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文化范文

时间:2023-03-31 14:10: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务文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商务文化

篇1

经济的一体化发展背景下,使得商务英语的作用愈加的重要,在时代的不断变化的今天,商务英语的教学内容以及模式也有着诸多的变化。但是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商务文化是教学的重点,如果不能充分重视商务文化,商务英语的应用过程中就会带来诸多的麻烦。商务英语作为比较特殊的语体,从本质上来说是语言类的学科,但从其在实际的应用情况来看,商务英语更像是社会技能的学科。尤其是在商务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商务英语的作用更为有着其独特性,在跨文化的商务交际能力方面的作用发挥就愈发突出,在这一背景下加强商务文化字商务英语中的作用发挥理论研究,对商务英语的教学水平提升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一、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文化的内涵及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一)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文化的内涵分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下,对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有了要求上的提升。商务英语教学主要是培养专业性的人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老师对语言和技能的教学比较重视,在商务文化方面的教学就忽视了,这对商务英语的实际应用的效果就有着很大的影响。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商务文化是商务应用应用的灵魂,因为文化和语言是相互的促进影响的,一个民族的语言中必然会有丰富的文化内涵[1]。不同的国家就会有不同的商务礼仪和风俗等,这些对商务贸易交往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从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文化的内涵分析来看,商务文化主要是在商务活动中涉及到的诸多文化和语言的因素,并且是中外两方的不同文化。由于商务谈判过程当中,所参与的人员会来自不同的国家,并会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这样的商务活动其实就是在特定文化以及语言背景下开展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所以这就需要能够充分重视不同文化背景的商务活动参与方。这样才能有利于商务活动的达成。而商务文化的意识,是文化发展中,由于人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历史背景各具差异所形成的丰富习惯,将这些内容进行综合就成为了文化意识。

(二)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文化培养的重要性分析。对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商务文化加强培养有着其重要性。商务英语是高校教学中开设的实践性英语学科,是将国际商务作为基础来培养专业人才的课程。在商务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其中所包含的商务专业知识及商务文化都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在当前的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对商务文化的渗透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从而就造成了语言的学习和文化之间没有得到有效契合[2]。学生在商务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虽在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比较强,但是在商务活动中由于缺少商务文化知识的了解,所以就比较容易造成双方的沟通障碍,不利于商务活动的成功开展。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对外语的专业人才需求量愈来愈大,商务英语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就比较迅速。对商务英语开展教学活动,主要就是对学生的商务英语背景知识进行不断的丰富,让学生能对商务英语得以娴熟的掌握和运用,让学生在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在商务交际的能力方面能不断加强。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英语的背景知识的教学,在整个教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主要是对商务文化的各方面知识的渗透,但是在整体的效果上不是很好。虽然学生对商务英语的词汇以及语言知识都得到了相应的掌握,但在学生进入到商务交往活动中时,就比较容易出现一些尴尬的问题。如,商务英语专业的刚毕业的学生在一次商务活动中,说”但是,在这一交流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的了解外国人的生活和交流的方式,就会使得对方不高兴,这就不利于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在当前的发展时代,要想将商务英语在商务活动当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就要能够充分的重视商务文化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全球化发展时代的到来,使得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愈来愈多,也愈来愈重要,这对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需要在商务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要能充分重视商务文化的意识培养,将学生的商务文化知识得到丰富化,这样才能真正的将商务英语的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在市场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发展过程中,人才竞争就成为企业间发展的核心。在贸易量的不断增加下,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量也有着上升,商务英语作为商务活动贸易中的重要应用语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的重视贸易文化的渗入。

二、商务活动中的商务文化差异性及在商务英语中的体现

(一)商务活动中的商务文化差异性分析。在商务活动当中,商务文化的差异性是体现在多个层面的,从这些商务文化的差异性层面进行分析,就说明了商务文化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从商务谈判来看,商务文化差异有着鲜明的呈现。商务谈判是在商务活动中比较关键环节,这一环节的成败对整个贸易活动的继续进行有着促进推动作用。在商务谈判过程中是来自多方国家的,若是对双方的文化没有响应的了解,就会在实际谈判过程中,因为一些细枝末节造成谈判的失败。所以在商务谈判中,要能将对方的文化背景,以及对谈判方在性格特点上得到准确的把握,这样才能有利于谈判的成功。如:在西方人的商务活动中,在见到某人的时候对话常常会围绕着商业的问题和话题进行交谈,对个人的问题及家庭的问题通常不会进行干涉。尤其是在首次见面的时候,在谈话的内容主要是围绕着商务目标,对其专业性和客观性的把握要能准确。在东方人的观念上则会认为谈判气氛的融洽及关系的融洽对谈判的成功有着直接影响。所以东方人的谈判过程中常常会在首次见面时候,选择一些比较轻松的话题来进行热场,主要就是对家庭情况及个人的话题等进行交谈。这些方面就是由于文化价值观的不同,所以在交谈过程中也会存在着差异性。如中国商务人员见到美国客户就说这就会造成美国客户的生气,甚至是不会再有合作的机会。这些方面的差异性要能充分重视。商务活动当中的商务文化差异还体现在地域文化层面,由于各民族的风俗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都不相同,所以这就比较容易在商务活动的谈判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地域上的不同就会在价值取向以及宗教信仰层面有着很大的不同,会使得在对同一问题上有着截然相反的看法,这在商务活动中要能充分的重视。另外,就是在经营管理的管理方面存在着差异性,以及在价值观念上存在着差异性,对这些差异性的内容要能充分的重视。在实际的谈判过程中要尽量的保持客观的对待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性,这样才能有利于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商务活动中的商务文化在商务英语中的体现。从商务活动中的商务文化在商务应用的应用中来看,有着比较鲜明的体现。首先在思维方式层面,由于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影响下,思维方式就会各不相同。从东方的思维方式看,主要是对演绎推理比较重视,而西方的文化则比较重视归纳推理,东方人对综合性的思维比较重视,比较善于对全局观点的综合性分析。而西方则是对分析思维比较偏好,善于将整体进行细分。这些方面在商务活动当中也会有着不同的体现。还有是在价值观层面的时间观念方面有着不同,西方的时间观念比较强,有着单一的时间习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在时间观念上有着多重时间习惯。还有是在语言层面主要是对语言的表达方式以及语音和语调、语速等方面也都有着不同,一些词句以及现象在两种文化中有时都存在,但是在意义以及情感色彩上有的就不是完全相同,例如对商人的理解,英文的包含范围要大于中文。

三、商务英语中商务文化意识培养的具体策略

探究对商务活动中的商务文化意识进行培养要能按照相应的策略进行开展,在商务文化意识的学习方面要能得到有效强化。在商务活动当中,冲突再小也会影响整个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所以对商务文化意识要能充分加强,对国外的政治以及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等各层次,都要加强学习。商务英语的谈判人员要能对商务文化的重要性充分重视,对其能有客观和系统的了解,在各方面的文化知识学习层面进行加强,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商务谈判能力和素质。商务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对商务文化知识教学要在目标上加以明确化。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是学生的学习榜样,教师在教学中以及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对学生都会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商务英语教师自身要能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教学过程中对商务文化要充分重视,将学生的商务文化意识培养,作为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目标。商务英语教学中基于自身的鲜明特征,所以整个教学活动也会在商务环境以及文化等方面受到影响,老师在商务文化教学之前,要制定科学化的教学计划,按照计划实施教学,将商务文化在教学中进行逐步的渗透。对商务英语的教学在加强商务文化意识培养方面,商务英语的教师自身要充分从文化角度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将商务文化在英语语言知识教学中的渗透,对学生的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就能逐步的将学生的专业英语和商务文化得到有机结合,使之能够相互的促进,这就对学生的未来就业提供了很大方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导入跨文化的意识,对文化教学加以重视。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商务文化渗透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对学生的商务英语实践应用能力进行培养。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以突破,对商务应用的交际特性得以充分的展现,可以将任务驱动法以及情境教学法等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加以应用。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在此基础上将商务文化教学内容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商务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水平方面得到有效提升。另外将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应用,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以及亲身体验和信息的介绍都诸多形式,对商务文化的内容进行添加到商务英语教学当中。通过动态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商务文化知识的学习就有着促进作用。

篇2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日本企业的文化也在逐渐发生改变。日式商务信函是日本企业常用的沟通联系方式。日本企业文化的变迁也给用于日本企业内外联络沟通的商务信函带来了许多影响。因此本文在研究了日本企业文化的变迁的基础之上,重点分析了日本企业文化对日式商务信函的影响。

关键词:

日本;企业文化;商务信函;影响

一、日本的企业文化特征及变迁

1971年世界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从日式经营中学到什么]一文中总结到,日本企业经营的主要特征主要包括集体决定、终生雇佣和企业内部培训三个方面;根植于家族主义之上的日本企业文化,表现在日本企业管理的的方方面面。[集体决策]一度被认为是日本企经营特征之一。这种制度的来源是因为全体员工把企业当做[家],一旦被吸收成为企业的一员,就会团结一致、全心全意地的为企业付出,不计报酬地为企业的生存发展献言建策;为了营造家的氛围,日本的大型企业免费为新员工提供单身公寓,为全体员工建造疗养院等福利设施;值得一提的是,广泛存在于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度],也来源于日本企业的家族主义观念。在日本企业中,对于所招聘的应届毕业生由公司进行内部培训。即使现在日本公司的新人跳槽现象逐渐普遍起来,这种企业内部培训也仍然在进行。在这样的内部培训过程中,从企业理念的介绍,到成为一个社会人应有的心理准备,以及本公司的业务习惯,细节之处如商务信函的基本书写方法都会对新入职员工进行细致入微的实践指导。尽管这种实践培训的日期不长,通常在一个月到半年之间。但是通过这种公司内部培训,同期进入公司的这批人会逐渐成为一个团队,相互之间能够产生一种类似于古代科举的同门或同期的连带感,大大加深对公司的理解,提高工作的效率,这也是企业高层愿意进行内部培训的一个目的。在入职初年的培训中,企业会培训这些新员工关于商务实务方面的基础知识。例如,制作公司内部活动的策划书、给客户发商务信函等,这些基础工作由所属部门的直接上司来指导。在这养的实操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与公司内外相关的沟通交流方式。同时,新入职员工也能学到许多公司内部使用的固定用语。每个日本企业都有一些内部通用的专门用语,这些专用语的存在有助于增强全体员工的团结意识,更方便于内部沟通,提高工作效率。日本经济自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前半期随着对外贸易的扩大与金融的自由化而不断发展,日本企业也通过不断的海外扩张实现了国际化。但是,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和随之而来的[失去的20年],现在日本企业的经营环境与之前已经大不相同,企业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日本企业主要特征之一的终身雇佣制也徒具形式。企业内部培训制度随着雇佣的不稳定与人才的频繁流动而逐渐向外包的趋势发展。因此,扎根于日本企业文化之上的日式商务信函也深受影响,其格式与表达方式在逐渐地发生着变化。

二、日式商务信函的特征及变化

日式商务信函包括公司内部的通告指示类文书以及和外部企业团体进行业务往来所使用的正式信函。与欧美语系相比,日语有简体敬体之分,而且具有语序自由、主语省略等特点,因此常常被认为暧昧难懂。但是商务社会中,为了便于交流,日语商务信函具有固定的格式以及措辞,使其变得简洁易懂。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终身雇佣制崩溃等企业环境的变化给日企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使日企之间的商务信函在形式与内容方面发生了不少变化。

(一)主语省略对日式商务信函的影响

日语中的主语特别是第一人称主语常常会被省略。但是在商务信函中不是这样,为了便于划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相关双方的关系往往需要特定下来。5W1H等要素更是必须要清晰明白的进行说明。因此,在信函的抬头与落款处,会一目了然地把信函的接收人与发出人标出来。有了这些格式方面的要求,那么在一份商务信函中,至少主格与对格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根据敬语使用及文脉关系,内外上下关系和权利义务的归属方会轻易地被划分出来。

(二)暧昧间接的表达方式

铃木孝夫认为欧美人之间的对话是双方意见与思想的直接碰撞,属于[网球型];日本人之间的对话是[壁球型]的,对话双方的思想和意见不是直接地互相碰撞,而是像做壁球运动一样,通过在墙壁作为媒介间接地弹射给对方,因此日式的交流也是一种间接的交流。日式商务信函中同样保留了这种特征。不直接称呼姓名而是以职务来称呼对方,称自己的公司为[当社]等,日本人还是相对喜欢采用委婉而间接的表达方式。例如,在日语中经常会用到[させていただく]这种表达方式,这不单单是表达一种谦逊的语气,更多是根源于这种避免与对方直接碰撞的日式思维,而采用的[壁球型]的表达方式。

(三)逐条列举的广泛应用

在日式商务信函中,常常可以看到逐条列举式的书写方式。为什么在日式商务信函中会如此多地采用列举式书写方式呢?实际上也曾经出现过长篇大论的文章式的日式商务信函。但是人们很快对此进行了反思和改进,把长段落分为小段落,简洁地把意见地表达出来。对商务信函中并列关系的内容,采用逐条列举的方式,这样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日式商务信函的格式。根据吉川幸次郎的理论,日语的语序相对自由,句子中的词语是可以自由调序结合,因此在日式商务信函中仅仅通过单词和语句的罗列是可以表达清楚双方的意见和主张的。日语中往往习惯把要点放在句末,这与习惯把结论前置的欧美式商务信函有着巨大的差别。在注重时间与效率的职场,这是极其不可行的。因此日式商务文书也吸取了欧美的长处,在信函初始便写出结论,然后再以逐条列举的形式说明原因、背景、费用等。

三、日本企业文化与日式商务信函的联系

日本独特的企业文化所衍生出的业务往来方式、人际关系沟通的方法与世界其他国家有着较大的差别。在对日式商务信函特征的分析中可以发现,日本企业文化与商务交流方式是有联系的。从商务文书的特征变化中可以观测到日本经济社会的变化给日本企业的沟通方式带来的影响。中根千枝在「タテ社会の人間関係和「タテ社会の力学两本著作中提出这样的观点:以家族为中心的内外关系主导着日本社会,这种内外关系也同样存在于日本企业。在日本社会文化中,每一个家族或企业都被看成一个整体,[内与外]有着严格的区分。在商业交往中,各个公司、团体对于代表着自身的商务信函十分重视。信函发出方会根据与接受方不同层面的关系而采取特定的表达方法和文体格式。在日本公司内部也是如此。做出某项决议时,常常把盖有各个部门印章的文件在公司内部传阅。这时其实文件的具体内容如何已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来告知全体员工,以便于企业上下思想意识与目标的统一。在日本商业社会中,企业内部流通的文件与向外部所发出的商务信函中所使用的表达和格式是完全不同的,这种不同可用[内与外]的理论来解释。在日本的公司内部,全体员工如同家人,对社长、课长等上司可以不加姓名和尊称,直接以[社长]、[课长]等职务称呼即可。在公司内称呼上司为[社長]、[課長],就如同家庭内称呼父亲为[お父さん]一样。这就如同在面对家庭之外的人时,不可用敬语称呼自己的父亲一样。因此,家庭与社会之间的日常用语规律,也可以用[内与外]的理论来解释([家の言葉]金田一晴彦)。另一方面,称呼家庭之外的长辈就如同称呼公司的客户一样,需要使用敬语和尊称。称呼客户所属的公司或团体则要加上[様],或以「貴社称之。将非人格的事物人格化也是日语的一个特征。

四、结论

以家族为中心的日本人际关系适用于日本的商业社会,[内与外]的社会学理论也同样支配着日本商务社会的沟通交流,这些是日本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同时近年来,由于经营环境的变化导致日本企业的的终身雇佣制逐步解体,以及世界范围内IT技术快速发展特别是电子邮件的普及,日本企业间的商务文书也受到了影响,不仅格式与用语变得更加简洁明了,企业独自的特征也逐渐消失。社会的每个细微变化都会给日本的企业文化及用于日企间沟通的日式商务信函带来意味深长的变化,这是作为日本文化与日语研究者今后应该留意的方向。

作者:余小权 单位:南阳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タテ社会の人間関係》中根千枝 講談社現代新書

[2]《ドラッカーさんが教えてくれた経営のウソとホント》坂井綱一郎日経ビジネス文庫

[3]《日本語上下》 金田一晴彦 岩波新書

[4]《仕事文の書き方》高橋照男 岩波新書

篇3

1、提高中国文化素养符合多元化的人才需求

当今的就业市场需要多元化的外语人才,对于英语相关专业而言,社会上普遍需求的是英语与其他专业紧密结合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商务英语专业在此应运而生,培养能用英语进行诸如商务、旅游、物流、外贸、文秘、会展等商贸活动的复合型人才。在两种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决定沟通质量的是代表中国形象的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和自身的英语水平。

2、谙熟中国文化可以助力学生的英语学习

在英语业已成为世界语的今天,商务英语专业作为英语专业的一个分支,长期以来英语学习过程中都强调英语语言知识的输入,强调英语与商务的结合,注重发音标准、表达流利、语法运用得体等,其重视程度甚至远远胜于对中国文化涵养的关注。而语言内在的思想性被忽略甚至被淹没,因此外语学习过程中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很难发挥出来。换言之,倘若学生凭借自己较高的中国文化涵养来进行英语学习,听说读写的学习障碍将会大大降低,英汉双语的相互切换也会迎刃而解。

3、熟悉中国文化有利于传播优秀的中国文化

英语学习的终极目标不仅是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更应该是把优秀的母语文化即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承载着几千年文明的中国,其优秀精华的文化应该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与英语这门语言站在文化对等的位置上对话。在对外汉语教学日益盛行的今天,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也应该尽己之力通晓中国文化及其英文讲解方法思路,在商务活动中使世界通过我们更加了解中国璀璨文化。

二、商务英语专业中国文化教学现状

1、课程设置对于中国文化的缺失

2000年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在《“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育的缺陷》中提到“许多中国青年学者虽然具有相当程度的英语水平,但是在与西方人交往的过程中,始终显示不出来自古文化大国的学者所应具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有些博士生有较高的基础英语水平,也有较高的中国文化修养,但是一旦进入英语交流语境,便会立即呈现出‘中国文化失语症’”。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中出现“失语”现象,是因为在英语教学中获得用英语准确表达中国文化知识的不足。例如,介绍鲁迅先生故居的一段话中很多学生把“故居”一词翻译成“oldhouse”,几乎没有学生知道地道的说法是“formerresidence”。同时,很多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上注重实用性,讲求英语语言知识与商务知识的结合。作为只有36学时的选修课,课时有限,任务紧张,很多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没有真正重视中国文化的学习与提高。

2、日常教学频频出现中国文化缺失

过度重视英语及英语文化而忽视中国文化导致英语文化的内化在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中越来越深入,许多学生成为英语通、西方文化通,俚语通,而中国传统文化成为许多学生的认知荒漠:课堂上问及学生“杞人忧天”、“门泊东吴万里船”等词句无法用英语解释出来。今天的四六级考试中增加了段落翻译项目,而且频频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但是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不要说“四合院”“、茶马古道”“、敦煌石窟”、就是“少林功夫”、“吉祥文化”、“筷子”等很多中国文化常见语的译法学生都闻所未闻、瞠目结舌。比如,在介绍孔子的一段话的翻译中,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孔子(Confucius)、儒学(theRuSchool)、孔圣人(MasterKung)。学生英语水平虽然大幅提高,母语文化却丢之脑后,这不得不说是失衡的英语教育造就的悲哀。

3、学生测评体系对中国文化的忽视

目前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对学生的测验评价体系依然比较传统地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听力考试材料来源基本上是BEC、BBC、VOA、CNN,文化背景都是清一色的西方英语国家日常生活与商务活动,很少涉及中国文化;口语考试依然一如既往地关注发音标准、表达流利、地道清晰、商务术语准确等因素;阅读、写作、翻译考试也多是传统的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计算题等,中国文化元素依然难得一见。

三、商务英语专业中国文化教学强化对策

全世界早已掀起了“汉语热”:孔子学院的设立、汉语等级考试的兴起、对外汉语教学人才的稀缺都足以为证。商务英语专业作为以英语语言为桥梁、深化英语与商务专业知识相衔接的专业,学生内在的中国文化素养亟待提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课程设置对于中国文化可以有所倾斜

商务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大一全校开设的大学语文之外,可以考虑自己开设现代汉语及汉语语言学等课程。毕竟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学的过程中一定会不自觉地发问:为什么多年的学习生涯中学校从未开设过汉语语言学呢?很多学生会盲目认为英语语言学在重要性上一定胜过汉语语言学,因此造成了学生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顾此而失彼。条件允许的话,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还可以鼓励专业教师开设与中国相关的公共选修课:英文讲解的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中国历史、中国文化通史、古代诗词及名著赏析、对外汉语教学等课程,应体现哲学、历史、宗教、社会、教育、文化、艺术等中国文化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和母语人文涵养,给学生创造良好的中国文化学习氛围。通过这些课程,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更加熟悉中国文化。

2、日常教学将中国文化贯穿始终

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该自觉提高自身中国文化修养,深入学习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并在日常教学中成功实现中国文化的汉英切换,注重中西文化对比、中国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对外汉语宣传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美国文化的五大象征时,可以启发学生用英语讨论中国文化的象征,学生热烈讨论中会涉及长城、孔子、筷子、菜系、丝绸之路、天安门广场、故宫等许多中华文化象征,启发学生尽可能详尽地用英语表述中国元素。同时,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熟悉中国特有文化的英文译法,多多积累中国文化各种英文介绍,例如,可以参考作品中涉及大量中国文化元素的林语堂、钱钟书和赛珍珠的作品及英文版的《中国文化》等书籍。

3、完善学生测评体系,强调中国文化

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测评不仅应该单独设置中国文化课程的考核,还应在综合英语、精读等课程的测试中体现中国元素,加入相关检测试题,学生在备考过程中系统复习,不断强化,中国文化素养必然会得到提高。在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考试中尽可能选取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资料。在学生的各类测试中增加中西文化比较,根据主题与作者观点,适当进行广泛的跨文化对比分析,使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特点有清楚的认识,能够深刻地意识到祖国传统文化的价值,通过系统教学、讲解、反复训练、复习、检测等环节实现学生熟练用英文较准确表达中国文化相关内容。

四、结语

篇4

关键词:英语教学 商务文化 多媒体手段 学生为主

一、教学中的商务英语

在教学中,商务英语是一门属于特别用法的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简称为ESP),是由语言学科和其他几种人文社科共同作用的综合形式。商务英语不仅包括了英语语言的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而且还包含了商务行为活动等方面的知识。如此,商务英语的教学有着更加严格、全面的专业要求。毋庸置疑,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就应该首先扎实学习基本的英语语言学科的重要内容,在听力能力、口语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翻译能力等几个方面学有所成。再次,除了书面形式之外,更多、更难的是学生应该能够与国际友人们进行流畅自然的日常交流,不断提高外语交际的基础本领。

然而对于交际能力水平,1972年,来自美国的语言学家Hymes第一次作出了基本概述,他指出语言交际水平囊括了语言学科知识和在一定的国家民族、团体社会、文化环境中利用语言学科知识进行一系列社交沟通的复合成分。1980年,Cantle&Swain又加上了几方面的具体补充,细分为四方面:一是英语语法,包括语音、语调和书写规则;二是社会口语能力,包括英语规范性和得体性;三是语篇水平,组句成段、组段成篇、英语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四是应变水平,在陌生的词境或语境下,如何迅速改善沟通技巧,完成理想效果。

二、在教学中培养商务文化意识的必要性

当今的时代,是全球化的时代,不仅仅体现在金融经济上,更是特别表现在国际跨文化交流上。不像传统的普通英语教学,商务英语教学含有非常明了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标准和实践要求。一定要注意的是,商务英语教学必须把国际商务知识与英语Z言能力结合起来,如此才能培养出优秀全面的综合型人才。

然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在现实中进行商务活动时所反映的金融价值观和消费心理习惯是大不相同的,这无疑是因为其所处社会的政治结构、经济制度、文化环境和传统习俗的差异。因此,为了顺利、和谐地处理涉外商务方案,就必须在日常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的教学中,坚持突出强调商务文化意识的有效培养和融会贯通。这对成功高效的商务英语教学也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三、有效培养商务文化意识的教学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自主查找本节课相关的文献资料等,针对欧美国家的习俗文化等民族知识,与我国的习俗传统的不同之处需要特别说明,展现方式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单独或合作皆可,每节课学生互相分享的内容都统一整合起来,在学期末可以再进行一次大的归纳总结。为改变商务英语课堂的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死板教学,增加商务英语课的趣味化、个性化,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趣味辩论、话剧扮演、情境再现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口语实践的动力和养成商务文化意识的活力。例如,在Unit 2 Companies一节,学生需要掌握介绍公司的常用语,并理解商务报告的写作步骤,而不可缺少的就是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去查阅、了解荷兰皇家壳牌集团的商务知识,学生至少能够说出:Shell is a global group of energy and petrochemical companies.Royal Holland Shell was founded in 1907,their headquarters are in Hague, Holland, and thei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Ben van Beurden. Shell group is the parent company of Royal Holland Shell Co., Ltd., which is a company i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Welsh.

以多媒体为手段。在现代先进的网络环境下,互联网包容多种多样的资源信息,没有任何时空限制,让资源共享更加方便快捷、快速高效,让学生尽管只在小小的课堂里,也能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认识英语国家的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经贸知识。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的捷径开阔学生视野,拓展知识范围,采用文章、图片、音乐、视频等生动形象的方法使教学过程不断开放、全面、形象化,潜移默化、深入浅出地养成学生商务文化意识。例如,介绍有关美的微波炉制造有限公司这一知识点,教师可利用计算机给学生直接展示所检索到的文章简介,同时也可以与学生一起欣赏美的公司的精美照片或宣传广告视频等:Midea Microwave Oven Manufacturing Co., Ltd (Midea Microwave Oven) is a professional microwave oven manufacturer, which is one of the key subsidiaries of MD Holding Co. Ltd, a leading manufacturer of home appliances in China.

四、结语

篇5

[关键词] 商务谈判 文化对话 跨文化交流

一、商务谈判的实质是文化对话和跨文化交际

经济利益是最现实和最基本的利益,经贸关系无疑是各种国家关系中的重中之重。在当今这个无比开放的时代里,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活动比任何时代都更加频繁、活跃。并且,它们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扩大。同时,国际商贸谈判的作用也越发重要。在讨论国家之间的磋商和谈判时,我们姑且可以认同“在国家关系中,没有永久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久的利益”的说法。然而,不同文化对利益和价值的内涵有不同的认识。

凯特奥拉(见金润圭等1992:95)说过:“文化影响、造就和支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对生活的全面设计。”对国际文化环境了解得充分就能比较顺利地开展国际市场营销业务,反之则可能功败垂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物质文化、社会结构、教育制度、审美观、语言文字、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影响企业的营销效果(金润圭等1992:94~95)。在不同文化中,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倾向、购买态度、使用物品种类、产品设计、色彩及文字语言等都有很大的差异。这些都会决定他们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是进行市场营销和商贸谈判时都应考虑的。

Vincent Guy和John Mattock(见胡文仲1999:153)把文化背景、公司特点、个人性格、谈判技巧、谈判时机、谈判方式由下向上像金字塔一样做了排列。处于金字塔最底层就是文化背景,它决定着上面的一切。贾玉新(1997:172~174)等认为人际交往取向也因文化而不同。人际交往取向又会影响人们的谈判风格。

美国谈判代表曾讽刺吴仪说:“我们是在和小偷谈判。”吴仪当即还击说:“我们是在和强盗谈判,请看你们博物馆里的展品,有多少是从中国抢来的!”你可以说为了国家的利益双方斗智斗勇,在这场斗中吴仪女士表现了硬朗机智的作风。但我们可以这样思考,美国人闭口不谈历史上抢去的东西,有可能因为他们认为抢到手的东西与现在的事情无关,这是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换过来,我们中国人很可能会说“XX时候,我们的祖宗冒犯过贵国,拿了一些你们的东西,看合适的时候归还你们。” 这是我们的民族性格和价值观。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商贸谈判就是文化对话,是跨文化交际。

二、文化对谈判的影响

1.文化影响谈判的方式

文化上知彼知己,才能做到相互理解,减少摩擦和误解,最终达成协议和签署合同。Salacause(见刘凤霞2005:102~107)对文化影响谈判进行了总结,共归纳了十个方面,如下:

(1)谈判目标(negotiating goal):是签署合同还是建立关系?许多美国人认为最重要的目标是签署合同,用以规范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也能决定以后的对话如何进行。而亚洲文化(以中国和日本为典型)则把建立关系看成谈判的目标。

(2)谈判态度(negotiating attitude):非赢即输,还是双赢?持有前一种态度时,人们会认为双方没有共同的利益;而在双赢态度下,谈判双方认为他们有着协调一致的目标。调查发现,中国人和印度人好抱有双赢的态度。

(3)个人风格(personal style):随便还是正式?这里指如何称呼谈判对手及谈判时的穿着打扮等。每种文化对正式程度的看法也不一样,正式或者不正式在特定的文化内都有特殊的意义。83%和美国人认为自己的谈判风格比较随便。而54%的中国人,52%的西班牙人和58%的墨西哥人有类似的感受。

(4)沟通交流(communication):直截了当,还是拐弯抹角?人们观察发现德国人、美国人和以色列人喜欢直截了当,而法国人和日本人好拐弯抹角。直截了当的人能让你得到清楚确定的反应;而在相反的文化内,你要靠对不确定的评论、手势和其它符号的猜测来获得他们的反应。

(5)对时间的敏感程度(sensitivity to time):高还是低?简言之,就是对时间的态度,守时与否。谈判时,德国总是守时,拉丁人习惯上迟到,日本人慢条斯理,美国人能迅速达成交易。

(6)情感外露程度(emotionalism):高还是低?从文化定势来看,拉美人在谈判桌上感情外露,日本人和其他亚洲人则隐藏自己的感情。拉美人和西班牙人认为自己是最情感外露的,在欧洲,德国人和英国人最不情感外露。

(7)协议形式(form of agreement):笼统还是具体?总的说来,美国人喜欢非常详细的合同,因为交易的本身就是合同,一旦将来发生新情况时,必须查看合同是如何规定的。中国文化喜欢一个总原则而不太喜欢详细的合同,因为交易的本质是建立关系。一旦发生意想不到的情况时,双方要看关系来处理问题,而不去死抠合同的条文。

(8)达成协议的方式(building an agreement):从下至上,还是从上至下?从总原则开始,然后进行到谈具体的条款,这是从上至下的方式;如果先从价格、交货时间、产品质量等类似的分条款开始,则是从下至上的方式。对美国人来说,谈一宗买卖就是达成一系列妥协和让步的过程;对法国人来说,先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制定出合同的框架,然后再分步达成协议,签署合同。

(9)团队组织形式(team organization):一人说了算,还是集体协商?有的文化强调个人的决断权力,而有的文化强调集体的力量。许多美国谈判代表团都有一个最高权威,谈判时完全由他说了算。只有45%的日本被调查者喜欢集体做决定。巴西人、中国人和墨西哥人更喜欢有一人做领导的谈判代表团。

(10)冒险精神(risk taking):高还是低?调查发现日本人在谈判时最不愿冒险。而美国人则认为自己喜欢冒险。而更多比例的法国人、英国人和印度人也宣称自己喜欢冒险。

2.思考

上面所提的十个方面有不少是凭观察归纳得来,它容易使人们产生文化定势(cultural stereotyping)思维,例如会让我们每个美国人都是一样的,与他们交流时采取相同的方式。这会产生可靠度的问题。其实,两种文化只会在或多或少的方面和程度上存在差异。我们不能认为某种文化的所有成员都是一样的,个体在某个或某些方面也会有很大差距的,例如也有的美国人不太喜欢冒险。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随着世界各国人民文化交流的深入,全球文化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融合。大家在某些方面也会逐渐采取共同认可和接受的范式。这样也会减少文化因素对商贸谈判的不良影响。

三、如何在文化上应对谈判

为了应对商贸谈判,为了能赢在谈判桌,谈判人员既要有平时的厚积,也要有临场的薄发。为了从总体上把握对方的文化特点,有志于国际商务的学生应尽可能地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和大学里的各种资源,通过方法获得各国的文化知识,了解不同的交际取向和交际方式,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而提高谈判能力。例如,阅读有关文化的书籍;观看电视节目和视频录像;浏览互联网;案例分析;表演模拟;积极与外国人交流。经营外贸业务的公司职员在平时应该扩大文化知识的积累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训练。一旦有谈判任务,应该注重细节,做好充分准备。要对对方公司的生产能力和信用等实际情况和具体谈判对手的思想性格特点充分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胡文仲:1999:《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篇6

关键词:商务英语教学;商务文化冲突;文化意识培养

1.引言

在商务英语教学中,一些英语教师只重视语言知识和技能,而忽略了商务文化介入,使语言与文化脱节。而商务英语的各个环节都涉及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问题,如果在贸易实务中忽视这个问题,就会产生很多分歧,就不利于成功地达成交易。李太志明确提出了培养健康的商务文化意识有利于商务英语学习,陈建平就强化商务文化意识提出了若干建议,陈邦国、柯群胜也强调了商务英语教学中要加强商务文化渗透。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懂国际商务规则、掌握世界各民族文化特点的复合型人才,而能否跨越文化障碍、避免文化冲突,是国际商务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加强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已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1.1商务英语中的商务文化

文化深深根植于语言,语言蕴涵丰富的文化因素。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商务传统风俗、商务礼仪习惯等存在差异。在英汉语言文化中,某些商务英语词语与汉语所指表面上一致,而涵义却不同。这就是语言文化差异。

1.2商务英语中的文化现象

不同民族对于不同价值观念有不同取向,在商务文化中,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礼仪习惯等。例如我们中国公司的商务人员见到外商时常会递上一支烟。在中国,向客人敬烟是表示礼貌和友好,而在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有不少人反对吸烟,向客人敬烟反而是不礼貌的表现。再如,不同国家民族的送礼规矩也不大一样。在英国,客户请你吃饭,带礼物去是不必要的。如果你要带酒,事先要问一下主人喜欢什么酒,这才恰当得体。在日本却恰恰相反,当你被邀到家里吃饭,你不带礼物去就太失礼,并会被认为鲁莽,如果事先问一下需要送什么礼,你会被认为粗鲁。诸如此类的文化现象在商务英语中比比皆是。

2.商务活动中常见的商务文化冲突及分析

当前我国的商务英语教学基本都依照“英语+商务”的模式进行。这种单一教学模式使学生误以为会说英语,懂得商务知识就能顺利进行商务活动,造成跨文化交际意识缺乏,更谈不上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了。事实上,不少成绩优秀的学生毕业踏入工作深感交流的困难。当然语言能力的因素很少,主要是文化能力欠缺。因为在具体的交际实践中,他们会不自觉地借助母语的语言规则,交际习惯,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来表达思想,与不同的文化因素发生交叉与碰撞,于是产生误解和冲突,有时甚至直接影响商务谈判的成功。

由上所述,在日益频繁的商务交际活动中,不同的文化因素在交流的同时会产生交叉和碰撞。如果不具备跨文化差异和不同的交流沟通方式的知识,就可能会产生误解和冲突,甚至会直接导致商务活动的成败。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出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语言进行涉外商务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中国加入WTO之后商务环境日益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加强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已刻不容缓。

  3.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

商务英语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现状,要求必须强化商务文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商务文化意识。

3.1明确教学指导思想,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

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指导思想方面,明确商务英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在不同的商务环境、文化背景下进行交际的涉外商务人才;强调文化因素在涉外商务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把目的语文化意识培养作为教学、学习的目标之一。

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使自己具有较强的目的语商务文化意识,对英语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商务环境、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商业观念等有较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商务文化、熟悉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差异。

3.2具体教学过程中加强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商务英语教师必须从文化层面上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商务文化知识渗透到语言知识技能学习中,努力培养学生商务文化意识或素养,把商务文化介入和商务文化意识培养与商务英语语言学习结合起来,使其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3.2.1课堂教学导入跨文化意识,注重文化教学

教师除传授必要的语言和专业知识,还应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让他们深刻理解中西文化传统的差异。课堂内容结合真实的语言材料(authentic materials),向学生讲解西方国家中称呼语、介绍、访问、宴请、告别等社会交往的文化因素,潜移默化中帮学生提高语言形式的正确性,重视语言应用的得体性,从而逐步获得跨文化的敏感性。

篇7

关键词:跨文化 商务谈判 语言策略

1.引言

跨文化商务谈判,是一种为了达成协议或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谈判人员之间进行的交谈、讨论、阐述乃至质疑、争辩的过程。谈判的任何一方在与对方合作的同时,都力图赢得最大利益。因此,在跨文化商务谈判的过程中使用有效的谈判策略是必要的。接下来,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深入探索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语言策略。

2.在跨文化商务谈判的过程中坚持礼貌原则,做到不伤害对方的面子

礼貌原则策略在跨文化商务谈判的过程中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礼貌语言策略能增加谈判人员之间的信任度,提高谈判中的自觉性,增加谈判成功的机会。通过礼貌原则策略,用一种柔弱的或有节制的词语轻描淡写地表达思想、想法。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礼貌原则策略在社会生活的许多地方都广泛应用,尤其是日常交际中。

在跨文化商务谈判的过程中,维护面子与自尊是一个非常敏感并且重要的问题。根据众多的跨文化商务谈判实际案例能够发现,在跨文化商务谈判的过程中,一旦其中的一方认为自己丢失了面子,认为自己丧失了自尊心,那么,即便双方之间的交易再怎么好,也非常容易造成不愉快的局面。因此,在跨文化商务谈判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到尽量不要伤及对方的自尊心,尽量让对方感受到我们是非常尊重他们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我们和对方之间进行更加深入、更加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具体来说,在跨文化商务谈判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到认真倾听,多听、全听、恭听,与此同时,进行恰当的复述和提问,在这一过程中,也应该结合我们自身所了解到的情况,对于谈判的内容加以归纳和总结,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以便更加深入地掌控对方的实际目的,做到在考虑到对方的自尊心的同时又能够保证谈判的顺利进行,确保商务活动的有效开展。

3.在跨文化商务谈判的过程中注意说话的语速、语调和音量

在跨文化商务谈判的过程中,谈判双方之间的语速、语调和音量都会直接影响到谈判内容的表达形式。因此,在跨文化商务谈判的过程中,谈判人员尽量应该平稳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能够着眼于谈判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并且采用扣人心弦的语调,来推动谈判的正常进展。与此同时,在特定的场合下,谈判人员也应该借助于改变语速这种方式来更加有效地引起对方的注意,让双方都能够准确把握谈判的目的和内容。

4.在跨文化商务谈判的过程中保证语言具备浓厚的感彩

在跨文化商务谈判的过程中,融入了一定的感情因素的语言才能够更加有效地感动人,达到以柔克刚的良好目标。在特定的场合下,单纯的摆事实、讲道理可能会不利于谈判的顺利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在交谈的过程中融入感情因素,能够做到以情感人。具体来说,在跨文化商务谈判的过程中,谈判人员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采用不同的语气,同时,要加强相互之间的眼神交流、不断变换交谈时的面部表现,从而更进一步加强双方情感的交流,推动跨文化商务谈判的顺利进行。

5.在跨文化商务谈判的过程中灵活运用表示同意的语言

只有灵活运用表示同意的语言,才能够及时、合理地来对于对方的观点表示认可,保证谈判对方能够更加乐于和我们进行沟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谈判双方的心理距离,并且保证跨文化商务谈判的良好氛围。另外,在跨文化商务谈判的过程中,一定要牢牢记住谈判对方的名字,不时地称呼对方,从而让对方感受到认同感,最终取得更加良好的谈判效果。

6.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探索了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语言策略。为了确保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语言策略的成功,需要谈判人员充分发挥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充分运用自身的智慧和才华,更加有效地进行语言表达和交流。

参考文献:

[1]黄步苑.中西交流方式差异与国际商务谈判[J].商场现代化,2006,(13).

[2]刘辉.商务谈判中的技巧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6,(05).

[3]杜国荣.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技巧与应对策略[J].企业活力,2006,(03).

[4]余秋平.论低调陈述——商务谈判中的一种礼貌语言策略(英文)[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6,(02).

[5]李丽.浅析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从戴姆勒——克莱斯勒的案例谈起[J].商场现代化,2006,(11).

篇8

[关键词] 跨文化商务 交际失败 原因

一、引言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使得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们的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现代化商场上随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跨语言和跨文化商务交际活动。由于外语知识的普及以及国际知识的增强,大多数商务交往活动都能够取得成功。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一些跨文化的商务活动也会出现障碍甚至中断。除了经济利益本身的因素外,语言不通和文化差异是这种障碍或中断出现的主要原因。

二、语言因素导致的跨语言和跨文化商务交际失败

当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进行商务或其他交际活动的时候,语言的不同往往最容易导致交际的失败。一个不懂英语的中国商人在与不懂汉语的美国商人做生意时,往往会惘然若失,不明就里。除非有翻译在场,他们间的商务或其他交际活动通常难以获得成功。同时,即使中国商人会英语或美国商人懂汉语也并不能保证相互之间的交往顺利进行,其原因在于,一方面非母语者难以用对方的语言完整或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另一方面,说母语者在与将其语言作为外语使用但并不够熟练的对话者打交道时,往往会经历一种挫败感,并常常伴之以怨恨之情。他们往往会问:“为什么生活在这里的人就不能把我们的语言学学好?”或者:“我为什么要浪费时间与他们交往?”(严东、韩仲谦,2000)

语言方面的因素所导致的跨语言和跨文化商务活动的失败甚至会发生在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的使用者之间,操上海方言的上海商人和操广东方言的南方商人,难以进行有效的沟通;这种情况也会发生在操同一种语言但文化背景层次不同的人身上,城市文化背景的商人和乡土文化背景的商人间,难免存在认识上的差异,从而给交际带来困难。这些情况的发生,往往是因为当事者双方或多方都想当然地认为他们的交际不会出现问题,毕竟他们讲的是“同一种语言”。

语言因素是导致交际失败最显而易见的因素,因而也最容易得到克服。双方或多方可以依靠优秀的翻译,实现相互间的了解、会谈和商务交流,另一方面,任何一方都可以学习对方的语言或共同学习某一种语言以实现各自的交际目的。

然而,即使讲外语者熟练地掌握了对方的母语,仍然不能保证双方间交往的顺利进行,因为跨文化的商务沟通或其他任何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还受制于文化因素的制约。

三、文化差异导致的跨语言和跨文化商务交际失败

文化本身不能进行交际,是人在进行交际。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交际方式,不过文化能决定该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交际方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误以为对方与自己没有什么两样,一旦发现对方的行为与自己的预期相差很远,就会困惑、失望,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卢长怀,2004)。这种文化上的障碍客观存在,往往不为人所注意,但却是问题的关键只所在。因为交际中有很多情况不是认为造成的障碍,尽管交际双方都有交际的良好愿望,结果却不能令人满意。但不同文化所孕育出的不同价值观想碰撞时,就容易形成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高明,2005)。

1.因对文化价值的诠释不同而引起的交际失败

现代化商场上汇聚了来自全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商务人员,他们对各自的文化价值内涵有着独特的解释,据之形成自己特有的为人处世的方式,并具体反映到商务活动的处事风格上。商务活动中不了解目的语文化或不充分接触目的语文化,想当然地认为世界上所有文化的基本内涵都是相似的甚至是同一的,不考虑或不重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很容易导致商务交际的失败。事实上,世界上的任何一种文化,都具有一套生活在其中的民族所赖以生存的价值体系,人们可以很容易地表达这些价值观念,因为它们体现在具体的传统习俗、或道德准则上。还有一些文化价值则更多的体现为一种直觉,一种认为某种行为正确或错误的感觉。一些最重要的文化价值表现为跨文化间的统一性,比如所有的文化都对谋杀、和抢劫等犯罪的惩罚;而另外一些重要的文化价值则呈现明显的差异,比如西方崇尚个人主义,将社会活动看做是个人价值体现及个性发挥的实践场所,而中国则倡导集体主义,将个人的价值取向定位在实现集体注意的社会价值之中。再比如,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签订合同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对合同(contract)一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其含义有着不同的理解。对美国人或德国人来说,合同是一种签了字以后就必须遵守的东西,签字就意味着是定稿不能再变。但是日本人把合同看作是由于环境变化可以被修正的开始性文件。南美人则把合同看作是一种不容易实现的理想状态,在上面签字只是为了避免争论而已。意大利人对合同有着非常灵活的看法,有时不执行规定,但并不承认自己违法,他们往往采取一些走捷径的办法。德国人刻板、守时、做事井井有条,不愿同时做几件事情,因此签订合同时,他们要的是具体的内容、细节,合同一旦签订,就要按时完成合同中所规定的各项工作(赵湘,2006)。由此可见,在习俗文化、思维文化、心态文化等诸多方面,不同的人群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稍有不慎,都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意想不到的挫折和误解,从而导致交际障碍或交际失败,使商务交往无法实现。

对于因对文化价值的诠释不同而引起的交际失败,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首先在观念上认识到文化并没有是与否、对与错的明显界限,同时要尽可能多地了解、熟悉商业伙伴的文化背景,寻找其中存在的差异并相互体谅弥合。在学习掌握对方的语言时,更多地、更主动地了解对方的国情、民俗和人文知识。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尊重对方的语言和思维习惯,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就能够保证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2.因价值观不同而引起的交际失败

跨文化交际中人们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交际者往往会认为自己所信仰或遵循的文化价值体系是绝对正确的,漠视交际对方所拥有的文化价值体系,这种种族自大心理会带来对其他文化的偏见,也表现为对不同文化个体的求全责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谈判有着不同的理解,其谈判的方式、方法、技巧及风格也大相径庭,甚至于谈判时的切入正题的方式也不同。大多数美国人将美国视为全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最民主的国家,因而认为美国的规矩理所当然是对的(赵湘,2006)。文化的差异导致在一种文化里被认为是合理的行为,而在另外一种文化里却变成了不合理的行为。比如说,在谈判中“较少的目光接触”被西方人认为是一种心理战术,但是在中国文化中却是一种礼貌和谦虚地表现。类似的“没有私人的会谈地点”并不意味着中国的谈判者要把谈判对手放在一个充满压力和没有秘密的环境中。中国人不像西方人那样有那么多的个人隐私,谈判也被认为是公开的讨论。在理解时间概念上也有着差异。在美国,商务人员拖延业务可能是由其它业务繁忙或工作中相互协调不好造成的。但在埃塞俄比亚,决策时间的长短直接与决策者的地位有关,因此,该国的一些基层官员经常用拖延时间的办法来提高自己在外界心目中的地位。对日本人来说,业务上数月甚至几年的拖延,并非是他们失去了对该业务的兴趣,而是想以此达到某种目的。他们深知许多国家的业务远对九等无耐心,往往急于求成。另外,在权利分配方面,中国谈判者会认为作为买方的谈判者处于谈判中的强势地位,那么就有优势提出有利于本方的提议。而对于西方人来说,谈判的双方是平等的,谈判的内容也是平等的钱物交易,这在中国谈判方看来是不可能接受的(李相敏,2007)。

虽然不同的价值观会导致跨文化商务交际中出现误会或摩擦,进而影响的到国际合作、公司利益和工作效率,但只要双方本着合作双赢实现商务交往的友好愿望,了解和注意对方的文化特征,并做出正确的反映和决策,就能克服跨文化的这种负面影响。

3.因文化定型与偏见而导致的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失败

文化定型(stereotype)是人们对其他民族或种族所持有的预想而导致的成见,例如大多数人一般会认为中国人吃苦耐劳,英国人保守刻板,美国人开放随和。这类概括的认识常常左右人们对对方的理解,可惜的是这样的认知定型很可能导致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失败,因为并非每一个文化的个体都带有他那种文化的所有定型特征。如果将定型的认知模式套用于某种文化的所有个体,必然会碰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毕竟同一种文化背景的人的个性也是千差万别的。这种负面的文化定型还会带来偏见,而偏见又会给交际双方带来敌意。例如,许多西方人对中国的历史、国情和民情知之甚少,想当然地从定型文化的角度认为中国贫穷、落后、不开化,在与中国商务人员打交道时傲慢自大,其思维方式注定会给商务交流带来障碍。

定型文化往往在日常交际中不经意地表现出来,人们对之的态度常常首先表现为愤怒,而不是急于澄清其中被歪曲的事实。消除定型文化给跨文化交际带来的消极影响,要求国际商务人员具有良好的世界各国文化知识储备和宽容的博怀,与人为善,以实现商务交际为最终目的,打破定型思维和偏见,与不同宗教、文化和种族的各类商人建立起良好的个人关系。

4.因对非言语行为的理解不同而导致的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失败

语言是人们进行商务活动时的主要交际手段,但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往往会伴之以一系列的非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包括声音的变化(音高、音调、音质和语速),面部表情的变化,身体语言的传达(体态、身体距离、空间方位、手势、姿态和触摸)。虽然有些非言语行为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不同的文化对它们有不同的理解与使用。例如,中国人都知道点头表示“是”摇头表示“不是”,但对尼泊尔人、斯里兰卡人、一些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却恰恰相反。又如,一些身体语言在中美文化中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中国人跺脚以示愤怒,美国人把此解释为不耐烦;中国人演讲完毕,通常为自己鼓掌,美国人认为这是不谦虚的表现;但给予或接收礼物时,中国人使用双手以示敬意,而美国人对此却不以为然;美国人可能会用手拍打其他成年人的头部以示同情、友爱或鼓励,而此种行为可能会侮辱中国人(卢长怀,2004)。

非言语行为非常难以捉摸,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交际的进行,在商务活动中需要特别注意。处理的方法是在进行商务沟通之前尽量多地了解对方的非言语行为知识和实践,尊重对方的非言语行为习惯或习俗,区别不同文化和种族背景的客商,分别以礼相待。

四、小结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国际间的商务活动更为频繁。然而,随着国际经贸合作的不断扩大,各国跨语言和跨文化商务活动也处在一个多元和异质的文化环境里。由于各国文化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商务文化类型和定势也不同,特别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均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会极大地影响商务活动的各个环节,甚至会决定商务活动的成败。因此,重视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文化因素,探索导致国际商务活动中由于语言和文化因素而导致的交际失败原因,并找到相应的对策,对提高国际商务人员的业务水准,保证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高 明:文化差异是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的根本原因.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1

[2]李相敏:刍议国际商务中的文化差异.商场现代化,2007/30

[3]卢长怀:跨文化交际失败的原因.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4/5

篇9

【关键词】商务谈判;文化因素;问题

国际商务谈判是中国现代对外贸易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对外贸易飞速发展,从而出现了更多的跨文化商务交流。然而,跨文化差异造成贸易往来受挫甚至失败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的,因此,学习了解西方文化,找到国际商务谈判失败的根源并解决之,就成为了现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什么是文化和商务谈判

1、文化的概念及特征

目前,人们对于文化的定义还没有达成一致,现在通用的文化包括知识、信仰、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社会成员所获得能力与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它的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结构的多层次性。文化可粗略的划分为显性与隐性,显性包括法律、制度、习俗等有形或可见的因素。隐性包括心理惯性、思维方式、价值体系等抽象因素。

第二,鲜明的民族性。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地域,对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认识,会产生不同的语言、文字、习惯。

第三,可习得性。

第四,兼容性。任何文化都具有兼容性,这是文化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

2、商务谈判的概念及国际商务谈判

商务谈判是指贸易双方或多方为了一定目的,就一项涉及双方或多方利益的标的物在一起进行磋商,通过调整各自所提出的条件,最后达成一项双方或多方都满意的协议的过程中。当谈判的参与方来自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时,商务谈判自然就带有国际性。所以,国际商务谈判是指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处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商务活动当事人为满足某一需要,彼此通过信息交流、磋商协议来达成交易目的的过程。

二、影响国际商务谈判的文化因素

1、语言。“语言是文化的核心,也是承载和传承文化最主要的工具,因此民族的文化特征无不通过民族语言体现出来”不同的语言有其不同的特征,例如:来自高文化内涵国家的人们常常使用含蓄的语言进行沟通,其谈判人员可能会选用委婉的、间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了解说话时的情景才能准确理解对方语言的真正含义;而文化修养低的谈判人员则偏爱直截了当地陈述事物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这两种不同文化修养的谈判者进行谈判时,往往是一方认为对方过于粗鲁,而另一方可能认为对方缺乏谈判的诚意,或将对方的沉默误解为对其所提条件的认可,而在进行深入沟通时,往往就会遇到障碍。

2、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实际上是指人们观察事物、体认事理、做出反应时所采取的一种基本思路,所拥有的一种心理定势。由于历史因素所养成的定性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中西文化各自体现为不同的特点。其一,东方文化注重演绎推理,习惯于由公理到个例。西方文化注重归纳推理,习惯从特殊到一般。其二,东方文化偏好结合性思维习惯,从事物的整体反应,属性加以结合。西方文化偏向于分析思维,即将整体剖析深入,对整体中的局部细节加以研究,将一个完整的对象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其三,东方人注重统一,而西方人注重对立。中国的古代哲学体系很早就有“道生万物”一说。在最初的贸易往来中,因为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谈判冲突以及利益损失都是双方在共同承受着的。在双方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再就次枝末节进行深入的讨论,东方人普遍认为这样有利于以后的合用和互信,一旦原则确定,一步不让,而在具体细节以及执行上,则表现出灵活性。

3、时间观念的差异。由于文化不同,造成东西方人对于时间的观念也不同。中国人经常讲:“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认为商务谈判及合同签订等正式场合的活动主要是走形式,更重要的是在此之前做的其他相关准备工作,所以,东方人并不是特别守时。而西方人则不一样,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他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作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并且,西方人对于已经安排好的活动不会轻易再更改时间。但中国人对于时间的安排更随意,经常未预约就直接拜访客户,并且,对于已安排的活动,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对其进行时间的变更或取消。

4、风俗礼仪。习俗是在一定社会中,被普遍公认,积久成习的生活方式,它具有恒定性,可变性和自发性等特征,它包括了在人类历史长河是所有被一定社会人群所约定俗成的,模式化的生活方式,如生产习俗、生活、礼仪、岁时、信仰和社会习俗等。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习俗,在跨文化谈判中,我们对此应加以认真考虑,不能掉以轻心,否则,轻则影响谈判进程,重则会使谈判不欢而散。

三、策略

1、培养跨文化意识,各国文化的不同体现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及风俗习惯等方面。

2、尊重他人文化,注意商务谈判中的语用策略,要善于变通,灵活应对。

3、构建文化知识结构,提高谈判者的素质。

总之,在国际商务交流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事先对对方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进行调查和了解,要避免误对方,使双方的意图更好表达,以促进成功的合作。

参考文献:

篇10

企业通常会注重品牌的塑造,那就是他们很自然地在商品中融入特定的文化元素,由此,译介的传播任务便在很大程度上是宣传介绍某企业的文化内容。这种宣传过程便携带有企业形象、企业精神、社会责任、价值取向、经营理念等。譬如“:凝聚典雅”“、理解就是沟通”,它们就是国际商务活动在中文译语中体现译介的成功。中文读者或受众便能意识到对应商品促销过程所负载的企业文化精神。因此,相应的企业形象或其他文化因素就能在译语市场渐渐地为人知晓熟悉。同时,这样的宣传文字还包含了关于先进的科技技术、信息材料、消费意识和价值引导等文化内容。国际商务译介就是帮助实现原文文本的预期目的和功能,帮助国际商务活动主体实现营销目的,译者综合对比原文文化和译文文化,把译文受众视为接受主体,在翻译过程中采取灵活的技巧与策略,最终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流的创造性过程。

语言系文化内容的一部分,且又系文化之载体。同时,语言反作用于文化,丰富着文化的内容。通过国际商务译介,商务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自然就传播给目的语受众(消费者)。也就是说,它们向目的语市场传播先进的文化理念,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商务译介也会影响冲击译入语文化。国际商务译介一定要瞄准译语受众对某商品的认可,一定要尽显劝说消费群体购买的力量。那么译介就须完成对原文的内涵的诠释,以目的语受众为主体,使目的语受众能像原语受众(消费者)一样能为某商品的推荐言辞而心动。谭载喜认为:翻译远不止局限于原文的语言层面的理解,而是深受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也就是要深刻了解相应的文化内涵。因此,译介要有助于与目的语市场文化的协调,符合其消费受众的心理预期,避免文化冲突。奈达(Ni-da,116-118)指出:译文受众和译文内容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文受众和原文内容之间的关系基本一致。商务译介积极地采取综合文化要素来帮助实现有效的营销目的。通过译介,商品的推荐便包含了多样的文化要义,迅速而广泛地在目的语市场传播,逐步地影响着译语受众的文化,实现着跨文化的语言文化传播意义。译介活动在进行商品宣传过程中,改变着译语受众,具体体现就是消费群体的消费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譬如现代生活中我们购买世界知名品牌的服装、首饰、汽车等。从语言上看,译介活动引入了许多外来词,即是跨文化活动的结果。外来词正是两种文化交流的结晶,在形式上被固有语言文化所改造,发生内容上的嬗变,实现的是文化融合(史有为,2004:18-20)。译介帮助传送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描绘理想的生活蓝图,介绍消费时尚。它们的文化意义所指向的是品牌价值,以及极具诱惑力的诉求如“现代生活”“、贵族风范”“、成功标志”、“个性风格”等。各种各样的诉求则帮助人们联想到自己的事业、生活、健康等主题。

文化意义之强大,就是在于它可以通过渗透到各种各样的商品、服务中去,从而使其变得具有更加深刻的价值意义,并能引人瞩目。例如,德国生产的BMW汽车,在德语中它除了携带品牌信息外,并无其他的文化涵义。但是巧妙的译介却创造性地让这一异域品牌形象转化为目的语中积极正面的文化意象,深刻而丰富。从文字选择搭配来看,“宝马”凝聚了汉字象形和会意之特点;从文化传统来看,它负载了中文里积极意义的典故,使中文受众迅速地联想到“汗血宝马”这一美好的文化意象。译者把原文的BMW转换为“宝马”,这是成功的文化的嫁接,是创译。“宝马”具有意义积极、联想丰富的特点,它给消费者“成功”、“气派”、“尊贵”之意象。所以创造性的译介,一方面能积极地帮助商品促销,另一方面能创造文化产品。国际商务译介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可以理解为新的文化潮流运动,它负载新的理念和新的技术,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民族文化。在国内,人们已经学会尊重隐私,学会行动前的预约。商业活动中,我国各大中城市可以看到超市、连锁店及各种各样的专卖店。高档商场的奢华商品正吸引着广大消费者的目光。生活中、工作时,我们可以经常听到洋气的金融术语,或股票、或期货、或外汇。语言上的变化还可以以电脑技术术语为例,电脑技术本身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内容。中高档消费群体谈论的主要话题常常是某某汽车、服装、化妆品等。从产业上看,以汽车为代表的制造业技术也正改变着中国的产业面貌。从外来词看,通过译介引入的外来词频频出现在商业文件、报刊文章及学术活动中,涉及科技、生活、教育、广告等诸多方面。无论是言辞翻新,还是人们的行为习惯变化,它们均蕴含着多样的文化意义,代表了新的事物或观念,而且渗入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领域,最终产生对汉语文化的影响。

我们注意到,这种影响是普遍而深刻的。试看一经典的译例:原文:Goodtothelastdrop.译文:滴滴香浓,意犹未尽。这是美国Maxwell咖啡的广告语的翻译例子。译文行文流畅,意义积极,形式地道,它的营销和劝说功能读起来却胜原文几分。本例实乃又一成功的商务翻译典范,它帮助实现的是商业营销目的,还实现了跨文化的交流,更让中文受众在自己的消费内容、消费意识上发生了改变,人们日渐学会了理解生活、享受生活、品味人生。从译介技巧上看,它兼顾了汉语语用意义、修辞手法、审美情趣等要素,创设了优美的意境,为中文消费受众描绘出美好的感受,从而帮助实现商品促销的根本目的。整体上看,我们认为,只要通过译介的交流能为我所用,就可以促进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传播和影响也正是目的论(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的主张,就是要重视在目的语环境下的功能和影响,突出目的语受众的需求。这种翻译就是充分考虑目的语文化环境,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意识形态等,它弘扬的是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制约和影响。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如今国人消费国际品牌的愿望非常强烈,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本地产品的品牌文化的培育,抑制了民族性的发展。所以,在某种意义上看,结果就是一种对译语文化的冲击。不过,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国民族特色的企业或品牌名称对西方影响也日益增强,如格力电器(Green)、吉利汽车(Geely)、北方绿色食品(NorthGreen)等,彰显了中国国力强盛以及世界消费者对中国的认可,它也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反映。结语国际商务活动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活动,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在译语市场的成功的商业营销活动,而译介则承担至关重要的媒体作用。因为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需要译者研究原文和译文文化环境下的传统习俗、消费意识、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诸多因素,通过译介来激发译语受众的接受心理并唤起购买欲望,从而帮助实现商品的市场份额的积极响应。更要看到,国际商务译介在译语文化中产生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它可以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产生影响。归纳起来,译介的跨文化意义就是:科学技术革新和新的理念已经影响和改变着译语受众消费意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并部分地渗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

作者:刘知洪 杨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