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规划范文

时间:2023-04-12 07:34: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规划

篇1

FTTx((Fiber To The X)是对光接入网的各种形态的一种统称。覆盖范围从区域电信机房的局端设备到用户终端,局端设备为光线路终端(OLT)、用户端设备为光网络单元(ONU)或光网络终端(ONT)。根据光纤到用户的距离来分,可分成光纤到交换箱(FTTCab)、光纤到路边(FTTC)、光纤到大楼(FTTB)及光纤到户(FTTH)等4种服务形态。本文重点对PON技术进行讨论。

PON网络

一、PON的网络结构:典型的PON系统由局侧OLT、用户侧ONU以及ODN组成。

PON技术包括APON/BPON、EPON、GPON技术,EPON于2003年由IEEE完成标准化工作,它以千兆以太网技术为基础,是现阶段PON应用的主流技术,芯片和设备厂商已经推出了很多成熟的产品,已经有很多运营商有了大规模的商用。

二、广电网络中的EPON。在EPON网络的规划时,广电运营商和电信运营商是有所区别的,这主要是基于原有网络和未来业务的考虑,主要有以下三点:

1、带宽需求有所不同:广电原有的HFC网络频率资源丰富,需要占用大量带宽资源的高清、标清视频完全可以在原有的网内传输。而电信运营商原有的网络决定了所有的视频传输只能走IP;

2、入户线路有所不同:入户线路的不同造成了在FTTH之前的阶段采用的技术手段不同,目前广电首选的接入手段是EPON+LAN和EPON+EOC,电信选择的则可能是EPON+LAN和EPON+DSL。

3、广电还要考虑原有网络传输使用的波长:EPON系统是单纤两波长(1310和1490),原传输系统择可能使用了1310和1550两种波长的系统。

基于广电的PON网络规划

一、带宽的需求:

1、目前广电能够提供的服务有高清、标清电视、数据广播、模拟电视等,全部为基于单向网络的应用,随着数字电视平移和网络的双向改造,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服务。双向的带宽的需求是部署业务接入点的依据。网络的扩展、增容也是要基于对未来带宽需求的变化来考虑的。

单个用户所需带宽的平均值计算表格如下表。

a)格中接入率是指用户购买此项服务占所覆盖户数的比例;并发率是指所有购买此项服务的用户中同时使用该服务的比例;平均带宽是计算ONU覆盖用户采用的平均值。b)高清和标清点播全部走IP通道,一是为了节省HFC网的频率资源,二是考虑到广电传统1550光发+EDFA传输覆盖用户多,如果利用原有的HFC网络传输开展VOD业务会造成带宽资源的紧张同时会增加IPQAM设备的投资。c)根据中小城市的广电现有情况,一次性投资高清、标清点播不符合用户需求和消费能力的发展,一次行投资过大,将高清和标清点播分两年进行建设。d)平均带宽计算方式为:上行(下行)×当年接入率×当年并发率。表格数据可根据本地情况调整。

2、单个EPON系统的线路速率1.25Gbps,编码效率为80%(8B/10B),MAC/TC层效率为98%,可用带宽为980Mbps,可以最多连接32个ONU,每个ONU覆盖的户数如附表。

3、带宽扩展:

在系统规划时,应考虑一定的带宽冗余,合理规划单PON系统带的用户数。每路PON系统的规划带宽不能超出EPON系统的可用带宽。

在建设初期,考虑到小区入住率难达到100%,渗透率也不可能达到100%,因此初期可以采用1:32光分路器进行设计,尽量覆盖更多用户。远期随着用户带宽需求的增加,单路EPON带宽接近饱和时可以进行网络优化升级,以尽量不改变用户端设备、保护线路投资为原则。下图出了系统带宽升级的示例。PON系统分光比从1:32改为1:16,并在OLT增加PON板,增加一台光分路器,所有ODN和用户端设备保持不变,系统带宽可以增加一倍。

二、ODN的规划

篇2

15G网络技术的现状

在我国科学技术的推动下,5G网络技术的发展进程逐渐加快,不论是以往的2G、3G,还是现阶段正在使用的4G,都会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网速不够快、性能不够完善、无法被大众广泛使用等。5G技术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以上问题,另外,5G作为最前沿的一项通讯技术,自身主要的优势的即信息的传输速度上,人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下接收到自身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在此基础上,5G技术的覆盖范围较为广泛,具有较强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在行业应用的过程中,5G技术的出现,为该行业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发展前景,能够充分体现5G技术的灵活性能,将智能化与自动化进行紧密的结合,更好的实现“万物互联”。

25G网络技术的特点

相比于4G技术,5G技术具有更高的稳定性,能够真正实现智能化的发展进程,为海量信息的传输质量与传输效率提供了保障,是目前全球通讯中关注度最高的一项技术。5G技术共性这一特点,能够将高传输率这一特点充分发挥,相比于2G、3G、4G技术,5G技术能够覆盖更为广泛的信号,当更多的信息采集到后,大数据可以更加精准的帮助人们方便地工作与生活。除此之外,5G技术还能够将网络通讯的灵活性能得以充分发挥,运营商可以结合用户流量的实时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的调配,以此来提升资源的最佳使用效率,并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消耗成本。(什么叫5G网络共性)5G网络主要拥有以下几种特点:即大带宽、广连接、超高可靠与超低时延,其应用场景打破了传统网络的局限性。5G网络的整体架构建立在由计算机以及其他硬件设备构成的网络环境中。5G网络对网络的共性需求体现在无感知服务、资源动态适配、可靠性保障、虚拟化和安全性等方面。借助5G技术,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地去了解自身所需要的各类信息与数据,例如通过VR或AR的形式,将直观的信息内容传递给用户,使得代入感不断深入。在此应用过程中,用户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的生活。

35G无线网络规划

3.1行业应用规划

5G是现阶段全球ICT产业热点,在规划的过程中,将紧跟全球大趋势,抓住5G先发优势,5G基站覆盖范围小于4G、接入点数等缺点,着力打造5G技术应用示范和产业发展高地,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现阶段,人口增长以及使用规模扩大成为了无限通讯技术提升的主要动力,在使用规模与用户不断扩大的环境下,网络规划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目前,正在进行5G网络的建设和一些试点测试,并进行大量的些实验与探索,一些应用于多个行业,比如“VR、AI”近年来,使这些智能通讯设备也成为了一项新兴的通讯媒介。伴随移动数据业务的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为5G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各个地区的网络数据业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做好用户的预测规划为5G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以往的网络技术中,并不能全方位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借助动态切片的形式,能够将多种通讯业务形成一个具有独立性能的网络切片,这样不仅能够提升网络资源的高效控制,还能够保证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根据不同的管理方式,将资源得到最优化利用,这种方式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为用户提供最佳体验效果。

3.2新型空口

为能够解决接入网所出现的差异,在具体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量用户密集区与边缘地区存在的不同。在此基础上,还要全方位考虑静止与移动通讯之间在体验阶段存在的差异。如果是在密集程度较高或者是移动速度较快的环境下,会获取不同的体验效果,这就会导致很多多样化的业务不能在精细的操作下进行QoS场景。因此,要借助最佳应用效果的运营商,利用其内部使用机制,确保用户得到统一的体验。业务发展过程中具有颗粒流动的趋势,只有将其承载网进行丰富,或者构建信道指令,才能够在全新的无限网络平台上,实现多元化的业务体系。

3.3提升5G业务质量

在业务面时延较长的情况下,要将5G业务进行合理的优化,确保5G技术能够与空口波动实现匹配,这样不仅可以增加业务质量,还能够保证整体跨层效益的稳步增长。在面对5G网络技术快速流动的时代背景下,要提升深度解析的能力,降低设备的复杂性,在最大限度上降低额外的时延发生。

篇3

实习期限:30天

我于2007年2月6日应聘到宝生(青岛)制衣有限公司,进入公司后具体负责公司的内部网络规划和后期的软件项目开发。

刚走出学校,踏上了工作岗位,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然而新鲜过后却感到非常困惑——公司里要用的东西学校里都没有学过。发现有很多东西自己都不会,甚至都没有接触过。面对太多的疑问自己的内心产生了很大的压力。“我是否能够胜任这里的工作,会不会因为太多东西不懂而受到别人的嘲讽”。内心充满了矛盾,然而事实证明我多虑了,这里有和蔼的领导和友好的同事,他们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鼓励,在最初的一个周里通过和同事们的交流我获得最多的是鼓励和信任,使自己逐渐有了信心和勇气,去面对任何挑战。

经过了一个周的适应期后,慢慢的熟悉了公司的各种规章制度和运作流程,更明确了自己的工作内容。接下来的时间便开始为正式投入工作进行了大量的准备,通过上网查资料、看书、向同事请教等等多种途径在一个周的时间内我补充了大量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然而等真正投入到工作中后发现自己要准备的东西还远远不够。

网络重组、需求分析、方案设计、项目实施等等一大堆问题摆在我的面前,为此我指定了一个详细的工作计划。用计划来理顺自己的思路,指引自己工作的方向和目标。但是由于知识的匮乏在工作中还是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一个简单的问题——服务器的建立。关于服务器的建立在学校时所学的都是简单的软件的应用,而领导告诉我尽量不要使用那些简单的软件,我们所需要的是企业级的服务器。更要在此基础上假设企业防火墙以及实现远程VPN接入功能。听到这个要求时我一点头绪都没有,要怎样才能建立这个服务器,要利用什么样的软件来实现这种企业级的服务器和防火墙。面对着领导的要求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当即向领导表了态“我一定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解决方案”。 从经理室走出来后我立刻回到自己的位子上打开电脑投入了紧张的学习取经中去。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上百种的网络软件中发现了微软的ISA Server 2004 Enterprise防火墙,它能实现的功能不正是领导所要求的吗!我欣喜若狂的下载安装,然而装好后却面临一个更严峻的问题——使用问题。“全新的防火墙架构,强大的功能,应用的高复杂程度。”这便是网上对于微软ISA Server的评价,相比其他软件或者防火墙软件来说ISA的易用性要差一些,这便对我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来研究ISA Server的应用。付出终会得到回报经过我的不懈努力终于将ISA这块硬骨头给啃了下来。给经理交上了一份完整的《防火墙+服务器企业应用解决方案》,而后为公司建立稳定安全的服务器和防火墙,更为远在香港的同事提供了安全的远程接入,极大地方便了同事们的工作。接下来的工作还将为公司建立完整的域网络、电子邮件服务器、Web网站等等。在 未来的工作中有可能遇到很多技术方面的问题,但是我相信自己一定会通过努力去克服遇到的困难。

篇4

【关键词】 TD-LTE 网络规划设计 分析

在当前TD网络的大范围扩建下,国内大部分的城市都被TD-SCDMA网络覆盖,同时LTE也逐渐被主流通信运营商选为未来移动网络发展的基本方向。工信部在2010年便开始TD-LTE技术外场试验,上海世博是中国移动在TD-LTE建设的示范网,此类试验网络的建设成功充分体现了TD-LTE产业链的终端产品能力。因此,加强有关TD-LTE网络规划设计的研究,对于推动TD-LTE网络产业链进一步成熟和商业化进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TD-LTE网络的优势

(1)LTE无线侧主要采用MIMO与OFDMA两种关键技术,MIMO技术可同时大幅度改善系统的空间吞吐速率和频谱效率,而OFDMA技术科有效解决传统抗多径技术在高宽带的多载波系统上复杂度过高的问题,此两种技术的结合可明显降低MIMO技术的实现复杂度,利于推进其大范围应用;(2)因通信标准更新较为频繁,LTE、WIMAX、3G等系统基带设计扔采用FPGA+DSP的软件无线电方式实现,以方便未来版本升级。因OFDMA技术基带处理同CDMA存在较多不同,尤其是前者可降低对FPGA的依赖,相比3G系统,其设备基带的集成度较高,但能耗和成本较低,这使得LTE系统在设备实现上具备更大的优势。[1](3)从标准分析,LTE是在3GPP基础上提出来的,而3GPP的优势便是标准制定,所以其标准的全面性、可靠性及完善性要远高于IEEE主导的WIMAX标准,且能充分满足电信级运营的要求。另外TD-LTE的标准选择与LTE FDD更加接近,其可充分利用3GPP组织技术加快TD-LTE标准推出的进程,且能保证标准制定的严谨性。

二、TD-LTE网络规划设计要点

2.1参数规划

LTE无线网络参数规划包含以下内容:

(1)频率规划:频率规划过程将直接影响着无线网络的干扰水平,因TD-LTE小区内部应用OFDMA技术,在严格同步时小区内的干扰水平较低,干扰源主要为小区间干扰。频率规划主要用于改善频谱利用率,利用频谱复用过程以使较少的频率资源满足覆盖要求,同时降低系统间的干扰。

(2)PCI码资源规划:其规划过程同TD-SCDMA的扰码规划相接近,规划的基本原则为在覆盖区重叠的相邻小区不对相关性较高的码字进行分配。因TD-LTE主要采用OFDMA多址方式,且其系统PCI码资源丰富,所以TD-LTE的PCI码规划要比TI-SCDMA扰码规划更简单。[2]

2.2容量规划

因TD-LTE的小区容量与TD-SCDMA不同,且其多天线LTE网络结构、信道配置、物理层技术、参数配置、调度算法等与3G系统差别较大,这使得LTE网络规划设计同3G网络规划也存在差别。TD-LTE容量规划虽然仍采用覆盖容量仿真、网络规模估算、可采用系统仿真、网络规划需求分析、实际测量统计数据等规划流程,但在覆盖容量仿真及网络规模估算两方面与3G网络存在较大差异。

在确定频带内,TD-LTE系统容量主要受与时频分割的资源单元数和物力资源块数影响;在空域内系统容量主要受MIMO数据流数、天线配置、无线信道环境和天线发射端口数有关。TD-LTE系统资源占用及容量估算主要包括容量估算基本参数分析、资源占用与容量估算两部分内容;需涉及的基本参数包括VoIP业务质量要求、数据业务质量指标要求、业务编码调制方式选择和系统配置参数等。在容量规划选择中应重点关注网络结构,严格依据站距原则进行站址选择,避免选用偏离蜂窝结构较大的站点。[3]

2.3链路预算

LTE无线网络规划仿真前应利用链路预算对系统覆盖性能进行评估。链路预算的目标是依据边缘用户的速率目标,查找恰当的调制编码方式及频率资源配置的优化组合方式;依据固定边缘用户的覆盖速率目标要求,分析计算系统覆盖半径。覆盖半径同无线链路允许的最大路径消耗存在直接相关,把允许的最大路径消耗引入到无线传播模型中便能有效计算相应的覆盖半径。相关计算公式为:

最大路径消耗(上行)=上行EIRP-总余量-最小接收电平-空间损耗;

总余量=干扰余量+快衰落余量;

上行EIRP=终端最高发射功率+终端天线增益-终端馈线损耗;

上行最小接收电平=边缘用户目标信噪比+接头与馈线损耗+热噪声-天线分集、赋形增益-接受天线增益;

空间损耗=穿透损耗+阴影损耗。[4]

三、网络规划仿真

TD-LTE网络规划仿真同TD-SCDMA规划仿真流程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参数及功能模块配置两方面。在网络规划仿真中,TD-LTE可通过合理分配小区内外部功率资源、小区内外频率资源及小区内外区域以消除邻区干扰。TD-LTE蒙特卡洛模块的实现与HSDPA比较类似,其主要差别在于不同业务调制方式及速率不稳定,都必须以用户信道条

件为基础开展调度;在规划仿真中可采用子载波资源、用户调制方式、MIMO实现方式等进行调度。

四、结束语

TD-LTE网络规划设计质量将直接影响TD-LTE网络的容量性能和应用推广,因此,相关技术与设计人员应加强有关TD-LTE网络规划设计的分析,总结TD-LTE网络规划设计要点及关键技术应用措施,以逐步改善TD-LTE网络规划设计水平。

参 考 文 献

篇5

关键词: 网络;信息安全;规划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0-4606-03

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信息传输的主要载体,包括计算机网络和电信网络两大部分,其中计算机网络的典范是Internet,而电信网络则包括有线电话网和移动通信网。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两种网络之间的差异正在逐步缩小,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一个统一的、能提供综合业务能力的信息传输网络。

1 网络的基本结构

在本文中涉及到的主要是计算机网络。在典型的企业应用环境中,用户有两种主要的网络接入方式,即固定用户的直接接入方式和移动用户的拨号接入方式。下面分别对这两种接入方式下的网络基本结构进行分析。

在直接接入方式下,整个网络系统大致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用户网络:是整个骨干网络的端系统,同时用户企业/部门内部的业务处理专用网络,包括了与用户企业日常业务处理直接相关的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以及为支持这些系统的有效运行而建立的用户内部网络系统(可以是局域网或Intranet)。由于企业间合作的不断开展,用户网络之间需要进行大量的资源共享和交流,这一般需要通过骨干网络进行。

2)接入网络:是指实现用户网络到骨干网络接入的中间网络部分,是用户网络的应用信息通过骨干网络传输的一个中介。由于用户网络和骨干网络之间的安全性能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接入网络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对用户网络及其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安全保护。本教程所指的接入网络概念与电信网络的术语“接入网”不完全相同。

3)骨干网络:是用户网络之间交换和传输应用信息的传输媒体,是通过在大量的用户网络之间共享网络传输带宽来实现信息的高速、廉价传输的。由于骨干网络应用环境的开放性特点,其安全性能一般无法保证。

对于移动用户远程接入的方式,整个网络结构主要包括以下二个部分:

1)接入网络:是实现移动用户接入到骨干网络的中间网络部分。典型的接入网络包括ISP/IAP以及移动用户到相应的ISP/IAP之间的电信网络传输网络部分(PSTN/IDSN)。

2)骨干网络:是移动用户与目标网络之间的信息传输媒体。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在各个方面的全面应用,企业的组织方式将变得越来越灵活,而移动计算模式将逐步普及,因此在研究网络及信息安全问题时必须将移动用户的接入方式作为一个重点加以研究。

2 网络及信息安全问题的内涵

网络及信息的安全问题是一个相当广义的概念,其内容至少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物理安全:确保整个网络系统正常运行、安全工作的首要条件是确保计算机及其网络设备等关键性网络固件的物理安全,包括设备机房的防雷击、电磁屏蔽、抗灾性能、安全警卫等方面,要求整个网络系统从系统设计、安装施工、运行管理各方面加强对物理安全的精确控制与有效管理。

2)网络系统安全:骨干网络部分的主要功能在于向大量的用户网络提供可用的网络传输带宽,因此传输网络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对网络传输带宽可用性的保证上,主要是维持整个传输网络的路由机制和网络管理机制的正常运作。

3)计算机系统安全:用户网络的主要功能体现在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业务流程的辅助实施方面,不仅要满足内部用户的需求,还应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向外部用户提供服务和资源。因此计算机系统安全主要体现在对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的安全保护两个方面,而对信息资源的安全性保护主要几种在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方面。

3 网络及信息安全问题的主要成因

由于网络及信息安全问题的涉及的领域具有相当的广泛性,其安全问题的来源和因由也是相当复杂的,下面仅列出部分主要的安全问题成因,给大家对此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1 网络及信息安全的技术成因

网络及信息安全问题的技术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电磁信号的辐射:由于网络设备以及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特殊构造与工作方式,它不可避免地会向邻近空间辐射电磁波。这些泄露出来的电磁辐射信号频谱成分丰富,携带大量信息,从而对某些信息处理的信息安全性造成威胁。目前网络通信中涉及到的传输电缆、计算机设备、网络系统设备均会不同程度的产生电磁场辐射向外泄露,对此只需要简单的仪器设备就可以在通信双方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对通信内容实施监听。

2)网络协议的安全性:网络协议是计算机之间为了互联彼此共同遵守的通信规则。目前的互联网络所采用的主流协议TCP/IP协议构架主要是面向信息资源的共享的。由于在其设计之初人们过分强调其开发性和便利性,而对其安全性的设计上没有深思熟虑,因此相当部分的网络协议都存在严重的安全漏洞,给互联网留下了许多安全隐患。事实上,这已经成为当前网络及信息安全问题最主要根源之一。另外,某些网络协议缺陷造成的安全漏洞往往被黑客直接利用发起安全攻击。比较典型的如FTP、SMTP、Telnet等应用协议,用户的口令等信息是以明文形式在网络中传输的,同时这些协议底层所依赖的TCP协议自身也并不能确保信号传输过程的安全。

3)工作环境的安全漏洞:现有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等典型的企业用户工作环境,由于本身就是软件产品,软件产品的特殊性造成了其必然存在一定的已知及未知安全漏洞,包括自身的体系结构问题、对特定网络协议实现的错误以及系统开发过程中遗留的后门和陷门。这些来自系统底层的安全漏洞带来的安全隐患,有可能会使用户精心构建部署的应用系统毁于一旦。

4)安全产品自身的问题:对于用户网络内部已经采用的网络及信息安全产品,其自身实现过程中的安全漏洞或错误都有可能引发用户内部网络安全防范机制的失效。同时,即使安全产品自身的安全漏洞可以忽略,在产品的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用户的配置或操作不当均可能造成产品安全性能的降低或丧失。

5)缺乏总体的安全规划:目前的各种网络及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一般基于不同的原理和安全模型工作,虽然独立来看都是功能不错的产品,但当所有这些产品整合到一起,应用到同一个网络系统中时,彼此之间在互操作性及兼容性上往往无法得到有效保证,从而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新安全问题。

6)信息的共享性:信息资源的网络共享确实在促进国际间的信息交流与技术合作上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大力推动了全世界科技水平的提高,但同时这也成为网络及信息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成因。各种计算机病毒、各种攻击小软件都可以便捷地从互联网上获取,甚至网络黑客们还专门成立了虚拟社区,通过讨论组、BBS等形式交流黑客经验。在这各方面可以说信息共享起到了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

3.2 网络及信息安全的管理成因

网络及信息安全问题的管理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互联网缺乏有效的管理:国际互联网是全球性的分布式网络。在技术层面上,不存在某个国家或某个利益集团通过某种技术手段来达到控制互联网的目的。由于互联网是分布式的,各个节点由各类民间组织以自愿形式进行管理,同时不同国家民族在地域、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存在,导致了互联网在整体上缺乏一个有效的安全管理规划,给网络黑客留下了充分的活动空间,使他们可以低成本的进行信息安全犯罪活动而逍遥法外。

2)配套的管理体制尚未建立:传统的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体制一般是建立在地域划分和部门条块分割基础上,实施监督管理的职能。而超越地域空间限制的网络环境使得传统的管理模式捉襟见肘,监管部门的管理职能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同时信息化社会中原有的法规政策在具体实施和操作中会遇到或多或少的种种困难,所有这些客观上使得网络黑客活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逃避法规监管的可能,助长了网络黑客的气焰。

3)观念上的重视不够:目前政府部门、金融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大量业务依赖于信息系统安全运行,信息安全重要性日益凸显。大多数单位已经意识到了网络及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但往往由于部门负责人的信息化水平本身不高导致其对信息安全管理认知水平仍停留在较粗浅的低层次上。这主要表现在,没有配备专职的网络安全管理员或其业务素质不高,没有建立和落实完整的网络系统安全防范制度,没有对网络系统和安全产品的配置进行有效的管理等方面。

4 网络及信息安全的规划

从网络信息系统的稳定与安全、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和保护企业利益的角度来看,一定要高屋建瓴地进行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规划工作,做好基础性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下面主要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网络及信息安全规划工作。

4.1 风险分析和评估

安全规划的第一步是对用户内部网络所面临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根据现代的经济运作理论,对于网络及信息安全方面的投资将被视为一种投资方式,这种投资将带来企业在运行管理成本、安全事故损失以及企业形象等方面的收益。在市场经济领域中任何一种投资都必须有相应的回报,因此投资前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风险分析和评估,用以确定所需的资金投入。

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估主要应从以下二个方面入手:

1)安全威胁及其可见性分析:对用户企业所面临的各种潜在的安全威胁因素及其对外的可见性进行全面分析。安全威胁的存在不一定会造成事实的安全事故,安全威胁对外部是可见的,才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可能的安全威胁应包括软、硬件以及用户自身。

2)组织对潜在安全风险的敏感性分析:这里的敏感性包括对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及政治上和商业形象上的损失的敏感程度。敏感性分析的结果将直接关系到安全规划过程中对各类安全措施的投入比重和优先级问题。

4.2 安全策略制定

在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制定网络系统的安全策略。在制定安全策略过程中应充分权衡安全性和方便性,并应注意使安全策略切实可行,与企业的技术和资金能力现状相适应。

安全策略应包括一下两个层次的内容:

1)整体安全策略制定:主要用于确立企业级的网络安全防范管理体制,并落实与之相配套的具体事实规划和所需人力、物力的落实计划,并应明确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处理措施。整体的安全策略主要用于领导高层决策和管理使用。

2)系统级的安全策略:在整体安全策略所确定的框架之上进一步从技术角度针对特定的系统专门制定详细的安全策略,主要用于具体的技术实施使用。

在安全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并不只是单纯的管理层的任务,而是应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作用。

4.3 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应进行一下几方面的管理与维护工作:

1)数据备份:对系统中关键性的信息根据应用的特点确定备份的方式和备份策略。

2)安全审计:对系统中的资源访问和各种异常情况进行安全审计,及时地发现系统配置中的安全漏洞并加以补救,并对已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责任追查。

4.4 技术不是一切

对于网络及信息安全问题,需要着重指出的一个问题是:“技术不是一切”。

某种程度上说,网络技术及信息技术本身就是技术含量很高的高科技,因此在网络及信息领域的整体安全解决方案中,技术因素必然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上任何一种技术都是在正、反两方面的应用和较量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和发展起来的,对于网络及信息安全问题则更将是一场智慧与技术的反复较量。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网络及信息安全问题涉及到了人的因素。与任何其它涉及到人的问题一样,网络及信息安全领域中并不是只依靠单纯的技术力量就能有效解决一切问题的。

1) 功能再强大的网络及信息安全产品,若使用者没有进行合理地配置或者正确地操作,其安全性能不但无法得到有效利用,还有可能形成许多新的安全漏洞。

2)再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只为了贪图一时方便而不去执行它,那么所有的安全措施都有可能形同虚设。最简单的例子是用户违反口令管理的规定选取过于简单的口令或干脆直接采用系统缺省口令就足以给网络黑客敞开大门。

3)只要用户个人出于对工作条件的不满或其它情感因素,完全有可能利用其合法的用户身份从系统内部发起攻击或将系统内部信息透露给其它恶意用户。而根据美国FBI的统计,80%以上(奏效)的网络攻击都属于这种“后院起火”的类型。

因此,在从技术角度加强网络及信息安全防范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企业内部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才能使公司在安全产品和技术方面的投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允聪,严望佳.网络安全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6.

篇6

【关键词】 TD-LTE 网络规划 组网方案

一、概要

在未来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中,LTE及其演进技术是一个主流和发展方向。我国成立了TD-LTE工作组,全力地推进TD-LTE的产业化工作。

随着中国移动试验网建设的完成,全国大规模LTE商用网络的建设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如何在建网初期对LTE网络进行良好的规划,保证LTE网络的覆盖质量和用户容量,将LTE建网对资源的浪费降至最低,是我们建网初期最迫切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研究的意义所在。

1.1研究内容

(1)覆盖分析:通过对今后TD-LTE可能分配的相关频段无线传播特性分析,并结合OFDM/MIMO/BOFORMING等关键技术特性,与相关设备厂商进行合作,依据相关产品性能,对TD-LTE网络覆盖能力进行有效估算;

(2)LTE容量分析:分析LTE关键技术所能提供的容量,小区边缘速率等。对LTE的容量提出算法

(3)结合规划,对覆盖和容量的分析,确定网络结构。

二、TD-LTE网络影响覆盖的因素

LTE的OFDM的多址接入技术、MIMO/SA的多天线技术是TD-LTE标准的两个关键技术以及LTE帧结构、3GPP协议规范都对其覆盖产生影响。

第一是频段的影响,F频段和D频段的覆盖距离和覆盖效果受到传播损耗的影响差别很大。经过实测,对于青海西宁无线环境对D频段的衰落较大。D频段的站间距适合设置在400米~500米,F频段的站间距适合放置在500~650米。

不同频率对TD-LTE频率规划原则:

TD-LTE宏基站使用1880-1900MHz(F频段)和2570-2620MHz(D频段)。其中广州、深圳和杭州等3个城市采用F频段,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沈阳、青岛、厦门、宁波、福州和成都等10个城市采用D频段。

F频段单载波站点(20MHz):使用1880-1900MHz; D频段中层单载波站点(20MHz):使用2575-2595MHz; D频段中层双载波站点(2×20MHz):使用2575-2615MHz; D频段底层(如街道站)站点(20MHz):使用2595-2615MHz;

第二是基于TDD的双工技术。在TDD方式里面,TDD时间切换的双工方式是在一个帧结构中定义了它的双工过程。在讨论TDD系统的同时要考虑FDD(频分双工)系统,在TDD/FDD双模中,LTE规范提供了技术和标准的共同性。

第三个是OFDM技术和调制编码技术。一是OFDM技术和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如何结合,使移动通信系统性能进一步提升;二是OFDM技术在蜂窝移动通信组网的条件下,如何克服同频组网带来的问题。

第四个是基于MIMO/SA的多天线技术。智能天线技术是通过赋形,提供覆盖和干扰协调能力的技术。MIMO技术通过多天线提供不同的传输能力,提供空间复用的增益。同时考虑的引入如下:

1、边缘目标速率。不同于3G传统业务,由于采用AMC技术,用户的数据速率可变,不同的速率要求的SINR解调门限不同,因此覆盖范围不同 。

2、干扰消除技术。干扰的存在会引起接收机底噪的抬升,从而引起接收机灵敏度的下降,最终导致最大允许传输距离的减小,覆盖范围收缩。

3、资源分配。系统根据每个用户的链路状况分配给用户不同个数的RB资源,用户占用的载波资源越多,接收机底噪越大,从而导致系统覆盖收缩。

4、天线技术。基于传输分集的MIMO天线方式为系统提供了基于发射分集的下行覆盖增益;基于波束赋行的天线方式在下行方向提供了赋行增益和分集增益,在上行方向提供了接收分集增益。

5、自适应调制编码方式。LTE系统增加了64QAM高阶调制方式,不同的调制编码等级要求不同的SINR解调门限,导致不同的覆盖范围。

2.1可能使用的频段对覆盖的影响

不同频段、不同城市的传播损耗也不同。城市约密集,传播损耗越大,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型一类城市,传播损耗大于西部中小型城市。以青海西宁无线环境为例,D频段的站间距适合设置在400米~500米,F频段的站间距适合放置在500~650米。在建设初期,F频段更合适快速建网及覆盖,建议用F频段来建设初期网络,后期通过D频段进行有效补充。

2.2系统帧结构对覆盖的影响

TD-LTE帧结构特点:

无论是正常子帧还是特殊子帧,长度均为1ms。FDD子帧长度也是1ms。

一个无线帧分为两个5ms半帧,帧长10ms。和FDD LTE的帧长一样。

特殊子帧 DwPTS + GP + UpPTS = 1ms

时隙长度不同。TD-LTE的子帧(相当于TD-S的时隙概念)长度和FDD LTE保持一致,有利于产品实现以及借助FDD的产业链。 TD-LTE的特殊时隙有多种配置方式,DwPTS,GP,UpPTS可以改变长度,以适应覆盖、容量、干扰等不同场景的需要。 在某些配置下,TD-LTE的DwPTS可以传输数据,能够进一步增大小区容量。

TD-LTE的调度周期为1ms,即每1ms都可以指示终端接收或发送数据,保证更短的时延。而TD-SCDMA的调度周期为5ms。

TD-LTE物理层有 5ms和10ms两种上下行切换周期:(图2)

由于LTE采用时域频域的两维调度,还需要确定不同速率的业务在小区边缘区域占用的RB数或者SINR要求,才能确定满足既定小区边缘最低保障速率下的小区覆盖半径。

2.3多样的调制编码方式对覆盖的影响

LTE系统设计中有测量信号RS,它可以检查信道的好坏,根据不同的,TD-LTE在下行方向采用QPSK、16QAM和64QAM,在上行方向采用QPSK和16QAM。高峰值传送速率是LTE下行链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了实现系统下行100Mb/s峰值速率的目标,在3G原有的QPSK、16QAM基础上,LTE系统增加了64QAM高阶调制。64QAM的频谱利用率高,但是其归一化比特信噪比与QPSK相比降低了很多,即频谱利用率的提高是在牺牲信噪比和可靠性的前提下获得的。采用64QAM从信道利用率的角度看,可以将信道利用率提高60%,在以高速数据传输为主要目的LTE中,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不过,64QAM频谱利用率的提高势必要损失一些抗干扰能力,为达到相同的误码性能需要增加归一化信噪比,设备复杂性和设备成本有所增加。

2.4 MIMO/BOFORMING等对覆盖的影响

MIMO是LTE中的关键技术、对LET的容量和覆盖都有影响,但要注意的是,针对不同无线环境,MIMO的作用也不一样。研究结果表明,对于MIMO系统来说,多径可以作为一个有利因素加以利用。MIMO系统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均采用多天线(或阵列天线)和多通道,MIMO的多入多出是针对多径无线信道来说的。传输信息流s(k)经过空时编码形成N个信息子流ci(k),I=1,……,N。这N个子流由N个天线发射出去,经空间信道后由M个接收天线接收。多天线接收机利用先进的空时编码处理能够分开并解码这些数据子流,从而实现最佳的处理。

由于LTE中采用了多种多天线技术,多天线技术如何选用及是否开启都会对覆盖产生直接的影响。TD-LTE与TD-SCDMA在天线技术上也保持很好的相容性。MIMO作为提高系统速率的最主要手段,LTE已确定MIMO天线个数的基本配置是下行2×2、上行1×2,但也在考虑4×4的高阶天线配置。其中,LTE下行链路中MIMO的天线基本配置是2×2,即基站与用户端分别是两根天线,主要技术包括传输分集、空间复用及波束赋形等,最大支持4天线进行下行方向四层传输,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天线数为虚拟的天线数目。

MIMO和波束赋行等天线技术是TD-LTE系统的关键技术。基于传输分集(SFBC)的MIMO天线方式为系统提供了基于发射分集的下行覆盖增益;基于波束赋行的天线方式在下行方向提供了赋行增益和分集增益,在上行方向提供了接收分集增益。选择不同的天线使用方式,其覆盖能力差异较大。

2.5天线对覆盖的影响

F频段比D频段有明显的组网优势;

相比于2天线,8天线存在明显优势;

8天线赋形增益明显,比2天线高4~6db,吞吐量性能提升明显。

三、TD-LTE网络影响容量的因素

3.1 TD-LTE关键技术对网络容量的影响分析

LTE容量受到无线环境、RS信号、用户分布、用户业务、时隙配置编码配置等因素的影响。LTE容量估算的方法不能按照R4业务容量估算的方法(如等效爱尔兰、坎贝尔法)来进行,由于影响容量估算的因素太多,因此不能简单的利用公式来进行计算。

3.2系统调度用户数量

以两天线端口为例计算PDCCH在20MHz带宽下可调度用户数: (图4)

以3 symbol , PHICH组数=3为例,可计算出用于PDCCH的CCE总数:(3600-16-12-400)/ 36 =88CCE

用户每10ms被调度一次,用户分布如下:

10%用户采用1CCE

20%用户采用2CCE

20%用户采用4CCE

50%用户采用8CCE

3.3容量测算方法

方法一:速率测算法

假设某市新建LTE基站1382个,F频段带宽20M,用户签约比10%,附着签约比100%,每使用业务用户平均流量5Mbps,开户用户平均吞吐量500kbps则:

(图5)可以看出满足模型的用户数为20万用户,做为规划初期网络容量的考虑。但不同城市用户通信需求略有不同,因此重点在讨论模型的建立上。

方法二:帧结构方法

假设某城市新建1321个F频段基站,按照20M带宽帧结构来划分,每个子帧有100个RB(最小资源块),要保证用户边缘吞吐量在500K,中心吞吐量在2.5M的前提下,至少需每用户25个RB,上下时隙配置1:3的情况下,每基站可容纳用户36人。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根据不同的配置,可以精确测算出每小区用户数进行规划。

3.4 OFDM技术对容量规划的影响

LTE下行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作为其基本传输方案,它是多载波调制的一种,它的基本思想是将信道分成许多正交子信道,在每个子信道上使用一个子载波进行调制,并且各个子载波并行传输。LTE上行采用的是基于SC-OFDMA,准确来说是DFT-SC-OFDM的传输技术。这就决定了LTE在资源映射和导频结构上与基于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的3G系统有着本质的区别。

OFDMA信道利用率很高,这一点在频谱资源有限的无线环境中尤为重要;当子载波个数很大时,系统的频谱利用率趋于2Baud/Hz。TD-LTE系统采用了OFDM和MIMO等新技术,因此在容量的设计与规划方面,与GSM和TD-SCDMA系统均截然不同。TD-LTE的容量规划更为复杂。

3.5 MIMO技术对容量规划的影响

为了实现增加峰值速率、提高系统容量等演进目标,LTE下行支持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技术。MIMO 无线通信系统在以下一些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如频谱的高效使用、带宽的动态分配、安全的无线应用、更高的服务质量、高性能的信号调制传输技术。MIMO技术的关键是有效避免天线之间的干扰(Inter-antenna Interference,IAI),以区分多个并行数据流。目前已确定下行采用2×2的基本天线配置。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容量,LTE下行支持最大4根发射天线的天线配置。在不增加带宽和天线发射功率的情况下,频谱利用率可以成倍地提高。利用MIMO技术可以提高信道的容量,同时也可以提高信道的可靠性,降低误码率。

(1)下行MIMO模式

发射分集: 通过在多个天线上重复发送一个数据流的不同版本,获得分集增益,用来改善小区的覆盖,适用于大间距的天线阵;

空间复用: 通过在多个天线上并行发送多个数据流, 获得复用增益, 用来提高峰值速率和小区吞吐量;

波束赋形: 通过在多个天线阵元的波干涉,在指定方向的性能能量集中的波束,获得赋形增益,用来改善小区覆盖,适用于小间距的天线阵;

空间多址: 与空间复用机理相似, 只是多个并行数据流用于多个用户,而非单个用户,从而提高系统用户容量。

(2)上行 MIMO 模式

空间多址:上行由于受到终端发送天线和发送功放的数量限制 ,只支持了空分多址模式。

双流波束赋形技术是TD-LTE的多天线增强型技术,是TD-LTE建网的主流技术,结合了智能天线波束赋形技术与MIMO空间复用技术,是中国移动和大唐移动共同创新的成果,也是中国通信产业技术能力的体现。

3.6小区容量及边缘吞吐量

在对TD-LTE覆盖规划时,可以为边缘用户指定速率目标,即在覆盖区域的边缘,要求用户的数据业务满足某一特定速率的要求,例如64kbps,128kbps,甚至根据业务需要,在某些场景可以提出512kbps或1Mbps更高的速率目标。只要不超过TD-LTE系统的实际峰值速率,TD-LTE系统通过系统资源的分配与配置就能满足用户不同的业务速率目标要求。从目前所具备的大量仿真结果综合分析,对于10个用户的系统,TD-LTE所能达到的下行小区吞吐量为18Mbit/s、上行为6Mbit/s(基本配置同本节上文所述),也就是说,平均用户吞吐量达到了下行1.8Mbit/s、上行0.6Mbit/s,比目前的2G和3G系统所标称能支持的平均吞吐量有了很大的提升。由于系统内同频干扰的普遍存在,需要采取包括功控和小区间干扰协调在内的各种算法,以保证边缘用户的吞吐量性能。从对设备能力的要求来看,需要保证边缘小区吞吐量下行不低于1Mbit/s,上行不低于0.5Mbit/s。

小区边缘速率主要根据运营商LTE业务定位确定,如上行覆盖边缘速率为500kbit/s,而下行覆盖边缘速率为1Mbit/s。但对TD-LTE覆盖规划,还需要根据现网数据及预测分析LTE网络承载的各类业务总体需求,使得后续链路预算分析更能满足建网需求。提高小区边缘传输速率,改善用户在小区边缘的体验,增强系统的覆盖性能,主要通过频分多址和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实现。

从实际运营的角度看,我们更关注采用典型配置的系统,上下行同时可以达到的,除去系统控制面开销的数据净荷峰值。从初期TD-LTE的网络设备能力看,对于20MHz的带宽,采用下行2发2收、上行1发2收的天线配置,在上下行时隙配比为2∶2时,理论上,下行峰值速率为80Mbit/s左右,上行为20Mbit/s左右。

对于涉及到网络规划优化方面的容量规划,我们必须以峰值速率为参照,更多地分析系统实际能达到的平均吞吐量性能。由于TD-LTE为所有连接用户提供自适应调制编码方式(AMC)的数据传输,因此小区整体吞吐量受整体无线环境的影响较大。在不具备大规模测试能力的阶段,只能从仿真结果来预估TD-LTE在各类环境下的吞吐量性能,这确实会给系统容量规划带来一定的难度。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TD-LTE的这个特性,恰恰是为网络提供了更多的优化空间,因为仅对目标信噪比有要求的GSM或者TD-SCDMA系统,即便系统环境再好,也只能达到设计的容量,在网络整体达到规划要求的质量后,小区或用户吞吐量不会因为网络环境的进一步提升而有任何改善。

3.7天线双流波束赋形可大大提升网络性能

8天线增益为4~10dB,同时8天线拉远距离优于2天线。8天线抗干扰能力强,可以提高系统的吞吐率。但是8天线同2天线KPI性能相当。

所以我们在建网时在考虑无线环境和施工状况的前提下灵活选用适合的天线进行组网,不同的天线,对系统的容量和覆盖都有影响,而且2/8天线的选择对今后网络的升级也同样有影响,在升级方面两者也各有利弊。建议在建网初期,具备条件的物业点可先选择8天线。

3.8 TD-LTE网络预规划原则

LTE建设初期规划,主要考虑热点地区的覆盖和容量以及对原有2G/3G网络的影响。基本的规划原则如下。

网络预规划所做的主要工作是无线网络估算,包括:

链路预算;

小区覆盖计算;

容量估算;

基站数量估算;

站址初选等

频率规划原则:TD-LTE极有可能使用2300~2400MHz频段,每个频点带宽20MHz。

资源利用原则:在TD-LTE基站建设时,应尽量与原有的2G/3G系统共站点,充分利用其机房及传输等资源。

工程建设原则:尽量避免TD-LTE对现有通信网络的影响,减少对现有设备的改造。

对于同频组网和异频组网的优劣,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鉴于TD-SCDMA组网初期存在较严重的同频干扰,建议LTE初期以异频组网。(图8)

四、总结

LTE中新的理念、及创新的技术是我们发展的方向,TD-LTE采用的OFDMA、MIMO、64QAM、SC-DFT等新技术对网络规划和组网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与3G共享站址、保证3G的部分设备能够平滑升级到LTE、利用最优的基础网络设施等是解决方式之一。

篇7

一、一个口腔网站首先应明确其网络营销的价值

其实,在不同的行业,网络营销的价值所突显的也是不尽相同的,一个口腔网站的网络营销价值,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通过市场调查去了解我们的客户,通过网络营销有目的的去吸引那结潜在客客户,将其变成实际的客户;就比如现在很多人都很关注自己的健康问题,但在口腔知识方面又一知半解,像牙齿黄怎么办、牙齿缺损的危害等等可以普及口腔知识的方式来吸引并转化这些有消费能力的客户。

2、提升企业的知名度,打造品牌形象

就现在网络的发展与应用来看,像口腔类这种传统企业,通过网络营销,将自身企业的品牌推广出去,将自身的品牌形象公诸于更多的人,这也是网络营销所存在的重要价值。

3、通过网络营销,利用口腔网站可为企业节省成本

成本与利润是成反比的,成本越低,所得到的利润越高。传统的营销所产生的成本是我们众所周知的,有的时候可能连自身的成本也给赔进去。但是一个口腔网站,它仅仅只需要一个空间,一个域名,加上站长不断的努力。

二、前期市场调查是一个成功网络营销必不可少的

前期的市场调查将会为我们规避掉很多不必要的麻烦,通过调查分析可以让我们看到很多,请接着往下看笔者在建设上海口腔医院之前所做的一些分析调查:

1、企业现状的分析

分析企业的利与弊,一定要从用户的层面出发,这一点可以从搜索引擎得到数据。模拟用户,搜索一些特定的关键词,在网上就可以完成这些调查。

2、对现有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分析,了解后续服务质量在用户心中的评估;

3、分析竞争对手,这个只要将自己预先准备好的关键词搜索一下就可以找到了,分析他们的网站,包括其网站的框架、内链布局、高权重外链及一般性权重外链的来源;

4、自身企业的市场定位与评估。一个医疗类的口腔网站定位一定要准确,要了解这些特定的用户群体。

5、投资回报率。这一点相信大家在做网络营销前都会评估下的,通过计算分析竞争对手的网站,可以估算自己选定的关键词达到理解排名的时间与数量。

篇8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分类,设计

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指具有独立功用的、处于不同位置的多台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外部装置和设备,借助通信线路相连接,由专门的网络管理软件、网络操作系统以及具体的通信协议加以管理和协调,进而实现各个计算机用户之间的信息传递以及数据、资料等信息资源共享的一种计算机系统。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对网络通信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进而针对不同用户群的具体需求进行相应的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方案,使其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具有重要意义。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及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68年到1986年的ARPAnet阶段,这是美国的研究以及试用阶段;第二阶段是从1986年到1995年的NSF网络阶段,该阶段是美国互联网科研应用阶段,计算机联网以及互联标准化问题得以解决,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式被提出;第三阶段是从1995年开始至今的计算机网络商业化发展阶段,这也是国际化联网快速高速发展的阶段,网络的影响波及全球。

要对计算机网络进行规划与设计,首先要明确网络的分类方式。在此,笔者详细介绍两种网络分类方式:第一种,以网络地理位置为划分标准,可以将网络分为局域网、城域网以及广域网,其中,局域网和广域网是重点,局域网是其他两种网络类型的基础,广域网最具代表性的就是Internet。第二种,按照网络拓扑结构,可以分为星型网络、环形网络以及总线型网络,此外的树型网、簇星型网等类型网络都是建立在以上拓扑结构基础之上的。

2、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重点问题

进行计算机网络的规划与设计要重点考虑以下及方面的问题:

第一,安全。对于广大网络用户而言,网络运行的安全性使其关注的首要问题,因此,社区网络作为提供网络接入服务的管理平台,在保证用户的高速接入的同时,要确保通信的安全性。对于社区用户的内部通信的安全性上,在网络设计时可以考虑使用宽带以太网VCN交换机,各个端口的数据流借助VCN交换机加以隔离,从而保证各用户的数据安全,并且这种方案是借助硬件来实现网络安全,也就不会对网络的整体性能造成影响;至于内部用户在社区外访问社区网络时的安全性,就要借助虚拟私有网络来实现,也就是说,在社区网与公网之间,由PPTP或L2TP提供VPN隧道,由IPSec对网络传输数据进行加密封装,从而实现网络通信的安全性。

第二,认证与计费。建设智能化社区网络以及多功能网络服务平台,不仅需要高速的物理网络,还需要强大的后台系统的支持。在城域网中心集中计费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管理成本,增强网络运营商的竞争优势。

第三,组播。拓扑结构对组播Multicast提供两方面的支持,即路由网络以及二层交换网络。其中,路由网络要支持MOSPF、DVMRP或者PIM;二层交换网络的实现则主要借助IGMPSnooping标准协议。

第四,网络管理。为了保证整个社区大量设备以及网络的正常运作,就要采用专业的网络管理软件监控网络运转情况,完善的网管系统由网络工作站以及网络管理模块组成,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首先是可以保证网络的安全,网管系统通过相关的网络管理协议,监控网络设备运行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准确的进行定位,并发出警报;网管系统还可以对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记录,以便为合理配置资源提供数据资料;最后就是监测网络数据流量,从而计算出用户应承担的相应费用。

第五,IP地址的分配。全网系NAT地址转换,内网是自编方式,既可以由用户进行静态分配,也可以由VBN Server进行动态分配。对需要访问Internet 网络的用户,借助VBN Server 的网络地址转换功能进行分配。

3、不同密度用户的网络规划与设计方案

笔者是针对的是局域网中以太网技术为基础的,根据密度高低规划网络方案。笔者所谈及的高密度和低密度,主要指的是小区住房的密度。将太网络RJ45信息插座作为借口安装在每个用户家中,连接社区网络,用户就可以获取100M的网络速率。在方案规划与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因为方案中采取的是太网技术,所以就要重点考虑到传统太网技术的安全性问题;其次,社区网络是提供网络接入服务的运营平台,将向用户提供包括Internet网在内的各种网络服务,为了有效的实现运营管理,要重点考虑到用户的认证以及计费问题;最后,小区网络包括有大量的设备,因此,网络的维护与管理问题也要引起重视。

对于低密度社区而言,可以借助光纤将接入层网络交换机直接连接到中心交换机上,对于高密度小区来说,各楼内可以采取VCN10/100M交换机作为边缘交换机,采用10/100M到户。

借助高性能宽带接入交换机VCN Switch,网络的安全性问题就可以借助硬件加以解决,这样就不会对用户的网络性能造成影响,这种设计方案中所能实现的网络整体性能与通过VLAN方式、借助软件来保证网络安全性的传统交换机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并且借助物理方式解决网络安全性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二级交换机的路由负担以及整个网络的VLAN数量,进而保证网络实现高效合理、方便快捷。

一般而言,项目的总体建设的目标和规模是覆盖整个企业各单位;建设以总部为核心,以数据通信传输网络为主干;互联各生产经营单位的计算机局域网络所构成的大型企业综合信息管理网络(即企业内部综合信息网―Intranet)。其目的和功能旨在为企业提供具备现代化生产、经营和管理的硬件技术平台和操作环境。该网络具有与外部Internet 互联的功能通过外部接口以满足企业与外部世界的信息交流。

参考文献:

[1]吴学毅.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段水福,段炼,张元睿.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篇9

关键词:网络规划;PON;WiMAX

中图分类号:TP393

正是由于网络视频点播、网络电视直播、可视电话等宽带应用业务的不断发展,使得全球范围内的宽带接入网需要进行更大的变革。据国际网络分析机构PointTopic所统计的数据显示,全球宽带用户早在1998年就已经突破6万用户,1999年呈现出井喷式发展,一举突破30万用户。从此全球宽带市场规模呈现出爆炸式增长,当前全球共有宽带用户约4亿。根据我国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我国宽带用户已经达到1.53亿用户,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成为世界上宽带用户最多的国家。现在看来,传统ADSL形式的宽带接入网已经遇到了发展瓶颈,在技术上很难以再有突破,据研究调查表明,FTTx将成为未来宽带接入网的发展方向。如今的宽带用户需要的是一种能够全面覆盖,具有高移动性等特点,接入灵活、便利等宽带网,“移动宽带化”以及“宽带移动化”已经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随着宽带接入网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前期对网络进行充分研究,给出最佳的规划方案,从而进一步的降低整个网络建设成本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已有的PON网络规划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同时对PON与WiMAX融合接入网络规划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1 宽带接入网的关键技术

PON是一种新兴的能够覆盖最后一公里的宽带接入光纤技术,之所以这种技术能够使用至今,就是因为在光缆资源、带宽资源共享、机房投资降低、设备安全性提高、网络速度速建等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优势。EPON是一种基于以太网的技术,该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构建理论与以太网非常相似,其不久的将来可以实现10Gbit/sEPoN,而且很多EPON系统均是一个多业务平台,可以实现区域范围内的全面覆盖,是未来宽带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WiMAX系统在近些年内也得到了很大的关注与发展,该系统能够实现若干千米范围城区的全面覆盖。通常情况下,一个WiMAX基站能够向50km范围内的固定站以及5.15km范围内的移动站提供高达70Mbps数据速率的宽带无线接入。可以说,WiMAX系统的出现对移动宽带技术而言是一场重大的革命,是宽带移动领域的重要里程碑。WiMAX+PON是对PON、xDSL、CableModem等有线接入技术的一项全面补充,对于覆盖范围内的无线网络接入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证,能够满足当前用户对灵活、便捷网络接入点需求。

WiMAX系统进行服务质量(QOS)提供时,其基本机制是:将经MAC接口所需要发送出去的包与传输CID标识的业务流相联系,以实现这个数据包得到相联系服务流的服务质量(QOS)支持的一个业务流。传输过程的调度标准主要是依靠业务优先级别来进行的,之所以这样设置,是为了保证优先级别最高的业务能够优先得到服务。相对于WiMAX系统而言,EPON系统在传输过程中,是按照接入业务的类型不同来进行区分的。EPON系统把不同类型的业务分别排列在不同的队列中,然后在赋予不同队列不同的优先级别,从而实现对传输过程的调度。虽然WiMAX系统与EPON系统在传输调度上,所执行的标准不同,但是二者均是以优先级为单位的,具体操作过程均是通过集中主控设备(OLT/BS)控制调度ONU/SS的上行带宽,实现具体的分配过程,正是由于这一点上的共同之处,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基础。

2 PON网络规划研究

实际上,PON网络规划可以划属于组合优化范畴。现如今,针对PON网络规划的研究,国内外已经有了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成果。在算法上可以通过线性、整数规划以及启发式的搜索方法等进行实际问题的操作。但是这些算法只能够适用于较小规模PON网络规划,对于较大规模网络的规划构建,很有可能会出现组合不当、无法计算出最优解、进入局部循环解等问题。较大规模网络的规划构建,可以通过神经网络算法或者遗传算法来进行最优解的获取。

2.1 MHMP算法

实际中的多级多PON网络规划实例中,如果考虑到光纤沿道路方向敷设等因素,那么就可以将OLT设定在中心局处,而ONU则分布在固定的用户建筑内或者家庭内。通过对网络的规划,可以将光分路器安放位置进行合理确定。一般情况下,网络规划者事先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对待规划的实际地理条件进行全面的考查,从规划地选择待选OBD区域。这样就将规划地的选取问题直接转化为在待选OBD区域内选择安装OBD的最佳地点,以此实现总体网络规划成本的最低。此外,对于大规模网络的规划构建,特别是那些OBD相对集中且距离OLT较远的大规模网络,使用多级多PON网络进行多级分光方案的处理时,通常可以将光缆分配点的控制排除在外,在OLT局端和用户接入点安放光分路器,通过减少分支光纤的使用长度,来实现成本降低的目标。这种鬼话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需要多点维护,网络端口的使用率较低,分光器端口成本较高,而且插入损耗很大。这些对于网络今后的维护管理带来了很多隐藏问题。在实际施工运维经验中,分光一般不能超过二级。

2.2 MFR算法

遗传算法属于人工智能算法的范畴,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以来,该算法已经有着将近三十年的发展历史。通过在实际应用中的经验积累,该算法现在被应用在了工业生产中的多个方面。遗传算法最根本的思想就是达尔文进化论,通过自然条件的优选,具有优势的一部分被保留下来。该算法能够适用于很多系统中,具有极其强大的适应生存能力;通过该算法进行的系统参数优化,在实际的工业控制中能够很好地保证稳定性要求,也就是说鲁棒性优越等等。所以,当前很多学科在运用算法进行一系列问题研究时,首先考虑使用的算法就是遗传算法。将遗传算法应用到实际的数学模型中,就能够得到该数学模型所对应的更为优化的各种参数。MFR算法其最根本的理论就是遗传算法,在较大规模网络光纤选路优化问题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

3 基于启发式算法的PON和WiMAX融合网络规划

融合型的OLT中的ONU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一般的固定的接入式ONU,另外一种是带有基站性质的融合ONU。融合型ONU的主要用途是商务接入点(SAP),它与用户站之间所使用的连接方式为点到多点(PMP),其中用户接入核心网采用的方式是动态的宽带分配。这种融合网络方法有两种网络规划和特点,一种为有限带宽接入式的,具有PON网络规划特点,另外一种是无线带宽接入式的,具有WiMAX网络规划特点。如今研究两种融合结构相互结合,使两种的网络规划的特点实现互补,这样可以达到总体效果的最优,因此研究此种网络规划是十分有意义和价值。

启发式算法实现融合网络规划方法。启发式算法一般说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寻找到最优解,但其所寻的最优解不一定能够验证是否准确。一般情况下启发式算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是能够采用的,通常会得到相对比较好的解。在PON和WiMAX两种网络规划相互结合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有线和无线的接入,还需要两组资源的共享,进而实现成本的最优控制。融合网络的规划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第一,按照所建设范围内的无线接入用户数量以及相应的带宽需求进行WiMAX小区的划分,再从这些划分出来的小区中选择一个最佳的位置,安放中心基站;第二,按照建设范围内的用户特点以及用户的分布位置来明确ONU的安装类型以及所安装的具置,根据给出的ONU类型以及位置来划分该范围内的PON组;第三,基于上述两步骤,在进行设备之间光线连接路径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杨震.FMC引领通信技术科学发展[J].信息通信技术,2009,03.

[2]范异君,陈雪,张治国.EPON与WiMAX融合宽带接入方案的分析比较[J].光通信技术,2009,03.

篇10

现阶段,移动通信业务的类型变得丰富,由以前单一的语音业务转向网络应用,用户使用网络主要是基于数据业务的需求,数据业务的流量增长比较快。3G网络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多媒体业务逐渐普及,新业务不断产生。在3G网络中,以前的语音、短信业务会有新的发展。在新形势下,人们希望手机、移动终端实现的功能有:(1)移动办公;(2)移动娱乐;(3)在移动社区进行社交;(4)实现移动消费;(5)实现移动交易。用户的需求变得更加多元化。近几年来,数据业务的流量大大增加,并且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无线通信的容量不断扩大。用户的需求也在发生转变,以前主要以移动通话为主,以后会向智能终端的方向转变。

2分析多网通信的特点

现在已经进入了多网时代,多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G的GSM网;3G的WCDMA、TD-SCDMA、CDMA2000网;LTE,作为3G和4G技术之间的一个过渡;WLAN系统,下面将进行分项阐述。

2.12G网络

2G网络主要承载语音业务,同时还承担着一定的数据业务,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系统的容量比较高;第二,语音的质量比较好;第三,通信安全保密性比较好;第四,相对灵活。在现代的技术形势下,2G网络的发展空间在于以大众客户群为基础进行业务上的拓展。

2.23G网络

3G网络主要发展形式为WCDMA、TD-SCDMA、CDMA2000网,笔者将主要以TD-SCDMA为例,分析它的现状,并指出它发展的空间。现阶段,中国移动自己在经营TD-SCDMA系统,和GSM网相比,它的数据承载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和其他的3G技术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GSM网是把市场驱动作为导向,TD-SCDMA在发展过程中,产业链不够成熟,把责任目标作为建设的导向。在最近几年的时间,TD-SCDMA的覆盖范围逐渐加大,终端品质在不断提升,种类变得更加丰富,它还可以在网络质量、市场服务导向方面有发展的机会。

2.34G网

LTE并不是人们所说的4G技术,它是3G和4G技术之间的一个过渡。中国移动预计今年将会开通20万个TD-LTE基站,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也正在积极部署LTE。中国移动所采用的TD-LTE发展方向主要在于追求较高的数据速率,降低延迟时间,对分组数据进行优化应用。它的技术、产业链以及国际化的程度都将超过TD-SCDMA,并形成一定的规模。2.4WLANWLAN的建设成本较低,接入的速率相对较高,但是WLAN只能支持低速移动,它所使用的是非专用的频段,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在移动管理能力上比较弱。

3探究多网协同下的线网络规划方法

3.1现阶段国内网络规划的状态

我国在进行网络规划和优化时,实施的能力比较强,原因在于三个方面:(1)国内的网络规模相对较大;(2)国内的网络情况较复杂;(3)基站的密度较大。与实施相比,在网络规划以及优化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进行规划、优化的深度有待于增强,网络优化的水平还处在把KPI指标作为核心的体系中;(2)网络规划和网络优化之间缺乏衔接,所进行的预测规划和实际的建设之间有一定的差距。我国的网络规划、网络优化的能力在实施方面存在很大的优势。优势主要在于两个方面:(1)国内进行网络规划、优化的公司比较有竞争力;(2)我国的网络种类比较多,规模相对较大,进行网络规划、优化的企业经验相对丰富,实施能力比较强。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在网络规划理论研究、规划方法、规划工具的研发上,国内的一些公司还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另外规划优化公司需要提高人员的素质,增强管理水平。

3.2分析多网协同下的初步规划和详细规划方法

在进行无线网络规划时,需要制定网络的初步规划以及详细规划。在进行初步规划时,需要执行以下几步工作:(1)仔细分析建立无线网络的目标,对网络建设需要达到的覆盖目标、覆盖的容量、覆盖的质量作出明确的规定;(2)对服务区内的地理信息进行收集,划分覆盖地区的业务,并对环境进行划分;(3)对现在的网络情况进行分析,根据现在的覆盖率、覆盖容量、业务量等,预测业务量未来的发展情况;(4)对传播的模型进行仔细研究,对链路进行相关的预算,并展开覆盖的设计和容量的设计。在对无线网络进行详细规划时,需要做到的工作是以下几个方面:(1)在初步的规划中,已经计算出了基站的覆盖范围,结合蜂窝网的结构,对基站的覆盖范围进行实际的部署。在分析覆盖、容量、业务质量等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仿真设计,进行相应的性能分析。需要确定基站的数量,对基站的站址进行合理的选择,设定天线的角度。(2)现场勘测基站的站址。如果某些地方没有办法建设基站,需要采用RRU拉远、室内分布系统,或者WLAN等方法。在现场勘测完以后,需要进行再次仿真,并做一定的调整,这样进行多次修正以后,网络一些系统性能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并确定各种参数。在网络规划和网络优化方面,市场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向:(1)在进行网络规划、网络优化时,主要是以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作为基础;(2)网络规划和网络优化不是相互独立的过程,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并且联系越来越紧密;(3)在未来的发展中,专题规划的水平将变得更高,网络优化的市场变得更加高标准。

3.3多网协同下的业务需求和分担策略

四网协同是以TD-LTE技术作为主导,2G、3G、4G、WLAN实现协同发展。2G在业务上负责的范围是语音以及数据量较小的业务;3G主要的业务范围是承担手机的数据业务,对2G数据的流量进行分流,此外,它还可以为数据业务速率提供一定的支持,比如联通WCDMA3G的无线上网卡,在理论上来说,它的上行速率在5.76Mbps,下行速率在7.2Mbps;WLAN主要是分担个人电脑和手机的数据业务热点流量,对3G网络的覆盖范围进行延伸;4G网络的范围主要是在于满足数据流量更大的业务。

3.4设计多网规划的组网方案

在设计组网方案时,应当综合考虑2G、3G、4G、WLAN的网络特点,进行方案的优化,在网络性能、投资效益上找到最好的结合点。在进行实际的组网时,必须考虑到2G、3G与LTE的相互操作,结合2G、3G与LTE的参数,设计组网的方案;在进行网络规划时必须考虑到当前几种网络的覆盖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在组建核心网时,必须对现存的网络进行升级,使4G和3G网络能够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提高网络建设的速度,如图1。

3.5多网协同间的互换策略

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多种网络共存的发展趋势,网络结构变得非常复杂。在对网络进行运营管理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建设核心网,共用一个IP;第二,建设的基站应该满足业务技术的需要;第三,在运营和维护系统上,需要统一起来。四网协同需要实现系统间的切换,中间的切换过程一定要做好,使切换受到有效的控制。

3.6多网协同建设中的注意事项

在多网协同的实际建设中,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对这些问题多加注意。例如在选择站址时,必须要对现场进行仔细的勘察,了解现场的地形、用户的使用特点,结合工程成本、建站的条件、网络覆盖进行综合考虑。此外,在进行规划时,一定要考虑到天线的因素,主要包括基站的经纬度、方位角、下倾角、天线挂高、天线增益等。基站工程参数影响到工程的实际建设效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和优化。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