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营改增范文
时间:2023-04-04 13:51: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业营改增,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建筑;营改增;问题
一、建筑业“营改增”的问题概述
1.抵扣问题
(1)部分材料支出的抵扣问题
建筑企业的特性决定了它对材料的需求大,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较高,施工企业的比例一般都在60%以上。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施工承建的工程项目分布比较散,所处地域位于偏远地区,造成材料采购的“散、杂、小”;材料的来源广、方式多,许多建筑材料基本上是就地取材、个体供应。不同来源的建筑材料,“营改增”后抵扣方式不同,并且很多很难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有的甚至没有发票,进项税额无法抵扣无疑增加了建筑业企业的实际税负。
施工企业“甲供料”现象比较常见,包工但不包料,有些工程项目的主要材料及设备等由于占成本比重比较大通常甲方(建设单位)会进行统一采购,然后调拨各参建施工企业。在这种建筑工程承包模式下,建筑施工企业主要以劳务输出为主,甲方(建设单位)能够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而各参建施工企业只能获取相应的结算单,无法抵扣进项税额,实际承担的税负必然偏高。
(2)建筑劳务支出的抵扣问题
建筑企业人工费一般占工程成本的20%~30%,但近几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物价水平上涨幅度大,人工成本在建筑企业总经营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有些已经超过企业的承受能力。建筑劳务公司的成本主要由劳务工的工资、社保费等人工费支出构成,这些支出不进行进项抵扣,按6%计征增值税销项税反而增加了2.83%(1/1.03*0.06-0.03)的税负。建筑劳务公司的利润微薄,税负的增加要么迫使其走向破产,要么根据流转税的传导机制最终将税负转嫁到施工企业。若税制改革政策中,对人工劳务支出没有类似视同缴纳或其他的抵扣政策,势必会导致建筑业劳动力价格的大幅上涨。
(3)建筑动产租赁业的抵扣问题
建筑企业的机械设备主要来自企业自行采购和经营租入。在新的税改方案财税[2013]37号文件中规定:有形动产租赁业的增值税率为17%,而其原营业税率仅为5%,对租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一种挑战。建筑企业周转材料、对外租赁机械设备均属于动产租赁业范畴。如果租赁企业得不到足额增值税进项抵扣,增加的税负必然转嫁到施工企业中去,使得实际纳税额增加,加大实际税负。
2.发票的收集、认证和整理问题
按照现行税制的规定,增值税进项税额要在180天内认证完毕。建筑企业作为第二产业中主要以劳务输出为主的行业,与传统生产制造企业在客户类型和业务模式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工程项目多、分散比较广、材料采购多而杂,造成发票的收集、认证、整理等工作量大、难度高,保管要求高,这就对建筑企业的财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合作项目问题
为了实现经营目标,大多数建筑企业会选择联营合作的方式,这在建筑企业施工内部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联营合作,一方面有利于建筑企业整合内部资源,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存在着经营风险,尤其表现在合作方选择的问题上,会弱化企业对工程项目的监管。有些合作方会计核算体系不健全,没有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工程成本核算形同虚设,采购、租赁的机械设备设施和采购的材料很难取得正式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有的甚至没有发票;也没有索取发票的意识,势必会影响增值税进项税额,造成可抵扣的税款数额减少,造成工程实际税负增加,涉税风险会威胁联营合作项目管理模式的生存和发展。此外实现营业税转型增值税后,由于法人主体的不相容性,集团和所属子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势必会受到冲击。
4.现金流问题
由于建设单位拖欠验工计价款的现象时有发生,滞后问题比较普遍。由前所述常常无法及时获取采购发票,甚至没有发票,进行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此外,“营改增”后建设单位将不能直接代扣代缴增值税而应由建筑企业在机构所在地按当期验工计价确认的收入缴纳增值税。同时,增值税扣缴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的当天,增值税必须当期缴纳,使得建筑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面临较大的支付压力,造成资金紧张。
二、建筑企业应对“营改增”改革的措施
1.应对抵扣问题的建议
(1)应对部分材料支出的抵扣问题
针对“甲供料”现象引起的抵扣问题。建筑业营改增后,本文建议由甲方或者集团公司统一与供应商洽谈,但合同却由各参建企业签订,这样容易取得各自的增值税进项税票分别进行抵扣。
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从内控的制度设计、人员思想的普及到企业内控的具体执行,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积极查找无法取得增值税进项税票的原因,查漏补缺,尽可能的获取抵扣发票。
(2)应对建筑劳务支出的抵扣问题
“营改增”后,建筑劳务企业尽可能的获取增值税进项税发票进行抵扣;同时考虑到建筑劳务企业属于微利企业,主要以劳务输出为主,购买材料和机械设备等比较少进而获取的进项税额抵扣少,本文建议针对建筑劳务企业从国家层面给予优惠政策的支持,并且采用6%的低档增值税税率。
(3)应对施工设备支出的抵扣问题
建筑企业应随时关注国家政策动态,尽可能的在改革实施时间后购买企业所需的大型机器设备。
“营改增”后,建筑企业需要租赁设备时,要充分考虑出租方的纳税人分类(一般纳税人或小规模纳税人),是否能够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情况,权衡利弊来确定最佳的租赁方案。
(4)应对进项税额太大的抵扣问题
房屋建筑物的价值高且使用年限长,建筑业“营改增”后,可以参考固定资产的折旧,对过大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在其使用年限内分期抵扣,一方面也是会计公允性原则的体现和要求,又一方面也减少了对我国财政收入的冲击。但同时也对建筑企业财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发票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必须及时严格,做到有凭有据,有证可查,这无疑对我国税收的征管带来了难度。
2.应对发票认证、收集和整理问题的建议
及时汇总企业的销项及进项税额,加强发票的管理。营改增后,增值税纳税要求高、税收监管严格,而建筑施工企业采购发票的数量巨大,发票的收集、审核、整理等工作量大、难度大、时间长,发票管理比较复杂。这就要求企业机构增设专门的税务岗位和人员,培养专业的发票管理人才,完善企业内控管理,加强对发票的管理控制。
3.应对合作问题的建议
“营改增”后,建筑企业集团及各参建应该积极开展增值税政策的学习与宣传,树立获取增值税发票的意识和责任观;对联营合作方的选择要严格把关,尽可能的向对方获取增值税作用发票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
4.应对现金流问题的建议
增值税开票和纳税义务发生日以实际收到建设单位支付工程款日为准。
加强企业资金、现金流的管理,提高企业现金的使用效率,加快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合理调配、调度企业资金,以防止“营改增”后建筑企业抵扣问题引起的现金流断裂。
5.应对税率问题的建议
针对住建部和中国会计学会理论测算和实际测算的差异,本文建议建筑企业营业税转型改革分地区、分步进行,实行差别税率。不同的建筑业务类型采用不同的增值税税率,比如材料比重较大的施工企业采用11%的税率,建筑劳务企业适用6%的低档税率。
建筑行业营业税转型改革的实施既需要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又要求企业自身的转型发展。建筑行业“营改增”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政策层面上,我国需要重塑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协调机制,完善地方税体系建设,培育地方主体税种,完善税务管理机构改革,实现平稳改革。
三、结语
建筑企业在应对“营改增”时,应该积极面对,针对实际中可能会遇到的部分材料支出、建筑劳务支出和建筑动产租赁的抵扣问题;发票的收集、认证和整理问题;项目合作问题以及现金流等问题,建筑企业应该积极开展增值税政策的学习与宣传,寻找针对性措施,争取配套政策;使建筑业“营改增”平稳、有序、顺利进行,尽量减少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许美华.浅议建筑业“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知识经济,2013
篇2
关键词:建筑业;营改增;税负变化;影响
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行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建筑业涉及较多的中间环节,并且涉及面宽广,复杂,增值税扩围会对较多行业的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探讨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增值税扩围对不同行业税负的影响
营改增目前在我国的税制结构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结构减税措施,主要目的在于完善税制结构和减轻企业税收压力。建筑业是我国目前发展快速的行业之一,其涉及较多的中间环节,并且涉及面较为宽广,复杂且多样化,增值税征收范围增大会对社会多个行业的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增值税和营业税并行的税收制度于1994年确立,和当时的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但是,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市场经济获得高速的发展,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增值税和营业税并行越来越不适应现今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要求对税制结构进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2009年,我国增值税从生产型开始转变,变为消费型,2011年颁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等,确定2012年开始在上海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服务业中实行增值税扩围,开展我国增值税扩围的改革措施。从2012年试点的营改增推进过程中可见,其总体运行情况较为平稳,比预期效果更为理想,同时运行越来越好。
(一)交通运输业
增值税扩围的根本目的在于进一步完全我国的税制结构,与此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但现实情况是,在实施增值税扩围过程中将交通运输业作为试点,但路桥费并不在试点范围内,所以没有将路桥费纳入抵扣的范围。除此之外,由于难以获得甚至无法获得加油费及修理费发票,因此便有所减小了交通运输业的进项税额抵扣范围,从而导致税负有所增加。然而,长期而言,交通运输业的营业成本可抵扣项目所占比率是有所提升的,降低税负具有一定的可能性。同时,在交通运输业营改增的退行中,税负增加的情况有所缓解,甚至于逐渐消失,对于实现结构减税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建筑业
根据增值税扩围的运行进度,建筑业实施营改增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所以,基于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服务业增值税扩围的影响研究,越来越多关于建筑业施行营改增的研究出现。多数研究认为,建筑业施行营改增后会导致企业税负增加,究其原因在于劳务费、土方工程、水电费等费用不得抵扣。同时,建筑业税负的增加或者减少主要依赖于专用发票的获取与进项税额的多少。目前环境中,许多不规范行为导致实际税负有所增大。
(三)现代服务业
在增值税扩围中,部分现代服务业也在范围内,经过实务证明,服务业能够避免重复征税,能够有效地减少税负。然而,类似于技术型服务企业的特殊企业在实施营改增后,其税负明显增加。但是,营改增对服务业的税负影响中的税负增加,可采用有效的政策进行控制,也可通过时间的推移改善。
二、增值税扩围对建筑业税负的影响
建筑业中间环节较多,并且涉及面广,对上游产业的发展和下游产业的发展均具有较大的影响。对建筑业的增值税进行扩围,建筑业税负的变化会对其行业的发展起着直接的影响。按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增值税税率为11%,计算方式参考增值税一般计税方式。当税负降低,则可以对增值税进行结构性减税,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促进经济的发展。而当税负增加时,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企业的规模扩张,从而导致企业为了能够降低税负或者维持税负不变而对企业规模进行缩减,分割企业,不利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甚至会减少建筑产品,不仅对上游产业产品的使用有所减少,同时也会减少对下游产业产品的提供,φ个行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起着严重的影响,和营改增的根本宗旨相违背。所以,必须对建筑业增值税扩围前和扩围后的税负进行分析。
(一)前提假设
对建筑业进行增值税扩围,其计税方式和基础均有所改变,对其他税种的计征基础产生影响,包括房产税和企业所得税,因此为了避免其他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假设排除其他税负所造成的影响,以此为前提对建筑业营改增的税负变化进行分析。同时,建筑企业收入包括工程的结算收入、其他业务的收入,但是工程成本只有主营业务成本,也就是工程结算成本,难以获得其他业务的成本数据。按照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条款,进项货物和应税劳务税额能够抵扣,本研究的计税基础为工程结算收入与其他业务收入的总数。假设所有企业为一般纳税人,在主营业务成本中购进货物成本占比为40%,应税劳务占比为30%。并且其中应税劳务提供不能获取合法凭证。
(二)建筑业营改增税负变化的计算依据
一般来说,建筑业与其他行业的区别在于,建筑业除了提供建筑安装工程,同时也会提供建筑劳务。因此,对于建筑业来说其营业收入除了工程结算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外,还包括其他业务收入,其中成本只有工程结算成本。按照制度要求,建筑业营业税计征基础为营业额全额,也就是营业税的税率为3%,且不能抵扣在经营环节中产生的增值税。而改成增值税后,只能够对增值额进行征税,具有合法凭证的进项税额则能够抵扣。主要原因在于其他成本难以获取或根本无法获取相关的合法凭证,因此主营业务成本是其最为主要的成本,建筑业营改增税负变化的计算依据为营业收入以及主营业务成本共同形成。
(三)建筑业营改增税负变化
建筑业营改增税负变化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第一、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常常会涉及到跨区域,并且建筑项目也经常地处较为偏远且交通不便的地区。这些状况就使得建筑业企业对于零星原材料的购买只能采取就近原则,而附近的销售商多为当地居民或者小规模纳税人,因而无法在其中取得增值税的专用发票,最终导致企业所购买的材料进项税额无法抵扣。第二,目前我国的建筑业还存在甲方供应材料的状况,材料将会直接计入甲方的建造成本中,并且会在合同中详细地注明工程造价中不包括材料费。在此过程中建筑企业仅仅只需要提供相应的服务,从而缩小进项税额的抵扣范围,而税率的提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销项税额,最终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第三,在建筑业的工程造价中人工费用所占有30%左右的比重较大,且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并没有明确规定人工费是否能够纳入进项税额抵扣范围,这回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建筑业的税收负担。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业“营改增”的实施中,可以对抵扣范围进行适度的扩大,根据建筑业的特点和实际的情况把人工成本和过去购置的固定资产按照剩余价值纳入抵扣范围。同时适当降低税率,制定和建筑业相适应的税率,对纳税时间进行细化,促使纳税时间更加合理化,从而促使企业和税收部门获取双赢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李兰,肖双琼.建筑业“营改增”的税负变化及影响研究[J].商业研究,2014 (3):62-67.
[2]吕莹.浅议建筑业“营改增”的税负变化及影响研究[J].时代金融(中旬),2015(1):208-208,210.
[3]贺治琪.建筑业“营改增”的税负变化及影响研究[J].北方经贸,2014(12):100-101.
[4]陈滔.建筑业“营改增”的税负变化及影响研究[J].财会学习,2016(19):169.
[5]邱泰如.对建筑业“营改增”的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15(68):36-41.
[6]林雪锋.建筑业“营改增”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财务与会计,2016(14):13-15.
[7]王军,熊雪军.建筑业营改增影响分析及应对策略[J].会计师,2014(3):9-10.
篇3
[关键词]建筑业;“营改增”;相关问题;探讨分析
[DOI]10.13939/ki.zgsc.2016.51.160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以及城市的快速发展,建筑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发展,同时也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建筑业由于具有施工周期长、施工环境复杂、流动性大、能耗大以及安全隐患多等特点,在实际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建筑企业面对的社会环境以及经营环境同样复杂多变。建筑业在“营改增”政策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进行管理,并且需要明确“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从而保证在“营改增”政策实施过程中,建筑业可以获得稳定发展。本文主要就建筑业实行“营改增”政策后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1 “营改增”概述
所谓的“营改增”就是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从2016年5月1日开始,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了营业税更改为增值税的试点,其中房地产业属于关键的一个试点行业。在2012年上海首次对交通运输业以及部分服务性行业开展了“营改增”试点,在试点取得较好效果后,其他城市以及多个行业也逐步开始了“营改增”的试点工作,建筑业作为“营改增”的主要试点行业,通过“营改增”政策,能够对二次征税问题进行规避,同时能够对整个建筑业进行结构调整,推动建筑业的创新发展,从这两个方面而言,“营改增”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2 建筑业实行“营改增”对税负的影响
2.1 建筑劳务支出抵扣问题
现阶段,^多的施工单位在工程管理中,多采用建筑劳务分包,此时,建筑工程劳务支出的费用需要施工单位按照合同的要求,以开具发票的模式向劳务公司支付建筑劳务费用。采用这种模式的施工企业,其实际的税负基本没有减少,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在劳务费用支出过程中建筑人工费用不能进项抵扣,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劳务公司需要按照纳税人一定的税率完成增值税的计算,劳务支出中主要是工人的工资以及相关的保险等,根据增值税方面的法律法规,这些支出的费用都无法进项抵扣,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建筑劳务公司的税负最终会转嫁到施工单位,影响到建筑企业的实际支出。在“营改增”实施过程中,建筑劳务支出在不满足进项抵扣的情况下,建筑企业的实际税负有可能会增加并影响建筑企业的实际资金流出[2]。
2.2 建筑设备的支出抵扣
对于“营改增”后购买的设备,按照相关规定,可以凭借相关发票抵扣进项税,但是对于“营改增”前购买的机械设备,却不能抵扣进项税,初步看来,在“营改增”后,建筑机械设备的费用支出下降了,但是仔细分析后,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对于租赁的机械设备,其采用的是营业税应税劳务,营业税是按照5.0%计算,但是“营改增”后,增值税则是按照17.0%计算的,租赁公司的费用包含了场地租赁费、设备维修费用等,从一定程度上而言,在“营改增”前后的税负与设备租赁公司的多个因素有关,根据租赁公司的相关费用确定出税负,从某种程度而言,增值税的税负最终还是源于建筑施工企业,此外,对于外购的施工设备,同样会因为是否能够进项抵扣造成了建筑企业在税负方面出现了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营改增”后,建筑企业实际能够享受到的增值税优惠政策十分有限,甚至还会出现实际税负增加的情况[3]。
3 建筑业“营改增”实施后增值税的实际操作
3.1 建筑业增值税的进项抵扣问题分析
建筑业的费用主要用于施工阶段,但是在施工过程中,部分项目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不能够得到增值税专用发票,相应地不能进项抵扣,同时,建筑业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材料费用会发生较大变化,部分建筑材料在购买过程中没有专用的增值税发票,此外,在土方开挖、土方外运过程中,有强买强卖的现象,从整个建筑市场环境以及社会环境而言,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无法保证建筑业在施工阶段,能够完全得到增值税正式发票,在没有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情况下,部分支出额无法进行抵扣,理论上建筑业可进行抵扣的项目较多,但是实际操作中真正能够抵扣的项目较少。建筑业在运转过程中,大多数施工单位承接的工程项目较多,出现了资金分散,此时,会出现工程款与材料款的相互拖欠,在“营改增”后,由于费用的拖欠,部分抵扣凭证不能及时得到,影响进项税的认证抵扣。施工单位在不能顺利得到工程款的情况下,将无法支付材料费用以及劳务支出。造成了彼此款项的拖欠,进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正是由于拖欠,会计核算无法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债务等内容与税务进行核对确认,实际已经发生的进项抵扣无法在固定时间内得到认证。
篇4
关键词:建筑业;营改增;纳税统筹;难题;策略
一、建筑业“营改增”问题的现实运用
我国建筑业“营改增”的试点工作是在2012年1月的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的,目的是为了完善税基,避免重复增税,从而减轻第三产业的税负。由于深受历史的影响,我国企业营改增主要采取“地区加行业”的模式。2014年上半年,我国建筑行业的业务完成营业额达到615.8亿美元,财政部集中收集了建筑类企业的“营改增”相关意见,为建筑业“营改增”的具体实践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建筑业之前的营业税是3%,在修改以后的增值税税率是11%,从数字来看,这似乎把建筑业的应交税额提高了,似乎没有减轻企业的负担。
二、建筑业营改增的业务难题
(一)纳税主体选择上的困难
建筑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集中程度不高,所以在选择纳税主体上应该慎重,如果选择作为小规模纳税人,则可以享受低利率的优惠,并且可以作为成本降低所得税额,如果选择作为一般纳税人,则可以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但是由于业务范围比较复杂,在计算选择上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二)供应商选择上的难题
供应商的资质和开具发票都会影响到纳税统筹,对与一般纳税人的供应商,可以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建筑业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而在进行营改增以后,供应商所提供的是大额的增值税发票,这会提高原材料和运输价格,使得成本大大增加。
(三)对合同重视度的难题
供应商的选择对于建筑业其企业来说非常的重要,和供应商监督合同也是为维护自身权利,规范双方权益最好的书面证明,在建筑业进行“营改增”以后,对于合同的签订更加严格,现在的建筑企业更加意识到了合同中抵扣材料的缺乏会大大影响正常的税务抵扣,导致过高的成本,但是部分企业对于这些问题清楚地意识,对于合同的重要性还没有完全意识到。
三、建筑业营改增纳税筹划思路
针对我国建筑业面临“营改增”这一现状,为了减少企业纳税失误,企业首要理清这一政策,进而形成“税收政策 + 纳税主体构成 + 影响纳税额的相关因素” 的纳税筹划思路。继而根据这一纳税筹划的思路,从以下几点来分析:国家政策,纳税主体的选择;进项税额的抵扣问题以及供货商的选择问题;合同问题;企业自身财务管理问题。
(一)建筑业纳税政策的选择问题
“营改增”之后,建筑业税收发生了很大改变,企业不适应表现会更为明显,为了平衡税务关系,国家有针对性地提供了一些辅措施,这些辅措施集中在免税政策上。一方面建筑企业应当充分利用免税政策。如2013年8月后,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自用应征消费税的交通工具,其进项税可从销项额中抵扣,在此之前此类税务处理不可能实现。另一方面,建筑企业可以利用即征即退的优惠政策,如科技优惠退税。企业可加大科研力度,对废旧物资实现再利用。例如,建筑企业可研发新型混凝土,将废旧沥青、混凝土等材料融入混凝土中,开发可再生混凝土,也可研发搀兑废渣比例不低于30%的建材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建筑企业的环保意识,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还能够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力,推动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
(二)进项税额的抵扣问题和供货商的选择问题
建筑企业成本费用构成较为复杂,包括工程成本、人工成本、甲供材料、技术设备等各方面,库存材料及固定资产比重极大,建筑企业必须考虑库存材料与固定资产进项抵扣问题。操作中,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异地施工较为普遍,各试点地区操作方案也有着较大不同,再加上纳税意识的缺失,建筑企业营改增增值税抵扣可实现能力较弱。其次,建筑企业营改增后,劳务分包及班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建筑企业人力成本高,劳务成本抵扣直接成为营改增后的大问题。最后,建筑企业项目建造所需材料量大、种类多,施工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由于供应商资质不足导致无法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现象,无法实现抵扣,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尽可能选择具备增值税发票开具能力,能够为建筑施工企业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单位。
(三)合同问题
在建筑企业纳税筹划中,合同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有的企业为了签下合同,在合同签订环节,本应分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在对方要求下,却一次性向对方开具。如果合同提前终止,对方已经实现全部进项抵扣,增值税发票就无法退回,抵扣税款不可能实现。因此,建筑企业一定要强化合同方面的重视,对双方合同进行严格规范,重点注意采购、建筑、劳务等合同,重视抵扣法律凭据的获得。
(四)企业管理问题
在我国建筑业企业管理问题上,从总体来看,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建筑业资质不齐。因此,为了实现有效的纳税筹划,企业需要采取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比如:建立境外子公司,通过改变企业的管理模式给少缴税提供了纳税筹划空间。
四、建筑业对“营改增”的策略
(一)建筑业营改面临的难题
首先,根据自身的需求,合理选择纳税的主体。建筑企业依据自身的情况对核算进行合理的选择,例如,选择一般的纳税人,可以对税额进行抵扣,如果选择小规模的纳税人,可以得到低征收率的优惠政策。其次,供应商的资质和开具发票对纳税筹划的影响。如果选择的是一般纳税人的供应商,可以开具增值税的发票,这样进项税额就可以抵扣,但是,由于供应商提供了大量的大额增值税发票,这就造成了供应商在原材料和运输方面的费用大大的提升,在正常情况下,除非建筑企业采取外包运输业务,否则运输成本将没有办法进行折扣。最后,在和供应商合作的过程中,人机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需要对建筑企业的合同签订实行高要求标准,避免由于缺乏法律保护意识、可以作为依据的合同而导致的纳税成本过高,从而影响了人工成本的预算。
(二)关于建筑业对 “营改增” 的策略
①规避风险,进行积极主动的沟通,虽然“营增改”可以使整个建筑企业税负都有明显的增加,但是,建筑企业针对出现的税务问题,应该积极与财税主管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为了避免税收违法风险,应该积极与税务机构进行沟通,共同商量抵扣的相关问题。同时,对于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应该及时向税务部门反馈,以便于主管部门能迅速作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使问题最终得到解决。②注重业务模式的创新。建筑企业要想获得增值税的最大折扣额,就必须先了解“营改增”的实质,在依据相关规定的前提下,使业务模式不断的创新,第一,建筑企业增强自身的判别能力,对供应商是否具有一般纳税人的资质、能不能提供增值专用的发票等等各方面进行合理的分析处理。其次,为到达内部成本外部化、扩大进项税额折扣力度的目的,在建筑企业具有实力的情况下,成立相应的运输装卸和劳务子公司。此外,如果建筑企业对业务的形式进行创新,让业务量不断上升,就可以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③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模式。建筑企业中面临的一切税务风险,都是与内部管理有着很大的关联。在“营改增”过程中,应该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不能只是看到当前的小利益,另外,企业应该对发票管理提出较高的要求,避免由于发票的原因造成的不必要损失。此外,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和风险的意识,聘用具有较强会计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并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使增值税的抵扣链得到完善。
五、结语
“营改增”是中国税制改革的先导部分,建筑行业作为一个先驱来进行营业税和增值税的整改,应该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来进行规划改革,改变之前固有的营业税纳税观,掌握增值税的相关规定和税率等问题。灵活运用纳税统筹策略,强化内部管理,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提高风险意识,逐步实现建筑行业的“营改增“,规范行业管理,降低税负,实现建筑行业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余鑫.“营改增”背景下企业纳税筹划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4(4):86-87.
[2]李建人.“营改增“的进行时与未来时[J].财经问题研究,2013(5):78-84.
篇5
摘要:起始于2012 年1 月1 日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从试点到扩围,作为政府的一项结构性减税措施,在过去的两年里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转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以建筑业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方法,剖析了建筑业“营改增”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提出推进建筑业“营改增”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营改增;建筑业;SWOT分析
一、“营改增”的历程回顾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要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扩大增值税的征收范围,相应调减营业税等税收,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完善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营改增“试点扩围贯彻“分步”、“有序”的原则,从实施至今已两年多,一直处于稳步推进状态。
自2012 年1 月1 日在上海启动交通运输业及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后,“营改增”采取地区试点和行业试点的方式先后在12 个省市和计划单列市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进行。由于这种做法不可避免地导致同一行业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行业间的税负差异及增值税抵扣链条的中断,因此,国务院决定自2013 年8 月1 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2014 年1 月1日起将铁路运输业和邮政业纳入“营改增”试点,2014年6月1日起,电信业也纳入试点范围。至此交通运输业已全部纳入“营改增”范围,待条件和时机成熟后再扩围至建筑、房地产、金融保险业等行业。“营改增”试点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力争到“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营改增”工作。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关系到住房和就业问题。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建筑业也在这一改革中首当其冲地被波及到了。建筑业应该未雨绸缪,积极主动应对“营改增”。
二、建筑业“营改增”的SWOT分析
SWOT 分析是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即把组织内部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外部的机会(Opportunities) 和威胁(Threats),依照矩阵方式排列,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加以匹配和整合,以寻求制定最佳的发展战略、计划和对策。如表1所示,将组织的内部因素———优势和劣势,组织的外部因素———机会和威胁进行排列组合,形成四种模式的战略:SO战略、WO 战略、ST 战略和WT战略。笔者试图从建筑业“营改增”的内外部因素入手,全面分析“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基于因素分析的结果找出适合企业的最佳应对策略。
(一)S———建筑业“营改增”的优势
1.避免重复纳税,降低企业税负。建筑企业既是服务企业又是生产企业,涉及的经营范围广泛,建设项目周期长,工程物资和机器设备占企业资产的比例较大。目前建筑业纳税人以其提供建筑劳务取得的全部收入为计税依据计算缴纳营业税,对于购进的原材料和机器设备不允许抵扣增值税,造成重复纳税。“营改增”后,建筑企业的购进原材料、机器设备都允许抵扣进项税额,这就大大减少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促进了设备与技术的更新改造,提高了企业的资金和材料的周转效率。建筑业普遍存在工程分包的现象,企业每进行一次分包都要按照全额收入为计税依据缴纳营业税。“营改增”后这种现象就不会存在,大大降低了企业税负。
2.促进建筑业分工细化,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目前建筑企业营业税以全额收入为计税依据,企业为了减少纳税环节,会尽可能将采购、生产到销售的所有环节整合在一起,以求在最后的销售环节缴纳一次税。这种避税的行为对社会专业化分工和市场公平交易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营改增”后,由于增值税是对生产流通的每一道环节均征税,不论商品流转经过多少环节,作为抵扣链条中一个环节的企业来说,不必为别人的税负买单,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对整个流程进行优化设计,使社会分工更加细化,促进建筑业专业化的发展。
(二)W———建筑业“营改增”的劣势
1.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的问题。“营改增”后对购买原材料、机器设备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但前提是要有增值税专用发票作为证明,凭票抵扣。建筑业企业很多都是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买原料,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这样就不能抵扣进项税额。有些企业存在包工不包料的情况,材料由甲方提供,造成材料进项税额不能抵扣。此外人工成本不能抵扣进项税额。建筑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工成本是建筑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成本逐年上升。由于不能抵扣进项税额,建筑企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十分有限,因此“营改增”以后可能会出现税负不降反升的情况。
2.税率变化造成税负增加。建筑企业“营改增”前营业税的税率为3%,“营改增”后增值税税率为11%。如果建筑企业存在外部市场票据管理不规范,不能及时取得有效的增值税抵扣凭证,建筑企业分散地域偏僻,供应商不规范等情况,则企业无法抵扣进项税额,从税率增加的幅度来看,税负的增加将不可避免。
(三)O———建筑业“营改增”的机会建筑企业一般以价值高、固定资产比重较大为特点。实行“营改增”后,企业购置新设备的进项税额允许抵扣,企业税负减轻后,会更加注重对机器设备的改良和改善,通过大型设备的改良提高自身竞争力。同时,积极开展技术研究与开发,引进新技术和新工艺,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因此,“营改增”实际上是建筑企业更新改造的好机会。
(四)T———建筑业“营改增”的威胁
1“. 营改增”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建筑企业基本上实行的是从验工计价和付款中直接代扣代缴营业税的方式。“营改增”后,建设单位不能直接代扣代缴增值税,直接由建筑企业按当期验工计价确认的收入缴纳增值税。由于存在质保期等情况,验工计价也会直接扣除质保金后确认价格。建筑企业通常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与费用,实行税款预缴方式,当工程完工后进行清算。现实中,工程款收回时间往往存在滞后现象,建筑企业不仅需要垫付工程项目建设资金,还要垫付未收回款项部分工程的税金,导致企业经营性活动现金流出增加。此外,机器设备的购置又会显著增加企业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
2.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方面存在的税务风险。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多且分散,财务管理薄弱,基层增值税发票索取人员不熟悉增值税发票知识,不了解增值税抵扣原理,在增值税专用发票索取上有一定的困难。建筑企业相关联的企业如果大多为小规模纳税人,在购货时就得不到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抵扣。有时建筑企业进行采购时,开发票和不开发票是两个价,发票管理存在很大的风险。
三、建筑企业“营改增”的应对策略
(一)SO 战略———利用国家税收政策进行税收筹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建筑企业的税收筹划也是如此。建筑企业从缴纳营业税改变为缴纳增值税,这个过程的适应需要建筑企业的财务人员熟悉国家的税收政策。首先,建筑企业应根据“营改增”规定,把期初购进的原材料和机器设备的进项税额予以抵扣。其次,建筑企业还应加大对机器设备的投入力度,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进项税额抵扣,降低企业税负。对于购入的设备材料还可以进行租赁业务,提高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最后,建筑企业在购入原材料时要进行价格、质量、税负的分析,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优先考虑具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供应商。在招标采购时,建议在招标文件中明确供应商应为一般纳税人。规范合同签订,合同内容明确发票种类及发票的送达时限。
(二)WO 战略———利用建筑行业组织规范行业发展
“营改增”改革正处于全面推广阶段。建筑行业要对于“营改增”过程中自身行业的劣势进行改进,同时对于本行业不适应的政策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反映,提出“营改增”后税负增加的依据,以期下调增值税税率或给予一定的过渡政策来降低税负。建筑行业目前比较混乱,因为各个企业规模,实力不同,有些建筑企业材料供应商很多都是小规模纳税人,不能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为了建筑行业长远发展,建筑企业要加入建筑行业组织,制定行业准则,规范建筑行业健康发展。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建筑行业协会,向政府部门提出“营改增”改革的意见与建议,以维护企业的利益。
(三)ST战略———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
建筑企业目前多是粗放式管理体制,企业资质、规模良莠不齐,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面对“营改增”的挑战,建筑企业要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实行精细化管理模式。财务部门要加强财务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对各项现金业务进行严格的审计,及时缴纳相关税费,对涉税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重新安排。加强内部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使会计人员了解最新的“营改增”政策,提高会计人员的核算水平,使其对内部各个业务的流程进行熟悉,并可以熟练地进行增值税的计算、缴纳与核算业务。“营改增”不仅是财务人员的工作,也是企业销售、采购等管理人员的责任。通过企业网站、讲座培训等多种形式,组织员工学习有关部门“营改增”的知识,深化员工对增值税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时间的认识,强化员工在采购原材料、机器设备、运费、分包环节索要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意识,形成企业内部管理的规范化。
(四)WT战略———全面推进“营改增”改革
国家应继续扩大“营改增”的试点行业,力求做到贯穿建筑业增值税抵扣链条。由于“营改增”试点范围较小,建筑企业上下游涉及行业较多,增值税抵扣链条不完整,这些税负只能由企业自己去承担,从而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只有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税负顺利转嫁,才能取得联动减税效应。税务部门应将与建筑行业上下游相关联的行业一并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建筑业健康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蟠. 建筑业“营改增”试点的应对措施[J].财会月刊,2013(2).
[2]何启英.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服务业企业的影响[J].财会研究,2013(3).
[3]张新华.“营改增”初期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3(4)
[4]姜涛.浅谈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建筑施工,2013(6).
篇6
增值税制度最早实施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法国率先付诸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随即在各个国家中推行使用。增值税的核心就是仅以增加值部分作为征税对象,销项税额可以相应抵扣符合规定的进项税额,避免重复征税。对比国际形势,我国是在1994年将增值税制度引入同时征税对象界定为货物的销售、加工修理修配等。在增值税税制下实行“环环征收、层层抵扣”,而营业税制下则是“道道征收、全额征税”,对比看出在增值税制下,其税制更科学、更合理、更符合国际惯例。自2012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在上海、北京等11省市实行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了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工作,几个试点城市已经较为成功的转型。2015年将推动建筑行业的营改增,随着建筑业“营改增”工作的全面启动,更进一步完善了增值税链条。
二、建筑业实施“营改增”的重要意义
1.建筑业“营改增”可以减少企业重复纳税
目前在我国,增值税的覆盖面较窄,营业税覆盖程度要宽且重复性征收现象严重,比如销售自建不动产中,需要按照“转让不动产”和“建筑业”两个营业税税目进行征税。按照房屋销售价格全额征税,同时不能抵扣同一征税对象按照建筑业征收的营业税。同理按照建筑业缴纳的营业税中,不能抵扣建筑房屋时配套提供的建筑材料、零星备件等消耗品,在其商品流转环节已经征收率增值税,又对建筑安装环节征收了营业税,重复纳税现象明显。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破坏了增值税进项税抵扣环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增值税作用的发挥。
2.建筑业“营改增”有助于企业更新设备
对于建筑行业机械类设备购置费、使用费是一项重大支出,对于大型机械如吊装车、搅拌车等设备设施的取得的主要来源为:第一,公司购买;第二,现场租赁。对于自行购买的专业从事建筑施工设备,在营业税制下对于施工用专业车辆、设备索取的增值税进项税不能抵扣,无形增大企业成本,从节约成本考虑,会延长车辆的使用年限。但如果能抵扣相关进项税,企业可能加快设备更新,从而提高施工进度,减低由于工程延误带来的不确定风险。对于现场租赁的设备,其租赁成本中仅为车辆的使用费,使用费的定价标准之一则为车辆新旧程度,对于车辆加油费、保养费、过路过桥费等均不在其租赁成本中,这样核算下来越是新旧率高的,成本越大。企业为了节约支出怎会选择成本略低的设备,这势必对工程进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实施营改增后,大多数企业对于所取得的进项税发票可以进行抵扣,税收优惠空间变大,企业会由一部分租赁转为购买,促进企业减低成本。
三、“营改增”对建筑业改革产生的主要问题
1.建筑业营业税重复征税现象突出
重复征税顾名思义是只对同一征税主体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征税行为。施工企业按照工程结算收入的3%缴纳营业税,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也承担了购买设备、辅材;支付车辆加油费、维修费;房屋水电等增值货物的进项税,且没有渠道进行抵扣。改为增值税制后名义税率为11%,但是如上述采购环节产生的进项税是可以进行层层抵扣,进而达到减免税负的效果。对于营业税特别是建筑业施工企业,很多项目需要分包完成,重复征税不仅在于非应税对象的不同税种的征收,还有一大部分是在分包环节的重复征收,当前建筑分包现象极为严重,常见的有内部分包和外部分包。内部分包多指由集团牵头承揽项目后分包给子公司或者子公司经过集团授权,以集团名义参与公开招标项目最终以集团名义中标。外部分包即为将已中标工程项目对外转包,企业实际缴纳税款为总包方中标合同总金额减去分包商(仅限第一分包)缴纳的税款,如果同一项目经过二次或者三次分包所缴纳的税款是不能抵减总包方的税款。营改增调整后,通过调增业务流程,可以减少总包方重复征税问题。
2.建筑行业征税对象混乱
在建筑业中,经常有征税对象交叉内容,多为混合销售行为;混合销售行为既涉及增值税应税行为又涉及营业税应税行为,尽管有关条文已经明确规定了混合销售行为的纳税方法,但实际税收征管过程中,由于征管方式不同,会引起两个税务征管系统的征管混乱,不利于征管权利的清晰和税收征管成本的降低。
增值税应税行为有三种:一是销售货物;二是提供应税劳务;三是进口货物。营业税的应税行为有两种,一是提供应税劳务;二是非劳务类应税行为。对于上述应税行为,常见的是二者混合征收,不能清除界定征税对象,从而导致存在税收隐患,在税务稽查过程中,对不能准确判断应税行为的,将从高从严征税。
四、“营改增”对建筑业企业税负的影响
1.正面影响
(1)降低税负
通过试点企业近几年的实施证明,营改增在一定程度上是避免企业重复征税,从而达到降低税负的目标。
举例:某施工企业购买机器设备、材料等货物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试分析在“营改增”前后对税负的影响情况如何?
改制前,企业采用营业税模式进行核算,取得的相关增值税专用发票无法进行抵扣,无形增大了企业的成本,降低企业利润。
改制后,企业采用增值税模式进行核算,取得的相关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正常抵扣,避免转入的税负给企业带来了负担,有利于企业发展。
(2)减少重复征税
目前建筑行业中分包现象频频发生,有集团内部单位分包也有无关联方的外部分包,对于分包部分,营业税中明确规定只有一次分包时,分包合同额可以抵扣总合同额之外,对于二次分包或者二次以上分包是不能进行任何抵扣,要全额纳税。但是对于“营改增”后,可以通过调整业务流程,减少分包环节重复纳税的问题。“营改增”在原有17%和13%两档税率的基础上,多加了11%和6%两档低税率。目前建筑施工企业营业税率为3%,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后,建筑行业被征收的增值税率11%。相对于营业税,增值税可以抵扣相关进项税,实现税负转嫁。理论上应该出现增值税税负低于营业税税负的情况,然而由于建筑业的特殊性,对于未完工项目,可能会出现企业税负不减反增的情况。
2.负面影响
(1)部分设备、材料等无法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一项新制度的推举,在一定时期范围内有利也一定有弊,在过渡期间原始取得的设备、原材料等无增值税专用发票,势必造成过渡后一段时间内税负不降反增的趋势。
举例:A企业拥有一个2亿元的项目,设备采购在1亿元左右且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其应缴纳的增值税=2×11%-1×17%=0.05亿;沿用上例,如果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则需要缴纳的增值税=2×11%=0.22亿。营改增后虽然建筑企业的进项税可以抵扣,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建筑业能够抵扣的进项税非常少,不能弥补税率上升造成的税负的增加。
(2)增加建筑劳务费
在建筑行业,人工成本不能进项抵扣,由于用人需求多,工种特殊,正规建筑公司不会招聘正式在编人员,故在劳务市场临时聘用大批量零散的农民工或小时工,这部分人员提供劳务服务,施工企业支付劳务工资,对于这部分来讲并不能取得相应的发票,因此施工企业对应人工成本部分无法进行抵扣。原施工企业在营改增前税负3%,营改增后反而增加到11%,8个点的增幅,导致施工企业负担重。
五、针对建筑业“营改增”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国家进行税收改革的出发点是为了是税负更合理,更有利于企业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减低企业税负,促进税制结构的改变,刺激市场需求,本文针对建筑业“营改增”存在问题有以下几点应对措施:
1.精细化管理
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后,企业应加强自身建设、规范经营管理、实行精细化管理,增加进项税额的抵扣,优化企业结构,提高自身的获利能力,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尽可能降低营改增带来负面消极影响。
2.树立合同意识
建筑业在招投标过程中,从源头进行控制,严格把关合同中涉税内容风险,从材料采购环节抓起,在比质比价基础上要树立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概念,提高抵扣率,降低税负。
篇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5-122-02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营改增”涵义
所谓“营改增”,即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简称。1993年“分税制”改革伊始,由于我国政府财力有限,税务征管水平较低,税制结构以流转税为主,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增值税和营业税是调节我国商品和劳务流通的两个最主要税种,其中,第二产业(工业)主要由增值税调节,第三产业(服务业)主要由营业税调节。相比而言,营业税税制简单,易于征管,但存在重复课税、阻碍分工合作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营业税的长期实施延缓了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步伐,为了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自2012年1月1日起,我国在上海、北京等11省市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了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工作,己经取得了较为成功的转型和宝贵的经验。根据“十二五”规划的要求,2015年我国进一步推动建筑行业的“营改增”,全面启动建筑业“营改增”工作,完善增值税链条。近年来,随着“十二五”规划的逐步落实,建筑业“营改增”也全面启动。经国务院批准,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建筑业纳入试点范围。从现有结果看,建筑业“营改增”将会完善现有税制体制、刺激投资、振兴经济,减少流转环节中的重复征税问题,最终实现国家结构性减税的目的。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遇到许多问题。
(二)“营改增”对建筑业带来的总体影响
“营改增”对建筑业企业运作方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财务人员、合同选择等几个方面。
在财务人员方面,由于从营业税改到增值税计税,导致记账方法不同,会计核算方式和税费缴纳方式都发生了改变;在财务管理上,财务报表的结构受到影响,另外独立核算增值税,增大了财务管理的难度;同时企业还得注重对财务人员安排进行新规定的理论学习和考试培训,设立独立的相关部门做好充分的相关准备。
在合同选择上,建筑业企业多是承包和分包结构,分包商的规模以及管理程度参差不齐,会计核算也不见得都齐全,这导致有的分包商可能不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所以这导致了建筑业企业在进行分包商合同的选择上有了更多的余地,可以选择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分包商,可抵扣的税额可以用来人员管理、提高劳务待遇、改善工程质量等方面,合理地转嫁了税负,减轻企业负担,以此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同时,在采购方选择,是否主辅分离,是否业务外包等模式上,“营改增”的改变为建筑业企业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三)实施营改增对建筑业的重要意义
一是可有效避免重复征税。在以往税收管理体制中,建筑业按照计价收入的3%计征营业税。作为工程成本中的各种原材料、购入的机械设备等的进项税不能抵扣,形成重复征税。“营改增”后,建筑业企业一般纳税人的此类进项税可以抵扣,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行业重复征税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成本。二是促进建筑业施工生产方式转型。现阶段我国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工费在建筑企业成本中所占比率相对较高,目前大部分人工成本无法抵扣进项税。而“营改增”实施后,购买机械设备缴纳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从而有助于促进建筑企业先进机械设备投入的动力,促进建筑业施工生产方式的转型。
二、建筑业在“营改增”后面临的挑战
(一)发票管理机制不完善
一方面,营业税制下以单一的营业收入为计税基数,税率固定,建筑业企业往往不重视购进材料物资、设备的发票管理。长期以来,除了钢材的购进可以取得相应增值税专用发票外,建筑业企业的供应商大多是个体工商户和农民,这些供应商难以开具合规的、可用来抵扣的进项税发票。另一方面,建筑业的周期性问题也产生了物料供应、资金给付以及发票流转在时间上的不一致,建筑业企业取得可抵扣的进项税发票的时间滞后于真正的物料使用时间,难以在当期进行抵扣。此外,建筑施工企业的下游供应商因自身资质问题,常常不能开具合法真实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难以做到发票抬头与企业名称、合同签订者一致。即使在规范了合作供应商后,建筑施工企业获得能够大幅度抵扣11%销项税率下高额税负的进项税也存在着结构性障碍,即下游供应商适用税收政策及税率存在问题。因此,下游供应商的适用税率、开具发票类别、开具时间也应纳入发票管理机制中。若不实施?m应增值税制下的发票管理机制,关注发票流转时间,与下游供应商明确规定发票相关事宜,建筑业企业在面临高额的销项税的同时只能拥有极不匹配的可抵扣进项税。
(二)建筑业下游增值税抵扣链条不完整
增值税的优点在于其抵扣链条的完整性。但目前建筑业的许多下游企业,如房地产业还未实施“营改增”,房地产公司开发的产品,例如商铺、商场、写字楼自己持有经营,这些产品所耗用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公司提供的建筑劳务部分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再如,一般纳税人销售自产的包括建筑用和生产建筑材料所用的砂、土、石料等货物,可选择按照简易办法依照3%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同时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建筑企业购买的砂、石料、混凝土等,如果是从按照简易征收办法纳税的供应商处采购的,则建筑企业只能获得增值税普通发票,不能抵扣进项税金。这些建筑材料在建筑行业施工成本中所占比重很高,会严重影响行业的盈利水平,给建筑业“营改增”带来一定的难度。
(三)会计核算难度增加
营业税的核算只涉及收入的多少,用收入乘以税率即可计算应纳营业税,税基相对固定,税率恒定。但“营改增”后,进项业务与销项业务均涉及增值税核算,会计核算难度增加。首先,体现在税率的复杂性上,17%到3%不等的多档及多类别税率易造成企业的核算复杂化,若不进行分类核算,按照税法规定有可能从高征收,会增加企业税负。其次,抵扣核算涉及税务行为发生时间、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时效性、进项转出业务等一系列的复杂会计核算内容,对企业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会计核算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建筑企业解决“营改增”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主动接受“营改增”
“营改增”是我国税制改革重要的有创新性的一步,初衷便是给企业减轻税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企业应该考虑到初期改革会带来不适应,事先从思想上和行动方面做好准备工作。认真学习《增值税暂行条例》和“营改增”配套实施细则,刻不容缓地开展增值税相关知识的各种学习,首先得学好专业基础知识例如税务和财会,然后再对具体实际情况找相应的解决措施。思想上企业不能存在抵触或回避心理,应该积极去面对这种变化,及早准备。行动上,通过完善自身管理,日常经验规范化,加强内部控制,实行精细化管理,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增加进项税的抵扣额,减轻企业税负负担。这些都需要企业优化自身资产结构,在营改增后增加固定资产投入,从提高企业机械化生产水平促进企业生产力提高,从而提高获利能力,这也会增强建筑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竞争能力。“营改增”过渡时期,建筑业企业可能会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处理不好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所以企业应该行动起来,尽可能抵消“营改增”对建筑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把“营改增”看作是倒逼建筑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机遇,变为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契机。
(二)完善专用发票的取得和管理机制
第一,加强增值税发票取得的管理。建筑企业在采购原材料时应尽可能选择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供应商,完善供应商的选择机制,加强建筑合同以及增值税发票的管理,尽量选择一般纳税人为供应商并在签订采购合同时注明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当供应商为小规模纳税人时,应该在合同中要求供??方到国家税务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对于施工和设计业务分包尽量选用有资质的一般纳税人,确保进项税全额抵扣。尤其对砂石料等基础资料的采购把好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关。确保做到货、钱、票的三统一,否则会有增加增值税的风险。第二,完善合同消除抵扣“不确定性”。企业应在签订的各项合同中明确款项的到款时间“甲供材料”开具发票和结算流程可以变为委托方、建筑企业和供应商签订三方协议,供应商给建筑企业提供可抵扣的进项税发票,建筑企业开具同样金额发票给委托方,尽力消除取得专用发票的“滞后”以及由业主取得的不确定性。第三,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一是建筑企业加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用机械技术代替人工老大降低对劳动力的依赖,从根本上减少人工成本;二是国家可以考虑减少对固定资产的抵扣限制,对“营改增”之后取得的固定资产增值税抵扣年限由2年扩展到更长期限。
(三)全面梳理下游供应商
下游供应商的资质将对建筑业企业的税负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建筑业企业应对签订的内包合同做出更加详细的规范,明确指出施工企业在选择材料供应商时,将能否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作为选择材料供应商的基本条件。同时,企业管理部门也应提供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材料供应商名单,引导项目施工部门从名单中的供应商订购建筑材料。企业的财务部门还应严格控制工程款的发放,合理安排进项税额的抵扣进度。
篇8
【关键词】建筑业营改增税负增值税进项抵扣策略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目前,我国现行的税制制度是营业税与增值税并行,出现了一些税负不平衡现象。为了解决重复征税等问题,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在部分地区和行业开展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逐步将目前征收营业税的行业改为征收增值税(简称“营改增”),至此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应调减营业税等税收”政策的执行,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于2011年11月16日正式下发了《关于印发的通知》(财税[2011]110号文件),不可逆转地拉开了税制改革的序幕。 “营改增”是国务院关于结构性减税制度改革的重大部署之一,其根本目的是基本消除重复征税,从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这一税制改革,是否能达到结构性减税,从而减轻企业税负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
现分析营业税纳税人与增值税纳税人在“营改增”前后应纳营业税与增值税税负变化差异——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法
假设“营改增”试点的一般纳税人企业的营业收入为 ,“营改增”之前适用的营业税税率为,税改前,该企业应缴纳的营业税税额为。税改后,假设不因改征增值税而增减含税销售收入,设该企业所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那么该企业的增值税销项税税额为;令表示企业可实现进项税抵扣的第种外购商品(含货物和劳务)的价值, 表示企业不能实现进项税抵扣的成本和费用(含税价款),为第种外购商品所对应的增值税税率,则企业的增值税进项税税额为,由此可得“营改增”后企业的狭义税负变动率(含税收入)为,而“营改增”前企业应交的企业所得税为 ,“营改增”后企业应交的所得税为 ,由此可得“营改增”后企业的广义税负变动率(含税收入)为,引入可抵扣进项平均税率,使得,设抵扣率,即可抵扣购进项目的价值/营业收入,则狭义税负变动率为,广义税负变动率为。当时,意味着两个税种的应纳税额相等,即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
当实际抵扣率=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时,两种纳税人的税负相同。
当实际抵扣率>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时,< 0、< 0,“营改增”后,增值税纳税人的税负下降一定幅度。
当实际抵扣率 0、> 0,“营改增”后,增值税纳税人的税负上升一定幅度。
2“营改增”对建筑业税负的影响
现以建筑行业为研究视角,在税款征收环节销项与进项抵扣链不紧密的情况下,对“营改增”后建筑业税负影响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总体上看建筑业“营改增”有利于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促进企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有效降低人工成本支出,优化资产结构。但现行大多数建筑业企业在传统的管理方法和粗放的管理模式下,有许多不能取得发票的情况存在,从而导致成本抵扣项目较少,企业税负实际增加,税负的实际增加值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亏与市场竞争力。但如果建筑施工企业能够有效地利用增值税转型这一机遇,从完善内部体制、运营机制等方面来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在管理上真正实现质的飞跃,促进建筑施工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财税[2011]110号文件明确规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一起,适用于11%的增值税税率,在“营改增”之前建筑业缴纳税率为3%的营业税。根据狭义税负变动率构造曲面方程I,根据广义税负变动率构造曲面方程II,利用Matlab软件中meshgrid、mesh、contour3函数分别绘制出方程I、II的三维曲面、等高线图形如下图所示:
图1方程I三维曲面图 图2方程II三维曲面图
图3方程I三维等高线图 图4方程II三维等高线图
再运用bwarea函数测算出曲面方程I中无差别平衡界面 平面上方曲面面积为0.1317275,而 平面下方曲面面积为0.0388725,上方曲面面积大于下方曲面面积。曲面方程II中无差别平衡界面 平面上方曲面面积为0.098795625,而 平面下方曲面面积为0.029154375,上方曲面面积仍然大于下方曲面面积,说明无论是从狭义的税负变化率分析还是从广义的税负变化率探究,建筑业税率经过“营改增”税制改革从3%增加到11%后,建筑企业在抵扣链不完整的情况下实施“营改增”导致税负增加的幅度比降低的幅度大。下面结合建筑业的实际情况从建筑劳务支出、施工设备支出、部分材料成本支出方面的抵扣问题等来具体分析“营改增”对建筑企业实际税负的影响。
2.1建筑劳务支出(人工费)抵扣问题
建筑企业人工费约占工程成本的20%~30%,现行建筑企业的普遍作法是将劳务分包给符合施工资质条件的单位,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劳务承包行为征收营业税问题的批复》(国税[2006]函493号)的规定,建筑劳务企业应按取得的纯劳务分包款全额缴纳3%的建筑安装业营业税,总包方可按分包方提供的建安发票抵扣营业税。而实施“营改增”后,按增值税现行规定,人工费支出部分不存在进项抵扣,属于应纳税的增值范畴。因建筑劳务公司的主要成本费用支出是劳务工人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等职工薪酬支出,这些支出按现行增值税法规的规定,属于不能进项抵扣的应纳增值税的增值额,因此无论建筑劳务公司增值税税率的高低,根据流转税的传导机制,建筑劳务公司的税负最终会转嫁到总承包企业成本中来。
2.2建筑施工设备支出抵扣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建筑企业自行外购(含融资租赁)取得,而外购取得又分施工行业在实行“营改增”之前购置和“营改增”之后所购;二是企业以经营租赁方式取得。按增值税相关政策规定,企业在“营改增”之前购置的设备不允许进项抵扣,在“营改增”之后购置的设备才可以凭专用发票抵扣进项税额。据了解,现在建筑市场上具备一定规模、管理较规范的建筑施工企业与施工设备租赁公司大多数已基本购置齐全正常工程施工所需设备(这是建筑施工行业资质核定管理条件之一),因此“营改增”后预计新购设备所占比重比较低,享受以进项抵扣增值税税收的优惠政策空间不大。新的税改方案中,动产租赁业增值税税率为17%,而原营业税税率为5%,从施工机械设备租赁公司的成本构成来看,其主要成本项目包括施工机械设备的折旧摊销费、修理维护保养费、专用施工设备操作维护人员的人工费、场地租赁或摊销额等,因此 “营改增”前后租赁公司税负的高低同样主要取决于他新购置的可以进项抵扣机械设备与原有的不能进项抵扣机械设备之间的比例以及机械设备操作人员人工费占全部成本比重的高低,如果租赁企业得不到足额进项抵扣,根据增值税税负的传导效应将使租赁企业增加的税负最终转移到建筑企业工程项目成本中来。
2.3部分材料成本支出无法或难以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抵扣问题
一方面外购商品砼支出可抵扣支出项目总额的比重比较大,但其增值税可抵扣率一般为6%,比理论的17%少抵扣11%。另一方面地方材料及辅助材料抵扣问题。施工企业承建的工程项目遍布全国各地,很多工程位于偏远地区,特别是砖瓦、石灰、砂石、土方等地材基本上是就地取材、个体供应,还有零星辅助材料种类多、金额小,装饰企业材料繁杂,大多由当地杂货店、个体户供应,所以在购买这些地材、辅助材料时大多数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有的甚至没有发票。
2.4部分材料成本支出不能及时获得抵扣凭证进行进项税额抵扣问题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九条规定:“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讫销售款项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天;增值税扣缴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当天。”而目前建筑业基本上实行的是建设单位从验工计价和付款中直接代扣代缴营业税的方式,“营改增”后,建设单位将不能直接代扣代缴增值税,而应由建筑企业在机构所在地按当期验工计价确认的收入缴纳增值税。由于建设单位、建筑施工企业、材料设备供应商普遍存在相互拖欠工程款、材料款的“三角债”现象,建设单位往往因支付能力不足、诚信缺失或对工程质量进度不满意等原因,导致工程款项的回收进度普遍滞后,造成建筑施工企业也经常拖欠材料设备供应商、分包商的材料设备款、分包款,那么建筑施工企业也无法及时从材料设备供应商、分包商中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进项抵扣,但应交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当期必须缴,这一时差造成了建筑施工企业实际税负的增加,给企业带来资金压力。另外,现行增值税政策强调:凭增值税专用发票认证抵扣期最长不超过180天。建筑业工程建设周期比较长,对于接近竣工但尚未结算的项目,一旦实施“营改增”,就要开具增值税发票,而此时因工程项目结算的拖延进项税额认证抵扣期已过,没有进项税额可抵扣,只能按11%的税率缴纳销项税额,难免会加重建筑施工企业的税负。
3 建筑业将面临的税负问题可采取的应对策略
对上述因“营改增”造成建筑施工企业将面临税负增加的局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其应对措施,寄希望建筑业能提前做好税收筹划,迎接挑战。
劳务用工方面。公司技术管理部门尽可能地优化施工方案,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和生产线,提高机械使用比例,减少作业人员,从而降低企业人工费支出,提高进项税额可抵扣项目比例,达到降低企业税负的目的,同时还能提高企业的施工效率和机械化水平。
机械使用费方面。“营改增”后有利于建筑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由于公司只有在实行“营改增”后新添置的机械设备方可对进项税额进行抵扣,因此,各建筑施工企业如需购置机械设备,尽可能延后购置;如实在需要,可用融资租赁或经营租赁方式来解决机械使用问题。但需考虑出租方属于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能否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所租设备是否按简易办法征税,通过分析不同出租方的利弊,来确定最佳的租赁方案。或者通过行业协会或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向国家税务局总局反映,建议对“营改增”前购置的固定资产进项税不可抵扣问题,可以按固定资产的剩余价值作出相关抵扣规定来解决,而不是一律不得抵扣。
供应商选择方面。企业要完善内控管理,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要求市场经营部及法定监察部应对分包协议进行规范,在签订分包协议时在价格和税额之间进行比较,选择进价成本低廉的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还是选择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一般纳税人,更有利于减轻企业整体税负,来确定签订分包协议的供应商。
工程款催收、进项税额留抵方面。一方面由公司市场经营部和法务监察部对施工合同进行规范,在签订合同时对甲方作出约束,补充因甲方拖欠工程款而造成税负增加的损失赔偿条款。同时,公司应协助项目负责人加大工程款的催收力度,合理调配资金,防止建筑企业资金链断裂,尽可能减少因应收账款回收滞后带来企业税负增加。另一方面,根据增值税相关政策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应在开具之日起180日内到税务机关办理认证,并在认证通过的次月申报期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抵扣进项税。如果通过认证并在次月纳税申报抵扣,申报后形成的留抵税额不受时间限制,将缓解因工程项目结算迟缓,造成开具销项税发票时,已无进项税专用发票可抵扣的问题。对于在“营改增”之前已经进入施工阶段的项目,可以向国家税务总局反应,建议对以前项目采取一定的过渡措施来降低税负。同时,建筑施工企业也要充分了解、用足用活财政扶持政策,才能在税制改革中取得更快更好地发展。
收入源头方面。如同其他材料、人工费上涨因素一样,建筑企业市场经营部可以通过招投标时报价上浮一定比例来消化一部分增加的税负,这对建筑业来说机会是均等的,因此提高报价并不会使其完全处于不利的局面。
“营改增”政策培训方面。积极开展增值税政策的学习与宣传,通过会议、企业内部网站、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组织企业各级财务人员、管理人员、材料采购人员和预决算人员认真学习有关增值税的专业知识,提高员工对增值税的基本原理、税率、纳税环节和纳税时间的认识,树立在采购设备、材料,租赁设备、分包环节等索取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意识,针对项目过程控制、税务管理、会计核算、预算管理等方面的变革做出相应调整。尤其是财务人员要尽快熟悉增值税纳税申报的步骤和环节,加强发票管理,并对会计核算作相应的改变,以尽快适应“营改增”政策的实施。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要把“营改增”视为企业发展的一个契机,通过健全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提高企业的管理控制水平,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才能有效应对市场挑战。随着“营改增”税制改革地不断推进,将有更多的行业和地区纳入试点,从制度层面上能增加可抵扣的进项税。因此从长期发展看,建筑业增值税抵扣链能逐步趋于完整,那么建筑业在享受“营改增”政策实施带来税改利益的同时,也能拉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的通知.财税[2011]110号,2011-11-16.
[2] 张璠.建筑业“营改增”试点的应对措施[J].财会月刊,2013(1):71-72.
[3] 许美华.浅议建筑业“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商业研究.
[4] 任高飞,陈瑶瑶.例解“营改增”对试点企业税负的影响[J].财会月刊,2013(2):85-87.
篇9
关键词:营改增;建筑业;会计核算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2
营改增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避免重复征税推动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从而在某一程度上环节缓解就业压力。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方案是2011年国家税务局和财政部联合下发的一个税制改革方案。营改增在带来许多好处的同时,也给我国一些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自2011年以来,我国营改增方案的工作已经在交通运输业、现代服务业等几个行业中完成,显然建筑行业也必将实施营改增方案。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在营改增的背景下建筑行业需要对自己的发展战略进行适当的调整,建筑行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也应当作出适当的调整。在此之前,建筑行业需要具体了解营改增给会计核算这一块会带来哪些影响,以下则是对营改增给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带来的影响的具体分析。
一、营改增对建筑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影响
在营改增之前,建筑将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中的营业税属于含税收入额,一般在营业税的缴纳环节才会进行会计核算。[1]但是在营改增之后,其主营业务收入属于税后收入额,会计核算的方法有所不同,并且涉及到的会计核算部分有所增多,例如产品计价等,税金核算更为具体,最后建筑施工企业的利润率数值也会不同。
而关于营改增对建筑会计核算工作的影响,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本文以下则是具体分析营改增对建筑业会计核算工作产生的一些不利影响。
1.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收入核算产生影响
国家实行营改增对建筑业会计核算工作中的收入核算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营改增之前与之后的收入核算是完全不同的。在营改增之前,建筑业缴纳的营业税主要是以整个工程项目的整体造价为依据,而营改增之后,建筑业的收入核算则不包括含增值税的建安项目的工程造价。因此建筑业的收入核算可能会与实际的收入有所不同,整个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以及最后的经济利益也会受到影响。
2.对会计核算中的成本核算产生影响
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成本的核算包括了建筑材料的费用核算、建筑施工人员费用的核算等,而在成本核算之下又有更为具体的核算。例如在建筑材料这一块,钢筋、木材、水泥和混凝土等的费用计算;在建筑施工人员这一块,营改增是否要征收人工费的增值税等等。营改增之后,建筑施工企业中会计的成本核算项目更多。从某一层面看,营改增增加了建筑行业的税负,并且会出现成本核算与实际费用不一致的情况,使得建筑行业的经济效益受到一定的影响。[2]此外,在营改增的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当中,涉及到的一些固定资产需要按照取得的增值税发票扣除进项税额,这样很容易使得建筑施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提高。
3.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现金流产生影响
在营改增之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主要实行的是代扣代缴营业税方式,建筑施工企业的现金流并不会受到影响。但是,营改增方案实施之后,建筑施工企业就不能再采用代扣代缴的方式,而是必须有建筑施工企业自行验工计价在当期缴纳增值税。如果建筑施工企业的进项税额抵扣不足,就会影响到其现金流的流动,增加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的紧张程度。或者建设单位只对建筑施工企业样计价却不支付工程款,换句话说就是,建筑施工企业先上缴增值税,后收取工程款,这样明显会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的现金净流量增加。
二、建筑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营改增对策
为适应我国税制改革中的营改增方案,建筑业必须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其会计核算工作也应当作出相应的改变,以下是针对营改增提出的几点会计核算工作的具体措施。
1.建立完善的建筑业会计核算体系
国家进行税制改革的初衷是推进我国企业的健康稳步发展,但是,在实际实施应用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存在与营改增目的与效果相冲突的地方,尤其在建筑行业中进行会计核算的时候会存在一些问题。[3]对此,可以先建立一个完善的建筑业会计核算体系。在新的建筑业会计核算体系中,应当明确相关税费的计算标准、缴纳相关税费的手续和方式等等。一旦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建筑业会计核算体系,会计核算的相关工作人员的核算过程可以逐渐走向规范化,进而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提高整个建筑业会计核算的质量。在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时,可以利用现代网络以及计算机技术,结合建筑业实际的项目工程财务情况,汇集编制出合理的会计核算工作程序。如此一来,在营改增的背景下,建筑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也能够得到较快的发展。
2.提高建筑业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营改增的背景下,我国的建筑业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其发展的内部环境以及外部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为应对不断变化的形式,建筑业必须向加强自身内部人员的建设。建筑业的会计核算工作要适应营改增的环境,其相关的会计工作人员在专业素质上是一定要过硬的,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必须得到提高。这就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对我国营改增相关的税务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营改增的改革内容等方面有相对的了解。当然,建筑业的会计工作人员还需要对会计专业知识以及建筑行业中的相关知识掌握扎实。以上所提到的是对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的要求。
此外,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养也需要得到提高,例如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等。为此,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培养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养与专业素质,例如定期检查考核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定期培训会计工作人员等。通过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营改增对建筑行业的不利影响则可以将低。
3.加强专用票据的管理力度
营改增的内容涉及到对建筑行业票据的使用限制,因此在票据的管理这一块建筑行业可以加强对自己专用票据的管理力度。这项应对措施可以帮助建筑施工企业尽量避免某些相关的风险,还可以为企业有序、有效地经营管理自己的项目提供相应的保障。众所周知,不同纳税人开具的发票种类也不同,发票的性质与纳税的额度也是相关的。因此,会计工作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依据相关的票据使用管理章程办事,可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在加强专用票据的管理力度。加强专用票据管理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对相关的会计工作人员举办知识讲座进行适当的宣传。此外,专用票据的管理还需要先关的会计工作人员与建筑企业其他部门的紧密配合。
就会计工作人员本身来说,在进行票据管理时,建筑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人员必须严格填写发票的金额、单位、期限等,并且要妥善保管所有相关的票据和凭证,降低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风险。
4.调整纳税筹划工作
营改增对建筑行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影响是非常大的,它涉及到营业税、增值税等的计算以及缴纳税费的方式等,一旦会计工作人员有所疏忽,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全面分析营改增的内容,统筹规划自己的纳税工作。
建筑施工企业在建设项目开始之前,可以申请国家的专项资金或者依据相关的条件向银行贷款。在做项目建设准备工作前,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先做好招标投标的比价工作,进行合理地避税。建筑行业在开展工程项目时的所有涉及到的税费都要调整筹划,例如建筑材料涉及到的税费、建筑施工队伍涉及到的人工税费等。由于会计核算工作涉及到相关的税费,而所有的资金核算都会影响到后续的工作,因此调整纳税筹划的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如果建筑行业在纳税的筹划工作得到提升和调整,整个建筑业受营改增的影响就会减小。
三、结语
营改增对建筑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为更好地适应我国的税制改革,建筑业可以在会计工作的许多方面做出调整和改变。在调整和改变的基础上,建筑业可以得到稳步健康有序地发展。而本文所提到的一些调整和应对营改增的措施仍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但还是希望能给广大从事建筑业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薛文.营改增下建筑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应对[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1:105-106.
篇10
一、“营改增”的内涵
所谓的“营改增”就是指将企业应该缴纳的营业税项目改为征收增值税项目,即只对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部分进行征税,这样就有效的解决了重复征税的问题。“营改增”的实施对整个建筑行业的长期发展是有利的,在总体上减轻了建筑企业的纳税负担,可以促使建筑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规避不利因素,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促进整个建筑产业进行调整和升级。
二、“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税负以及盈利水平的影响
1.“营改增”政策对建筑企业税负以及盈利水平影响
“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对建筑企业的税负水平和盈利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存在多种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营改增政策的实施会减轻企业的纳税负担,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但是有些学者认为虽然理论上“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可以降低建筑企业的税负,但只是在理想的状态下才能真正减少企业的税负。短期来看,“营改增”政策实施对建筑企业的盈利水平会造成不利的影响,目前学术界在“营改增”实施对企业税负增减方面的讨论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因此加强这一问题的讨论至关重要。
2.理想状态下“营改增”政策实施对建筑企业税负以及盈利水平的影响
从总体上来看,建筑企业的税负是下降的,净利润是增加的,并且由于应纳税额的降低使建筑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拥有了更多的现金流,从而使建筑企业的盈利能力大大提高。在“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后,建筑企业的流转税税额会下降,但是所得税的税额会上升,并且两者存在反向变化的关系。
3.现实生活中“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对建筑企业税负以及盈利水平的影响
从理论上来说,“营改增”政策的实施有效解决了建筑企业存在的重复征税问题,实现了减轻企业税负的目标。但在实际的工作中,短期内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存在一定的难度,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购买的建筑原材料并不是都可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有些外包业务承包给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施工单位,就无法获得专用发票,当然也就无法进行抵扣,这里就可以看出,建筑企业税负多少和是否可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息息相关。
““营改增””政策在短期内无法实现预期目标。除购买原材料存在无法获得专用发票的情况,还包括如下方面:一是建筑施工企业有很大一部分员工为临时性的农民工,未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他们的工资也无法得到抵扣,而劳务公司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也不愿交纳11%的增值税。二是 “营改增”实施时间较短,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不严谨的情况,这就导致建筑企业无法顺利抵扣增值税进项税。
另外,建筑业中普遍存在“甲供材”现象,即建筑企业提供建筑材料,致使无进项税抵扣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税负,降低盈利能力,这对建筑施工企业十分不利。
4.建筑企业“营改增”后盈利情况的测算与分析
一方面,在建筑企业征收营业税时,企业购买的原材料以及设备折旧都是以含税的价格计入业务成本,而在征收增值税后,企业所购买的原材料和设备的折旧都以不含税的形式反映在企业的利润表当中,从而使企业的营业成本降低,利润增加。
另一方面,增值税属于价外税,如果建筑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竞争机会而保持服务价格不变,则会使企业的利润降低,这就说明将增值税转嫁是建筑企业增加利润的重要途径。从短期来看,建筑企业的盈利能力会下降,从长期来看,建筑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必然会不断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提高定价水平,从而导致整个市场蛋糕缩小,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综合实力较弱的建筑企业将会被淘汰出局。
三、在“营改增”政策环境下对建筑企业的建议
通过上述的分析发现,“营改增”政策的实施短期内可能会增加建筑企业的税负,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建筑企业要积极顺应时展的潮流和趋势,从企业内外两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提高自身税务筹划水平,合理避税,降低应纳税额。一方面,建筑企业要转变纳税观念,树立起一般纳税人意识。同时,建筑企业还需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积极应对“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另外,建筑企业还需要根据“营改增”政策的规定对企业的成本结构进行调整,尽量减少人工费用在生产成本当中所占的比重,而增加机械的投入比重,这样就可以增加成本结构当中可以抵扣的部分,从而降低税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建筑企业还需要加强对供应商以及分包商的管理,选择最佳的合作伙伴,保证尽可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工程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