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专业范文
时间:2023-03-28 08:59: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服装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了培养服装企业急需的既懂设计又懂工艺的复合型人才,北京服装学院从1995年起每年从服装工程专业的理工类新生中,选取一部分学生接受四年艺术设计教育。另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加人WTO,对大学生外语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要培养合格的艺工结合的服装专业人才,就必须加强其外语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艺工结合的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研究与实践》的项目研究中,我们注重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加强了艺工结合的服装专业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我们主要从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和专业外语教学以及科研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改革大学英语教法,加强学生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长期以来,受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师资水平和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我院大学英语的教学主要还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唱主角,大讲特讲语法,仔细分析句子结构,而学生则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解,被动地学习。这样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得不到培养。
在艺工结合学生的大学英语教改中,我们根据学生的文化课基础好、逻辑思维能力强、形象思维能力不断提高的学习特点,首先尝试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精读课具体做法是:课前老师让学生充分预习课文,找出重点、难点;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理解课文大意,师生共同解决重点、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确定话题,让学生分组开展讨论、辩论,要求人人发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这样小组讨论式学习的好处是学生敢于开口、运用语言的机会多;另外也锻炼了学生胆量,增加了勇气,提高了自信心。这时,教师主要是在小组间走动,回答学生的问题,鼓励、引导学生将讨论进行下去。课后教师适当布置作业,让学生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在听力课的教学中,教师一改以往在语言实验室只放录音的做法,将听和说结合起来,让学生就课文内容积极发言,有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通过上述教学改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语言应用能力。
为了进一步搞好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们在O2级新生中开展了利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尝试。多媒体课程改革小组的教师根据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的特点,在原有光盘的基础上,制作了一套适合我院大学英语教学用的多媒体课件。课件设计以互动性为原则,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加入了音频、视频、互动练习,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感官的刺激改善了目前的英语课堂氛围。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大学英语,课堂氛围轻松愉快,语言环境真实,非常受学生欢迎,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在开展教改的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授学习策略,指导、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水平。学法指导与学生的实际学习联系起来,解决他们实际存在的问题,这样学生积极性高、收敬大。例如,针对学生缺乏科学计划学习的习惯,教师指导学生制定周学习计划,让学生比较详细地列出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时间安排,这样既能做到学有目标、心中有数,同时也便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估,总结优点,找出不足,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调整、改进。这种策略的训练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针对学生反映的词汇量小影响其阅读、听说等能力的提高这一问题,老师给学生讲授科学的词汇记忆方式,如分类记忆法,根据构词法记忆,根据同义词、反义词对比记忆,根据读音规则记忆以及联想记忆法,周期循环记忆法等,指导学生克服原先形成的死记硬背的不良方法,快速扩大其词汇量。
二、组织学生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其语言应用能力我们知道,要学好一门语言是不容易的,那么要学好外语就更难了。
一是课堂学习时间少,二是缺乏语言环境,难得机会实践所学内容。因此,要想搞好艺工结合学生的外语教学,就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这也可以说是课内时间不足课外时问补的办法。根据我们开展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情况,总结出以下可以借鉴的几点:1.形式多样化。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想解决的语言问题,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以小组形式活动。如我们将学生分为语法学习小组、阅读小组以及口语、听力练习小组及英语双周报编写小组等。2.及时了解活动情况,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3.加强活动管理,与学生签定协议书,使学生能在活动中坚持下来,给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记学分。
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得比较好的有语法活动学习小组和英语双周报编写小组。语法活动小组的开展是根据学生迫切想提高其语法能力的要求而进行的。该活动是根据学生自愿组合将其分成几组,每组4~5人,每小组推荐一人负责。教师制定和实施了以下指导策略:1.加强课外语法练习。教师每周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课外语法练习题5O道(单项选择题),让学生按时完成。2.引导学生自我归纳总结。要求各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一起讨论习题完成状况,找出出错的原因。然后由教师进行集中分析和讲评。3.个人自习和集中讨论相结合。
每周先让学生针对所学教材中的泛读课文,做读书笔记,摘出课文中的重点语法现象。在此基础上,再安排小组集中活动,大家一起复习这些语法现象有关的内容,补充读书笔记。4.建立学生周记制度。要求各小组长写周记,记录本周小组活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心得体会。教师每周召集小组长了解小组活动情况,对学生反映的问题给予指点。通过20周小组活动的学习,学生认为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改进学习方法,扩大词汇量,提高语法水平,营造学习氛围,提高英语成绩。
我们在2002级701~704班学生中第二、三学期进行了英语双周报编写活动。任课教师在每班随意抽取6名左右学生作为实验对象,两周编写一期英文报纸。活动形式主要是学生将所写的文章用电子邮件发给教师,教师给出建议后,学生反复修改。
然后由一位负责编辑的学生组织稿件,以报纸的形式出版。同时我们将第二课堂活动与第一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分析学生编写的报纸,指出其优缺点,这样其他学生也能从中得到启发。英语双周编写活动锻炼了学生独立做事的能力,并应用了所学专业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英文写作能力。
教学实践表明,进行计划性和系统性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在不增加课内学时数的情况下,显著提高教学对象的英语水平和运用技能,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教师的正确指导和学生的自觉性是两个关键因素。
三、开设专业英语课,保证学生四年英语学习不断线
专业英语是基础英语的拓展,是为了培养学生实际运用专业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开设的。我院从学生大三开始,在各系和各专业开设了专业英语课,使学生四年英语学习不断线。我们在艺工结合的服装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是采用《服装英语》为教材,突出专业英语的特点。专业英语教学区别于基础英语教学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它和专业背景紧密结合,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要求。专业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既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能力,又能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专业英语教学肩负着培养既懂英语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职责。因此,我们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在注意抓好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强调学生要打好专业知识基础,使学生能够借助英语这一语言工具,更好地在专业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二是引导学生在掌握和运用专业英语词汇上狠下功夫。学生在专业英语的学习中会经常遇到大量的专业英语术语,而且许多看似熟悉和简单的基础英语词汇,在专业英语中就可能有特定的专业合意。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既注重引导学生认真掌握过去没有学过的专业英语术语,从外延上扩大词汇量;又积极引导学生注意区分同一词汇在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中的不同含义以及用法,从内涵上扩大词汇量,使学生在专业英语的学习中温故而知新。
三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翻译和听说能力。专业英语区别于基础英语的又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更加侧重于英语在每一个专业中的实际运用。这种运用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需要有较强的翻译能力。翻译是一种综合能力。我们在专业英语教学中,注意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来抓。除了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大胆进行口头翻译外,还在课后布置笔译作业,教师进行认真批阅和集中讲评。第二,对听说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英语的听说训练不同于基础英语,它具有较强的专业化特点,需要一定的专业背景。由于专业英语的听说训练与学生所学专业贴得较近,也往往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我们在专业英语教学中,把学生听说与翻译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除了教师课堂提问、讲解和批阅课后的笔译作业外,还特别注意创造各种机会,调动学生围绕本专业的某一话题,用英语互说互听,培养学生在专业英语方面的语感,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表达能力,营造学习专业英语的浓厚氛围。
四是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查阅和利用专业英语文献资料的能力。查阅和利用专业英语文献资料,是专业英语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习和掌握专业英语的一个重要途径。为此,在艺工结合服装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有关服装方面的小专题,鼓励他们去图书馆或上网查阅相关的外文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比较和分析,并努力提出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专业知识素养;又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阅读和翻译能力。
四、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以科研促进教学
根据我院艺工结合的服装专业学生的特点,外语系教师在抓好英语教学的同时,积极组织力量申请研究课题,开展与英语教学有关的科研活动,用科研来促进教学。
篇2
关键词:服装专业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肩负着为企业培养具备新知识,掌握熟练操作技能的中高级技术工人的光荣使命。社会学家曾这样定义:中国究竟能提供什么样的劳动力资源是取决我国加入WTO优劣的核心问题。在沿海地区外商因无相对应的技术工人而撤资的事件已不再是危言耸听,因此引起各界人士对中职教育的高度关注。
一.我国服装行业与中职服装教育的现状
培养适应服装行业需求的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服装专业技术人才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服装专业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目前,我国服装业已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各类成衣产品生产齐全,种类繁多,成衣的生产制造水平,已接近了国际的先进标准。但品牌缺乏国际认知度,产品的竞争力较弱,品牌的附加值极低。产品缺乏必要的企划方案及连贯的品牌定位,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尚未形成。加入世贸后,在经济趋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国服装的出口量也会逐渐增大,有利于贸易与品牌经营为一体的企业形成和发展。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高科技的生产设备,先进的工艺技术及营销手段的进入与渗透,必将使我国服装专业人才的需求向多元化、岗位化发展;以此推动服装业在企划、设计、工艺、管理、营销等环节上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提高品牌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我国的中等服装专业教育起步较晚,在近二十年的发展中,从过去教学只为某一个生产环节(比如流水作业的车工、熨烫工等)和岗位服务,变成为两个以上职业岗位群服务,使学生由过去的一专一能,变成一专多能甚至多专多能,这是中等职业学校扩大服务面向,提高社会声望和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途径。就过去的专业教学体系而言,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范围较广、较深,已经不能满足行业岗位需求。毕业生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及对岗位工作范围的认识与理解,大多中职学校没有形成真正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专业教学的形式陈旧,专业教材的内容老化,缺乏对现行行业岗位实践的理论总结和发展方向的研究,加之专业教师师资缺乏,并且师资队伍中,很少有长期参与服装企业岗位调研的教师,所以在有数的实践教学环节中也只能是照本宣科,更谈不上以产、学、研的专业教育方向,来满足今天的服装行业中各种技能性、创造性的岗位。
二.服装专业教学计划的调整及实施
(一)重新定位培养目标
服装专业在培养方向和课程体系设置上,应坚持艺术设计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在服装设计专业课的教学中,应坚持创意设计与结构设计相结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坚持校内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服装企业的人员结构和人才需求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服装设计师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现代服装设计师起码应具备较高的审美素质和良好的服装造型能力,了解服装材料的理化性能及外观风格,有一定流行预测能力,对服装文化内涵有深刻的体验。根据我国服装业的发展需求和服装设计专业发展方向,服装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为具有国际文化视野、熟悉国内服装市场、具备创新能力和适应市场能力、将艺术与技术有机融合的现代服装设计人才。
(二)增强专业课教学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中职服装学生的就业岗位大多是生产第一线的服装生产技术岗位,综合运用专业理论与技能去解决服装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服装专业的教学要求,一是增强感悟能力,以服装专业课为基础,科学、合理地建设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结构体系,完成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整合优化相关课程与教学环节;二是开发想象能动性和对未知领域自觉探索即创新能力;三是培养分析、思维能力,锻炼对事物的掌控能力,努力使基础课教学适应专业课的需要。
(三)强调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渐进性服装学科综合知识的体系,应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交替渗透。在具体应用中,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向社会,使专业必修课在社会实践中完成,建立教学实践合作基地,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采用顶岗实习方式,让学生“实题实做”。即由学生动手完成一条龙的课题,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设计,在设计中完成结构制图,在结构制图的基础上完成裁剪、工艺制作和整理,进而完成作品。突出实践教学,强化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制定教师的教学工作规范,明确教学岗位职责。制定各种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政策和措施,激励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严谨治学、认真执教、从严治教。其次,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不仅应具有厚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素养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同时教师还应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教师的职业道德直接关系着育人的质量,必须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客观地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使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要依据服装市场的变化来制定,积极将服装生产一线反馈的信息及时融入教学环节中。调整、缩减一些较深、较难的理论和技能课程,使学生能充分地掌握专业岗位有关的技能知识,并加深学生对专业岗位深层次的理解及表达能力。在进行服装专业岗位的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程形式的创新,在于如何选择、实施实践环节,提高专业岗位的动手能力。通过专业基础、专业考证、毕业设计、专业顶岗实习的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地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篇3
认识实习,也叫入门实习或见习。一般在新生刚入校或是某门专业课教学开始之前进行。如开《服装美术设计》课之前,把学生带到高等学校参观学习。如在师大艺术节展出之际,让学生开开眼界,观看大学生们栩栩如生的人物素描、设计新颖的时装画、精美别致的图案画,以这些美的艺术品,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认识美、感受美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专业思想,为教师进行专业理论教学作好充分的准备。
尝试实习,也叫分课题实习。相对于缝制专业课程,又叫零部件实习。一般在缝制专业课或某一阶段课堂教学任务完成之后进行,是学生专业技能开始初步形成阶段,主要由专业教师边讲解边演示,使学生了解完成某个零部件的最佳工艺方法和制作步骤,让学生联系理论知识,通过动手训练,逐步转化为直接经验和技能。在这一阶段,学生以老师“带”和自己“试”为主。实习老师采用慢节奏示范,要求制作方法正确,操作技能熟练,突出零部件的重点,交代难点。教师对不正确的操作要及时加以纠正,如在讲《服装缝制工艺》中男、女西裤的口袋制作时,可带学生进缝制室进行口袋的零部件训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出缝制制作工艺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理出正确的工艺操作步骤,从而归纳出自己的缝制观点(此时的观点可能是不成熟的。也可能是不正确的,但他们却经过了思维),这样使得零部件实习更有意义,学生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再由老师教会学生各种各种口袋的制作方法、操作步骤,做好示范,学生动手练习,并反复检查学生的训练效果。
综合实习,一般在某门专业课程某一章节基本完成之后进行。这种实习让学生把以前尝试实习中掌握得不太熟练的单个零部件能有机地衔接起来,运用课堂的理论,综合练习,进行整件服装的制作,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对操作难度较大的制作步骤,重点指出,反复练习,争取人人过关。综合实习一般时间较长,难度较大,让学生通过实习达到练思想、练意志、练技能的目的,进而比较熟练、系统地掌握好制作要领及专业技能。例如在学完《服装结构制图》《服装缝制工艺》中男、女衬衫的制图裁剪、缝制内容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男、女衬衫实习,从制图中的排料、放缝、放样到制作中的每一个缝制制作步骤,都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老师则只作指导。
通过这次实习,学生对本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操作能力有明显的进步,这样一来,比零部件实习提高得更快。
生产实习。一般在专业课程结束后进行,主要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能力,使学生已形成的专业技能在生产实习中进一步强化、巩固。如我们学校服装厂进行校服制作时,让学生几个人一起按厂里的规定进行流水线生产实习,各位同学编成一个个的小组轮换操作,了解厂家的生产模式、工艺流程步骤,还有意识地组织学生针对生产中出现的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和解决,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不少同学对工艺流程,生产机器,缝制技术,服装款式有着独特的创意和发明,我们有选择地运用于实际,学生因此而获得了一种成就感,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还树立了他们服务社会的信心。使得学生在走人社会时,能更快、更好适应现代化工业的技术操作。
篇4
关键词:服装表演专业;艺术教育;视角
人们物质精神文化水平的提升,必然会催生新的艺术形式产生。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服装表演专业应运而生。无论是综合类院校还是艺术类院校,乃至一些传统的理工科院校、农学类院校也开设了服装表演的相关课程。这就足以说明这一课程本身在近些年来的热门程度,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服装表演专业与艺术的结合是密不可分的。
一、服装表演专业与艺术教育的关系分析
之所以要用艺术教育的视角分析当前服装表演专业的教学情况,主要是因为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一般而言,艺术教育与传统服装表演之间,存在以下两种关系:其一,二者存在共通性。所谓共通,即二者之间有许多因素是彼此相互联系的,所谓艺术教育,其本身并不是针对美术专家而言的,而是针对普通群众的一种艺术修养施加,其利用美,对人们进行情操的陶冶,从而使得人具有基础的审美能力。而服装表演专业从开设的第一天开始,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接触美、感受美、创造美。因此,服装表演专业对学生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学生不仅仅需要具备较好的自身条件,甚至从审美眼光方面也要与常人有所差异。无论是身体身材、五官比例,还是服装造型、妆容仪表,无不体现出服装表演专业对学生的极高要求。所以,从这一角度来看,服装表演专业是基于艺术视角而言的,其也是艺术的体现与升华。其二,服装表演是对艺术教育的升华与丰富。在服装表演的过程当中,学生既是美的创造者,又是美的传递者。比如某国际大赛的形象大使,或者某模特大赛的冠军小姐等,其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之中,将自身对艺术的理解以及对美的感悟展现给更多的人。因此,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也应该了解更多关于艺术的知识,包括艺术史论,了解一些著名的艺术家,或者对一些艺术作品进行赏析等。只有真正成为懂艺术的人,才能将艺术通过服装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
二、将艺术教育视角融入服装表演专业教学的策略
1、将中西方的教育思想进行融合
将艺术教育视角引入到服装表演专业的教学当中,首先就需要将中西方的教育思想与理念进行必要的融合。作为高校,首先应该明确自身开设这一专业的目的与目标。许多学生片面认为,这一专业属于艺术类专业,而成绩不好往往是艺术类专业的热门人选。所以这就会导致高校招收的服装表演专业学生各方面整体素养不高,缺乏对该专业的准确定位。所以将中西方教育思想进行融合,利用美国DBAE艺术教育概念,对学生进行深入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艺术批评、艺术史、美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培训,然后针对专业特点,选择服装表演鉴赏类课程让学生进行必修。还可以将服装史、服装美学这类课程引入,让更多西方著名的艺术设计师理念融入到我国高校的服装表演专业当中。
2、艺术教育理念渗透之后注重课堂观念的认知
西方有一名重要的教育学家,名为约翰.亨利.纽曼。其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过分专注于一个领域的学习,将歪曲对于现实的理解”。其这句话的含义并不是说要求学生对专业学习抱有侥幸心理,相反其要求学生不断增强自身对知识的理解与洞察能力。通过实验与体验,获得不一样的学习感悟。这样的理念融入到我国服装表演专业的课程中,可以使得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体验培养,比如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服装设计,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以制作成古代雍容华贵的礼服,也可以制作成现代性感优美的晚礼,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增强操作技能,进而更好的将专业领域置于整体的学习氛围之中。帮助学生明确,如何将自身所学过的知识触类旁通的应用到其他的相关领域,增强学生的实践性与实用性。
3、将艺术教育理念融入之后进行课程内容的更新
一般而言,我国高校开展的服装表演专业涉及到的课程内容有服装表演史、表演心理学、社交礼仪、模特表演学、服装设计制作等基础性专业课程。而将艺术教育视角融入之后,可以对原有的课程保持不变,并且在其基础之上加入一些理论性的内容,从而增强学生的鉴赏水平与能力。比如可以增加中西方服装评论、西方艺术发展史、平面服装鉴赏等。很明显这类课程的开设使得学生在学科的宽广度方面获得更多的提升与拓宽,从而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审美水平、鉴赏能力以及实践能力,都可以得到全面的提升。
4、艺术教育理念渗透之后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
艺术教育理念渗透之后,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应该实现必要的改进。服装表演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其本身应该为学生提供较多练习和实践的机会。如果长期得不到外出实习的机会,学生的专业能力很显然无法得到提升。因此学校在进行教学方法改进的时候,可以针对某一些课程开展相关的实践课,或者在服装表演课程过半之后,让学生自己安排时间,然后在期末阶段分组设计出自己想要设计的服装类型,展示的同时进行表演。或者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举办一些服装表演大赛,让学生穿着自己设计的服装参加比赛,用这种学生亲自参与,教师亲自指导,学生乐在其中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实践能力,进而确保艺术教育理念融入之后,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较从前而言有所提升。
三、结语
众多高校都开始陆续开展服装表演专业,一方面其本身在近些年来处于热门的状态,另一方面各高校也都应该清醒的意识到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渴求。所以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时刻秉承艺术教育理念的原则,将艺术教育真正融入其中,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让学生具备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同时,也真正将服装表演和艺术结合起来,呈现出具有丰富内涵的表演与展示。
作者:陈玲 单位:四川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米平平,郝丽.服装表演专业教学中的艺术教育视角[J].艺术教育,2015,01:164-166.
篇5
【关键词】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技巧
近年来,随着中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上初中毕业生人数的减少,造成中职生源有所下降,学生的知识基础、思想素质参差不齐,而且,中职学生由于缺少成功的体验,普遍有一种自卑的心理感,有些甚至抵触老师、抵触学习。在多年的服装专业教学经验中,我越来越感觉到服装专业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拓展,毕业后不能很好地去适应社会,不能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面对国外大量优秀的服装产品,很多服装企业非常需要一批在生产一线应用型人才。为了改善这种状况,需要广大中职服装专业的教师朋友们共同努力,发挥自己的潜力,探索出更加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来,下面呢,我就结合自己的经验,谈一下中职服装教学的一些看法,希望对同行们有所帮助。
一、当前服装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第一,教学方式缺乏实践性。传统的服装专业教学模式是师傅带徒弟,单调地进行教学,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自然也就不好了。而且目前服装企业需要的服装专业人才,应该具备服装设计、服装管理以及服装营销等多个学科的能力,但现在中职服装专业教学大纲的内容,多采取单纯的课程性教学,偏重单一的理论知识。这样由于缺乏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忽视了服装专业的具体应用,所学的知识只是停留在理论上,这样一旦面对实际的工作时,就会觉得手足无措,无法将所学知识很好地运用起来,也就无法很好地满足服装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第二,服装专业教学缺乏针对性,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教学的目的还是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满足企业需求,但是我们看到现在中职服装教学存在另一个大的问题就是不按照企业的岗位需求设置专业,缺乏针对性。现在的服装行业制度越来越完善,分工也越来越细化,每个岗位都有独立的工种,这就要求中职服装专业教学能按照服装工种的不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以便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一个更加清晰明确的目标。
第三,教学理念陈旧,缺乏创新性。由于受到过去“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中职院校缺少对现代服装行业市场发展和需求的具体研究,还是按照固有的模式进行教学,缺乏一定的创新性,使得整体教学观念落后教学内容和实际状况严重脱节。比如说在工艺的教学中,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某种技能,或者是自动化的熟练操作活动,让学生不断地进行重复的练习,生产出一件件看似优良的复制品,这样就使得教学完全缺乏创新性,只是一味地模仿复制,缺少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随机应变的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感到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二、对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技巧的探讨与思考
第一,要改善服装专业教学观念,采用多样化的课型和教法。在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水平,必须从根本上进行教学观念的改变,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教学思想,确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思想,教学要结合服装行业和市场的发展趋势,使服装教学内容更贴近市场、行业的需求。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多进行市场调查,了解人们的消费观念以及对服装的审美观,从而方便对教 学模式做出相应的调整,使教学模式更有针对性,同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或者综合交叉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可以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学生的自学,还有学生自己尝试上台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服装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将所学服装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自己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第二,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使服装专业教学更有生命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同样的,多媒体技术在服装专业教学中的作用也不能被小视,因为多媒体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能使单一的知识变得丰富,能使复杂、繁琐的知识变得简单。传统的服装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授式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而且教学方法很费时,效果也不好。如果把传统实践教学方式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这样教学既直观形象,又操作方便,学生很容易掌握,能够培养学生学习服装专业的兴趣,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加深对实际教学内容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效率。
第三,要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因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接受能力是有差别的,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通过对每个学生的深层了解,将学生按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原则分为几个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实践、学习,给他们订立不同的目标,教师进行分层指导、分层检测和评估,采用阶梯式教学,完成一定目标的学习任务和实践任务后,再安排下一阶段的任务,这样容易让他们实现学习目标,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增强自信,这样就逐步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进行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成绩。
第四,加强校企联合,注重实践教学。服装专业的毕业生对其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更高,因此,从实际需要出发,做到理论、实践一体化让学生在边学边练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和技能。必须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多提供给他们进行实践的机会,建立完善的教学设施设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设施建设高标准的工艺实习室。另外企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建立校外的实习基地,增强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协调好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习, 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实践,企业则可以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授课,分享经验。还有要注意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帮他们更好的就业,所以教学应该适应市场需求,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把培养目标落实到课改上,企业的项目任务可以放到学校的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教学中完成后由企业来进行评判审核,同时要提供机会帮助学生认识企业,接触和学习现代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切实培养为企业所用的专业人才。
第五,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新,迎合时代对潮流服装需求。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也随之迅速提升,因此在中职服装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一成不变、固有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进行革新,让学生多了解现今社会服装的流行趋势,为他们创造个性化的发展环境,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个性化思想,勇敢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大胆进行创新,开拓自己的思路,设计出更迎合大众审美观的作品。
篇6
关键词 :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能力 综合能力 创新能力
综观目前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设计类人才,这类人才主要具有创新意识、灵活的思想,能将技术与艺术融合为一体,并且在实践中能为企业不断注入新的产品;另一方面是技术性人才,这类人才是企业中的骨干力量,是实现把设计转化为产品的技术人才。而目前高校服装专业培养出的服装专业人才与服装行业市场所需求的人才出现较大差距。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较差,实践操作能力不成熟,不能适应服装行业对服装人才的要求。高校服装专业必须以战略的眼光瞄准服装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来进行服装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
一、强化实践教学模式,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服装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必须紧密联系。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中提炼理论,离开实践的理论只能是纸上谈兵。首先从培养目标上入手,调整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以及在实际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社会能力。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将实践教学环节以点、线、面的方式贯穿于理论教学的全过程,理论与实践之间应保持相对的结构平衡,增加实践教学所占的课时比重,协调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比例,达到总体课程平衡。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之间知识结构相互衔接,形成一个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对实践教材内容的修订
原有实践教材内容滞后,甚至有的实践教材用的虽然是新版本,但内容上却是“换汤不换药”。对此,对原有实践教材进行增删修订,删除内容老化、结构不合理的专业实践知识,增加新的、合理的专业实践知识,编写出新的实践教材。使其具有新的实践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和新的专业实践知识结构,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打破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中采用“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采取以下实践教学方法。
1.理论性与示范性互补的教学方法
将枯燥的专业理论与具体的专业技能实践操作相结合,互为补充,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其学习兴趣。教学中要先引导学生多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开拓学生思维的发展,把已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然后进行示范性实践操作的讲授,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进行分组、分层次的具体实践指导。这种理论性与示范性相结合的互补式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
2.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中,把传统实践教学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能加深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实践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幻灯、图片、投影、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适当缩短实践教学时间,扩大信息量,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实践练习。
3.开展课题研究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径,它不是从外部给学生灌输更多的知识技能,而是指导学生围绕课题,把所学知识技能综合、融化,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研究的内容应结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情况,对某一环节进行调查、研究、实验,应用所学知识、实践技能、构思制作出“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4.实施项目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方法是在杜威的“做中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和学的模式,是师生为了共同完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而进行的完整的“项目”工作方案实施的教学活动,用于学习特定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这一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实用技能,强调知识创新,有效地建立了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充分展示了现代服装专业“以能力为本”的价值方向。
5.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展分层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指导法是指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和统一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对每个学生的深层了解,将学生按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接受能力、现有掌握程度等原则分为几个档次和若干个学习小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实践、分层作业;教师进行分层指导、分层检测和评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实践内容、不同的实践教学手段,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的收获和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分层教学的设置应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兴趣为依据,要因材施教。
四、企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校企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的主要体现之一。通常可分为预实习、基础实习和专业实习。预实习和基础实习是企业实习的第一阶段,以了解企业工作环境;第二阶段是专业实习,以服装生产基本技能为主,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社会能力。
五、重视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
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以实践操作考核为主,在操作考核的基础上总结理论知识,这个过程也是由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理论概述能力。能客观地反映和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是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也是实践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它能督促学生加强实践的学习,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应给予充分重视。考核进程中应注意,考核的选题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出具有典型性、综合性、代表性的问题,作为考核内容。
参考文献 :
篇7
第一,指导消费者准确识别服装上的标识。
标识,是生产厂家对商品质量的明示和担保,也是消费者维权的依据。什么是服装标识?服装标识就是附着在服装上的纸吊牌和缝在服装上的耐久性标识,服装标识的主要内容就是明示服装质量和服装使用保养说明等信息。GB 5296.4—1998《消费品使用说明 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是国家强制性标识标准,在我国国内生产和销售的纺织品和服装产品必须严格按照其执行,否则将被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该标准要求服装标识上要标注9项内容:
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应标明纺织品和服装制造者依法登记注册的名称和地址。进口纺织品和服装应用中文标明该产品的原产地(国家或地区)以及商或进口商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名称和地址。
产品名称。服装产品的名称,应按GB/T 1557—1995《服装术语》的规定来标注。
产品号型和规格。服装产品的号型,应按GB/T 1335的要求标明服装号型。
采用原料或成分和含量,纤维种类和含量是标志纺织品品质的重要内容之一。纺织纤维含量的标注,应符合FZ/T 01053的规定。
洗涤方法。服装的洗涤方法,包括水洗、干洗、熨烫、氯漂和水洗后干燥等方法。
产品执行标准编号。应标明所执行的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的编号。
产品质量等级。应按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标明产品质量等级。
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根据规定,产品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才能出厂进行销售。所以,产品的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明是产品使用说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包括合格证和检验章。
安全技术类别(甲醛含量类别)。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中规定要求,甲醛含量类别分为三类:A类婴幼儿用品(甲醛含量≤20 mg/kg);B 类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甲醛含量≤75mg/kg);C类—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甲醛含量≤300mg/kg)。
这9项内容一定要标注得齐全、规范、真实。如果在穿着过程中发现成分、含量与标识标注的不符,或有其他质量问题,可以与商家协调解决或到有关部门投诉。除了纸吊牌标识以外,还必须有耐久性标识,耐久性标识必须标注三项内容,即成分含量、规格号型、洗涤方法及熨烫要求。
第二,向消费者介绍各类纤维材质的特性。
制作服装的纺织纤维主要有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化学纤维等几大类,随着纺织工业的迅猛发展,近些年来又出现了多种新型纤维,其功能性、舒适性都很先进。但很多消费者对新型纤维的特性和功能性不是很了解,因此在服装导购时一定要向消费者介绍清楚各类纤维的特性。
棉:优点:吸湿力强——棉纤维是多孔性物质,内部分子排列很不规则,且分子中含有大量的亲水结构。 保暖性——棉纤维是热的不良导体,棉纤维的内腔充满了不流动的空气。穿着舒适——不会产生静电,透气性良好,防敏感,容易清洗。缺点: 易皱——棉纤维弹性较差。 缩水率大——棉纤维有很强的吸水性,当其吸收水分后令棉纤维膨胀,引致棉纱缩短变形。 一般针织服装缩水率为 5%。
麻:优点:透气、抑菌、抗静电,吸湿散热快,素有天然空调之称。缺点:抗皱效果差,缩水率大,缩水率为 5%~10%。
毛:弹性较好、吸湿性强、保暖性好。
绒:天然光泽,手感柔软丰润。有轻、暖、滑、弹性好、保暖性好、穿着舒适等特点。
丝:优点:滑爽细腻、舒适,亲肤力好,耐热性和垂感度好;吸、放湿性好,丝绸不仅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还有很好的保暖性,但它的保温性在于它的多孔隙纤维结构。在一根蚕丝纤维里有许多极细小的纤维,而这些细小的纤维又是由更为细小的纤维组成。因此,看似实心的蚕丝实际上有38%以上是空心的,在这些空隙中存在着大量的空气,这些空气阻止了热量的散发,使丝绸具有很好的保暖性。丝蛋白中的色氨酸、酪氨酸能吸收紫外线,因此丝绸具有较好的抗紫外线功能。色牢度较差,容易缩水、容易起皱。
人造纤维:粘胶纤维、醋酯纤维、铜氨纤维。合成纤维:涤纶、锦纶、丙纶、腈纶、维纶、乙纶、氨纶、氯纶、莱卡。优点是强力高、伸长适中;缺点是吸湿性、透气性不好。
近些年来相继问世的常见的新型纤维有莱赛尔、莫代尔、牛奶蛋白纤维、大豆蛋白纤维、竹浆纤维等,这些新型纤维都具有良好的舒适性和服用性,综合了植物纤维和合成纤维的多种优良性能。
莱赛尔纤维。莱赛尔纤维(俗称“天丝”),是一种全新的精制纤维素纤维,采用的原料为针叶树通过精制而成的浆粕,溶解在对人体无害的氧化胺溶剂中,去除其中的不纯物质,使溶液挤压纺丝后,纤维素沉淀成纤维。具有柔软、舒适、透气性好、光滑凉爽、悬垂性好、耐穿耐用等特点。
莫代尔纤维。莫代尔纤维是欧洲奥地利LENZING公司开发的一种高湿模量纤维素纤维。莫代尔纤维具有手感滑爽、细腻、垂悬性好、色泽鲜艳、耐磨防皱等优点。由于这类纤维是采用天然纤维素为原料,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并在纤维生产过程中不产生类似粘胶纤维的严重污染问题,因而被认为是21世纪的新型环保纤维。
竹纤维是从自然生长的竹子中提取出的一种纤维素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较强的耐磨性和良好的染色性等特性。
牛奶蛋白纤维是以牛乳作为基本原料,经过加工成为一种线型大分子结构的乳酪蛋白,通过纺丝工艺制成的纤维。目前用牛奶纤维和聚丙烯腈混合制成的纤维也被称为牛奶蛋白纤维。牛奶蛋白纤维外观呈乳白色,有着真丝般柔和的光泽和滑爽手感,还有良好的垂悬性能。
大豆蛋白纤维。大豆蛋白纤维是以出油后的大豆废粕为原料,提取球蛋白,通过助剂的作用,改变球蛋白的空间结构,配制成一定浓度的纺丝液,用湿法纺制而成的纺织用高档纤维。具有手感柔软、光泽柔和、吸湿导湿性好、亲肤性好等特点。
第三,指导消费者看服装的做工、外观、色牢度及是否有异味等。
合格的服装产品针迹均匀,无跳线;面料没有疵点;没有油污;熨烫平整;左右片对称等。这些项目是国家和行业标准有规定的。看色牢度是否合格,可以指导消费者用随身携带的餐巾纸、白手绢,在购买的衣物上擦拭一下,如果擦拭物上没有染上颜色,就不必担心色牢度有问题了。挑选的衣物不能有石油味、霉味、鱼腥味、芳香烃味。这些气味过重表明纺织品上有过量的化学品残留,有可能对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第四,向消费者介绍穿着、洗涤、保养知识。
服装产品是生产厂家生产出来的,因此生产厂家也承担着告知消费者洗涤保养的责任。不同原料的服装有不同的洗涤方法和要求,所以一定要指导消费者看耐久性标识上明示的洗涤方法。如服装的缩水性,天然纤维棉、毛、麻、丝及粘胶纤维制成的面料易缩水,所以在洗涤时特别要注意水温不能过高、不能用强碱性洗涤剂洗涤,洗涤时间不能过长,这样才能避免洗涤不当造成的严重缩水和变形。又如羊毛衫、羊绒衫不能悬垂晾晒,防止其变形。还有一些耐磨性较差的衣物,穿着时一定注意不要与硬物摩擦,如有的男性消费者喜欢把手机挂在皮带上,如果穿羊绒衫,很容易磨出洞来。还有真丝服装不能在烈日下暴晒,出汗加暴晒很容易褪色的。
第五,导购人员要懂得一些色彩搭配、肤色与服装的搭配技巧。
导购人员除了帮助消费者把好商品质量关外,还要懂得一些色彩搭配常识,以便在导购工作中为消费者提参考建议。色彩分有彩色和无彩色。无彩色:黑、白、灰;有彩色:红、黄、蓝等。导购人员在指导消费者选购服装时,一定要注意色彩和谐的选择和搭配。色彩的和谐,让人看了觉得非常舒适,愉快。使人从内心里有一种秩序感,平衡的视觉效果。当一些东西不和谐的时候,让人觉得非常混乱,甚至无法忍受。色不在多,和谐则美。服装色彩搭配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协调色搭配,另一类是对比色搭配。
协调色搭配又分同色系和近似色。同色系:属于相同色系的不同明度的颜色。在某一纯色中逐渐加入白色,色彩会越来越亮;而逐渐加入黑色,色彩会越来暗,这些色彩都是属于同一色系。近似色:从12环中两个比较接近的颜色相配,如蓝色与绿色、橙色与红色、蓝色与紫色。
对比色搭配又分强烈色彩搭配和补色搭配。强烈色彩搭配:指两个相隔较远的颜色相配,一般为120度~240度。如黄色与蓝色,这种配色比较强烈。补色搭配:从12环中任何颜色所直接对立的颜色,如紫色与黄绿色、红色与蓝绿色、黄与蓝紫色。
每一种漂亮颜色,都不是适合所有的消费者。不同的肤色、不同的气质,适合于不同的颜色,所以我们导购人员要根据消费者的肤色和气质,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服装色彩,帮助消费者做最美的自己。
肤色与服装要搭配好,首先要了解肤色的种类,不同的肤色搭配不同的服装色彩。我们亚洲人的皮肤主要可以分为四种肤色:白皙肌肤,红粉色肌肤,小麦色肌肤,黄色肌肤。
白皙肌肤:拥有白皙皮肤的人是让人比较羡慕的,中国人有“一白遮百丑”之说,从色彩搭配上看有一定的道理。大部分颜色都适合白色肌肤的人。特别是黄色系与蓝色系最能突出洁白的肌肤,显得格外青春,柔和甜美,令整体显得明艳照人,红色系也适合白色肌肤的人,也是最上佳的选择。
红粉色肌肤:这种肤色的人可以选择穿咖啡色搭配蓝色,黄棕色搭配蓝绿色,红棕色搭配蓝绿色以及淡橙黄色搭配黑色或棕色等,面色红润的黑发人,最宜采用微饱和的暖色作为衣着,也可采用淡棕黄色,黑色加彩色装饰,或珍珠色用以陪衬健美的肤色。不宜采用紫罗兰色、亮黄色、浅色调的绿色、纯白色,因为这些颜色能过分突出皮肤的红色。此外,冷色调的淡色如淡灰色等也不相宜。
小麦色肌肤:拥有这类肌肤的人,会给人一种健康活泼的感觉。最适合他们的搭配应首选对比强烈的黑白两色,深蓝淡灰等沉稳的色调,以及桃红、深红、翠绿这些鲜艳色彩最能突出开朗的性格。
篇8
关键词:服装设计;教学理念;项目教学法;反思
Abstract:Changingtheteachingprincipleandchangetheteachingmethodtospeakbytherootiswithmaximumlimitthestudent''''sstudy,thinking,practicetohandovertothestudenttheoneself,letearneststudyofstudent,truethinking,truefulfillment,thusraisetheirstudyabilityandcreativeabilities.Theitemteachingmethodistheteachingactivityofitemworkbutcarryonthattheteachersandthestudentspasstocarryoutanintegritytogether.Undertheleadingof"item",thestudentdiscoverstheproblemandasksthewrongandproblem-solvingprocessinstudy.Theitemteachingmethodbuiltupthecontactoftheclassroomandsocialactivitiesavailably,thusmakingthestudent''''sstudymoreaimatthesexandfunction.
Keywords:costumedesign;teachingprinciple;itemteachingmethod;thinking
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体现专业教育特色,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完善、充实教学内容;加强以操作技能、工艺实习等为主的实践环节;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所占的比例。利用课堂教学这块阵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综合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与体会,和项目教学法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转变教学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1.就获取知识的能力而言,在教学方式上要把重点教给学生一定知识转变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式。前者主要是在教师的作用下,学生消极被动地进行学习,学生一般没有自己选择的余地,常常依赖老师从事学习活动。既没有高涨的参与热情,也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有意无意地把学生看成一个知识的容器,不能使学生成为灵活地创造性地从事具体工作的人,这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后者则是学生在教师的激发诱导下,自己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全身心投入到探求知识的活动中去,学习由被动变成主动,由消极变成积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就思维能力而言,要把给予学生问题、给予学生思路、给予学生结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的教学方式。这两种教学方式有着本质的差别。前者,学生的思维活动基本上始于他人式假思维,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没有时间、没有机会、没有能力去思考。这种教学无异于老师在表演一场木偶戏,老师怎样动作,学生就怎样活动,如此一来,一个富有潜力的生动的学生就变成了老师一个机械呆板的玩偶。诸多有个性、思想活跃的“天才”,由于不适应这种教学方式而被“扼杀”。素质教育又成为一句空话。而后者,学生的思维是自我探索的真思维。真正的思维应是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一个真正的思考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符合素质教育的目的。
3.就实践能力而言,服装设计专业的实践由学生单纯的完成教师课堂布置的作业转变为创设广阔的健康向上的学校大舞台和社会大舞台,引导学生自我投入,自我选择,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进而学到更多的知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从根本上讲就是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学习、思维、实践交给学生自己,让学生认真学习,真思维,真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开创他们的创新能力。而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学习,我发现项目教学法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理念。
二、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法有效地建立了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学到了今后就业所必须的技能,包括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项目”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学习,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新知识,还学到了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应用所学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中学到了处理问题的方法。项目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亲自体验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善于独立思考。通过项目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
就服装设计专业而言,服装设计是一门涵盖知识量非常广泛的课程,它是理论与实践性均强的学科,而且很多理论需要在大量的实践中理解和领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主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绘画能力、设计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当然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教学中的项目设计很关键。
1.精心设计项目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总是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好的学习任务,首先应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其思考,使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提出的学习任务应该适应不同的学生,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项目设计质量直接决定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因此,项目的设计至关重要。
第一,创设实践可行的问题情境。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教师设计问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对问题解决活动,学习知识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的能力;同时,促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甚至间接或直接地参与到社会生产的各项活动中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不断结合实际生活,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自学。
第二,掌握项目设计中的层次性。要注意学生的个体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学生是知识建构过程的主体,学习的许多目标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学习材料来实现。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得到锻炼和熏陶。因此,教师进行“项目”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要注意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和兴趣等。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每一个模块,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也就是说,“项目”要有层次感,确立任务,细化到人。比如,研究连衣裙的设计中,有研究款式造型种类的,有研究面料的,有研究装饰手法的,有研究风格的,等等。
第三,项目的设计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能顺利地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提出“项目”之后,不要急于讲解,让学生讨论分析,提出完成单元计划教学中的问题需要做哪些事情。提出的问题中,有些是以前学过的,这些问题由学生自己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即隐含的新知识点,这正是这个单元计划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在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一些提出的技巧,在任务中设置一些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来,特别是在新知识的引入上,设置一些情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积极思考把问题提出,然后教师再将新知识介绍给学生,水到渠成,让学生自然而然建立对新知识的认识。例如,我在教连衣裙的设计时,先让同学们自己搜集各种连衣裙的式样,然后,进行分组研究连衣裙的设计,提出问题,教师给予启发和指导,最后,由每一个组派代表讲述研究结果,这样不仅让全班同学都能参与进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此来提高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第四,“项目”的设计要适当留白。所谓留白,就是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要面面俱到,要给学生的思考和尝试留有余地。比如,连衣裙的设计,并不事先告诉学生从造型、面料、装饰手法等方面去研究,而是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启发他们亲自去尝试和探究,鼓励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学内容的风格与体例应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素材和依据。
2.转换教师角色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综合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今服装的发展十分迅猛,“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
角色转换有两重含义:一是从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二是从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学习。
项目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明确自己所担当的角色,认识到学生的知识不是靠教师的灌输被动接受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建构起来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地位不是削弱了,而是比传统教学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更加不可缺少,任务更艰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老师的引导作用在于,要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进度与方向。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并抓住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启发。启发的作用在于,学生经过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提示点拨。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计划时,准备时间应比传统的教学教案设计更长。抓住学生心理活动,充分地了解学生,精心设计好单元教学中的内容问题、单元问题。因此,不能认为只有站在讲台上讲课才是教师的本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充分的教学实施准备工作: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搭起支架;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及时改进给学生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及时做好学生作品评价与交流工作,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进一步完善任务创作;在任务完成后及时做好评价工作,发表、推广、应用学生的成果。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填鸭”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同时,项目教学给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带来了的巨大的变化,不再是以往传统教学的教师“一言堂”局面,真正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具有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学生。
3.确定评价内容与方式
学生在完成项目后教师要求他们进行自评、互评。学生自评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且可以改进课程或教学的设计,其作用是重视学生学习主体,重视学生的反思,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互评让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共享,从学生的角度发现问题以及提出改进意见。教师要引导学生尽量客观地从正面进行相互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评价能力,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学习别人的特长和优点,以评价促进学习,让学生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最后教师对各项目组的研究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这一工作是最主要的,必不可少的。教师在评价学生研究结果时不能只进行优劣评价,而应该要指出问题所在,给出具体改进及修改建议等,让学生去完善。
4.和社会接轨,提高实践能力
服装设计是活的,是多学科综合知识的集结。在具体设计中,难以确认固定的秩序和搭配关系,因此,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校门洞开的今天,对外设计服务已不可逆转,以教师带领学生走向社会,使专业必修课在社会实际设计中完成,是加强教学的重要举措。为保证实践教学的落实,可与几家用人单位挂钩,建立校外实践教学产学合作基地。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采用顶岗实习方式,让学生以服装设计人员的身份到产学合作单位或工作室参与服装的设计,做到“实题实做”,即由学生动手完成实际设计课题,以实际设计成品成果来完成毕业实践、毕业设计。以实践教学促进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
三、项目教学法的反思
1.主要观点
(1)通过实施“项目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较多的成就感;
(2)项目教学能够改变专业课之间自成体系、理论知识过度、知识技能分割的现状,促进学科知识的融合,全面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
(3)职业中学的学生同样具备自主构建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只要教学活动设计能够激发他们的兴奋点;
(4)项目教学实践的过程,既是教师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行为反思的过程,也是学生技能、能力发展的过程。
2.发展与创新
(1)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项目的解决,满足了师生共同的自主发展的需要,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的探讨;
(2)通过一个个的项目,实现了教学和生产经营的有效结合,同时,找准企业和学校的切入点;
(3)教学内容置于项目的解决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体现了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与教学实践思路的创新;
(4)通过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机制同时进行,使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目标有效落实,既是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也是一种学校特色的形成。
总之,教学改革是一项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和开创性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必须从服装设计的实际出发,对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注重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的培养,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岗位技术教育,建立以服装设计、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彭云乐,刘胜利.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探讨[J].徐州工程学院,2007,(2).
篇9
一、服装专业教学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劳动力市场需要的变化,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已不能较好地适应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的需要,在服装专业的教育教学领域,职业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相对滞后,教育工作存在着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和知识灌输,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对知识应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实践和专业技能训练比较薄弱等问题,难以使学生形成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这些问题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影响了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因此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是中等职业教育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服装行业对人才需求现状
服装产业是一个传统产业,中国加入WTO后,服装行业得到了空前发展。一方面,大量的新生企业对服装熟练工人的需求激增,出现了供不应求局面。另一方面随着服装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多层次、多形式的特点,尤其是对技术拔尖、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需求增长是一个新的趋势,服装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多层次、多形式的特点。服装企业对于员工的需求从整体上来说应该是客观的。对中等服装职业学校而言,这就意味着有一个广阔的生存空间。
三、校企结合,共创双赢
职业教育是给予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以就业、转换职业或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术水平为目的的教育。职业教育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与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企业迫切希望职业学校能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来充实自己的职工队伍。而校企结合的目的正是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缩短学生融入企业的时间,减少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周期,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同时受益。针对这一目的,我校抓住与企业的切合点,做了大量的工作,努力探索开创服装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一)与企业的生产结合,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
1.通过产学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企业由于订单的不确定性,员工的保有量一般为最低数。在订单增加的情况下,频繁出现员工短缺和工期紧迫的窘境。实现校企间的项目合作,可以将学生所学及时有效地与实际联系起来,从真正意义上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在专业教学实际中,我校依靠校内的实习基地,协助集团成员企业进行服装订单加工,将学校与企业的联合落到实处,既解决了企业因员工不足造成延误工期的问题,同时又解决了学校实训材料和实训订单不足的现状,并且提高了学生岗前适应企业的能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订单联系使学生的技能得到锻炼与强化,在走出校门之前就能够掌握较高的理论和技能水平。在解决企业用工问题的同时,还可以拓展学校职业教育的经费筹措途径,通过校企结合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办学途径。
2.通过与服装设备公司联合,实现学生对专用设备的掌握。
随着服装企业规模的扩大与发展,专用机设备在服装加工中趋于尤为重要的位置。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我校相应购进了部分较为先进的专用设备。
目前,绝大多数的职业学校还没有实现对学生的专用机培训,这样就使得学生进入企业后,企业需花费大量成本来对其进行培训,使专用机工人成为市场空白。如果学校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则可以填补市场空白,拓宽学生的就业途径和就业层次,缩短企业员工的培训周期,同时随着专用机工人的增加也可以推进服装专用设备的推广使用,从整体上促进服装产业的发展。
因为服装专用机的特殊性,实践教学单靠学校单方面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必须加强服装设备企业与学校的联合。现在,我校通过设备供应商实现对服装专业教师的初步技能培训。当专业教师对专用机的使用达到应有水平之后,就可以实现对在校学生的专用机的操作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
(二)与企业的技术交流,进行实训教材的编写。
服装业的发展需要“双师型”的教师。为使教学适应企业的发展,我校分期安排教师进入企业,深入生产第一线。只有真正进入企业,才能真正了解企业的所需、所求。虽然教师对企业的帮助是有限的,但经过一段时间对企业生产的直接接触,教师返回课堂进行教学时一定能“言之有物”,并且对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的思考也更加深入、更加实际。
对中等职业学校来说,教材建设是重中之重――如果没有适合企业实际情况、实际需要的教材,如果我们的教材总是一成不变,跟不上产业的发展和变化,那么无论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如何改进和改革,我们的产品――学生仍然无法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实用型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在研讨的基础上,我校以进入企业实习过的教师为骨干,集合教研组的力量,听取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的建议,立足于企业实际应用的、具体的新技术、新工艺,进行实训教材的编写,使其更具有实用性、针对性。
(三)与企业的发展接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层次。
篇10
[关键词] 毕业设计 企业 比赛
一、引言
我院在1999年成立服装系,开设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自从2003年开始本科生招生以后,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已经执行了多年,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已不适应新世纪服装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所以,在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怎样改革本专业课程体系,如何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和技术能力的培养,适应新世纪服装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均需做出一个综合性的分析研究。而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是高等院校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实践环节,它不但可以培养和考察学生应用所学服装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而且对于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旧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世纪服装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围绕如何培养高素质的面向新世纪的服装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并根据我系近3年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情况,介绍了如何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的教学改革和积极探索。
二、构建毕业设计新模式
1.增加毕业设计时间
将毕业设计的时间从原来的12周增加到26周,即3年的课程学习和1年的毕业设计。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在三年级学期末定出毕业设计主题,四年级上学期学生根据主题完成构思、设计草图、购买布料,四年级下学期定设计稿,开始服装结构设计、工艺设计至作品展示。它克服了原有模式毕业生在第四年下学期,既要找工作,又要完成毕业设计的问题。好多学生认为毕业设计就是一次大作业,又因目前全国宏观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形势严峻,同学们都想尽快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故对毕业设计应付了事,毕业设计作品完成简易,好多工艺设计、配饰设计都不能按照最初的想法实现。例如:部分同学的毕业设计作品工艺设计程序里需要有手工工艺,因为要去找工作,没有时间完成,故将机械工艺代替了手工工艺,最后毕业展示上把这些步骤都给省略了,整体情况表现不好,完成情况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将毕业设计提前,毕业生在四年级下学期就会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合理的解决毕业设计和就业的问题。它能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在注重强调毕业设计质量的同时,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又提高了学生就业率。
2.计算机辅助毕业设计
(1)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Photoshop/Painter/CorelDRAW和服装CAD款式设计系统是当前最常用的计算机绘制服装效果图软件,这些软件的综合使用能使艺术家像在现实生活中一样绘画着色。它突破传统的绘画模式,开创性地使用自制图案、面料纹理等进行绘画,甚至可以绘制油画绘画效果,创建令人出乎意料的惊人的艺术效果。
(2)计算机辅助服装工艺过程,按照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服装CAD系统在中文WINDOWS系统下进行设计,主要由以下五个子系统构成:款式设计系统(FashionDesignSystem),样片设计系统(PatternDesignSystem),放码系统(GradingSystem),排料系统(MarkingSystem),试衣设计系统(FittingDesignSystem),涵盖了毕业设计全过程。
3.毕业设计与企业结合
(1)学生走进企业,为就业做准备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学生真正走进企业,走进市场的机会并不多。生产实习不到位,学生对企业了解较少,或是走马观花的参观几个服装企业、考查几个服装市场,对服装的成衣工业化生产和销售并不了解,对品牌的定位、经营理念亦不太了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款式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都是一种模拟的形式。如果我们毕业设计时,能将学生融入到企业里去,实实在在地完成从准备、设计、制作、销售、售后服务的全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专业技能飞速提高,为自己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不但能增强其对服装设计的时间控制能力和管理能力,还能增强其市场把握能力和经营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能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人品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解决毕业设计经费问题
在历届服装专业的毕业设计作品中,由于学生的经济条件往往制约着学生的毕业设计,不敢花钱,花不起钱,于是往往买一些低廉的面料及配饰应付了事,这样的作品既达不到其设计的效果,更谈不上上档次。尤其是现在服装设计并不是简单的面料加工,而是更加注重面料的再创造,牵涉到服装面料、图案、色彩、织物结构、后整理等方面的设计。因此,其费用比前者往往要多得多,服装的表现效果也会更好些。因此,如果学生能到企业去做毕业设计,并且企业认为该作品具有市场效益,企业就会给学生提供一些资助,很自然的解决了困扰学生的经费问题,那样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完成的就会更好,也相应得提高了毕业设计的档次。
4.毕业设计与服装设计大赛接轨
(1)参加服装设计大赛
让毕业设计教学尽可能与国内或国际性的服装设计大赛接轨,鼓励及组织学生参与全国、省、市各种服装设计大赛,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并且在毕业设计实践操作中,让学生选择与大赛相应的主题而构思、设计、完成服装作品,这能让学生真正做一些实际项目,激发学生的毕业设计热情,提高毕业设计作品效果。学生如果能在大赛中获奖,就会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并有效扩大学院的社会知名度,提高学生就业率及生源引进率。通过服装设计大赛,引起了业内、业外人士的关注和高度评价,获奖的服装设计作品不仅能为学生择业面试提供了自荐资料和帮助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而且对扩大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及今后生源的引进,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2)学院自己举办服装设计大赛
浮躁与功利是学生毕业前常见的心理状态,随着毕业时间的日益临近,曾经笼罩在他们头顶那耀眼的光环即将褪去,就业、清考、补交欠费及感情等一系列问题困惑着他们,今天毕业生对毕业设计的期盼已远不如以往。然而,毕业设计既是学校检验其教学成果的一个必要手段,同时又是教学过程的一种延续与补充,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如何激发学生对毕业设计的热情,成为完成好毕业设计的第一步。因此为了充分调动学生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学校应该自己举办服装设计大赛,以此调动学生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并增加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如北京服装学院利用充分地理优势,将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展和中国国际时装周结合在了一起,并在时装周期间出资举办了代表学校最高荣誉的“北服杯”服装设计比赛,既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窗口。
学校自己举办设计大赛,加强学生的参入性与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始至终都参与其中,使学生认识到毕业设计是展示自己才能与锻炼自己的第一个社会舞台。
5.举办毕业设计交流展
定期举办中外或各地院校毕业设计交流展,有利于中外、各地院校时装设计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2007年5月25日下午,郑州轻工业学院大礼堂内,以一台“河风・海韵”为主题的大型时装秀给在场的观众以强烈的视觉感受。这台时装秀共展示了来自意大利的时装设计作品60余套,以及来自郑州轻工业学院服装系得19个系列100余套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地处中原的河南院校学生与享誉世界的意大利时装同台竞技。这次交流展活动吸引了来自郑州各个高校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专业的师生前来观摩,同时也引起了服装行业协会、服装企业、省内各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郑州轻工学院的治学经验,完善地教学设施,都已经达到了先进的水平,并且中国学生所设计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也给服装各界人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使意大利Accademia学院师生深深惊讶中国院校时装设计的发展速度。
开展这样的毕业设计交流展活动有利于两所学校的学生相互学习,从而在学习上和就业上少走一些弯路多来阔一些眼界事情,为他们的毕业设计添金添彩,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三、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有了新的要求。我们将抓住时代契机,将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下去,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提高服装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新模式研究是我们多年来努力从事的工作。有效的提高服装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并不是一句话便可以做到,它需要学校、老师、学生共同的、不断的尝试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少萍 马宏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实践与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07.(4)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服装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