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教育范文

时间:2023-03-13 23:25: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批评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批评教育

篇1

【关键词】批评教育;表扬;情感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一贯主张多鼓励少埋怨、多表扬少批评,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们还能用表扬来蒙蔽他们的过错吗?这样下去的结果会好吗?其实,批评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老师批评学生,是为了唤起学生的警觉,限制和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并使之及时纠正从而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常规方法”。艺术地使用批评教育,不仅能指点迷津,更能启迪心智。在此,就我个人的感受,谈一些真实的体会和想法。

1 目的明确。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对事而不对人,不应是发泄解恨,而是为了学生更健康地成长。批评就应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错,什么是对,引导学生走向进步。

2 言辞慎重。“一句好话三冬暖,一句恶语六月寒”,老师对学生的批评要注意言辞。在批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多为言语交流,可以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批评艺术的核心,教师批评学生的言语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批评教育的成效,因此教师批评学生时言辞一定要慎重。比如:“你真是咱们班的害群之马,我怎么会遇上你这样的学生!”,“你永远也学不好,你要能及格,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这些定性的话、消极的断言,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了努力改正缺点的勇气和信心,严重抑制学生的主体性。有时,班主任一句伤学生的话,就可能使学生永远不能原谅老师,产生对立的情绪,教育工作就更难进行了。有意义的批评是要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发表意见,甚至可以和老师有不同意见,激发学生自省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一次批评可以是一次师生共同进步的机会,只有当我们真正蹲下身子,放下架子,敞开心扉,献出挚情,我们才能取得教师和学生互相尊重的双赢。

3 倾注情感。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只有怀着一颗真诚、理解、尊重、信任和爱护之心,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老师的批评要发于内心深处,出于真切关怀,学生才乐意接受,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

4 饱含期待。教师对学生良好的期待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变化,教师饱含期待情感的批评,往往会收到奇效,使学生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你很快就能改过来的!”“再坚持下去,你就成功了!”这种尊重、期待式的批评,学生听了不但不会灰心丧气,倒觉得心里热乎乎的。

5 先扬后抑。即先表扬后批评,当学生犯错时,为了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批评之前,老师先表扬学生在其他方面取得的成绩或表现出的优点,然后再批评学生当前存在的缺点错误,希望学生改正。这种表扬在先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先得到良好的积极心态,为后面的批评做铺垫,使批评的效果更好。人才学家卡耐基说:“听到别人对我们的某些长处表示赞赏后,再听到批评,心里往往好受得多”。所以,首先肯定其优点,然后指出其不足,再进行激励,这样,不但学生容易接受,而且会增添前进的信心和勇气。有一次,一个学生在扫完地以后,垃圾没有倒而是放在墙角边,于是,老师这样批评他:第一步――赞扬:“今天的地面扫得很干净”,第二步――提醒(实为批评);“只是还有一个地方需要再完善一下”,第三步一激励:“这是个小问题,我相信,以后不会再有了”。听完老师的话,这个学生立即把垃圾扫起来倒掉了。

6 旁敲侧击。著名教育家孙敬修见几个孩子在折树枝,便凑过去,装出听什么的样子。孩子们好奇地问爷爷听什么,他说是在听小树苗哭泣。“小树苗也会哭吗?”“是呀!你们折了它,它当然要哭。它说,将来长大要为大家作贡献呢,请你们不要损害它们。”孩子们听了,羞愧得脸红了。后来,他们自动组织起了护林小组。未发一句责备的话,却取得了一般批评所难以取得的效果。小学儿童的认知水平较低,老师可以采取旁敲侧击的方式,寓批评于生动的事例中,促使学生感悟、理解。

7 寓贬于褒。低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即使他们犯错也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这时老师就可以通过表扬好的行为习惯,使得做错事的同学跟着好的同学学习,从而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改正错误,这就是寓贬于褒的批评艺术。

8 刚柔相济。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老师批评学生也要学会以刚制柔、以柔克刚,刚柔相济。对于自尊心比较强的学生,老师批评时的语气应该委婉而平和,而对于性格较倔又屡教不改的学生,老师的批评语气就应该肯定而凝重。

9 曲径通幽。 汉语的表达非常灵活,同一个意思可以用多种表达方式,可以直截了当,也可以迂回曲折,一种说法是:“罚你打扫教室卫生”另一种说法是:“奖励你一次劳动光荣的机会;”一种说法是:“你怎么上课时间睡觉,站起来!”另一种说法是:“为了提高你的学习效率,让老师陪你站一会好吗?”一种说法是“看你这作业乱七八糟的,再写十遍”,另一种说法是“改掉一个坏的习惯真不容易,再写几遍吧,你能行!”不同的表达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作为老师,应讲究点语言艺术。

篇2

一、赏识有度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确实保护、欣赏孩子的个性,盯着孩子的优点,可以改造孩子的个性。

一位德育校长的成功案例:某校有一个特别爱打扮的女生小A,老师多次批评无用,一位做德育工作的校长,非常懂教育。他细心观察,发现该生唱歌好,便在校内给她开了场个人演唱会,反响很好,小A特别感谢校长。于是校长说:“你现在可是学校的名人了,大家都要模仿你的,这样打扮可不行呀。”于是孩子的打扮变了。之后校长又说:“大家这样关注你,成绩不好怎么行呢?”于是通过努力孩子的成绩提高了。

由于校长的赏识,使孩子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使她信心倍增,同时,带动其他方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赏识就是成功的教育。

但任何事情都不能搞一刀切,要区别对待。对于有的孩子,既需要赏识教育,还要有挫折教育。赏识教育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很多人其实很有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被压抑了,而且还极度不自信,这样的学生需要赏识,但对于生活条件优越、自视甚高、眼高手低的学生,他们迫切需要的是挫折教育。通过挫折教育他们可以增强免疫力,变得清醒、坚强。因此赏识要有度,要因人而异。

二、批评有法

在我们大力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的今天,还需要批评吗?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小云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可见教育并不排斥惩戒与批评。

批评的目的不是要把学生打倒,而是要解决问题。因此批评必须要讲究方法,运用“绿色批评”,让批评成为一种艺术。

1.批评要就事论事

不要说今天的事就把以前的、其他的错误都抖搂出来说几句,学生心里会想:“我就算是改好了,老师也不会忘记我以前犯的错,也不会相信我”,这样很不利于学生改正错误。

2.批评要因人而异

对于开朗直率的孩子采用直来直去的批评;倔强刚毅的孩子采用甜言蜜语的柔软式批评;自尊心强的孩子采用点到为止的点化式批评;温和服从的孩子采用和风细雨的温和式批评。

同时批评应遵循欲评先扬,好上加好的原则。如:“近期你进步真大,这么难的题都做对了,如果书写能再认真些就更好了。”

另外,有智慧的教师会使用模糊管理。明知有同学没收拾好书包,故意问:“书包都收拾好了吧?”这样没收拾好的同学会马上去收拾。

教师不当猫头鹰,把批评的话换一种方式说,比直截了当效果更好。

3.批评后要补一手

批评一旦不被学生接受,所造成的后果是不但原来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新的矛盾又产生出来。为了提醒学生,批评是必要的,但是,用围棋的术语来说,批评本身并不是一招很“干净”的棋。也就是说,走了“批评”这招之后,这个地方有隐患,一定要补一手,才干净。这补的一手是什么呢?是抚慰。对被批评的对象一定要适时

抚慰。

4.批评与表扬要慎用

物以稀为贵!总用会习以为常,失去它应有的效果。著名央视节目主持人朱军的父亲对儿子要求特别严格,当他取得成绩时,父亲会说“还行”使他永远有进步的空间。“你真好”或“你太差了”不要总说,有棒杀,也有捧杀。很多老师或家长一会将孩子捧上天,一会压下地,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篇3

一 表扬与批评的误区

1.教师思想观念上的误区

第一,表扬教育与批评教育是相对立的。许多教师把赏识教育等同于表扬,甚至提出要实施“无批评教育”。表扬无疑是赏识教育的主要方法,但赏识教育并不是一味的表扬,批评也是赏识教育的方法之一,所以说表扬与批评并不是对立的。

第二,表扬教育一定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作用。詹姆斯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地满足儿童对激励的需求。但并不是所有的表扬都能对学生产生积极作用。过度甚至泛滥成灾的表扬只会让学生感到腻烦,甚至认为教师很虚伪,表扬根本起不到预想的效果。有的学生还会因为没有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没能及时改正,以至于阻碍其自身的健康发展。

第三,如果学生成绩优秀,则在其他任何方面都会很优秀。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许多教师都不自觉地认为如果学生成绩优异,则在其他任何方面都会很优秀。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教师看不到成绩优秀学生除学习成绩以外的其他方面的缺点,忽视学业成绩不优秀学生除学习成绩以外的其他方面的闪光点。

2.教师行为上的误区

第一,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太过频繁。糖吃多了不甜,表扬也是这个道理。一方面太过频繁的表扬容易使学生滋生过度的自尊、自大、不能承受挫折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过多的表扬也会忽略或遮蔽学生身上的不足,不利于学生认识自我,不利于他们改正缺点,久而久之,问题越积越多,积重难返。

第二,教师对学生的表扬与批评缺乏公正性。教师在不当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偏爱优生,忽视差生。无限放大优生的闪光点,过度表扬;而对差生则放大其缺点,过度批评。

第三,表扬不够具体,批评无的放矢。表扬要具体,流于形式的表扬会使学生对教师的真诚感到怀疑,认为教师只是例行公事而非发自真心;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批评更要有的放矢,不能让批评成为教师发泄情绪的方式。

第四,教师对学生采取不当的批评语。教师没有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而是以长者自居,俨然是发号施令的头头,命令学生听他的指挥。教师并没有把学生看做是成长中的人,没有把学生看做是教育的主体。一些带有侮辱性质的批评语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如此长久下去,会有损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损害了教师自身的形象。

二 正确使用表扬与批评的方法

1.表扬与批评要真诚

教师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学生都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教师要用真诚的表扬鼓励学生,培养其自信心,完成健康人格的塑造;用坦率的批评帮助学生心平气和地认识自己的缺点与错误,鼓励、督促学生改正错误。

2.表扬与批评要掌握时机和场合

首先,表扬与批评要把握准时机。及时的表扬可以提高学生对某一行为或活动的兴奋度,继而产生强烈的动机;及时的批评不仅可使学生及时认识自己的错误与不足,以便及时纠正,而且可以防止学生累积错误的言行。所以,表扬与批评教育一定要及时。

其次,表扬与批评要注意场合。表扬与批评的场合可分为三种:单独、集体和在部分学生面前。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况要选择不同的表扬与批评的场合。一般地,属于小进步、小闪光点应该单独表扬,促使其形成动力;属于比较大的进步的,应在全班学生的面前进行表扬,其目的既能使受表扬的学生得到满足,又可树立榜样以激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而属于偶然性的进步,看到和听到后应就地及时表扬。批评则应多选择单独的场合,这样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但若犯错误严重时,教师则应在全体同学面前严厉批评,使犯错误的学生迷途知返,也让其他学生引以为戒。

3.表扬与批评要公平、适度

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和批评应当没有偏私,做到一碗水端平。既不偏爱优生,也不忽视差生。既不能有功不赏,也不能有错不纠。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必须立足于促使每个学生发展的基础上,要公正客观,不能带有任何主观偏见。

教师的表扬与批评还要做到适度,教师在具体实施表扬和批评的过程中,既不能过于吝啬,也不能泛滥成灾,应当慎重把握好“度”,努力做到表扬和批评适度。

4.表扬与批评要有针对性,方法要灵活机动

给学生以肯定或否定性评价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表扬或批评而发扬成绩、纠正错误。所以表扬要具体,批评要有的放矢。

学生的年龄、性别、性格、爱好不同,其所需的表扬与批评方式也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分析不同学生的特点,考虑表扬与批评的方法。用言语对学生进行表扬与批评是常见的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据国外的学者研究表明:人在交流中,有声语言传达的信息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无声语言因素传达的信息占65%~93%。微笑、眼神、肢体语言等都是教师进行表扬和批评的有效途径。

5.表扬与批评要有机结合

表扬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表扬操作不当会使学生迷失方向。表扬能激励学生,但“忠言逆耳利于行”也是很有科学道理的。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把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结合起来,让表扬与批评共存,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同时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帮助学生适应今后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

6.批评要注意善后

即使是最温和的批评,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否定,都有可能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受到批评后,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消极、低落的情绪。教师应当注意观察学生的变化,一方面要诚心开导,教育他们正确看待与接受批评;另一方面,对于他们批评后的进步,无论是大进步还是小进步,都要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自信心。同时,教师还应多关心他们在学习或生活中的困难,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真挚的情感,这样才不至于与学生形成对立关系。

表扬与批评是教育学生常用的方法,在新的学生观的理念指导下的教育实践表明:对学生过多的表扬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过少的批评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中小学教师要掌握表扬和批评的艺术,合理运用表扬和批评。

参考文献

[1]张可.从青春期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看表扬教育的无效性[J].教育科学研究,2007(8)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沈惠芬.对表扬与批评的再认识[J].内蒙古教育,2004(6)

[4]王银奎.新的学生观下的表扬与批评[J].科教文汇,2006(12)

篇4

批评学生必须要尊重他的人格,不要以为学生的年龄小,就没有面子,没有自尊。在某种情况下,学生的自尊心比大人还强烈,越是犯了错误的学生,越要尊重和爱护他,要尊重事实,不要偏听其他同学的报告,而应做一番调查,在事实的基础上分清是非再进行批评。如有一次,班中的王某丢了10元钱,就来向我反应情况,王某确定钱是她的同桌拿的,还说出了原因。我相信了王某的话,在早自习上就简单处理了此事,并让她的同桌带10元钱还给王某。我刚说完决定,她的同桌就泪眼汪汪地站了起来,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细说了一遍,我认为同样也很有道理。第二天我仔细调查之后,发现冤枉她的同桌了,于是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她道歉。我知道,人的尊严胜过一切,不能因为自己一时的工作失误,而让一个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

二、批评学生时言语应讲究分寸

言语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刺激物,刺激的分量过轻,学生会不以为然,不予重视;刺激的分量过重,学生接受不了,会产生抵触情绪。教师批评时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气质、类型和性格特点区别对待,对于胆小、怯懦、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的言语就得轻一些;对于那些反应较迟钝、自制力较弱、不太踏实的学生,则可以说得中肯一些。我班的小玲聪明、热情,我很喜欢这个孩子,她也爱接近我。每当课间我和同学们一起活动的时候,她总是围在我的身边,还不时像在家长面前似的,依偎在我身上亲昵一番。昨天下午,我忽然觉察到小玲已有两天没到我身边了,这其中似乎有了什么情况,我决定好好观察一下。下第一节课铃响了,同学们高高兴兴地跑出教室。我拉着小红、小兰的手,领着同学们在操场上做“追踪”的游戏。这个游戏是前天从《语文读写》上学来的,刚刚会玩,新鲜、有趣,大家兴致都很高。我偷看了小玲一阵,她站在离我很远的地方,情绪也特别好。一会儿小脸乐得像朵花,一会又蹦又跳,拍着小手喊叫着,似乎同以往没什么异样。忽然,形势严峻起来,机灵的小玲应该抓我了。碰上这个机灵鬼,被她捉到是毫无疑问了。可是转眼间小玲的满脸笑容飞到九霄云外,小嘴噘噘着在我后面应付着,丝毫没有追的意思。这时多亏打了上课铃,才算结束了我们这尴尬的局面。午休回家的路上,我喊小玲和我一起慢慢走,等和前边同学距离拉开时,我和和和气气地问小玲:“怎么这两天总离我远远的,生老师气了吗?”“谁敢生你气!”她没好气地回答。“那么,你这是怎么了?”“我上课吃葵花籽,给你丢脸了呗!”说着说着,她委屈地哭了。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前天一位同学上课吃葵花籽,我没点名地批评了他。在批评时,我无意中看了小玲一眼,她那敏捷的神经立即怀疑我在批评她。正是由于这种误解,使她感觉到委曲,从而对我产生看法,故意离我远远地。经过认真思索,我进一步明白了:老师的言行要十分小心,不然会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伤害。事后的一堂语文课,我忽然发现小玲在下面搞起了小动作,怎么办?我可以停下课,双目直视,逼她改正;也可以点名或不点名地批评一下这种现象。但上次的教训告诉我,这样做,对这位自尊心特别强的孩子该有多大的伤害啊!但不管她更不利于她的进步,于是我把课停了停,同学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从书本上转到我的脸上,想从我的表情上看看到底出了什么事。我眼睛看着一个同学说“刚才有个同学搞了小动作了”,大家随着我的目光把视线转向这位同学。这时我的心咯噔一下,要不是我事先接受上次教训,有了周密的考虑,说不定这位同学在大家的目光中也会产生什么疑虑呢。我微笑着说:“我看这名同学,不是由于他犯了错误,而是因为他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像他那样聚精会神地听课。”我用眼睛的余光看了一眼小玲,发现她带着歉意地笑了,停下了手里动作。她除了对我投以感激的目光外,课也听得那么轻松、专注。

三、总结

篇5

关键词: 批评教育准备工作注意点

古人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批评是教师对学生不恰当的思想言行给予非肯定的评价,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必要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认识,以唤起他们的警觉,去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或缺点,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思想品格的完善,使其全面发展。

教师教育学生应该以正面教育为主,用积极的正面事实和道理、优良的行为和榜样来教育学生,使其知道什么是对的,应该怎样去做,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使其心悦诚服地自觉地接受教育。被教育学生一般分析事物的能力比较差,判断是非的能力比较弱,不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教师有责任针对学生的错误,对其作出必要的指正。我在教育学生的实际活动中,总结经验教训,认为教师要使学生的批评教育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的目的,应做到三个方面。

一、在批评教育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分析被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因而个性有差异,有的个性开朗、活波、直爽、喜欢交际;有的比较沉静、孤僻;有的勇敢些,有的胆怯些;有的比较灵活、反应快;有的性格比较稳定,有的忽冷忽热,等等。就一个人而言,在不同的年龄段也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教师所采用的教育方法也应有所不同,这是实施批评教育的前提与基础,决定了批评的方式方法。所以教师应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因人施教,找到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2.选择恰当的时间和地点

教师应根据学生所犯错误的情况、性质,了解造成后果的影响,受批评者的众寡,受批评者的年龄和个性特点,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恰当的地点实施教育。比如,发现某个学生上课时有一段时间不注意听讲,并有讲话现象,违反了纪律。这时,教师不妨用眼神、手势或提问的方式提醒其注意,待课后再找其个别谈话,肯定其优点,指出其美中不足之处,这样势必比当堂批评训斥的效果好,且不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进行。恰当时间和地点也便于教师灵活地开展批评教育活动。

3.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首先,教师要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爱护学生。有的学生违反了纪律,不服从管理,甚至顶撞教师,有的教师感到尊严受损,于是大发雷霆,把学生整一顿。这样做不仅无济于事,不能使其改正所犯的错误,反而会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有的教师在批评教育时受自己的情绪影响极大,情绪好时,大事化小;情绪不好时,则片面地夸大学生的错误,甚至威胁、恐吓学生,这样都不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因此,教师在实施批评教育前,应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冷静处理问题。

其次,教师应充满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教好学生。

二、在批评教育过程中的注意几点

1.尊重学生

严格要求与尊重、热爱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严格要求是以尊重热爱为前提的,严源于热爱。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应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为前提,以帮助学生改正缺点、纠正错误、提高认识为目的,稳定自己的情绪,把握好谈话的气氛,以表扬为主,指出其闪光点,适时地指出其不足之处,用建议的方式代替埋怨、威吓、质问的口气。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内心会产生一种满意感,同时也会产生一种自责心理,这是一股促进他们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这样一方面学生会消除抵触情绪,从而反省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另一方面也能融洽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

2.实事求是

教师对学生的批评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应事先搞清楚情况,应允许学生把事情讲清楚,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再针对学生的缺点错误,开展批评。否则,对学生的错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不利于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夸大其词、脱离事实、无根据地批评,学生会不服气,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3.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达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也是劝诫学生的基本原则。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言辞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它能带来最大的幸福,也能带来最深的失望。”可见,在对学生的批评教育过程中,首先,教师应选择好最恰当的表达方法,赞扬批评并用,多褒义少批评,打消学生的敌对情绪,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消除其逆反心理。其次,谈话应富于启发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结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去理会你的“理”,你也才有可能晓之以理。

4.分寸得当

教师批评学生应适度。一些教师出于好心,从主观良好愿望出发,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承受能力,对学生要求太高,以致学生力所不及,或者要求过急,希望“毕其功于一役”,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欲速则不达,最终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考虑了教师的要求,但是一旦这些要求达不到时,则会埋怨和消沉。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应注意循序渐进,每次提出适当且具体明确的要求,坚持贯彻下去,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不可能一劳永逸,更不可能一曝十寒。

5.注意教育方法

教师批评教育学生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个性,会犯不同特点的错误。因此,教师批评教育也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对比较怯懦、缺乏自信、有自卑感的学生,应以鼓励为主;对于过于自信、骄傲自满的学生,应明确地指出其缺点,使其头脑冷静,正视自己的不足。总之,教师既要使学生意识到错误之处,使其有自我约束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心。

篇6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教师给予学生严厉冷酷的话语批评时,相比残酷的话语更让人感到心痛的是学生的反应――无动于衷。当教师批评学生时,学生一味承受教师的批评话语不做任何解释时,可以预见这样的批评教育已经失去了它应有意义。当前我国对于小学教师批评教育问题的讨论越来越激烈,批评教育的权利和价值、批评教育的正确途径等等一直处于争议地位。随着信息、科技、经济等因素的深入影响,面对批评效果不如预期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开始尝试批评教育的探索与改革。

一、小学教师批评教育的现象辨析

评价,小学教师们在处理学生行为问题时,基于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参加课外活动等综合表现将学生行为表现分为三种:一种是学习能力较强、听老师话、遵守班级和学校规章制度的学生,一名五年级班主任解释“这些学生在班级中不需要我们给予太多的精力,因为他们自己已经树立了对班集体制度的维护意识,稍微说一下他们就能立刻改正”。第二种学生则是学习能力一般甚至跟不上班级平均学习进度、自控能力较差,在班级中需要教师时不时予以约束和控制,教师认为“班级大部分学生需要我们时不时督促一下,对他们的问题要批评才能改正行为习惯”。第三种学生则是学习能力差,自控能力低,在班级里属于被重点关注对象。上述情况虽然是教师们对于学生行为问题的主观认识,但在实际教育教学情况中这些主观认识却给批评教育带来不少问题。

1.教师个人情绪化导致批评的无价值

师1:上课的时候准备工作怎么还没有做好,你想怎么样,整理一节课吗?

师2:不听课对你们是毫无好处的,看看你们自己现在的学习状态,我都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

教师是对学生上课拖拉、注意力不集中、各种小动作等行为进行批评指出其不当行为,却无其他解释甚至是更进一步的引导。后来和教师们交流时,面对“这样的批评是否有意义”等问题,他们表示有的时候批评学生就是批评,“没有其他意思在里面”。从教师批评时的话语可以发现,有些批评可能会因为主体情绪不受控制导致教育意义缺失的现象。而从事后反应来看,有时候教师认为没有考虑通过批评达到改正的效果就批评学生的行为是一种正常教育现象。这些反应都证明,部分教师对批评教育的认识存在问题,虽然他们会控制语言用词上的严厉程度和批评方式,但是批评教育已经失去了意义――将批评看成是一种话语方式而不是教育手段。这样的批评并不能被称为批评教育,它无法达到让学生认识和思考自己出错的原因,更谈不上教育和引导学生知道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2.就事论事的批评带来的是个人得失的衡量

随着教育法律法规的完善,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批评权利的合法性与必要性。很多小学教师面对学生的行为问题时,更多的还是偏爱采用批评的方式来解决学生的行为问题。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课堂上,面对学生出现的各种行为问题,多数教师认为就事论事的批评可以更快地解决行为者的问题。

师:现在上课已经4分钟了,还有同学在做课前准备。第一遍铃声响的时候就应该快速回到座位上面去。以后上课铃声响了以后,我到班级门口就用手机拍照片,不希望被拍到乱跑的同学最好给我安分一点。这不是小节的问题,这会直接影响到课上前十分钟的效果。安全问题和纪律问题我都已经强调了很多遍了。大家已经五年级了,自己好好想想这样子还算是少先队员吗?

不可否认就事论事的批评的确有其可取之处。首先,就事论事意味着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考虑了学生个人尊严和承受能力的高低,尽可能地保护了内心承受能力低或是看重个人形象的学生,促使他们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批评并做出改进。其次,就事论事尽可能降低了课堂秩序混乱的可能性,能在最快时间内促使学生改正问题行为并集中注意力,然而这样的批评教育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批评用语的考量。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教师有的时候很难控制好个人情绪,本来是就事论事的批评却成为语言上无休止的打击;其次是批评内容的范围,由就事论事上升为就事论人。把握不好批评教育的适度,一方面会打断教师正常教学秩序;另一方面可能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不是无动于衷就是下次表现得更为叛逆。从学生接受批评后的反应来看,被批评的学生内心是不安、愧疚等消极情绪,而未被批评的一些学生产生了隔岸观火的心态,“老师批评他那是他活该,和我没有关系,我做好自己就行了”,而不是教师所预期的希望一个人的批评可以在全班引起共识,促进集体的发展。

可以说,教师对批评教育的认识和思考是可以通过学生的行为反映出来的。有的教师没有将批评看成是一种教育――“批评就是批评”;有的教师认为批评教育只能就事论事,不能牵涉到其他人,“尽可能用最快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些认识只能达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地步,被独立化的批评教育只能造成个人的得失而无法帮助更多的学生对问题行为树立警醒意识。

二、小学教师批评教育的策略

学生的成长不仅意味着机体的生物成熟过程,也是个人精神和道德发展甚至定型的重要阶段,出现学生个性的张扬、标榜自我的行为也是教师所必须考虑的。没有批评的教育,一方面不能引导学生思考和把握个人行为的范围,太过自由的行为只能给集体的发展带来阻力和伤害;另一方面,只有表扬没有批评的教育也会减少学生的个人成长过程中应该遇到的各种难题,很难锻炼自身面对困难时应具备的承压能力。

1.教师重新审视批评教育的定义和价值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对于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控制是教育赋予教师的权利。但是教师必须要认识到批评教育和一般批评的界限,才能正确使用充分理解和控制学生在接受批评教育后的感受。批评是大脑将思维活动通过语言表达而呈现智力的活动,因而在批评教育中多要求教师对学生行为问题给予正确的思考和评价,达到学生改正问题行为,身体和精神健康成长的教育目的。基于这样的教育目的,教师在批评学生的过程中更应该思考学生犯错的根本原因,一次作业不交是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还是另有其他原因,多次作业不交又是什么原因,这个学生老是上课走神是因为听不懂还是不愿意认真听。其次,教师要把握好批评教育发生的场合。当教师将批评教育放在集体内部解决时,会更容易引导学生思考自我价值和地位的同时,认识怎么做才能达到目标。在批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将学生犯错的原因放在家庭缺乏配合、学生态度不端正不愿意学习等外界因素,而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碍于教师威严不敢完全吐露,这一点是值得教师在使用批评教育时要注意的。

2.就事论事批评和班集体教育相结合

有些教师尝试通过引导集体学生对某个行为的批评从而希望达到以一当十的效果,但是他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却难以把握每个人内心的认识程度。例如,学生在食堂浪费午饭,首先教师让班级所有学生对该行为思考怎么惩罚犯错误的学生,然后再换位思考如果自己犯错能不能接受这样的惩罚。最后该教师认为自己的批评教育收到了预期效果,而实际还是有学生会在食堂浪费饭菜。这位教师的解决方法有其独到之处,但是她并未考虑到并不是每一个浪费食物的原因都是学生不珍惜粮食,也有可能学生实在吃不掉饭菜或是学生不能吃某种食物等等。教师没有教学生具体问题该如何做,而是只达到了不能这么做的认识程度。很多时候,学生并没有教师们想的那么不懂事,其实更多的是不知道具体问题该具体分析。教师只批评了表面行为,至于具体行为该怎么做有的时候并没有指导学生。

篇7

一、李代桃僵,旁敲侧击

我们常常遇到学生在公共场合或者上课前,口无遮拦地说一些不该说的话,故意引发“轰动效应”。处理这样的事件,李代桃僵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到操场听法制报告。听完报告后,学生仍在谈论着报告会上讲到的犯罪情节。临近上课,我走到教室门口,只听坐在前面的寇胜龙兴奋地喊了一声:“王章材来了!”学生一见真是我来了,哄堂大笑起来。我故意打岔说:“今天寇胜龙怎么这样客气,竟叫我‘王大爷’,是不是也想模仿一下法制报告会上的‘罪犯’?”学生笑声更大了。我接着一本正经地说:“其实,我们在校园里不必这么客气,不管老师年纪大小,叫‘老师’就好了,但也千万不能没有礼貌,直呼老师的姓名。”

几句假装糊涂、李代桃僵的话,说得寇胜龙脸红了,不由自主地低下头。

二、邯郸学步,促其审视

有的学生常常表现出一些怪异行为,但自己又感觉不到。面对这样的学生,采用邯郸学步法比直接批评更有效果。

琚卓林活泼聪明,惹人喜爱,就是猴子屁股――坐不住。每当教师提出问题时,他就一跃而起,振臂高呼:“我!”待到教师真正请他回答时,他又什么都讲不出来,站在座位上不停地摇头。他那个头摇得与众不同,总是快速地向左右两边用力摆动,一副很“坚定”的样子。

刚开始,我语重心长地和他谈了几次话,告诉他这种行为的不良后果,但都不起作用。后来,每当他摇头时,我就面对面地模仿他的动作,当他的“镜子”,邯郸学步,连续几次,琚卓林渐渐改掉了回答问题时摇头的怪毛病。

三、换位思考,再寻契机

一次上语文课,我正在上面讲得津津有味,突然发现学生邱爽在下面偷看《水浒传》,我当时没有没收他的名著,只是暗示她不要再看了。下课后,我把她请到办公室,联想到自己年少求学时苦于没有书读,读到书后的如饥似渴的情景,我没有呵斥、批评她。我先一口气讲了七八个精彩情节的篇章,她一下子被震住了,没想到我复述得如此准确无误。接着,我便顺势引导,告诉她要正确处理好课堂听讲与看课外书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处理,学生心悦诚服,比起有的教师当众撕毁课外书的效果好得多。

因此,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时,要因时制宜,突破定势思维,转变看问题的角度,换位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四、以人之道,巧妙拆招

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慕容世家的家传绝学――斗转星移,其要义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们在批评学生时也不妨一试。

任强天生一副犟脾气。一次课间,同学周涛不小心把他的书本弄掉在地上,任强生气地要求周涛捡起来,周涛说,你叫我一声“大哥”(实际上周涛比任强小),我立即给你捡起来。周涛同任强开了这个小玩笑,众目睽睽之下,任强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恼羞成怒,一把揪住周涛扭打起来,嘴里还直喊:“今天被狗咬了!今天被狗咬了!”此时已到上课时间,我走进教室,看到这“热闹”的一幕,立即叫他们松手再说,但任强就是“咬定周涛不放松”。

我灵机一动,接过任强的话茬说:“是呀,你今天是被小狗儿咬了一口,但是,我们只看到过狗咬人,哪有人咬狗的!狗咬了你,你也非要咬狗不可,这不是说明你与狗一般见识了吗?狗有狗的主人,你被狗咬了,你要去找狗的主人理论才对呢!”几句话,说得全班学生都笑了起来,任强也“扑哧”一笑,松开了手。

篇8

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教师到底该如何处理?学生的这种行为应不应该批评?如何进行批评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批评教育要注意方式

1.教育的方式

在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益的今天,赏识感化教育越来越成为现代教育的共识,而如何进行有效的批评教育却成为许多教师的困惑。表扬和批评正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处在叛逆期的青少年更需要教师的指引。对严重犯错的学生进行批评、惩罚,不仅是教师的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王定华曾在新闻会上明确表示:“教师正当使用的、恰如其分的惩戒不属于对学生的体罚,不提倡对学生的一切行为都给予包容、甚至迁就的做法。批评和表扬同样重要,一味不负责任的表扬会让学生看不到自己的瑕疵。”所以,只有感化没有批评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

2.青少年心理特征

学校的教育对象是一个特殊群体――青少年学生。他们个性张扬,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希望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但是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他们遇事易激动、暴躁,对外界和自身极易产生怀疑和不信任感。因此教师在进行批评教育时的策略十分重要,批评的方式方法如果不恰当,收到的效果就会大相径庭。

二、批评教育要讲究艺术

1.批评要学会冷处理

对于突发事件,或者是屡犯错误的学生,教师不必操之过急,遇到问题要善于做冷处理。可以将此事暂且搁置起来,之后再找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对犯错误的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案例中的学生可以当着老师的面将作业撕掉,说明当时他的情绪是相当激动的,如果老师当面批评他很有可能引发冲突,不仅达不到教育的效果而且会恶化师生关系。而案例中的老师采用了冷处理,暂且让学生离开并反思,这样就避免了师生矛盾的升级,为冲突的解决埋下伏笔。第二天早上,这个语文老师就收到这名学生的道歉信,以此为契机,他和学生进行了谈心,批评了学生的过激行为,教育学生应该尊重师长,并认真完成作业。该学生也真诚地接受了批评。这样不仅巧妙地解决冲突,而且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2.批评要有理有据

教师批评学生要有理有据,这样学生才能心悦诚服。可让班级学生共同制定班级公约,学生如果犯错,就可依据班级公约进行批评教育。教育学生,不是让他们“听老师的话”,而是要他们“听班级公约的话”“听自己的话”。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有理有据,学生才能明白自己错在什么地方,以及应该如何进行改正。

3.批评要刚柔并济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惩罚是必需的,学生如果在犯错误的时候,教育者或视而不见,或轻描淡写,或隔靴搔痒等,就会打乱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其存有侥幸心理,从而放纵自己的错误行为,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这对其发展、成长是有害的。所以批评切记隔靴搔痒,这样不仅起不到批评的作用而且也会影响以后教育的效果。当然批评的语言也不能过于偏激,伤到学生的自尊。批评要做到刚柔并济,既能起到批评的作用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

4.批评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力量

篇9

关键词:幼儿;教育;恰当;“赏识”;“批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219-01

赏识与批评,就像帮助孩子谨慎把握住方向的小船,这两个看似极端的评论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爱。

美国着名作家、剧作家巴迪8岁的时候,创作出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首诗,他兴奋地将诗歌拿给父母看。巴迪的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就眼睛发亮,高兴地嚷着:“精彩极了!”而他的父亲则摇摇头评价说:“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在巴迪的成长过程中,母亲就是这样常常以“精彩极了”鼓励他,这成为他写作的动力,而父亲的“糟糕透了”则时时提醒他注意不断学习、总结和提高。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的话语中,其实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赏识和批评是良好的教育的必要元素,在孩子的成长中发挥不同作用,无论缺乏哪一个,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如今,随着教育观的改变,“赏识教育”引起了重视,而忽视“批评教育”。

一、“赏识教育”过多,使孩子迷失方向,不能面对挫折

赏识教育不是表扬加鼓励。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是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一次玩水枪的活动,孩子们都带来不同款式的水枪,吴迪带来了与众不同的“刀式水枪”。男孩子们都来到吴迪身边,个个都羡慕的看着吴迪的水枪。这时周志鑫向吴迪借水枪,吴迪把枪给了他,也许刀式水枪是太吸引人了,一向表现很好的他居然把水枪占为己有,孩子们都来为吴迪告状。教师走过去摸摸他的头说:宝贝这样做是不对的,应该把水枪还给吴迪。周志鑫也不回应,对老师又踢又打,大哭大闹起来,并且从这天开始每天上幼儿园总是哭闹,在幼儿园里也是不断惹是生非。

从案例来看,其实不是批评惹的祸,问题的根源教师平时关注“赏识教育”过多,而“批评教育”严重缺失,使周志鑫长期包裹于“赏识”的真空下,养成了虚荣,任性的不良个性。

适当的“赏识教育”可以使孩子扬起自信的风帆,但只看到孩子的优点而看不到孩子的缺点,不批评指正,就会使孩子迷失自我的方向。如果回避批评与困难,会使孩子缺少应有的抗挫折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我们的教育也会成为虚弱的、脆弱的、不完整的教育。

二、“批评教育”过频繁,孩子会丧失自信

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是不负责任的教育,而“批评教育”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它体现了教师良好的素质。

文杰是个自控能力较差的孩子,每天一到幼儿园“坏事”不断,不是争抢玩具就是毁坏物品,洗手时他把水洒在他人的衣服上、脸上,自由活动时不是打人就是向他人吐痰,正因为这样,每天少不了老师的批评和训斥。刚开始老师批评他时,态度还不错,可一段时间后,他学会和老师顶嘴、狡辩。有一天他爸爸问他班上那个孩子表现不好,他坦率的说“就是我。”爸爸问他为何要做不乖的孩子,他说:“反正老师认为我最不乖,最爱批评我了。”

过多的批评,使文杰不理解,老师和同学们都讨厌他,引发了与老师、同学的感情对力。事实证明被人或集体厌弃的孩子常常自暴自弃,形成自卑和逆反心理,这样只会造成恶性循环,离我们预期的教育目标越来越远。

三、恰如其分的批评,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1、批评要以“公正心”为准则

孩子的认知水平毕竟有限,讲的太多,孩子就会感到一头雾水。因此,教师在批评孩子使就事论事,不能因为某个孩子平时表现好,就对他宽容或视而不见,更不因为某个孩子经常犯错误就对他严厉有加。否则孩子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做同样是事情老师没有批评他却批评我,老师偏心,不喜欢我。

2、批评要以“爱心”为基础

批评是为了让孩子明辨是非,改正错误。因此,不论孩子犯什么样的错误,教师应该怀着一颗宽容的去接纳孩子。此外,还要让孩子明白老师对他的爱。

3、批评要以“细心“为出发点

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是细心观察孩子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施以批评。二是细心分析孩子做错事的原因,根据不同动机对症下药。三是细心挑选合适的场合、合适的时间进行批评。

篇10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体会到:如果我们时常表扬学生,往往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真诚地表扬,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表扬是春风,让人温暖和感动;表扬是激励,它能充分体现学生心中美好的憧憬和理想,它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例如:班?里的一位同学,拿着98分的数学单元试卷给我看。由于这位同学平时表现较差,上课不太专心,爱讲闲话,爱搞小东西,成绩中等,或者说一般吧,因此,在老师眼里,他应该算得上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经常被点名批评,少有表扬他的时候。在他看来,受批评是家常便饭,得表扬却是他梦寐以求的事。看到他的成绩,我表扬了他,我拿过他的试卷,故作惊奇地说:“呀!你真了不起,居然考了98分,太棒了。这么难的题,你只错了2分,真不简单啊!今后不要骄傲,继续努力吧!”这时,我发现这个同学一直微笑着,很是高兴,回到座位后笑容都一直还在,真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我发现以往那位上课爱讲话、爱搞小东西、不专心听讲的同学,渐渐的变得爱举手发言了,成绩也进步了。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数学期末考试他居然考了100分。

二、教育方法之批评策略

“批评也是一种教育。”每个学生都会犯错误,只是有程度的轻重,如果对学生的过错都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而不加批评的话,也不利于他们的成长。现在学校虽然强调多赞赏、多鼓励,从正面引导学生,但批评教育也是不可少的。在批评教育学生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现在的孩子个性很强,家长又把孩子看得很娇贵,学生一旦犯了错误受到批评,说轻了没效果,说重了又伤孩子的自尊心,所以批评的关键是要适度,掌握方法,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这样的批评才能使孩子自觉认识到错误,而又不产生逆反心理。

例如,小兰同学常常迟到,有一次她又迟到,到校后我没有批评她,而是叫她将以往迟到的原因总结出来,叫她想想,有什么原因是不可以克服的,老师可以帮助她。第二天,她对我说,迟到的原因都可以克服,其实可以做到不迟到的。于是我说:“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你已经懂事,自己想想吧。”后来,她果真想通了,不但极少迟到,还能够认真学习。

在教育学生时,从学生的心理承受出发,恰当地运用“留有余地”的批评方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合理运用表扬与批评,以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教育实践表明:对于听惯批评的学生来说,偶尔一次表扬,更会激起强烈要求进步的希望,甚至会改变人的一生;而对于在表扬声中长大的学生来讲,偶尔一次批评,将会比表扬的激励作用更大、更深刻。对差生吝啬表扬、一味批评,或对优秀生不加批评廉价表扬的作法都是违背学生的心理规律的。在教育学生时,应用“对比效应”会更好。“对比效应”指运用批评或表扬的手段时对比性越强,激励作用或教育效果越好。没有对比性的批评或表扬对有些学生没有任何激励作用或教育效果差。但需我们教师牢记的是:无论表扬还是批评学生,都应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以“爱护、尊重”学生为前提。

1.表扬要注重内容,批评要注重方式

在教育过程中,表扬是对学生优点、美德或成绩公开赞美的一种激励手段。因而,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寻找他们微不足道的优点,及时地给予表扬;但盲目地、不具体地进行表扬,只能淡化学生的是非标准,起不到激励作用,被表扬者也不可能成为其他学生效仿的楷模。

2.表扬要面向全体学生,批评要注意被批评的对象

教师或多或少内心深处总是喜欢或偏向于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对学优生的表扬相对多一些,而对学习靠后的学生总是吝啬表扬。其实,作为教师而言,表扬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样才不失教育的真正内涵和初衷。不管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一旦发现他们有亮点,就要一视同仁给予善意的赞扬,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机会和空间。

3.表扬要注意尺度,批评要迂回启发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尺度问题,如果过了头,就会“过犹而不及”,表扬学生要注意客观、公正,不应以自己的好恶进行不切实际的表扬。所以,把握好表扬的尺度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批评学生不仅要有一针见血、开门见山的批评教育,有时候,批评教育也需要运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迂回方式。这样可以避免批评者与被批评者的直接交锋,引导帮助被批评的学生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明白自己错误所在,从而改正错误,达到批评的目的,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4.表扬要注重效果,批评要刚柔相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