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经济学范文
时间:2023-04-07 13:00: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技术经济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作者简介:武慧荣(1980-),女,山西夏县人,东北林业大学交通学院,讲师;邓红星(1969-),男,黑龙江哈尔滨人,东北林业大学交通学院,教授。(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基金项目:本文系东北林业大学教育研究课题(课题编号:DGY2011-2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3-0067-02
一、“运输技术经济学”课程特点
“运输技术经济学”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技术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在交通运输领域内的应用,与工程实践联系非常密切,主要任务是从经济角度对交通运输相关工程项目、技术方案进行分析评价,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该课程具有学科交叉性、预测性、应用性、系统性和最优性等特点,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既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实用性,又强调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学习,可培养技术、经济和管理复合型人才。
实际生产中,每项技术成果都会涉及投入、产出和经济效果等技术经济问题,因此,对即将成为工程师的工科学生而言,必须具备解决实际技术经济问题的能力。但工科学生本身对该技术经济学科认识较少,导致学习这门课程的难度较大,例如在净现值的含义以及内部收益率的经济意义和计算方法方面即使反复讲解,许多同学仍然不理解。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该课程学习兴趣不高,在毕业论文中不善于应用该课程中所学的知识。这对于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专业教学而言,课程教学模式及方法亟待改革。
二、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德国,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一方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另一方面要求教学过程以“项目”为中心,通过项目引入新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和兴趣;同时,重视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作用,要求学生把当前学习内容与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教师作为学生建构知识的合作者,应引发并适应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因此,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项目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以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通过完成项目任务,达到应用原有知识、掌握新知识、提高技能、培养能力的目的。项目教学的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
三、项目教学法在“运输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按照“运输技术经济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大纲,结合教学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应用项目教学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1.教学项目构建
按照课程内容特点将课程划分为2个模块:基础理论模块和理论应用模块。基础理论模块主要包括资金时间价值及等值计算、现金流量构成及其估算、运输项目经济效果评价方法和不确定分析等,这一部分理论性较强,以教师讲授为主,使学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的内涵和精髓;理论应用模块包括运输项目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运输项目综合评价与决策、运输项目后评估、运输设备更新的技术经济分析、价值工程等内容,这一部分是以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因此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结合工程项目组织教学内容,通过项目的实施完成使学生真正达到“明其理、知其用”的目的。
项目驱动教学以项目为主线,所以项目的构建是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首先教师以项目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经过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任务。
2.教学过程实施
(1)成立项目小组。根据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的特点,将每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学生根据自身特长进行组合,每个小组为一项目团队,设立小组长。项目小组选定项目任务后,以项目任务书的形式,清晰描述项目背景和项目任务、项目计划进度表、调查内容、拟采取的调查方法、项目团队以及项目成果形式等内容。教师说明项目任务书的编写内容及方法,并随时提供咨询和建议。
(2)学生独立实施。根据项目任务,要求学生自主配置项目组人力资源,领会项目的筹划与分工协作,独立完成整个项目;学生要参与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在逐步的展示和分析中让学生跟着工程项目的进度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项目小组为单位讨论方案,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协调能力。这种团队项目操作的方法,既便于教师的监控和指导,又便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同时能够提高他们工程实践能力。
(3)教师引导监控。由于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动态性,教师的引导和监控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教师要在组织、指导学生开展项目的过程中,重点讲授技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如项目经济评价方法、技术方案的比较选择等内容,要求学生在项目的投资分析过程中体现上述教学内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并提供辅导答疑。另外,教师要根据项目计划进度表,对项目进展情况保持监控,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关注每个学生在项目教学中的进步程度。课程快结束时,教师再从企业的角度介绍情况,评议学生的项目方案及工作过程,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与社会、企业的零距离接触感。
3.多维度、多主体全面考核
科学的评价考核是项目式教学法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结合项目驱动教学的特点,课程在原有试题考试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了项目考核的内容,采用作业、测验、项目考核及期末考试的多维度考核方式。项目考核所占比重为20%,主要由项目研究报告和项目PPT汇报答辩两部分构成,答辩人从每个小组中抽签决定。项目评价包括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两部分。项目组在总结成果时,不仅要展示最终的研究成果,还应该展示小组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思路、策略和不同阶段的成果,也就是说评价内容是多方面、多角度的。
评分过程采用项目组之间、项目组内部互评以及老师评定相结合的多主体评分方式。答辩结束后,首先由老师和其他组的同学根据研究报告和汇报答辩对该组整体进行打分,给出该组的平均得分;该组每个学生的个人得分由组员之间的互评初步给出,老师再从学生自身进步程度的角度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加分(0~3分),以鼓励基础较差但是通过项目学习取得进步比较大的同学。
四、结束语
基于项目教学过程中所选的项目是合作企业的实际项目或源于工程实际的项目,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需要经历任务分工、协作、获取数据、分析预测、提出方案、方案评价、方案选择、撰写研究报告、汇报答辩等环节,这些不仅深化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充分体现了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为主导的教学目标。教学实践表明,在“运输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及灵活运用程度要远远高于传统的讲授方式。项目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适合于与工程实践联系密切的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隽志才.运输技术经济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2]杨慧敏.基于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0):90-91.
[3]易焱华,冯玉东,冯明卿.项目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32):94-95.
[4]梁砾文.项目驱动模式下的博士生公共英语教学——“博士研究生国际会议英语”课程的组织设计与实施[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9,
篇2
关键词:技术经济学;实验教学;Excel;经管类
专业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理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研究技术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是研究技术领域内资源的最佳配置,寻找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以求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用性、定量性和综合性等特点[1]。该课程目前的教学多以课堂讲授为主,偏重于整个理论体系的讲解。对于经管类专业学生,不但要求系统掌握基本理论和知识,还应具备经济分析方面的综合素质,需要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应用中,解决经济管理中常见的技术方案经济评价、项目可行性研究、设备更新、方案选择、技术创新、价值工程等生产实践问题。由于该课程涉及许多定量分析,对于经管类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单纯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尝试引进实验教学的方式,通过Excel软件的应用解决课程中的应用难题,以有效地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2]。
一、经管类专业设置技术经济学实验教学的意义
(1)课程定量分析方法教学的内在要求。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有效运用课堂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开设这项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对于经管类专业学生来说,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对投资项目的市场预测、经济评估指标分析均涉及相当多复杂的手工计算,投资者以外的其他经济主体对于投资项目的经济分析结论的验证也相当费时,因此如何解决理论知识的应用问题便成了本课程亟待解决的难题。Office软件是办公中最常使用的工具,其中Excel是其重要成员,是一个强大的表格制作和数据处理软件。借助Excel各种编辑操作、财务数据分析方法、函数和图标等高级工具的综合应用,学生在不需要掌握复杂的编程和较难的数学推导情况下,就可以处理学习中遇到的常见的数据分析问题,并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大部分量化问题。因此,开设本实验的意义在于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用Excel进行函数模型及技术经济分析的计算,以期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课程理论教学效果。通过实验可以把抽象的理论通过具体的形式生动地重现出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的记忆,更重要的是使得知识的传授过程变得具体、形象、易于理解,而且更具说服力。技术经济学中技术经济方案评价、资金时间价值、设备更新等理论对初学者很难理解。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把许多理论问题包含在实验当中,通过具体的实验和应用,不仅使理论知识易于理解,而且还能通过实验发现新问题[3]。(3)实验教学有助于推动技术经济学的学科发展。科学研究、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是学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密切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技术经济学相关科研成果,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加以体现,实验所创造的情境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产生共鸣,使学生对抽象理论方法产生真实感,对教学内容产生认同感,愿意进一步深入学习,同时又可以激发教师以及学生对该学科的研究热情。从目前来看,实验教学正是学科发展这个木桶的短板,一旦突破,必极大推动学科发展[4]。
二、基于Excel的技术经济学实验教学的特征
Excel是一种能够使财务管理工作变得轻松和高效的软件工具,使用它可以避开数学和统计学中较难的部分,使许多以前用手工计算很复杂的程序大大简化。实验项目以Excel为基本工具,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利用了Excel的表格计算能力、图表显示功能、数据分析能力以及丰富强大的函数与数据处理功能,从实际案例出发,让学生了解技术经济分析中遇到的问题,理清问题结构,对问题中的关系进行量化,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运用计算机工具来求得结果,帮助学生获得和提高动手能力、独立建模能力、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能力[5]。我们根据课程的难点与重点,在技术经济学的教学中主要应用Excel软件设计了资金时间价值计算、资产折旧计算、量本利分析等方面的内容,为复杂的技术经济分析带来极大的便利。应用Excel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的核心是函数的应用,尤其是财务函数。财务函数主要可分为四类,即投资计算函数、折旧计算函数、偿还率计算函数、债券及其他金融函数。
三、实验教学内容的确定
1.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
本实验的开设可以面向经管类本专科学生,专业方向为财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工业工程、电子商务等。实验环境为微机室,软件环境需要安装MicrosoftOfficeExcel2003/2007,为保证Excel中的很多扩展功能可以使用,MicrosoftOffice需要完全安装,这样可以使加载宏功能可用。同时,教师机需要安装传输文件的软件如飞鸽传书,每次实验前由实验指导教师将实验所需要的数据、实验要求发送给学生。
2.基于Excel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则
(1)正确性。要求根据案例背景在模型中输入正确的公式或调用正确的函数,公式能够正确反映各要素间的数学关系;函数的函数名与调用的参数符合语法,函数的逻辑关系清晰。(2)动态性。使用单元格地址表示模型中的变量参数,当模型中的变量参数发生变化时,通过控件控制单元格地址,使模型能动态灵活地随变量的变化而改变,实现在不同情况下,得到不同的技术经济分析结论。(3)简约性。在使用函数和公式时,尽量选择简约的表达方式,减少烦琐的、难以理解的公式。(4)易维护性。模型分布区域化,在建模过程易于查找错误和修改,在经营环境发生变化时可以方便改善模型,同时,正确使用变量可以提高模型的易维护性[4]。
3.实验内容
根据经管类技术经济学课程设置的内容,实验主要包括7个项目,具体内容如下。(1)移动平均分析和指数平滑分析;(2)回归分析;(3)投资项目经济评估指标分析;(4)折旧计算;(5)量本利分析;(6)投资决策模型;(7)项目风险模拟决策。
四、实验教学组织实施
(1)划分小组。小组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技术经济学教学实验采用小组形式,由5~6人组成,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小组长负责小组内部的分工协调。小组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启迪。同时,通过小组间的激励措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另一方面也便于教师的实验教学监督与管理。(2)示范讲解。教师每次示范都应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示范目的,即要解决的问题,示范什么,如何示范,在示范时提示学生要观察什么。教师进行软件操作示范要正确、熟练,讲解要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确保讲解内容的正确性和科学性,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模仿对象。这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备课,保证每一步操作都做到正确规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差异性,确定讲解内容的深度、广度及具体的讲解方法。讲解要富有启发性和引导性,努力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提高教学效果。(3)指导学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是主体,处于积极主动地位,应让学生的智慧、才能充分表现出来。指导过程中要及时正确地找出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发现实验中的新结果,启发学生将实验结果和理论相联系。有些实验结果是验证了结论,有些实验结果可能与学过的知识相违背,这就要求学生不断领悟知识,拓展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技术经济学相关理论知识。要承认学生的水平与能力有差别,对不同对象要因材施教。同时顾全大局,鼓励进步,帮助后进,调动全体学生做好实验的积极性[6]。
五、考核
实验以Excel工作簿和实验报告的形式提交[7],其中:(1)工作簿命名正确占10%。工作簿的命名规则为学号+姓名,例如:00088110李四.xls。(2)模型正确性占70%。使用正确的公式、函数、图,控件参数设置正确,数据分析和规划求解参数设置正确。(3)模型的格式清晰美观占10%。模型在工作表中分布合理,图表具有标题。(4)实验结果按时上交占10%。(5)五级记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技术经济学实验教学综合了经济学、计算机科学、决策模拟等多门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准备实验内容,充分利用现有的软、硬件设备,科学组织与管理实验过程,规范实验考核。根据经管类学生的特点,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形成科研、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的良性互动,促进学科的长远发展。同时,实验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扩展,不断丰富实验项目、实验案例,尽量广泛涉及宏观的和微观的技术经济问题,通过Excel这个功能强大的表格数据管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建立正确的模型,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作者:王慧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参考文献:
[1]侯琳琳.“四位一体”教学方法的实施与思考———基于《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教育与现代化,2010,(4):34—37.
[2]安嘉清.《技术经济学》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中外企业家,2010,(6):257—258.
篇3
摘要:用热技术经济学原理与BOX非线性约束(复合型)优化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型柴油机动力系统中废气复合透平系统(Turbo Compound System或TCS)进行了热技术经济分析研究和设计优化计算。探讨的方法也可用作动力厂(站)可行性研究阶段方案设计时的参考。关键词:废气复合透平; 热经济学; 优化设计
Abstract: hot technology economics principle and BOX nonlinear constraints (Compound) optimization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method of dynamic System of large diesel engine exhaust gas turbine composite System (Turbo Compound System or TCS) hot technology economic analysis research and design optimization calculation. Discusses the method also used for utility plants (station) the feasibility study stage design reference.
Keywords: waste gas turbine compound; Hot economics; Optimization design
符号说明
下限值b-上限值C-定压比热En-能量,(kJ)I-隐式约束方程总数J-能量系统或单元的能流输出总数P-输出功率,(kW)R-设计变量总数T-温度(℃)或增压器的废气透平
下标
环境1,2-能量及技术经济区1、2a-新鲜空气bt-废气增压器前c-废气增压器的压缩机e-排气ebt-增压器前的废气ep-由柴油发电机发电exh-增压器后的废气hf-重燃油j,j’-第j或j’能量流m-机械ME-喷入柴油主机的燃油pa-定压压缩空气pe-定压废气PT-动力透平shaft-柴油机的主轴t-透平或温度T-增压器的废气透平
前言
从80年代初开始,大型柴油机增压器制造商一直致力于不断提高其效率的研究开发,结果是大大减少了产生柴油机压缩进气的增压器消耗的废气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配套设计了一种动力透平,用以转换这种高效增压系统省下的废气能量,产生有用的动力(如电力、机械功)。已有实例在大型柴油机船舶动力站(5 000 kW以上)采用这套系统,经济性十分明显,投资回收期不到两年[1]。诚然,任何动力系统设计中,如采用较高效率的设备,虽其经济性会提高,但也增加系统的初始投资,以致同时增加产品的折旧成本。因此,动力系统的经济设计和设备的经济选择常常是互相矛盾的,要进行优化平衡,才有可能达到最佳的参数组合。对此,提出利用热技术经济学与非线性数学规划法中的Box’s Complex法[2,3]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建立废气复合透平系统的优化设计模型,对该动力系统进行结合实例的优化设计计算和热技术经济研究分析,以探讨较为合理的大型柴油机废气透平复合系统参数的优化选择方法和途径。本文探讨的方法也可作为动力厂(站)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研究之用。
篇4
技术和经济彼此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密不可分,只要涉及到技术问题,那么就会有经济问题,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怎样提升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将技术的先进性与经济的科学性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技术进步来推动经济增长,这就是技术经济学的重点任务。在科学技术持续迅速发展的环境下,高新技术层出不穷,不过技术先进性,并不代表经济的合理性。例如,美国“铱星”系统陨落,无疑给出一个直接的说明,从技术层面来说,其可称之为世界级的顶尖技术,不过成本过高,在投入使用之后出现了严重的亏损,难以收回本金,无法还贷,以破产而告终。此类的事件并不仅这一例,还有很多。因此,在作投资决策的阶段,必需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来对投资项目的工作进行评价,以确保决策的可靠性。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资金并不充足,怎样做到投入少产出多,将技术与经济进行科学、合理的结合,降低决策失误的发生率,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甚至是社会经济效益的重点。
二、市场经济需要复合型人才
尽管技术与经济有着密切的关联,不过由于历史遗留的问题,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工程技术教育与经济管理教育并没有统一,客观上造成技术与经济现出不统一的现象,使学习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不懂经济,学习经济学的学生不懂工程技术。因此,当学生毕业进入工作阶段后,在产品的设计中,不能把成本问题给予过多的介入,对于经济问题考虑不周。其实,从产品、工艺的成本方面来说,有约80%的成本是由工程技术人员而决定的,假若在产品设计的时候没有对成本进行权衡,那么产品怎么可以具备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呢?在发达国家,工程类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减少成本的工作研究,从而能够培养他们的经济意识。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的经验,可以使这些学生在一些领域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优秀的专家或者是管理者。因为工程或者技术管理者执掌着大量的资金的运作以及解决长期因素所造成的政策问题,而对这两项问题的处理,必须要建立在技术经济学的原理和实践之上。市场经济持续发展,对于工业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具有显著的综合性,对社会各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密切、复杂的公共部门、政府以及各企业中,成本和价值的分析要求更为细致、广泛,例如环境影响、工作安全等,工程师将来要研究的应该是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因此,对于工科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摒弃传统思维单一的模式,逐步转换成为复合型、素质型人才模式。工科学生在国家的建设中责任重大,不仅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继承者和应用者,也是将来发展的创新都。未来的工作一方面进行技术的发明,一方面还要对其实施的结果给予合理的财务评价。
三、技术经济学列入工科必修课的可行性
(一)前提——提高对技术经济学的重视
大部分学院高层领导多是技术专业出身,对于经济知识的认识程度并不高,在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应该从贯彻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着手,逐渐实现具有时代特征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将培养学生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作为重点。经济与综合国力的竞争,最主要的还是人才,人才决定着未来发展的地位。各级领导应该对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只有提高了自己的技术经济意识,了解国家的经济、技术发展的政策,才可以为社会培养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复合型人才。
(二)基础——管理类各专业的全面开设
技术经济学课程是管理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各学校应该尽早将其列入教学计划。要想让管理类学生在今生的工作中,管理好一个企业,那么就必须要掌握技术经济的理论和方法,充分认识到科学决策的重要性。一个企业的成败大部分与其投资决策相关,作为未来企业家的管理类学生必须要掌握此方面的知识结构。
(三)手段——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
技术经济学内容与计算机有着密切的关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此课程经过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完成可以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求。多媒体能够进行辅助教学,在本科、研究生教学中,多媒体案例教学、投资项目经济评价课程设计等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并且具有良好的效果。
(四)保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篇5
技术经济学与管理学相结合的专业学科,深切了解掌握经济学。
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战略管理、企业运营、公司理财、投融资管理、金融工程、数学等学科有着重要的联系。在研究过程中注重通过技术性手段对各种方案进行经济分析、对比、论证和优化。研究方法强调数学模型的运用与实际操作的结合,为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为社会服务。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一、数学在经济理论分析中的应用
数学研究经济现象,经常运用抽象的方法,借助数学公式和几何图形得出概念和理论。数学用规范化的方法研究均衡理论,所使用的数学工具主要是集合论、群论和拓扑学。它从一套公式、假定、定义出发,导出若干引理、定理,它研究最优经济效果、利益协调和最优价格的确定等这些经济学基本理论问题,为计量经济学、经济统计学和数量经济学提供模型框架、结构和基础理论。数学方法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作为描述某些经济原理的框架;反映经济数量关系和联系;验证经济理论的手段三个方面。前两个方面属于数理经济学,后者属于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模型的方程式一般不包含随机误差项,有别于计量经济学模型,但数理经济学用数学公式表达经济理论,提出不少定理和公式,把经济理论具体化和规范化,对计量经济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现代数学和统计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计量变化规律,计量各个经济变量之间相互依存的数量关系,其研究对象是经济现象中可计量的经济变量。经济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对数据的收集与利用、频率以至概率分布的数字特征、方程拟合等相关分析,建立和估算回归模型。通过对分布滞后、自回归模型用于预测、联立方程模型用于结构分析和经济模型的特殊误差分析,为回归模型的推广和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二、研究经济问题常采用的方法
在定量的描述、研究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方法中,一种简单的流程图为经济理论——模型——数学型——估计模型——确定模型的未知量——经济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调整。其中,结构分析包括:研究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检验经济理论。经济预测包括:借助于科学的数学法和技术手段对未来的发展和状况进行描述、分析,形成科学的假设和判断。政策评价是指决策者从众多的决策中选择一种最优的政策来执行。其中用到弹性函数、乘数、生产技术系数、边际效益等数学概念。
三、微分方程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
为了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联系及其内在规律常需要建立某一经济函数及其导数所满足的关系式,并由此确定所研究函数形式,从而根据一些已知的条件来确定该函数的表达式,从高等数学上讲就是建立微分方程并求解微分方程。利用微分方程可以分析商品的市场价格与需求量(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预测可再生资源的产量,预测商品的销售量,分析关于国民收入、储蓄与投资的关系问题等。原材料的购买和库存有着一定的关系。例如:商场或厂家必须考虑购货(原材料)和库存一定量的商品或原材料。如果一次大批量购买,自然库存量多因而库存费多,并且造成资金积盛。如果小批量购买(多买几次),则库存费减少,但因订购次数多,必然订货费增多,甚至会出现商品脱销或停工待料。在这两种费用多与少的矛盾情况下,对于商家来说,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合理安排订货的数量和库存量,即选择最优批量以使这两项费用之和为最小。我们称使全年(或某个时间区间)的库存和订货总费用达到最小值的订货量为经济订货量,或者总费用最经济点。
四、导数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1.边际函数。在经济管理问题中,常常会用到变化率这一基本概念,作为变化率又分为平均变化率和瞬时变化率。所谓平均变化率就是函数增量与自变量增量之比;而瞬时变化率就是函数对自变量的导数。即若在处可微,则。
此式表示y关于x在“边际上”处的变化率,经济学中将达到x=前1个单位时y的变化称为边际变化。设在点x=处,x从改变1个单位时的增量的精确值为,当x改变的“单位”很小或改变的“单位”与相比较很小时,则由微分的应用可知的近似值为。于是,可得如下定义:
定义:设函数在点处可导,则称导数f'(x)为f(x)的边际函数,f'(x)在x=x0处的值f'(x0)为f(x)的边际函数值,即:当x=x0时,x改变1个单位,y改变f'(x0)个单位。
2.边际成本。设总成本函数,其中为产量,则生产个单位产品时的边际成本函数为:。此式可以理解为当生产个单位产品前最后增加的那个单位产量所花费的成本或生产个单位后增加的那个单位产量所花费的成本。
3.边际收益。设总收益函数为R=PQ其中P为价格,为销售量。又设价格函数为R=PQ,则总收益函数为,从而平均收益为。即价格可以视为从需求量(这里需求量即为销售量)上获得的平均收益,若设边际收益为,则。这说明当销售个单位时,多销售个单位产品或少销售1个单位产品使其增加或减少的收益。其它,如边际利润等也可作类似的处理。
高等数学与经济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学中经常要遇到诸如需求函数、供给函数、总收益函数、生产函数等,通过边际分析在需求分析和计算最大利润、库存管理、成本最低的生产量等一系列问题中的应用使其经济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高等数学在经济中的广泛应用,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并对 许多部门的具体工作进行指导。
参考文献:
[1]黎诣远.经济数学基础[M].北京:高教出版杜,1998-07.
篇7
对于航空运输业所展示的技术经济特点主要是在产品、资源、网络经济三方面研究分析。通过明确航空运输行业的演化基因对应物,对于航空运输演化环境影响因素以及演化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分析,找到合适的航空运输业演化框架。
【关键词】
航空运输业;发展;企业组织
0引言
航空运输业是航空公司结合组成,此行业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其演变过程也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就生产工具来说,有原本的活塞螺旋桨飞机发展到喷气式飞机、然后是现阶段内大型化、高速化新一代运输飞机的出现;就企业的组织以及生产产业结果来说,由原本的简单运营到运营中枢轮辐射式航线网络的航空公司占据市场主要地位、然后改变为现阶段内再度流行的运营点对点航线的低成本航空公司以及航空公司联盟;就产业政策来说,原本的航空运输大国发展初期严格的管理制度,严格的国际航空运输双边协定制度改变为航空开放以及区域航空一体化制度。受到世界环境的影响,国内航空运输产业一直为增长的动态,但是有限的竞争制度对于国内航空公司创新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很多航空公司运行模式有着严重的相似性,航空产品较为单一,机场以及工作人员等受到限制。通过对于航空运输业演变历程进行分析研究,明确其中的演化机制,掌握其发展规律,为国内航空运输业发展提供相应的完善方式。
1航空运输业演化遗传信息
所谓的航空运输业演化的遗传信息就是产业技术经济特点,此项是和其他产业基本特征有着一定的区别。有着稳定的品质,是产业演化传递的基础。运输经济系统中的基础性慢变量为产品、资源以及网络经济。这些因素对于系统的特点有着较大的影响,同时也是航空运输业演化遗传信息的构成体。
1.1 产品分析
在客货运输中,若通过航空运输方式来实现产品的位移,那么起讫点必然是特定的。根据航空运输的供需方面特点,使得航空运输集多种特点于一身,如完整性、多种产品集合性等。运输服务提供者必须要完成的要求为提供完整产品给客户,不管是直接运输产品,还是经过分段方式来进行产品运输,需要保证每一段运输的衔接部位的流畅,最终完成顾客货物的运输需求,所以在航空运输中最基本的属性必然为完整性。如何才能在航空运输业中将这一特性体现出来,只要货物能够安全的从出发机场到达到达机场,安全的完成这段位移就能够保证产品的完整性。航空位移需求若想被满足,必须将安全放在首位,航空运输时需要跨越广大的地域,从出发点到终点之间可能需要经过中转,所以一个完整的航空产品运输从出发点,再经过中转,最后到达终点机场,是由这三方面的地面等待衔接之后构成的。若航空公司想要为客户提供航空运输产品的服务,需要其对内部以及外部成本进行考量和权衡,以通过最经济化的方式来为客户提供无缝隙服务,实现客户的需求。从航空运输产品的安全起讫点位移实现这方面来说,在方向性以及时间性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多的差异,不同客户在质量需求上的不同,使得航空运输业在实际经营中体现了多样化的运输产品方式。该特性也决定了航空公司需要通过多样化的产品来满足这些潜在的产品集合。因此从客观要求方面来看,航空公司在运输产品方面需要再创新以及再造就。
1.2 航空运输业的资源
从企业资源理论来看一个企业,其实就是通过不同的资源结合而成的。在航空运输业中也包含了许多基础资源,如航线、机场等,正是由于这些带有特殊性的资源,使得航空运输业能够与其他运输行业有所区别,这是产生区别重要的物质条件,需要进行航空运输也必须以此为基础和条件。航空运输中最基本的生产力是运力资源,对于航空公司的运输能力判断主要从公司的机队规模和组成。当前飞机的制造材料以及相关技术在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此为前提,飞机不论从外形还是从实际功能来看都在快速发展,飞机的舒适性能以及经济性能不断抬升,飞机的外形也表现为多样化,运输飞机不同,表示了它们的经济性也不同,对不同的航线市场也能够很好地适用,这对于航空公司对不同产品提供运输服务来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航空运输中,机场以及航线都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而从航空公司本身来看,这并不是航空公司的内部资源。机场存在着容量限制,也就是航班出现延误时机场可接受的程度,另外在规定时间内,机场能够容纳多少飞机也属于容量限制,因此对机来说它们的起飞以及降落都需要在被安排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所以对于航空公司来说,他们如果能够拥有机场设施或者是航线的经营权等,就是公司特有的资源。机场设施以及航班时刻、航线经营权这三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的,航空公司如果缺少了其中之一,那么就不能称其进入到了一个特定的航线市场中。航空公司运作过程中,必须要掌握好信息资源,这是最基本的需求。航空运输在社会经济活动的派生作用下显示出了衍生性,如从短期来看,消费者的临时决定将对其产生影响,从长期看则与经济周期息息相关,所以在需求方面显示出了明显的波动性。另外,航空运输需求也存在着潜在性,需求真正出现是消费者在对服务进行购买之后。从供给方面来看,生产与消费过程融为一体,起飞的航班虽然有一些尚未销售出的座椅,这些资源也是不能够储存的。航空运输的运力是以航班为主,并不是以座位的方式来进行运力投放,这时的投放存在着提前性。上述的一些相关特性,使得如何匹配运输供给与需求成为了必然会存在的矛盾。对于航空公司的运作来说,最需要实现的就是能够及时以及全面的掌握好信息资源,使得运输供需方面得以优化匹配。对于这些资源能够充分并且正确的运用,对于航空公司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决定着公司是否能够开展有效的运输,是否能够在航空运输市场上生存以及发展下去。
1.3航空运输业的网络经济
作为网络型产业,航空公司想要开展正常的生产运输活动就必须要依赖航线网络,若想对生产要素进行组合,提高公司的效率,需要以航线网络作为基础。所以,如果想对航空运输业的经济性进行分析,必须要以运输密度以及航线网络的范围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另外,在航空运输产品的生产以及消费上存在着同一性,所以在经济性中也有所体现,分为生产以及消费两个方面,因此若要处理网络外部性,不能仅仅以航线网络作为单一影响因素进行处理。随着运输网络的产出扩大现象的出现,使得航空运输
业的平均成本开始下滑,这一现象就被称为了航空运输业网络。规模以及范围经济开始出现了表现形式上的转变,前者对应运输密度,后者对应网络幅员,这二者在航空运输业中构成了网络经济。当航线上出现了运输量的增加或者减少时,表示运输密度出现变化,而航线网络出现了增加或者是减少的节点,则说明网络幅员的变化,也就是整个航线网络包含的范围发生了改变。行业产出表示了具体完成的客货位移。在来源方面,如飞机承载能力,飞机机队的规模,机场设施的处理能力经济等等。这二者对于航空公司的运作,通常难以明确区分,二者共同为公司收益发挥作用,这主要是因为航线网络中经常会出现客货的中转,这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如果想对需求进行合并或者是调整,可以通过航线网络来进行,使得实际的运载效率得以提高,机队的规模也将得以扩大,对上述两种经济进行充分利用。只有通过对航线网络进行需求重组以及转化需求,才能够完成对自身经济性的提高。
2航空运输业演化的基因对应物
从生物演化角度来看,航线网络可以说是一个载体,所有的航空运输产品以及相关的资源特点都需要依靠航线网络。在航空公司的运营组织中,实际上就是通过对相关资源进行组合和利用,构建航线网络,为需求提供必要的过程,对于航空公司来说这时期运作的最基本组织方式。因此在航空运输业的演变中,航线网络就是其中的基因对应物。相关的产品,公司是否能够提供,这需要以公司的运输资源的拥有现状来决定。是否能够进入到相对应的市场中,需要从航空公司包含的机队,机型等方面考虑,考虑其是否能够对市场的产品有所满足。航空公司对相应市场服务时,是否能够通过更低成本来完成,来奠定自己的市场竞争优势,这需要考虑到公司是否能够对资源进行有效的组合。因为不同的航线网络,因此可以获得的网络经济也不尽相同,对产品范围以及竞争能力的差异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生物出现形体的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基因的变化,与其相对应的航线网络同样也可以为了适应变化对自身进行调整。相比于其他运输方法,需要对机场进行大量的投资,当这些完成之后,以航路限制容量为基础,再根据飞机的特点,航线网络的构架从理论来看有着物尽可能。在实际的运作中,航空公司若想要构建航线网络,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运输需求规模,需求的某种特性,公司是否拥有对应的资源等。
3结语
以航线网络为基础形式的企业组织形态改变是航空事业演化所需,航空运输业演化环境以及选择环境是需要技术、制度支持的,这样不单单能够推进航空公司创新,同时也是航空产业演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宽松经济规制环境下,反垄断监管不断完善,制定了航空公司不公平竞争监督体系以及防御方式,维护了市场竞争格局稳定。
参考文献:
[1]贾根良.理解演化经济学[J].中国社会科学,2009(2)
[2]谢雄标,严良.产业演化研究述评[J].地质大学学报,2009(6):612
篇8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鲁宾斯德教授对于低碳经济的解释被广泛认同,他指出“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是指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从而实现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绿色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是通过较少的自然资源消耗获得较多的经济产出,它是一种可以创造出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同时促进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低碳经济的实质。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变革。
低碳经济包括四个内容:(1)低碳经济是涉及经济、环境、社会的综合性问题;(2)低碳经济是对于高污染、高排放、没有约束的碳密集的化石能源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高碳经济而言的;(3)低碳经济主要包括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4)低碳经济是针对碳排放量来讲的,目的是为应对气候变化、解决人类生活、企业生产过程中过多的排放CO2等温室气体而引发的地球生态圈碳失衡而进行的自救行为。
二、低碳经济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关于低碳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历史上CO2的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或者CO2的排放量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Schmalesee(1998)、Galeotti(1999)证实了人均收入和CO2的排放量呈倒“U”型曲线。Grubb(2004)等通过对早期英国的研究得出,在工业化初期,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人均CO2排放较高,但是经过这一阶段之后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显得较弱。Treffers(2005)等学者对德国GHG排放量的减少进行了探讨,他们认为政府采用一定的措施可以实现GHG排放量的减少与经济的较快发展。Wara(2007)认为,清洁发展机制不仅被看作全球的碳交易市场,而且能被看作是一种补贴和政治机制,因为它在实现政治目标方面是最有效的。
(二)国内学术界对低碳经济的相关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文献主要是关于碳排放权分配问题。王伟中、陈滨(2002)等认为,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权分配应当遵循人均排放权分配原则和效益原则。潘家华(2003)考虑到除了以国际公平为原则的碳排放权分配,发展中国家站在人文发展的角度,坚持人均排放权分配原则。何建坤、刘滨(2004)指出,碳排放权分配应坚持“一种产权、两次分配”原则。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水平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差异,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量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所以碳排放权分配必须坚持以公平为主的原则,在公平原则和碳排放“产权”界定清楚的基础上,各个国家可以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行排放权的二次分配,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陈文颖、吴宗鑫(2005)等考虑到以“一个标准、两个趋同”的原则来进行碳排放权的分配。温室气体排放中的公平问题是国际气候谈判中的核心问题,考虑到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无论是历史水平还是当前水平都远高于发展中国家,我国应当坚持人均分配原则,以保障自身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基本权益。
第二类文献主要是关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途径和对策。谢军安、郝东恒、谢雯(2008)认为,发展低碳经济应该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架构发展低碳的社会行动体系,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进节能减排,注重对低碳技术的创新和研发,从而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韩雪梅、刘欢欢(2009)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煤炭净化比重、充分发挥碳汇潜力以及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四个方面阐述了西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任奔、凌芳(2009)结合低碳经济发展的国外经验和我国现状建议选取一定的城市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示范区或者实践园区,让其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推进节能建筑、节能交通等示范工程。孟德凯(2007)从中国利益出发,指出我国可以从清洁发展机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碳汇三个方面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朱四海(2009)认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根据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通过降低人为碳通量、开展碳预算、发展低碳技术、能源结构转换促进人类社会能源利用方式的改变。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2008)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论证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得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为:节能优先;化石能源低碳化;激励低碳技术研发以及建立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鲍健强、苗阳、陈锋(2008)从低碳产业、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城市和碳汇五个方面指出了多层次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卢小祁(2009)认为,通过农村低碳化建设、城市低碳化运营以及工业低碳化发展是将南昌建设为绿色花园城市的新型途径。宋德勇、卢忠宝(2009)指出,目前各国低碳经济政策的侧重点为:低碳能源政策、低碳技术政策、低碳产业政策、低碳消费政策,四种低碳经济政策都是以鼓励和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主的。
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且能够在发展中均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减少环境污染,同时也有利于我国在面临气候变化的形势下,提升应对能力。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和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路径。
三、低碳经济的经济学分析
(一)低碳经济的理论渊源。低碳经济概念的出现与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两大主题密不可分,它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新变革。自2003年英国政府能源白皮书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以来,低碳经济正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保障未来能源安全的重要路径。低碳经济的出现必然有着经济学原理作为其重要的理论支撑,下面将从经济学的视角对低碳经济所涉及到的理论进行总结:
1、可持续发展理论。低碳经济首先让人们联想到的就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它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和谐、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生存方式,这种生存方式不但要求体现在以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为主的环境生活领域,更要求体现到作为发展源头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去。它包括经济、生态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就是考虑“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
2、资源环境产权理论。发展低碳经济与环境资源产权理论密不可分。“产权的建立实际上是不同社会成员之间对资源权利的界定、保护和行使,关键在于相互间的排他性。当资源的稀缺发展到一定程度,资源的相对价格提高,从而使建立排他性规则所费的成本低于可能带来的收益时,人们才有建立该资源产权的激励”。
3、排污权交易理论。《京都议定书》中所规定的三种履约机制即:联合履行、排放贸易以及清洁发展机制都是实现并且推动低碳经济的全球范围内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排污权交易是一种基于市场的环境管理政策,它将环境承载力作为一种稀缺性的资源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进行优化配置”。
4、市场失灵理论。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对于商品和服务的有效配置缺乏效率。由于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没有反映环境的稀缺性,许多环境的市场价格实际上是零,纠正市场失灵的方向应该从经济组织的建立和政府的干预上入手。
5、政府失灵理论。政府失灵理论是指政府做出的决策影响了经济效率,阻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相关人员对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国家低碳经济政策能够有较好的了解。
(二)低碳经济的经济学内涵。实践当中有必要从低碳所涉及的经济学内涵进行研究,以下笔者尝试从四个方面对低碳的经济学内涵进行了分析:
1、“脱钩”理论角度。将物理学当中的“脱钩”概念引入到社会经济领域,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脱钩”理论主要用来分析经济发展和资源消耗之间的“解耦”关系的。评价低碳经济的主要标准不是单一的看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减少,也不是单一的看经济发展状况,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速度可以大于、等于以及小于经济的增长速度(后两者为理想状态)。由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向低碳经济转型是指:经济增长与温室气体排放量(主要为CO2)之间关系不断从“耦合”到“脱钩”的过程。“脱钩”:是指用较少的物质消耗生产出较多的经济社会财富,它反映出经济增长与物质消耗并非同步变化。脱钩指数用来衡量脱钩指标,具体表达式为:
其中,DRt为脱钩指数,EP为环境压力变量,DF为经济驱动力变量,它表示一段时间内环境压力变量的相对改变与相关经济驱动力变量的相对变化的比率。运用脱钩指标可以较好地检验某个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有效性,并且能够找出造成脱钩的原因,从而为国家制定灵活的脱钩政策提供依据。
2、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角度。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能够表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趋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会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均收入的增加而持续地遭到破坏,只有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生态环境污染反而会随着人均GDP的增加而下降,人均GDP和环境保护呈倒“U”型关系。
3、科斯定理角度。高排放、低效益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外部不经济导致市场失灵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解决环境问题可以从科斯定理入手。科斯定理指明:“在交易费用为零和对产权充分界定并加以实施的条件下,外部性因素不会引起资源的不当配置”。
4、国际经济学角度。国际经济合作是不同国家政府、企业及国际经济组织之间为了共同的利益,通过竞争与协调,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侧重在生产领域中,以生产要素移动和重新组合配置为主要内容而开展的经济协作活动。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建立在国际相互依赖基础上的重要国际经济合作形式,通过建立完善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加强其在国际间的流动,通过国际间的贸易,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碳排放权全球内的最优化配置,最终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作者单位: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分行)
主要参考文献:
[1]World Bank,2003.Capacity Building for the Kyoto Protocol(Workshop Report).Washing-ton,DC:The World Bank,2003.
[2]潘家华,庄贵阳,陈迎等.英国气候变化政策:通过激励机制促进低碳发展[N].中国环境,2006.1.27.
[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Z].2008.
篇9
现在计算机已经运用于各行各业(工业、农业、文化教育、卫生保健、服务行业、社会公用事业等),走进万千普通人的家中,更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首先,计算机将会推动社会生产力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当下计算机时代中,信息便是最重要的元素,通过对互联网和计算机,将会加快信息技术发展,人们传递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对于信息的了解也会越来越多,因此对信息的有效性和及时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此同时,信息技术发展不仅会拖动和其相关茶叶的法阵与进步(如电子技术和生物技术),还会对新能源、新技术的发展和开发有一定的影响和帮助,促进科技是人类社会第一生产力的地位也愈加明显突出。而信息对于个人来说,通过网络与计算机,人类的劳动方式和工作方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人类可足不出户的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和工作,让人们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去做其他事情,在各方面均会得到一定的解放,如行动或者思想。在将来社会中,计算机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也将越来越大,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计算机也会越来越小型化,智能化。未来我们将可以通过计算机做许多事。
势
展望未来,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将是一片生机,前景广阔.计算机学家、数学家等科学家们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将会使他们在21世纪的计算机发展史上谱写出更加灿烂辉煌的新篇章。
1.生物计算机
生物家算计在1994年11月美国的异位博士便提出,其以DNA碱基序列作为信息编码载体,使用当代分子生物技术,食管内使用控制酶,使得DNA碱基对序列发生变化和反映,从而实现数据的运算。阿曼德在杂志《科学》上公布了DNA计算机理论,引发全世界各个方面的学者关注。过去的半个世纪内,计算机意义几乎和物理芯片一样,但是阿德勒提出DNA计算机,不仅拓宽人类对计算机的了解,而且计算机也不再是简单的物理性质的操作,还增添了粘贴、复制、剪切、插入等方式。就在2013年的3月,英国生物信息研究院的科学家们将莎士比亚的154首十四行诗的mp3文件和相关数码照片编入了DNA序列,储存密度达到了惊人的每克2.2PB(1PB=1024TB)。这条消息引爆了人们对信息存储概念的认识大转变。基于DNA的存储技术诞生以及得以实现,给人们对生物计算机的构想以坚定的信念。
2.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是指处于量子状态下的原子,将其作为CPU和内存,使用原子量子特性进而对信息进行处理。因为原子具有在同一个时间点,可以未出不同位置之间奇妙的特性,使用0和1表示处于量子位的原子,而处于量子位的原子可以同时使用0和1中间的值进行表示,所以不管从处理的角度还是从数据存储的角度,量子位能力,量子位能力是晶体管电子位的2倍。有人这样比喻:一个老鼠在绕过一只猫的时候,根据经典物理学理论,若是从左边过,那么便不能从右边过,左右两侧只可以选择一个方向,然而若是根据量子物理学理论,老鼠.可以同时从猫的左右两边绕过。
3.光子计算机
光子计算机和传统芯片计算机比较可以看出,光计算机可以使用光速来提到电子进行存储和运算等工作:其将会以不同的波长来表示不同数据,并以大量的棱镜、透镜以及反射镜将数据从芯片之间进行传递。研制出的光计算机摄像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便已经被提出。在1986年,贝尔实验室的戴维•米勒研究出小型光开关,为同实验室的艾伦•黄研制光处理器提供了必备元件。1990年1月,黄的实验室开始用光计算机工作。从采用的元器件看,光计算机有全光学型和光电混合型。1990年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的那台机器就采用了混合型结构。相比之下,全光学型计算机可以达到更高的运算速度。但是,若是想将光计算机研制成功,则需要开发出可用一条光控制另一条光的光学“晶体管”。而现在光学“晶体管”体积较大,且较为笨拙,若是实用现代的“晶体管”制作出的光子计算机,其体积将和汽车一样大。所以在短期内使用光子计算机,比较遥远。
4.模糊计算机
有些词语的意思完全相反,例如好和坏、黑和白、美和丑、瘦和胖、暗和明等等,即使他们意思相反,但他们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进行邠,类似这些没有明确的规定的界限食物及表达形式,则将其成为模糊概念。所以科学家设计出模糊计算机的制造,此种计算机不仅具有普通计算机的功能,而且还可以和人一样,用脑思考、对话、判断和学习等等,此种计算机便是第六代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在1984年,日本是第一个提出制造模糊计算机的国家,同时因其非逻辑、不规则函数作为制作的基础,并进行设计、研制成功模糊集成电路,从而使得当时的计算机体积有明显的下降。若是想要成功的研制出具有人脑功能的模糊计算机,则需要将大量的学科进行整合和开发,如大脑生理学、电子学、心理学、语言学等等。相关研究资料显示,此种具有人脑功能的模糊计算机将在2000年之后研制出,但是一旦研制成功出此种计算机,将对对社会及人类各方面生活有非常重大的影响。
结语
篇10
一、数学有助于经济学的精深化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与严密的逻辑推理性,比如在物体冷却、镭的衰变、细胞的繁殖,树木的生长等等现象中出现的函数:
…(1)
在经济现象中也有其现实意义。
假设本金为Ao,利率为r,期数为t,每期结算次数为m,则本利和Am为:
…(2)
通过实践我们知道,当本金Ao,利率r及期数t不变的情况下,每期结算的次数m变大则本利和也变大;m减小,则本利和Am也变小。那么通过增加每期结算次数而增加的收入会不会无限增大呢?这一问题显然用经济理论难以阐明。运用微积分中的极限理论既可得出精确的结论。我们对(2)式求当m∞时的极限得:
.
说明当每期结算次数m无限制变大时,本利和不会无限制地增大,而是逐渐趋向于常量 ,由此可以看出数学方法可以准确地阐明经济现象中某些内在的本质问题,仅用经济理论与语言去分析经济现象是缺乏说明服力的。而且由于现代经济现象的复杂性,需要借助更多的数学方法。数理经济学的诞生与发展说明数学的各个分支如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分方程甚至极其抽象的拓扑学。泛函分析,微分流形等广泛适用于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越抽象的数学工具越适合分析实际上十分复杂的事物。经济学家运用数学形式能够对经济理论进行严格检验,所达到的严密性与传统的经济学研究形成鲜明的对比。当代杰出成就的经济学家如萨谬尔逊(著有《经济分析基础》)、瓦尔拦斯(建立了一般的均衡价格模型等)、杰文斯、阿罗.德布鲁等一大批优秀的经济学家都具有相当高深的数学知识。数学为他们提供了一种语言,一种方法使之能够对具有高度复杂的经济系统进行有效的研究。
二、数学对经济研究的先导性
数学诞生于客观的物质世界,但它的研究发展却超脱于物质世界。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例如圆周率在小数点后精确位数的确认,由常量分析到变量分析,笛卡儿坐标系的确立,极限的认识等数学知识,每前进一步都对自然科学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人类对数学的探索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其理论体系日臻完善,经济学家一旦掌握并运用数学方法指导经济理论,便能迅速达到该领域的前沿。在经济学研究的几百年历史中,近代经济学家运用数学方法后,经济理论的研究便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库诺、屠能、戈森等人运用数学方法(主要是函数关系式微分方程组)建立经济理论的轨道。从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到动态分析,从局部均衡分析、单个市场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到动态均衡分析,从完全竞争分析到买方和卖方的多种垄断分析、从市场效率分析到市场缺陷分析等等却是数学在西方经济学中的最新应用成果。
阿罗.英特里利益特将数理经济学的发展所做的十一个方面的归纳,比如整体分析即人们把微积分与拓扑学结合起来,用以研究在经济发生变动时,经济均衡及偏离的性质;对偶理论即把集合论与微积分结合起来研究经济问题,最优税收,最优增长理论的多部门增长模型,无一不是数学在经济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