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范文

时间:2023-03-31 12:46: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篇1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渗透教学

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所见所闻少,接触社会与自然也少,在这个阶段,思想品德课的开展就显得特别重要。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主要是帮助小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自然,从而养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

有句广泛流传的俗语“三岁看老”,虽然这句话包含了一些主观意味,但不可否认,人在少儿时期的教育对人心智,甚至是人生的发展方向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有些教育观念认为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只重视中学和大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而忽视了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也是片面的。小学时期,大部分人是处于少儿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年龄小,知识少,对人和事物的认识都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概念,而人对事物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小学、中学,直至大学,每一个阶段都不能忽视。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是这个教育过程中的基础部分。小学德育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少年儿童心理发展,帮助少年儿童塑造良好的道德观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和原则

国家教育委员会在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了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即“教育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勇敢、勤劳、节俭等品德和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等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辨别是非能力,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奠定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这就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指明了方向,树立了方向性原则。

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时候要遵循因势利导和循序渐进的规律,同样,对于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要遵循这样的规律,并予以关注。

三、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学校在进行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适当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语文教学,它的教学主要以教材为本,教材中的德育内容非常丰富,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使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学生便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

在教学中将思想品德教育与生活课的教学,以及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可以促使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正确的评价标准,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善、恶、美、丑,更好地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来引导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品德素质,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教师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开始接触社会的第一步,这个时期他们对事物和生活的认知会大大提高,也会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这个时期也是个人道德观念开始形成的阶段。所以我们正确的引导和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思想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人从小思想道德会长期地起作用,甚至影响一生。作为教育人的主阵地——校。我们应该担当起更多的责任,人人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教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影响的力度。所以教师在为人师表的前提下,更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考虑适合他们年龄阶段的培养和教育模式。

一、思想品德教育要构建良好的教育氛围

人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都是先从基础的感知认识开始的,渐渐地转化成深刻的知性了解。而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自身特点所约束,他们在认识和判断事物的过程中,都是很直观地去思维,分析能力基本上是很低的[1]。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尤为重要,一定要能让学生在感官上直接能表现出知识点和教学目的,会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文中,为了让学生明白事物是运动变化着的这一不变定律。如果只用传统的板书教学,你讲得再好,学生也只是听得糊里糊涂,更甚者是不予理睬。如果换种方式,绘制两张图,一张是解放初期的贫民破房,另一张是如今的高楼大厦,虽然只是简单的两张图,但是让一看便明白什么意思,比说什么都更直观。所以在小学教学中,课堂设计注重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达到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

为有效地使现代网络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因此学校应积极开展网络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对小学生上网进行积极的引导。扩大有利信息对学生的教育影响,过滤不良信息,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开展基本的网络知识教育,让师生合作建立网站,作为师生之间以及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加强对校园网以及局域网的管理,严格审查网上内容,并规范网络的运作和网上行为,保证校园网的健康发展,从而尽可能消除不良的网络信息或内容对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开展丰富多样的网上教育论坛、讨论等活动,注重活动的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互融合。通过开设网上的论坛、设计比赛等活动项目,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活动。例如,针对某些涉及伦理的社会重大事件,让学生积极的讨论,并让老师积极的引导,使社会道德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身发展的道德需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要及时补充网络知识,并把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融入运用网络的过程中,使思想品德教育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使教育的观念、教学内容等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二、思想品德教育要寓于实际情景中

为了使小学思想品德课真正达到教学目的,教学中应注意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2]。教师可以根据现实生活存在的一些不好的情况营造一个模拟情景,来进行教学。比如针对部分学生随地乱扔废弃物的情况,老师可以带学生到附近的一些公园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当同学们进入这么一个场景,看到公园的一角垃圾到处都是,严重破坏了公园的风景,也严重地影响到公园进行休闲娱乐的人们,这时候,作为教师就要引导同学,问他们:“满地垃圾好不好?”他们肯定会相应的回答:“不好!”老师还要继续追问:“为什么不好呢?”可能同学会有不同的答案,这时候,老师要给学生讲解为什么不好,最后再问学生:“你们到公共场合会怎么处理自己的垃圾呢?”,进而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树立爱护公共环境,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

三、思想品德教育要以人为本,体现学生主体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宏大的世界,学生是这一世界的主体,教育的责任就是创造条件,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使社会道德在他们身上迅速内化,使他们自身的道德行为能力得到提高,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互尊、互爱的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

童趣性是儿童生活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凡具有童趣性的活动,他们就倾之爱之,否则就会避而远之。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如果导入新课可用实物演示、游戏、猜迷语、智力竞赛等趣味性活动,可以让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满足,解除学生消极、沉闷的学习心态。在明理阶段可利用图画、幻灯、语言、故事等教学媒体于手段,设计一些趣味横生的情境来刺激学生的视听,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克服淡漠、消遣的学习心理[3]。

四、思想品德教育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品德教育要“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必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得赋予“真爱”。只要用心去对待学生,才能真正走入学生们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们的期望。处理好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的基础。老师要善于观察,善于沟通。不要总以师长的身份和同学交流,要以朋友的心态去关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和你走得更近,更愿意说出他们的心里话。课堂教学也才能更融洽,教学质量也会大大提高[4]。

教育工作是“良心事业”,只有教师动真情,学生才能动真格。我们还要关爱学生,以真诚的爱心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成长环境。教育的真谛是爱,一个哲人说过,爱自己孩子的是人,爱别人孩子的是神。雨果说:“爱是情感的升华,它像阳光一样照耀大地,赋予万物生长的力量,并且使之欣欣向荣。”让我们给每一个孩子爱心和耐心,让每一个孩子在爱的阳光下成长。这种以尊重、平等、信任为前提建立的师生关系,以友爱和赞扬做桥梁,收获的是十份理解、百份热爱、千份努力。

参考文献:

[1]余禄富.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J].学生之友(小学版)(上半月).2009(10)

[2]方国云.“德体”兼备快乐成长——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J].小学时代(教师).2011(04)

篇3

一、重视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教育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尤其是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影响非常大,因此,小学各门课程的教学都需要注重对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加强。思想品德课程,是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水平进行设计的。在教学中,要有效的结合教材的特点,重视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将有效的教育观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养成形成良好的指引。

二、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的素质和水平会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形成一定的影响。要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就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水平。对于小学生的教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重要方面,培养责任心强、整体素质水平高、有耐心的教师队伍是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同时,教师对学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作用,因此,教师在平常的教学和生活中,要以身作则,注重对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影响。

三、激发小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

篇4

目前,由于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承受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一些心理承受能力低下的学生往往会因为一些过小的事情而做出不符合常理的事情来,或者是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方面的疾病。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学生自我的信念不够坚定,对社会及挫折的认识不够清楚、正确,导致了学生自我的抗压能力比较差,最终导致了自我的行为产生了偏差。因此,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从学生少年时期就开始培养正确、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也为其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整体构建的重要性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整体构建,指的是将小学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比较分散的、比较独立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整合,以求发挥出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不仅可以探索发现出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不足和缺失,更加促进了教育者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正确理解,也促使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不断完善和创新。从小学生自我学习方面来讲,又帮助了其能有效、迅速的理解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知识,更能加深知识点的学习和记忆。最重要的是,完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整体构建,能有利于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客观规律,使教学内容具有连贯性,避免了给小学生的学习造成混乱和不良影响。

三、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整体构建优化的基本方向

(一)突出思想品德教育核心内容

小学思想教育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它涵盖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树立,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之道,尊敬、孝敬父母的理念,还有对自我优势的探索。这样,导致了教学内容多而杂的现象。但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各种内容并不是相等,是有主次之分的。可以说,思想品德教育是为了执政党的阶级目的或集团目的的实现而开设的,这样的目的决定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性质和方向,也支配着其他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一定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围绕党的执政理念,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同志提出来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我党的执政思想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也与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相契合。比如,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与思想品德教育教材《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不屈的中国”教学内容相符合,向学生们传递了一种热血的爱国情怀和护国精神。

(二)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整体构建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学的内容往往会比较的分散,不能有效地与教育者的教学思路进行吻合。所以,经常导致了部分教育者在教学的时候东教一点西教一点的局面,并没有将这些内容以一条思路线串联起来,降低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整体功效。比如,教材《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中的内容包括了“我的成长”“我与学校”“走近世界”等,这样的教材内容安排,使教育者有些不明所以。其实,这一系列的课程安排思路是由小及大,慢慢地拓宽学生的思维。然而,有时候这样的课程安排也许并不适合有些学生的学习思维,教师这个时候就应该分析自己学生的主要特性,结合教学以往的教学经验,对内容进行二次整合和调整,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整体构建,从而使教育内容体系更加符合受教学生的学习思路,也就让学生能更加有效地理解知识点并学以致用。

(三)要有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创新

创新是第一发展力。要想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一直持续发展下去,必须得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当代的执政理念和政治思想,不断充实和更新教育内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才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才会有可持续的发展。

四、结语

篇5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15

引 文: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就是以生活为基础、为了生活而教育、在生活中进行教育,它是取材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指向于对日常生活的改造,对思想品德教育“引领生活”的社会功能进行详细的体现。思想品德教育的改革应当充分认识思想品德教育作为社会控制手段的社会功能及其改造功能。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作者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对小学思想品德课与生活相结合的具体策略进行了探讨,深入分析了道德学习对于在文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之间实现对话与意义的建构。

1与学生生活世界对话

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来源于人的日常生活。但是小学生因为年龄小,生活阅历较为匮乏,因此,如果教材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相去甚远,教学工作就会面临很多的困难。所以,教材的内容同步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对于更好地实现学生道德素质与学习同步成长较为关键,也是最终的目的所在。成功的思想品德课授课,应当是让学生在鲜活生动、贴近生活的案例中重温自己的道德生活,学生是课堂内容的建设者和参与者,不再仅仅是学习的局外人和旁观者。这就要求教师的备课与授课应当将自己转化为学生角色,并在授课时超越教材内容,深入的挖掘学生世界、走进学生的内心,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考虑,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2创设对话情境

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关联的是学科知识教学,而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联的是道德学习。开展高效的思想品德学习要努力实现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情感,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走进思想品德学习的情景中去。

2.1设计问题。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有“战争何时了”一节内容,但是现在的学生都是生活在和平年代,对于目前国内外的战事战争很少有人去主动关注,因此要想在短时间内就对课文中的情形完全了解难度很大。那就需要教师在执教这节课内容时分解教学目标,一是学习知识,二是拓展学生的情感体验。第一步,阅读整篇课文,设置具体问题:战争的发生年代、战争的持续时间、参战国家、具体的伤亡人数等,这些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将引导学生归类与分析课本内容,并引发学生更加深入的思考:这些数字给你带来了怎样的震撼?通过这些数字你发现了什么?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问题的解决就是第二阶段教学目标――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导入。问题的思考与讨论、解决与分析既是一种引导,又是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唤醒,学生由过去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中被动地死记硬背,转变为通过教师的引导,发现隐藏在数字背后的深刻意味,让学生自己充分认识到当今和平的来之不易与珍贵,树立和平意识。

2.2预留对话空间。道德学习与接受性知识学习相比,主要以建构生成式学习为主。教师恰当的引导启发,会促进学生不断形成新问题,但是教师的备课和授课过程中这些新问题有很多是不可预知的,迫于教学内容安排的考虑,在教师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对于学生生命成长的声音无暇顾及,这就导致了思想品德学习最佳时机的错失,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预留时间和空间,力争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认识和问题都能在课堂上得以体现和解决。

2.3多种感官参与。道德学习不仅诉诸学生的认知,更重要的是诉诸学生的情感和体验。在新课改之后,要努力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模式,大量减少枯燥无味的讲解,而是在教学之中大量地使用各种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多种感官在教学中的参与,加深孩子的情感体验。所以,新形势下,教师要努力运用多种教学媒介,课堂学习中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以求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实现价值引领

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与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相比内隐性较为明显,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每一节课的内容都在课下立马有成效。所以,教师在短时间内无法对思想品德学习是否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所帮助全面客观的了解,也正因如此,并不是单单用“正确”和“错误”来体现和评价所有的道德方面的事情。作为道德课堂的一部分,评价本身应体现教学的价值性,注重道德课堂价值引领作用的发挥。

一般来说,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前后认知水平的变化程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别设计出用于课前和课后测试的实验研究对照表。还有就是可以考虑为以周为时段为每一个学生都建立一份个人成长档案,检验学生包括帮助家长做家务、争做环保明星等道德学习成果。还有就是设计生活实践性作业,如社会调查、社^采访等,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付诸学生所学的思想品德知识。因此,道德学习的评价应当在开放性、多元性和可选择性方面多做文章,既要充分遵循小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又要建构让学生做道德学习主体和道德选择主体的角色内涵。德育课堂回归生活世界要大力摒弃那些流于形式、只重表面、泛泛而谈、教师主导、背诵为主的模式,而是要实现师生共同的道德成长。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才是道德成长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和启发者。

4结束语

总之,思想品德教育本身具有趣味性和日常性,是一项较为复杂和系统的工作。而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们乐于学习的一门课程的根本就是回归生活。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也是追求解放的思想品德教育改革的具体体现,回归生活的德育课堂应当如何构建、如何开展有效的思想品德学习、思想品德学习又是怎么实现、与一般学科知识的学习相比它有哪些差异等一系列问题,应当在全体小学教育工作者不但的探索与研究中印证与解决。

参考文献:

[1]朱桂玲.回归生活彰显魅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探索[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09).

[2]方翠美.让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J].考试周刊,2012,(07).

篇6

关键字:思想品德教育;农村小学;课堂效率;提高

根据国家教委《 中小学德育纲要(试行草案) 》精神,中小学德育即学校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要求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农村,农民已经认识到了学文化的重要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以便将来能够跳出农村,脱离繁重的农田劳作。这样的思想意识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成为了最高关注点,孩子学习成绩好,学校就是好学校,老师亦即好老师。在基层工作的老师中,相当一部分人也认为学生的文化课优异,升学率提高,就是对本职工作的完全负责了。但是,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的道德情操、人生观、价值观等都深受其影响,因而思想品德教育不容忽视,教师应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挖掘品德形成的内驱动力

作为品德的形成只有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才能使品德的形成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制变成自觉,最终使道德行为落到实处。素质教育要求努力改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是灌输者,对于一些道德理念他不去考虑学生能不能接受、愿不愿意接受,把学生当作是接受知识的机器。因此,学生的学习有着被动性,这样不利于学生品德的形成。而交流正是依据学生认识过程的特点,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没有兴趣的获得是不快乐的,是枯燥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抓住学生的兴趣,就等于激发了学生自觉行动的意向,就能使他们产生强大的内驱力,就使他们自觉的兴致勃勃地去进行行为实验,去主动的加深道德认识、推动道德行为、坚定道德意志。这样也就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的主体性。实践也可放在课后,让学生在实践中去验证、加深道德理念,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情是贯穿在品德的形成过程之中。道德情感成了学生道德行为的巨大动力。所以,重视学生情感的培育的激发,使之有终身难忘的情感体验,才会有坚强的道德意志和义无反顾的道德行为。

二、老师须以身作则,以情感人

一个人的情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感染别人,使对方产生相同或与之有联系的情感,这就是情感的感染性。在进行思想品德评价中,教师要针对小学生思想敏捷,接受新事物快、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心理特征,设置评价标准。老师又往往是孩子心目中的神,老师的一举一动,自然就成了他们有意或无意中模仿的对象。老师的行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认知。礼貌用语十个字几乎人人都知道,但是运用起来却总不是那么的顺利。教孩子们懂礼貌,不是光靠老师教会十个礼貌用语就大功告成了,真正的学会就是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三、利用家庭教育和校外教育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但家庭教育毕竟不同于规范化的学校教育,它必须接受学校教育的指导。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研究教育学生的方法;定期召开家长会,反馈学生信息,沟通学校与家长的教育思想、教育目的,达成教育共识。实行教育开放周,让家长到学校看学生上课,参加学生的活动,密切学校和家长联系,建立学校和家长之间各种联系机制,如教师家访制度、书面联系制度、家长和教师互访制度、家长会制度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抓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使我们的学生从小学会做人,做好人,将来成为社会有用的人。

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质朴的,农村的孩子尤其多一份乡土气息。教师和他们如何营造浓厚的感情,融洽的氛围呢?第一,平时多与学生接近,别嫌弃孩子的乡土味,谈谈乡间的趣闻乐事,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下课后,到学生当中去和他们一起谈天说地,和他们一块玩一些有意义的游戏活动等。第二,以身作则,以理服人。教师的言行就是学生的表率,中肯的说理才能使人心悦诚服。第三,多一点关爱。特别是对现在农村的留守学生、特殊学生(如残疾孩子),他们渴望亲情,渴望帮助和关爱。老师的爱犹春风化雨,会让学生心里希望的小草长起来、绿起来。第四,多些微笑。在设计、引导讨论时,要掌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层次性原则;要注意引导学生辨是非、明事理,是非不辨则事理不明;要注重贯穿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坚持知行合一观;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让学生各抒己见,哪怕是很幼稚甚至错误的意见也要让他们讲,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民主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这种融洽鲜活的关系的背景下,学生乐于接受、信任、喜爱老师,自然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刍议》,张超,贵州教育,2008(9)

篇7

一、以学校主阵地,宣传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理念

作为小学生,他们的模仿力是最强的,学校中的一切事物,如人,包括教师,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同伴的各种表现;教育环境,美丽整洁的校园,各种标语牌,黑板报,宣传栏中的内容,对他们来说是对的,又是该学习的,模仿的,因此,作为学校,在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方面,应加大教育宣传力度。(一)让学校中的第一教育资源———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古人说得好:其身正,不令则行。比如说:学校为了禁止一小部分学生吸烟,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学校就规定,教师在校内外,公共场所,走在校园的路上不准抽烟,这样既创建了无烟学校,又让学生明白老师说得是对的,老师做得更对。言教不如身教,只有教师以身作则,才能从学生心理上起到教育示范作用。(二)让学校处处育人,处处感化人,校园内充满人性化的标语,充满寓意的壁画,张贴正气的宣传栏,宣扬好人好事的广播站,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该做的,什么是不对的,该抵制的。

二、通过课堂教学,让正确的理念得到实践的检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总是与社会,家庭中的一些陋习,不良因素相抵触的,而部分学生就会产生学校与社会家庭中的两种不同现象孰是孰非产生徘徊心理,而这时正需要学校平时的宣传教育回归到生机勃勃的生活实践中去,教育和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去求证,去体会。还是以我校禁止个别学生吸烟为例;吸烟有害健康学生理解太抽象,觉得没有什么危害,反而觉得在同学面前高人一等,很自豪。于是学校就组织教师利用“科学”课时间,以实验的形式分解烟的主要成分,使学生直观的发现烟中确实存在大量地有害物质和气体,如二氧化碳,焦油等,真正明白吸烟有百害而无一益。

三、在自我教育中升华思想品德理念

篇8

关键词:小学生 思想品德 现状

小学阶段是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孩子的未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机构、教育者、研究人员,都有责任了解并熟知小学生在此阶段思想品德的现状、特点,根据小学生自身的发展情况特点有针对性的加强德育教育,更好的引导和帮助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健康积极的发展。本人在实习期间担任过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此期间对一到六年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目的是了解现今小学生思想状况,把握小学生的德育发育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为更有效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提供良好的素材。为了更好的达到此目的笔者在实习期间做过问卷调查。调查中包括36个问题,概括了小学生爱国情操、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心理素质、成长道路等几个方面,可以全面的调查小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并对调查结果行了分析,总结出小学生在以下几方面的数据结果,为更好地实现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依据。

一、小学生思想品德现状

(一)在爱国思想方面

据调查,83%的学生表示"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一论述符合自身感受,13%的学生认为比较符合。每周一参加学校举行的升旗仪式时,93%的学生持认真严肃的态度;4%的学生持学校要求,不得不参加的态度。由此可见,大部分小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但不能轻视的是这两个问题都有1%的学生持消极的态度,对祖国感情淡漠,缺乏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而国家的强大与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紧密相关,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这小部分人,对其进行有效的、顺应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其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在道德品质方面

小学生都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他们大多数人会主动的去帮助身边的亲人、朋友,对老弱病残富有同情心。数据显示:90%的学生表示在公共汽车上见到老弱病残幼会主动给他们让座;77%的学生表示如果学校需要他参加义务劳动,会乐于参加;87%的学生表示遇到有困难的人时会主动伸出援手;82%的学生在学校组织爱心捐款活动时的态度是积极奉献,尽我所能。虽然仍有9%的学生表示在公共汽车上见到老弱病残幼时不愿让座;20%的学生表示如果学校需要他参加义务劳动,老师要求就参加以及1%的学生不愿参与;10%的学生表示遇到他人有困难时,如果对方求助他就帮助以及1%的学生选择不帮助;16%的学生在学校组织爱心捐款活动时的态度是集体活动,略表心意以及1%的学生不愿意参加捐助活动,但由上述两组数据对比可知,小学生道德情感冷漠现象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严重,大部分小学生仍然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这与我国广泛开展的爱心主题教育分不开。

(三)在公民素质方面

数据显示小学生在公共场所表现出的社会公德意识比较令人满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人文明程度的提高。遇到长辈、老师时,89%的学生会主动打招呼;10%的学生有时打招呼;0.6%的学生不打招呼。当看到有人乱扔果皮纸屑时,65%的学生表示会自己捡起来扔进垃圾箱;31%的学生会主动上前制止;3%的学生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我们发现教室地面上粘有许多口香糖残渣,就其原因,10%的学生表示"我也这么干过,不吐怎么办,也没有其他办法";4%的学生认为是因为垃圾箱找不到;84%的学生认为是习惯成自然,大家都扔我也扔。由此可见,小学生较缺乏判断能力,模仿力和可塑性强,容易受周围环境和他人的影响。

(四)在心理素养方面

调查显示,6%的学生"在课间的时候,有同学为了小事和你发生了冲突时"觉得十分生气甚至动手;10%的学生消极退让;5%的学生会和他大声争吵理论;78%的学生会控制自己当时的情绪,接下来冷静处理。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并不是完全以自我中心,对待同学宽容大度的多。这些都是学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成果。

(五)在家庭影响方面

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起到了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查显示,4%的学生几乎不和父母沟通沟通;8%的学生表示很少和父母沟通沟通;12%的学生偶尔和父母沟通沟通;74%的学生常和父母沟通沟通。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家长越来越忙,工作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间相对减少,这导致了父母与孩子间一定程度的的疏离,代沟也越来越大。对于这种现象,广大家长必须引起重视,兼顾好工作和家庭。要知道,这个时期的孩子特别需要家长足够的关爱和良好的引导。

总之这一代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虽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也正在积极、主动的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这主要是和我们这个大好时代和我国改革开放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造就的,也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实行德育和教学改革的结果。同时我们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这些使我们的德育教育能够与时俱进、学生可以在社会主义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二、思想品德教育改革措施

(一)、改变课堂教学方式,顺应时代潮流

当代小学生处于信息爆炸、社会思想碰撞的特殊时期,这对于思想不甚成熟的小学生来说一旦教育不当就会引起错误的认识并影响一生。学校思想品德工作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从当今特殊的时代特点的小学生思想实际出发,不但要有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扎实的学科功底,更要有适当的方式方法,还要努力研究小学生对事物认识的心理过程。从认识心理学规律出发,纠正小学生在某些方面认识上的偏差,进行科学正确的引导,以确保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正确树立。为此,需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从实际出发,顺应当代社会形势。适当解答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努力化解学生在情感、学业、成长等方面的困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第二,坚持师生间的良好互动。师生相互尊重,以平等的关系进行交流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形成不卑不亢、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教师要平易近人、以理服人,着重与学生进行内心的沟通交流,不能像以前的教学方式一样给学生灌输自认为正确而学生很难理解的道理。应从学生的认识能力范畴出发,在思想情感的交流中形成共鸣,以实现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目标。

第三,启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教育学生以科学的世界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自己的行为,在实践中培养提高思想道德和自身素质,努力形成自己的主见和创造性的思维,实现自我思想的发展。

(二)、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1、围绕教学中心工作,抓主要方面,顺应学生的年龄特点,逐步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善于分解目标,讲将不同的教学任务在不同的情境下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主动培养自身的素质修养;意细化工作任务,选好形式新颖、方式各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掌握课程要领。

2、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小学生的思想动态,根据现实要求及时修正自己的工作目标,从而提高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等,学生都希望能得到家长和老师的理解,平等的交流,适时的倾听,胜过长篇大论的灌输劝说。平时老师多给学生们一些关注,多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在学生有困难时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和心灵上的安抚,真正做到和学生交朋友,在教学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小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像一张白纸一样等待着家长老师的塑造。即使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所谓的问题少年,只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用心和学生交流,也会绽放不一样的光芒。此时就显现出了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时效性。如果教师能够把严肃刻板的的德育教育与艺术情趣、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等有机结合,更可以让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变成一件快乐的事。

4、教师要注重对教育规律的学习研究,要寓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和多彩的德育教育内容于思想品德课程当中,让学生喜欢上德育课程,能自觉的在生活当中分辨丑与美,做到"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加强与家庭的联系

与家长沟通,让学校德育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学校定期组织家长召开家长会、要求老师定期对学生进行家访、年终召集学生家长代表召开学校与家长的交流会议,通过各种渠道与家长交流,使家长不陌生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家长监督学生在课外的表现,教师定期检查学习成果。这样使学校与家长形成了良性的互动,让学生无论在学校、家庭当中还是在社会上都可以规范自身的行为,使学到的东西不会"左耳进、右耳出"。

篇9

一、提高对网络思想品德教育迫切性和复杂性的认识。

网络作为传播媒介,它以开放性、时效性、匿名性及个体参与性等特点,使学生的思想产生很大的变化,给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1、网络的发展削弱了其他传媒的导向功能。

网络所渲染的许多内容貌似客观、公正,向涉世 不深的小学生展示着新异、甚至诱人的信息。网络充分利用其快速而全面的传播,逐步确立了其传媒的主导地位,而以前在我们生活中的影视、广播、报纸等的传媒 作用正在开始弱化。对于长期在"应试"和"正面"的思想教育中,习惯于接受现成的观点和结论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更愿意接受网络带给他们的信息,面对更具选 择性和趣味性的网络,作为师生之间沟通的阵地——"课堂教学"也正在受到新的挑战。

2、网络容易导致现实与虚拟世界的内在心理冲突。

小学生对新异的事物和观点比较敏感,经 常探索所感兴趣、对感官刺激比较强的信息。部分小学生的在网络大家庭中,通过网上聊天、浏览信息等方式,经常和外面新奇的世界进行交流。网上所充斥的形形 的信息,往往与现实世界有很大的反差,会使学生在内心产生一定的矛盾和冲击,如果部分学生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和辨别是非能力,会对他们的思想领域产生巨 大的冲击,甚至影响他们的健康及学业发展。

3、网络改变了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

现在的小学生不再单调地重复书本知识,传媒 的迅速发展使他们有更多与外界交流的机会,而具有广泛性、间接性和稳定性的互联网正在构成小学生生活的重要环境。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小学生能获得更多的 快乐和满足。当现实世界不如他们的网络情境时,他们会更加依赖网络,使得他们原有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得到全面的更新与发展。

二、用网络优势,推进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网络在给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带来富有特色的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机遇。网络世界,使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多姿多彩。

1、网络提高了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社会化程度。

传统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往往囿于课堂说 教和校园文化的陶冶。网络的出现,消除了学校和社会的围墙,把偌大的世界变为极易"涉足"的地球村。学生可以在广阔的网络天地里漫游,充分领略种种思潮与 信息。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这对我们拓展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思路,消除了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脱节的弊端。

2、网络可以使思想品德教育更具灵活性。

"网络"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载体,可以充 分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根据网络匿名性的特点,引导学生在网上发表各自的观点、意见,进行交流和讨论,把网络作为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学生的教师 交流思想的一条重要渠道。通过对网上搜集信息、主题讨论、对话聊天等形式使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向深入、细致、高效的方向发展。

3、网络世界大容量的信息可以丰富思想教育的素材。

网络既是提供多媒体逼真的、典型的画 面,使人们尤如身临其境,受到更多的感染和陶冶。网络技术超越了时间和空间,将许多历史性的、抽象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把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与内容 展现出来,使学生产生更为深刻的情绪体验。因此网络传播的多媒体特性可以使思想品德教育具有更大的作用和效果。

三、确实采取措施,保证网络思想品德教育卓有成效。

1、完善规章,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我们应该适应新形势,大力推进学校网络思想品德教育的开展,通过一批有特色的思想品德教育专门网站,使之成为利用网络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领头羊。

要加强对网络的监控,注意搜集、分析网上信息。教师要发挥互联网的守门员功能,"堵"是 不现实的,往往也是无效的。正确的方向是主动出击,积极引导。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者要积极上网,通过网络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并让学生在网上进行自由的讨论 和发言,对于有益的信息,要扩大影响,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特别要注意过滤不良信息,通过教育和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 论,坚定他们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信念。

加强对局域网和校园网的管理。要加强对网上内容的审查,利用必要的网络技术、行政、法律 等手段,加强对流入校园网信息的监控,规范网络运作和网上行为,尽可能消除网络消极内容产生的不良影响;建立网络监控员,以校园网各版块的建设提出明确的 要求和管理规范,保证校园网的健康发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网上环境"。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建立网络道德规范。一方面,要采取监控措施,对非法网站进行打击;另 一方面,把管理和教育结合起来,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伦理道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和安全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网 络道德,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感。

2、精心策划,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活动。

网络的生命在于内容、在于特色,在于充分发挥网络传播的优势,而不能简单地将传播的思想品德教育模式移植到网上。

坚持网上有班、队组织的声音。我们可以开展基本的网络知识教育,确保思想品德教育进网络工作有正确、坚定的技术导向。引导师生建立他们自己的网站,在网上拥有自己的空间,成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流的大舞台。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传播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和国家优秀的文化成果,引导学生吸取大量的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优秀文化产品的营养,净化学生的心灵 ,振奋学生的精神,提高学生优秀民族文化的功底和文化口味,增加他们自身的搞干扰能力,进而努力 地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使其不受各种外来腐朽文化的左右。

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网上教育、交流、讨论等活动。要精心策划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网上校园文化活动,如开设网上论坛,网上游戏竞赛,各种设计比赛,利用重大节日、重要事件等契机,在网上开展富有冲击力的思想教育活动。

3、建立一支精干的思想品德教育队伍。学校网络是融思想道德工作和网络技术于一身的新型 管理,这就要求学校管理人员不能是对网络一所无知的"网盲",这也是对思想教育工作提出的挑战,老师不仅要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运用网络,而且要关于 把思想教育工作融进网络,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育观念、内容、途径和方式等方面都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

首先要加强培训,有计划地对班主任开展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和技能的培训和交流,并为教师上网提供便利条件,促使他们自觉学习网络知识和技能,努力适应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进网络的需要,并以此提高教师的总体网络素质。

篇10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这一次新课程的尝试体验中,我认识到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重要举措。而要使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教师的品质无疑是落实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根本。

一、 热爱思想品德课程,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兴趣

爱教育,是教师教学的思想基础,教育的使命就是培养人,作为教师首先就应该热爱教育,树立坚定的事业心。教师的生活是清苦、清贫的。但教师在精神寄托方面却是十分充实的,有育天下英才的自豪感。当把一个个无知的玩童变成了优秀学生时,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热爱教育事业,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这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反映在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中,就要求教师一定要热爱思想品德,帮助学生培养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呢?首先要求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其次,教师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二、 热爱学生,尊重、信任学生,对学生推心置腹、以诚相见,全面了解学生

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学生们的思想品德提高了,在其他方面也会有所提升,这就是思想品德在学生们成长中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时教师就要做到热爱学生,尊重、信任学生,对学生推心置腹、以诚相见,全面了解学生,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但近几年在我们教师中,有的并不如此,他们总是偏爱优生,而歧视后进生,公开让全班学生对之疏远,甚至进行人格侮辱。在批评学生时不是耐心开导,而是威胁恐吓,使学生终日紧张,提心吊胆,那样只能更加挫伤学生的进取心,养成怯弱无能、胆小自卑的性格。例如,在平时的思想品德课程上,我不搞硬性的“管、卡、压”,而是“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在思想和学习上坚持“导”和“引”为主的教育原则。我给班里全体学生都建立了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学习情况,学生爱好特长,学生的性格和开展活动情况以及平时的表现情况等),进行跟踪培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科学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迎接明天,展望未来;指导学生发展个性,树立学习的自主意识,不断进行自我激励,奋发进取;教育学生保持开朗的心境,培养学生的爱心,使学生学会以尊敬、信任、团结、友爱等积极态度与人相处,达到心理相容。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想健康成长。作为教师对学生在思想和学习上严格要求是无可厚非的,但严中有爱、严而得当才能使他们在这个温暖大家族里茁壮成长。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不能对儿童感情用事,厚此薄彼。

三、积极发挥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