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经济学范文
时间:2023-03-28 10:40: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经济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工程经济学课程论文范文一:路桥工程施工质量和工程经济成本的控制
摘要:
路桥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和工程经济成本的控制是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经济效益最基本的两大因素。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描述性研究法,以路桥工程为研究对象,简要的阐述了在路桥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分别探讨了管理施工质量和控制经济成本的具体措施,以期为路桥工程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提供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方面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路桥工程 施工质量 经济成本 控制路径
路桥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需要均衡考虑施工质量与施工成本这两个元素,科学合理地管理工程施工质量和控制工程经济成本,以此实现和落实路桥工程项目建设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一、路桥工程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的关系
随着中国社会生产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现代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人民日益升高的生活水平对路桥工程建设的数量需求和质量标准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高要求。作为中国土建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路桥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对道路交通的满意程度。如果投入使用的路桥工程发生了安全事故,还会对国家的信誉、财政和人民的人身安全造成巨大的损失和伤害。所以,路桥工程的质量管理是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放在第一位考虑的问题。然而,同时也要考虑路桥工程项目施工的经济成本和投入使用后的经济效益问题。就目前中国路桥工程建设市场的现状来看,行业竞争的现象异常激烈。施工单位要想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将施工的经济成本控制在可能的最低限度,从而提高路桥工程项目在投入使用后产生的经济效益,确保公司能够回收到较高的经济利润。要想保证路桥工程施工质量的优质和优化,就需要极大对项目施工的资金投入。这样一来就会降低路桥工程的经济效益,却也降低了工程项目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由此可见,路桥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管理和经济成本控制之间是相互影响却又相互矛盾的关系。
二、在路桥工程中管理施工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提升施工队伍全员的质量意识
要想有效管理路桥工程中的施工质量,首先就应该让施工人员们正确认识和理解到保证路桥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意义。通过在施工过程中培养起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来保证项目各个环节的质量要求达到预期的标准。路桥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在施工队伍全员质量意识的基础之上,一方面提高路桥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质量水平,另一方面则是建设环节中出现质量缺陷和质量问题的时候能够尽早发现,以便对症下药,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来修缮、弥补这些缺陷和问题。大多数路桥工程项目的施工队伍都是以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为主,所以质量意识的教育和普及不能采用盲目灌输的单一方式,而要由浅及深地逐层落实下去。先对复杂繁琐的知识理论进行分析和总结,尽量以简单化的文字语言传授给工人们。在工人们清楚明白地认识和理解了这些简单的质量管理理论之后,再将简化的知识原理拓展开来,举一反三。这样就能将质量意识深入地贯彻到整个路桥工程项目的施工队伍的意识体系中。
(二)严把项目建设计划的质量关卡
路桥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在施工开始之前就要进行安排和部署了。在路桥工程项目建设的设计阶段,一方面要针对各个施工环节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科学有效的预警和防范,参考施工队伍全员的专业知识技能、综合素质水平、职业道德素养和其它各方面的能力等实际情况,对路桥工程项目建设进行全面、系统而周密的设计。另一方面要对施工过程中原材料、硬件设施和软件设备的质量和生产安全性进行严格的审核。即便是在施工的过程中也要定期安排对生产材料和相关的生产器材进行专业性的技术安全检查,确保路桥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现场的安全性生产。还有一方面,在正式动工进行建设之前,工程质量管理的负责人应该对施工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交通和周边相关的地理条件等进行彻底的环境调查,并且将调查结果以报告的形式附加在设计图纸的送审文件里。
(三)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
路桥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阶段,首先要重点注意的是对施工器材和机械操作进行质量管理的问题。及时发现和纠正那些违章违纪的施工操作行为,遇到违规情节较为严重的,一定要给予一定的惩罚以儆效尤。其次就是对每一道施工工序的质量检查工作。施工工序的排列就像多米诺骨牌,环环相扣,联系密切。前一道施工工序的质量缺陷必然会影响下一道施工工序的进行。所以在对施工工序的质量在展开检查工作的时候要注意对细节部分和隐蔽工程的质检和验收。不仅是为了方便下一道工序的实施,也是为了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埋下安全隐患,进而导致质量问题。最后,如果在路桥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在找不出问题源头或者暂时没有解决方法的前提下必须果断采取停工的处理,以最快的速度向上级报告现场质量问题的具体情况,由上级组织召开质量问题的研究会议来制定临时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方案,经过审核批准之后才能对施工现场的质量问题进行处理。
三、在路桥工程中控制经济成本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对成本信息化系统的建设
建立起经济成本信息化系统并逐步健全和完善系统内部的框架结构,改进和更新信息系统的信息化技术,是路桥工程项目建设所必须的重要举措之一。只有科学整合项目建设不同阶段的经济成本信息,应用经济成本信息化系统对这些经济成本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和总结规划,才能在预期的经济成本范围之内尽可能地压缩资金的使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成本信息化系统对路桥工程项目建设的服务职能,对施工全过程中的工程造价进行合理的控制。
(二)重视项目前期的经济成本控制
路桥工程项目建设前期的经济成本控制主要分两个方面:造价决策和工程设计。从造价决策的方面来说,施工经济成本的高低对工程造价全过程的资金流通有着直接的影响和作用,施工过程中成本资金是否足以流通则会直接影响到路桥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体利润。所以,路桥工程项目建设前期的造价决策是整个工程经济成本控制过程中的关键性环节。从工程设计的方面来说,相比起路桥工程项目建设的经济成本控制这个整体,工程设计主要是对经济成本前期投资的预期金额产生影响。中国的路桥建筑行业正处于蓬勃向上的发展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路桥工程项目建设的需求量有了质的飞跃。供不应求的结果就是一些假冒的或是不合法的路桥设计单位也参与了进来。这就让路桥工程施工的经济成本被哄抬过高,施工质量却是大打折扣。所以招标单位和施工单位在建设前期的经济成本控制阶段就要严格审核设计单位提交上来的工程造价和工程设计,同时还要避免在施工现场的具体施工过程中出现设计和技术上的偏差,对经济成本造成不必要的损耗。
结束语:
在路桥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中,质量管理工作需要提升施工队伍全员的质量意识,严把项目建设计划的质量关卡和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而对工程经济成本的控制则需要完善对成本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重视项目前期对造价决策和工程设计的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1]冯建军.路桥工程项目经济活动管理及成本控制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4:84.
[2]徐建梁.路桥工程施工中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管理及控制措施[J].科技风,2010,14:54.
[3]黄喜冬,刘丽萍.路桥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措施分析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04:149.
工程经济学课程论文范文二:工程经济课程教学改革
1《工程经济》课程教学的现状
《工程经济》课程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包括技术经济评价的基本要素、资金的时间价值等应用内容,而我国高校之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工程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从而对各项工程项目和技术方案进行评价,选择最为优质的方案,全方位、立体化的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从而实现各项技术方案以及各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现阶段,我国高校《工程项目》这门课程主要存在以下劣势:首先,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工程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当着重注意实践同理论的有机结合,避免出现实践与理论相脱节的现象。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的了解所学的经济学基本理论以及基本方法,从而对各项工程的技术方案以及项目的经济可行性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最优方案进行施工,也就是以进一步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为目的。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都仅仅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这就极大的降低了学生的实践水平,不利于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其次,教学方法落后。现阶段,《工程经济》学这门学科的绝大多数教师都在利用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教师在整个课堂上居于主体地位,依据自己的实践经验以及课本的叙述,机械的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长此以往,势必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近些年来,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然而,在《工程经济》学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旧没有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程当中,由此可见,教学方法的落后是阻碍《工程经济》课程效果不佳的最主要因素。再次,教师素质普遍偏低。《工程经济》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因此,对教师的实际水平要求非常的高,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实践基础才能胜任教师的职能,然而,我国高校的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刚刚走出校门后,就进入到了工作岗位当中,因此,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经验,难以在授课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在这种情况下,也很难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2《工程经济》课程教学的改革
首先,从实际出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在《工程经济》课程当中,教师应当做到从实际出发,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不仅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快速的应用到实践当中,从而避免出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能够不断的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其次,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笔者通过长期的实践研究认为,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应当从两个方面入手,这两个方面分别是外部方面和内部方面。外部方面,学校应当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教师进行培训,快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可以推荐有能力的教师到专门的进修学校去学习,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内部方面,教师自身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对自身的实际情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扬长避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再次,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多媒体教学。《工程经济》教学课程中,一直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这不利于提高学科的教学水平,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应当予以高度的重视。近些年来,我们已经逐步进入到了信息时代,人们的关系已经逐步向信息化发展,《工程经济》教学也是一样,应当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该门课程当中,以多媒体为首的信息技术走进课堂,能够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还能够实现知识的生动再现,因此,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打造校企合作模式。《工程经济》教学改革应当走校企合作模式,建立校企合作模式不论对学校、对企业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因此,我们应当予以高度的重视。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模式,能够清楚的了解《工程经济》课程的发展趋势,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学生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可以清楚的了解企业对其的要求、能够了解自身的不足,从而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模式,能够为企业引进更多的活力,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就是说,建立校企合作模式是学校、企业和学生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
篇2
工程技术经济学论文范文一:工程技术经济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一、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1.实践教学环节设置较少
目前,我校工程造价专业《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设置中只有课堂教学部分,实践教学包含在课堂教学内容中。没有设置课程实训和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而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大多仅局限于习题练习与少量的案例分析,与实际的工程经济分析内容脱节较多。没有课程实训及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的设置,使学生学过理论基础知识之后,不能将理论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并且在毕业的时候,有可能会对工程技术经济所学的内容产生遗忘。
2.实践教学课时不够
该课程课堂教学总共48课时,其中理论教学课时数为32课时,实践教学课时数为16课时,16课时的实践教学大多为前面理论教学的习题练习。并且由于总共的课时数只有48学时,因此在工程技术经济教学内容上,只能够将前面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案评选、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等基础内容介绍完,后面的财务评价内容以及可行性研究部分的内容。只为学生进行介绍性的讲解,实际练习内容较少。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基础知识,进行整体项目的财务评价以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练习分析较少。
3.电子表格EXCEL软件运用不够充分
工程技术经济包括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其中定量分析占主要部分。在定量分析中,工程实际的经济分析都有可能会用到Excel软件来处理函数计算及数据整理,其实践操作过程都离不开Excel软件的运用。但是在该课程中,由于教学条件有限,只注重理论部分的教学。对于Excel软件的操作运用,并没有给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而只是做概要的介绍。很多学生对该软件不熟悉、不熟练,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会运用Excel软件进行经济分析。因此,造成了该课程与实际运用有一定的脱节。
二、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为了提高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该课程的实践环节设置改革迫在眉睫。针对上述分析的实践环境中存在问题以及多年工程技术经济课程教学的经验,建议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
1.增加多样化的课程实践环节
首先,增加课程课堂教学的总课时数,及其中实践环节课时数。课堂教学课时,由以前的48课时增加为64课时,增加财务分析及可行性研究等方面内容的讲解。并搭配进行案例分析及习题练习,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由于前面分析本课程没有课程实训、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计划中,应考虑增设这两个实践环节。通过课堂教学、课程实训、毕业设计这三个环节,循序渐进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分析
本课程的案例教学非常重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再适当增加实际案例,进行启发式教学。将前面所学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案比选、盈亏平衡分析等分散的理论、公式,融合在一起通过案例的方式进行表现出来,并进行综合练习。并且可以在案例中引入Excel软件的应用讲解,向学生演示怎样整理基础数据,怎样处理基础数据。并通过基础数据编制相应的计算表格,将各种表格联系起来进行计算。最后,通过案例教学重点考察学生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的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
3.在实训环节中加强Excel软件应用
定量分析是工程技术经济在工程实际运用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包含了大量的函数模型及经济技术指标的分析计算。而Excel软件强大的函数与数据处理功能,正好能够完成工程技术经济定量分析这一任务。并且能够构建直观简明的计算表格,将各个表格通过数学公式及模型联系起来,对项目的经济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向学生讲解。并且通过课程实训环节,将课堂教学所讲解的Excel内容进行强化练习。例如,在课程实训环节中,设计相应的综合练习,让学生运用Excel软件自己构建计算表格,练习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运用软件函数计算NPV、IRR等经济指标、通过函数的计算绘制盈亏平衡图及进行敏感性分析的计算,并在Excel软件中绘制敏感性分析图,最终完成一个项目的综合的财务评价。由此使学生在扎实理论基础上,能够正确运用Excel软件来强化实践操作。
4.在毕业设计环节中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工程技术经济的重要内容,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从经济、技术等方面对项目可行或不可行做出的评价,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将所学的工程技术经济内容进行融会贯通。在毕业设计中,增加学生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主要考察学生对工程技术经济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理论的实践运用的综合能力。由教师提供一定的建设项目资料,由学生自行进行项目实地调查,项目预测分析,收集项目相关经济分析基础数据。再将搜集到的资料结合Excel软件进行分析汇总,构建经济分析表格、模型。最后运用Excel计算出建设项目相应的经济指标,并进行归纳、总结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从而将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地与实践结合,为将来进入工作岗位并且顺利上岗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结语
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虽然非常重要。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实践教学必须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因此,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并且各个实践环节还要循序渐进,相互配合。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教学的效果,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
工程技术经济学论文范文二:工程技术经济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一、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1.实践教学环节设置较少
目前,我校工程造价专业《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设置中只有课堂教学部分,实践教学包含在课堂教学内容中。没有设置课程实训和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而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大多仅局限于习题练习与少量的案例分析,与实际的工程经济分析内容脱节较多。没有课程实训及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的设置,使学生学过理论基础知识之后,不能将理论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并且在毕业的时候,有可能会对工程技术经济所学的内容产生遗忘。
2.实践教学课时不够
该课程课堂教学总共48课时,其中理论教学课时数为32课时,实践教学课时数为16课时,16课时的实践教学大多为前面理论教学的习题练习。并且由于总共的课时数只有48学时,因此在工程技术经济教学内容上,只能够将前面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案评选、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等基础内容介绍完,后面的财务评价内容以及可行性研究部分的内容。只为学生进行介绍性的讲解,实际练习内容较少。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基础知识,进行整体项目的财务评价以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练习分析较少。
3.电子表格EXCEL软件运用不够充分
工程技术经济包括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其中定量分析占主要部分。在定量分析中,工程实际的经济分析都有可能会用到Excel软件来处理函数计算及数据整理,其实践操作过程都离不开Excel软件的运用。但是在该课程中,由于教学条件有限,只注重理论部分的教学。对于Excel软件的操作运用,并没有给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而只是做概要的介绍。很多学生对该软件不熟悉、不熟练,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会运用Excel软件进行经济分析。因此,造成了该课程与实际运用有一定的脱节。
二、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为了提高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该课程的实践环节设置改革迫在眉睫。针对上述分析的实践环境中存在问题以及多年工程技术经济课程教学的经验,建议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
1.增加多样化的课程实践环节
首先,增加课程课堂教学的总课时数,及其中实践环节课时数。课堂教学课时,由以前的48课时增加为64课时,增加财务分析及可行性研究等方面内容的讲解。并搭配进行案例分析及习题练习,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由于前面分析本课程没有课程实训、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计划中,应考虑增设这两个实践环节。通过课堂教学、课程实训、毕业设计这三个环节,循序渐进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分析
本课程的案例教学非常重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再适当增加实际案例,进行启发式教学。将前面所学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案比选、盈亏平衡分析等分散的理论、公式,融合在一起通过案例的方式进行表现出来,并进行综合练习。并且可以在案例中引入Excel软件的应用讲解,向学生演示怎样整理基础数据,怎样处理基础数据。并通过基础数据编制相应的计算表格,将各种表格联系起来进行计算。最后,通过案例教学重点考察学生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的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
3.在实训环节中加强Excel软件应用
定量分析是工程技术经济在工程实际运用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包含了大量的函数模型及经济技术指标的分析计算。而Excel软件强大的函数与数据处理功能,正好能够完成工程技术经济定量分析这一任务。并且能够构建直观简明的计算表格,将各个表格通过数学公式及模型联系起来,对项目的经济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向学生讲解。并且通过课程实训环节,将课堂教学所讲解的Excel内容进行强化练习。例如,在课程实训环节中,设计相应的综合练习,让学生运用Excel软件自己构建计算表格,练习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运用软件函数计算NPV、IRR等经济指标、通过函数的计算绘制盈亏平衡图及进行敏感性分析的计算,并在Excel软件中绘制敏感性分析图,最终完成一个项目的综合的财务评价。由此使学生在扎实理论基础上,能够正确运用Excel软件来强化实践操作。
篇3
工程经济学是工程与经济的融合,其以工程项目为基础,以经济为核心,以有效利用资源为根本,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为目标,对研究工程项目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工程经济学是对工程项目进行经济分析,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可行性方案进行经济分析,确定最佳方案。工程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5种:理论联系实际、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系统分析和平衡分析、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统计预测与不确定分析。工程经济学为具体工程项目提供理论基础,其研究对象是具体的工程项目。工程经济学主要有4个特点:首先,在技术可行的基础上对工程项目进行经济分析。第二,工程项目的经济分析与客观环境密不可分。第三,针对多种可行性方案进行经济分析,由此选择最佳方案。第四,工程经济学讨论的问题与“未来”关系密切。
2报价的静态分析
报价的静态分析是指企业根据长期积累的数据对初步报价进行分析,对初步报价的合理性做出判断。(1)首先,要从宏观方面进行分析。在对初步报价进行结构分析时,要充分考虑各项费用的结构是否合理。比如,总的直接费用和总的直接管理费用比例关系,员工的劳务费和工程项目的材料费比例关系,流动资金和其他费用比例关系。通过对这些关系的比例研究,为判断报价构成是否合理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保证了初步报价的合理性。如果初步报价不合理,要找出具体不合理的部分,对不合理的部分进行分析,报价的影响因素较多,在扣除影响因素之后,如果初步报价合理就可以实施,如果仍然不合理,就要认真分析结构不合理的原因,重新制定初步报价。(2)探讨工期与初步报价的关系。初步报价的制定要根据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工期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得出人均月产值、人均年产值,站在承包商的角度,判断指标的高低情况,从而保证整个工程的顺利实施。(3)对于不合理的报价进行微观分析。初步报价中难免存在不合理的部分,对于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修正,在对初步报价进行微观分析时,要把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费用等方面进行重点分析,提出可实施方案。总的来说,就是要提出不合理的地方,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节约成本分析。(4)分析产品价格和用料量是否合理。项目工程规模大,用料多,所以在工程项目实施前,需要对涉及到的产品价格和用料量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在分析时,要排除掉价格过高、用料较多的材料再进行分析,也可以搜集其他企业类似工程的报价资料,以保证工程项目的最大利益。
3报价的动态分析
报价的动态分析是指对于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可发生变化的部分进行分析,测算报价的浮动范围。分析报价的浮动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利益具有重大影响。(1)项目工程工期延误。由于工程项目属于户外作业,所以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造成工期延误的自然原因主要有地震、暴雨、雪、大风等,自然原因造成的工期延误是无法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少自然原因带来的影响。除此之外,人为因素也会造成工期延误,人为造成工期延误的原因主要有承包商或业主的实施不当,在出现问题时,相关人员不能及时进行有效解决,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工期延误,工期延误必然导致施工成本增加。只要承包商或者业主的实施合理,管理人员做好监督工作,这些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工期延误都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做报价时,要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给施工进度带来的影响。(2)物价和工资上涨。物价受社会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变化,供多求少,物价降低,供少求多,物价上涨,由此可见,物价不是固定不变的,但物价的变化往往会控制在一个相对范围内,不会过高降低和上涨,在报价时,对物价的升降幅度进行分析,制定出大概的物价范围。而工作人员的工资也是变量,但是变动的频率往往低于物价的变动,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能够测算出企业利润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指数。(3)其他变量因素的分析。由于项目工程的规模较大,因而涉及到的部门较多,受到变量因素的影响也就比较大,有些因素是投标人无法控制的,如我国政策法规的变化,还有银行的利率变化,对这些变量因素进行分析,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工程项目利润的受影响程度,报价更加全面明了。
4报价盈亏分析
综合各种因素后,初步计算出报价,但是报价中的变量因素对基础报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对部分报价做出修改,形成最终的基础报价,尽可能提供最低报价和最高报价。以备投标时使用,盈亏分析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1)报价盈余分析。针对项目工程中涉及到的每个环节进行预算,将预算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得出相应的数值,从而计算出盈余的总额。定额和效率、价格、费用、其他方面的分析是盈余的主要内容。定额和效率就是对用料量、机械台班消耗定额、人工、机械效率进行科学合理分析。价格分析主要是对施工人员的工资、用料的价格、机器设备价格以及施工机械台班价格进行分析。费用分析是对工程项目管理费、临时设施费等费用进行分析,对各项费用施行核实,分析费用在整个工程项目中的潜力。其他方面分析指的是对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银行贷款利息、机器设备维修、施工人员保险费的分析。针对上述几项费用,可以进行复核,找出有价格潜力的部分进行挖掘。(2)报价亏损分析。报价亏损指的是在制定初步报价时,由于不利因素考虑的不全面,导致施工过程中费用的增加,以及对将来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利润亏损的问题进行预测。首先,工资是变化的,对于工资的不合理估计,可能导致企业利润的减少,工资是报价亏损分析的一部分。第二,材料和机器设备,材料中存在质量问题,材料的质量存在着高低之分,质量低的材料对于企业的利润有一定的影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机器故障,需要对机器设备进行维修,机器设备的维修费用在企业利润中占有一定比重。第三,质量问题,工程项目施工时,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对于任何一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监督,但是,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导致工程项目出现质量问题,其亏损程度是非常大的。第四,罚款,工程项目的选择不受地域条件约束,所以承包商的施工地域非常宽泛,这也就导致了承包商对于各地政策的不了解,导致工程罚款。除此之外,工作效率低、工程师、管理费等其他因素对报价也会造成亏损。
5报价风险分析
由于社会经济和政治的不断变化直接作用于市场环境,所以在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影响施工的事件发生,风险的大小对于承包商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轻者可能导致承包商利润减少,重者可能对承包商造成亏损。只有充分的对风险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概率预测,制定出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才能减少或者规避风险。
6结语
篇4
设计阶段是工程项目全面规划和描述工程具体形象的过程,在这个阶段,能发现很多当时忽略的问题。因为此时正在图纸设计当中,并没有具体的施工行为的发生,此时如果能尽早发现问题,就能够将损失降低到最少。同时我们应当优化设计方案,选择工艺技术方案时应当尽可能的选用现阶段比较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同时还得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当地使用,并方便在当地采购的建筑材料,以期为下一步的建设项目实施阶段提供便利,并降低成本。
建设项目发包阶段
工程建设项目发包时,要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做到工程招投标公平、公正、公开。因为现行定额编制的原则是材料、劳动力、机械台班消耗的综合,作为工程造价人员,应当对材料价格的市场变化随时了解,多积累价格信息,从而推断出材料价格变化的规律。在建设项目发包阶段,我们必须详细审查或规定以下内容:承包商的资质、承包商的履约保证、承包商的质量保证措施、产品的质量标准、承包方式、建筑材料的供料范围、工程发包范围、材料价格结算标准及明细、合同价、结算时间、付款标准、下浮基数和点数、定额的使用、施工用水用电的结算、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式、等详细问题。
建设项目实施阶段造价控制
在建设项目实施之前,一般会有几方主体进行的图纸会审和施工交流会,在此期间,必须对未来即将发生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
1.加强合同监管的造价控制
就项目的的关涉主体而言,施工合同是明确各方利益人的主要法律依据。从法学意义来说,是明确企业双方相互权利和义务的标的文件。正确草拟和修订合同的内容,具有重要的经济学意义,是有效规范合同双方利益关系,规避相应成本风险的重要手段。做好施工合同的管理是从源头上控制工程造价成本跃出施工实际过程的有效措施,必将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日益激烈的工程揽接行为起到必要的保护作用,也有利于施工双方权责的明确,提高施工工程质量,减少施工工程隐患,实现最佳施工标准和企业利润最大化。从政治经济学的既有范畴出发,剖析工程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施工过程其实就是实现合同意向的商品生产过程。换句话说就是实现工程项目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主要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施工方即卖方要把预先设计好的规划图纸、施工材料、设备等转化成既有成品的价值转化。实施有效的合同管理就在于动态的控制行为主体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如操作程序、成本预算、规范化流程等。这样才能避免在工程建设中产生不必要的纠纷,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的造价控制
所谓施工组织设计就是按照双方合同约定制定相应实施方案的施工计划,是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总纲,换句话说,如果把施工目的作为最终的成品的话,组织设计就是这个成品的灵魂,它是执行合同的第一个步骤,也是全过程工程造价的约束性技术文件。主要受施工工程大小、难易程度、工期及相应的地理环境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调节。施工组织设计关系到施工方最大程度优化对人财物等资源的配置,有效节约造价成本,避免工程实施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因此,对于施工组织设计这一环节,应该挑选优秀的管理团队进行多方调研论证,并听取各施工相关方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工程领导小组,有效批准施工造价预算,降低造价成本。
3.施工原料和设备的成本控制
工程造价作为实施工程活动的经济行为,应严格控制作为施工成本主体的原材料价格控制,一般来说工程造价涉及的标的范围即有效成本金额内原材料占2/3左右。因此,这一部分的造价控制是工程造价过程中的主体部分,应按照合同内容本着价廉物美的采购原则,购买符合施工需要的优质原材料包括机械设备等不变资本。同时要按照施工计划(进度)提前制定购货方案,注重资金的合理流转和配置,保证工期内原材料能够按时供应,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和原材料加工成本的有效减少。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要加强机械设备的正确使用和养护,健全采购程序、使用规范等机制体制,确保施工原材料价格在批准的成本组成价格范围内,生产出符合发包方或者是买方的实际利益不受损失,即买卖双方互利双赢,经济收益最大化。
4.工程施工质量的造价控制
按照工程造价原则,严格履行工程合同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工程造价目标的重要环节。所谓工程质量的造价控制就是要在施工初始、中途和完工结算等具体过程中做到全方位立体化质量监管,做到施工成本最低化的动态质变过程。按照实施工程的组织设计,完美结合人、材、物等各要素,进行施工实体建构的整体控制。工程质量有着严格的国家验收标准,只要有一向不符合条件就有可能导致合同的不能够如约履行,额外的增加工程的成本,如此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会是多比诺骨牌效应般“刺激到”工程造价本身。因此,我们要求施工方在施工过程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施工标准和技术要求,建立相应的责任监督机制,保证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严把质量关。施工方因加强施工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增强质量意识,不断加强技术训练和企业文化建设,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感和归属感,提高工程质量不应是口号和空话,而应该进入到每一位管理者和施工者的心里,付诸到具体的施工实践中。最后,我们应该规避这样一种错误,那就是一味地追求工程质量而忽视了造价成本的有效控制。我们应辩证地看待两者的关系,处理好提高工程质量和降低工程成本的关系,正确处理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只有正确地处理好了这对矛盾,才能在施工工程“僧多粥少”的当下,揽接更多的施工工程项目,建立良好的施工声誉,在日益激烈的施工工程企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篇5
【关键词】高等学校;工程经济学;教学改革
0 引言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一门新兴课程,起初主要安排在工程管理专业。随着社会与经济的飞速发展,学科的融合,社会对新型复合人才的需求,《工程经济学》这门课程也广泛在土木工程各专业进行开设,要求学生在毕业时,不但具有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同时还需具备与工程相关的管理、经济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边缘学科,涉及工程技术和经济两个专业知识,它也是建设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规定的工程管理类专业经济平台的四门核心课程之一[1]。对于工科学生而言,其经济学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1 《工程经济学》课程简介[2]
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安排在第四学期(大二下学期)学习《工程经济学》,共安排32课时。具体课程章节课时安排如表1。
2 《工程经济学》课程改革探讨
2.1 教师自身素质建设
古语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高校教师首先应以自身的素质提高为前提。作为工程经济学专业课教师,仅简单的根据课本内容照本宣科或者机械式的读PPT,明显满足不了现代大学生的接受模式,也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因此作为高等院校的教师,应不断的去学习其它优秀教师的教学特长,比如说:听课、学习教学计划及内容等,不断开拓讲课思路,以便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工程经济学》这门课程也是造价师、建造师、监理工程师等执业考试的主要课程,因此也要求授课教师,能积极参与相关培训,不断提升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能在授课时和同学们分享相关的知识点。
2.2 教学模式探讨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综合整体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目前,在《工程经济学》授课时,虽然引入了不少的教学案例,然而这些案例基本是针对不同的知识点的小案例,不能很好的衔接整个课程的知识结构,显然这种教学与工程实践呈现明显的脱节。因此不能让学生体验工程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过程,也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整体案例教学[3]能有效的改善小案例教学带来的弊端。这里所论述的整体案例教学不是排除小案例教学,而是在小案例教学的基础上要设计整体案例。通过整体案例,将不同章节的知识点贯穿起来,能让学生在一个大案例中将零散的知识点形成一个整体。比如设计一个可行性研究的大案例,可以从项目概况、项目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效益指标分析、项目经济效益评价、风险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及敏感性分析)、项目评价等方面。
通过整体案例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这种整体案例教学也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方法,如针对章节:资金时间价值、工程经济基本要素、工程经济评价方法等,这些则更合适采用传统教学。
(2)教学方法与手段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底下听”的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在现代信息时代,课本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对于现代学生而言,他们更需要的是一种教师与学生的一种交流与互动。双主体教学模式应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师通过提问题或者针对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思路与途径,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穿梭于各组之间。针对问题,请不同分组派代表进行全班汇报学习,并接受其他同学与老师的提问。
多媒体教学能带来更丰富、更直观的信息,越来越被教师们所采用。《工程经济学》这门课程涉及到的定量分析较多,需要借助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在多媒体教学中首要环节就是课件设计,它是一个提纲掣领的主线,详细的内容还仍需教师去引申。多媒体应与板书相结合,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采取不同手段。比如,对于一些计算较多的章节(如时间价值、等值计算等),一般以板书为主、多媒体为辅;而对于概念性、原理性的章节(如可行性研究、国民经济评价等)则一般以多媒体为主、板书为辅。
(3)考核方式改革探讨
考核过程中遵循“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学生总成绩包含期末成绩与平时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主要以平时作业、出勤、问题回答与互动情况确定,并且应适当提高平实成绩比重,以激发学生的对课堂教学重视和对平实知识的积累。
3 结语
《工程经济学》课程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同时课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学习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以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指导,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期待通过不断地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改进和尝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社会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詹朝曦,张向前.《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2):210-212.
篇6
Abstract: This article firstly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gineering Economics course and professional ability request of registered engineers, and then analyzes the purpose and reform idea of Engineering Economics course, in the end,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on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Engineering Economics course.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工程经济学》;课程改革
Key words: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Engineering Economics;curriculum reform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4-0244-02
1 《工程经济学》课程与注册工程师执业能力要求的关系
随着建筑行业工程师注册制度的推广和执行,注册工程师成为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能力认可的途径和标志之一。建筑行业注册工程师作为专业人才,除具备工程技术能力外,还应具备工程管理能力,包括工程项目的投资融资决策能力、风险识别与控制能力、方案的比选能力等。工程领域涉及的这些经济类问题都是通过《工程经济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解决的。此外,《建设工程经济》也已成为注册建造师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一个优秀的工程师,不仅要对他所提出的方案的技术可能性负责,还必须对方案的经济合理性负责。在我国现行的诸多建设领域的执业资格考试中,工程经济学都是一门必考的基础课程(见表1)。通过学习,为合格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履职搭建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目的与改革思路
2.1 教学目的 《工程经济学》课程的目的就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工程技术与经济效果之间的关系,熟悉工程技术方案选优的基本过程,全面掌握工程经济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进行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能力。通过对《工程经济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资金时间价值的基本原理、资金成本的含义,方案经济效果评价等章节对工程项目投融资的决策提供理论基础。方案的不确定分析主要实现对未来风险的识别与控制。设备更新的内容与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直接相关。价值工程原理有利于项目管理者以最小的寿命周期成本来实现最佳的功能。使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工程项目的经济决策方法,对从事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项目过程中的投融资管理、项目的后评价等工作奠定基础。
2.2 工程经济学的特点与分析方法 工程经济学的特点:①综合性。工程经济学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大类。②实践性。工程经济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它研究的内容来源于实践。③系统性。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又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并处于一定环境中的有机集合体。工程经济学分析的对象都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的单元所组成的有机体。
工程经济学的分析方法:①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地运用工程经济学分析方法,必须正确地把握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了解经济学所描述的经济运行过程。②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工程经济学对问题的分析过程,是从定性出发,通过定量,再返回到定性。即首先从工程项目的行业特点、分析的目标要求、基本指标的含义出发,通过资料的搜集、数据的计算得到一系列判别指标,最后通过实际指标与基准指标的对比,不同方案之间经济指标的对比,对工程项目各方案作出优劣判断。③系统分析和平衡分析:工程经济分析的过程需要计算成本、收益和费用,其目的在于寻求成本费用与目标的平衡点、成本与功能的平衡点、技术与经济的平衡点。④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对工程项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动态评价为重点,多练习多实践。
2.3 改革思路 ①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重视程度,将本课程教学与学生未来就业、注册工程师考试联系在一起。②改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难点。尤其是与注册工程师相关的知识点要重点讲解。③增加案例教学,以工程实例来介绍工程经济的概念,强化工程领域经济理论的重要性。
3 《工程经济学》课程改革措施
3.1 教学方法改革 ①精心策划绪论课程,每门课程的第一堂课都十分重要。在第一堂课上,要把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阐述得清清楚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好本课程的自信心,为教学双方的和谐促进奠定基础。具体措施主要有:首先要依附于实际工程案例来讲理论,最好是众所周知的大项目或身边熟悉的小项目。其次,通过问题来引出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传递给学生的信息要真实而且不陈旧。②基本概念要准确详细讲解。本课程中有些概念贯穿始终,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也会经常遇到,如资金的时间价值、方案比选、不确定分析、价值工程等内容。因此,这些概念要细讲,直到学生掌握。③基本公式要讲透,这里主要指常用的复利公式、资金成本的计算公式、举一反三,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和难点,合理安排课时。④灵活组织教材内容,避免课堂教学内容单一、乏味,更要避免长期使用一本教材进行教学。博采众长,多利用参考书和优秀教材来充实教学内容,这样不仅极大丰富教学内容,也会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更多知识。工程经济学与技术经济学、工程经济学与投资项目评估学、工程经济学与投资效果学等课程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和区别,在教学过程中应穿插相关知识进行对比讲解。⑤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解决好课时减少与学科知识容量成倍增长的矛盾。既要有细讲,也要有泛讲,还要有学生自学内容。⑥强化案例教学,增加课程实践学时,将复杂的理论落实到具体的工程案例中进行介绍。
3.2 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本课程的计划学时数和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特点,对课程群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规划,综合考虑课程之间的前后衔接,设置最实用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
3.3 考核方式改革 由于本课程具有实用性比较强,所以本课程的考核应该以对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为主,既可以采用卷面考试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采用项目财务评价练习或项目可行性研究文件编制、专题研究论文等非考试方式进行,或多种考核方式同时采用。
4 《工程经济学》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效
根据以上教学改革措施,进一步加深了相关教师对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注册造价工程师资格考试、注册一级建造师资格考试和注册二级建造师资格考试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促进了专业教师对《工程经济学》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任课教师的课程教学水平。教学方法得到了丰富、考核方式得到了改进。
本课程的教学已获得的广大学生的认可、激发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学生日后的注册工程师考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琳,鲍学英,王恩茂.工程经济学课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04).
篇7
1 工程经济学的重要性
工程经济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经济知识课程,主要结合了我国经济建设及工程经济学发展成果的实际情况,对相关的经济现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在国外,工程经济分析早已被广泛采用,是项目投资和企业经营管理不可缺少的工具。经验证明,经过工程经济分析的项目,一般成功的多、失误的少,另外,进行工程经济分析,可以及早发现技术方案的经济合理性问题,从而纠正错误,发现问题越早,经济损失就越小。1978年后,工程经济学的运用和研究真正受到国家重视,各地高校也将工程经济学列为一些专业的必修课。国家计委要求重视投资前期工作,明确规定把项目可行性研究纳入基本程序。尤其是大型特大型工程的出现,如三峡水利工程、国家体育馆鸟巢、跨海大桥等,无不体现着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的复杂性、综合性和集成性,各类投资主体更加关注投资建设的投入产出效果以及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成功率。因此,这些现代工程要求参与建设的工作人员都应具有技术、经济、管理与法律的综合知识和能力。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必须掌握适当的工程经济学知识,才能适应现代工程建设与管理发展的需要。而工程经济学主要培养的是工程技术人员、工程管理人员的经济意识,以及增强经济观念,并能够将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认识和分析运用到工程项目的经济性问题。
2 工程经济学教学内容的特点
“工程经济学”课程确实在一定意义上提高了学生的经济意识,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经济评价理论和方法,为工程实践活动提高了经济效益。但是在教学内容上还需有所创新,在教学方法上应更突显以学生为主。
目前,国内的工程经济学教材种类繁多,各具特色。但是,有些教材缺乏针对性,在知识点的应用上与本专业毫无关联,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同时章节之间连接不够紧密,学生反映知识点比较凌乱。有些教材则对经济学原理过分详细介绍,但对于经济学在工程应用方面的内容则很少涉及,不适应工程领域的发展需求。较为理想的教材,应该是难易结合,有一定的理论性,并能够突出重点,各章节之间既有系统性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还要有实用性,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又能便于教师备课及讲授,在一定程度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工程经济学的教材修订进展缓慢,其内容也常常显得滞后。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发展以及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工程经济学应该将工程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及时给学生进行讲解,尽量做到教材不滞后、少滞后。如果有条件可以根据本校学生实际及所关注问题的具体情况进行教材及大纲的编写工作,这样能够更加有利于本校学生的学习,以保证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和新颖性。
由于理工科的学生(即使是工程实践人员)很少接触相关的经济、管理和财务知识,所以对许多涉及经济学、管理学、财务和税收的基本概念、原则、原理等较难准确理解与把握。所以,必须在教学内容中适当加入这些内容,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当然,由于工程经济学课时有限,在选择相关理论知识尤其是选择案例时应注意既简单明了又能反映问题,以利于讲析和学生自学。
目前,大多数工程经济学的教学还只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加上工科学生重工轻文的思想,自然在学习情绪上就有不少抵触心理,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以致用。因此需要在教学方法上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革,教师要改变以往在课堂上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这样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多提问,鼓励学生进行回答,甚至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本院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部分房地产公司、建筑公司、建筑设计院等单位的走访调研,普遍反映土木工程技术人员缺乏经济意识,在具体工作中不会运用工程经济分析方法对投资、运行进行经济论证和成本分析,在施工方案上缺少经济比选,对项目风险识别和评估不够,当风险来临时缺乏足够的应对措施。
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很少开设经济类课程,工程经济学一般是作为选修课,所以大多数学生都不够重视,觉得可有可无,认为对找工作以及以后的工作产生不了什么影响,所以即使开设有经济类的课程也还是形同虚设。再加上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没有起到树立学生的经济意识的作用。当前三本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学习氛围不浓,又缺乏实践体验,尤其在经济、金融、财务方面的认知比较少。导致在“工程经济学”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比较困难,学生课后又不及时补充知识内容,学习兴趣受到很大影响。由于处在三线城市,学生外出实践的机会很少,对经济方面的运作几乎没接触过。针对一些实际问题的课堂讨论往往效果比较差,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深度不够。由此,大量只懂得技术而不懂得经济的工科毕业生在被培养后即可参与工作,但是因为缺少专业的经济知识,因而不关心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经济问题,因此在进行工程图纸的设计中就会对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考虑不周全。
4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经济学”教学内容改革和创新
针对以上问题,重新制定教学大纲,教学大纲规定了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所应该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也就是学生获得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有哪些,掌握程度如何。因此,教学大纲既是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人才培养要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还要考虑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审视、编排,开篇设置完整的工程项目经济评价案例,让学生对本课程有概略性认识。按照工程经济的逻辑关系和工程经济分析方法设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资源,整个课程教学都设置了土木工程案例。首先是介绍工程经济基本理论,然后再安排工程经济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最后是财务评价和费用效益评价。改变了传统教材中只见“经济”,却不见“工程”的问题。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从而重视课程教学。教材中还编入了较多的执业资格考试的案例分析题,为学生今后的执业资格考试打好基础。由于工程经济学涉及的相关学科比较多,在教材里通过“课外知识”的形式补充了相关内容。此外,教材中还增加了Excel在经济分析和计算中的运用,为大量数据处理和正确计算提供了方便。并精心制作了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建立了丰富的题库,包含了大量的习题和案例分析题。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贯彻执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经济意识。
篇8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工程经济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我国20世纪50年代,从苏联引入工程经济的概念,但在中被中断,直到70年代才得以重新开展[1]。目前,我国人均资源短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程经济学》课程越来越得到重视,已被列入工程管理类专业经济平台课的4门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着重培养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经济意识,增强经济观念,运用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全面认识和分析工程项目经济性问题的能力,将为学生今后从事企业经营决策、项目投资评估、工程咨询、工程经济论证等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工程经济学》课程的开设不仅是提高学生的经济分析和决策能力的桥梁,更为其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出发点。而传统的教学大多采用由老师在讲台上讲授,辅以板书的形式,学生在下面被动听讲,偶有问答。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差,不能完全满足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目前,很多高校在不同专业中均开设了《工程经济学》课程,不管是高职院校还是综合大学都对该课程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进行研究,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综合大学如武汉工程大学的孟戈[2]将激励理论应用到《工程经济学》的课程设计中,给出了案例选择的一种方法。河海大学和东华理工大学的汤蒂莲、胡鹏[3]对土木工程专业《技术经济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Excel在工程经济教学中的应用及教学效果等进行了分析。在高职院校中,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刘启够[4]对高职高专《工程经济学》的教学方式进行研究,提出案例与实训教学的模式,并对具体实施方式及案例的选择进行了分析。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黄志祥[5]对教师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成绩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工程经济分析方法的应用。而适合路桥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国内学者尚未有深入研究。
通过研究,针对目前路桥工程管理专业《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和成绩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原因,提出新的、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独立学习、思考、解决实际工程经济、技术问题的能力,将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创造有利条件,为企业提供创新源动力。在《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课程中,可通过以下方式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1)建立工程经济分析案例库
选择案例时,尽量从现实生活中提炼鲜活的工程经济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案例选择时,结合交通运输业特色,应多选择与路桥相关的经济评价案例。如:在讲授终值、现值、年值概念时,可增加贷款买房的案例,更加贴近生活,利于学生理解和增加学习兴趣;在讲授资金时间价值时,可以公路工程项目招投标中不平衡报价为例,让学生理解工程经济学在工程实际的应用。
(2)采用交互式教学法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能动地听课学习,加强师生互动,采用交互式教学法。从老师、学生、现实生活三个主体间的互动、交流的途径、媒介上的分析、归纳和总结,让学生走向讲台,实现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深入到能力培养的每一个环节,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这种教学模式使得课堂从老师的单向讲授向师生互动转化,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3)大作业通贯式练习
由于《工程经济学》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方案设计、经济分析、比较、选择和评价这一中心问题的,为了加强学生对整个工程经济学知识体系的理解,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和完善的知识体系。在相关章节讲解后,如等值计算设计了一个土方施工机械采购的等值计算分组大作业;方案比较后,对不同组施工机械的付款方案进行经济比较;学完折旧、税收之后,在前面土方施工机械采购问题上又加上折旧、税收等条件,要求学生就不同方案进行税后经济分析。通过一个大作业的多阶段、全方位综合练习,把整个教学内容贯穿起来,加强学生对工程经济知识体系的理解和培养目标的认识。
(4)成绩评定多元化
现在大学生学习中存在一个现象,平时不学、不思考问题,上课打瞌睡或逃课,最后考试前加班突击。大部分学生因为基础较好,加上考试题目较简单,能够顺利通过考试,使得更多学生加入平时不学习行列。针对学生在根源上不想研究、思考问题,只为通过考试的现象,为了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源动力和压力,可将《工程经济学》课程成绩设计成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多方位、多阶段综合评价的方式。平时成绩占50%(平时作业15%,小组汇报15%,个人汇报2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在这种评价体制的引导下,学生上课更加主动积极,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为了得高分,学习积极。成绩差点的学生为了避免考试过不了,想多拿些平时成绩,表现更积极。主动要求上台汇报自己研究内容,不仅可以增强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采用这种成绩评定不仅解决了学生成绩由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模式,对于一些考试应试能力差、发挥不好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避免出现学习好,考不好,分数低的现象,更加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让学生走上讲台,提高学生自我展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晓君.工程经济学(第2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孟戈.基于激励理论的“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案例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09(27):247-248
[3]汤蒂莲,胡鹏.土木工程专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探索[J].教育研究,2008(12):98-99
篇9
关键词:高职;工程经济学;案例教学;实训演练;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5-0135-02
高职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中国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接受的大部分是“理论灌输”教学。似乎掌握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和教师所讲授的基本方法,就找到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可事实上,很多学生毕业走出校门后就会发现,在学校所获得的“灵丹妙药”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能包治百病,甚至派不上用场。事实表明,许多在校时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到工作岗位上却表现平平,缺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胜任工作。
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基本公式、原理和基本方法的使用有很严格的前提假设。而实际工作环境却很复杂,已知的信息、资料往往不真实、不完整,很难完全获得如书中所假设的条件。若学生在学校只是被动地接受来自教材和教师灌输的公式、原理和方法,到实际工作生活中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对这些公式、原理进行灵活的变通运用,就会产生“所学知识无用”的想法。这种现象虽然与经验的积累有关,但也暴露出高职单一的、陈旧的教学模式与其人才培养目标相脱节的问题。传统的重概念轻方法、重理论讲解轻实践演练、重教师主导轻学生参与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模式,已严重阻碍了高职培养目标的实现,应该寻找更灵活有效的教学模式。
高职工程经济学课程开展
案例教学和实践环节的必要性
(一)什么是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又称案例研究,是1870年由当时哈佛法学院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在对教学方法进行大胆改革的基础上创立的,是一种有效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运用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方法。由于该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把现实中的问题带到课堂,把枯燥的理论阐述变成解决问题的研究讨论,把教师的单向讲授变成师生间的教学相长,把个人解读变成集思广益,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全方位思考、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已被广泛运用于教育、医学、法学、经济、工程技术等领域的教学与实践。
(二)工程经济学课程开展案例教学和实践环节的必要性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以工程为依托、以经济基本理论为基础、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理解经济学基本概念,会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做基本经济判断。掌握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工程项目在各种经济政策环境下的经济评价。
以往的工程经济课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比较薄弱,理论教学结束以后通常没有设置专门的实践环节。学生缺少体验实际工程项目的过程,得不到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很难全面系统地理解工程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并将其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程实践中。
学生只有在获取经济评价基本理论知识后进行实践,即通过经济评价实训环节,进行真实演练,才能真正掌握对不同类型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这样,学生在学校时就可具备适应社会所必要的心理素质和知识结构,获得综合职业素养培养与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将学校所学的基本理论与工作生活的实际应用无缝对接,让高职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就能适应并胜任岗位要求。
另外,工程经济学是高职工程管理专业和工程造价专业开设的为数不多的经济类课程,还要承担起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哲学思维和经济效益观念的重任。经济方面的理论观点和话题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标准答案,存在很大的争议性,提倡百家争鸣。这就要求教师在经济类课程的教学中不搞一言堂,应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质疑、自由发言。
鉴于上述原因,在工程经济学课程中推行案例教学和开展实训环节势在必行。
高职工程经济学课程案例
教学和实训环节的组织与实施
工程经济学课程中的案例教学及实训环节,是对生活中有代表性的经济问题及对工程项目客观、真实的情形进行调查、收集和加工,整理成满足教学目标的案例和实训项目展开的。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通过思考、讨论、查找资料、动手演练,阐述各自的观点和解决方法,最后经归纳总结,全面系统理解基本理论,掌握工程经济分析的全过程。
(一)教学案例与实训课题的选择与制作
案例教学以典型案例为教学工具,实训环节以工程项目资料为演练对象。开展案例教学和实训演练之前,先依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分析对象、收集相关资料,根据教学目标将资料编制成工程经济评价案例及实训任务书。案例与课题的选择与设计要满足以下要求。
代表性(典型性) 工程经济案例应当能代表某种性质或类别的工程项目,具有同类项目的共性,能实现某个教学目标。一个恰当的案例,不仅应当有利于学生理解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还应当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分析解决现实中遇到的类似问题,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度的仿真性 案例的内容(包括附图、附表)要基本真实或接近客观实际。所给的信息或资料是隐含的、比较零乱的。这样,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增加学习的乐趣,增强观察、分析和判别信息真假虚实的能力。同时,案例的内容应尽可能地有探讨的余地,否则,学生会觉得太简单无趣,不值得思考。若教师有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研究以及工程项目经济决策等实践工作的机会,在保护好服务单位信息的基础上,可以将实际项目资料整理、修改,制作成教学案例或实训课题。
综合性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前期的理论模块学习时,各章节知识点往往比较零散无序且不够全面系统。这就需要通过后期的实践应用模块对各章节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将其融合成有关联的、系统的知识。因此,案例和课题应当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时效性 经济评价与国家现行的法律、行业规范、经济政策等紧密结合。这就要求所选择的案例应当与时俱进,根据国家政策、法规的变化不断更新,以反映最新的政策、规范和制度。
(二)工程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与实训环节的实施
为了巩固学生已学理论知识,提高工程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及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应将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在基本理论教学结束后的1~2周内,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从而将所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实施案例教学与实训环节把握好以下几点。
做好案例教学和实训环节的准备工作 进行案例教学和实训环节之前,教师应当亲自对案例和实训项目进行分析和演练,对教学案例、实训项目的内容以及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点有充分的把握。同时要指导学生做好实训课的准备工作。对于信息量丰富或者比较复杂的案例和实训项目,教师应把案例和实训项目的材料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们先了解资料、查找收集相关的信息,为案例分析和实训环节做好准备。
工程经济学案例教学与经济评价实训环节更注重的是分析问题的过程 同一个案例或实训课题的结论在很多情况下是开放性的,没有绝对正确或错误的答案。同一个问题,有多少人,就可能有多少种答案,即使同一个人分析,在不同条件下,其结论也有很大差别。教师在案例教学和实训环节中的任务就是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和互动,使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与思考,并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用的信息和资料,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情况,有意漏掉一些重要数据或资料,让学生去发现并寻求解决办法。例如,进行建设项目财务评价实训时,资料中有意缺少了基准收益率、产出物单价等重要参数。这就迫使学生思考和讨论通过什么途径获得这些重要参数,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等。在提问和寻求解答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潜力也被激发和挖掘出来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很好的锻炼。
案例教学和实训环节中的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应给予及时点评和总结 阐明案例或实训课题中运用到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焦点和难点。教师的总结可引而不发,留给学生进一步思考的空间。例如,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从案例分析、课程实训过程中掌握了哪些处理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还应注意什么,从中得到哪些有价值的启示等。不能事先将自己认定的“标准答案”告诉学生,这会使学生成为只会回答问题的“理论高手”。同时,根据课堂讨论和教师点评,对思考、讨论的成果进一步的完善,并形成报告书或计算说明书等成果。这样,可让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建设项目经济分析基本理论。
综上,本文对高职工程经济学课程如何开展案例教学和设置实训环节做了探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案例教学和实训环节可以完全取代课堂理论授课,也不能认为通过几个典型案例的分析和实训演练,就找到了日后解决实际问题的法宝,因而,还要通过社会实践检验已学的知识,把书本知识化为己有,为己所用。
参考文献:
[1]刘子操,刘璐.案例教学在保险课程教学中的推进与设计[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1).
[2]黄有亮.工程经济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3]马立强,曾繁伟.工程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探讨[J].科学大众,2008(8).
篇10
【关键词】学以致用 工程经济 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发展中的实用科学,是工程学和经济学相互渗透与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该学科以土木工程为对象,以经济学为手段,研究土木工程项目或设计施工的经济效果的评价方法,结合土木工程特点,从经济角度对土木工程的技术方案、技术措施和技术政策进行分析、评价、论证和择优。这就意味着学习和应用工程经济学,必须具备一定的工程和经济学常识。而工程经济学一般开在大二年级,学生的工程学知识缺乏;另一方面,学生到工程单位,一般先从事技术工作,利用工程经济学的机会不多。故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未来的应用性,在工程经济中有必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一、加强教师自身知识积累
作为工程经济学教师,一般具有一定工程和经济经验,但对于一直身处校园的学生,工程知识和经济常识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切身体会。作为教师应注意收集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知识,并利用自己掌握的经济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银行存款、住房按揭等。作为教师还应了解学生碰到的有关经济学问题,帮助学生解决,比如大学生的创业可行性问题。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注重案例教学
目前与工程经济学有关的国家资格考试有:投资咨询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房地产评估师和建造师等,它们有一个共同点:最后一门均为案例分析。案例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和学生未来实践的需要。
(二)联系银行存贷款进行资金时间价值的教学
大学生现在和未来都会接触存款,若要按揭买房又要接触贷,我们可以讲解资金的时间价值时,从存贷款入手,给学生一个感性知识。具体地讲,介绍目前银行的存款种类和贷款种类,计算三年定期存款终值讲解单利法,计算一年定期约定转存的终值讲解复利法,计算三月定期转存讲解名义年利率。具体授课时,可现要累计计算,然后推导公式。
(三)结合家庭理财进行确定性项目经济分析和方案选择的教学
项目经济分析和方案选择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对项目的财务效益、社会效益进行分析、评价和择优。目前大部分家庭都有一定的可支配资金,如何进行保值增值。教师可调查目前常见的几种稳健型投资渠道,比如:存银行、购买国债、购买理财产品、购买保险(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投资股市和投资实业,分析各投资渠道的效益。教师要估算各种投资渠道的经济参数。
(四)结合家庭投资进行不确定项目的分析教学
目前家庭投资除了上述几种稳健性投资渠道外,还可购买房地产、股票、期货、民间借贷、企业债券等,这些渠道都有一定的风险,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某个投资渠道进行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尤其是概率分析可以引导学生如何确定其概率。这样就不会出现学生甚至部分经济学教师,经济知识很熟,但解决不了自身的家庭理财。
(五)结合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项目可行研究的教学
大学生创业逐渐被社会所承认和接受,同时也肩负着提高大学生毕业就业率和社会稳定等的历史使命。创业最大的诱人之处是通过成功创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己的价值。但大学生往往急于求成、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的缺乏,盲目乐观,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如果利用自有资金必须进行可行性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某个创业计划进行开放性分析,分析其必要性、可行性和合理性。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注重师生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中的教是主要方面,但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必须克服自己的主观片面性,鼓励学生把现实中的经济问题提出来。不要因为没有正解的答案就拒绝学生提出问题,可能给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其实有些问题本身就没有明确的答案,比如是目前贷款买房出租还是把钱存入银行拿利息,哪一个更好,其中考虑的问题很多,即使是经济学家也不一定有正解答案。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找到自认为最佳的答案,而不是听信别人。
(二)加强交流与沟通
工程经济学教学应面向社会,面对现实。教师可以采用电子邮箱、QQ、电话等途程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尤其是过去的学生交流能充实教师的教学素材,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三)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计算机在土木工程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部分工程知识如果要讲细,时间不允许,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获取感性认识,在进行有关复利计算和经济分析时可借助于Excel和MATLAB进行计算。在可行性分析对外部的环境可用计算机进行演示,分析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合理性。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以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
人本主义教育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这是其自我实现的教育目的的必然产物。在教学方法上,人本主义者主张意义学习。第一,人天生有好奇心、求知、发现和探索的欲望,甚至不惜痛苦或危险(如探险者);第二,当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之间的联系被学习者发现时,学习效果最好;第三,对学习者自我结构改变较大的学习,会对学习者构成一种精神威胁,如高考前的复习;第四,学习者认真参与学习过程可以促进学习;第五,学习者整个身心灌注其中的自发学习(即认知和情感均卷入其中的学习)。学习效果最为持久和深入。
建构主义强调教学不是通过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就可以完成的,知识也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教学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教学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个人主要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图式不断地建构个体对世界的认识,个体所掌握的有意义的知识是在他与知识不断地互动教学中建构起来的。学习者的学习不是简单的接受知识,而是一个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动态生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主动对新知识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工程经济学的自学不是让学生提前自学教材内容而是根据案例教学和实际问题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分析问题,需要相应的知识,然后让学生从图书馆等渠道学习相关内容,成熟时比如在课程设计阶段可以自己寻找相应资料和知识,教师只起指导作用。
四、改革学习评价模式
试卷考试一般侧重知识的掌握程度,忽略知识的应用能力测试。教师的期终成绩评价中可以加强对应用能力的测试,比如让学生写论文或设计。在我教的学生中有的学生对在校上课时的每节课的成本进行了分析,考虑到了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有学生将来的经济进行了规划,分析了收入的估算,不确定性分析,明确了奋斗目标,划出了努力方向;有学生对过去父母的投入进行了分析,从中领略到父母培养的艰辛。其中有的论文经过教师的修改已发表。
五、结束语
加强工程经济教学改革,是目的是学以致用,而不是熟知工程经济学知识,只有能够利用,才能说掌握了。工程经济学在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经济理论和方法体系,为了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我们需要整合相关教学成果,不断探索课程教学方法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许婷华,梁振辉.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 中国冶金教育,2007(1).
[2]马立强.工程经济课程案例教学探讨[J].科学大众,2008(8).
[3]许丹.案例教学与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3).
[4]黄有亮,徐向阳,等.工程经济学[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5]陈莉.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2010(5).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工程造价预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