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化范文

时间:2023-03-19 17:44: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文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区文化

篇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而言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引领主导着我们的文化建设,从而也成为社区文化的根本价值取向。从这一价值取向出发,当前社区文化建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坚持审美理想,提升文化品味

我们所说的社区,通常以居民小区为基本单位。这里五行八作、各色人等,共居杂处,它的文化形态,仍然带有市井文化、院落文化的胎记。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居住环境的整体改善、生活节奏的全面加快,原来以市井文化、院落文化为主要特色的社区文化,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发生了极为繁复的变化,令人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原来的市井文化、院落文化,固然有其原始落后、停留在“小放牛”低级阶段的一面,但其所培植的淳朴民风,所营造的温馨和谐的大家庭氛围,至今还是人们津津乐道、心向往之的美好回忆。如今的居民小区,无论在文化设施还是文娱活动的多样性上,都是原来的院落不可同日而语的。但是,由于审美泛娱乐化的负面影响,先进的传播手段和高级的文艺样式,在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为制造低俗带来了方便。

在院落文化时期担纲的民间口头文化诸如说书、讲故事、说笑话之类,至今在社区文化活动中也还洋溢着生命力。所不同的是,院落时期只有少数人具有编说的能力,往往是一人讲,大家听;今天是多数人具有编说的能力,往往是一人讲,大家参与。这种变化,是一柄双刃剑。如果坚持审美理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社区的民间口头文艺活动,就会创作出大批的反映时代风貌、描写感人至深的新人物的好故事,就会制作出许多情趣健康、机智幽默的新笑话来。这些自编自演的好段子,对于融洽人际关系、提高人的素质、纯正社会风气,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反之,娱乐至上、娱乐唯一,将肉麻当有趣,视下流为宝贝,就会导致低俗的故事流行,黄色的段子泛滥。群众文化工作者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强烈的责任感,自觉地坚持审美理想,为提高社区文化的文化品位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二、尊重自娱性,引导随意性,鼓励创新性

自娱性是社区文化与生俱来的特点,没有了自娱性,就没有了社区文化;打击了自娱性,就是打击了社区文化。用行政命令的手段,强求社区文化整齐划一,符合某种规范,适应某种需要,只能奏效于一时,而不能求得社区文化的长期繁荣。过去这方面的教训是很深刻的。有了相当的物质生活基础之后,人们自然而然地就要“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追求精神世界的享受。对于这种自娱性,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尊重。正是这种自娱性,使社区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有了推动力;也正是由于这种自娱性,才使社区文化异彩纷呈,各有风姿。

不同的社区中,人们职业、教育、经历等背景的不同,所表现的文化形态便各有特色。有的偏爱说唱,有的侧重歌舞,有的喜爱书画,有的热衷戏曲……“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对此,我们要在已有基础上,帮助社区扬长避短,精心打造富有特色的社区文化品牌;在打造品牌社区文化的过程中,推动社区文化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发展。

伴随着自娱性而来的是随意性,这好象一个铜板的两个面。随意性作为社区文化的另一特色,有其积极意义――随意而动,随意而兴,随时冲破已有范式的约束,而别出心裁,另辟蹊径。但是,这种随意性在社区文化建设中也具有相当的破坏力。为了减轻生活压力,宣泄受压抑的欲望,随意性也容易接受世俗的价值取向影响,而向低俗文化趋同,向陈腐文化靠拢。对此,我们应该保持高度的警惕,化消极为积极,化腐朽为神奇,引导随意性在建设和谐文化中发挥其富有创造性的积极的一面,为打造品牌社区文化提供新的元素。

在社区文化建设实践中,创新是永恒的主题。人们总是不满足他们已享受到的文化形态,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文化生活的丰富,按着“美的规律”掌握世界的活动将永不停歇。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和发现蕴藏在小区居民中文化创新的冲动与尝试,并和他们一同进行新内容的演绎和新形式的创造。比如利用普通家庭都已拥有的录象设备,组织电视短剧的制作。居民自编自导自演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故事,在感动自己的过程中教育自己,所获得的不仅是创造的满足,而且是文化品味和精神境界的一种提升。

三、强化文化意识,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性人才队伍

文化意识,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尊崇、敬畏、珍爱和倾慕,是一种基本生活态度。它直接影响人的思维、心胸、见解和眼光。我们文化工作者,只有努力从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汲取营养,不断强化自己的文化意识,才能真正树立起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从群众文化的辅导者、组织者层面上大幅提升自己,使自己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园丁、文化生态的守护人。

有了强烈的文化意识,就会产生强烈的文化敏感,善于从文化的视角去发现有利于和谐文化建设的新元素。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就会自觉地去发现散落在各个角落不被人注意、甚至早被人遗忘的各种原生态的艺术样式、或濒临灭绝的优秀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经过一番刮垢磨光的整理工作,这些民族民间文化瑰宝将重放光芒,在建设和谐文化的伟大实践中,充分显现其难以估量的价值,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篇2

色彩斑斓的舞台,绚丽璀璨的灯光,优美欢快的歌曲,热情洋溢的舞蹈,诙谐幽默的小品,变幻莫测的魔术……台上演员一板一眼,倾情表演,台下观众翘首欣赏,如痴如醉。

刚刚过去的这个盛夏,历时近2个月的全市首届社区文化节在4个社区成功举办,66个精彩纷呈的节目轮番上演,给社区居民们献上了一场场文化盛宴,点燃起对幸福新生活的美好憧憬……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市社区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社区居民人数迅速膨胀。楼层越来越高了,绿化越来越靓了,但是彼此的陌生感似乎依然像一条鸿沟横亘在邻里之间,文体娱乐活动的缺失导致城市社区生活依然单调而乏味。为了破解这个难题,大力繁荣社区文化,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市委宣传部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文化强市的工作部署,以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为突破口,于7月初精心策划筹备了我市首届社区文化节,在城区4个街道的4个社区分别举办了大型文艺演出。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社区主办,居民为主体,自编、自导、自演,搭建普通百姓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从一开始就被定位为本次社区文化节的创新形式,也成为其深受居民欢迎的根源所在。

活动之初,承办活动的4个社区,都曾担心居民积极性不高,节目难以征集。可没想到,海报一出,应者云集,居民参演的热情超乎想象。在善南街道荆善南苑,一名11岁的小女孩因申报的节目与其他节目重复而没有通过初选彩排。

她却跑到社区党支部办公室缠着书记不放,表示不让登台决不罢休。社区最终只好专门策划了一个集体节目,让她如愿登上舞台,和其他几个小朋友合唱了一首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据统计,整个社区文化节期间,全市参演居民多达500余人,其中年龄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年仅4岁。原本很少交流、相互陌生的社区居民,因为登上社区文化节的舞台而被大家所认识、所熟知,甚至成为家喻户晓的“社区明星”——滨江花苑年仅4岁的徐悦纯表演的《小媒婆》妙趣横生,笑料十足;北辛街道许培玲老人的《鲁绣展示》技艺精湛,叹为观止;刚刚步出大学校门的魏庄社区居民聂坤担当了节目主持人,展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素养……

正是给了居民成为主角的舞台,居民才回馈了舞台无限的精彩。无论节目质量如何,无论表演是否专业,居民们都会因为亲人的登台而倍感亲切,因为看到街坊邻里的表演而欢欣鼓舞。

在首届社区文化节策划之初,我市就确立了一个鲜明的主题——“同住一个社区,共建幸福家园”。活动组织中,各个社区紧紧围绕这一主题,着力在节目筛选、内容编排上下功夫,巧妙融入和广泛传播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互助互爱、共驻共建的生活理念,使一大批贴近生活、思想深刻、教育性强的精彩节目呈现舞台。

荆善南苑一群孩子们编排的情景剧《游子吟》,深刻地诠释了父母对子女的恩情,催人泪下,感人至深;魏庄社区居民表演的国学手语《跪羊图》,演绎了孝文化的内涵,让台下观众深受感染,强烈共鸣;《争爹》、《除尘》、《家乡美》、《感恩的心》、《婆婆也是妈》、《家和万事兴》……众多节目向人们传递着爱国爱家、尊老孝老、文明礼让、感恩奉献的思想,让社区居民在得到艺术享受的同时,又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荆善南苑居民57岁的徐明老人在表演独舞《万泉河水》之后意犹未尽地说:“社区文化节既活跃了社区氛围,又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情谊,我们每个人都会为幸福家园建设尽一份力。”

节目演出中,亲人同台,邻里同台,社区居民与物业管理人员同台,一幅幅演绎亲情、恩情、邻里情、集体情的和谐画面驻留舞台;活动组织中,物业公司鼎力支持,社区幼儿园、卫生服务站积极参与,经营商户踊跃提供免费化妆等便利服务,一股股暖流汇集起来,共同描绘了一个个团结和谐的温暖画面。

今年以来,实施文化惠民利民工程被市委、市政府列为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内容,而举办社区文化节,正是落实文化惠民的一项创新举措。

为充分体现惠民原则,本届社区文化节,市里联系中广有线__滕州分公司赞助了舞台、灯光、音响的全部费用;部分文化企业为参演人员提供了图书、学习卡、电影票等丰厚奖品。演出过程中,各社区还精心安排了有奖知识问答,让居民们了解到更多的历史文化、社区文明、安全知识等。

篇3

关键词: 社区文化 现状 问题 对策

社区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社区成员共同创造的具有本社区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它具有社会性、开放性和群众性的特点。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社区文化建设已经成为社区建设的重点。发展社区文化,可以强化社区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倡导健康的民风民俗,增强社区成员的归属感,维系社区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社区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我国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现阶段我国社区文化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缺乏对社区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社区文化工作主要由社区居委会组织开展,而居委会的一些工作人员认识并不到位,认为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只是为了休闲、健身娱乐及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没有上升到对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往、加强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城市社区发展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去认识。他们能够做好一些常规工作,比如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统计,等等。而对于发展社区文化,由于他们没有明确的目标,许多工作流于形式、从而无形中制约了社区文化的发展。比如,一些社区文艺活动多是由热心人自发组织开展,处于无序状态,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很弱,一旦遇到某些问题,如场地、组织等,他们便无力协调、解决,经常是不得不中断。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一些社区文化活动的形式单一、枯燥,内容缺乏吸引力,有的社区文化建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更新,而没能从社区文化建设的品质上、内涵上下工夫。

(二)缺乏一定的资金投入。

从目前来看,各地对于社区文化发展常规的做法就是政府部门在中心区域内建造几个象征性的文化体育设施,提供文体活动场所及设施。社区文化发展市场大,参加人数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社区本身是一个无收入的基层组织,平时的活动经费都是由财政拨付。这项经费本来就不足,而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健身房、活动室、电子阅览室的投入非常大,这些经费要靠社区自身解决是不可能的。社区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社区文化活动难以开展,这严重制约了社区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很难更好地满足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由于资金的缺乏,社区许多的活动难以开展,有些业余文艺团体要举办一些书画展览、文艺演出等,往往是被迫流产。

(三)缺乏从事社区文化建设的相关人才。

社区文化建设离不开相关的人才,要使社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得到广泛、深入、有效的开展,队伍建设是关键。近几年,虽然说我国从事社区文化建设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但是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专业知识水平偏低,整体素质不高的现实。他们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区文化建设的需要,无法胜任当前社区文化建设工作。致使大多数社区的文化工作处于无序状态,社区的文化活动场所如阅览室、老年活动中心、群体文化广场等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社区在开展文化活动时视野不够开阔,组织不够深入,对各种能够利用的人员没有很好地发动起来,社区不能很好地组织建设文化队伍,有些社区甚至没有自己的活动队伍,连青年志愿者队伍要进入社区提供文化服务,都无人牵头协调,这些都制约着社区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四)缺乏社会的广泛参与。

社区文化具有服务性、娱乐性、无偿性的特性,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离不开各方面人员的积极参与。而现实是社区成员的参与率不高,一些社区文化活动好不容易组织起来,但参与者却总是一些“老面孔”,这基本上是社区文化活动面临的难题。社区文化建设,一方面需要政府支持下的社会文化大环境,使设施更加齐全,环境更加优雅,文体资源更加丰富,充分发挥现有图书阅览室、多媒体电教室、老年活动中心、残疾人康复健身房、聊天室、乒乓球室等设施的作用,另一方面更需要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社区成员积极广泛参与文体活动。为了吸引更多的社区成员参与社区活动,社区管理人员应该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改进活动内容、形式等,同时加强各社区之间的文化活动交流,互相切磋、学习,扬长避短。

二、建设社区文化的对策

(一)进一步提高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认识。

社区文化是公益性文化,政府是社区文化的建设主体。社区文化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纳入构建和谐社区的首要位置,要明确各级政府在建设社区文化中应担负的责任和所起的作用,增强做好社区文化工作的自觉性。建议组建专门的社区文化领导机构,使社区文化建设在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发展社区文化事业,促进社区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形成协调机制,确保各个部门对社区文化建设真正负起责任来。

(二)多渠道筹措社区文化设施建设资金,不断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投入。

目前,社区文化设施建设资金基本上由财政拨款,资金短缺矛盾日益突出。发展社区文化,政府投入固然重要,但社区自己筹集经费也是有必要的。如可以把社区活动中心对外开放,在不影响自己使用的前提下提供给各级各类学校、培训班作为活动场所使用,从中收取一定的费用。再如现在很多企业有拓展自己品牌和客户的需求,而社区就是一个很好的场所,社区可以在年初制订工作计划之际,和社区内企业充分协商,争取由社区和企业联办文体娱乐活动。这样,既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增加了社区所在企业员工对社区的认同感,又可以扩展社区的经费来源。

(三)切实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为发展社区文化提供人员保证。

培育和建立一支具有社区特色、素质较好、文化业务知识较为全面的文化队伍,是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社区文化的迫切要求。社区文化建设不能光依靠自己的人员,应采取多种形式充实力量,如建立社区文化人才储备,吸收社区所属单位的文艺爱好者及离退休人员积极参与,壮大业余文化人才队伍。与社区文化志愿者联系,以自愿、义务的方式服务社区文化活动。吸收相关专业大学生投身社区工作,建立一支适应城市社区文化建设需要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增强社区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促进社区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四)充分调动社区全体居民的积极性,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度。

缺乏社区成员参与的文化生活,有再好的动机、再新的创意、再大的投入也只能是徒劳无功。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培育社区意识,使全体社区成员发扬参与精神和互助精神,增进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共同建设新社区。社区文化活动在内容上,要充分考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乡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结合,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结合。在形式上要提倡多样化,防止单一化。这样可以大大吸引社区成员的参与,增强社区成员的凝聚力。

(五)多方努力,共同探索适合本地社区文化建设的新路子。

社区文化建设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社区文化建设目前来说没有固定的模式,在建设过程中,要结合本社区实际敢于创新,不断探索社区文化建设新路子,让社区文化得到社区成员的普遍认同和广泛参与,使社区文化活动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把社区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区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充分发挥社区文化资源的优势,立足社区,面向群众,努力探索,走出一条发展繁荣社区文化的新路子,活跃社区成员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居民文明素养,让社区成员在多姿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中享受美好生活。

社区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需要社会方方面面都来关注、关心这项事业,要确立政府带动、基层推动、民间联动、企业拉动的发展之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文化必定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姜鸣.社区文化建设资源开发利用得可行性和艰巨性.上海市社区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2000,4.

[2]高春凤.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

[3]王丽华.关于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2).

篇4

关键词:社区文化建筑;技术表现;形象“自由化”;交流空间;小型化;专业化

Abstract:Based on the summarization of the experience from the practical project and the analysis of way of designing community cultural buildings, this article tries to summarize the designing features of community culture buildings at presen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redefinition of style and function, technical performance, the expression of“unrestricted”building, the realization of leisure and the increase of communication space. Meanwhile, also reveals the developing trends of minimization and specialization. The point that the designing of community cultural buildings should cater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cal cultural industry is also emphasized.

Keywords:community culture buildings; the technical performance; the expression of“unrestricted” building;communication space;minimization; specialization

中图分类号:TU2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06-0143-03

1引言

文化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公众性,随着经济的飞跃式发展,富足的生活使人们更加重视精神上的愉悦和生活品质的提高,对各种文化活动的热衷成为一种典型的社会现象,城市的文化色彩在市民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文化建筑功能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其对城市的空间环境产生新的重大的影响,文化建筑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社区文化建筑应定位于对居民开放的服务性质建筑,其发展也会带动社区文化的发展。它不但丰富了城市的市民生活,而且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同时有助于提高城市的整体素质,改变城市形象,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吸引投资和增加凝聚力。

2项目概况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一条湘江将长沙城隔成“西文东市”两番不同的特色。而作为长沙的西大门,岳麓区已发展成科教大区和长沙的文化名片。岳麓区高等院校云集,科研院所遍布,人文历史悠久。

岳麓文化艺术产业园以岳麓区政府为主,联合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及省内外知名文化企业共同开发建设,充分发挥岳麓区湖湘文化深厚底蕴和岳麓山大学城教育文化科技资源优势,依托“山、水、洲、城”的自然资源,创新“区校合作”模式,合力打造一个富有湖湘文化气息的文化艺术产业基地。

桔子洲街道位于大学城的中心地段,从湾镇到岳麓渔场,形成了以湖南师大、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为代表的大学城产业链。在1.5km2的范围内,有210所画室和近100个音乐、舞蹈、播音、体育等特长培训班。每年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专业学子有4.5万余人,他们在这里求学,他们在这里消费,他们在这里发展。师大、中南、湖大一带的麓山脚下成为湖南艺术家的一个集中活动区域。

锦绣潇湘文化艺术中心作为文化产业园的重点项目更是受到社会关注。项目占地约15亩,总建筑面积约27090m2。项目交通便利,与南面的城市道路阜埠河路通过规划的24m绿化带相连,景观环境优越,离湘江风光带仅百米之遥,有8路公共交通直达市区的各个方向。艺术中心集艺术交流、展示、交易、培训为一体,建成之后对于促进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区域形象必将起到积极作用。(图1、图2)

3“艺术的盒子”――形式与功能的重新诠释

当代社会,设计行业的发展,不管是“功能”还是“形式”,都经历了一种从物质性到非物质性的过程,即功能与形式的脱离。这也是以灵活性对抗复杂性,由形式激发功能的过程。设计领域越来越追求“一种无目的性的、不可预料的和无法准确测定的抒情价值和种种能引起诗意反应的物品”,设计过程与艺术创造过程越来越相似。

锦绣潇湘文化艺术中心建筑造型是按功能分区,在用地范围等外部条件限定下的理性分析思考所激发出来的灵感,形成一组具有独特流畅外形的“艺术盒子”的叠加。随着视点的转换达到不一样的效果,其本身就是一项层次丰富的造型艺术作品,通过其自身的艺术形象来唤起人们的思想感情上的共鸣,是灵感和热情的激发容器,体现了无拘无束的生活精神。

“艺术盒子”错落地叠加更突出其艺术感与趣味性。叠――人上架人,物上叠物,相环相扣,相行相错,或同或异,妙趣自出。(图3)叠加作为一种最简单的砌筑手段,便捷、实用、稳定,其中均蕴含着奇妙的艺术法则。单纯、韵律、平衡、变化、动感。

同时“艺术盒子”的叠加,突出了独立单元+自由组合的特色。该艺术中心主体功能为艺术家创作室、设计师工作室、工作坊、艺术品展示区、展销及艺术培训区。鉴于艺术活动的相对自由属性,其建筑空间形态的相对多变、灵活、可塑是十分重要的。既要保持整体的自由开放形态,同时又要尽量保证个体的相对独立,提供其个性化活动的可能。所以采取独立单元组合形式,可同时满足与兼顾这种既矛盾又共生的需求。

选择基本单元以叠合形式构成,我们关注:

⑴ 基本单元具有相同或相似结构形态。

⑵ 规律或规律中有变化的组合形式(渐变或变异)

所以,变化与不一的功能其实均可以在制约中进行,或曰在“盒子”中进行,正所谓“规则中有变化、变化中有规则”。所以,绮丽纷繁景象还原后其本原往往是最简单模式组合而已,只是我们熟视无睹罢了。

4技术表现与形象“自由化”

文化建筑的技术表现不应是单纯地为了表现高技术,更重要的是考虑人的因素,关注人的情感、心理领域,探索高新技术在人类心理领域的认同。多数情况下,新技术主要是在应用在建筑的结构上,但技术的表现也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外观、表面、其至建筑的细部,而且这些因素常表现为自发的产物。只有把技术表现的内涵加以扩展,才能实现建筑的人性化和情感化。

形象“自由化”意指建筑形象的非物质化倾向,体现了一种模糊、轻盈、塑性、空无的形象。在高度发达的技术条件下,建筑师的创造力不再受原来的美学法则束缚,建筑几乎已经没有实现不了的形式,不再拘泥于规正、方整的形象,而以更自由的形象出现。建筑师在创作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是要打破那种传统的,人们头脑里固有的一些东西,而且并不一定带有强烈的目的性。总之建筑师不再创造那种一望即知的建筑形象,像后现代的美术作品一样,更重要的是表达建筑师在创作过程中对建筑倾注的情感因素,而人们更能从中体会朦胧的美感。

本项目通过叠加、错位、悬挑等处理手法,既体现了建筑的技术表现,同时外挂采用铝条和玻璃条的随机组合,形成时尚的数码语言,与造型结合构成了一个面向城市的醒目标志,带动周边领域的活力。铝板和玻璃因不同的反射度等物理特性,随着季节气候以及时间的不同,光在建筑上绘制出一幅色彩和图案不断变幻的流动画面,每时每刻都呈现出不同的表情。富有特色的形象给人们带来强烈的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图4)

5休闲化、交流空间的增加以及与环境的融合

休闲是文化活动的基础,二者从来就交融在一起。作为当代的文化活动的载体--文化建筑更体现这一特色。在当今社会,博物馆、影剧院、展览馆已成为公众假期休闲的重要场所。这对文化建筑的社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的公共场所担负着越来越重的提供大众交流和休闲活动可能性的任务。它从一个文化教育场所变成了一个“具有多重职责的社会中心”。

文化建筑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为人们提供休闲、交流的场所。文化建筑中的交流空间、共享空间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大。一些具有历史主义的传统文化建筑的扩建,更主要的也是为了增加原有不敷重荷的公共空间。

现代文化建筑中的许多传统意义上的交通空间,正肩负越来越多交流空间的功能,如广场、楼梯、走廊、坡道、台阶等。交流空间的增加还体现在更多非确定空间的出现。建筑内部的楼梯本身除了满通功能外,又是多向度的空间联系体,不只是空间之间的转换与延伸,更是两层空间对话的中介,一个充满活力的空间。以往的走廊多是单一功能性的通过式空间,因此多只是满足了疏散宽度即可,对空间的连系也是越直接越好。现在走廊往往从房间的一侧脱离成为公共空间,甚至成为人们愿意留连的临时展厅和咖啡座。走廊与楼梯一起成为建筑内部的停顿空间,在原来人们看似无法达到之处架起一座空中桥梁,完成空间的跃迁。坡道在建筑内部也大量地被应用,这更多地体现出空间的连续性并消减建筑人工刻画的痕迹。坡道除了是考虑人性化的无障碍设计外,越来越多地表现了空间渗透和意识诱导的意愿。建筑外部广场设置的大台阶则对人们有着天然的吸引力,人们更愿意在这里驻足、休憩,因此往往成为城市或建筑中最具活力的空间。外部台阶具有无可比拟的对城市空间的开放性和亲和力,因此突显了文化建筑的公众意义。同时中庭、餐厅、咖啡厅这些交流空间在文化建筑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本项目在入口空间、楼梯、走廊、交流平台、挑空露台等位置的处理中,尽可能地扩大交流空间,使人们在建筑中的活动本身也成为一种交流体现。(图5)

现代文化建筑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与环境的融合,这不仅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城市的空间环境。文化建筑多以一种文雅的姿态与周围城市建筑、街道广场或公园融为一体。设计过程中往往注重在建筑内部引入城市空间,或构造类似城市肌理的群体结构,以此来延续参观者的空间感受,取得与环境的协调。或者抽取周围环境建筑的共有要素语言如色彩、质地、比例、构件等,进行重新阐释和翻译后形成符号,应用到新建筑中去,以取得视觉上的延续和形式上的相似。建筑的空间布局也多采用分散化的方式,顺应地势分布建筑的各个组成空间,利用连廊、庭院等,联系各部分,并做到内外环境渗透。

6小型化与专业化――社区文化建筑发展趋势

目前,城市的文化建筑多是向综合体发展,其往往包括图书馆、展览馆、剧场、教育场所等,有的更包括了商店、旅馆及娱乐设施。而社区文化建筑的发展趋势则应是小型化与专业化。由于人们多元化、个性化的选择需要,以及日常活动范围的限制,相当多的人更愿意在自己喜欢的专业和社区范围内的场所进行交流、探讨,而不选择城市的大型综合文化场所。小型化、专业化趋势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是社会对公众交流意识的日益重视及为提升公共环境品质而做出的选择,像小型的社区中心或文化会馆等。比如欧美的社区中心以及日本社区的公民馆,在社区的文化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是一些旅游城市为增加地方特色而设立的一些主题非常鲜明的展览馆等设施,如画廊、手工艺品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等等。综上所述,社区文化建筑的发展要进行全面规划,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在建设中应力戒主观随意和盲目性、不讲科学性,而应合理规划、分级发展。对社区文化建筑来说,小型化、专业化的建筑投资较少,建设周期短,内容也更贴近市民生活。所以我们应结合本地区文化产业特色来发展合适的文化建筑,二者也必将会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参考文献:

[1] 王其钧,王谢燕.文化建筑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篇5

第一条为更好地促进我区社区文化建设,加强对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充分发挥社区文化中心的功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根据中央文明办、国家文化部关于开展社区文化建设的要求,依据《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和《青岛市社区文化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社区文化中心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设施,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高文明素质,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社区文化中心设施、设备从事危害公共利益的活动。

第三条社区文化中心的建设以政府为主导,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建设。

第四条社区文化中心的建设应纳入城区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第二章职责

第五条运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和方法,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及党的基本路线、社会公德、家庭伦理、卫生健康和法律法规等教育。

第六条以“为居民服务、为社区服务”为宗旨,积极开展有益于提高居民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活动,促进社区文化健康发展。

第七条对社区居民开展图书借阅、电子浏览和文化培训、辅导、讲座等文化服务,搜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文物的宣传保护工作。

第八条受区政府及文化主管部门的委托,协助监督检查当地文化市场。

第九条充分发挥社区各类人才的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第三章设施、设备

第十条社区文化中心是指由政府设立或社会力量参与设立,向公众开放,用于开展文化活动的公益场所。

第十一条社区文化中心建设应遵循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方便居民、讲究实效的原则,有条件的要按照中央文明办、国家文化部提出的室内文化活动场所面积不低于150m2的要求,配套三室一场(即:图书阅览室、社区课堂或培训室、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消防设施符合标准,有防盗设备。

第十二条社区文化中心应设置标识牌,各活动室也应设置相应标识牌,各种规章制度规范上墙,明确标识各种设备的使用办法和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第十三条有计划地购置、更新、充实文娱、宣传等所需设备,逐步增加必要的现代化文体器材。

第十四条社区文化中心的设施、设备、图书属国家或集体固定资产,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侵占、挪用;其固定资产的处置,应按照《青岛市四方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青四政办发〔2005〕37号)有关规定办理,其中对文体方面固定资产的处置应先经区文化部门审查同意,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处置。违者,依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和青四政办发〔2005〕37号文件规定追究其相关责任。

第十五条依据青四政办发〔2005〕37号文件的有关规定,社区文化中心应设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并明确其职责,严格实行责任制;应建立固定资产登记台账,登记固定资产卡片,并对实物加贴标签,保证固定资产安全完整、使用合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登记制度、保管维护制度和损失赔偿制度;社区文化中心主要负责人因工作需要调离岗位时,应对本中心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编制固定资产清查登记表并签字盖章,办理资产交接手续。

第十六条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指导社区文化中心固定资产管理,对所属社区文化中心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资产的流失问题负监督责任;负责组织社区文化中心每半年及年终进行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做到账账、账实、账卡相符;除按青四政办发〔2005〕37号有关规定办理年检申报外,应同时将所属社区文化中心固定资产中的文体方面固定资产清查明细表报区文化部门备查;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固定资产检查工作。

第四章管理

第十七条社区文化中心的管理主体是所属街道办事处。

第十八条建立健全服务规范、切合实际的各种规章制度。

第十九条社区文化中心向社区居民开放服务。在坚持公益的前提下,根据社区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和承受能力,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可采取免费服务与低偿服务相结合的办法,以弥补经费不足,建立起适合本社区实际情况的良性循环的服务运行机制。

低偿服务应以必需的水、电、管理人员适当值班补贴等成本费用为限,以此测算收费标准,不得以赢利为目的。

第二十条社区文化中心开放时间要适应社区居民的需求,原则上每周不少于40小时,节假日要向居民开放。如更改开放时间,应以适当方式预先通知居民。

第二十一条社区文化中心一经成立,不得随意撤消、合并或改变其名称和性质。因行政区划的变更确需变动的,应征求区文化部门的意见,在不缩小原面积的基础上,移地配置,做到同步进行。

第五章人员

第二十二条社区文化中心主任一般应由社区居民委员会主要负责人兼任,配备专兼职人员1-3名。同时,可招募社区志愿者协助管理文化中心事务。工作人员应具备社区文化中心管理的基本业务知识和防火、防盗、防事故等方面知识,热爱文化工作,服务意识强。

第二十三条对成绩突出的工作人员,应予以表彰和奖励;对违章、失职造成不良影响或事故的,要视其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适当处罚。

第六章经费

第二十四条社区文化中心经费以政府投入、社会投入、接受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捐赠及资助等多种渠道解决。

第二十五条图书购置费和业务活动经费应逐年增加。

第二十六条经费的使用应接受街道的管理和监督。

第七章指导

第二十七条社区文化中心在业务上接受上级文化部门和街道文化中心的检查和指导。

第二十八条上级文化部门和街道文化中心应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

第二十九条社区文化中心工作纳入创建“和谐社区”活动考核,同时,纳入对街道办事处文化工作的年度绩效考核。各街道必须有70%以上的社区拥有社区文化中心方可参加先进文化街道评选。

第三十条对领导重视、管理规范、文化活动丰富、社区居民参与广泛、经费有保障的社区文化中心给予表彰、命名。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各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参照此《办法》执行。

篇6

关键词: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社区文化建设 功能分析

当前,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各地区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投入力度明显加大,省、市、县都准备了相应的建设资金,采取就地改造、异地重建等多种形式建设规范化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硬件设施的改善为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带来了发展的良好机遇,立足于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与运用,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社区文化工作,放大文化品牌效应,发挥文化工作对深化群众思想教育、丰富业余生活等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依托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强化社区文化工作的路径、成效等进行了简要论述。

一、以强化社区文化建设为出发点,多渠道筹资建设好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是基层两委更好地服务群众、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以及丰富群众业余生活等多功能载体。当前,许多地区推行的“六室一超市”功能载体,就较好地兼顾了社区发展实际状况,通过设置阅览室、活动室、文化娱乐室、民事调解室、科普宣传室、流动人员服务室及惠民便民科技超市这样的载体,充分发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满足文化工作需求,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上应当高标准规划建设,社区可以通过三个途径筹措资金,建设规范化的服务中心。

1.上级部门争取一点。文化工作条件改善也是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社区应当分条块地向上级文化部门积极争取,以文化补助经费、文化工作实施专项资金等形式,为基层社区争取服务中心建设资金,以及相关优惠政策。

2.社区自己筹集一点。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应当承担绝大多数资金,可以通过对原有办公场所进行拍卖、租赁的形式筹集资金,也可以对现有社区资产进行增值拍卖,以及依靠社区长期积累的集体资金,为服务中心建设提供财力支持。

3.能人大户赞助一点。社区两委要对本辖区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企业主、经营大户,以及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进行动员,争取他们的帮助,通过赞助资金的形式,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出力。许多社区在这一方面都取得了不菲的成效,为能人大户创造了回馈家乡、反哺群众的机会,也是实现他们人生价值的一种途径。

二、以满足社区文化需求为着力点,科学地规划布置好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两委要将文化建设作为其中重要的规划与功能,在场地功能划分上专门考虑,同时还要结合社区文化工作需求,添置必要的办公设备和活动器材,保证文化工作有序地进行。还要强化软件建设,完善规章制度,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中的文化板块的工作有序开展起来。

1.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在社区文化中心里,哪些楼层设置文化建设功能场所,哪些房间及具体的位置,都要在中心规划与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这样的科学划分能够通过预留位置、划区管理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文化建设的硬件水平,并且社区文化建设对场所的需求相对较高,如人流密度、隔音效果等,这些方面都要在规划与建设中进行科学划分,以满足文化建设实际需求。

2.添置各类活动器材。在确定了场所之后,还要添置相对应的活动器材,满足文化建设需求。一方面,要针对群众阅读、上网等方面的需求添置图书,接通网络,购置上网终端设备等。另一方面,要结合体育、文艺等活动需求,添置一些体育健身器材、文化娱乐设施、乐器服装等,并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满足文化建设全方面开展的后勤保障需要。

3.制订活动规章制度。有了良好的硬件条件作为基础,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还要制定和完善文化建设规章制度,做到制度台账齐备,重要制度还要上墙,让文化工作有章可循、规范开展。通过这样的科学规划与合理调整,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规划与建设工作和文化建设实际需求能够实现吻合目标,并且立足长远、超前谋划,为社区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奠定基础。

三、以放大社区文化效应为拓展点,有效地组织运用好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在社区服务中心投入运行后,文化工作者要进一步放大这一基地平台的辐射作用,利用良好的硬件设施,积极主动地开展各类活动,并将其功能发挥出来,使活动中心成为群众业余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文化建设。

1.定期组织文化专题活动。当前,农村迷信风气、赌博风气相对有所抬头,这些现象与社区文化匮乏有关。社区工作者应当利用好综合服务中心这一平台,定期组织文化专题活动,如邀请上级艺术团体到社区开展大篷车下乡演出活动,在社区演出大厅或礼堂进行公开演出,为群众送上一道视觉大餐,再比如邀请上级部门医疗卫生方面专家到社区开办养生知识讲座、向群众灌输科学的饮食习惯、讲述预防疾病的常识等,通过这样的文化专题活动,让群众接触到更高层次的内容,对群众的生活习惯、生活意识等方面产生悄然的影响。

2.建立群众文化活动团队。有了综合服务中心这样良好的硬件条件,社区可以将群众自发组织的各类文艺活动团体集中起来,为他们提供活动的场所以及必要的设施,使他们的活动实现有场所、有器材、有计划、有成果,并以这些活动团队为引领,吸纳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健康向上的业余活动中,营造社区良好的风气。

3.发挥居民休闲场所的作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里面设有多个功能性文化场所,如阅览室可以向群众提供各种书刊杂志,活动室可以向群众提供象棋,小小电影院也可以播放精彩的影视作品。这些场所在规定时间向群众开放,是开展社区文化工作和提高服务群众意识的具体表现。这些场所的开放,能够让群众具有休闲的好去处,也能够成为丰富社区群众业余生活的良好载体。

综上所述,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发挥了较好的载体作用,有效地改善了社区文化工作条件,为群众营造更丰富的精神生活,在和谐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7

一、从法律进社区方面汇报

为把社区建设成为治安状况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环境卫生整洁,文明程度提高,人们安居乐业的文明社区。在二OO二年司法局在卧龙山庄社区试点的基础上在各个社区全面普开时,我居委根据本社区的实际,将“法律进社区”活动纳入了小区开展的“遵纪守法户”、“星级文明户”、“安全文明小区”等各种创建活动中,做到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一)宣传发动形成氛围

1、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如黑板报、宣传窗)和司法局联办的文化长廊上的专版。在居民群众中大力宣传普法知识,提高居民的“四防”意识。

2、举办普法宣传讲座:假期里邀请司法局的同志和派出所辖区民警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法制教育讲座”,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组织学生和居民群众积极参加安全知识竞赛,通过竞赛使法律知识进入居民家中,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开展活动人人参与

1、修改并健全了居民委员会基层工作管理规范,以人为本,积极开展文明小区的建设。在小区内每个居民楼群的单元上墙“居民公约和法制宣传及常用电话牌”202块,方便了居民,提高了安全意识;在小区树立了永久性的文明法制宣传牌15块。这些宣传牌的制作得到了结对共建单位在财力上的大力支持。建立健全了居民的行为规范,促进了社区环境和谐有序,使社区管理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2、为不断提高居民群众文明建设,积极争创“文明楼院”、“文明家庭”、“文明市民”。至目前我社区有文明楼院32幢,街道级文明家庭619户,社区级文明家庭1137户,使小区的文明建设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3、利用便民服务的机遇,对社区居民开展法律咨询,把法律知识送到居民家门口,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三)各类活动相互渗透

积极开展“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大力宣传,全面发动。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有利于整合社区资源,充分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青少年维护工作的良好氛围;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推进“平安上虞”。

二、从创建民主法治社区方面汇报

为进一步对社区居民加强法制宣传,提高公民法律素质,保障公民民利的实现,推进社区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平安上虞”的建设步伐,在今年初街道下发文件后,我社区就积极申报了创建绍兴市三星级民主法制社区,实行依法治理、管理社区。主要是分为三部份来做:

1、“三民主”: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版权所有

2、“三公开”:党务公开、居务公开、财务公开(卫生费、共建费)。

篇8

关键词:民族社区文化;保护;影像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中国大地上盛开着56种颜色的民族花,每种花都传递着迷人的韵味,这种韵味就是民族群体在特定生活区域所形成的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一些民族社区悄悄地改变着自己的文化元素,这些元素记载着民族群体发展的动态,印刻着民族社区演进的历史。为了保护民族社区文化并使它生生不息,影像记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一、民族社区文化

民族社区,就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得以少数民族居民为主的人类生活共同体,即少数民族居民相对集中的居住区域。

从文化层面上来说,居住在这个区域内的主要是少数民族,他们在文化传统、伦理道德、饮食习惯、语言等都与主体民族――汉族有很大差异,在某些文化元素上具有较强的特异性。

民族社区在相对封闭但是又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的环境中,一般会形成该民族社区独有的社区文化和民俗文化。

无论哪个民族,它所特有的社区文化都能增强民族社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促进民族社区意识的形成和民族社区的发展。

我国各少数民族,都应当从民族发展的角度,充分认识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并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其中一个基本目标就是要建立起具有我国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社区。

列宁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人类学之父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把文化定义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笔者认为民族社区文化是指某一民族的成员对其民族生产、生活的区域进行实践,逐步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识形态、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的综合;民族社区文化是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凝聚力的重要基础。民族社区文化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式,可以狭义的把民族社区文化理解为民族社区的文化活动。

独龙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独龙江流域河谷地带,云南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独龙族为云南人口数量最少的民族,总人口仅6355人。2010年1月云南省启动并计划用3到5年筹集的资金对独龙族实施六大“整族帮扶”工程,即安居温饱、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素质提高、社会事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这个工程主要是帮助独龙族实现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在这个族群生活的区域实施帮扶工程,会改变的不仅仅是他们的生活生产方式,还有长期形成的民族社区文化。美国的威廉・奥格本提出“文化堕距”,他认为在变迁速度上,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是不同步的。一般情况是物质文化变迁速度快于非物质文化;但非物质文化的变化速度也是存在差异的,先是制度的变化,接着风俗民德发生变化,最后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整族帮扶”工程的目的是提高人们对独龙族的关注和改善独龙族的生活状况,可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独龙族社区可能会发生“文化堕距”并且需要对他们所特有的文化进行必要的记录与保护。

在独龙族生活的社区中有着族群历史和文化发展的人类活化石――纹面女。这种妇女纹面的习俗一直沿袭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独龙族与外界日趋频繁的接触,新出生的独龙族也停止了纹面的习俗。目前独龙江纹面女多是老年人,数量在社会发展与变迁的过程不断的减少,这种即将消失的民族文化就需要保护与记录。我们国家是由56个不同民族文化构成整个大的民族文化体系,彼此之间在功能上是互补的,相对整个文化体系是不可缺少的。可是在大规模急剧变化的环境中,民族社区的变化是快速的,为了维系民族群体生活的相对稳定,防止民族文化的断裂,在实施独龙族“整族帮扶”工程的时候,需要对民族社区的文化进行有效地保护。

二、影像对民族社区文化的保护

一些民族文化在城市化、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内容的流失、异化、同化,要想把族群文化客观详实的记录并进行保护,其中最为有效的保护路径是影像。影像指拍摄对象留在胶片上的正像或负像,影像又称图像,广义的影像包括了摄影影像、扫描影像、数字影像等。对民族社区文化保护所采取的影像,在一定程度上是狭义的,“影像是对被摄对象突出视觉特征的选择记录和科学的形象再现;是对被摄对象的具体又抽象,完整又不完全的形象再现;是实物最为接近的特殊符号;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是影像的本质特征之一。”

影像在民族社区中可以帮助族群深入了解自身发展的历史,记录形成族群生活方式与性格特征的状况;记录在发展过程中族群不曾注意,有可能发生异化、同化、甚至失去的信息;记录族群正在变迁的内容,对即将消失的文化进行及时的抢救。独龙族纹面女就是一种需要进行影像记录与保护的文化,这种影像保护是一种文化救险;它可以为民族文化教学工作、民族科学研究人员、民族风俗习惯交流者提供丰富、直观、形象的资料。一个时期所拍摄的民族文化影像资料具有一定时期的鲜活性,它具有的历史档案价值是不可替代的,也是不可低估的。总之,影像在民族社区发展中具有不可重复的影像存史功能,会形成一定的社会效益,促进人们对民族社区的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

广泛的运用影像保护民族社区文化,可以融合影像与民族的某些内容,使影像中有民族的元素利于民族社区文化的传承、发扬;同时,鲜明的民族色彩可以扩展和深化影像的功能,促进影像扮演传播民族日常生活、风俗习惯的角色。独龙族是我国民族群体中人口比较少的民族,在开展“整族帮扶”工程前进行民族社区文化影像保护与记录是相当有必要的。主要是趁民族社区文化还没流失的时候,用影像完整真实地呈现民族社区文化,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享受视觉大餐,欣赏、感知、深入了解濒危的民族文化,提高人们对民族文化遗产的关注度。有些民族地区为了经济较好较快的发展,通过影像的作用,出现了“民族风搭台、经济唱大戏”的格局,制作并销售民族光碟,在各个区域进行民族影展,使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民族文化产品,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经济效益。

三、影像对民族社区文化保护应注意的内容

目前人与人之间的流动和交流越来越频繁,民族群体也受到社区外诸多内容的影响。影像常常有形无形的携带主流文化的思维习惯和话语霸权,对事物的宣传影像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像所伴随的这种主流文化对民族社区所存在的民族文化有着可能被误解、被误导的一面,甚至导致民族群体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产生困惑,误读本民族的文化;长期发展下去可能忘记本民族的一些文化细节和元素,出现历史文化记忆上的模糊,最终可能发生民族文化大部分甚至全部消失的局面。因此,影像介入民族社区需要注意一些内容。

影像进入一个区域环境,需要界定民族社区中的主体与客体,避免形成主体与客体的对立,即影像拍摄中的拍摄者与被拍摄的民族社区对立。在特定环境中,人们要抛开本地人、外地人的思维定势,避免文化中心主义。(文化中心主义,亦称种族中心主义,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常有一种倾向,常易于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最好的,是优于其他人的。)进入民族社区拍摄影像的人应该做到不以本民族群体的文化为标准和衡量尺度评价其他文化,对民族群体认定的文化保持客观的态度,以一种正确的观念表达和展现自己不熟悉的文化;形成高度的文化相对主义思维,认可文化间的差异性,对不同民族文化所具有的价值表示尊重,认识其存在的合理性。从而保障民族社区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促成民族文化的合理发展和民族自身的有序前行。

影像在对民族社区文化进行拍摄时需要注意影像的呈现和再呈现对立。影像拍摄者进行表达并呈现的是民族社区文化中一切客观的、实实在在的面貌;而再呈现是拍摄者在自己所持有的感觉与观念下进行主观加工后的表达的事物,出现选择性拍摄人、物、事。在一定的民族社区环境中,人们为了稳定的生活形成了自己群体所具有的生。一旦出现影像以“霸权”、“暴力”的方式介入民族社区,拍摄者随意选择民族社区中的人和物并主观进行加工和拍摄,不仅影响了外来受众对民族社区文化的认知,同时也让当地居民靠一种不察觉的歪曲影像重新构建自己的生活,最终可能出现族群以一种新的方式完成自我认知。为了使民族社区文化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交替,保持民族文化的连续性、相对稳定性,使其成为一种传承文化并且不断被世世代代复制,影像拍摄人员要做好客观呈现工作,避免不恰当的方式。

各具特色的民族社区文化,是民族群体在长期共同生活的环境中积淀而成的,是族群之间相对独立、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民族社区文化是民族社区发展的前奏,影像作为一种保护民族社区文化的工具、途径,它的运用应该将民族社区文化放在适当的位置。充分发挥影像的积极作用需要合理和有序的引导,使影像还原民族社区真实的面貌,消除外界对民族内容错误的遐想和不当的理解,让每种文化的持有者提升自我的文化认同;促进民族社区意识的形成和民族社区文化的整合,让外界能正确认识和理解民族社区文化并促进民族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社会学家及人类学家曾讲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句话就在告诉我们认识民族群体,辨别民族社区的文化靠的是民族群体自身所具有的独特性,而每个民族社区文化是存在差异的,只有承认这种差异的存在并尊重差异,才会出现族群间的共美,才会达到民族间和谐的美好局面。

参考文献:

[1]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12):103.

[2]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文化研究的历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7):20.

[3]我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独龙族为云南人口最少民族.2011-5-27.

篇9

【关键词】家园文化企业文化和谐社区

【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16-02

江南物业管理公司望湖社区服务中心隶属于吉林油田矿区。组建以来,社区结合管理服务工作实践,积极开展社区文化建设,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凝聚人心、稳定队伍、鼓舞士气,培养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初步形成了有油田社区特色的"家园文化",为促进和谐社区建设走出了一条新路。

一、结合一体化、单元式服务管理实际,确立社区文化建设思路

望湖社区服务中心成立即定位为"一体化、单元式"物业管理服务单位。推行"一体化、单元式"物业管理服务最主要的是人的因素结合社区工作实际通过反复研究,以文化育人、文化塑形、文化铸魂为指导,以开展基层队建设,创建"六好站队""五型班组"培养"优秀操作员工"为目标,以开展"家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助推社区"一体化、单元式"管理和服务水平,创建国家级物业管理示范小区。

二、找准根基点,构筑符合社区特点的文化建设体系

1."五有"

一是以"我是石油人,社区是我家,我爱油田我爱家"为情感共鸣点,致力于培育共同价值观、团队精神和共同愿景,把社区建设成"国家级物业管理示范小区",以此形成居家有魂。

二是以围绕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为着力点,以"诚信服务,感动服务"为服务标准,以"用心服务中体现真情,超值服务中实现自我"为工作态度,践行"四心"服务理念,以此实现爱家有情。

三是以实现人文管理为出发点,从业主需求开始,到业主满意为止。推动用文化经营社区,以文化服务业主的管理,以此实现治家有道。

四是以促进文明和谐为根本点,大力推进社区良好风气的形成,培养训练有素的岗位员工,让充满活力的文化氛围催人奋进,展现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气势,以此实现社区和家有势。

五是以扩大社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建设名牌社区为落脚点,大力营造鼓励"成名"氛围,搭建"成名"平台,倡导"成名"风气,培育"社区有名我有名"的集体荣誉感,以此展示兴家有名。

2."四建"

通过不懈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健康家园、平安家园、文明家园、和谐家园。

3."三提高"

实现服务质量、管理水平、队伍素质的显著提高。

三、选准切入点,深入做好宣教辅导,让广大员工认同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灵魂,要抓好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学习好相关企业文化知识。请有关专家给班子成员和全体员工分别进行培训辅导,宣讲企业文化知识和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其次,在专家的具体指导下,自行组织全体员工培训。通过请专家辅导讲课和走出去参观学习,使干部和员工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

四、扩大传播点,创办社区刊物,拓展舆论阵地

为了使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健康有效开展,注重文化的传播与渗透功能,创办《社区之音》,将其作为宣传企业文化、家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聘请热心宣传的居民作为刊物的编辑和信使,把自办的刊物送到居民手中,把油田发展的形势、关注民生的实情、共建社区和谐的举措宣传给居民,与居民形成互动。

五、抓住核心点,重视发挥班子成员和骨干在文化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领导班子成员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倡导者,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为此,领导班子对相关工作,做了具体分工,明确了工作标准和达标时限,要求所有领导和骨干发挥三个带头作用,即带头学习,率先武装好自己;带头宣讲,率先争做讲解员;带头践行,率先成为文化人。由于领导和骨干们的带头与推动作用,使得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起来,形成了"墙上没有字,文化(奥妙)在其中"的文化氛围。

六、盯紧薄弱点,注重"实训",强化"精练",力争训练有素

一是制定《企业文化建设培训方案》。

二是分步运行,注重"实训"。

三是运用"五个一"的方法,实施"精练"。即"每人一题,每人一课,每人一讲,每课一评,每季一赛"的训练方法,拓展员工培训领域。

四是强化员工行为养成,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七、扩大闪光点,实现社区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培育家园文化,打造服务型团队,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实现创建国家级优秀物业管理示范小区。必须扩大闪光点,使员工在实践中理解企业文化的魅力,实现社区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1."真情献社区"志愿者服务队活动,使真情温暖人心。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结合实际情况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敬老服务、助残服务等,积极策划和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队在社区已成为"稳人心、暖人心、得人心"的工作队。

篇10

“传播先进文化,丰富居民生活,创建文明社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文化进社区活动招商方案 一、活动背景 “文化进社区”,是体现文化工作与时俱进的重要窗口,既能折射出城市的文明程度,又能反映出人的素质。在泉州鲤城区政府、泉州广电中心和市青年促进会的组织下, 我们将采取“以社区文艺演出”和“家庭趣味竞赛”为中心,在社区中开展“公益活动 ”、“便民服务”、“文企联姻”等一系列展示活动的形式来完成“文化进社区”的总体目标,实现便民服务的宗旨。 活动注重便民服务思想,公益性极强,而且主题鲜明,贴近群众。社会的广泛关注必将为赞助商带来极好的广告效应,产生不可估量的广告价值。为赞助商提供一个有利的推广平台,通过活动为企业文化形象、公关品牌做全方位的宣传,达到品牌形象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二、宣传策略 1、活动深入鲤城区十个小区,逢周六或周日举行。 2、泉州广电中心889频道进行前期宣传造势、全程现场采访、直播和后续宣传,覆盖厦门、漳州、莆田等部分地区。 3、泉州电视台将对整个活动进行现场采访报道,并对赞助商的展览活动和针对赞助商量身制作的相关活动进行采访报道。 4、《东南早报》对整个演出活动进行宣传。 5、泉州广电报将对整个演出活动和赞助商相关活动进行前期宣传造势,现场采访和后续宣传。 6、泉州电台904交通频道、923七色调频等频道为活动进行前期播报,活动现场进行采访报道,后续宣传,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效果。 三、总冠名赞助商合作

赞助费用:12万元人民币,共十场演出活动,每个演出活动现场提供一个3m×3m展位。 媒体展示: 赞助商将作为联合主办单位之一,整体出现在系列活动的各类报道中,享有排他性。 泉州广播电视报提供3万元不打折广告; 泉州电视台电视图文频道(百姓屏报)提供4万元不打折广告; 泉州电台923七色调频频道提供1万元不打折广告。 泉州广电报在所有版面宣传中链接赞助商企业信息。 泉州电视台对冠名单位领导进行专访。 在每场演出中主持人多次鸣谢赞助商的支持,并出3道赞助商知识有奖问答题(奖品由赞助商提供)。 印刷品展示: 在所有宣传海报、宣传单张、宣传横幅上体现赞助商名称或标识。 每个背景喷绘显要位置体现冠名单位名称。 现场展示: 在每个演出现场显要位置安排专门展位给冠名单位的产品或企业形象进行现场推广。 赞助商宣传资料可在每场演出现场派发。 活动现场广告牌一块,由组委会负责设计,赞助商负责制作安放。 特别回报: 邀请赞助商参加各类相关活动。 经主办方授权许可后,可以以活动冠名赞助商的名义自行组织相关的媒体宣传及活动。 赞助商可以在合约规定的品牌产品的包装、影视广告、平面广告等上面使用系列活动的名称和标识。 协助策划在活动宣传期间的相关促销工作。 在每场演出和所有宣传推广活动中体现赞助商名称。 四、协办赞助商 赞助费用:5万元人民币,共十场演出活动,每个演出活动现场提供一个3m×3m展位。 媒体展示: 将作为协办赞助商出现在系列活动的各类报道中,享有排他性。 泉州广播电视报或泉州电视台图文频道(百姓屏报)提供3万元不打折广告。 在每场演出和颁奖晚会中主持人口头鸣谢赞助商的支持,并出2道赞助商知识有奖问答题(奖品由赞助商提供)。 印刷品展示: 在所有宣传海报、宣传单张上体现赞助商名称或标识。 每个背景喷绘体现赞助商名称。 现场展示: 在每个演出现场均安排专门展位给协办单位的产品或企业形象进行现场推广。 赞助商宣传资料可在每场演出现场派发。 活动现场广告牌一块,由组委会负责设计,赞助商负责制作安放。 特别回报: 邀请赞助商参加各类相关活动。 经主办方授权许可后,可以以活动赞助商的名义自行组织相关的媒体宣传及活动。 赞助商可以在合约规定的品牌产品的包装、影视广告、平面广告等上面使用系列活动的名称和标识。 协助策划在活动宣传期间的相关促销工作。

香港广媒体集团在线传媒(泉州)有限公司 二00五年九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