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象征范文

时间:2023-03-18 12:00: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象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化象征

篇1

关键词:当代青年文化属性象征文化。

从不同的理论、不同的角度看待某种文化或文化现象会得出不同的关于文化属性的判断,本文主要应用马格利特·米德的“文化模式”理论,即“前象征文化”、“互象征文化”、“后象征文化”理论来研究当代中国青年的文化属性。

青年是社会文化的集合体,社会文化形态影响着青年怎样接受和接受什么文化,这也就影响着青年文化属性的形成和确立。本文认为当代中国的文化形态中后象征文化仍然是处于中国社会文化的基础地位,互象征文化处于当代中国文化的主导地位,前象征文化在当代中国有一定的苗头但并不明显,是中国社会文化形态的未来发展方向。当代中国的三种文化形态也就决定了当代中国青年的三种文化属性,即:后象征性、互象征性和前象征性。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探究一下当代中国青年的这三种文化属性的所处的地位和表现。

首先,研究一下当代中国靑年的后象征性文化属性。中国自古就有尊重父母、尊重传统和尊重历史的文化传统,这使得当代中国青年无论是从精神上,还是品德上都具有深厚的向长者、向过去经验学习的后象征性。可以说,中国文化之所以能经历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其关键因素之一就在于中国青年一直具有后象征性的文化属性,正是这种文化属性的具备决定中国的青年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所以,后象征性是当代中国青年的基本文化属性。

其次,考察一下当代中国靑年的互象征性的文化属性。由于当代中国社会处于互象征文化形态占绝对优势的社会,社会存在着属于不同辈分群体文化期望和文化价值,所以互象征性是当代中国青年的主要文化属性。这表现在:老师、同辈人和青年团体已成为青年人学习和获得文化信息的楷模。当代中国青年形成了以自己的同辈人作为文化楷模的文化,而这种属于青年自己的文化是当代中国青年互象征文化属性的集中体现。可以说,在当代中国互象征文化无处不在,青年人有自己的偶像和楷模,但他们很少是自己的父母或是长者,而是与他们年纪相差不是很大的同辈或年轻成年人中的精英,总之,青年人的楷模不再是或不只是自己的父母和长辈,他们更亲近于与自己成长背景相似的同辈人。

最后,重点探讨一下当代中国靑年的的前象征性的文化属性。前象征文化的基本特征是青年成为社会的权威,长辈以青年为文化楷模。当今中国,社会的权力和权威仍掌握在成年人手中,前象征文化并不明显,但当代中国青年的身上已经有了前象征性文化属性的某些体现。在经济领域,许多青年人成为中国行业和企业的领军人物,他们不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更是未来发展的领路人。时代的大潮把他们推向了中国甚至世界的前端,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创新精神,开拓着中国甚至世界的未来;在科技领域,特别是在新型科技领域,青年人的创新、开拓的精神和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他们以自身丰富的知识和对科学技术的掌握程度已经把他们的父母远远抛在了另一个时代。许多长辈不得不向青年人学习新的知识,以求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在文化领域,青年人已成为中国流行文化的领路人。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青年人的文化也会成为引领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新路标。

以上我们从社会的不同领域呈现了当代中国青年前象征文化属性的一些表现。但由于中国社会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当代中国青年的前象征性的表现是有限的。当代中国青年存在着创新性不足的问题,他们往往只是学习或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青年的流行文化,缺乏原始创新性。可以说,中国青年的前象征文化属性的真正确立和壮大,还得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走很长一段路。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的千年文明深深的牵绊着中国人,中国的前象征文化的发展一定会不同于西方的发展道路,而是具有自己的中国特色。这也就决定了中国青年的前象征文化属性的形成也一定会更加漫长并伴有自己的特点。可以预见,未来中国青年人身上的文化属性会具有多种类、多层次的特色。中国青年的前象征性绝不会是横空出世、无土栽培的,而是有根的,这根就体现在中国人的后象征文化属性中。

篇2

苹果与西方文明的渊源起始于《圣经》中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偷吃禁果的故事。据《圣经》记载上帝造人之初,亚当和夏娃无忧无虑地生活在伊甸园里,但上帝告诫亚当和夏娃绝对不要偷吃园里的两棵树,即生命树和智慧树上的果子,否则必然会也严重后果。但他们没能经受住诱惑,夏娃受了蛇的诱惑,吃了智慧果,并且给亚当一个,亚当同样也吃了。上帝震怒人违背了他的命令,把他们赶出了伊甸园。而且传说亚当偷吃禁果的时候,在惊慌失措中将一个苹果核卡在喉咙里,留下一个疙瘩。作为惩罚,上帝就让这个苹果核永远留在他的喉咙里,成为男性的喉结。后来Adam'sapple这个短语就被人们用来表示“男人的喉结”。现在已经证实,禁果就是苹果,因为在拉丁语中,表示苹果的那个词语也可以表示邪恶。因此苹果就和原罪产生了某种关系。但同时,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透露出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而这也是人类的天性。好奇心,求知欲是一切科技成就的最初动力。因此,在此处苹果又有了智慧、强烈的吸引和诱惑等含义。或许这也是后世诸如苏格拉底、布鲁诺等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和真理,敢于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动力的源泉,只能说从人类文明的发端,从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开始就有了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而在世俗世界,苹果被赋予了“宇宙”的含义。欧洲皇帝、国王们用的手杖,其顶部都是一个圆形的苹果,他们总是手握“帝王的苹果”来表明他们控制着世界,苹果成了权势的象征。

二.苹果与古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中第一次出现苹果,是在宙斯与赫拉的婚礼上。大地之母该亚从西海岸带回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给他们作为结婚礼物,表达对他们婚姻的美好祝福,而树上结满了金苹果,因此在这里苹果有了完美婚姻的寓意。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在人间所完成的十二件功绩的第十一件,便是取得赫斯珀里得斯和巨龙看守下的金苹果。在取得金苹果的路上,赫拉克勒斯还从高加索山上释放了普罗米修斯。希腊神话三女神与金苹果的故事也是最耳熟能详的,在人类英雄帕琉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婚礼上,众神君受到参加婚礼的邀请,只有不和女神厄里斯没有被邀请,于是她怀恨在心,在婚礼上扔下了一个写着“送给最美的女神”的金苹果,而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以及美神阿芙洛狄忒都认为自己是最美的女神,互相争执不下,于是宙斯最后让特洛伊从小被父母遗弃最后堕落成牧羊人的王子帕里斯做评判,为了贿赂和诱惑帕里斯选自己,赫拉允诺他给他无上的权利,雅典娜愿意赐给他智慧和力量,阿芙罗狄忒答应让世界上最漂亮的女子爱上她,并自愿做他的妻子。帕里斯逐一考虑,最后对美女动了心,他确实也认为阿芙狄罗忒最美,于是他选择了美神阿芙狄罗忒,赫拉和雅典娜气愤地离开,并发誓会向所有的特洛伊人报复。而后来帕里斯在阿芙狄罗忒的帮助下娶了斯巴达的人间最漂亮的女人海伦,而这也成为特洛伊战争的导火索。因此,在希腊神话中,金苹果象征着美丽与智慧,但是也含有选择,纷争的意思。

三.苹果与西方语言

篇3

关键词:“d”字符;标志;象征意义

中图分类号:G13/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1-0068-02

一、引言

印度历史悠久,是一个有着统一的多元文化国家,有着各种各样丰富的文化遗产,神秘而诱人。印度各种宗教中的神秘符号是印度文化之所以显得神秘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印度,各种神秘符号无处不有,随时可见,了解和破解这些神秘符号的真正含义,对印度的某些神秘之处就会有豁然开朗之感。可以说,神秘符号产生的根源就是印度文化神秘的根源。这些符号从远古时期流传下来,是神圣而又神秘的咒语和标记,每种宗教的信仰者均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孕育着这些符号,因而,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同的宗教赋予了这些符号不同的、特定的象征意义。

现代印度教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标记和象征性符号,这些标记或符号从外形上看是神秘的,本质上却是具有象征意义的。“d”字符就是其中一个,它出现在印度教中,出现在佛教中,又是法西斯纳粹的标志,在普通人的生活中,也可以看见它的身影。有研究者认为,根据“d”字符的年代以及出现的地理位置看来,“d”字符几乎是同时而普遍的出现在东方与西方,甚至出现在不同的陆块,而且意义和用法相当类似。刚果的文物收藏家Marc Leo FELIX先生认为:“d字符代表了生命的四个重要时刻:出生、成熟、死亡、再生。上半部是人间,下半部代表灵界。是一种灵魂转生的观点,即生命的不断循环。也可解释为一天的四个时刻:早上,中午,黄昏,午夜。”本文主要对“d”字符在印度文化中的一些象征意义做了一些探讨。

从印度河谷文明时期开始,“d”字符神秘的象征意义就受到崇拜。东方国家的人对这个符号相当熟悉,印度人把它叫做“swastika”;在中国,人们把它念作“万”,也叫做“d字符”;日本人叫“曼记(man ji)”。它随着佛教的传播而普及到亚洲许多国家,因此许多人认为它来自于印度的佛教。在寺庙或普通人居住的建筑物上,都可以见到加了四个点的“d”字符,虽意义不尽相同,但都象征着美好的祝福或吉兆,以及吉祥、幸运、功德及智慧等。

二、“d”与“e”

“d”和“e”字符代表着不同的意思。印度教认为,“d”字符为善神象鼻天迦内沙的象征符号,代表着阳性本原,代表着白天从东至西运行的太阳,是光明、生命、荣耀的标志;而“e”字符乃是女神时母的象征符号,代表着阴性本原,代表着黑夜从西至东运行的太阳,是黑暗、死亡、毁灭的象征。然而,在古印度,印度教和耆那教教徒把“d”(e)字符看作是吉祥的标志,常见于他们的门庭、供物和帐本上。(庄春晖,2008)

在东方,大多数人们会把“d”字符和佛教联想在一起,认为它没有其他什么特殊寓意,仅仅是代表宗教的一种符号,可能象征着佛法或代表永生,也代表着生命与四季的交替;但是在西方,它却令人想起一段黑暗而残忍的历史,“e”字符则为德国纳粹标志,是近代德国的纳粹党即“国家社会党”的党徽,为希特勒自造。有人认为,纳粹标志和d字符是有着明显差异的,希特勒有意地采用了相反的方向,立起来用,而且以黑色衬上鲜红的底色,隐含肃杀之气;而传统信仰中代表吉祥美好的d字符多是明亮的色彩。

“d”和“e”字符两者结构虽相似,但形状不同,“d”字符中间相交部分为“+”形,整体呈正方形;而“e”字符中间相交部分为“×”形,整体呈菱形。“e”字符与佛教的意旨没有丝毫的关系,且佛教用的“d”是金色的,而纳粹的“e”是黑色的。

三、“d”字符在印度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在印度教所有的符号和符号体系中,“d”字符是最突出的可以看得见的符号,代表着生命与四季的交替。一般而言,用d字符来象征太阳在天空的运动。在印度梵文中,swastika一词是由Su和Asati两字合成,Su的意思是“好”,Asti的意思是“存在”,合在一起意思为“吉祥幸运”的意思,所以“d”字符在印度代表着吉祥、幸运。

“d”字符这个书写符号,在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古老和原始崇拜中都可以找得见。人们已经在印度哈拉帕(Harappan)文明、波斯的苏撒(Susa)、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的撒玛拉(Sammara)找到了最古老的d字符。这个符号也经常在希腊、塞浦路斯、古希腊克里特岛和罗德岛出现,是古希腊和古印度硬币中最常用的符号。从意大利南部挖掘的葬墓上也发现了刻上去的“d”字符。在古希腊、古罗马的遗址上,早期基督教坟墓中都发现过它,甚至在古代墨西哥和秘鲁的历史遗迹上竟然也发现了这个符号。

“d”字符的象征意义广泛而多样。《符号词典》的作者斯尔洛特认为,在铁器时代,“d”字符代表最高神祗。马肯捷(Mackenzie)认为“d”字符同农业和指南针的指针有关。玛齐(March)认为,“d”字符是个特定符号,表示围绕轴心旋转。

实际上有两种“d”字符:一种四臂向左,另一种四臂向右。“d”字符的形状被描绘为一个光焰四射的太阳轮。但最普遍的说法是,“d”字符象征同样的运动和威力;另一学派认为,“d”字符表示太阳运动的造型,同样运动时由于两极和四个方向的关系而被分为四个部分;还有人认为它是“神秘的中心”,表示宇宙本源的运动。

从雅利安时期开始,“d”字符一直是个神圣的符号,印度人在大喜的日子如婚礼等场合都会使用,希望能带来神的保护和好运。印度教教徒把“d”字符当作象头神迦内沙的象征来崇拜,因而在印度天文学中,“d”字符的吉利形状表示太阳向南回归线的天体变化,被看作男性。《往事书》中说,住在代瓦窟塔山的蛇神的一百个触角上都有“d”字符,“d”字符是八种瑜伽坐之一。

佛教认为,“d”字符是佛陀的三十二种大人相之一,位于佛的胸前。有些经书中提到,这样的“d”字符标记出现在佛的头发、腰间、手和脚上。因此,佛教中的“d”字代表了佛陀。自然而然地,它也因此被广泛运用到佛教仪式和庙宇的装饰上,但是,“d”字符却不是佛教特有的标志。(周道,2009)

在印度教中,“d”字符世世代代流传至今,在印度教徒的精神和物质生活中无处不在,成为崇拜的主要对象。“d”字符象征太阳崇拜,太阳崇拜也许是最古老的崇拜,太阳驱逐黑暗,给人类带来欢乐,光明和生命。从许多挖掘出的印章证明,印度河谷文明的人信仰太阳崇拜,信仰与太阳有关的符号。在古代文献中,四臂向左的“d”字符和太阳有关,因此是印度教三大男神之一的保护之神毗湿奴的象征,是围绕固定中心转的表示宇宙所有权及进化的象征;它也象征着吉祥之轮,“轮”即轮宝,是毗湿奴的轮宝,代表着慈善和美德;反时针转的四臂向右的“d”字符代表春夏两季的太阳,被视为女性和不吉祥。19世纪的学者泊得沃(Birdwood)认为,四臂向右的“d”字符代表象头神迦内沙,四臂向左的“d”字符代表女神迦利或夜晚和毁灭。当它象征的是象头神迦内沙的时候,代表着阳性本原,有神灵天佑之寓意,既是吉祥、智慧和灵性的体现,也寓意着光明、高贵和显赫;当它象征的是萨克蒂崇拜,即当“d”字符代表着女神迦利时,代表着阴性本原,则是黑暗、死亡、毁灭的象征。

在印度,d字符也是耆那教广泛使用的符号。耆那教认为,“d”字符代表他们的第七位圣人,通常和手形结合,它的四臂提醒信徒轮回中的四个再生之地:天堂、人间、动植物、地狱。和印度教一样,耆那教也以“d”(e)字符作为吉祥的标志,经常出现在门庭、供物和帐本上。(庄春晖,2008)

如今,在印度以外的地方,对于“d”字符的象征意义,人们说法不一。有人说“d”字符代表吉祥如意,有人认为是佛教的标志,也有人与纳粹联想。在中国,“d”字符在佛教传入之前,就已经出现在中国古老的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和后来汉代通行的五铢钱币上。佛教传入中国后,唐代的武则天将“d”字定名为“万”,意思是“吉祥万德之所集”;中国人相信它能带来神佛的保佑,所以经常将它用于日常生活当中,这个传统在华人社会中一直保存至今。(周道,2009)

四、结语

印度哲学的神秘是独特的,其神话充满了神秘的传说,这些传说从本质上讲是古老的,但从准则上讲却是现代的。这种神秘的哲学以及《往世书》时期的传说使许多信徒产生畏惧感,但它具有象征意义的礼仪却赋予了印度哲学一种具体的外形,使得普通人都能领会其本质。基于这点,辨喜大师很贴切地说:“礼仪其实成了具体化的哲学……想起来容易,但要实际体验时,人们发现要理解抽象的概念常常非常困难,因而符号会有很大的帮助。”这里,辨喜大师所说的“符号”主要指的是印度教中的一些神秘符号,而这些符号大多是来自于印度教众神,了解众神身上的各种符号及标记,有助于探讨这些具有仪式性的符号和标记的本质和特点。正如文中提到的“d”字符一样,它是一个全球敬仰的吉祥的符号和标志。它虽然出现在不同的地方,但却代表了相似的含义,即好运、吉祥、健康,已经被众多学者和研究者当作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来研究。关于“d”字符的起源及象征意义,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王树英.印度文化与民俗[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庄春辉.解读“d”(e)字符及其不同变体的文化表征意义[J].艺术研究,2008,(1).

[3]周道.神秘的d字符[J/OL].[2009-9-05].

http:///web/viewarticle.asp?userid=1035433&lanmuid=7377165&contentiD=2096189.

篇4

关键词:苹果;西方文化;意象

苹果是日常生活最常见的水果之一,属于蔷薇科苹果树的果实,味道酸甜,口感爽脆。“一日一苹果,医生远离我”的英国谚语,充分肯定了苹果的营养价值。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的流变,苹果不仅作为一种营养水果融入我们的生活,更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入了人类的发展历史。有人说,人类历史上有3个非常著名的苹果:第一个诱惑了夏娃,从而产生了人类;第二个砸醒了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第三个被乔布斯咬了一口,促成了当下数字科技和电子产品的高速发展。这3个苹果,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分别满足了人类对的欲望、宣扬了人类对知识的渴求、激发了人类的创新热情。一定程度上,苹果在人类意识中好似成为接近诱惑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钥匙。然而,苹果的文化沉淀远远不限于此。普普通通的苹果意象大量存在于西方各类宗教神话以及西方文学作品中,在大量的神话、散文、小说、诗歌中,苹果被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一方面,苹果象征着“爱情”“美丽”“希望”“自由”,这也是被普世大众所接受的。另一方面,苹果也作为“原罪”“堕落”“祸根”“野心”“计谋”等负面含义的象征。这些文学作品中,苹果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品背后的民族思想和文化内涵,以及人们的愿望和追求。在西方文明史上,苹果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寓意丰富多彩,渗透在文化的方方面面,交织于各个时期的宗教、文学、语言。作为西方文化中璀璨的明珠,苹果的文化符号含义一定程度上推动着西方文化的发展。本文认为,苹果在西方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值得深入探讨。苹果,寓于传统,象征着人类追求智慧和美好的积极面或是人类表达罪恶和阴谋的消极面。然而,它又承载着独特的社会价值,含义开放、常变常新。并且,一只背后蕴含深厚象征意义的苹果,关联着历史、社会、文化、科技的发展。所以,苹果的寓意抽象而丰满。

一、一只传统的苹果:肩负纷杂的西方文化

在希腊神话中,金苹果是非常著名的宝物。它最早作为结婚礼物出现于宙斯和赫拉的婚礼。大地女神该亚将一棵结满金苹果的大树送给宙斯和赫拉,派夜神的4个女儿和百头巨龙拉冬一齐看守。因此,苹果的寓意先和“爱情”产生了联系。还有一个相关“金苹果”的爱情故事,美丽的阿塔兰忒公主许诺,胜过她的人可以成为丈夫,反之会被处死。英俊的小伙子希波墨涅斯被她吸引,悄悄地向爱神祈祷。女神听到他的祷告后,给了他3只金苹果。比赛时,希波墨涅斯不时地抛出金苹果,诱使阿塔兰忒捡拾,最终胜过了她,赢得了爱情。在许多希腊神话经典的壁画或者油画作品中,爱神维纳斯也经常手持苹果,向众生撒播情感。此外,在希腊神话中,摘取“金苹果”也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在人间完成的12件功绩之一。赫拉克勒斯听从普罗米修斯的建议,请提坦神阿特拉斯帮助自己摘取金苹果,然而,阿特拉斯却不愿意背负扛天的重任。赫拉克勒斯假称先垫上一块垫子才能继续背负青天,让阿特拉斯暂时替他一会儿。阿特拉斯接过担子时,赫拉克勒斯就拿起金苹果走掉了。著名的特洛伊战争也是由一个“不和的金苹果”引发。相传,在比洛斯王娶海王女儿施缔丝时,不和女神厄里斯没有得到邀请。于是,她投下了金苹果,写着“给最美丽的女神”。这个苹果引起了轩然大波,每个女神都仰慕这至高无上的荣耀。最后,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以及爱神阿芙罗狄忒维纳斯都认为这个“最美”的金苹果应该属于自己,争执不下。3位女神请求宙斯裁定,而宙斯却邀请人间的美男子特洛伊城的小王子帕里斯裁决。为了得到金苹果,3位女神都开始贿赂帕里斯:赫拉许诺让他做一个强盛富饶的国家皇帝;雅典娜答应他战胜世仇希腊人;维纳斯答应给他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年轻的小伙子选择了爱情,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海伦和他堕入爱河。这样,帕里斯就得罪了希拉和雅典娜。在爱神的帮助下,帕里斯绑走了斯巴达王后海伦,带到特洛伊,同时掠夺了大量财富,引发了斯巴达国王的怒气,他联合哥哥阿伽门农和其他希腊的国王向特洛伊开战。最终,依靠俄底修斯的木马计,希腊军队攻下了特洛伊城。引发一个民族的愤怒和持续十年浴血奋战的导火索居然只是一个金苹果,于是,苹果又成了“人类原欲”的代表。《圣经•创世纪》记载道,亚当和夏娃作为人类的始祖,曾经在伊甸园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上帝曾告诫他们,不要偷吃禁果。然而,夏娃没能经住蛇的诱惑,和亚当一起偷吃了禁果。而后,他们明亮了双眼,领悟了智慧,发现自己的身体是的,于是便用无花果的树叶编织了裙子作为遮挡。这虽是人类心智最初的开启,却违背了上帝的意愿,被逐出伊甸园。从此,人类开始了尘世生活,禁果也就成了“原罪”的象征和“乐园的失去”。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圣经》中,伊甸园的禁果只是代表智慧的善恶果,没有特别道明是哪一种水果。然而,大量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或者壁画,都选用“苹果”作为“禁果”的代表。在纷繁复杂的西方水果中,苹果可能最符合人们对“禁果”的想象。在拉丁语中,“Malum一词不仅可以指‘苹果’,也可以指‘邪恶’”[1]。此外,还有关于男性喉结的传说。据说,亚当偷吃禁果时,惊慌失措地将苹果核卡在了喉咙里,上帝为了惩罚他,就将苹果核永远留在他的喉咙中,成为喉结,短语Adam’sapple就有了“男性喉结”的意思。

二、一只常新的苹果:承载独特的社会价值

苹果原产于欧洲中部、东南部,中亚西亚以及中国新疆。公元前300年的欧洲历史就有所记载,M.P.Cato记载了苹果的品种。而后,罗马人开始栽培苹果、嫁接繁殖,并且逐步推广。美洲新大陆被发现后,欧洲移民把苹果传入美洲,随后,新品种也被培育出来。明治维新时期,苹果由欧美引入日本、传入亚洲。此后,大洋洲、非洲也都相继引入。近百年来,世界五大洲先后有了苹果栽培。在中国,苹果也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相传夏禹所吃的“紫柰”,就是红苹果。苹果与葡萄、柑桔、香蕉,并称为世界四大水果。美国19世纪著名的牧师亨利•沃德•比彻尔曾经赞美苹果树顽强的生命力:“不管是被忽视,被虐待,被放弃,它都能够自己管自己,能够硕果累累。”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苹果作为经典和传统的意象,不断发展并活跃在西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中。英语语言中,随处可见关于苹果的表达,其中不乏谚语、短语和一些习惯用法。例如,在英语中有appleofone’seye的表达,指非常宝贵的人或者物品,这种比喻来自《圣经•诗篇》第十七篇第八节,“Keepmeastheappleoftheeye”(PSALMS17:8)。《圣经•创世纪》中也有关于appleofSodom的表达,是指华而不实的东西。在古代,索多玛是死海附近一座富饶的城市,盛产一种美味的苹果。后来,这座城市的后代因恶行昭著而招致上帝,降天火毁灭。于是,这里的苹果看上去非常好,摘下来却成为灰烬。这个故事也就成了这个短语的来历。短语inapple-pieorder的意思是“排列得很好”。据说,这个习惯表达来自于一位美国家庭主妇,她会在周一做好全家人一周需要吃的苹果派。之后,把做好的苹果派摆放整齐,取用的时候也很方便,于是这个短语就产生了。又如,复合词apple-polish的意思是“努力讨好,拍马屁,贿赂”,这也有一定的典故。美国小学有一个传统习惯,学生为了向老师表示感谢和尊敬,常常会把自己家里最红最好的苹果送给最好的老师,所以这个词在社会的发展中,慢慢被接受了。短语applecart的字面意思指的是小摊贩“贩卖苹果的手推车”,由此构成的常用语toupsettheapplecart是“运苹果手推车”的意思,引申为“搞破坏”。英国文豪萧伯纳的政治讽刺剧《AppleCart(苹果车)》则取了这个意义,讽刺了表面上温文尔雅,实际上你死我活的勾心斗角宫廷生活。可见,苹果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以至大量存在于英语语言的日常表达中。而今,苹果也有着一些不同的意义。美国纽约被称作“大苹果”(bigapple),其来历大约分成两大类:一是因为苹果的产量大;二是来自于音乐。爵士乐手唱到:成功树上苹果何其多,但如果你挑中纽约市,你就挑到了最大的苹果。或者也有人说,是一群爵士乐师把巡演赚钱的城镇比喻为苹果,纽约是最能赚钱的地方。不仅如此,乔布斯创立的苹果公司也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苹果新的含义,引领全球电子产品潮流,推动了资讯科技的发展。苹果公司的徽标是一只被咬过的苹果,简单朴实。苹果公司让曾经昂贵的电子产品如今犹如普通平实的苹果一样走进千家万户。的确,随着社会的发展,苹果的含义在大众视线下、在英语语言中一直保持传统,却又因为人们持续改变的生活方式,不断被注入新的活力。

三、一只抽象的苹果:蕴含深厚的象征意义

传统西方文化中的苹果形象随时间流逝得以更加精确的解读,常新常变的苹果意义随社会发展得到更加细致的探讨。苹果的含义愈加抽象,从禁止到原罪,从美丽到爱情,从嫉妒到战争,为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在很多油画、诗歌、小说、散文、影视等西方作品中,都能看到苹果的意象。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杰出画家丢勒的作品《亚当和夏娃》中,能够直观看到“罪恶之果”的形象——苹果。夏娃用左手去摘树上的果子,右手扶着一个树枝,双脚一前一后,似在行走,显示了女性的妩媚。亚当像一个希腊雕像,左手摘下了带枝叶的苹果,右手自然后摆。除了丢勒的作品外,著名德国画家克拉纳赫的作品《苹果树下的圣母和圣子》也有苹果的存在。这幅创作于1530年的油画十分具有世俗的生活气息,圣母手拿葡萄逗弄自己的孩子圣婴,圣婴左手抓着苹果、十分和谐。文学作品中,英国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的小说《苹果树》讲述了一个在苹果树下定情的爱情故事。在契诃夫的小说《新娘》中,新娘在家乡的苹果园中离家出走。俄国小说家巴乌斯托夫斯基在短篇小说《盲厨师》中,描绘四月清晨苹果花开的场景:“苹果树的花,像大朵的郁金香”。在这里,莫扎特为临终前的盲厨师演奏,使人倍感慰藉。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九十三首中,诗人这样写道:“你的妩媚会变成夏娃的苹果,如果你的美德和外表不配合。”在这里,夏娃的苹果似乎也是在嘲讽女性的见异思迁。苹果同样也出现在影视作品中,1937年的《白雪公主》动画电影中,王后为了成为世界上最美的人而化身巫婆陷害白雪公主,引诱白雪公主吃下毒苹果后呼吸停止。白雪公主手持红苹果的形象印象深刻,这种白色与红色的鲜明对比正是纯洁、无辜、善良与诱惑、毒药、邪恶的对比。西方文化中关于苹果的例子不胜枚举。与此同时,苹果的象征意义愈加抽象。在西方国家,苹果作为一种常见水果,具有多元化的代表意义。从古希腊神话、《圣经》到近现代文学,苹果这一意象,为我们呈现了蕴含深厚的象征意义。

四、结语

篇5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对策;体制;渠道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09)14-0106-02

在国际舞台上,一个国家是否强盛,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该国是否拥有一批在国际上有巨大影响力的大型企业。然而,一个国家是否繁荣,人民是否安居乐业,却决定于该国的中小企业是否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有了令世界为之称奇的迅速发展,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中小企业长期受到融资困难的困扰,现已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如何应对挑战,解决中小企业普遍遇到的融资困境,就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一、困境与机遇: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现状之一:中小企业融资总额与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成比例

1998年中央正式提出要“增加向中小企业贷款”,2000年国务院《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后,中小企业融资形势虽然有所好转,总体上看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远大于50%,但融资额占总融资额比例始终徘徊在30%以下。

现状之二:融资渠道过窄

目前,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是间接融资,其中银行贷款占绝大份额。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98.7%来自银行贷款,直接融资仅占1.3%。在求告无门的情况下,不少中小企业被迫地下资本市场甚至向高利贷借贷,以致在高息盘剥下,走上不归之路。

现状之三:融资成本高

且不说有些中小企业背负地下钱庄甚至高利贷的高利息之苦,就是向银行贷款其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也显著高于大型国有企业。一是申请贷款十次,也难成三两次;二是银行利用利率浮动之权,对中小企业一般采取宁高勿低的态度;三是银行利用其垄断地位,寻租行为泛滥,中小企业深受灰色索取之累。

而系统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同时,这些原因也是众多国内中小企业融资时面对的主要挑战:

挑战之一:企业弱小,无力进入资本市场

我国中小企业大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管理落后,市场风险很大,不具备进入资本市场的条件。

挑战之二:融资体制改革滞后

目前,商业银行推行的授权授信制度主要是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而制定的,信贷资金主要流向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近年资金向“大城市、大企业、大行业”集中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银行把贷款贷给大型企业,效率高、风险低、收益丰厚。而中小企业贷款金额小、频率高、时间急、驻地分散甚至偏远,可资抵押担保的资产少,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高、风险大,同时,利率远没有市场化,都影响了银行的贷款积极性。

挑战之三:直接融资门槛高

无论是主权融资还是债券融资,其门槛之高,是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不可企及的。

挑战之四:对中小企业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足,是其融资困难的根本性原因。

发展中小企业既是关乎国计的经济问题,又是关乎民生的政治问题。但是,人们往往仅仅看重向大型企业倾斜的短期利益,忽视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因此,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法规和政策,或因认识模糊而姗姗来迟,或因缺乏配套措施而难以操作。面对嗷嗷待哺的中小企业,有识之士也深感无奈。

二、未来与希望:走出融资困境的对策

面对上述种种挑战,我们要从企业自身以及外部整体环境两个方面寻找希望:

首先,从整个行业的整体从业环境来看,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寻求突破。

一是要从根本上加快金融体系改革步伐,为中小企业融资打开一片天地。用市场经济的观点观察,各大银行“重大轻小”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不能指望银行以牺牲其自身利益来无条件第支持中小企业融资,那是有违市场经济规律的,对银行既不公平也不可持续。应当为中小企业服务专门设立一个银行体系,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是大多数中小企业求告有门。既然有专门为农业服务的农发行,也可以仿此办理。当然,与农发行相比,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应当是完全与市场接轨的金融机构。

二是需要建立新型信用担保体系。国有银行面对数量多、规模小、可抵押担保资产少的中小企业,很难准确掌握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因而难以做出正确的贷款决策。为化解银行风险于事前,应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担保公司,由担保公司作为保证人,化解银行放贷风险。银行掌握一个个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资信情况,成本高、风险大,掌握数量有限的担保公司的资信情况,成本大幅度下降、准确率大幅度上升。至于担保公司分布于中小企业相对集中的地方,面对的是数量有限的中小企业,它们的资信状况很容易收集与掌握。

三是要重塑市场诚信体系。中小企业应加强自身的信用建设。近年来社会诚信体系受到极大的冲击,从产品造假到会计造假大有泛滥之势,加大了银行识别中小企业信用状况的难度。银行从规避风险出发,不得不对放贷持谨慎态度,中小企业贷款更为困难。因此,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逐步重塑市场诚信体系。一方面,要发展信用中介体系尤其是信用评价体系,因为目前我国信用评价工作主要由银行承担,其专业水准和可信度,都值得怀疑,只有独立的第三方评价机构提出的结论,才是可信的。另一方面,要建立信用风险控制与防范机制,防患于未然,特别是金融、税务、工商等机构和部门,要对掌握的企业信用记录,实现信息共享,从而降低社会诚信成本。同时,我们还要从教育层面上,占领道德建设的制高点,消除拜金主义的影响,要加大破坏诚信原则行为的惩处力度,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成本。

篇6

关键词: 牛文化 春节祝福短信 象征意义

一、引言

牛为中国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从古至今,中国人无论在物质生活还是在精神生活上都对牛充满着依赖。牛曾经是几千年来农民耕地的好帮手,牛耕的发明和推广,在农业史上是划时代的大事,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里程碑;另外,它又能拉车运输,有“陆地之舟”的美称;它的肉和奶是富含营养的优质食品,它的皮可以做船做衣服鞋帽,它的毛可以打绳子、做毡毯,甚至它的粪便也是很不错的燃料。人们在喜爱牛的基础上,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以满足精神世界的需要,比如娱乐活动中的斗牛,新春到来时的鞭打春牛,祭祀活动、神话故事中的形象,以及绘画和文学作品中的素材,等等。总之,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中充满了对牛的热爱,而牛文化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

二、中国牛文化

1.无私奉献的精神。

牛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象征。一首流传于中原一带的童谣唱道:“青草地,细水流,一个老头儿去放牛。他养牛,为耕地,大囤小囤满粮食。一个牛,喂得饱,一顷地,耕得好,耕地好,一家吃饭都有了,老牛他不白吃草。”字里行间充溢着牛对农家生活的重要作用。文人学士以诗篇赞美它,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曾写下《耕牛》诗:“朝耕草茫茫,暮耕水濡濡。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身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皖彼天上星,空名岂余匹。”南宋宰相、民族英雄李纲更留下“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的千古名句(出自http://blog.省略)。鲁迅先生曾以牛喻自己:“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比喻平凡的人创造出不平凡的价值。他写过一首《自嘲》诗,其中有两句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意思是为了人民,他可以心甘情愿地做任何事。此外,在神话故事《牛郎织女》中,牛甘心舍弃生命,它让牛郎将自己的皮剥下来穿在身上,牛郎才得以飞上天空与织女相见。人们喜爱牛的这种精神,促使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代又一代的“老黄牛”为国家作着无私的贡献。

2.亲情孝敬的情怀。

中国自古重视家庭观念,集中体现在长辈对晚辈的爱护以及孩子对父母的孝敬上。范晔《后汉书・杨彪传》里讲道:三国时期,曹操手下有一主簿名叫杨修,聪明博学。曹操对杨修万分嫉恨,又因杨修是曹的对头袁术的外甥,怕以后会有后患,所以把杨修杀了。杨修被杀,其父杨彪万分痛心。一次,曹操问道:“你为什么瘦得这样厉害啊?”杨彪悲伤地说:“我像老牛舐犊一样爱我的儿子,现在小牛死了,我这老牛怎么能不瘦呢?”后来,人们以“老牛舐犊”来比喻父母疼爱子女的深挚感情。还有一则传说,其中的小牛孝心孝行令人感动:明朝年间,有个屠户买了一头母牛和它的牛犊。欲将母牛杀掉时,忽听门外有人喊,便放下刀去开门,却并无人来。他返身回来,只见牛犊跪对着母牛垂泪,屠刀却不见了。屠户心存疑惑,拉起小牛,发现刀就压在它的身下。屠户捡起屠刀,看见小牛泪如泉涌,对着母牛哀鸣不已。此情此景令屠户顿生感悟,他放下屠刀,牵母牛和小牛到三清阁出家修道。到了三清阁,母牛渴了,小牛竟角抵石崖,穿石取水,让母牛喝上甘泉。此泉被称为孝牛泉,现在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公园真武殿后的罗汉岩下(出自http://blog.省略)。在中国文化里,一个完满的人格,自然就是孝子、慈父……一类之综合(梁漱溟,2005:106)。中国自古有“以孝治天下”之说(梁漱溟,2005:76),其文化理念在这则民间故事里借小牛的形象影响着中国人的家庭观。

3.执着进取的精神。

牛在中国人心目中也是力量的象征。牛的挺拔健硕、牛冲刺时势不可挡的气势都会让人联想到它的不服输、勇往直前的精神。深圳的拓荒牛雕塑,身体前倾,低首昂角,蓄势待发,向世人昭示着这个沿海的小渔村是怎样执着奋进、锐意进取,发展成为今天世界经济纽带的大都市的。其次,中国式斗牛起源于广为传颂的“李冰斗牛”故事:相传秦昭襄王派遣李冰做蜀地的地方官。成都两江(即内江、外江)的水神每年要向百姓索取两名貌美少女为妻,李冰让自己的女儿扮作江神的新娘,亲自到江神祠送嫁,并与江神对饮。酒过三巡,李冰厉声斥责江神的害民之举。忽然间,李冰和江神分别化作两头壮硕的公牛在江边斗成一团。筋疲力尽之时,他手下的主簿拔剑刺杀了江神变化成的公牛,从此,蜀地再无水患(沈光旦,2009)。民俗斗牛活动便作为对好的地方官的拥戴而延续下来,至今发展成为一项娱乐活动,人们在此活动中,可以感受到牛的力量,牛的执着,牛的倔强,牛的不服输的劲头。

人们喜爱牛的形象,并不断赋予它以时代的意义。在2009年牛年到来之际,人们以短信的方式互道祝福,借牛的象征意义表达良好的祝愿。

三、春节祝福短信中“牛”的象征意义

1.耕牛――蓄锐待发。

“静默耕耘,无怨无悔;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细品慢尝,休养精神;盛阳福星,斗气冲天。”在这则短信中,以牛的勤劳和奉献赞美对方的品质,并祝福对方品味生活,“休养精神”,他日尽展宏图,“斗气冲天”。

2.牛劲儿――执着坚韧。

“把三十年巨变想一想,六十年底气壮一壮,把零八忧愁忘一忘,用牛的喜气冲一冲,把金融风暴放一放,用牛的脾气扛一扛,再用牛的干劲闯一闯”,“神牛奋蹄迎春,……”。这里的“牛的脾气”、“牛的干劲”和“神牛奋蹄”都体现了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鼓励对方在新的一年勇往直前,开拓进取。

3.牛气――兴旺发达。

“福牛送福来了,祝你牛年牛气冲天,牛劲十足,牛运亨通,牛年大吉”,“牛年到,乐陶陶,一年到头愁不着,福禄寿喜围着绕,牛气冲天直到老”,“牛年来了,祝您:心情牛,万事不愁;身体牛,健康长留;事业牛,更进一筹”。以上几则短信,集中体现在“牛气冲天”和“牛”上,牛气冲天比喻事业兴旺发达,“牛”作动词,形容达到最好状态。所以兴旺发达的祝福不仅可以是事业,还可以是爱情、心情、健康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另外,有一种短信利用了牛的肢体动作形象地表达出了美好的祝福。比如“牛年到,送你一头金牛,牛步翩翩,祝你一直升迁;牛肚腆腆,装有福气万千;牛头摇摇,一年没有烦恼。祝新的一年牛气冲天”,“祝愿您牛年吹响牛角,挺起牛腰,翘起牛尾,使足牛劲,牛运亨通,牛年吉祥”,“牛年送头牛,全家乐悠悠。牛蹄为你开财路,牛尾为你拂忧愁,牛角为你撞鸿运,牛背为你驮康寿”等。在这里,牛的肢体语言――牛步、牛肚、牛头、牛角、牛腰、牛尾、牛蹄及牛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想象与发挥,表达的祝福形象生动,贴切自然,给人以修辞和精神上的愉悦享受。

四、结语

总之,中国牛文化意义深远,反映的是中国人民的一种勇敢拼搏、勤奋向上、自强不息、吃苦耐劳、朴实无华、不折不扣的可爱精神和高贵品质(出自http://msn.省略)。牛文化与人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密切相关,不仅体现了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而且体现了人们对理想和目标的坚韧执着、锐意进取的精神。这些品质在牛年短信祝福中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借用牛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对对方生活、工作的良好祝福,给人以精神上的鼓励和享受。

参考文献:

[1]陈昌火.中国传统的牛文化解析与推演.http://xiaoxingwenxin.blog.省略/,2007.11.30.

[2]沈光旦.中国的牛文化.中国文物报,2009.1.9.

[3]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篇7

我的家乡在风景秀丽的临潼,这里有迷人的骊山、历史悠久的华清池,气魄雄伟的兵马俑,就让我来给大家讲讲临潼的变化。

以前临潼的主干道比较狭窄,窄到不能同时让两辆大卡并排行驶;那时的路是用青石板铺的,如果下雪结冰时车总会打滑,发生“打滑事件”。再看看现在的临潼,不但有了快速干道,而且改建成了双向六车道,还用绿化带把马路和非机动车辆道隔开,以免发生事故;街道都成了柏油马路,这样即使冬天路面结冰,也很少发生打滑事件。

临潼有风景秀丽的骊山,以前骊山植被很少,各种便民设施简陋,游客爬山时必须得走土路,遇到下雨天人们想上山都上不了山。而如今,为了让骊山变得更美丽,人们到处植树造林,骊山成了临潼人的“天然氧吧”,从山下仰望,郁郁葱葱;登山沿路上设置的卫生间多了,垃圾箱多了,人们再也不随手乱扔垃圾,而是自觉把垃圾扔到果皮箱里,骊山变得干净了;变化最大的莫过于登山的台阶多了,即使雨下得再大,只要有一把雨伞,你依然可以登到山顶。

当你站到山顶,鸟瞰县城,房子都是平房,就像一个个小蘑菇,如果遇到下雨有些房子就会漏雨,房内就会奏起锅碗瓢盆交响曲,雨停后还得修补屋顶。可是现在看去,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就像一根根被锯成块状的柱子矗立在远处,人们再也不会为雨天家中漏雨而担忧。冬天即使外面天气再冷,可家中却非常温暖,因为现在大部分家属楼都是集体供暖,人们的生活环境比以前舒适多了。

这就是我记忆中的临潼,变化非常大,相信我的家乡以后会越来越美,人们生活的越来越幸福。

关于陕西省教育厅在全省中小学举办“感受家乡新变化,喜迎党的十”作文大赛征文,我班优秀作品选录

家乡的变化征文

梦里梦外——两个世界白河三中高一文(一)陈笃莉

我习惯性的在床头柜上摸索着眼镜,咦?怎么感觉不一样,难道我妈耐不住我的软磨硬泡,给我换了新床头柜?想到这,心中不禁一阵窃喜,朦胧地睁开眼睛,映入眼帘的一切都是黑乎乎的,似乎还有一层油灰。难道是天还没亮或是我眼睛度数又更新了?不会呀!我生物钟一向很准时的,而且我睡觉都留灯的,眼镜也前几天才配的,难道……我一激灵,一咕噜地从床上爬起来,我惊愕的发现自己的手变得又黄又小,床是茅草床,黑乎乎的被子,轻微一晃动,床便“嘎吱嘎吱”地响起来,在这狭小的空间里显得格外的寂寥与诡异。

果然,当我的眼睛扫到墙上的日历,看到的是2001年3月7日。

我真的像小说里穿越了或者重生!我又回到了自己5岁的时候,在我还没去山西之前那段在我记忆模糊的岁月,没有电视,更没有电脑,甚至连做饭都要趴在灶洞里吹,低矮昏暗的土坯房,盖着青石板。下雨时,屋内成了水帘洞,一大半的墙角都湿透,我甚至担心它们会软化成泥浆,屋顶的青石板掉下来会把我压扁。黑乎乎的灶台做出来的饭自然是黑乎乎的,一点油水也没有,简直难以下咽。在这里,整天看到除了山,还是山,村里唯一的一所小学只有稀疏的几个学生,在冬天都挤在寒风直往进贯的那个狭窄的教室里。我们读书,天色昏暗的时候连点蜡烛都是奢侈品……大人们整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晚上屋内混含着泥土气息的汗味令人难以忍受!父母整天关心的只是粮食、地里的收成,连六七十岁的老奶奶和七八岁的小孩子都要下地干活。在妈妈的勒令下,我也不得不背起小背篓去打猪草。这个时候,当我仰头望着远处的天空,想起自己长大后想逛宽阔整洁的街道,想住宽敞明亮的楼房,想睡软软的席梦思床,还想坐在宽大的多媒体教室,还有那亲爱的电脑……我不禁悲从中来,在这偏僻的山区,想过这样的生活,起码也得十年二十年吧?天哪,饶了我吧,我正悲愤着,一不留神,脚下一滑,看到脚下的是悬峭壁,我大叫着,绝望地闭上了眼睛。

突然脑门上一疼,我心想,难道这就是坠崖的感觉,也不怎么的痛苦嘛!接着传却听见妈妈的声音:“鬼叫什么?”我大惊,难道我还没死?我疑惑地睁开双眼,明媚的阳光刺痛了我的眼,好一会儿才适应过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妈妈生气的脸,她身后的背景让我激动不已,竟是我最爱的那串风铃!我“噌”得一下坐起来,古典的梳妆台,大大的壁橱,还有想象中的新床头柜那软软的感觉,入耳的声声鸣笛,我回来了吗?不敢相信。

我使劲地掐了自己一下,哎哟,好疼呀!我这才明白,我不是在做梦,天哪!我真的回来啦,我兴奋地抱着Kilty猫咪亲了又亲,在床上又蹦又跳的欢呼,差点把妈妈吓坏了,要送我去医院。

兴奋过后,我静下来回想着那个梦,发现如今的生活,与梦里的生活简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这一切变化,都是因为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这个山坳,让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的小村变成了“落红铺径水平池”的人间天堂!天然的田园与拔地而起的楼房交相辉映,形成了世界潮流的“田园风光”,霓虹灯的梦幻让我觉得这一切恍如隔世。

这是一个飘渺却也真实的梦。梦里梦外,两个世界。

篇8

摘要:天道论、人道论和哲学思维方式构成中国传统证据文化的主要哲学基础,对传统证据文化的内容、价值和特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天道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司法官吏在证据实践中注重政治性考量;德威并用,以德为主以威为辅是传统证据文化的思想基础。人道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传统证据文化以“和谐”秩序与“无讼”理想为根本价值取向,具有严酷性、等级特权性和伦理性的特质。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传统证据文化具有经验性、非逻辑性和推理的类比性的特质。

我们要寻找法律文化生成的根源、发展规律和基本性格,就应当把研究对象放到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予以考察。从经济、政治、伦理、社会组织结构、哲学等多种角度出发分析其现实基础。本文拟对中国传统证据文化的哲学基础作尝试性地探讨,以期不断深化和细化对传统法律文化的研究。

一、天道论与传统证据文化

在传统哲学里,天道论主要包括天意观、阴阳五行之道等内容。

(一)天意观对传统证据文化的影响

天意观对传统证据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君权神授思想使得皇帝和司法官吏在证据运用中注重政治性考量—维护神授的至上王权或君主专制统治秩序,这种考量往往使得皇帝、司法官吏尤其是酷吏在审判案件时首先考虑的就不可能是证据,或不可能仅仅考虑证据,从而损害司法正义的实现。

君权神授思想是古代社会天意观的核心内容。古人认为,人间有君王,乃天意。君权神授,王者通天地人。儒家大师董仲舒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子父母事天而子蓄万民。刊受权君主治天下,这是天的旨意。

君权神授意味着皇权至上,皇帝拥有至高无上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权力,往往把司法当成维护君主专制和驾驭官僚的工具。这种政治性考量甚至个人爱好、性格、喜怒哀乐的情绪等常常左右证据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商封王、秦二世、隋场帝等暴君就是典型代表。

“太宗尝与侍从论狱,魏征曰:‘场帝时尝有盗发,稍涉疑似,悉令斩之,凡二十余人。大理承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竟不敢执奏,尽杀之。”

皇帝虽是最高的司法长官,但毕竟很少审判具体案件,因此,这种“稍涉疑似,悉令斩之”的现象更多的是由酷吏秉承皇帝的旨意完成的,比如张汤、杜周、来俊臣、周兴等都是历史上以逢迎皇帝,曲法裁判而著称的助封为虐的酷吏。酷吏的产生,除了性格和贪婪的因素外,多半与维护专制皇权的政治性考量相关。因此,中国历史上的酷吏,往往被皇帝作为维护专制王权的工具而加以重用。这样的情形史载不绝。

在君权神授天意观的笼罩下,一旦至上皇权干预司法,司法官吏就不得不把政治性的因素纳人案件的审理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政治同司法混同起来了。对此孔飞立曾感慨道,各级官僚取悦皇帝是贯彻司法的中心环节。此话虽说得有些绝对,但也是一种事实。

(二)阴阳五行之道对传统证据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哲学认为,天地自然、人类社会现象甚至精神现象无不遵循阴阳五行之道。阴阳五行之道在中国古代的思想领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人称其为“中国人的思想律”。自然,它也会影响到法律领域。其对传统证据文化的具体影响主要有:

1.确立了亲亲相隐制度。“阴阳五行之道的根本涵义或实质就是伦常之道。自然的阴阳秩序、五行秩序,实为亲亲尊尊、尊卑有序的秩序。人类应效法此种秩序,成就人道。”口传统证据文化中的亲亲相隐制度正是天地秩序伦理化的结果。

亲亲相隐制度来源于“亲亲相隐”的儒家思想。西汉时,亲亲相隐得到进一步规范化和明确化。汉宣帝地节四年诏曰:“父子之情,夫妇之道,天性也。虽有患祸,犹蒙死而存之。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岂能违之哉!自今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间这一诏令首次用允许隐匿的形式正面肯定妻、子、孙为夫、父、祖隐在法律上不作证的正当性。

此后至清,各朝代的律例都确立了容隐制并且不断丰富和完善,亲亲相隐制度一直沿用了二千多年,它不仅仅是一项法律原则,也是一条重要的道德规范。“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也”。相隐之道离,则君臣之义废”。t}l可见,维护父子之道即护守君臣之义,因“忠臣以事其君,孝子以事其亲,其本一也。”

2.德威并用,以德为主以威为辅是传统证据文化的思想基础。阴阳之道认为,阳尊阴卑,阴阳各有所司,不可或缺,否则,阴阳不调则会引起灾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儒家从五行之道发展出来的仁、义、礼、智、信的“五常”思想也体现在传统证据文化的各个表现形态之中。可以说,阴阳五行之道决定了无论是传统的刑事证据文化还是民事证据文化都是一种以“德”为主导以“威”为辅导的文化,“德性原则”是传统证据文化的基本原则,只不过刑事诉讼证据文化中的“威”比民事诉讼文化中的“威”更多一些而已。

“‘德’字在中国古代是一个长期被人们高歌的概念,也是历朝统治者反复弹奏的一个主旋律。’,例虽然不同的时代赋予“德”以不同的意义,但“其义即为‘德行’、‘德性’、‘德品’之类,至少也是主要包含此义,继而升华为一种法律(包括习惯法)理念,而主要不是别的什么。’佃铱此理解,“德性原则”在传统证据文化中的表现并不仅限于纠纷解决者在诉讼中的“敦亲睦族,教化为先”,而是通过具体的证据立法和司法,推“德性原则”于保护孤幼老废疾和情理司法之中。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有一些旨在保护孤幼老妇废疾等的证据规范。譬如,《唐律疏议?断狱》“老幼不拷讯”条规定:“其年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笃疾,皆不得令其作证。违者减罪人罪三等。”

古代社会的司法官吏在证据实践中既要依据国法,又要讲理和情,达致理、法、情的和谐统一。就“理”而言,证据的收集与运用要符合“事理”、“情理”和“天理”,强调证据的准确可靠,行为的恰如其分。就“法”而言,司法官吏在证据实践中要遵循朝廷的法令,执行法令一定要出于公心。就“情”而言,是指在证据实践中,要注重诉讼双方的人伦关系,权衡实际,灵活断案。三者都与“德性原则”密切相关。

当然,“德性原则”并不否定“威”在传统证据文化中的思想基础作用。制度化的刑讯和残酷的法外施刑、诬告反坐、审案中的跪着听审与“喝堂威”、“大胆刁民”的呵斥等等无不散发出浓浓的“威”的气息。只不过作为一种思想基础,它不能与德等量齐观,它只能在德的指导下,与德结合,才能实现自然秩序的和谐。

二、人道论与传统证据文化

就传统证据文化的哲学基础而言,天道论和人道论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合二为一的。本节内容与上文的差异性在于论述的侧重点和角度。

范忠信教授认为,人道论主要包括人之道和人之使命两部分内容。人之道的内涵有:(1)法自然,不可逆天;无为而治,不必追求胜天,不必刻意追求有所作为。(2)法天之秩序,亲亲尊尊。(3)法天之生杀仁威、德刑并用。人之使命的内涵有:(1)参天地赞化育。(2)体现和成就“理”和“道”。(3)实现人之使命的途径、方法。

应该说,上述人道论的所有思想对传统证据文化都会产生影响,或者说这些思想在传统证据文化中都是有所体现的。正是这些思想共同决定了传统证据文化的根本价值取向,形塑着传统证据文化的特质。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以追求自然秩序的和谐为根本价值取向,这几乎是学界的共识。同样,作为整体法律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传统证据文化也是以和谐秩序与无讼理想为总原则的。中国传统证据文化的这种价值取向是以天人合一论为其哲学基础的。无论是儒家哲学,还是道家哲学、法家哲学,抑或其它的哲学派别,无不坚持天人合一观,认为人应该效仿阴阳之道和五行之道建立一个尊卑有别、长幼有序、互不争讼又洋溢着浓浓人情风味的社会秩序。如果说这些哲学派别在人道论上有所差异的话,则在于他们主张实现和谐秩序和无讼理想的具体途径不同而已,比如,儒家主张“德主刑辅”、“以礼人法”,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则重视“法”、“术”、“势”。

在这种根本价值取向的指导下,传统证据文化具有以下三个鲜明的特征:一是传统证据文化的严酷性;二是传统证据文化的等级特权性;三是传统证据文化的伦理性。

下文,对传统证据文化的这三种特征略而述之。

(一)传统证据文化的严酷性

在中国古代纠问式诉讼中,证据活动常常出现无程序规则、践踏权利的现象。被害人只是告发人,被告人则是诉讼客体,是被审问,受追诉的对象。他们没有辩护权,没有质证权尸连最起码的人身权也没有。制度化刑讯和法外刑讯冠冕堂皇地横行几千年,不仅是被告,被害人、证人也是被拷问的对象。对于诬告者则反坐之。这些都是传统证据文化严酷性特征的具体表现。

中国传统证据文化何以如此严酷,原因很复杂,但追求“和谐”秩序和“无讼”理想无疑是其终极原因。因为,“和谐”秩序和“无讼”理想在中国古代具有其独特的政治价值:一是维护君主专制制度,二是涉及各级官员的职责和政绩。古代社会所追求的“和谐”秩序是以维护君主专制和宗法结构为基础的。凡是涉足公堂的人,在统治阶级眼里都是“刁民”,他们的兴讼行为无疑是对君主专制和宗法结构的破坏。因此,为维持此种秩序,最好的方法便是倡导“无讼”。对于轻罪案件,通过教化以期实现“无讼”理想。对于重罪案件,则是“刑期于无刑”,对“刁民”予以残酷的刑讯和刑惩正是实现“无讼”理想形成“和谐”秩序的必要手段。由此可见,“无讼”理想不过是“和谐”精神在法律领域的具体落实。

(二)传统证据文化的等级特权性

中国传统证据文化维护“和谐”秩序的价值取向还体现于证据制度和实践对贵贱等级秩序的强调和贯彻。因为,传统的人道观认为,尊卑不分明,便不能生成“和谐”的秩序。由此,等级特权性便构成了传统证据文化的另一个特征。

传统证据文化等级特权性的具体表现主要有:

1.贵族、官吏、特殊的种族不受拘系刑讯。早在西周时就有了“八辟制度”。曹魏时始将“八议”载人律文,以后历代法律均沿袭不改。对“八议”之人犯罪,司法机关无权审判,更不得按常规诉讼程序对他们进行拘系刑讯。贵族官吏不受刑讯,自唐以来皆有明文,唐、宋应议、请、减者,不合拷讯,但据三人以上的众证定罪,如有违反,故加拷讯的官吏以故失出人人罪论处,即罪五出人,亦以斗杀论。生异族统治的元代和清代,形成了种族的阶级,在诉讼上享有更多的特权。

2.法律规定一些特权阶级不用出庭对质。古代“法律根本否认士庶在诉讼上平等的地位,无论其为原告或是被告,均不使与平民对质,平民不能当面控诉他,他也没有亲自在法官前答辩的必要。”

3.法律一方面严格限制子孙、卑幼告父祖、尊长;另一方面则赋予父祖、尊长控告子孙、卑幼的特权。

(三)传统证据文化的伦理性

中国传统证据文化维护“和谐”秩序的价值取向使得古代司法官吏在证据实践中必须要注重道德教化和情理考量。尤其是在轻罪案件中,司法官吏大多以调解结案。对于调解者们来说,他们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明断是非,而是“息事宁人”以防矛盾扩大,影响社会安定。“‘息事宁人’多半是混淆是非的‘和稀泥’。在极端情况下,案件事实完全被情理所掩盖,司法官吏根本不去关注案件事实,两造也没有提供证据证明是非的必要,甚至连提供证据的机会都没有。情况往往是,司法官吏在清楚了两造的宗法伦理关系后,接下来不是进行事实调查而是予以训斥或道德感化,直至两造“甘结”。

这种特殊的司法形式在传统上是公认的,得到不断的阐释和实践。魏征说:“凡听讼理狱,必原父子之情,立君臣之义,权轻重之序,测浅深之量”’‘学大师朱熹对此说得更明白些:“凡有狱讼,必先论其尊卑、上下、长幼、亲疏之分,而后听其曲直之辞。”店人在总结审判经验时也说:“凡关宗族亲谊必须问明是何称呼,系何服制。”

司法的道德教化和情理考量尽管具有积极意义,但无疑削弱甚至是取代了证据在案件事实建构中的基础性作用,司法官吏也不注重司法知识和技术的学习而一味强调伦理道德的修养,这在客观上阻碍了证据知识和技术的生成与发展。

三、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与传统证据文化

哲学思维方式是致知论的重要内容,是文化结构的内核,是某一种特定文化的生命力所在,它对于文化的延续、传递具有“遗传基因”的功能。中国传统证据文化的陈陈相因和长久不衰与此关系甚大。

一般认为,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是一种整体性思维,具有直觉性、意象性等特征。

(一)直觉思维对传统证据文化的影响

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直觉,有人将它视为理性的东西,也有人将它视为非理性的东西。但有一点是人们的共识:直觉是以经验为基础,以“体认”和“意会”作为把握对象世界的基本形式,它不具有清晰的、严格的逻辑形式,因而它是与逻辑思维相区别的一种相对独立的、特殊的思维形式。

直觉思维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对中国传统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自然,直觉思维也深刻地影响着传统证据文化的个性,使得传统证据文化具有经验性和非逻辑性的特征。

1.传统证据文化的经验性

在一种直觉思维方法模式下,无论是证据的获取还是证据的运用都是以感觉经验作为基础的。可以说,传统社会运用证据的知识是实践理性的。首先,从思想而言,大多数证据思想历时两千多年不变,一代代思想家总是从历史来论证自身的合理性,如果事先不告诉你一个具体的时代,你就不知道它是属于汉代还是清代。比如,“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罪从供定,犯供最关紧要”等思想侵在中国古代各个时代司法官吏的头脑中;翻开一部《历代刑法志》,不仅关于刑讯的观点了无新意,而且支持观点的理由也完全是引经据典、老调重弹。

其次,从技术而言,传统证据技术主要包括五声听讼技术、片言折狱技术、鞠情技术、刑讯技术和勘验鉴定技术等。这些技术虽然包含了一些科学的因素,但远不能说是科学技术,因为这些技术并不以严谨的形式逻辑和西方式的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为根据的,主要是司法官吏在漫长的司法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型智慧的结晶。

我们可以检验鉴定技术为例对这一问题加以论证。在古代社会,司法官吏的检验鉴定技术多是来自于经验。有宋一代,勘验鉴定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创立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单就检验技术而言,《洗冤集录》中很多精辟的总结。诸如“辨周身骨脉”、“辨检滴亲法”、“辨检验骨伤法”、“辨殴死及伪造伤”“辨勒伤”、“辨踢伤”、“辨自残及被杀伤”、“辨受毒伤”、“辨火炙伤”、“辨受杖伤”、“辨闷死伤”、“辨虎咬伤”、“辨阴脱伤”等等。

再次,从具体方法而言,在一个以经验传递为主要知识传播手段的社会,有经验的个体价值是相当巨大的,这种经验理性也赋予司法官吏以创造力。因为人在本质上是一种经验性的存在,经验所表达的是永远属于其自身知识系统的。传统社会的司法官吏凭借着自己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以及司法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性智慧,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地获取、运用证据,使得具体的取证方法、运用证据的方法在古代社会呈现出多样性和奇特性的特征。譬如,鞠情之术,这仅是对一种相对于刑讯获取供词的方法的理论概括,以情断狱实际包含着复杂、丰富、多样。大而化之,“情讯法”主要包括察听五辞、情理感化或教化、反复洁问、钩距和诈橘等具体方法。细而言之,则有“引贼上钩”、“假借他物”、“利用动物”、“”模拟试验、“察言观色”、“拉家常”、“咬文嚼字”、“乔装查访”、“考验情感”、“心里分析”等等,不一而足。

2.证据文化的非逻辑性

中国传统哲学中有没有逻辑思维?如果有,与直觉思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这是一个至今仍在争论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哲学的直觉思维在本质上是排斥逻辑的或说是超逻辑的。因此,中国的传统思维是以直觉为主,以逻辑思维为辅。也有的学者的说法与此相反。晨阳教授认为,“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根本区别不在于它有无逻辑思维,而在于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处理上与对方采取了颇为不同的方式,如果说,西方哲学家多把逻辑思维置之于直觉思维之上,或者有把直觉思维予以逻辑化的倾向,那么,中国古代哲学家的做法正好相反。笔者赞同高教授的观点,即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是直觉的,本质上是非形式逻辑的。

其实,证据文化的非形式逻辑性正是传统诉讼文化的非逻辑性特质的一种具体体现。传统证据文化的非形式逻辑性主要表现为在证据运用中注人道德情感色彩的因素,甚至直接以人伦道德或替代证据本身的逻辑而得出结论。

在中国古代社会,以情理挤压甚至替代了逻辑的断案故事很多,这是古代法官“片言折狱”的典型折射。虽然,运用“情理”建立对事实的认识,有诸多成功的案例,以至于“片言折狱”被视为古代司法审判的最高境界,但“片言折狱”很容易滑向司法擅断的泥沼,成为刑讯的元凶从而制造出大量的冤狱,这也是不可否认的。

当然,也不能说古代的证据实践根本不符合形式逻辑,事实上,绝大多数判决的形成是符合形式逻辑的,否则,基本的司法正义都无法实现。只是,古代的司法官吏将直觉思维置于逻辑思维之上,或者说古代的司法官吏并不具有自觉的逻辑思维。

(二)意象思维对传统证据文化的影响

意象思维与直觉思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意象思维的根本特点是以带有感性形象的概念、符号和运用象征的方式表达对象世界的抽象意义,及以直观性的类比推理方式把握对象世界的联系。意象思维与直觉思维中的“意会”方法在内容上有相通之处。其间的重要差别是前者与西方人重抽象思维的倾向形成反差,后者则是与西方人重逻辑思维的倾向构成对立。

传统证据文化中的意象思维主要表现为以自然现象、典故、现实之事等来类比证明具有相似性的案件事实。在古代司法实践中,由于事物发展的不可重复性或者不宜重复,不能直接验证,司法官吏往往使用类比的方法来检验证据的真假。

类比推理的现实基础或出发点是事物现象或属性的相似,但其表现形式则具有多样性。考察传统司法实践,证据运用中的类比推理主要有:用现实之事类比,用典故类比,用梦、神灵等象征之事类比。

1.用现实之事类比

用现实之事类比推理出案件事实是类比推理的常态,也最具有信服力。

2.用典故类比

在古代判例、判犊中,我们经常发现典故人判的现象,即司法官吏用典故来证明案件事实的真伪。这既是经学思维的表现,也是意象思维的表现。

3.用梦、神灵等象征之事类比

篇9

穿上军装,就不再留恋都市的繁华,融入军营就不再羡慕,花前月下,仰望军旗,我们意气风发,坚守站位是对党和人民的最好报答。

DD题记

从小,我就有一个梦想,希望自己能够穿着帅气的军装在绿色的军营中,像能飞长程的鸟儿般拥有坚强的毅力;像凶猛的猎豹般拥有矫健的身姿和灵敏的反应;像小草般不管强风暴雨都能顽强站立,保卫我的祖国……

终于,军旅之途中,个个陌生的面孔聚集在一起,跟着指导员一路来到神圣的军营,刚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老兵整齐划一的方阵迎接我们的到来,训练场上没有喧哗,没有雀跃,只有庄严和责任。随后指导员给我们分配了宿舍,进行开会,告知我们作为一名军人,遵守苛刻的纪律和养成好的习惯是我们所应当具备的。还说,当兵磨练的不是体力,不是身体,而磨练的是一颗心,磨练成一颗具有毅力、坚强、勇敢,具备有责任、担当的心。

我们每天都要在指定的哨声中起床,利用指定的时间收拾好内务,整理好自己,再在下一个指定的哨声中出去排好队伍,班长进行检查。

作为新兵的我们,首先训练的便是跑步、齐步、正步、蹲下、起立、跨立、立正的几种步伐训练。其次,我们进行了体能训练,主要是5公里越野跑和单双杠训练,这都是最为消耗体力的两项训练。每天队列会操结束后,还要进行400米障碍、单兵战术、学习军事理论知识、队形变换、方向变换等训练,主要训练反应能力和灵敏程度……

就在大家集中精力、拼尽全力训练中,忽然一声长哨声,大家都迅速的排好了队伍,指导员说:"介于大家也训练了好长时间,今天就来一次夺旗比赛,并且再绕开所设的所有障碍物,再在对面山上找到我们所放的小红旗,大家都对自己有没有信心,"大家都异口同声的说有。指导员一声令下,全体新兵急速前进,在5公里越野中,有人累趴下了,也有人一如既往的前进着,在过障碍物攀爬中,好多人都失败了,不过,我却是那幸运的一个,走到最后一个任务关卡的人并不多,大家都纷纷上山仔细搜索、观察小红旗的所在之地,忽然,出现了几个黑衣人,而小红旗就在其中一个人的手里,大家故作一气,商量好对策准备每人对付一个黑衣人,就这样,大家撕打在了一起,眼看胜利在握,忽然一个拳头朝我抡了过来,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啊!就像弹簧般从床上弹了起来,原来是梦,再看看时间,上课的时间快到了,我迅速的整理好自己的衣物,开始了自己美好而又充实的一天。

篇10

正华陶艺休闲民宿的老板高文华是夏尔民宿主人世麒交往了二十几年的老朋友,高文华做了三十几年的陶瓷,对工艺、设计很有兴趣,刚好世麒是学习设计出身,两人认识不久就熟络起来。令两人都倍感自豪的是,他们还都参与了罗东运动公园的设计与建造。

在十年前,老板高文华和老板娘张淑贞还是每天超负荷作业、压力满满的工厂主,做了大半辈子之后,两人觉得是时候放松一下自己,换个方式生活了。而此时恰好是台湾民宿的发端期,于是原来偌大的住家+工厂就变成了今天旅人们的温泉小旅馆。

刚一下车,从门口看过去,正华就是那种温泉乡里地道的家庭小旅馆,大大小小的人儿走出来迎接我们,老板刚还在菜园里用温泉水浇灌着自己的一小片田地,拿相机随手一拍,就是一张正华全家福。不过,直到走向三楼自己的房间,才发现看起来小小的民宿内里颇深,木地板铺就的房间之间的过道就足足有四五米宽,长度也令一行人大感意外。放好行李,返回楼下时一脸惊讶地向老板娘发问,而老板娘显然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反应,“你站在楼的侧面看,其实我们家非常长哦。”原来,一层那些长长的空间就是之前的陶艺工厂,而现在已经关门很久,因为与民宿的入口处做了区隔,所以让人完全感觉不到。

民宿里到处都是老板一家子的手作。玄关处的拱顶就是高文华自己一下一下花了半年时间雕刻上去的,他本人酷爱巴洛克风,民宿内的桌椅上随处可见雕刻精美的花纹,全部出自他本人之手。老板娘也不甘示弱,我们跟她称赞房间的绘以花朵图案的木纸篓时,她开心地说那就是她做的。在二楼的餐厅里,还有老板儿子绘制的油画,曾经获得过大奖,不用说你都能想到为人父母的得意。

正华的房间面积都非常大,就连温泉浴缸也是大到可供四人同泡的尺寸,不过,那种大并不是在追求豪华,而是“我们家本来就那么大”的架势。因此设置了四人房、八人房这样的大房间,尤其受到出游家庭的欢迎。我们在餐厅吃早饭的时候,就遇到了从台北过来的一大家子。其中,还有一个即将待产的孕妇,这一家人是正华的老客人。老板娘感慨地说,早在这对夫妻新婚旅行时就认识他们了,而现在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已经五六岁,第二个孩子又要出生了。他们几乎在民宿刚开业的时候就成了朋友,直到现在。

和正华的老板、老板娘说话,常常能感染到一身的正能量。关于民宿,他们每天都有新的想法冒出来,今年,正华一家子就又有了新的想法,他们希望给民宿来一次新的改头换面,而目前他们正在同设计公司接洽,风格可能还是主人偏爱的巴洛克式,在他的描述下,未来似乎我们会看到一座城堡。

开出龟山赏鲸豚

出海赏鲸豚在东台湾是个大热节目,宜兰、花莲都是非常不错的候选地。在宜兰,出海赏鲸还能顺带看一眼神秘的龟山岛。

赏鲸豚的客船在出发之前都会有一艘先行小船前去寻找鲸豚的身影,所以基本上每次出海观望都不会落空。通常,鲸豚出现的位置比较接近外海,需要开出一个小时左右才能看到。在看到鲸豚之前,人们可以寻找海面上的飞鱼来解闷。船开出十几分钟以后,飞鱼的身影就出现了。据说,飞鱼并不会轻易跃出水面,在遇到敌害或是受到轮船引擎震荡声刺激时才会一显身手,大概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行船的时候见到飞鱼并不困难。只要看过了一次,眼睛就会逐渐习惯飞鱼在海面上滑翔的样子,往返两个多小时的过程中,看到四五次飞鱼也不算多。

飞鱼出现之后,龟山岛也随之越来越近。近看这座小岛与远观有很大不同,本以为十分可爱的一座小岛,原来在十几年前还是一处森严的禁地,一直驻守军队。直到2000年8月1日才开始正式对外开放观光,并被纳入东北角海岸风景区。龟山岛是一座孤悬于海外的火山岛,靠近时硫磺味十分浓烈,给岛屿增添了很多神秘气息。船上的讲解员说,日据时期,殖民者曾在这里放养毒蛇,研制毒药,因此这里有台湾种类最多的毒蛇;话锋一转,又说,岛上曾经有许多黑山羊,十分肥美可口,抓捕时只要在山坡上扔串鞭炮,山羊就会惊惶失措跳到海里,捕羊的人只要在下边小船里等着就好。让人对这座小岛不知向往是好还是惊恐是好,总之它周身都是故事。

船行到龟山岛时四周的海景越来越美,我们当日看到的飞旋海豚也是由此向外行进时出现的。这群海豚都是刚出生不久的小家伙,性格十分害羞,在几次小小的尝试后,终于由着性子胆大起来,其中一只小海豚像是它们的头目,做了飞旋、凌空翻转许多动作,看得众多游客一再尖叫。为了不惊扰到海豚,船只始终保持在安全距离上,我们也在十几分钟的时间里,与这群小家伙经历了从相遇到分离的时刻,看着它们集体在海浪中穿梭,心中充满感恩与留恋。

在宜兰,赏鲸与赏豚不像我们预想中差距得那样大,鲸鱼多数为一些体形较小的品种,比如小虎鲸,与海豚身形相差不大。在花莲,情形也差不多。不过,当地的民宿主人讲,曾经有一次几只抹香鲸造访了花莲海域,有许多游客幸运地在船上目睹了这一奇景,而唯独带着女儿闻讯而来的他出奇地倒楣,偏偏就坐在那惟一一艘没有看到抹香鲸的船上。

乘坐滑翔伞,俯望竹蜻蜓的世界

车子沿着盘山公路一直上行,海拔每升高一米,车里的空气变得就紧张一些。来到宜兰,不得不玩的一个项目就是滑翔伞,从山坡正面飞向向人们展开怀抱的大海,这种特别的体验被描述了一次又一次,而每一次,带领我们游玩的民宿主人都会夹杂着些许不同的兴奋和看着我们越来越黑的脸而产生的一点点不确定,来做一番新的激励,结果只让我们心中的疑窦加剧。万幸的是,时间没到,我们可以先前往更高处的头城伯爵咖啡城堡去放松一下,做一下缓期执行。

在台湾几天,通过和民宿主人的聊天,我们发现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在台湾没那么红,也发现不太合大陆人口味的伯爵咖啡在台湾便利店里抢占了货架的各种有利位置。但是,我们怎么也没想到,一路上都有序分散排列的游客居然一窝蜂地聚在伯爵咖啡城堡里面了。穿过一个又一个兴高采烈的家庭,一对又一对幸福洋溢的情侣,我们终于顺着螺旋楼梯来到二楼的洗手间,而依旧排在一组又一组的母子档后面。当我们依原路艰难逃离城堡,重回太阳底下时,不得不承认,紧张的心情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缓解了不少。

山坡上教练已经到位,在我们前面还有几位游客,我和同伴则趁此时间背好滑翔伞、戴好头盔、套好护膝,故作镇静地在一旁观战。第一位女生的起跑非常不顺利,由于助跑无力,看起来她就在我心中预计要坠崖的位置刹住了。这可是我们心中最后的底线。于是,老道的教练拿出最后一招,背对大海后退着帮助她起跑,就这样,她摇摇晃晃地在我们的视线中开始了自己的滑翔伞之旅。经过这样的惊险一幕,第二位高挑女生顺利得让所有人大感意外,只三四步助跑便已经背着巨大的滑翔伞高高升在了空中。

我正仰头大感羡慕时,只听到远处一位教练叫了声:“穿黄衣服的该你了。”看来我这样的身形只能为大家再次表演一次何谓不成功的升空了。“小学生可以飞吗?”“小学生更适合飞滑翔伞。”还没弄清教练这句话是真是假,已经站到了和我一同飞行的教练Bubu前面。“一,二,三”开跑,没想到滑翔伞比我预想的还要沉,跑了三步便被叫停了下来,而刚才见义勇为的教练大哥再次现身,在这位教练的牵引下我又一次起跑了。这下奇怪的是,居然没有使力就已经腾在半空中了。“接着跑”,身后教练Bubu的一声命令下,我们终于离开山坡,盘旋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上。这一刻脑海里不由得出现了《卧虎藏龙》中李慕白和玉娇龙于竹林之上对决的那一幕,教练Bubu也适时地玩起了技巧,抖动滑翔伞的背带开始转向和俯冲,向着大海飞去。

其实,整个滑翔还不到两分钟,在这段天空之旅中,我最喜欢的是越过海边那条人们扛着冲浪板来来去去的街道,如果戴着机器猫的竹蜻蜓飞翔,看到的应该就是这样的情景吧。

罗东夜市,难忘的三星葱油饼

台湾东线的美景是西线无法媲美的,只可惜,反过来,西线的小吃也是东线很难企及的。幸好,至少还有宜兰罗东夜市可以拿出来拼一拼。这场期待已久的夜市小吃行几乎是作为压轴节目出现的。

同台湾任何一个成名夜市一样,想在罗东夜市吃上满意的一口,要付出排队等待的代价,那些异口同声给予好评的店无一不需要大排特排。于是,世麒和大明兵分两路,世麒去街头排起了义丰三星葱油饼的长队,我们则先跟随大明去喝一口羊汤。

台湾夜市中那些大牌的店总有不止一个店面,这店面还分为卖的和坐着吃的,要是想立马就吃,首先要沿着夜市走上一段,在那家店的第N号铺子找到位置,再去点餐。阿灶伯当归羊肉汤就是这样,幸运的是,我们找好位置坐下的时候,一路飘香的三星葱油饼也到了。

葱油饼会有多好吃?曾经我对此表示不解,还记得2008年经济危机来临时,是电视里台湾葱油饼涨价的消息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台湾的不振,由此留下了一口念想。不过当世麒举着热气腾腾的葱油饼站到我们面前时,那种疑惑立马烟消云散了。好吃不腻,味道地道且有饱足感,说的就是这种食物。若以食物带给人的预期来评分的话,三星葱油饼至少可以拿到12分。相比之下,若以大陆人对羊汤的期待来评分的话,台湾的羊汤多少会失色,没有了膻味吊起的那一口鲜,羊汤失去了第一口的惊喜,但阿灶伯当归羊汤口味的精细不失一家老店的风采,想必在秋冬来上一口一定是心满意足。

羊汤和葱油饼算是解决了我们的晚餐,接着世麒和大明带我们去品尝饭后甜点。如果你来到宜兰,一定不要错过罗东夜市公园路上的这家包心粉圆晶圆老板的店,它曾经获得过口味挑剔的台湾美食家胡天兰的好评,更赢得过罗东观光夜市人气小吃王的封号。老板许琼文十分热衷于开发包心粉圆的新口味,举凡花生、绿豆、红豆、莲子、豆花、布丁都被列入实验,并成为广受欢迎的口味。一碗热热糯糯的包心粉圆和一碗冰冰爽爽的配料,要一颗粉圆搭一口配料才好吃。新口味的抹茶、巧克力布丁,搭配起来十分可口。单吃之下有些苦涩的抹茶布丁配上粉圆的汤汁,还会去掉原有的苦味,令味道更加甘甜,就像是在嘴里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吃罢,你还能学会如何鉴别一颗好粉圆,从此避开那些滑嫩过头、口感黏牙的坏粉圆。

随后我们还品尝了一种名为一串心的当地小吃,它用牙签将豆干、猪肚、香肠等几种常见的食物串起来,一定要配上老板特调的蘸汁吃起来才够味。看起来当地人对这种食物颇有感情,我们前往的这个摊位就在晶圆粉圆侧边的巷道里,虽没有名字,却是民宿主人证实经营了十余载的老味道。我们离开时,一位台湾的年轻人付了六串的价钱,正在食盘里仔细挑选,看他左右为难、一副什么都想要的样子,想必是位来了多次的老主顾了吧。

边喝啤酒边泡汤,礁溪的温泉文化

礁溪在宜兰算是十分繁华的城镇,因为这里丰富、优质的温泉资源,早年间陆续兴建了许多日式的温泉小旅馆,一直以来都是台湾非常受欢迎的温泉旅游目的地。近些年,原有的旅馆逐渐老旧,为了适应新一代出行者的需求,周边大兴土木,出现了许多豪华酒店,台湾知名的长荣桂冠连锁酒店也于2012年全面翻修之后开业迎宾,位置就在礁溪热门的汤围沟温泉公园旁边。

虽然叫做公园,汤围沟温泉公园却是非常热闹。汤围沟其实是一条“之”字形的温泉溪,两千年以后,宜兰县政府为创造汤围沟历史空间新风貌,保留当地民众对传统建筑生活的共同记忆,委托日本象集团公司设计建筑“汤围沟温泉公园”,并于2005年12月建成启用。弥漫着和风的汤围沟温泉公园是一个开放的游憩场所,“之”字形的开端,也就是公园的入口处有许多美食摊位,这里是人最多的地方,人们买好小吃或是鲜啤后总喜欢一屁股坐下,把脚泡在半户外的汤池里。往上走,公园的设施渐多人也渐少,但汤池却一点点多起来,在路的中间地带,有一个区分为四格的泡脚小汤池,四个格子各是不同的水温,循环更新水源,给人感觉水质更为洁净。除了这些免费开放的泡脚池和景观凉亭外,公园里也规划了充满禅意的桧木温泉,让民众可以低价位享受自然舒适的品质温泉。

2010年底,在原有的汤围沟温泉公园以外,地方政府又重新修建了一处礁溪温泉公园。和平地的汤围沟温泉公园相比,新公园地势更高,景观方面也借助地形作了高低有致的景观设计,园区内庭院、凉亭、半露天小剧院一应俱全,如此一来反而比原来的公园还要更具古风。在公园的入口处有一家日式拉面,据正华的老板娘张淑贞说在礁溪颇有名气,已经是第二家分店,古旧的环境非常适合在泡汤之后来此补充能量。礁溪温泉公园建成之后即被美誉为七星级的大众泡汤区,虽然如今还没有积聚起汤围沟那样平民的生活氛围,但却是一处更为宁静的所在。

风格两极的餐厅,喝酒大学与掌上明珠

在宜兰,民宿主人为我们安排了两次特别的晚餐。第一天是下里巴人,第二天是阳春白雪。两家餐厅各自的名字也都十分安分守己,前者索性叫做“喝酒大学”,后者则小心翼翼地名为“掌上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