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范文
时间:2023-03-23 07:57: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是传统教学观念和新课程理念的根本区别所在。因此,一个好老师不是给学生“鱼”,而是给学生“渔”。而授之以“渔”则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新的理念,还要有居高临下,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有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我认为:“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展示才能的天地。教师要用手中的扇子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煽起来。”
语文课堂教学的大忌是单一化、模式化、公式化,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厌烦,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因此,课堂教学模式必须用于创新,形式多样,使学生每节课都感到如清泉注入般的清新和鲜活,从而达到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成功的教育教学模式,必然是教育成果的体现。懂得教育思想,是教师从业的修养。明确教学目的,是教师工作的方向。热爱教育对象,是教师奉献的精神。讲究教学方法,是教师敬业的智慧。
一、趣味字词法
字词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做法是让学生把生字词抄写几遍甚至几十遍,然后,通过默写使学生达到学会的目的。然而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它把形成结论的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死记硬背、机械操作。这不仅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久而久之,还会扼杀学生的智慧、个性和能力,使学生养成一种只被动接受掌握知识,不思考、不诘问、不批判的习惯。即使得了高分,也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因此,在教学字词时,应充分利用课堂上40分钟的时间,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精引略议法
目前的语文教材,无论哪个版本,都分精读和略读。怎样精读,怎样略读呢?
“引”用于精读课文。第一,阅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学生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二,重点文段师生共同分析研讨,突破难点,掌握重点,从而明确主旨。第三,诱导学生从课文中摄取写作的技能技巧,自然而然地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之中。
如讲茅盾的(白杨礼赞)一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课文内容及作者写作思路,使同学们明白本文在写作方面的突出特色:结构精巧,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作者的整体思路为:(1)开篇点题,奠定全篇抒情线索;(2)宕开一笔,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为下文赞美其精神作铺垫;(3)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绘出白杨树的外形及神韵;(4)借物咏人,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5)引进比较,呼应篇首,深化主题。
“议”用于略读课文。就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互相启发、师生互动等方式,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办法是师生共同编制试题,把课内阅读转换成课外阅读训练,以便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和概括能力。
三、阅读教学五步法
一堂课的教学设计非常重要,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就是教师展现自己创新思维的真实纪录片。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探索,反复试验,在精引略读的基础上总结出了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五步阅读教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互动、达标反馈、归纳小结。
(1)“自主学习”是教师提出学习目标,让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及有关参考书进行自学并提出问题。
(2)“合作探究”是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以求拓展思维,丰富知识。探究的内容有:①解疑释惑,明确重点,突破难点;②比较阅读,拓宽知识;③设计板书,整体把握;④仿写练习,掌握技巧。
(3)“师生互动”是小组反馈信息,提出问题,老师和全班同学共同解决。在这一环节,教师起主导和点拨作用。
(4)“达标反馈”是同桌或前后桌自愿结合互相测试。老师也可进行提问、临时小测验、智力竞赛等,目的是对重点、难点强化训练,巩固知识,以求反馈信息,查缺补漏。
(5)“归纳小结”是根据课型,或师生共同进行,或由学生分小组探究进行,对课文主旨、写法、线索、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进行高度概括,以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步教学法”的核心是探究和小结。这是两步不可缺少的环节。其他环节老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灵活确定。
四、“五三阅读教学法”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上以开发学生的才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为教学目标,更多关注学生的参与、动手动脑的过程,注重把学生身心发展的个性化与社会化统一于课程目标之中,课堂立足合作探究、师生互动、链接生活,采取丰富多彩、风格遇异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40分钟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保证课堂上的快节奏、大容量、高效率。经过潜心钻研、不断求新。
1.三看
看作家作品、文学常识,看作品写作背景,看文本注释。这一步是预习阶段,为学习文本理解文本做好充分的准备。此环节注意给学生提示,并在课堂上留时间,以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2.三思
思作者写作思路,思主题结构,思课后练习。这是教学的起始阶段,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自我感悟,在反复阅读中发现问题。
以上“三看”和“三思”属于学法指导。
3.三关
过重点字词关,过诵读关,过难点疑点关。这一步的难点是对阅读难点、疑点标准的把握,一方面,要体现教师引导的机敏和灵活;一方面,要教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方法,最好对同类文章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同时,教师还要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或诵读。
4.三会
会字词,会理解,会迁移。这一步是老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尽量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要让学生尝试解答问题,启动学生的智慧,只在必要时给予点拨。
5.三到
结构分析到,规律总结到,拓展延伸到。主要任务是当堂巩固所学的知识,保证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问题解决了,是怎么解决的?顺藤摸瓜,及时整理思维路线,归纳知识要点,总结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习题训练,使前几步的成果得以强化。
在这一部分中,结构分析可以师生共同进行,不作为重点。规律总结一定要认真进行,对此,教学方法应该有两种:一种是学生合作探究对课文进行小结;一种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一般情况下,难度大的篇目适合第二种。
小结的内容是:层次、重点、主旨(道理)、写法、作者感情等。
小结的形式:艺术板书、文本板书。
篇2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所谓模式,其实质就是一种现成的“方案”或“蓝图”。如同一个建筑物可以有不同的设计方案一样,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也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模式。面对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就存在一个如何选择的问题。那么究竟应如何选择教学模式呢?第一,应根据教学目标选择。美国教育家埃金说:“所谓模式,就是为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具有规定性的教学策略。”前面我们对教学模式的定义也强调了这一点。由此可风见,模式是专门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不同的教学模式服务于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有不同的教学模式与之相适应。因此,埃金又指出:“蓝图的规定,决定建筑工人应采取的行动和要造的建筑物的类型。要选什么特殊式样的蓝图或模式,就须看修造什么样的建筑物。同样的道理,教师考虑选择教学模式时,首先确定教什么,然后才按这个教学目标选择模式。”教学模式的针对性决定了选择教学模式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教学目标不同,选取的模式就应有所区别。比如自学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其课堂结构一般遵循定向指导――学生自学――学生交流――师生小结的程序;而练习课则是为了使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它的课堂结构程序一般是:提出练习任务――指导练习方法――学生完成练习――师生共同评析。如果不考虑教学目标和内容而选择与之不相应的教学结构模式,肯定不会取得预期效果。第二,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这个“实际情况”主要是指教师的素质和学生的能力及相关的教学条件。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为广大教师选择和运用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同时我们应当看到,这众多的教学模式每一种都有它不同的适用对象、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这就要求我们选择时,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脱离实际去追新潮、赶时髦,其结果必然适得其反。
选择了合适的教学模式,紧接着便是如何使用的问题。对此应当明确,我们可以借鉴吸收教学模式的精神实质,但不能完全照搬套用它的每一步骤和环节。一方面,教学模式在结构和方向上具有规定性,在使用时必须以它为指导。这就要求教师掌握教学模式的精神实质。如使用魏书生的六步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教师必须了解这一模式的特征是强调自学为主;以学生认知过程为序;体现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统一;注重因材施教。这是它的规定性和指导性的一面,即所谓“万变不离其宗”的宗,也是使用这一模式首先应当把握的。另一方面,虽然教学模式具有操作性的特点,但它不可能支配教师采取的一切行动,在使用时又必须根据具体教学环境进行合理变通,决不能生搬硬套。这样,才能合使用权语文课堂教学既有“一定之规”,又能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特色。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包容与探究心使我们不仅要对传统教学模式深入研讨,更要对处于新理念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反复探究。
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是以“讲授―接受”为教学模式,比如“四步教学法”,其程序一般为“复习过渡―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作业”。这种模式以“教师、教材、课堂”三点为中心,重视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的控制与督促,强调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是强调学习主体的共性而弱化个性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有自己的不足之处,但其更强调教师能力,教师严谨的治学理念,高超的教学水平影响着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动性。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对课文人文内涵的把握,对写作技巧的深入探究,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可以说,没有一个高素质的教师,就很难拥有高效的语文课堂。
“杜郎口“模式可以说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一个大胆革新。“自学―指导”为其核心模式,以学生自学为中心和先导,变教师讲授为指导,重在促使学生自学能力,养成良好自学习惯。教学程序为“指出自学要求―开展自学―讨论启发解决疑难―练习应用―评价反馈(或改错)―系统小结”。这种模式大范围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视学生个体的自我学习体验,的确在某种范围和某种程度起到了“唤醒”的教育效果,是值得肯定的教育创新,可也存在争议之处,比如知识点是否达到一定的高度与广度;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是否到位等。
比较之后,我们会发现,并没有完美的模式能够供我们抄袭,只有较为完美的模式供我们借鉴,没有一种模式可以永远走在潮流的前线,只有吸收开放的理念指导者某种有生命力的模式在自我更新中不断蜕变。
课改没有现成模式,但这并不是说不需要模式、排弃模式。只是说我们可以在自己本校教学的基础之上,探究他人的语文教学模式,汲取精华,剔除糟粕,拿来为我所用。不管是学习什么,都是以前人模式为基础,探究掌握清楚后再活用套路,达到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境地,最终“无招胜有招”。通观古今中外教育大家和良师,他们各有自己的教育风格,这些风格也多是探究他人“模式”,为我所用的硕果。
篇3
关键词:教学模式;高效课堂;有效备课;有效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现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对“变革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几点认识。
一、有效备课是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教师一辈子都在备课。”的确,有效备课、优化备课环节对我们教师、对我们的学生和课堂显得尤为
重要。
1.立足“三维”备教学目标
立足于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一经确定,我便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指针与精髓,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这一目标展开,教学内容的增删、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环节的衔接都始终如一地为实现既定教学目标服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得到增长,情
感得到体验,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2.善抓“题眼”备教学思路
如,在备《永生的眼睛》这一课时,我并不急于搜集课外资料和教学参考书,而是认真“啃”教材,钻进去,最终抓住“骄傲”一词为“题眼”,进行课堂构建——温迪为谁感到骄傲?
3.精雕细琢备教学过程
备教学过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教学结构化,精雕细琢地对教学时间、情境创设、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进行科学化的总体设计和规划,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学习收获最大化,深刻感受学习经历,体验紧凑而快乐的学习过程,提高教学效益。
4.修正完善写教后反思
上完课是课堂教学的结束,但对备课来说,并没有结束。苏霍姆林斯基课课都有录音资料,以便教后听听自己的课,来一番自我琢磨,自我反思。
二、有效教学是重点
1.从教师自身的教艺特长和风格特点出发
课堂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教师要通过有魅力的预设,让学生紧跟“节拍”,有“节奏”地进行探究活动。以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2.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出发
有效教学的真谛,不仅在于学生的“学会”,更在于实现学生的“会学”。
3.从课堂学情的生成出发
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是具有不确定性、难预测性。教师面对课堂上发生的变化,必须调整课前的预设,临场作出有效的应对方案。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策略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方法与手段,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语文学科教学模式的创新不仅仅是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教学内容的创新,还包括语文教学与内容的增减与语文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语文教育创新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时代的需要。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多年,在结合自身实践的基础上,探究如何对语文课堂模式进行改进,希望与广大同行共勉。
一、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情境导入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呆板、生硬的教学形式,使得课堂更具有生动性与直观性,课堂效率大大地提高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利用课件为学生准备一节生动、传神的语文盛宴。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都充满好奇心,善于模仿。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情景导入教学,更容易吸引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所以说,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的丰富性、直观性,为学生创造学习语文的情境。
我们制作课件时,要认真研究课本知识,根据教学的内容制作出符合教学目的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处于学习语文的有效环境中。比如笔者在进行《北京的春节》教学时,就搜集了关于老北京过春节的图片与视频,在导入时播放,学生很快被老北京春节的特色和热闹所吸引和感染,进而进入到课本之中。之后,笔者还引导学生分析眼前的北京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有什么异同,这样一来不仅深入理解了课本内容,还有效地进行了拓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二、创新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创新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小学语文创新的出路。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学生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则属于从属地位,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因此,教师实施教学创新首先要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差异,才能因材施教。另外一个方面,语文教师还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观念,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包括创建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借助多媒体进行多种方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与潜能,让小学语文课堂灵动起来。
三、鼓励学生勇于质疑
古人曰:“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发现问题,大胆怀疑,寻根问底,才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开端。所以要想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创新教学,就应该首先从大胆质疑开始。在笔者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都懒得提问,懒于回答问题。这样的现象是不符合新课标要求的,也不利于建立高效的语文课堂环境。为了帮助学生克服恐惧的质疑提问心理,笔者在学生学悟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讨论,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潜能,进行深入性的质疑、研究、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的课堂质疑氛围,尽可能地拓展与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度,展现每一位学生的个性。
四、注重语文课堂结尾的艺术
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应该要栩栩如生,不仅在课程导入的时候吸引学生的目光,在结尾处还要画龙点睛,深化主旨,体现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实现扎实高效。从这我们也可以看出语文课堂教学结尾的重要性,常见的语文课堂结尾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总结式的课堂结尾
所谓总结式就是指教师在一节课的结束部分,运用简单的言语简明扼要地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与概括,把学生应该掌握的重难点知识二次呈现,让学生了然于胸。总结式的课堂结尾一般以教师总结为主,所以学生依然是被动地接受,而非主动地创造。因此,笔者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利用提问的方式予以配合,让学生进行总结,这样就可以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此时,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针对学生总结不到的知识或者总结错误的知识点予以纠正,尽管学生的总结并不全面,但是此方法却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最主要的是通过不断地完善知识点,使学生当堂课所学的内容更加完整。
2.学以致用的课堂结尾
虽然当下的学生最主要的压力就是作业,但是开放性作业显然是一种学以致用的结尾手段。学生利用开放性的作业,延伸与补充了课堂教学内容。但是语文教师在留作业的时候不能墨守成规,必须要精心设计一些体现教学内容与目的而且还适宜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进行课外探究的开放性作业。例如,笔者让学生写生活日记,调查自己周围生活与课本中的异同,写赞美母亲的小诗,记录节日风俗等等,寓教于乐,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关注生活,拉近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课外不知不觉地就学到了语文知识。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模式创新要立足实际、植根生活、放眼未来。在创新模式的过程中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手段,而且语文教学应该是一种富有创新的开放的教学过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师生平等、民主对话、相互交流,在创新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本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篇5
引言
随着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推行,中学语文教学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狭隘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适应,基于此,本文就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反思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教学模式及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
教师在长期教学中会不断积累经验,慢慢养成自己的教学习惯,把对教学目的和教育思想的理解渗透其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模式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可以说,教学模式是指融入了某种教育理念,并在成熟的理论化教学活动,一般指的是具有相对规范的活动程序。
(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学语文课堂教学面临新的挑战,我们应正视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下存在的诟病和缺陷,积极寻求教学改革的突破。首先,文章讲解程序化,不论是哪种题材的文章,教师采用的方法都是一样的,先串讲,然后分析,最后总结。其次,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较为重视,却忽视了对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学生学习比较被动,对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不利。再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于模式化和程序化,面对变化的学生和环境,缺乏灵活性和学科特点,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不仅制约了语文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培养。
二、中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新思考
(一)擅长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中学语文教师要想提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从教学手段方面入手,善于选用更多有效的教学手段,这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关键环节所在,因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将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出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将会从心理里迸发出强烈的求知欲。因此,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中学语文教师就应该课堂的导语方面下足功夫,让导语变得生动有趣,点燃整个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氛围,开启学生语文学习的新思路同时,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流行与普及,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些教学辅助手段,尤其是要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让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全新的活力。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营造出一种声情并茂的教学情境,通过幻灯片来把较为抽象乏味的语文知识变得更为具体与形象,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并吸引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中去。此外,中学语文教师还应该在语文课堂上创设出更多丰富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去,在活跃中学语文课堂氛围的同时,提升中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与主动性应该来说,这样的中学语文课堂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为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这些教学活动可以是朗诵比赛、复述课文故事大赛,也可以是小组合作探究或课本剧表演等,真正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他们的语文创新性思维与创新性学习能力。
(二)有效的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刀切,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教学模式是粗放、低效而且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地探索适应新形势的分层次教学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们都有所提高和进步。
1.分层教学就是按照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知识的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将学生分开层次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这样有利于全班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学习《芦花荡》这篇课文内容时,笔者在提问上设置了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比如对后进生的要求是用讲故事形式进行复述;让中等生用自已的话来概述课本的主要内容;同时要求优等生用简炼准确地语言概括课本的主要内容等,让每个阶层的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这样也会使程度落后的学生也可以在文本的学习中得到很多的收获。
2.分层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笔者在进行作业布置时也是根据学生们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层布置,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例如笔者在布置作业时,对于优等生的要求是,要求他们独立地完成基础的知识课题,同时还要完成带思维拓展题;对于中等生,要求他们在完成带星号的题目时给予他们一定的辅导和指引,并且允许他们之间进行相互交流讨论。后进生的要求是;允许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顺利地完成相关的基础题。尽可能地将每一个层面的学生“动”起来。这样也是对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一种鼓励。
(三)突出个性化,突出自己的教学风格
多少年来,中学语文教学一直传承着似曾相识的教学模式。面对变化的周围环境、不同的学生群体、迥异的教学内容,施教者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加以应对,以程序化的教学模式应对飞速发展的社会现实,必然会丧失语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磨灭中学生多愁善感的天性,降低课堂教学的效果。改变这一现状,需要语文课堂教学突出个性化特点,展现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语文课堂教学上,于漪老师是成功的,他的成功源于他对教育思想的独到见解和对语文教学的精雕细刻;魏书生老师更是匠心独运,他大刀阔斧地完成了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转化,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创造性突破。他们的成功源于改变了教学模仿和教育模式的“克隆”,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摸索出具有适合教育实际的教学风格和个性特色,这从根本上解放了学生思想,创造出生动鲜活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篇6
【关键词】活动化 中职语文 教学模式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11.038
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素质较低。而中职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仍沿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个性鲜明、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生事物的中职学生来说缺乏吸引力,从而导致中职语文教学出现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尴尬局面。要改变这种局面,笔者认为应实现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化。所谓活动化是指教师研究教材,设计课堂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中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思维活跃,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课堂活动实例展示
笔者结合自身实践举出四类语文课堂活动实例,以供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参考。
(一)“我要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通过读,可以传出文字的情趣,畅发读者的感兴。”朗读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何况,“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不可能替代学生解读文本。
语文课堂离不开朗读,教学时可采用不同朗读方式――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配乐读、分角色朗读等。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上册(以下示例均出自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教材)《我愿意是急流》为例,学生熟读该诗、师生共同解读诗歌内涵后,笔者请男女两名学生配乐朗读。在深情的钢琴曲《献给爱丽丝》中,两名学生读得舒缓、深沉、愉悦,读出了热烈的感情,作为听众的学生也深受感染,为之陶醉。再如教学朗诵诗《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该诗结构匀整,语言流畅,激情澎湃,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在疏通字词障碍初读诗歌后,笔者首先播放抗震救灾义演晚会上群星的朗诵,学生很明显受到了强烈震撼。此时笔者要求学生分组读――每组朗诵一节,全班朗诵最后一节。读完后学生意犹未尽,笔者再请出7位同学各朗诵一节,全班朗诵最后一节。通过酣畅淋漓的朗诵,学生看到了诗歌中提到的一张张脸,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那一刻,我感到自己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二)“我要说”
与人交流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大部分中职生毕业后面临就业,需要具备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但现在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容乐观,究其原因,其一是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生活学习环境相对闭塞,因而知识面不广,有时显得比较胆小;其二是小学初中的语文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
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深入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说话欲望,变“要我说”为“我要说”。如教学《二十年以后》,小说讲述了两个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吉米和鲍勃,在分别20年后重逢时,当警察的吉米逮捕了变成通缉犯的鲍勃。感悟品读小说后,对于吉米逮捕鲍勃的行为,学生持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其一,认为是对友情的背叛,其二,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友谊。笔者不急于解答,而把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分成了正反两个组,按照正反方陈述―自由辩论―正反方总结的程序进行辩论。联系身边实际,学生有话要说,辩论进行得如火如荼:平时比较沉默的学生积极发言,多次迸发出思维的闪光;平时心不在焉的学生也主动参与其中。学生们在辩论中理解了吉米的可贵,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这种可贵的自我教育绝不是教师课堂上的讲解所能替代的。
(三)“我要写”
不少中职学生惧怕写作文。笔者认为应研究学生的心理需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诱导学生的表达欲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笔者在教授写说明文时,对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进行训练指导后,设置情境:给你一间房和一些家具(笔者准备好卡纸做的图片),请你利用这些家具布置房间(可以合理配置小用具和装饰品,如台灯、窗帘等),然后加以说明,让别人不借助图也能知道这间房子的布置情况。经过十分钟准备后,笔者请出两名学生,一位面向全班述说他的房间设置,另一位则拿着准备好的图片,根据同学的陈述用图片在黑板上展示。台下学生们饶有兴趣地看着。完成后,笔者提出要求:其一,请陈述方指出贴图方是否如实还原了他的房间设置?问题出在哪里?(参照点是否选好?方位词是否用准?)其二,请学生指出陈述的同学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三,修改自己的作文。这样的活动可以开展3~5组,一堂课下来,唤醒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了他们的个性化思维与创造性,在轻松的氛围中达成了本课教学目标――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
另外,不少小说结尾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课堂上师生们充分解读文本后,笔者往往会设计一个环节――“故事结尾我来写”,让学生发挥想象,补充文学空白,训练语言表达。比如教学《离别的礼物》,笔者引导:“故事的最后彼得、爷爷、爸爸都哭了,哭成了一团。他们此时各自的心情是怎样的,故事接下来会怎样发展呢?”这样的命题充分重视了学生们的个性思维,他们有话可说,续上的故事可谓千姿百态。学生们体验到了写作的乐趣,通过写作获得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写作便成为一件充满快乐的创造性活动。
(四)比一比
中职学生有着好玩的天性,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会非常认真、非常投入。适当开展课堂竞赛活动,学生们在紧张但愉悦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课堂效率自然大为提高。
笔者每周都会在班上进行一次生词、名句听写比赛:每个小组抽一个代表到黑板上写,其他同学在听写本上写,对优胜组、优胜的学生进行表扬。有了这个活动,学生们对待生字词、名句不再大意,一学期下来积累了不少好词好句。再如,结束诗歌单元学习后,即举行诗歌背诵比赛:将全班分为4个小组,人人参加,以抽签形式决定其所背篇目(背诵篇目为之前所学诗歌),以全组总分决出胜负。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们自发为台上每一位胜出的同学鼓掌,也为本组没能背出诗歌的同学叹息扼腕。课堂上时而静穆、时而掌声雷动,连平时比较厌学的学生都在认真背诵诗歌,这是一种好的现象。
二、设计语文课堂活动的要求
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跃,身心愉悦地投入到课堂中。但如果教师设计不当,也许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适得其反。笔者认为教师设计语文教学活动时须考虑以下四方面:
第一,活动设计精当,活动时间充裕。每堂课的活动环节应精当,过多过滥的活动不仅使学生活动不充分,而且会丧失活动本身的意义。只有当学生在充分的时间内进行了充分的活动,他们才能在活动过程中有所体验、感悟、思考、探究、审美、评价、表达,并在这样的过程中提高语文能力,增强语文素养。
第二,活动方式灵活多样。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喜新厌旧”是人类共同的最突出的审美心理特征,因而,活动教学的形式、方法、过程、内容等最好能推陈出新,以增强活动教学的效果。
第三,活动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设计、组织活动时应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条件,更应把握学生语文基础、心理特点、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因素。明显高于或低于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活动都是难于开展的、无效的。只有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课堂活动,才能让他们能够参与、乐于参与,从而使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四,活动设计尽可能考虑参与面的广度。课堂活动设计尽可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其中、乐在其中。教师应保护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尽量避免“少数学生是演员,多数学生是观众”的活动设计。
综上所述,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它能让学生在课堂主动探求、主动实践、主动发展,它能提升课堂艺术与教学质效,从而让中职语文课堂面貌焕然一新。只有把课堂活动设计作为教师备课的思维核心,才能打破思维定势,时有创新,从而使中职语文教学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陈玉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靳健.中学语文参与式教师培训教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多模式;探究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创新能力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在新的课程教学理念指引下,语文教学课堂呈现出多模式,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局限在教会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而是把语文课堂作为一个丰富多彩的舞台,一个生活的浓缩片段,一个理想展翅的天空,学生在多模式下的语文教学课堂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从被动学会向主动学习转变。我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一、情境式的语文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使以往简单的我教你听转变成一种互动的教学模式。
1、激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
殷切地期待学生,坚信学生一定会成功,是真正引导学生开启智慧大门的闪光的金钥匙。只有在教学中真心真意地爱学生,才会给学生创造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良好成材环境。在课堂中,充分运用语文的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愉快学习,教师就会捕捉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多给学生鼓励,理解他们、公平地对待他们,平易地、诚心地与他们交朋友,从而准确把握学生的情感脉搏。因为学生会从教师的爱中获得信心,获得力量。这种信念往往转化为一种积极向着教学目标的驱动力。
例如:我教《麻雀》一课时,当问到学生老麻雀不顾自己的安危而于猎狗展开搏斗,你觉得老麻雀这种做法对吗?如果你是老麻雀你会怎么做?有的学生回答“我觉得老麻雀做的不对,它根本没考虑周全,它既救不了小麻雀连它自己的性命也会搭上,要是我是老麻雀我不会这样做的。”我对这位学生的回答做了肯定的评价“你说的很有道理,考虑的很多,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事情。”而不是指出学生这样回答不很好,而是在后面的教学中让学生融入情境,让学生知道老麻雀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有“爱”在行动里面,老麻雀才会奋不顾身的与猎狗展开搏斗。这样教学既让学生在情境中了解了课文,又有了自信心,会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
2、训练感觉。
创造在某种意义上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实践证明,感觉的训练,使学生对周围世界日渐留心敏感,因而拓宽了他们进一步认识世界的通道,并成为他们的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注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创设情境。从各方面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起学生学好语文的情绪。
3、融入情境,在体验的乐趣中陶冶情感。
情境教学是一种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互动,从而达到“以情动情”的效果。
例如:语文口语交际《我爱吃的水果》当中,我创设了“水果超级市场”的情境环节,让学生把自己日常生活当中遇到的用到学习当中,自己推销自己的水果。通过活动学生情绪高涨,达到了口语交际的学习目的。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用生动、形象、准确、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感画面,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角色,进行语言交流。鉴于小学生的表演欲望较强,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课堂表演。表演的形式应多种多样,有个人表演、小组表演等。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一切好的机遇除了学生把握外,还要靠教师的精心创设,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二、以质疑提问的语文教学模式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的创造力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创新的精神,另一方面是创新的能力。语文教学课堂中首先要发现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培养学生的求思维。运用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引导学生多角度,灵活地观察、分析问题,就能提高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老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有的教材中,往往一个学生对其中的一点提出疑问,还有更多的学生从多个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在根据不同的问题来分析,找出答案,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三、活动型的语文教学模式
1、语文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在创新教育的语文课堂中,把语文知识紧紧的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因为有生活,才有感受:有实践,才有体验。教师应根据语文活动内容,适当安排一些实践活动,并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体验。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讨论、交流、欣赏、参观访问、操作实践、调查研究等活动及喜闻乐见的游戏来丰富学生的感知,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在实践中发现和探索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注重对活动过程和方法的指导,使活动过程不断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因素,都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作用。
篇8
【关键词】教学模式 讲练复习课 习题讲评课 学案导学复习课
高三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在课堂,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可见,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其形式有多种,对于高三语文课堂教学,目前比较实用的教学模式有:讲练复习课、习题讲评课、学案导学复习课等。
对于讲练复习课,比较常用的课堂教学有:(1)以题目带知识,考点知识化,知识问题化,即先练后讲。(2)以结构带知识,从知识结构人手切入复习,顺藤摸瓜,各个击破,即先讲后练,讲练结合。(3)问题导学式,精心设计高质量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归课本,让学生直接填写或在课本上找答案。近几年教学实践证明,一堂课中,应既有先讲后练,又有先练后讲,同时,要给学生一个“悟”的时间与空间,做到“讲-练-悟”有机结合,效果会更佳。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讲练复习课堂教学中,出现频率很高的教学环节,就是语文用语的教学,语文用语的重要性从高考试题分析中都知道了,那么,如何进行语文用语教学?方法很多,但没有很好的法子,常用的有:①机械记忆,但要辅助必要的教学活动,有的教师曾总结过一句话,叫“三多二快”,即多上讲台、多书写、多暴露,快反馈、快矫正。②归类(比较)记忆,对不同的语文用语进行分类,通过比较、联想,强化记忆。③在课堂上进行书写记忆语文用语的比赛。④营造氛围,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使用语文用语时的常见的勘误表等。
习题讲评课,是高三复习中最常见、最重要的课型。细化一下,又可分试卷讲评课和习题讲评课。学生的能力在复习中能否有效提高,讲评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要上好讲评课,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讲评的几个环节。无论哪种讲评课,都必须确保“训练-批阅-反馈-讲评-巩固”等几个环节的完整与落实,即落实好“四必”复习教学原则: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2)讲评的基本方法。评的基本方法就是归类讲评,归类的内容很多:按考点归类,按能力要求归类,按解题思路方法归类,按高考题型归类,按错题、错因归类等,同是错因分析,又有知识方面的、思维方面的,心理方面的等等。(3)讲评的基本要求。讲评要做到五忌:一忌讲评无针对性:二忌泛泛讲解抓不住重点;三忌简单对答案分析不透,要点不清;四忌就题论题,不归纳,不总结,不深化;五忌讲完了事,不跟踪补偿。据此,讲评力求做到以下几点:①归类讲评,对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归类讲评,切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②重点讲评,精讲不等于少讲,而是针对讲评。针对讲评,从大的方面来说,讲重点、讲热点、讲双基应用的薄弱点,讲学生的易错、易混、易模糊点。具体讲每一个题时,应重在讲思路、讲方法、讲规律。③注重过程评析。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展现思维过程(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要这样想?);针对学生思维缺陷,切实讲清错因,以达到“与其伤其十指,不与断其一指”教学效果。④变式讲评。注重变式,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训练,从多角度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规律,讲评不仅就题论题,更重要“借题发挥”,激发联想,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讲这个题的深化变形,讲这个题与同类型题目的联系等,讲这类题的规范解答,使讲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⑤讲评课也不能“满堂灌”,必须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与反思的余地,一般约10——15分钟。⑥跟踪巩固,二次过关。针对学生存在的重点问题,要设置跟踪巩固练习,巩固练习又分当堂巩固和专题巩固,当堂巩固练习,短小精悍,数量不多,质量要高,针对性要强。专题巩固又叫阶段性检测。每次讲评,要求学生,红笔纠错,错题入集,二次训练,专题巩固,错题过关。无论什么课型,讲与练都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重要环节。这更是复习教学中首先要研究好的一对矛盾,讲须练、练必讲,但讲什么、练什么,讲多少、练多少,有个度的问题,这个度是个教学艺术问题,也是决定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复习模式是根据《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要求,将复习内容进行重组,通过专题形式从纵横两方面对知识进行归类、联系,以提高复习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核心就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使用这一教学模式,要注意主备课人和备课组成员的二次备课之间的关系,重点关注以下几点:(1)根据本校学生的情况,备课组要分工合作,在原有基础上对学案进行改进,并精选近三年高考题、2年模拟题作为配套练习。每次集体备课,组内有中心发言人,对下一周的教学内容提前进行分析,明确考点,确立重点内容,其他老师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补充。在一堂课开始前,通过认真备课,师生都明确教学目标。我们把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规定具体化,并把老师们的教学经验规范于学案之中。
(2)课堂教学活动这个环节要求教师围绕目标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薄弱,第一轮学案要注重于纵向复习,按模块分专题整理。根据学案填写的反馈情况,教师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授课过程中,有的放矢地针对学生的问题重点讲解。在学案中设置了一些探究性的讨论问题,便于在课上展开学生的自主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知识。检测题的内容围绕着目标,以获取反馈信息为目的,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收集信息。有针对性检查各层次学生(侧重中等偏下学生)答题情况,巡视和提问等。在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制定恰当的矫正、回授措施,如有针对性的个别订正(可在堂上巡视时进行)、合作学习、变式教学(从另一个角度重新教学)等堂上教学矫正。
篇9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就是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改变,课程改革就无实质性的变化。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倡导"以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因此积极探索教学模式,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事在必行。
语文是提高综合能力的学科,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40分钟内真正学有所得,并获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就应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入手,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能学会的让学生自学,学生学不会的教师引导点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师生共同认定目标
即确定一节课师生共同探究完成的学习任务,目标的制定意在明确本节课应该学会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可以更有效的提示学生本节课要学会什么,怎么去学,学习内容更清楚更明了,是站在学生角度来审视学习内容,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学。学习目标的确立,解决了学生盲目阅读、不会阅读的弊端,明确了读什么、学什么的问题。
二、指导自学方法
确定了学习目标,明确了所学内容,就要解决怎样学的问题。小学生学习能力有限,学生之间也存有差异,教师要有意识的渗透学习方法,教会他们如何学习,逐渐提高自学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而以往我们的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关注的是教师怎样教,学生没有章法可循,渐渐养成被动听课的习惯,教师一旦放手,学生就乱了阵脚。课堂上要求我们教师精心设计自学指导,从单元导读、自学提示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如提示学生图文对照、勾画句子、写批注、概括小标题等,教师的提示引导、问题的抛出应照顾文章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着手解决重点内容。此环节教师一定要注意问题的有效性,针对教学目标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三、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在学习提示引领下,学生开始自主学习,边读边感悟课文内容,此时教师的任务是引导掌握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情,尤其关注中差生的学情,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指导,此环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注意发现各组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和疑点,做到心中有数,以明确下一步汇报交流的重点。先自主学习新知识,有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同时倾听别人的想法,当问题无法在组内解决时,在全班讨论交流时提出来。
四、交流引领提升
在教师巡视学生自学情况,学生能基本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此过程既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又是对学生自学效果的检验;既要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要引导学生提高品读、感悟、表达、运用的能力,有针对性地探究重点问题,全班学生参与交流,认真倾听,起到学生帮学生的作用,此过程是整节课的重点环节,在围绕目标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力求把所有自学中的问题都展现出来,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由学生自己独立解决,自己独立解决不了的,小组讨论解决或全班讨论解决,还解决不了的,教师通过启发引导、读悟结合,共同品析重点语句,理解重点词语,感悟作者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最后在有感情朗读中升华文章主题。这样学生在品词析句中,强化语感训练,学会读写方法,提高自主阅读能力。第一课时可在此环节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训练。
五、自测反馈
一节课的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能紧扣学习目标和教学重点的练习内容当堂进行检查。因为班级教学的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检测内容应有层次性形式要多样,以基础练习为主,注意习题的层次和梯度。互测练习既是巩固,又是反馈,要能发现问题,尢其是学困生要重点帮扶,以完成学习目标。要注意语文学习特点,检测内容可以是背诵,小练笔等知识与能力兼顾。
六、拓展运用
这一环节目的是运用语文,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把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延读的内容可以是课文中知识的迁移,也可以是课外阅读。迁移的内容可以是读写方法,也可以是课文的语言材料,形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还可以是语文实践活动。课外阅读的内容可以搜集、整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也可以阅读合适的课外读物,并对其中的句、段进行摘录,写写读后感。教师要利用一定的时间组织交流、评议,以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堂教学模式是联系教师与学生的纽带,教学模式的选择与确定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不仅从目标的实现、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差异来确定教学模式的取舍。而一旦确定了何种教学模式,就必然关系到教与学的优劣成败。在教学模式的应用上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同化与异化。通过同化和内化吸收新信息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适合具体学科的教学模式。教学工作是多种教学模式的集合。从教师自身来讲,掌握一些常用的教学模式,以完成教学所赋予的任务。一般得心应手地运用几个不同的教学模式,这是完成教学任务不可缺少的。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分层教学 小学语文 教学应用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小学生在个性与学习能力上是明显的。班级授课模式仍然是教学的主要模式,班级规模不断扩大,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项挑战。班级容量越大,教师就越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分层,落实分层教学。当代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只有落实分层教学,才能让小学语文课堂的全面性得以实现。下面对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作了论述。
一、对语文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利用分层教学模式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需要教师建立全新的分层教学思想,将分层教学思想与教学目标的设计相结合。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就是与小学生学习能力层次相符合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分层,设计每一个层次的学生目标,让教学活动更合理。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学习品质及学习兴趣、个人性格出发,将学生分成学困生、中等生与优秀性三个层次,再针对每个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目标,有利于分层教学活动的实施。教师要考虑每一个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设计一些超过他们现有能力,但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以科学的目标给予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动力,让他们积极学习。
比如在针对《火车的故事》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教师要这样分层。首先,学困生要通过课堂学习掌握课本中的生词,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其次,中等生要在实现学困生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结构与内容特点,明确情感内涵。最后,优秀生要实现中等生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利用新知识充实自己的写作,提高个人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对语文教学过程进行分层
在教学目标得以分层之后,教师要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落实分层教学,实现层次化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明确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优秀生的思维较活跃,他们能够快速接受新的知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让他们更多地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获取新知识,培养他们开拓创新的能力。而中等生与学困生的思维能力有限,教师要引导他们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找到语文学习的目标与动力,用不同的教学活动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让小学语文课堂更有效。
比如在讲解《植物妈妈有办法》时,教师可以提出“文章中提到了几位植物妈妈,她们的方法是什么”这样的问题。组织学困生与中等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寻找答案,引导优秀生通过自主学习方法寻找答案。最后,大家分享小组学习答案与自主学习答案,促进全班学生大讨论,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换思维运动成果。
三、对语文作业进行分层设计
作业设计,是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对于学生来说,作业是其重要的家庭学习任务。通过完成作业,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检验自己的课堂学习成果。让每一个层次都接受他们可以完成的作业,接受与他们的学习目标相对应的作用,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早日实现。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让作业的教学监督与促进作用发挥出来。首先,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基础性作业,像看拼音写汉字或者造词、造句之类的作业。其次,对于中等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综合性题目,让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简要的解释,分析词语或者修辞等。而对于在优秀生,教师则要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如仿写与续写等题型。
四、对语文教学评价进行分层
分层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与作业,必须得到层次化教学评价的支持。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感受,利用层次化的教学评价,给予学生肯定,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付出得到教师的关注与肯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激励与赏识评价,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积极学习。
像在写作教学中,学困生会为了凑字写作,总是觉得无话可说。教师要认识学困生的能力,从学生的书写整齐度方面表扬学生,给予学生积极学习写作知识的动力。当学困生可以清晰地表达个人思想时,教师就要肯定他们。从学困生的能力出发进行评价,有利于教学评价的公平性。而对于优秀学生,教师要关注他们写作中所用的修辞及文笔,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在评价中明确自己的不足与长处。
五、结语
将分层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就要将分层思想与小学语文的每一个环节结合起来。掌握每一位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做好课前准备,从教学目标到教学评价,全面贯彻分层教学思想,让分层教学模式的优势发挥出来。重视学生的需求,加强分层教学,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发展战略研究
- 下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语文教研活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