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语语音范文
时间:2023-03-29 07:24: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韩语语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引言
语音室语言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语言的本质。作为一门语言是最基本的要素之一。语音是否准确会关系到学生提说读写译的学习效果,对外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韩两国交流的不断深入,学习韩国语的学生越来越多,对韩语教学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汉语语音教学作为韩语教学的基础,已成为韩语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韩国的文字叫韩字,是朝鲜第四代王世宗大王于1443年带领一批学者创造出来的。韩文是一种表音的字母音节文字,其因素包括二十一个元音、十九个辅音和二十七和收音。
二、元音的发音方法 ?:嘴自然张开,舌头接触下齿龈,但不要贴上,嘴唇不要紧张,也不要成圆形。发音与汉语拼音的“a”相似,但比“a”稍靠后。?:先发“?”,然后迅速滑到“?”。?:口形比“?”小一些,舌后部稍微抬起,嘴唇不要紧张,也不要成圆形。?:先发“?”,然后迅速滑到“?”。?:嘴稍微张开,舌后部抬起,双唇向前拢成圆形。与汉语拼音的“o”相似,但比“o”口形要小且圆。
?:先发“?”,然后迅速滑到“?”。
?:口形比“?”小一些,双唇向前拢成圆形。与汉语拼音的韵母“u”相似。
?:先发“?”,然后迅速滑到“?”。?:嘴稍微张开,舌身稍向后缩,舌前部放平,舌后部略向软腭抬起,嘴唇向两边拉开。与汉语拼音中“zi,ci,si,ri"的韵母的发音。练习时可先法”zi",然后,舌尖稍微往后缩,这时就可发出“?”。找到感觉后可直接发音“?”。?:与汉语拼音的“yi”相似。?:嘴张的比“?”要小一些,嘴唇向两边拉紧一点,舌尖顶住下齿,舌面抬起靠近硬腭,这时舌面左右两边夹在上下齿之间,舌面与硬腭形成扁的椭圆形。
?:先发一个“?”,然后迅速滑到“?”,即可发出此音。?:口形比“?”要小一些,嘴唇两边放松,舌尖顶住下齿,这时舌面硬腭之间比“?”圆。与汉语拼音中“ye,jie”的韵母e发音。?:先发一个“?”,然后迅速滑到“?”,即可发出此音。?:先发一个“?”,然后迅速滑到“?”,即可发出此音。?:嘴张的与“?”相同,但舌位及舌形与“?”相同。练习时,先发一个“?”,然后变一下口形再发一个“?”,就这样可以交替练习。?:先发一个“?”,然后迅速滑到“?”,即可发出此音。?:先发一个“?”,然后迅速滑到“?”,即可发出此音。?:先发一个“?”,然后迅速滑到“?”,即可发出此音。
?:口形与“?”相同,但舌位及舌形与“?”相同。练习时,先发一个“?”,然后变一下口形再发一个“?”,就这样可以交替练习。?:先发一个“?”,然后迅速滑到“?”,即可发出此音。
三、基本辅音的发音方法
?:发音时,将舌面后部抬起,使舌根接触软腭,堵住气流,然后放开,使气流冲出而发声。?:发音时,先用舌尖抵住上齿龈,堵住气流,然后使气流从鼻腔中留出来,同时舌尖离开上齿龈,震动声带而发音。
?:发音时,先用舌尖抵住上齿龈,堵住气流,然后舌尖离开上齿龈,使气流冲出,爆发、破裂成声。?:发音时,先使舌尖和上齿龈接近,然后使气流通过口腔,这是舌尖轻轻振弹一下而发声。与汉语拼音的“r”相比,舌尖靠前的,而且舌尖也不可卷起来。?:发音时,首先紧闭嘴唇,堵住气流,然后使气流从鼻腔中流出的同时,双唇破裂成声。?:发音时,双唇紧闭并稍向前伸,堵住气流,然后用气流把双唇冲开,爆发成声。?: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齿,舌面前部接近硬腭,使气流从舌面前部和硬腭之间的空隙处挤出来,磨擦成声。
?:做为字的首音时不发音,只是起到装饰作用。?: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齿,舌面前部向上接触上齿龈和硬腭堵住气流,使气流冲破阻碍的同时,磨擦出声。?:发音时,方法与辅音“?”基本相同,只是发音时要用爆破性的气流推出。?:发音时,方法与辅音“?”基本相同,只是发音时要用爆破性的气流推出。?:发音时,方法与辅音“?”基本相同,只是发音时要用爆破性的气流推出。?:发音时,方法与辅音“?”基本相同,只是发音时要用爆破性的气流推出。。?:发音时,使气流从声门挤出,这时声带磨擦就发出此音。它与汉语拼音的“h”相似。
四、韩语语音教学的方法
在上文我们说明了韩语元音和辅音的一些发音方法,下面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基础阶段的语音教学作初步探讨。
1. 在教学中,学生离不开对教师和录音的语音模仿,教师应正确发音,并在学生模仿的同事即时加以纠正。并利用发音图片及语音设备告诉学生正确的舌位及唇形,只有发音器官的位置是正确的才能发出标准的语音。
2. 在基础阶段韩语教学中,要注意在系统传授语音知识的同时突出重点和难点,对于重点和难点要求要反复跟读和大量练习。
3. 要采用合适的语音教材或自行设计合理的授课内容,提高语音课的教学质量。在语音课上,要在讲练基本语音体系的同时,结合单词和句子做大量的语音练习,以此来区分韩语语音系统中的清浊辅音的对立、送气和不送气辅音的对立以及紧辅音和松辅音的对立等较难掌握的语音现象。
4. 目前中国的韩语教育只把韩语语音教学作为初级阶段韩语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中高级阶段的韩语教学中便被忽视。但很多学生的发音错误由于种种原因在高年级阶段仍未被纠正过来,成为韩语教学中的难题。个人认为不能将韩语语音教学只当作基础阶段教学内容,而应该在学习中不断强化韩语语音教学,甚至在韩语专业的高年级中继续坚持练习基础发音。
5. 语音学习是一种“口耳之学”,也就是说,语音学习不仅仅要练习发音,还要学会听音、辨音。听力和口语这两种教学要同时进行,让学生进行听音、辨音之后发音这样会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2
摘 要:初中学生处于有利于语言习得的青少年时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有着天然的优势,但是由于缺少语言环境、母语负迁移以及受英语学习习惯等因素的影响,韩国初中学生在学习汉语时还是会出现很多普遍性的问题,特别是在语音方面,声母f、r、zh、ch、sh,j、q、x,韵母ü以及四声声调是韩国初中学生学习汉语时最大的难点。
关键词:汉语;声母;韵母;声调
在中韩经济、文化等方面日益密切的交往中,越来越多的韩国人选择汉语作为额外的外语学习内容。韩国人民的汉语学习热情十分高涨,而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在缺少语言环境的条件下,母语的负迁移是造成学生语音偏误的最大因素,在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学习上都有体现,而英语的学习习惯也成为影响韩国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汉语语音本身的复杂性,汉语拼音书写和识读规则也加大了韩国初中生学习汉语语音的难度。下面将从声母、韵母和声调三方面分别就学生普遍出现的学习问题进行分析。
一、声母问题
母语的迁移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韩语发音中没有唇齿音f和r,因此韩国学生习惯将唇齿音f替换为双唇音p。例如“fēicháng”(非常)读作“pēicháng”,“fēijī”(飞机)读作“pēijī”。用舌边音l代替r。例如:“rè”(热)读作“lè”,“rènshi”(认识)读作“lènshi”。另外还有学生会做出声母r的相似舌位但是不发音,省略声母直接发出卷舌音声母后面的i的读音,出现声母缺失的问题,例如:“rìběn”读作“-ìběn”。
另外,韩语中虽然有与汉语z、c、s相似的读音,但是韩语中相似读音的舌位介于汉语拼音平、卷舌音声母舌位之间,更接舌音舌位,而且缺少成对的平翘舌对比音。因此z-zh、c-ch、s-sh是非常容易混淆的三组读音。另外翘舌音发音时需要舌尖上翘,学生常常出现翘舌不到位或者卷舌过度的情况。特别是认读由多个平翘舌声母组合起来的词语,更是难上加难。例如“shēngcí”(生词),“sùshè”(宿舍),“chūzūchē”(出租车)。除了平翘舌混淆,声母z-j、c-q、s-x也是很容易混淆的难点,例如:“zì”(字)读作“jì”。此外,受英语拼读习惯的影响,学生认读声母c和q时,会读成拼音k的读音,例如:“cāntīng”(餐厅)读成“kāntīng”“qù”(去)读成“kù”(韵母ü同时误读成u)。
除了声母c的认读出现问题,声母d-t,g-k也是很容易混淆的两组声母。这两组声母在发音方法上不存在问题,只是部分学生在认读时会认错。加强识记练习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二、韵母问题
韵母ü是韩国学生汉语语音学习的最大难点。因为韩语中没有ü音,而且在汉语拼音拼写规则中,很多情况ü和u的写法相同,容易造成学生的困扰。例如“yún”(云)读成“wén”。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授方法是告诉学生保持拼音i的发音,但是口型从韵母i的口型变成韵母u的口型。这样的说明学生可以理解,但是练习发音时容易将ü的读音分解变成u音和i音,无论读还是听都是两个音。
韵母e对部分韩国学生来说也是学习难点,受母语影响,韩国学生发e音时发音位置过于靠后,和ri中的i([-i]后)发音位置较为相似,听起来发音生硬、紧张。而且受英语影响,学生常常将拼音e读作[]。
韩语缺少连读的复韵母,因此韩国学生复韵母连读意识差,在读复韵母时出现发音中断不连贯的情况,使发音不够标准,影响听读。比较容易出现错误的韵母是ai读成“a-i”,ei读成“ei-i”。
部分韩国学生鼻韵母in和ing的发音也存在问题,一部分学生会将两者混淆,更多的学生则是能够区分两个韵母,但是两个发音都不标准。特别是ing的发音位置比较靠前,发音接近韵母in;或者韵头i音发不准,发音偏向韵母ei。还有部分学生发ing音时嘴型拢圆,发音有iong的趋势,同样不是标准读音。
受汉语拼音拼写规则的影响,汉语拼音中省略部分读音的复韵母写法如un,ui,iu等拼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学生学习汉语识记的难点,学生按正常将单韵母组合拼读成复韵母的习惯往往在这些韵母上出现问题,例如un(uen)读作u-n,ui(uei)读作u-i。
三、声调问题
韩国学生在学习时总体来说对于四声的调值掌握的都不理想,四个声调均会出现调值或高或低的问题。就四个声调分别而言,一声阴平和四声去声发音较为容易,二声阳平和三声上声发音最难。
一声是比较好认读的,但是如果一声出现在句尾,学生会受母语习惯的影响,将55调读作33调或者读成51调。另外,由于一声和二声调值都比较高,学生常常会发生混淆,在读一声时声调上扬,越读调值越高。
二声是韩国学生学习声调的一个难点,学生掌握不好起始调值,将35调读成45调或者更高。还有学生直接将二声35调读成一声55调,例如“yéye”(爷爷)读成“yēye”。另外,在学生看来二声和四声的声调书写方式十分相似,两个声调的发音也都是高低的直线变化,因此会有学生将二声与四声混淆。
三声无疑是韩国学生学习汉语声调时遇到的最难的一个问题。但是很多学生掌握不好214调值,再加上已经学习了一声二声,调值略高,因此常常读错,例如将214调读成324调;或者省略转折部分,读成212调、211调或114调,并在此基础上整体调值略高或略低。上声变调的规则更为学生的学习增添了难度。因为上声变调是根据情况将214调变成21调,或35调,学生往往简单地将变化后的声调理解为四声和二声。但是35调等于二声,可21调并不是四声,这样就造成学生在认读时出现问题。
四声是学生比较好掌握的声调,但仍然存在调值不够标准的情况。另外,如果四声的字出现在疑问句句尾,学生容易按母语习惯将四声读作二声,用上扬声调来表达疑问语气。
此外,轻声也是学生们很难掌握的读音。在学习四个声调以后学生习惯根据声调符号来认读声调,而轻声在书写时没有任何符号,学生生活在非汉语环境中,缺少语言体验,因此很难把握读音,常常读作短促的一声。
综上所述,韩国初中生在学习汉语语音时,受母语和英语的学习习惯的影响,在声母f、l、r、z、c、s、zh、ch、sh、j、q、x的认读时会产生较大问题。韵母ü是韩国学生学习汉语时最难的一个读音,而ü在书写时的变形和与难度较大的声调组合更给学生的认读增加了难度。复韵母读音中断不连贯和鼻韵母in-ing的误读也是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汉语语音最大的特点声调同时也是韩国初中生学习汉语的又一个难点。声调方面调值本身不容易读准,再加上汉语声调中的变调情况很多,使汉语语音学习难上加难,学生在学习时出现的问题也更多。(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韩国 汉语教学 音素教学
Abstract: Phoneme teach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honetic teaching for Korean learner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It is crucial in establishing a proper Chinese phonetic system among learners, which is fundamental in good pronunciation habits. Researchers in the past have investigated into related topics such as how to enhance better results in phonic teaching, ways to tackle with the “Mute Chinese Language” phenomenon etc.. Based on her one-year teaching experience in Korea and depar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eaching order and methodology in phoneme teaching, the author analyses and summarises her personal experience in Chinese phoneme teaching to Korean learners. It is hoped that the study would provide insights and reference to the field of teaching-Chinese-to-Korean-learners.
Keywords: Korea;Chinese teaching; Phonemeteaching
目前韩国的汉语学习者与日俱增,韩国社会对汉语学习者语音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不仅听力、阅读、写作水平达标,汉语发音更要准确流利,杜绝“韩腔怪调”的现象。这就为对韩汉语语音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音教学往往被分为“入门阶段”和“高级阶段”。“入门阶段”针对零起点学生,一般都安排有两周左右的集中的语音教学。“高级阶段”则指在集中学习语音的阶段之后的语音学习。[1]目前韩国高校中文系和孔子学院语音教学模式基本相同,普遍做法是“入门阶段”单独安排音素教学,集中精力进行声、韵、调的单项训练,学好单音节和单词的本音、本调,同时配合简单的常用词汇和语法教学。本文是基于笔者在韩国一年的任教经验,对于音素教学的教学顺序和教学方法的探讨。
(一)音素教学顺序
汉语的语音系统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构成。在逐个讲解之前,可先对比韩语(如图一、图二)整体性地介绍给学生,使之有一个系统的感性认识。图示一:
汉语发音??:韵母??(36?)+声母??( 21?)+声调??(4?)
图示二:
关于韵母的教学,笔者赞成赵金铭先生不必过于细致的讲解每一个发音的观点,认为只需教六个单韵母,四个开口呼的复韵母和四个开口呼的鼻韵母,其余的都可靠拼读解决。单韵母的教学,可参考朱勘宇先生的研究:两个相邻教授的韵母在舌位高度、舌位前后和唇形圆展中只有一个特征不同时,学生对新韵母的陌生感会降低,从而减轻认知负担,提高学习效果。[2]目前普遍的教学顺序aoeiuü中,ao,ei,iu都要经历两个发音特征的改变。因此,为了加大相邻教授的韵母的相似度和关联度,我们可以改变单韵母的教学顺序为:aeouüi,这样一来,相邻教授的韵母在发音特点上的区别点只有一个。图示三舌位图和图示四唇形图展示的教学顺序可供教师和学生参考。
图示三: 图示四:
(?--e ?)(?---ü---?????????)
接下来是复韵母的教学。首先明确开口呼复合韵母的教学顺序。目前普遍采用的顺序是依据“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编排的:aieiaoouanenangengong。根据心理学中的线性排列的“向前靠”效应(人们对开口部分相同的组合之记忆比对尾部相同的组合之记忆效果更好),我们把开头字母相同的韵母排列到一块儿,更整齐更有条理地编排为:aiaoanangeienengouong,使学习者记忆起来更为方便。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复合韵母内部也遵循这样的教学顺序。
最后将单元音韵母和复元音韵母的教学顺序制成图示五(箭头方向表示教学顺序)如下:
图示五:
声母的教学顺序可以根据普通话声韵配合总表制定,由于声母和韵母的配合有一定的选择性,所以声母的出现在教学中常由韵母决定,即在教授某组韵母时教授能与之组成音节的声母。建议的声母教学顺序为:??b、p、m、f ????d、t、l、n ???g、k、h ???j、q、x ???? zh、ch、sh、r ???? z、c、s。单独练习声母的效果不佳,应与韵母搭配组合练习,并且穿插常用词汇和短句。以图示六为例,先进行声母发音练习,后与韵母组合搭配练习,再从声韵组合中挑出常用词汇和语法点进行学习。
图示六:
不管是韵母还是声母,在教学过程中都应结合韩国学生母语负迁移和常见偏误,有针对性地加强个别音素的练习。而声调的教学应配合韵母和声母的教学,首先理论图示化加以讲解,用定调法单独练习。随后应与声母、韵母组合搭配练习。
(二)音素教学方法
语音教学中常用的展示和操练语音的方法有:板书法、示范法、手势法、带音法、吹纸法、模仿法、四声唱练法等。但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需要根据学生特点不断创新改进。以下几种是笔者在韩国任教过程中使用过的、取得良好效果的教学方法。
① 语音理论图示法
对于多数韩国学生来说,语音学习就是“口耳之学”,即通过口来实践、模仿,通过耳来辨识。但是只依靠模仿发音不能达到好的效果,学生对母语中没有的音不敏感,或者不能看到教师的舌位只能模仿教师的嘴型。因此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语音理论知识。教师要由只教发音转为发音、理论并教。但是对于零起点的学生来说,较难理解理论知识,这时教师可尽量将语音理论图示化。
如教给学生四个声调时带出第五个声调“轻声”,可以用图示七解释“轻声”怎样发音:
图示七:
又如分辨“z”和“zh”,区分“zh”、“ch”、“sh”的舌位前后,了解发“ü”,时的舌头形状和气流方向,可以用图示八来解释说明。
图示八:
② 定调练习法
定调练习法是帮助学生在没有教师帮助的情况下练习声调的一种方法。以“ma”为例,通我们单独教给学生:一声“mā”, 二声“má”,三声“mǎ”,四声“mà”。现在我们可以将四个声调连起来说一遍再找到要发的声调,比如 “mā má mǎ mà ― má”,“mā má mǎ mà ― mǎ”。这就是“定调练习”,学生通过重复和找调这个过程熟悉并且牢记四个声调的发音。在发错声调时,教师一提醒,便可自己可以找回正确的声调。再结合词可以延伸出稍微复杂的练习,比如:
tīn dú xiě kàn
dōu 听 读 写 看
都 都听 都读 都写 都看
hái
还 还听 还读 还写 还看
yě
也 也听 也读 也写 也看
yòu
又 又听 又读 又写 又看
④ 以奖促学法
坚持听写固音是比较有成效的一种语音训练方法。每节课上课前听写十个拼音或字词(有听读音写拼音、听读音写拼音和汉字、听读音写声调几种方式),可训练学生的听辨能力,区分易混淆发音。自己动手书写也可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汉字。但是听写这一过程却是学生普遍比较头疼的。这时可以设计一个有趣的奖励机制,如对听写全对或者错两个以内的学生,在其听写纸上盖一个小印章(防止学生随手扔掉听写纸),学生集齐五个印章就获得抽奖的权力。抽奖箱里放有多种类型的兑换券,比如中国图书券、中国食品券等。这种奖励机制让学生由“讨厌听写”变成“期待听写”,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对听写的抵触心理。
关于音素教学的具体操作前人已总结过不少经验,这里笔者想强调两点:一是教学过程中,声母和韵母的教学顺序需特别注意;二是要因材施教,根据韩国学生的自身特点制定教学方法。本文所讨论的音素教学的教学顺序和教学方法,是在韩国高校的汉语课堂上使用过且被证明是有效、受学生欢迎的,望能够对从事对韩汉语教学的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程棠.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3).
[2]陈雪竹.针对以汉语教学为目的的国外学习者的语音教学[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3(增刊).
[3]柴俊星.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有效途径的选择[J]. 语言文字应用,2005(3).
篇4
摘要:由于古代中国强大的文化影响力,随之汉字也传入到了日本,经过不断的吸收、演变形成了现代日语。而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要掌握到汉语中的读音有一定的难度。基于此,本文从日语汉字音读的来源作为切入点,并试着从现代汉语角度直观对应以及从古代汉语角度对应关系中探讨了一般对应规律,以期促进日语学习者对日语学习的掌握。
关键词:汉语韵母;日语汉字音读;日汉汉字读音对应
基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汉语与日语分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故而,一般来讲两者间应该不存在的对应的规律,但由于日语中的汉字主要来自于汉语,尤其在现代日语中,不管是用字还是词义上,其都与汉语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故而,加强对汉语韵母与日语汉字的音读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一、日语汉字音读的来源分析
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献显示,中国的汉字最早在公元一世纪起便开始逐步传到了日本,但是日本真正意义上使用中国的汉字却是从公元四世纪末期开始的。在日本人刚接触到中国的汉字时,他们便直接将汉字的形、音、义等全部招办,当然在刚开始时期,只有音读,经过逐步的发展后才产生了训读。
在日语中,按照一定的分类原则可以将汉字的音读划分为吴音和汉音这两大体系。其中吴音是以中国南京一带为中心的读音,其大致在公元七世纪前便传到了日本,最有力的证据便是在日本的佛经中经典的诵读全部是吴音;汉音则是模仿公元八世纪隋唐时代形成的,其主要以当时的长安、洛阳一带的发音为中心,目前在日语汉字的音读中还有许多。另外,还有一部分日语汉字的音读是在十一世纪后,传入的唐宋音以及惯用音。
在上述介绍中的读音,表现在日语中则全是音读,这种发音的规律最早起源于中国的古代韵书,并通过模仿这种中古发音而形成。当前有证可查的中国的古代韵书有隋朝时期所著的《切韵》、北宋时期重新编著的《广韵》等,据相关的资料显示,这些古代的韵书的主要功能是查字音,也可作为诗赋时韵文的参考书,而在这其中同声调同韵母的字作为韵母,主要是用反切进行注音。所谓的“反切”是一种中国古代常用的注音方法,也就是采用两个字组合的方式来表达一个字的音的方法。
二、汉语韵母与日语汉字的音读浅议
(一)从现代汉语角度直观对应分析
一般来讲,日语汉字的音读有吴音、汉音、唐宋音及惯用音四种。通过对日语《常用汉字表》中出现的日语汉字音读的统计可以看看,其一共有2187个读音,而这一数据中,吴音占有467个;汉音占有935个;二者都有的占577个;剩余的部分则是唐宋音与惯用音。而在现代汉语中各类发音所占的比例如下文所示。
1、an(ian uan üan)en(uen)in ün等对应拔音
在汉语中以an、en、in、ün等为韵母的汉字一共有358个,而如果再算上以ian、uan、üan等复韵母为音读的汉字,其数量更加得多,即便如此在日语汉字中还是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拔音。如安、看、万、金、贞、忍等。此外,例如南、仁、分等汉字都各自有一定非拔音的惯用音对应,而例外的汉字也只有欠、肯、、伞Mü对《常用汉字表》中全部以拔音作为结尾的日语音读汉字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现代汉语中不是前鼻音“n”的只有瓶、洗、厘、。
2、ang(iang uang)eng(ueng)ing ong(iong等对应长音
经过对《常用汉字表》的汉字音读的统计,一共有1914个音读的汉字,其中以ang、eng、ing、ong为韵母的汉字数量总共有278个,而这278个汉字全部都能同日语中的长音相对应。如王、中、同、英、程、情、敬等,此外“想”在日语中有一个非长音的惯用音;“行”、“”在日语中则各自有一个非长音的唐宋音;“登”、“L”、“通”、“功”、“”等汉字都是用汉音来作长音,将吴音读作短音。
3、ao(iao)ou(iou)与长音对应
在中国的汉字中以ao、ou作为韵母的汉字数量比较多,据统计一共有166个,而在这之中又有146个汉字能与日语的长音相对应。如桃、宝、要、厚、走、州等。在剩余的汉字中不能与日语对应的一共有16个,其中除了惯用音的“授”之外,剩下的全都是入声或吴音,如六、矛、告、茂等。
(二)从古代汉语角度对应关系分析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读音变化非常得大,在古代汉语中,大部分都是入声字,故而在日语中的读音也基本是与入声对应的。下文便从古代汉语的角度指出其中可以想对应的部分。
1、a(ia ua)对应ぁ段音或ぁ段音+つ
在汉语中以a(ia ua)为韵母的汉字一共有39个,而在这39个汉字中与日语汉字音读有两类对应关系。第一类,与ぁ段音对应的汉字有25个,如加、暇、花等;第二类,与ぁ段假名+つ对应的有汉字一共有10个,而这类汉字又被称作古入声字。如察、伐、R等。
2、o(ou)对应ぁ段音或ぁ段音+く或っ
在汉语中以0(ou)为韵母的汉字一共有51个,但由于在古代汉语中大多为入声字,所以便形成了古汉语入声“K”与日语“く”的27个相对应的关系;“t”与日语“っ”的10个对应关系。如握、拓、抹、脱等。
3、e(ie üe)对应ぁ段音、ゃ构成的拗音或各段音+く(ま)或っ
通过相关的统计发现,在汉语中以e(ie üe)为韵母的音读汉字一共有92个,但由于现代汉语将古入声汉字纳入了三声,故而以e(ie üe)为韵母的汉字与日语汉字音读便存在两种对应关系。第一类,对应ぁ段音的汉字,其中包括拗音ゃ。如社、者、可、R等;第二类,对应各段音+く(ま)或っ,如各、渴、穴、策、舌等。而除了上面所介绍的对应关系外,还有11个以ie为韵母的汉语有着较弱的对应规律性。在这11个汉字中,有8个读かぃ的汉字是街、介、戒、解、皆、街、A、械;在这11个汉字中还有2个汉字为入声字为f、I。而其中由于揭字在古代汉语中属于月部,因此其在日语汉字的音读为けこ。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介绍归纳可知,基于现代汉语角度来看,汉语韵母与日语的音读汉字的确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而由于汉语韵母的多年来的不断演变及方言因素的存在,加之汉语声母与韵母间的拼合以及介音的存在等关系,而要想完整地认识到汉语韵母与日语汉字音读间的对应规律,就需要不断加强对汉语声母、韵母、等对应规律的分析整理。(作者单位:齐鲁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晓雪.声母为“g、k、h”的汉字读音与日语汉字音读的对比[D].南京农业大学,2010.
[2]谢育新.日语汉字音读与客家话对应关系初探――以日语汉音和韵母为中心[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4,S1:30-33.
篇5
[关键词] 《增补改正汉语独学》;语音;汉语教科书
[中图分类号] H1-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07(2017)03-0014-08
《汉语会话书――1910-30年代旧活字本9种》(以下简称《汉语会话书》)共收录39种1911年至1938年间朝鲜日据时期刊行的汉语会话书。目前对上述教科书汉语语音史视角的专题研究尚未开展,相关研究也比较鲜见,仅有汪维辉(2012)的初步介绍,并指出本书为研究现代汉语和汉语教育史的重要资料。此后,陈明娥(2016)对该书有所论及,陈文指出14至20世纪,韩国先后经历了李氏王朝、日帝统治时期和大韩民国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政治上的动荡自然会影响到汉语教育制度和政策的变化,这一r期出现的大量汉语会话教材,不同程度地反映出这些变化,成为研究古今汉语、韩语以及中朝(韩)社会文化关系变迁方面的真实可靠的文献资料,揭示了这些教材在世界汉语教育史上的地位以及汉语史研究价值,并对韩国汉语教学研究、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国别化汉语教材的编写等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我们知道,“教科书词语的选择,往往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1](2)不同时期的汉语教科书大致能够反映出相应时期汉语的基本特点。上述朝鲜汉语会话书,较为真实地标记了当时汉语官话语音的基本面貌,与朝鲜朝汉语教科书在时间上形成了相应的体系,记录了明清官话在此时发生的质变,反映了现代汉语普通话形成前期的面貌和近代汉语语音形成转变的过渡期特征,十分值得关注。此外,会话书中出现了一些不同于当时一般汉语的特殊语音现象,这可能受到方言及近代白话的影响,也可能同时受到了作者母语的干扰,是一种杂糅的中介语音。这说明,域外学者编写的汉语教科书的语言可能会带有中介语性质,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对《增补改正汉语独学》的专题语音研究国外仅有玉昭荣(2009)《和的中韩译音表记研究》一文有所论及,但未见原文。本文拟重点对《增补改正汉语独学》所标记汉语官话语音现象及价值进行专题讨论。
一、《增补改正汉语独学》及其作者宋宪]
《增补改正汉语独学》为宋宪]著,全一册,共110页。《汉语独学》初版于明治44年(1911),《增补改正汉语独学》出版于大正5年(1916),是《汉语会话书》中开篇第一本。在《汉语会话书》中,除《满洲语自通》(“满洲语”指山东方言)外,其余都采用官话编写,并且经过教科书作者依据汉语实际的“质正”。可以说,《增补改正汉语独学》正是在《汉语独学》基础之上“质正”而成。此外,有些教科书甚至经过中国人的审订校正,如《华语教范》的审阅者是当时北京官话汉语讲习会会长陈国栋。
朝鲜于1910年沦为日本殖民地。“日据”后的朝鲜总督府针对语言文字政策先后下达了四次《朝鲜教育令》,以期压制和扼杀朝鲜的传统语言教育。《汉语独学》的第一版出版于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的第一年,也是朝鲜总督府针对语言政策下达第一个《朝鲜教育令》时期。自古以来,朝鲜半岛一直奉中国为宗主国,有着事大慕华的传统,称呼中国语言都使用“汉语”、“华语”。本书的书名沿用了“汉语”的称呼。后期同一作者的著作――《自习完璧支那语集成》则用“支那语”替换为“汉语”,说明《汉语独学》的编撰受到了日本语言文字政策的影响相对较小。
对于《增补改正汉语独学》的作者宋宪],目前所见文献并没有对其详细生卒年及生平的记录。根据《初等自解日语文典》(1909)也仅能推测出他是生活在20世纪初期的朝鲜人。[2](5)除《增补改正汉语独学》外,宋宪]还著有《日韩言文字通》(1905)、《日语文典》(1909)等等,以及一些小说和翻译书,可以说,他是一位对汉语研究十分深入,并精通日语和德语的翻译专家。《增补改正汉语独学》凡例载:
凡例一、本书? 支那语学? 独习? ? ?为? ? 编成?。 二、支那语? 音 ? 汉字 右边? 朝鲜文?? 悬付? ? 自习? 便宜? 与? ? 下? 朝鲜语? 译? ? 意味? 如何? ? 详释?。三、支那语? 发音? 上声,去声,上平,下平? 四声? 有? ? 朝鲜文??? 完全? 区别? 难? ?? 其近似? 音?? 识别? ??? 览者? 极? 注意? 可?。四、本书 六十课 ? 分排? ? 会话? 常言? 表示? ? 下附录? 索引? 添? ? 各课中难止? 字? 参考解得??。
可见,《增补改正汉语独学》 的教学对象是初级汉语自学者,以会话为主,依靠大量的会话练习来体会汉语语感和语法特点,以此来达到能用汉语交际的目的。书中的会话设计以上流社会流行的北京官话为基准,会话语句有浓重的北京官话及东北官话色彩,这说明朝鲜半岛汉语教材官话“质正”依据已经由“南京官话”完全转为“北京官话”。[3](157~165)但值得注意的是,会话书中东北官话的因素也十分明显。
二、《增补改正汉语独学》的汉语官话声母标记
为反映本书所载语音面貌,梳理语音标记体系,本文从标音实际进行统计,分析并总结出《增补改正汉语独学》声母系统的特征。例如:
《增补改正汉语独学》中有帮母字共计241例。其中“?”共27例,占11.2%;“?”共169例,占70.1%,“?”、“ ?”是标注汉语声母发音帮母的主要规律。
例:(1)百 ??
(2)一把扇 ??
《增补改正汉语独学》中有非母字共计79例。其中“?”共3例,占3.8%;“?”共3例,“?”共3例,各占3.8%;“?”共70例,占88.6%,是标注声母非母的主要规律。
例:(3)一间房 ???
(4)您贩来的是什么货物 ???
《增补改正汉语独学》中有滂母字共计24例。其中“?”1例,占4%;“?”共23例,占96%,是标注声母滂母的主要规律。
例:(5)万瀑洞 ?
(6)你的成衣铺在那儿 ?
《增补改正汉语独》中有端母字共计338例。“?”共52例,占15%;“?”共286例, 占85%,是标注声母端母的主要规律。
例:(7)道路怎么样 ??
(8)打发底下人已经买了 ??
《增补改正汉语独学》中有明母字共计168例。其中“?”共168例,占100%,是标注声母明母的主要规律。
例:(9)到处都可以马车通行 ?
(10)名片 ?
《增补改正汉语独学》中有透母字共计121例。其中“?”共2例,占1%;“?”共1例,占0.8%;“?”共118个,占98%,是标注声母透母的主要规律。
例:(11)这一条路是上北京的大道 ??
(12)我的牙疼的厉害 ?
《增补改正汉语独学》中有泥母字共计197例。其中“?”共1例,占0.5%;“?”共196例,占99%,是标注声母泥母发音的主要规律。
例:(13)托您的福 ???
(14)你的成衣铺在那儿 ?
《增补改正汉语独学》有来母字共计202例。其中“?”共202例,占100%,是标注声母为来母字的主要规律。
例:(15)把擦脸的手巾拿来 ?
(16)贵恙怎么了 ?
《增补改正汉语独学》中有见母字共计144例。其中“?”共90例,占63%,是标注声母“g”的主要规律;“?”共51例,占35%;“?”共2例,占1%;“?”共1例,占0.6%;“?”共90例,占63%,是标注声母为见母字的主要规律。
例:(17)打算过了初三再出去 ?
(18)一只狗 ??
《增补改正汉语独学》中有溪母字共计49例。其中“?”共49例,占100%,是标注声母溪母的主要规律。
例:从苦中得甘 ?
前人开路后人行 ?
《增补改正汉语独学》中有匣母字共计156例。其中“?”共1例,占0.2%;“?”共155例,占99%,是标注声母匣母的主要规律。
例:(19)前人开路后人行 ??
(20)福不双至祸不单行 ?
《增补改正汉语独学》中有精母字共计179例。其中“?”共1例,占0.5%;“?”共4例,占2%;“?”共1例,占1%,其中“?”共173例,占96%,是标注声母精母的主要规律。
例:(21)一叶既动,百枝皆摇 ? ??
(22)万般皆由命 ??
《增补改正汉语独学》中有彻母字共计105例。其中“?”共6例,占5.7%;“?”共99例,占94%,是标注声母彻母的主要规律。
例:(23)一个月多少钱 ?
(24)青春不再来 ?
《增a改正汉语独学》中有邪母字共计149例。其中“?”共3例,占2%;“?”共2例,占1%;“?”共52例,占35%;“?”91例,占61%,是标注声母邪母的主要规律。
例:(25)英雄无用武之地 ?
(26)我很爱乡下的光景 ??
《增补改正汉语独学》中有照母字共计155例。其中“?”2例,占3%;“?”6例,占4%;“?”1例,占0.6%;“?”146例,占94%是标注声母照母的主要规律。
例:(27)我也不知道那个屯里 ?
(28)这边儿都是什么东西 ?
《增补改正汉语独学》中有穿母字共计82例。其中“?”共7例,占9%;“?”2例,占2.4%;“?”1例,占1.2%;“?”72例,占88%,是标注声母穿母字的主要规律。
例:(29)你的成衣铺在那儿 ?
(30)量一量尺寸 ??
《增补改正汉语独学》中有审母字共计445例。其中“?”3例,占0.6%;“?”120例,占27%;“?”119例,占27%;“?”203例,占46%,是标注声母审母的主要规律。
例:(31)我要做一件衣裳 ?
(32)今儿个是三月初十 ?
《增补改正汉语独学》中有精母字共计284例。其中“?”85例,占30%;“?”199例,占70%,是声母精母的主要标注规律。
例:(33)雹子 ??
(34)我在京城做买卖 ??
《增补改正汉语独学》有清母字共计43个,其中“?”共计6个,占14%。“?”共计1个,占2%。“?”共计2个,占5%。“?”共计34个,占79%,是标注声母清母的主要规律。
例:(35)我到此地不过是一个月 ??
(36)那么量一量尺寸 ?
《增补改正汉语独学》中有心母字共计38个,其中“?”共计4个,占11%;“?”共计34个,占89%,是标注声母心母的主要规律。
例:(37)三 ?
(38)琐碎 ? ?
《增补改正汉语独学》中有日母字共计125个。其中“?”共计39个,占31%;“”共计86个,占69%。是标注声母日母的主要规律。
例:(39)他是法国人不是 ???
篇6
关键词: 汉语“雷” 语义 隐喻分析
一、作为认知现象的隐喻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认知语言学迅速发展,从90年代以来,因能对汉语许多现象提供强大的解释力,而对汉语研究产生很大影响。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在西方隐喻理论研究中,理查兹(Richards)指出,隐喻是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莱考夫(Lakoff,G)等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概念隐喻”理论。胡壮麟(1997)认为,隐喻在开拓语言和概念的认知深度和广度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他在文章中将隐喻分为概念隐喻、人际隐喻和语法隐喻。束定芳(1998)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本质上是一种人类认知现象,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是探索、描写、理解和解释新情景的有力工具。本文以认知语义学的隐喻理论为依据,对汉语“雷”这一词汇进行了隐喻分析。
二、“雷”的隐喻类型分析
隐喻是利用一种概念表达另一种概念,需要这两种概念之间的相互关联,这种关联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领域的联想(赵艳芳,2004:99)。“源域”概念和“目的域”概念之间是靠相似性而产生互相联系的,即“喻底”。隐喻的组成还有本体、喻体、喻词。根据表达不同语义的需要,本体、喻体、喻词和喻底会呈现出不同的排列与隐现情况。下面,将“雷”的隐喻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本体、喻体、喻词、喻底同时出现。
A.老李打呼噜像打雷一样响。
在这一句子中,本体、喻体、喻词、喻底同时出现,喻底“响”的出现明确地揭示了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性,不需要听者进行联想。在“雷”的隐喻中,这种表达情况并不常见,究其原因,也许是“雷”与本体之间的相似性程度较高,且有一部分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对应关系(如打雷与打呼噜,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对应关系,较为固化),并不需要喻底来突出强调其所具有的相似性。
2.本体、喻体、喻词同时出现。
B.暴跳如雷/鼾声如雷/咆哮如雷
C.听他说话,就像在打雷。
这种隐喻非常普遍,特别是在俗语与成语的运用中。
3.本体、喻体同时出现。
D.这人是个雷脾气,你莫要去招惹他,见了面绕着走也就是了。
E.Lady gaga(美国女歌星)的扮相也太雷了!
这种隐喻一般情况下是最普遍的,但这种情况下“雷”的隐喻我们搜集到的语料较少。而E中“雷”的隐喻近两年在流行语中大热,其身影随处可见,下面将作详细分析。
4.本体出现。
只出现本体,喻体、喻底等都隐含的这类隐喻在语言中非常容易被忽视,其隐喻意义往往蕴含在表达中作为背景而不凸显出来,或已经成为通用的语言,不容易被人意识,也就是已经“泛化”。这种情况下“雷”的隐喻语料我们并没有搜集到(也可能是没分析出来)。
5.喻体出现。
F.雷声大,雨点小
G.大发雷霆/如雷贯耳
H.雷同
F、G两例举的是俗语与成语之例,F常表有名无实之意,指话说得很有气势而本领却很少,也用于形容哭泣时只发出声音而并没有真正流下眼泪。F与G中本体都并未出现,是依靠感知经验与约定俗成所推理出的。在篇章中,往往也会出现上下文已有交代,本体不出现的情况,在这里不一一列举。
从隐喻的表现形式、功能和效果、认知特点等角度,可以把隐喻分为“显喻与隐喻”、“根隐喻与派生隐喻”、“以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和创造相似性的隐喻”等几种不同的类别(束定芳,2000)。从这一论断也可对“雷”的隐喻进行分类,分析其类型主要在于加深对隐喻现象的认识与对所学习的隐喻知识的运用,其他分类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三、“雷”本体与喻体具体语义特征相似点与隐喻认知基础
1.从2008年起,“雷”开始盛行于网上,成了网络流行语之一。“雷”在网络上的新喻义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无意中看了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会感觉不舒服,或对某种事物表示奇怪。在使用过程中,其感彩发生了变化,也可以解释成因为事物的某些属性而使看到的人产生无限热爱的一种情况。具体使用例子如“雷人、雷语、被雷到”等。下面分析“雷”本体与喻体具体语义特征相似点。
隐喻是要通过一类事物来理解另一事物,其基础是相似性。在隐喻发生时,原域的某些特性映射到了目标域上,建立起两个概念域之间的相互联系。而投射的认知基础,则是基本范畴概念与意向图式概念。
2.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一个范畴化的过程。认知语言学不同于经典范畴理论,其认为,人类划分出的是原型范畴,在范畴中有典型成员(即范畴的原型)与非典型成员,其以家族相似性理论联系在一起。从这一理论看,语义范畴即是一个原型范畴,分为上位等级、基本等级与下属等级,其原型义项就是基本等级概念,我们认识一个事物,也是从基本等级概念开始。在字典中,“雷”的原型义项是自然界的自然现象(我们对于这一判断并未进行历时的验证,只不过根据理论推导与经验“想当然之”,今后要进行验证),也是我们认识“雷”的开始;“雷”的另一个义项是“军事用的爆炸武器”,如地雷、雷管、鱼雷等。比较两个义项,我们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相似性是都会发出巨大的响声,且武器爆炸时所腾出的烟雾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打雷时风起云涌、山雨欲来的景象。那么,是否可以推断,“雷”所形成的语义范畴是通过家族相似性,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吸收新的义项而形成的?其实,推广到其他词汇,其语义范畴中的部分义项也是通过隐喻,使用频率增加,最后变成死喻,而固化成词的义项。由此是否可以推断,网络流行语“雷”最终也将成为“雷”的新义项,以满足语用要求?
3.意象图式作为“人类经验和理解中一种联系抽象关系和具体意象的组织结构,是反复出现的对知识的组织形式,是理解和认知更复杂概念的基本结构,人的经验和知识是建立在这些基本结构和关系之上的”(赵艳芳,2001:68)。隐喻涉及到两个概念域,也涉及到两个语义场,如“雷”的事件图式会包括:聚云、闪电、下雨等,当隐喻发生时,人们要通过意象图式对两个不同语义场进行对比与联想,而非单纯地对比其原型义项。上文的对比就能证明这点。
参考文献:
[1]邓莉.隐喻对语义变化的阐释.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2]黄剑平.也谈隐喻与转喻的认知模式.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
[3]李文莉.隐喻的无意识性语义泛化与意象图式.修辞学习,2003,(3).
[4]束定芳.论隐喻的基本类型及句法和语义特征.外国语,2000,(1).
篇7
【关键词】汉语 英语 对比分析 偏误 对外汉语教学
近些年来,汉语热席卷全球,很多英语为母语国家的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非常高涨,但是他们依然会出现“洋腔洋调”的情况,本文通过对比两种语言在语音方面的差异,并结合笔者在沈阳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实习期间对英语为母语的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语音的调查,更好地为语音教学服务,使英语为母语的学生说的汉语越来越像“汉语”。
一、汉英语音研究的理论基础
汉语和英语分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系统地分析两种语言语音方面的差异,找出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学习汉语时的偏误,有利于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更好地进行。
对比分析指的是把两种语言体系放在一起进行系统地比较分析找出两种语言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科学地预测出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和易错点,防止负迁移的产生。语言学家弗赖伊斯认为:“外语学习的主要困难就由两种语言的差异引起的,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找出并克服这种差异”。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中提出“只有比较才能看出两种语言表现法的共同之处和特殊之点”。教师通过研究两种语音方面的相同与差异来预测可能会产生的偏误,就可以把教学重点放在解决那些比较难学的语音方面。
但是对比分析也有其局限性,它的宗旨是根据一语和二语结构的异同并对教学做出预测,但只是着眼于两种语言的异同,将不同点与难点等同起来,往往会以偏概全,因此,偏误分析方法研究汉英语音方面的差异应运而生。
Coder指出,分析学习者语言偏误可以让教师通过偏误了解学生在第二语言上的学习情况,知道他们掌握到了什么程度。偏误分析法突破了对比分析法将语言间的不同等同于难度的不同,去除了对比分析的预测功能,强化了解释功能,以学习者学习过程为出发点,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方法和程序。
二、汉英语音对比分析
普通话中有 39 个韵母,韵母按结构可分成 10 个单元音韵母、13 个复元音韵母和带 16 个鼻辅音韵母三类。汉语中单元音的主要发音特点是在发音时舌位、唇形、口腔的开合度都始终保持不变。英语中的元音发音特点是发音时声带一定要振动,在通路上的气流一定不会受发音器官的阻挡。
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在学习汉语辅音时很容易把清浊与送气不送气混为一谈,很容易出现母语负迁移的现象,导致把送气音与清浊音弄混,不能正确地发音。英语为母语的学生经常出现把送气的声母 t、k、q、ch、c 当做英语中的浊辅音来发,听起来特别的不地道。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在有声调的语言中,声调是有区别意义作用的,不同的音调代表着不同的语义。就音节来看,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这对于欧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从未接触过的知识点。他们普遍都对汉语里每个音节中固定的声调很不习惯。对初学者来说,四声的学习往往会让他们出现头脑非常混乱的状态。如非洲学生经常l不好二声和三声,常常会把二声和三声发成一样的。
三、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启示及采取的措施
通过对比汉英两种语言在元音、辅音、声调上的区别,可以总结出母语为英语的学生在学习汉语语音时容易出现的偏误,分析这些偏误产生的原因,在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本质上就存在很大的差异,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本身就是存在难度的,因此,母语为英语的学生在学习汉语中出现一系列偏误也是极其正常的,再加上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在学习中的动机、情感因素等不同,出现的偏误也是千奇百怪的。因此,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也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对外汉语教师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另外,随着教学过程的逐渐深入,接触学生类型逐渐增多,慢慢总结出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经验,创新教学方法,但同时也要意识到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出现的偏误是不可避免的,不可能达到完全没有偏误的状态,因此在教母语为英语的学生汉语语音时也不要对他们要求过高。
语音教学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是教母语为英语的学生汉语语音,汉语语音的每部分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难点,更不用说汉语的声调了,因此采用适当的方法教授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音里不同部分,找出差异,一般来说越是不同的音学生越容易记住,越是相近的差别小的音学生越不容易记住。
除此之外,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应该牢记教育永远是一场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平时应该多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展开教学,让学生把对语音课程的喜爱“移情”到汉语学习的其他方面,尤其是汉语中的难点,比如“把”字句的学习等方面。
参考文献:
[1]Brown,H D.Strategies for Success:A Practical Guide to Learning English[M].New York:Pearson Education,2001.
[2]Mobine,B.AnalysisandSynthesisofGermaF[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A.1986 Intonation.
[3]Corder,S.P.Introducing Applied Linguistics[M].Baltimore: Penguin Books,1973.
[4]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篇8
事实上,一年级语文书上已经有笔顺示意图,我们完全可以指导孩子学会看笔顺,自己掌握书写顺序。剩下的问题是:汉语拼音笔画究竟怎么读?
汉语拼音共有十种基本笔画,它们的名称是:
横、 竖、左弯竖、右弯竖、竖左弯、竖右弯、左半圆、右半圆、左斜、右斜。
下面是6个单韵母和20个声母的笔顺:
a:第一笔左半圆,第二笔竖右弯
o:左上起笔,一笔写成
e:中间起笔,从左至右一笔写成
i:第一笔竖,第二笔点
u:第一笔竖右弯,第二笔竖
v:先写u,后从左至右写两点
b:第一笔竖,第二笔右半圆
p:第一笔竖,第二笔右半圆
m:第一笔竖,第二笔左弯竖,第三笔左弯竖
f:第一笔右弯竖,第二笔横
d:第一笔左半圆,第二笔竖
t:第一笔竖右弯,第二笔横
n:第一笔竖,第二笔左弯竖
l:竖,一笔写成
g:第一笔左半圆,第二笔竖左弯
k:第一笔竖,第二笔左斜右斜
h:第一笔竖,第二笔左弯竖
j:第一笔竖左弯,第二笔点
q:第一笔左半圆,第二笔竖
x:第一笔右斜,第二笔左斜
z:一笔写成
c:左半圆一笔写成
s:一笔写成
r:第一笔竖,第二笔右弯
y:第一笔右斜,第二笔左斜
w:两笔写成
注:zh ch sh 笔顺参考z c s h的笔顺。
汉语拼音书写
1、汉语拼音书写儿歌:
拼音格,四条线,拼音字母住里边。
住上格的不顶线,住下格的不贴边,中格写满顶两边。
2、j q x 和 ü 相拼省点规则:
小ü 小ü真淘气,从不和u在一起,见了声母j q x,马上就把点省去。点省去,还念ü 。
3、标调儿歌:
见 ɑ 别放过,没 ɑ 找 o e , i u 并排标在后。
4、声母与整体认读音节区别儿歌:
z c s (zh ch sh r )是声母, 发音轻短要记住,
zi ci si (zhi chi shi ri )是音节,汉字注音它帮忙。
5、音节拼读儿歌:
两拼音节——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三拼音节——声(母)轻介(母-指中间的 i u )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
6、复韵母这样读:
复韵母真有趣,两个单韵母在一起。
前重后轻连着发,一口读出就是它。
7、练习读准平舌音(z c s)与翘舌音(zh ch sh r):
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谁能分得清,请你试一试。
8、y、w 与 i u ü 开头的韵母相拼规则:
i u ü 是小弟弟,从来不能排第一, 想成音节找 w 、y 。
篇9
据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四版),普通话有22个声母和39个韵母,两者如都能相拼的话,不计声调,可以有858个音节。事实上,普通话音节表里大约有400个有字的音节。
有人统计过,《易经》、《尚书》、《左传》、《公羊传》、《论语》、《孟子》等13部典籍,全部字数为589283个字,其中不相同的单字数为6544个字。另外,有些字典收字也较多,如清朝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个;日本的《大汉和字典》收字48902个;《汉语大字典》收字54678个。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覆盖98%以上,3000字时达到99%。[1]
400个音节对几千个常用汉字,意味着同一音节表示众多不同的汉字,所以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同音现象。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多载的语言”,Shi可以代表59个字,Ku可以代表29个字。zhū可以是猪、朱、珠、株、茱、诛、蛛等,而yú则可以是鱼、余、於、予、娱、萸、芋等[2]。
二、汉语同音现象具有的功能
1.强大的组词功能。
虽然学术界对汉语单音节字与双音节或多音节词的地位一直争论不休,但有一点是确定的:汉语是“以说话时的吐词顺序来关联和理解词意的”,同音字,可以按此规则组建很多二级单词,并且不用专门注解,说出来就能被别人理解。如果zhū、yú这两个音没有同音字,只代表猪和鱼的话,可能永远也无法组成单词。由于有了同音字,当茱、萸这两个音碰到一起便能成词。再如:“天”、“明”是两个原意不同的单音词。人们可以用它们构建同其原意相关,但含意不同的二级单词,“天明”、“明天”、“天明了”、“盼天明”。“天”、“明”二词又可以分别与其他很多单词构建“二级新词”,如:天下、天天、天平、天然、天才、天生、天籁、青天、晴天、阴天、白天、聊天、天桥、天马行空、光天化日,明白、明确、明了、明朗、明智、明志、光明、黎明、清明、分明、严明、言明、验明、明知故犯。所以,汉语的二级单词是无限的,谁也无法统计全。[3]就连测试第一语言非汉语者汉语水平考试(HSK)都要求学习者掌握5000―8000个汉语常用词才能参加HSK高等考试。
2.同(谐)音形成双关、歇后语等特殊语言形式。
顾名思义,双关就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用一种语言文字形式表达出一明一暗的双重意义,既能引人注意,又能引起联想。可分为谐音双关和意义双关两类。谐音双关指由拼写相似、发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构成的双关。请看以下的例子:
(1)趁早下“斑”,不要“痘”留。――祛斑祛痘化妆品广告
(2)一点珍视明,两点真是明。――珍视明眼药水广告
(3)胃,你好吗?――药品斯达舒胶囊(胃药)广告语
(4)“别吻我,我怕修!”――车贴流行语
句(1)中的“下斑”同“下班”相谐,“痘留”同“逗留”相谐;句(2)中“珍视明”与“真是明”谐音;句(3)中的“胃”和“喂”谐音。句(4)中的“修”和“羞”谐音。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语,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为歇后语。有些歇后语利用谐音表达它的本意。
(5)绊倒趴在粪池边――离死(屎)不远
(6)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7)白菜叶子炒大葱――亲(青)上加亲(青)
文学作品中也常用两个同音词达到特殊的语用效果。例如《雷雨》第二场:
鲁侍萍:(大哭起来)哦,这真是一群强盗!
(走至萍前,抽咽)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萍:你是谁?
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鲁侍萍见到多年来自己一心想念着的儿子,一时激动,脱口而出“你是萍”,但是理智让她顾及到这样做的后果,所以她慌忙利用“萍”与“凭”这两个同音词将话题引开[4]。从中我们不仅可见鲁侍萍的智慧,而且可见她作为一个母亲和一个受害人的无奈。
3.方言提供找到词的本音和字的本意提供线索。
汉字的形体演变经历了甲骨文、大篆、金文、小篆、隶书和正楷。正楷是我们今天通行的规范性字体,形成于公元三四世纪的魏晋时代。[5]从魏晋以后汉字字型保持相对稳定。而从字型相对稳定的汉文字分出的的口语,则达几百种以上。历史上北方的汉人曾有几次大规模的南下,带来不同时期的北方古汉语,分散到江南各地区,于是逐步形成现在彼此明显不同的方言。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的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语音方面尤为突出。今天方言能够帮助找到形变汉字的本音和本意。如:在吴方言区的靖江“蛇”读“xia”音,和普通话中“夏”字读音相近,说明早期汉字“夏”“蛇”同字(夔),它们都指夏文化的原始图腾崇拜。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文字跟着语言走”,“夔”字形变成同音异体字“夏”、“蛇”。
4.汉语词的音节较少是汉字的一大优点。
根据西方语言学的观点,语言词汇向多音节发展。因为总体来说汉语词的音节较少,多数汉语词只有一个或两个音节,即一两个汉字,有人就下结论:汉语是落后的语言,汉语要向拼音化发展,向多音节发展。
汉语的组成是由“笔划”组成“字”,“字”组成“词”。汉语不必用太多音节表某个意思,用一两个字就足够了,而同一个词在西方语中要用三个或四个音节表示,这是汉语的优点,说明汉字的信息丰富。如:汉语的“医院”,二音节,欧洲语为“hospital/hospitalo”,三四个音节。假设汉语拼音化了,由于拼音文字无法区别许多同音字和词,只能用更罗嗦的办法解决。例如:表示“喜事”,xishi,相同的还有“西式”、“西施”、“稀释”。为了区别上述词意,只好增加字数即音节数来区别:zhide xiqing de shi,xifang de fangshi,Xishi(gudai meinü),jia shui xishi,(值得喜庆的事,西方的方式,西施[古代美女],加水稀释)。增加音节数区别词意,拼音文字显露出“笨重”。这是拼音化了的汉语的结果之一。拼音化的汉字还有一个发展方向,即大量造新词,以缩短词的音节数,这就会导致词汇恶性膨胀。[6]那时的汉语,不论是口语还是文字,向着适应拼音化的方向发展成为又嗦又复杂的语言,汉字表意高效和简洁的特点丧失殆尽。汉字拼音化有无实践意义不言而喻。
三、结语
汉语音节少、方言多、同音词多,但汉字字型保持相对稳定的特点,使得我们能够看懂两千年前用这种文字写成的文学作品,虽然我一、汉语中的同音现象
据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四版),普通话有22个声母和39个韵母,两者如都能相拼的话,不计声调,可以有858个音节。事实上,普通话音节表里大约有400个有字的音节。
有人统计过,《易经》、《尚书》、《左传》、《公羊传》、《论语》、《孟子》等13部典籍,全部字数为589283个字,其中不相同的单字数为6544个字。另外,有些字典收字也较多,如清朝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个;日本的《大汉和字典》收字48902个;《汉语大字典》收字54678个。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覆盖98%以上,3000字时达到99%。[1]
400个音节对几千个常用汉字,意味着同一音节表示众多不同的汉字,所以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同音现象。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多载的语言”,Shi可以代表59个字,Ku可以代表29个字。zhū可以是猪、朱、珠、株、茱、诛、蛛等,而yú则可以是鱼、余、於、予、娱、萸、芋等[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二、汉语同音现象具有的功能
1.强大的组词功能。
虽然学术界对汉语单音节字与双音节或多音节词的地位一直争论不休,但有一点是确定的:汉语是“以说话时的吐词顺序来关联和理解词意的”,同音字,可以按此规则组建很多二级单词,并且不用专门注解,说出来就能被别人理解。如果zhū、yú这两个音没有同音字,只代表猪和鱼的话,可能永远也无法组成单词。由于有了同音字,当茱、萸这两个音碰到一起便能成词。再如:“天”、“明”是两个原意不同的单音词。人们可以用它们构建同其原意相关,但含意不同的二级单词,“天明”、“明天”、“天明了”、“盼天明”。“天”、“明”二词又可以分别与其他很多单词构建“二级新词”,如:天下、天天、天平、天然、天才、天生、天籁、青天、晴天、阴天、白天、聊天、天桥、天马行空、光天化日,明白、明确、明了、明朗、明智、明志、光明、黎明、清明、分明、严明、言明、验明、明知故犯。所以,汉语的二级单词是无限的,谁也无法统计全。[3]就连测试第一语言非汉语者汉语水平考试(HSK)都要求学习者掌握5000―8000个汉语常用词才能参加HSK高等考试。
2.同(谐)音形成双关、歇后语等特殊语言形式。
顾名思义,双关就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用一种语言文字形式表达出一明一暗的双重意义,既能引人注意,又能引起联想。可分为谐音双关和意义双关两类。谐音双关指由拼写相似、发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构成的双关。请看以下的例子:
(1)趁早下“斑”,不要“痘”留。――祛斑祛痘化妆品广告
(2)一点珍视明,两点真是明。――珍视明眼药水广告
(3)胃,你好吗?――药品斯达舒胶囊(胃药)广告语
(4)“别吻我,我怕修!”――车贴流行语
句(1)中的“下斑”同“下班”相谐,“痘留”同“逗留”相谐;句(2)中“珍视明”与“真是明”谐音;句(3)中的“胃”和“喂”谐音。句(4)中的“修”和“羞”谐音。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语,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为歇后语。有些歇后语利用谐音表达它的本意。
(5)绊倒趴在粪池边――离死(屎)不远
(6)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7)白菜叶子炒大葱――亲(青)上加亲(青)
文学作品中也常用两个同音词达到特殊的语用效果。例如《雷雨》第二场:
鲁侍萍:(大哭起来)哦,这真是一群强盗!
(走至萍前,抽咽)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萍:你是谁?
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鲁侍萍见到多年来自己一心想念着的儿子,一时激动,脱口而出“你是萍”,但是理智让她顾及到这样做的后果,所以她慌忙利用“萍”与“凭”这两个同音词将话题引开[4]。从中我们不仅可见鲁侍萍的智慧,而且可见她作为一个母亲和一个受害人的无奈。
3.方言提供找到词的本音和字的本意提供线索。
汉字的形体演变经历了甲骨文、大篆、金文、小篆、隶书和正楷。正楷是我们今天通行的规范性字体,形成于公元三四世纪的魏晋时代。[5]从魏晋以后汉字字型保持相对稳定。而从字型相对稳定的汉文字分出的的口语,则达几百种以上。历史上北方的汉人曾有几次大规模的南下,带来不同时期的北方古汉语,分散到江南各地区,于是逐步形成现在彼此明显不同的方言。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的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语音方面尤为突出。今天方言能够帮助找到形变汉字的本音和本意。如:在吴方言区的靖江“蛇”读“xia”音,和普通话中“夏”字读音相近,说明早期汉字“夏”“蛇”同字(夔),它们都指夏文化的原始图腾崇拜。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文字跟着语言走”,“夔”字形变成同音异体字“夏”、“蛇”。
4.汉语词的音节较少是汉字的一大优点。
根据西方语言学的观点,语言词汇向多音节发展。因为总体来说汉语词的音节较少,多数汉语词只有一个或两个音节,即一两个汉字,有人就下结论:汉语是落后的语言,汉语要向拼音化发展,向多音节发展。
汉语的组成是由“笔划”组成“字”,“字”组成“词”。汉语不必用太多音节表某个意思,用一两个字就足够了,而同一个词在西方语中要用三个或四个音节表示,这是汉语的优点,说明汉字的信息丰富。如:汉语的“医院”,二音节,欧洲语为“hospital/hospitalo”,三四个音节。假设汉语拼音化了,由于拼音文字无法区别许多同音字和词,只能用更罗嗦的办法解决。例如:表示“喜事”,xishi,相同的还有“西式”、“西施”、“稀释”。为了区别上述词意,只好增加字数即音节数来区别:zhide xiqing de shi,xifang de fangshi,Xishi(gudai meinü),jia shui xishi,(值得喜庆的事,西方的方式,西施[古代美女],加水稀释)。增加音节数区别词意,拼音文字显露出“笨重”。这是拼音化了的汉语的结果之一。拼音化的汉字还有一个发展方向,即大量造新词,以缩短词的音节数,这就会导致词汇恶性膨胀。[6]那时的汉语,不论是口语还是文字,向着适应拼音化的方向发展成为又嗦又复杂的语言,汉字表意高效和简洁的特点丧失殆尽。汉字拼音化有无实践意义不言而喻。
三、结语
汉语音节少、方言多、同音词多,但汉字字型保持相对稳定的特点,使得我们能够看懂两千年前用这种文字写成的文学作品,虽然我们现在的读音和古代的作家读音肯定有差异。这就是中国文字带来的中华文明连续性。这就是17世纪的莱布尼兹(Gottfried Wilhelm von Leibnitz)和现代的罗斯(Sir Donald Ross)孜孜以求的能独立于口语中,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文字符号系统。[7]汉语的未来和汉语使用者的前景不可限量。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篇10
“游丝工”与“双钩碾法”辩证
汉玉“游丝工”,亦称作“游丝刻”、“游丝毛雕”或“游丝白描”,顾名思义是指玉工以一类细若游丝的阴刻线表现玉器纹饰形构特征的治玉技法。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汉代文献中有关“游丝工”的记载。目前所知对汉代“游丝工”的描述,最早见于明代高濂《遵生八笺》卷14《燕闲清赏笺·论古玉器》:“汉人琢磨,妙在双钩,碾法婉转流动,细入秋毫,更无疏密不均,交接断续,俨若游丝白描,毫无滞迹。”高氏观摩精细、所述入微、尽得其妙,应系把玩过实物后的经验之谈。近世藏家提及“游丝工”,多以高说为“母本”,比附实物作人云亦云观,而少见勘验汉玉实物标本对上说作全面检讨者。
若以高濂上述“双钩碾法”说为判断标准,要确认一件汉玉的阴线刻雕琢技法为“游丝 工”,则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线条琢磨为“双钩碾法”,形构为“双钩阴刻线”;二、阴刻线细如发丝;三、阴刻线弧曲状,婉转流畅;四、线条雕刻精整清晰、疏密均匀,无交接断续之处或阻滞壅塞痕迹。
然以上述标准从已发表的汉玉材料中筛选、求证“游丝工”典型器,则符合条件的例证极罕见。即便检索目前藏家、研究者著录中所明确列举的“游丝工”汉玉标本,从其图谱细观完全符合上述条件者亦寥寥无几,由此便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论者说汉玉“游丝工”皆以高氏说为准而言之凿凿,但所列举的实物例证特征却又与上述文献所记不符。如何看待此类“文”、“图”近乎相悖的现象?高氏所云汉玉中的“双钩碾法、游丝白描”,如无一定数量的实物标本支撑,则岂不成了夸张溢美、名不副实的虚妄之辞?如何更为确切地界定汉玉“游丝工”标准?
笔者以为并非高濂所论本身出现了问题,汉玉中的“游丝工”,原本应是一类细若游丝阴刻线微雕技法的统称,此类阴刻线在汉玉中有单阴线、双阴线、短斜线、直线、曲线等多种形态。高氏所谓的“双钩阴线,游丝白描”,实则仅为汉玉众多“游丝工”阴刻线中的一种物化形态而非概指其全部(图1)。后世藏家不审其详以高氏“双钩碾法”定义汉玉“游丝工”,进而将其作为界定“游丝工”的标准使用,则难免以偏概全而滋生歧义。以下检索《中国出土玉器全集》收录四例汉玉标本作具体说明。
西汉早期双身兽面纹玉璧(图2):1977年陕西西安市北郊枣园南岭汉墓M1出土,主纹区分区雕琢双身兽面纹、凤鸟纹和谷纹并以细密束丝纹圈带界隔。构图中属于“游丝工”刻饰的部分有:1.内孔缘部、外周缘部阴刻极细的变体几何云纹;2.双身兽面纹、凤鸟纹的躯体部及头部的冠、额、眼、鼻、唇上分别加饰的极细双弧线、单弧线、繁密网纹等;3.侧面阴刻极细的篆书文字:“六百六十一”;4.用于分隔主纹区的束丝纹圈带。
西汉早期双首合体龙形玉璜(图3):1997年安徽巢湖北山头汉墓出土,两端龙首以阴线刻、浅浮雕雕琢,龙身饰勾连谷纹。图中属于“游丝工”刻饰的部分:1.龙首的眼、嘴、上下吻、脸颊、角、下颌部分的阴刻边廓线;2.脸颊、鳃、下颌部束丝状的绺毛。
西汉中期兽面形四神玉铺首(图4):1975年陕西兴平汉武帝茂陵陵园出土,正面雕琢兽面五官轮廓及四神形构、云气纹等。背面以浅细线刻饰桃心形纹、流云纹等。图中属于“游丝工”刻饰的部分:1.正面兽面纹中的眼、眉、鼻部位刻饰的浅细边廓线、花枝纹、卷叶纹、网纹、云气纹细阴线;2.龙、虎躯体部、尾部刻饰的细阴线,凤鸟尾部刻饰的卷云纹、羽状纹细阴线;3、背面刻饰的桃心形纹、流云纹浅细阴线。
东汉镂雕玉座屏(图5):河北定县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座屏由四块镂雕玉片插接而成,主题纹饰为透雕青龙、白虎,中间两片透雕人物、禽兽。上片为西王母与玉女、凤鸟、九尾狐、三足乌等,下片为东王公与侍者、熊、玄武等。构图中属于“游丝工”刻饰的部分:1.西王母、东王公、侍神面部五官轮廓线,发式、服饰、肩部上卷的两翼轮廓线;2.西王母、东王公座下悬圃轮廓线、中部装饰的直线、三角状网纹;3、九尾狐、凤鸟尾部勾勒的卷弧形细阴线,三足乌躯体轮廓、羽翅轮廓等。
显然,若按高氏所云“双钩碾法”标准对比上述几例汉玉图式中的“游丝工”特征,则无一例与之完全相合,上述玉作图式中诸多形态的浅细阴线刻,多与“双钩碾法”毫不相干。由此,不能将所谓的“双钩碾法,游丝白描”与汉玉“游丝工”完全等同起来,形成认证标准上的误区与歧义。
汉玉“游丝工”的功能与应用
汉代“游丝工”阴刻线组图精巧细腻、流畅华美、生动多变。它的出现与流行,丰富、细化了汉玉形构、图式的层次与内涵,弥补了玉作平面雕或圆雕图案呆板单调、细节模糊省隐、立体感不足的弱点,将传统的阴线刻技法推向了精工细作、出神入化的极致,成为汉玉最高工艺成就的代表之作。汉玉“游丝工”阴线常用于刻划、装饰器物形构、图式的以下部位。
禽兽头部五官轮廓线、肢体屈曲部及须毛、羽翼等。如巢湖北山头汉墓出土西汉前期双首合体龙形玉璜、湖南长沙咸家湖陡壁山汉墓M1出土龙纹玉牌饰(图6)图式中,龙首部鬃毛、卷曲须发、躯体缘部短毛线、四肢弯曲处短平行毛线、绞丝纹状卷曲长尾、体表卷云纹、羽状纹等均以“游丝工”刻饰。陕西咸阳汉元帝渭陵建筑遗址出土玉鹰、陕西南郑龙岗寺汉墓出土鹰形玉剑首、陕西咸阳汉元帝渭陵建筑遗址出土圆雕辟邪(图7)中,鹰的羽翼以长阴线和密集短阴线刻饰,辟邪头部颌下垂髯、脸颊后披毛、肩部双翼,尾部披毛,皆为“游丝工”刻划。
人物的发式、服饰、佩件等。如1975年安徽涡阳汉代崖墓出土玉人佩(图8、9),体扁圆形,玉人拢袖站立状,头着冠,身穿交领右衽长袍,腰间佩玉组绶。玉人面部的眼、鼻、嘴轮廓线,头后冠下的细密发丝,腰部下垂的玉璧组绶及袍服上的菱形线刻纹,均系“游丝工”刻饰。
流云纹、卷云纹、变体兽面纹、变体几何纹等。如河南永城邙山镇僖山汉墓出土的心形玉佩、山东济南长清济北王陵出土的玉枕(图10)、西安北郊枣园西汉早期墓兽面纹谷纹玉璧、西安北郊大白杨西汉早期墓双身兽面纹玉璧(图11)等标本构图,器表阴刻极细的勾连云纹、变体几何云纹、变体兽面纹,皆属典型的“游丝工”技法。玉枕上的“游丝工”线刻图式还见于河北满城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器。
束丝纹、花枝纹、网纹、短平行斜线纹等。如河北满城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镶玉鎏金铺首(图12),镶玉雕琢兽面纹,兽面的额、眉、须等处填饰细若毫发的束丝纹。西安北郊大白杨汉墓出土的双身兽面纹玉璧,兽面纹中的三角形、方形、半圆形细网纹,均为“游丝工”技法。西安北郊枣园西汉早期墓大双身兽面纹谷纹玉璧、陕西兴平县武帝茂陵园出土兽面形四神玉铺首、西安西北郊六村堡西汉建章宫遗址兽头铁芯玉带钩(图13)图式中也有此类短平行斜线纹、花枝纹、网纹“游丝工”细阴刻线。
细微文字的刻划:陕西西安市北郊枣园南岭汉墓M1出土西汉早期墓双身兽面纹谷纹玉璧,侧面阴刻极细的篆书文字:“六百六十一”,为典型的游丝工技法。此类游丝工文字还见于东汉流行的玉刚卯、严卯图式中。
汉玉“游丝工”阴线在玉作中应用十分广泛,上文仅是列举了常见的几类。需要说明的是,一件汉玉作品构图往往同时使用多种“游丝工”图式,从而构成玉作图式变换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美感。
汉玉“游丝工”溯源
关于“游丝工”出现、流行的年代,目前流行的说法认为“游丝工”系汉玉特有的线刻技法,其兴起年代始于西汉中期以后,这是不正确的。
汉玉“游丝工”溯源,至迟可追索至春秋中晚期,1992年陕西宝鸡益门村春秋晚期秦墓M2中出土一件精美的蟠虺纹虎形玉佩(图14),虎头部的眼眉、上下吻、耳、躯体及尾部的边廓,躯体蟠虺纹间隙处,填以形态各异的束丝纹带、平行短斜线纹带,阴刻线浅细、繁密而精整,可视为早期“游丝工”的雏形。类似的集束浅细线刻饰工艺,还见于河南光山宝相寺春秋中期黄君孟墓出土虎形玉佩、山西太原金胜村赵卿墓出土玉璜的形构图式中。这一时期玉作中的“游丝工”不仅数量有限,线刻的精细程度不及后世作品,其使用范围似乎也仅被限定在刻划“束丝纹”、细密“短平行斜线纹”中,表明此期“游丝工”阴线还处于较原始的早期发展阶段。而春秋玉作中的细密“束丝纹”,有论者认为应源出于同时代金器、青铜器的同类纹饰中,实则在西周晚期人面纹玉璜、神人凤鸟合体纹柄形器侧面人首集束细发丝纹中也可找到源出线索。
到了治玉工艺成就空前发达的战国中晚期,“游丝工”技法趋于成熟,不但阴线刻更为精细考究、其应用范畴也不限于仅刻划“束丝纹”、“短平行斜线纹”,而是被更为广泛地运用于刻画禽兽的细部形构轮廓、羽翼、绺毛、发丝,人物的服饰、发式、佩饰,各种用于装饰的花叶纹、花枝纹、细网纹、卷云纹及文字微雕等玉作图案中。尤其是楚玉中的“游丝工”阴线刻,图式变幻生动、精细谨严、极尽奇巧、独树一帜,步入空前繁盛的巅峰期。如细阴线网格纹形构,就有三角形、四边形、菱形、椭圆形、半圆形、水滴形、花瓣形、花枝形、树叶形、鳞形、“T”字形、不规则形等多种。这些刻划一丝不苟的细阴线网格纹填饰于玉作图案空隙处,几乎达到了可随心所欲形变的地步。典型例证见于如河南淮阳平粮台遗址战国墓出土的龙形佩、河南辉县固围村M1祭祀坑出土龙纹玉璜(图15)、安徽长丰杨公战国墓出土双首合体龙形玉璜、湖南临澧九里茶场战国层叠式龙纹玉璜、故宫藏战国盘发玉人等。这些标本图式中均有细若发丝、生动流畅、精整考究的“游丝工”阴线填图。
西汉早中期玉作中“游丝工”的形态及刻划风格,直接从战国中晚期沿袭而来,两者从器形、组图、雕琢技法看区别不大。这一时期流行的双身兽面纹玉璧、双首合体龙形璜及其玉作中的束丝纹、细密短平行斜线纹、细网纹等,皆可直接从战国中晚期玉器中找到出处。尤其是玉作中的束丝纹、网格纹、卷云纹等,可看出承袭战国楚玉的典型特征。西汉中期玉作图案中的“游丝工”,始有趋于简约疏朗之风。西汉晚期至东汉之际,汉玉“游丝工”阴线有了明显变化,线条较前期玉作更为浅细、流畅、华美、精致,凸显出更为浓郁的艺术装饰风格。有些玉作精品中的“游丝工”,阴线刻划得极为细浅,肉眼观之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几乎无以窥其全貌,微痕观察却又条分缕析、流畅自如、精整考究,绝少有深浅粗细不均、崩裂、断线、起毛之处的败笔,表明此期“游丝工”技法的发展日臻成熟完善。典型器见于陕西宝鸡北郊金河砖厂东汉早期吕仁墓出土玉辟邪插座(图16)、江苏扬州甘泉老虎墩东汉墓辟邪玉壶、陕西咸阳汉元帝渭陵建筑遗址出土玉辟邪、陕西南郑县龙岗寺西汉晚期墓鹰形玉剑首、济南长清济北王陵西汉晚期玉枕等。
汉玉“游丝工”的刻划工具
关于对雕刻“游丝工”阴线使用工具的判断,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此类细若发丝的阴线是用高硬度的尖状器刻划出来的。此说认为玉作铊具不可能雕琢出如此细浅流畅的阴线纹,况且当时也没有如此轻薄细小又刃口锋利的铊具。另一种观点认为“游丝工”阴线是用极小的勾砣雕琢出来的,原因是玉料硬度大,古代难以找到符合条件的高硬度尖细器刻划工具,况且如不借助铊具刻划,仅凭手持高硬度尖状器亦无法刻划出如此圆熟精致的浅细线。
近年有研究者对部分“游丝工”阴线玉作标本局部放大后微痕观察,可以看出此类细阴刻线应系使用细小铊具刻划而成。以西安西北郊六村堡西梁果村西汉建章宫遗址出土兽头铁芯玉带钩为例,钩首兽头上的双角由极细密的“游丝工”阴线刻划。取其一观察点放大60倍作显微观察(图17、18、19),则可清晰地看到阴线凹槽底部有铊具旋转切割留下的集束直线痕;再取其颈部细密网纹作第二观察点放大60倍显微观察(图20、21),可看到构成网纹的阴线凹槽有浅宽和窄细两种痕迹,推定网纹制作是先以细小勾砣刻划出大致平行的窄细线,再刻出与窄细线相互切割的另一组浅宽线痕,两类线均不甚规整,铊具碾磨的痕迹甚明显。再如陕西宝鸡北郊汉墓出土东汉玉辟邪,体表密布的流畅精细“游丝工”阴线,以局部放大作观察点,则勾砣走砣切割痕迹明显,少数地方还能看到铊具旋切的“崩口”现象。
当然也不排除少量的“游丝工”阴线可能是玉工用尖状器刻划而成的。如河北定县北陵头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东汉玉座屏中的神人禽兽浅细线轮廓(图5)、安徽涡阳汉代崖墓出土玉人的头后部细密集束发丝(图9)、西安北郊枣园南岭西汉早期墓M1出土的双身兽面纹玉璧图案中填衬的简约不规则兽首纹等,此类阴刻线一般具有线条极其细浅模糊、刻划不甚精致规整的、甚至肉眼无法细观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