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专业教学范文
时间:2023-04-05 07:49: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专业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目前贵州在推进旅游强省的伟大战略,全省旅游企业度对本行业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大大增加,特别那些高素质、具备相当技能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将会大有用武之地。那么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学生呢?高校又如何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呢?
一、贵州旅游企业岗位人才匹配现状
1.旅游企业工作人员的结构。相当一部分旅游企业往往要求年富力强的人员从业,年轻员工在其单位所占的比例最大,使得大部分人认为从事旅游就得有“青春”资本,这部分人员主要是旅游饭店服务人员、导游;当然也有部分企业在招收行政管理人员时候比较看应聘者的实践经验,如景区管理人员、旅行社高管等。此外,旅游企业工作人员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特别是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不多,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还是初高中毕业生,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根据调研,当前贵州旅游企业工作人员当中高中级管理人员所占比例较低,大致是10%-15%,基层服务人员所占的比例高达85%—90%。2.旅游企业提供的岗位及薪酬。对旅游及相关企业提供的岗位进行透视,新进员工一般是餐厅服务员、客房部服务员、市场营销、大厅服务员、导游员等,部分旅行社导游员还兼接待、票务、文员等基层岗位。除导游工资月基本工资300-500元外,其他基层人员的月工资水平贵州全省平均在200元左右,地区不同工资略有不同。3.旅游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据调查,大多数旅游企业对新进员工的外在条件如身高、容貌等比较讲究。甚至部分企业在招聘时候将五官端正、身材匀称、女生身高1.60米以上等条件明确列入应聘条件。除此外,绝大多数旅游企业将毕业生的道德素质列为首位,然后比较看重学生的为人处事和沟通协调能力,相当一部分企业对毕业生实操能力、外语等级、计算机等级、心理素质等比较讲究。在同企业负责人的访谈中得知,企业在决定应聘者是否录用的时候,往往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团队精神、实操技能以及为人处事甚是关注。因而旅游企业的员工都是具备了一定的综合技能。因此,具备综合技能的学生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
二、旅游企业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现实期待
1.需具备一定的协调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经调研,旅游企业从多年已有的工作人员中发现,刚毕业的大学生比较欠缺协调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对旅游这个特殊行业,企业企业十分看重学生这些能力。然而我国大学生在校期间接触人员几乎都是老师家长,显得比较单纯,特别是当代大学生都是90后,很多是独生子女,在家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或“心肝宝贝”,其成长历程普遍由父母设计,因而,大学生待人接物、与人沟通还存在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提升。旅游企业对于毕业生的表达能力,大学生协调沟通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就是要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然而高校往往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重视不够,即使部分学校意识到这个问题,其相关课程设置和考核方式不合理,恰恰又是企业非常看重的。几乎很少有学校让学生去独自和社会上的人和事打交道,没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没有让其多看、多问、多体悟。
2.需具备一定的领悟能力和自学能力。领悟力及自学能力是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内核,也是旅游企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不同类型的职业需要不同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总体而言就是领悟力及自学能力。前述的调查数据只是非常笼统的说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旅游企业非常看重的能力之一。我们的深度访谈结果则清晰地表明,旅游企业对毕业生的此项能力非常不满意,其缘由主要在于毕业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领悟能力不足。他们所指的领悟力在一定程度即指学习重组能力,有时也指对问题系统化思维的洞察能力。具体而言,毕业生在与上下级沟通过程中,能不能清晰地明确工作任务的具体要求,能不能对工作任务的完成具有系统分析的能力,如果暂时还不具备这些能力的话,那么毕业生有没有意愿与能力通过自学去逐步提升。3.需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经过调研,大多数旅游企业都在降低成本,不愿送学生去继续学习,一是因为企业担心旅游行业的人才流动,送人学习不会为自己企业带来长久利益。二是很多企业节约成本,压缩开支。因此,旅游企业希望学生能立马上任,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然而企业文化、企业管理风格往往高校无法给学生提供,高校给学生提供的理论知识,泛泛而谈,但缺乏企业的具体实践教材。因此刚毕业的大学生实践能力欠缺。很多旅游企业往往愿意接受在其他旅游企业工作过具备一定经历的学生。这次调研中,用人单位最希望高校毕业生在学校学习就是经历真正的实习,与问题解决能力一样,实践能力也是受访者提及最多的一种能力需求。毕业生在校期间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有一个专门的实习,时间尽量长一点。实践能力可能不是一两个月就能体会出来的,我觉得至少半年。另外,不要为了实习而实习,尽量不要将相识的同学一窝蜂都分在一个部门,这样会让个体有依赖性,妨碍真正体验社会,适应社会。
三、聚焦旅游企业现实期待的教改建议
1.注重职业软素质的课程教导。根据对百里杜鹃、黄果树、十里河滩等景区企业的调研来看,随着旅游管理毕业生的增多,包括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忠诚度等在内的职业素质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唯学历是尊”的现象在逐渐改变。如何提高学生的软素质,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使其与企业的期待值相吻合。如果一个员工文化理论水平高,实践技能强,但敬业意识差、忠诚度不高,这样的话,旅游企业肯定不会接受。这就为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样的课程重点就是要瞄准学生服务意识、敬业精神等软素质提升进行展开。如果靠传统的讲授法和实训,是无法提高学生的软素质,软素质的提高主要靠学生的教化能力,靠学生的潜移默化,需要学生从内心深处获得共鸣,并下功夫。
2.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课程。在校期间开设职业规划课,科学规划学生的职业生涯,可以帮助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就业率。因此,在整个教学规划中,帮助学生做好科学的职业规划,为学生胜任底层到高层的工作岗位打基础。学校定期或不定期请旅游企业各岗位的人士到学校来讲课,这些人均由不同年龄和学历构成,由其讲授在其岗位上的乐趣及人生感悟,适当渗透一些企业文化,以改变学生的就业看法。学校开设名人讲座、组织交流会和咨询会,请旅游行业有权威的专家学者来进行讲学,为学生的就业答疑解惑,让学生和专家学者们正面交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当前旅游行业的现状、发展前景、就业认识。进而引导学生在读书期间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3.实践实训设计与安排。实训课程是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软肋,根据现行是否在校划分,一般可分为校内和校外实习两种模式,本科生一般是前3年在校内进行实训(高职高专是前2年),学生在校最后一年才有机会安排出去实习。学校和企业要进一步合作,建立持久的合作模式。双方可以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需要,制定教学改革模式和考核模式,结合当地实际推行“伴工伴读”式教育。旅游旺季期间,将课堂搬至课外,进行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旅游淡季,再回到教师和校内实训。这样工读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4.提高师资队伍建设与水平。设置旅游管理专业的旅游高校要根据自己的专业定位特点,通过制定机制,加大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既要在数量上保持完美的比例,又要保证双师型的老师的质量。学校要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待遇,又要为双师型教师制定合理的授课计划和任务实现目标,也要合理设置专兼的双师型教师的课程。专兼职教师需要分开的课要分开,需要配合的就要配合完成。对于完成不好的或配合不好的给予一定的处罚。如果保障不力,师资队伍建设就不会取得实质性进展。
5.改革传统教学方法。高校通过制定政策,并提供制度作为保障,激励教师将其教学过程设计与旅游企业的操作流程相结合,根据岗位的特点,设置与之相适应的教学任务,开设相应的课程。通过调研发现,贵州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很多课程现行的教学模式依然比较传统,教师在唱独角戏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教师会单向传统信息,师生互动性不强,整个内容照本宣科,知识比较僵化。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在整个课程设计建设上,要突出旅游管理的实践性特点,整个教学内容要建立以过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将旅游企业完整的操作过程为核心,并在过程中设计一定的工作任务要学生完成,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适应具体岗位的需要。
作者:张世兵 熊兰 丰凤 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贵州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王红芳.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如何适应市场需求[N].中国教育报,2007-07-30(5).
[2]李兆举.旅游本科生为何高不成低不就[N].中国旅游报,2006-04-28(7).
[3]陈国成,范晓辉,赵静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情况调查与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193‐194.
[4]陈世伟,王珏.我国旅游企业人才需求及培养探索[J].科技广场,2008,(6):238‐240.
[5]李莹.大学生就业行为与心态调研分析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10):179‐180.
篇2
关键词:旅游文化;选修课;教学设计;教学效果
一、非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旅游文化》选修课的需求分析
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的《旅游文化》课程最初只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但是,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旅游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在旅游过程中,大学生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浅层旅游,而是渴望对旅游进行深层次的文化探求。由此,高校中的很多非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对《旅游文化》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一需求下,高校也就顺势顺时把《旅游文化》课程作为选修课推向非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该课程的开设满足了非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旅游文化方面的知识需求,也成为很多非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提升其旅游文化素养的热门选修课程。
二、《旅游文化》选修课的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
作为非旅游管理专业选修课程的《旅游文化》,不同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在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的设置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在课程定位上,非旅游管理专业《旅游文化》选修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在大学生中普及旅游文化常识,弥补学生所缺失的旅游文化基础知识,拓宽学生在旅游方面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旅游视野,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同时,该课程的开设对于弘扬、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也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希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理解,进而掌握旅游文化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旅游兴趣和对旅游文化本身的喜爱,进而引发学生对自然、文化旅游资源的热爱之情。
三、《旅游文化》选修课的教学内容设计
作为一门选修课程,《旅游文化》所要面向的是不同专业的学生。由于每个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前期所学的相关课程都不尽相同,所以就造成了不同专业学生对旅游文化知识需求的差异性。基于此,在课程讲授过程中需要对《旅游文化》的内容体系做或大或小的修改、增删,还需要在传授同一知识内容时做或深或浅的调整。比如,《旅游文化》选修课如果针对的是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那么在讲授的过程中就需要注意两点:第一,扩大《旅游文化》的内容体系,尽可能的拓宽学生的旅游知识面。因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未来的职业和旅游有着莫大的关系。作为一个酒店的服务员,不仅需要懂得酒店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懂得较多的旅游文化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和游客(住店客人)进行有效地沟通和交流。第二,对《旅游文化》的部分内容进行删减或者点到为止。例如,《旅游文化》教材的通用内容中都会涉及到“饮食文化”“酒文化”和“茶文化”等内容。而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大多会涉及到专门的“饮食文化”“酒文化”和“茶文化”。所以,在《旅游文化》讲授过程中这部分的内容就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另外,在课程内容体系上,要适当增加高校所在区域地方性旅游文化的内容。传统的《旅游文化》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大多是通用的,在地域范围上涵盖了整个中国,没有针对某个地域的旅游文化。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性的加入高校所在区域的地方特色旅游文化的内容,以此让学生更加熟悉自己生活的地方的旅游文化,从而引发学生对该地的热爱之情。比如,河南省的地方高校开设《旅游文化》课程就可以把河南省的特色旅游文化,诸如古都文化、名人文化、节事文化、武术文化、花卉文化等列入到课程内容体系中去。
四、提升《旅游文化》选修课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
对于非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旅游文化》课程只是一门选修课。在学生的心中,选修课没有必修课的地位重要。所以,上课对他们来说就是喜欢了就听,不喜欢了就不听。如果老师的课堂讲授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光凭学生选课时的一时热情,他们上课的热度会慢慢降低。所以,要想办法提升《旅游文化》的课堂教学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喜欢上、愿意上。在提升《旅游文化》选修课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方面,应该把握以下三点:第一,把知识变得有趣儿。“知识性+趣味性”,寓教于乐,是吸引学生上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法宝。老师需要想办法让这门课程变得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识性,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传授了旅游文化的知识。在《旅游文化》的课程内容中有很多知识都可以和趣味性相结合。比如,在“旅游中常用的历史文化常识”中就可以把历史文化常识和历史发展、历史故事以及现实应用相结合;在“旅游建筑文化”中对宫殿、官衙、坛庙、陵墓、长城、关隘、地方民居的讲授就可以融合历史,还可以让学生分享以往旅游中对建筑的感受以及学习本章内容之后对旅游建筑的审美看法等;在“旅游饮食文化”中可以把讲授和教学视频相结合,给学生呈现生动的影音画面,更好地理解美食的魅力。第二,利用手机呈现信息化交互式课堂。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上课带手机、玩手机几乎成了大学课堂的标配。与其一味地禁止学生玩手机,倒不如想办法在课堂上很好地利用手机。现在的教学App软件非常多,也非常好用。教师可以选择某一教学App软件,利用手机教学资源、作业、开展课堂讨论。这种交互式的手机教学App软件既方便了老师,也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旅游文化》课程中的很多“文化”属性的内容采用传统的板书形式很难让学生准确理解。比如,“旅游饮食文化”中涉及到的菜肴的色、香、味、型等内容;“旅游建筑文化”中涉及到的不同建筑的类型以及建筑的结构布局等内容。如果单纯凭借黑板板书和老师的讲授,学生很难对菜肴、建筑的类型以及建筑的结构布局有直观、生动、形象的理解。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就可以利用PPT课件的精美图片以及播放饮食、建筑方面的纪录片把“文化”呈现出来,带给学生美的感觉体验。另外,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时要特别注重PPT课件的制作。因为旅游本身是一件赏心悦目、令人心情愉快的事情。所以,《旅游文化》PPT课件的制作也要和旅游相匹配,要制作精美、图文并茂、逻辑清晰,让PPT课件本身也能够吸引学生,带给学生美的感受。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中职旅游
教学 对策
一、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视不够。
一些中职学校对实践教学缺乏应有的重视,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一直被作为“辅”课程来设置,停留在简单的实践技能教学上,实践性教学的架构体系没有形成;中职旅管专业大部分课程还是以教师课堂讲授模式理论灌输为主;旅游职业教育思想仍然落后;部分中职旅游专业教师缺少教学与市场相结合的意识;实践教学配套教材中的实践内容与传统教材大同小异,没有突出自身技能特色等。
2、课堂实训时间不足,效果不佳。
中职旅游教育以培养一线服务管理人才为主,旅游管理涉及面广,综合性、系统性强。但许多中职学校对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脱节。比如,目前的实践教学往往只能针对其中的某一项内容进行实习,不能达到系统检验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全面锻炼其专业技能的目的。学生对旅游管理还是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同时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实训时间严重不足,而且分散,无法保证专业技能的掌握,往往是在某项专业技能还未掌握或还不熟练的情况下,实训就结束了。学生看似面面俱到,什么都学了,但往往学得不深不精,实训结束后就抛到脑后去了,这就大大降低了中职旅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3、毕业实习内容单一,技能要求不高,侧重酒店实习。
毕业实习是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部分技能应用于实践,并转化为综合能力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大多数中职旅管专业的毕业实习都放在最后一个学期,学生以找工作为由往往对学校的实习安排熟视无睹,而是自己找单位实习。由于学生实习地点不固定,致使正常的实习计划无法贯彻落实,毕业实习目的要求难于达到,毕业实习流于形式。即使学校安排了到酒店集中实习,而酒店服务实习内容过于低层次,以低技能的简单劳动为主。在酒店实习环节中,学生的整体满意程度较低,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目前的酒店实习在执行过程中,学生普遍感觉所学与所做不相一致,四个月的实习期间里,总是重复的从事类似低技能的工作,同时实习期间正值旅游旺季,劳动强度过大,影响了学生实习积极性的发挥。
4、师资力量不足
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办学历史不是很长,众多学校在师资、实训设施都不具备的条件下办旅游管理专业,使此专业的教师捉襟见肘。众多旅游专业的教师要么是改行过来的,要么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普遍缺少从事旅游工作的实践经验,很难胜任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师资力量的这种状况,使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二、实践教教学的对策
其一建立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中职旅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必须是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技术理论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它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实践是为提升学生专业能力而设计的,主要利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时间至少一年,最好实施轮岗实习。通过实践,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场所、培养学生服务技能,另一方面,学生的到来给旅游企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为旅游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同时旅游企业也能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
其二调整教学环节
1、调整专业教学计划
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应特别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立,应符由“理论一实践一理论一实践”的认识论的教学规律,切不可将教学秩序打乱。而实践教学计划的内容应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而且在上课时间、地点、方式、考核等方面都要考虑到旅游行业的实际,提高资金和时间的使用效率。另外,实践教学相对来讲动态性大,因此,教学计划应保持一定程度的弹性,应根据旅游管理不同的培养方向有所不同,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要。
2、调整实践教学内容
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内容应立足于学生、市场、社会和学校四个方面,且以当前和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各方面的需要为依据进行调整和完善。学生的兴趣是实践教学过程应重点考虑的内容;市场、人才需求和社会有要求是实践教学内容调整的依据;学校的实践教学条件以及投入资金的力度是实施实践教学计划的关键。
3、改革实践课的考核制度。
一方面,是学校应建立教师实践教学绩效考核制度,鼓励教师进行旅游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同时把其作为业绩考核的指标,与奖罚挂钩。另一方面,学校应建立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制度,可采用自我考评、企业考评、教师考评、实习作业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以学生实践表现为依据来确定其实践课的成绩,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课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三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篇4
(一)远程教育适应旅游专业的学科特点。
旅游专业是一门结构复杂、内容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同时,作为新兴学科知识更新较快,发展不完善。传统教育逐渐暴露出其封闭性、整体化、模式化等缺陷带来的种种弊端,迫切需要一种更加灵活而更新及时、完善较快的教学模式。远程教育恰恰弥补了这些缺憾。
(二)远程教育是旅游专业教育形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积极地发展旅游专业的远程教育形式对提升旅游教育的教学水平、普及旅游学知识、加速传播旅游业信息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与传统的旅游专业教育形式不同,远程教育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利用多媒体及先进的教育技术给学员、老师提供了更加充裕的学习和展示教学成果的特殊环境。同时,它的教学内容更公开完善、教学成本相对较低,这些优势都造就了远程教育良好的发展契机。
如今终生学习和终生教育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旅游从业人员基于自身发展及外界工作竞争压力的需要逐步意识到终生学习的重要。终身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面临的新的重大课题。而远程教育正是以旅游从业人员为主体,使学员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主动地去学习。这种优越的学习模式必将成为人们愿意选择的学习方式,并得到更大、更快的发展。
二、旅游专业远程教育的优势
远程教育是21世纪人类教育的划时代改革,它将在最大程度上弥补传统教育固有的一些缺陷,与传统的旅游教育方式相比,利用远程开展旅游教育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远程教育的学习环境更加轻松,教学模式多样化,学员可以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放松心情,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料开展学习。
(二)远程教育突破突破了时空限制,解决了旅游从业人员工学矛盾的问题。
(三)远程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对学员的诸如:身份、性别、职业、区域等种种限制,满足了更多求学者的学习需求,真正实现了有教无类。
(四)远程教育的信息更新快捷,是旅游从业人员更能有效接受新的专业理论和信息,从而消除他们对飞快发展到行业技术和手段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三、旅游专业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探讨
(一)必须对网络教学进行严格有效地教学设计。
设计适合网络教学的内容、形式以及方法。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作用,展开旅游网络教学。
(二)教与学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在远程教学中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从教学转变为导学。在远程教育教学环境中教师负责对各项教学工作进行系统安排、合理规划,确保学生的。而学员是通过完善的教学资源高度自主的开展学习。
(三)实现网络资源和网上教学辅导形式的多样化。
网络资源的多样化是指在网络教学资源中,教学信息的表现形式除文本外,还包括声音、图形、图像等大量的非文本信息。
在远程网络环境中,网上教学辅导可采取多种形式给学生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课程资源,并向其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网上教学辅导的形式包括学员自主学习指导、电子教案、期末复习指导、课程BBS论坛、历年考试真题及答案分析、拓展训练、形成性考核作业及指导等。
(四)开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联合培养旅游专业人才
专业辅导教师定期到旅游企业兼职,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学校聘请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及旅游企业管理人员为校外兼职辅导等。
(五)考核形式应该多样化,考核内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作为主要针对在职人员的教学,其考核形式应该多样化。如电大学员平时成绩占终结性成绩的一定比例。平时成绩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上课出勤率、书面作业和网上学习。考核内容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针对在职学员的特点,考核内容要以理论为基础,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践。
篇5
情境教学法旅游专业应用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是旅游业发展初期的旅游企业经营模式和旅游业发展策略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育培养模式,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已经步入成熟的竞争状态中,竞争日趋激烈。这些变化对旅游职业岗位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些新的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不断产生,迫切要求相关专业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企业一线培养更多的以智力技能为主的技术性人才和动作技能为主的技能型人才。在旅游业新的发展状况下,传统的旅游教育培养模式已经开始不能适应旅游业的发展需求。既有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又有旅游管理的专业意识和思维运用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成为旅游管理教育的重任。因此,改革传统的旅游管理教育模式势在必行。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情境教学法”在该专业教学中的运用能取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旅游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情境教学法,是使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方法。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而产生的。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创设情境教学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结构,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师创设充实生动、温馨而富有人情味的教学情境,提供一个开放平等的学习环境,以接纳、包容、鼓励的态度、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领域,体现人性化的特点。学生作为一个自主学习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自己分析问题,寻求与学习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二、情境教学法的实例运用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分为表演体会情境、视频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生活引入情境等。
1.表演体会情境
表演体会情境,就是让学生扮演某个角色,在课堂上或实训室进行现场表演。在讲授《导游实务》课程中“地方陪同导游服务程序”时,让学生上台扮演地方陪同导游,其它的学生则坐在下面充当游客。整个课室的环境假设为地陪在旅游大巴上为客人进行车上讲解。表演者利用所学的知识充当地陪这一角色,台下的学生则以游客经常出现的状况来测试表演者的各种应变能力。在教学活动中,顺应了学生的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规律,利用角色效应,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从“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身参与情境模拟,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从“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使学习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
2.视频展现情境
视频展现情境,就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优势,通过对声音、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活动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的综合运用,再现课本中的文字内容,使学生身如其境,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好的了解、掌握知识。在讲授《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园林建筑”时,如果只是单纯地用语言讲授园林的建筑特点、建筑布局等,学生难以理解众多的专业术语,会感到书本知识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将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等皇家园林和苏州拙政园、上海豫园等私家园林进行景像再现。视频中的优美画面和优雅的中国古典音乐,加上配音师抑扬顿挫的朗读,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如诗如画的境界,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了皇家园林的磅礴大气和苏州园林的玲珑雅致。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先让学生总结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各自的特点及差异,再结合学生所述,通过课件进行点评。通过视频的情境演示,可把学生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有机地统一到生动的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教学情境,将课堂教学引入到一个崭新的境界,“一图穷千言”,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生活引入情境
生活引入情境,就是从生活中某一典型场景引入课堂教学。在《旅游礼仪》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因为礼仪知识多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如在教授“名片礼仪”时,教师先以设问的方式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名片使用的场合及重要性,学生在思索问题的过程中对名片的使用方法产生兴趣。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互动中理解名片的接受与递出的礼仪、名片制作的注意事项等。在学生了解知识点之后,教师再让学生现场演示,进一步加深理解。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优化的情境使学生经历“目标关注――激起情感――知识移入――加深理解――知识弥散”的情绪发展和知识认知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可以使学生在一种“创造性的环境中”培养能力,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知识实践运用能力。
4.实物演示情境
实物演示情境,就是通过实物演示,创设特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在讲授《情系山西-导游词王家大院》中“导游讲解技巧”时,教师带学生去本地王家大院观摩,学生在感叹中国古建筑造型之精湛,王家家规、家训之严谨的同时,不由自主地产生对王家大院讲解知识的渴求。再比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大院三雕技艺的的建造特点及蕴含着的特殊寓意时,就可以带学生亲自参观三雕建筑,现场为学生讲解建造具有防御性和审美性的功能以及中国吉祥文化的内涵,从三雕题材的选择也再次刻画了王家做人做事内敛凝聚的性格特点。这样有利于抽象知识的具体化,引起学生的欣赏兴趣,激发学生较强烈的竞争情感反应,使学生把自己全部的感情都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同时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实际操作能力。
篇6
关键词:中职旅游专业 教学 对策
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旅游大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职学校开设旅游专业以来,为我国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旅游专业人才。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我国旅游业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数量要求非常大,但是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而中职学校每年输送的毕业生并不能满足我国对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这就出现了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供不应求但又不被社会认可的现象。旧问题的存在和新问题的出现,制约着中职旅游专业的发展,也制约着当前旅游业的发展。因而我们要认真分析与查找旅游专业教学中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中职旅游专业教学的对策与方法。
一、中职旅游专业教学现状
随着国家对教育结构的调整,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在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大部分是90后,他们在性格和想法上都与前几届的学生有很大差别,但是中职旅游专业教学未随之进行调整,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厌学情绪普遍
由于大多数中职生在初中时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因而在学习上有自卑心理,对学习有一种抵触情绪。以致学生在上课时没有学习的激情,学习的目的只是应付考试,将来拿到毕业证书,对未来缺少明确的规划。
2.教师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我国中职旅游专业的一些教师并不是科班出身,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不够扎实,师资力量薄弱。同时,许多教师没有足够的旅游实践经验,理论知识与实践有一定的脱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普遍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3.课程设置有待完善
中职学校旅游专业课将近十七八门,知识覆盖面非常广泛,包括旅游概论、餐饮服务与管理、旅游心理学、导游业务、茶艺概论等众多课程。而中职学生本身的知识结构制约了对这些专业课的学习与理解。
4.对顶岗实习学生跟踪不到位
现在中职学校在高二结束时一般就将专业课程学完,并组织学生参加相关专业的技能考试,学生获得了相应的技能证书。因而学校在高二第二个学期末就对学生进行分流,主要分两类:参加高考的学生,不进行顶岗实习;不参加高考的学生,由学校组织开展或由学生自己寻找顶岗实习。但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学校对学生定期跟踪不到位,导致出现学生不久就离职,最后开张假证明的现象,未使一些学生养成合理的择业观。
二、中职旅游专业教学发展对策
1.建构学生的职业理想
学生只有树立良好的职业理想,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将专业意识渗透其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与热情,进而引导学生树立从事旅游行业的职业理想。
2.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领导要加大力度做好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具体包括以下三种途径:充分利用近年上级部门对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开展的国培与省培计划,培养专业领军人物;学校派教师到相应的岗位去实习,提升技能;邀请专家能手到校开展讲座指导教师,同时在校内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开展技能比赛等一系列活动来促进教师队伍教学水平的提升。
3.科学安排课程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没有经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系统学习,但如果在旅游讲解中知识面不够广,就会影响旅游讲解的效果。所以学校可以在开设专业课程的同时将中国历史、地理和世界历史、地理等课程作为选修课,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加大实践基地建设,增强实践课的开设力度,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
4.加强实习环节监控
旅游专业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实战性极强,旅游实习是旅游专业教学活动的延续和有效补充。中职学校可以在学校内进行模拟实习,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有目的的实习活动,这样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内化到自己心中。还可以让学生走出校门,到指定的旅游企业进行具体的业务操作实习,按计划分组、分部门,轮流换岗。全程实习结束后,指导教师还要同旅游企业领导对此次实习做出全面的总结,对每一位实习学生做一个客观的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
篇7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156-02
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不断追求生活品质,使旅游业成为当今世界第三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已经跻身世界旅游大国之列,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给我国中职旅游专业教育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使其面临挑战。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中职旅游专业毕业生,成为中职学校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教育结构进行了调整,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当前中职学校学生多数是“00后”,21 世纪新生代的他们在性格、思想、能力等方面都与前几代的学生有很大差别。同时这些中职“00后”不同于考上高中的学生,很多学生心理自卑感比较重,抗拒学习。他们的这种消极心理必然会对他们接受教育形成比较大的阻碍作用,在学习上产生畏难怕累的情绪,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作业不交、迟交或抄袭的问题比较严重。由此,他们只会被动地应付学习和考试,有的甚至完全放弃学习。再者,这些中职学生初中毕业后就直接来到职校,总体来说,年龄偏小,思想还不成熟,不能较好地规划自己未来,对未来的职业几乎没有一点心理准备和规划。许多学生包括他们的父母认为,到中职学校来读书只是为了消耗时光,兼学点技术,目的不明确。至于将来做什么或能做什么他们根本不关心、不在乎,也不愿意去了解未来的职业发展需要。这导致他们学习无计划、无恒心,意志力薄弱,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不少学生不能很好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更不能去钻研所学的知识和技术,促使他们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二、当前中职旅游专业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存在的问题
导游基础知识是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导游资格证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导游基础知识内容多,涉及旅游与旅游业的基本知识,包括中国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旅游景观、宗教、古建筑艺术、饮食文化、风物特产、景点诗词游记、客源国概况等知识。知识难成系统,较为零碎,需要大量的时间去记忆。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为了考取导游资格证,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猜测出题官的想法与思维,然后机械地划重点、背重点、做练习。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也比较单调,没有吸引力。而中职生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又非常抵触,想让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记忆知识很难实现。因此这不仅浪费了老师、学生的时间与精力,而且还打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产生畏难心理。
三、中职旅游专业导游基础知识教学新策略
目前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导游基础知识所使用的教材是 2016 年 3 月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统编教材。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同样使用该教材,对基础相对薄弱的中职生来说,想要学好该教材有一定难度。作为教授中职旅游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出适合中职学生的课堂教学方案,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将枯燥的书本知识变得生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课前以活动导入新课
课前准备中,教师先根据要学习的内容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将之写入导学案中,并预先发给学生。到上课时,改变以往的“上课―起立―问好”模式,在课前5分钟让学生根据教学设计中的相关活动要求,进行相关的趣味性、活跃性的导入活动,比如,让学生进行才艺展示,大家一起唱歌或者让乐于展示自己的同学表现自己。通过此环节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上课的热情,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增强他们的自信。
(二)在教学中做好“学”与“教”
导游基础知识理论性非常强,且知识点零碎,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想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化为主动研究者。因此在每次教学前,将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通过看书、查找资料、讨论、观看视频等方式进行预习,初步掌握要学习的知识。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学习情景,提出基础性问题,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也不再是用传统的单纯的讲授方式,而是对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学生则继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最后教师让每一个学习小组派出代表在班级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并督促其他小组注意倾听并做好笔记。当所有小组汇报完毕后,全班对每组成果汇报进行评价,并打分或对部分问题提出质疑。汇报的成绩记入小组成员的平时成绩,并对成绩最好的小组给予物质奖励。此环节旨在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经过小组汇报,教师能够大致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交流?M一步提出问题,或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如有需要,可以与每一个学习小组进行一对一交流。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程度,进行有效的补充、拓展及深度讲授。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刻讨论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最后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编写成简短的导游词进行全班展示,这样既能强化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中职旅游专业导游基础知识教学新策略所取得的成效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潜能
这种教学新策略,实现了教学活动重心的转移,从师生间的由教师单向讲授转向师生、生生间的双向互动,进行了基于“互动”的传授式教学。以“学”为本,学、思、知、行统一的教育理念得到很好地贯彻实施。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平台与教学资源支持学生“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潜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改变了学生厌学的状态和调整了他们的畏难情绪。
(二)建立以?W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现代社会发展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新的要求,传统教师中心式的教学模式不再适应教育的新发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导游基础知识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发挥教师在创造性、情感、思维、行为等方面的教育作用。
(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职业能力
在导游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贯彻“学”与“教”融合的课堂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汇报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的认知,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的转移。
五、有待进一步探讨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教学活动方式要更灵活多样
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方式要更加灵活多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考虑具体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活动,以便增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如演讲、学生上课、讨论、辩论、表演、竞赛,等等。
(二)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手段是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主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将多媒体引入课堂来辅助教学,能够活跃教学气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播放音频、视频、动画、图片等,可以更好地增加学习容量,加快学习节奏,使学习内容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要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篇8
关键词:旅游管理 教学 模式
技师学院是在国家重视职业教育,特别是在高技能人才日趋短缺的情况下举办的,是以培养技师、准技师和高级技工为主要目标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技师学院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则处于初创阶段,同时旅游行业瞬息万变,笔者发现,现行的传统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已满足不了现代化教育的需求。
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更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此带来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更具有明显的封闭特征。“课堂听讲—作业(练习)—考试”成为旅游管理教学的普遍模式,当人们称赞我们的学生刻苦扎实的同时,似乎无法扭转学生创新发展受压抑、受限制的困境。
重新审视我们过去已经习惯了的旅游管理教学模式,我们在思考,相对于技师学院的学生有没有一种新模式,它既能继承我国旅游管理教学注重基础的优点,又能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我们的学生创造一个发挥创新潜能的“培养基“,让我们的学生在旅游管理学习中能那样洒脱和自由奔放。
一、 旅游管理教学模式初探
技师学院的学生大多数都是高中毕业,想来学校学一技之长的学生,本身素质和基础要高于初中毕业生,在对他们进行旅游管理教学中我们提倡“独立自主”进课堂。
(一)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教学环节,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自主提问题,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这是一种开放的旅游管理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对要学习的内容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讨论解决,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也可以参与讨论,课堂上可以质疑和反驳,使辩论走进课堂,教师对本节课进行的讨论进行总结,指出讨论中的优缺点。
(二)各取所需,巩固练习。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程度的不同,留出不同的课外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需要,做出自我评估,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如:浅的可以是背导游词,深的可以自己带领学生现场导游。每人找好自己的定位,这样就没有学生把练习当成包袱,完成练习完全是一个自我巩固、自我检测和自学的过程。
(三)创新考试评价。传统教学的考试评价,都是通过一张试卷来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的优劣。我们可以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技师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是要直接就业,只讲理论等于纸上谈兵。创新考试方式,把学生放到现实环境中,由每个学生轮替当导游,其他学生做游客,导游结束后教师现场点评,给出考核评价结果,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会促使学生下次会刻苦钻研。
自主学习模式需要具备必要的条件才能顺利实施。如:学习的知识和能力准备,学生的讨论需要优秀的课题来激励;如讨论主题的确定,讨论过程的控制,讨论要点的实施,这些都需要我们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这就对我们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备好课,还要备好学生。
二、 旅游管理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课题为“炸药”
课题的设置不仅在教学的引入阶段要格外注意,而且应当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要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并且在教学中形成,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提供一个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思维空间,学生的主动学习才能成为可能。
(二)教师为“引线”
在教学中我们老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旅游管理,关键是教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胜任工作,如:我院校训“物竞天择,后来居上”,使学生在走入工作岗位后,能独立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我们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就要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适时的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逐渐领会和掌握学习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也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作用主要在课题设置和学法指导两个方面。
(三)情感为“火源”
篇9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旅游行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理论教学有余而实训教学不足的现状无法适应旅游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对此,高校要切实抓好旅游教学实践,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一、旅游管理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的需求
现阶段,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这也使得旅游行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数量及标准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旅游管理用人单位在选用人才时,除了要求毕业院校和成绩之外,更关注应聘者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然而,当前高校教学仍然遵循传统的教学思维,注重培养管理型与研究型的人才,对实践教学并不重视。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往往无法满足社会或者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需求
旅游管理专业的快速发展,也使高校旅游管理师资极为紧张。因此,为了解决教学需求问题,很多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往往都会由管理学、历史学、经济学或者地理学等专业的教师来担任。这种由其他专业教师转行而来的旅游管理教师,一般只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他们在课程设计方面缺乏创新,只是遵循国家教育部设置的目标来设计课程,这种实践教学内容严重匮乏的课程,很难培养出社会需求的人才[1]。
(三)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我国旅游业发展涉及行业多,关系复杂,加之不能正常发挥协调作用的机制,致使我国的旅游业竞争异常激烈,旅游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和实现长远发展,必须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与人才的运用。这就要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更加关注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实时调整教育教学内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加强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可以增加学校与旅行社、旅游景区等部门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旅游实践操作机会,从而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综合型旅游管理人才[2]。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目标不明确
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活动安排过于集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内容没有与理论教学相对应,这些都是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造成的。从根本上讲,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需要满足旅游行业的需求,为其输出足够的实践操作能力强的管理型人才。但由于高校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使得确定的培养目标存在偏差。同时,高校本身的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加之缺少必要的市场需求调查渠道,使得高校难以准确定位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专业课程的实践性不足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偏重于理论知识,存在实践性知识和应用性知识偏少的问题。究其原因,是高校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主要表现为:第一,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不科学。高校大部分实践教学只设置实习环节,认为安排实习就等于完成实践教学。且实践课程的应用性和操作性过于笼统,使得学生无法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甚至有些高校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取消实践教学,这种情况导致高校旅游管理教学失去了活力和教学特色。第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方法落后、陈旧。一些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教学中惯用一讲到底的方式,单纯的灌输式教学难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3]。
(三)校外实践基地条件落后
近年来,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一直致力于实训基地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落后的条件制约着旅游教育的发展。学校与旅游企业的合作,也多是实习教师或者学生自己联系,这种实习合作关系比较松散,缺乏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实训基地的一切物质条件均源于办学经费和高校的资金投入。但是,由于部分院校奉行以数量、规模取胜的办学理念,有些院校一心追求经济利益,不讲究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致使实践基地的建设不符合教学实际需求[4]。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的对策
(一)制定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
为了推进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高校要重视实践教学,制定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目标。为此,首先,高校要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就业为导向,理清思路。其次,高校要借助政府和社会的力量对旅游市场的需求进行调查,掌握旅游经济和旅游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分析旅游市场对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确定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选择恰当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课程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置。在完善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前提下,要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地安排课程,形成“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其中,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模块设置主要是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因而一般会安排公共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两部分内容。而设置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模块,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专业素养,培养学生从事旅游管理工作所具备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在安排课程时,涉及旅游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资源开发和管理等课程。在前两个模块之后,安排旅游管理实践课程,一般包括与旅游业相关的学科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满足旅游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5]。
(三)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
实习基地建设是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包括校内和校外两种实习基地。其中,校内实习基地,仿真实际岗位的环境,使学生通过模拟训练等方式,熟悉未来就业岗位的流程和要求,帮助学生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的基本技能。通常,校内实习基地包括模拟导游实训室、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实训室等。而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是通过校企合作形式实现的,主要是高校与酒店、旅行社或者旅游景区等合作,学生可以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学习专业技能[6]。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旅游管理对理论和实践的高度重视,要求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针对当前任课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现状,高校应有意识地引进理论与实践兼具的旅游业资深人士到学校参与教学。同时,鼓励本校教师到旅行社、酒店进行实践锻炼,由此使教师加深对旅游业现状的了解,丰富教师的实践知识。此外,高校还应当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组织学术访问和进修,与优秀教师与内外知名旅游院校教师进行交流学习,开阔其眼界,从而帮助教师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
四、结语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社会对旅游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紧迫。未来旅游业人才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因此,本文指出了实践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必要性,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实现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与应用,为社会培养旅游管理的综合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淑贤,刘海洋.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3):127-129.
[2]龚艳.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商业经济,2009(19):116-118,120.
[3]朱秋影.浅谈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J].教育创新学刊,2012(6):37-38.
[4]定琦.浅析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改革[J].大观,2014(4):59.
[5]李铭.浅谈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科学时代,2011(12):315.
篇10
论文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决定了实践教学在整个旅游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然而,在我国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纷纷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力度的同时,仍有一些与实践教学相关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决定了实践教学在整个旅游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不可或缺。因此,我国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纷纷结合本校的教育特色,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并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努力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知识与较强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与技能型的旅游管理人才。
一、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旅游产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快速发展趋势,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旅游从业和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例如,用人单位在进行招聘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毕业院校和学习成绩的关注度逐步下降,更看重的是应聘人员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然而,还有很多高校仍然按照传统的思维,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认为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管理型人员和研究型人员,这就导致了学校的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矛盾,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因此,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是在最近十几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快速膨胀的同时导致师资力量的紧张,所以很多旅游学系的教师多是从其他相关专业如管理学、历史学、经济学、地理学等专业转行而来的。在这些转行而来的教师中,他们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旅游高等教育,缺乏旅游行业实践操作的基本经验,在日常的教学中依然遵循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他们在课程的整体设计中,仅仅是参照国家教育部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而设计,导致实践教学方面的内容涉猎得较少,这和社会需要的人才标准有较大出入。因此,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有利于加快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面的改革步伐。
3.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需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在日益激烈的旅游企业竞争中,要想做大做强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开发。因此,高等院校应该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实时调整教育和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出市场需要的具有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与旅行社、酒店以及旅游景区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和合作,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实践教学的目标不够准确。高等院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比较明确,就是根据旅游行业的实际需要,培养出操作能力较强的管理型人才。由于旅游行业发展迅速,其政策和法规也总是在不断地进行着调整,这就造成实践教学的计划相对滞后一些,不能准确反映出旅游行业和社会的实际需求。例如,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实践活动安排过于集中,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互脱离,导致实践的内容与理论教学对应性不强。这样安排的直接后果是学生不能及时在实践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更难有效地利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2.专业课程的实践性较差。在目前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仍然存在着偏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不科学。虽然目前许多高校都比较注重实践,但采取的形式多为简单的室内实践操作,这种方式不能从根本上开发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另外,有些高校按照本校的师资情况来安排课程,造成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差别很大,甚至取消实践环节,使旅游管理高等教育缺乏自身的活力和特色。第二,实践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实践教学的显着特点是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而我国许多高校旅游教育还是沿用普通学校的模式,注重系统理论知识的教学,没有遵循旅游专业的教育规律开展教学。
3.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滞后。虽然我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发展明显滞后,仍然是旅游教育的薄弱环节。另外,学校与校外旅游企业之间主要靠实习教师个人或者同学自己联系,稳定性和可靠性不高,建立起来的实习合作关系也比较松散。在接纳实习生的过程中,旅游企业往往会根据自身的需要来挑选学生,这就会严重影响了实践教育目标的实现。另外,有些旅游企业在接受实习学生时往往更注重学生的可用性,条件略差的学生较难安排到好单位实习,加上旅游单位的条件参差不齐,这就造成学生的实习效果差别很大。
三、开展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
1.准确定位实践教学的目标。实践教学既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应用,又是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制定实践教学的目标时至少包含以下几点:一是注重能力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一定要根据当前社会的就业导向,培养出适合旅游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二是围绕市场培养人才。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上要根据当前的旅游经济和产业结构现状,确定旅游专业的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所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满足旅游人才市场的需要,成为人才市场的“抢手货”。三是加强动手训练。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一定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例如,旅游管理专业任课教师若有旅游课题和项目,可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参与进来,通过实践操作有助于增强其实践能力。四是强调实用原则。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一切教学方式及内容都要遵循实用性原则。
2.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课程教学体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在完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设置的前提下,加强实践性课程的设置,逐渐形成“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三足鼎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基础课程模块由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组成,其教学目标是为专业学习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专业学习的兴趣,即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专业课程由旅游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和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三个方向的专业课程组成,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旅游管理的知识能力,打造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使其具备从事旅游管理工作所需要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课程模块由与旅游业相关的学科课程所组成,其教学目标是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培养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奠定更广泛的专业基础。
3.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这就需要建设好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实习基地。校内实习基地作为学生掌握旅游管理专业基本技能的场所,能够提供给学生一个与实际岗位相接近的训练环境,通过实施模拟性极强的训练,让学生逐步熟悉将来的就业岗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实践操作能力强的优秀旅游管理人才。同时,高校也要建立起较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高等院校可以通过与酒店、旅行社以及旅游景区等签订合作协议,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旅游管理实际工作中。在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时,学校要开展多方探索,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积极与旅游企业开展合作,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不仅知识性强,而且实践性也十分突出,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任课教师不但要具备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由于目前的任课教师缺少实际的旅游工作经验,高校在招聘旅游专业任课教师时应该有意识地吸引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践经验的旅游业资深人士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同时,在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鼓励教师从事一定的旅游实践活动,这样既能丰富教师的实践知识,又能使老师了解到旅游业发展的最新状况,提高其教学能力。另外,还要为教师多提供一些外出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定期或不定期选派优秀教师、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的旅游院校,开展学术访问或进修学习,从而更多地掌握旅游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同时,也可以从国内外聘请具备较高理论素养、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旅游管理专业的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通过他们的教学,丰富学生的视野。
参考文献:
[1]曾国军.重点大学如何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J].旅游学刊,2008,(2).
[2]张淑贤,刘海洋.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3).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旅游景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