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预告范文

时间:2023-03-19 03:34: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业绩预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业绩预告

篇1

对于这一问题,有一部分公司需要我们提高警惕:他们的业绩多次与预告不符,且偏离幅度常常较大。

从三季报的数据来看,共有110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增幅高于或低于此前的预告,其中的11家公司连续四个财报季的业绩均与预告不符。在过去四个财报季中,出现三次及以上业绩与预告增幅偏离10个百分点以上的公司共有5家,分别是古井贡酒、鑫茂科技、漳泽电力、冠福家用以及华联股份,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是预告最“不靠谱”的公司。

此外,还有17家公司业绩预告的准确性也令人担忧,这些公司有两次较预告偏差10个百分点以上。

110家公司三季报与预告不符

电视节目预告往往能指引观众作出适当的时间安排,对投资者而言,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也有类似的作用。因此,上市公司的业绩预告披露往往能引起市场的极大关注。但是,投资者如果仅仅以业绩预告作为投资参考时,则需要格外小心。

这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上市公司的业绩预告都可以相信。从今年三季报的情况来看,共有1067家上市公司曾在业绩前做过预告,其中有110家公司的实际业绩与预告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偏差。

其中,有67家公司的实际业绩好于预告,占比为六成,而另外43家公司的实际业绩则不及预期。实际业绩不及预告固然不靠谱,而好于预告的公司也进入我们的筛选结果是因为这同样会给投资者提供不准确的信息,而令其作出错误的判断。

以净利润增幅计算(好于预期的以预期增幅上限计算,相反则以预期增幅下限计算),有29家公司的实际增幅偏离预测增幅5~10个百分点,34家公司的偏离幅度达10个百分点以上,其中偏离幅度超过50个百分点的共有7家。

部分上市公司甚至对预告作出了修正,但仍与实际情况存在差距。比如,旭飞投资于8月30日的半年报中预计三季度盈利1~50万元,之后在10月14日发出修正公告,修正后预计盈利350~450万元。而三季报中显示,实际盈利达到497万元。

宁波富邦的情况更为糟糕,因为其修正前后的预告截然不同。其半年报中预计三季度业绩将大幅上升,之后修正为预计同比下降50%左右,原因是一则民事判决形成预计负债。而实际业绩则是下降超过57%。

分行业来看,综合行业最失准,因为从占比上看,该行业已发预告的公司中出现偏差的比重最大,达到40%。其次是餐饮旅游行业,13家预告的公司中有3家与实际业绩不符,占比为23%。出现偏差占比超过15%的行业还有食品饮料、商业贸易以及房地产。

81家公司1年内屡失准

偶尔的一次偏差在所难免,因为市场、行业环境随时会发生变化,债务清算、资产处置、罚款等也偶有发生。但若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多次出现偏差,这家公司业绩预告的可信度便会大打折扣。

我们以三季报业绩与预告不符的110家公司为样本,对其过去四个财报季(2011年三季报、2011年中报、2011年一季报以及2010年年报)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四期连续出现偏差的公司有11家,这些公司中既包括ST皇台、*ST中华A、ST阿继*ST偏转这4家ST公司,也包括山西三维、古井贡酒、中弘股份、中银绒业、、鑫茂科技、东北电气、漳泽电力等公司,值得说明的是这11家公司全部为深证主板的上市公司。

此外,曾经三次出现偏差的公司有ST光明、冠福家用、青海明胶等36家,两次出现偏差的公司有ST宝利来、华东科技、和而泰等34家。

这三类公司共占110家公司的74%。可见在三季报业绩预告失准的110家公司中,大部分都“习惯性”的出现业绩与预告不符的情况。

5家偏差最大公司

当然,部分公司的业绩预告虽然多次出现偏差,但偏差幅度很小,对投资者的影响并不太大,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而若多次失准且偏差幅度较大,那么可以认为,这样的公司在业绩预告上失准的可能性最大。

在我们的样本中,并没有出现连续4次偏差10个百分点以上的公司。而出现3次偏差10个百分点以上的公司有5家,分别是古井贡酒、鑫茂科技、漳泽电力、冠福家用以及华联股份。

其中,古井贡酒、鑫茂科技及漳泽电力均连续四次失准,其中3期偏差超过10个百分点。

古井贡酒2010年度、2011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增幅均高于预告。偏差幅度最大的是2010年,预计净利润为2.8亿元,增长约100%,但实际净利润达3.14亿元,增长123.71%,偏离预告近24个百分点。其次是半年报,与预告相差18个百分点。而三季报预告净利润为3.29亿元,增长130%,实际净利润约3.51亿元,增长了145%,与预告相差15个百分点。

鑫茂科技的业绩连续4期低于预告。虽然2010年度业绩偏离预告不足两个百分点,但今年以来偏离幅度均很大。其中半年报业绩偏离了110个百分点,三季报、一季报业绩分别偏离46个百分点、38个百分点。

漳泽电力2010年度预告亏损6.5亿元,但实际亏损额更大,达到了7.49亿元,同比下降了5428%,降幅比预告高出705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亏损额继续高于预期,降幅比预告高10个百分点。半年报业绩好于预期,降幅比预期低了18个百分点。三季报业绩同样好于预期,但差距不大,仅偏差3个百分点。

冠福家用及华联股份均出现3次失准,且3次均偏差10个百分点以上。其中冠福家用2010年度、2011年半年报、三季报业绩均不及预期,分别偏差23个百分点、32个百分点以及85个百分点。

而华联股份2010年度业绩好于预告,2011年半年报、三季报业绩均不及预期,偏差分别为18个百分点、431个百分点以及21个百分点。

17家公司需要警惕

除上述5家业绩预告偏差最大的公司外,还有17家公司的业绩预告可信度也较差,同样需要投资者提高警惕。理由在于四期财报中,这些公司有两次较预告偏差10个百分点以上。

这17家公司分别是中银绒业、山西三维、国兴地产、旭飞投资、立讯精密、宜华地产、上风高科、ST欣龙、浙大网新、ST光明、紫鑫药业、青海明胶、ST宝利来、*ST华控、*ST科健、和而泰以及华东科技。

中银绒业及山西三维均连续四期出现实际业绩好于预期的情况,其中两次差距在10个百分点以上。

篇2

1、审计费用与业绩预告披露

研究显示,管理层业绩预告有利于降低长期隐含期权的波动性[10]。发现,管理层业绩预告提高了公司股票的流动性[11]。这些研究表明,管理层业绩预告改善了公司整体信息环境和透明度,导致审计师将客户视为低风险客户。因此,自愿性业绩预告与审计费用负相关。另一方面,研究却发现,审计费用与年度业绩预告披露显著正相关,说明审计师将业绩预告视为审计风险增加信号[12]。以业绩预告作为自愿性披露替代变量,验证其与审计费用也存在正相关关系[13]。我国业绩预告制度本身是对业绩趋势出现反转、业绩波动大的公司强制执行,目的是为了减缓年报业绩披露的过大冲击。而业绩重大波动的公司需要更多审计投入[14]。按照这一思路分析,业绩波动幅度大意味着公司经营风险高,而高风险客户往往会增加鉴证风险,依此收取风险溢价。审计费用作为审计投入的变量,被视为审计师执业行为的风险补偿[15-17]。因此,强制性业绩预告披露与审计费用存在正向关系。依据以上分析,提出假设1。H1:当期审计费用与业绩预告披露正相关。

2、业绩预告与机会主义盈余管理

进一步分析,业绩预告中的好消息与坏消息对市场的影响一致吗?国内外文献均显示,坏消息的市场反应大于好消息[18-20]。进一步研究发现,披露好消息的异常收益为正而坏消息的异常收益为负[21-22]。因此,从风险偏好分析,人们对坏消息的敏感度要高于好消息,坏消息往往视为业绩不良的高风险信号,受到投资公众的关注度要高,而好消息公司恰好相反。等在其经典文献综述中将盈余管理分别界定为机会主义盈余管理(管理层“机会主义”地利用会计选择权来操纵会计业绩)和信息驱动型盈余管理(管理层“合理运用”会计选择权向外界投资者传递与公司发展相关的信息)[23-24]。大量的研究表明,业绩预告与机会主义盈余管理行为相关联,一方面,将管理层业绩预告归因于短视行为,为了达到短期业绩目标,而不是立足于长期的价值创造[25];另一方面,管理层具有迎合之前业绩预告而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26-27]。这些短视行为下的机会主义盈余管理动机,将增加财务报表错报风险,引起会计舞弊风险。同时,也存在信息驱动型盈余管理证据,研究发现,即将再融资的上市公司管理层更倾向披露好消息,从而利用市场可能出现的定价错位达到顺利融资的目的[28]。以我国业绩预告为背景的研究结论发现,披露业绩预告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显著高于未披露的公司,强制披露业绩预告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显著高于自愿披露的公司[29]。同时,有学者发现,2005至2011年间,35%的上市公司符合强制性业绩预告披露要求,因不想公司股价下跌,影响市场最大化目标而选择了不披露利好消息[30]。依此推理,披露好消息公司是否代表着更大的机会主义盈余管理呢?相比而言,识别机会主义盈余管理的客观证据更为间接,也意味着审计证据的搜集和审计判断更为困难,审计师也不得不更加依赖于管理层提供的主观证据,进而固有风险更高[31],同时,机会主义盈余管理对应的会计盈余不确定性程度更高,导致相应的审计风险和审计成本增加,这会外在地表现为审计费用的提升[32-34]。基于此,提出假设2。H2:审计费用与强制性披露好消息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正相关。坏消息披露的重要原因是诉讼成本的存在,公司在盈余公告前自愿披露坏消息可大大减少相应的赔偿金额[35-36]。而我国业绩预告样本研究发现,业绩预告违规有关的处罚或与其他违规行为有关的处罚都没有降低后续业绩预告违规的概率,甚至出现了反作用[37]。因此,违规成本低的法律环境下,拥有坏消息的公司是不愿主动自揭其短的[38],此时,强制性披露制度对于坏消息公司可以大大提高其信息披露的及时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机会主义盈余管理动机,同时也大大缩小了审计师风险定位的范围,有的放矢,减少不必要的审计投入,因此,提出假设3。H3:审计费用与坏消息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

3、审计费用、年报重述与业绩预告

国外以自愿性披露样本研究发现,年报重述后,管理层会减少随后的季度盈利预测行为,即使是,其精度与乐观偏好也大大降低[39]。为了避免诉讼等惩戒,管理层在年报重述后对好消息持保守态度。宋云玲等研究发现,我国业绩预告违规成本低[9],管理层是否会将以迎合业绩预告而披露的好消息通过年报重述的方式加以掩盖?因此提出假设4。H4:相比于坏消息公司,好消息公司的审计费用与年报重述正相关。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设计

1、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笔者选取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5-2012年度业绩预告及年报重述样本。业绩预告、年报重述、所有权性质和控制人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其他公司财务数据和公司治理数据均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审计费用数据根据数据进行匹配对照而得。删除变量缺失公司和金融保险业公司,最终得到3578个观测值。为了消除异常值的影响,对所有样本的连续变量进行了1%和99%分位的Winsorize缩尾处理。运用样本数据进行处理。

2、研究设计和模型建立

业绩预告与审计费用的关系是笔者的重要假设。从审计风险模型分析,重大错报风险越大,检查风险越小,意味着需投入更多的时间和成本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强制性信息披露主要是为了防止业绩变动大的公司最终年报引起市场大波动而强制要求披露的,这部分公司本身蕴含高风险,发生重大错报的概率高,从而影响审计投入水平(审计费用)。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并参照张然等[40]的研究,将预警类型为“预减”、“预增”、“扭亏”、“首亏”和“续亏”的样本定义为强制性业绩预告;将预警类型为“略减”、“略增”、“续盈”和“不确定”样本定义为自愿性业绩预告。引入哑变量forecast,强制性赋值为1,否则为自愿性披露,赋值为0。在经典的审计费用影响因素模型基础上,引入业绩预告披露。建立基本模型(1):(1)模型(1)主要是为了验证强制披露业绩预告对审计费用是否具有解释力,即系数是否显著为正。由于笔者的重点测试在于业绩预告是否对盈余质量有提升作用,因此在这里进一步将样本分为高盈余管理组与低盈余管理组。采用(2005)经调整模型计算出可操控性应计DA,以业绩预告年份为时间界限,对公司年度可操控性应计进行双差分处理,业绩预告当年与上一年可操控性应计的差额取绝对值,代表业绩预告前盈余管理程度波动幅度,而业绩预告后,下一年与本期可操控性应计的差额取绝对值,代表业绩预告后盈余管理程度的强弱,取两者的差额,则代表公司在业绩预告前后期间的盈余管理程度,这一数值越大,表示公司盈余波动幅度大,存在较高的盈余管理水平。最后将DIFF高于DIFF中位数的一组定义为高盈余管理样本,低于或等于DIFF中位数的一组定义为低盈余管理样本。分别检验高低盈余管理组的系数是否显著。控制变量的选择参见表1。在模型(1)的基础上,根据袁振超、岳衡的研究[41],将预警类型为“略增”、“预增”、“扭亏”和“续盈”样本定义为好消息,将预警类型为“略减”、“预减”、“首亏”和“续亏”样本定义为坏消息,引入哑变量news,好消息赋值为1,坏消息赋值为0。因此,将样本划分为好消息公司和坏消息公司两组。同时,为了观测好消息公司与坏消息公司业绩预告与以后年度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构建交乘项news•high,按业绩预告后盈余管理波动幅度变量分组,高于其中位数的为高盈余管理组,对high赋值1;否则赋值为0,代表低盈余管理样本组。基于此,建立模型(2):模型(2)主要检验假设2和假设3,将强制性披露样本分为两组:一组是业绩预告好消息公司,另一组是业绩预告坏消息公司。其中high回归系数2代表坏消息公司,而2+3是好消息的公司,代表审计费用对高程度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系数为负,代表审计对高程度盈余管理行为具有抑制作用;系数为正,则表示审计在其中不能发挥相应的治理作用。3表示高盈余管理样本组在平均盈余管理水平上,审计对好消息公司高盈余管理行为的调节作用,系数为正表示好消息公司的盈余管理更倾向于机会主义类型,进而对审计费用产生增量影响。所以,笔者观察系数2是否显著为负值,以检验假设2;3是否显著为正,以验证假设3。同时,将是否发生变脸的强制性业绩预告公司作为划分依据,进行稳健性检验。(3)模型(3)是为了验证假设4,好消息公司是否通过年报重述来消化以前年度盈余管理下的利好消息,从而导致提高审计费用并不能降低该类公司的重述行为3为正,则说明好消息公司的重述行为与审计费用正相关,验证假设4。

三、实证结果

1、描述性统计

业绩披露样本中,自愿性披露仅占5.95%,强制性披露公司中,好消息占59.52%,坏消息占40.48%。强制性业绩披露样本来看,好消息公司的审计费用、资产规模、资产收益率、公司价值以及固定资产销售收入比均高于坏消息公司,说明好消息公司成长性指标更高。同时,发现好消息公司非标意见平均比例为7%,而坏消息公司为25%,这是否代表好消息公司盈余质量一定好于坏消息公司呢?笔者进一步从盈余管理角度分析。由表2可知,业绩预告前两年,本年与上一年可操控性应计金额之差的均值与中位数,好消息样本为正值,而坏消息样本为负值,这说明业绩预告当年,好消息公司可操控性应计大于上一年,而坏消息公司正好相反,这一定程度上说明好消息公司存在利用盈余管理手段迎合业绩预告的行为。同时,两者均值与中位数均有显著差异,说明业绩预告前,好坏消息公司存在显著的盈余管理差异。而业绩预告后两年,好消息公司可操控性应计差额均值与中位数均为负,而坏消息公司正相反,说明业绩预告后好坏消息公司出现了不同方向的盈余管理水平的反转,好消息公司业绩预告前向上操控,之后向下操控;而坏消息公司正好相反。从理论上讲,盈余管理本身也有成本效益的考虑,这里有必要分析不同程度盈余管理样本组之间的差异,因此,基于业绩预告前后盈余管理程度的波动幅度(预告前两年与后两年可操控性应计差额的绝对值之差)来衡量盈余管理水平,按其大小划分业绩预告样本组高低盈余管理样本既可行也有必要。同时,笔者发现,好消息公司与坏消息公司的审计费用存在显著差异,年报重述比例也存在显著不同,这为进一步观测公司是否利用业绩预告消息掩盖以年报重述为盈余管理手段的行为提供了很好的佐证。另外,对样本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相关系数低于0.6,通过VIF检验,样本VIF均值为1.75,远小于10,因此不存在共线性问题。

2、回归结果

为了控制公司不同年度审计费用间的自相关,以下多元回归均进行了公司层面聚类稳健标准差处理。(1)针对H1的面板数据回归和结果分析模型(1)的回归结果见表3。首先,表3中第1列是对全样本的回归结果,回归系数为0.034(t值为1.37),显示业绩预告披露与审计费用关系不显著。在进一步分组中,发现高盈余管理程度的样本组,业绩预告披露与审计费用回归系数为0.084(t值为2.24),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低盈余管理组并不显著,说明审计师会对业绩预告披露中盈余波动幅度大的公司增加审计投入,在挖掘潜在风险的选择上有效利用了业绩预告信息。因此,高盈余管理程度的样本组H1是成立的。(2)针对H2、H3的面板数据回归和结果分析针对假设2、3的回归结果见表4。强制性业绩预告样本中,列(1)表示好消息是否会影响审计费用,的回归系数不显著,同理,列(2)high的回归系数也不显著,说明无论是好消息还是高盈余管理程度与审计费用均影响不显著。而列(3)中交乘项回归系数3为0.055(t值为2.47)显示出,对好消息公司的高盈余管理行为并不能通过审计收费产生抑制作用,反而呈现出较强的机会主义倾向,对审计费用造成增量影响,验证了假设2。同时,回归系数2为-0.045(t值为-2.37)说明,与好消息公司相反,提高审计收费可以减少坏消息公司的高盈余管理行为,该结果验证了假设3,但同时说明,高盈余管理行为公司通过好消息掩盖了其行为实质,对市场认知造成一定的偏差,也转移了审计师的注意力,造成审计行为对好消息公司的盈余管理估计不足。(3)针对H4的面板数据回归和结果分析针对假设4的回归结果见表5。就强制性样本来看,列(1)中回归系数不显著,说明提高审计收费并不能从总体上抑制该样本的重述水平,但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消息类型的年报重述受审计费用的影响趋势不同,列(3)交乘项的回归系数3为0.044(t值为1.75),表示好消息公司的年报重述行为并不因增加审计投入而减少,甚至出现了显著的正相关。相应的坏消息公司回归系数2为-0.032(t值为-1.68),出现了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从而验证了假设4。以上分析显示,坏消息公司在加大审计力度的前提下,重述下降,而好消息公司审计费用与年报重述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审计师并不能有效识别业绩预告好消息公司背后的盈余质量,以年报重述为盈余管理手段的盈余管理行为可能大行其道。

四、进一步检验

1.CA强制性业绩预告的市场反应

为了证实信号理论,进一步对强制性业绩预告的市场反应进行检验。如果投资者将高审计收费视为高信息质量的代表,那么就会对支付高审计费用的公司作出较强的反应。利用[42]模型做进一步市场反应的检验。以业绩预告日(-1,1)为窗口估计,以(-10,-45)为估计期,由于业绩预告日投资者会根据已有信息判断公司状况,因此依据模型将期末市场价值资产负债率、个股周回报标准差(STDET)取上一年数据,分析师跟踪人数以当年分析师跟踪人数加1后取自然对数,表示当年或上年是否亏损,控制年度效应。其中,超常审计费用的计算是以模型为基础,加入控制变量构建审计费用模型计算得出的残差,即为。这里不难发现,市场对高盈余波动的好消息公司存在一定的疑虑,但因信息处理能力受限,迫切希望通过有效的信息鉴证来缓解这种信息不对称,从以上数据来看,高盈余波动的好消息且存在高审计费用的公司,市场反应强度减弱,某种程度上,这一市场反应是对好消息公司高审计费用背后所代表的高盈余管理程度的有效纠偏。

2、自选择检验

由于管理层业绩预告披露行为不是随机产生的,可能导致自选择偏差,这里利用两步估计法对样本进行检验,从似然比检验显示,可以拒绝原假设,应使用样本选择模型,即样本不存在自选择问题。

五、稳健性检验

由于在第三季度预测全年业绩,存在各种不确定性,预测准确难度较大,证券交易所补充强调:上市公司披露业绩预告后,如果预计年度业绩与已披露的业绩预告差异较大,应当及时披露业绩预告修正公告。修正行为本身向市场传递着要对市场期望业绩进行纠偏的功能,同时也说明管理层对自身经营不确定性程度较高,“变脸”用于描绘上市公司在业绩预告过程中出现的反复行为,即前后两次预告中对业绩或业绩变动类型的估计不一致。我国强制规定业绩预告的修正,审计师是否将“变脸”视为高风险信号?因此,进一步对强制性披露样本进行另一种划分,一组是发生变脸的公司;另一组是未发生变脸的公司。结果发现在进一步分组中,审计费用与变脸公司业绩预告正相关,但对变脸公司盈余管理水平没有抑制作用。对于未变脸公司而言,审计费用仅与坏消息公司盈余管理水平负相关,与好消息公司正相关。上述结论依然稳健。同时,对可操控性应计利用修正的验证,结果依然稳健。

六、研究结论

篇3

截至6月23日,共有1156家上市公司公布2018年中期业绩预告,其中594家预增、191家预降、48家预盈、80家预亏。其中预增翻倍的公司有139家。预计中期业绩增长率(净利润同比按公布区间折中计算)最高的公司有启明星辰(002439)、世荣兆业(002016)、国创高新(002377),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12803.48%、3850.39%、2863.61%。

对投资者来说,券商股破发并不完全是坏事。有分析认为,破发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投资价值。某券商人士指出:“市场上一些中小板、创业板的股票跌得很低也没人敢买,相对而言,券商股是很好的白马股、蓝筹股,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一旦市场活跃起来,最先反弹的也会是券商股。”

对于今日行情的反弹,某业内人士认为:“其实行情反弹一般是靠银行股或者券商股的上涨来带动人气,产生轮动性。先是金融、券商板块上涨,然后影响到军工、白酒、医药,接着是中小板、创业板。等到行情慢慢回温,市场交易渐渐活跃,券商的经纪佣金收入也会提升,政策面也会有所缓和,券商股的日子也会更好过。”

由于可以满足发行股票或CDR要求的创新企业数量有限,而上巿审核继续从严,德勤预计,2018年下半年,内地新股发行活动将会与上半年相若。全年大约会有120-160家企业上巿融资1,700-2,000亿元人民币。大量中小型制造、科技和消费企业在申请上巿队伍当中,这意味着今年余下时间,A股巿场的新股发行数量将会以此三类行业企业为重。

篇4

关键词:业绩预告;经营短视;披露频数

中图分类号:F830

一、序言

随着国内外股票市场信息披露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投资者和研究者倾注了大量的精力试图从公司的公开披露信息中找到有效信息,可以为股票市场的投资提供指引。作为公开披露信息之一的业绩预告信息,更是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Robert Libby等(2006)从业绩预告误差和业绩预告形式的点、窄范围、宽范围的角度验证了业绩预告对分析师的影响。Carol Anilowski, Mei Feng, Douglas J. Skinner(2007) 虽没有给出业绩预告与股票市场收益之间确定的因果关系,但通过对美国1990年到2004年的公司的季度和年度财务数据的分析验证了业绩预告与股票市场收益存在一定的联系。Houston,Lev,Tucker(2010)则针对市场上出现的公司停止业绩预告的原因进行讨论,给出了盈利表现差是公司停止季度业绩预告的主要原因的结论。对于国内市场,早期徐程兴(2002)和张维迎(2002)就分别对国内的业绩预告执行状况进行了研究,而后宋璐,陈金贤(2004)、杨志(2005)、姚秋,刘聪等(2009)通过实证检验证明了业绩预告信息的好坏和质量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股票价格和收益率有影响。王玉涛,王彦超(2012)从分析业绩预告的披露形式和精度等特征对分析师的预测的影响,得到定量业绩预告及闭区间宽度较小的公司,其跟踪分析的分析师数量较多,在预测误差和分歧度方面也较低的结论。虽然国内外学者对业绩预告的研究的切入点和对象存在差异,但研究成果都大同小异。

而近些年,研究者发现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往往为了短期资本的筹集(Bhojraj and Libby[2005]),津贴的增加(Matsugana and Park[2001]),个人职业发展(Fundenberg and Tirole[1995])及受到收购的威胁(JC Stein[1988]),可能会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来达到实现短期的目标――经营短视,该现象的存在导致许多企业表象繁荣,实则无长期发展潜力。因此如若在寻找投资标的时不能将拥有此特点的公司及时排除,这无疑会增加长期投资者的风险。针对该问题国内的许多学者从经理人的管理防御(李秉祥,薛思珊[2008])、管理者自利(吴战篪,李素银[2012])、机构投资者持股(范海峰,胡玉明[2012])等方面对企业存在的短视行为进行研究,试图对企业存在的短视行为给出一个衡量标准,但由于量化难度和特征不足等原因,这些结论并不能灵活地运用到股票市场。本文从能够提供企业丰富信息的季度业绩预告的角度出发,探寻季度业绩预告与企业存在的经营短视问题的关系,试图为国内研究者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且两者之间的关系已经通过美国市场得到验证。

二、实证思路

Mei Cheng等人在2007年10月发表的论文中验证了美国股票市场业绩预告与经营短视关系,本文从国内A股市场的角度出发,验证了国内A股市场中的上市公司的业绩预告与经营短视的关系。经营短视与业绩预告的关系主要从经营短视企业在以下3个方面的特征进行检验:

一是R&D(研究与开发支出)占总资产比例的多少。

二是能否打破分析师的预测。

三是ROA(总资产收益率)增长的快慢。

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判断我国A股市场中上市公司的业绩预告披露是否是衡量经营短视企业的一个重要维度,并针对分析结果向投资者提供一些建议。

三、实证检验

本文以2010年初到2012年末为实证检验的样本区间,并选取2010年第一个交易日的所有上市公司作为分析样本,同时为了排除在分析时间区间内退市或停牌的上市公司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以及为了保证样本有足够长时间的披露,我们在样本选取的时候去掉了以ST和*ST开头及那些不能保证有12个连续季度披露的公司,然后将其按新申万一级行业分类标准划分成20个行业 (数据样本不包括“公用事业”,“金融服务”,“保险Ⅱ”,“证券信托Ⅱ”,“银行Ⅱ”,“房地产”这几个行业的上市公司数据),最终获得1372家上市公司及8555个业绩预告数据,实证检验中主要用到的方法是T检验和Wilcoxon检验,且本文所有的数据来源均为北京名策数据处理有限公司。

本文涉及的主要符号含义如下:

Q1:表示业绩预告披露频数的第一个四分位数;Q3:表示业绩预告披露频数的第三个四分位数;F(0):表示披露频数为0的公司数目;F(1):表示披露频数为12的公司数目;F(-1):表示披露频数在1-11之间的公司数目;FRE:表示披露频数;TA:表示公司的总资产;MV:表示公司的市值;BM:表示账面市值比;INST(%):表示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EPS:每股收益率;ROA:表示总资产收益率,且ROA=(年净利润+非经常性项目)/总资产。

(一)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业绩预告披露分类及其财务特征分析

根据新申万一级行业分类标准,对所选取的样本公司的业绩预告信息披露频数由高到低排序,同时为了排除模糊性对实验分析结果的影响,我们只选取披露频数排名分别位于顶部的三分之一和底部的三分之一处的公司,并将其依次命名为A类公司和B类公司,由此我们可以将所有样本公司按披露频数的大小分为两类,所分析样本总的披露频数分布如图1所示,从该图中可以发现国内A股市场的业绩预告年披露频数大多处于1~11次之间。另经过该处理我们可以得到本文最终的分析样本,其中A类公司为472家,B类公司450家,而A类、B类公司在各行业的具体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行业业绩预告披露频数差异较大,其中行业整体每年大约披露6次左右的业绩预告,而作为披露最不频繁的行业――交通运输行业,其每年大约只披露3次,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而对于披露频数最大的行业是电子元器件行业,其每年却达到披露9次左右的业绩预告,明显高于平均水平。该行业分布特点可能与行业本身的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分析验证。

而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我国A股市场A类和B类公司的具体特征,给出了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我国A股市场的A类公司在披露频数方面显著的多于B类公司,且A类公司在总资产、市场价值、账面市值比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方面都显著的比B类公司的小。这与Mei Cheng等人给出的结论具有显著的不同,美国股市A类公司其在总资产和市场价值方面显著地大于B类公司,对比A股与美国市场,我们可以发现我国A市场市值较小的公司倾向于频繁披露,这与我国特有的信息传导机制有着密闭可分得关系,因此当业绩预告披露频数可以成为衡量经营短视问题的标准,长期投资者在对所投资股票进行初步筛选时,应该尽量避免总资产、市场价值、账面市值比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小的企业。

(二)A类及B类公司的经营短视特征的实证检验

对分析样本做好分类和特征分析后,我们根据实验说明中提到的3个方面依次对A股市场进行检验,其具有如下三个特征。

1.A类比B类在R&D方面的投资占总资产的比例更小

Porter(1992)认为经营短视就是为了短期目标的实现在关乎企业长期发展的项目上投资不足,如R&D,广告和员工培训。本文选择R&D作为衡量企业短视行为的原因有两个,一是R&D支出的减少,意味着在关乎企业长期发展的项目上投资不足;二是短期的减少R&D项目的投资可以提高财务报表上的当期的利润总额。因此企业管理者在采取短期或目标导向时很可能在R&D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另外为了可以进行横向比较,我们选择R&D占总资产的比例作为一个公司是否重视创新和长远发展的分析标准。

从表3可以看出,对于整个行业来说,A类公司在R&D的支出方面小于B类公司,但结果并未像预想的那样显著。在所有的行业中,也只有信息设备行业A类公司的R&D投资占总资产的比例显著的小于B类公司,其他行业并未出现与预期结果一样的显著结果,甚至在信息服务、商业贸易行业出现A类公司在R&D方面的投资显著的大于B类公司。

2.A类比B类更能满足或打破分析家预测

最近的研究也提供了大量的证据,说明公司迫于压力会尽量避免低于分析家的预测,而这种趋势在最近几年在加强。由于A股市场分析家的预测一般在每股收益(EPS)的预测数据较充分,且每股收益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一家上市公司的业绩状况,因此选择每股收益作为该特征的检验标准。另外从市场数据分析可知,国内每股收益预测信息披露分为半年度披露和年度披露,对于验证该假设即可以使用半年度预测亦可使用年度预测,但由于数据样本丰富的角度出发,最终采用年度预测指标作为分析样本。

从表4中可以看出A类公司比B类公司其分析师预测的结果显著要大于B类公司,但A类公司在实际每股收益超过预测每股收益的公司所占的比例却显然小于B类公司。

3.A类比B类公司在ROA的增长速度更慢

ROA(资产收益率)的增长速度可以用来衡量一个企业的长期发展状况,从该角度出发,对于实施以短期导向为目标的企业在未来应该比以长期导向为目标的企业的收益率的增长慢。

从表5中可以看出,对于行业整体来说A类公司的ROA增长速度要比B类公司的增长的慢,但并不显著。信息服务、黑色金属、商业贸易、家用电器、农林牧渔、建筑建材、交运设备、行业,A类比B类公司更快,但不显著;纺织服装、化工行业、有色金属、轻工制造、采掘、综合、餐饮旅游、食品饮料、A类比B类公司更慢,但不显著;只有交通运输行业,A类公司的ROA无论是均值还是中位数都显著地比B类更慢,而采掘业A类的ROA在中位数方面显著地比B类更慢,信息设备行业,A类的ROA在中位数显著地比B类更快,在均值方面A类比B类更快但不显著。

四、实证结果分析

从两类公司的三种特征的A股市场检验结果来看,按行业整体进行分类的两类公司,业绩预告披露频繁的A类公司展现出经营短视的现象,这与Mei Cheng等人给出的美国市场的验证情况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美国市场的A类公司总资产和总市值都较大,而国内A股市场的A类公司的总资产和总市值都偏小;而对于在不同行业中进行分类的两类公司,却并没有出现预期的比较结果,因此对于不同的行业投资者必须按照行业特点,对业绩预告披露频数和经营短视之间的关系重新分析。当然本检验仍可验证业绩预告披露频数是衡量经营短视的重要维度,但并不能确定业绩预告披露频繁的企业就是经营短视的企业,具体的因果关系需要进一步的实证检验。

五、结论

管理者存在的经营短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深深地影响着企业的寿命周期,三株企业的短暂存在,更昭示着企业短视问题的可怕,通过对该论文的进一步延伸分析,投资者可以通过企业的业绩预告披露频数的特点,尽量将短视企业排除在自身的投资组合之外,从而减少长期持有投资组合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张维迎.我国上市公司业绩预告状况研究[J].中国对外贸易,2002(9).

[2]徐程兴.业绩预告状况[J].资本市场,2002(9).

[3]宋璐,陈金贤.我国上市公司年报业绩预告对股价影响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4(19).

[4]李秉祥,薛思珊.基于经理人管理防御的企业投资短视行为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11).

[5]姚秋,刘聪.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与股票收益率的经验研究[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9(2).

[6]王玉涛,王彦超.业绩预告信息对分析师预测行为有影响吗?[J].金融研究,2012(6).

[7]罗玫,宋云玲.中国股市的业绩预告可信吗?[J].金融研究,2012(9).

[8] 吴战篪,李素银.管理者自利与短视行为研究――基于上市公司证券投资的角度[J].经济经纬,2012.

[9]范海峰,胡玉明.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研发支出――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南方经济,2012(9).

[10]路明.中国股权激励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3(19).

[11]Stein,J.C.”Takeover Threats and Managerial Myopia.”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8,(96).

[12]Fudenberg,D.,and J.Tirole.”A Theory of Income and Dividend Smoothing Based on Incumbency Rents”,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5,(103).

[13]Matsunaga, S.R., and C.W.Park.”The Effect of Missing a Quarterly Earnings Benchmark on the CEO’s Annual Bonus.”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1,(76).

[14]Bhojraj, s., and R.Libby. ”Capital Market Pressure, Disclosure Frequency-Induced Earnings/Cash Flow Conflicts, and Managerial Myopia.”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5,(80).

[15]Robert Libby, Hun-Tong Tan and James E.Hunton.”Does the Form of Management’s Earnings Guidance Affect Analysts’ Earnings Forecasts?”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6,(80).

[16]Mei Cheng,K.R.Subramanyam,Yuan Zhang.”Earning Guidance and Managerial Myopia”.Working paper,Columbia University,2006.

篇5

酷,预报天气有一手

“今天会下雨,记得出门时带上我!”没错,是雨伞在说话哦!这是一种新型智能伞,最大的特点是能预报天气。该伞的伞柄上有一台微型电脑,可以接收从天气预报网站发送的天气预报信息,如果白天紫外线辐射太高,或者12小时内会下雨,伞把会及时亮起警示的蓝灯,灯的闪动频率还会根据降雨概率的不同而不同。降雨概率越高,闪烁的频率越高,如果只有60%的降雨概率,那么蓝灯会每隔两秒亮起一次,如果是100%的降雨概率,那每分钟就会闪动上百次以上,提醒你一定别忘带雨伞。怎么样,有了它,你就不必再担心会被淋成落汤鸡了。

猛,10级强风都不怕

终极防风雨伞?谁这么大口气。嗬,但瞧它外形酷似美军隐形轰炸机,10级强风中动也不动,就不得不让人高山仰止了。这是由荷兰一家制造商推出的的雨伞,它不但曾在风洞中接受测试,还得到过负责检验飞机机翼及奥运会速度滑冰设备的流体动力学家验证。在流线形设计下,防风雨伞伞面经常保持干爽;以铝制成的伞骨,令雨伞拿着十分轻巧。难怪制造商宣称,它是自1700年前中国人发明可折合雨伞后取得的最重大的突破呢。

神,指路拍照和上网

怎么,你常常在雨中迷路?没关系,这把神奇的雨伞具有GPS全球定位系统和一个数字指南针,它可以为你的旅行指路。当然,它还有更酷的本领,不但能拍照上网,还可以看照片呢。这把高科技的雨伞的摄像机和微型电脑在伞柄上,伞布可以充当显示屏。用户可以通过一个伞柄内置的摄像头拍摄照片,你还可以把这些拍的照片通过无线网络,上传到一个图片共享网站。大约只要两分钟的时间,你就可以通过转动伞柄,在雨伞屏幕上看到这些下载的照片了。

奇,不沾水也不沾泥

进入建筑或者公交车,滴水的雨伞总是有些让人厌烦。为此,英国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纳米无水雨伞。这把伞的创意来自荷叶。大雨之时荷叶却不会被淋湿,雨水顺着荷叶表面流了下去。于是,英国的研究人员利用纳米科技,制造了一种类似荷叶结构的新型材料。用这种纳米材料制成的雨伞不但不沾雨水,连泥浆也不沾。水汽无法穿透伞面,因此只要轻轻一甩,就可以让伞面保持干燥。

醉,轻轻松松听音乐

雨声太单调,有没有能放音乐的伞?当然有,苹果电脑公司开发出一款可以听音乐的伞。音乐播放器和伞柄相连,通过装在手臂上的感应器,只要身体右旋就能增加音量,相对的,只要左旋就能减低音量。那么换歌曲呢?只要你轻轻地旋转雨伞的握柄,就可更换歌曲。想要变换收听模式怎么办呢?只要跳起来就能变换模式了。

篇6

关键词:专业英语高职院校实践改革

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身处科技竞争、人才竞争的21世纪,需要培养的是能够脱颖而出的高附加值人才。英语作为全球化形势下竞争的工具之一,已经为广大师生所重视,但仅仅对普通英语(EGP)的掌握已不足以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专业英语的教学在高职学校的教学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高职院校中专业英语课程的发展状况参差不齐,对专业英语课程的认识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整个高职教学质量的高低,进而关乎培养的学生的就业质量,因此值得重视。

1专业英语及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1.1专业英语的发展及专业英语课程特点

1)专业英语及其发展。

专业英语即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简称ESP),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寻求发展,与世界各国的交易日益频繁,英语作为相互交流使用的语言成为最普及的语言工具。随着全球化进程步伐的加快,英语学习者逐渐将普通英语与各行各业的多种需求联系起来,于是专业英语应运而生。根据Dudley-Evans给出的定义,专业英语是与某种特定专业、科目或目的相关联的英语,适合于有中等以上普通英语水平,从事或要从事某种特定领域工作的学习者。

2)专业英语课程的特点。

根据Carter(1983)的观点,专业英语具备3个特点:学习材料的可信度、真实度高;目的导向性强;自主学习性强。

1.2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1)高职院校对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存在开课晚、学时少、学分低等问题,有的院校甚至根本不开设专业英语。

2)课程的整体地位低导致部分专业英语教师对课程的认识亦存在偏差,课堂形式单一。大部分学校的专业英语课由英语专业的教师教授,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3)目前高职类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偏低。

4)质量高、系统性强的教材匮乏。

5)考核形式缺乏灵活性、实践性和权威性。

2对高职专业英语教学发展的几点建议

结合社会对专业英语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要求的不断提高,针对上述问题,对高职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转变观念,充分重视专业英语课程教学。

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应紧密联系工作岗位的实际,增进专业英语教师之间及专业英语教师与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全方位提高专业英语教师的素质,鼓励专业英语的发展。

2.2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

“双师型”教师更有利于专业英语的教学,原因在于“双师型”教师既具备一般教师对课堂的组织、驾驭能力,又有一线实践的大量经验,知道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哪些技能,因而对课堂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把握性更强。

2.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观察、实践活动

课堂中的实践练习环节越多,对于30人以上的非小班教学来说难度越大,而专业英语的课时就显得不够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下时间,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条件。

2.4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完善教材

在现有教材不够理想的情况下,专业英语教师可广泛利用各种资源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以补充和完善。以市场营销英语为例,有的教材侧重于对市场细分、定价、谈判、促销等理论知识的理论性描述,有的则侧重于这些板块实际对话的教学。这时专业教师便可将二者结合起来,并可为教学和学生自学录制短小的涉及专业内容或专业岗位实际操作的视频或音频材料,使教材有声有色,更加直观,深入浅出地将知识输送给学生。

2.5 改革考核方式,倡导专业英语证书制度

专业英语的考核缺乏像大学英语四六级那样的统一指导及权威性,应进一步倡导专业英语证书制度,由相关教育部门出台统一的级别划分及考试标准,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方向,既为其提供动力,又能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增添一种能力的证明。

篇7

高职院校为我国的发展建设输送了大量的职业技能强的综合型人才,所以高职要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加以重视。本文针对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能力做出了进一步探究,对传统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的改革,重新拟定培养目标、岗位职业能力以及职业标准分析、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方案给出了指导与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工学课程;能力探析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更加注重对各项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在众多的实践活动中对个人的职业能力进行多次训练,以便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素养有整体性的提升。在高职院校的日常授课当中,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皆是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进行的。所以,对相关职业活动进行开发的课程是将课程实施改革的关键任务。高职院校实施的职业能力培养要紧紧跟随我国教育部门制定的培养方向,将其视为改革的重要指导依据。

一传统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

该专业是高职院校非常重要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的连接非常紧密。该项专业以往的专业课程有机械制造工艺、金属切削机床、切削原理等众多课程,在传统的授课当中,在课程的设置上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教学内容缺乏一定的实践性:以往的授课形式有些过于注重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没有较多的亲自动手实践机会,对于知识在实践应用的要点不能很好的有所把控,使该专业的学生更多的只会理论研讨,没有实际操作的能力。(二)教学形式没有创新性:该项专业所设置的课程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觉比较枯燥[1]。如果教师一味的应用传统的授课形式,不能将对教育教学的手段进行创新,学生会对知识的学习提不起兴趣,导致教学的质量有所下降。

二岗位职业能力以及职业标准分析

(一)职业岗位专业知识要求

根据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专业职业技能--职业技能培养方向--专业职业能力模块--专业能力要求--制定理论与实践授课模块的相关教学模块,以便对该项专业的职业技能进行全面的分析,将该专业岗位应该具备的相关知识要求制定出来,其中包括:对工艺流程实施的编制方式有良好的把控能力。对设计的理论原理以及各种方式进行掌握。对一些常规的应用软件,如:CAD、CAXA等,能够熟练实施操作,能够独立对不同的零部件图纸以及装配图进行绘制。对我国目前建设的高科技车间有一定的了解,熟悉新型的机械设备的操作方式。对数控编程的相关原理以及具体的加工形式有一定的掌握。

(二)职业岗位分析

该项专业对职业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应用以往和现在的技术方式,使学生在相关机械的设计、生产制造、具体的装配等成为非常专业的基础人才[3]。由于该专业的就业方向有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所以具有较强的适用性能。技术的专业状况:当前,机械制造专业正由传统向现代化进行转型,所以该专业当中涉及到的数控技术、CAD、CAPP等重要的技术成为了该行业全新的技术特征。从学生就业范围对岗位进行分析:该专业的学生主要的就业范围为进行机械制造的相关企业、电子产品制造企业、冶金相关企业等[4]。学生在这些企业中通常会从事相关设计工作、数控机床操作、相关机械产品的开发、对技术进行设计和改造、基层管理等。

(三)职业标准分析

主要的培养目标。该专业对人才的培养非常适合现代经济发展的方向需求,对学生实施综合培养,以便学生从能力方面、知识方面相互协调进行发展,将基础理论与现实充分进行融合,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可在相关工业生产中从事制造设计、开发科技、应用分析、经营管理等工作。职业能力基本要求。该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如下专业能力和基础知识:对该专业的自然科学学科以及工程技术学科的重要理论知识牢固的掌握;对各种应用软件可独立进行熟练的操作;具备设计产品的能力以及对零件加工的规程进行制定;对机床进行加工的程序进行编制、对设备能够熟练操作、检修等;具备对机械设备安装、测试等基本能力;有一定的专业英语能力,能够对英文版的技术资料进行阅读;具有较好的创新意识,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所以,在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中,首先要打造完整的培养体系,将专业的核心能力重点突出,核心专业能力的培养一定要连续。例如:该专业的关键核心能力为机械CAD或者CAM技术操作能力,主要应用计算机进行设计图绘制--CAD机械设计--机械CAD或者CMA实训--数控技术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相关实践训练环节来依次完成,综合能力的重要培养途径主要是应用训练系列来完成。在进行课程设计、能力相关训练、生产实习以及毕业设计模块当中,要充分以能力为主,将岗位能力需求作为重要的依据,把工作架构当做整体框架,以工作的具体情况为重要的依托。实时能力培养,要在不同的授课项目中将基础知识进行传授,推进学生进行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创新意识,全面提升真实实践生产的能力。

三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方案

(一)学时安排层面

在课程的安排上要尽量将实践活动比较多并且比较重要的课程进行优先安排。没有经过系统的优化和结构重新编排的课程要将必需视为原则[5]。能够将学生的不同个性进行展现并且有效扩展学生知识面的课程,高职院校可应用选修的形式对其实施安排。在日常实践课程的安排上,要将具体的实践课程、实习、最后的毕业设计等进行安排等。

(二)课程的安排

为了使学生的各项能力更好的满足岗位的要求,需要将现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架构进行变更,将原有的以理论教学为基础的模式,逐渐转化为专项知识的培养、通用技能培养、基本技能培养、思想政治培养以及一些选修课程的培养。依照该职业的不同岗位需求、专业能力目标的培养以及基本需求,对该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各种专业标准进行细致的分析,相关课程的设置如表1所示[6]。并且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要对授课的手段以及形式也要实施优化调整,将授课的目标实施整合,将培养学生的各项职能能力进行充分的结合,意在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提升。

(三)应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培养

在高职院校中,学校可以利用与企业进行合作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培养,此外,还有工学结合培养形式、单独试点招生、加强社会服务的能力、跨地区将教学资源实施共享等模式,以便推进我国高职学校的改革步伐,以便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有更加全面的培养策略。

四结束语

在高职院校的日常授课当中,更加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意在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充分的应用在实践当中,应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巩固理论。利用实践活动反复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在高职院校中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因此,高职院校要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方案进行更多的探究,不断将学生的能力进行提升。

参考文献

[1]石岚,张宁.中高职衔接、专本衔接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能力的探讨[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5,06:11-15+22.

[2]徐海枝,杨小红.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标准构建[J].广西教育,2013,47:55-56.

[3]屈波.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17:131-132.

[4]毕长飞.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6,10:3-4+30.

[5]胡江平.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岗位与职业标准分析[J].企业导报,2011,12:236.

篇8

关键词:管理人员激励制度企业绩效

在高层管理者薪酬逐年增加的趋势下,企业所取得的绩效怎么样,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存在何种联系,成为越来越多的投资才商考虑的问题,也是本文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

一、高层管理人员激励政策分析

(一)对高层管理人员激励政策的种类

现金薪酬激励和股权的激励是公司对高层管理人员常见的激励政策。经理人员的薪酬内容主要包括:薪金、奖金、股权和期权。以盈余为基础的管理者薪酬,方便股东对管理者的行为做出评价。股票价格反映了对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期。

(二)激励制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在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背景下,政府方面对整个经济市场的控制影响力极大,尤其是对一些大型的上市公司控制得更多,政府不仅控制着公司股权,同时也控制着国企的人力调配,例如政府有权对大多数国企和单位进行高层管理者岗位直接委派人员。在这种制度背景下,造成公司董事会机制、股权机制难以对公司真正实现治理作用,公司对市场的掌控权利受到极大阻碍。对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目标也相应发生了改变,职位的提升和政治目标成了大型企业公司管理层最主要的目标,而工资的增加、奖金的发放等经济目标已不再是中心目标。另一方面,在上市公司中存在着许多内部控制的现象,政府对这方面缺乏监管。灰色收入和各种其他的福利待遇成为了她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只有一小部分收入是来自公司发放的薪酬。因此,在薪酬收入方面采取激励政策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这导致经济目标的激励效应也相应降低。

二、实证研究模型的建立及数据分析

(一)研究对象、变量及研究假设

本文的研究样本源来自CCER研究数据库公布的,武汉市30家上市公司2010、2011 年年报上的企业绩效数据。

在高管薪酬的衡量指标上,选取高层管理人员中年薪最高的5名取薪酬的平均数、高管人员薪酬之间的差距、高管人员各自所持股权比例3个因素作为自变量;在企业绩效的衡量指标上,我们选择了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因变量,并做出以下3个假设:

假设1:高管人员薪酬与企业绩效总体水平正相关。

假设2:高管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假设3:高管持股比例与企业的绩效正相关。

(二)数据结果分析

回归分析包含有三个回归模型,第一个模型考察没有自变量,单独分析控制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回归关系;第二个模型,将管理人员所持股权和薪酬水平代入到回归方程中去;第三个模型将管理人员之间的薪酬差距和所持股权代入到回归方程中。分析结果说明:

1、在第一个模型中,没有一个变量是显著的,说明了只包含控制变量的回归没有意义。

2、与第一个模型相比,在后面两个模型中引入薪酬水平后,模型发生很大变化,高管持股的比例是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最为显著;第三个模型中,变量改变了,显著性相应增强,说明薪酬差距也是决定企业绩效的因素。

3、薪酬水平和薪酬差距都和企业绩效呈正相关的关系,验证第一个假设成立;而高层管理人员所持股权的回归系数较为显著,说明管理人员持股对企业绩效影响较大;从三个回归模型来看,其回归系数都大于零,说明高管持股与企业绩效之间正相关关系较为显著,验证第二个假设成立;薪酬差距越大,企业绩效也相应越大,验证第三个假设成立。

三、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建议

(一)薪酬考核机制改革

公司监督机制是个多层面的制度,它与监事会不同。对监事会进行改革的第一步应该调整监事会人员的组成,组成人员应包括更多的利益相关者,例如主要债权人、中小股东代表、职工代表等。公司的控制主要靠内部人员的治理,为了完善公司的监督体系,并保护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为公司带来更多收益,必须建立一个所有利益相关者一起参与治理的监事会制度。

(二)完善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和约束制度

由于委托经营存在着一定的经营风险,为了克服其不利影响,最基本的要点是将经营成果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使经营者更加关注企业的经营业绩。并且要制定合理的薪金标准,使高层管理人员的股权、期权及薪金的高低和管理人员的业绩相匹配,从考虑股东的长远利益出发为管理人员制定薪金标准。同时要建立起完善的约束和监督制度,形成激励政策和约束制度相辅相成的公司治理结构。

(三)积极改革董事会的组成

董合理的调整董事会的人员组成,并且制定新的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不同于内部董事,不属于公司股东直接管理,因此可以对经理层的业绩做出客观评价,并客观地判断高层管理者的薪酬标准合理与否。

总而言之,只要制定良好的企业管理制度,对企业高层人员的激励将对企业绩效的提升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蕙馨,王胡峰.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激励与企业绩效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6;04

篇9

【关键词】职业技能培训;专业教育:途径

素质教育是在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新思路和新制度,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仍然存在着“高分低能”的情况。因此如何实现学生的整体能力,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估成为了难题。而在这个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就是教师。职业技能培训使教师具备专业教育技能水平,使教师能够组织有效课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专业教育技能水平提高的意义

专业教育指的是“专门教育”,培养各级各类专业人才的教育。中国实施专门教育的机构为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学校、技工学校以及进修班、培训班等。专门教育一般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专业教育是要求执业人员具有从业必备的专业学习背景,所在学校及所学专业的办学条件、课程设计、教学过程、教育质量都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培养出所谓接受过专业教育的人才,这里面存在一个专业评估的专业认证的问题。

坚持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满足每一位教师的滋生发展需要,将研与训工作由专业技能培养与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相结合,促进教师的专业技能全面提高。研究训练内容有新课程培训、主题式培训、技能培训、专项运动培训。研与训的形式采用集中与适时、分类与分层、主项与兼项相结合,做到边培训、边训练、边研讨,及时的互相交流和互动点评,促进教师向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职业技能培训对于专业教育技能教育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职业技能培训能够使教师通过各种技巧和方法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让学生真正的可以自由发挥自己想象,进入到教学中。第二,职业技能培训能够使教师明确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同等重要,能够在自己的教学中将二者统筹兼顾。第三,职业技能培训能够使教师懂得如何的运用一定的心理学技巧,引导学生快速的进入到学习中。

首先,职业技能培训能够让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使他们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第二,职业技能培训让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第三,职业技能培训能够让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能够克服各种心理偏见,能够忍让和宽容学生。

二、职业技能培训与专业教育能水平之间的关系

职业技能培训指的是按照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进行的规范性培训。国家规定一些职位必须经过职业培训,获得技能等级证书后方可上岗。

通过职业技能的培训,被培训者基本掌握某个领域或行业内的完成特定工作的技能和工作方法。通过相关技能考试和考核,成绩合格者,颁发国家劳动相关部门承认的证书,全国通用,终身有效。

职业培训具有科学性,将各种教学技能整合,使教师将自身零散的教学知识整合,通过一定的考核对其学习状况。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部在2004年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这是我国第一个中小学专业能力标准。这种规定使专业教育技能成为每个教师应该达到的标准,使对教师教育技能水平衡量具有了依据。

三、职业技能培训是专业教育技能教育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

1.职业培训能够强化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完善课程体系

专业教育是通过一定的训练和终身学习,使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获得教育专业技能和知识,并且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使其自身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

教育本身就具有专业化的特点,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能够使教师达到一定的专业素养要求,不仅掌握高等教育的普通文化知识,还能够获得相关的教育实践技能。

职业技能培训可以使教师在课程安排的过程中不仅注意到文化课程应该具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人文关怀,还应该将专业课程的综合性纳入到这个体系中,一方面加强专业课程的基础建设,另一方面,厚实基础,拓宽口径,保障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中的思维能力发展。

职业技能培训能够使教师在专业教育中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教师通过设置符合学生学习层次特点的学科知识不断的传递给学生一定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教学中看懂,听懂。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能够让教师全面了解课程基础特点,掌握一定的课程理念和方法,为培养未来优秀教师上岗做好准备。

2.职业技能培训能够使教育方向延伸和拓展

实施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同时,具有实践能力。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的教师更加明确这一点,他们知道应该将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他们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立足于“新”,突出“实”,抓住“效”。教师通过专业技能培训使其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内容充实、形式新颖、效果显著。教师可以使用诸如情境教学、小组讨论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中拓展学生积极性,提升学生研与训的内涵,优化和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使学生真正的做到有思有训。

四、结语

篇10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会计专业教育融合

[作者简介]陈强(1963-),女,浙江余姚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教学与研究。(浙江杭州31005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7年度国家级精品课程“企业会计实务”(项目批准号:教高函[2007]20号,项目负责人:陈强)、浙江省教育厅2011年度教育技术研究规划重点课题“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应用——以《企业会计实务》课程为例”(项目批准号:浙教技中心[2011]77号,项目负责人:陈强)和2010年度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大课题“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融合的研究”(项目批准号:浙商职院[2010]111号,项目负责人:陈强)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2-0110-03

一、引言

创业,从狭义来说,就是创办新的企业;从广义来说,创业是开创新的事业,是创新。创新精神正是国家、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创新精神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原动力。而这也是需要通过创业教育来培养的。

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人才的一种教育。其内容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的培养。创业意识的培养就是要让受教育者具备思维的敏锐性和独创性。创业精神的培养就是要让受教育者具备开拓、进取、不畏艰险的精神,这在创业中往往决定着创业的成败。创业技能的培养,包括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要让受教育者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实践技能,这是将创业思维转化为创业行动的关键环节。

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历史悠久,创新创业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经过30年的发展,形成了比较规范、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如全球第一个设置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百森商学院,还有哈佛、斯坦福大学等,其创新创业教育各具特色。它们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注重创新创业心理品质的形成,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如专业职业能力、经营能力和综合性能力等。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分成三个发展阶段:2002年之前,高校自发探索阶段;2002~2010年,教育行政部门引导下的多元探索阶段;2010年4月起,进入了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的全面推进阶段。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围绕创办企业的过程而展开的。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纵观国内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以下四方面的误区:一是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还不够,很多高校还没有完全系统地开展此项教育活动。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体系,没有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二是在认识上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就业教育。由于创新创业教育依附于就业教育,因而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三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简单地定位为创办企业的教育。如此功利倾向,是绝对不可能培养出创造型人才的,焉知“拔苗”不可能“助长”。四是创新创业教育没有纳入到专业培养体系中,使得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脱节。

三、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及其出路

在高校里,有两类教育,一类是素质教育,另一类是专业教育。所谓素质教育,是指通过科学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的教育。而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理念、创新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出路是与专业教育结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于专业教育之中。这是因为:

首先,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来看,它是一种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着重点在于培养如何做人,其应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中。因此,将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融合,将做人做事做学问联系在一起,把人才培养目标、社会发展目标融为一体,并贯穿于专业教育之中,这既是教育的总目标,也是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其次,从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内容来看,我们现阶段的高等教育就其本质而言,仍然是一种专业教育,与之有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贯穿高等教育的始终,在教学中占有绝对的优势。而一个人所学的学科与专业基本决定了他的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基本决定其创业方向,尤其是创业初期的发展方向。所以,创新创业教育要融于专业教育中,发挥专业优势,满足创业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要与专业课程相互结合,将创新创业理论与专业知识技能相结合,进而形成创意的思维和能力。最后,二者的融合是近年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现实选择。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无论是专业教育还是创新创业教育都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总目标都是为了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岗位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教育目标的一致将二者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创新创业多是在专业领域内开展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支撑,良好的专业教育为日后创新创业奠定基础。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应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还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需要,因此,只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真正有机地融合,加强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才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出路。高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为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专业技能的训练服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就业能力服务,为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为社会创造新的岗位服务。

四、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融于会计专业教育

市场经济的发展,凸显了会计的重要性,而作为一个创业者必备相应财务知识,因此,作为高职会计专业,其天然有着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内在动力。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于会计专业教育中,必须全面规划,系统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

1.提高专业教师自身素养,形成开拓创新意识。在会计专业教育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关键在于教育工作者本身,教师是否具有开拓创新意识,是否具备相关的知识结构等,否则只能视而不见或者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有开拓教师的创新意识,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才能成为现实。通过宣传教育,转变会计专业教师传统的教育观,树立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的新观念,挖掘会计专业中的创业因素,并根据相关创业知识,找准结合点。同时鼓励会计专业教师到创业一线兼职,熟悉市场运作,促使教师在讲授会计专业课程过程中,注意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创新创业活动连接起来,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与会计专业教育内容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践指导。

2.改革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中心环节,是实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路线图。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高职教育要树立全面的创业教育观,注重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和整体设计。培养模式上,改变传统静态、封闭、过分强调人才对现实社会环境的被动适应的“就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开放互动、尊重人的个性、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上,改变知识导向为能力、素质导向;专业设置上,注重学科的交叉与综合,注重学生知识的全面性。为传承浙商精神,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充分利用浙江省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根据浙江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学院创业教育的特点,吸收国际劳工组织为培养大中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专门开发的“KAB创业教育项目”及“SIYB项目”等课程精髓,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从融入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去,围绕创新创业要求,积极与创业成功人士、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构建以提高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知识、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做到创新创业教育进计划、进课堂,贯穿在会计专业学生自入校至毕业的每一个教学环节。

3.以实践为导向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高职教育是以实践为主体的教育,而会计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非得靠创新创业实践不可,这就为二者的结合找到很好的契合点。因此,一方面要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突出和渗透创新创业教育,在实践教学中,以创新创业思想为指导,抓住学生主干课程专项实训、单证模拟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利用从课堂内延伸至课堂外全程渐进实践,尤其是全真职业环境专业和毕业顶岗实习的契机,对学生灌输创新创业的意识与能力,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要结合会计专业教育资源积极开发可行的创新创业项目,并为每个项目提供具体的创新创业策划方案,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同时要面向社会和企业,积极承担行业课题,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拓展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促成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使学生逐步具备规避创业风险的意识,又具有正确选择起步项目与成长模式的能力。

4.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积极进行以职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目标的真正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改革,解决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效果评价问题。尤其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实施。让学生从根本上转变中心视点,由关注“知道什么知识”转到了关注“如何完成工作任务”。因此,必须改革以前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满堂灌输式教学,而要多进行课堂讨论,多进行案例教学,多进行情景式、体验式教学,对于讨论的问题,要引而不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种教学媒体,突破根据单一统编教材进行教学的模式,提高网络课程资源的利用率,探索实施课堂教学和网络教育有机结合的途径,实现课堂授课以能力实训、讲授重点难点为主,课外辅导、问题讨论和作业练习则主要通过网络进行的混合教学模式。

对学生评价与考核上,全面改革“期末一张卷”的传统考核方法。考试内容、试题结构和考核方式不当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容易形成学生被动地围着考试转,容易造成学生偏重机械记忆,容易造成学生忽视能力培养等。因此,会计专业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不同,选择科学的考试内容和合理的考试方法,考核要体现更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创新创业精神与创新创业能力的较为全面和动态的考核与评价方式。在教学管理上,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使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与爱好自由选修、自由学习、自我管理。

5.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安排学生见习、实习,深入岗位,认知创业,感受创业氛围,增长创业才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通过建立校内创业孵化器(实验室)和校外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让大学生真正开始创业的起步。围绕会计专业,通过开展“创业计划”竞赛活动,举办“创业沙龙”“创业论坛”“创业俱乐部”等形式,开展创业讲座,尤其聘请已经成功创业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进行专场讲座,介绍成功经验与注意事项,并进行学术报告、研讨、辩论、创业交流,搭建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活动平台。通过产学研结合,建立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价值取向的、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的新机制,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的深层次融合。

6.开发基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融合的网络平台。开发基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融合的网络平台,主菜单主要包括会计专业标准库、专业核心课程库、创新创业指导中心、职业规划中心、政策法规库、理财工具库、咨询指导中心等,栏目设计应体现创新创业与会计专业融合特色,内容信息量大,网页设计美观,具备教学功能、资源功能和管理功能。该网络为教师创新性施教提供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性学习、创业就业创建平台,为广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提供平台。该网络平台的开发有利于推进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和核心课程改革,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同时组织行业企业专家、创业明星等为网络平台的建设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指导。

五、结束语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会计专业教育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依托会计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创业技能,改革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教育手段,使之适合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以校内实训基地为载体,校企结合,产学研合作,开展创业实践,并资助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训练和创业训练活动积极,积极鼓励会计专业学生自主创业,条件许可情况下成立会计咨询服务公司,开展记账、会计咨询、销售软件等业务。以创业带动就业,最终以促进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和培养创新创业精神为最终目标。当然,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高职会计教育的各个阶段。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绝不是单纯地靠开设几门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几次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所能解决的,同时还应成为所有相关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计划的“组成部分”,需要学校各部门的联合行动,甚至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它本身是一项具有特定目的的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李洁.从美国四所著名大学的创业教育谈创业与创业教育的关系[J].中国青年科技,2005(4).

[2]李涛.论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科技创业月刊,2010(3).

[3]高志栋.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建设[J].科技信息,2009(21).

[4]黄茂.论大学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12).

[5]陈强.高职“企业会计实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