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育范文

时间:2023-04-02 11:15: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语文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语文教育

篇1

1.改变了教育教学的理念、内容、方法与模式。语文知识的累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提升的主要途径就是提升写作与阅读的能力,而计算机的应用则可以有效地达到以上目的。它主要是通过将知识存储,并根据需求检索并显示,同时在获取的信息量上,要远远大于语文课本知识,使语文教学实现大容量。同时可以将学生带入语境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同时培养学生严谨、敏捷的思维习惯,促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再加上目前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为了使知识结构不断地创新和完善,使得现代科技成了我们的首选方法。它以运算快、信息量大等优势来优化教学。同时,现代化教学使学生对现代化信息有一定的了解,使学习思路得到拓宽,眼界得以开阔,人生情趣得以激发,使学生更加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2.缩短了现实与教学的差距。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现代教育手段来为学生创建真实或虚拟的情境,使之具备生动性、形象性与鲜明性,搭建现实与教学的桥梁,缩短两者之间的差距,促进创新能力与认知能力的发展。在初中阶段,学生对新的事物充满好奇,通过多媒体手段,能够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使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并引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究。同时在讲授与课堂知识相关知识时候,可以通过网络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数据、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等,完成呆板文字和抽象图像到具体的转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现师生的良好互动。为了培养和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就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使教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展现,但是这是传统教学模式中很难实现的,但是借助现代教育手段却能够很好地实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人机对话将信息及时的反馈,使学生学习的灵活性与主动性充分的发挥,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实现因地、因时和因材施教,对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并且还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4.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情境,提升课堂教学。情境再现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还有助于学生思想与课本思想的更加接近,促进学生对课堂内容更深入的学习和领会,进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5.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现代教育手段,能够使教学内容不断地一新的面貌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恰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同时不断地以新的内容与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热爱语文,并全身心的投入到语文的学习过程中。

6.有助于教学过程的不断优化。借助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施教,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相比,省去了粉笔书写的环节,这样就使得课堂时间能够被充分的利用,进而使得在工作时间内的工作效率得到大大的提升。

二、结语

篇2

关键词:语言美 初中语文教育 教师素质 教学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063-01

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是为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编、译等语言文字能力及让学生们认识我国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两方面来实现语文教学的基础目标,一是运用丰富多彩的美感教学语言,二是运用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们从直观印象到意境联想都能够感受到语文科目的魅力。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们的认知能力有限,语文教师就更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加强他们对语文科目的认识,而其中,语言美即是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1]

本文着重探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的运用,以及语言美与初中语文教育的关联,以期能够为广大同行有所帮助,以及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1 加强教师素质,展现语言美感

每个学科都有其特定的教学语言,如数学的教学语言注重技巧与实用;物理的教学语言必须严密准确,富含逻辑性;英语注重日常交际中的口语表达能力;而语文的教学语言,则是展现我国语言文学的魅力。语文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其教学语言的运用,同时也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质量。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语言与教学教材融为一体,既要准确表达出教师的意图,又要展现语言的美感,则需要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以及超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人们常说一个人的语言风格幽默含蓄,而幽默含蓄的背后,是需要强大的知识水平去支撑,否则,通俗的幽默只能说明其肤浅的本质,更是无法达到含蓄的境界。加强教师的教学素质当从教师的自身做起,配合教学进度,与教学教材一起成长,与学生们共同学习。同时,注重与其他教师之间的交流,将他人的优点收为己用,注重参加校内开展的课题研讨活动,切实提高自身的基础知识水平,为更好的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奠定基础,为加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探寻一条可行之路。

2 优化教学语言,展现课堂魅力

人们通常用“绕梁三日,不绝于耳”来形容一首乐曲震撼性的声乐魅力,而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如果教师能够充分掌控好教学语言,配合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以及课文的美感韵律,则整堂课同样也能够彰显出如乐曲般的艺术效果。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几乎每个单元都编有古代诗词的精选作品,这就为教师表现语言美感提供了绝佳的素材。如七年级第二单元中的一首诗《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在这节课中,笔者首先带领全体学生进行了诗歌朗诵,让学生们在朗诵中切身感受语文教学的魅力。接下来,笔者对学生们说:同学们,请大家仔细咀嚼这首诗的意味,这是一首多么美好的诗篇!在诗里,诗人带领我们一起畅游,一起翱翔,让我们去建设铁路,让我们去做飞行师,让我们去北极探险,去寻找寻常的日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的韵律需与课文融为一体,在提升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用语言的韵律将课堂教学推上一个又一个的。让教师的语言与手中的教材、与学生们的热情、与课堂的氛围充分结合,构建出完美的教学过程。

3 运用语言美感,彰显语文特色

语文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学科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所有学科中独树一帜,对初中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语文学科的特色是什么?是语言美,是文字美,是语句的结构美,是我国五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美。上好语文课,奠定扎实的语言功底与文字功底,能够使学生们在无形中积累丰富的文化素养,使他们在文化的海洋里寻找真理,确立其人生的方向。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当用语言将语文学科中的所有特色都表现出来,让学生们看清语文的本质,让他们看到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发展历程,从而确立自信、自强、自立、自爱、自省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奠定成功的人生基础。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语言能力的构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会在学生心中形成直观的印象,从而使得学生们模仿,使他们的心理产生变化,同时,教材的影响也是由教师用语言来发掘,用语言来掌控。因此,仅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说,教师的教学语言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部分。没有语言的美感,就彰显不出语文学科的特色,没有语言的美感,就无法让学生领会文学作品中的意境,没有语言的美感,就体现不出教师浓浓的激情,在语文教学中,语言的掌控是一门艺术,这还需要教师自己去把握,以及去体会。

总而言之,语言美是体现语文魅力的主要构成部分。对于初中学生们来说,他们对美的感受还仅停留在一种初级的阶段,在这时,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对他们来说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在数年的语文教学历程中,笔者曾数度发现有些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不注重自己的教学语言,受教师的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处于中下水平,且在与同学的交流中有的口语表达能力笨拙,有的则素质低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语言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程度。学生们的素质水平需要教师们去培养,而其中语文教育的重任更是尤其突出。既然为人师表,就要担负教育学生的责任。因此教师应当切实加强自身修养,注重语言对教学工作以及学生们的影响,用语言美来推动素质教育,来推动我国的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篇3

1.1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性。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定义语文的学科性质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语文教育应该具有人文和工具双重属性,二者的地位应该是同等重要的,但是,在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却存在着偏重工具性、忽视人文性的状况。针对这种状况,初中老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合理布局资金投入,保证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即掌握语言知识,语言表达能力,又形成一定的人文素养。

1.2加强对老师的培训,提高老师的人格魅力。老师是教育的实施者,老师的素质高低,不仅影响着教学质量,更影响着学生对课堂、对学习的兴趣,所以,语文老师一定要经常参加各种培训,平常多阅读提升自己知识水平的书籍,不断地充实自己,同时要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改变过去以老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上来,多给学生提问和发言的时间,特别是在讲解课文时,不完全照搬课本,不完全依附于课本,要让学生依据课本延伸出更多新的知识点,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多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让学生在写的同时进行思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老师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人文性的氛围,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不一味指责批评学生,要有包容和宽容之心,分析出错的原因,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敬爱,才有利于教学的有效实施。

1.3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方式。人文关怀就是要把对学生的培养、生命的尊重、教育的思考融入到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初中语文教育中的人文关怀虽然是老师对学生的关怀,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他们都是人类文化、教育行为的重要部分,都需要实现认识他人、被他人认识和自我认识的功能。所以,不管老师还是学生,都有很强的主体性,学生要看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不要觉得老师高高在上,要认清和老师的平等地位,老师是传授知识的,学生是接受知识的,这两种群体只是分工不同,地位是均等的,老师也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学生,不要因为有些学生基础差就不管不问,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老师更要多帮助他们,课堂上有意地多提问他们,通过提问了解他们哪些知识没有掌握,以便对症下药,有针对地辅导他们,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一定是对学生充满爱心,不仅拥有对教育事业的爱,还要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不仅承担教书的责任,更大地责任还在于育人。

2、结束语

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育 人文关怀 分析

在新课标教学背景下,语文教学更加注重人文精神的传播,受到人文精神熏陶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满富生机的课堂,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总是将学生放置于一个被动地位,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分析问题,最后为学生解决疑惑,这样的教学课堂往往比较沉闷,学生无法身在其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在语文教学中注入人文教育精神,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一、课堂创新:人文关怀的亮点

同世界先进国家对比起来,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的大问题就是缺乏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没有创新能力,然而,一个民族要想实现振兴与发展就要拥有创新的灵魂,这就需要在教学课堂方面进行改革,注重人文关怀。

第一,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纵观古今中外的名人就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优势特征,那就是,丰富的想象力,在想象力的作用下,科学家创造了伟大的发明,文学家创作了不朽篇章,音乐学家谱奏了一首首旋律千古流传,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也是一样,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语文教师要灵活讲解与利用语文课本知识,从课文句子与段落的分析,文章中心的把握都要鼓励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与见解,提倡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思考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到问题的答案,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师要善于抓住语文课文中语言的空白处以及省略处,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想象空间。

例如:在学习冰心的著名作品《小桔灯》这一课,结尾处作者写到:我想那个小女孩和她的家人都好了吧,因为我们都好了-----教师可以将这里作为一个素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若干年后,那个小女孩的家里发生了什么,每人通过想象续编一个故事,用这样的方法,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想创造能力。

第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创新思维源于求异思维,正是在求异思维的有效带动下,才使思维具有创造性与新颖性,在现实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实际学习中,对于学生超出常人想象的思维方式要给予支出和鼓励,一改盲目听从、死抠书本的现象,要使学生不受以往经验的束缚,鼓励学生产生新的答案,培养学生不同的思想见解。

二、关注生命:人文关怀的原点

生命是一切人们创造价值的基础,因为有了生命,才使一切都有意义,要想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关怀,就要深入关注学生的生命健康。

第一,在对课文的分析与理解过程中,通过文章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体会生活的不易,人类生存的艰辛,学生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珍重生活,让学生体会生命之美,这样学生才能更加珍惜生活,以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烦恼与困难。

例如:为了激发学生对幸福生活的珍重与珍惜,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学习海伦凯乐的著名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或者《重塑生命》来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宝贵与生活的意义,从而学生才会更加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

第二,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教师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也就是引导学生同教师本人一样积极发表观点和见解,使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与思考中探讨生命的价值,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的机会,使他们充分表达自身观点与见解。

三、关心生活:人文关怀的落脚点

人文关怀更为普遍地体现为对学生生活的关心与关注,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课堂的听课状态,理解学生的心理,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要以和蔼的态度,正确的人生价值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良好的文学思维能力,保证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师生之间要建立统一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在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引导下,形成完美的人格,在教学课堂上,师生共同努力,全面学习,共同进步,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与温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为了使学生发挥主体功能,教师可以通过将语文教学课文作为剧本素材,让学生通过表演其中的人物,来深刻体会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与精神,使学生受到高尚品质的熏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

例如:《威尼斯商人》的节选,这是一部世界文明的喜剧之作,为了让学生体会故事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与兴趣爱好,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由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夏洛克、安东尼奥与鲍西亚,学生通过背诵文中的台词,并附加表情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呈现人物之间的厉害冲突关系,达到对所学文章的深刻理解与把握。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达到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人们品格的塑造,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达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四、课堂不留痕:人文关怀的归宿点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一名学生都有自身的优势与缺点,作为语文教师要注意看到学生的优点,给予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空间,用人文精神去关怀每一名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学会欣赏学生,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学生取得的进步,减少利用过激的语言来激怒学生的现象发生,即使学生做错了事情也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说教,用人文关怀的精神来抚慰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结:

语文是一门智慧学科,教师要善于充分挖掘其中的人文智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感受到人文精神的关怀。

参考文献:

[1] 文海山《在新课改下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之我见》《当代教育理论研究)2004.03

[2]石国利《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现代教育信息》2002.10

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回归生活

“学习即生活”这是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名言。语文新课标也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可见,语文教育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进行语文知识的建构,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现阶段,语文教育与生活衔接不严密,缺乏长期的规划,只是在个别课文中或特定的环境实施,没有延伸得语文的各个方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语文教育回归生活的理解,并通过分析与研究,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联系生活,营造生活情境

课堂教学的成败除与教师精心的课前准备外,还与营造生活化的课堂环境有密切关系。而传统的教学环境重于知识的灌输,忽视了温馨的乐学环境。生活化的课堂,使学生不受限制、在愉悦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活跃思想、促进创新。运用生活情景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的兴趣,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到教学活动,深入持久的进行探究。例如:在教学《背影》一文中,让学生体会父爱是本课教学目标只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为了让学生体会父亲的爱,在阅读课文之前,先给学生播放《父亲》歌曲,“父亲是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让歌曲中富有深意的歌词和旋律来打动每位学生。这时,可以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情感。学生此时激动万分,有说不尽的父亲对自己的关爱。学生已经投入到对父亲的感情之中,于是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一个父亲都非常关爱自己的孩子,那我们应该怎样去解读自己的父亲,去感受父爱的伟大呢?然后导入今天的新课朱自清的《背影》,请同学从中能找到答案。”这样学生就能快速的投入到本文的学习之中,学生主动的参与课文的阅读与讨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问题,都能提出自己的独特观点,课堂气氛活跃,以生为本的语文生命课堂得到体现。

这样的语文课堂就联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学生才能学会生活,成为社会中的人。当然让学生关注生活,也应该是多方面的社会问题,可以是社会问题、也可以是身边的小事,也可以是对人生思考等。例如,讲授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让学生把自己的困难与作者的生活进行比较,学生的感悟就很深,从而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灵动的智慧,这就是我们要学习普希金的精神。教学中联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了语文知识,而且也对进行进行了思想教育,教书与育人双丰收。

二、贴近生活,提升写作能力

中国的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注重课堂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就会导致教育与生活实际脱节,与社会发展不匹配。同样很多学生的写出的文章也与与生活脱节,不真实。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耐心的指导、多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社会,思考人生,坚持把自己真实的东西写出来。学习即生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警示名言,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文章即生活。语文的学习无时不在,学校、家庭、社会都是学习的场所,应在社会生活中培养学生学生发现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文章也是艺术。学生要把生活当成写作的源泉和动力,这样才能去发现,艺术性的表现,那么就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创造出生活的文章,那么写作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写作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的过程,学生思维的发展能够提升学生的能力。为此,作文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是学教育对象,学生思维的发展,要靠教师的培养。老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促进学生积极的思考、全方位地思考,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写作的源头和动力来自生活,首先在写作之前学生要观察、思考生活。因此,作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把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人物、事物,通过语言描述,在头脑中形成一个个片段,然后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所想象的意境中去。给予这种情况,可以为学生有创设丰富想象的感性材料,供学生参考和研究;这样学生就有东西可写,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思维得到激活和释放,学生的思维水平就会得到提升。另外,教师应引导学生更多渠道和途径中积累丰富的材料,如网络、报刊、广播、电视节目、电影等等,这些都能让学生的学生视野变宽、并且这些都是切近学生生活的。

三、丰富生活、培养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不应只教语文教材,而是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活动,将语文教育与各种活动联系起来,在活动中进行语文教育,从而丰富学生的生活,提升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1、可以利用各种节日,让节日文化渗透语文知识。通过过节这些活动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语文,这样学生就会在生活中获取语文知识,并学会运用。例如,过元宵节,我们可以布置任务收集关元宵节的有关信息,元宵节的来源及风俗习惯,也可以开展做汤圆和猜灯谜活动。这样学生就会在活动中丰富知识,拓展视野,语文教学也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同样的,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春节等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过节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并学会应用。

2、利用学校开展各种活动的机会,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校运动会、艺术节、读书活动,环保周等活动的开展,合唱比赛、朗读比赛、书画比赛、征文比赛、各种竞赛中的举行。随着传统文化进校园,打造美丽校园活动的开展,这些都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对学生来讲,学生开展的这些活动都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机补充,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提升语文素养,也调节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劳逸结合,让学校成为以生为本的学习,成为学生喜欢的乐园,那么学生才能更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3、开展班级的各种活动学习语文。如班干部选举,让参加竞选的同学上台作演讲竞选;运动赛场,让学生参与小记者的行动;好书推介会,让学生谈读书的感受及阅读的意义等一系列班级活动,可以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和积累,同时有搞好了班级建设,让班级形成了合力。学生在开展各种活动学习语文,其实是让学生对语文听说读写进行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得到培养和提升,因此班级生活与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是和谐统一的。

总之,语文学习要有生活实际相联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做一位社会生活中的实践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有用的人。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有效互动

引言

在新课改背景下,传统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活动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灌输式教学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不仅降低了教学质量,并且还影响到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多和学生进行活动。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有效的互动,可以有效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效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并且,通过有效的互动,充分突出了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有效构建教学预设方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觉得语文为母语学科,不需要特意进行学习,并且教学内容较为枯燥无趣,涉及到较多的古文知识和词汇,以至于学生在学习时存在较大的困难,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1]。而且,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利用灌输式教学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长期以往,会严重降低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想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创建具有趣味性的教学预设方案,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入环节,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女娲造人》时,该篇课文属于神话故事题材,如果教师仍然利用灌输式教学模式,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创建一个具有趣味性的教学预设方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把一些神话民间故事音频播放给学生,如“哪吒脑海”“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等,要求学生一边对故事进行聆听,一边对神话故事的特点进行了解,进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教师可以把《女娲造人》的教学课件播放给学生,指引学生结合课件要求,仔细阅读故事内容,并回答问题:女娲是什么样的一个形象?若你是女娲,你会因为什么去造人?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们快速进入到阅读状态中,并把自己的想法和主意大胆的表达出来。学生们各抒己见,表达出对生命诞生的喜悦。最后,教师可以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阐述给学生,进而使师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二、充分活跃课堂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勇敢的发言

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利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们很难发挥出主体作用,都是处于被动状态,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2]。长期以往,学生的学习思维会被固化,并且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想要有效改变这一现状,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和学生之间创新良好的师生关系,利用新型的教学手段,把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作为重点内容,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引作用,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鼓励学生大胆勇敢的发言。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进而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最终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例如,在讲解《狼》时,该篇课文为文言文,学生在学习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导入教学法的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主动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说狼”作为切入口,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一个和狼相关的资料,在课堂和教师、其他学生进行分享,狼是什么样的动物。学生们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觉得狼非常狡猾和奸诈,有的学生觉得狼非常聪明和勇敢。经过学生们的发言,课堂瞬间变得活跃。紧接着,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发言,积极指引学生,使学生了解课文中描述的狼的本性。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师进行有效的互动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想要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相应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和教学内容相符的情境,进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3]。在该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对学生实施互动教学,这样可以有效提升互动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讲解《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济南冬天的图片、视频,并配以优美的音乐。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阅读,并结合自身的理解,对济南冬天的美景体现在哪些方面进行阐述。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还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使互动教学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和价值。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现代教育手段;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所谓现代教育手段,是教学依赖于现代科技技术,将教学信息传输给学生的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使用板书和实物模型的手段不同,现代教育手段是以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并进行信息的传播。现代教育手段主要包括:多媒体课件技术、幻灯片和影视资料等。在语文教学中对现代教育手段的使用,促进了语文教学的发展。

现代教育手段应用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是时展的需要。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多采用板书或是图片等向学生讲授语文知识。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学生对信息的了解途径也越来越广,对信息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足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来源。为了能使教学的知识信息满足学生的需求,使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更大的提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迫切地引入现代教育技术,这不仅增加了知识的直观性,也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促进了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学校教育是为社会输送和培养优秀的人才,现代的科学技术理应为教育服务,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而社会也正需要这样在素质教育下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将现代教育手段应用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是时展背景下的需要。

一、现代教育手段对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影响

现代教育手段不仅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还能让教材以丰富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将现代教育手段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突破了教材在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教材更直观、生动地表现给学生,增加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这对初中语文教学来讲,是一种巨大的革新和突破,对语文教育教学有着深远影响。

(一)促进学生对语文的认知

现代教育手段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直观地表现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丰富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功能和在教学实践上的应用。这些都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所不及的。有科学研究显示:人从视觉所获得的知识,能通过大脑记忆的有1/4,而通过听觉所获得的知识,能记忆的不足1/4,但如果通过视听同步而获取知识,能够通过大脑记忆的竟然能达到3/4左右。所以,现代教育手段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不容小觑。

(二)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

现代化教学手段让教材的内容有声有形地表现给学生,不仅直观,而且生动,为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学习情境和学习氛围,向学生所传递的知识信息,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还是从知识的传递速度上都起到了推动作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将语言的音、形和义统一,以丰富的感彩完整地将语言表现出来,对学生的语言学习和理解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提供有效途径

现代化教育手段在学生语言的学习中,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且还为其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现代化教育手段广泛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解开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使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氛围,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现代教育手段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造学习情境,促进课堂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课文的情境再现,可以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因此,教师在对课文讲解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课文的情境表现出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语文学习的情境,可以使学生与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更加贴近,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例如:在对《苏州园林》一课的学习中,教师要重视学习情境的打造。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将苏州园林的美景展现到学生面前,还可以结合历史,让学生对苏州园林的历史有所了解,使学生置身于情景交融的学习情境下,对课文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

(二)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热爱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会让学生对每一堂语文课都有所期待。因为对学生来讲,每一堂课都会有精彩的内容呈现在他们面前,每一堂课都会在知识的学习中获得审美的享受,这正符合初中学生的好奇心理。所以,教师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熟练应用,使每一深堂课都能为学生表现出新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们越来越热爱语文学习。

(三)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利用课堂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上的浪费。由于教师在课前对教学内容的充分准备,对多媒体课件的合理设计,使课堂教学有序进行,并省去了用粉笔传递信息的环节,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使课堂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结束语

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要注意采用合理的、适合的现代教育手段,从而使其有效地为语文教学服务。语文教学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在重视语文教学的同时,也要及时发现可利用的教学手段,这样不仅能促进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对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也有重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朱清华.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11).

[2] 姜馨.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之我见[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01).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教学改革

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教师要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将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与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要潜心研究自己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找准教学改革的关键之处,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手段的有效程度,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空间,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我在语文教学活动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升教学成效。

一、在语文教学中重在获取语文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成长

自主性学习注重的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即怎么获得知识的,重在学习方法的掌握,而不是掌握了多少知识,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教学改革注重的是教学成效的提升。初中语文教师要着眼于教学改革工作,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优化,进一步加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人翁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功能和目标都要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学生成才服务。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再将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要努力为他们创设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教师只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在语文教学中只给予必要的指点引导,侧重于在重难点方面对学生开展思维方式的点拨,基本型学习内容全部交给学生自己来完成,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的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自己的启发引导作用,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有机结合,既要让学生充分开展学习交流,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难点方面也要给予必要的指点,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2)因材施教,使学生人人成才。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力差异,性别差异,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因人而教,因材而教,区别对待,力求使每个人在自己的基础上都能获得提高,从而从整体上提高语文教学的成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教师要着眼于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分别给予相应难度的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提问、语文练习、语文考试等方面都要照顾到每个人的感受,使全体学生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得到最大化发展。

(3)把现代化多媒体电教手段引入语文课堂,丰富语文教学过程。把容声、光、色、影、画、动作集如一体的多媒体引入课堂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成效的重要措施,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电教手段补充信息,尤其是在一些学生缺乏感知的内容教学中,电教手段的运用能够较好地发挥补充的作用,通过生动的视频、精美的图片、翔实的数据,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单纯的文字转变到丰富的视频信息之中,以这样的信息补充构建起立体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刻直观地领悟,有助于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二、制定多维的综合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教师要制定的多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手段与模式,通过启发式、情境式、角色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传统教授过程与现代教学媒介的整合利用,实现师生之间快乐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除了实现以成绩为主要结果导向的教学目标外,初中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德育、心理、团队意识等目标的教学。

(1)德育教学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正在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与应用。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课本内容进行深浅适度的引申和发散教育,通过课文中的典故联想到相关典故,再由故事性向思想性进行升华,完成德育之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由于该目标更具抽象性和不易测量性,初中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要结合课文内容,辅以课外读物,通过现代教学媒介,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教与学的交互性,并要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团队教育 在社会生活中,团队意识作为一种协作精神被大力提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要体现团队精神的培养,除了借助语文课文内容灌输相关理念外,教师更要注重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分组辩论等具体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学语文是为了用语文,语文学习的核心是能力的构建,而能力的构建主要通过活动来实现。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地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项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把同学们学到的语文知识有理论变成实践。例如:我们可以引导同学们欣赏优秀的影视作品,并要求写观后感,提高他们的语文写作水平;向同学们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扩大他们的知识面;组织同学们参加朗读比赛,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同学们成立文学社团,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鼓励同学们自编话剧,小品,相声,提高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开展当前热点话题的辩论赛,培养同学们主人翁意识,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不仅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学会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从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不断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语文教学是一门向学生渗透文学素养的学科。一个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要做到的不仅仅只是把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给学生打下扎实的文学底蕴,更多地应该是让学生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做到扎扎实实读书、写作,提高文学底蕴。语文教师还要在业余时间,加强专业文化的学习,了解更多的理论知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熟悉掌握其操作技巧,学习更多先进有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并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呈现出一个有学识素质、有文化底蕴、有智慧、有思想的语文教师形象。

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篇9

一、充分认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而在当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品德教育,而一味地追求分数,追求考试成绩。这样重成绩轻德育的教育方法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影响极其恶劣。比如马加爵杀死同舍舍友案,因同学间的摩擦,最终让这个优秀的学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因同学间的竞争,竟同时毁了两个优秀的大学生。现在社会上的一些攀比、不正当的竞争,都与德育缺失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不是一时或一阵子,好的德育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

二、加强教师队伍的法制教育和品德教育

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精通专业的文化知识,要有高尚的品质和强烈的法律意识。法律是人类活动的准绳,是一切活动的基础。党的十以来,依法治国被摆在重要位置,对于教育系统来说,就是依法治校、依法执教,使教育教学活动有法可依、依法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知法、懂法,加强教师队伍的法制教育。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着教与学进行的双边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单一的教学是单调的,这就需要我们注入感情,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教师在传授给学生道德知识时,自身一定要有较强的道德观念,一定要有牢固的德育知识。目前,违背法律和道德的事情时有发生,如个别教师猥亵、个别教师体罚学生、个别教师侮辱学生、学生冒雨做操而领导伞下观看,等等。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引以为戒,切实加强法制教育和品德教育,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语文学科有其特殊性,需要不断的进行交流,这是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结合的基础。中学生正是年少轻狂、意气风发的时候,在心理上处于叛逆时期,对教师及家长的说服教育有着逆反心理,而语文教学中有着很多赞扬美好品德的文章。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文章感染学生、启发学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如记叙文,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内心的变化或坚定的信念;议论文可以根据特定的环境和话题让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广大语文教师要积极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四、教师的正确引导与学生的积极参与

在德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主体,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时间,让他们积极讨论,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也能让学生在讨论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使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把学生带入到文章所描述的环境中,让学生亲自去体会、去感受。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积极融入到课堂中,受到启发和引导,会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

五、要长期坚持,精心设计

篇10

一、反思如何和谐师生关系

在教育教学中,唯有师生间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才能拉近师生的距离,使学生的自信心增长,从而增强他们的创新思维。敢于直面提出问题。只有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教育教学工作得以全面展开。成功的教育教学需要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展开,这种活跃氛围的形成需要教职人员通过一些赏识、表扬、关怀等形式传达给学生,加强师生间情感的交流,才能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依赖感,调动起积极的学习热情,以尊师重学的形式反馈给教师,这是初中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孩子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同、理解及关爱,希望在老师眼中所有人都能平等对待,所以,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不应对学生存有歧视想法,要建立健全的初中语文教育的赏识教育,反思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态度是否平等,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是否有利等问题,拷问自己,改善教学。

二、反思教育改革。读懂学生心声

1.突出人文性,兼顾应用性。在新课标中,感情态度、价值观等一系列的人文因素摆在了教学目标的首位,凸显了语文教育中丰富的内涵,展现了语文本身的魅力。但在教育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在语文教育中人文性凸显的同时也要注重其应用性。要合理运用使其相互交融。在语文学科中,人文性与应用性相互依存并相辅相成,达到了高度统一。当下的语文教育在课堂工作中的做法发人深省,值得教研人员进行反思。有些教职人员认为语文新课标改革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淡化及削弱,在教学中单一的重视人文性,但对字、句、段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几乎不提,一些教职人员甚至认为这是一种教学体制退步的现象,从前的教学侧重淡化了,公开课里更缺少了这种原有的“彩头”;听不到朗朗的书声,随之而来的是热闹的课堂氛围及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再重视对文字及精彩段落的赏析,没有了咬文嚼字的热情,使得学生缺乏对基础的训练及对人文素养的积累,篇幅不长的文章学生读来却结结巴巴,口不择言。试想下如果学生连基本的字句都无法读得通顺;写作文时白字连篇,基础的字词都没办法写对,那么这是教育的悲哀,也是教师的悲哀。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领悟能力再强,也无从表达。语文教学如果长期如此,流失了听说读写的基础及学生基本技能的历练,那么对教育教学当中的一切活动都将成为水中花、镜中月。因此,在我们极力强调要提升学生人文性发展的同时,万万不能以“去基础化”的激进性教育方式误导学生为代价。要在抓好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的同时。兼顾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培养,通过课堂渗透给学生,加强教师对自身职能的充分利用。只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意义上的做好人文性与应用性相结合才是教育教学的精髓所在。

2.培养自主性。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及构建,弱化了计划与教授。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定教、因材施教,从而提高课堂灵活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中当仁不让,并要将主要的学习时间交还给学生,甘居二线。并加以辅助,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值得注意的是将主要时间交给学生并不等同于放任学生自学,当教师曲解了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性的意思后,就会出现一个普遍的现象:教师授课时间缩短,课堂上形似热烈的讨论却实质上是学生在无主题、无目的的胡言乱语,教师竞还对天马行空不切合实际的言论提出表扬,并冠以“有新意”。这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最不愿目睹的场景。教师不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仅仅作为一个旁观者,应该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那么又该如何做到这点呢?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所教授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研究,发现其中的趣味性,从而在课前对学生做好预热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中去。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应该在学生课前进行伏笔的埋藏,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会,这样真正意义上的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