好吗?生:畅所欲言。 但是,互动教学课堂不应成为学生“自由”学习的课堂,所以需要创造一种“双主”和谐、充分参与的氛围,在这一过程中,必须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深钻教材,了解“学情”,搞好教学设计(即备教材,备学情,备教法,备学法,备媒体),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目标,为学生架好从已知迈向新知的桥梁。创设好基本事实情境,并启发学生感悟基本原理,为学生的主体参与提供机会,留出空间。组织必要的讨论,对重点、难点进行适时点拨。进行学法指导,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引导学生将注意力和思维活动指向问题求解的过程。设计好练习,指导实践运用,启发创新意识。那么,具体如何操作呢?
互动教学中师生、生生交互作用发展过程分三阶段:启动阶段(发动―萌动);联动阶段(调动―主动);能动阶段(助动―自动)。学生在教学互动中行为状态分为七个环节:引发、投入、耦联、加速、深入、强化、拓展。互动发展分为七个过程:准备互动――开始互动――初步互动――充分互动――深化互动――内联互动――发展互动。 各阶段、各环节的基本含义和特点及其与认识过程的对应关系如下:
准备互动――引发:学生开课后即不同程度地被引发互动学习的欲望创设情境、展示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了解学习目标,产生求知兴趣,进入学习角色, 感兴趣,开始引起内在兴奋复习旧知。
开始互动―― 投入:学生已将互动学习的欲望推入准运转状态 架设桥梁,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唤起学习愿望 ,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产生问题,引发解决问题的学习动机 ,从内在兴奋转化为外在兴奋――感受新知。
初步互动―― 耦联:学生已将互动学习的欲望外化为互动学习的运行,提出学习提纲,教师指导学法,组织学生自学, 运用学法,了解、摄入学习内容,质疑问难 ,兴奋趋于明显热烈――理解知识。充分互动―― 加速: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在相应的层次上达到与环境互动的最大频率,以疑难为线索进行比较、分析、组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知识,在讨论中畅所欲言,主动思考,多向交流,理解、消化知识,情绪高涨,外在兴奋达到最高点――消化知识。
深化互动―― 深入:形式上暂时降低互动频率,以巩固、内化获得,为更具创造性互动作准备。以反复训练为手段,进行评价反馈,把新知识综合为完整的体系,加深理解,加强练习,矫正错误,把知识内化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巩固知识,从外在兴奋再转化为强烈的内在兴奋――巩固知识。
内联互动―― 强化:学生各自在理解的基础上作内在能动式的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再现、联想,诱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有深度的交流。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比较异同,找出规律,举一反三,出现多向交互活动的冲动,情绪强烈,再一次外在化――掌握知识。
篇8
【关键词】自由对话深入生活课外活动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应重视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将所学到的初中化学知识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初中化学教学与社会的现实生活问题进行互动教学模式。这样立足于初中化学课堂,更好地使化学知识服务于人们的生活,不但很好地贯彻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有效性。
一、构建师生自由对话互动平台
由于各种原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是不同的,在课堂上,老师往往喜欢和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互动,因为老师觉得和这些学生进行互动是有效果的,优秀学生的领悟能力强,能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快速反应,能够和老师积极配合,活跃课堂气氛;但是教学应该一视同仁,应该照顾到所有学生,学生整体进步了才是真正的进步。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过程,是学习者通过同化与顺应,逐步建构起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识结构得以转换与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它既包括教师的教,又包括学生的学,是教与学的统一体。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构筑自由对话的平台,这样可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之中,使学生在与教师对话中学习、领悟和生发出前所未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在对话中让学生拥有做人的尊严,享受着被人尊重的快乐,建立起自信和进一步对话的愿望,消除了师生间人为的界限,进入了一种开放的、多元的、具有无限包容
性的、奇妙的境界,师生的生命价值得以展现。
二、深入生活实际让学生主动参与
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手段上,还应该采取多样性的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具体,例如,教师可以采取演示实验、视频录像、实物展示等教学方式,容易激发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些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料,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将课堂上的化学知识延伸到社会生活中,让学生更加关心现实问题,通过化学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这样会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学生可以逐步认识到化学是可以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的知识,如能源、材料、医药、环境等问题。化学与日常生活是十分紧密的,必须要让学生学会自己运用化学知识来阐释和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也就是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生活经验,这样不但巩固了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
三、利用课外知识学习进行互动
初中生的化学课程的学习,不但要在课堂上通过教师进行授课,而且还要进行化学教学的延伸,要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课外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积累,甚至要进行化学实验方面的内容,这样才能将课堂上的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直接对接应用,使两者的互动教学效果明显,也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变成实际经验。例如:教师指导学生对家庭使用的调料进行化学性质的描述,或者让学生了解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后,可以让学生在家里蒸馒头,增强对这种物质的应用了解。此外,要让学生深入到社区和周边环境中,仔细了解三废污染环境的情况。类似这样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时间来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价值,它可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难题,学习化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事情,而变得充满挑战和兴趣。学生能够有强烈的内在学习动力和社会责任感,必定会将初中化学的学习完成好,也达到了化学教师指导进行的化学实验的现实生活应用的教学目的。
篇9
关键词: 任务驱动法 数学教学互动 自主学习
很多人认为数学教学的传统模式是:教师不厌其烦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考前大搞题海战术……结果很多学生都觉得数学枯燥无味,对学习数学没有了激情,失去了兴趣,只是被动地接受,从而很难真正学好数学。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初等数学的基础本来就比较薄弱,又严重缺乏学习热情,数学逐渐成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的学生最头疼、补考人数最多的一门基础课。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使高等数学教学走出困境,首先要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去探索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正是有效地改变传统教学弊端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又有创造性地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适合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方法,它强调教学活动必须与实际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在教学时,教师要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来掌握教学内容,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法的主要特点是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根据任务需要来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寻求知识。由于提出了任务,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为思考、探索、发现和创造提供了空间。
任务驱动法的主要步骤为以下几个。
一、提出任务
教师以问题导入而提出任务。例如:在导数应用章节的“函数极值”一节教学中,需解决面积或体积用料最省问题。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个容积为355ml的金属易拉罐。让学生测量其直径为6cm,高为12cm。再让学生思考如何将易拉罐设计为这种尺寸?该问题的本质为:材料厚度、体积一定时,如何设计才能使易拉罐用料最省?
二、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思考“用料最省”有两个问题:①易拉罐用料省也就是其质量最小;②易拉罐由罐底、罐身、罐盖3部分组成,罐盖的厚度一般为罐底或罐身厚度的3倍。
设:易拉罐体积v,高为h,底直径d,半径为r,罐底和罐身的厚度为b,盖厚度为3b,所
用材料密度为p。很容易得到的质量M为:
M=πrbp+2πrhbp+3πrbp=2πrbp(2r+h)(1)
又:V=πrh,h=代入(1)
得:M=2bp+2πr(2)
(2)式是罐的质量和半径的函数关系式,根据任务,需要求的是r为何值时M取到最小值。亦是求函数的最值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认真阅读应用导数求极值与最值的方法。教师主要为学生解决疑问,引导并总结该章节的主要结论。例如:最值与极值的关系;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一定有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值的计算方法,等等。
三、分组讨论
自学结束后,教师将学生组成若干组讨论。小组中每位学生都要阐述解决任务的方法,然后进行讨论,形成小组方案。这样每位学生都有展示智慧和才华的机会,而且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四、总结完善
通过以上自学和讨论,学生基本都能按照如下思路求解最值:
求出M对r的一阶导数M′=2bp-+4πr
令M′=0,则r=,即4r=(3);
又h=;将(3)代入,得:h=4r=2d.
这个等式告诉我们,易拉罐的高是直径的2倍时,质量最小,所用材料也最省。这样就解决了开始的任务。整个教学过程一直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以解决任务为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用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真正目的是将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定理的本质用问题的形式表露出来,而不是只限于形式地、演绎地给出。我们要在教学的实践中,善于挖掘精彩的任务,使沉闷的教学课堂活跃起来,使学生都喜爱数学,研究数学,让数学课成为真正的重要基础课。
参考文献:
[1]王峰,张士勤.任务驱动法在“数学教学论”教学中的应用.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9).
[2]颜文勇.高等应用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
[3]叶其孝.最优化―“导数的应用”教学单元.高等数学研究,2006,(3).
篇10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模式
一、互动的内涵和实质
互动式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以心理学为指导,运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掌握知识,全面提高其综合能力。简而言之,互动式教学是要让课堂教学真正实现师生主体的交互作用,实现师生之间知识和情感的顺畅交流。
因此,师生互动应具有如下特点:1.平等性。教师和学生同为互动的主体,师生关系是平等,而非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2.交互性。即师生之间的行为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双方的交流不是单向或是线性的。3.共振性。教师的行为要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情感体验,并外化为行为和反馈。而学生的反馈又给教师以信息,使其不断地调整并推进教学过程。4.连续性。师生互动是连续的过程,环环相扣,循环往复,不断推进,而不是相互独立的“提问一回答”过程。5.多样性。师生互动的形式不拘泥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评价”的模式。互动可由教师发起,也可由学生引出。可以是问答式,也可以是讨论式、开放式,或者演示式。
二、传统教学模式中出现的问题
1.教师不能很好地转换角色
在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转变过程中,教师观念的转变非常重要。个别教师仍然存在“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他们在学生面前放不下架子,造成了师生关系的紧张,甚至对立。同时,部分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以管代教、以堵代疏、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在课堂上学生不愿意也不能配合教师积极互动。
2.教师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互动
互动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挑战。有些教师虽然也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互动式教学,但是却不能很好地调控互动的过程。这主要表现在教师不能把握好互动的时机,致使在该互动的地方没有互动,不该互动的地方却浪费时间和精力进行互动;不能很好地提出互动话题,比如教师的互动问题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没有在学生中引起广泛的共鸣等。
3.课堂的教室布局局限了学生的互动积极性
那种传统的老师站在讲台上,学生坐在讲台下的教室布局,本身就是一种不平等的对话形式,它强调的是老师的主导地位,学生感觉有压力,和老师之间有距离感,不能放松地进行互动。老师应该站在学生之间,作为一个平等的主体和学生进行交流、探讨。
4.学生参与互动式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且课堂互动的形式单调
排除老师互动点的设计不合理,互动时机的选择不适宜的原因之外,学生对这一新的教学模式的适应亦有一个过程。
实现有效师生互动的途径基于师生互动在中学英语课堂的现状。我以为,中学英语教师在充分理解互动的实质和内涵的基础上,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使师生互动更有成效。
1.提倡民主平等
师生之间应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此处的平等包括认知和情感两方面。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师生之间展开对话,相互理解,真诚接纳,学生获得平等、尊重、信任、和谐等师生关系的积极体验。
2.恰当运用非言语行为
教师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运用得体的眼神能使学生自觉融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去。利用手势对言语进行补充,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并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增强记忆效果。
3.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需要力图营造出宽松和谐、活泼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其次,教师可以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做到审时度势,把握学生心理,利用“启发”和“探究”促进师生互动。
4.提高评价质量
评价是课堂中教师用以激励学生的重要手段之一。真诚、热情、恰到好处的评价可以使学生和教师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互动和交流,并激发他们参与师生互动的愿望。
四、互动式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发挥教师创造性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外语教学走过的漫长路程中,人们逐渐悟出了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地位与关系的真谛,教师与学生这两个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既不是孤立地存在于课堂,也不是一方以强势压倒另一方,而是相辅相成,交互作用与相互构成统一的师生关系。2.有助于建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并为他们提供自我展现的舞台。在英语教学中,经常会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师生互动,自主活动,既巩固了新的知识点,又给他们对掌握不够的地方及时进行自我改正提供了机会。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由于“互动”教学强调了小组讨论和各小组间交流。在活动中,小组成员轮流担任组织者、记录者、发言人等角色,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在小组中的责任。学生更喜欢的是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与竞赛,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助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