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发展范文

时间:2023-04-10 22:53: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文化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文化发展

篇1

一、企业文化要适应“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新战略发展的要求

“协作竞争、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是美国著名的麦肯齐咨询公司提出的21世纪企业发展的新战略。这是一种适应新经济需要的网络型的战略,其特点是优势企业抱成一团,目的是为了把竞争对手挤垮,或者使对手实力受创。虽然其责权关系是宽约束,但从本质上讲,它是企业界组织制度和经营机制的一种创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种战略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结盟、兼并、接管的事例层出不穷。近三年,世界上有3.2万家公司进行联盟。这是经济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这给企业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企业重组后企业文化怎样融合的问题。因为企业联合、兼并的过程中,不能只从经济和财力方面考虑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文化方面的差异。一般来说,各个企业都有各自的文化特征,创业历史、发展目标、经营理念、所处环境、队伍素质等各有不同,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必然各具特色、互有差异。如果没有企业文化的融合,就会出现“貌合神离,形连心不连”现象。所以,只有做到取长补短、扬优避劣、达成共识,形成“结盟取胜、双赢模式”型的企业文化,企业才更具生命力、凝聚力和竞争力。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要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联合兼并企业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其次,双方都应注意克服排斥对方的自大心理,加强相互的了解与交流,吸纳对方文化的精华,发展成为经过融合后更为优秀的企业文化。

二、注意学习氛围的培养

20世纪末最成功的企业是学习型组织,它不仅仅被视为业绩最佳、竞争力最强、生命力最强、最具活力,更重要的是使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在心灵上潜移默化、升华生命的意义。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组织形式向扁平式的灵活方向发展,随着其管理的核心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从线性思维到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转变,对个人及企业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强调“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根源于知识及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潜能及智慧的开发”。可见,学习对组织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新经济环境下最成功的企业仍然会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将进一步受到关注。但是要注意学习过程中的个人和团体的搭配问题,搭配的状况不同就会对企业产生不同的结果:个人及团体都不断学习及搭配良好,会对企业产生一股强大的发展动力,从而推动企业的迅猛发展;个人及团体都不断学习但是搭配不好,“个性”太强,反而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与生态文化有机的结合生态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它包括生态环境、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是人对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的总和。

生态文化属于生态科学,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的是生态精神。而企业文化则属于管理科学,主要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体现的是人文精神,但是本质上二者都属于一种发展观,运用系统观点和系统思维方法,从整体出发进行研究;都强调科学精神,即实事求是,努力认真地探索;从狭义角度来看,都是观念形态文化、心理文化,而且都以文化为引导手段,以持续发展为目标。并且企业文化发展的诸多方面,需要以生态文化来与之相结合。因为,第一,大部分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重视了人的价值,却忽视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环境的恶化及末端治理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第二,现代消费群更青睐于绿色产品,企业也想通过“绿色浪潮”提高产品的生态含量;第三,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化”是其必由之路,生态文化融人企业文化后不仅可扩大企业文化的外延,而且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四、将更注重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形象直接与企业的兴衰、优劣相联系,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有机结合构成了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良好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是企业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如果声誉卓著,企业就能招揽到更多的优秀人才和顾客,能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能得到周围邻里的支持和帮助。经济全球化使得竞争更为激烈,企业要脱颖而出,形象战略尤为重要,它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运作的实力、地位的体现。2l世纪,企业竞争除了人才与科技的竞争以外,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谁最先发现消费空挡,并以良好的形象占据消费之心,谁就能占居市场,不断扩大经营效益。

五、更注重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篇2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作为一种以人与人的组合为基础的经营活动主体,其经营行为必然最终都要人格化,也就是说,企业是人格化的企业,企业的所有活动最终都要靠人来执行。正是因为如此,企业的制度创新,企业的经营战略创新,最终都必然会体现在人的价值理念中,也就是以企业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这里所讲的企业文化,就其形式来讲,它是属于人的思想范畴,是指人的价值理念;而就其内容来讲,则是企业制度与企业经营战略等与企业相关的活动在人的理念上的反映。因此,企业文化也是企业高效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共有的价值和信念体系。这一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成员的行为方式。它代表了组织成员所持有的共同观念。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起到导向、维系和约束的作用,它有很强的维持现有模式的倾向。

二、国内外所处环境

早在20世纪八十年代,企业文化就在国有企业界火了一阵子,虽然国有企业界对企业文化关注较多,但很多企业领导与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概念仍然十分模糊。许多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低水平的封闭型企业文化阶段,其“企业文化”常被单纯地认为是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或者将企业职工的文体活动代替“企业文化”。也有的国有企业把“企业文化”仅仅表现在一些大同小异的口号和标语上面,或规章制度及企业标志上面,没有真正体现出企业员工所追求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等深厚内涵,没有真正发掘出企业员工中蕴藏的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强国”的战略梦想,在这种背景下,作为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文化,其意义和作用空前凸显。企业党政干部必须全面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大发展。而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大发展,必须实现观念的大突破;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大发展,必须在融合与落地上做大文章;促进企业文化大发展,必须构建企业文化发展大格局。

20世纪八十年代初,威廉·大内的《Z理论》、特雷斯·迪尔和艾兰·肯尼迪的《企业文化》和阿索斯和沃特曼的《寻求优势》三部专著的出版,掀起了企业文化研究的热潮。198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美籍日裔教授威廉·大内出版了他的专著《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该书分析了企业管理与文化的关系,提出了“Z型文化”、“Z型组织”等概念,认为企业的控制机制是完全被文化所包容的。九十年代,随着企业文化的普及,企业组织越来越意识到规范的组织文化对企业组织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以企业文化为基础来塑造企业形象。2000年7月3~7日,爱德加·沙因教授在美国的Cape Cod 2000论坛举办为期一周的讲座,其主题为“过程咨询、对话和组织文化”。从国外企业文化现象的发现到企业文化研究20年的迅猛发展来看,他们走的是一条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道路。八十年代中期,在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和结构进行探讨之后,便马上转入对企业文化产生作用的内在机制以及企业文化与企业领导、组织气氛、人力资源、企业环境、企业策略等企业管理过程的关系的研究,进而对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的关系进行量化的追踪研究。定量化研究是在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用于企业文化测量、诊断和评估的模型,进而开发出一系列量表,对企业文化进行可操作化的、定量化的深入研究。

三、企业文化创新的重要性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任何企业都会倡导自己所信奉的价值理念,而且要求自己所倡导的价值理念成为员工的价值理念,从而使自己所信奉的价值理念成为指导企业及其员工的灵魂。因此,企业文化实际上是指导企业及其员工的一种价值理念,这种价值理念体现在每个员工的意识上,当然最终就成为指导员工行为的一种思想,因而企业文化最终作为企业的灵魂而存在。从现实状况来看,任何一个企业所倡导的企业文化,恰恰就是这个企业在制度安排以及经营战略选择上对人的价值理念的一种要求,也就是要求人们在价值理念上能够认同企业制度安排及企业战略选择,并以符合企业制度安排及战略选择的价值理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因而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作为企业的灵魂而存在。

(二)企业文化是保证企业制度与企业经营战略实现的重要思想保障。企业实际上是人的组合体,而人又是有思想的,任何人的行为都会受到自身思想的指导和约束,因此企业文化作为每个企业员工的一种价值理念存在,当然就会对企业员工的行为发生应有的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从而会对企业发生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既包括激发企业活力的作用,也包括约束企业行为的作用。正是因为企业文化作为员工的价值理念存在,而员工又会受到自身理念的作用,所以企业文化能够使员工自觉主动地执行企业制度,贯彻企业经营战略,因而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制度与企业经营战略的思想保证。

(三)企业文化是企业制度创新与经营战略创新的理念基础。企业文化是企业制度和企业经营战略的要求在员工价值理念上的反映,反过来,企业文化也会对企业制度的安排以及企业经营战略的选择有一种反作用,因为人的价值理念支配人的选择及行为。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企业文化的创新,必然会带来员工价值理念的创新,而这种价值理念的创新,会推动企业制度和经营战略的创新。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在企业制度和经营战略的创新上,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四)企业文化是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企业活力最终来自于人的积极性,只有人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才能使企业最终充满活力,而人的积极性的调动,则往往又是要受到人的价值理念的支配,只有人在价值理念上愿意去干某件事的时候,那么人才有内在的积极性,如果人对某件事在理念上不认同,即使强迫他去干,也不一定会干好。因为他虽然会被动地被迫执行命令去干这件事,但他并没有内在的积极性,因而不一定会干好。所以,要让企业中的每一个人能够积极地去从事某项活动,就要首先让他在理念上认同这件事。所以,企业文化作为员工所信奉的价值理念,必然就会直接涉及企业的活力,作为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而存在。

(五)企业文化是企业行为规范的内在约束。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所有员工的行为都应该规范,而规范的准则,就是要求员工能够很好地遵守和贯彻企业制度的安排及企业经营战略的内在要求。但是如前所述,人是有思想的,人的行为受思想的支配,思想是人的内在约束,因而对于人在企业运行过程中的规范,应该要有一种内在的约束才行,这种内在约束就是指,当一个人在思想上觉得自己应该如何去干的时候,他才能形成内在约束。也就是说,当人在价值理念上对企业制度安排和企业经营战略的选择认可的时候,那么企业制度安排和企业战略选择就作为一种价值理念而存在,从而人才能内在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也就是自己约束自己,使得约束有自我性,称之为自我约束。只有在这种内在约束起作用的条件下,企业才能最终保证企业制度和企业经营战略的有效实行。总之,企业文化为企业制度和企业经营战略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反映,必然会从内在性上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从而成为规范企业行为的内在约束力。

四、企业文化创新策略

(一)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1、政府职能的转变。推动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促进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改进文化管理模式,创新文化管理手段。鼓励文化企业进行经营方式的转变,公有经济向私有、股份制方向发展,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投资集资引资,发展多种渠道,鼓励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参加各种活动,扩大影响力。

2、加快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进一步改革文化体制,对文化企业的运行方式、机制进行创新。不断修改完善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加快文化市场发展步伐,坚持文化企业发展为主、政府引导为辅的模式。通过政企改制建立规范的公司制文化企业,确立市场主体地位;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努力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文化企业。

(二)拓宽渠道,开拓市场。文化产业投入不足,投资渠道单一,是阻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障碍。如公益文化事业它不仅是政府行为也是整个社会的事业,却存在“等、靠、要”,国家不拨款,我就不建设现象。应广开渠道,多方筹集经费,努力做到社会事业社会办。在经营方面,过去多数企业都有“守株待兔”、“酒好不怕巷子深”的观念,这种观念已经过时。现在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提高文化企业的影响力,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向消费者或其他企业推销自己,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在保持原有内涵和底蕴的同时增添新鲜感,做好市场调研,及时调整产品方向,以满足不同人的喜好与需求。

(三)创造个性鲜明的产品,打造文化品牌。在进行产品的前期设计时,必须根据消费者的喜好进行选择定位、设计,要将自身的文化特色、最能吸引人的地方展现出来。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充分理解它们真谛的基础上,做好产品的定位,创造出新的具有吸引力的文化产品。文化企业想要拥有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能有所收获,就需要打造自己的品牌产品,让大家去熟悉它、认可它。发展既具有我国特色又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站在文化企业的顶峰,与知名的文化企业多交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积极主动地将新想法、新观念引进来。通过品牌开拓市场、占领市场,进而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增强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打破行业、部门等所属界限,整合文化资源,培育有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和企业集团。同时,创新是文化资源开发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创意化、特色化制胜,才能扩大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篇3

1.1供电企业文化的性质

作为大型国有企业,供电企业文化的基本性质是建设为人民服务的企业,体现了国有企业的社会效益。当前电力企业的发展不再是单一的生产模式,而是把生产和服务结合在一起,既要实现企业的盈利目标,又要大力发展公益事业,夯实电力行业的基础产业地位。传统的电力市场是供电企业的销售市场,供电企业处于主动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下,电力市场的竞争形势愈加激烈,供电企业开始转变为提供电力服务的发展模式,新的企业文化建设与市场的变化密切相关[1]。除了文化性质的改变,供电企业文化建设还强调企业形象的奉献性。在企业内部,企业文化宣传的主要内容是为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经济建设做贡献,突出供电企业经济建设的重要地位,形成有利于供电企业发展的价值观念。在企业外部,供电企业要树立诚信、公益的社会形象,体现企业的发展理念和公益价值。

1.2供电企业文化的理念

根据供电企业文化的性质,供电企业文化是多种理念的结合。第一,供电企业文化以安全理念为中心。电力生产的过程较为复杂,一旦出现电力生产安全事故,将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威胁到人身安全。供电企业文化建设强调安全生产,是重视安全管理工作的表现。第二,供电企业文化包含质量理念。供电质量与电力安全生产息息相关,保证供电质量不仅要做到安全生产,还要不断改进电力生产技术,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电能。第三,供电企业文化的服务理念。供电企业是社会公共服务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服务理念来稳定和开拓市场,以企业整体的服务理念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第四,民主理念。供电企业的发展需要特别重视基层的反馈意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参考。供电企业文化建设倡导民主理念,能够实现企业内部的良好沟通。第五,团队理念。供电企业的规模都很大,各部门间的协作能力是企业运作的关键,企业文化弘扬团队理念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2]。

2.供电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精神文化方面

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体现了企业的发展观念,供电企业的精神文化建设还存在不足之处。首先,供电企业精神文化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符,企业精神文化的内容比较空泛。供电企业的精神文化与其它企业有许多共性,例如团结、奋斗、创新、务实之类的口号,企业文化缺少特色[3]。其次,供电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往往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开展。最后,供电企业精神文化缺少道德建设,企业过于强调生产,精神文化的主要作用成了调动生产的积极性,从而忽视了员工道德素质的重要性。

2.2制度文化方面

供电企业的规模庞大,其内部的组织结构也非常复杂,统一的企业管理制度限制了企业内部的发展。不合理的制度文化降低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企业的运作流程变得繁琐,企业内部对人际关系的重视超过了制度的约束,企业分配制度也并未进行合理地调整,供电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在制度上进行改革,实施严格的企业制度管理[4]。

2.3行为文化方面

供电企业行为文化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三点。其一,供电企业缺少现代化的行为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没有正确的导向。其二,员工素质与企业发展水平不符,大部分基层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都不高,供电企业也不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其三,供电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培养员工的企业意识,员工未能感受自身利益与企业发展的关系,也就不会自觉控制自身行为。

2.4物质文化方面

物质文化是供电企业文化建设中最为实际的部分,包括企业的生产环境、员工的食宿问题、企业奖励机制以及企业的文化活动等等。物质文化建设能够让企业员工直接获益,当前供电在物质文化方面的投入不够,员工对企业文化缺乏兴趣,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便难以有效开展。

3.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3.1建设以人为本的精神文化

企业文化的根本目标是树立企业的价值观,改变企业全体工作人员的价值取向,以企业的发展目标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形成坚定的信念[5]。因此,企业精神文化的建设要以人为本,重视员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整套精神文化体系的基础上,推行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另外,以人为本还要求关注不同员工的个人情况,根据员工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文化建设方式,使供电企业精神文化建设达到最佳效果。

3.2制定富有特色的价值标准

价值标准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基本形态,我国供电企业的企业文化的特点鲜明,价值标准的制定要综合考虑行业属性、员工特点、市场变化等诸多因素,形成富有供电企业特色的价值标准。合理的企业价值标准是优秀企业精神风貌的基础,能够给员工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独具特色的价值标准也是当代电力行业发展的需求,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

3.3强化员工企业意识

员工的企业意识是供电企业凝聚力的关键,强化员工的企业意识可以从企业领导文化的建设展开。企业领导的个人精神文化和道德素质对员工有重要的影响,领导以身作则的行为是感染员工的有效方式,能够让员工产生荣誉感和归属感,把自己融入到企业当中。

3.4精心设计文化活动

供电企业的工作比较劳累,特别是基层员工,既要保证生产安全,又要提高工作效率。企业文化活动是调节员工工作状态的主要形式,企业文化活动要把握好活动的目标,不能一味强调精神文化,而要寓教于乐,通过丰富的文艺或体育活动来体现企业文化的内涵。因此,供电企业要精心设计文化活动,以热烈的活动气氛来传播企业的文化价值。

4.结语

篇4

 

关键词:企业文化 发展趋势 探讨

引言

在现代社会,企业文化已经渗入到各个领域对于不同文化特征的重视正在形成千姿百态的企业行为。企业文化是一种知觉——“难以给它下十分准确的定义,但看到它的时候就明白”,是对企业内涵的描述,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它使组织独具特色,区别于其它组织。企业文化是全体企业员工共有的价值体系,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企业文化具有指导全体企业员工行为表现一致、引导员工、约束员工的作用,有利于员工进行企业优质产品与卓越服务的价值传递。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它是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是企业成长的催化剂。拥有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更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的秘诀之一。在以高新技术,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典型性发展方向的新经济时代,动态地把握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并进行适应性调整、更新倍显必要。本文对企业文化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归纳,希望能对现实企业文化管理工作有所借鉴。

1适应“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新战略发展的要求

“协作竞争、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是由美国著名的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提出的21世纪企业发展的新战略。这是一种适应新经济时代需要的网络型的战略,其特点是优势企业抱成一团,目的是为了把竞争对手挤垮,或者使对手实力受创。虽然其责权关系是宽约束,但从本质上讲,它是企业界组织制度和经营机制的一种创新。自20世纪8o年代以来,这种战略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结盟、兼并、接管的事例层出不穷。近三年,世界上有3.2万家公司进行联盟,如从震动一时的国际级汽车巨擎德国梅塞德斯一奔驰汽车公司与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合并计划,再到计算机业巨头惠普(HP)公司与康柏(Compaq)计算机公司的联姻等事例即可见一斑了。这是经济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这也给我们的企业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企业重组后企业文化怎样融合的问题。因为企业联合、兼并的过程中,不能只从经济和财力方面考虑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文化方面的差异。一般来说,各个企业都有各自的文化特征、创业历史、发展目标、经营理念、所处环境、队伍素质等各有不同,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必然各具特色、互有差异。如果没有企业文化的融合,就会出现“貌合神离,形连心不连”现象。所以,只有做到扬长避短,取长补短,达成共识,形成“结盟取胜、双赢模式”型的企业文化,企业才更具生命力、凝聚力和竞争力。在这里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在梅塞德斯一奔驰汽车公司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合并案中已经出现了,文化融合的危机几乎让这家合并后成立的世界级汽车制造巨擎丧失了原本所据有市场地位!而要妥善地解决好这个棘手的问题,企业各级管理者必须注意和认识到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要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联合兼并企业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其次,双方都应注意克服排斥对方的自大心理,加强相互的了解与交流,吸纳对方文化的精华,发展成为经过融合后更为优秀的企业文化。

2加强对学习氛围的培育

真正的学习,涉及人之所以为人此一意义的核心。透过学习,我们重新创造自我。透过学习,我们能够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认知这个世界及我们跟它的关系,以及扩展未来的能量。这也是学习型组织的真谛。

故而20世纪末最成功的企业形式是学习型组织,它不仅仅被视为业绩最佳,竞争力最强,生命力最强,最具活力,更重要的是使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在心灵上潜移默化、升华生命的意义。.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组织形式向扁平式的灵活方向发展,围绕其管理的核心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从线性思维到系统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转变,对个人及企业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彼得-圣吉在专著《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提出“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根源于知识及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潜能及智慧的开发”的论断。可见,学习对组织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新经济环境下最成功的企业仍然会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将进一步受到关注。但是要注意学习过程中的个人和团体的搭配问题,搭配的状况不同就会对企业产生不同的结果:个人及团体都不断学习及搭配良好,会对企业产生一股强大的发展动力,从而推动企业的迅猛发展;个人及团体都不断学习但是搭配不好,“个性”太强,反而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3与生态文化有机结合

生态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它包括生态环境、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是人对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的总和。生态文化属于生态科学,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的是生态精神。而企业文化则属于管理科学,主要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体现的是人文精神。但是本质上二者都属于一种发展观,运用系统观点和系统思维方法,从整体出发进行研究,都强调科学精神,即实事求是,努力认真地探索,从狭义角度来看,都是观念形态文化、心理文化,而且都以文化为引导手段,以持续发展为目标。并且企业文化发展的诸多方面,需要以生态文化来与之相结合,这是因为:

第一、一些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重视了人的价值,却忽视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环境的恶化及末端治理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第二、现代消费群更青睐绿色产品,企业也想通过“绿色浪潮”来提高企业产品的生态含量;

第三,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化”是其必由之路,生态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后不仅可扩大企业文化的外延,而且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4更注重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直接与企业的兴衰、优劣相联系,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有机结合构成了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良好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是企业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如果声誉卓著,企业就能招揽到更多的优秀人才和顾客,能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能得到所在社区机构的支持和帮助。经济全球化使得竞争尤为激烈,企业要脱颖而出,形象战略尤显必要,它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运作的实力、地位的体现。2l世纪,企业间的竞争除去人才与科技的竞争以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一谁最先发现消费空档,并以良好的形象占据消费之心,谁就能领先占据市场而获得超额利润并不断扩大企业经营效益。

篇5

关键词:企业 文化发展 音乐

鉴于当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音乐所提出的要求已不仅仅停留于弹奏或者演唱,而是需要运用音乐来陶冶自身的情操,促进社会的和谐,从而为人类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尤其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化,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并在健全完善之中,音乐已成为了促进经济建设,推动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利用音乐提升企业文化的凝聚力

音乐是一种抒发与寄托情感的艺术形式,不管是唱、奏,还是听,均体现出一种独特的情感,表达出人的所思与所想,是体现出人的思想的载体之一。利用音乐,人们能够彼此交流情感与生活体验。但是,音乐并非是简单地将声音进行组合,而是承载了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一种内在感受,对于其内涵所进行的表达,演奏的技巧以及理解力均为十分重要的组成条件。如今,音乐受到了愈来愈多的关注,已经不再仅仅是传统的音乐作品那么简单了。我们应当将眼光更多地投向到音乐的各种表现形式之中,注重于其对社会文化与商业价值的影响上。如此一来,就产生了音乐应当服务于企业文化发展的传播方式,不仅应当积极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而且还应当为推广企业的文化作出自身的贡献。如今,许多企业都已经有了自己的企业之歌,比如,五粮液集团公司的《仙林青梅》、格力空调的《冷暖自知》等,均能反映出本企业的目标、追求及作风等。一首优秀的企业音乐具有非常强的激励成效,能够很好地激发出本企业员工的上进心以及责任感,从而鼓舞员工们更加地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创新。运用员工集体聆听与歌唱等形式,不仅能提升员工对于本企业的自豪感与归宿感,而且还能提升企业的凝聚力以及向心力。与此同时,还能进一步强化企业在文化上的竞争实力。

二、利用音乐宣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竞争已经是如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主题。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之中,品牌形象已经成为企业十分关键的核心价值。鉴于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和推广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音乐宣传和推广,愈来愈成为企业文化发展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门。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下,音乐这么一种十分独特的情感传播手段,非常容易引发人民的共鸣。一首优美的歌曲就能将一个企业推向辉煌,可见音乐对于企业形象品牌所具有的巨大影响力。比如,剑南春集团公司的企业歌曲《剑南春色为我留》、三花药业公司的歌曲《一天更比一天好》等均已经成为了企业的重要文化符号,强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不断发展。依靠音乐所具有的力量,助推企业走向成功的事例比比皆是,由此可见音乐艺术对于企业品牌形象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力。现代企业的负责人要想成为运筹帷握之中就能决胜千里之外的商业精英,一定要在企业文化发展的进程中将视觉宣传和音乐推广进行较好地结合,从而运用音乐的特殊优势来展示出本企业的核心价值。

三、利用音乐提升企业员工的道德水准

每个人的世界观形成、价值观确立以及人格完善等,均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其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准,而音乐正好是陶冶情操的一条有效途径,具备了德育所难以替代的重要功能。音乐可以说是一种非常美好的东西,能够直接地作用于人的内心世界,具备了其他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所无法企及的强大魅力。音乐具有的这一强大感染力,能够强烈地打动欣赏者的内心,从而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其情操,不但能让人得到音乐所带来的一种美感,而且更能让人生发出一种自然而然地由衷的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可以说,优美而和谐的音乐能够塑造出美好的心灵,更加充分地协调现代人的行为举止,从而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地和谐,让人的灵魂变得更为高尚。音乐可以通过美的形象以及让人十分愉悦的形式,在一种潜移默化的状态下陶冶本企业员工的道德情操,不仅能够丰富其内心感情世界,而且还能培养其道德情感,激发出企业员工们的敬业爱岗热情与主人翁精神,进而将树立完美的道德人格作为自身的发展方向,奋发向上,积极进取。

四、利用音乐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

其一,音乐始终是企业对员工进行智力开发的重要手段。当前的市场竞争主要是人力资源领域的竞争,企业的管理应当更加注重于以人为本,这已经成为了当今企业所达成的共识。高素质的人才应当是能参与到全球化竞争以及合作之中的一代新人,应当是能积极主动地适应于当今社会变革的一代新人,这就表示新型人才不仅应当具备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必要的职业技能,而且还一定要具备相待丰富的想像力、洞察力,并且还应当具备事业心与责任感、团对合作意识。通过欣赏各种不同形式的音乐活动,就能够用动听而感人的音乐来强有力地启发与引导他人,让人们懂得如何通过声音形象以认识其周边的世界,进而促进其形象思维之开发展,扩大其知识的视野。人只要受到了启迪,就能产生出无穷无尽的智慧与能力。企业应当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业余文化活动之中,这就需要充分而合理地运用音乐所具有的智力开发功能,让企业员工能够拓展视野,丰富知识结构,启迪自身思维,并且激发出潜在的创造能力。

其二,音乐是不断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之下,企业已经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而存在,任何一项活动均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生产,进而提升其经济效益。企业运用音乐这一形式,能够强化员工之间的交流,增强本企业所具有的凝聚力,提升企业员工的素质,激发出企业员工的聪明才智以及生产劳动的积极性,并且培育出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而企业精神反过来又能为企业实现新的发展提供巨大的精神支撑,从而更加有效地激发出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进而促进企业劳动生产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优秀的音乐作品还具有渲染与烘托气氛的功能,这就会对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产生出某种调适,进而有利于形成一种更加宽松、更加和谐的氛围,能够陶冶企业员工的身心,消除企业员工的疲劳,恢复其体力,让员工们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创造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可见,现代企业应当高度重视本公司的环境创设,运用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分别营造出不一样的音乐背景,起到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之成效。

五、利用音乐改善企业员工的健康状况

音乐具有养生、保健、医疗等功能,早已为现代人所熟知。中国古籍《辟经音辨》中就已经将音乐列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而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也觉得可以运用音乐的某些旋律和节奏来治疗人,从而恢复其内心之和谐,有助于人的身体健康。自从十九世纪中叶,克梅特提出音乐医疗学概念之后,关于音乐养生、保健、医疗的理论与实践均得到了极快的发展。如今,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状态下,因为今竞争的加剧与观念的多元化,现代人的人际关系也变得愈来愈复杂,由此而出现了许多情绪问题,从而使紧张、焦虑、烦燥等不良情绪成为了现代社会的常见病,而音乐正好具有了其它学科所难以取代的愉悦人们身心的重要功能。音乐能够充分调节现代人的情绪,让人解除疲劳感、稳定血压与心律,进而产生出欢乐与恬静之情,防止出现精神萎靡不振等心理上的障碍。立足于音乐艺术的这一独特优势,让企业员工更多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能够帮助其形成集体主义精神与团队合作精神,对于企业员工的人际交流以及社会活动能力之发展,均能有所促进。当然,音乐还能有助于企业员工完善自身人格,从而更加有效地激发出企业员工的各项兴趣、爱好。音乐依靠其所特有的方式,作用在人们的意识与情感之中,通过潜移默化地陶冶情操,特别是依靠那些具备了祟高道德理想的优秀企业歌曲,能够更好地培养企业员工群体的道德品质。可见,企业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功,不可能不依靠本企业员工的健康身心素质,而音乐活动的开展,能够有助于其健康情商之形成,因而也就具有了难以替代的重要功效,对于推进企业文化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六、结束语

总之,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音乐能够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与推广,从而提升企业的凝聚力,激励企业员工更加积极地开展工作,促进企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且还能提升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可见,音乐不仅能够企业文化的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而且还是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郑慕才.试论音乐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人民音乐,2001(6).

[2]诸葛文斐.音乐艺术与企业文化[J]. 中国科技与信息,2006(3).

篇6

关键词:知识经济;企业文化;趋势

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可以说是一场无声的革命,它对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都将产生重大影响。知识经济的特征表现在,知识和人力资本成为知识发展的首要动因,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知识经济的本质是知识者经济,知识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一、对企业文化的界定

在本文中,将企业文化界定为企业主流理念和主流行为方式的总和。这里的主流,有两重含义:一是从人数上讲,企业文化中的理念和行为方式是大多数员工根深蒂固的信念和已经成了习惯的行为;二是从影响力上讲,企业文化中的理念和行为方式为企业主流人群特别是企业家所推崇和支持,因而它们能在企业众多的理念和行为方式中脱颖而出并占据统治地位。一般认为,企业文化有两种状态:(1)现实态:即企业中实际存在的主流理念和主流行为方式。(2)理想态:即为提升企业绩效、增强企业核心能力而提出的,有利于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的理念和行为方式。

从这个角度讲,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就是借助和运用组织资源,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和方法,把理想态的企业文化变成现实态的企业文化、并在新的现实态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理想态的企业文化的这样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过程。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

研究企业文化必须与企业的发展相结合,现代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企业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系统关系网络。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时时刻刻与环境相互联系并相互影响。企业从环境中吸收能量、资源和信息,通过有目的的分配和调整,再输出环境,形成环境与企业相互影响的组织系统。因此全面的分析不能仅局限于企业内部,还要考虑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的影响。从可以创造经济价值的角度,研究作用于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的文化因素所呈现的新的趋势。

从企业内部来看,企业文化无疑是影响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文化因素。一般地,企业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企业制度文化和企业精神文化是影响企业发展的深层次因素。此外,按照现代企业理论的观点,企业行为是所有企业成员及企业与企业之间博弈的结果,企业被认为是一种“关系契约”的网络,企业利益为“利益相关者”按照正式或非正式的规则共同分享。推而开来,企业发展受到企业内外部人际关系的深刻影响,而不同的人际关系模式根植于不同的文化传统的社会结构之中。人际关系特别是信任关系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深远。而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人类普适价值观出发,“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它包含环境与发展和谐共生的内涵,因此企业生态伦理从文化的角度来思考环境问题,它以价值理念的形式来影响企业发展。至此,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应该分为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人际信任和生态伦理文化。

三、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发展新趋势

企业文化是一种弥漫于企业组织各方面、各层次的组织风气、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经验证明,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中最活跃、最有创造力的因素。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进取性,是与时代同步发展、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先进文化。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一方面为企业文化增加着新的内容,另一方面也赋予企业文化的普遍原则以新的形式,呈现出以下几种新的发展趋势:

(一)与生态文化有机结合

生态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它包括生态环境、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是人对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的总和。生态文化属于生态科学,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的是生态精神。而企业文化则属于管理科学,主要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体现的是人文精神,但是本质上二者都属于一种发展观,运用系统观点和系统思维方法,从整体出发进行研究;都强调科学精神,即实事求是,努力认真地探索;从狭义角度来看,都是观念形态文化、心理文化,而且都以文化为引导手段,以持续发展为目标。并且企业文化发展的诸多方面,需要以生态文化来与之相结合。因为,第一,大部分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重视了人的价值,却忽视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环境的恶化及末端治理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第二,现代消费群更青睐于绿色产品,企业也想通过“绿色浪潮”提高产品的生态含量;第三,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化”是其必由之路,生态文化融人企业文化后不仅可扩大企业文化的外延,而且有利于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二)建立心理契约,创造基于能力的企业文化

心理契约是由员工需求、企业激励方式、员工自我定位以及相应的工作行为四个方面的循环来构建而成的,并且这四个方面有着理性的决定关系。由于人们在选择外部条件满足自己的需求时,是有权衡与选择的。特别是在衡量心理需求满足与需要付出的代价时,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去追求高层次需求的满足;同时由于内部人力资源本身也存在着结构,企业不可能满足所有的员工需求。所以企业在构建心理契约时,要以自身的人力资源和个人需求结构为基础,用一定的激励方法和管理手段来满足对应的员工需求,促动员工以相应的工作行为作为回报,并根据员工的反应在激励上做出适当的调整;员工则依据个人期望和需求的满足程度,来确定自己对企业的关系定位,并因此决定自己的工作绩效;沿着这条决定关系轨迹,就形成了心理契约的构建方式。这就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心理契约循环过程,也是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的核心部分。和其它的管理领域一样,心理契约的管理也要动用硬性制度规定、企业文化塑造、管理人员的工作技巧三个方面的力量来完成。

(三)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新时期企业文化整合和再造的重要内容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起源于欧洲,现在西方社会在对企业进行业绩评估时,已经将社会责任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企业的社会责任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资本与公众的矛盾和企业与消费者的矛盾。要搞清洁生产、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就要减少利润。生产优质产品,不欺骗顾客,也存在着与消费者争利的问题。企业是否诚实地为顾客服务,是否提供优质的服务产品,这都关系到企业的精神和文化。打假不仅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更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努力,发挥商会的作用。

当前世界企业的文化正从反映性文化向预防性文化转变。新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和相互利益群体的形成,大大超过了先前的公司慈善事业的范围。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完全是互动的伙伴关系,这是世界大趋势。企业界越来越认识到,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把社会元素纳入到企业的考虑当中去。企业的成功标准已超过了财务报表的定义,已上升到与社会分享成果的标准,各国都在不断提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成功案例。

(四)企业文化要适应“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新战略发展的要求

“协作竞争、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是美国著名的麦肯锡咨询公司提出的21世纪企业发展的新战略。这是一种适应新经济需要的网络型的战略,其特点是优势企业抱成一团,目的是为了把竞争对手挤垮,或者使对手实力受创。虽然其责权关系是宽约束,但从本质上讲,它是企业界组织制度和经营机制的一种创新。

近三年,世界上有3.2万家公司进行联盟。这是经济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这同时也给企业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企业重组后企业文化怎样融合的问题。因为企业联合、兼并的过程中,不能只从经济和财力方面考虑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文化方面的差异。一般来说,各个企业都有各自的文化特征,创业历史、发展目标、经营理念、所处环境、队伍素质等各有不同,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必然各具特色、互有差异。如果没有企业文化的融合,就会出现“貌合神离,形连心不连”现象。所以,只有做到取长补短、扬优避劣、达成共识,形成“结盟取胜、双赢模式”型的企业文化,企业才更具生命力、凝聚力和竞争力。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要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联合兼并企业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其次,双方都应注意克服排斥对方的自大心理,加强相互的了解与交流,吸纳对方文化的精华,发展成为经过融合后更为优秀的企业文化。

(五)增加并重视企业文化及企业形象群体和个体设计的实际操作内容

企业文化及企业形象的群体和个体设计实际操作的内容包括文化建设咨询、宣传画册设计制作、影视专题片策划制作、形象咨询等。笔者认为,企业家自身的形象对企业的整体形象会产生重要影响。一个企业家的富有魅力的形象,是企业家内在自我修养的外在表现。企业家的形象直接代表并反映他所领导的企业形象,而企业形象是企业重要的竞争要素,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不可忽视的无形资产。因此,企业家有必要关注自身形象。注重企业文化咨询的实际操作层面和可操作性是当今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趋势。企业文化应当是以人为本的文化,因此,提高公司的企业文化、企业形象首先应当从提高作为企业的每个个体――他们的内在修养、知识结构、学识水平和外在形象、言谈举止入手,给他人和社会以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的认知度。

(六)注意学习氛围的培养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组织形式向扁平式的灵活方向发展,随着其管理的核心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从线性思维到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转变,对个人及企业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强调“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根源于知识及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潜能及智慧的开发”。可见,学习对组织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新经济环境下最成功的企业仍然会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将进一步受到关注。但是要注意学习过程中的个人和团体的搭配问题,搭配的状况不同就会对企业产生不同的结果:个人及团体都不断学习及搭配良好,会对企业产生一股强大的发展动力,从而推动企业的迅猛发展;个人及团体都不断学习但是搭配不好,“个性”太强,反而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七)重方法论成为国际文化再造的重中之重

企业文化本身是从实践中来的,企业最关注的是方法的问题。怎么进行实施,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够导致好的效果,才能够投入一美元产生227美元的效益呢?

方法论之一,创建文化首先需要企业家重视。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个性化,只有让企业文化先行,才能经营好企业,没有企业家重视,企业要做好企业文化是不太可能的。

方法论之二,核心竞争力管理。到底什么是核心竞争力,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最难模仿的能力,在西方一种称之为剥洋葱理论,最核心的是就是企业文化、企业理念、企业伦理和品牌文化;第二层是产权制度、结构、机制;最外层是企业的产品。

方法论之三,系统的方法。企业最重要的是理念识别系统(MI),MI就是企业的大脑。MI统摄下面的BI和VI,BI是行为识别系统,VI是视觉识别系统。VI分为两块,一块叫基本要素,一块叫应用要素。BI也分为两块,一块叫对内活动设备系统,一块叫对外活动设备系统。对内活动设备系统是对员工、高层管理人员和企业家培训,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对外活动设备系统是把整合的企业资源对外进行展示。

参考文献:

1、李永福.探索现代企业文化建设[J].经济师,2005(6).

2、张兴华,吴敏洁.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科技创业月刊,2005(1).

3、魏仕良.企业文化浅论[J].科技创业月刊,2004(6).

4、林岳.企业文化应不断变革[J].企业文化,2005(6).

篇7

一、把握文化发展趋势用“四层文化”传递中通发展的新力量

中通集团建企于1958年,在前行的道路上具有曲折的发展历程和厚重的文化底蕴。进入新世纪以来,中通集团经过10多年的创建和培育,创造了以“感恩,责任,尊重,诚信”为核心价值观,以“持续创造价值,造福人类社会”为企业使命,以建设“双百中通”为目标愿景,以《商业企业品牌评价与企业文化建设指南》(国标GB/T27925-2011)为工作指南,形成了主攻精神层文化、规范制度层文化、推进行为层文化、提升物质层文化“四层文化”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模式,取得了“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但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中通集团只有进一步提升文化发展新境界,深化文化发展大环境,激发文化发展新活力,才能持续提升竞争力,为百年中通基业长青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四层文化”建设是中通集团长期以来的工作积淀。通过夯实“四层文化”建设工作,拓展了企业文化的影响力,使企业文化建设在凝聚力量、提升企业形象、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加快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主攻精神层文化,主要是通过对现有企业文化的挖掘和提炼,大力弘扬“感恩、责任、尊重、诚信”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强化团队意识,塑造中通“灵魂”。规范制度层文化,主要是建立健全规范完善的企业制度体系和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机制,加大制度文化建设力度,从而有效规范企业管理行为,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推进行为层文化,主要是大力推进员工行为管理标准,抓好员工的行为养成规范,量化员工行为,抓好《员工手册》的推进落实。提升物质层文化,主要是做好工作环境的营造、视觉识别系统的规范,运用物质形象建设手段,营造企业整体文化氛围,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通过“四层文化”的建设,努力建设具有时代特征、行业特点和中通特色的企业文化,通过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文化强企,为实现中通集团“十三五”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二、运用“文化+”的新趋势助推管理的新提升

面对发展的新常态,国家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正在日趋深化。企业在积极寻求转型升级的同时,也越来越意识到“文化+”所带给企业的管理新提升和发展新机遇。深刻把握“文化+”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文化+”时代企业文化工作的基本路径,对于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实现富员强企的中通梦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通集团正在开展以“文化+”为核心的“四型中通”建设,通过将企业文化融于战略型、制度型、品质型、学习型中通建设,使企业制定的发展战略落地性更强、制度办法更趋于人性化、品控管理更趋于精细化,学习成效的转化更明显。一是开展“九进班组”文化创建活动。围绕基层、基础、基本功三要素,通过增强企业文化在基层班组的渗透提升集团管理水平,中通集团推进了“九进班组”文化创建活动,要求班组都建立民主公开机制,设立班组学习园地、读书角等设施,通过班组讲堂、三零安全班组创建、七项业务大比拼、合理化建议评选、QC成果攻关五大平台,推动“文化+”在基层管理水平上的新跨越。二是推进家文化建设。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企业亦是如此。中通集团注重“家文化”建设,在制度层面上,相继制定了《关爱员工条例》《文明创建指导意见》等营造了相互尊重、以诚相待的工作氛围;在物质层面上,集团在每个企业都设立了员工餐厅,在员工居住聚集区设立医务室,开展了春节走访、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困难帮扶、为单身青年说媒等暖心工程,增强员工“我在我家”的归属感;在精神层面上,集团坚持每季度开展两次职工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每年多次开展的员工集体婚礼、员工道德讲堂、员工创新项目展示等,让员工感受到“家文化”的温暖。“家文化”的倡导和工作实效,推动了“文化+”在员工管理上的新提升。三是将文化融入生产经营工作,彰显企业的经营特色和产品在市场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将文化+生产作业流程、文化+产品研发、文化+降本增效、文化+市场营销,使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工作的融合,达到1+1>2的效果,形成了以探索促创新、以创新促实践、以实践促发展的良好局面,提升了新时期中通文化的发展境界。

篇8

一、企业文化在企业市场竞争中的重要作用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企业扩大产品知名度,占据市场份额

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可以形成企业巨大的凝聚力、亲和力和战斗力,这种效果,是单纯的硬件设施和工资福利手段所达不到的。以小天鹅公司为例,1989年还是个亏损97万元的小厂,1991年产品质量获得行业第一,1992年无故障销售是3年前的3倍,1995年以4300万元国有资本控制18亿元的社会资本,而今天的小天鹅无论是知名度还是市场份额20年前是想不到的。小天鹅的崛起,得益于深入企业每个员工心髓的“末日管理”的企业文化。谈“末日”并不是要末日,而是要努力消除诱发“末日”到来的隐患。使顾客的反映和需求在其技术创新、个性化设计的延伸服务上体现出来;从而增加用户对小天鹅品牌的忠诚度和满意度,最终扩大市场份额。

2、有利于提升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决定企业的形象,实施科学的企业形象管理,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持。企业形象管理的成果又会凝结成企业文化,融化在员工的思想中,支配着员工的行为。成立于1988年的深圳华为公司,到今天已成为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只用了十几年时间。集团总裁任正非认为:是强烈的企业危机感意识造就了今天的华为:危机迫使我们谋求独立,谋求独立又需要依靠科技,于是,技术成为企业的发展根本。”正是秉承“危机意识”理念,华为才有了今天中国通信行业领头羊地位,也使得欧美一些电讯公司刮目相看。

3、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绩效

美国哈佛大学的约翰·科特教授和詹姆斯·赫斯克特教授深入研究了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之间的相关性。他们的研究成果表明:企业文化对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企业文化在决定未来成功或失败方面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一般分析而言,可以得到较为普遍的结论:企业经营业绩与其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着一种正比例关系,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影响程度越大,企业的经营业绩越好;反之,则企业的经营业绩越差。优秀的文化帮助企业取得高绩效,这是因为这种文化能产生不同寻常的激励效果,能使员工感觉到为公司工作是有益处的,同时,员工对公司更有责任心、更为忠诚,员工会觉得他们的工作更有回报。

二、中国企业如何塑造企业文化建设

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企业文化的创新已成为企业创新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就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把握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要加强企业文化的研究,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

1、价值标准的界定

正确的价值观是塑造企业文化的首要战略问题。要立足于企业自身的基础,如行业特点,企业成员的构成,以及政治、经济、法律意识等,选择适当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否则,企业不被他人所认可。同时,要把握好价值观与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等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使价值标准与企业宗旨、管理战略和发展方向相统一。

2、不断创新

只有创新企业才有活力,才能发展,才能增强竞争优势。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它是在海尔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3、要加强企业文化研究。

二十一世纪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应该坚持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主要侧重于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探讨中国企业文化的基础理论,研究企业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企业环境、企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关系等,提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同时加强企业文化的应用研究,关于企业文化的测量、诊断、评估和咨询的实证研究,在此过程中,推动企业文化实践的发展;

4、要正确处理好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是社会文化变迁的缩影,又通过其新技术、新产品所倡导的理念引导市场潮流、引领社会时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人们的观念,从而为社会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丰富社会文化的内涵。社会文化通过企业家这个载体,将其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运用于企业发展和企业管理过程中,形成独特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准则、行为规范、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企业产品的文化品味。

5、注重企业环境变化对企业文化发展的影响

篇9

一、企业文化在企业市场竞争中的重要作用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企业扩大产品知名度,占据市场份额

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可以形成企业巨大的凝聚力、亲和力和战斗力,这种效果,是单纯的硬件设施和工资福利手段所达不到的。以小天鹅公司为例,1989年还是个亏损97万元的小厂,1991年产品质量获得行业第一,1992年无故障销售是3年前的3倍,1995年以4 300万元国有资本控制18亿元的社会资本,而今天的小天鹅无论是知名度还是市场份额20年前是想不到的。小天鹅的崛起,得益于深入企业每个员工心髓的“末日管理”的企业文化。谈“末日”并不是要末日,而是要努力消除诱发“末日”到来的隐患。使顾客的反映和需求在其技术创新、个性化设计的延伸服务上体现出来;从而增加用户对小天鹅品牌的忠诚度和满意度,最终扩大市场份额。

2、有利于提升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决定企业的形象,实施科学的企业形象管理,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持。企业形象管理的成果又会凝结成企业文化,融化在员工的思想中,支配着员工的行为。成立于1988年的深圳华为公司,到今天已成为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只用了十几年时间。集团总裁任正非认为:是强烈的企业危机感意识造就了今天的华为:危机迫使我们谋求独立,谋求独立又需要依靠科技,于是,技术成为企业的发展根本。”正是秉承“危机意识”理念,华为才有了今天中国通信行业领头羊地位,也使得欧美一些电讯公司刮目相看。

3、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绩效

美国哈佛大学的约翰·科特教授和詹姆斯·赫斯克特教授深入研究了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之间的相关性。他们的研究成果表明:企业文化对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企业文化在决定未来成功或失败方面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一般分析而言,可以得到较为普遍的结论:企业经营业绩与其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着一种正比例关系,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影响程度越大,企业的经营业绩越好;反之,则企业的经营业绩越差。优秀的文化帮助企业取得高绩效,这是因为这种文化能产生不同寻常的激励效果,能使员工感觉到为公司工作是有益处的,同时,员工对公司更有责任心、更为忠诚,员工会觉得他们的工作更有回报。

二、中国企业如何塑造企业文化建设

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企业文化的创新已成为企业创新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就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把握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要加强企业文化的研究,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

1、价值标准的界定

正确的价值观是塑造企业文化的首要战略问题。要立足于企业自身的基础,如行业特点,企业成员的构成,以及政治、经济、法律意识等,选择适当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否则,企业不被他人所认可。同时,要把握好价值观与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等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使价值标准与企业宗旨、管理战略和发展方向相统一。

2、不断创新

只有创新企业才有活力,才能发展,才能增强竞争优势。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它是在海尔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转贴于

3、要加强企业文化研究。

二十一世纪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应该坚持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主要侧重于在中国文化背景下, 探讨中国企业文化的基础理论,研究企业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企业环境、企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关系等,提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同时加强企业文化的应用研究 , 关于企业文化的测量、诊断、评估和咨询的实证研究,在此过程中,推动企业文化实践的发展;

4、要正确处理好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是社会文化变迁的缩影,又通过其新技术、新产品所倡导的理念引导市场潮流、引领社会时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人们的观念,从而为社会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丰富社会文化的内涵。社会文化通过企业家这个载体,将其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运用于企业发展和企业管理过程中,形成独特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准则、行为规范、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企业产品的文化品味。

5、 注重企业环境变化对企业文化发展的影响

二十一世纪是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在其发展战略、经营策略和管理模式方面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企业文化的内涵也要反映出环境的复杂性和紧迫性所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对企业内部要保持较高的整合度,对外要有较强的适应性,通过对企业主导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改革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策略的转变,使企业文化成为蕴藏和不断孕育企业创新与企业发展的源泉,从而形成企业文化竞争力。

篇10

[关键词] 企业文化 企业发展 企业管理 金川公司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柱,随着我国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市场经济体系逐渐确立,国有企业需要建立现代的企业制度。国企改革在我国已进行20多年,我们发现国企改革的成功总是依靠一种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特殊的国有企业文化。金川集团有限公司是国有大型骨干企业,2008年有色金属产品总量突破40万吨,实现营业收入551亿元。事实上,金川公司的长足发展与其科学的企业文化建设是密不可分的。本文以金川公司的企业文化及发展为例,展示了国有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金川公司建设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企业文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成功之魂。当前,企业竞争已进入多元战略时代,中国企业不仅需要有过硬的产品,更需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来支撑。金川公司是一个在戈壁滩上成长起来的企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已跨过50年,从建厂那天起就孕育了一种特有的金川精神文化。正是凭借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戈壁滩上产出了中国急需的镍金属;正是凭借着科学求实、真抓实干的精神,创造了“三年三大步”的业绩;正是凭借勇于改革、求真务实的精神,在新世纪再次创造了在短时间内经济规模、产值连连翻番的奇迹。可以说金川公司企业文化的实质性内容在企业中早以孕育、扎根,建设企业文化就是要通过对这些早以扎根于企业和员工心中的精神进行提炼、整合,通过宣传教育,使之鲜活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使之成为激励企业和员工前进的动力。

二、金川公司建设企业文化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市场竞争向纵深发展,有人预言,21世纪企业的竞争即企业文化的竞争。金川公司必须不断完善自身企业文化来解决一些国有企业改革及持续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员工素质对企业发展的制约。目前金川公司在企业管理、劳动生产率、成本、资本运用等方面与国际化大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其最大的差距恐怕还是来自员工队伍整体素质与公司立足全球发展,实施国际化经营总战略之间。在日常工作中,金川公司也时常发现员工的思想观念与公司发展思路的不协调性,员工对公司改革在支持上的滞后性,员工技能与生产工艺的不适宜性。此外员工应有的工作热情、积极主动性、创造力、进取心、责任意识、奉献精神、团结力等方面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现阶段,这些涉及到员工的消极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制约表现还不是太明显,在企业即将改制上市、即将进入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时,员工素质的高低将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因素。

2.“平均主义”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均天下,平富贵”在我国传统民众思想中是根深蒂固的,这种思想在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制度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对处在市场经济改革风潮中的金川公司,却是弊大于利。首先,市场经济的灵魂是崇尚竞争,竞争力是企业保持生存和发展活力的核心条件,企业之间及员工之间的竞争不可免地产生不平等,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最大特点,而平均主义的观念从根本上是反对竞争、反对优胜劣汰的。在现代化的新型企业里面,我们要摒弃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那种“吃大锅饭”的混天度日的腐朽风气。其次,我们知道现代企业的扩大再生产是一个不断积累资本的过程,而平均主义则要求对企业利益进行平均分配,这对企业扩大再生产能力会产生重要影响。

三、金川公司建设企业文化的原则与措施

经历了多年市场洗礼的中国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日趋成熟规范、经济全球化进程压力越来越大的时期,不约而同地选择建设企业文化绝不是一种巧合。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强,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把握住一个难得的机遇,就能做到,但一个企业要跨过百年却不是仅靠机遇就能做到的。金川公司明确提出企业文化战略以“出资者满意、员工幸福”为核心,集中反映了公司面向现代企业制度、面向市场的一种责任意识和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对出资人和各级组织负责、对职工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敬业精神;体现了作为国有企业与党和国家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的办企业宗旨;为进一步实施国际化经营展示了一个公开透明的平台;集中展示了公司的远大理想和进取意识。

1.金川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设企业文化就是要激励员工、凝聚人心、促进企业发展,而绝不是为了使企业有一些文化口号或宣传标语。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是围绕企业的生存发展而开展工作,并且是以人为主要工作对象。实施企业文化战略,就是要确立职工在企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即要把人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把人视为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实施企业文化战略就是要落实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工作方法。只有真正的照顾到职工的生活和生产各方面利益,才可能真正把所有的企业职工团结在一起,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这是企业领导者的一项道德标准,更应该成为企业本身的制度性标准。

2.金川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是提高员工素质。一个具有远大理想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真正意识到企业的发展光靠技术、管理、资本的支撑还很不够,这样的企业是想通过建设企业文化来激活人力资源,达到促进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从金川公司看,目前正面临着管理上向精细方向发展、经营上向国际化迈进、技术上追求高精尖,我们最需要的就是要拥有一支具备事业心、忠诚心和责任感的,具有高超技术、熟练的操作技能的,守纪律和讲协作并具有创造性的名牌员工队伍。能否拥有这样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将成为公司能否生存与发展的决定因素。所以说金川公司认为建设企业文化一定要把提高员工素质作为首要任务来抓。首先,公司管理层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制定从基层单位抓起的计划,发动员工对本单位的企业精神的具体内容进行提炼,不仅为公司的企业文化提供丰富的内容,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员工参与,提高了员工自身素质,为下一步实施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其次,金川公司不是依靠制度或行政手段来规范人的行为,而是靠一种和谐的氛围、一种精神层面的互动来引导、激励员工,同时注重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员工生活质量,使员工热爱企业;另外,特别强调员工自身价值与企业发展方向的一致性,免费提供给员工专业技能的培训,送一些专业人才进高校深造。

3.金川公司企业文化强调加强竞争意识。“竞争“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所在,他存在于企业运营的每一个角落,一个不会竞争的企业,不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同样,一个不能适应竞争的员工,也不应该是一个合格的员工,员工的竞争力是企业的脉搏,强而有力的脉搏会带动企业无穷的生命力。因此,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等日常工作中融入企业文化内容,就是要注重人文精神,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感受到自己的劳动得到尊重,个人的价值得到承认,从而使日常工作溶入更多的文化内涵(如对学习的热情、对技能的追求),使各项工作得到质的飞跃,最终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做久。金川公司通过组织员工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大比武,在精神上重视“榜样”、“模范”的作用,在制度上奖罚分明,以保证企业面对外来强大竞争力之时,能够统一步调,应付困难。

四、结语

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已成为国有企业提升竞争力不可或缺的战略要素,成为国有企业与时俱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国有企业必须紧密结合企业实际,不断探索和实践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建设模式,才会迎来企业和谐发展的春天。金川公司之所以在国企改革及改革后快速稳定地发展,同其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是密不可分的。金川公司一方面积极向国内外优秀的金属生产企业学习生产、经营及管理等技术,同时结合中国国情,不断创新自身企业文化来应对市场经济给国有企业带来的变化,已将目标定为跨国经营的矿业集团。

参考文献:

[1]李建东:金川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发展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 2008(19).36

[2]王开良: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探析[J].商场现代化, 2009 (564).31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