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育范文
时间:2023-04-07 15:29: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职语文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职语文教育改革应以人文素养培养为基本的改革导向,以人文素养培养为导向的必要性体现在如下方面:
1、符合中职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
2009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强调语文教育应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中的人文性即强调了人文素养的培育。中职语文教育改革是建立在现有机制上的反思与完善,突出人文性并不意味着淡化工具性,而是在人文素养培养与实践能力培养之间寻求平衡,并为中职语文教育探寻到良好的切入点,提高中职语文教育改革的成功几率。
2、符合中职语文教育的需方特点
中职语文教育的接受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逐渐趋于成型。中职学生们存在提升人文素养的主客观需求,做一个有文化的人,而不是做一个仅仅有技术的人,应符合多数中职学生的心理。
3、符合中职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
以人文素养培育为导向的语文教育改革符合中职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片面强调语文教育应服务于中职学生的就业或专业,会导致语文教育承载过多、过度的其他职能,导致语文教育背负过于沉重的压力,强化了学生的厌学情绪。相反,语文教育应建立在对语言文学的审美基础之上,强调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快乐、心得、体验,而不应使语文教育过于工具化。
二、中职语文教育人文素养导向改革方案的落实
中职语文教育改革应以人文素养培养为基本导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围绕人文素养培育,确立基本的改革路径与方案。结合中职语文教育工作实践,笔者对以人文素养培养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育改革之推进突出如下建议:
1、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并拓展阅读面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很多著名作家都有终生阅读的习惯。阅读在中职语文教育中应居于核心地位,一方面,语文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阅读材料的内容,另一方面,阅读不仅仅意味着信息的接受,也包含着信息的过滤、消化、反馈等阶段。
2、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当前中职语文教育依然停留在对语文教科书中相关文学作品和篇章的解析与审美上,忽略了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教育的过程固然需要对一定的数量的美文进行解析与评价,课堂教育中教师所提供的分析范本是有限的,学生必须掌握自主阅读能力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一个有文化品位的人。
3、注重教育过程中的人文关怀
篇2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文教育 背景 源泉 内涵 现状 实施
一、中等职业学校人文教育的背景
"优胜劣态,适者生存"这个自然法则永远适用于任何一个时代。进入21世纪,知识的更新速度和传播方式比以往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整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提到了相应的高度。二十一世纪的人才,需要汲取丰富的人文知识和科学思想的营养,人性、美、科学是未来人才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而这些又将导致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教育方式的变革。
而我们的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具有它的特殊属性,这种特殊属性决定了职业教育的特色之一就是它的市场导向性。这种市场导向使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对社会直接有用的人,以适应现实社会的选择。由此,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而缺少必要的人文涵养,更不用说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了。这与我们的教育目标还相差甚远。因此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使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生不被时代大潮所淹没,需要彻底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需要将人文教育的思想渗透于职业教育的每个环节,这既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做人的需要。
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思想源泉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很多职校往往采用所谓量化管理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及表现进行分值统计。这种量化管理常常形成一定的制度规定,被称之为"德育考核",在对学生评价中占有比学习成绩更重的比重,学期末记入学生档案。这种管理体制对有些学生确有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但并没有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有时往往适得其返,一些学生会对这种缺少人文关怀的制度产生反感和叛逆的情绪。
许多学生在初中时表现就不是很好,有着严重的自卑心理,进入职校对他们来说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但职校对他们来说毕竟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希望的起点。再加上职校招生的地域范围一般大于一些地方性的普通高中,跨县市、跨地市。心理尚不成熟的他们离开父母以后开始过像大学新生一样的独立生活,因此会产生更多更强烈的情感饥渴,需要有人给予关怀和爱护。可他们一到了职校,发现很多东西还是像他们初中一样,因此对前途对未来更加缺乏信心,对自己越没有了清醒的认识。很多学生刚刚入校以来还能遵守校纪校规,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甚至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你叫他往东,他偏要向西。更有甚者,产生反抗对立情绪,当面顶撞,公开叫板;甚至说,处分怕啥,最多不在这个学校读书。因此一学期下来处分已堆了一大叠,可是校纪校风有没有好转呢,违反纪律的同学照样层出不穷。
三、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内涵
语文不仅是一种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构成;语文不等同于"文学",不等同于"文化",但从语文的功能看,语文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传达的是思想与情感,承载的是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和人类的文化成果。
因此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可以包含下面两层含义:
一是语文教育的内容具有人文性。语文教育的内容包括了①丰富的思想性。"思想性"包括哲学原理、自然事理、社会伦理、人生理想、民族意识、思想方法、良好习惯等等,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范畴。②情感意向性。语文教材中凝聚了人类丰富的情感(喜怒哀乐、悲欢离愁、亲情、友情、爱情、爱国之情、正义感、理智感等)和个性心理品质(如兴趣、动机、意志、性格、气质等)。③美感性。语文教材集结了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和实用文章,包容了美的各个领域和各种形态,如人性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等。
二是语文教学方法具有人文性。语文教学中的主体与客体之间不是对立的两极,而是呈现出主客体交融的趋势,主体必须积极的调动自身的思想感情才能进入客体,达到对客体的真正理解,同时客体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也对主体进行渗透,所以语文教学较之其他学科更看重的是感悟和想象。钱理群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感悟的文化,它不同于偏于分析的西方文化。"然而科学主义思想观念在教育范畴演化为重理轻文的现象,具有人文性质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被自然科学化,使文科教学向理科教学模式靠拢,即把教学内容客观化,淡化人的主观情感因素;崇尚理性知识结构,忽视感悟与想象。
四、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及人文教育的实施
篇3
关键字:职业素养;中职语文;教育
在一定程度上,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不仅承担了为学生提高语文水平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肩负着学生以后走向社会,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而提供职业教育。现如今,社会对职业素养越来越注重。因此,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就要加强对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形成与培养。不仅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中职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培养职业素养的环境。
一、扎根本质,从教材出发培养职业素养
近年来,中职语文教学大纲进行了很大的调整,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鼓励创新精神,提升人文素养”等方面。语文教学更应该注重对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满足与当今时代要求的人才。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立足于课本,分析教材结构组成,精简教材内容,教师在教学之前做好充分备课准备,抓住课本中一切职业素养教育的点加以利用。这时就会发现课本里有好多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的素材。语文教材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知识背景,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可以为学习其他学科打基础,更好地找到学习其他科目的突破口。让学生回归课本,用课本来调动学生情感。明确在语文教学中为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找准课本中的突破口,为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寻找有力证据。中职语文教育学中,在不断加强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对学生的专业素养的培养,为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专业素养基础。
二、授课有道,用幽默语言渗透职业素养
当今的时代,对于中职学生,已不能再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职学校作为中职学生通往社会的桥梁,更应该注重对中职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而语文教学承担着对学生认知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的培养,在新型的社会企业需求下语文教学毋庸置疑地承担起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的重担。中职学生可能因为文化成绩不够优异,所以才与普通高中无缘。一味的填鸭式授课方式,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吸引力,提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别说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有教育家曾经提出过,教育的第一帮手应该是幽默。要想让学生从原本枯燥单调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出乎意料的收获与求知的乐趣,那么教师应该学会幽默,用幽默的课堂语言,幽默的课堂魅力,这样便会让教学的课堂环节形象生动,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教师还可以在教学的时候根据课本内容和学生的课堂表现,灵活的加入幽默风趣的话语,这样便能使课堂保持在一个轻松有趣的气氛里,也能增加和学生的亲密度,调整课堂的节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可见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可以改变传统课堂死气沉沉的气氛,加之如果教师在语文教授中善于结合与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表演来实际模拟企业中职业角色的实战演练,内化职业素养做起来就轻而易举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注重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式来逐渐渗透对文化素养培养。
三、因材施教,为素养培养营造良好环境
因为生活环境的不同,个人的性格思维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中职语文教学中教育学生要因人而异,教育虽然有方法,但是没有固定的方法。中职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不应该有固定的要求,教师应该使用因材施教的思想,根据每位学生独特的性格,因材施教,展现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所以在中职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兼顾每个学生的需求,对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多给予鼓励,选择中低难度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自主性,注重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不够优秀,对于课本理论知识,存在着自卑心理,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发掘学生的优点长处,创设一个自信的学习环境。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应对学生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授方式,取长补短,有利于创建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同时也为职业素养的培养,营造良好的环境。良好的环境创建好之后,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就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发生了。培养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是职业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应该从扎根教材,从本质出发,探索高效率的授课方式。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授方式,取长补短,有利于创建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同时也为职业素养的培养,营造良好的环境。教师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实时反馈学习成果,培养职业素养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提供重要保障。中职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高职业素养,培养素质人才。
作者:魏向燕 单位:宁夏银川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部
参考文献:
[1]刘旭东.浅议中职语文教学中职业素养的渗透[J].学周刊,2017,(17):48-49.
[2]王志宏.基于职业素养的中职语文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职业,2017,(15):109.
篇4
1.提高认知能力,转变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
(1)挖掘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
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来自各种原因考不上高中或者是不想考高中的初中学生,他们的共同点是缺乏自信心,多数上进心不强,思想素质相对其他学校学生有一定差距,如果在教育中运用的方法不当,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甚至逐渐放弃学习。所以,在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中不能只是单单向学生传授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知识,更为关键的是注重铸魂育人。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必不可少,甚至是更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课文内容,结合生活中的先进人物进行教育,主要介绍其人格的闪光点、挖掘其中的积极,向上的思想。这样,对学生而言,不但学习了大纲内所要求学习的教学内容,同时又起到了德育的效果。例如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大部分学生只是知道这个名字,对其忠心报国、投江殉情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却知之甚少。所以我在教学中向学生大致介绍他的生平故事。学生听后反响很大,为屈原叹息抱屈、骂楚王昏庸无能。这样通过事例进行循循善诱引导,在无形中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2)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审美的内涵是欣赏、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审美是人的一种精神需要。”所以,如果我们无法在生活中感知到真善美,生活将变得极其乏味。我认为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在课堂中用创设情境和让学生写读书体会两个方法来实现。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定向转移,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文审美情趣。教师也可以在读写时结合生活,让学生感悟课内与课外不同的美。通过朗读佳作,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感知教材内涵,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语言美、形象美,使文章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从而形成学生的立体思维,从多方位感受美。
(3)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
人们常说“人脉就是金脉”,这说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但是,现在的学生太以自我为中心,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差。在现实生活中交不到知心朋友,于是就靠乱拨电话、上网聊天等方式寻找可以倾诉的对象。长此以往,必然会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不好的影响,更可能影响到学生未来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因此如何用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能力就成为了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任务。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对人生观,价值观的辩证,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增强,对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大帮助,使得学生可以愉快的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教材的改进
为了适应我校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编写了语文校本教材,课文内容的选择以及编排体例酌情而定。例如,中职阶段学生的时间紧,学习任务较重,很多时候需要实践活动来检验和提高自己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就要求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要合理安排,适当的配合一些自读、自学内容,这样,既减轻了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负担,同时又兼顾了对职业技能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向更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
二、总结
篇5
关键词:中职语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
一、中职语文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中职学生是高考失利或者是初中阶段学习上所谓的“后进生”,品德上的“后进生”构成的一个大的群体。中职学生多数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被忽略的群体,所以导致当前很多中职生的心理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中职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成长中的关键时期,中职是学生身体发展的青春期阶段,该阶段学生的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形成了强烈的矛盾,就会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中职语文是学生文学修养、文学知识、语言表达能力等形成的重要学科,开展中职语文课程,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是为了通过学习语文知识,向学生传授国家的文化知识,发扬和传承中华教育。语文教育在学生性格、素质、心理形成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与语文教育的接触较多。在语文教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有重要的意义。面对中职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在中职语文教育中融入心理教育,可以帮助中职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各种心理压力,让中职生健康地成长和学习,所以在中职语文教育中,需要加快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
二、在中职语文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营造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在中职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语文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个氛围需要是有趣味性的、创造性的,形成一个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和氛围,在这个环境和氛围中,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对学生进行适应性的、有效的心理疏导,不仅可以构建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帮助。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帮助其提升自信心。自信是一种心理品质,可以充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加强课堂交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信任学生,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提升,让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在语文课堂教育中,加强师生的交流,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对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等进行培养,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
2.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时
随着国家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在新教育教学模式下,中职语文教育教学,也需要进行创新。从古至今,学生与教师间一直存在着一定的约束限制,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在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学习兴趣、心理状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文化知识的教育传授中,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关心较少,进而不容易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为了让中职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在语文教育教学课程安排中,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时,应制订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计划等,结合语文教育资源、教学方法等,以语文教材为基础,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
3.重视学生语文写作
语文写作,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通过写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在传授写作技巧、方法的同时,让学生通过写作,学会自我表达,将写作的范围放宽,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写作描述,通过写作让学生了解自己,也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进而根据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对症下药,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
4.提高语文教师的素养
中职语文教学中,想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融入其中,首要策略就是提高教师的素养,包括职业素养、人性修养、文学素养等方面的能力,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另外,中职语文教师应该自觉接受挑战,主动与新的教学理念相通,提高自身观念更新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民主合作的教学观,积极与学生分享情感体验、认知、知识等,实现与学生共识、共享、共进的教学相长的目标。同时,要求教师有正确的职业观,绝不能把教学只是当作谋生的工具,应该从社会以及自身的需求出发,以超越功利的观念对待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工作充满自豪感,对于纷纭的世界有着自己敏锐的态度与信念,能够感染并且影响学生,以促进中职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的途径、方法,还有很多。通过这些方法和途径,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语文教育中的融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姣华.论中职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2011(12).
篇6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薄弱,对语文学习兴趣不大
近年来,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持续扩大招生,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进入普通高中学习,以期进入大学学习。目前,大多数中职学生是在这个过程中淘汰下来的,普遍存在着基础薄弱的情况,有相当多的学生实际上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的合格要求,有不少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对语文的学习失去了兴趣,语文基础相当薄弱。进入中职学校后唯一目的是为了学一点就业求生的技术,或为了拿个文凭到社会上找份工作,对语文课根本就不感兴趣。
(二)中职学校对语文定位较低,重视不足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对语文定位大多是“管用够用,适用为度”“为专业课服务”等,对语文课程的定位较低。目前,很多学校中职课程作了较大的调整:一是设置、开发新的专业课程;二是大幅度调整课程时数。专业课课程的时数大幅度增加,文化基础课尤其是语文课程学时大幅度压缩。语文课由原来开设2学期压缩为开设一学期,由原来的4~5节/周减少到2节/周,形成了“专业课重于文化课、外语课多于语文课”的局面,将语文课置于“鸡肋”的尴尬境地。然而,中职语文教学目标以及社会对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没有因为语文学时的压缩而降低。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压缩的语文学时和高要求之间的矛盾,加大了教师备课、上课的难度,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三)语文课与学生、专业课的实际脱节
目前虽然有职业中学的专用教材,并且教材也在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完善,教材在内容及形式上都进行了适当的改进,但由于教材基本上还是保留了普通高中语文教材的基本结构,语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实例太少,与职业中学的职业特点联系不够密切,忽视了将学生的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及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语文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力的培养。语文课和专业课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衔接不紧密,没能发挥语文基础学科的特点,为后续课程起到先导的作用。上述种种原因造成学生对语文课普遍不感兴趣。
(四)语文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虽然语文课程改革早已提出“大语文观”“大课堂观”,但审视目前的中职语文教学,教学方法仍较为单一,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基本上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是普遍现象,学生被动学习,甚至根本不学,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激情飞扬,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部分教师分析课文时,将文章搞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满堂提问,追求表面热闹,本末倒置,学生没有真正领会和感悟老师所讲的内容,只是机械地照抄老师的笔记、抄作业,仅仅为了完成老师的要求和检查。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仍走不出教材,走不出课堂。与日益重视实操实训的专业课对比,语文课越发显得枯燥呆板,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更无从显现语文课为职业教育服务的优势。
(五)语文教师素养缺失
?教学教法?做好中职语文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教学是一项神圣的活动,为了使教师深入认识其性质,提高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质量。要求教师们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研究教学过程,从而发现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最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而所谓教师素养缺失,主要就是指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在这方面的缺失。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的质量逐年下降,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将精力放在对学生的管理和组织教学上,而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却没有及时得到提高。同时,各校之间缺乏教学研讨,各自为营,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缺乏相互促进的平台。
此外,当前中职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亟待更新。许多语文教师评论起学生,就会给学生扣上“基础差”“底子薄”的帽子,甚至在学生面前也直言不讳。诚然,中职学生生源的确参差不齐,存在极大差异,但作为教育工作者,首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不能仅想着好上加好,教师心目中应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看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中职语文教学要求,很多教师也存在偏差:有些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响,与普通高中盲目攀比;有些自贬身价,把语文摆在“副课”位置,放弃对学生的基本语文要求。如何把握好中职语文教学的这个“度”,让中职语文教学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层面上突出其实用性、实践性,是对我们中职语文教师素养的一大挑战。
二、中职语文教育工作者如何走出困境
(一)适应环境,转变思想
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学校和学生,共同构成的工作环境是我们所不能改变的。任何消极、埋怨的情绪都会影响工作热情和质量。所以,教师要以积极的心态来看待所处的环境,勇敢地去迎接挑战。
1.悦纳并理解学生
任何教学改革归根到底都是教学观念的转变,其实质就是教师学生观的更新,即如何看待每个学生,是否相信他们的学习潜能,是否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是否设法帮助他们发挥潜能,发展个性和实现价值。应该看到,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值得我们付出同情和爱心的弱势群体。从家庭背景看,他们中的许多人父母下岗,生活困难。从成长背景看,他们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同学的漠视、老师的冷眼、家长的责骂,都给他们在心理上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因此,教师要改变心态,积极地理解学生、包容学生。用我们的真爱去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去融化他们心头的“坚冰”。
2.积极乐观地投入到语文课程改革中来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站在宏观的角度上去看待课程改革,要热情地关注中职课程的调整和改革,并积极投身其中。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对教材进行整合,科学利用文本教材、开发校本教材,并最大限度地了解我们周围的专业教学,以便融会贯通在语文教学中。
3.正确把握中职语文课程的定位
应该看到,中职教育是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中职语文课程也服从于服务于这个目的,中职学生需掌握基本会话、写作等能力,语文的工具性作用在此得到发挥。同时,也要看到,语文课程除了显性的工具性功能,还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和远期发展起到隐性而长远的影响,中职语文教师绝不能放弃语文的人文性功能。
(二)加强学习,迎接挑战
教师是学校实施和贯彻素质教育的载体,也是教学改革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语文教师加强自身素质培养迫在眉睫。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专业素质是根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次,要转变教师观念,提高其教学教改水平。我们广大的教师基本上是在“应试教育” 的环境中成长的, 接受的教育模式基本上是应试教育,转变教师的观念尤为重要。必须使教师明确,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比单一的卷面成绩更为重要。
再次,要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因为教师职业有别于其他的任何一个职业,教师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自身还会对学生产生各种影响,尤其是肩负“人文教育”的语文教师。
(三)改革教学方法,活跃语文学科
1.因材施教,分级教学
历史是发展的,教育是变化的,思想是流动的,一成不变的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根据时代的特点,作为教育者尤其应该不断调整思想,发展观点,因材施教,分级教学。一方面,在课堂上,针对一个班的学生,应在教授基础知识、培养基础能力,完成语文教学基本任务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适时改变教学方法,调整课堂节奏。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兴趣爱好,可将语文课程细分,一般学生都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化为必修课,另外,可开设一些较高层次的语文选修课供有兴趣或基础较好的学生选修。
2.转变语文教学考核方式
篇7
【关键词】中职语文;问题学生;教育;契机
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常常听到有的教师气愤难平地抱怨:我们班上的某某太调皮了,总是违反学校的纪律,多次教育还是屡教不改,真是不可救药。然而,在我们静下心来之后是否去深思:我找到教育的最佳契机了吗?
我们当老师的不要怕学生调皮。不要怕学生不听话、不守纪律。调皮的学生这个学校有,那个学校也有;中国的学校有,外国的学校也有。不同的是家庭教养,不同的生活环境,可以造就不同的人,不同的老师也可以造就不同的学生。倘若学生都是惟教师之命是从,都是一样的“驯服”、“顺从”,那我们还要什么家规、校规,乃至国法呢!
学生的行为之所以常令家长和老师生气,就是因为学生的想法与大人们的想法发生着矛盾和冲突的缘故。人的行为都是受大脑支配的,学生对与错的举动也都是受大脑支配的,他们也有是非观,他们也会判断,甚至反抗,所以对他们的行为必须进行分析。至于“不可救药”这四个字,那不应该出自老师之口的。老师对于学生的评价是永远不能用“不可救药”的断语的。儒子都是可教的,“不可救药”的学生是没有的。
世上几乎没有不调皮的学生,尤其是男学生。可怕的不是调皮,而是不会教育。再调皮的学生也有他可爱的地方,只要我们时时关心他们,去真诚地爱他们,去了解他们的家庭,了解他们的朋友,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做他们的朋友,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引导他们发扬优点,而不必“筑堤、建坝”去“堵”他们的缺点。对犯了错的学生,也应该从错误中寻求学生内心世界和错误本身蕴含的积极因素,引导学生自我省悟,自己弃误就正,激励学生高高兴兴地走向进步。
我接任了一个高职班班主任。接班不久,学校保卫科的同志就告诉我:班上一个叫代仕莉的女学生就将一名初中生打进了医院,我听到这件事的时候十分气愤,真想狠狠的把她处罚一顿,但是,我立即意识到处罚并不是目的。在我静下心之后才找到她轻言细语的询问她打架的原因及经过,在询问中得知她的妹妹被那位同学打了,她是替妹妹打抱不平。对此,我没有刻意的去强调打人的不对,而是引导她学会如何正确处理类似的事情。最终,她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错误,并流下了悔过的眼泪。从此,她在班上的表现变得更加积极了,并且还主动协助我进行班级管理,一件打架事件的正确处理让我意外的得到了一名得力的助手。
学生教育,特别是差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能否找到教育的切入口是成功实现转化的关键。只要你在学生身上找到了爱的亮点,就会找到他的转变的契机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和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当学生出现违纪现象的时候应该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从积极地角度处理有过失的学生,教师消除学生的过错行为本身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基本尊重和信任,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教师的任务是观察和引导,即便是错误的行为,也不宜一瓢冷水浇头,而应引导他们识事理,明时非,弃误就正。
笔者认为,在教育和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用爱去感动,用言行去感染
爱,不是广告的装饰语,而是行动的指南针。爱学生是父母的本能,爱学生则是老师的品德,没有爱就谈不上教育。以爱心、信心、真心和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关爱在前,教诲在后。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悟性,以自己的人格和学识在学生心中树立威信并发挥其教育功能。
二、学会欣赏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优秀的人也有缺点,更何况调皮的学生。然而,即使是我们眼中最调皮的学生也有其优秀的一面,或重情义或头脑灵活或有孝心或……。作为教师应当学会欣赏,欣赏每一个学生是发展性教育的前提,学生可能会由于种种原因暂时处于一种不尽如人意的“调皮”状态,如果教师能够全面地、发展地看待他们,学生最后就能够通过教师的师爱和期望而成长、发展起来。
三、创设情境,抓住契机
教育不能只是说教,尤其是对于学生。如果教师能抓住契机,置教育于创设的特定情境之中,那效果是远在说教之上的。
教育契机有两种:一种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偶发事件,看教育者能否捕捉并利用;一种是教师针对学生成长中的问题故意设置的,看教育者能否创造并设计。
四、有效利用学校以外的教育
教育对于学生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就时间和空间而言,学校教育只是一个方面,更广阔的天地应在学校之外。
篇8
关键词:校园文化;语文教学;人文教育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和享受的学校各种文化的总和,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促进、导向、规范、约束的教育功能。语文教学是对文化知识进行传承,对文化精神进行积淀与挖掘的过程。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谈几点看法。
一、优化语文教学,为校园文化奠定基础
(一)语文教学重视人文教育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程中,我国古代先民积淀了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如,中国文学中屈子独醒、司马迁受刑、班昭续书等。语文教师必须注意渗透人文主义的精神理念,让学生从经典作品中感受人类对自己命运的关注、对人类精神需求的关注,从而肯定人生价值,明确生活意义,尊重人生,热爱生命。
(二)语文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能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课堂和语文课本的教学上,而应把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语文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也必然能将自己在课外学到的各种知识运用到课堂语文学习中,使学生的语文能力从根本上有所提升。
(三)语文教学重视阅读品味
好的文学作品能启迪人的心灵,同时也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着时代的特色,所以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学生是一种美的熏陶,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考察,教师应该多给学生提供这些有文化内涵的精品读物。“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应让课堂教学成为提升学生素养的精神家园。
二、开展丰富的语文课外活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通过课外活动可以把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用到课外。
(一)结合课本上的有关内容上一节语文活动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课本上有关书信的内容,我就让学生摘抄和背诵古今中外有关亲情的诗句,甚至歌词,让学生欣赏歌曲,比如《烛光里的妈妈》等。
(二)开展各种形式的技能比赛,如朗诵、演讲、辩论、读书笔记等
为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语文能力,校团委、校学生会和系学生会可以联合语文组在校园内开展各种各样的竞赛,组织学生看立志书籍如《把信送给加西亚》,然后让学生写读后感;一学期后让学生写体会,包括有关《弟子规》的黑板报比赛。
三、语文教学要对校园文化起引导作用
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是中考失利者,平时的学习习惯就不太好,而且自制力差,对校外不良文化缺乏抵制力。如今在青少年中流行的一些网络文化、音像资料、图书等包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中不乏一些不良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这些都会破坏学生已有的价值观和文化理念,导致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篇9
关键词:中职语文 更新目标 丰富内容 改进方法
职业化社会的到来给中职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就要求中职教育的教学工作要体现劳动者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的需求,并赋予职业持有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和经验、技能和能力、态度和行为。作为中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职语文教学也必须体现职业化的要求,即将语文教学活动与职业文化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但是,长期以来,中职教育的语文教学并没有以职业化为导向,并且缺少清晰准确的学科定位,仅仅是简单复制普高语文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模式。为此,本文以中职语文为切入点,对中职语文教学的职业化进行探讨。
一、更新教学目标
相对来说,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所以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必须降低难度,增加广度,同时,围绕人文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设定全新的教学目标。
1.在语文应用性、工具性特点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教育。语文学科的应用性、工具性主要体现在读、写、说三个方面。以计算机专业为例,我们要强化“说”和“写”的能力培养。众所周知,现在大部分IT公司都讲究团队作业、团队精神,而良好的沟通则是团队合作的基础,为此,在该专业的日常语文教学中,就应当有意识地灌输这一技能的训练。
2.在语文知识性特点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职业文化、专业文化知识的引入和学习。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独特性,中职语文教学必须降低难度,增加广度,并根据不同专业的职业需求,增加相关的职业文化、专业文化,扩大语文课的内涵和外延。
二、丰富教学内容
当前中职语文教育的课程内容比较单一、乏味,这与中职教育职业化的目标相悖,为此,中职语文的教学内容必须根据学生未来职业工作的需要加以调整和丰富。
1.加强口语交际训练。首先,从基础做起,从诵读能力入手,让学生张开口。
这是由职业学校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较薄弱的现实决定的。多鼓励学生开口读书、读出声音,继而读准、读熟应当成为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其次,从交际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出发,让学生学会“讲话”。
2.加强与职业有关的应用文写作教学。目前,中职作文教学照搬普高模式的现象尤其突出。作文训练流于形式,学不能以致用。对于本来写作基础就差,对作文课存在严重畏难情绪的中职学生来说,进一步造成了其对写作训练的困惑和厌倦。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加大作文课中的应用文写作比重。
三、改进教学方法
伴随着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方法也应该发生相应的改变,以便将中职语文的职业化教学过程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联系起来。
1.激发学习兴趣。比如《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我们定位于让学生了解红楼梦、走进红楼梦,努力使学生产生阅读作品的兴趣。课堂上,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大量的历史建筑图片、人物图片和电视剧片断,帮助学生理清了人物关系、贾府布局,了解了明清时代的一些生活常识和风俗,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自然而然地引入对人物性格的初步认识上,展开了热烈的课堂讨论,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2.广泛运用网络和多媒体手段。如讲授《老人与海》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打破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电影版的《老人与海》片段,使学生感受当时的场景,然后再对比文章的描述,使学生能够感触作品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真正体会老人的内心感受,这样不仅方便快捷,而且节省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3.加强课外活动拓展。语文教学应当结合职业特点和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语文活动,有针对地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其他相关专业素质的培养。比如,为提高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可以经常性地组织模拟面试、会议、采访、朗诵、公文撰写等活动,还可举办各类演讲、辩论、写作竞赛。
语文教学是中职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教师在其授课过程中必须要与学生的专业相联系,变更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并相应地改变教学方法,着重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垫石铺路,只有这样才能使毕业学生更快地适应企业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江秀华 对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看法.发展,2008。
[2]郑璇 中职高专语文职业化教育教学倾向研究.教育与职业,2007。
篇10
关键词:中职语文;弊端;改革方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32-01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根据中职教育教学大纲要求,各中职学校根据现行教材在努力实现“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目标之时,各地对现行教材利弊取舍的讨论又此起彼伏。认真对比现行课改教材和老教材,毋庸置疑,现行教材从中职教育出发有效而又实在地解决了诸多难题,是原有教材的一次飞跃。但是现行教材在解决教学主体需求方面过于生硬和死板,造成了教学效果的良莠不一,给从事中职教育的教师带来了不少困惑。深入推进多向的中职课改成了当前中职教育的需求。下面笔者仅从中职语文教材的实用价值出发谈谈现行教材的弊端和改革方向。
一、现行教材的弊端
根据大纲要求,各种中职语文教材版本都是为适应各板块教学结构的需求而设置,结构形式主要包括“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前者是中职就业方向学生基础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后者是高职教育学生提高教材,共一册。两个模块的教材主体结构都基本分为“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个部分。以高教版为例,基础模块各册主要分为六个单元,每单元包含4篇阅读与欣赏文章,一个口语交际内容,一个写作训练主题,一个综合实践活动项目;拓展模块和基础模块的区别是各单元安排5篇欣赏文章,其它结构相同。
仔细对比这样的教材结构和现行同版普高教材可以发现:前者比后者古诗文篇目少,而总体安排的文章却比后者多(前者为70多篇,后者为60多篇);前者没有安排知识性比较强的内容,后者应用性学习材料略多;前者没有安排名著导读,知识深度比后者略浅。综合分析两者的结论是:中职教材结构形式、教学要求形式和普高教材几乎等同,过多的阅读篇目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这和中职学生语文基础、从业要求、能力水平不相适应。
二、现行中职语文教材的改革方向
针对以上现状,笔者认为中职语文教材应当从中职学生的学业水平出发,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从业需求,适应中职学生的心理需求,改变现在语文教材的结构布局和教材结构形式,采用“双修”(即“必修”和“研修”)形式取代“两个模块”,必修板块侧重让中职学生在学习期内完成学识、见识的迅速提升,增强他们的求职技能、从业技能和社会适应技能;“研修”板块侧重学生阅读面的拓展,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的提升,以适应高职教育的层次要求。下面笔者以中职就业板块语文教学实践为例,谈谈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供读者探讨。
1、精选阅读欣赏,降低理解要求
现行语文教材阅读与欣赏部分安排的篇目较多,而中职课程设置的周课时却只有3到4节,这对完成教学目标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必须削减阅读篇目,降低阅读欣赏对理解的要求,才能适应中职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知识层次。在这个方面我的做法是,每单元阅读欣赏两篇文章,文章尽量选取中国文学的精华篇目和经典内容,不提过高要求,仅让学生阅读。一方面提升阅读表达能力,一方面感受中华丰富的文化营养和深厚的底蕴。这种方式,不仅学生学起来有兴趣,老师教起来不枯燥,而且也能够增加学生的见识,拓展知识面。
2、领略语文价值,注重基础积累
发挥语文的工具性是中职语文教学主要任务。我在这个方面的做法是注重字词的积累,让学生会认、会读,能够解决未来的语文知识问题。每天对学生进行写字训练,阅读训练,加强基础积累,有效发挥语文的工具作用。
3、突出表达交流,落实应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