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学范文

时间:2023-04-10 22:19: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经济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经济学

篇1

关键词:网络经济;马克思;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09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2

一、网络经济产生的根源

1999年8月邵易波和谭海音在上海创立了易趣公司,正式拉开中国网上购物的序幕,2002年,易趣与eBay结盟更名为eBay易趣,致力于中国的电子商务模式发展。由于电子支付体系及智能物流的缺乏,eBay易趣并没有完成在中国开创新经济形势的使命。2003年5月10日阿里巴巴集团在杭州投资创办了淘宝网。通过自建电子支付平台及独立的信用体系结构,真正构建起了网上大规模多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真正催生了网络经济形态。并且这种势头在之后的10年中锐不可当,随后诞生了各种网上交易、网上服务、网上娱乐、网上媒体等等经济形态,最终把中国真正推向了实体经济向网络经济转型的新时代。网络经济和实体经济实现了完美的融合和互补。

马克思在他的巨著《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指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所以我们在研究一段时期的新型经济形态时,就必须抱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已有文明提供的基础上,来研究经济社会向前发展演进的创新和变革,从而发现经济形态产生的本质。我们来看看经济社会历史演变的过程。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是人与自然之间发生的物质变换活动和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利益交换活动。其中,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表现为生产力状况、生产方式以及科学技术水平,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表现为产权关系、企业制度以及利益体系。人类的这种二重交换活动使经济社会具有普遍的二重性:一方面,它具有自然、物质、科学技术所具有的一切属性;另一方面,它又具有社会、精神、人文人际关系体系所具有的一切属性。这二重属性,在经济社会演进的每一个过程中,都是交织在一起互相关联共同发生作用的。道格拉斯·诺思提出:推进经济社会形态演进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经济社会形态演化过程实际上就是技术变迁和制度变迁的过程。互联网技术的推广成为21世纪的主流,从而带动了网络技术、网络通信、网络市场(电子商务)、网络社区、网络生活、网络社会、网络世界的逐步形成。市场经济制度的变迁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的GDP越来越依赖于以电子数字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活动所创造的经济价值。正像工业革命把95%的人口从农业中解放出来一样,现在信息革命也把绝大部分从业者从传统制造业中解放出来。风险资本对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青睐,指引了经济社会的取向。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网络经济就是互联网技术变迁和信息革命的产物。

二、网络经济的特征

从国民经济构成和主导产业的意义上说,网络经济是“信息经济”;从网络经济中经济活动的技术含量和知识资本的作用来说,网络经济又是“知识经济”;从信息网络作为第四代传播媒介,并且被广泛应用于经济活动的角度来看,网络经济也可以说是“媒介经济”。分析信息、知识、媒介的特征,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同时具备可复制性、规模化、共享性的特征,所以网络经济最显著的特征就表现在虚拟性、开放性和共享性三个方面。

篇2

[关键词] 网络经济学 研究性教学 教学方法

一、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概述

研究性教学最早起源于1916年杜威创立的“问题教学法”,其核心理念是“教学与研究相统一”。它要求在学生掌握一定学科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对多种创新性教学方法的运用,激励、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在探究过程中能动地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研究性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均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有“纲”所依,切勿天马行空,又要将教学内容拓宽到教材之外的期刊书籍乃至网络资源。其次,它并不排斥课堂教学和传授知识,但认为这并非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途径。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认识主体地位,突出研究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师生之间双向和互动交流,激励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和主动探究,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手段。

近年来,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性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不少典型的研究性教学方法在大学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二、《网络经济学》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

从网络经济学的学科特点来看,网络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经济学分支,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一方面,它以传统的经济学为基础,分析经济现象时摆脱不了传统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和工具;另一方面,它又修正和拓展了不少传统经济学的原理和规律,对传统经济学造成巨大的冲击。另外,网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本身仍处在剧烈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其理论的发展相对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单纯地向学生传输一些网络经济学的理论,而是教育和引导学生如何利用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和思考方法去分析及解决不断发展变化的网络经济问题。这要求教师不能以“讲述书本内容、讲解重点难点、增添实际例子”等传统的教学模式为课程的主要内容,而应该摸索一套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懂得“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教师在课程上讲授的重点不是灌输新的经济学理论而是传输一种新的经济分析方法和技巧。因此,应用研究性教学模式对《网络经济学》进行课程改革是完全必要的。

从网络经济学的开课对象来说,选修的学生已经完成了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基本掌握了一些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有一定的动力和能力应用经济学理论工具去分析和解决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种种现实问题。只要通过适当的引导和指导,学生完全有能力自我学习,自我研究,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不应该把学生看成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认识主体,从而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能动地获取知识、提高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网络经济学》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法

一个科学、合理、可行的研究性教学方法必须综合考虑几方面的因素:课程的特点及教学要求、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教学技巧,学生的素质、学校提供的学习条件及对教学改革的支持力度等。此外,单一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往往是有限的。因此,我们从实际出发,探索了多种角度不同、层次不同的研究性教学法。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相互讨论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

首先,教师在设计教学案例时必须明确主题。根据案例教学的主题选择出相应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案例,并精心设计相关讨论题。案例的来源既可能是通过剪裁和加工网络、书籍报刊上的案例,也可能是由教师或学生概括身边的经济案例。除了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典型性和时效性外,案例内容要精简,主题要突出。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应用归纳法和演绎法进行案例教学。对于难度不高或学生较为熟悉的案例宜采用归纳法,即先讲述典型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和判断,教师再阐述相关原理,最后由学生作归纳总结;而对于需要应用较为复杂或学生不熟悉理论分析时则采用演绎法。即先由教师阐述相关原理和分析方法,再引入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教师作最后总结。因地制宜地交替使用不同的方法,一方面保持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尽可能地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保证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案例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无论是归纳法还是演绎法,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和指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故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必要的预习。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注意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和进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热情,当发现讨论产生方向性偏移或深度不足时,要及时加以纠正和引导。

2.基于问题解决学习法

基于问题解决学习法是由教师将学习内容设计成问题,或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学习相关理论和方法,甚至组成项目小组协同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和帮助者,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还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组织协调者。整个学习过程一般可分为五个阶段:问题的创设阶段、资料收集和准备阶段、综合研究阶段、成果展示阶段和总结反思阶段。

在“网络经济中的企业商业模式”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性地使用了基于问题解决学习法,取得了不俗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讲授了网络经济中的企业商业模式的基本类型和构成要素,然后让学生组成3人~5人的项目小组,虚拟成立一家电子商务企业,深入分析该企业的商业模式,初步形成一份简单商业计划书。构造何种类型的企业,采取什么样的商业模式,由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体系和兴趣进行问题的创设;为了进一步阐述企业的商业模式,需要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深入学习相关理论、小组协作研究,从而得出问题的解决方式;研究成果完成后,学生在课堂上阐述本企业的商业模式并进行小组间的辩论,从而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最后老师进行适当的总结,并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并完善项目成果。通过这种基于问题解决学习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3.科研论文写作法

与职业教育不同,本科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性地训练学生进行一些科研论文的写作。一方面有利于促使学生查找资料,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拓展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将专业写作训练融入长期和持续的具体课程的学习之中,强调定性与定量、实证与规范分析方法的结合,为以后的毕业论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罗列出论文的选题范围;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围绕这些范围确定题目,通过学术期刊网站及百度搜索等方式收集并总结相关资料,进行网上和网下调研;然后在教师帮助和指导下进行论文的写作,最后完成论文并进行课堂交流。在写作过程中,从文章的选题、论据的充分性和准确性、论证过程的条理性、最终结论的正确性,乃至文章格式的规范性,教师均进行适当的指导,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写作能力。由于属于课程教学中的小论文,所以选题范围不宜过于大或过于复杂,既可能是结合教学内容的调研报告,也可能是教师科研课题的部分内容。另外,还应注意控制论文写作的时间进度,准备材料阶段和论文写作阶段的时间不宜过长。

四、总结

教学模式和方法是在改革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实践表明,通过一系列研究性教学的改革和探索,学生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了对本学科前沿研究领域的认识和了解,提高了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学生的素质与研究性教学要求之间的差距、研究性教学和传统教学考核之间的矛盾等等。我们坚信,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学校教学制度的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不断深入,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网络经济学》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建设将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赵 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06(2):71~75

[2]熊 毅:现代经济学教学的特殊性分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3):47~49.

篇3

关键词:垄断;技术创新;网络外部性;锁定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9-0344-01

到1994年之前,中国移动通信市场都是由移动公司一家垄断。联通公司的成立,形成移动通信市场上双寡头垄断竞争局面。于是在1999-2005年在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上,两寡头公司为争夺市场份额进行了残酷的价格战,这种竞争的结果自然是两败俱伤。在此期间,联通公司市场所占份额节节攀升,给移动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在这种情况下,2006年中国移动公司,率先改变竞争策略――进军网络领域,开辟了飞信业务,实现移动与互联网的无缝连接。这一重大技术创新彻底改善了其在价格战中的不利形势。之所以如此,原因就是移动公司认清了这样一个理论事实,那就是网络经济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工业,相应的竞争模式、制胜手段也应该与传统工业有很大的区别。

1 网络经济理论

网络经济区别于传统的工业经济。它强调的是信息及其技术、经济的网络特征及网络效应。尽管目前学界对于其定义尚不一致,但国家信息中心的乌家培研究员对网络经济定义的界定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他认为,网络经济是指通过网络进行的经济活动,是经济网络化的必然结果。狭义网络经济指基于互联网的经济活动。如网络企业、电子商务、网络消费等;广义网络经济指以信息网络(主要是互联网)为平台,以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应用为特征,信息和知识起重要作用的经济活动(乌家培)。网络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对企业发展产生促进作用。首先,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主导形式将围绕技术竞争来进行。由于信息产品的特点,高度的技术竞争及网络的综合应用,使得信息经济各领域出现了垄断和竞争同时强化的趋势。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垄断的同时会有更强的动力开发新技术、进行产品创新。其次,网络经济还会因为消费者的规模效应而给企业带来网络外部性作用。网络外部性指的是新消费者加入某产品网络时,为网络中已有的消费者带来正的效用。再次,它会促使消费者在考虑退出或转换网络产品时考虑成本问题。因而,网络产品会对消费者产生锁定效应,有利于保证企业的消费者数量。

2 飞信开辟了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上技术创新的竞争思路

基于技术竞争形成的垄断模式是靠技术优势抢占市场份额的,技术创新停滞,垄断地位也将随之消失。技术的快速进步使得小企业有了与垄断企业相抗衡的机会。在这种压力下,垄断企业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从而保证市场份额。移动公司之所以能在移动通信市场上一直保持对联通等公司的竞争优势,很重要的原因是它一直处于技术领先的地位而且能把技术看成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在面对联通公司步步紧逼的价格竞争时,移动公司向网络领域进军,开展飞信业务扭转了市场上的不利局面。这也表明他们已经摆脱原来的价格竞争策略,而能把技术创新、开创新技术产品作为竞争的制胜之道。

3 飞信带来的网络外部性作用

网络经济运行中存在着信息网络扩张效应的梅特卡夫法则(Metca Law),即使用某一产品或服务的用户人数越多,消费者从中得到的价值越大。也就是说,网络的效益是随着消费者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的。移动公司在使用飞信时要求必须是移动用户才能注册飞信账号,才能在网络上使用飞信。于是在一个群体中,如果由一个人使用了飞信,就会带动联通用户转向移动公司。而消费者的增加会带来网络经济的正反馈效应(所谓的正反馈效应是指某种网络产品的消费者数量增加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来消费该产品)的增强。

4 飞信加强了移动公司对消费者的锁定

网络产品对消费者的锁定是指消费者转出该产品的成本会很高,以至于使得他所获得效用低于它所付出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理性消费者是不愿意改投其它网络服务的,于是,用户会被锁定在该产品上。由信的使用,用户可以在网上同时与好友进行免费联系,这是联通公司的业务所无法企及的。而一旦转出移动公司,飞信所带来的一切正面效用都将随之消失,而其他的公司却不能提供同类型的替代服务产品。飞信的这种锁定效应为移动公司稳定了大量的消费者,进一步确保了它在当前竞争中的不败地位。

正是因为飞信业务的开发、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加强了网络经济的这三方面作用(技术创新、网络外部性效应、锁定效应),尤其这两个效用的深化为移动的消费扩展发挥了巨大作用。所以我认为移动公司能在通信市场上对联通公司具有如此大的竞争优势,飞信业务的研发功不可没。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经济学原理;供应链环境;物流网络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一、引言

“供应链”顾名思义指的一件商品在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转变之后,通过销售网络将产品消费者手中。是“采购商”、“加工商”和“销售者”这三者之间所形成的利益链条[1]。供应链的形成亦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社会形态的转变。这三“商”若想谋取更多合法利益,就必须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益,并且保证沟通的畅通性和合作的愉快性,在此一笔带过。供应链本身具有全球化的特点,是当今社会上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而物流系统是否能完善而缜密,是否能实现其作用的最大化,从而为企业造福,主要取决于企业是否具备一个规划性强的物流网络。然而要保障物流网络良好的规划性,则必须实现设施选址和运输方式这双方面的优化。本文将提出优化策略,并对这两方面优化的重要性做出阐述,所提出的优化策略与经济学理论和经济社会背景密不可分。本文将先阐述供应链与物流之间的关系,然后转而进行经济方面的分析。

二、供应链与物流

1.相辅相成的关系

供应链与物流相辅相成。供应链是物流存在的根本前提、意义以及服务对象。物流在整个供应链中起到运输、交流、配送等作用,如同一根无形的绳索将供应链中的“三方”紧密联系起来,是确保企业之间沟通畅通,合作愉快的必不可少的桥梁。在采购原材料这一环节上,物流便开始发挥作用[2]。因为企业之间的采购毋庸置疑指的是批量采购,不可能靠人力搬运。在供应环节上,物流的重要性更可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即从供应商到用户之间的产品运输。构成供应链的各家企业通过建立和运用具备现代性和科学性的物流系统来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对于物流系统而言,供应链将其扩展和延伸。延伸的意义就在实现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增值”流程的同时,还实现对市场动态和产品最新信息的把握。

2.传统物流管理在信息传递的弊端

在物流企业刚刚在市场经济中崛起,其发展还处在传统萌芽阶段的时候,其反馈信息和需求信息的传递局限在“逐级传递”的方式上。这种单一落后的方式会导致“上级对信息把握不准,不及时”就殃及下级,最终造成消极锁链式的发展倒退。或者,当上级在市场信息的获取方面一旦出现滞后性和时间上的延迟,就会导致需求信息失真等情况的出现。众所周知,“传话”形式的信息传递的准确率必然是低下的,不然何来“以讹传讹”一说呢?然而,作为企业,一旦不能对市场信息把握准确,便无法抓住消费者的青睐方向以及需求方向,就会从根本上导致“盲目生产”“闭门造车”的情况。导致企业内部职工在工作时缺乏目标感,不能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生产方案。最后将给企业带来本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不利于企业将来的集团化甚至国际化[3]。

3.供应链环境下的新型信息传递模式

在如今供应链环境和经济社会趋势的影响下,信息传递模式也已经实现从传统的“逐级传话式”到如今“共享信息”的巨大转变。供应链环境下的信息传递具有网络化的特点。可实现供应链上信息的共享。企业通过EDI网站便可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最新市场资讯,并对供应链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故而,供应链环境下的新型信息传递模式具有“便捷、快速”等特点。这两大特点同时奏效,实现了信息共享的宏伟目标。

三、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网络的经济学分析

1.物流经济学定义和研究范围

物流经济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一定的物流系统,与物流活动有关的经济关系,是通过对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物流学、产业经济学、运筹学、工程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的切实运用,研究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物流产业组织形态演变规律、物流产业增长等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利用数学的方法研究整个物流流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从而帮助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目标的经济学科。从物流经济学的定义中不难看出,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网络与物流经济学有着密切联系[4]。

2.风险和信用的“联盟性”

企业之所以同意力量和营销理念,结成联盟的原因之一便是源于对风险的畏惧和厌恶心理。从宏观上而言,物流企业是在社会形态由“计划”转为“市场经济”的前提下所发展起来的,以供应链为服务对象的服务性行业。除个别物流公司(例如邮政)隶属国企范畴外,处在国家政策帮扶的范围之内,其他民营物流企业都需要自负因亏,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性。然而除金融风险外,无论何种规模的民营物流企业都承受着战略风险,商业、技术方面的风险压力。然而物流网络的功能极为强大,能够带来专业性强的大量资源以及切实可靠的市场信息,减少不确定因素,实现风险的最小化。并且,由于物流网络的便捷性和时效性,一旦供应链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企业内部人员便可立即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充分节约时间和资源,提升工作效率。并且,一旦几家性质相同,经营管理模式相近的物流企业结成同盟,它们便要遵循“共同享受利润”和“共同承担风险”的原则。简而言之,就是同舟共济。这样,一旦风险来袭,各家企业通过“均分损失”,就可以实现损失的最小化。

3.网络经济效应的规模效益理论

物流网络之所以被称为网络,就说明其中成员企业众多,互助互利性强。简而言之就是“利则共赢,损则同当”。然而正是因为其中成员密不可分,“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网络中所有成员的效率和价值都得到放大。由于供应链中各个成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们互相作用,互相扶持,形成了一个“又快又好”的共同繁荣且良性的竞争模式。在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网络中的这些成员所共同发挥的整体作用和整体效益毋庸置疑不可小觑——比各个企业所创造的效益的“相加和”多得多。以中出集团为例。中出集团旗下拥有六十余个大型仓库。仓库在选址和分布上极具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全国各大经济发达城市和要塞性强的港口作为分布地。覆盖面积广,密布于全国,并且紧密相连。这样的规模和体系无疑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和损失的“最小化”。云集响应,充分保障企业经济效益。并且,中出集团还拥有强大的互补企业和辅助企业,即拥有众多能够对自身业务起到推动作用的企业。例如物流中间加工、国际货运、电子化配送中心等等。这样,就能在最短时间内解决物流运输流程中所存在和突然出现的问题,提升物流效率,加强物流的时效性。总之,一家企业的良好发展可对周边相关业务企业起到推动和带动作用,成为其成功的铺路石。对于隶属服务性行业的物流企业而言,只有运输、储存、搬运、包装、加工、配送等多方面形成一条积极发展的产业链,注重每一个细节,不偏废其中任何一项,才能迅速发展。形象的说,如果把供应链整个宏观环境比作是棵参天大树,物流企业是树木的根基,其他相关辅助企业是树木的职业。只有根基稳固才能枝繁叶茂,无论历经风雨或是岁月的磨砺都能屹立不倒。

四、结论

本文层次分明,语言在避免口语化的前提下通俗易懂。首先,用简洁的语言阐述何为物流、何为供应链、以及物流企业如今的发展情况和供应链中企业的良性竞争状态。供应链与物流之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传统物流管理模式在信息传递上具有较大弊端。因为“口口相传的逐级”传递模式具有局限性和滞后性,容易由于上级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当或获息迟缓而殃及下级的工作效率。由于无论何种规模的物流企业在金融、商业、技术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的风险性。这些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自身性质和如今转型后的新型社会形态。另外,物流企业的基本职责是将相关产品经过一个运输流程(当然在运输过程中安全性和速度必须得到切实保障)最终运到收货地。在这个流程中,除物流企业自身的力量外,周边相关辅助企业也是不可缺少的角色。它们之间互相作用,互利互助,最后实现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荆勇.物联网在商贸物流园区的应用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14):56-58.

[2]颜滨.物流园区与园区物流企业的功能升级[J].物流技术与应用(货运车辆),2011(09):89-91.

[3]马妙明.不同发展阶段下各类型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研究[J].商业时代,2011(22):54-55.

[4]蔡昭君.南充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1(20):47-49.

篇5

关键字: 计算机网络;网络教学;问题与对策

1、引言

网络的发展,尤其是Internet的发展将信息时代的社会细胞(多媒体计算机和掌握了计算机技术的人)连成了一体,实现了人类智慧的连网,并由此创造出全新的网络文化。不少学校顺应时代需要建设了校园网,并连入了互联网,开始了网络教学的尝试。

所谓网络教学是指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或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知识。由于网络教学具有时效性、共享性、交互性和个别化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网络教学不同的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这就要了解网上教学的教学模式、特点、问题以及应对办法,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与创新。

2、网络教学的特点。

网络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建构学习,是基于多媒体技术的网络技术下的新的学习理论。这种理论是将学生看成是知识学习的主动建构者,外界信息环境经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转变成为自身的知识。这种开放性、创新性的教育思想和模式,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和固疾。

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网络教学过程的交互性。网络教学最大特点是它的实时交互性。实时交互性是指在网络上的各个终端可以即时实施回答。交互的方式有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之间。通过课件还可以有效地获得图、文、声、像并茂的教育信息,师生之间的交互可以获得教师的指导,学生之间的交互可以进行协作学习。这种双向交互活动不仅使学生通过视、听手段获取教学信息,而且它还代表着一种学生所能接受到的、前所未有的兴趣。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交互学生能及时地了解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并按要求调整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2)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共享资源,其中包括硬件的共享和软件的共享,核心是软件的共享。网上资源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学习者在链接或教师指导下,可轻松自如地在知识海洋中冲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神奇的网络环境,对教育个性化的形成,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对实现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对促进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多媒体网络融超媒体和超文本于一体,集图形、图像、图表、声音、文字于一体,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4)教学方式的先进性。传统教学的中心是教师的教,网络教学的中心是学生的学。在网络教学中,教学不再是满堂灌,学生的学习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组织、调控,并以作业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至于学生的步调、方式、进度、内容的数量和难易程度等则由学生本人决定。

(5)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风格、学习的起点等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在传统的“教学流水线”上难以实现因材施教,网络教学克服了这些弊端。多媒体网络教学,带来了许多真实的情境,将生活中五光十色的现象带进了课堂,学生的学习效率将得到提高,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6)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网上的教学内容不仅有本校学科教师编制的CA I课件,而且有来自于不同类型、不同地区学校的课件内容。学生通过比较借鉴,选取那些内容结构组织严密的优秀网站或课件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

3、网络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与方式。

学校中心工作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要真正为培养一代新人发挥效能就必须从课堂主阵地着手。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课堂教学中心从教师转向学习者,核心在于学习者主动将新的信息和经验与其原有的知识基础相融合的过程,因此网络教学正是适应了建构主义理论的需要。

网络教学模式大体可以分为:

(1)集体教学模式。教师先用常规教学中的讲授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将概念、原理等讲述清楚、提供途径,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收集信息或者分组讨论、协作交流,同时交待任务情景。利用计算机迅速和反馈及时的特点,提供化难释疑。放手让学生自行练习,学生出现疑难问题,可用电子举手。教师通过监视管理功能,选定有疑难问题的部份学生,组成一个特定的学习小组。学生可以利用语音对话、BBS论坛、留言簿、公告栏等展开讨论、进行经验交流。教师同时也可接受学生的咨询,指导学生解疑,提供帮助。利用广播功能,可以对典型错误在小组或全班进行广播,迅速进行纠正,以引起学生注意。对有创造性的见解在小组或全班广播后进行表扬或肯定,以供同学学习和借鉴。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可以在轻松环境中学习新知识,促进了学生共同合作的意识。对教师来说,能迅速有效地收集到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做出更加符合实际的教学内容的变更和教学方案的调节。

(2)自主学习模式。该模式是利用服务器功能,充分利用硬件资源,使有限设备发挥最大的效率。学生利用服务器站点,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进度并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互。一个服务器站点相当于一个小型图书馆,学生可以共享服务器站点上的大量信息,在网络环境中进行个别学习,使课堂教学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学生由传统的被迫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目前网络教学的八种方式:

(1)视频广播:由网络管理中心通过播放视频(实时视频或录像) 。这种形式与电视或播放录像没有太大的区别,学生无法控制,实际上是一种直播课堂式的教学。它的好处是学习者不受地域和人数的限制,且占用带宽小(只需1. 37M) 。多用于名师授课、学术报告、重要会议的直播等。

(2)视频点播: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对服务器中的视频进行点播。内容可以是电视教学片,也可以是课堂实况录像。由于是非实时的点播,所以我们可以对其精心设计(插入图文、视频、动画等) 。

(3)视频会议: 视音频多向实时传输的形式。

由于设备昂贵,应用不是很普遍,多用于教师答疑。

(4)WEB 教材: 把教学内容作成网页的形式。

其好处是编制难度不大,运行方便,因而使用普遍。

(5)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语言或课件开发工具开发的教材,一般通过下载到本机运行。

篇6

关键词:计算机;高职教学;网络环境;网络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4-0193-01

目前,随着网络的发展,整个社会即将演变成为网络的时代,网络进入了千家万户,深入到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每一个角落,在校园中,同样少不了网络,不少院校已经创建了校园网,引进了互联网,从此一个新的名词“网络教学”出现了,学生可以主动的从网上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料,教师可以作好正确的引导作用,依据网络组织不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利用网络来获取知识,同时,教师布置作业,学生提交作业,均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为教学工作节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那么,我们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该如何利用网络来更好的完成教学过程呢?下面大家一块来探讨下。

一、网络环境下传统模式教学现状,网络教学模式实行的必要性

目前,在高职高专院校中,虽然现在网络已经深入到每一间宿舍,每一间教室,可是有的学生却不好好利用网络好的一面,他们却迷恋上了网络游戏之类的,有的甚至还有了瘾,却没想到用网络上对学习有用的方面。在有的院校中,虽然现在是网络盛行的时代,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过多的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职业院校中要重视的应该是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实践能力却被忽视掉了,这样,就严重局限了职业院校的发展和培养目标的规划。

签于上述网络环境下,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被教师安排好的,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相关知识,学生完全没有自己的思路和思想,即使有自己的思路也被局限了。试想一下,其实,处在网络的大环境中,就是充分利用网络的相关资源,而不能完全的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模式来展开教学。

二、网络环境下网络教学模式的与众不同

网络教学模式其实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网络来指导学生主动的从网上搜集学习需要的相关知识,主要强调的就是学生主动的去从网上寻找需要的学习资源,而不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做什么,完全靠自己的需要,有选择性的获取相关的资料,然后制定相关的学习目标,从自身的状况出发,有能力的话就可以获得所需要的内容,提高自己。网络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网络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利用好网络资源为学习做准备

网络资源是十分庞大的,通过网络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学习资料,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来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也是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同样,也可以把对别人有利的学习资源上传到网上与大家分享,实现网络的基本功能――好的资源共享。

(二)网络教学模式可以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网络教学模式下,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从网上搜索对自己有利的资源,可以从网上获得相关的图片,文字片断,以及其他的相关资料,然后再依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摒弃对自己没有用处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学习安排,真真正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彻底改善了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树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网络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过程具有随机性

基于网络的网络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通过网络来查找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然后再加以充分利用。那么,至于学生如何安排自己从网络上获得相关的学习资料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决定的,获取什么样的资料也是由学生自己决定的,最后只要把相关的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就可以了,至于具体过程如何,由学生自己自由分配,由此看来,网络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过程是具有随机性的。

三、网络教学模式的具体实现

网络教学模式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它的具体创建也是完全由学生依据自己的需要来决定的,它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的,其他方面再由教师的引导,其他同学的讨论来完成,通过网络上查找到的相关资源完整的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过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的,在此过程中,师生间是交互协作的关系。

网络教学模式的组成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教师,学生,网络,课件(ppt)。它的创建完全随机的,不拘泥于任何地点,也不拘泥于任何时间,学生可以选择在任意的地点,任意的时间,通过网络学习任意的内容,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向同学或是教师请教,或是直接发贴向网上的朋友或专家请教。

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的主体也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学生或是某几个学生,可以是一个教师跟一个学生,也可以是一个教师跟多个学生,或是一个学生跟另一个学生,多个学生跟多个学生,在网上互动,在网上讨论,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网络的确为高职高专的教学提供了不少有利的条件,跟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尽现优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保贵资源。但是在我们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时,也不能忘记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把二者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实现高效的课堂。众所周知,现在是网络的社会,知识共享的时代,我们就要抓住这一有利契机,把握住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更好的完成课堂教学,为社会为祖国培养更多更专业的社会主义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顾玲.对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的探讨[J].理论探讨,2012(6).

篇7

关键词:网络环境;计算机课程;分类分层次教学;实践;改革

1基于网络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类分层次教学改革

1.1教学改革首先必须明确改革目标

现阶段的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不仅仅是对于学生的计算机职业技术水平进行提升,更是能够完善学生的信息素养[1]。培养全能型发展的人才。所以,展开计算机教学课程对于高校来说就显得至关重要。计算机课程实际上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作为国家重点培养的高校人才,必须要紧跟时展进步的步伐,提高学习吸收知识的能力,提升自我信息素养,做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各大高校在开展计算机技术教学的课程中,要不断提高自我创新能力,更新知识,充分了解是到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合当代社会的人才。在日常教学的具体改革过程中,突出两个重点。第一就是注意与时俱进,对学生教授的知识技术等等要符合当前社会实际水平,结合网络背景进行深化交流和探索。第二点就是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心里特点,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加强学生的理解[2]。

1.2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目标过程中面临重要性问题

1.2.1应当不断创新课程体系。高校在构件计算机课程的过程当中,要注重教学课程体系的创新。结合网络时代飞速发展的特点,根据分类分层次教学的原则,做到分类课程。对于不同的专业课程与水平不同的学生,分类分层次进行课程安排,不能一概而就。对于计算机课程的安排,首先要明确划分成基础计算机课程与专业计算机课程,然后再根据学生专业对于计算机的需求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注重改革创新,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3]。1.2.2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应当采取数字化教学的模式。改革教学传统方式,注入新的内容,运用新的方法。着力建设数字化教学平台,改善传统单一化教学模式,建设多元化教学与体系。1.2.3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对于教学理念来说,要不断摒除旧观念中落后的部分,继承优良的教学习惯,不断实现创新发展。高校教学应当以人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给予学生所需要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实现最好的发展。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具体内容分别制定教学计划。1.2.4教学研究方法不断创新。切实加强理论知识的创新,研究方法,不断把改革实际教学作为重中之重。致力于实际研究,实践是检验一切的标准。保障建设合理规范的内容。1.2.5评价体系不断创新。注重评价体系的教学方式,分类分层次进行评价,显示出学生的真实情况,这样才能因材施教,做出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规划。在学生刚刚步入大学阶段,就要进行考试测验学生真实的水平。对于必修课程及专业课程的考试,要作为重点评测项目。除过考试,要对学生的日常表现考勤等进行评分。

2基于网络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类分层次教学实践

2.1应充分考虑学科之间的差别,积极构建课堂教学体系

要注重学科分类,对于不同专业学科,根据需要设定计算机教学的深度,分类有效进行管理。主要可以分成四种不同的类型。①计算机方面理科类教学课程②计算机方面文科类教学课程③计算机课程艺术类④计算机课程师范管理类。就目前阶段广大高校所采用的分类模式中,主要分为选修类与必修类计算机课程。选修类相对于必须类课程就比较简单容易操作,而必修类是建立在选修的基础上,必须了解所有的基本知识操作。基础计算机课程非常的重要,对于基础课程教学一定要注重学生实际学习成果。对于难掌握的部分,着重开展特殊教学。

2.2积极打造辅助教学方面平台,力求实现良好教学环境

在进行教学管理的过程当中,应当随着时展的步伐,开展数字化教学管理模式,应用数字化信息系统,打造一个完善的教学辅助平台,促进教学顺利开展。帮助学生了解学习任务,并且要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实践化探索。数字化平台建设可以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个就是最为重要的学习平台,帮助学生辅助学习自我学习等等。第二个板块,就是学生的互动社区,为学生提供互相交流的舞台,互相进步发展。第三个板块可以是开放式系统的,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习提供检验的平台。

2.3重点突出学习的实践性,注重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在学习计算机实践课程的过程当中,要加强学生自我学习的意愿,通过展开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动力。必须要在网络环境的背景下,为学生打造一个顺应时代潮流的学习环境。加强学生兴趣,自主完成学习。要通过开展实验性课程,来与学生的学习有机结合。实验性课程可以分为综合实验课程,专业设计实践课程,验证类实验课程等等。对于验证性实验课程来说,要进行多重求证方式进行验证,通过基本操作的加强化学习来促进加强学生学习的效果。

3结语

笔者就目前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开展信息技术计算机教学进行了探究,为目前高校计算机教学的难题提供了解决的方法,主要在于创新教学,分类分级进行教学。对于不同专业学生要进行不同的计算机技能培训,注重改变教学方法,创新化教学的模式。通过构想分类分层教学改革,为高校计算机教学课程提供了新的可能。目的是在于激励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意识,从而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意愿,提高教学的水平,实现双赢,共同进步。

引用:

[1]邹显春,张小莉,李盛瑜,杜云.基于网络环境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类分层次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6(21):213-219.

[2]邓家艺.基于网络环境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类分层次教学改革与实践[J].通讯世界,2015,23(24):64-65.

篇8

1.1使教学内容更加地丰富

以往的中学计算机教学课堂中,教学内容大多为计算机基础操作、邮件收发操作、办公软件操作、互联网基础知识等等。这些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整体上而言,教学内容偏向基础性、普及性。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许多中学将宽带、光纤接入了计算机实验室,使得整个计算机实验室进入了联网状态。由此,计算机课堂可以享受来自互联网的丰富教学资源,这给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创新带来了诸多的机会和益处。在网络环境下,如果中学计算机教师仍然固守思想,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去向学生讲授书本理论知识,不仅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而且也难以培养出合格的计算机型人才,导致中学计算机课成为了纸上谈兵。由此可以说,在互联网时代,中学计算机教学面临着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复杂的环境,要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与当前时代相接轨的计算机知识和使用技能,教师必须去不断引进新颖的教学内容,对教学形式不断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互联网的资源优势,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1.2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网络在给中学计算机教学带来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网络的两面性也同样给中学计算机教学和计算机教师带来了严峻挑战。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处于青年期的他们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对网络上的新鲜事物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而网络中的信息纷繁复杂,鱼目混珠,如果学生长期在这些信息影响之下,很容易出现不良心理甚至偏激行为。因此,这就需要作为一线工作者的计算机教师,对学生们作出科学的、正确的引导。此外,在互联网环境下,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存在自制力差的问题,在这个阶段的学生也极易出现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现象。因此,中学计算机教师不仅需要教会学生们计算机的理论知识,更应当在日常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们科学、理性地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并且帮助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这些都需要教师去付出更多的精力,所以说,互联网环境对中学计算机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2网络环境下中学计算机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教师的教学方式亟待更新

尽管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但从当前的整体数据来看,我国大多数中学的计算机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层面上,即仍旧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主,在教学方式上也主要是由教师语言描述配以板书说明,相应的实验操作课程的课时安排十分有限。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很难将计算机这门课程的独特性优势发挥出来,学生们也难以实现将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运用到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之中。众所周知,计算机领域的各项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块,因此,与其他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不同,计算机课程的教材常常会出现半年时间就需要作出适当的更新和调整,这就决定了计算机教师也应当时刻进行学习和充电,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及时地转变和创新。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一些教师则更少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能力提升,甚至出现一套教案用三年的现象,教学质量很难保证。

2.2计算机教学的内容与网络相脱节

网络环境下的中学计算机教学,不仅包含了计算机结构组成、运行原理等知识的讲解,还包含了更多的让学生们在互联网中运用计算机获取新闻信息等技能的讲解,由此就使得计算机课程必须与互联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却发现,在当前的一些中学中存在着教师的教学内容与互联网教学内容相脱节的问题,教授内容仍仅限于传统单机模式的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学习,也阻碍了中学计算机课的发展。此外,对于当前的大多数中学生来说,自小即生活在网络时代,他们或是通过长辈的手机、或是通过其他移动终端,早已对网络有了较多的接触,因此他们在使用计算机或移动终端等来访问互联网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相比于中学生已经熟悉互联网这一客观事实,中学的计算机课程却未作出及时的更新和调整,仍然有许多学校使用落后的教材和教学设施。可想而知,在这些学校中,计算机课自然难以获得学生们的喜爱,计算机教学效果也就自然达不到时代所要求了。总之,从客观现实来看,我国仍有许多中学对计算机教学中关于网络部分教学内容不重视,这已经成为了阻碍中学计算机教学实现时代化、现代化、数字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2.3缺乏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动手能力差

中学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学生在亲身实践操作中深化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同时在操作计算机的过程中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在计算机教学中,如果仍是依靠教师在课堂中讲述、演示学习内容,然后再到实验课上让学生依据实验课程的步骤去进行操作演练,这显然会使教学效率和质量大大降低。比如在讲解OFFICE办公软件中的WORD时,大多数的教师是依据课本的框架和内容,来向学生们介绍WORD的各项功能和操作方法,从本质上讲,这样的授课方法并无大碍,但是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仍旧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因此学生对于教师讲授的知识只能达到短期记忆,在随后的实验课中也就很难将所学的知识熟练地运用出来。此外,计算机教学往往在学生的实践中才能发现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目前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各类操作软件都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局面,而许多中学的计算机教师在课堂之上讲授的内容仍然是基于WINDOWSXP,WORD2000等,学生们即使掌握了这些知识,当他们到生活中去运用时,面对的却是WINDOWS7、WINDOWS8等系统,办公软件也大多是OFFICE2010、WPS甚至更新的软件版本,这些版本在系统界面和功能上与老版本相比已经有了较多的更新和变化,因此,学生出现适应性差、动手能力弱等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3网络环境下创新中学计算机教学思路的策略

3.1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

作为中学计算机教学者应该深刻的认识到,计算机教学是不同于中学其他学科教学的,计算机教学有着其独有的实践特性。因此,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教学应当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根本,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为此,要改变以往计算机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传统的以讲授书本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自主操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性,实时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用网络中丰富的教学资源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让学生们照自己的兴趣去学习、去探索,老师再辅以讲解,才能取得十分良好的教学效果。

3.2将计算机课堂与互联网紧密结合

在信息时代中,任何计算机应用程序,都离不开网络的支持。因此,无论是学校的领导还是计算机课的教师,都应该正确认识到网络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性,学校应当从物质层面努力做好计算机课的教学资源配备,在教学课时安排上,也应当体现出网络的重要性,只有将计算机课程与网络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整体,中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才能得到切实提高。需要注意的是,在将计算机课程与互联网结合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网络资源的两面性,做好保护盾和引路人的角色,认真筛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络资源,对于一些不健康的内容或者过分的娱乐性内容要坚决地予以杜绝,避免学生接触到不健康信息,降低他们沉迷于网络的几率,使学生在网上浏览教学资源时,能够获得网络带来的正能量,从而把这种正能量转变为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兴趣。

3.3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操水平

在互联网时代,网上的信息资源瞬息万变,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十分快,如果不及时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来加强理解,很可能就会面临着被淘汰的境遇。对于中学计算机教学来说,更应当注重实践教学,始终将提高学生们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来讲,一方面,要为学生们提供更多操作计算机的机会,如通过增加计算机实操课的课程时间,让他们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提高他们对于计算机和网络的熟悉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类计算机比赛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如PPT制作大赛、WORD排版大赛等等,让学生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且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在计算机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使自己的计算机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并且在比赛的乐趣中自觉地探索新的知识。

4结论

篇9

一、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学生情感意识培养所遇到的问题

1.应试教育严重挫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阶段,应试教育依然作为中学教育的主导方式,学校依然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作为评判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这就使得教师只是注意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计算机教学起步比较晚,基础比较薄弱,尤其是在一些贫困地区,好多中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应试教育模式导致一些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这些现象不但不利于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反而打消了学生继续学习计算机的兴趣。2.教材和教学方法不科学。目前,由于中学计算机属于新学科,起步较晚,教材和教学方法都不成熟,也不科学,甚至是照搬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教材内容陈旧,不能及时跟随网络发展的步伐,无法使学生灵活掌握要领,而且不能结合实际应用,学生始终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没有机会实践运用,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因此,教材和教学方法的不科学,也导致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耐心,从而降低了教学质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计算机学习。3.师资力量和硬件设备都很匮乏。如今,专业的计算机师资力量非常有限,而且由于学校及家长各方面都不重视,学生学习兴趣低等各方面原因,专业型教师人才也不想投入到中学计算机的教学工作中,导致专业型教师越来越少,长期下来,师资力量更加薄弱。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计算机硬件设备陈旧,一直跟不上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需要,甚至一些学校还没有连接网络,不能满足计算机教学的基本要求。

二、计算机教学的新思路

1.摒弃应试教育理念。教师应当改变教学理念,注重人文教育,培养中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计算机的应用离不开网络技术,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教学应当灵活化,加大开放性,计算机教学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在学习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结合实践操作,并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给出不同的学习指导意见,由此也能让学生找到自信,并能主动学习,从而在潜移默化过程中提升了教学质量。2.明确教师培养学生情感意识的目标。调整教学方法首先需要调整教学方式,做到理论结合实际,计算机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强调实际操作的作用,还要结合一些学生零基础的特点,因材施教,多鼓励学生,少批评。然后还要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题。与此同时,应该根据现实情况调整授课教材,根据时代需要和社会发展修改教材内容,要保证教材的专业性,也要保证教材的实时性,从而保证教学顺利有序的进行。3.加大计算机教学的师资投入和硬件设备的投入。教师在完成中学计算机教学任务之外,还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培训,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走在时代的前沿,才能保证教给中学生最实用也最现实的专业知识。学校也要给教师营造不断学习的环境,提供更多深造的机会,提高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知识,学校还要注意吸引新型专业人才,引进专业的计算机教师。同时鼓励教师之间多多交流学习,开动思维,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将教材理论知识结合实践进行教授。同时加大对硬件设备的投入,补充新式计算机,接通网络,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学计算机教学关系到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计算机作为网络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在现代生活工作中,计算机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遍。因此,提高中学生计算机教学质量迫在眉睫。本文也从不同角度剖析了现阶段教学中的弊端,同时提出了新思路,希望可以有效的提高网络环境下中学计算机教学的质量,从而可以帮助提高中学生计算机的整体应用水平,进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作者:潘伟新 单位:福建省南安市乐峰中学

参考文献:

[1]苏连哲.网络环境下中学计算机教学新思路的探索[J].才智,2016(20).

篇10

一、利用计算机网络环境进行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离不开教师的智力投入,教师备课不能仅仅依靠课本,更重要的是学会利用计算机网络环境,在平时要不断的进行充电,熟悉各种搜索引擎以及方便广大教师进行有效研修的大型教学门户网,如省略。同时注意各教育主管部门的教学资源库,学会用其长处,避其短处,找到自己的定位,做好有效备课这一重要环节。

有效备课更重要的是备教学环境,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一定要找到适合学生需求的方法,一边是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是学科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掌握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学科知识的动态以及学生学习的发展状态,只有做好这些,才能进行有效课堂教学。

二、利用计算机网络环境优化课堂环节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核心部分,抓住了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实施的关键,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在快乐中学到知识。有效教学的课堂环节主要包括:有效导入,知识探究,共同释疑,达标巩固,温故总结。在计算机网络网络环境下,师范学校计算机教师在授课时要学会人机结合,充分运用计算机系统资源的分享与控制,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中。

1.有效导入。课堂导入一定要结合计算机网络的特性,找到学生的爱好与共识。例如,在上湖南省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新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单元《因特网》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鉴赏一些优秀的学校网站,如:湖南省芷江师范学校:省略/,苏州园林:省略/。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浏览这些网站,从而达到学习设计网站的兴趣。导入既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调节,对课堂的气氛起到一种催化作用。

2.有效探究。知识探究与共同释疑是课堂的主题,是一节课的重要内容。教师不仅仅是在讲课本,更重要的是知识的理解与渗透。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利用局域网与校园网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与人机对话能力。教师要针对不同学情的学生进行分组学习,以一帮一,在各个小组之间进行良性的竟争,以达到知识的掌握。在这里一定要注意以下方面:首先教师不能直接参与某个小组,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遇到疑问时,小组之间解决,教师只能做一个观赏者和引导者。其次学生小组的释疑一定要有一个共同的答案,互相帮助,共同协作,培养学生团队思想。

3.有效巩固。达标巩固是有效教学的检验环节,一节课的成功率要靠达标巩固。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抓住主要知识的达标,达标的内容一定要紧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利用网络软件,教师提前把有关的题目发给学生,利用最后的时间,学生独立完成相关题目内容,最后,利用网络系统上传给教师进行评估,以及及时进行订正,并且,对一些不能达标的学生进行勉励,让他们分析自己的不足与收获。

4.有效总结。温故总结是有效教学的课堂收尾,是一节课的结束部分,教师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通过广播系统简要的总结,或者请学生进行总结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总结可以是全面也可以是突出某一重点方面,总结本节课的所有知识、主要内容,也可以是一节课的某一个知识,如湖南省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新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第四单元《文字信息处理》可以对word文档修饰的几种方法总结,或者对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进行总结,这样的效果可以更明显,学生回顾起来也就非常容易掌握了。

三、利用计算机网络环境实施有效辅导

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利用强大的互联网系统,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把上课没有听懂的知识再巩固一遍。而学生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与教师面对面视频沟通,从而弥补上课时一对多的全体局面。

网络上可以选择的视频工具很多,如:qq就是一个很好的聊天工具,它在学习中同样起到教授知识的效果。当然,常见的沟通工具莫过与电子邮件,电子邮件已经通过发展,功能非常强大,储存容量变大,还可以在下线时进行接受,免于长期在线。同时,有利于教师和学生进行信息沟通。有效反馈注重有效,关注教学效益的产生,因此,辅导学生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在线上纠正学生的错误的地方,同时对相关知识进行巩固与达标,弥补课堂上的不足之处。教师要辅导学生,一定要在全班公布自己的个人交流信息,以便学生及时沟通,同时做到免费辅导,有针对辅导,有效辅导,让有效反馈在网络环境下找到正确的方向。

四、利用计算机网络环境开展综合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