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策略范文

时间:2023-04-04 05:13: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设计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设计策略

篇1

[关键词]工业设计;设计策略;商业策略;创新;新经济;企业转型

[Abstract] In western countries, industrial design has deeply involved in strategic areas, and promoted innovative strategies from multiple levels overall strategy, business and products. Design strategy is one of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design, which deeply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business and design, has a notable feature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strategy, and it can be more adapt to the demands on experience economy and Internet model represented by the new economic situation.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case of personal experience, the author study the basic feature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design strategy, and conclude: In China, design strategy has the real meaning and value as well, which can not only support the business transformation of local company, but also help them more rationally face the challenge of new economy.

[Key words] Industrial design;Design strategy;Business strategy;Innovation; New economy;Business transformation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欧美的商界和设计院校关注到一个现象:随着竞争的升级与商业模式的演化,企业开始要求设计更多的介入策略层面的工作,但在开始阶段仍只有零星的实践,也没有形成关于设计策略的系统性理论与方法。因此,一些设计与商业类院校率先就此开展研究并设置相关课程。其中伦敦商学院的设计管理中心、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斯坦福联合设计课程、荷兰代尔夫特大学策略设计专业、美国伊利诺伊工学院设计学院等对设计策略的思想,理论和方法的建立与完善做出了重大贡献。

以IDEO为代表的一批世界领先的设计咨询企业,从本世纪初开始,不断把“设计思维”的概念导入商业领域,强调企业在工作中要普遍引入设计的思考方式,其中,设计策略是设计思维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

经过近20年的发展,设计策略在欧美的商业化进程中已经度过了导入期,开始进入发展期。大量的商学院开设设计策略、设计思维或类似课程,企业习惯于雇佣设计咨询企业开展策略层面的合作,或者招募设计背景的人员担任策略岗位。美国加州艺术大学开设了“设计策略方向的MBA”,代表了设计策略商业化进程的最新动向,同时反映了设计策略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关于设计策略

(一)设计策略的含义

设计策略自诞生以来,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和诠释。基于笔者的实践,结合相关的文献,笔者认为设计策略分为三个层面,而本文将着重探讨第一层面的设计策略。

1.借助设计的策略发展(Strategy by Design)

以设计的思维和方法参与制定企业各类策略的行为和产出,为新产品开发和其他经营活动提供策略性输入和指导。这个层面的设计策略已经脱离了传统的设计定义范畴,它深度融合了商业策略并与之高度互动,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学科和能力体系。

在这个层面,设计策略的实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制定未来的业务愿景和商业模式,服务于公司整体业务的构想与展望。

(2)发现既有业务机会以外的新业务机会,从横向扩展的角度探索业务增长的可能。

(3)探索既有业务的下一步发展方向,从纵向挖掘的角度维持或实现增长。

(4)发现和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前景,把技术转化为真实的商业价值和用户价值。

(5)建立具体业务的开展策略,沟通战略与执行;具体包括产品线的规划(图1),产品定义(图2)和产品发展路线图的制定等。

(6)借助设计的能力推动公司整体战略的实施。

2.设计中的策略(Strategy in Design)

设计过程中的策略性工作和产出,为设计的开展提供原则、指引和灵感启发。这个层面的设计策略依然属于传统设计的范畴,但已具备了策略工作的属性,可以被称之为“执行的策略”。

在这个层面,设计策略的实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将设计融入企业品牌的基石与基因,建立基于品牌的设计原则和设计语言。具体而言,属于同一品牌之下的各种设计行为,都将在设计策略的约束下,遵循一个设计原则和语言,以形成一致和连贯的品牌形象传达。为人所知的企业识别系统(CI/VI)和产品识别系统(PI)都是设计策略的具体产出。

(2)设计项目前期的研究与概念发展,能够指导和启发设计开展的设计输入。在这个阶段,设计师(通常是策略设计师)需要开展设计研究,从竞争和用户等多个角度发现设计和创新的机会,并且与营销、技术、工程等通力协作,以概念的形式为核心手段,建立设计输入文档,确定设计的方向、原则和创新点。

3.设计自身的策略(Strategy on Design)

设计自身的发展策略的探索:把设计本身作为对象,作为学科专业或企业职能,研究其发展的方向、路径和实施方法。在过去的20年中,设计的价值不断的被重新发掘和认识,企业一直在探讨和重新定位设计,探索设计可能的发展方向。

在这个层面,设计策略的实践主要集中在设计管理方向,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探索设计在企业中的应用领域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设计在企业中的应用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一方面是从单纯的造型设计延展到新产品开发全流程;另一方面是从单纯的产品开发渗透到各个领域,如营销、品牌、技术等,当然还有策略制定。换而言之,第一层面的设计策略,即“借助设计的策略”,是设计不断探索自身发展方向的结果。

(2)探索设计在企业组织内部的角色、作用和地位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设计从边缘化的角色不断迈进企业的核心部位,表现在:设计部门开始成为企业一级机构,设计主管开始冠以“副总”或“副总裁”的头衔,如联想在国内率先设立集团设计副总裁的职位;设计在企业内部的话语权和资源供应不断放大,不少国内企业开始让设计师参与主导新产品开发,设计不再是技术、研发或营销的配角。

(3)探索和发展新的方法、技术手段和能力

随着设计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工业设计需要不断引入新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建立新的能力。比如把其他领域(如市场研究、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引入,形成设计研究体系;把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3D打印等技术手段引入,形成快速商业原型的能力。

(二)设计策略的特点

与企业传统的策略制定相比,设计策略具有以下5个主要特点:

1.以用户为中心

传统的策略以业务为中心,注重定量的分析与结果,强调规模与利润,习惯用数字的方式分析和描述业务的前景与价值。设计策略则强化人的因素,把用户作为策略的中心之一,同时引入了相关的因素,如“易用性”,作为策略评价的标准。与此相应,设计策略要求策略制定者要亲自贴近生活。因为研究任何二手数据都无法取代对目标市场和人群的实地观察。只有获得鲜活而印象深刻的洞察,才能有效的激发灵感。设计研究中的很多手段都可以帮助企业的策略制定者和决策者有效地观察和挖掘用户。

2.跨领域的知识与能力合作

公司的传统策略由战略部门或相关职能人员制定,知识和能力聚焦在商业管理、投资、财务等领域。设计策略要求在策略阶段就纳入设计,研究品牌、工程甚至制造等多种知识和能力。IDEO的蒂姆.布朗建议企业招募具有T型知识结构的人员加入策略的制定,这些人拥有一门核心技能,比如设计或营销,就像T字母的腿,同时他们能够迅速地进入其他领域,如人类学,并加以实际应用。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产生洞察,并且能够有效地识别用户需求的普遍类型。这些是能够导出策略的核心机会所在。

3.边做边想

传统的策略制定会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表述机会的市场前景和可行性,但却少有把关于机会的核心想法或概念,即产品或服务讲清楚。在决策的时候,决策团队未必真正能够理解机会所在。这不仅会让企业错过一个好的机会,也会错误地进入一个不适合的领域。

设计策略强调策略的构思要与核心想法的发展同步开展。事实上,当策略人员试图把核心想法表现出来的时候,无论绘图、模型或者一段描述产品和服务的影片,已经在发展策略本身。通过把策略的核心想法展示给相关利益者,如公司高层、投资人以及消费者,策略团队可以得到大量的反馈。这些反馈不仅来自人们的经验和知识,更来自于宝贵的商业和生活直觉。

4.借助原型的早期评估

传统的策略的评估依靠企业决策团队的经验和商业直觉,结合定量的分析(如可行性分析)来做出决断。策略的效果往往只有在执行之后才能看到,因此只能在执行的前期进行风险预警和控制。这意味着,当发现策略的问题的时候,损失已经发生了。

设计策略强调发展核心想法的原型,而制作原型的过程就是策略评估的过程,因此企业得以在策略发展阶段就做出早期的评估。因为采用可视化的原型,不仅可以获得企业内部人员的专业评估意见,更可以获得外部专家或者用户的反馈。这使得策略在最终决策时,就已经针对执行时可能遇到的问题或风险做出了相应的调整。这不仅可以降低策略的风险,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还可以缩短执行的时间,加快产品上市的速度。

5.持续的改进

传统的策略制定是一个闭环的过程。策略部门完成策略制定后,交由执行部门实施。只有在一个策略周期完成后,往往才会由策略部门针对实施的结果对策略进行审视。这使得企业难以对策略进行及时的调整与改进。

设计策略强调策略的完成只是开始。市场变化万千,企业的策略也需要随时调整。设计策略的特质使得其非常适合帮助企业不断演化策略。设计策略关注真实的世界,借助跨职能的团队,有效洞察用户和市场的变化,修正原先的核心想法,并以原型的方式加以表现,迅速的获得关键利益者的反馈,最终形成对策略的调整。

二、设计策略实践分享

笔者从1997年开始一直从事与工业设计相关的工作:1997年,进入广东美的集团设计中心,是国内最早一批在企业内部从事工业设计的专业人员;从2002年开始,笔者先后担任GE/FITCH(GE与著名的设计企业FITCH的合资公司,总部位于新加坡)中国区设计经理、GE塑料集团亚太设计主管、GE医疗集团大中国区设计总监和BP新能源新兴市场业务中国区产品策略与发展总监,在工作中开展了大量的设计策略实践,并充分认识到设计策略的作用与价值;2009年,笔者创办了上海本然研创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然研创),专业提供创新顾问咨询服务,其中设计策略是本然研创提供创新服务的核心能力之一。

在创办公司之前的一段时间内,笔者观察到以上海为代表的国内发达经济区域呈现出策略性创新需求的上升态势:跨国企业从06-08年开始加速推动In-China-ForChina的本土化创新策略,在上海、北京甚至成都等内陆城市设立高级别研发中心,并且严肃地针对中国市场和消费者制定差异化策略,且不再把中国仅仅看做廉价制造基地和产品销售地;以江浙沪地区企业为代表的一批先发企业度过了市场化经营的初级阶段,通过模仿与学习,他们成功的解决了“怎么做”的问题。在高阶形态的竞争中,他们意识到“做什么”将是企业发展面临的核心挑战。这不仅意味着要对已有的产品开展创新,还涉及到进入新的业务领域,开拓新的市场甚至新的商业模式等策略性议题。

同时,在策略性创新人才的供应方面,国内市场存在较大的缺口。中国企业向来缺少策略人才,更不用说创新方向的策略人才;产品企划和产品管理类型的策略性岗位一直存在供需脱节的现象;外部资源方面,当时上海及国内的工业设计公司,当时仍然以产品层面的设计与创新服务为主,而且一度向综合性全领域和实业化的方向发展,并没有过多的涉足策略性创新领域。

经过5年多的发展,本然研创初步形成了系统的创新咨询服务体系,建立了融合设计、研究和商业的综合性策略创新能力与方法论体系。本然的客户涵盖国内外领先企业,如三星、广汽、惠而浦、美的、阿克苏诺贝尔、迪卡侬等。本然不仅为企业建立产品创新策略,发现新的业务机会,更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同时还为客户提供协同创新等创新方法的支持,以及创新资讯的数据挖掘服务(图3、4)。

(一)建立ECM中国的业务策略和产品策略

从2006年开始,英国石油BP在印度、中国、南非和越南等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可再生能源消费业务, 称之为ECM业务,旨在为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的消费者提供健康、绿色和安全的生活能源解决方案(图5)。笔者曾担任ECM中国的产品策略与发展总监,期间与同事共同采用设计策略的方式,制定了总体业务策略和产品策略。

1.从零开始

ECM业务首先在印度创立,推出了应用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烹饪炉具,并创造了颇为有效的商业模式:通过在当地农村建立基于农村妇女个体的分销体系,以及合理的定价,ECM印度的生物质炉具和燃料迅速打开市场(图6)。

ECM中国成立时,没有任何的业务构想,也不打算照搬印度的模式。因此ECM中国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业务策略与愿景。

2.全员参与的策略制定

从第一天开始,ECM中国就由全员共同参与策略制定的工作。ECM中国拥有一支精干的团队,包括管理、产品、营销、市场、制造、供应链到政府关系。不同的职能人员在策略制定的过程中紧密协同,贡献了各自独特的专业视角和观点,有效地探索出最适合中国农村生活能源消费需求的业务机会。

3.走进农村的真实生活

在策略发展初期,ECM中国团队的所有成员(包括行政助理),对中国农村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实地考察与研究。每个人都尝试着使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图7),如观察、影像日志、访谈等,获取了对农村生活和生活能源消费的最真切地了解和认知。

4.综合洞察

除去实地研究之外,ECM中国成员开展了背景研究和竞争性分析,收集了大量的定量数据(图8),包括人口、可支配收入、绿色能源发展现状、农村人均生活能源消费、中国政府的新能源政策等。结合两方面的研究数据,ECM中国团队形成了综合性的研究洞察,有效地平衡了用户需求、产品技术和大环境趋势三者之间的关系。

5.产品策略与业务策略同步

经过实地考察与分析洞察之后,ECM中国确认中国具备发展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市场和原材料基础。但ECM中国通过用户测试的方式评估了包括ECM印度的产品和燃料颗粒技术在内的多种解决方案(图9),否定了直接套用成熟产品和技术的可能性。因此ECM决定把产品策略的工作提前,与业务策略同步开展,以便用清晰的产品概念来构建业务策略的核心。

6.原型的反复验证与调整

产品策略的核心想法是应用印度ECM的成熟技术,快速推出适合中国农村市场的烹饪炉具和配套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大量的产品想法被快速制作出原型,并进行了反复验证。笔者亲自使用功能验证原型烧制菜肴,测试原型是否能够满足目标地区家庭的烹饪需求(在一个小时之内完成两菜一汤、一锅饭),包括火力、持续烹饪时间以及每顿的燃料成本(图10)。每一个阶段的原型机都会被投放到目标地区进行实地使用测试,收集用户的反馈意见。

7.策略的快速校正

在原型机的反复验证过程中,ECM发现目标试点市场的情况与全国总体市场状况出入较大。总体业务策略中设定的竞争目标是以价格优势取代蜂窝煤,但是目标市场中蜂窝煤消费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比例,且蜂窝煤价格低于全国平均价格。因此ECM中国迅速把策略调整为“以大火力和方便使用为优势取代蜂窝煤和其他能源,如电力和柴灶”;随后同步调整了产品策略,重新确定了产品的核心价值点,修改了设计,制作了相应的功能原型(图11、12),并且在实地测试中收到了颇为正面的反馈。

2009年,在产品上市的前夕,受到经融危机的冲击,BP砍掉了包括ECM中国在内的全球绝大部分新能源业务。笔者很遗憾地没有看到策略的实际验证,但并不影响其成为设计策略的典型案例。

三、设计策略对中国企业的意义和价值

(一)设计策略有助于中国企业解决“做什么”的难题

中国的企业一贯长于制造,经过多年的发展,研发的短板也在逐渐弥补。研发和制造都侧重于帮助企业解决产品,即“怎么做”的问题;但是在经济的新常态下,无论内销还是出口的制造型企业,在转型时都面临着产品“做什么”的问题。

不同于若干年前企业转型,当前竞争的态势要求企业必须创新,才能够在转型后生存和发展。代工型企业要转型,不再能简单的销售原有的产品,首先要问自己“做什么”;内销企业要转型,不能在简单的地依靠品牌建设、渠道建设或投资并购等途径,也要首先问自己“做什么”。

相对于欧美企业,中国的企业更加依赖于企业家个人的商业直觉和经验制定企业的发展策略,回答“做什么”的问题。但毕竟像乔布斯那样的商业天才不是常态,而且中国传统制造企业以往很少设置类似“产品经理”的职位,也缺乏系统的“产品规划和管理”机制,因此在天才老板的想法和具体执行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断层。除非产品开发出身,决策层的想法往往不能清晰地表达机会概念。但企业又普遍缺乏相应的能力和机制,把顶层的框架性策略转化成具体的产品机会,进而指导具体的执行。

例如,国内某知名家电企业的决策层,很早就预见到智慧家庭将是家电企业在未来的关键发展机遇,并制定了进军智慧家庭的企业总体策略。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却遇到了极大的困扰。首先是该企业不知道该由哪个部门接受,然后习惯性的交由技术中心主导,希望从技术率先突破,两年后却发现依然毫无头绪。当该企业尝试把项目移交给设计部门的时候,情况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设计部门联合外部的咨询公司,首先展望了智慧家庭的策略愿景,并开发出一款产品原型,投放到公司内外接受测试。测试的反馈极大的推动了项目在企业内部的进展,并转换为实际项目继续推进。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到,该企业的设计部门当时并不是有意识地推行设计策略,但实际却按照设计策略的方法行事。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导入设计策略,中国企业可以盘活内部的设计资源和能力,或者借助外部的设计资源,用熟悉的设计方式,快速地建立策略能力,有效地解决“做什么”的难题。

(二)设计策略帮助中国传统企业正确的应对新经济的挑战

当下中国企业的困境在于,不仅要转型,更要应对新经济形态的挑战。

1.互联网经济极大的冲击着固有的商业模式,特别当传统的互联网企业冲入传统实业,而传统的实业企业借助互联网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后,传统企业的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动摇。例如,在互联网时代,有人提出“产品为王,策略已死”,认为只有好的产品就一定能成功,而策略的发展需要漫长的时间,拖慢了产品的上市速度,已经严重不适应新经济的发展,应当淘汰。

从设计策略的角度思考,我们不难发现,这种论调其实没有否定策略,而是没有看到策略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即在持续的原型发展中思考和调整业务和产品策略。因为互联网产品先天具备“快速开发,快速上线,后期试错”的优势,企业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实现策略和产品近乎同步的发展,甚至可以做到“策略即产品”,所以让人们产生了“策略已死”的错觉。

因此,借助设计策略,以实体产品为主的传统企业可以正确的对待类似的做法或观点,从而避免潜在的损失。

2.在新经济的形势下,万众创业和大众创新以及众筹模式的出现,似乎在告诉创业者和企业,“只要有好的产品,就能够创业成功。”但实际上,大量昙花一现的众筹案例告诉我们:“只有好的产品,并不意味着好的业务。”换而言之,成就一个好的业务,只有好的设计和好的产品是远远不够的。不同于传统设计,设计策略的能力体系包含了大量的商业要素,比如系统思考、财务、可持续、企业家精神和领导力等,这些都是有效地建立一个成功业务的必要能力。因此,导入设计策略,或者运用设计策略来辅导或孵化众筹等新商业模式,将可以有效地提升创新或创业的成功率,并放大创新的价值。

篇2

关键词:包装 消费心理 购买 年轻化 民族化

一、包装设计与消费心理

包装是指在流通过程中,为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依据不同情况而采用的容器、材料、辅助物及所进行的操作的总称。包装的三大功能是保护商品、美化商品和向消费者传达信息。在当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类产品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消费者已经不再满足于温饱的生活对商品越来越挑剔。于是,商品的包装设计也就显得越发重要起来。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将人类的需求分为5个不同的层次,并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排列。他们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从这五种人类需求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产力的提高,消费者的需求也会逐渐向更高层次发展。于是,一些研究者根据马斯洛的这五种心理需求总结了“求实、求新、求美、求利、炫耀”五种消费心理,并通过这五种消费心理对包装设计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总结。如,中老年消费者是以追求商品的实际使用价值为主要目的,注重商品的量和效用,讲求经济实惠、经久耐用、价廉物美、货真价实;追求新颖时髦产品包装的新一代消费群体更重视包装的装潢、色彩、款式上的创新;精美、具有艺术魅力的包装能激起消费者高层次的社会性需求;包装设计运用色彩、文字可以直观的向消费者传达“超值”的商品信息;名贵名牌的商品的包装用料要考究,突出品牌和名牌标志等特征。这些都说明,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对于包装设计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二、包装设计策略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地发展。今天的时尚,可能明天就会过时,所以商品的包装必须不断改进,在继承传统与创新中寻求平衡、和谐与统一。由于人有阶级、民族、文化、宗教、职业、年龄等之分,不同层次的人有不同的需求,所以这要求我们根据多层次人群的消费心理进行多角度的包装促销。接下来笔者将以时尚化年轻化消费群体和民族地域化两种特殊的消费群体为例对商品的包装策略进行分析。

1、针对时尚化年轻化的消费群体的包装设计

现如今,世界范围内的消费重心已经逐渐向时尚化年轻化转移。消费者的欣赏情趣和生活方式变得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据2000年“新世纪中国消费调查报告”表明,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正由温饱型日益向享受型和自我发展型转变,所以那些富有趣味性、结构创新性等特性的个性包装就更容易抓住消费者的好奇心,增大对消费者的刺激效能,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

①趣味性

趣味包装是在后现代语境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与现代主义的冷漠规矩相比,它追求感性上的快乐,是现代人们摆脱生活压力追求愉快生活的直接反映。如图1卫生纸巾的包装,卫生纸所露出的形状恰好与包装图案中的鼻子相切,使人自然的联想到了感冒搽鼻涕,消费者可以在使用中感受到设计师的情趣,于是纸巾也就不难畅销大卖了。如今,人们在紧张忙碌的生活节奏下工作生活尤其需要轻松和幽默,趣味包装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这种感性消费需求、顺应时代趋势而产生的。

②结构创新性

独特的包装造型在促进商品销售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食品的包装封口大多经过塑封或纸张卡锁等形式从结构上进行封闭,给消费者以干净卫生之感,使消费者能够放心选购。图2是某糕点品牌的包装,它在打开抽拉式内盒的开启处用突出的半圆形(左图红圈处)和小凹槽(右图红圈处)作为视觉语言提示消费者将手指放置于该处,更易开启包装取出糕点,避免了消费者用指甲抠开盒盖的开启方式,给他们一种心理上亲近感。再仔细观察该包装(右图)内盒底部的小“足”,我们发现通过这个细节设计能够使商品内盒与外盒之间的摩擦大大的降低,让商品的内盒更容易抽拉从而取放商品。这些细节都可以让我们看出商家的细心,消费者又怎么能不喜欢呢?

德国建筑师密斯・凡・德罗曾说过“细节是魔鬼。”如果商家可以有效的利用结构上的细节进行包装设计,使消费者在享受产品的同时体会到设计师对细节的关注和对消费者的关心,这样的品牌和商品就一定可以在市场中取胜。2010年的IF获奖作品中就有这样一款经典的包装结构创新设计,设计师在易拉罐拉环的顶部加以微小的弧度调整,使消费者的指甲更易插入到拉环下方,既让消费者在开启过程中容易施力,又很好的保护了消费者的指甲,因此受到了众多年轻女性消费者的追捧和热爱。

③图形创新性

法国学者费歇尔曾提出“人类的资讯有65%来自眼睛,25%来自耳朵,其余10%来自其他器官。”因此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图形的趣味表达就成为了吸引消费者最先感受、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如有的包装图形描述了一个生活中富有戏剧情节的场景,而有的则运用了夸张、蒙太奇的叙述方法,图3中Mr.fee的零食包装就是一个例子,它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用涨红的脸代表食品的麻辣口味,生动形象、贴合实际、一目了然,不仅成功的吸引了消费者目光,也准确的向消费者传递了商品的信息。

④仿生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自然对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仿生设计也成为了吸引消费者目光的好方法。无论是什么产品,设计师都可以从图形结构上赋予它可爱的特征及想法,消费者也更容易被这些仿生设计所表述出的感情打动,产生购买欲望。如图4果汁包装中,设计师将香蕉的形象和饮料盒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生动活泼,给人以愉悦的心情。图5中右侧的手提袋设计也与花瓣的形状联系在一起,增进了消费者与产品的心理距离,使消费者更容易在会心一笑后掏出腰包购买商品。

⑤互动性

记得小的时候有一种叫做“奇多”粟米脆的零食受到小朋友的喜爱,因为该零食中每包都附有一个塑料圆片的赠品,当你有一定数量的赠品时,它们可以互相拼插,组合成玩具,小圆片赠品越多,拼的玩具也就越大越漂亮,因此迷住了大批的小顾客。这就是商家利用消费者的互动心理帮助促进消费的。如图6的这款俄罗斯饼干包装,包装中城堡图形的高度可以随着包装盒的开启而增高,增加了包装与消费者的沟通,使商品产生了趣味,从而提升了商品的附加价值,吸引了许多搜集爱好者的关注。

⑥故事性

一些主要针对年轻消费群体的商家常常会推出一些卡通漫画形象、吉祥物等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如张君雅小妹妹系列产品,它通过其可爱的形象配套一些动画宣传片,将成本不到一块钱的干脆面卖到了将近五块钱。据商家调查,90%的台湾消费者都是被“张君雅小妹妹”的可爱的形象吸引,从而产生购买行为的。可见,商家通过具象的形象表达,向消费者叙述故事,使其产生喜爱之情,即使没有其他图形文字的辅助,也能达到信息传达和促进销售的目的。

2、针对民族化地域化群体的包装设计

由于不同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的影响制约,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语言、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和审美观,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土壤孕育出了不同的艺术之花,世界也因为差异而变得更加精彩。所以尊重文化的差异感受不同的风俗礼仪,并根据它们做出不同特色的设计作品是很有必要的。

①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

大部分中国人偏好红色,对黄色橙色等暖色颇有偏爱,这是因为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红色代表喜庆,象征活力、喜悦、热情、吉祥,而橙色则象征积极、愉快、甜蜜、新鲜等意义。所以,在春节、中秋等节日礼品以及婚庆礼品的包装中多使用红色调和橙色调以体现喜庆的气氛。而在西方尤其是美国,特别偏爱蓝色。他们认为蓝色意味着、信赖、保守、理想和神圣,他们购买的结婚用品的包装也多运用蓝色等冷色调或白色为主的浅色调以表达对新娘新郎忠贞爱情的祝福。所以一个好的包装必须要根据当地的文化和民族习惯,迎合消费者的消费喜好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同。

②心理共鸣

好的包装设计必须要与消费者有心理上的共鸣,唤起对消费者潜意识的关注。如儿童对未来世界天真的幻想,女人对生活浪漫的渴望需要等。所以设计师首先要考虑消费者的购买目的以保证设计时的最佳角度。如图7为某喜饼品牌的包装设计,喜饼是一对新人在结婚当日赠送给亲朋好友的礼物,它不仅是一种食品更是代表了美好的祝福,和将喜气赠与别人的美好愿望。所以该包装使用了大红色为主色,上下层拼成一个“蘸”字,不仅使购买者感到其能够恰到好处的表达自己的感情,同时为得到礼品者带来喜庆的气氛,这样包装就容易在市场上获得好评。

③通过文化提升产品附加值

有的时候商品的包装不仅仅需要美观还要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如商家可以通过某种文化背景的支撑来增加礼品的感情含量、文化含量以及价值含量,提升礼品的综合价值,如图8为明清时代宫廷中最流行的包装形式之一。它设计巧妙,匠心独运,其盒盖的方圆造型源于古代礼器玉琮,是天地合一的象征,其图案隐含“天地同春”之意,被乾隆御名为“寿春宝盒”,深受当时贵人们的喜爱。

篇3

老年人口系数是判断一个国家是否老龄化和老龄化程度的指标。联合国卫生组织规定,在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口系数超过10%,就可以称之为人口老龄化[1]。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系数达到13.26%[2],显而易见,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一项新的严峻国情。此外,我国老龄化还面临着绝对数量多、贫富差距大、增长速度快、分布不协调等问题。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上存在老龄化问题的国家平均用了80年左右时间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而我国只用了27年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3],人口老龄化过快决定了我国应对老龄化问题时的滞后性。如何养老成为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2社区养老模式分析

2.1社区养老的界定

社区养老是西方国家在应对老龄化问题时提出的一种养老服务模式,这种模式在西方国家已经得到成熟化的运行。国际上关于社区养老较为广泛的定义是,老年人居住在社区内,接受来自于社区志愿者、政府或非政府营利性组织以及其他机构的日常生活和医疗卫生服务[2]。结合我国传统养老方式,我国学者给予的定义是,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服务为辅,以此为基础,形成层次不同、内容有别、形式多样、因人而异的服务体系[4]。2.2国外社区养老及实践西方国家先于我国迈入老龄化社会,在美国社区养老被称为“国家-社区型老年福利模式”,这一模式分为独立居住型、护理居住型和持续照顾型[3]。美国社区养老主要采用社区自理模式,即居民、志愿团体、营利性组织和专业社会工作者通过项目安排参与进来,由社区主导,居民自愿参与,形成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日本在70年代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目前也是世界上长寿国家之一。其社区养老主推“小规模、多机能”特色[5],小规模是指老年人居住在家里,接受来自于社区的照顾。多机能是指把社区建设成为拥有多项为老年人服务的内容,使老年人在家里就能获得多元化的服务。其次由于日本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其社区养老最大的特点就是引入了很多专为老年人提供的工业设计产品,如图1所示。

2.3我国现有养老模式

我国现有的养老方式主要是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其中,居家养老作为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处于主体地位。社区养老作为一种养老模式在九十年代末引入我国,随即在一些大中城市展开[8],包括北京太阳城国际养老公寓、羊坊店社区、上海静安社区等都已成为我国社区养老的示范化社区。早在1999年,上海静安社区成立了老年生活护理援助中心,其服务对象主要是高龄、孤老和重病老人,采取跟踪、全程式照顾,它们有一支稳定有素的管理队伍,其服务有规范制度化的流程,包括了解需求、根据需求提供合适护工、服务质量跟踪等[4]。北京羊坊店社区针对社区老龄化问题,请专人设计了“一键通”呼叫信息平台,该设计采用无三级界面设计,其操作主要集中在首页,简化了操作流程,使老年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预约服务[2]。

2.4社区养老需求

社区养老模式是将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有利资源整合,发挥各资源的长处,利用有限的资源发挥最优化的效果[3]。现阶段我国处于老年人快速增长期,老年人口的过度膨胀带来各种问题将会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社区养老模式的引入能够帮助解决一系列的社会养老问题。2.4.1老年人身体机能变化当人类处于衰老阶段,身体各项机能都会有所下降,首先是生理上,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声觉、肌肉等方面的能力会逐渐下降,其次是心理上,老年人极易产生孤独、焦虑、自卑、消极等不良情绪[2]。生理机能下降可通过科学渐进的锻炼来对抗,心理的不良情绪可通过沟通等方式排解。社区养老把社区服务引入家庭,使居家养老和规范的社区服务结合,通过专人专项的上门服务模式,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医疗护理、沟通交流等网格化梳理,更透彻的了解老年人的隐在需求,以便于更好的提供服务,从而缓解老年人机能下降带来的不便。2.4.2老年人社会养老需求人类老化的过程是多维化的,不仅体现在生理、心理上,还有社会角色的扮演上,与之相关的老年人需求也会呈现出多维化和复杂化。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居家养老,在社会发展的现阶段已居于明显逐渐弱化的趋势,而机构养老的发展非常缓慢,同时受传统思想的限制,机构养老在我国的接受率普遍不高。做为养老主力的年轻人,在社会竞争的影响下远离家乡甚至走出国门去谋生已成为其无法尽孝的现实性理由。图2显示,老年人对上门提供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4]。基于以上原因,以居家为主、社区服务为辅的社区养老模式的应运提出,可以不同程度的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养老问题。

3社区养老模式下相关产品的多维化需求

养老需求的多维性,必然造成相关产品的多维化需求。社区养老所能涉及的老年需求产品较为宽泛,包括老年人日常生活可能接触到的任何方面和场所,所以就量而言将会是个无限的数目概念。生活在社区的老年人各自的需求也千差万别,对同一件产品也会产生不同的需求。所以,以社区养老为基础的需求多维化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3.1国内外社区养老产品的现状

老年人逐步下降的身心机能和对科技发展的无关敏感度,使很多人认为科技产品的日新月异已经把老年群体排除在外。但很多专为老年人设计的科技产品和老年人对此类产品的熟练操作程度以及他们因此享受到的精神愉悦性,明确地提醒我们:科技的发展和新技术产品的演进永远都以“人”为本,老年人群并非脱离科技发展的人群。例如:西方社区养老引入的医药管理装置—MedMinder,一种计算机控制的药盒,如果老人没有及时吃药,药盒会第一时间打通监护人的电话(如图3)[2]。我国厦门思明区为老年人安装的“电子保姆-智能居家宝”,将老年人需要的服务和老年人档案以及各种智能感应系统通过卫星定位和中心平台系统与老人家人、民生110、志愿者产生网络联系,通过智能化设备保护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如图4)[9]。目前“智能居家养老”作为社区养老的辅助信息产品已经开始在我国广泛普及开来,我国自主研发的“杰佳通”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已经在政府的支持下与多省市养老社区实现了合作。根据老年人身心特点、生活需求以及产品技术的发展,以社区养老为基础的老年产品正在向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3.2基于需求的社区养老产品的设计目标

2014年我国老年群体的纵向数量已经达到2亿多,在横向量上老年人群的划分呈现复杂化,除年龄外,地区分布、工作性质差异、生活现状、文化程度、身体状况等都加深了老年群体的多维化。在同一社区中,老年人的生活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社区养老模式下产品设计目标人群可以参照包容性设计原则。包容性设计通过满足通常排除在产品使用范围之外的群体的特殊需求,使产品面向更广泛的用户提高使用体验[2]。社区养老面对的服务对象恰好需要的就是包容性设计所提到的特殊需求。

3.3社区养老产品的需求点分析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借用古语点明,我们应该了解老年人之“需”。老年人生活在社区养老模式下,大多数日常生活都可以在社区中完成,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的保护措施未必能得到所有老年人的响应,所以社区服务也需要掌握度,而这个度,就是老年人的“机能需求”,重点在于心理需求。其次,老年人在社区中要完成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生活,社区人员可以提供上门服务或是网络信息平台服务,但生活中总有被忽视的角落,老年人的身心特征承担不起任何闪失,所以老年生活中任何细微之处都是需求点,这可以被称为“细节需求”。另外,社区养老中的老年人在横向量上涉涵盖各种差异,由于各种原因,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能完善的表达自己的需要,也不是所有老年人的需要都能合情合理,这种需求被称为“差异需求”。

4产品设计策略

4.1基于“机能需求”的设计策略

老年人“老”的过程主要体现在机能的弱化上,机能主要包括身体机能和心理机能。身体机能指随器官、肌肉、骨骼等的老化而产生的医学上衰老现象,心理机能主要指老年期性格、性情、智力等心理方面的变化。相对于身体机能,心理机能的变化更能全面的体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社区养老中老年人的“机能需求”适应用情感化设计理论做相应的设计策略。情感化设计的核心是设计过程需要了解相关人群的本能、行为、反思三种水平,本能即:产品外形与人的关系,行为即:人操作产品的方式,反思即:人对产品的精神满足(如图5)[2]。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需要可以用本能和行为水平来衡量,通过产品的外形和操作方式来满足这种基于身体变化的需求,而反思水平则是考虑到老年人的精神满足来适应老年人心理机能的需求。情感化设计作为一种设计方法,其三种水平在实际运用中是相互融合的。无印良品的壁挂式CD播放器(如图6)堪称针对老年人使用的情感化设计的经典,其简朴的外观适合老年人的欣赏水平、简单的拉绳式的操作方式也顺应了老年人的机能下降,操作方式的简便和外观的简朴以及产品功能都特殊化的满足了老年人的自我个性需求。

4.2基于“细节需求”的设计策略

老年产品设计中的“细节需求”既是纵向量的创新又是横向量的精细化,在社区养老中的老年人生活有其独特的特点,例如生活范围的限制、社区服务的集体化等,基于这些不同,养老社区中的老年人对生活细节的相关设计需求更加突出。细节的发现源于生活,最直接的设计策略就是沟通和生活追踪,更加科学系统的方法是“LivingLab”创新模式和用户自主设计。LivingLab是将用户置于开放性的真实生活环境,通过收集数据和与用户共同参与的一种研发创新模式[2]。用户自主设计是引导用户主动参与设计过程的设计方法[13]。LivingLab实验室和用户自主设计都是与生活追踪一致的变相方法,通过对老年人生活的全面涵盖研究和老年人自身主动的参与,发现或许被忽略的细节需求,从而进行深化设计研究。Freedle是09年获得IF大奖的台湾本土设计(如图7),它可被视为针对老年生活的细节设计,考虑到老年人视力的下降,其设计的针眼部分采用软弹性材料,针孔处采用荧光设计,巧妙的简化了老年人穿针引线时穿线和找针孔的麻烦[2]。

4.3基于“差异需求”的设计策略

社区养老中的老年人群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为各自的身体能力、生活经历、文化水平、认知观念等的不同,其对产品的需求也是各自不同,面对这些差异,可以引入以差异为基础提出的两种设计方法——通用设计和包容性设计。通用设计又称全民设计,指无需特别设计可被所有人使用(如图8)。包容性设计指主流产品的设计能为尽可能多的人群所方便使用。对于养老社区中的老年人的需求而言,通用设计和包容性设计将这种需求融入大众化的主流需求,将差异尽可量缩小,该策略也顾及到老年人敏感的心理感受[2]。TOTO的老年助便器设计是满足差异需求的案例,该设计涉及到老年人如厕时的各个动作,从坐到水冲到起立都有相应的辅助设施(如图9)。

5结语

篇4

关键词:设计策略;品牌形象;企业文化

0 引言

企业品牌在当今社会的作用越来越大,只有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才能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而企业的设计策略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的发展方向影响了企业的文化,进而形成企业独特的核心价值观。品牌形象就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可以很直白简单地将公司形象和信息传递给人们。

1 设计策略与品牌形象

良好的品牌形象的建立离不开企业设计策略的制定,作为企业在成立之初就应该有好的形象和品质,有清晰和完善的理想和奋斗目标。[1]企业管理层应制定合理的设计策略,即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延续企业的形象,确定企业目标,并在企业内部进行宣传和实施。企业设计策略的制定也就是确定企业产品设计的发展方向和设计所要满足那些用户的需求,设计不单是企业促销产品的工具,设计也是塑造企业品牌形象的关键,它能传达企业的文化精神和外在形象。

用户主要通过产品来间接了解企业,产品是沟通用户与企业的桥梁,用户的需求决定产品设计的方向,进而影响设计策略的制定。产品设计不仅可以发挥其商业的功能,达到占有市场,产生市场效应的目的,产品蕴含比较深厚的文化素养,为企业逐渐建立正面的视觉形象。品牌形象好的企业设计出来的产品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度比较高,人们对其的认可度也比较高,如美的、格力的产品。整体来说就是通过设计打造品牌,品牌提升设计,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2,3,4,5,6]

在制定设计策略过程中,企业需要关注用户和市场走向,根据市场的发展方向和抓住用户心理需求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设计策略,确定市场目标,制定企业的发展方向。

2 宜家通过合理的设计策略来确定品牌形象

宜家在公司成立之初就建立了“为大多数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日常生活”的设计策略,其设计策略主要为白领设计加工精良,功能齐全,价格低廉的家居用品,这一宗旨从成立一直延续至今,宜家的品牌形象因此而深入人心。宜家的市场定位在不同国家各不相同,如在欧美发达国家,宜家把自己定位成面向大众的家居用品提供商。在发展中国家如中国的市场定位是“想买高档货,而又付不起高价的白领”。准确的市场定位,为其获得了足够大的市场份额,同时通过设计系列化的设计策略来供顾客进行选择,足够多的产品和对产品不断定期更新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宜家抓住了大众的心理需求,开拓了一个新的市场,不管是产品还是服务都以大众为目标,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7]宜家的设计策略是通过与顾客合作打造低价格,由顾客进行产品提货、组装、运输以及动手安装,让顾客参与其中,这样产品可以节约大部分成本,同时让顾客参与其中,满足顾客参与感。在质量上,通过极简设计和对自然的关注,力求做到最好,让用户放心产品质量和价格,保障用户的权益。在设计上,宜家根据大众需求,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成本上做大众设计,通过为用户考虑,宜家塑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形成宜家独特的设计文化和策略,成为众所周知的品牌。

2012年宜家品牌价值为90亿欧元,略高于110亿美元。而2012年安踏、李宁、特步、361、kappa、匹克6个品牌总市值是330亿元,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宜家的品牌在企业和社会中的价值非常巨大。宜家根据用户和市场制定良好的设计策略,对产品严格把关,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同时说明企业的设计文化和设计策略息息相关,企业品牌依托设计策略才能发展。[8]

3 澳珀家具通过设计策略建立自主品牌

澳珀家具由朱小杰1994年创建,但其品牌的建立不是一帆风顺的,在2003年之前,国内家具市场竞争非常厉害,完全是用价位去竞争和靠抄袭国外产品来赢得市场。随着家具企业的增多,家具的利润空间下滑,家具企业处在艰难发展的地步。中国许多家具企业也在尝试做创新设计,但企业认为设计的投入太高,不愿意在设计上投入过多的资金支持企业创新设计。

在2003年以前,澳珀通过专卖店来扩大品牌形象,全国有60 多家的专卖店,但在2003年,朱小杰通过预测未来的发展发现,分析出市场的趋势,把在全国60 多家的专卖店统统收掉,重新制定新的设计策略,即走中国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设计之路,重新开始研究产品,打造自己的品牌。在这样环境下,通过了解市场,寻找产品新的设计方向,开创市场新的家具产品设计方向,制定新的设计策略来促进企业的发展。经过设计策略的改变,澳珀避开了价格战,通过改变设计策略,塑造出新的企业形象,企业没有成为众多平凡家具企业的一员。2005年,

经过两年的发展,澳珀的专卖店又在国内的一些大城市重新开张,企业经过逐渐完善各方面管理和策略,重新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形象,并且在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和效益。品牌形象的塑造主要归功于设计策略正确制定,澳珀家具以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神韵的个性和时尚的家具设计,在2009年德国科隆国际家具展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吸引了国内外业界的眼球,为中国设计师赢得了尊重,也让人们认识到澳珀家具品牌,同时更是证明中国由制造像创造转变,也让西方设计界对中国的设计刮目相看。澳珀的设计策略是通过原创设计打造澳珀的品牌形象,在设计上保持谦虚的态度,在设计中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将古人哲学思想融入设计中,根据用户需求做满足用户心理需求的设计,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展现材料美。在家具设计上,澳珀通过对乌金木材料进行细致的研究,将乌金木材料的特性发挥到极致,并将其融入生活中,设计出人们喜欢的家具。

4 达芬奇家具在设计策略上的失败

与宜家、澳珀品牌相反的是达芬奇家具,由于企业没有制定相应的设计策略,只是单纯通过销售手段,来达到营销目的。达芬奇家具在前些年可以说是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家具高端品牌,以价格昂贵著称,并受到高端用户的追捧。但其从创立到灭亡,达芬奇家具的品牌从发展到顶峰,然后到迅速衰落,追根究底是因为企业没有制定相应的设计策略,没有对家具的生产和加工进行有效的生产管理,以次充好,将企业品牌毁于一旦。

达芬奇家具在成立之初在高端市场非常红火,品牌影响力比较大,主要通过进口意大利家具进行销售,受到高端人群欢迎,但是随着追求利益最大化,达芬奇家具委托国内工厂用较次的合成板代替实木板材进行家具的加工生产,后经央视的曝光,达芬奇家具陷入造价风波,企业也由于造假被工商局处罚,企业品牌也就毁于一旦。达芬奇家具没有自己的设计,只是照搬意大利设计,单纯靠迎合消费者来追求利益,忽视了设计在品牌形象中的作用,最终导致品牌走向终点。从达芬奇家具可以看出,企业只有制定好相应的设计策略,关注用户的需求,通过严格的设计管理进行产品设计和生产,做好品牌管理,才能塑造出良好的品牌形象并一直将其持续下去。

5 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

从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传统的制造业已经到了一个瓶颈,传统制造业的利润率非常低,只有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产品的设计,对产品设计过程进行设计管理,在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中对产品的生产、设计、物流、销售、售后服务等产品设计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注重用户体验,制定相应的设计策略,才能塑造出符合时展的企业品牌形象。[9]

目前,随着互联网购物平台的兴起,导致国内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家具企业面临重要危机,很多企业因为人们消费观念发生基本上的变革,导致订单急剧减少,企业不得不缩减规模,更有甚者面临倒闭危机,并且逐年呈增长趋势。[10]传统的家具卖场由于此前房地产红利膨胀,市场逐渐饱和,令卖场竞争尤为激烈,在如此惨烈的“红海”竞争当中,部分家具企业通过与互联网大型交易平台进行合作,开拓出家具电商销售模式,如林氏木业2015年双十一销售总额达5.1亿元,较去年增长超50%。

林氏木业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快速发展起来,是其通过制定适应互联网平台发展的设计策略,将传统的生产、设计、经营以及现代物流等环节进行资源整合,通过开创出“互联网+制造业”的新模式,把分散在佛山各个地区的家具企业进行有序组织,把企业的经营重心放在家具的产品设计、产品标准、现代物流、售后服务等方面,通过系统的设计管理来设计出符合人们需求的家具产品。

在互联网背景下,家具市场空间是非常巨大的,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中国家具市场的需求正逐步向年轻化、网络化的趋势发展,“互联网+”这种消费模式也更容易让年轻一代所接受,要想塑造新的品牌形象,通过制定相应的设计策略来家具产品进行设计与开发就变得非常重要。

6 结语

设计策略在企业的品牌形象的建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只有制定符合市场规律和走向的设计策略,在产品设计和抓住用户需求,企业才能发展,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不管企业家还是设计师,都应该注重企业设计的发展,以市场为目标,以用户为导向,抓住市场和用户需求动态,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制定长期设计战略以及短期设计策略来体现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塑造企业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 姚小清,姚增涛.基于品牌可持续发展的产品设计战略探析[J].中国商贸,2011(17):18-19.

[2] 杨宇时.基于用户情感需求的产品设计策略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04):175-177.

[3] 袁和法,丁伟.在市场多样化需求下的产品设计策略[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7(4):514-517.

[4] 蔡霞.设计管理提升企业品牌价值[D].武汉理工大学,2007.

[5] 李龙生.设计文化的价值及其文化传播[J].装饰,2005(08):7-8.

[6] 朱立.品牌文化战略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5.

[7] 宋.一种基于品牌形象的工业和商用产品设计策略方法[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5(03):122-124.

[8] 姜超,高晨晖.经典产品形式的解构与归纳――基于理性分析的产品设计策略[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09):138-140.

[9] 蔡霞.设计管理提升企业品牌价值[D].武汉理工大学,2007.

篇5

关键词:报纸平面设计元素;设计;设计策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社会大众的消费理念逐渐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并表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先前的物质生活已不再是人们消费的主要动机,人们开始越来越注重心理情况的追求,情感消费已逐渐成为新的消费理念发展趋势。人们对商品的愉悦性、情感性和符号价值体现更为注重,很多人在消费的过程中往往没有非常具体的消费对象,只是想通过消费的方式来满足自身思想精神层面的追求。这时,商品包装设计的功能就表现出来了,包装平面设计对提高产品的销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重视包装平面的设计策略。

1包装平面设计中的元素

优秀的包装平面设计具有很强的个性化、人性化、娱乐化和新奇性特征,这类特征同常规商品包装设计特征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也正是这类差异的存在使得人们对商品包装设计有很大的兴趣。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包装平面时,不断破除常规思想的束缚,大胆地进行设计理念创新,在遵循包装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具特色、更别出心裁的优秀包装,不断为消费者创造惊喜与意外,吸引他们的消费注意力,满足他们的精神消费需求。通常情况下,包装平面设计中包含的设计元素有文字、色彩、图案、留白等。首先,文字是构成包装平面设计的主要元素,文字设计一般用于说明产品的名称、使用方法、生产厂家信息等,设计者在包装平面设计中一定要从大小、字形、色彩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处理,并通过多行同色字等方式来突出字体的视觉效果,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提高包装平面设计的质量。其次,色彩是构成包装平面设计的又一重要元素。

包装的色彩是产品给消费者的第一印象,对受众的冲击力最强,所以设计者尤其应该注意设计好包装的颜色,通过合理设计色相、纯度、明度等,提高包装设计的水平。再次,图案在包装平面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图案的设计大都源自设计者对产品的理解,通过设计创意选择图案的大小、亮度以及位置等。为了提高图案设计的水平,设计人员尤其应该注意包装平面设计中图案设计与背景设计之间的关系,做到主次有序,有效传达出设计者的设计意图。最后,在包装平面设计中,留白也是一个重要的设计技巧。在中国的传统国画中,画家大都会借助大量的留白来突出或彰显画的意境,让画面更吸引人。为此,在现代包装平面设计中,设计者也可以通过设计留白的方式让包装平面设计的内容不沉闷,充满流动性,彰显设计的秩序美和韵律美。

2包装平面设计策略分析

在包装平面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应该注意以下设计策略:

2.1注意包装平面设计的骨架结构,提高包装平面设计的美观性

任何优秀的包装平面包装设计都应该包含文字、图案等元素,并通过点、线、面的合理布局,向消费者传达产品的信息,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例如,通常情况下优秀的包装平面设计应该有主次之分,设计者可以为自己的包装设计确定一个主角,并通过对主角的创造,使其成为视觉中心。与此同时,注重对各类设计配角元素的设计,使其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整体提升包装设计的水平,做到包装设计的中心明确、重点突出。对于设计者来说,尤其应该注意避免各个设计元素主次不分。另外,在包装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还应该注意合理把握统一和对比的美学规律,合理处理色彩的变化和面的大小变化。统一的设计大都会给人一种稳定、调和的感觉,而对比的设计则会给人以更强烈的视觉冲击。设计人可以从产品的特点出发,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法。

2.2合理利用各类设计元素,提高包装平面设计的趣味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越来越朝着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商品包装及时进行改变,以满足时展的要求。而趣味性包装的出现不但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的消费需求状况,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时展的要求。在包装设计中,设计人可以通过合理设计色彩、图案、留白等方式,提高包装设计的个性化。个性化的商品包装设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潜在消费者的注意力,进而诱发消费者的消费动机,使其产生购买动机和购买行为。实现产品的最大价值是商品包装设计的根本目的,而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是这一目的实现的基本要求。趣味性的产品包装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消费者对商品自身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购买行为,最终实现商品的销售价值。趣味性的商品包装不但可以在瞬间抓住潜在消费者的注意力,而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现代消费者的个性化心理需求和独特性的审美追求,为消费者制造精神情趣层面的放松感和愉悦感。

3结语

现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包装设计对消费者的消费影响越来越大,而包装平面设计已经成为商品包装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包装平面设计的水平,设计者必须合理处理各类设计元素,并通过掌握设计策略,提高包装平面设计的整体水平,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参考文献:

[1]拱云学.运用空白作为平面设计要素的思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4).

[2]张鹏.平面设计在包装装饰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6(05).

[3]陈卓勋.包装平面设计中色彩技巧的把握[J].中国包装工业,2015(20).

篇6

关键词:住宅、户型设计、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87.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下,住宅消费市场也加快了进程的脚步,我们的生活状态和生活观念及居住观念也在不断改变,逐渐的人们对户型的认知有了一定的见解。户型的好坏程度主要存在两个方面,即户型的平面设计及户型的定位。基于此,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户型的设计及发展趋势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二、住宅户型的需求现状

目前,全国房地产市场一片繁荣,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从总量供应上看,房型比例结构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有些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和品牌效应,大肆的修建高档住宅别墅,甚至修建别墅村,大批的资金用于高档房屋的建设,造成了经济适用房的供不应求。但是它针对的客户很少,不能符合大众客户的需求,使得修建的大户型长期闲置,门可罗雀。城镇居民90%以上中低收入家庭两三代住一起,买不起房子,严重遏制了消费。这些开发商没有资金的周转,造成了巨大的浪费,甚至倒闭。房地产行业若要蓬勃发展,就必须满足大众的消费观念。

我国城镇那种三代、四代同堂的现象已寥寥无几,一个家庭的基本成员是一代人或者两代人,两口或三口之家占家庭模式的大多数。小户型面积一般只在30-70平方米左右,比较适合中低收入家庭在经济上和人员组成上的需要,由于受到经济方面的影响,他们暂时只需要有卫生间、卧室、厨房,并不需要书房等。再者,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以及国家对人口迁移政策的不断改进,大批乡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地进入城市,加入到建筑、服务等行业中。他们的到来,给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也给城市住房带来了压力。

目前,小户型住宅样式多样,功能在不断完善,许多小户型可以满足基本使用条件的前提下,提高了使用率、性价比、居住舒适度,而且小户型十分温馨,受到了广大客户的关注。

三、户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无玄关设计

玄关在现代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内外空间的一个过渡,而且还起到收纳的作用。将鞋柜、衣架、收纳筒布置在玄关,可以使整个居室既干净又整洁,甚至可以在面积允许的情况下,布置一些小盆栽、艺术墙画,这样大大提升了整个居室的生活质量。

2、开向客厅的门过多造成客厅没有足够直墙段布置家具

《住宅设计规范》3.2.3规定了应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要求,减少直接开向客厅的门的数量。并且客厅内布置家具的墙面直线长度应大于3m。许多住宅户型设计忽略了这项规定,造成业主使用中的不便。

3、过度注重大厅小卧 近几年在商品房市场比较流行“大厅小卧”,它顺应了人们对客厅这一生活空间的要求,因此这一户型一时间成为市场上的热销产品。但是也随之出现了极端现象,过分增大客厅面积使其过于空阔,造成让人有四边不着、相互有隔阂的感觉。而卧室有的小到只剩下五六平米,卧室中摆放一张双人床和床头柜之外,根本没有空间再摆放其他的家具,目前我国大多数家庭中的卧室并非只是用来睡觉,还有存放洁净衣物的功能,适度增大卧室面积很有必要。

4、卫生间无自然通风和采光 现在仍然看到不少住宅卫生间没有设置直接对外的窗户,卫生间成为了“黑屋暗房”,不仅白天需要灯光来照明,而且卫生间空气不流通,气味难闻,影响到整个居室的生活质量。因此,卫生间需要设置一个直接对外可开启的外窗。

5、住宅中落地窗的应用降低保温性能 过大的玻璃窗出现的“白天阳光灿烂,晚上冷气飕飕。暖气热气腾腾,屋里冰凉刺骨。拥有什么样的样式和尺度,直接关系到居住者的健康,窗户是连接户外的采光、通风口”,其主要原因就是保温性能降低,热量散失过快。落地窗来自于写字楼的玻璃幕墙,并且面积有越来越大的趋势,目前住宅采用的落地窗多是铝合金框加双层玻璃,除了安全性能降低外,保温性能也随之降低。

6、餐厅面积过小或者过大 饮食在居室生活中是一项重要的部分,全家人围坐在餐桌旁享受一日三餐,大大增进了家人间的感情。餐厅面积一定要设计得当,过小的话,紧紧张张能摆下一张餐桌,几把餐椅,使家人的整个就餐活动既不方便也不放松;面积过大的话,降低了户型的有效使用率,造成浪费。

四、新技术发展下的住宅创新

作为一个好户型, 首先应该最大限度满足经济性、功能性、舒适性要求。用高科技进行细节处理,以提高人们住宅生活的品质。

1、钢结构住宅

钢结构的住宅造型较多,布局也较个性,也可提高房屋的利用。钢结构的格局可以随个人喜好变换,不受传统格局的限制。此住宅比传统住宅有优势。

(1)屋顶和墙体采用新型结构,有强度高,体型较小,节省用料的特点。这种结构减少了基础负载,降低了造价。

(2)在建造开间、进深较大的房屋时所需构件的截面小,可以提高5%~7%的利用率;

(3)延展性良好,抗震力强,便于加工和修复;

(4)除此之外,它的构件也全部由专业工厂在标准情况下生产,保证了最重要的建筑质量,工业化程度也比较高,由于施工的速度比一般工程快,所以施工周期便可以大大缩短,各个部件的组装,施工过程中的现场文明,工人处于湿作业的情况较少,产生的噪音及垃圾也相对减少了,施工中还会受天气的影响,在这种结构情况下可以开展随时订货,随时安装,随时建造的优点,缩短了建造周期,节约了成本。

2、地板辐射采暖

地板采暖较传统采暖方式突出的改变是散热片在地板下,铺设管线以传输热能。地板采暖是较为舒适的取暖方式之一,有五大优点:

(1)在垂直高度上,热量分布均匀;

(2)在与室温相同的条件下,在离地面 5~15cm时的温度,比一般方式会高出8~10℃;

(3)传统的方式会使热气往上走,而无法形成良好的冷热循环,这种方式下就会使人产生头回脑胀的感觉,而地板辐射采暖给人的感觉是脚热头凉,头脑清醒,空气洁净度好;

(4)节能幅度约为10%~20%;

(5)在这种采暖方式下,会因为没散热片对空间没有破坏力,而有利于整个房屋内的装修,及地面的管道,更可以有效地隔绝噪音和楼板的撞击声响。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

3、新风系统

新风不同于通风,也不同于空调。新风系统主要指新风换气机。将室内不干净的空气排出去的同时,也将室外的新鲜空气送入室内,这就是新风换气机的主要功能。这种系统他可以有效的实现同时双向换气,达到一机两用的效果,这样既便于安装,又不会占用太多空间;还有节能高效等特点,当然不同机型节能效果也是不同的,大约在30%~60%之间不等;它还可以针对不一样的污染成分比如甲醇,装填不同的介质,实现进一步净化和过滤空气的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加之城市人口剧增,小户型住宅的设计成为解决居住压力最直接有效地方法。作为一个好的户型, 首先应该最大限度满足经济性、功能性、舒适性要求,这就要求户型设计做到细部精细化。因此户型设计是住宅设计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它的优劣直接影响人们的居住生活质量。所以在户型的设计上要有新的理念,让居住者在居住的环境中达到身心放松,这才是户型设计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冯高磊:《论住宅户型设计》,《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年10期

[2]周琼宇:《小户型住宅空间模式与发展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6

篇7

设计师有责任参与协助,推动发展: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速,面临离退休的人员也在快速增长,但是临近退休或刚退休还没有达到老年标准的人群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年龄在50岁~60岁的人群,他们处于中年晚期,这个年龄段的人是极为特殊的群体,这部分人面对社会角色的突然转变,面对退休及再适应社会,各方面所产生的问题是最多也是最复杂的(如图二所示)。这不仅仅是个社会问题,也是设计问题,我们这些设计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去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针对这一人群退休适应性培训是最合适的“退休缓冲渠道”。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对该年龄段人员所施行的教育主要是以企业和社会为主体的针对在职即将退休的职工所进行的培训辅导,目的是为了帮助她们从身心两方面对退休后生活进行调节和规划。这项教育的开展是有必要也是有意义的。然而这项退休适应,受到经济以及各方面的约束,在我国只在北上广等经济较发达的城市零星有一些,因此大多数这个年龄段的人不能享受到这样的培训课程。因此,以社区为阵地对该群体进行适应性教育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趋势。因此,本研究正是以社区为单位,展开对该群体有关退休适应性教育需求的调查,试图根据调查所获得的信息和反映出的有关问题,提出一些应对退休适应性培训的在线平台服务系统进行创新设计。

2设计介入社区养老及退休适应的社会问题

2.1社区养老及退休适应服务的现状

社区为老服务是在国家宏观指导和政策扶持下,以社区为依托,为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顾需求和精神需求而提供的养老服务。近几年来,社区养老服务设计日益受到重视,发展较快。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社区养老服务组织、娱乐设施、医疗保健组织的设立;二是设立包护组,组织志愿者队伍对孤寡老人和护理等。对于退休适应性培训,其提法始于日本,它是一种对员工退休后生活方式的指导与设计。欧美也在员工帮助计划(EAP,EmployeeAssistancePrograms)中增添关于退休计划(RetirementPlan)和退休前教育(Pro-retirementEducation)的内容。其目的:一是使即将退休的员工能够在在职期间(退休预备期),从身心两个方面做好准备,正确认识和接受退休前后生活的巨大差异,成功度过其职业生涯的最后阶段;二是通过信息的传递、兴趣爱好的培养、能力的再开发以及各种交流讨论活动等,使老年员工重新发掘和确认人生的价值,以度过充实的退休生活,并继续为社会创造财富[2]。日本的退休适应性培训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生涯、生活设计课程、舒适健康课程、趣味信息课程、温暖福利课程、能力再开发课程、再就业准备课程、经济理财课程、法律常识课程等[3]。我国现行的培训体系是以企业和社会为双重主体,而目前,退休适应性培训在我国还未引起高度重视,理论界的相关研究比较贫乏;而且在培训的内容、形式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也缺乏相关的资金、人员、场地等的支持。因此,要成功探索和推行这一培训模式,就必须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联合政府、企业、社区、个人四方面,设计出符合实际情况的退休适应性社区平台服务系统。

2.2设计介入社会问题为社区养老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

社会问题有设计介入后呈现出崭新的解决方案。例如:在美国肯塔基州州政府专门针对退休系统KRS(KentuckyRetirementSystems)创建了一个网站,退休系统除了管理退休金福利,还负责管理退休人员的健康以及残疾和死亡福利。其内容主要包括退休金发放以及理财,退休再就业,(这些方面的内容比较详细和重要主要是因为在美国,养老主要靠养老金以及老人自己的财物收入,美国子女养老比较少。)医疗,保险相关信息和资讯。其商业模式中,资金来源主要有三方面:雇员供款,雇主供款和投资回报率。在美国也有很多关于退休前教育的机构,主要是为准退休人员提供退休计划,退休理财,退休生活的娱乐兴趣的培养等咨询和课程等服务。设计介入社会问题,为社区养老提供许多新的思路和方法。图四是美国肯塔基州州政府专门针对退休系统KRS(KentuckyRetirementSystems)创建了一个网站,退休系统除了管理退休金福利,还负责管理退休人员的健康以及残疾和死亡福利的好处。其内容主要包括退休金发放以及理财,退休再就业,(这些方面的内容比较详细和重要主要是因为在美国,养老主要靠养老金以及老人自己的财物收入,美国子女养老比较少。)医疗,保险相关信息和资讯。其商业模式中,资金来源主要有三方面:雇员供款,雇主供款和投资回报率。

3设计策略探究

3.1PSS思维带来的新的理念和方法给社会服务及可持续提供新的思路

产品服务系统(PSS)设计就是将产品与服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实现某种功能,使用户在不拥有产品本身的情况下,需求却能够得到满足。蒂姆杰克逊指出新的服务型体系的核心是通过服务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包括健康、移动、娱乐等等。斯塔赫尔(Stahel)对产品服务系统给出这样的定义“:产品服务系统是通过优化经济结构,对现有价值进行资源整合[4]。核心是提供功能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产品服务系统设计是一项创新策略,它需要以策略性、可持续发展性的眼光来规划及设计产品服务系统。产品服务系统的关键是为客户提供特定的结果或功能,如干净的衣服,便捷的移动,温暖的空间等。PSS思维的新的理念和方法给社会服务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例如,在社区养老的PSS中大部分是以结果为导向的产品服务系统设计为主,当今,老年人的娱乐生活等方面受到异地养老等的限制,导致晚年生活不充实,有些社区就会提供老人的活动室以及发送娱乐信息,帮助老年人过一个充实而又美好的晚年生活。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较成熟的社区养老“时间银行”的模式,不仅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对服务过程进行管理,而且政府从立法上保障该模式的发展,模式运行中的经费来源、互助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培训等都做严格的要求[5]。目前中国许多城市也出现了这种模式,“时间银行”主要依托于社区,重点的服务对象是老人。

3.2新信息科技为社会服务提供的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计算机与互联网早己走入了千家万户,比尔•盖茨所预言的“数字化社区”正在逐步成为现实。例如在一些发达国家,基于国际互联网技术的“社区服务中心”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办妥诸如护照申请、财产公证等事。市民能通过网络支付水、电等公用事业费等社区一些特殊服务,可以查询求助网上地图,网上有本社区的地图,标明本社区所处的位置,本社区内主要城镇、街道及主要医疗、商业点等,还可以通过该网站连接到国际网上其他站点。居民们通过网络不仅可以获得本社区的信息服务,而且可以自行访问、存储大量信息,可以在网上讨论热点问题,可以与当选官员交谈,可以通过E-mail在48小时内得到关于市政服务的答复等等。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进入了数字时代,网络时代,社区居民家庭中互联网的普及率日益提高,互联网虚拟社区也开始逐渐在现实社区中建立起来。社区居民围绕社区共同事务组建起一个个社区QQ群、社区BBS、社区微博,讨论与社区居民利益息息相关的现实社区问题[6]。并且越来越多的社区管理机构、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社区营利组织通过互联网对现实社区进行合作治理。2001年,中央政府就提出了以社区建设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和服务,实现现代化社区管理和服务。一些城市也开展了此类项目的尝试,例如96156北京市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网、96909广州社区服务网、宁波市海曙区的中国81890服务网、88547上海社区服务网和96596武汉社区在线等都是国内较早成立的社区服务网络系统。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随着种种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智能化生活”已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深圳的“家e通智能社区服务平台”是智能化社区的典型,居民打开家e通,一个小小的PAD,却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小世界,从日用采购,到便民服务,从智能家居,到邻里沟通。这些新信息科技为社会服务提供了新型平台。图三是深圳健康E家的例子。

3.3这种新型适应性平台的前景

当前的准退休人员他们经历了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的跨越,他们对于信息时代的电子产品虽然接触的相对比较晚,但是并没有太大的抵触。相反他们在努力的接纳电子产品,以及学习使用电子产品。他们对于互联网的使用以及接收信息平台的信息相对比较及时,所以这种新型的适应性平台有助于他们获得退休适应性教育。于此同时这样的新型平台因为不受到地域时间等的限制将会更加广泛的为用户服务,不论是即将异地养老的,还是在不同企业工作的社区人员都能平等的享受到退休适应性教育。另一方面,个人家庭以及企业都对此有需求:我国自2000年以来老年人口的比例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这种“银色浪潮”的到来,预示着企业员工的更新换代的进一步加速,一大批企业员工将要离开工作舞台,离开企业,转入不再工作的生活状态,一些人就容易患上所谓的“退休综合症”[7]。退休适应性培训不仅可以改善企业和员工的关系,缓解人才流入和流出矛盾,而且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推动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据调查有50%以上的老年人,退休时无思想准备,有些人因为缺乏心理或者物质上的准备,生活环境的变化、人际关系角色的转变使得他们对未来产生了恐惧感。因为突然从原来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生活模式发生重大改变,昨天还在精神百倍、紧张地按部就班去工作,今天一退休就变得无所事事,生活失去规律性和紧张感,便产生失落、孤独、空虚、自卑等心理变化。退休综合症主要是企业人恐惧退休以后经济的问题、人际关系、身体健康、权利和荣耀的变化所引起的种种不适应反应。还有老人体力下降,若家庭照顾不周和慢性疾病缠身,行动不便,更会加重其心理障碍。企业和社区如果能够及时把握他们的心理,了解他们的培训需求,就会大大降低退休综合症的几率。

4小结

篇8

[关键词]夏热冬暖地区;中庭生态设计;自然通风;隔热降温

中庭空间在英国皇家地理协会的释义是:在建筑物之内或者之间的有顶的庭院,通常有几个层次,以用作到达与流通的集中点;理查•萨克森把中庭定义为:一个宏伟的入口空间、中心庭院及有顶盖的半公共空间。现代的中庭空间出现,以其独特的形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思考。中庭空间作为一个虚空间,它有着室内室外的特征,使人免受风吹雨淋,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实际中,建筑中庭空间室内微气候舒适度并不理想,夏季炎热难耐,冬季寒冷,常带来巨大的能耗,使用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更多注重中庭空间形式美学、奢华的中庭顶棚设计或大量玻璃幕墙的使用,忽视了周围原有的资源环境。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根据基地的气候因素主导作用。通过正确的布局、形态的合理运用和围护结构的适当选取等方面的配合,可以使得中庭空间成为建筑物或者建筑群体之间一个正常的呼吸系统。促进该空间微气候舒适性对城市空间品质的提升。

一、夏热冬暖地区中庭设计存在的问题及现象

夏热冬暖地区特点:以热带季风性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为主,夏季炎热高温、风速小、湿度大、冬季时间短,在深圳、海南等地几乎是没有冬季的。中庭是建筑室内外空间的自然气候交换场所,对于建筑的整体节能、气候控制和环境净化等方面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庭设计存在大量相互矛盾的要素,如中庭的温室效应和烟囱效应就是一把双刃剑:温室效应在冬天能使采光中庭利用太阳光取暖,在夏天却导致中庭室内过热,烟囱效应在冬天时却引入大量寒风。因此,在中庭建筑设计上要针对夏热冬暖地区气候特点,即夏季时间偏长、冬季时间短特点来设计,主要需要注重夏季的隔热和通风策略。

二、针对夏热冬暖地区中庭问题提出相关的策略

夏热冬暖地区地中庭设计主要矛盾是建筑的自然通风和隔热降温。本文主要从这两方面入手,探讨了自然通风方式中的平面和剖面不同部位所对应的策略及隔热降温中的顶部天窗和侧面玻璃幕墙构造的遮阳方式。

1.夏热冬暖地区中庭的通风策略

(1)平面上导风引风设计,以南京某办公楼平面图为例,根据南京当地风向特点,在东南向双层幕墙的两侧结合主导风向,分别设计了导风墙和引风墙。在夏季和过渡季节,最大限度地将自然风引入到中庭。经模拟分析,导风板较好地将室外风引入到室内。结合夏热冬暖地区风向特点,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平面上设计导风墙和引风墙。当中庭进风口不能正对夏季主导风的时候,可以利用街区内构筑物或景观植物形成夹道。局部改变气流方向,或根据需要改变气流流动路径,引风入室。西城都荟朝向珠江成凹入式的平面,广场通风处较好。(2)剖面上主要从中庭的顶部设计、中和面设计、底部设计这三方面入手来分析。中庭顶部设计:在有多个中庭的复合平面中,有主次中庭,可以将中庭顶部设计成不同梯度,使一端高于另一端,便于引导气流,带动通风。或者形成不同形态的中庭结构,中庭空间的加法与减法的不同配合。如德国法兰克福的MYZEIl购物中心(图1),中庭顶部向内形成倒锥形的结构,阳光倾泻,也改善了风的流向。入口底部内凹或设置长条形雨棚导风,如赫尔辛基现代艺术博物馆(图1)。另外,结合夏热冬暖地区设计,如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科技楼(图1),在中庭侧面不同的位置“挖”出孔洞,让中庭直通室外环境,引入自然光线。并让多个交错的空中平台横跨连续中庭其间,在中庭最高处设太阳能风塔。风塔的侧壁是开放的百叶,中庭、花园洞口、风塔三者构成一个连续、多通道的“疏松”结构。因此,结合夏热冬暖地区的炎热的气候,一些导风墙体可设置镂空图案模式。中庭顶部屋顶加高,形成风帽子,如中庭顶部设计成坡状,使一端高于另一端,便于引导气流,同时使入风口与出风口产生一定的高差便于制造气压差,带动通风。中和面设计:由于中庭内部空气压强上大下小,即顶部大于室外,底部小于室外。因此,在中庭垂直方向上存在这么一点,此处室内外压力相同,利用烟囱效应只能对中和面以下的部分房间实现自然通风。为此,应采取措施既要利用中庭的烟囱效应,又要避免中和面效应的发生。可以采用抬高通风口高度和扩大通风口面积,也可以采用局部区域设置独立风道的方式,与中庭共同形成混合自然通风系统。底部设计:底部经常会成为中庭的进风口之一。底部的构造设计归纳起来,大概有两种常见的方式:①底层架空通风、冷巷通风廊设置等,使得中庭底部与外界相临,甚至直接连通。架空处理除了能加强中庭的通风散热之外,也能让中庭直接得益于周围良好的环境影响,如深圳建科院办公楼底部架空处理。②与地下室相结合,利用地冷或者地热来冷却或者加热空气,如广州移动通信枢纽楼结合地下水作为冷源。经过遇冷后的空气再进入中庭空间,能更好地促进自然通风。

2.夏热冬暖地区中庭的隔热降温策略

(1)中庭顶部天窗隔热降温策略①顶部玻璃的材料选择夏热冬暖地区中庭的玻璃材料主要应考虑玻璃的透射系数,所以,应选择中空玻璃,可选择吸热玻璃、热反射玻璃、吸热的Low-E玻璃等组成的中空玻璃。中空玻璃的遮蔽系数小、传热系数低,是夏热冬暖地区中庭玻璃材料的最佳选择。②中庭顶部遮阳方式主要是百叶遮阳、帘幕式遮阳、植物遮阳三种方式较为常用,如百叶遮阳。中庭的玻璃采光顶上安装百叶遮阳,百叶的方向可根据需要自由调节。如深圳的益田假日购物中心的中庭采光顶的上侧铝制百叶窗以及匈牙利budapest的westendcitycentre上部的织物遮阳及配合太阳能感光装置。另外,外界的资源条件也可以加以利用,建筑群体组合形态等会影响中庭热环境的舒适程度,从而影响中庭顶部和侧面玻璃幕墙的遮阳方式。如街区周围的不同高度建筑物或者植物可以形成阴影遮阳,中庭顶部遮阳可以局部利用街区里舒适的阴影区。而无阴影覆盖区域,则可以考虑中庭内部设置构筑物或者设置外遮阳构件,优化围护结构的设计。如波兰华沙购物中心ZloteTarasy的设计是让四周围绕阶梯,在中央广场上方设计一个波浪型的玻璃顶棚。另外,利用综合体的其他大楼形成的巨大阴影为其中间的玻璃中庭遮阴。若在玻璃中庭上空没有大楼的遮阴,则在室内建构筑物,形成阴影空间为其遮阳。波茨坦广场电影院利用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外部空间结合中庭顶棚,形成了舒适的阴影空间。(2)中庭侧面玻璃幕墙隔热降温策略①侧面玻璃幕墙材料构造运用双层玻璃幕墙,玻璃之间预留的通风道可配置反射膜或百叶,外层玻璃吸热,吸收太阳辐射后温度升高,从而加热玻璃空腔里的空气;而里层为隔热玻璃,热量不易传进中庭,夏季双层玻璃幕墙强调幕墙的隔热降温性能。通过打开双层幕墙底层百叶和顶层百叶,关闭外层幕墙的进风百叶,可以加强双层幕墙中间的空气流动,降低内侧窗的表面温度,从而降低能耗。冬季双层玻璃幕墙强调幕墙的保温节能性能,通过关闭双层幕墙各个通风百叶,同时打开遮阳帘,使双层幕墙形成保温层,可以提高护的保温性能。②侧面玻璃幕墙遮阳方式主要是百叶遮阳、帘幕式遮阳、植物遮阳三种方式较为常用,如百叶遮阳。中庭侧窗及玻璃幕墙的百叶遮阳分为水平遮阳和垂直遮阳,水平式遮阳板适宜于遮挡窗户上方的直射光,所以在低纬度地区或夏季适用;而决定垂直遮阳效果的因素是太阳方位角,由于它能够有效地遮挡高度角很低的光线,因此适合用于东西方向中庭的玻璃幕墙。帘幕遮阳能够较好地减弱整个中庭的阳光直射,由于经济环保、调节方便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大面积的玻璃幕墙的遮阳。植物遮阳对于中庭来说,是一种有效又经济美观的遮阳措施。可采取种树和棚架攀缘植物的方式,根据中庭的朝向选择和配置树种。

三、结语

针对夏热冬暖地区中庭的特点:(1)在自然通风策略上,从平面和剖面这两方面入手,分别探讨了平面的导风墙、引风墙以及剖面顶部、中和面和底部相对应的策略.如顶部的斜天窗及复合中庭中不同顶部高度设置方式以及运用混合自然通风系统缓解中和面的问题。(2)在隔热降温策略上,从中庭顶部玻璃材料的选择上多运用中空玻璃。遮阳方式上多运用百叶、帘幕、植物遮阳;而从中庭侧面的玻璃幕墙上,多运用双层玻璃幕墙及与顶部类似的遮阳方式。

参考文献

[1]朱琳.建筑中庭的被动式生态设计策略[D].城市:湖南大学,2008.

[2]朱加庆.南京某办公楼绿色建筑设计[J].江苏建筑,2013(6):91-94.

[3]王卓佳.夏热冬冷地区绿色中庭设计策略与空间形态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1.

篇9

关键词:建筑表皮;生态设计;生态策略

中图分类号:TU-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05-0101-03

1 建筑表皮生态设计的必要性

自建筑产生以来。表皮就是建筑设计中不可避免的基本问题之一。建筑表皮从视觉特征看无疑比建筑的其它组成部分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是建筑及其设计者的“名片”。

1.1 建筑表皮概念和内涵

建筑表皮(Building Skin)是一个借用来的词汇,是想将建筑与生物作一个类比,护是皮,结构是骨,空间是灵魂。现今建筑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建筑师提出建筑的围护体系应该像动物的皮肤一样起到保护、调解室内温度、排出室内污浊空气,适应于外界环境改变的作用,成为一种可以“呼吸的皮肤”,人们用皮肤的功能来形象地描述了建筑表皮在当代社会中功能的发展。

在建筑表皮中,可以反映出特定时期的气候特征、地域文化、生活方式、建筑美学及科学技术等。城市中不同建筑表皮的组合,形成了城市风貌的建筑特征,蕴涵了人类文明的丰厚遗产。

1.2 建筑表皮生态设计理念

生态建筑使得室内气候环境非常有益于使用者的健康,提高了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并且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改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更重要的是按照生态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来计算,它远比普通建筑节能。这不仅有利于使用者,对于政府同样如此。随着全球能源价格上涨和能源短缺,生态建筑必将成为一种趋势和必然。

建筑表皮生态设计策略密切体现着建筑的生态整合:保温、隔热、遮阳、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等。表皮设计从功能出发,表现出表皮形式随从生态功能,从生态节能,太阳能利用,人的舒适度等功能角度出发,使建筑表皮设计因生态功能而精彩,只有注重生态理念,建筑表皮才会具有本体意义。

国内建筑师对“高技”表皮的研究和探索体现在他们设计或参与设计的形制新颖、功能科学的表皮较为普遍地出现在各式建筑之中,如生态表皮、凝聚地方人文特色的建筑表皮以及媒体表皮等被普遍应用。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北京2008年奥运场馆的表皮设计,给人以耳目一新的震撼和启迪。

2 建筑表皮设计的生态策略

建筑通过门、窗、墙、屋顶、地板与外部接触,使室内形成温暖、舒适的环境,同时也形成一个室内外交流的界面,包含了热、气、光的交流,包括:视线联系、引进自然光、自然通风、保温隔热、遮阳、适宜的表面温度、避免眩光,建筑外表皮某种情况下可视为多功能载体。

2.1 自然采光(NaturaI Lighting)

自然光不仅能减少电能消耗,同时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具有人工照明无法比拟的重复利用性。一个良好的设计和一体化计划能节约能源,这不仅是由于它减少了系统内电力照明设备的负荷,还减少了冷却设备的负担,并且降低了系统内部衍生的热量。

建筑的有机形体和玻璃外墙使得自然光能从建筑顶部、立面穿透进来。自然光总是在不断地变化,使建筑富有特性。光是一种语言,向我们述说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和艺术追求;是设计工具和建筑材料,建筑师可以用它编绘理想,展示才华。还有人说:“光是建筑的第四维空间”,建筑三维创作之外的另一个广阔的天地。

弗雷尤斯地方中等职业学校――充满阳光的建筑。为了最大限度取得良好的朝向和海滨观景,把学校一字排开,沿东西向轴线设置一条长长的室内走廊,形成一条带有吹拔和天窗的“街道”,向阳一侧设计了一组精美的银色遮阳板,将夏天的炎热挡在室外。阳光透过缝隙投下点点光斑,周遍的绿化也考虑得十分细致,高大的落叶阔乔木在夏季可以起遮阳的作用,同时又不会阻隔冬天温暖的阳光,且选用的树种与建筑屋顶的形状相呼应,让人领略到现代建筑也可以和优美的自然环境相融合。

2.2 自然通风(Natural Ventilation)

利用自然风压、空气温差、密度差等对建筑室内进行通风的方式。由于空气温度的差异导致空气的密度产生差异,在地球重力的作用下,高温空气向上运动,低温空气向下运动。近年来,对建筑自然通风系统的设计已不仅仅停留在高层办公楼可开启窗户上,更运用了最前沿的科技与工艺,设计严谨细微。

以福斯特的代表作品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为例,利用了“烟囱效应”的原理,设计的环三角平面呈螺旋上升的空中花园,每升高4层,为建筑内部每一办公角落都带来新鲜的空气和绿色植物;柏林国会大厦的自然通风系统设计得更为巧妙,进风口设在西门廊的檐部,新鲜空气进来后经大厅地板下的风道和座位下的风口,低速而均匀的散发到各个角落,然后再从弯顶内到锥体的中空部分排出室外。大厦的侧窗均为两层窗,外层为防压玻璃,内层为隔热玻璃,两层之间为遮阳装置。侧窗的通风既能自动调节又可人工控制,使建筑的大部分房间都能进行自然通风与换气。

2.3 保温防热(Thermal Insulation)

建筑通过外表面获得太阳热能,也失去内部的热能。外表面是内外空间的过度界面,具有阻隔热量流动的缓冲作用。在冬季建筑希望获得充足的阳光,而在夏季则需要阻挡直接的太阳辐射。因此表皮要起到节能和调节舒适的作用,也就是保温与防热的功能。

防热的基本原则:减轻太阳的直接辐射与间接辐射,强化自然通风。建筑防热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将朝向选择、护构造与材料、通风措施、热能转化等系统考虑;保温的基本原则:充分利用太阳能:防止冷风的不利影响:选择合理的建筑体形与平面形式。

在建筑的外立面设计中,玻璃的运用十分普遍。而门窗的绝热性能最差,约占建筑部件总能耗的40%~50%,是影响室内热环境质量和建筑节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改善外窗的保温隔热性能主要依靠提高窗的热阻,比如采用双层或多层玻璃、中空玻璃等。但冬季需要考虑的是减少热量的损失,更多地获得阳光,而夏季正好相反,需要避免阳光直射。良好的视野需要透明的外墙,而过多的玻璃外墙对于保温、阻热不利。尤其针对不同气候条件,设计策略往往不同,甚至相反。

运用设计手段是最基本的,也是设计师最需考虑的办法:与立面整体结合考虑的遮阳处理,包括挑沿、遮阳膜、百叶等。Helmut.Jahn/W.Sobek/M.Schuler设计的德国法兰克福MAX大厦,采用双层幕墙与不锈钢百叶系统,可以阻挡62%的太阳辐射,透光率达75%,能够减少50%的能量损失。并且可以在60

层顶部安全地开启窗扇,对光、风、雨、声等起到调节作用。

Thomas Herzog+Partner设计的德国博览会公司办公大楼,通过开发双层立面系统,解决了自然通风、采光、空调节能和结构对使用空间的影响问题。设计手法包括:外立面玻璃幕墙对高层高速气流的屏蔽;内侧推拉窗与百叶组合,形成冷热气流的缓冲,并能够吸收新鲜空气;结构柱设在缓;中层内,各种配套设施集中在竖向管线中,使得室内空间利用效率增大。

2.4 低能耗和提高能源效率

建筑采暖、制冷耗能巨大,不可再生能源不仅储量有限,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导致空气污染、土壤酸化、温室效应。因此,实现建筑低能耗的措施许多设计作品中均有表现:①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的建筑监控系统可操纵内层立面墙板及幕墙窗的开启,通过传感器使未使用空间的系统关闭,控制花园立面板墙、温度变化幅度和通风。②柏林议会大厦利用植物油此类的再生能源,并将两个地下湖作为冷热交换器储存能量,使夏天的热能储存在深层以便冬天使用,把冬天的冷量储存在浅层便于夏天使用,形成了可循环的生态平衡。③伦敦市政厅的节能设计最为巧妙:由于靠近泰晤士河,地下水位较高,整座建筑的制冷系统便采用地下冷水系统,通过积水池收集地下渗水供建筑使用,而不需要附加的冷源热源。利用这些措施通算下来平方米耗能仅占普通办公楼的1/4。

能源利用的核心是提高能源效率。建筑物的能源输入主要靠市政公用系统提供。这需要大量的设备投入,预留管线接口,建设配套用房。人类的能源使用是单向的,纯消费型的。应当从能源的供应而不是需求这方面,来考虑全球的能源使用问题,通过更好的设计来改善建筑的能源消费性能。

建筑对再生能源的利用可以通过几个渠道,一是太阳能和风能:另一部分是地热能。太阳能是通过建筑表皮作为介质。

在高层建筑中“智能”光电幕墙集发电、隔音、隔热装饰功能为一体,采用光电池、光电板技术,将太阳能转换为人们利用的电能,无废气,无噪音,不污染环境。光电幕墙的光电效应是利用太阳能使被照射的电解液或半导体材料产生电压。1平方米的单晶硅太阳能光电池模板每年可发电100千瓦,可省油25升或节煤30公斤,同时少排放57公斤二氧化碳、71克二氧化硫等,环保效果显著。

2.5 集成立面(Cintegrated Facade)

集成立面设计是将立面中具有的各种功能元素互相分离再重新组合,而不同于传统建筑中外表皮的复合功能(窗具有采光与通风功能)。

德国建筑工业养老基金会办公楼,通过对与基地相关的规划法规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建筑师采用了一种通过群房连接四栋独立办公楼的综合体式的布局方式,容纳了该开发项目所要求的巨大的空间体量。12m的进深,以1.5m为基本模数单位的立面处理使建筑物内部可以形成单独的、团体的、联合的和开放式的布局办公空间。

集成立面的概念实际上是把上述外表皮的多种功能进行综合优化处理,使得建筑的外立面成为如同生物的皮肤一样,具有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功能的生态型“器官”。

2.6 建筑表皮的“呼吸作用”(Buflding SkinRespiration)

建筑在某些情况下会采用全封闭的围护结构,抵御强风袭扰这样的恶劣气候,但是这样会造成室内空气的滞留,引起各种疾病。“呼吸式”双层幕墙围护结构应运而生。“呼吸式”双层幕墙是在传统幕墙外增加一层玻璃幕墙,通过适时调节幕墙设备开关使双层幕墙中间进入或溢出空气,比传统幕墙节能可达30%以上,采用不打胶工艺,没有硅酮胶的二次污染。

建筑“表皮呼吸”采用人为控制下的水平对流方式。Helmut Jahn/W.Sobek/M.Schuler设计的英国伦敦BISHOPSGATE大厦,在架空地板下设置风机调节装置,通过表面帷幕的开口端引入新风,使得新鲜空气自地板开孔处向上输送。这样外部的不稳定气流不会影响到内部空间,同时也保证了新鲜空气的补充。

2.7 积极适应当地气候(Active Adapta-tion to The Local Climate)

使建筑积极适应气候,减少对当地能源的依赖也是必不可少的设计环节。在法国电力公司办公楼的设计中,为了适应当地温暖气候,建筑内部使用外露混凝土,有助于在夏季日问吸收大量热量,晚上东西立面上窗户会自动打开,让空气进入使混凝土楼板冷却。英国威尔士国家植物园,温室是一个镶嵌在自然风景中的椭圆形育顶,伸缩式的遮阳棚防止夏日暴晒,北面实墙抵御冬季严寒,并尽可能使用当地材料,具有最少结构以减少维护费用的同时能吸收最多的光线。

3 结语

建筑的表皮是构成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对内围合成建筑的空间,同时又是城市环境空间的界面载体。建筑表皮不断适应生产生活活动的需要发生着功能与样式的变革,逐渐由厚变薄,由封闭走向通透,其功能也从简单的防护功能转变为目前的集多重功能于一身,像媒体表皮、生态表皮等。

建筑表皮生态设计,其中各种生态策略并非孤立的手法,而是综合运用于建筑设计中,运用新的设计手法和建筑材料、简单高效的维护结构和暖通系统,从另一个侧面创造全新的建筑形态。使生态建筑逐步向着更合理、有机的方向发展,营造出建筑特有的诗意与人文色彩。

本文从表皮生态设计策略出发,对建筑的生态整合做了归纳总结,期望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到设计中,从生态的角度把美学、技术融入到建筑中。

参考文献:

[1]朱欢,真正的福斯特建筑[J],世界建筑1999,9。

[2]李保峰,“双层皮”幕墙类型分析及应用展望[J],建筑学报,2001f11):28-31。

篇10

关键词:自然环境;历史建筑;城市街道;城市肌理

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2-0054-05

1、感受北欧

欧洲之行带来了许多感受,现在回想,如同不断闪放的快进电影,欧洲的文明确实优秀而成熟,有着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在此仅将部分想法整理后成章,与大家共勉,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这些年欧洲自我的满足、享受和封闭,已经出现了自身的危机,我们需要从中辨别、学习和积累。

1.1 带着“大卫”上路

《我是大卫》出自丹麦女作家安娜·洪,将一场从东欧到北欧的地理上的逃亡,超越时代背景,写成一个永恒的、生命意义上的成长寓言。越狱的大卫“送信到哥本哈根”,穿越几乎整个欧洲大陆,寻找自由和信仰。我们的北欧之旅,也在努力寻找,当我们经过北京、赫尔辛基、图尔库、施德格尔摩、奥斯陆、哥

他们如何未控制建造的全过程?

他们日常的生活是怎样度过呢?

1.2 北欧童话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算得上与丹麦常年“通信”了,在小时候,这块土地成为我们内心世界的神圣之地,没错,童年的精神陪伴者是安徒生。到达新港已经是下午了,下了车急速要看看那个红房子新港(18、20和67号),这儿当年是平民窟,安徒生家里更是贫困,但他却写出了让全世界孩子都着迷的童话世界,也许小时候的他是出身贫寒的,也许长大后的他仍然是久久的缺乏自信,仅仅希望能够成为一小小的当地知名的作家(这个愿望到他死也没有实现),但是,他不知道,他却早已成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巨匠,那些让他羡慕、崇敬和害怕的“名人”,没有一个能望其项背。安徒生先生成为了丹麦的标志,而我们什么时候可以有这样的标志呢?(图1)

1.3 木、石

原本以为我们有拥有历史,欧洲拥有现代,似乎并不是这样,如果我们仅仅因为厚重的历史,而忽视了现代,这到可以成为一个理由,但我们厚重的历史又保存在哪里?走在欧洲的街道上,面对那些大量保留的古典建筑(图2),暗暗比较,才知道我们两头都是空空如野。

我暗暗想着这个原因:是否因为中国古建大都采用木材,欧洲多用石材;中国的文化也不太在意永恒,强调自然的往复循环……当然其中的缘由还很多,木材较石材更容易腐蚀等等。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也有将城市重新推了重建的“喜好”,即便在现代化的今天,也难以保住更多的历史。

1.4 阿尔托的特征

挺拔的树、坚硬的石头,这是芬兰的最常见的自然景观,阿尔托也从这里找到了他的源泉,树成为立面的肌理(图3),石材成为建筑的体量(图4),有时相互因借,有时相互穿插;芬兰夏季白天20小时,冬季4~6小时,使得阳光弥足珍贵,人们渴望将它引入室内,在阿尔托的空间中也都能找到这些,屋顶天光、顶侧光……光成为他始终的追求(图5),这是阿尔托的特征,也是芬兰的特征

1.5 技术

欧洲现代建筑给予我们极为重要的启示:建筑是建立在客观观察及实验论认识世界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理性的方法建造。通过理性的分析城市周边环境(图6)、真实的功能、清晰的流线、严谨的结构以及工业化的表皮(图7),一步步生成建筑,这是一个过程的分析和控制的结果,并非全都等待灵感的闪现,激情的创作,这些东西都化解在他们一代代的积累之中了。

1.6 悄然关门

欧洲之旅中去了几个事务所参观学习,建筑师每每介绍事务所的业绩和思想时,总是先说“本来还处在假期中,因为中国客人来到,才赶回来,等到送走我们后,又再回到海边别墅”。开始,不以为然,渐渐发现,这是他们的对待生活的态度,他们的生活时间是不容被借调的,他们认为有生活才会有设计,回想先前看到的那些作品,好多的元素不是未之自然吗?中国的建筑师总是在匆忙,拼命向前赶,我们都希望在短的时间超过他们,这是一个民族的共同愿望,我也非常赞同,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带上自然的生活,毕竟这是我们创造的源泉,有别于西方的特征。

想到这儿,我看见,那位建筑师悄然关上了门……

2、有所借鉴

通过对一些案列的理性研究,笔者总结了西方设计师在设计中的一些共同点和设计策略(暂时称谓),可以在设计中加以运用和借鉴。

2.1 国立图书馆

建筑位于港口,一侧毗邻水边,另一侧跨城市快速通道与老建筑衔接,被称为丹麦的“黑钻石”。整个图书馆有七层楼,除了提供借阅,另有餐厅、研究中心,可容纳600人的文艺表演厅和会议厅。这个作品中,新旧建筑的对比、表皮处理、公共空间的理性划分,给建筑带来整体性,在旧城区带来了新的活力。新老建筑、公共空间与使用空间被安排在一个相互作用的连贯整体中,实现了变化与永恒的统一,也展示着技术的魅力。

2.1.1 尊重自然环境的设计策略

①通过跌落台阶亲近海景

新馆门厅与海水之间通过跌落的平台,取得与环境的共融,为城市留下了良好的外部空间形态,为喜欢享受日光浴的北欧人提供了舒适的平台,既照顾了城市环境,也满足了生活需求。(图8)

②悬浮的接地方式对海景的回应

“钻石”仿佛被从地面托起,轻轻悬浮在一个玻璃体之上。这样一来,人们从外部可以透过底层的玻璃体块看到建筑门厅内部的情景,同样从内部也可以欣赏到滨水广场的全部景色。(图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