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范文

时间:2023-03-17 16:06: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建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建筑

篇1

哈姆雷特:你看到那边的云了吗,形状像一头骆驼?

波洛涅斯:我发誓,它确实像一头骆驼。

哈姆雷特:我认为,它像一只黄鼠狼。

波洛涅斯:那背像黄鼠狼。

哈姆雷特:或者说像一条鲸鱼吧。

波洛涅斯:很像一条鲸鱼。

——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第二幕,在城堡的大厅中

已经投入使用的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受到业内外的诸多关注,原因大致来自于两方面:

是作为大连新的地标建筑,其金属外立面的前卫外观和巨大体量引人驻足;二是建筑设计出自世界知名的建筑设计事务所“蓝天组(coopHimmelb(1)au)”。蓝天组的主持人是奥地利建筑师沃尔夫·狄·普瑞克斯(Wolf D.Prix),当今解构主义建筑的领军人物。

沃尔夫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蓝天组”名字的由来:“蓝天组不是一种颜色的表达,而是事务所的设计理念,我们希望建筑能够像云一样变化多端,变化无穷。”

事实上从一开始,我们就想建造可以像云一样变换的建筑和城市。因为我觉得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白鲸记》中所说的“但愿能够拥有有形之风”就是对建筑的最好描述。早在1968年,事务所成立之初,我们就想要立刻从根本改变建筑。”

回顾蓝天组的作品,确是以极端和非常规吸引眼球。围绕他们的总是这样些名词:复杂、含混、多元、并置、复合……这些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反思而逐渐运用于建筑描述上的词汇,极其集中的出现在了蓝天组的身上。

大连国际中心的设计延续了蓝天组“云”设计理念。建筑形体和空间复杂多元,扭动的曲面壳体造型,质感强烈的金属表皮,漂浮的空间。有人说这座建筑像飞碟,也有人说像贝壳。设计师表明:“我们的形式语言不是具象的,而是充满联想的。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大连是个重要的港口、商贸、旅游城市,目前正经历着对沿海棕色地带和开发区兴建的变革,在未来的十年里,发展的关键是:为游轮建立国际口岸,在复垦土地上建立新的城市发展,为连接特殊经济区域建设跨海大桥。大连国际会议中心的设计任务是创造一个地标建筑,符合大连城市未来发展。它位于城市未来发展的主要中轴线的终点上,该中心将被视为向着国际大都市发展的大连的精神景观。

建筑的形态是根据建筑正面出现的两个主要城市轴线的方向来进行组织的。封闭的环境进一步区分了会议空间,穿透了外墙和悬挑,从而创造一个空间多向性的建筑。建筑的主要功能为古典戏剧礼堂和灵活的多功能厅。“这与我们的设计哲学不谋而合,与其拥有两座单功能建筑,不如将其融合到一座建筑中,创造新的城市生活。”设计师解释,“城市的未来将是多功能建筑取代单一功能的建筑。因为当建筑对公众开放时,他不仅是投资公司的标志,它还展示城市的附加价值,重新诠释了公共空间的概念。在无个性特征的城市建筑物中它们是极具个性的特点。”

通常在建筑内部空间的营造中,为了达到漂浮的目标,蓝天组删减尽可能多的柱子,追求空间造型的完整。这种漂浮所造成的结果是:建筑的具体功能让位于建筑的城市功能属性,地面被极大的贡献给了城市生活。建筑扮演了城市客厅,像慕尼黑宝马世界、法国里昂汇流博物馆,无一不是如此。大连国际会议中心的内部空间组织是开放和流动的。在主剧院和会议空间之间,建有

篇2

关键词:建筑;继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城市凝聚了历史的记忆、文化的积淀,城市建筑的魅力是基于对历史的追忆,甚至超越于历史,历史的积淀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文化的传承是我们肩负的责任。而如今,城市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环境,甚至也影响了我们的思想,在追求现代化、国际化的同时,我们似乎忽略了自己的悠久历史,深厚的文化传承。现代城市正一步步地吞噬着历史城市的传统风貌,一些极富地方特色的街巷、宅院、居住群落渐渐地失去她独有的记忆与个性,所幸的是,越来越多的工程师意识到这点,也个人、团队的力量,身体力行,奋勇创作,寻找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推陈出新,在实践中探索着城市建筑的特色之路。

1.城市创新性建筑的价值

建筑是依托在城市之上的,应该是从城市里生长出来的。无论是从自身的性格,还是其他诸方面来讲,建筑都应该和城市的性格结合在一起。一个城市风貌特色的形成是由很多很多建筑组合起来的,这种特色不是指建筑样式的五花八门,而是指建筑要遵循城市的性格而形成的相对统一的一种建筑形态,或者说大家有一种相同的审美价值观。比如传统的北京城市之所以形成这种京城特色,是因为大家所具有的共同的审美理想,以及相应建筑规制的约束。皇家建筑是什么样的一种规格、尺度、比例关系,民间建筑又是什么样的一种规制、色彩,还包括园林、宗教建筑等等,都有相应的秩序,有了秩序才会形成各自的特色。目前的状况是这种秩序丧失了,大家都在“争奇斗艳”地表现自己,对城市性格的把握也丧失了。无论是从领导者、管理者的角度来说,还是从规划者、建筑师的角度来说,都缺少从城市整体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局部的筑的问题,这样势必就带来了像刚才我们所说的千城一面的问题,失去了城市文化的特色。原来我们那么多有特色、有文化品味的城市,是在时间中慢慢生长、慢慢沉淀、有机建构起来的。而现在这种城市的发展往往是在三五年内就要形成规模,这必然会带来城市建设中急功近利的现象。

尽管每一届政府、每一个城市领导者都很注重建筑风格,也都愿意推出新的建筑作品。但现实的情况是,建筑越创新,城市的面貌就越雷同。作者认为“城市的性格”可以分成两个层面,一方面是“看不见的”,比如几百年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们所形成的节庆民俗,以及对社会文化共同的认知,还有一种是“看得见的”,这就涉及到这座城市的自然环境条件。

2.传统建筑保护与现代建筑发展的关系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建筑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建筑以其独有的艺术形式,表现了人类文化在各个历史阶段的水平,以及对未来的理想、追求和向往。可以说,建筑已成为人类改天换地、征服自然的一种物质手段,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个历史文化城市都有自己传统的建筑风格和历史建筑,这些建筑风格与历史建筑是这个城市的代表符号,是城市古老文明的载体,是此城市区别于彼城市的标志。而传统建筑及其生态环境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休,留下了这个城市一代一代人生活的印记。它融化在这个城市人们的血液里,就像每个人的血管里流淌着前辈的血液一样。人们的桑梓之情、人们对家乡的追忆,是与家乡的传统建筑环境联系在一起的,谁也不愿意来到家乡,满眼陌牛,没有一个熟悉的人,没有一座熟悉的房子。城市的历史固然在书本之中,更在传统建筑及其生态环境形成的历史文脉里。传统建筑及其生态环境又直接关系着城市形象,对于这个城市以外的人们,这个城市留给人们的印象,主要是通过建筑及其生态环境形成的;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固然在书本之中,更在传统建筑及其形态环境给人的整体印象里。

3.城市建筑的创新

3.1技术创新原则

施工技术创新工作极其复杂,要想充分达成创新目标,必须在具体原则的指引下实施。本文下面就对几点原则加以分析:

3.1.1 以具体状况与需求为基础

施工企业要以当前市场环境、企业发展现状、工程属性建设定位等为基础,制定技术创新的计划、方案、步骤等,推动现代化的技术创新模式体系的有效构建,为技术创新提供理论支撑。

3.1.2 借助现有的技术开展创新

技术人员要以对现有施工技术的深入研究为切入点,通过提升技术的适用性以及实用性,实现对于技术的创新。目前,建筑工程建设中出现了诸多的新型技术,但是这些技术并非对任何工程皆适用、实用,使得新型技术的研发无法充分达到对应用功能的实现。因此,施工企业技术研究人员要以传统技术为基点,在其应用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升级、转型,并将其应用于施工实践,对其中有益的技术进行推广。

3.1.4 推动节能清洁的创新

新时期,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已经逐步朝向节能化、生态化发展,在进行技术研发的过程中,技术创新人员必须以节能创新以及清洁创新的要求为原则,推动技术的创新研发。从节能型技术的研发为例,技术研究人员进行创新时,要结合创新技术的应用定位,尽可能地减少技术应用时对材料、设备及人员的消耗,以提升技术应用的高效能。从清洁型技术研发发展来讲,技术研究人员必须在水、光、尘、噪声等方面实现技术创新研发。

3.2建筑设计的创新

3.2.1借鉴优秀理论

理论本身是一种用于分析推理及构思创作的方法论,一种智力性劳动。在当代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理论成果。例如,观念指导原则、各种实例分析以及集合了哲学思考与经验实证的系统化理论等。这些对于提高建筑设计创作质量有着很大的益处。在用敏锐的思维去总结创造优秀理论以外,同时应该以更加开放的观念去借鉴国际领域的优秀理论成果和各种新观念、新思想,寻找创作的灵感和源泉。

3.2.2建筑设计应充分体现人文精神

现代建筑设计趋向于人们对美的认知和对美的映照与转换。因此,建筑中的艺术形象应具有强烈的冲击力与视觉表达能力,这样会引起人们对美感的共鸣。在市政建设发展迅速的新建筑中,既包含公众精神、首创精神,又具备人文精神,这些精神就是建筑的灵魂,承载着人们对新城市、新建筑的美的追求。建筑的人文趋向是人们心中归属感与认知感的聚焦,体现了现代人文精神的追求价值与象征意义,也是与人们自豪感相结合的全新美学意向,它们均通过城市现代化建筑反映出来。

3.2.3现代建筑的智能化发展。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居住和工作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建筑的智能化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发展趋势。智能化建筑中将更多的体现出智能型计算机、环境监控、多媒体现代通信、智能保安等先进技术与建筑艺术相融合。此外,自动化监控设备的安装可以使信息资源及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情况与建筑进行优化组合,既符合信息时代的需求,又能拥有灵活、舒适、便利、安全的建筑空间。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居住办公这种更加独立、自由的工作方式成为可能,通过网络连接,实现将办公分散在家居中,这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团体、集群式的合作形式。这种模式不但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带来充分自由,还对节省城市办公建筑占地面积、避免交通阻塞、减少环境污染等起到一定的优化作用。在智能建筑中,人们能够获得非常现代化的居住、办公条件,其中温度、湿度、照度等室内环境可以通过利用自然界的光、冷、热、大气等自动调节,达到节能减排的功效,创造人性化的生活环境。现代建筑的智能化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丰富多彩的,在保证建筑物科学合理的情况下,根据人类不断变化的需求,创造性的把越来越多智能化技术融合进现代建筑设计之中,为人们的生活创造更加舒适、高效的生活。

4.结束语

文化传承不停息,建筑创新无止境。如今城市建筑琳琅满目,一座座充满文化气息的建筑都像一串串动人的音符欢快地跳跃着,向人们展示着城市自己的文化内涵、散发着阵阵人文气息,让人身心愉悦。在继承中创新无疑是当今时代建筑的主旋律,毫无疑问,我国城市建筑中融入、展示文化特色还仅仅是开了个头,在塑造城市文化、凝聚城市“魂”和“神”的发展道路上,还需要更多的优秀建筑设计者共同的努力,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商业建筑;艺术处理;购物空间;城市风格

商业建筑是当今面积仅次于居住建筑的第二大建筑门类,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窗口,是各种经济信息交汇与交流的重要场所,是塑造城市整体环境最具活力,最亮丽的风景线。

一、商业建筑的购物空间

购物空间是商业空间中面积较大,人流最集中,对城市环境设施配套要求较高的建筑空间分类,其环境与室内外空间的规划与设计也越来越多的影响人们的情感,趣味与生活方式。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等现代通信,管理方式的介入,网上购物和现代生活节奏的快速变化也使得商业购物空间环境于室内设计中对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变化,我以下方面做出阐述和说明:1.作为商业空间,在参与城市整体环境的塑造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虽然是有关管理工作者和城市规划设计师所重点解决的问题,但是作为室内设计师了解了这些问题对整体的规划概念有一个综合的认识,会更好地融入商业环境整体设计中去。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购物行为从单一的“需求型“,更多的向”休闲娱乐型“发展,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休息、放松、娱乐活动所选择的空间,因此,作为公众活动空间,其环境的设计,创造也越来越多考虑这一种倾向。

二、商业建筑的艺术处理

商业建筑虽然属于一种高度市场化、商业化的建筑类型,但在创造体验消费场所方面,应特别重视建筑的艺术处理。这里不仅仅是指专业角度的艺术追求,还包括大众艺术、流行时尚等。建筑艺术是一个地区和一个时代文化艺术表现中最宏大、壮观也最生活化的载体。直接对人们的心理、生理施加影响。对于大型商业地产项目而言,应成为当地的具有鲜明文化内涵的建筑物或建筑群体甚至城市区域,并创造延续建筑文脉与时代感想沟通的氛围。

三、商业建筑的城市风格

商业建筑作为城市中分布最广,种类最多,形式最为丰富的公共建筑,由它们所组成的城市商业空间往往成为市民公共生活的汇聚点和关注点,是市民生活的舞台,也是城市风貌的展现点。而商业建筑入口空间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单体建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还是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空间与商业空间的过度、中介和融合点。由于中国的城市拥挤的特点和开放空间本身的规模的限制,大多商业空间的入口空间设计和建筑上出现了许多缺陷和不足。本文从商业建筑及其入口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史出发,探讨商业建筑的物质形态—入口空间的建构方式,分析了商业性入口空间的心里需要以及入口各组成要素的特点,并在宏观上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对商业建筑的入口空间及其形态设计进行了探讨,最后,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得出总结性的对策和原则。

四、商业建筑的城市定位

商业区是一个城市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它不仅是城市经济活动的核心又常常位于人口密集的中心区和历史区中,因此,它既标志着城市的兴衰,又反映城市的形象特征,城市的人文历史风貌,甚至城市的社会观念。我国在这一方面也已迎头赶上,继续建成和规划了一些购物中心和步行商业街。大大改善了我国城市购物环境。在我国的某一些地区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在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效果却不是很乐观。因为是我国的东北地区属温带内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温差较大,季候风明显,冬季长且气温低,日照不足,寒风冰雪多。所以冬季的气候对商业环境有很大影响。大型购物中心可以强大的技术力量营造出四季如春的室内环境,可步行商业街受气候影响较大。而我们建筑师和规划师在设计步行商业街环境时往往是夏季笔墨浓重,而对冬季则关照不足。设施常常照搬南方的,全然不顾一年四季的综合使用效率,不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没突出北国城市的自身特征,且手法和设计思想往往违背冬季人们行为的规律,难以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我认为东北地区的冬季虽然室外环境恶劣,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画面又是让南方人们羡慕而为我们特有的景观资源。这种气候特征既给环境设计带来难题,同时又有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的潜力。所以冬季的商业步行街环境设计问题是我们应该重视和特殊对待的。况且,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中国乃至全球公认的设计原则。而遵循“气候”和“地方特色”进行设计又是这一原则中的重要理念,加上我国正处于步行系统的热点建设时期在这一阶段,我国不仅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同时可以结合我国国情和自己的特色高一些特殊地段的研究,这又是我国在这一领域赶超其他国家的契机。所以对这些有强烈气候特点的地段的商业步行街进行研究在我国是及其必要且很有发展前景的。而商业建筑入口空间作为其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单体建筑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还是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空间和商业空间的过度、中介和融合点。由于中国的城市拥挤的特点和开放空间本身的规模的限制,大多商业建筑的入口空间设计和建设上出现了许多缺陷和不足。只有尊重当地的文化,项目的宣传、招商才能更容商业建筑空间形态规划、市场推广、问题型商业项目的重新定位。

五、结束语

市场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遵循商业发展的“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个市场必须通过不断升级来满足商业的经营需求和消费者的购买便利。市场的竞争是残酷的,优胜劣汰永远是市场的主旋律,所以我们只有接受市场的检验,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优化自身的购物环境提高配套服务水平,才能利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城市建筑;建筑设计;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城市建筑作为城市经济和文化的集中反映, 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现代化的城市建筑必须要注意将城市建筑的各个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包括其历史文化、地域特点、风俗习惯等等,既要考虑到城市发展的速度、规模和功用,又要关注人民生活的安全、健康和文化传统,自觉地把建筑融合到城市大环境中去设计, 在继承和深入研究当地建筑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风格创新, 推动城市建筑设计的不断发展。

城市建筑设计的概念分析

一个城市的特色,应该是其地域文化与具体建筑元素完美的结合,使得建筑与人的活动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建筑是城市规划中的主体部分,是最为显眼的吸引物,它的外观设计和色彩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建筑设计就不仅仅是对建筑物本身的设计,还应该包括对建筑周围空间环境的设计,对城市建筑传统文化的设计,而后者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对建筑本身的设计。对于建筑设计,如果片面强调建筑设计本身而忽略建筑文化本身,将使建筑收不到好的效果。每个城市的规划设计还应该考虑到自身城市的特点,把地域性、气候性、人为性因素也考虑进去。当然自然的环境是任何人工环境都不可比拟的,城市的景观建筑也应该充分利用城市特定的自然资源和条件,使人工系统和自然资源协调和谐,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健康、完美的城市格局。

二、搞好城市建筑设计的意义

1、建筑设计对城市和谐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建筑业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它为城市的高速运行贡献了巨大力量。人类在从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就是城市的出现。人们从村庄聚居到形成乡镇,随着经济活动的繁荣,不同功能的建筑开始出现,慢慢演变成了一定规模的城市。不难发现,建筑是城市的必要组成元素,它与城市是相统一的关系,如同水滴之于大海,树木之于森林。因此建筑设计要先考虑城市发展的要求,在城市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具体需要发展建筑,同时建筑设计本身要符合城市的整体特色,彰显本城文化,形成独特魅力。城市的发展为建筑设计提供经济基础和战略指导,建筑设计对于促进城市发展又具有积极的发作用,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2、建筑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从功能上讲,建筑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人创造设计了建筑,建筑反过来又影响人。所以,城市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特色。建筑设计首先要注重解决人的生理问题,如坐、卧、行、遮阳、避寒、进食、排泄等。其次还应满足社会及精神文化的需求,如影剧院为人们带来精神上的享受;设立母婴候车室考虑为特殊人群提供所需的空间等。

3、建筑对社会文明进步的作用

建筑设计是结合了科学、艺术,逻辑、形象等多学科,来组织空间、创造环境的劳动。建筑会超越它本身形象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象征,世代传承。任何一幢建筑都会受到社会状况和文化背景的影响,而这些方面对建筑的影响又是综合的,因而建筑文化不像一般文明意义上的知识文化概念那样通俗,它本身更为博大,纵观古今中外的建筑实例,都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是建筑与文化同构的例证。

三、城市建筑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建筑与人达到自然和谐建筑最终是服务于人类的,创造出使人生理、心理、现实、未来的需求都能得以满足且具有健康特质的建筑是设计师的一个原则。城市与建筑的核心是人,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城市建筑中必须遵守的设计法则。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居住空间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在欧洲, 大量可见的是与自然山水非常和谐的城市和建筑, 它们的尺度、空间、功能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呼应都堪称典范。这是由于对建筑空间的合理安排,各得其所,分区明确,并使各功能的空间有诗意的尺度比例方便物品的摆放和人的活动以及相对的私密性,体现一定的艺术性和超前性。建筑的意义, 不在于是何种设计, 采用何种材料, 更重要的是其建筑本身适合当地居民的生活需要, 符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 随着人类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低能耗的建筑大量兴起,自然能(太阳能,风能)的直接利用,如各种技术装置的风车和太阳能收集装置,将太阳能和风能直接转化为人们生活的动力。

2、延续城市历史文化和与时俱进、创新传统城市建筑特色一个城市的建筑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信息的载体, 特别是传统文化信息载体的沉淀, 一个城市的城市建筑构成这个城市的基本特色。因此, 城市建筑的发展对塑造城市特色具有重要意义,而一个城市的历史性建筑是其历史文化特色的点睛之笔,在保护历史性建筑以延续城市文化的同时,新的建筑设计应考虑其对周围历史古建筑的影响,尽量做到少影响甚至不影响到古建筑。另外,在修建新建筑时要符合当地的历史文化、民族风俗,在此基础上力求创新与进步,在追求奇特的同时强调高雅,讲究文化品位,追求地方特色。大部分城市建筑为了达到设计上的高品位,必然要在处理建筑形式语言与功能上下功夫,这也是近年来我国现代主义建筑发展方向的延续。立足于民族文化传统土壤与现代观念的多元化,实现本土现代主义设计,创新发展本土设计理念,这是世纪之交城市建筑领域的主流,在新的主流还没到来之前,这一本土性质的现代主义建筑还将继续下去。

3、坚持生态环保节能原则,绿色建筑概念传入我国仅有不到10 年时间, 同时基础研究起步较晚、区域差异很大、制度体系不完善、绿色环保观念欠缺以及建筑质量等诸多因素使我国在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中较发达国家有更多的困难。目前,环境污染给城市居民带来巨大的危害,使得广大居民迫切要求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建设,以改善生活与工作的环境。因此,我国在绿色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环保建材、室内环境技术、资源回用技术、绿化配置技术等研究方面均需加快应用研究。同时,建筑设计还要要充分考虑设计区域的自然条件,利用城市的自然地貌特征和原有的植被,水体,花卉等本着保护和恢复原始生态的原则,按照体现不同城市特点的要求,尽可能的协调绿地,水体和建筑物之间的关系。以大型公园,植物园为“面”以小型的街心绿地为“点”以建筑物之间的通道为“线”对建筑与环境进行紧密的结合。体现出现代城市的建筑特征。

结束语

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城市建设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期。一个城市的建筑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信息的载体, 城市建筑构成这个城市的基本特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城市建筑设计规划的和谐性,必然成为了高扬和谐社会这个主旋律所必需的最坚固、最永恒的物质基础和最宽阔、最美丽的演奏场所。因此,从生态、和谐的角度研究城市建筑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姜华,李敏.住宅建筑设计发展方向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08(29).

篇5

【关键词】城市建筑规划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对城市建筑进行合理的规划,对内部的空间进行有效利用,是为城市经济及文化的发展提供的前提之一。在现阶段的城市发展中需要将环境问题设置为首要的问题,以此来保证城市的快速发展。

一、城市建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就现阶段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情况而言,在执行的过程之中,其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规划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城市的建筑规划之中,城市的发展目标定有一定的时限需要在预计的时间内完成,同时还需根据城市未来的发展需求而设定相应的计划。然而,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之中,城市建筑的规划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城市建设的要求未必能够全面的达到,因为城市原有建筑或是一些基础设施等因素,导致规划不能够完全的依照规划进行,造成建筑规划实施性加大难度,未自上而下的高度统一的系统,不能到达规划的最终目标,出现有力而无法施展的情况。

(二)城市建筑规划的人为支持不足

进行城市建筑规划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城市居民更好的生活,形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居住生活环境,可在建筑规划具体的实施过程之中却会遇到一些居民的不支持行为,其为了保障个人利益进而妨碍城市建筑规划的顺利实施,对规划后的结果不进行任何的考虑,仅仅关注于眼前的利用,对于城市建筑规划没有正确的认识,进度意识相对缺乏。

(三)设计上有一定的欠缺性

设计是城市建筑规划的执行准则,设计是按照实际的需求进行的,然而有些设计却存在着不能立足长远的问题,并且与现有建筑的统一性能不高,未能达到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仅单纯的对个体项目进行相应的规划设计,未根据城市的全面发展需求进行动态的分析,造成部分建筑在落成之后不仅没有发挥其应用的功能,还对城市整体的建设规划形成了阻碍。

(四)法制的保障不完善

城市建筑规划的顺利实施需要法制进行有效的保障,对法律的高效率应用可以保证规划的顺利进行,并且具有真实性及必要性。然而在实际的规划过程之中,出现问题时的处理办法同违法行为有着一定的偏差或是差异,不能够对违法建筑进行有效的制裁。还存在着规划关系户,从多渠道了解到规划信息,在短期内私搭乱建,进而在规划时谋其盈利,这样的问题也给城市建筑的规划带了相应的困难,在此过程中,平民百姓的利益无法得到法律的保护,政府对于法律的运用力度不足,进而导致城市建筑规划无法按照预期的计划二进行,甚至出现了一些项目因此而搁浅或是停止的情况。

(五)城市建筑规划没有形成系统化

在城市建筑规划是对整个城市的发展进行动态的分析,将整个城市居民的实际生活情况作为依据,进行一阶段内城市建设的发展规划设计,以此来实现城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持续发展及城市设施的完善。然而在实际的过程中,对现有的情况勘察不够细致,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出现了工程施工资金的浪费,各个城市之中都存在一部分烂尾楼,不仅没有对城市起到美化的作用,反而给城市的整体美观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对城市的正常发展也有相应的阻碍,无法达到城市居民生活的需求。并且政府部门在此过程之中没有构建统一的管理体系,政府自身的职能需要其对此项目进行监管,对规划内容进行多方面的考察,造成城市规划的程序较为繁杂,加大了实施的难度。

二、城市建筑规划的改良方法

要想让城市建设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要对城市建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改良,以此来推进城市的发展的进程,打造成高性能的城市建筑,满足人民对生活的需求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

(一)对城市建筑规划有关的法规进行完善,并且有效落实

法律法规的完善是城市建筑规划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之一,并且是执行情况最有利的保障,通过法律法规的完善,将规划的内容更为透明化人性化、合理化。

1、透明化

将城市建筑规划透明化就可以使居民参入到城市建筑的规划,对规划的整个内容有所了解,提升其对于城市建筑规划的认识,加之以正确、强大的宣传手段,方可减少规划进行中居民对规划的阻碍。另外,还可以阻断以营利为目的的乱搭乱建的情况,提升政府的职能,加强人们对于政府的支持,有了明确的法律法规最为有力的依托,也将的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建筑规划的实行步伐才不会受到妨碍,杜绝了不法行为的出现。

2、合理化

对城市建筑进行合理的规划指的是依据城市建设的实际需求而出发,在保证城市建筑规划实施的前提之下对相关的活动进行合理化的调节,对法律法规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利用,不仅能够保证建筑规划的顺利进行,还提升人们的法律意识。

3、人性化

人性化最为城市建筑规划的根本,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的根本需要,缺少的人的支持的万万做不到的,有了法律的支持也不可忽视人在建筑规划中的作用,并且的规划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到人们的使用情况。

(二)对城市建筑规划设计进行完善

对城市建筑规划设计进行完善需要将城市发展的目标作为出发点,与城市建筑的整体形态相结合,而非是进行小区域或是单一项目的规划设计,对城市规划进行动态的、细致的分析,对城市的整体规划目标进行完善,唯有如此方能保证在城市不断更新、进步之中城市新旧建筑的统一,保证了进行发展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居住、生活的需求,打造了良好的民居环境,也使城市的整体规划无偏差。

(三)对城市建筑规划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统一

城市建筑规划的进行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规划不是一个单一部门可以独自完成的工作,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团结协作,是为了达到城市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需求的一项政府活动,所以在实施过程中,政府需要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职能,保证人们利益不受到危害的同时坚决杜绝不法行为的出现。对规划实施统一管理及部门明细分工,构建完善的规划制度,保证各部门能够尽其职责,促进规划的顺利实施。

结语

在城市的建设之中,要将国家的发展作为目标,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以人为本,改善生态环境作为目标,构建现代化文明城市,解决城市建筑规划中的问题,打造良好的城市发展大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微,周天野.关于城市建设规划存在问题的思考[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02) .

[2]岳小春. 城市商业建筑综合体公共空间的秩序研究[D].新疆大学,2012.

[3] 刘书林,杨秋生.城市规划行为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宏观作用与意义[J]. 现代装饰(理论). 2011 (06) .

篇6

关键词:历史文化特色、新建筑形态、地域气候、环境

Abstract: urb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the role of the image of the cit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all, good cit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the history of the city should b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 the city of new architectural form, and the city of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as location in the city of unique reflect city characteristics and style.

Key words: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new architectural form, regional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对城市建筑景观的认识

一直以来我都对城市建筑景观特别感兴趣,因为一个好的城市建筑景观不但能形成独特城市特色,同时也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舒适感和愉。近些年来,随着现代城市建筑的创作与建设日益突破建筑自身的范畴;绿色建筑、低碳建筑的兴起;城市绿化改进、人文环境的提升和居住舒适度得提高;我觉得我们的城市越来越像是一个大公园,城市景观中的各种要素构成了这座大公园,城市中美丽的自然景色山、水、木、天、地构成的是城市景观的自然要素,人工雕琢过的建筑、道路、构筑物、雕塑是城市景观的人工要素。我们的城市不仅仅是一部提高生活功能的庞大机器,更是一种归宿,是精神的家园,人们向往美得城市,渴望拥有美好的生活,城市在作为聚落形式的同时,也成为审美对象被人们感知,城市景观研究的意义就是在于揭示城市的美学价值。

而建筑在城市景观中起到了巨大影响作用,每一个建筑都会影响其城市景观的细部,并可能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形象。正如罗伯特•文丘里所说的:“建筑师要对景观负有责任,他可能会巧妙的彰显或损害景观,因为如果我们看看永远存在的整体,每一建筑的介入都会改变景象中每一元素的性质。”建筑是城市的主体,建筑除了满足其功能外还应符合客观的美学法则,同时建筑不能仅仅以独善其身为目的,而是将营造良好的区域环境、更好地与城市相融合作为新的目标,城市建筑景观的审美价值应越来越的受到重视。

2、浅谈沈阳城市建筑景观

城市建筑景观是一种人文景观,它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经济价值、精神价值、伦理价值与美学价值。它不仅是时代的烙印,还随城市的演进而发生变化。沈阳是辽宁省的省会,中国的工业重镇和历史文化名城,沈阳是我国东北地区中心城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其建筑景观是在不同时期、受不同文化的影响和经济影响下形成的,不仅反映出不同时期的建筑文化特点,还反映出北方寒冷地区的气候特点,

2,1尊重城市发展脉络,注重历史文化传承

城市的建筑景观反应了城市的风格,而风格的形成是靠城市历史与文化的积淀。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沈阳的城市文化主要由两条脉络组成:一条是以沈阳故宫建筑群为代表的集中体现满族文化和汉族文化的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条是沙俄、日本的入侵所带来的大量西洋式和日本东洋式的富有殖民色彩的建筑群所体现的近代城市文化。这两类文化述说了沈阳的历史,展示了一个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兴衰过程。

沈阳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清政府迁在都北京之前沈阳一直是清朝的都城。沈阳故宫就是这座都城的政治中心,沈阳故宫至今仍然保留完整,是典型的中国古典宫殿式建筑景观,集中体现了满族文化和汉族文化的建筑艺术,金黄色的宫殿楼宇赫然凸现在连绵的合院形成的灰色基质中,形成戏剧般得视觉效果,景观特征令人难忘。它不但成为沈阳城重要的建筑景观,也记载了这个城市悠久的历史。

近代沈阳受殖民侵略严重,沈阳曾沦为过沙俄、日本人的铁路附属地,遗留下来大量西洋式建筑景观和日本东洋式建筑景观,均带有鲜明的殖民色彩,给沈阳留下了明显的时代烙印和特点,形成了独特的沈阳建筑景观,比如沈阳火车站等老建筑。它们体现了这一时期的外国建筑风格,它们现在已经成为了城市建筑景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同时,我也觉得当代的一些纪念这段屈辱历史的现代建筑,做的更加突出,它们融合了现代建筑的元素、运用现代建筑技术,充分拓展、利用空间,与场地结合,创造出不同样的建筑层次,勾勒出一幅令人印象深刻的城市建筑景观。例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从望花立交桥开始,由南至北,点(残历碑及主入口广场)――面(大墙面)――点(胜利纪念碑)的视觉感受形成了 起―承―转―合 的完整鲜明而富有震撼力的景观体验。那种深沉的时空感不仅让游人感叹建筑设计的精妙,同时引发出人们对那段历史的回忆与思考。

2,2现代高速发展经济影响下,沈阳城市建筑景观出现的新形态―― 高层建筑

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创造了不同的建筑景观,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是建筑景观多样化的重要保障。凡是社会经济大发展的时期,也是城市建设速度快,建筑景观丰富的时期。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也不断加快,在21世纪的城市建设中,造型现代、外观优美的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在沈阳的城市中心区形成了一道高耸的风景线,为沈阳的城市景观带来了崭新的一页。

由于高层建筑的出现,沈阳城市空间的立体特征明显突出,高层建筑改变了传统城市在水平上伸展的空间和使用方式,增加了城市拓展的维度,并成为空间组织和视线的核心,使人们能够在更远更广的视线范围认识城市。高层建筑导致城市景观尺度的升级,主要表现在日益显著的城市外缘轮廓和鲜明的立体化城市鸟瞰的全貌。

高层建筑本身尺度较大,且由于日照、防灾等要求使城市整体空间尺度加大,改变城市肌理,高层建筑与多层、低层建筑结合时,使城市从传统的“均质性”向“非均质”性转化,拓展城市景观空间层次。

其次,高层建筑的的出现使城市向高空生长,功能集中使用,导致多功能综合体的大量出现,是建筑与城市外部空间的分界渐趋模糊,产生了多元化的空间,并形成城市景观的多样性。

再次,高层建筑大量使用后,由于其本事的高度使人们观察城市的视点不断上升,“第五立面”的景观价值被充分认识,增加城市景观视审。

3,地域气候对城市建筑景观的影响

地域气候条件与景观和文化的演替关系十分密切。由于沈阳地处北方寒冷地区,建筑设计考虑更多的是防寒与节能。由于气候的寒冷,人们的交往活动多在建筑内进行,因此,建筑都有较强的封闭性;另外,考虑寒冷气候的建筑节能,建筑立面大量采用实墙,建筑体型系数小,造型简洁厚重,致使建筑的形态设计有些保守,无法更加有机的与周边环境相结合。这些地域气候条件使得沈阳的建筑景观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4, 注重环保、绿化,持续可发展设计特色

建筑离不开花木,花木相伴着建筑,古今中外的好建筑莫不如是。“建筑在园林中,园林在建筑中”。

然而沈阳地处东北重工业基地,环境质量较差,为防止灰尘和空气污染对建筑外饰面的影响,绝大多数建筑采用浅色瓷砖作为外墙装饰,使得建筑的色彩过于单一,景观单调。近年来政府加大治理力度,使得沈阳空气质量有明显的好转,许多建筑外墙选用涂料饰面,色彩也趋于多样,使得沈阳建筑景观的丰富色彩而有了更浓的生活气息。

篇7

关键词:城市;建筑;设计

城市是人们的家,如何让自己的家变得更美好,人们希望创造一种住着舒适、用着方便、看着美观的充满生机的独特的城市空间。对现状的无奈与对未来美好的渴望给人们提供了思考研究与创造的机会。建筑师、规划师和景观师纷纷研究各种理论与设计方法,以期能为城市添彩,创造更为舒适、更为人性化的城市空间。

一、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

谈起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首先引用著名建筑师沙里宁在《论城市》一书中对城市设计的含义归纳:“城市设计是三维空间,而城市规划是二维空间,两者都是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秩序的生活环境。”

城市规划以一个城市的宏观发展为目标,它更多的考虑城市的工业化,商业化,现代化,要飞速发展,要为经济服务,提高城市运作的效率,所以要求有更高,更快,更先进,更现代化,更信息化的“硬”环境;而“城市设计”理念的出现,则是“人本主义”对高速工业化的反叛,它更应该注重人文的,文化的,美学的,自然的“软”环境。

但是两者也有共通性,城市设计既为城市规划提供思路和形象化的发展目标,也为建筑设计提供前提和轮廓,城市设计具有更多的立体性、可操作性和示意性,其主体就是空间环境设计。无论是建筑群的组合还是城市的空间设计,都有一种内在的秩序或结构作为联系的纽带。城市设计由注重城市的肌理、构图注重人的存在与活动,越来越体现出对主体城市的认识。从城市发展史中可以看到,人的主观活动往往起决定作用,在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过程中设计结果与规划结果并不一定完全吻合,所以它们之间需要相互反馈、相互调整。

二、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

建筑是组成城市的基本细胞,精制而富有特色的建筑最能展示城市的艺术性。建筑的设计手法现在基本有3 种:模仿、再生、创新。功能成为建筑设计的主题,形式只是外皮的建筑创作过程正在被建筑师们推敲。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许多建筑师正在研究建筑的基本组成元素,然后在某种法则的指导下,进行建筑的重组,从而展现崭新的建筑形式。建筑的外皮也成为单独研究的一个课题,其保温、承重、生态、维护等诸多功能被分层研究,再进行组合,形成有独特内涵的外皮或立面形式。这种解构主义的创作手法更立意于建筑的本原,创造出理性而非感性的建筑。这种建筑形式先思而后建,比施工图设计的建筑形式更利于城市整体的艺术环境。

城市设计是一门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对关联的实用性学科,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它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问题。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并根据其功能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和详细尺寸,构造及材料做法。它也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点和面问题。同时城市设计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来实现的。城市设计的内容也能够细微到桌椅、灯具甚至标志物,但与建筑设计仍有质的区别。城市设计对城市是从整体形象把握,即使具体到任何细小局部时,设计师依然将每个细部作为城市空间体系中的一个部分进行设计,而建筑设计只是关心在特定空间的某一建筑,却很少关心它的邻居,缺乏对城市空间的总体认识和把握。

在城市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必须强调“城市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包括建筑物)进行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计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这就要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城市设计以城市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作为主要对象,而一个好的城市设计则在于整体环境的和谐、优美,不仅仅是单纯的建筑单体设计。沙里宁在《论城市》中提出城市体形环境设计的三条原则,其中第二条就是“相互协调的原则”。西特在《城市建设艺术》一书中总结中世纪欧洲城市建设艺术中强调的“互协调要素”,并加以发展,指出自然界虽然千变万化,但又是相互协调的,因此,人类建设新城也应该遵守这条原则。在沙里宁的实践中,把建筑设计、户外空间以及园林绿化等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完整和谐的整体。

而我们的城市,最缺的就是关系,建筑与环境之间没有关系,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没有关系。单独看,有些还不错,放在一起就是乱七八糟。我认为这不是单纯建筑的问题,而是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相协调的问题。

三、 结语

篇8

关键词:城市名片;徒步;旅游体验;城市特色

徒步空间;人文载体城市徒步,顾名思义,就是用脚穿行于城市、街区的各个角落,区别于代步交通工具,有人说过城市徒步是在用脚丈量这座城市,不知道的人以为丈量是在用尺寸刻度这座城区,其实从迈出的第一脚开始我们不会计较走出了多长的路,是几百米还是几公里,沁入我们心里的更多的是一种尺度,建筑与街道的尺度,建筑与建筑的尺度,街道与街道空间与这座城区的尺度关系。那尺度与尺寸有什么区别,首先尺寸,说的是一个长度单位(公里、米、尺、厘米等),具体到物体的实际大小,当一个人驾驶着飞驰而过的汽车,那他的尺度就是一个城区,一座城市,城市与城市的尺度,带给他的是关于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关联,这也是一种速度,城市发展的速度与汽车快速交通工具间的匹配,而人在现代都市的发展中只能感到他的渺小的存在。当一个人骑着自行车,丈量它的尺度可能就是一个公园,一个小区,一个串联街道与街道的关系,带给他的要比汽车的尺度要小。当一个人徒步走过时,带给他的尺度要小的多,这时候人在穿行中街道的每一个建筑向他展示自己更多的一面,生怕自己被错过,徒步是与人与一座老城的最好的沟通方式。城市徒步下的设计调研是每个环境设计类学生所要经历的,可以从中发现嘉兴城市的空间发展的脉络,譬如老城区与新城区,每个城市区域分块的功能定位合理与不合理性,城市与自然(水系)的渗透与适应,还有组成城市的那些微量元素建筑与街道的关系,另外也看到城市徒步的社会调研对于书本的设计调研理论的实践依据的有力补充,发现城市调研的众多优点。城市徒步为我们展开一扇一扇大门,从这里可以便捷的沉入到社会深层,沉入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在城市的边缘,在巷子的深处,在繁华的市区,我们能体会到更加真实,更加深切的日常生活,看到还有这样的一个更为博大更为深厚的嘉兴。在我们看来鲜活的城市不是写在书本上,而是镌刻在大地上,只有通过脚步去丈量,用心灵去体验,才能真正感悟它、把握它、拥有它。从一开始的老师的定位就是就把这次成为我们的第二课堂,成为我们回望城市的史料地图。对嘉兴市老城区的建筑进行有目的的徒步调研活动搜集也是非有意义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调研系列

这次调研是环境设计专业大一、大二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也是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的部分,对于专业学习和专业实践有实际的意义。首先,一方面解决了学生的专业理论实践的问题,因为在嘉兴老市区建筑的调研过程中,存在的很多不同类型、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本身跨度比较大,有传统古建筑、近代古建筑红色背景下的红色建筑、有宗教为主的主体建筑,有西方古典时期的建筑,还有西方近代、现代主义萌芽的建筑。这些都需要在学校就要知道建筑的历史发展,让学生在本次实践中,将设计理论与现实中的建筑进行有机的结合。以期待学生在现场发现、解读建筑的意识。真正让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例如在嘉兴市南湖区华庭街,一个很繁华的步行商业街,有一个商业店面建筑外立面存在着一个西方古典主义后期的风格建筑,面阔五间(可惜建筑改造现还存在四间的面宽),可能出于繁华闹市,无人太在意,可是我们的学生有的人就能发现它,而且把这座建筑与书本上枯燥的知识点相结合,认识它。不得不感叹生活中平凡中的惊喜存在。如果没有很好的建筑理论知识修养,恐怕再从中发现就很难了。其次,我们实地观察人们的生活方式,为我们这次调研成果带来很多的启发。“设计源于生活”的另一方面就是从生活中发现设计的存在必要性,因为这次有一位同学是看到一座老的房子,是属于旧社区里的基础危险的老房子,从保留到改造,可能意义并不很大,即使复原可能也只是古董之物罢了,盲目复原的建筑已经不是很新鲜了,但这位同学却看出了不一样的设计的社会价值,首先这座旧的危房建筑群是在居住密集的社区,社区人员密集,公共设施和建筑较少。其次这座危房建筑群如果改造,本身结构存在很多问题,所以成本很高,另外如果重建,建筑空间利用率不高,不会形成很好的社会价值。综合考虑,这位同学给出了设计建议:一是保留危房建筑的墙体结构进行加固,其余旧危房建筑群空出的区域作为公共绿地与公共设施向四周的居民开放,一方面保留城市发展的历史记忆,另一方面满足了城市居民对于公共性的追求。这些都是出于大一的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之口,因此看出对于设计的思考,实地观察与调研的必要性,只有让学生深入城市每个空间,所有的设计的来源与判断皆在此。

(2)关注到城市的有机更新

一个空间感受除了物理条件带给你的尺度比例外,更重要的是这个空间带给人们穿行其中的内心感受,这是设计从局部到整体考虑的关键步骤。一个城市依托于物理空间的建筑推进和精神层面的文化不断的提升,从而留下各式各样的成长的痕迹,而我们身处这个城市之中,可能时刻感知着城市的变化,却不曾细细体会那年轮一圈圈的自然增长,当老建筑一栋栋被拆除,当一个个的好奇却似乎了解不足,知之甚少,我们开始明白年轮所携带镌刻传承的期待、责任和力量。历史建筑遗产保护并不是政府一方面的职责,他需要更多的普通民主参与其中。对于这些深深植根于民间的历史建筑,只有传播老一辈寄托于其中的情结,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保护措施才会有实质的效用。嘉兴的老城区(环城河以内)在城市的快速发展的近百年中,城市的交融尤其明显,以环城路为纽带,周边散落着不同类型不同时代的建筑,而在这里共同存在,一方面是因为居民自发的生活与建筑的生灭已经息息相关,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与这座参差的建筑很好的结合,作为设计者,应该注意到建筑与这里生活的人们的关系是第一位的,要服务于人,从功能,从情感了解他们的关系,不过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它缺少的场所与人性空间的关怀,从城市发展与建筑更新的客观角度,应该思考到作为生活的主体———居民对建筑本身的适应一方面与政府城市管控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除了可以满足基本生活保障之外的文化与形式如何在建筑中重新发芽,创造新的生活建筑,传递城市特色名片。

(3)对部分特色建筑的拾遗补阙,查缺不漏。

保持嘉兴特色建筑群的完整性和有机更新的有力补充。我们在对嘉兴市调研过程中,亲身感受到城市徒步在实地调研中的作用,以及带来的惊喜,在调研前我们也从各种渠道掌握了一批嘉兴特色建筑的资料,以及各级的文化建筑,但在实际调研过程中,组员们还是发现了嘉兴极有价值的特色建筑,当然也包括建筑小品,完善了我们对于嘉兴特色建筑的深刻体会,另外也由于后期改造与变味的设计也会有甄别的摒弃一些已有的特色建筑。

参考文献

[1]刘韫,宋俊和.徒步旅游定义初探[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2(4).

[2]谭达顺.新时期徒步运动的社会文化学研究[J].运动,2011(11).

[3]肖胜和.徒步旅游线路的选取及生态开发[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04).

[4]余柏椿.论城市特色结构理论[J].新建筑,2004(03).

篇9

关键词:景观建筑;创新精神;文化内涵

我是教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师,教学中学生常提这样的问题:人们为什么那么注重城市景观建筑?它究竟有多大的魅力值得我们花那么多的人力物力?怎样才能提高城市景观建筑的魅力?下面就这些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一、城市景观建筑究竟有多大的魅力

1.景观建筑救活了一座城市

毕尔巴鄂是西班牙北部的一个小城市,几经盛衰,1983年一场洪水使小城几遭灭顶之灾。为了挽救颓势,市政府研究后决定发展旅游业。可是小城景色不佳,又无名人旧迹可寻,凭什么吸引游客?经多方咨询,决定兴建一坐现代化的艺术博物馆,希望凭此吸引欧洲艺术爱好者来毕尔巴鄂文化旅游。此时美国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正想向欧洲拓展,双方一拍即合,决定修建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博物馆。设计师勇于创新,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数码技术引入建筑设计,利用航天事业的制造软件计算模拟出无数条奇特的曲线,然后选择合适的应用到建筑物上。这使得他的设计颠覆了之前所有建筑物的外形,而以一种全新的形象冲击人们的视觉神经。1997年底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建成开幕。该美术馆是一座彻底扭曲变形、绝对找不到一条重复线条的庞然大物。奇迹发生了!到1998年底,只有50万人的毕尔巴鄂市蜂拥入250万游客。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没落的小城复活了!修建起了机场、地铁、新的码头。短短几年之间,毕尔巴鄂竟然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镇一跃晋升成欧洲新的艺术文化中心。

此后博物馆界掀起一股建设热潮,城市标志性景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地在世界各地冒出。此风潮因之得名为“毕尔巴鄂效应”。世界众多城市参与了“毕尔巴鄂效应”,其中有成功的也有不尽人意的,于是全球又掀起对于“毕尔巴鄂效应”功过是非的大讨论。尽管这讨论至今尚未平息,但是注重城市景观建设的观点已为世人接受。

2.城市景观建筑让一座荒凉的小镇登上世界地图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迪拜城,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还是一个荒凉的小镇,人烟稀少,90%以上的土地被沙漠覆盖着。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迪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幢幢摩天大楼在霍尔河畔奇迹般地崛起,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迪拜的标志性建筑――哈利法塔。哈利法塔原名迪拜塔,为世界第一高楼,总高828米。它的基座采用了富有伊斯兰风格的几何图形――六瓣的沙漠之花。楼体由呈“Y”字型的联体三塔组成,楼层面积从下至上以盘旋而上的形式逐渐减少,直到顶部的中心柱,形成光滑的尖顶,直刺长空。在哈利法塔建成后,到迪拜旅游的人数成几何级数地快速增长,迪拜也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而登上世界地图。

二、怎样提高城市景观的魅力

1.具有魅力的景观建筑要有创新精神

创新,就要把时代特征融到景观建筑之中去。就要敢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敢造前人没造过的景观建筑,敢用前人没用过的高新科技。如前面举的两个例子以及巴黎铁塔、卢浮宫扩建工程、悉尼歌剧院等都是创新精神的杰出代表。在汹涌的“毕尔巴鄂效应”浪潮中,也有许多城市景观建筑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缺乏创新精神。

2.具有魅力的景观建筑要有丰富文化内涵

例如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会场北京鸟巢,形态如同孕育、呵护生命的“巢”,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还有那连接一气的七个下沉式花园个个都体现出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其中3号院“礼乐重门”选择礼乐仪式中的“钟”、“磬”、“鼓”、“箫”、“琴”等元素体现出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礼仪之邦;7号院“水印长天”以城门为主景,大开的城门及周围的古建筑那一派繁荣的景象,寓意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显示出中华民族平和、包容之博怀。景观建筑还应尽可能地联系地域文化。例如鹿泉市东的“射鹿”人文景观。作品创作理念来源于因射鹿而得鹿泉的传说。通过演绎一个生动的传说故事,表现鹿泉市独有的文化特点,使“射鹿”人文景观具有独特的魅力。

3、城市景观建筑还要注重生态化、人性化、多元化等诸方面问题

所谓生态化就是在进行景观建设时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尊重地域自然地理特征,使景观建筑融入到大自然中,形成具有当地特征的特色景观。

人性化就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就要充分关注和尊重人的生命,满足人对美的追求。我们不仅要尊重正常人的生命,还要尊重特殊人群的生命。因此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要尽可能地照顾残疾人的利益,设置无障碍道路、阶梯、电梯、卫生间等。

多元化包括设计理念的多元化、建筑材质的多元化、建筑外形的多元化、表现手段的多元化等。景观建筑最忌人云亦云的设计理念和标签、符号式的表达形式。世界是由不同的地域和民族组成的,我们在景观设计中,就应该通过强化地方性和多样性,充分保留具有地域文化和地方民族文化的特色,这样才能形成五彩缤纷的世界。人们常说“越是民族的东西越具有世界性”就是这个道理。

三、结束语

总之,城市景观建筑的魅力不可小觑,同学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加强创新意识,将来你也能够创造“毕尔巴鄂”奇迹!

【参考文献】

[1]丁圆.《景观设计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篇10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城市化建设速率的不断加快,养老模式随之推陈出新。社区养老成为地方政府所大力提倡并广泛推举的一项主要养老模式。这种社区养老模式一方面满足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消除了他们内心的孤楚,另一方面又给予了他们一种舒心、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但是,这种社区养老还是不够完善,老年居住建筑设计的改良也刻不容缓。这就需要国家、政府的资助与扶持。

相比于中国老龄化速度,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就相对缓慢,对于这些国家来说,他们就将会有更宽裕的时间、经验来制定相应的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发展稳定的国家,老龄化问题就会越发严重,因此,每个国家在处理老龄化问题时,所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也各有千秋。

发达国家的养老政策和老年建筑设计

1.瑞典

作为北欧福利最完善的国家,老人的居住问题就有着很好的保障,瑞典的老年居住建筑的设计有以下几种:

(1)普通住宅,这种住宅没有什么特定性,属于常规住宅,即服务于老年人,一般人也可以居住。

(2)老年专用公寓。这是一种专门为老人提供一些生活起居的相关服务及设施的公寓,主要是以单元为形式,资金来源于社会福利与政府资助。

(3)公立养老院。顾名思义,这是一种公立的,主要依靠政府提供,为一些患有长期慢性病的老人和术后康复治疗的老人服务,采取统一治疗,在相同环境下,更加便利的处理突发问题的带有医疗诊治设备的住宅。

(4)家庭旅馆。 这是高档的旅馆型老年公寓,同样也是为单元的形式,这种住宅结合了以上所有住宅的优点,方便舒适,有自己的套间,公共的食堂,专有的医院和保安系统,在保证老人可以拥有私人空间的同时,也让他们体会到了集体的温馨生活。这种家庭旅馆型高档老年公寓,也将更好更全面地服务于老年人。

2.日本

日本的老年居住模式分为主要的两大类:设施养老和居家养老。设施养老是一种专门服务于一些行动不便或者自己不能照顾好自己的老人,它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三类:政府建设的福利机构、老年养生院、公共保健院等。大多的日本人会选择居家养老,虽然是在家里,但是日本的养老体制也会为这些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因而经常会出现社会上的的援助探访,这些都让日本的老年人生活更加的便利。

对我国的老年人群个个方面的调查当中,相关专家针对我国的实际国情,对国内的老年建筑提出了一系列宝贵的建议。在我国,老年社区建筑有以下一个特征:第一,我国现在老龄化程度较为严重,社会的发展催生了人们新思想的萌生,这种养老建筑场所的建设已经不再仅为独居孤寡老人所用,更多子女因为自身原因和工作问题,不能照顾老人,便将这些场所当作他们的家。这些养老场所,以后也将成为最为主要的养老之地。第二,关怀老年人精神层面健康的重要性一直被子女等青年人忽视。老年人需要在得到别人尊重的同时,需要不断地鼓励和中肯话语的抚慰。因此部分老年居住建筑应和养老院相互依托。老年住宅的选地可综合从每个方面考虑,同样也可由老年人来选取,但老年住宅的选址需要充分考虑附近的交通是否便捷,出行是否方便,环境是否宁静等。

我国城市老年居住建筑的合理构造

1.室内空间设计

从宏观的角度看,在住宅内部功能空间的设计上,空间尺度应当适宜,交通流线设置需要综合考虑,适度的公私空间保障老人的隐私同时又不影响公众空间,最为主要的还是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空间尺度方面需要的考虑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规律习惯。合理的交通流线既能够减轻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劳累程度,又可以促使适宜的公私空间过渡和提供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这些建筑设计对于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环境的舒适程度起着关键性作用。

2.住宅细节处理

老年住宅细节处理主要分为以下的两个方面。第一,无障碍设计,区别于常规住房设计,便利老人的出行。第二,安全性设计。在确保公共空间设计便捷通畅的前提下,还要提高老年住宅的安全性能。

3.公共空间设计

这里的住宅公共空间是指楼梯走道、公共走廊、户外门厅等。基于“一切为了老人,一切方便于老人”的思想,在公共空间设计上仍需遵循“便捷无障碍、舒心且舒适”的设计原则。

总体上看来,要保证老年人居住场所的舒适,能够让老年人有一个可以安度晚年的生活环境,这些不是建筑设计师、慈善机构,或者房地产开发商等就可以全部解决的,它需要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地方需要采取不同的建筑风格。另一方面,国家也需要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来保证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妥善的解决老年人在日常生活和心理活动即将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完善各种养老措施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