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景观范文
时间:2023-03-30 07:41: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态景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水库景观;生态;设计
1 工程概况
某水库是市民日常光顾的休闲佳处,总库容45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6万立方米,坝体采用直立式石砌,外加混凝土结构,原设计使用年限50年,已超期运行10余年,坝体出现裂缝,现为三级危坝,2010年6月开始工程加固,并对库区进行清淤,加固后的某水库将会常年保持较为稳定的水位,为此对周边环境进行规划,以为广大市民及游客提供一个更加优美的亲近自然的场所,同时对改善库区下游河岸的景观创造条件。
2 现状分析
2.1 有利因素
2.1.1 处于城市边缘地带的某水库,无论乘车或是步行,均具有较高的可达性;
2.1.2 充足的水源,洁净的水质。库区周边无工矿企业,只有很少量的生活污水排入,水质优良,较大的库容,稳定的水位,可为人们提供极佳的水上娱乐场所;
2.1.3 优美的周边环境:①该水库三面环山,围合成太师椅状,群山秀峰均倒映水中;② 茂密的植被,富有季相变化。沿库区周边一侧以柏为主,旱柳、毛白杨、臭椿等高大乔木点缀其中,另有木瓜、紫叶李、紫薇等花灌木,林下则有黄荆、羊胡子草等等;③ 水库周边坡度变化丰富,既有嶙峋的危岩,亦有坡度平缓舒适的坡度,为创造多样性的景观创造了条件;④ 富有特色的石景观,浑厚拙朴造型,多变的图案纹样,无论石的体量大小,单独置放,还是群体组合,均可成景;⑤ 富有地域特色的民居。白墙灰瓦的底层民居,随形就势,因地制宜,点缀于苍松翠柏中,淡泊典雅;⑥ 特殊的小气候为丰富该处的植物资源创造了条件。
2.2 不利因素
2.2.1 交通问题。公路宽约7米,车流与人流的混用,给行人造成极大的不便,尤其是高速下行的游览车,对行人造成极大的威胁;
2.2.2 沿库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导致人们具有较少的亲水机会。如沿岸西侧较大面积的苗圃、东侧游人大多沿现有步道游览,未提供近水的游步道;
2.2.3 库区植被种类较为单一,缺乏特色;
2.2.4 自然山石的利用不够,主要体现在挡土墙及部分汇水河道两岸多采用块石砌筑,并且为形式单一的直立式;
2.2.5 库区周边的生活垃圾及游人的废弃物有侵入水体的迹象。
3 规划设计理念
作为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的过渡,该水库周边景观的建设应遵从“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尽量减少人工化成份,以景观的生态恢复为原则,充分发掘周边的历史文脉,以人为本,为人们提供一个安静、舒适、安全、集休闲、娱乐、参与于一体的亲近自然的空间。
4 规划设计内容
依据库区周边环境的特质,以尊重场地的性格为主,适当改造,将库区划分为四大功能区,呈翡翠项链式结构:
4.1 水石相映
该区位于邻近大坝的一块相对平整的台地上,设下沉台阶导入,现建有伸入水中的双亭一座,该区以纪念为主题,布置一小型广场,内容包括:将原有的兴建水库的石柱碑刻复原;利用雕刻加固工程碑记;利用该处坡度较大的特点,利用台阶或台地的形式设置亲水平台,以适应水位的变化,将现有的石块散置于台地的周边;涵洞出水口亦利用石块铺砌,犹如石河从山涧流出;库区满容后形成的瀑布景观;坝底石亭,对现有的出水口隐蔽。
4.2 水上俱乐部
利用现有苗圃地势平坦的有利条件,在突入水中的另一台地上布置游船码头,游船码头伸入水中,宽近1米的平台可兼作坐凳使用,并设花架与售票处(兼小卖),其他内容包括:卵石健身路、大树下的小铺装广场、仿木平桥、石桌凳等。
4.3 幽簧泉韵
该处位于临岸西侧的上游地段,地势平整的台地之上,包括林下铺装广场,在现有的木瓜树林适当移植,林下布置桌凳,并散置几个石磨盘,唤起人们对乡情的回忆。附近临水的一大型石上有一汪泉水,几乎常年淹没于水位线以下,为此在该处设置其复制品,并开小溪,其他内容包括:石板桥、花架、竹木门扉、竹林等。
4.4 休闲垂钓区
位于库区东岸,植被繁茂,受外界干扰较小,以自然景观为主,设小游步道将人们引入水边,将现有石块散置于岸边,作为垂钓处。
5 道路系统
现有道路包括库区西侧的车行道及东侧的步行登山路,经改造后人们可实现西侧与车行混杂的现象,经由卵石路及林中的台阶可直接到达库区的上游,沿途并有一定的停留结点,东侧通过新辟步道将游人引入水边,在道路的选线上应因地就势,尽量减少对树木及立地条件的破坏,能平则平,台阶材料应利用条石或水泥塑木,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高度融合。
沿路相对平整的地段设置小型集散休闲广场,采取疏林铺装形式(如卵石铺装或片石嵌草铺装等),林下散点山石作为坐凳。
6 竖向设计
库区的竖向设计以简洁、自然、安全为原则,以恢复自然地形为主,将自然山石、水、植物有机融为一体,尤其岸边的处理,以自然式驳岸为主,应做好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间周期性淹没地段的处理,水上俱乐部景区,由于坡度较大,采用现有山石做成二级平台或挡土墙,但应特别注意压顶石的摆放,彼此之间的朝向、体量搭配等。
7 休憩设施及小品
休憩设施:该区以恢复自然地形和植被为主,仅仅设置简单的休憩设施,就地取材,利用自然山石,作为桌凳,其造型以原汁原味为主,局部地段略加雕凿,增加使用趣味的多样性;于小型码头处设售票房一座,兼有小卖部功能,同时在小水塘东侧林下的一块小平地上,建踯躅亭一座,采用木质材料,作为游人休息及避雨的去处。
垃圾筒:可选用水泥塑木或塑石形式。
排水井盖的处理:将库区东侧游步道上的笨重的水泥井盖去掉,利用花岗岩块石代替,或者作为仿树桩形式。
照明:利用低矮的、以花岗岩石材做成的草坪灯,主要布置于库区西侧地段。
8 植被规划
该水库周边植被的恢复与选择,应是库区周围植被的延续,因而对现有树木保护保留的总体前提下,进行景观伐,应做到以下几点:① 减少与周边环境不相协调的植物,以表现当地植被特色为原则,如泡桐及现有苗圃中的雪松,宜移去,更换为华山松、水杉、黑松、五角枫等;② 适当增加花灌木数量,如紫薇、迎春、连翘等,临水处点缀一定数量的垂柳;③ 为改善植被的季节变化,加入一定数量的变色叶树种,如银杏、柿树,并在山崖地段种植黄栌、柘树、胡枝子等;④在库区西侧各景区点缀竹类,如刚竹、早园竹、淡竹、阔叶箬竹等,并利用小气候特点,点以南天竺、红枫等;⑤ 草坪地被的选择以野生为主,林下地被除了羊胡子草外,可大量栽种麦冬,同时种植部分蕨类植物;沿库区的石砌墙体利用络石及爬行卫矛、蔓蔷薇进行垂直绿化;⑥ 西侧沿路视线的组织:隔适当距离,种植相对低矮的植物,留出“视窗”,增强水库对乘车旅客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城市景观设计;景观生态;生态美学;景观生态产业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以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为其绝对永恒的自然基础。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人口增加、工业化、城市化及人类活动正以空前的速度、幅度和规模改变着自然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及全球变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合理利用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维护其再生能力,并使人类生存环境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生态型城市就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自然系统的和谐为基础,以彰显个性的文化魅力为灵魂,以资源的循环、协调和高效利用为保障,以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整体效益的和谐统一为目标,建立在区域平衡协调的基础之上的城乡统一体。
1做好生态景观城市设计
生态城市规划其基本设计有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和城市住区设计三个方面。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交互作用,土地利用规划和评价一直是其主要的研究内容。景观设计要遵循自然辩证法。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建立在由建筑、园林等为主的人文景观和各类自然生态景观构成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建筑景观设计的重点是在平面规划的基础上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规划设计,特别是沿主要街道建筑景观设计,要在做好高层超高层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适当布置低层的生态建筑。园林设计的重点是要做好沿江、河、湖、溪等两岸林带以及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融生态环境、城市背景文化、历史传统与现念及现代生活要求于一体,提高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各类自然生态景观的设计重在完善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功能,提高其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
城市产业应当是代表生态文明潮流和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生态产业,是能够形成强大示范效应的龙头产业。要以生态化的示范产业园区为平台,建设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生态型工业体系同时努力发展旅游、信息等第三产业。要用生态建筑原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未来生态城市的基本轮廓应当是:(1)能充分利用可持续供给的清洁能源。(2)能充分利用可持续供给的清洁材料。(3)城市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形成全面的协调共生网络。(4)在城市的长期发展中始终具有最佳的生态位和最强的组织力。面对中国未来巨大的城市化前景,前瞻性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而设计出了十大战略,包括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环境系统;维护和恢复河流和海岸的自然形态;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将城郊防护林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相结合;建立无汽车绿色通道;开放专用绿地;溶解公园,使其成为城市的生命基质;溶解城市,保护和利用高产农田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乡土植物苗圃基地。通过这些景观战略,建立大地绿脉,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设施。
2生态景观城市设计策略
2.1设计原则
2.1.1稳定性原则
景观在自然或人为干扰下不断发生变化,不同强度的作用力产生不同的生态反应。不受干扰时,景观水平结构向同质化方向发展,景观处于动态平衡状态。适度干扰可迅速增加异质性,景观还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而严重干扰则使异质性迅速降低,景观难以再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而产生新的动态平衡。
2.1.2生态美学原则
景观作为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不仅具有经济、生态价值,而且具有美学价值。
2.1.3实效性原则
景观生态规划强调生态合理性,即相对符合自然规律合理规划,以达到符合人类生态的长远利益,在规划中深入分析区域及景观生态系统的结构、能流与物流特征以及规划实施后的生态风险等,维护与改善景观的生态完整性,达到生态合理性。同时由于人类在景观系统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也决定了景观生态规划必须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二者之间的协调统一。
2.2城市生态植物设计
按生态学原理考虑,植物材料应有较强的适应性、抗逆性、长寿性与生态功能,比如森林每增长1m2,大致可吸收、固定350 kg的CO2,当森林覆盖率达35%以上时,就能产生适合于人类生活的气候。同时,片林和林荫道夏季能降低气温3℃,降低路面温度7℃,降低建筑物表面温度4℃~l0℃,减少高温持续时间3h~8h。一个林地结构、树种选择、配置合理的城市,空气相对湿度可增加54%,宽30m的林带可降低噪声6dB~8dB。但是,虽然植物有吸收有毒气体、吸附尘埃、净化空气和防风阻沙的能力,但在植物材料选用上应考虑树木的生化相克、对人体产生过敏、有碍健康的问题。在群落配置时,还应考虑要有层次性、多样性、各树种间和草木建群的稳定性问题等。适地适树,城市的骨干树种(基调树种)应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已驯化的外来树种。在城郊过渡区与城市近郊区,无论是公园或绿色隔离带或片林,都不应是纯林,应该营造针阔混交林,而且林下一定要配植灌木或草本。植物配置的空间,无论平面或立面,都要根据植物的形态、高低、大小、落叶或常绿、色彩、质地等,做到主次分明、疏落有致。
2.3城市总体设计
营造自然景观优美、建筑风貌时尚新颖、生态调控功能完善的城市分区,同时,要改造旧城区,保护古建筑,运用都市里的村庄、城市中的乡村民居度假村、生态公园模式改造“城中村”。发展绿色社区;完善城市商务区和各种服务系统,优化交通网络,密切城市各组团的联系,满足居民的多元交通方式需求,降低各种出行方式的“时间成本”和“环境成本”,形成具有亲和力和凝聚力的最佳人居环境。城市景观是具有大量的、规则的人工景观要素,如大楼、街道、绿化带、商业区、文教区、工业区、仓储区等,是各种人造景观的高度集合。一个城市景观生态功能的优劣,不仅要使各功能区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还要使各功能区在空间上的组合搭配合理,协调不同功能区的物流、能流的输入和输出的效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则应精心设计建筑群体的空间构成、注意对城市建筑物的数量、轮廓、色彩、材料等的控制,对城市人文景观加以控制,保持城市流畅的轮廓线和特色,同时,要合理布局斑块和廊道,精心营造城市绿色生态空间系统,以达到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
3对城市景观生态发展的前景展望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景观规划已经越来越趋向成熟,逐渐体现出多样性、多元化的态势,对城市生态科学研究的加深,生态健康的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逐渐深入人心,使城市景观的建设有了一个更好的社会和学术背景,更多的既能顺应自然环境规律又能表达人类实用与审美精神需求的景观不断问世。
当代城市景观规划凸显出人性化、信息化和多元化的总体特质。人性化特征是景观发展的中心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它是景观规划超越功能意义进而完善人的生命意义的体现。它呼吁设计为人的生理、心理需求提供无微不至的关照。在未来的景观设计中,针对不同年龄、职业和身份的受众进行设计将不断增加景观的独特内涵和意义,另外针对老人、儿童和残疾人这些特殊人群的设计会渗透在生活的各个角落。
同传统的景观形式相比,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景观所承载的信息量越来越多,未来景观的信息化发展将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信息的高度发展为景观的表现形式的提高创造了可能,其生态功能的完备与审美价值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景观系统中,以信息表现为主的各种标志系统和指示系统将以更加丰富、简洁便利、高效的形式出现;信息化的提高,无疑使人与景观环境的互动性增强,人的参与,景观的影响,使时空感觉产生变化。
景观发展的多元化来源与文化的多元,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差异,使文化景观呈现迥异的面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景观的发展不应是走向一种声音,而是保留地域特色的差别,我们应以演进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不同文化构成的脉络,地域文化传统将其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与景观现实和未来相结合,从而获得持续的生命力和文化价值。
除上述城市景观未来发展的趋势外,我们在研究城市景观生态时也应把握这样的思想:景观生态系统中的地形、土壤、水体、植被等自然因素并不是静止的纵向联系,人的各种活动都渗透到其中,产生着千丝万缕的横向联系。因此在将来的景观规划时,必须多考虑人的因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把景观生态系统看作是人类文化圈和自然生物圈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多个生态系统,城市景观规划与其它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将越来越密切,也会不断产生新的分支学科。
4结束语
生态城市已成为国际第四代城市的发展目标。它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是城市人类与其它生物高度协调的标志,也是城市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高度融合的象征。城市生态规划应该将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作为其目标,研究和制定为生态城市建设服务的规划理论和对策。目前对于组成生态城市的各要素的研究较多,但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综合的概念。生态城市规划应在分析考察城市的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为实现生态城市勾画蓝图。生态景观城市的构建与设计,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发展,加快了可持续发展进程,其理论与实际意义非常重大,必须把握设计总原则,从城市总体到植物设计出发,才能加快生态景观城市的合理构建。
[参考文献]
[1]任燕萍.浅议城市环境问题及对策[J].科技咨询导报,2007,(12):71.
篇3
关键词:生态;景观;文化;渭河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水环境的综合整治是建设和谐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提出,必须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在治河工程中,水环境的综合治理既包括污水截流、清淤、底泥处理等工程,还要尊重河流的自然状况,尊重各类生物种群的生存权利,为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栖息提供条件,对河道的护岸形式进行生态化改造,建设天蓝水碧、绿树掩映、莺啼鸟鸣、鱼游人乐的河道生态景观。
1 现状分析
渭河贯穿了整个关中,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是陕西的母亲河。历史上渭河浇灌了秦川肥沃的土地,也孕育了灿烂的先秦文化、恢弘的秦汉雄风和辉煌的大唐盛世。李白有诗描绘渭河“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非常遗憾的是近年来,渭河水土流失严重,渭河的河滩随处可见浑浊的泥沙水和包裹着班驳泥土的渭河石,哺育过千百万秦川儿女的渭河正在遭受着严重的污染,面临着断流的危险,出现了一些问题,如防洪工程不完善、水资源短缺严重、水污染严重、渭河流域生态破坏严重、两岸建设无序。水质混、脏、臭使渭河渭城段基本丧失了水的使用功能,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的地方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导致地表植被退化、草木衰竭,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2006年,国务院批复了《渭河流域近期重点治理规划》。批复中指出渭河流域重点治理是一项十分迫切和艰巨的任务,对加快渭河流域及其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西部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规划原则
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范围东起泾渭交汇口,北到咸铜铁路,西至涝渭交汇口,中以渭河为轴线,东北至五陵塬生态保护区和经渭工业园南侧,南到郑西铁路,南北两岸以河堤为界,向两侧各延伸1500m。整条生态景观带长度大约50km,平均宽度在5km,规划用地面积228kO。整体生态景观带包含渭河滩区规划设计、水面景观规划设计、湿地景观规划设计、岸堤规划设计、标志性工程创意策划以及渭河生态景观带基础设施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设计等方面。如何保护好河道的生态环境,传承历史文化,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和谐居住环境,将是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规划借鉴“渭水贯都、以象天汉”作为规划设计的基本理念,坚持“承启历史、尊重自然、生态绿芯、田园都市,造福子孙、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倾力打造渭河生态景观长廊。
2.1 承启历史,尊重自然的原则
历史上西咸都城的发展始终遵循着“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建设。秦咸阳,以渭水贯都作为基本理念,渭河从都城横贯而过,宫城、城区如同星斗点缀在渭河两岸。渭河象征着天空的银河,渭河之上的横桥象征着传说中跨越银河的天桥,恢弘的城市架构中体现出了人与自然的相互融合。规划中希望可以延续渭水贯都的思想和城市建设的文脉,把人类文化的积淀变为可记忆的元素,成为可目睹、可触摸的符号。以自然生态作为渭河滨河地带景观建设的基调,嵌缀城市功能空间组团,重现“渭水贯都”、“横桥南渡”、“秦汉映月”、“泾渭分明”等大地景观,让西咸百里渭河及两岸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中央公园。
2.2 坚持生态绿芯,田园都市原则
景观的生态意义在于对环境和对人的保护。对环境的保护体现在景观以绿化与水景等改善环境小气候,提高环境的舒适度;对人的保护体现在对人的户外行为进行保护,以免遭自然带来的伤害,防止灾害事故的发生。遵循生态学的原理,继承和发展传统景观设计的经验,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科学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关联的新秩序。在保持现存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用先进的生态技术,创造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相结合的人居环境。
2.3 坚持造福子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用现代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模式建设渭河的环境,治理渭河河流,保护渭河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使其真正造福秦川大地的子孙后代。在规划中,希望能为市民提供绿色生态的出行方式,提倡公共交通,结合西安的轨道交通系统,沿河建立轻轨作为交通的核心,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3 景观规划
3.1 渭河城市景观带的总体框架结构是:一河、两带、四园、五大节点
3.1.1 “一河”。指保留渭河的原生态,灵动的、雄浑的河道。河流是自然的产物,其奔腾不息、声色鲜明的景观形态,激发了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自然情怀。
3.1.2 “两带”。指汇聚于渭河的“周、秦、汉历史文化带”和“秦宫汉陵遗址带”。规划中保持现状较好的自然原始风貌,局部恢复古河口、渡口,引人忆古思今。秦横桥遗址处规划营造古桥景观,突显历史文化特色和河口自然风貌。
3.1.3 “四园”。有泾渭湿地公园、灞渭湿地公园、沣渭湿地公园、涝渭湿地公园。旨在恢复重建渭河自然生态系统,建设渭河西咸百里湿地公园群。采用抢救性保护措施,保护湿地鸟类的栖息环境,呈现生物多样性,吸引野生动物栖息,维持生态平衡。结合鸟类及其它物种生存的条件,修建渭河湿地,主要种植莲藕、风车草、芦苇等湿地植被,同时建立自然湿地生态博物馆,达到科普教育的目的。
3.1.4 “五大节点”。包括奥林匹克中心、秦汉文化城、都市农牧场、高铁商务中心和生态能源中心。
①奥林匹克中心:位于泾渭交汇口东侧的渭河之滨,整个奥运中心沿渭河展开,主要包含主体育场馆、奥运村、公园湿地、酒店商业等内容。规划以运动为主题,倡导水上运动。奥运中心空间采用自由流动的空间构图,与渭河的自然形态融为一体,同时利用渭河的河滩形成向城市开放的运动公园和沙滩活动区。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中准备把原来在沣河支岸的奥林匹克村移到西侧沣渭的旁边,建成奥林匹克公园。利用渭河的河滩形成向城市开放的运动公园和沙滩活动区。奥运中心空间采用自由流动的空间构图,与渭河的自然形态融为一体。绿化方面强调绿化和街道的结合,以绿化带作为街道的分隔,控制城市组团的规模,结合城市的居住生活、生产生活、休闲生活组团,减少出行,建立田园都市。
②秦汉文化城:位于渭河北岸,横桥和秦官遗址公园西侧,包括秦汉文化博物馆、剧院、音乐厅、学术机构以及旅游服务和城市休闲设施。秦汉文化城采用传统的井字形空间格局,结合安静的自然景观、散步道、亲水空间,形成文化展示长廊,配合渭河之滨的人工湖――秦汉映月,形成独具文化韵味的城市新区。
③都市农牧场:千百年来,渭河为其两岸提供了富足的农产品,如今的草滩地区仍然保存着大规模的农业活动,把这些农业生产场景保留并加强利用能强化渭河沿岸的特性。还可以把农田、牧场、观光农庄和大规模研发机构结合,展示和发展高产的城市农业形式和有机能源供应。保留现代草滩农场的风光,营造成一个都市观光农业区,形成一个城乡结合一体化的示范区。结合周边现状较好的生态果园,建设以水为主题,体现农业文化、田园风光的水泽田园段。
④高铁商务中心:利用西安北客站和西安新行政中心的优势建设高铁商务中心,配合渭河之滨的高尔夫球场、渭河中央的娱乐岛等城市娱乐服务设施,形成西安城北的城市商务中心区。
⑤生态能源中心:保持其能源中心的本质,把渭河电厂改造成为以生物为原料的绿色能源生产基地,结合渭河沿岸的风能、光能发电设施,形成现代绿色能源展示中心。渭河北岸,计划发展成现代新能源、清洁能源发展和展示的中心,为城市生活提供丰富的生活和生产资源――清洁能源、水源、城市生态农牧业。规划中还采用新技术建设生化池――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城市雨水、污水,循环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并阻断来自城市对渭河的污染。通过在干流河道和滞留河口修建生态湿地,净化和改善渭河水生态环境。
在大规模的景观设计过程中,如果合理的利用光、风、水、土地等生物资源,就可节约能源,提高使用效率,提高景观的使用寿命。在渭河河滩里设计了大量的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结合渭河电厂的改造,提供渭河两岸的电力,让城市达到自给自足,同时保留了城市的生态牧场和农场,结合现代生物技术,希望在城市之中可以发展农业。
3.2 人文景观规划:形成3条城市主脉――“水脉”、“绿脉”、“文脉”
3.2.1 “水脉”――城市发展的生命线。依托渭河河道南北两岸自然形成,体现了城市的“水文化”。在渭河自然生态景观恢复的基础上,适度开展休闲、观光、体验活动,展现渭河自然风光,创造丰富的都市亲水空间,培养人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美德,有限开发利用河道资源,展现渭河作为中华文明发源地的辉煌历史,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休憩生活的中央公园。
3.2.2 “绿脉”――区域生态的基础和环境支柱。依托渭河两岸的生态防护绿地、湿地景观、公园绿地等形成,结合渭河两岸丰富的文化历史遗存,利用渭河独特的自然文化条件,形成以“涝渭”、“沣渭”、“灞渭”和“泾渭”为绿色景观的核心,让西咸百里渭河及两岸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中央公园。为改善沿渭河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空气质量,营造滨水绿地,形成渭河大堤绿色长廊,构造生态景观线,拟加固堤防,堤外建成200m宽护堤林带;堤内形成自然生态景观;在渭河大堤全线临水坡营造宽为150m的防浪林,以种植法桐、雪松为主,搭配种植冬青和小叶女贞;大堤全线背水坡营造宽50m的生态林,以种植柳树和黄杨为主,并适度种植草皮。
3.2.3 “文脉”――城市历史文化的延续和展现。凝聚了城市人文历史信息的主脉线索,用以串联沿线的秦文化、汉文化、唐文化。渭河北岸,横桥和秦宫遗址公园西侧,建设秦汉文化博物馆、剧院、音乐厅、学术机构以及旅游服务和城市休闲设施,形成一个高密度的混合型文化区。秦汉新城采用中国传统城市井字形的空间格局,配合渭河之滨的人工湖(秦汉映月),形成独具文化韵味的城市新区。在文化遗址和自然遗址上形成一个人字型的大构架,嵌在城市大的背景中,让文化遗址、生态环境,形成城市中最具活力的一个中心。
篇4
关键词:设计原则;错层建筑;复合空间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住宅产业也得到了发展,新的生活理念使人们对居住环境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生活需求,而人们越来越关心自己的生存环境,成为风景中的焦点居住小区作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空间,其环境设计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生态居住小区应各遵循总体布局、房屋构造、自然能源的利用、绿化生活以及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可持续发展。
1.高层景观设计原则
1.1 人与自然相协调
要始终以人为本,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环境因子组成有机整体,体现生物多样性。
1.2 注重人性化
一切要以人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应该在开发商商业运作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整体自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以人的尺度,人的活动为出发点,追求一种优雅、生态、安全并有强烈归属感的景观风貌。
1.3 体现生态化
生态居住区是指在居住区的建设中,通过规划、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尽量减少对自然的伤害,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减少建设过程中的生态基区面积。生态居住区的目的,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生态学原理运用于居住社区的设计和规划之中,尽量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总体设计
2.1高层建筑高视点的要求
在现在的高层住宅建筑生态环境的设计中,首先应当避免将住宅建立在不适合的建设场所,减少由于区域选址不当而给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鼓励改良和开发各种废弃土地,维护用地及其周围自然环境的合理有效的发展。在现在的生态景观设计中我们要考虑到人们高视点的要求。现在住宅的居民楼越来越高,这就使得人们在生活中对居住景观和居住的生态环境要求不断提高,在小区的生态生态设计中主要要体现景观的宜人和美观,设计师在小区绿化造景之时,要充分的考虑楼等的高度和俯视的感觉,对色彩和模块要严格的控制和分析,确保在设计中能够合理有效的对各种不同色彩和不同形状的植物类型进行搭配。
2.2住宅绿色空间环境
作为空间资源充分利用的住宅小区一般都分为地下空间和地上空间两种,在生态环境体系的设计中要合理的利用各种资源综合分析,在生态功能的设计中更是不同于公园和其他的人文环境设计因素,要注重功效和美学,考虑了时间与空间、文化与经济等双重层面的内容。它是以自然为主轴,强调情感与文化品位取向的生态人居环境。在景观效果实现上结合人文内涵。创造充满大自然情趣的生活游憩空间,充分考虑住户要求。满足小孩嬉戏,老人活动。以及居民体育健身等功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生态环境。使环境的生态功能与使用功能、标识功能并重。
3.景观连廊,连接错层建筑
3.1连廊连接方式
刚性连接是连廊与塔楼的连接方式中连接作用最强的一种。它加强了连廊与塔楼之间以及不同塔楼之间的联系,增强了连廊结构的整体工作性,这是它最大的优点。
现有的大多数的工程中,连廊与塔楼之间也都是采用的刚性连接。采用刚性连接的连廊不仅要承受自身的恒载、活载,更主要的是协调不同的塔楼在水平、竖向荷载作用下的不均匀变形。这时,连廊与塔楼连接处的节点受力复杂,会产生较大的弯矩、剪力和轴力,并且上、下弦杆的轴力和弯矩还会构成很大的整体弯矩、剪力。这就要求连廊本身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这样才更适合采用刚性连接。
3.2错层建筑
指一套住宅内的各种功能用房在不同的平面上,用30-60cm的高差进行空间隔断,层次分明,立体性强,但未分成两层,适合大面积住宅。平面规则的剪力墙结构,当纵横墙体能直接传递各错层楼面的楼层剪力。错层式住宅主要指的是房内的客厅、卧室、厨房等处于几个高度不同的平面上,各个空 间是用几级台阶联系在一起的。成为风景中的焦点
4.多层次空间
4.1构成的空间界面对空间轮廓的丰富作用
作为多层建筑物内部与外部环境的临界面,空问界面自然地成为人们的视野屏障。在不同方式下,不同空间界面可以围合成效果迥异的空间轮廓,产生区别很大的视觉艺术效果。如果我们将两种以上的间界面各自相应地加以组合,则会产生令人惊奇的空间轮廓,会强化人们对视觉空间的异样感受。综合考虑其他各种因素,如通风、采光、照明、声学等,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空间轮廓。此外,采用界面还要充分地考虑建筑物所处的自然环境,产生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的效果,实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建筑设计目标。总之,通过空问界面限定空问进而创造出丰富的空间轮廓是当前多层建筑视觉空间艺术创造的一个重要方向
4.2多层建筑空间利用结构框架创造开放空间
在现代建筑艺术的创作中,结构技术和新结构形式的运用提供极大的便利,建筑师可以充分地去考虑人们在视觉活动和观赏活动中时,为空间艺术处理和营造提供了各种新的可能。为了实现建筑物与周边自然环境的相再:融合、相互渗透,在规整结构布置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开放部分空间界面也是现代建筑视觉空间创造中常用的艺术手法。利用特有的结构体系和结构技术有利于建筑师在多层建筑的不同部位创造出半开放甚至是开放的空问。
5.复合空间,立体园林
人处于一定的环境中,对于景观空间的知觉认识虽以各种感觉印象为基础,但已远远超过感觉印象简单相加的总和。复合空间,可以强调空间所处的地域性和方向性。复合空间实际上是指景观构成中与人的活动相适应,从无中心向有中心发展,从多中心向单一中心汇集的转换过程。由于人与空间环境建立了一定的因果关系,空间环境也就因此变成了一个属于人的环境。
景观构成中或多或少总会有一些特有的符号和排列方式,巧妙地注入这种元素符号,增强景观构成空间的感染力,在小的中心化区域景观构成中,只有灯光与人时就形成了环境的中心,围绕这一中心的边界就变为模糊的而在它旁边增加一个园林,由于灯光的照射所产生的投影边界就会使这个场所的边界勾画得更大一些,中心空间也因为增加了园林而强化。而景观构成中的虚形态首先又会涉及到场所与活动,没有空间场所,人就不能活动,无人活动的场所,也就无所谓视觉形态。
6.地库顶板设计
6.1存在问题
第一,设计阶段未曾充分考虑荷载因素,导致过分追求美观而不切实际,在施工前期再更正再设计,破坏了原先的整体谪寸交殳果。第二,施工阶段未曾考虑荷载因素,导致在市政景观施工过程中,出现由于吊装,振动压路机碾压等情况导致车库项板出现裂痕渗水等质量事故,更严重的会导致安全事故。第三,在完工后,未考虑荷载因素,频繁使用超过设计要求重量的车辆进出小区,导致道路超负荷运行,影响了使用寿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6.2地库顶板设计
目前来说,车库顶板的荷载主要包括,一些恒荷载和活荷载。恒荷载主要为:回填土所产生的土压力、车库顶板永久性建筑物、景观小品、市政道路结构自重。活荷载主要为:车辆荷载、吊车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其他由运输工具运输各类物品产生的荷载等等。针对景观设计,根据面积越大相同物件所产生的荷载越低的原则,可以多考虑面,少考虑支点支柱。此外,针对重点部位必须进行测算。
7.结束语
高层小区的景观设计,在布局上要力求开放的空间格局,有意识的创造出丰富的景观布局。增大绿地面积并且还要包含地域特色,根据小区的建筑风格设计出主题景观,使整个小区景观系统形成开放式格局。
参考文献:
[1]白德 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崔璇 对建筑空间设计的思考 中国科技博览2010
篇5
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对环保理念的理解,环境污染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比如人口问题、自然环境恶化等等。因此,生态景观设计需要利用当今的科学技术解决人类发展与自然保护之间的矛盾,为人们提供美的享受及身心放松场所。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作为旅游景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建设与发展中融入生态景观设计的思想,不仅使其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这一基础具有不容忽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如今社会城市化的步伐原来越快,旅游景区里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区作为环境保护的最后一方净土,承担着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平衡和净化污染的重要作用。将生态景观设计建立在生态原理基础之上的改良意愿,不仅仅体现了现代景观设计师对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的反思,同时它可以更好的唤醒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这正是当下希望完成极具优势的重要工程。
生态景观设计
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意味着设计的人为过程与生态过程相协调,有助于改善人类及生态系统的健康。所以最大限度地借助于自然的力量,做最少的设计这种生态原理的理念就是生态景观设计的核心本质。在当今人类发展与生态保护要兼顾的大前提下,这种设计不仅能体现人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旋律及设计者对自然和社会的关注,更能充分显示人与自然的合作与互惠的关系。
旅游景区中生态景观设计的原则
1. 节约自然资源
为了实现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可以持续发展,我们就毋庸置疑的要大力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能源的有效利用。比如就地利用一些自然林地代替人工草坪,用乡土草种取代外来草种,减少或不用化肥和除草剂这样充分合理利用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的景区生态景观设计,不仅达到了合理配置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同时大大节省了能源消耗,促进生态环境自我调节。
2. 完善景区的生态系统
自我调节系统是自然界在长期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能动性的应变机制,其自身可以调节以维持稳定平衡。要将生态景观设计做到真正融入自然就必须利用其能动性做文章。例如,一个水塘没有外界干扰,其自身就会衍生出各种生物,昆虫、水藻、杂草等具有复杂关系的一个丰富的水生生态生物群落,如若能够有机利用自然界这一特点,那么设计必定会让人类在享受愉悦景观的时候真正的体会到自然的瑰丽与神奇,充分彰显已与自然的互利共生关系。
3. 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
如今社会城市化的步伐原来越快,旅游景区里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区作为环境保护的最后一方净土,承担着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平衡和净化污染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具有职业到素养的生态景观设计师有责任将其作为重要的保护对象,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高效健康的运作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为可持续发展的大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案例
成都府南河污染治理工作的生态化景观设计就是这其中的一个典范。其作为世界上第一座以水为主题,集水环境、水净化、水教育于一体的活水公园在成都建立。其整体呈鱼形象征着鱼水难分的生命寓言,人工的将其与周边生态相联结,给市民们展示了污水净化的自然过程,警示人们关注水环境的现状并加以保护。
1. 外型设计因地制宜
这座活水公园采用鱼形的整体设计是充分利用地形来设计的,其处于人口密集,河岸狭窄,河岸离护河通道的距离很近,然而鱼形这一设计很好的将其有机的荣辱到了整个生态环境。
2. 构思突出地域文化
“因水而兴,也因水而亡”,是成都这座城市与水的密切联系的真实写照,活水公园体现出了这种亲水的关系,整体的鱼型设计突显出了鱼与水之间的联系,隐喻了成都人与水的依存关系。
3. 建设、管理过程中强调公众参与
对府南河整治的提出缘起龙江路小学的同学给市长的一封要求救救母亲河的公开信,在公园的修建、管理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听取公众的意见,争取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这一系列的举措,对于一个公园长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是非常有利的。
4. 维护生物多样性
该公园生态系统的核心部分由6个植物塘、12植物床组成,其中包括浮萍、凤眼莲、荷花、芦苇、香蒲、茭白、伞草、菖蒲等多种植物,十分具有景观价值。府南河的部分喝水穿过公园依次流经厌氧池、流水雕塑、植物塘床、养鱼塘的净化系统,最终再次清澈的河水重新注入府南河。尽管每天净化的水量有限,但该主题公园很完善的演示了污水的沉淀、吸附氧化还原、微生物分解等污水净化过程。
结束语
篇6
【关键词】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优化创新;可持续发展
【 abstract 】 urban ecological landscap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environment,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urban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status, and through that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urban ecological insufficiency, then puts forward the urban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concept, content and optimization and innovation measures, to practice urban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has a guiding significance.
【 key words 】 urban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Optimization innov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日渐提高,城市生态景观作为人民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合理的城市生态景观设计,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便利的休闲场所,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1 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现状
1.1 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
城市景观作为一个地区自然风光、人文环境的综合体现,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多样的形态、深刻的历史,它的形成需要科学的分析设计、合理的布局规划,再融合当地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等等文化背景,综合体现了一个城市的自然和人文,这样,才能说是一个完善的城市景观。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一定区域内全部生态系统组成的景观的空间布局、功能、变化、以及各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一门生态学分支学科,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地理学家C.特洛尔提出。它是从整体景观角度出发,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的传输、交换和相互作用,利用生态学基本原理与方法来研究整体景观的结构、功能及相互作用,并进一步对景观进行美化、对景观结构进行优化、根据功能对景观进行合理组合和排列的一门分支学科。
1.2 当前城市生态景观设计存在的不足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态景观建设的步伐也随之加快,并且慢慢达到了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于此同时,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日渐凸显。如用不合适的园林植物装饰城市,导致植物寿命缩短,需要频繁更换新植株;又或者为了搞“新形象”“新风气”而频繁更换植物品种,加大了城市生态景观建设的成本。在城市生态景观的设计上,有时会出现盲目跟风或者盲目效仿西方的设计样式,而忽略了自己城市本土的风格、文化,甚至胡搬乱抄、东拼西凑,导致城市生态景观既没有本土气息,又没有时代感,成为一大败笔;也有一些设计师总是持有保守留久的观点,照搬照抄传统的城市生态景观设计风格,缺乏创新,容易使人们产生审美疲劳,甚至对传统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产生厌烦情绪。
2 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优化
2.1 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理念
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目的是提高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增加城市美观、突出城市人文、弘扬城市文化、彰显城市性格以及推进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基本理念和预期目标应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1 营造健康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
只有健康积极的生活环境,才能孕育出健康积极的人文环境,才能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所以,营造健康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对城市建设极为重要。城市生态景观设计首先是为了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生活环境质量,为广大市民提供健康良好的生活大环境,这是城市生态景观设计最基本的理念,也是最重要的理念之一。
2.1.2 创造舒适的城市生活环境
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成功的融合为一体,是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又一个重要内容。只有将自然景观与城市人文融为一体,才能使人们感受到舒适,才能满足大众的社会心理,才能把城市生态景观融入到城市文化中去,而不是仅仅把自然景观作为城市文化之外的风景。
2.1.3 创造安全舒心的城市生活保障
在进行城市生态景观规划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要考虑到利用生态景观来保护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对自然灾害的户外避难所,城市生态景观应该具有容纳疏散居民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吸收噪声、汽车尾气等各种污染物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城市生态景观的潜在作用,为居民提供安全保障,为城市的生态安全做贡献。
2.1.4 创造便利的城市生活环境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化社会,便利成为一种时尚,这种时尚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城市生态景观也不例外。所以,在便利的基础上,城市生态景观的选址要合理,如果原理居民区,则起不到为居民提供便利的作用,反而会引起交通等其他方面的麻烦。因此。城市生态景观的选址应在距离居民区较近的地方,方便居民出行游憩。
2.2 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内容
城市生态景观设计要同时兼顾美观和实用性,即既要有美感,又要有实际使用价值。基于这样的原则,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主要包括景观设计、生态规划设计和安全规划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城市景观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城市生态景观设计,它利用生态学基本原理解决城市生态问题。
2.3 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优化及创新
2.3.1 生态学原理和美学理论相结合
把生态学原理和美学理论相结合,共同指导城市生态景观的设计,有助于充分发挥城市生态景观的美观和实用性,有助于城市生态景观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相统一。只有以美学理论为指导,城市生态景观才能彰显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环境、增加城市美观、彰显城市性格;只有以生态学原理为理论,才能发挥城市生态景观的实用性,保障居民安全、为居民提供出行游憩的便利,使城市生态景观不仅仅只是一道风景,从而丰富了它的内涵。在实践中,只有把两者统一起来,使两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才能说城市生态景观的设计取得了成功。
2.3.2 综合考虑适用性和经济性
适用性是指城市生态景观设计要有针对性,要符合广大居民的需求。所以城市生态景观要依据居民的审美需求、功能需求而设计,力争创造出具有优美的景色、卫生的环境、便利的交通、丰富的内涵、广泛的作用的城市生态景观。在设计城市生态景观时,针对不同的人群,可以把一个整体景观进行合理分区,使每个分区都具有自己明显的特色,又不影响整体效果。
经济性是指城市生态景观设计在美观实用的基础上,还要兼顾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如果两个方案都能达到设计目的,那么要选择成本低的一个,尽量节省开支;必要时可以删减一些不重要的设计,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2.3.3 注重可持续发展
在自然资源日渐匮乏的现代化社会,人们的节约意识也日渐增强,可持续的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也应遵循可持续发展这一原则。
在城市生态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做到可持续发展,简单而言,就是要做到再减少、再利用、再循环和可再生。“再减少”是指在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中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这就要求实践中尽量利用自然资源本来的样貌,多使用可再生的资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从而达到“再减少”的目的。“再利用”是指在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本来就存在的自然景观,在其基础上做加工而形成城市生态景观。“再循环”是指在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中尽可能的利用再生材料和可再生的资源,并且可以建立回收系统,保证下次继续使用。“可再生”是指在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中尽量利用可再生的资源和可循环利用的材料。这四点是相辅相成的,做到了这四点,就做到了城市生态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3 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逐步加快,人们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愈来愈大,再加上当前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们无法实现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城市生态景观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城市生态景观的合理建设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从而实现城市多层次、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训柏. 浅谈城市生态园林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1).
[2] 杨骞. 从生态规划到景观城市主义[J].城市发展研究.2009(7).
[3] 樊丽,刘晨. 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理念[J].知识经济,2009,(06).
[4] 陈经同,廖泽志. 论城市生态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J].山西建筑,2009,(01).
篇7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人口的密度越来越大,相伴而来的是生态环境的恶化,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突出表现在水环境的恶化。作为水的输送体,河道能否保持良好的生态发展状况,客观上将直接影响水环境的保护。本文将简单介绍城市生态景观型河道建设的必要性及其相关问题。
关键词:生态型;景观型;河道;城市
生态型河道是相对贴近自然,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水利工程。生态型河道以安全、可靠、经济为基础和前提,以满足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多功能开发为目标,逐步形成陆域草木丰茂、生物多样、自然水体鲜活流动、水质改善、具有多样水生物物种互相依存形成系统并能达到自我净化、自我修复能力的水利工程,其本身就是一个景观。
城市河道是城市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在城市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生态景观型河道建设,是现代社会人类渴望回归自然、渴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迫切要求,是当前水景观建设的最简单直接、自然生动的客观反映。随着当今社会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人类创造的财富和人类自身都越来越紧密地向城市集中,城市对水资源的依赖越来越严重。水景观建设是与城市的现代化相联系且密不可分的,是城市水利建设中体现水环境的重要方面。现代城市概念不再以高楼林立、交通便捷、经济发达、商业繁荣为唯一指标,应当体现生态、人文、活力。水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是生命之源,是资源、是财富、是生机、是文化、是景观,是城市文化底蕴和文明素质的象征。从一定意义上说,建设生态型河道,就是在建设体现人文关怀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
建设生态景观型河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重视规划,确定目标,科学论证,合理选项,规范管理,组织开展生态型河道建设,发挥整体效益。为此,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处理好整体与局部、长远与当前、安全与景观、需要与可能的关系。
首先,在开展河道工程建设之前,应当研究城市的环境建设,并了解各条河流、工程区域每个河段的自然特征和保护对象,居住居民的对河道环境的需求,然后再规划。其次要确保生态景观型河道的功能。河道要符合安全要求,作为工程,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另外生态景观型河道建设并不是要求我们刻意地追求某种形式,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河道整治,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力求形成河道形态的简洁朴素、自然通畅、水质改善、水体调活的局面。
生态景观型河道的要求可以分为两种,即生态作用和景观效果。
一、生态作用
现在因为城市各种经济的发展,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的水体资源在深大程度上都遭到破坏,生态河道要负责维系周边环境的生态平衡,以生态修复为目标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河岸线要尽量做到自然,富于变化;河道的横断面要宽窄不一;河道有冲有淤;坡度要有缓有急;在不同河段,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植物、动物的生存。具体来说就是:无害化。采用对环境的负作用及损害最低的方案,避免在使用对其他自然环境掠夺式破坏的材料。生态化-水体池岸、河道等的设计要有利于水环境的生物、植物、鱼类的生存;节能化-从住区水环境的生命周期来考察、评估设计方案,优选低能耗的方案;综合化-综合审美要求与功能要求、经济与实用、生态效用与日常维护、保养等多方面的要求。而且我们要定期进行河道清理与整治,保持河道的生态循环。
二、城市景观
以景观建设带动滨河开发也是最近许多城市河道建设的重点之一。如在河道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加快集水资源综合调度、景观和观景、内河游艇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景观水系建设,从而带动中小河道整治和加快沿岸绿化景观建设,实现“水清、岸绿、景美、游畅”的目标。可以选择在水面开阔、水质良好、人文历史景观丰富的河段启动景建设和旅游开发,并在市区形成中心水环。在居住区附近的观赏型风景河道要满足市民的居住要求,使人们拥有一个可以散步、运动的自然场地,同时为了满足周围居民戏水、观赏的需要,将定期往河道内补充中水。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生态景观型河道的建设应该是渐进式的。无论生物多样性的构建,还是自我净化、自我修复能力的保证,在河道整治中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如果不注重生态而快速地实施环境水利工程,往往会导致自然环境的不和谐。而且一定要定期清理维护,动员市民爱护环境,保护绿化河道。
生态景观型河道的管理
建设生态景观型河道还要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河道的管理。生态景观型河道的管理是以前未遇到过的新课题,需要认真研究和处理好以下问题:一是管理体制和机制问题。按照统一管理与分级负责的原则,落实分级负责的责任制;在管理过程中,探索管养分离的新机制,制定市场准入的规划和管养定额标准,逐步实行养护的社会化、市场化。二是落实管理的经费。任何管理都需要人和物的投入,管理也必须要有成本。管理的投入要根据工程的性质和管理责任权限,由公共财政投入和社会性投入配套组成。三是提高管理的技术含量和科学调度水平。四是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
除此外可在河道两岸设置管理路,满足管理、养护河道的要求,局部地段与现有道路有机结合起来,在河道管理路上设置路灯,以满足道路亮化的要求。要求清淤弃渣存放在指定地点。由有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统一外运处理;在最大程度利用固体废弃物的基础上,将产生少量的废混凝土、桩头、废砖头等建筑垃圾排放。
生态景观型河道是人们理想居住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个多学科、多专业共同努力协调的结果。要避免过于理想化的冒进态度,而应该因时因地因类制宜,根据居住区的自然、经济、人文等各方面条件来选择规划,充分照顾业主、住户的接受程度,不但要创造生态景观型河道,而且要保证其可持续的运行与使用。总之,创造生态景观型河道任重而道远,但是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放弃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以生态景观型河道为目标。
参考文献:
[1] 牛松杰,生态景观河道建设新思路[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8(8):25,29.
[2] 胡方,杨利,赵静.论生态型河道的建设与发展[J].山东水利,2008(6):49-51.
[3] J.O.西蒙兹著,程里尧译,大地景观-环境规划指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
篇8
[关键词]生态景观设计;现代化城市;运用
随着生态理念的深入,人们逐渐改变了对自然环境的观点,景观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发展关系。生态景观设计就是自然环境中的一部分,现代化城市的发展铸造了一个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环境恶化充斥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因此,本文对生态景观设计在现代城市中的运用进行研究,提出可供借鉴的实践操作方法,优化生态景观设计。
1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当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交通越来越拥挤,城市资源短缺,人们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就城市的环境的现状来看,很多地区的城市环境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而城市景观设计是城市生态环境的缩影,目前很多地区的城市景观设计不能满足生态发展的基本要求。
1.1城市景观设计思想与生态环境背离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人们往往认为城市绿化就是生态景观设计,这是大多数人对城市景观设计观念的误区。在很多的广场和公园中不难发现大量的树木、花坛、雕塑等,而真正从生态环境平衡角度考虑的设计思想几乎没有,导致我国城市景观设计如出一辙。从生态角度考虑没有对环境发展起到什么实际作用,又浪费了大量的环境设计经费。从视觉角度考虑,也没有生态景观的美感。由于城市景观设计者在设计时缺乏对生态环境的理解,导致了城市景观设计与自然理念脱节。设计者在设计时最主要的是要对环境进行考察,因地制宜的落实好景观设计,根据地形地貌以及水循环的使用状况作出合适的设计方案[1]。
1.2城市景观设计缺乏人文关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追求发生着很多变化,劳逸结合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旋律,大部分人喜欢将闲暇的时间停留在舒适的自然环境中,环境景观中的设施不仅在功能上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品质追求,还增添了人文气息。然而,在很多景观设计中,只片面的追求景观设计的视觉效果,并没有结合人的需求而设计,导致设计作品流于表面,不能走心,在景观设计上缺少人性化与人文气息。城市中的景观设计主要是为人的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本应该从人的需求本身出发,创造更加舒适的设计作品。在很多的广场上都能看见形式美观的设计,却忽视了人的基本需求,缺少为少儿或者老年人活动场地,甚至连休息的椅子都没有。生态环境景观设计应该更多的从人的行为需求出发,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才是我国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2]。1.3城市景观设计缺乏中国特色目前,国际化的设计不断被国人认可,而很多外来文化影响了传统文化的发展,使中国文化在设计中失去色彩,严重的说是设计上的崇洋。很多设计延续了国外个性与创新的思想,而设计与环境不能达到协调统一,风格也是格格不入。我国的民族风格和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甚少体现。
2现代城市景观的设计条件
2.1以自然环境为设计首要条件
生态景观设计就是大自然环境的缩影,是将自然环境缩小安置在人的生活区域,让人更好的感受自然、贴近自然。设计上首先要以环境保护为基本原则,大力提倡资源保护、能源利用、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最大程度的杜绝环境污染,创造良好生活环境。生态设计需要在设计过程中最大程度的利用自然能动性,使其发展一直维持在自我修复与更新中,不能破坏其循环结构,一切设计都要以自然为首,以生态效益为优先条件。在景观场地的设计中应该尽最大可能保持生态环境的原有地貌形态,设计师需要将生态学原理充分运用到自然景观设计中来,将对自然条件的影响降到最低。例如在美国的查尔斯顿水滨公园的景观设计中,将天然的沼泽地保存完好,在沼泽另一侧扩建漫河滩,不仅满足了人们的亲水性,同时完好的体现了人与自然相处之道[3]。
2.2将外界干扰降低到最小
最小干扰是在外界干扰最少的背景下,达到实际应用的最好效果。大自然有其强大的自我平衡能力,尤其表现在植被、土壤、水循环以及地形中。为了使生态环境的自我平衡系统更加的稳定,那么就应该很好的控制人为因素造成的负面影响,使得危险达到最小化。但是完全保留自然条件就不能说是对环境的干扰了,就不能开展设计行为。人类活动多少都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但是在造成影响的基础上将干扰因素降到最小。并且在景观设计中,通过设计者的合理设计,促使自然环境能够继续循环利用,保持原有生物的基本格局[4]。
2.3设计原则尊重地方特色
地方性原则是指在不同的环境中,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以及自然气候的不同将导致环境出现地区差异。这种差异还包含文化的差异,因此才会有不同民族的建筑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而事实上,地方性原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设计法则,首先每一个景观设计都来源于具体的地区环境,每一个景观都有其独特的环境特征以及附加的特殊条件。无论是现代化的大都市还是小城镇,景观设计的第一步骤就是对自然环境进行周密的考察,对周围生活人群进行调查与分析。景观设计与地区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好的景观设计理念应该充分的尊重乡土意识,环境是每一个居住人民赖以生存的家园,一草一木都有其存在的道理,因此在设计中,设计者应该充分尊重地区的传统文化,在文化中找灵感,创造适合人们生活娱乐的景观设计。另外设计本身需要节约环保、就地取材,将当地原有的景观材料进行废物利用,合理取材有效的运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完成景观设计要求[5]。
3生态景观设计在现代城市中运用的建议
3.1生态景观设计注重细节技术
生态景观在设计中,设计技术水平决定着生态景观设计的成败。景观设计主要有两方面的技术应用,第一是高新技术的应用,第二是低技术的应用。其中高新技术是指设计景观设施的加工、处理、成型等工艺流程。随着现代进程的加快,科技不断的进步,信息时代科技的发展与艺术设计分不开。科学技术能够缓解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压力,从而优化人类生存环境。在目前很常见的高新技术应用主要是太阳能发电以及水系统平衡等。人们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使用,为自然环境创造更加舒适的温度以及植被覆盖。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高新技术都是有益于环境发展的,很多的技术应用本身存在不环保的现象,并且造成资金的重大浪费。例如在很多设计中使用的石材与木材都不能进行分循环利用,因此高新技术产品从某种意义上讲不能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设计技术的第二种,低技术的使用就是指在设计中使用的建材不是工业的产物,是从大自然中取材,直接运用于城市建设中,在设计中与环境相融合,一方面满足人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又满足了生态建设的基本原则。目前,低技术的使用是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源于自然的建筑风格独具匠心。与高新技术相比,低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避免了矫揉造作,在生活中体现了一种极其自然而真实的生活体验[6]。
3.2生态景观设计减轻生活压力
景观设计源于自然主要分三个方面,第一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第二是在设计中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第三是加强人们的生态意识。在现代环境建设中,不可取代的建设材料主要是钢筋、水泥、玻璃,这些高科技背景下的材料给人一种距离感,就算是再高端的技术处理手段也不能改变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局面。城市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关系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现代化城市建设往往忽略的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关系,设计的距离感,使得人在环境中不能贴近自然。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心理上对自然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自然中可以让人减缓压力,从身边环境中汲取正能量,并且迅速投入生活与工作中。随着教育全面发展,生态环境意识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人们在工作与学习中不断培养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环境建设中,建设者的能力决定着景观设计的方向。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培养优秀的建筑设计人才,学校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不能拘泥于书本的景观学知识,还要深入研究自然知识,尤其是生态学知识。让学生在就业时不仅注重经济利益,设计更应从生态环境本身出发,设计出符合社会发展并且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生态景观[7]。
3.3生态景观设计为生活渲染气氛
生态景观设计主要以人为本,由于当今人们生活节奏比较快,生活压力大,人们希望在空闲的时间享受阳光、亲近自然。为了满足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城市景观设计就需要为人们生活营造出温馨的生活情境,这种景观的设计对场地空间没有要求,对设备材料与工艺没有标准,只需要简单的自然背景,使得疲惫的身心得到很好的放松,例如在小区中的一片小树林,树下简单的石桌石凳。简单中烘托出浓厚的人文理念。景观环境虽然是属于设计出来的环境,但是也要处处体现自然的气息,生态景观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设计内容就是回归自然环境中的一年四季气候变化。这样不仅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还能在享受环境中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8]。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化经济不断发展,城市景观设计理念与自然背离。在具体的设计中缺乏人文气息,不能将大自然风光呈现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因此,城市景观设计应该结合生态环境的特征,将自然元素注入到现代化城市景观建设中来。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也是一种生态环境合理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我们应该不断更新环境与自然的保护理念,做好生态环境的守护者。
[参考文献]
[1]韩湘烨.生态景观设计在现代城市中的应用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3.
[2]于冰沁.寻踪—生态主义思想在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中的产生、发展与实践[D].北京林业大学,2012.
[3]辛颖.基于建筑类型学的城市滨水景观空间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
[4]李岳珅.传统文化DNA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转译研究[D].长安大学,2013.
[5]胡海燕.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0.
[6]贾红云.景观设计在现代城市中的发展方向[J].城市问题,2009,(10).
[7]陈蓉.现代城市绿地特色的营建[D].南京林业大学,2006.
篇9
关键词: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生态
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的高速提升,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需求已经远远超过单纯的物质享受。在带给人们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也不断出现,像环境不断被污染、能源持续紧缺以及资源浪费非常严重等。因此,如何保障住宅小区景观建设的质量成为了工作者们急于探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就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生态理念进行了探讨,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帮助。
1 住宅小区生态景观概述
党的十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前所未有的战略位置,城市住宅小区作为城市内主要人类聚居地,其景观生态设计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生态景观概念方面,目前较为主流的是综合性的生态景观概念,该观点认为生态景观是一种复合性的生态系统,生态景观中各种自然要素与人之间形成和谐的统一。其中所包含的主要要素有植物、岩石、建筑、动物、水体、人等要素,生态景观为这些要素共同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并且对其提供保护作用。而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完整的环境整体,这主要从生态教学角度考虑。就生态景观的应用环境不同,也分为不同类型的生态景观,如城市生态景观、居住小区生态景观等,而在居住小区生态景观中,基于居住小区的使用特点和建设特点,其生态景观设计更加注重观赏性和实用性。
2 住宅小区生态景观设计理念
(1)重归人性。人作为一个自然人和社会人,需要交流,害怕孤独;需要运动、休息;人离不开水,人爱玩火;爱采摘和捕获;需要庇护和荫凉,需要了望,看别人而不被别人看到;需要适当尺度的空间;需要安全的同时需要挑战;人爱走平坦的道路也爱涉水、踏步、穿障碍、过桥梁。同时,人要交流、要恋爱、要被人关注、同时喜欢关注别人…….因此,需要设计的场所能让人性充分发挥。
(2)重归生态。大自然的风、水、雨、雪,植物的繁衍和动物的运动过程,灾害的蔓延过程等等,都有一定的生态规律,它会告诉你什么地方可以有树木,什么地方可以有水渎;什么格局和形式是安全、健康、吉祥的,什么格局是危险、恐怖、凶煞的。同时,大地景观的足迹、道路、门和桥,墙和篱笆,建筑和城市,以及大地上的文理和名字,都讲述着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爱和恨,人类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
(3)尊重区域文化。住宅小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地方,建筑风格多为现代建筑风格,各地区在建筑装饰上也强调要突出地方特色。绿化设计首先应该从这一大的前提出发,做到不同地域和建筑形式的小区绿化各具特色。特色是绿化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必须根据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居民生活习惯和对户外活动的要求不同,作出不同设计。景观设计要尊重地方性特色,这种地方性特色是由环境形态与当地不同气候、环境、地理特征并综合了当地人们生活习惯而形成的。景观设计与地域环境相融合是关键,这样才能做到只属于本地的设计,而不是一种适用于各个地区的设计模版。设计是社会文化的映射,现代社会同传统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方法造成人们对本土文化重视程度的降低。但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景观设计师会更深层的理解设计的本土文化问题。
生态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日益重视景观品质的直接体现。因此,先进的生态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理念、智能化的景观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对深入“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的和谐”有着积极的意义。
3 住宅小区生态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园林景观发展的历史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适应现代园林景观研究只有四十几年。所以,很多人肤浅的认为园林只是种花种草,挖湖堆山,置石理水,随着房地产的兴起,中国园林风、欧陆风吹进了居住小区,他们不考虑小区人性化空间和功能性空间,只注形式不注功能,因此,我们的设计应符合人的行为方式,既要继成古代文人、画家的造园思想,又要考虑现代人的生活行为方式,运用现代造园素材,形成鲜明的时代感,如果我们一味的推崇古代园林,就没有进步,不同的时代要留下不同的符号。
(2)社区或小区偏重建筑建材,以破坏植被为代价,突出恢宏的人工硬化与铺装等硬质景观。有的小区的人工湖边,汉白玉、大理石、花岗石等应有尽有,与周边建筑相堆砌,而岸边仅有几株灌木及水中些许小鱼,炎夏步行至此,渴望蔽荫之所,使人很难找到湖边林荫下观赏垂钓意境。小区绿地景观的开发与设计,必须与自然特性相吻合,必须按自然的本来面貌加以升华。
(3)动物和微生物的保护意识淡薄。动物和微生物是食物链的营养级。由于植被的破坏,人为的乱捕滥猎,大量使用剧毒农药,使之面临生存危机。国外生态住宅小区内,常有兔子、松鼠、野鸭与人嬉戏、逗乐的情景。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使“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的意景,由画变为现实。
4 住宅小区生态景观设计的新手法
(1)住宅外形构成的灵活化。住宅中的组团由以往的“行列式”变为“半合围式”,这对景观艺术的设计构思比较有利,各种不同的组团可以相对独立地进行绿化设计,形成独立的个性与特点,从而达到“园中之园”的意境。
(2)外部空间景观营造的立体化、复合化。设计师运用“挖、填、堆”等传统的造园手法,力求在竖向上有层次、有变化,并且尽可能地利用地形本身的高差避免景观设计平面化、图纸化。“复合化”则是近几年来很多明星楼盘提出的新概念。多种功能的复合,增加了小区景观视觉上的兴奋点。在立体植物绿化方面,主要的设计思想是应当充分利用居住小区的空间,由于居住小区绿化面积有限,因而充分利用空间,设计立体化的植物绿化景观就有着重要的意义。如种植垂直绿化植物、攀岩植物、藤本植物等等,并且这种立体植物景观还能够较好地应用在建筑景观、道路景观、人文景观中。立体植物的搭配应当以美化环境、增强环境调节功能为主,并且在栽种位置上应当严格筛选,防止立体植物景观造成不便或者线路安全隐患。
(3)植物布置与搭配多元化。在植物的布置与搭配中充分运用中国园林中“借景”手法,除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景观,也在小区内创造出逼真的人工景观,使业主从各个角度都能欣赏到小区的优美景观,有较好的视觉效果。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在选择配置植物种类时,应以避免各个物种对空间和营养的争夺为基本原则。根据各种植地不同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选择植物种类。能够发挥不同植物的各自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生态条件。设计中要求根据不同物种在空间和营养生态上的不同来选择植物,充分
利用空间、营养,各种植物才能协调共生。善于保护和利用乡土植物能够减少管理维护成本,能促使场地环境自生更新、自我养护。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小区的建设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居住环境的优劣,建设生态小区的意义在于它在改善人们居住环境的同时,更有利于小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与发展,是城市生态系统有机整和的重要过程,具有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因此,我们应当提高对于生态景观的重视,积极在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应用生态景观的设计理念,最大程度发挥生态景观的功能。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生态设计 和谐平衡可持续性发展
一.研究的背景
在当代,随着环境质量的急剧恶化和全球资源的减少,人们对未来发展越来越焦虑,这种焦躁不安直接影响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其不能正常发展。所以,景观设计作为缓解二者关系的有效途径,对于生态目标的追求已经超过对其功能性与艺术性的注重,生态设计是景观设计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趋势。是城市能够持续性发展的良好的镇定剂。
在欧洲“景观”一词最早是出现在《圣经》里面的,它是被用来描写皇城的美丽景色。可以说它是在视觉美学的角度上诞生的,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仍然坚持以视觉美学角度来理解景观。然而,景观生态学思想的诞生给了人们不小的冲击,它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诠释景观与生态的关系。
早在1939年,德国著名的地理学家Troll就提出来“景观生态学”的概念。他把景观看作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空间的总体和视觉所触及的一切整体”。景观生态学就是把地理学上研究的自然空间关系与生态学上研究的生态功能方法相结合,即研究景观整体的结构和功能,是一个总体的范畴。他提出景观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的最高层次的生态学。
生态景观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
2.1生态景观的重要性
如果说农耕时代的景观设计是人类对自然景观的对抗过程,而工业时代的景观设计是人类对其自身创造的工业化景观的消极对抗过程,以信息社会为背景的景观生态设计则是要人类对整体景观的各元素进行主动安排和协调的过程,这意味着人们不再将单一景观元素作为设计对象,而是同时把构成景观整体的所有元素都作为设计点和目标,最终使景观系统结构和功能达到整体优化。
由于现实生活中环境的逐渐恶化,生态景观逐渐为中外设计者所关注,对它的研究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而日益呈现出多样化态势。城市景观,作为城市的外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有机体,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的室外场所。城市景观作为连接自然与人类生活的主要媒介,它的景观构造直接反映了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的高低。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正在快速的发展,城市环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城市系统在自然演变与城市发展间的相互关系更加脆弱。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走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道路,才是城市及城市景观的出路。
加强城市的生态景观设计,对我们居住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社会成员的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加强自身的生态理念的培养,因为有了一个根深蒂固的理念,才能更好的督促我们的行为,才能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生态景观的重要性是可持续性的,它不是占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一条长远的道路,关系到我们的子孙后代。
2.2 我国目前的现状
相对于国际上的景观生态学研究而言,我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还很短暂。从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的学术刊物上才正式出现了景观生态学方面的文章。目前,中国正面临这一景观设计革命的挑战。
中国现在环境面临的问题:
(1)城市人口急速膨胀,居民的基本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因此生态设计就被放到了不显著的地位上,使得不被人所重视。
(2)户外集中的大面积的休闲空间非常缺乏,这就造成了人们在工作中承受的压力无处宣泄,造成广大居民身心不能得到舒缓。
(3)土地资源极度紧张,因此想通过大面积的绿地来缓解环境的途径较难实现。
(4)财力有限,对林地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不到位。
(5)自然资源有限,整体的自然环境比较脆弱。
(6)外来文化的入侵,使得自己本身的文化得不到充分的认识与利用。
诸多原因都导致了走城市的生态景观设计这条路的重要性及它的艰巨性。
所以,采用逐步实施城市的生态景观设计方案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了。
三.生态设计的基本原理
景观生态设计它的基本原理:
自然优先的原则:设计时要以保护自然为前提;既要划定预留出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又要防止城市开放空间中自然生态景观的丧失,借以来根据其承载力来设计人们的活动空间,以确保人与其他生物共生的开放空间。
.整体设计的原则:景观生态设计是一个对人类环境整体的设计,它考虑的因素是综合性的,而不是仅仅指的一小块孤立的景观。景观生态设计最终的目的就是使环境整体得到和谐。
设计适应自然的原则:在设计师设计时要遵循自然本身的“设计”,最大程度的做到因地制宜。好的设计就像为某人量身定做的衣服,如果换了主角,就不合身了。同理在做绿化设计时往往会出现为了视觉的美观而生硬的栽培不符合当地环境的树种,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伤害。
《尔雅-释地》有:“邑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墒”这种同心圆式景观类型划分方式反映了人为活动强度在自然景观基相中的递减关系,是现代景观生态学中景观类型划分模式的原始模式。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景观只是打着生态的旗号,而它的本质仍然是以观赏性和利益为主,遵循自然的理念在设计中占得比例少之又少。
在国内生态设计的案例中,最为成功的要数成都的活水公园了。
优秀案例分析
成都活水园,占地24000多平方米,它位于成都市中心府南河畔,公园形状是一“鱼”形,象征活力和健康,也成了该设计的亮点之一。游人往往从鱼嘴而入,走向鱼尾。而沿着河岸又恰好在公园散步,游赏全景。
它是世界上第一座以"水保护"为主题展示国际先进的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的城市生态环保公园,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被污染的水在自然界中由“浊”变“清”,由“死”复“活”的生命过程。整个过程全都是依靠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没有一点现代工业的痕迹,利用水力学,生物学等原理,原本死气沉沉的水随着游人的脚步,在一个个池子中流过,一点一点变清,显得是那么的自然,毫不做作。
成都活水公园主要由“人工湿地生物净水系统”、“自然森林群落模拟”和环保教育馆三个主要部分构成。其中,“自然森林群落模拟”这一景观是广泛分布于公园各处绿地中。随着净水系统和自然森林群落的组合运用,让“公园”的功能得以更完善地体现和发挥,在多是人造混凝土景观周围布置令人舒适的绿色植物,不仅可以作为与净水系统相对应的软质景观,而且也具有分割限制游览空间的作用,让公园的多功能性和人与自然鱼水难分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总结
作为景观设计师,他所做的事情不仅仅是让设计出的作品多么美丽,视觉上多么震撼,他最主要的工作是满足人们的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能够和谐,使两者达到平衡,使人们的生活质量达到最优质。因此,景观的生态设计是设计师必须遵循的原则,人脱离自然而独立存活的可能性是零。大自然对与我们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对于现在一些人对自然不节制的破坏行为,最终会导致我们承受不了的后果。
只有坚持城市的生态景观设计,坚持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的原则,我们的生活才会如鱼得水般舒适。
参考文献
[1]俞孔坚等.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中国园林,2001(06)3一10.
[2]程里尧.环境艺术是大众的艺术.环境艺术,1988(0l):4.[3]高黑,倪琪.当代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与手法初探.华中建筑,2005(04127一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