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教育范文

时间:2023-03-21 02:37: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阳光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阳光教育

篇1

一、现实困境中谋篇布局,优化教育环境

六十中是一所农村的初级中学,生源为当地农村孩子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受家庭环境影响,家庭教育普遍缺失,孩子对外界缺乏了解,接触新鲜事物少,知识面狭窄,大多不自信怎样摆脱这样的困境呢?如何让师生自信、快乐和幸福地生活、学习和发展呢?于是“阳光・生命・教育”便成为我们一直以来探究和实践的课题了。

学校领导班子集思广意,反复论证,确立了“一年迈出一小步,两年跨出一大步,三年打翻身仗,五年跨入名校行列”的发展愿景,制定了四步走发展规划:第一步,抓好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升教育质量和学校文化品位,树立学校良好形象;第二步,实施人文、高效、精细的管理,走科研兴校之路。争取在教育质量、教学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第三步,积淀优秀文化,打造学校育人品牌;第四步,实现“办学特色鲜明、运行机制高效、师生发展健康的区内先进学校”的发展目标。我们以“谦虚,因为我今天有不足;自信,因为我明天会更好”为校训,形成了牛耕、虎跃、瀚海、阳光”的校风和“勇于提问,勤于思考富于联想,善于总结”的学风,从心育的层面内化了师生们的精神追求。全校上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我们重视理念引领倡导“不求最好,单求更好;只要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就是好孩子”,“我们的脸上有多少微笑学生的心中就有多少阳光”等阳光育人理念。搭建成长平台,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实施青年教师一、三、五、八成才战略”;制定教师学习汇报三部曲,即把学的说出来、把说的做出来,把做的写出来;提倡教师相互听课“四个一”,即发现一个优点、找到一个不足、给出一个建议、写出一个反思注重多元性评价,制定《教师成长业绩档案》《阳光师培养方案》,设立多种奖项,如“阳光教师”“技艺能手”等。

二、内涵发展中立足科研,创新阳光教育

学校树起“课题引领谋发展,阳光育人铸品牌”的友展大旗,以冷冉先生的“情为根,知为本,情促知,知生情,情知交融,和谐共生”的教育思想为突破,提出以尊重、理解为前提以平衡心理的调节为手段,以乐观向上的精神为支撑,以和谐温馨的情境为依托,以塑造健康人格为目标的教育才是我们的“阳光教育”。我们认为“阳光教育”中师生以心换心、心灵相通、心心相印,以情培情、以情促行、情情相亲才是我们用心的教育;生命、生态、生活、生本、生长才是我们关注的对象;平等、民主、科学、艺术、互动、和谐永远是“阳光教育”的主题曲。于是我们将“一纲――营造阳光校园”“四主线――培养阳光教师,打造阳光课堂,创建阳光班级,争做阳光少年”确定为实施“阳光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三、特色实践中打造阳光工程,铸就育人品牌

(一)文化建设,营造阳光校园

学校位于旅顺城山脚下,依山傍水,清幽雅静,是省首批“绿色学校”和“环境友好学校”,校园”净化、美化、亮化”程度显注,形成了生态化、园林化和人性化的现代开放式校园形成了一种“人与自然、审美与教育”和谐统一,使学生在优雅的自然环境中耳濡目染,高尚的品德和艺术修养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各班教室统一要求与自主布置相结合班级文化建设。既要体现教育性,又反映学生情趣。呈现“动”起来,“活”起来的特点。如”星星乐园”、“爱心部落”、“青春绽放”、”飞扬青春”“我行我树”、“创造无限”、“我的未来不是梦”、“未来之星”等儒雅、活泼、向上专栏;学生发挥广播和电教设备的宣传作用,使同伴对做人的“正能量”听的到,看的着,感的深,校园成为欣赏高雅艺术的殿堂,心灵愉悦的家园。

(二)校本培训,铸就阳光教师

怎样使学生能在“关爱、平等、生动、和谐、开放”的教育氛围中,生命得到呵护、尊重、关爱;心灵得到培育、能力与视野得到拓展,尽享阳光的普惠与恩泽,从而健康、快乐、幸福的成长呢?这就需要“真诚、执著、爱心、友善、宽容、智慧、创造”的,“阳光教师团队”。为此学校通过“师德互颂――培养师品人格;教育沙龙――构建学习群体;名著研读――陶冶涵养气质;校本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伙伴互助――提高工作实效;课题研究――提升专业能力;搭建平台――展示教师风采;反思日志――实现自我成长;细节文化――成就完美共识;健体活动――关注身心成长”十大系列活动进行“阳光教师”的培养,现在涌现出孙莉、李红、宋英爱、宋全胜、张子健、周丹等三批21名阳光教师。目前来看我们的教师基本都有“光明:真、善、美的力量:温暖:幸福、快乐的情感;多彩:对价值多元化的尊重和创新精神的肯定;和潜:互相包容、互相促进;生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特质就象夸美纽斯在著名的《大教学论》中将教师比作太阳一样,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每个生命都成为发光体,把做人、知识、能力、合作、实践、创造之光照亮每个学生,成为最灿烂的阳光。

(三)互动生成,打造阳光课堂

阳光课堂的总体要求:真诚、理解、关注、唤醒、激励、鼓舞。教师以阳光心态、饱满的激情进入课堂,真诚的面对学生、真正的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每一个学生,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学习和上进欲望,在课堂中培养属于学生自己的那份自信,促使学生动起来,自主主动的探究知识。我们以先学后教、场中激励,培育三场型课堂(思维场、情感场、生活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为教学行动观;依学情定教法、低起点慢进度、常反复勤矫正、导学法练实效、抓两头带总体为教学工作总体原则;大胆的开始了阳光课堂的创建工作。

在打造阳光课堂活动的创建中,我们依然将理念的引领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在教师理念改变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作用,严把备课关,实施“一课三备”制强调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情感的调节功能、情感的强化功能”。在阳光课堂的的评价标准里增加了许多有关学生心理成长的要素,同时要求任课教师做到,“四带三给”即”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民主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把活动带进课堂。”“还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质疑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空间”形成了“巧设新疑,以疑导学;交流思疑,互动解疑;指导作结,提出新想”的三环六步式“阳光课堂”教学模式。在学生“求知欲、互动力、参与度、表现欲、成就感”的感召和影响下,走进我们的课堂上,你会感受到“没有不参与互动的学生,没有不学习的学生。”教师努力把常规教学的每个环节和行为做得出色,把每个出色的环节和行为变成新的常规,实现了以生为本的常规教学行为,确保了常规教学的高水平、高效率。

(四)集体合力,形成阳光班级

教育的本质在于为了学生,“从学出发,为学服务”是我们办学的宗旨。为此我们确立了“心灵感召、人文默化”的德育行动观,以“进一步强化德育工作的核心地位,健全德育工作的机制,坚持以行为规范教育为主线,以培养学生阳光和自信的心态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创建丰富多彩的德育载体为重点扎实推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深入探索,“以班级为基础,三线(教育、教学,生活)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努力培育具有六十色的默化德育工作方式,形成“一个宗旨两个保障十二个载体”体系(一个宗旨――学生健全的人格;两个保障――班主任队伍建设和全员育人导师制;十二个载体――养成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系列主题教育;系列节日活动;民主生活会;自己的宣誓;团队管理制度;目标规划制度;成长轨迹和心路历程小自传;“伙伴共进”式教育模式;寻找校友足迹;学生社团)。根据不同年级的年龄特征,阳光班级评比的核心标准:1、全班有一个共同的目标;2、班级有健全而富于实效的管理制度;3、班干部在班级的建设和发展中较好地发挥了核心作用:4、班级的每位同学要有良好的文明行为素养,在每周的学校文明班级的各项评比中成绩优异;5、班级要有正确的舆论氛围、班风正、班容班貌好;6、班级每位同学都受到平等的尊重,个性得以弘扬,人格臻于健全;7、班级同学积极参与校内外各项健康有益的活动,并取得一定的成效;8、班级每位同学都有强烈的集体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每位同学都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活力。在初一年级开展了“成型班”的评比;初二年级开展了“平稳班”的评比;初三年级开展了“争优班”的评比,让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富有激情和乐趣。

(五)学生为本,成就阳光少年

深圳实验学校的名校长曹衍清说过一句活:“教育的最高学历恰恰是完善的人格!”我校阳光德育的目标体系是(一)学会保持阳光的心态,表现在1、心理定位要自信2、生活态度要乐观3、为人处世要包容4、理想信念要坚定。(二)学会阳光的处世准则,表现在1、认真负责做事2、诚实谦虚待人3,豁达礼让交友斗、坚韧不拔克难。(三)养成阳光的行为习惯,表现在1、学习起来一丝不苟2、开展活动热情活泼3、接人待客彬彬有礼4、组织调度训练有素。终级目标是:塑造出健全的阳光人格。

从“阳光德育”的目标体系出发,我校的德育工作的重点,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实施教育的:1、追求新知教育,主要是从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求知欲等方面开展教育。2、情绪调控教育,主要是从学生的乐观精神、平和心态、青春期等方面开展教育3,意志品质教育,主要是从学生的自制力、抗挫力、自强精神等方面开展教育。4、文明友爱教育,主要是从学生的责任感、豁达礼让、互助互学等方面开展教育。

激活学校教育主渠道之后,实现教育教学的阳光化,明确了一个方向―适应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的发展。激活两个课堂――校课堂与社会课堂。培育三种品质――智商、情商和意商。增强四个意识――交往意识、体验意识、创造意识、发展意识。培养五种能力――解读、倾听、表现、实践、反思能力。每位班任手中的“我的风采”记录表册,记录着每一名学生的精彩之处,鼓励学生平日要多为自己添光彩;每个任课教师手里都有一本“课堂表现记分册”.记录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点点精彩表现,真正做到及时的表扬和激励。再如:多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学校开展的“勇于表现自我”、“各种才艺大比拼”、“自主管理周”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获得成长的快乐。

篇2

一、以德为先,打造大爱教师

由于教师职业压力的不断增大,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的现象。为了改变教师队伍中出现的“责任心不强、热情不高,工作敷衍塞责”等问题,学校集中开展了“转变教师工作作风”的专题教育活动。首先从师德师风上做强队伍。通过专题学习、自查问题、辅导报告、寻找身边最美教师等一系列教育活动,重新唤醒教师的职业自豪感,点燃教师的工作热情。提出了“让每节课都有备而来”、“你可以不优秀,但不可以不成长”、“把心放在学校里,把学校放进你心里”一系列响亮的口号。教师队伍呈现出在岗、在位、在状态的良好精神面貌,一年来,共承担教育局、教研室安排的会议和教研活动近十次;承办省市级大型活动6次,老师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工作热情。

二、夯实底蕴,培育大气、大智、大美教师

在师能上,我引导教师养大气、育大智、成大美。

学校把师资队伍教师工作从教学管理中单列出来,指定了一名中层领导专门主抓师资建设工作,制定规划,通过每周1小时的校本培训、基本功考评、师生共读、青蓝结对、阳光课堂展示、走出去请进来等一系列措施,从文化素养、基本功、课堂教学、教学风格等各方面进行培养和锻炼。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实行分层培养,多角度地培养年轻教师、骨干教师和品牌教师,实现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

鼓励教师多读书涵养大气。多年来我们坚持开展满天星读书活动。学校每年春、秋、暑假三次为教师报销书费,买书、读书和进行读书交流已经成为常态。为保证教师阅读时间,我们又逐步建立了“逢会必学”制度,行政会、班主任例会、科研例会等所有会议都要进行会前十分钟“好文共读”。为每个办公室配备了开放性书架,定期更换图书杂志,让老师们随时随地随手就能拿到书,方便老师阅读。让读书帮助老师改善知识结构,掌握新课改理念,转变工作方式,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为帮助新上岗教师尽快熟悉胜任岗位,我们强化了对师徒结对工作的管理和考核。除每周师徒相互听课、评课以外,加强了师徒结对的“五个一”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考核结果实行捆绑制,徒弟有进步的,师傅有加分,徒弟退步,师傅则要被扣分,充分发挥师傅的传、帮、带作用。

对于教师的学习培训,学校一直是毫不吝啬投入的,每年投入10多万元用于教师学习培训。只要有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总是努力争取名额,尽量协调学校工作,让每一个愿意学习、追求进步的教师有机会外出开眼界,长见识。

在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上,我们实行“行政领导包干、教研员帮扶、牵手名校” 三个层面三管齐下。学校行政加大了对推门听课的力度,实行“分田到人,”,每位行政具体负责七八个老师,跟踪对口指导。邀请教研员每周下校听课评课,对薄弱教师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帮扶。

为拓宽教师的成长之路,解决我校领导教师理念陈旧、能力不足、眼界不宽、思路不开阔的硬伤,我们积极主动地寻求外地名校的智力支持,想办法让老师们走出去,到教育最发达的地方去学习。在区领导和教育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成功牵手了被前国家教委主任誉为“全国最好的小学之一”的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每学期组织一批骨干教师跟岗学习,老师们亲身感受了北小开放的理念、鲜活的课堂、课改的脉搏!

三、不断完善阳光教师评价办法,促进教师专业提升

篇3

记得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他明确的指出了教育的真谛。我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深深的认识到,热爱学生不仅是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更是我们对祖国、对未来的热爱。

怎样把"阳光雨露"浇到学生的心田呢?我认为首先是"献爱心 ",记得一位教育学家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无水之地。在教书育人中,老师要用爱心去教育学生,不管是优生还是后进生,我们都要满腔热情去教育他们。特别是后进生,更要"偏爱"他们,因为他们更需要爱的阳光雨露,更需要用爱心去滋润他们健康成长。其次是"善用微笑" , 微笑是友善的表露,是相互交流的基础,是心理素质良好的体现。作为老师要时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微笑去面对学生,使他们觉得老师是平易近人的,是可以交心而谈的。特别对于经常被冷落的后进生,我们不要"吝惜"自己的微笑。后进生一旦得到老师的微笑,他们会把它当作最珍贵的礼物。微笑给了他们一种安全感,一种温馨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他们更容易获得成功。再次是"善于表扬,培养自信",心理学家指出,当一个人得到赏识时,他心里就有了一种成就感,就会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而一个有信心的人,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表扬就是一种赏识,对学生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我们老师不仅要学会表扬学生,还要努力创造使学生获得表扬的机会。在不断的表扬中,使学生的自信心渐渐树立起来。最后"设目标,感受成功",老师在鼓励、表扬后进生的同时,还要让他们时常感受成功的愉悦。因为成功的愉悦是有力的推进器,它能催人奋进。在设立目标时要因人而异,设立多层次的目标。只要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就应给予奖励,让他们感到成功并不难。如对一个经常迟到、旷课的后进生,可先要求他不迟到,德育月评成绩合格,就应给予奖赏,就能使学生长期保持愉悦的状态,感到成功的乐趣和存在的价值,不断努力。

每当我站在讲台上,望着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就由衷的感到教师的意义和责任。我们教师的责任是什么呢?不就是用一己之爱化作阳光雨露,去滋润照耀那一颗颗那茁壮成长的幼苗吗?是的,爱是最圣洁,最美好的情感,愿天下所有的老师向每位学生洒下阳光雨露,我相信播下爱的种子,他日必将收获绚丽芬芳的花朵!

篇4

加强学校内涵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关注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健康和谐发展,是提升办学品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健康成的要求。确定“阳光教育”特色方向,打造阳光的学生、阳光的教师、阳光的课堂、阳光的班级、阳光的家长,开展一系列活动,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在阳光灿烂的环境中树立阳光的心态,在学习生活中培育厚德的人文情怀。

一、打造“阳光学生”

构建以“笑容、善行、学习、气度、礼仪、强健”六个维度,12个指标为具体内容的“阳光少年”计划,将学习、礼仪、责任、诚信等德育内容纳入其中,引导学生不断努力,达成学校的育人目标。

第一,结合“阳光文化、新教育、攀登英语”等文化建设活动,扎实开展“阳光之星、阳光少年”评选等各项活动。学校按低、中、高三个不同的年级段,分别制订《“阳光少年”评价指标》,采用多元评价及星级制的形式,每学期进行评选。同时,将评比标准纳入每位学生的评价手册,鼓励每位学生争当“阳光少年”。

第二,结合思品课、主题班会、劳动课等课程,积极开展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和礼仪训练;结合晨诵、午读、暮省,开启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讲文明、爱劳动的习惯。

第三,深入开展学雷锋和感恩教育活动。3月5日,组织学生到龙翔苑慰问老人,帮助打扫卫生。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感恩学校,学生为学校种上了树,美化了校园;召开感恩主题班会,培养学生对家人的深厚情感。

第四,营造书香校园。“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教育方式。晨诵,为每一天注入生命源泉,每天早上全校师生一起从一首小诗开始新的一天,与黎明共舞;午读,唤醒生命的美好与神奇读经典,读优秀诗文,教师与学生一同享受读书的乐趣;暮省,每天晚上回味一天所读经典,反思自己的收获,彼此交流,体会成长的幸福。

学校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现在我们的教室有书香、花草香,每个班都有书架和图书,各班的图书还定期漂流;每个学期评选阅读能手和书香班级;开学典礼时给亲子共读优秀家庭颁奖。

二、打造“阳光教师”

教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生命和活力、精神和力量。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特色主题,都必须依靠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去实施。只有把办学理念内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并持之以恒,学校才能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第一,我校对“阳光教师”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一是阳光外形(礼仪),二是阳光心态(健康),三是阳光专业,四是阳光书香,五是阳光公益,六是阳光品行。学校施行阳光化管理,做到从生活上关心教师,在感情上关爱教师,在心理上疏导教师,围绕“厚德”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培养具有大局观、大气度、大智慧的教师;通过读书沙龙、诵读比赛、写教育故事、总结年度珍藏十件事、开展科研课题研究等形式,打造一支活力充沛、具有学习能力的教师团队。

第二,大力开展学习型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组织教师外出观摩培训。每学期,学校组织语文、数学、英语等教师观摩在南宁举行的“绿城之春”“绿城之秋”全国小学名师课,观摩“全国十年课改成果展示课”、全区的阅读教学大赛等。学校组织领导、教师参加各级学习培训。

三、打造“阳光课堂”

打造“阳光课堂”,教师要把控三个环节,即课前有效策划、课中有效实施、课后有效反思;学生要做好三个阶段,即课程启动阶段、课程进行阶段、课程反馈阶段。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学校的教研活动应立足课堂,通过互听、互评、互教、互学,实现共同提高,取得很好的成绩。

四、打造“阳光班级”

以班主任为主导,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参加班级文化建设,培育“阳光教室”、“阳光班级”;通过制作班徽、共唱班歌等形式,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加强学生的班级认同感;制定公约、班规等,加强班级文化中的“阳光因素”;积极开展班级活动,如“书香班级、书香教室”的评选。

五、打造“阳光家长”

学校开办了家长学校,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吸引家长积极参与学校和班级的管理。加强和家长的有效沟通,有利于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使家长积极支持学校的工作。如启航班、郁金香班的家长和学生一起在校园植树,开展“三八”节感恩特别行动主题家长会、亲子共读活动等。

篇5

其次,浙江省民办学校的教育资源在不断优化,评上省级重点学校数量增加。现代化教学设施的配置和师资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是衡量教育资源优化的主要指标。据统计,近3年来,浙江省共有46年民办高中段学校被评为省三级以上重点中学(中职);省级示范性幼儿园12所。而且,大多数实施学历教育的学校都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在引进优质师资和培训在职教师上下大功夫。

再是,浙江省民办教育的政策正在逐步改善。从多数市、县的情况看,有利于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正在逐步优化。如台州、金华、宁波等市和瑞安、平湖、长兴、诸暨、路桥、玉环等县(市、区)相继出台了财政资助和奖励民办教育的政策。其中以台州市的力度最大,该市政府的文件规定:“凡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优秀(示范、重点)学校的教育机构,每年度分别按使用教师的2/3、1/2和1/3给予相当于公办老师平均基本工资数额的奖励。”等等。上述政策出台后,台州市政府在市直管的民办学校中率先示范,收到十分明显的成效。最近,宁波市委常委会又制定了一项扶持民办教育的重要决定,对规模较大的民办学校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给予享受事业单位职工的待遇。

免征税不该“一纸空文”

《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件》第38条第一款明确规定:“捐资举办的民办学校和出资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依法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税收及其他优惠政策。”但就在国务院第41次常务会议通过该《实施条件》的同一天,即2004年2月25日,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制发《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4]39号),该《通知》的第一条第10款仍沿用国税发[1999]65号文件的老政策,规定“对学校经批准收取并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或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的收费不征收企业所得税”。由此造成一些地方税收部门置国务院《实施条例》的明确规定于不顾,以民办学校的收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为由,向出资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征收企业所得税。这一行为于法无据,于理不合,遭到民办学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抵制。但双方各有所据,谁也说服不了谁。

对出资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予以扶持,让其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税收优惠,这是国家为促进民办教育发展而采取的重要举措,必须依法确保落实。向出资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征收企业所得税,是一种政策性歧视。当地政府有责任出面制止,依法予以规范。

公平竞争平台不能“跨”

众所周知,近几年在全国基础教育领域出现了“名校办民校”的热潮,一大批由政府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名校,举办以民办机制运作的“校外校”和“校中校”,出现了公办学校进入民办教育领域、挤占民办教育市场的异常现象。据浙江省教育厅民办教育办公室初略统计,全省有上百所这样的学校。这类由公办学校举办的“民办学校”,占有两种体制的优势,使当地原先办得不错的真正民办学校处于不公平竞争的弱势地位,面临发展和生存的危机。

公校办民校现象的出现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社会上乃至教育理论界对此也贬褒不一,站在民办学校特别是出资办学者的角度看待这一现象,无疑是“狼来了”。值得一提的是,国务院颁发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在认可这类学校存在的同时,强调必须予以整顿和规范。其要点可以归纳为“两不得”(不得利用国家财政性经费,不得影响公办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一批准”(经主管行政部门依照国家规定的条件批准);“五独立”(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具有与公办学校相分离的校园和基本教育教学设施,实行独立的财务会计制度,独立招生,独立颁发学业证书)。因此,从执法的角度看,对这类学校不是取消而是规范。现在的问题是,《实施条例》的颁布已快满两周年了,而不少公校参与举办的“民校”仍对法律规定置若罔闻,按兵不动。这正是教育界不少有识之士深感失望的根本原因。他们的呼吁和建议可以归结为三点:一是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对当地违规建立的“民办学校”应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则应坚决予以停办处理。二是上级政府督导部门应依法组织专项督导检查,对久拖不办的,应追究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执法责任。三是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对这类整乞讨后合格的学校,在师资调配上也应与其他民办学校一视同仁。

生存空间不能走窄

浙江的民办高中段学校率先遇到这一问题,在现阶段带有一定的特殊性。在高中段教育已经普及、初中毕业生大量减少的地区,高中段公、民办学校之间的生源竞争日趋激烈。多数民办高中段学校,特别是民办职业高中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有的面临生存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不能熟视无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应着力维护教育体制改革的成果,维护普职两教协调发展、公办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现有格局,采取刚性的行政调控措施,为管理规范、质量较好的民办高中段学校保留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当前,比较公平合理而又简便可行的做法是:在编制年度招生计划时,从行政调控班额入手,坚持公办和民办学校的班额同步缩减,同步推进小班化;并对擅自超计划招生的学校,不论是公办还是民办,是普高还是职高,均须严厉惩治,不能搞下不为例,更不能听主任之。

养老保险力求平衡

当前,影响教师在公、民办学校之间合理流动的主要障碍是两种不同的现行养老保险政策。公办学校执行的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政策,民办学校被有关部门定性为民办非企业,而对民办学校教师却硬性规定只能执行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政策。由于这两种养老保险政策存在较大差距而又不能相互沟通,致使民办学校教师的实际权益受到损害,并使“保证教师在公办和民办学校之间合理流动”的法律规定难以落实,严重影响了民办学校师资队伍的稳定与优化。

支持民办学校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较高而又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是政府对民办教育最有力的促进措施之一。要使民办学校的师资队伍保持相对稳定并逐步优化,当务之急是着力排除因不同的养老保险政策而导致的制度。浙江绍兴、嘉兴、杭州等地在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已出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相关政策,受到民办学校教师的普遍欢迎。其实,应广泛推广这些地区的做法,对依法批准建立的各类民办学校聘用的具有任教资格、在劳动年龄内的教师,允许享受与公办学校教师相同的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只是在缴费办法上可以有所区别;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为民办学校教师参照公办教师工资制度建立并管理人事工资档案。

财政资助是“雨露”

篇6

关键词:阳光教育理念 理解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周洪宇,博士生导师,“阳光教育”倡导者。阳光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发展各个方面、面向学生发展整个过程的教育;是融德于智、德智一体、德智互动的教育;它要求教师和家长用爱心来关怀、理解、激励孩子,使他们成为性格活泼、身心健康、自立自强、合群合作合享的一代新人。它强调要使自己阳光、给他人阳光、大家共同阳光,体现了教育的关爱性,符合教育的内在要求;它有助于独生子女克服孤僻、自私、自傲、冷漠、脆弱等不足,体现了教育的针对性,符合教育的现实需要。

“阳光教育”的现实背景:现代社会的发展,竞争的加剧,出现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有些人因为心理承受力差、自信心不足,自制力差,造成了这样或那样的人间悲剧。因此,如何有个良好的心态与不断超越自我的意志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第八次课程改革,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于是提出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也要关注过程与方法,同时要注意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而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要在丰富的实践体验中形成与发展的。

“阳光教育”的内涵界定 :阳光教育是“以尊重、理解、赏识、激励为核心标志的用真爱和真知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阳光教育是一种让每个孩子走进阳光的教育;是充满尊重、充满理解、充满赏识、充满激励的教育;是倡导教师顺从天性、承认差异、追求阳光、宽容失败的教育;是引导学生相信自己、鼓励自己、超越自己的教育;是尊重每个学生的生命特质、挖掘每个学生的生命潜能的教育。

阳光教育倡导:用生命培育生命,用爱心滋养爱心,用温暖传递温暖,用尊重播撒尊重,用智慧启迪智慧,让每位学生都成长为“会做人、会学习、会健体,会审美、会创造、有科学素质、有人文素养、有个性特长”的阳光少年。

阳光教育的“ 一个宗旨、两个重点、三大领域、四个特征、五大法则、六大实践、七大目标”。

一个宗旨:面向全体学生。 两个重点: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生生关系的完善和课堂教学改革三大领域: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领域的阳光教育。 四个特征:民主性、全面性、发展性和关爱性。 五大法则:(1)提供一个适宜的成长环境;(2)给予理解和信任;(3)培养智商、情商、意商(反映人的意志品质及其发展水平的一个概念,它包括意志的自控性、果断性、坚毅性、持久性等 );(4)做到学会生存、做事、学习和关心,这是教育的根本目标;(5)实施德、智、体、美、合育(和谐、合群、合作、协作等方面的教育);六大实践:阳光校务公开实践;德育实践;教学实践;社会实践;身心实践;评价实践。七大目标:科学的头脑、艺术的趣味、善辩的口才、健康的身心、和谐的沟通、高效的工作和负责的精神。

阳光教育是一种光明的教育、温暖的教育,是希望每个学生都能生活在和煦的阳光里,人格获得尊重,个性受到重视,成为身心健康、各具才能的人。而作为一种教育理念,阳光教育包括阳光教师的培养、阳光学生的成长、阳光课堂的建设、阳光管理的实施、阳光校园环境的建设。阳光教育是一个过程,一个多向互动、反馈和影响的教育过程。

首先是阳光教师,面对教育,有阳光般平和的心态;面对教研,有阳光般积极的热情;面对孩子,有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同事,有阳光般温暖的态度;面对发展,有阳光般不息的能量。这样的教师,才是将教育视为一种快乐的教师;这样的教师,才是孩子们最爱的教师。

其次是阳光学生,会学、自主、健康,能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能悦纳自己,悦纳他人,具有自信的品质;学会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和交往;能经常反思,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能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疏导,保持良好的、愉悦的、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篇7

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笔者主要以福建省长乐市部分中学的篮球教学、教育实习基地为研究范围,以长乐市的部分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在篮球等体育课上的表现及体育测评的部分成绩作为依据。

二、实践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讨论分析

1.转变教育观念,构建初中体育教学新理

论阳光体育运动提倡多元化、丰富化的运动形式,以新的体育观为宗旨。现代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创新发展,要求培养对现代化社会有价值与贡献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教育面临的新要求。体育教育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样也要紧跟改革要求与时代潮流。也就是说,体育教学要培养的不仅只是学生对某一项技能的掌握,更要通过体育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心理学家指出:体育运动是锻炼自身能力的最直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体育本身是一场竞技运动,体育教学是一个寓教于乐、不乏激情与挑战的综合体。体育教学以其竞争性和在运动过程中收获快乐吸引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挑战、奋力拼搏的竞争和突破精神。体育教学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维能力,在生活中进行教学,发挥体育教学的健身功能、心理调节功能、心灵美化功能和认知社会功能。

2.课堂教学结构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

阳光体育运动是对体育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课堂教学研究历来是学者关注的要点。体育教学作为一门学科,与其他初中文化课程既有共同点,又有着明显的区别,更注重灵活性、操作性、实践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体育技能的传授,还要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具体的情境,进行启发教学。不仅要进行体育技能的反复练习,还要进行动作的反馈矫正,加强后期指导。笔者以实验过程中篮球运动的教学课堂为具体事例,做一简单阐述。在课堂目标的设定上,不仅包括技能目标和认知目标,也包括情感目标。即善于学习,与同伴友好相处的合作精神及对自己的自信。在上课之前,利用课堂小游戏“听数找朋友”进行活动热身,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在课堂上重点进行篮球技术动作的教学,让基础较好的学生体会如何帮助同伴完成动作做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讨论、模仿、在观察中体验。教师巡回辅导,并发现问题,对学生的动作进行指导,总结讲解并示范规范动作。在课堂末尾,请优秀学生进行动作示范,然后请小组成员互相指导,矫正对方动作。实验研究对象为随机挑选的福建省长乐市初中的两个班级。实验前两组学生在技能水平上并无明显差异。实验结束后,在篮球阶段技术测评中,实验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也显著提升。经过分析,及时地反馈问题,加强了对学生技术的指导,有效地巩固了学习内容,促进了教与学的互动;小组学习的形式和比赛的方式激起了学生竞争的和参与体育运动的激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观念的转变,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提高了教学质量。

3.体育教学成绩评定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

阳光体育运动明确要求要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记录体系,但在实际操作中优化考评体系是必要的。是否能够促进被测评者提高其素质,更好地实现其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是否能够促进体育教师提高其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体育教学测评本质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也是体育教学测评不变的目标。通过对福建省长乐市中学学生的实验,笔者在具体实践教学中将初中篮球教材中要求的技术分为不同的标准,依动作难度程度分为不同阶段。达到某一标准者,继续学习,反之继续巩固本步。通过步步检测,发现问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尊重主体个体差异,收集并保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问题资料,并在理性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对评价对象发展变化的认识,针对其优势和不足给予激励或提供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让学生更加注重对过程的参与,在此基础上收获参与体育运动的。

4.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的整体改革实践研究

为了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针对性,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促进教学改革的突破性进展,笔者对部分一线教师、学生的意见进行汇总与整合。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60%的体育教育者仍坚持以技能训练为主。原因主要在于课堂时间的短促和体育素质测评在升学考试中比重的加大。40%的调查对象认为应关注教学方法的改革,其中以学生持这一意见的居多。58%的学生认为体育运动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对体育运动很有兴趣,可以借此排解学习压力。由此,可知初中体育教学改革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其中要重点抓改革措施的落实。贯彻阳光体育运动的宗旨和理念,优化体育课程的作用与功能是一项必须重视的问题。另外,笔者也了解到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短缺的现状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结论与建议

经过实践与反思,结合体育教学的相关理论,将研究结果做出如下概括与分析:

1.转变教学观念

这首先体现在教师角色定位的转变。陶行知先生提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师的责任不仅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还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这就涉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问题,教师要在教学中逐步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培养能力的重要性,调动学习的自主性。体育教师要灵活教学,在体育器材不足时,开展一些受场地、器材限制小的活动,如,跳皮筋、捉迷藏等,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体育器材。

2.优化考核方式

篇8

怀北学校务本求实,以学校文化建设为依托,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与学校教工人文思想整合,在不断强化现代教育者责任、诚信意识的同时,汇集学校领导、教师集体智慧,自主编程、研发、推出怀北学校阳光管理平台。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让怀北学校的教育行为根植社会,让怀北学校各种教育行动系统性更强,教育效果日益凸显。

凡事都是利弊并存的统一体,怀北学校阳光管理平台.汲取互联网之沟通速度快、链接范围广、能够纪实反映使用者相关情况的一些优点摒弃若干网站不设门槛、给虚名、诚信缺失等诸多弊端,我们采取“实名注册”,借助怀北学校阳光管理平台可以“纪实再现”参与 怀北教育人员教育活动痕迹的功能优势让负责的人,得以负任地参与到怀北学校共享资源共建活功中,让怀北教育实现了多元社会中的有序、有效开发与开放。同时怀北阳光教育的诚信参与者,还分别以适合各自具体情况的形式、方法,参与到怀北学校阳光管理平台的资源共建活动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越时空的“扁平”的“监督、指导、沟通、交流”,让怀北学校阳光教育成为健康和谐的现代社会大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在怀北学校阳光管理平台上,彼此之间可以通过各种文档反应、表达各自意愿,可以通过音频、视频资料形象再现教育场场景 ,直观参与教育行动,再通过科学、系统的布局,让错综复杂的教育内容有序地呈现在一个平面上。

二、成效凸显

“责任、诚信、自护、自律”为怀北学校阳光管理平台平奠基的四种必备意识,让怀北学校管理平台得以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同时,也让参与怀北学校共亨资源库的每个参与者受益匪浅。

校内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枝术硬件可以无限增容的潜力优势,将学生健康发展档案、学生综合成长档案以多元、多彩的方式长决期保留在“互联网”的一个终端,激发学生无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校干部教师,他们是怀北学校阳光管理平台的设计者、最直接的使用者,他们的教育教学行为在阳光管理平台上得以全面、具体、直观的科学再现,这不仅促使了干部教师们时刻保持警醒,同时还保证平台的强劲发展的良好势头;广大学生家长,借助阳光管理平台更加清楚自已孩子的全面发展境况,因为平台上形象生动的“家校共建、全面育人”场面让家长参与教育行动更为真买、谨慎、用心;校外领导、同仁,参与怀北学校阳光管理平台建设的同时,也是对怀北学校阳光管理平台的一个共建过程,共建过程中大家同样受益多多。

怀北学校阳光管理平台让不同身份的参与者,都能以各自不同的主人身份参与到开放的阳光教育共建活动中,大家相互作用,共同提高,在彰显时代特色的同时,更将各自的聪明才智展现于一个全新的系统中,引人入胜、催人奋进。

三、发展提高

怀北学校阳光管理平台还与学校门户网站连接,实现无门槛的有效宣传,保证了共享资源库正效应的加强。

平台飞信,让怀北学校教育行动与每一个关注者的手机相连,实现了信息沟通、教育交流的随时随地;平台QQ允许大家以“昵称”参与论争,给大家一个无限广大的私密空间;平台微博,让怀北教育研讨更加生动、形象,让微博服务怀北教育,让开发的怀北阳光教育锦上添花;平台邮箱让大家在轻松中,感悟怀北学校阳光管理平台的优势所在。

篇9

一、确立校园“阳光”教育核心价值文化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思想活跃、观念碰撞、文化交融的时代。“阳光教育”就是当下中国教育体制变革的最新产物,是崭新的教育理念,它既适应社会的教育期望,也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在实施文化建设过程中,选择了以“阳光教育”作为文化建设的灵魂。周洪宇教授认为“阳光教育”就是用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的教育。它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发展各个方面、面向学生发展整个过程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融德于智、德智一体、德智互动的教育模式。学校围绕“启发潜能,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孩子健康阳光地成长”的办学理念,在校内逐步形成统一的主流价值观,旗帜鲜明地坚持这种理念的导向,将其贯穿于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有序的文化体系。秉承着这种思想,学校的制度建设与组织管理变得透明、公平;课程文化能够体现丰富与个性;教师以悦纳、博爱的精神面对工作,促进学生自信、自律,全面和谐发展。在这种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下,校园内师生也逐步建立起独特的道德意识、价值观、人生观、学习观,并逐步转化为师生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沉淀在校园中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二、建设与时俱进的校园阳光品牌文化

社会价值的多元化对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追求教育多元化价值的过程中,我校大胆地作出了以文化塑品牌的战略部署。学校领导班子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环境、生源质量、师资水平和办学目标,在“启发潜能 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孩子健康阳光地成长”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制定出校风、校训等一系列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体系,目的是以理念主导教育行动,并努力把学校打造成教育教学质量上乘的个性鲜明的示范性阳光学校。

办学目标:“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教师成就人生的家园,师生铸就未来的学园”。

办学理念:“启发潜能,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孩子健康阳光地成长”。

培养目标:“培养知礼仪、善学习、健康阳光、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校训:知书、尚德(崇尚知识和道德,培养知书达理、全面发展之人)。

校风:和谐、求真(追求阳光般的透明与融合)。

教风:博爱、善导(追求阳光般博爱、普惠)。

学风:善思、践行(追求阳光般的活力与热情)。

三、打造校园“阳光”制度文化

学校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学校精神文化是制度文化形成的基础,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保障;精神文化是制度文化的补充和拓展,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动力和矫正。我校作为一所新校,在实施文化建设过程中把制度文化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并在制度保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三个具体的管理系统:德育管理系统(校长室—德育处—年级部—班主任—班委会)、教学管理系统(校长室—教导处—学科教研科组—年级备课组—任课教师)、后勤服务系统(校长室—总务处—后勤工作小组—后勤工作人员)。在落实层级管理的基础上,学校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党支部参政议政的民主职能,制订了《阳光教师评选方案》《阳光级组、科组、备课组评比方案》《阳光班级评比制度》《阳光少年评比办法》《阳光课堂评价方案》《阳光校务制度》等一系列阳光管理制度,促进科学、高效管理文化的形成,让学校工作朝着规范化、制度化、阳光化方向发展。学校还充分发扬民主作风,开展“校长信箱”、教师沙龙、座谈会、茶话会等多种途径,激发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使他们积极参政、议政,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学校的发展出谋献策。领导班子充分尊重广大教职工,工作上充分信任,生活上关心照顾,始终把教职工的困难放在心上,多鼓励、少批评,消除感情上的隔阂,建立了融洽的、和谐的干群关系,塑造了民主、团结、积极、高效的工作作风和高度一致的团队精神。

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持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系统。“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各项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四、努力营造校园阳光教师文化

良好的教师文化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保障,是全校教师群体公认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准则,它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境界、教学风格乃至教学过程中的言行举止。我校倡导“博爱、善导”的阳光教师文化,制定《阳光教师成长培养规划》,建立“普通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的塔式师资培训框架,逐渐培养一支具有全新教育理念,教学基本功扎实,能驾驭阳光教育理念的教师队伍。近年来,学校一方面严格贯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塘厦镇中心小学教职工师德行为规范》,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人格魅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对照《塘厦镇中心小学阳光教师标准》强化思想,转变观念,坚持实践,让每一位教师都树立学生主体观,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努力建设民主课堂,积极营造平等协调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成为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丰富情感、完善自我、体验成功的过程。鼓励教师放下了所谓的“师道尊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发展的促进者,让学生在师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人格,发展个性,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并进一步促进和谐、团结、高效的阳光教师文化的形成。

五、构建校园特色课程体系与阳光课堂文化

课程文化和课堂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文化建设理性认识与实践探索的重大发展,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深化与拓展。我校把课程文化和课堂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追求“两课文化” 与学校文化建设的一致性和匹配性,使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更加丰富,使学校文化建设进入了课程与教学的层面,实质性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在“两课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坚持以学生培养为目标,以阳光教育理念为主导,在课程设置、课程开发和课堂教学等方面全面实践,而不局限于表面化、形式化、短期性、突击性的所谓文化活动,通过长远规划,精心布局,逐步使音乐、美术、体育、科学、心理、信息技术等学科建立起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如《阳光心语课程》《趣味科学课程》《分级阅读课程》《阳光习字课程》《阳光体育课程》《阳光德育课程》等。除此之外,学校还开设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如体育类,有球类、棋类、体艺类、操类等;艺术类,有声乐、器乐、舞蹈、美术、陶艺、演讲、主持、朗诵等。在课程文化上体现了“丰富、个性”的总体目标,为培养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的阳光少年提供了有力保障。

课堂,是学校文化传承的脉搏。教学不单纯是“知识传授”和“培养技能”意义上的活动,也是正确的价值观、良好品德和行为的引导,它必须充分体现“文化熏陶”的育人目的。我校倡导“实施阳光教育,营造生命课堂”教学主张,从教师课前的建课认识,到教师的教学行为,都关注人的生命意识和生命的价值,努力培养大写的“人”。鼓励教师努力把课堂变成激发智慧、砥砺思维、培养精神的课堂,建立充满人性,体现民主、开放、合作、竞争的阳光课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的积极情感,热爱学生,以情养情,知情交融;用爱生的情感、爱生的语言,关爱每一位学生,善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受到民主、平等的待遇,都得到师爱的滋润;让每个孩子都在课堂中享受阳光,感受学习与成长的快乐,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培育校园“阳光”活动文化

“阳光活动”是阳光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办学理念、教育追求的集中反映。

(1)努力培育争创“阳光班级”、争当“阳光少年”的活动文化。培养“阳光少年”是学校的教育目标,“阳光班级”是“阳光少年”成长的重要阵。 为此,在阳光班级的创建过程中,努力做到“一班一品,班班特色”,实现班级班风班训个性化、班级目标明确化、班级活动特色化,通过阳光主题班会、阳光展示台、班训、班徽、班歌等评比活动,形成阳光评价和奖励机制,促进班级自主和特色发展。

(2)努力培育 “阳光”校本课程文化。在校本课程建设中,渗透“阳光教育理念,形成阳光课程系列化。比如,人格教育类,通过升旗仪式、班队会活动、思品课堂以及德育五分钟、重要节日纪念日等保证落实;生活指导类,通过劳动技能课、综合实践课、行为规范课,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服务、学会创造;艺术体验类,通过“第二课堂”,如舞蹈班、合唱班、民乐队、美术班、书法班、围棋班等,提高学生艺术修为,培养个性特长。此外,语文类的阳光习字、阳光经典诵读、阳光阅读、阳光诗社及阳光文学社活动,英语类的阳光嘉年华,美术类的阳光绘画,体育类的阳光大课间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培养兴趣、陶冶情操。在这些活动中,去形成一些特色的保留项目,并形成“阳光校园传统文化系列活动”体系。

(3)努力培育“阳光德育”活动文化。德育就是育德,德育不应该简单地说教,而应该关注孩子们活生生的生活,留意学生们真切的平常事儿,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去思考,去探讨,去解开心中的结,去明白做人的理,去打开心灵那扇窗户,让阳光照进心田,让心田铺满醉人的绿!这,就是德育的最高境界:润物细无声,静待春暖花开!

在“阳光教育”理念引领下,学校创造性地开展“阳光德育”活动,努力丰富阳光德育文化。开展每周“阳光T台”系列活动,开设声乐、舞蹈、器乐、健美操等专场活动,让每一个孩子们主动参与,都能获得展现个性的机会;开展“阳光脸谱”活动,让孩子们把最灿烂的笑容绽放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开展“阳光小课间”活动,让每一个班级自主选择充满童真和乐趣的小游戏,在延长了的15分钟的小课间体验游戏的魅力;建设开放式的年级“阳光书屋”,让孩子成为书屋的主人,让课间课余成为在书吧自由阅读的美妙时刻;把枯燥的班会课变成“阳光德育五分钟”,让孩子成为班会的主人;同时,把阳光电视台、阳光广播站、阳光文学社等建设成孩子们心向往之并引以为自豪的展现个性的舞台。为了打造“阳光校园”,学校提出了建设“四无”校园的目标,即“让校园没有一片人为垃圾,让校园没有一点人为破损,让校园没有一声大声喧哗,让校园没有一句粗话脏话”,变大而空的德育为具体的行为准则,让“阳光德育”散发无穷的魅力。

七、塑造校园“阳光”景观文化

良好的育人环境和优良的教学设施是开展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发展的必要保障,也是打造阳光校园,提升学校文化品位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非常重视规划,经过反复论证,逐步明确了“以阳光教育统领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无论是教学楼还是功能室、无论是体育馆还是植物园,无论是图书馆还是展览厅,甚至校园的一砖一瓦、一花一草,都应该体现出浓郁的“阳光”育人氛围。板报橱窗、牌匾标语、艺术长廊便成为了阳光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阳光校务”“阳光展台”“阳光T台”“阳光脸谱”等场、园、庭、廊处处散发着浓浓的阳光清香。

教室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可以自主参与的文化阵地。阳光班级文化建设成为创建“阳光班级”的重要内容,从教室布置到桌椅摆放,从风采展台到小小书柜,从班级黑板报到作品展示栏,让课室不仅仅是一个有形的“水泥盒子”,更成为孩子们主动参与、自主创意阳光阵地,变有形为无形,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乐在其中,享受阳光的人文熏陶,体验美好的合作生活。

篇10

阳光是健康的身心,唯有健康才能茁壮成长;阳光是快乐的因子,唯有快乐才能个性张扬;阳光是积极的心态,唯有积极才能得以进步;阳光是创新的思想,唯有创新才能飞得更高;阳光是希望的牵引,唯有希望才能放飞梦想;阳光是善良的品性,唯有善良才能陶治情操;阳光是激情的灌注,唯有激情才能成就理想。

――重庆市华新实验小学校长江艳

■核心提示:

一所小学,用六年的时间,勾勒出孩子一生的幸福轮廊。

这就是重庆一所名校――华新实验小学大胆践行的“六年阳光教育,起步精彩人生”办学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育的期待越来越高。教育的发展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又面对要超越以往的挑战。在教育均衡化发展成为社会发展趋势的大背景下,如何推动学校质量的有效提升成为越来越多教育人士的思考。在这方面,建设特色学校是一项重要的实践尝试。如果说教育均衡是“面”的需要,那么学校特色化建设就是“点”的雕琢。点面结合才能更好的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的科学发展。

实践证明,形成教育特色,是增强学校活力、提高办学效益、培养多层次、多类型人才的有效措施和重要手段。在教育不断发展、价值取向更加多元的今天,华新实验小学认为,只有走一条特色学校创建与发展的路,才能形成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确立学校特色发展思路的过程中,华小人把以科技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特色方向,走出了一条以“以科研促质量,以质量求发展,以发展创特色”的校本发展之路。

重庆市华新实验小学创办于1964年,是四川省首批办好的重点小学之一,现为重庆市示范小学。几十年来,学校本着“教育就是服务”的办学理念,踏实办学,辛勤育人,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重庆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重庆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重庆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重庆市红领巾示范学校、重庆市文明单位等光荣称号。近年来,在特色学校构建中,学校确认了以“凸显科技教育、构建阳光校园”的总体办学目标,积极实践,大胆创新,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的科技教育发展。

立足华小文化落实特色建设过程

特色学校一定要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学生成长需要中寻找。要“让每一个孩子的笑容永远灿烂”,让他们成为健康自主和谐的主体,是学校特色的根本和核心。提升学校特色的目的,必须且只能指向学生未来的成长。

华新实验小学认为,特色是个性稳定而持续的外显。它应该是源于学校的文化,形成历史积淀,进而达到凸显学校独特精神气质的过程。或者说,一所学校的特色定位必须经过历史的考量。华新实验小学的科技教育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这就是学校形成特色的养分基础。立足于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构成了学校特色建设的活水源头。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特色建设就是一个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过程。因此,落实建设特色学校的过程也必须落实硬软的建设。近几年来,华新实验小学投资数十万元,建立了科技活动室、实验室、劳技室,更新计算机室等,这些科技活动基地的建立,丰富了课堂文化,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目的地进行科学探究和生活实践提供了“硬件保障”。

搭建了舞台,自然还需要舞者。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打造,培养出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个体有特色、群体有优势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目前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市区级骨干教师30人,有江北区教育导师1名,学科带头人4名,名师工作室一个。并且,学校按照九年义务制大纲要求,配齐科技活动课教师,开足开好科技课,保证每周三课时和每周星期五下午的兴趣活动。在学校区名师工作室挂牌教师王显平的引领下,学校科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已形成教有特长,热心学校科技特色的梯队式科技教师群体。

硬件、软件双支持,让学校科技发展有了坚实的保障。学校科技教育领导小组通过不断加强对科技社团工作的领导,定期举办校园科技节,科技节里的各种竞赛活动强调趣味、科普,参加人数达100%。科技活动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学校又针对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利用校内外原有的各种资源,成立了学校科技类社团8个。

开放多元的特色课堂

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资源保障。华新实验小学不断拓展对“课程”的科学理解,以“大课程观”的开阔思路把科技活动纳入学校特色课程,推进特色学校建设。通过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科技实践活动,建构孩子们在社会生活中所需要的综合品质,并形成支撑创新精神和独立生活的智慧和力量。

为开阔学生视野,学校经常组织科技校外活动,带领学生参观海底世界、三峡博物馆,污水处理厂,到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到成熟小区、家庭进行科学小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通过一系列科技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科技素质和动手能力,掀起了全校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潮。

科技的真谛就是打开眼界、放开思维,把人和世界融为一体。纵深拓展优化育人环境,把教室“转移”到校园外,寻求外部支持,形成教育合力,这些不仅仅是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堂,更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也打开了孩子成长之门。

科技之花璀璨绽放

破茧一刻需要聚力于一点,特色学校建设一样会经历从破茧到腾飞的过程。实践证明,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走“科研兴校”之路,是华新实验小学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和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