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范文

时间:2023-03-20 12:28: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经济,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经济

篇1

1。主流化原则:网景公司相信,要使导航者这个网络浏览器软件在市场中获得成功,必须激发大量需求。因此,他们采取了特别行动,免费赠送4000万份软件。通过快速形成巨大的市场占有率,导航者成为这个领域的标准。这种为了赢得市场最大份额而赠送第一代产品的做法被称之为主流化原则。主流化原则有助于吸引顾客,迅速提高市场份额,使企业在市场上占有主流地位。

网络经济中,最初建立数字产品和基础设施的费用很大,继续扩张的成本却很小,由此产生了新的规模经济。而且,每生产一个产品,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企业从生产中获得了经验,不断改进生产流程和技术方法,可以使成本降得更低一些。因此,争夺市场份额或争夺顾客,对企业来说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必由之径。你占领的市场份额越大,你获利就越多。前期付出巨大的代价,会在后期得到丰厚的补偿。在网络经济中,很多成功的公司都采用了主流化原则。

主流化原则可以推广为:企业降低价格、锁定特定的用户群,发展长远的顾客。所谓锁定,是指通过吸引顾客,使顾客无法放弃你的产品以占领市场的过程。由于惯性、懒惰与时间的珍贵,人们愿意始终只与一个相对固定的公司进行交易。低价推动的正反馈机制是主流化原则的灵魂。微软公司通过每六个月发行一个新版本的方法,从用户身上获取大量利润。原用户不但本身被锁定在微软产品上,通过重复购买产生累积效应,而且还会向其亲戚朋友进行推荐,使微软产品的影响迅速扩大,在消费者心目中逐步变成一种时尚,一种非买不可的产品。这时,该产品已取得主流地位。1994~1995年间,由于锁定了用户,微软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迅速从62%激增到达到垄断状态的77%。

2。个人市场原则:在传统经济中,通行以全体顾客为对象的大批量生产、大众化销售方式。在网络经济中,出现了“柔性生产”技术。由于互联网的互动作用,企业易于了解消费者的个人偏好,可以借助于网络和计算机,适应个人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个体化产品的售价要比大批量生产的产品价格高,这不但因为支出的成本较高,而且因为它更容易激起顾客的购买欲望。BroadVision可在网上向人们提供经过剪裁的个人报纸。只要说出你感兴趣的新闻的范围、类型和侧重点,以及对于版面设计或其他方面的基本要求,你就能得到一份充满个人色彩的、图文兼茂的报纸。

如果公司能在遵循个人市场原则的同时,依据达维多定律,不断更新产品、提高质量和降低价格,企业就能拥有更强的竞争实力和更大的增长潜力。

3。特定化原则:与个人市场原则密切相关的是特定化原则,即挖掘个人市场,然后瞄准市场中某类特定顾客。公司必须首先找出具有代表性的个人习惯、偏好和品味,据此生产出符合个人需要的产品。然后,公司找出同类型的大量潜在客户,把他们视作一个独立的群体,向他们出售产品(服务)。为了吸引特定顾客的注意力,公司应迎合他们共同的人生经历、价值观念和兴趣爱好,创造一个虚拟社会,唤起一种社区意识。虚拟社会能使客户树立对品牌的忠诚。在建立虚拟社会上投入的越多,得到的客户忠诚和收入回报就越多。一项产品一旦成了虚拟社会注意的焦点,它就达到了锁定客户的目标,该社区的成员将会拒绝购买其他同类产品。为了锁定客户,仅靠产品的品牌化是不够的,客户还应因其忠诚而受到奖励。瞄准特定市场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公司跟踪调查单个顾客的消费行为,将有关数据输入电脑,从而对某一消费者群体的购买行为作出预测,并施加一定的影响,如邮寄广告或有针对性的购物指南。对于那些老客户,还可以享受额外的打折优惠。

瞄准特定客户,是弱小公司的最佳策略。由于小公司的资源和能力有限,只能瞄准范围有限的特定客户群。随着锁定一部分客户并不断扩大战果,公司可遵循主流化原则迅速提高市场占有率。但是,随着市场份额的上升,瞄准特定市场的效果也就逐步下降,因为未受控制的份额在迅速缩小。当然,随着公司的发展,它所瞄准的客户的范围将会不断扩大。

4。价值链原则:一种产品的生产经营会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增值,我们将其整体称作价值链。

价值链原则包括三层含义。其一,公司不应只着眼于价值链某个分支的增值,而应着眼于价值链的整合,着眼于整个价值链的增值。其二,公司应尽可能多地拥有或控制价值链上的分支,并从中赚取尽可能多的利润。其三,公司应缩短价值链,获取由被砍掉的价值链分支曾经获取的收入。

价值链的每一环节都应有价值增值,并使价值乘数达到最大。所谓价值乘数,是指增值总量与增加的投资之比。价值乘数的大小与客户数量、反应率、结帐率(实际购买人数)和价格成正向关系,与广告费用成反向关系。公司应设法稳定价格、增加客户数量、提高反应率和结帐率,减少广告费用。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瞄准特定市场、创造虚拟社会,锁定比较狭窄的客户群;或者运用“柔性生产”,使个人需要得到较大的满足,使产品可以有更高的售价。换而言之,个人市场原则和特定化原则可使价值乘数达到最大化。

在价值链的整合中,合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由于技术的发展和产品的专门化,使PC机市场极大地分化了。控制器、调制解调器、声卡、打印机、操作系统等均可单独出售。任何一家公司都无法在上述所有领域中占据优势地位。而且,在网络经济中,要求产品在极短的时间内不断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如果每一个分支都是独立的,便可能出现无利可图的情况。因此,对分散的价值链进行组合、建立合作关系,使每一个公司都能依据自己的相对优势,在自己控制的价值链分支上发挥最大的作用,就能使整个价值链实现增值,使所有的合作伙伴都赢利。例如,微软公司与英特尔公司携起手来,从其互补性产品中获得最大利润。几万家微软公司的合作经销商依靠整个价值链来获益。它们提供专门化程度很高的目标产品,从而推动了Wintel产品的主流化。

苹果公司生产的Macintosh电脑,不需任何附加装置就能立刻运行。而采用Wintel技术的电脑使用时却必须加上声卡、显卡、网卡、CD—ROM、鼠标等。因此,在PC机发展之初,苹果公司的优势非常明显。但是,在电脑技术日新月异之时,苹果公司却未能继续生产出性能最优的磁盘驱动器等部件,Macintosh电脑逐步走向劣势。而适应高度分化的市场、进行广泛合作的Wintel产品,却赢得了极大的成功。①软件业也是如此,综合性的软件包,已被单个程序组所取代。因为前者不能与后者的最优组合相抗衡。很多其他行业的公司,也已把合作看成是高度利用外在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迅速增强实力的有效手段。

在控制价值链分支上,最能带来巨额利润的是建立一个新的价值链,即建立一个由相关公司组成,存在着上、下游关系的产业。例如,微软公司是一个产业,苹果公司只是一个公司。微软公司产业不仅包括了本公司,还包括成千上万个开发商、合作伙伴和追随者。索尼等游戏机制造商出售的游戏机是亏损的,但它可以锁定用户并将之纳入自己的价值链中。索尼公司不但可以通过出售游戏软件大发横财,还可以从影院、快餐店及玩具制造厂等生产相关产品的价值链的分支上获取利润。

控制价值链分支的一个捷径是公司兼并与收购。它可以使公司迅速扩大市场份份额、取得竞争优势。1995年,麦卡菲的合伙人通过与Saber微软公司的合并,获得PC网络管理程序41%的市场份额。1996年,Adobe公司在2D(二维图形制作)软件中遥遥领先,但在3D(三维图形制作)软件中却落后了。反之,Autodesk公司在3D中是竞争者,在2D中却毫无影响。后来,两家公司合并,垄断了图案编辑软件市场。②

网络经济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取消了某些中间环节,从而取消了中间商,使消费者可以直接与产品制造商或服务提供商进行交易,并享受到售后服务。消费者可以足不出户,购买到世界各地的产品。因缩短价值链而得到的利益,由网络公司、制造商和消费者共同分享。中间商之所以存在,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即制造商可能不太了解消费者或其他制造商的有关信息,消费者对制造商的情况或有关专业知识几乎一无所知。在网络经济中,降低了寻找、收集信息和学习知识的成本,使中间商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5。适应性原则:由于互联性的存在,市场竞争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市场呈现出瞬息万变之势。精心制定好的发展计划,很可能在转眼间就成为一堆废纸。因此,对公司的经营策略及时作出调整,或使公司的组织结构具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市场的急剧变化,已成为任何公司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竞争原则之一。公司的适应性原则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公司产品的适应性、公司行为的适应性和公司组织的适应性。

(1)公司产品的适应性:即公司产品(服务)能适应消费者不断变化的个人需要。在“个人市场原则”中,对这一点已经进行了阐述。

(2)公司行为的适应性:即公司行为要适应市场的急剧变化——

①让市场来管理——让市场对公司的产品(服务)进行评价,并以此为依据不断作出改进,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例如,网景公司发起“寻错奖励”运动,发动顾客发现它所生产的软件存在的问题。

②让市场来定价——不是由公司来给产品(服务)定价,而是时刻由市场来定价。几乎每个定单都由与网络相连的任何制造商竟价。

③让市场来营销——市场可以非常有效地促销你的产品。网景公司初期赠送浏览器软件的举动,就是这方面的典范。通过发放足够多的产品,会扩大其影响力,使人们开始议论你,对你的产品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需要你的产品,并按照你开出的价格付账。

(3)企业组织的适应性:即企业组织要富于弹性,能随着市场的变化而伸缩自如。公司组织通常等级森严、权力集中。在网络经济中,面对着大量信息的快速传递,面对着市场的急剧变化,面对着全球范围的竞争对手,现有的僵化的组织结构已经难以为继了。如果任何一项行动都必须等待公司总裁的批准,这项行动往往会变得毫无意义。③

在传统经济中,一个组织有如根据一定功能,经过精心设计、制造的机器。一旦机器制造完毕,它就基本上定型了,最多进行小幅度的调整与改造。设计机器式组织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高效率。

在网络经济中,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极其迅速,推动公司发展的不再是效率,而是高度的适应性。应该把公司看成是有机体,它可以感受环境、适应环境,甚至改变环境。市场环境则是一种选择机制,它可以判定哪种有机体更适合生存。公司可通过下列几种手段来设计自己的组织结构,使之具有高度的适应性。

(1)多元化:圣达菲研究所只有三个长期的职员,分别是物理学家、经济学家和生物学家,其余的雇员都是短期性质。它使跨学科的工作人员每天聚集在一起,平等参与讨论会中的任何一个话题。由于环境的变化是多方面的,多元化的思想和不断变化的新成员带来的新思想,增强了该组织对市场的适应性。

(2)可渗透边界:一个组织的边界应该是模糊的,具有可渗透性,使组织可以随时吸收它所需要的人,扬弃它暂时不需要的人。以快速变化著称的投资银行,为了对市场上的新机会迅速作出反应,以小组作为其基本组织单元。每个小组成员可随时更新,增加能带来新技术和新思想的成员和与外部专家的关系。投资银行鼓励员工相互交流,并与组织之外的人交流,对建立新关系的员工予以奖励。渗透性的组织可以轻而易举地建立关系,并借此把知识、人才和机会抓到手中。

(3)大与小的辩证法:传统上认为,大公司由于盛行,难以适应市场变化。小公司则反应敏捷,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但是,在网络经济中,小公司也存在着问题,为发展经济网要消耗大量时间和人力资源,降低了公司的经济效益。在网络经济中,公司要既大又小。它要足够大,以便具有足够大的视野,把握全球市场的转变,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它又要足够小,以便灵活、机动、目标单一,能对市场的变化作出即时反应。要做到大与小的统一,关键在于如何看待基础实施。软件、网络、工艺、资本设备都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一个公司不必拥有基础设施,但可以利用它并从中获益。

一家小公司可以租借具备技术和行政支持的办公场所,在世界范围内购买企业的软件包,从专家那里获取有用的市场信息;可以通过联合其他公司,利用其他公司的能力,从而使自己保持很小的实体部分,但在功能上却变得非常强大。这时,它可以同时享有大公司和小公司的优势而避免了它们的劣势。

对一家大公司来说,在创建庞大的基础设施的同时,建立若干小的团队,使之容易聚集、容易解散,并具有独立行动的能力,可以让专业人员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摩根·斯坦利投资银行就是这样运行的。公司的声望吸引了人才,持续保持的顾客关系带来了机会,金融资本在市场上产生了影响力。但是,这一切都是由若干机动灵活的小团队完成的。它们充分利用庞大的电信网和数据库等基础设施,使之发挥出最大作用、创造出最大价值。

资料索引

①《非磨擦经济——网络时代的经济模式》P132

[美]T·G·勒维斯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

②《非磨擦经济——网络时代的经济模式》P95

[美]T·G·勒维斯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

篇2

1。主流化原则:网景公司相信,要使导航者这个网络浏览器软件在市场中获得成功,必须激发大量需求。因此,他们采取了特别行动,免费赠送4000万份软件。通过快速形成巨大的市场占有率,导航者成为这个领域的标准。这种为了赢得市场最大份额而赠送第一代产品的做法被称之为主流化原则。主流化原则有助于吸引顾客,迅速提高市场份额,使企业在市场上占有主流地位。

在网络经济中,最初建立数字产品和基础设施的费用很大,继续扩张的成本却很小,由此产生了新的规模经济。而且,每生产一个产品,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企业从生产中获得了经验,不断改进生产流程和技术方法,可以使成本降得更低一些。因此,争夺市场份额或争夺顾客,对企业来说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必由之径。你占领的市场份额越大,你获利就越多。前期付出巨大的代价,会在后期得到丰厚的补偿。在网络经济中,很多成功的公司都采用了主流化原则。

主流化原则可以推广为:企业降低价格、锁定特定的用户群,发展长远的顾客。所谓锁定,是指通过吸引顾客,使顾客无法放弃你的产品以占领市场的过程。由于惯性、懒惰与时间的珍贵,人们愿意始终只与一个相对固定的公司进行交易。低价推动的正反馈机制是主流化原则的灵魂。微软公司通过每六个月发行一个新版本的方法,从用户身上获取大量利润。原用户不但本身被锁定在微软产品上,通过重复购买产生累积效应,而且还会向其亲戚朋友进行推荐,使微软产品的影响迅速扩大,在消费者心目中逐步变成一种时尚,一种非买不可的产品。这时,该产品已取得主流地位。1994~1995年间,由于锁定了用户,微软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迅速从62%激增到达到垄断状态的77%。

2。个人市场原则:在传统经济中,通行以全体顾客为对象的大批量生产、大众化销售方式。在网络经济中,出现了“柔性生产”技术。由于互联网的互动作用,企业易于了解消费者的个人偏好,可以借助于网络和计算机,适应个人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个体化产品的售价要比大批量生产的产品价格高,这不但因为支出的成本较高,而且因为它更容易激起顾客的购买欲望。BroadVision可在网上向人们提供经过剪裁的个人报纸。只要说出你感兴趣的新闻的范围、类型和侧重点,以及对于版面设计或其他方面的基本要求,你就能得到一份充满个人色彩的、图文兼茂的报纸。

如果公司能在遵循个人市场原则的同时,依据达维多定律,不断更新产品、提高质量和降低价格,企业就能拥有更强的竞争实力和更大的增长潜力。

3。特定化原则:与个人市场原则密切相关的是特定化原则,即挖掘个人市场,然后瞄准市场中某类特定顾客。公司必须首先找出具有代表性的个人习惯、偏好和品味,据此生产出符合个人需要的产品。然后,公司找出同类型的大量潜在客户,把他们视作一个独立的群体,向他们出售产品(服务)。为了吸引特定顾客的注意力,公司应迎合他们共同的人生经历、价值观念和兴趣爱好,创造一个虚拟社会,唤起一种社区意识。虚拟社会能使客户树立对品牌的忠诚。在建立虚拟社会上投入的越多,得到的客户忠诚和收入回报就越多。一项产品一旦成了虚拟社会注意的焦点,它就达到了锁定客户的目标,该社区的成员将会拒绝购买其他同类产品。为了锁定客户,仅靠产品的品牌化是不够的,客户还应因其忠诚而受到奖励。瞄准特定市场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公司跟踪调查单个顾客的消费行为,将有关数据输入电脑,从而对某一消费者群体的购买行为作出预测,并施加一定的影响,如邮寄广告或有针对性的购物指南。对于那些老客户,还可以享受额外的打折优惠。

瞄准特定客户,是弱小公司的最佳策略。由于小公司的资源和能力有限,只能瞄准范围有限的特定客户群。随着锁定一部分客户并不断扩大战果,公司可遵循主流化原则迅速提高市场占有率。但是,随着市场份额的上升,瞄准特定市场的效果也就逐步下降,因为未受控制的份额在迅速缩小。当然,随着公司的发展,它所瞄准的客户的范围将会不断扩大。

4。价值链原则:一种产品的生产经营会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增值,我们将其整体称作价值链。

价值链原则包括三层含义。其一,公司不应只着眼于价值链某个分支的增值,而应着眼于价值链的整合,着眼于整个价值链的增值。其二,公司应尽可能多地拥有或控制价值链上的分支,并从中赚取尽可能多的利润。其三,公司应缩短价值链,获取由被砍掉的价值链分支曾经获取的收入。

价值链的每一环节都应有价值增值,并使价值乘数达到最大。所谓价值乘数,是指增值总量与增加的投资之比。价值乘数的大小与客户数量、反应率、结帐率(实际购买人数)和价格成正向关系,与广告费用成反向关系。公司应设法稳定价格、增加客户数量、提高反应率和结帐率,减少广告费用。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瞄准特定市场、创造虚拟社会,锁定比较狭窄的客户群;或者运用“柔性生产”,使个人需要得到较大的满足,使产品可以有更高的售价。换而言之,个人市场原则和特定化原则可使价值乘数达到最大化。

在价值链的整合中,合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由于技术的发展和产品的专门化,使PC机市场极大地分化了。控制器、调制解调器、声卡、打印机、操作系统等均可单独出售。任何一家公司都无法在上述所有领域中占据优势地位。而且,在网络经济中,要求产品在极短的时间内不断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如果每一个分支都是独立的,便可能出现无利可图的情况。因此,对分散的价值链进行组合、建立合作关系,使每一个公司都能依据自己的相对优势,在自己控制的价值链分支上发挥最大的作用,就能使整个价值链实现增值,使所有的合作伙伴都赢利。例如,微软公司与英特尔公司携起手来,从其互补性产品中获得最大利润。几万家微软公司的合作经销商依靠整个价值链来获益。它们提供专门化程度很高的目标产品,从而推动了Wintel产品的主流化。

苹果公司生产的Macintosh电脑,不需任何附加装置就能立刻运行。而采用Wintel技术的电脑使用时却必须加上声卡、显卡、网卡、CD—ROM、鼠标等。因此,在PC机发展之初,苹果公司的优势非常明显。但是,在电脑技术日新月异之时,苹果公司却未能继续生产出性能最优的磁盘驱动器等部件,Macintosh电脑逐步走向劣势。而适应高度分化的市场、进行广泛合作的Wintel产品,却赢得了极大的成功。①软件业也是如此,综合性的软件包,已被单个程序组所取代。因为前者不能与后者的最优组合相抗衡。很多其他行业的公司,也已把合作看成是高度利用外在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迅速增强实力的有效手段。

在控制价值链分支上,最能带来巨额利润的是建立一个新的价值链,即建立一个由相关公司组成,存在着上、下游关系的产业。例如,微软公司是一个产业,苹果公司只是一个公司。微软公司产业不仅包括了本公司,还包括成千上万个开发商、合作伙伴和追随者。索尼等游戏机制造商出售的游戏机是亏损的,但它可以锁定用户并将之纳入自己的价值链中。索尼公司不但可以通过出售游戏软件大发横财,还可以从影院、快餐店及玩具制造厂等生产相关产品的价值链的分支上获取利润。

控制价值链分支的一个捷径是公司兼并与收购。它可以使公司迅速扩大市场份份额、取得竞争优势。1995年,麦卡菲的合伙人通过与Saber微软公司的合并,获得PC网络管理程序41%的市场份额。1996年,Adobe公司在2D(二维图形制作)软件中遥遥领先,但在3D(三维图形制作)软件中却落后了。反之,Autodesk公司在3D中是竞争者,在2D中却毫无影响。后来,两家公司合并,垄断了图案编辑软件市场。②

网络经济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取消了某些中间环节,从而取消了中间商,使消费者可以直接与产品制造商或服务提供商进行交易,并享受到售后服务。消费者可以足不出户,购买到世界各地的产品。因缩短价值链而得到的利益,由网络公司、制造商和消费者共同分享。中间商之所以存在,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即制造商可能不太了解消费者或其他制造商的有关信息,消费者对制造商的情况或有关专业知识几乎一无所知。在网络经济中,降低了寻找、收集信息和学习知识的成本,使中间商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5。适应性原则:由于互联性的存在,市场竞争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市场呈现出瞬息万变之势。精心制定好的发展计划,很可能在转眼间就成为一堆废纸。因此,对公司的经营策略及时作出调整,或使公司的组织结构具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市场的急剧变化,已成为任何公司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竞争原则之一。公司的适应性原则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公司产品的适应性、公司行为的适应性和公司组织的适应性。

(1)公司产品的适应性:即公司产品(服务)能适应消费者不断变化的个人需要。在“个人市场原则”中,对这一点已经进行了阐述。

(2)公司行为的适应性:即公司行为要适应市场的急剧变化——

①让市场来管理——让市场对公司的产品(服务)进行评价,并以此为依据不断作出改进,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例如,网景公司发起“寻错奖励”运动,发动顾客发现它所生产的软件存在的问题。

②让市场来定价——不是由公司来给产品(服务)定价,而是时刻由市场来定价。几乎每个定单都由与网络相连的任何制造商竟价。

③让市场来营销——市场可以非常有效地促销你的产品。网景公司初期赠送浏览器软件的举动,就是这方面的典范。通过发放足够多的产品,会扩大其影响力,使人们开始议论你,对你的产品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需要你的产品,并按照你开出的价格付账。

(3)企业组织的适应性:即企业组织要富于弹性,能随着市场的变化而伸缩自如。公司组织通常等级森严、权力集中。在网络经济中,面对着大量信息的快速传递,面对着市场的急剧变化,面对着全球范围的竞争对手,现有的僵化的组织结构已经难以为继了。如果任何一项行动都必须等待公司总裁的批准,这项行动往往会变得毫无意义。③

在传统经济中,一个组织有如根据一定功能,经过精心设计、制造的机器。一旦机器制造完毕,它就基本上定型了,最多进行小幅度的调整与改造。设计机器式组织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高效率。

在网络经济中,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极其迅速,推动公司发展的不再是效率,而是高度的适应性。应该把公司看成是有机体,它可以感受环境、适应环境,甚至改变环境。市场环境则是一种选择机制,它可以判定哪种有机体更适合生存。公司可通过下列几种手段来设计自己的组织结构,使之具有高度的适应性。

(1)多元化:圣达菲研究所只有三个长期的职员,分别是物理学家、经济学家和生物学家,其余的雇员都是短期性质。它使跨学科的工作人员每天聚集在一起,平等参与讨论会中的任何一个话题。由于环境的变化是多方面的,多元化的思想和不断变化的新成员带来的新思想,增强了该组织对市场的适应性。

(2)可渗透边界:一个组织的边界应该是模糊的,具有可渗透性,使组织可以随时吸收它所需要的人,扬弃它暂时不需要的人。以快速变化著称的投资银行,为了对市场上的新机会迅速作出反应,以小组作为其基本组织单元。每个小组成员可随时更新,增加能带来新技术和新思想的成员和与外部专家的关系。投资银行鼓励员工相互交流,并与组织之外的人交流,对建立新关系的员工予以奖励。渗透性的组织可以轻而易举地建立关系,并借此把知识、人才和机会抓到手中。

(3)大与小的辩证法:传统上认为,大公司由于盛行,难以适应市场变化。小公司则反应敏捷,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但是,在网络经济中,小公司也存在着问题,为发展经济网要消耗大量时间和人力资源,降低了公司的经济效益。在网络经济中,公司要既大又小。它要足够大,以便具有足够大的视野,把握全球市场的转变,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它又要足够小,以便灵活、机动、目标单一,能对市场的变化作出即时反应。要做到大与小的统一,关键在于如何看待基础实施。软件、网络、工艺、资本设备都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一个公司不必拥有基础设施,但可以利用它并从中获益。

一家小公司可以租借具备技术和行政支持的办公场所,在世界范围内购买企业的软件包,从专家那里获取有用的市场信息;可以通过联合其他公司,利用其他公司的能力,从而使自己保持很小的实体部分,但在功能上却变得非常强大。这时,它可以同时享有大公司和小公司的优势而避免了它们的劣势。

对一家大公司来说,在创建庞大的基础设施的同时,建立若干小的团队,使之容易聚集、容易解散,并具有独立行动的能力,可以让专业人员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摩根·斯坦利投资银行就是这样运行的。公司的声望吸引了人才,持续保持的顾客关系带来了机会,金融资本在市场上产生了影响力。但是,这一切都是由若干机动灵活的小团队完成的。它们充分利用庞大的电信网和数据库等基础设施,使之发挥出最大作用、创造出最大价值。

资料索引

①《非磨擦经济——网络时代的经济模式》P132

[美]T·G·勒维斯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

②《非磨擦经济——网络时代的经济模式》P95

[美]T·G·勒维斯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

篇3

    以电子商务为主体的网络经济迅猛发展,大大拓展了经济活动的时空界限,并使传统物质型经济逐步转向知识和信息为主体的虚拟经济(即在信息网络构筑的虚拟空间中运行的经济活动)。当前,这一聚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服务为一体的网络经济正改变着原有经济结构,以美国为例,1995-1998年互联网经济增长了174.8%特别是1998年,美国互联网经济比过去所有的估计都高,达到3014亿美元,超过能源、邮电的传统产业,网络经济已成为整个经济的主导产业。从历史看,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是跟互联网的商务应用分不开的,换言之,网络经济是建立在顾客和企业这些微观主体基础上的,顾客借助于互联网实现网上购物、网上结算、网上信息交换;而企业通过网络从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到售后服务实现了信息化、数字化的集成。

    以企业为例,具体说来在以下三个方面发生了变革。(1)网络经济改变了传统企业销层层联接的方式,压缩了中间层次,企业成为一种销直接见面的开放式网络组织。这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从总体上看,是由众多独立创新的业务小组构成,并且是彼此有紧密纵横联系的网状体系,整个组织没有固定结构,而是基于协作型、多学科业务小组的模块化集合,各业务小组在其中是以“客户”和“服务器”的联网方式运作(相对于组织内任何小组而言,每个业务小组既是客户,又是服务器)。(2)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实时需求,企业生产也从大批量生产转向个性化的小批量生产,也就是说,企业的业务小组根据业务环境的变化和客户增长的需求,进行快速反应,及时确定生产计划,并根据所需的原料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与供应商联系,提高了原料供应的及时性和可靠性,其次采用弹性制造系统(FMS)、准时制造系统(JIT),及时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真正实现“零等待”。(3)企业的生产方式也改变过去那种注重低消耗,高收益的生产,而追求一种创新有竞争优势的生产,业务小组接受来自客户的请求和指示,并向其它服务器提出要求,以较高的附加价值服务于客户,这一过程就是网络创造价值的由来。由于业务小组是分散的,作为基本服务单元具有重大的责任和权利,能充分调动小组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并且会努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加强顾客的隶属倾向及员工的稳定性,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以顾客价值导向的模式下,企业通常采用柔性管理方式,使业务小组更敏捷地适应协调关系和市场变化,迅速提高价值创造能力。

    由上分析可知,网络经济迫使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及价值实现都彻底地发生了变化。换句话说,管理会计赖以生存的企业环境及其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的信息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此,对管理会计的基本思想、内容程序和技术方法也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从理论和实践上看,管理会计主要是各种技术方法的综合,照此框架,本文以网络经济下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的变迁作为探讨对象,以期重新审视新经济时代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

    二、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的变迁

    管理会计技术方法从集成过程的分布上看,主要包括前期的规划、过程的控制及绩效的评价三部分。在步入网络经济条件下,技术方法对原有范式有无突破,应如何引进新的方法体系,以下结合网络经济的特点逐一加以分析。

    1、变迁之一——前期规划技术方法的变革

    前期规划技术方法可分为企业的经营预测、经济决策和预算的编制,下面分别对三项技术方法的变迁展开讨论。

    (1)企业经营预测是人们对企业未来经济活动可能产生的经济利益及其发展趋势的判断,是一种事前的预见。传统的预测是建立在历史数据及能取得的经济信息、统计资料基础上的一种推断,无论采用定性分析还是定量分析法,都是以生产经营导向为基础的,例如,保本点的预测、利润的预测、成本的预测等都是建立在销售量、成本、利润的线性关系基础上的。

    而在网络经济下,取而代之的是以快速响应顾客需求为导向的实时预测,即时为顾客提品或服务,以敏捷制造实现顾客的“零等待”,其目的就是为顾客创造满意,创造价值(降低顾客的成本,提高顾客的收益),使顾客获得更大的效用,由此衍生企业价值的增长;考虑到顾客的需求是个性化、多样化,因此为顾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存在差异,相应所费的成本也是个性化的,本量利之间难以直接以线性关系来表达。其次,在网络经济中,企业未来的销售变动趋势及利润份额更多体现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即企业面对快速运转的网络经济,要不断地创新才能提高竞争力,扩大客户份额,从而提高利润份额。由此可见,在网络经济下,企业的预测更多的是收集关于客户的信息(客户的实现,客户的牺牲),行业的信息(如企业在行业利润库中的份额),整个市场的未来趋势(如网络经济市场造就的机会),结合企业内部的技术支持及经营观念,来预测提供相关服务的需要程度和利润份额的可能性。在网络经济下,企业面临的环境将越来越复杂,企业呈现出动态的、跳跃式变化,在此种经营环境下,应更多注重于顾客价值分析、行业价值链分析、企业利润在利润分布中的位置,预测的技术方法也改变偏重内生变量的传统模式,转向以外界因素为主导的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预测模式,用公式可表示为P=f(E,Q),其中P为相关的预测值,E为网络环境的决定变量,Q为企业内部的影响因素。

    (2)经济决策是指为达预定目标,在科学分析和评价经济活动不同方案的基础上,作出决定和判断的过程。在传统企业中,决策往往会涉及相关成本及本量利的关系,无论是短期经营决策还是长期资本决策,往往都是由企业的净收益最大化为依据的,例如,生产决策、定价决策、存货决策、固定资产投资决策都是以比较收益的最大值为标准。

    而在网络经济下,企业更注重顾客的价值,追求顾客价值与企业价值的协调统一,经营目标的转向必然要求经济决策要讲究顾客利益的实现,而不单纯以企业价值为中心;其次在网络经济中,企业内部业务流程是基于动态响应的实时系统,存货的最优控制是零库存、表明许多经济决策由即时服务所代替,简化了决策的过程,提高了效率;再者在网络经济下,本量利的基本关系如前所述是非线性的。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经济决策的方法也必然要发生变革,对短期经营决策而言,决策可仅限于努力创造顾客价值下的一些差量分析,如改进作业的价值差量,提高竞争能力的价值差量等。对长期资本决策,在网络经济下,应从企业技术支持的角度出发,能满足整个业务流程的需要,由于未来现金流量的年限、金额等不确定因素的增强,净现值法已无法适应长期资本决策的需要,取而代之应是以顾客价值为中心整个价值链的最大化,因此,其技术方法(D)可用技术上的可行性(T)、顾客的满意度(C)等来决策,用公式可表示为D=g(T,C)。

    (3)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把经济活动过程的正式计划用数量和表格形式反映出来,就是编制预算,显然预算在传统企业中也是以本量利分析为基础的,正如上文所述,预测与决策的内容和方法都已发生变革,相应预算必然也会发生变化。在网络经济下,企业是基于顾客的服务器,需求的多变性也使预算难以确定,如传统以销定产的预算方法,在企业追求创造客户价值、行业价值份额下,由于难以确定业务量水平,适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由此可见,对业务预算可以简化,而财务预算中的短期资金预算,由于其流转及结算采纳网络结算方式,与业务量相关的未来资金需求在未明确的情况下,也可以简化。由于资本预算涉及未来的网络技术支持和顾客的价值创造,企业应对长期资本进行预算,预算方法是根据预计的资本需要量分项编制。

    2、变迁之二——过程控制技术方法的变革

    过程控制技术方法主要指成本控制制度,通过成本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单位目标成本,分别落实到各部门,促使各部门采取措施进行调节和控制以保证目标的实现,在传统企业中,不管是事前成本控制还是日常成本控制,都假定成本的类型及标准在一定产量下可以严格界定,成本的控制目标是如何积极降低成本,而与提供服务的价值没有直接联系。

    而在网络经济下,各业务小组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企业不再对小组进行成本控制,另外以顾客为中心的价值链中,更注重降低顾客的成本,提高顾客的收益,由于顾客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业务小组提供的服务成本也难以量化为目标成本。换言之,业务小组接受来自客户的请求和指示,在与相关业务小组协作的基础上增值服务于客户,即一方面为客户创造价值,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创造价值,成本控制仅限于响应客户需求基础上的合理耗费。由此来看,过程的控制内容和方法在网络经济下,是从严格的成本控制转向服务控制,即如何有效地组织业务小组为顾客创造价值,而对于合理耗费,在实时响应系统中是一种应该成本,控制仅限于一些不合理耗费,对服务控制方法侧重于服务的响应度(R)和服务的满意度(S),相应控制的标准可用公式表示为T=j(R,S)。对于耗费的控制技术则可用耗费价值比的标准,确定哪些耗费是不创造价值的,应当严格控制,并对创造价值的耗费应在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

    3、变迁之三——绩效评价技术方法的变革

篇4

一.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的冲击

网络经济以新的视野或用新的方法来解释原有的理论,使其有新的发展。例如,引入信息的不定全性、有成本性、非对称性,使经济学中传统的市场理论、均衡理论、企业理论等发生了质的变化:网络经济还从新的经济现象出发,研究和确立新的经济理论。例如,信息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学在研究边际效益递增理论、无形资产及其评估理论的作用等。

1.对生产力要素理论的影响

(1)使生产力的首要因素劳动力对信息能力的依赖空前增强,并促进新型劳动者即信息劳动者的出现与快速增加,(2)使生产力中起积极作用的活跃因素劳动工具网络化、智能化以及隐含在其内的信息与知识的比重急剧增大,信息网络本身也成了公用的或专用的重要劳动工具,(3)使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劳动对象能得到更好的利用,并扩大其涵盖的范围,数据、信息、知识等都成了新的劳动对象,(4)使生产力发展中起革命性作用的科学技术如虎添翼,并不断强化了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的渗透和带动作用:(5)使对生产力发展有潜在重要作用的教育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远程教育、终身教育日趋重要,(6)使组合、协调生产力有关要素以提高它们综合效益的管理对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更加强化,从而导致管理科技也成了高科技。管理信息化已发展到内联网、外联网、互联的网际网新阶段并与各种业务流程信息化相融合:(7)使作为生产力特殊软要素的信息与知识通过对生产力其他要素所起的重大影响和通过对这些要素的有序化组织、总体性协调,发挥其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两个过程相互结合的特殊作用。

2.对边际效益递减理论作用的影响

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中,由于物质、能量资源的有限性或稀缺性、技术进步的相对稳定性、市场容量的饱和性,当需求依靠供给来满足时,任一投入产出系统中,随着投入的增加边际产出(即边际效益)呈递减趋势,这是规律性现象。而在网络经济阶段,信息资源成了主要资源,该资源可再生和重复利用,对其生产者无竞争性而对其使用者无排它性,它的成本不随使用量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加,同时信息技术发展快、变化大、生命周期短,而且需求往往是由供给创造的,产品受市场容量饱和的影响较小。因此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中出现了类似“边际效益递增”的现象,使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的作用范围缩小。

3.对规模经济的影响

在信息经济或网络经济中,由于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集成化、柔性化发展,数字化神经网络系统的建立与应用,当软件、多媒体、信息咨询服务、研究与开发、教育与培训、网络设备与产品等变动成本占总成本较高比例的信息产业、网络产业、知识产业在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时,增加经济性效应的途径就越来越多样化。范围经济(通过产品品种或种类的增加来降低单位成本和增加利润)变得更加重要了,差异经济(通过产品或服务差异性的增加来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时效经济(通过抢先利用机遇扩大市场份额来赢得竞争优势)、成长经济(通过拓展企业内外部的成长空间来获取利润)等多种提高经济效益的新途径出现了,使规模经济不再是最重要的更不是惟一的经济效应。

4.对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此消彼长理论的影响

英国经济学家A·W·菲利普斯于1958年提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变动关系,即所谓菲利普斯曲线。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产业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美国出现了在经济高增长中低失业率与低通胀率并存的新经济现象。据美国商务部分析,1996年和1997年,美国信息技术产业的价格下降使国民经济的价格指数下降了1个百分点,导致通胀率成为30年来最低点,同时信息技术产业还在以往5年内提供了1500万个工作岗位,使失业率降到24年来最低点。

5.对经济周期波动理论的影响 

正像工业化与工业熨平传统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波动一样,信息业与信息化正在熨平传统工业(汽车业、建筑业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仍以美国经济为例,自1991年4月走出二战后第9次衰退期以来,经济持续增长已超过8年半了。究其原因,主要是:90年代以来美国以信息技术及其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及其产业的迅猛发展,导致经济周期变形加剧,信息技术等高技术的产业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周期性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当美国1995年和1996年汽车业与房地产业陷入萧条时,适逢信息技术产业异军突起,促进了经济高涨。随着网络经济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兴起,则会更有利于延缓衰退期的到来,而使经济持续增长。当然,经济周期波动决不会因此而消失。在一定条件下,高技术及其产业也有衰退的可能。在经济波动与金融波动相互影响加剧、彼此依存更加紧密的环境下,发生经济波动是很难避免的。

二.我国发展网络经济:机遇、问题、对策

网络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我们带来许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更多的挑战。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全球化,进而使发达国家从中受益,但同时也使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落后的国家显得更加落后。

1.网络经济为我国带来的机遇

(1)经济全球化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和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可以加速融入国际化分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提高在国际经济分工中的地位。(2)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我国作为后来者可以通过引进技术进行再创新,以较少的投入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形成后发优势。(3)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网络经济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将为缓解我国资源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证。(4)网络经济将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等方面的重大变革,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2.我国发展网络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1)我国信息基础建设及网络建设尚不能完全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要求,特别是网络带宽及速度较低、响应速度慢、网络运行质量差、电信费用较高等制约着网络经济的发展。(2)信息产业和技术相对落后,缺乏支持网络经济发展的国内开发和制造的技术基础,不能提供国产的电子商务所需要的软硬件产品及技术服务,如我国需要的绝大部分互联网设备仍需要依赖进口。(3)网络经济发展缺少相应的基础,目前虽然我国上网人数较以前有了很大增加,但比例仍然很低,不能形成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规模,同时,支付制度、信息安全认证体系及银行电子支付体系等尚未完全建立,还缺少网络经济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 (4)企业尚未成为网络经济发展的真正主体,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完全转变,观念上也未能把信息化作为企业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企业信息化总体水平不高,各项业务流程尚未优化重整,组织结构、管理運作模式不能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需要。

篇5

如何实现顾客让渡价值

正如著名营销学专家唐・舒尔茨所说的那样,“市场的权力结构正在发生变迁,市场权力开始从过去的厂商,过渡到后来的渠道(销售商)和现在的消费者(顾客)手中”。在消费者掌握市场的情况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必须要真正做到以顾客为导向,全面了解消费者的行为。为此,菲利普・科特勒提出了“顾客让渡价值”的概念,他认为通过最大限度地为顾客让渡价值,可以实现“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顾客让渡价值等于顾客总价值和顾客总成本之间的差额,其中顾客总价值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等,而总成本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神成本和体力成本等。所以厂商不仅要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还要有高素质的员工和良好的企业形象。同时,企业还应考虑通过压缩成本来压低价格,并为消费者提供购买的便利性等等。

目前我国的市场竞争还停留在价格竞争阶段,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使企业利益受损,而且消费者也并不一定从中获得了更高的价值,因为价格竞争伴随的必然是低质量的服务并且有损企业形象。罗伯特・林格伦有句名言:“真正的问题所在是价值,而非价格。”工业经济时代,公司的任务是制造产品和销售产品,而在知识和网络经济时代,公司的任务是创造价值和传递价值,它是一个信息管理的价值传递系统。哈佛大学的迈克・波特针对如何实现顾客让渡价值的问题,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公司的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部门构成一个内部价值链,与供应商、分销商、最终顾客构成外部价值链。如何建立价值让渡系统,并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关系营销创始人贝利提出了建立顾客让渡价值的三种方法:

首先是增加顾客财务利益。主要是给予重复购买或频繁购买的消费者一定的折扣,通过价格刺激使目标公众增加财务利益。

其次是增加顾客社交利益。把顾客(Customer)看成是客户(Client),建立顾客组织,包括无形的顾客组织和有形的顾客组织,前者如顾客档案的分类管理,后者如正式或非正式的俱乐部、顾客协会等。通过建立顾客组织,使企业和顾客保持更为紧密的联系,以实现对顾客的有效控制。

最后是增加顾客附加价值。通过对顾客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服务援助、培训调研等,为顾客提供一定的产品附加价值。

在超市等地方我们经常可以看见商家在竞相打折,这实际上就是贝利讲的第一种方法,是最低层次的让渡顾客价值。麦肯锡咨询公司研究认为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陷阱:一是成本很高;二是存在一定的刚性(价格折扣实施起来容易,但取消可能会遭到顾客反感);三是可能并没有导致顾客忠诚度的增加。同时,麦肯锡咨询公司还指出了为了避免落入陷阱,所采取的相应举措,例如:销售商把顾客忠诚计划与加强自身定位结合起来,以优化公司形象;加深对顾客的消费和行为模式的了解;试图改变顾客的消费习惯,培养顾客忠诚;最后,从增加顾客财务利益向增加顾客社交利益转移,等等。

当然有些成功的企业在顾客满意的基础上实现了“超越顾客满意”。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顾客满意的基础上提出了“亲情营销”的概念,旨在消除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通过建立、拓展、保持、强化对顾客的服务,去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而有些企业采取“顾客延伸”的策略,这些企业不再局限于与现有顾客的关系,而是把人际关系延伸到顾客的亲人、朋友那里。

创造顾客,创造市场

早在40年前,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就提出:公司的首要任务不是“满足需求”,而是“创造顾客”。菲利普・科特勒也认为:“优秀的公司是满足需求,而伟大的公司是创造市场。”但在创造市场的过程中,很多企业往往是技术导向的(追求更新、更高技术),而不是顾客导向的(顾客需要什么技术),从而容易走进误区。随手翻开手边的报纸,就可以看到一个可视电话的广告,事实上可视电话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侵犯我们的隐私;再比如手机,现在很多厂商为了获得超额利润,往往在手机上集成很多新的功能,而事实上,一些功能是消费者根本用不到的,而他们还得为这一功能付钱。

马斯洛曾经提出了需求的五个层次,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很多企业也许对这一理论耳熟能详,但事实上并没有很好地利用它,比如可视电话就没有考虑消费者的安全需求。对于上面提到的手机存在功能多余的例子,在网络经济下也有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大规模个人化定制。网络的出现为企业的全程营销提供了平台,企业在产品研发初期就可以通过网络互动充分吸收消费者的意见,甚至对于某些产品,如手机、电脑等,可以把单个消费者作为细分市场,为他们量身定做,这样既节省了企业的库存和存货成本,还可以通过差别定价获取超额利润。如戴尔电脑把每位顾客都视为“需个别回应的消费者”(Prosumer),而非“一般的消费者”(Consumer)。

反向营销

科特勒认为:“最好的营销能够创造价值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可见,“顾客满意”不仅包括“产品满意”,还包括消费者的“生活满意”,这就需要企业在创新的过程中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发现需求―满足需求并保证顾客满意―营造顾客忠诚”,这是关系营销的三部曲。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研究表明,“顾客满意”并不一定导致“顾客忠诚”和公司盈利。于是许多国外管理学者提出了“顾客资产”的概念,他们认为企业要真正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思想,必须注重顾客的终身价值,把顾客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进行经营,并使其最大化。而“顾客资产”就是企业所有顾客终身价值折现现值的总和。“顾客资产”的思想要求企业不要以所有顾客的完全满意为目标,而主张对所有顾客进行盈利性分析的基础上,有选择、有区别地服务顾客。企业不仅仅要关注自身当前的盈利能力,更要关心从顾客一生中所能获得的贡献流的折现现值。正如科特勒所说的,“公司唯一的资产是‘顾客’和‘顾客终身价值’”。

篇6

关键词:虚拟网络;网络经济学;网络外部性

一、引言

网络是网络经济学的核心概念,网络经济作为新兴的经济形态,经济运行网络化是其与以往传统经济形态最大区别,对网络经济中的“网络”的界定及特征的研究自然成为网络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之一。网络是指纵横交错的结构和组织,为了更准确地表达网络的内涵,经济学更倾向于采用网络的数学定义,网络是一种由结和链组成的拓扑关系结构。由于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容易形错觉,将网络经济的“网络”与计算机网络特别是互联网等同起来。但实际网络经济学的研究早于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经济学的出现源于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网络经济学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中期,一些具有网络基础设施的产业,如电力,煤气,热力供应,自来水,电信,铁路,邮政的发展日渐成熟,这些产业以物质型网络为基础如电信网络、铁路运输网络、电力网络等,必须通过完整统一的网络才能提供社会化的服务,水平网状的结构,使其行业具有较强的规模经济效应和自然垄断倾向,早期的网络经济学规制与竞争的平衡对这些具有网络型产业展开研究,此时的网络经济学实质是网络产业经济学。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信服务、计算机软件,银行卡服务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研究人员从这些行业观察到了网络外部性的存在,所谓网络外部性,即随着使用同一产品或服务的用户数量的变化,每个用户从消费此产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效用变化。简而言之,网络的价值与网络的规模成正比,和早期的网络产业经济学相比,此时的网络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局限于存在物理连接的实际网络,如电信的通讯网络、城市自来水供水网络,虚拟的网络,即由使用某产品或服务的人群构成的网络成为了网络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使用某产品或服务的用户可以看成构成网络的节点,节点之间信息交换或者相互依赖形成了节点之间的”连接”,从而构成了所谓的虚拟网络。

二、节点之间的连接

无论是物理网络还是虚拟网络,都是由节点和节点之间的连接而构成的网状结构,对于物理网络而言,节点之间的物质连接显得直观且容易理解,但对于虚拟网络,由于不存在物质介质,节点之间的连接显得抽象晦涩。节点连接的性质决定的网络外部性强弱与性质,卡茨和夏皮罗在1985年对网络外部性进行了分类,将网络外部性分为直接网络外部性和间接网络外部性,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是通过消费相同产品的用户人数对产品价值的直接影响而产生的,也就是说随着某一产品的用户人数增加,产品的价值会增加,用户人数的增加直接给老的用户带来了好处。而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随着某一基础产品用户人数增加,使得相应的互补品更丰富、更容易获得从而使得基础产品的价值增大,也就是基础产品的用户人数的增加间接给用户带来了好处。如果从节点间连接角度,在存在直接网络外部性的网络中,节点之间连接体现为节点之间的某种形式的信息交互,对于不同的产品或服务而言,信息交互所体现的具体形式会有差别,信息交互是双向的。下表给出一些比较典型的网络产品的节点连接的具体体现。卡茨与夏皮罗从计算机硬件与计算机软件这一对互补产品上观察到间接网络外部性的存在,计算机硬件的用户人数增加,使得基于硬件的计算机软件的供给会增加,从而最终使得计算机硬件的老用户得到了好处。因此又将间接网络外部性称为“软硬件范式”。绝不仅仅局限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只要是基础产品和互补产品组成的系统产品领域都会有间接网络外部性的存在,比如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操作系统是硬件,互补产品是软件;耐用品与售后服务,耐用品是硬件,售后服务的软件。由于中介平台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往往是互补的,因此间接网络外部性又被称为“市场中介效应”。和直接网络外部性不同,存在间接网络外部性的网络各个节点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信息交互,节点之间的连接体现为利益的相互依赖。具体而言使用基础产品的用户所构成的节点和使用互补产品的用户所构成的节点相互依赖。以婚姻中介为例,可以认为婚姻中介为男性用户和女性用户分别提供“寻求女/男性配偶”的婚介服务,这一对服务是高度互补的,因为假设在一种极端的情况,如果只有女性用户或者只有男性用户使用该婚介服务,该婚姻中介提供的婚介服务价值为零。一对互补的产品或服务往往会具有间接网络外部性,假定有一女性用户A已经在使用该婚姻中介,突然有大量的女性用户成为该婚姻中介的新用户,女性用户的人数的增加并不会直接给A带来好处,因为A只能与男性用户匹配,但女性用户人数的增加会给A间接带来好处。由于这些大量女性用户的涌入,会带动更多的男性用户加入到婚介,使得A匹配成功的几率增加,A间接的得到了好处,即间接网络外部性。有时间接网络外部性的市场中介不如上例中那么明显,以影碟机作为例子,影碟机以及碟片构成了互补的产品,假定市面有多种不同制式的影碟机,不同制式的影碟机所支持的碟片格式是不同的,因此使用某种制式的影碟机的用户越多,基于该制式的碟片就应该越丰富,假定有一用户A选择了某种制式的影碟机,突然有大量新的用户也选择了同种制式的影碟机,新用户人数的增加并不会直接给A带来好处,但新用户人数的增加会使得会有更多碟片供应,给A间接带来好处因此,对于虚拟网络而言,节点之间不存在物理连接,节点之间的连接体现为节点之间的直接信息交互,或者间接相互依赖。例如对于购买某种水果(比如富士苹果)的用户会是否构成网络经济学上所谓的“虚拟网络”,判断的依据就是吃苹果的用户直接按会不会有信息的交互,显然没有,因此节点和节点之间不存在直接的依赖。第二苹果有没有和其他产品构成互补产品,或者说单独购买苹果的价值不大,如果也没有的话,也就找不到间接依赖的存在,因此对于购买苹果的消费者不会构成网络经济学意义上的“虚拟网络”。

三、虚拟网络与互联网

网络经济学所指的网络不完全等同于互联网,网络经济学所指的网络更多时候是虚拟的网络,但很多虚拟网络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比如使用QQ的人群构成一个虚拟网络,使用支付宝的人群构成一个虚拟网络,无论QQ所提供的即时通讯服务或是支付宝所提供的第三方支付服务,都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此时虚拟网络以互联网为基础。另一种情况,互联网的出现强化了组成虚拟网络的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使得该虚拟网络的网络外部性更加显著。在互联网没有普及之前,软件产品的强网络外部性特征已经显露,比如在早期文字处理软件WORD和WPS的市场竞争中,假定WORD和WPS两者之间彼此互不兼容,则使用其中任何一种软件的人数越多,意味着用户在打开其他用户创建的文档时会更方便,即用户的人数越多产品的价值越大,这就是所谓的网络外部性。虽然当时人们并没有使用互联网来进行文档的交流或分享,此时的虚拟网络并没有以互联网作为基础。只不过当互联网出现以后,文档的交换或者分享通过互联网来进行时,文字处理软件的网络外部性会愈发显著。究其原因,由于互联网的使用,人们进行文档交流速度大大提升了,文档交流的范围也大大扩大了。网络外部性的大小取决于网络的规模和网络内物质的流动速度,互联网的使用使得使用WORD或者WPS人群进行文档交流更快速、范围更广,强化虚拟网络的网络外部性特征,因此网络经济学所指的网络虽不能等同于互联网,但互联网的兴起丰富了网络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四、结语

无论是直接网络外部性还是间接网络外部性究其原因都产生于网络节点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存在有直接网络外部性的网络节点之间是一种直接依赖关系,而存在间接网络外部性的网络节点之间具有一种间接依赖关系。如何界定虚拟网络,最重要的依据是通过判断网络节点之间有无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但是世间万物多多少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这样容易使得网络的概念过于泛化,最后在界定是否具有网络外部性时,不仅仅要看有没有,还要看网络外部性的显著程度,只有当网络外部性特征显著到能够因此改变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以及商家营销决策,才会成为网络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韩耀.《经济网络、网络经济与网络经济学》[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2]聂庆《网络经济学有关虚拟网络的研究综述》[J].科协论坛2007年03期.

篇7

网络经济是衍生于传统经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以知识为核心,是指以网络尤其是互联网为平台产生的经济活动的总和,它是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产生的一种新经济现象。网络经济时代,作为经济主体的人和各种金融机构以及政府部门在经济活动中更加依赖网络,他们不但要从网络中获取大量的信息来对今后的经济形势或决策提供依据,而且在网络平台上直接进行交易。

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的联系与区别

(一)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的联系

传统经济是网络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网络经济是传统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网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传统经济的扶持。在网络经济中,价值规律仍然起作用,传统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利润最大化等法则仍适用于网络经济。网络经济的发展实际上是传统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焕发出的新的生命力。互联网使得各种有效信息得以快速传播和获取,降低了传统经济形态中的交易成本,这就使得过去因经营成本过高或达不到规模效益的企业开始盈利,而由于网络技术的应用也会延长部分产业的成长周期。

在传统经济中,如果供给与需求脱节则会造成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而网络经济也会出现这种问题。其原因就在于网络经济的虚拟性特质。过度投资会引起经济过热、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虽然在网络经济中,过度投资不会像在传统经济中一样造成引发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甚至通货膨胀的危机,但是因为存在资本的作用,也会引起产生泡沫,造成不良的经济后果。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经济其实是传统经济的一种衍生形态,网络经济不能脱离传统经济而独立发展。

(二)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

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的最大区别就是:传统经济的价值体现在于资源的稀缺,“物以稀为贵”是最好的总结和描述,换句话说就是市场上的某类商品生产量太多时价格就会下跌而影响销售。而网络经济确实与此相反,在网络中,参与的人数越多,那么体现出来的网络价值也就越高,某个网站的点击率越高那么所带来的其他效应就越强大。两者的区别具体见表1所示。

网络经济发展对传统经济理论的挑战

尽管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关系十分密切,但是在网络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势必会对传统经济理论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是对传统经济理论的挑战,因为理论总是会在不断变化的经济现象中得以发展。

(一)对工业社会生产价值观的挑战

前文已经提到,传统经济是建立在实物基础上的、以物质资源消耗为主的经济形态,这种经济主导下产生的后果就是资源耗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双双恶化。网络经济的虚拟性使其注重高科技、高教育、高生活、高国民保障和低交易成本,因此,网络经济无论是从成本构成还是从价值实现形式,都对传统经济的资源稀缺现状带来挑战。

工业社会使人们形成了大量消耗物质资源为代价获取更多物质财富的价值观,然而这种循环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呢?那就是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资源稀缺问题等等一系列难题。为了让人类的后代能够继续在这片曾经肥沃的土地上生生不息,那么就必须尽快的改变向自然强取豪夺的做法,采用更加科学、更加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来实现生存的原始目的。

(二)对边际效益收益递减理论的挑战

通过分析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可以发现,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经济由于受资源和交易成本的制约,单位生产成本的上升是以产量的增加来实现的,并且单个消费者占有的实物财富越多,那么增加单位财富对其使用价值则会下降,这就是收益递减效应。

而网络企业较少受资源和交易成本的制约,占有更多的信息是其获得更多收益的途径,因此,它的单位服务成本因服务量的增加而下降,这也就形成了收益递增效应。工业社会里,收益递增效应会使得一些小企业迅速并且无所限制的扩张,形成垄断。而在网络经济中,大型分布、具有专业化优势的企业集团才能获得成功。

(三)对经济个人主义的挑战

西方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在承认人性自私的前提下,依靠市场规律的平衡性,使具有利己主义的经营者和消费者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然而这种状态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只能是一种理想状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信息的不对称,与经营者相比,消费者对商品的信息是不了解的,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状态势必存在欺诈行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指出,完全依靠市场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情形具有“几乎可以说是奇迹般的偶然性”。假如仅仅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话,那么自由竞争结果何其低效。前美国总统顾问斯蒂格利兹最近指出:“市场原教旨主义认为,市场本身会带来有效而公平的结果,华盛顿将这些观点奉为神明。其实,亚当•斯密那只看不见的手之所以看不见,原因是它根本就不存在……市场的确有非常强大的力量,但是取消一切管制,市场同样无法运行”。

在网络经济环境下,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渐发达以及获取信息的渠道便捷,这也就使得传统经济下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得以解决,信息透明化程度的提高,使得诚信交易成为可能,这也就从根本上杜绝了经济个人主义带来的不良后果,营造了一个充满平等、协作的刚性气氛。

(四)对经济博弈论的挑战

在传统经济博弈论看来,经济世界是一个大的博弈场,不存在对错之分,博弈的双方包括个人,组织,也包括政府,这样就使得社会缺乏一种约束机制,法律约束只能用来解决典型的矛盾和纠纷,道德约束成为众望所归。网络经济就是在创造一个新平台,这个平台不是以法律的刚性状态出现,而是用公布于网上的形式。无论是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还是损公肥私,缺斤少两,网络都会使其无所遁形。网络使得地球成为一个大家庭,人与人之间的虚拟距离越来越近,这就形成了一种非法律手段的约束机制。

(五)对生产力要素理论的挑战

生产力是生产关系的物质基础。生产力究竟是由哪些要素组成的,历来有不同的观点。其中有“两要素说”和“三要素说”,而“多要素说”成为现今理论界备受关注的观点,该观点认为生产力要素还取决于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等等。

网络经济中,生产力中的活跃因素——劳动工具已经网络化、智能化,并且信息网络本身也成为重要的劳动工具。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生产力发展产生革命性变化,信息科技成为高科技的主要代表,它对社会和经济产生了重要的渗透作用和带动作用。同时,教育也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远程教育、终身教育发展日趋完善。这些都是对生产力要素理论的挑战。

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的融合发展

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一个被接受和被认可的过程,新技术也不例外,网络经济尽管是传统经济的衍生品,但是仍然是作为一种新鲜事物出现的,因此,它也需要一个被接受和广泛使用的过程,两者的结合正是实现这一过程的必要阶段。但是双方融合成为一体经济还需要较长时间,期间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

加快网络技术推广。网络技术作为一门新技术,需要人们对其进行了解和学习,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宣传,创造条件让那些从事传统行业的人们及时掌握先进技术,然后,根据本行业的要求,结合网络技术,实现创新融合。换个方面来说,对于从事网络技术研发的人们来说,也应该了解传统行业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研发出更具有实操性的网络软件,加快技术的融合。

加快观念的更新。网络技术不同于传统技术,生产方式上也是要有大的变化,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一旦人们接受了网络技术,那么势必要改变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这就需要加快观念的更新,从观念上改变原有的一种生产生活态度,逐渐接受新的技术理念。

融合的主要模式。具体而言,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融合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购并方式,即网络经济并购传统经济,披上传统经济的外衣,这种方式运用起来较难;二是传统经济逐渐向网络经济转型,主要是IT类传统经济、制造类传统经济、服务类传统经济向网络经济转型。事实上,传统经济和网络经济并不是对立关系,网络经济能够合理调整传统经济的产业结构,与此同时,网络企业也不可能完全摆脱传统企业的固有模式。

综上,21世纪被称为网络经济时代,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网络空间很可能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提出了挑战,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这种挑战都是存在的。然而,网络经济发展又离不开传统经济的基础作用,两者并不是对立的关系,应该相互促进,加强融合,达到一种互利的结果。同时,从我国的实际来看,加速发展网络经济应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这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将是极为有利的。

篇8

[关键词] 网络经济;困境; 产权保护

一、网络经济发展瓶颈存在的源头

在经历了世纪末的“郁金香泡沫”破裂之后,自2003年始,信息网络产业似乎有风云再起的迹象。与Ebay、雅虎、Google、亚马逊等网络巨头有关的一系列并购案例宣告了新一轮产业内洗牌的开始。2005年,这一风潮仍在继续,直到最近的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这些规模达数千万甚至十数亿美元的交易让网络产业出尽风头。信息网络业的“第二次春天”是否已经来临?

前景似乎没有那么乐观。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至少迄今为止,这一产业的盈利状况还是不尽人意。像亚马逊这样的电子商务企业,仍基本没有找到盈利途径。也就是说,尽管资金来往量巨大,但它们是几乎不赚钱,甚至亏损的。即使是那些宣布盈利的企业,如果将机会成本考虑进去,其业绩也极其有限。这就是网络产业的硬伤:毕竟,靠计划和誓言在股市上“圈钱”总不是长久之计。

似乎有一种强大的作用力在制约着信息网络产业,使它在时间、技术、基础设施、投融资、企业家才能、市场等关键要素都具备的情况下,仍然无法走向正常的盈利和发展轨迹一。经济规律告诉我们,整个市场长期普遍存在某种经济特征的时候,问题肯定不是偶然发生的。更微观层面的影响信息网络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可以说是该产业发展不能尽如人意的终极根源。

二、研发风险与柠檬车市场问题

众所周知,信息网络产业属于高风险的产业。其前期风险主要集中在研发上。无论是做物理硬件、软件、还是电子商务的企业,在竞争中关键的环节往往是看谁能代表着新技术率先进人市场。市场进人竞争的结果是“超边际的”,[1]即先进人者才可能得到回报。信息网络产业还有一个特点是市场回报周期长,即投资者可能很长时间内看不到利润。这“两长”结合起来,就会带来与传统市场不同的后果。

最严重的后果莫过于“柠檬车市场(lemon market)问题”(在美国俚语中,柠檬是次品的意思)。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克洛夫教授的著名理论。[2]他的研究证实,在二手车市场上,由于买者和卖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经历一段时何之后,次品车会完全将好车挤出市场。这一理论是具有高度解释力的。在信息网络产业市场上,也存在某种程度的柠檬车市场问题。如前所述,该产业的绝大多数项目研发风险大,初期工作周期长,这会导致很多私人投资不愿意涉险,而宁愿将资金投到风险更小、初期投人成本更少的经营项目中。经历一定周期之后,低风险、低技术含量的企业就会占据市场。

硅谷的“风险投资模式”就代表针对这一市场悖论所做的努力之一,它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但也不是尽善尽美。一方面其他国家模仿硅谷模式几乎无一例外遭到失败;另一方面近些年硅谷本身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风险投资并不能带领市场完全摆脱柠檬车效应。

三、准公共产品、搭便车问题

公共产品的特点不是“公有”,而是“公用”,也就是在消费上的集体性;而且在一定范围内,消费是非竞争的。同时,每个消费者的潜在意图都是隐性的,而公共产品又具有高度“非排他性”,这就决定了公共产品很难防范消费者的搭便车行为。所以,一般认为,私有产权几乎无法与公共产品提供并存。公共产品的私人运营注定是亏损的。

信息网络产品当然非公共品,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准公共品”(Semi一Public Goods)的特性。首先是极端的非竞争性,无论是软件业还是网络业,增加一个人消费的成本微乎其微。其次,它也具备一定程度的“非排他性”。将其他人排除消费并非不可能,但在技术上非常困难,或者因为实践成本过高而不可行。

类公共产品想要盈利,就必须突破“非排他性”的陷阱。这就要看它能否实现有效的产权保护了。信息网络产品面临着两种类型的产权保护。[3]其一是对有形的产品使用的保护,即杜绝搭便车现象。其二是对无形的产品版权的保护,即杜绝技术盗用、无成本复制行为。保护产权本无稀奇,这在传统产业中也是重要的环节。但在信息网络经济的背景下,产权保护的成本会很高,以至使保护变得几乎不可能。

以软件行业为例。由于类公共性,一些小型软件,如国内的紫光输人法,几乎无可选择地沦为免费软件。而稍微复杂一些的,如图像处理和杀毒软件,严重地受到网络版本流传的威胁。消费者在INTERNET上的无数下载点都可以得到免费版本。商家可以使用什么方式来保护产权?通用的一种途径是在安装中使用“产品序列号”。但产品序列号自身也是非排他的。一个序列号放到网上,无数的人都可以实现共享,这一直是软件生产商最为头疼的事情。近些年,版本保护的技术力度加强了,大型软件都进行序列号的服务器验证,以保证每一序列号只能对应一台PC。这一举动的确极大提高了信息网络产品版权保护的能力,但前景仍然不容乐观。[4]保护它至少面临两个层面的冲击:其一是来自网络黑客,破解版本保护对他们来说几乎是举手之劳。现实中我们也能看到,几乎所有的应用软件都可以在网上找到破解版。其二是来自同类产品或者是模仿产品。尤其是后者,几乎是软件行业无法解决的一个问题。一种产品加密了,很快就会有另一种不加密的产品出来,核心技术并无差别。这样就使加密软件功亏一篑。而很多情况下,所谓不加密的新软件只是对前述产品的简单模仿,严格来说存在侵犯版权的问题。但问题是,要在网络环境下杜绝这种版权侵犯,其成本可能远远高于保护带来的利润。置信法、密码信封等保护措施在现实中都不能尽如人意,甚至容易让竞争者乘虚而人,以至于最后生产商只能对版权侵犯听之任之。

四、网络产业的产权保护措施

信息网络经济发展中的侵权、欺诈以及不正当竞争等不行为,已成为制约网络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要突破这一瓶颈,网络企业幻想在技术层面和产业组织层面取得突破,尤其是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但从目前来看,尚无进一步的理论线索可以追寻,前景并不明朗。

随着网络与生活联系的日益密切,与信息网络相关的法律问题日益突出,但网络立法的相对滞后,又大大影响了此类问题的解决。限于篇幅,我们仅就目前亟待处理的方面提出信息网络立法须注意的一些原则问题。

1. 适应网络特点、遵循网络规律的原则

(1)全球性、跨地域性。计算机信息网络构筑了一个与物理空间完全不同的网络世界。这使得地域的界限变得几乎没有任何意义。而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现实环境、历史、文化等种种因素,各国的法律制度存在很大差异。如果说传统的法律基于地域管辖还能够“各自为政”的话,那么信息网络的发展与应用已经将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法律衔接推上更紧迫的日程。解决的对策是加强各国有关信息网络立法及其研究的交流,建立一些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国际法律准则,缓解以全球化为特征的互联网络与以国家、地域性为根基的法律之间的矛盾。(2)发展性、变化性。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兴未艾,从而不断地给法律提出新的课题,因此信息网络法律亦需随之不断地更新,这也决定了有不少规范将是过渡性的。

2.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的原则

信息网络确实给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信息自由度,但绝对的信息自由是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信息不充分或信息过滥,都阻碍着市场机制的正常作用,损害着社会经济,最终亦损害了信息自由。因此,从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功能出发,从社会公共利益出发,都要求限制网络上的绝对自由。每一网页的主人或每一服务器的管理者都要对自己在网络上的言论负责,否则就要承担从关闭个人主页或网站直至刑事责任的处罚。当然,网络法律规范中如何将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寻求到最佳结合点,还需要不断探索和认识。

3.政府积极协调促进网络发展的原则

由于信息网络的跨地域性、全球性,其规划、建设及运行中产生的问题都是社会规模的,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协调。近年来,我国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建设和发展非常迅速,但全国的信息基础设施还相当落后,制约了我国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建设和发展。信息网络涉及众多学科、采用多种高新技术,并且是跨部门、跨行业、联系千家万户的系统工作,现代科技的发展要求政府参与网络的协调和调控,为网络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内外部环境,特别是要运用立法以促进发展的功能,在统一标准下,加快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建设。

4.借鉴各国立法经验,遵循网络空间规则的原则

在世界经济文化日益趋于全球化的今天,计算机信息网络遍布全球,信息网络活动以及网络的管理建设具有更强的国际性。如欧盟委员会于1997年11月26日通过的行动计划中,要求各成员国加强协作、共同加强对互联网络的使用管理,并设立欧洲网络热线,制定互联网行业行为规则,防止违法有害内容在网上蔓延。因此,我国在网络立法上应当充分借鉴各国立法的经验,与各国通行做法接轨,不断完善信息网络法律。

另外,在网络建设、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许多网络空间特有的规则、礼仪、协议、标准,信息网络立法也应当尊重这些既有的网络规则。

--------------------------------------------------------------------------------------

参考文献

[1]杨小凯.网络经济的超边际分析[J],今日科技,2001,10.

[2]Akerlof. The market for lemons:Qualitative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84:488500.

篇9

众所周知,知识经济是以电脑、卫星通信、光缆通信和数码技术等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和全球信息网络“爆炸性”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现实经济运行主要表现为信息化和全球化两大趋势。这两种趋势的出现无不与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的发展密切相关。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利用信息的效率,加速了科技开发与创新的步伐,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从而使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程度空前提高;全球信息网络的出现和发展,进一步加快了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和扩散,使传统的国家、民族界限变得日益模糊,使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从而使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全球化趋势。因此,知识经济实质上是一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全球网络经济。

在这里,我们可以把网络经济概括为一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基础之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它不仅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增长,也包括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和迅猛发展,更包括由于高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所引起的传统产业、传统经济部门的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和飞跃性发展。因此,绝不能把网络经济理解为一种独立于传统经济之外、与传统经济完全对立的纯粹的“虚拟”经济。它实际上是一种在传统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经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的高级经济发展形态。深化对知识经济的研究和认识,我们不难发现,尽管目前人们对未来经济的描述有多种说法,诸如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后工业经济、新经济、注意力经济等等,但它们的基础是相同的,这就是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络。

目前,进入国际互联网络的服务器和个人电脑,已经拥有了一个更加先进的交互网络“www系统(WorldWideWeb)”。它是Internet上提供的一种高级浏览服务。借助这个系统,即使不懂计算机的人也可以享受计算机带来的各种便利。因此,Internet自20世纪80年代建立以来,发展非常迅速。90年代以来更呈现指数性发展的趋势,每年都有几百万个新的站点加入。现在联入Internet的国家和地区已超过160个,与之相连的站点也由最初的几千个增加到9000多万个。

人们利用Internet不仅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得各种各样信息,包括最新科技、金融动态和商品供求信息等等,而且可以利用Internet各种功能为商业拓展服务。因此我们可以说,Internet带来的不仅是一场信息革命,更重要的是它将引起人类经济活动方式的深刻变革。美国在20世纪末创造的长达10年的“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和低赤字”的新经济奇迹,便是对这种变革的最有力、最生动的证明。

目前,在人类的商务活动中因特网正在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因特网上无限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用户资源,不仅能使使用者降低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而且可以获得不可估量的巨大经济利益。因此,互联网的应用正从一般的信息浏览功能,向更具价值创造功能的网络经济方向发展。可以说,网络经济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经济时代已经向我们走来。

二、网络经济的发展趋势

在新千年之际,美国经济在持续高速增长了10个年头以后,出现了放缓的迹象,并由此引发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速下降,给网络经济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对网络经济的发展前景产生怀疑,失去发展网络经济的信心。美国经济经过长达1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作出一些调整是很正常的,也是必要的。这不过是市场经济内在规律起作用的正常表现而已。

我们说网络经济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不仅是因为它创造了美国经济长达10年的高增长奇迹。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为现实经济增长构筑起一个全新的技术平台,提供了一种将信息资源转化为经济收益的高效工具,营造了一种全球化的经营环境。人们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进行计算机自动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等,实现生产的自动化,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并使个性化的小批量生产的边际成本最小化;人们利用发达的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资源共享,从而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为经营决策服务,并大大加快高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把信息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经济资源;人们通过由计算机网络连成一体的全球化市场,可以实施真正的全球化经营战略,优化全球范围的资源配置,提高整个人类社会的经济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可见,网络经济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它本身能够立即产生多少有形财富和利润,更重要的是它所营造的是一种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为全体社会成员提高社会发展能力和经济创造力提供一个平台,使所有产业都构建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使企业有可能实现财富迅速积聚和跳跃式发展。

网络经济不同于以往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在网络经济时代,信息产业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各种服务行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在信息产业空前发展的基础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将进一步增强,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以及跨国生产、跨国经营活动等将更加活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整个经济运行的机制、方式和规则等也必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网络经济发展的最为直观的形式是电子商务的出现和迅猛发展。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运用Internet来进行采购和销售。这不仅意味着商业机会的大量增加,而且意味着一个真正的全球性“新兴市场”的诞生。任何公司要想不断扩大其市场影响,增加其市场份额,保持其竞争优势地位,就必须加入Internet。

网络时代电子商务的应运而生及其快速增长,必然使其影响逐步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环节,并对传统的企业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经营策略、贸易渠道和营销观念等多方面提出了有力的挑战。一个企业要想抢占市场先机,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它就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起快速、机动、灵活、高效的生产组织系统和经营管理系统。

三、我国发展网络经济的思考

在全球网络革命如火如荼、飞速发展的时代潮流面前,中国的网络业也不甘居人之后。我国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便相继实施了“金桥”、“金卡”等一系列金字工程。在发达国家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世界背景下,我国的一批信息技术专家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我们自己的“高速信息网计划(CHINA)”,1993年10月15日,当时世界上最长的通信光缆,纵贯中国南北的京汉广通信“大动脉”全线开通,拉开了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序幕。我国企业从1994年开始涉足电子商务,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1998年是世界电子商务年,中国也掀起了一股电子商务热,我国的“中国商品市场”从当年7月1日起,正式进入Internet。1999年在上海举行的“99《财富》全球论坛”年会又传出消息:到2003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网络市场。由此不难推断,中国经济也必将融入全球网络经济的大潮之中。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应未雨绸缪,及早对即将来临的网络经济进行科学的理论探讨和分析,认真研究和总结全球范围内网络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正确制定和实施符合我国国情的网络经济发展战略,加快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步伐,对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增强我国广大企业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在全球网络经济刚刚兴起的时代背景下,要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大力加强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和网络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

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广大企业将在全球市场上与国外企业展开激烈的国际竞争。如果我们不能用现代信息技术把民族企业武装起来,不能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我国的传统产业进行彻底的改造,它们是难以同国外的竞争对手相抗衡的。为此,也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对网络经济的研究和认识,特别是加强对网络经济发展的应用研究,将网络经济发展趋势同我国经济的现实运行紧密结合起来,探讨我国现实经济与网络经济发展的对接问题。具体讲,加快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步伐,要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正确选择网络经济发展战略。要在深刻认识和把握网络经济运行的机制、规律、方式和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

2.大力加强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要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实状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改进和加强我国的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3.建立一支适应网络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在深入分析和认识网络经济发展对新世纪劳动者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符合网络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网络经济发展人才。

4.积极推进对传统产业或企业的网络化改造。要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产业或企业进行网络化改造试点,推动企业上网,指导上网企业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篇10

关键词:网络经济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

【本文来源】:经济师2003年第2期

【本文作者】:任维平李习华

一、网络经济的内涵

众所周知,知识经济是以电脑、卫星通信、光缆通信和数码技术等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和全球信息网络“爆炸性”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现实经济运行主要表现为信息化和全球化两大趋势。这两种趋势的出现无不与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的发展密切相关。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利用信息的效率,加速了科技开发与创新的步伐,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从而使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程度空前提高;全球信息网络的出现和发展,进一步加快了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和扩散,使传统的国家、民族界限变得日益模糊,使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从而使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全球化趋势。因此,知识经济实质上是一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全球网络经济。

在这里,我们可以把网络经济概括为一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基础之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它不仅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增长,也包括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和迅猛发展,更包括由于高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所引起的传统产业、传统经济部门的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和飞跃性发展。因此,绝不能把网络经济理解为一种独立于传统经济之外、与传统经济完全对立的纯粹的“虚拟”经济。它实际上是一种在传统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经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的高级经济发展形态。深化对知识经济的研究和认识,我们不难发现,尽管目前人们对未来经济的描述有多种说法,诸如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后工业经济、新经济、注意力经济等等,但它们的基础是相同的,这就是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络。

目前,进入国际互联网络的服务器和个人电脑,已经拥有了一个更加先进的交互网络“www系统(WorldWideWeb)”。它是Internet上提供的一种高级浏览服务。借助这个系统,即使不懂计算机的人也可以享受计算机带来的各种便利。因此,Internet自20世纪80年代建立以来,发展非常迅速。90年代以来更呈现指数性发展的趋势,每年都有几百万个新的站点加入。现在联入Internet的国家和地区已超过160个,与之相连的站点也由最初的几千个增加到9000多万个。

人们利用Internet不仅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得各种各样信息,包括最新科技、金融动态和商品供求信息等等,而且可以利用Internet各种功能为商业拓展服务。因此我们可以说,Internet带来的不仅是一场信息革命,更重要的是它将引起人类经济活动方式的深刻变革。美国在20世纪末创造的长达10年的“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和低赤字”的新经济奇迹,便是对这种变革的最有力、最生动的证明。

目前,在人类的商务活动中因特网正在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因特网上无限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用户资源,不仅能使使用者降低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而且可以获得不可估量的巨大经济利益。因此,互联网的应用正从一般的信息浏览功能,向更具价值创造功能的网络经济方向发展。可以说,网络经济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经济时代已经向我们走来。

二、网络经济的发展趋势

在新千年之际,美国经济在持续高速增长了10个年头以后,出现了放缓的迹象,并由此引发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速下降,给网络经济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对网络经济的发展前景产生怀疑,失去发展网络经济的信心。美国经济经过长达1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作出一些调整是很正常的,也是必要的。这不过是市场经济内在规律起作用的正常表现而已。

我们说网络经济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不仅是因为它创造了美国经济长达10年的高增长奇迹。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为现实经济增长构筑起一个全新的技术平台,提供了一种将信息资源转化为经济收益的高效工具,营造了一种全球化的经营环境。人们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进行计算机自动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等,实现生产的自动化,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并使个性化的小批量生产的边际成本最小化;人们利用发达的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资源共享,从而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为经营决策服务,并大大加快高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把信息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经济资源;人们通过由计算机网络连成一体的全球化市场,可以实施真正的全球化经营战略,优化全球范围的资源配置,提高整个人类社会的经济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可见,网络经济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它本身能够立即产生多少有形财富和利润,更重要的是它所营造的是一种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为全体社会成员提高社会发展能力和经济创造力提供一个平台,使所有产业都构建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使企业有可能实现财富迅速积聚和跳跃式发展。

网络经济不同于以往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在网络经济时代,信息产业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各种服务行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在信息产业空前发展的基础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将进一步增强,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以及跨国生产、跨国经营活动等将更加活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整个经济运行的机制、方式和规则等也必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网络经济发展的最为直观的形式是电子商务的出现和迅猛发展。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运用Internet来进行采购和销售。这不仅意味着商业机会的大量增加,而且意味着一个真正的全球性“新兴市场”的诞生。任何公司要想不断扩大其市场影响,增加其市场份额,保持其竞争优势地位,就必须加入Internet。

网络时代电子商务的应运而生及其快速增长,必然使其影响逐步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环节,并对传统的企业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经营策略、贸易渠道和营销观念等多方面提出了有力的挑战。一个企业要想抢占市场先机,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它就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起快速、机动、灵活、高效的生产组织系统和经营管理系统。

三、我国发展网络经济的思考

在全球网络革命如火如荼、飞速发展的时代潮流面前,中国的网络业也不甘居人之后。我国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便相继实施了“金桥”、“金卡”等一系列金字工程。在发达国家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世界背景下,我国的一批信息技术专家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我们自己的“高速信息网计划(CHINA)”,1993年10月15日,当时世界上最长的通信光缆,纵贯中国南北的京汉广通信“大动脉”全线开通,拉开了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序幕。我国企业从1994年开始涉足电子商务,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1998年是世界电子商务年,中国也掀起了一股电子商务热,我国的“中国商品市场”从当年7月1日起,正式进入Internet。1999年在上海举行的“99《财富》全球论坛”年会又传出消息:到2003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网络市场。由此不难推断,中国经济也必将融入全球网络经济的大潮之中。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应未雨绸缪,及早对即将来临的网络经济进行科学的理论探讨和分析,认真研究和总结全球范围内网络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正确制定和实施符合我国国情的网络经济发展战略,加快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步伐,对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增强我国广大企业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在全球网络经济刚刚兴起的时代背景下,要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大力加强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和网络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

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广大企业将在全球市场上与国外企业展开激烈的国际竞争。如果我们不能用现代信息技术把民族企业武装起来,不能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我国的传统产业进行彻底的改造,它们是难以同国外的竞争对手相抗衡的。为此,也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对网络经济的研究和认识,特别是加强对网络经济发展的应用研究,将网络经济发展趋势同我国经济的现实运行紧密结合起来,探讨我国现实经济与网络经济发展的对接问题。具体讲,加快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步伐,要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正确选择网络经济发展战略。要在深刻认识和把握网络经济运行的机制、规律、方式和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

2.大力加强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要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实状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改进和加强我国的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3.建立一支适应网络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在深入分析和认识网络经济发展对新世纪劳动者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符合网络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网络经济发展人才。

4.积极推进对传统产业或企业的网络化改造。要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产业或企业进行网络化改造试点,推动企业上网,指导上网企业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形成安全、高效的网络经济发展技术保证系统。在充分认识国内外网络经济运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上网企业特点,研制、开发适应我国网络经济发展要求的技术保障系统,确保网络经济安全。

6.加快制定网络经济发展政策。在认真总结国内外网络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企业上网要求,加快制定和实施有利于网络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为我国网络经济发展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