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比亚范文

时间:2023-03-23 04:22: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纳米比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纳米比亚

篇1

Fast Facts

Full name: The Republic of Namibia

Population: 2 million (UN, 2005)

Capital: Windhoek (温得和克)

Area: 824,292 sq km

Major languages: English (official), Afrikaans, German,

Oshivambo, Herero, Nama

Main exports: Diamonds, copper, gold, zinc[锌], lead[铅],

uranium[铀], livestock

Although not as well known as some of its African neighbors, Namibia is a treasure for those in search of wildlife and wilderness.

Once governed by Germany and South Africa, Namibia has been independent since 1990. Germanic influence can still be found in the country’s well-maintained[保养] towns, roads and rest camps. Namibia is peaceful and more prosperous[繁荣的] than many nearby countries because of its productive mining, farming, fishing and tourism industries.

Essentially[主要地] a desert country, Namibia offers contrasting landscapes. The Namib Desert is a vast area of high dunes and desolate plains with an awe-inspiring[令人敬畏的] sense of space. The thorn bush savannah[热带稀树草原] and rugged[高低不平的] mountains of the central plateau give way to the impressive Fish River Canyon in the south. In the north of the country, landscapes range from the dense[稠密的] bush and open plains of the great Etosha Pan, to woodland savannah and lush[茂盛的] vegetation[植被]. Etosha National Park, one of Southern Africa’s finest and most important Game[猎物,野味] Reserves, covers an area of 22,270 square kilometers. It is home to 114 mammal[哺乳动物] species, 340 bird species, 110 reptile[爬行动物] species, 16 amphibian[两栖动物] species and, surprisingly, one species of fish.

尽管纳米比亚不如它的一些非洲邻国出名,但对于热爱野生动物和原野风貌的人来说,这是一个不可错失的宝藏。

篇2

我一瞬间就被一幅红得耀眼的沙漠征服,

惊叹于地球上还依然存在这样瑰丽原始的地方。

毫不迟疑地决定马上去这个西南非洲的国家一趟――人生不能留遗憾!

从北京到香港再到南非约堡转机过境,虽说一路颇为奔波,

但接下来我们的所看所感,证明这样的付出完全是值得的,应该说是“物超所值”的。

我们也许想到了纳米比亚的美丽和独特,但我们没有想到,

在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

我们经历了一个五彩斑斓的、如同梦幻一样的旅程,

找到了各自心中最最元本、真实的非洲。

红色沙漠

导游告诉我们“纳米布(Namib)”是当地的纳马语,意思是“遥远的干燥平地”,纳米比亚(Namibia)的国名就取自纳米布。本格拉寒流吹拂着纳米布沙漠,上亿年大自然的变迁,干燥的热风将岸上山中的岩石风化为细沙和粉尘,使这里成为一片沙海。

本来我们心里还在质疑导游是不是太夸张了,但当我们从四驱越野车上下来,双脚第一次踏上这些细如粉尘的红沙之时,空气里的炽烈、脚下的干燥、几乎寸草不生的景象,让我们无话可说。

在这个占了整个国土四分之一的沙漠中,红色沙流妖艳似血。随着太阳的轨迹和光线的变化,沙流的颜色也不断的变化,配合着沙漠里形态怪异的枯树和沙丘给人一种宛如隔世的感觉。它或许没有撒哈拉的浪漫,也没有戈壁的浩瀚,但这里有世界最变幻多彩的沙丘,有千年的植物;有一边海洋、另一边沙漠的奇观;还有酷似月球的地貌。

从纳米布沙漠里,寸草不生的“死亡谷”赶往苏索斯维利(Sossisvlei),当我们终于站在苏索斯维利(Sossisvlei)的沙丘下方时,面对这庄严高耸的沙丘、巨大的星形山脉,再次感叹自然的神妙。阳光还未消失,原本赤红的沙粒上蒙上了一层金粉。特别是那个世界上最高的沙丘――高达325米,瞬间秒杀了所有人的菲林。此刻说什么都显得多余,我们全都静静地站着,看夕阳一点点从沙丘顶端落下,最后地平线消失……这样的日落,也许真的是人生最难忘的回忆吧!值得提醒的是,由于在苏索斯维利的沙丘附近没有住宿条件,游客们只能在日出后、日落前进入该地区。

红泥女人

1978年曾经有一位记者在采访辛巴族部落时问他们: “你们的生活怎么这么落后呢?”辛巴人回答道: “我们的生活是美好的。我们没有战斗,没有犯罪,没有饥饿,也没有任何仇恨。对此,我们已经感到十分满意。您呢?您在您的土地上生活的好吗?”时间虽然过去了33年,但当我们来到这个辛巴族部落的时候,依然感觉到他们不曾改变的生活态度――这也许就是他们能500多年风俗不变的原因吧!

辛巴族人(Himba)因为其孤立和保守确实被这个世界遗忘。多年前,当大部分赫雷罗族向南迁移到纳米比亚中部时,仍有部分族人留在了卡奥克兰的山区。他们靠野生植物和从土地中挖掘食物为生,被称为“ Himba ”:指从土地中挖掘出粮食的人。他们曾是非洲大草原上最为富庶和强大的游牧民族之一,但如今,他们聚集在孤立的小村落里,维持着500年前的生活方式和习俗。而最为奇特的风俗就是辛巴女人终年用红土混合油涂抹在皮肤上和头发上,因而获得“红泥人”的美名。

辛巴族的部落里大部分都是女人和小孩,成年男性很少。据说是因该民族的一种神秘遗传基因,很多辛巴男孩在15岁之前就夭折了。这导致多数辛巴人部落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因此辛巴人的男女关系非常随意,三头牛就可以换一个老婆,但是必须是一头公牛两头母牛。这里的男子一般都要娶三四个妻子来保证人口的繁衍,即使这样,辛巴人的人口仍然在锐减。

在他们用树枝和掺有牛粪的泥巴搭建而成的房屋门口,着上身的红泥人们聚坐在一起,或编织着一些传统手工艺品,或制作着家人的午饭,小孩子们则自由地玩耍着。现在辛巴族男人们也开始外出打工挣钱了,女人依然在家里操持家务。辛巴人没有图腾,他们崇拜祖先、崇拜火。一个家族结成一个部落,一个村子基本就是一户人家。家族制是惟一的社会制度保障,家族长老掌管一切,包括判定惩罚、经济规划、行政组织,不过头领一般都是女人,狩猎是辛巴男子的主要工作。

我们目睹了辛巴族女子如何给自己“化红泥妆”:她们先把一种红色石料磨碎,然后加入水和从牛乳里提取的脂肪,最后用这种混合物涂满全身,就连头发也要用这种“红泥巴”裹着。据说这种颜料能保持一周不褪色,而红泥的作用,一是为了抵御烈日暴晒,二是防止蚊虫叮咬。

因缺水,辛巴女人一生都不洗澡,一辈子都裹在“红泥巴”中。因此小屋里的气味,很不好闻,但是我们仍对演示的妇女由衷地表达感谢。因为她们对传统的坚持,才使得我们有机会见识到这个古老独特的风俗。

海豹天堂

对于十字角海岸的印象是从嗅觉开始的。走下车的第一时间,一股动物特有的“臭哄哄”气味混杂着海水的潮腥扑面而来,差点把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我们熏了个趔趄。真是“未见其物,先闻其味”!

我们跟着导游走过一片岩石地,看到了一个2米高的十字架,据说1486年葡萄牙探险家Diego Cao在此海岸登陆纳米比亚,用这个十字架来彰显葡萄牙国王的尊荣。十字角(Cape Cross)以此得名。如今十字架早已黯然失色,而聚集于此的数十万只海狮则成为标志性景观。

在不到1平方公里的海滩上,密密麻麻聚集了多达几十万头海狮。它们喧哗着、玩闹着,时有雄海豹“大打出手”,制造出小小的战争;而母海豹似乎早已习惯这样的“闹剧”,慵懒地躺在一旁晒太阳;而新生的小海豹们,则是好奇宝宝,一会儿追赶穿梭其间的海鸟,一会儿又和小伙伴嬉戏,脚步都未稳,经常摔跤,那憨态可掬的样子很萌很可爱。

这一带成为世界上海豹数量最多之地,主要是因为十字角区域正好位于本格拉寒流和安哥拉暖流交汇处,给这一海域的浮游生物生长创造了天时地利的环境,海中鱼类是最直接的得益者,进而使得位于食物链顶端的猎手海豹能够聚集于此,繁衍生息。当我们走在专门为游客修建的木栈道上,前后左右都围满大大小小的海豹,甚至还看见一只寻找食物的胡狼在海滩上迈着小碎步,此情此景,我们竟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原来当人类和其他生物和谐共处的时候,竟然是这样美好。这里没有看管的工作人员,但所有人都自觉地不去打扰海豹们,只是默默地当一个看客。也许,这就是纳米比亚的野性自然对每一个人的教诲吧!

猎豹孤儿院

在非洲,野生动物永远是惟一的主角。每年夏季的动物大迁徙,让肯尼亚闻名世界。在纳米比亚虽然看不到那样大规模的盛景,但这里却自有一套精彩,毫不逊色。

如果说在肯尼亚看的是大动物的场景,那么在纳米比亚则是每一种动物的独特。埃托沙国家公园是世界最大野生动物保护区,地处温得和克北部,建于1907年,占地2.2万平方公里。这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有犀牛、大象、猎豹、鬣狗、狮子、豹、猞猁、豺、土狼、小羚羊、非洲水羚、麋羚、蓝色类牛野羚、密獾及大蟒等。由于远离人类活动的区域,这里的动物相对非洲其他的国家来说更为野性,种类也更为多样。

在埃托沙国家公园里,除兽类之外,还栖息着323种羽色各异的鸟类。大的有在平川上奔跑的驼鸟、鹰及秃鹰,小的有伯劳鸟、金丝雀。而每年夏天,雨季来临,这里成为观鸟的好时节。迁徒的候鸟及水禽回到埃托沙度夏,成千上万只火烈鸟来此繁衍后代。只要雨水充足,水达到一定的深度,火烈鸟开始,雌雄共筑一圆锥形的巢。每对火烈鸟只产一枚卵,而且几乎所有的卵都在同一时节孵化成雏鸟。雏鸟过着群居生活,由双亲哺喂,它们成长很快,在水退之前就身强力壮、羽毛丰满,能随着大队一起飞往雨量充足的地方越冬。每逢雨量少的夏季,火烈鸟不产卵,没有完成留后的使命,只好抱憾离去。

到了冬天旱季,长期滴雨不下,整个埃托沙干涸欲裂,树木、灌木及野草枯萎,到处一片枯黄,遇点火星都会燃烧起来。动物园中一个个仅存少量雨水的池沼就像一颗颗明珠散落在埃托沙,为动物提供了救命之水。为了存活,动物必须长途跋涉到远处的池沼去饮水。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不同,饮水的时间也错落有序。这时节游客可以在公路上、在池沼旁看见很多动物,性情温顺的动物如长颈鹿、鹿、羚羊、斑马等在同一个池沼旁戏玩,同饮一潭水。

当我们乘坐四驱越野车在公园里巡游,总能看见成群的羚羊一蹦一蹦地钻进草丛,还有长着又长又尖的犄角的剑羚,非洲五大兽之一的水牛也能见到。不过,我们心里都祈祷能见到狮子、大象、猎豹这样的明星,专业的丛林向导拿着枪四处张望,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会警觉地站起来观察。我们终于幸运地见到了一个狮子家族。

公园里还有一个大猫保护中心和猎豹孤儿收养所。虽然在野外没有见到,但终于能看到我最喜欢的猎豹,也算不虚此行。据说这个猎豹孤儿收养所收养了50多只孤儿猎豹,得到了一些西方保护机构和科学家的资助。我们远远地看着这些美丽的生物,突然那个躲在树洞里的猎豹探出半个脸来,朝我们张望。从长焦镜头里我看清了它的眼神,带着害羞却依然不减高贵。可当我想到它们再也无法回到野生自然,又不由得感到一种深深的悲哀。

颓废方丹

颓废方丹(Twyfelfontein)的岩石壁画位于奥普沃以西90公里处。2007年它作为世界最大的史前岩刻画集中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地。这个著名的岩石艺术遗址群被错误地命名为Twyfelfontein,这是南非荷兰语对若有若无的喷泉的称谓。但实际上这个峡谷的泉水根本不像喷泉,水量很小。而它的达马拉兰名称是Ui-Ais,即跳跃的水洞,可能会更贴切一些。当我们驱车进入峡谷,一整片宽阔的沙质谷地和干涸的河床让我们惊奇。峡谷的两侧如刀削般,巨大的漂石似乎真的要坠落谷底。而这些漂石就是峡谷的史前居民用来展现他们对这个世界感知的最好方式。

走在颓废方丹的岩石之间,很容易有种时空交错的感觉,那些画在红色岩石上的画,有犀牛、大象、鸵鸟和长颈鹿,还有人和动物的脚印画。依稀间似乎能看到史前人类在这里狩猎的场景。据说这些岩刻是从两处遗产中挖掘出来的,包括来自后石器时代的石材工艺品,鸵鸟蛋壳珠和片岩吊坠。人或飞鸟的图案虽然不多,但据说表明了一种人变成动物的仪式。在所有的岩画中,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狮人”,一个狮子的每个脚爪上有五个类似于人类的脚趾头。科学家们声称这些岩刻艺术与狩猎采集者的信仰体系有关。我们理解没那么深,只能说在这“废墟”中,隐隐约约地似乎听见远古人类祖先的鼓点,和我们此刻的心跳竟是如此一致。

布须曼人

在电影《上帝也疯狂》里,居住在非洲卡拉哈里地区的人对于现代化的事物一无所知。卡拉哈里是个看上去像沙漠却又不是沙漠的地方,在那里,每年有9个月的时间是干旱无雨的,许多动物都因为无法适应这里的环境而纷纷离开。可在卡拉哈里人看来,这里却像天堂一样美好,他们可以挖树根、收集清晨树叶上的露珠来解渴,可以靠打猎来维持生命,他们之间没有矛盾和纷争,在他们的心目中,上帝每天都在默默地注视并保佑着他们。如果哪天听到天空中飞机飞过的轰隆声,他们会以为那是上帝吃得太饱在打嗝。这样一个与世无争、生活得单纯而快乐的部落却因为一只从天而降的可乐瓶子发生了改变。这些居住在卡拉哈里的人就是布须曼人(Bushman)。

纳米比亚的沙漠地区大多因为缺水而无人居住,但是依然有一个族群生活其间,他们就是纳米比亚大名鼎鼎的“丛林人”(Bushman)部落。为适应沙漠气候而长得瘦小精干的“丛林人”,几乎可以利用身边的一切,贫瘠的沙漠在他们眼中仿佛一片沃土。他们能够从各种蛛丝马迹中辨别动物经过的时间和方向;了解沙漠中所有可以食用的植物,知道什么地方能找到水源;他们会充分利用沙漠中的一切来生存。他们四肢精瘦,身体比例极其适合耐力运动。通常,他们都有高颧骨和浅褐色皮肤,新生儿和小孩的皮肤更浅。大部分女人只有1.40米左右,而男人也不超过1.60米。具有深黄透红的皮肤,蒙古人种的眼睛,高高的颧骨,浓密卷曲的头发,与纳米比亚的其它人种有相当明显的区别,至今其祖先人种来源依然不明。

布须曼人是天生的猎人,他们具有寻找水源的天赋和非凡的动物跟踪技能。这一种族过去都仅靠原始的弓箭、麻醉性植物的汁液狩猎,加上采集植物的块根、果实维持生活,极少数从事农业。但近年来在现代文明冲击下,能够保持原始生活方式的部落越来越少,但同时又难以融入现代文明,面临很多生存的困境。

数千年来,布须曼人以狩猎为生,随动物的迁徙路线而扎营暂居,由此限制了他们发展自己领域的条件,这也是为什么布须曼人是纳米比亚各族中惟一没有传统领地的族群的原因。他们的跟踪技能使他们非常受农场主的欢迎。一些布须曼人加入军队担任搜索任务。

纳米比亚“十宗最”

1 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

――纳米布沙漠

纳米布沙漠是位于纳米比亚西部的沙漠,位于纳米布―诺克陆夫国家公园内。沙漠面积50,000平方公里,东西宽度50至160公里不等。这地区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干旱和半干旱的气候已持续了最少八千万年。从大西洋吹向该地区的空气经过寒冷的本吉拉洋流后变得干燥并冷却下沉,形成干旱气候,每年的降雨量少于10毫米。

在纳米布沙漠中,红色沙砾颜色鲜艳,随着太阳光线的变化,沙的颜色也不断地随之变化。被誉为色彩最迷人的沙漠,成为摄影师的最爱。

2 地球上最高的沙丘

――苏索斯维利沙丘

苏索斯维利(Sossusvlei)沙丘是地球上最大最古老的沙丘,它那拔地而起的巨大沙丘、特殊的星形山脉是艺术家和摄影师钟爱的主题。其中最大的一个沙丘高达325米,为世界上最高的沙丘。大批旅行者和摄影师都慕名而来,纳米比亚沙漠苏索斯维利沙丘的美景多次登上美国《国家地理》等画册。

3 地球上最干旱的峡谷

――死亡谷

位于苏索斯维利附近的死亡谷(Dead Vlei)堪称世界最干旱的山谷。由于完全没有水源和降雨,这片四面被沙丘环绕的谷地里几乎看不到任何生物。几千年前枯死的树木由于没有水分不会腐烂,至今仍然挺立在谷地中,成为了这里独特的景象。

这种特殊地貌的形成是由于沙漠里无雨、无水,空气中仅有的一丁点湿气也被周边的沙丘很快吸收,失去了生物生存的条件。

4 世界最大的岩刻画集中地

――颓废方丹

颓废方丹(Twyfelfontein)的岩石壁画位于奥普沃以西90公里处。2007年它作为世界最大的史前岩刻画集中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地。这里迄今为止已发现了两千多幅岩石雕刻,大多数是保存完好的犀牛、大象、鸵鸟和长颈鹿图案,以及人和动物的脚印画。

据认为雕刻这些图形是说明人变成动物的礼仪,其中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狮人”,说明岩刻艺术与当时的信仰体系有关。

5 世界上海豹最多的海滩

――十字角海滩

离小城斯瓦科蒙德(Swakopmund)不远的大西洋畔,就是纳米比亚海豹自然保护区。这里只有几平方公里的海滩上,常年聚集着8-10万头海豹,繁殖季节可达十几万头,甚至更多,以至于海滩上的海豹都叠压在了一起。这里的海豹数量之多、密度之大,均居世界第一。这里位于本格拉寒流与安哥拉暖流的交汇处,海洋环境很适合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长。大量的浮游生物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故吸引了大量鱼类前来,以鱼为食的海豹自然也就聚居于此了。

6最擅长沙漠生存的部落――布须曼人

纳米比亚的沙漠地区大多因为缺水而无人居住,但是依然有一个族群生活其间,他们就是纳米比亚大名鼎鼎的“丛林人”(Bushman)部落。为适应沙漠气候而长得瘦小精干的“丛林人”,几乎可以利用身边的一切,贫瘠的沙漠在他们眼中仿佛一片沃土。他们能够从各种蛛丝马迹辨别动物经过的时间和方向;了解沙漠中所有可以食用的植物,知道什么地方能找到水源;他们会充分利用沙漠中的一切来生存。

7 世界上猎豹最多的国家

全球现有大约1万多只野生猎豹,而纳米比亚就拥有约1/4,近2500头猎豹,因此被称为猎豹之国。其中大部分猎豹活跃于纳米比亚北部中心地区,小部分生活在埃托沙国家公园、卡拉哈里地区以及纳米比亚的西北部。

8 最多的火烈鸟聚集地

――鲸湾

纳米比亚西临大西洋的海岸线上,聚集的火烈鸟是独特一景。鲸湾(Walvis Bay)是纳米比亚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海港,那里有一片沿海浅滩,面积达7000多公顷,以海鸟、水禽众多著称。特别是,整个南部非洲的火烈鸟,有四分之三就栖息在这片浅滩上,总数约有5万只。火烈鸟双翼张开时色红如火,在阳光下成群展翅飞翔时,能映红天空。而当火烈鸟收拢翅膀后全身羽毛又白净如雪。

9 世界上寿命最长的草本植物

――千年兰

从斯瓦科蒙德(Swakopmund)驱车向东南方向行驶约100公里,就进入了千年兰自然保护区。这里的沙漠连一般低等植物都很少见到,却奇迹般地生长着许多千年兰。这种植物形似兰花,却十分耐旱,生命力超强,以“长生不老”著称,一般可活1000年以上,故中文名就叫做“千年兰”。在纳米布沙漠(Namib Desert) 中有一株千年兰之王,高约2米,迄今已生长约1500年,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知寿命最长的草本植物。

10 世界上最大的水晶石

斯瓦科普蒙德有一个著名的水晶石博物馆,该馆内珍藏有各种各样的水晶石和其他宝石。最引人注目的是陈列在底层大厅的一块巨大的水晶石。这块水晶石不仅是博物馆的镇馆之石,而且是纳米比亚的国宝。它高达3米,其周身需要五六个人张开臂膀、手拉着手才能环抱一圈,重达14.1吨,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一块天然水晶石。这块水晶石形成于大约5亿年前,是1985年在纳米比亚的卡里比布市郊被发现的。

纳米比亚

代表动物排行榜

1 剑羚Oryx

纳米比亚的国兽,即纳米比亚国徽上的守护者。剑羚是直角非洲羚羊中体积最大的一种。在脸上、喉部及背部有独特的黑色条纹。雄性剑羚的角又直又长,极其雄伟。

2 黑脸黑斑羚Black-faced Impala

黑脸黑斑羚是黑斑羚的变种,脸上有明显的如火焰般的黑色条纹。出没于Kaokoveld以及安哥拉的西南部。在埃托沙国家公园内可看到大部分的黑脸黑斑羚,它们独立于其他黑斑羚,个头也更大些。

3 猎豹Cheetah

据悉全球现有10000至15000只猎豹,纳米比亚拥有近2500头猎豹,因此被称为猎豹之都。其中大部分猎豹活跃于纳米比亚北部中心地区,小部分生活在埃托沙国家公园,卡拉哈里以及纳米比亚的西北部。

4 软皮海豹Cape fur Seal

软皮海豹是南部非洲的惟一海豹。它全身覆盖一层软毛,可使体温维持在37℃。雄海豹平均体重不到200kg,在生殖季节可增加到360kg以上。雌海豹较小,平均体重75kg。每胎一只,繁殖时间为11月底或12月初开始的一个月。

母海豹外出捕食归来,以呼声及气味来辨认自己的小海豹。小海豹在4、5个月时会脱毛,全身由暗灰色变成棕绿色。小海豹死亡率很高,第一年内超过25的小海豹无法存活,而死亡高峰期为出生后的一周内。天敌有棕鬣狗和黑背胡狼。

纳米比亚 旅行攻略

签证办理

凭本人有效护照、邀请函(通常,旅游或公务邀请函可由当地地接社提供)、单位派遣函 、营业执照复印件 、往返机票复印件等,填写完整的纳米比亚签证申请表,可在纳米比亚北京大使馆办理签证,签证费人民币600/人。电话:+86 10 6532 4810。

交通

纳米比亚与我国目前没有直航,中转航线可选择: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南非约翰内斯堡――温得和克;北京/上海――德国法兰克福――温得和克;

第一条路线较为经济。

旅行贴士

沙漠地区早晚温差大,要带上保暖的衣物。

人民币与纳币约同值,具体汇率请查询银行信息。

全国主要旅游景区都接受国际信用卡,如visa、MasterCard。

官方语言为英文,德文及南非荷兰文也被广泛使用。

纳米比亚是一个治安相当好的国家,因此有许多自驾车的旅客,如需自驾,可以在机场等地方便地租到车,四驱车是进沙漠的最佳选择。

篇3

长途跋涉寻觅原始部落

说起辛巴族部落,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和背景知识。据说17 世纪,辛巴人从安哥拉高原迁徙至如今的纳米比亚地域,其后一度成为非洲大草原上最为富庶和强大的游牧民族之一。但如今, 他们依旧停留在原始的生活状态―― 聚集在一个个孤立村落里,依靠传统畜牧业为生,远离现代文明。现在辛巴族生活在纳米比亚的北部地区,是个上万人群体的半游牧民族,他们主要以畜牧业养殖牛羊为生。辛巴人很原始, 仍旧沿用比较原始的劳作生活工具, 而辛巴族妇女在村落里承担着绝大多数日常劳作,包括挤牛奶,照顾小孩, 挑水,甚至建造房屋。因为辛巴族都生存在比较荒漠的沙漠气候区,很少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特别是在殖民统治时期,他们一直维持自己的传统生活方式。辛巴族女子展示美的方式与众不同。她们拒绝穿上衣,而喜欢袒露上身。最特别的是,她们喜欢把一种红色石粉和着奶油涂抹在身上,就连头发也要用这种“红泥巴”裹着。因此,在外人看来,辛巴人的皮肤永远都是红色的―― 有人因此将这种红色称为“辛巴红”。据说,她们这么做,是为了抵御烈日暴晒。由于缺水,辛巴女人一生都不洗澡, 一辈子都裹在“红泥巴”中。 红泥人妇女上身,不穿衣服

为了更好地接触原始部落,拍到最真实的人文照片,我们通过酒店找了一个专业向导Jimmy。Jimmy 是辛巴族人,会他们的语言,但他从小与父母在奥普沃长大,所以跟其他大部分纳米比亚人一样生活,而且英语流利。他是职业向导,所以知道摄影爱好者的要求, 安排我们去距离奥普沃100 多公里的偏远辛巴族村庄,估计商业味会少些。按照网上的攻略说法以及Jimmy 确认的信息,我们在去村庄前先安排去当地超市采购,买些面粉、面包、大米、烟草等生活用品送给辛巴族,花费大约200 兰特(约90 元人民币),算是见面礼吧。

我们在崎岖的碎石路上开了一个多小时,然后转到一大片没有路的灌木丛里再开半小时,才算到达,果然是很偏僻的村庄。辛巴人用枝条做篱笆, 将村落圈在一个圆形区域内。村落最中间是牲口栏,再往外散落着一些小屋, 那是他们生活、居住的地方。 这位长者是村落的首领 孩子们跳起传统舞蹈,欢乐的歌声笑声传遍村庄 一位妇女给我们展示她们身上所涂的红泥是如何做成的

神奇的红泥裹身,有趣的部落习俗

我们走进村庄的时候,大部分村民都躲在一个木棚子下面烤火避雨。大家看见我们都很诧异,估计很久没游 客来这么偏远的村庄了。首先要向族长和族长的大老婆打招呼,然后依次问候其他人。打招呼时要握右手,但和我们平时的握手方式又不同。握手时,只有手掌前的手指部分相互接触, 然后轻轻捏一下就行了,嘴里还得说: 摩罗!(辛巴语,意为“你好!”)

尽管早就听闻一个辛巴男人可以娶很多辛巴女人,只要他有足够的牲畜(主要是牛和羊)就能办到,这点跟东非马赛人很类似,但是我没料想到一个辛巴族家庭的人口总数会那么庞大。大人可能十来个,还不包括在外务工的, 小孩,不下几十个。当然,他们不一定是一个辈分的,很有可能这个是族长某个小老婆的儿子,而旁边年龄差不多的很可能已经是族长的孙女。所以一个小小的木棚根本挤不下那么多人,况且几根木头抵挡不了越来越大的雨势, 于是族长邀请我们到他的屋子坐坐。

茅草屋是圆锥形的,比马赛人的屋子空间略大,大家席地而坐。Jimmy 开始给我们介绍辛巴族的一些常识, 例如怎样区别辛巴族的男孩和女孩: 男孩的辫子是往后梳的,女孩的辫子是往前梳的。这是个区别的好方法, 因为他们没有那么明显的衣着特征,很难分清男女。而更小一些的孩子,为了将来编辫子,头发会留成不同的图案, 也可以区分。

最让我们感兴趣的当然是红泥人的肤色。其实只有辛巴族女性才抹这种红泥,而男人是从外貌上看很普通的黑人,也穿普通的衣服。女性每天都会抹这种自制的,用羊脂和赭石粉混合成泥状物质。据说这种物质具有封闭毛孔的功能,从而达到保暖的效果。所以辛巴族女性一直都是上身。Jimmy 说他曾经有一次涂过,结果一觉睡下来浑身冒汗,而旁边的人却冷的发抖。这种红泥抹在身上让肤色变成红色,与本身的黑色综合而变成暗红, 如果在阳光的照耀下,会有釉彩的光泽。成为专属的“辛巴红”,所以辛巴族有红泥人的别称。此外辛巴族妇女的辫子也很有特色,我们看上去感觉很脏,但是对于她们来说却是很好的保养。 红泥人的住家很简单,没有任何装饰品和家具 孩子们排队领取糖果

雨没完没了,Jimmy 只能继续介绍辛巴族来打发时间。估计他把所有知道的知识都在今天说完了。辛巴族的遗产继承挺有意思:一旦族长过世, 继承他所有财产,包括整个家庭,不是他的儿子,也不是他的兄弟,而是他的侄子。这很令人不可思议。按照普通人的观念,如果是这种规定,子女还会很孝顺的赡养自己的父母吗? 还是应该由继承遗产的侄子来赡养?

最后,他们知道我们要走了,所有小孩齐刷刷地跑来,知道会有东西分发,这似乎已经成为了这里的惯例。族长也很懂礼节,让所有小孩排好队感谢我们。看着他们纯真中透露出的渴望,自己真不知道是辛酸还是羡慕。我想人们在物质没有那么富足的时候, 是不是反而没有很多的烦恼和纷争? 未成年小姑娘的发髻是住前梳的

当一回圣诞老人

Jimmy 打听到靠近奥普沃的地方雨停了,于是我们驱车往回赶,争取再看一个村庄。雨虽然是停了,但天气依旧阴沉,看不见丝毫阳光。在这个村庄里,年轻男人和女人都出门打工了, 只剩下老人和小孩。村里的族长已经过世,根据之前Jimmy 说的辛巴族特有的继承传统,他的侄子接替了族长的位置。但因为原族长的大老婆还在, 所以她还是拥有最高的威望。

我们刚到村庄,所有的小孩呼啦啦全涌上来。好家伙,一个村庄不就一个大家庭嘛,居然有近50 个孩子。于是我们开始扮圣诞老人派送小礼物。哗啦一下小孩子全过来了,无数只手伸向我,有点招架不住。突然我灵机一动, 把Jimmy 叫来,把一袋糖和气球塞给他。这招果然有效,Jimmy 立马被众小孩重重包围。不过他已经多次见过这种场面,经验丰富,马上喊来族长, 让小孩排队领糖。

篇4

[关键词]纳米银;聚氨酯;负压封闭引流;创面修复

[中图分类号]R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4)05-0353-03

Application of continuous vacuum-sealing drainage based on nano-silver/polyurethane wound repair materials in the treatment of wound

LI Yu-fei1,2,ZHAO Jian-ning3,ZHANG Wen-jun4

(1.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y, Guangzhou 510515,Guangzhou,China;2.The 455th Hospital of PLA, Shanghai 200052,China;3.Nanjing General Hospital of Nanjing Military Command,Nanjing 210002,China;4.Changzheng Hospital,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03,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vacuum-sealing drainage based on nano-silver/polyurethane wound repair materials in the treatment of wound.Methods28 cases of patients were bone complex wounds,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ed group and control group,and 1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continuous vacuum-sealing drainage based on nano-silver/polyurethane wound repair materials.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wound healed well and had notable antibacterial effect,and wound healing time was shortened obviously in observed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nano silver; polyurethane;vacuum sealing drainage; wound repair含纳米银聚氨酯敷料的持续封闭负压引流装置(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指,以含纳米银粒子涂层的普通聚氨酯(PU)泡沫填充于创伤表面,再将医用的生物半透膜覆盖,封闭创面,并将分布于聚氨酯泡沫内的引流管同外接负压源相连接,实现由点状引流转变为面状引流,从而使整个被覆盖的创面处于全封闭的负压引流状态。该装置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降低感染率、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痛苦。2011年8月~2013年2月收治骨伤复杂创面患者28例,应用含纳米银聚氨酯敷料的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SD装置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1一般资料

患者28例,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15~67岁,平均年龄3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1例,挤压伤5例,运动伤2例。创面分布于上肢、下肢以及所包含关节。其创面体表面积范围分布:4例小于1%,18例为1%~5%,6例大于5%。将所有28例患者,按统计学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分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14例。经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创伤类型、创伤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2.1 治疗方法:28例患者入院后均对创面行0.9%生理盐水清洗,去除污物,并彻底清创,创面常规用0.5%碘伏消毒。

2.1.1 观察组:将特制的含纳米银聚氨酯VSD材料[1],修剪成与创面相一致的大小,将创面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利用医用半透膜覆盖敷料至创面边缘约2~3cm范围,保持材料与创面充分接触,不留死腔。将引流管接负压瓶,持续负压大小控制在400~600mmHg,以敷料收缩不留空气,质地变硬,并伴有液体通畅引流为度。持续负压引流约7~10天,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活跃,取出VSD材料,创面植皮。

2.1.2 对照组:将创面彻底清创,覆盖大小与创面一致的无菌凡士林纱布,加压包扎,伤口隔日换药,更换凡士林纱布,术后约7~10天,打开创面敷料,可见创面渗出较观察组多,肉芽组织生长较好,创面植皮。

2.2 观测指标:对两组患者的骨伤复杂创面的创面恢复情况、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感染情况、愈合后创面色素改变及瘢痕形成等情况进行观测统计。

2.3 统计分析:对观测数据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创面愈合时间进行t检验,细菌培养阴性率用χ2检验。

3结果

3.1 创面恢复情况

3.1.1 观察组:14例患者在一次使用该VSD敷料后,可见创面肉芽组织新鲜,组织外观呈鲜红的“草莓样”颗粒结构,新生毛细血管丰富,无明显水肿、渗出。一期直接游离中厚皮片移植均取得成功。使用含纳米银聚氨酯敷料组,创面干洁,创周炎症反应轻。创面换药时,敷料剥离容易,疼痛感较轻,瘢痕增生不明显,瘢痕形成较少,未见感染灶,植皮后随访3~6个月,创面色素改变轻。

3.1.2 对照组:14例患者在使用无菌凡士林纱布后,12例患者创面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渗出,2例患者创面肿胀较明显,延迟愈合。创面换药剥离敷料时,患者疼痛明显,剥离困难。对患区植皮后随访3~6个月,受皮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瘢痕增生,色素沉着明显。

3.2 创面感染情况:7天后创面细菌培养,观察组创面细菌感染率:无细菌生长12例,细菌清除率为85.7%。对照组:创面无细菌生长3例,细菌清除率为21.4%。说明含纳米银聚氨酯敷料的持续封闭负压引流装置能有效抑菌,P

3.3 创面愈合时间:见表1。治疗组能够使创面愈合时间提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4讨论

在临床治疗中选择好的外用药,不仅能够有效杀菌抑菌,还可较早促进创面组织生长,提供最佳愈合环境。同时,也须具备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吸收快、使用方便等特点[2-3]。纳米银医用敷料,是应用纳米技术以银为原料精制而成的抗菌敷料[4-5]。目前,纳米银材料因其具有高表面积/体积比,以及独特的化学物理特性已成为新式抗菌制剂[6]。据报道,纳米银离子具有很强的穿透力与抗菌活性[7],且当纳米银粒子进入细菌细胞内,可在群落中心形成一个低分子量区域,细菌向该区域聚集,使DNA免受银离子损害,纳米银粒子能够有效攻击呼吸链、促进细胞分化,最终导致细胞的死亡。所有,纳米银粒子是通过向细菌细胞中释放银离子,而增强杀菌活性的[6,8]。另一方面,纳米颗粒因其独特的化学、光学和机械属性,在21世纪发展迅速。纳米颗粒显示出了卓越的抗菌活性,因其对金属微粒耐药的微生物、抗生素及耐药菌株所显示出的抗菌能力,使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9]。

研究显示,采用银离子、金属银或者纳米银颗粒可用于治疗烧伤、制成牙科材料、不锈钢材料涂层、纺织面料、水处理及防晒乳液等,且对人体细胞毒性较低,具有高热稳定性以及低波动性[10]。应用含纳米银的敷料、药膏或者凝胶,可减少慢性伤口的细菌感染[11-12]。报道称含纳米银粒子的聚醋酸乙烯纳米纤维作为创面敷料,已显示出了卓越的抗菌性能[11]。

笔者应用的含纳米银聚氨酯敷料,与创面接触后持续释放纳米银粒子,通过有效抑制一系列硫基酶活性,从而达到抑菌、灭菌的作用,且纳米银抗菌谱广,不易产生耐药菌[13];另外通过持续负压引流的设计方式,能够确保聚氨酯敷料所覆盖的创面积液流畅有效地排出,从而减少敷料更换次数、减轻换药痛苦、预防伤口感染、促进创面愈合[13-14];根据临床对比研究,含纳米银聚氨酯敷料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术应用安全,效果更好,尤对严重复杂创伤患者软组织创面的早期治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第四五五医院.一种含纳米银聚氨酯敷料的封闭式负压引流装置:中国,201320245170.7[P].2013-10-23.

[2]盛志勇,郭振荣.危重烧伤治疗与康复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09-112.

[3]黎鳌.烧伤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5-106.

[4]李宇飞,赵建宁,张文俊,等.新型抗感染纳米银创面修复材料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6):698-700.

[5]王建军,胡启翔,刘锵.金因肽联合纳米银医用敷料在Ⅱ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7):830-831.

[6]Morones JR,Elechiguerra JL,Camacho A,et al.The bactericidal effect of silver nanoparticles[J].Nanotechnology,2005,16:2346-2353.

[7]余旭明,朱志样,鲁延林.纳米银烧伤贴在烧伤植皮应用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02.9(4):945.

[8]Song HY,Ko KK,Oh LH,et al.Fabrication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and their antimicrobial mechanisms[J]. Eur Cells Mater,2006,11:58.

[9]Gong P,Li H, He X,et al.Preparation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Fe3O4@Ag nanoparticles[J]. Nanotechnology,2007,18:604-611.

[10]Duran N,Marcarto PD,De Souza GIH,et al.Antibacterial effect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produced by fungal process on textile fabrics and their effluent treatment[J].J Biomed Nanotechnol,2007,3:203-208.

[11]Ip M,Lui SL,Poon VKM,et al.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of silver dressings: an in vitro comparison[J].J Med Microbiob,2006;55:59-63.

[12]Leaper DL. Silver dressings: their role in wound management[J]. Int Wound J,2006,3(4):282-294.

[13]李宇飞,张文俊,章建林,等.新型抗感染创面修复材料:纳米银[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2,8(6):353-355.

篇5

在这长达几个月的媒体大战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看与被看的多层结构:媒体在看王菲,同时在看其他媒体;我们看媒体,同时通过媒体去看不愿被看的王菲和李亚鹏。不管怎样,“王菲生女”一定会入选本年度娱乐事件排行榜,而且肯定是在前几名之列。当然,我们对明星八卦的消费需求无疑被夸大了。不过,明星名人的“生产”确实有看与被看的必要。虽然女人生孩子,四海无不同,但明星毕竟和普通人不一样,明星产子也多少有些衍生的意义,抛开别的不说,明星产子与金钱的关系就大可玩味。有的明星生孩子花钱,有的明星生孩子赚钱,也有的是因为缺钱。

布兰妮:奢侈的生产

2006年4月7日,有“小甜甜”之称的美国歌手布兰妮・斯皮尔斯的一座雕像出现在纽约布鲁克林一家美术馆里,立刻引起激烈的争论。这座雕像与真人大小相同,刻画的是的布兰妮蜷缩在熊皮地毯上生产的景象。雕像的作者称:“我崇拜她。这是一个美化了的形象。每个人都怒气冲冲地来找我,可我描绘她正像她描绘自己一样:一个迷人的女孩突然做了妈妈。”美术馆的负责人则另有说法,“我们以此祝贺布兰妮孩子的出生,并赞赏她把家庭置于事业之上的决定。”但究其实质,无非利用布兰妮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注意,而这一点他们的确做到了――远在东京、英国和法国的布兰妮影迷用各种方式表示抗议,而美术馆也不得不增加保安,防止雕像被狂热的歌迷破坏。

布兰妮是个毁誉参半的人物,喜欢她的人赞扬她青春靓丽、直率自然;讨厌她的人说她矫揉造作、趣味低下。无论如何,从十几岁出道时的一炮走红,到现在与丈夫的婚姻危机,布兰妮生活每一阶段的每一个细节都是被看的对象,她生养孩子自然更不例外。早在布兰妮正式承认自己怀孕以前,外界就对此纷纷猜测。结果,渥太华电台的记者从布兰妮位于拉斯维加斯的住宅外面的垃圾箱里找到布兰妮在医院的化验单,率先证实了她怀孕的消息。这份化验单最终被一家叫作“金色宫殿”的在线赌场以5001美元购得,作为收藏品永久保存起来。

2004年9月,布兰妮与凯文・费德林结婚。婚后不久,布兰妮就把怀孕产子提到了议事日程。布兰妮说:“我想当母亲。明年我就23岁了,是时候了。”结果,天遂人愿,在他们一周年结婚纪念日的前几天,这一目标终于实现了。

布兰妮为何如此急于当妈妈?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因为生孩子具有“治疗作用”。她说,她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出道成名,总是试图讨好别人,做了母亲以后,她终于做回她自己了。至少,她不再需要为了保持身材苦苦节食,她在个人网站上兴奋地写道:“吃两个人的食物有趣极了,我要吃很多很多东西。”

不过布兰妮也承认,怀孕对她来说,效果是双重的。这是一个让人无所适从的事件,一个新的生命出现在自己的身体里面,难免让人慌乱,而慌乱的表现之一就是挥霍无度。

为了迎接生命中的第一个孩子,布兰妮可谓不惜投入。她选择了一家最好的医院――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苏格戴尔医疗中心,预订了最大最好的病房,房间里摆满玫瑰花,DVD机、CD机、大屏幕投影机等设施一应俱全。但这仍旧不能让布兰妮满意,她还要求医院空出自己产房两侧的房间和过道,以免临近产房的产妇吵到自己,就连照顾她的护士也得接受背景调查,而且需要通过布兰妮妈妈和医院院长的双重面试。甚至有传闻说,布兰妮会带上自己的私人厨师,好让自己在产房里胃口也不受委屈。医院的护士纷纷感叹:“布兰妮太难缠了!”但为了布兰妮支付的每天1.3万美金的费用,她们也只能尽量满足她种种经常是稀奇古怪的要求。

布兰妮还为自己即将出生的孩子想好了名字:伦敦,因为她正是在英国爱上丈夫的。如果真的那样,那么布兰妮的孩子将和帕丽丝・希尔顿相映成趣,因为一贯出位的希尔顿的名字恰好是“巴黎”(Paris)。无独有偶,贝克汉姆的孩子也以地名命名,因为维多利亚在纽约的布鲁克林区受孕,孩子的名字就叫“布鲁克林”。但等到孩子生下来,布兰妮不知为何又改变了主意,为他起名叫做“西恩”。

布兰妮未必是位称职的母亲。孩子出生不久,记者就拍到了她抱着孩子驾车的场面,而这不仅违反交通法,更可能对孩子造成危险。不久后,又因为小保姆的大意,孩子从椅子上摔下来,头骨出现了破裂。

丈夫凯文对生孩子这事远没有布兰妮那样热心。毕竟,他已经和前妻、女演员夏尔・杰克逊有了一个3岁的女儿和1岁的儿子,西恩只是他的第3个孩子。就在布兰妮大腹便便地忍受怀胎之苦的时候,这位风流成性的浪子却和其他女人勾勾搭搭,而且毫不避讳记者的镜头。

也许是喜欢上了做母亲的感觉,在儿子刚刚9个月大的时候,布兰妮又怀孕了,而这时候她和丈夫的关系也跌入谷底,两个人已经很久没说话了,甚至凯文发行新专辑都不让布兰妮到场。据说,布兰妮已给丈夫下了最后通牒,如果3个月内不改过自新,结果只能是离婚一条路。但很可能,离婚对凯文并没有多少威慑作用,他咨询过律师,离婚后他能分得布兰妮1.25亿美元的财产。

怀孕的妻子、不忠的丈夫,布兰妮的怀孕充满了被看的价值。

茱莉:千万美元宝贝

5月27日,安吉丽娜・茱莉在纳米比亚一处度假胜地的私人诊所里生下了自己的女儿。茱莉在生孩子一事上同布兰妮一样,同样不惜工本、一掷千金,但与布兰妮不同的是,茱莉的生产“一本万利”,女儿出生不过几个月,已经为父母带来了高达1000万美元的收益。

年轻富有的布兰妮一定也会对茱莉生孩子的排场感到惊讶。飞往纳米比亚之前,茱莉和皮特专门来到巴黎的一家婴儿用品专卖店,购置了所有可能需要的用品。他们在纳米比亚包下了一家度假酒店的所有客房,酒店附近有一架私人飞机随时待命。茱莉很怀念一种花生巧克力,于是特意从美国订购了一大包空运到纳米比亚。

更让布兰妮自叹弗如的是,茱莉生孩子得到了纳米比亚政府的保驾护航。皮特夫妇在纳米比亚受到严格的保护,纳米比亚政府派出大批警察,严密封锁了他们居住的酒店和医院,未经皮特夫妇书面同意接受采访的外国记者一律停发签证,警方甚至逮捕了几名“狗仔”记者,将其驱逐出境。有这样的排场和这样的特权,难怪布兰妮怦然心动,甚至打算自己也在纳米比亚生“二胎”。

茱莉为什么会选择纳米比亚,这个21.3%的成年人感染艾滋病的西非小国?茱莉解释说,她热爱这个国家。茱莉第一次来到纳米比亚是在2002年,当时她参加影片《超越边界》的拍摄来到非洲。片中茱莉饰演的莎拉・乔丹是个生活在伦敦的富有的美国人,过着衣食无忧的奢侈生活,虽然偶尔也蜻蜓点水似的做些慈善事业,但与其说出自善心,不如说是为了赶时髦。但是,莎拉的生活因为结识了一名长期在非洲从事人道主义援助的医生而改变,她放弃了优裕的生活,与医生一起来到非洲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莎拉・乔丹在很多方面就像茱莉的翻版。茱莉后来回忆说,读到电影剧本那一刻是她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她决定从此做一名美国的慈善大使。正是在纳米比亚,茱莉第一次当上妈妈――在纳米比亚的机场,茱莉收养了她第一个孩子。

茱莉此次向纳米比亚捐助30万美元,然而她为纳米比亚带来的远远不止这些,她的到来让这个很多西方人甚至都没有听说过的非洲小国登上了各大报刊娱乐版的头条,由此带来的效益远非金钱可以衡量。纳米比亚自总理以下,对茱莉的善举了然于胸,派遣警察保护皮特夫妇的安全和安宁无非是投桃报李而已。驻美国大使说,皮特夫妇来到纳米比亚是“一件大好事”,因为这对发展纳米比亚的旅游业和达成“文化共识”很有帮助。他还热情地建议二人可以选择在纳米比亚结婚,并特意补充说,这里的人们结婚也是穿礼服打领带的。

因为记者很难获得采访或偷拍茱莉与皮特的机会,来自纳米比亚的一切消息的价值自然水涨船高,新生儿的照片更是身价百倍。最终,Getty图片社得到了婴儿的拍摄权,摄影师专程飞往纳米比亚,为新生儿拍下了6张照片。美国《人物》杂志出价410万美元获得了美国本土的独家刊登权,英国《Hello》杂志出价340万美元,而澳洲一份名为《Who》的杂志也以11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珍贵的婴儿照。这样算起来,英美澳三家媒体共计花费了860万美元。专家预计,婴儿的照片最终有创收超过1000万美元的可能。

这笔钱将被茱莉用作慈善公益事业。产后不久,她接受了CNN的访谈,宣布将把自己收入的三分之一捐出去用作慈善事业。她开玩笑说:“我的工作能挣这么多钱,这是愚蠢的。”这个访谈在6月20日世界慈善日播出。

杂志高价买来的照片上,茱莉和皮特深情地凝视着这个新生的生命。为了这个孩子,皮特同样付出了很多。为了还没出生的宝宝,他放弃了参加他主演的最新影片《巴别塔》在戛纳公映的机会。“这是我第一次当爸爸,对我而言非常重要,请大家体谅。”孩子出生后,茱莉给一个朋友打电话,“你真该看看当时皮特的脸色,他简直吓得要死。” 但有媒体捕风捉影,称茱莉女儿的眼珠是蓝色的,和皮特明显不同,由此猜测孩子并不是皮特的骨肉。孩子的亲身父亲是谁?茱莉的前两任老公和情人都被列入怀疑的对象。

一个有趣的事实是,茱莉选择在纳米比亚生育,是为了逃避狗仔队的骚扰,但没有媒体和公众热切的注视,婴儿的照片决不可能卖出这样高的价钱。茱莉用拒绝被看的方式,创造了被更广泛注视的事实。从这个角度说,《纽约》杂志的一句戏言尽管夸张,但颇为中肯―― “这是自稣・基督以来,世界上最受瞩目的婴儿临盆。”

梅拉尼亚:遗产悬案

2006年3月,美国地产大亨兼电视真人秀明星多纳德・特朗普的名模妻子梅拉尼亚第一次为丈夫带来新的生命。梅拉尼亚的预产期提前了9天,3月19日晚间入院,第二天凌晨5点的时候,孩子就出生了。他继承了母亲的眼睛和父亲的嘴唇。比丈夫小24岁的梅拉尼亚说,特朗普是个很尽责的父亲,但一到孩子需要换尿布的时候,特朗普就会说:“该让妈妈来了。”

新生命的降生为家庭带来了新的气象,第一次做母亲的梅拉尼亚兴奋地说:“有时候我只是在想,上帝啊,这是我的孩子。我有个孩子,没有什么能够与他相比。”相比之下,特朗普的反应相当冷静:“我还很年轻,对不对?我还能生孩子。”而他的另一句话则颇有玩味的必要:“梅拉尼亚喜欢照看婴儿,但是如果我们生太多就会变得可怕了。”

为什么“生太多”会变成“可怕”?这要从特朗普和梅拉尼亚的婚前协议说开去。

演艺圈内,签署婚前财产协议的并不在少数,毕竟谁也不愿意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被一场离婚诉讼夺走一半。布兰妮和丈夫凯文、保罗・麦卡特尼和妻子希瑟・米尔斯、迈克尔・道格拉斯和妻子凯瑟琳・泽塔琼斯在婚前都曾经签署过财产协议,特朗普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1999年,特朗普在一次时装表演上认识了来自东欧的梅拉尼亚,经过一年的恋爱,两人短暂分手,很快又复合,最终梅拉尼亚成为特朗普的第三任妻子。梅拉尼亚和特朗普的婚姻风光无限,仅婚纱就价值20万美元,然而,表面的荣光后却有些微尴尬,那就是两人此前签署的婚前财产协议。这份协议的内容如何,至今仍是高度机密,但可以肯定的是,协议为梅拉尼亚分享丈夫的财产设定了种种限制。特朗普自己也承认,制定协议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你和即将共度百年的妻子或丈夫说‘亲爱的,我们离婚的时候,应该这么这么办’,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但你不这样做,将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特朗普的审慎自有道理。这个经历过大起大落却不改招摇本性的富豪明星有与美女结婚的嗜好。他的第一任妻子与他离婚时,分到了1400万美元的现金,每年35万美元的生活费,和每年30万美元的孩子抚养费。她还分到了特朗普大厦一套45个房间的住宅,还有一辆奔驰汽车。然而,如果特朗普没有与之签署协议,并在婚后增加两条补充条款,他会失去的更多。特朗普的第二任妻子与保镖发生私情,由于没到婚前协议规定的4年期限,只得到了100万美元的补偿,这对特朗普来说只是大海中的一滴。

篇6

车子前面插着鱼竿的是垂钓者,拖着游艇的是喜欢航海的,拖着沙滩摩托的是要去沙漠冲沙的,从他们携带的物具就能看出他们的爱好,斯瓦科普蒙德已经被打造成纳米比亚极限运动之都,玩滑翔的,跳伞的,水上风筝的都大有人在。

斯瓦克普蒙德城市很小,海滩边一溜的度假别墅,为欧洲人所拥有,纳米比亚的冬季这些屋子都空置的,到了北半球的冬季,他们像候鸟般飞来这里度假。出城往南的海湾边一群群美丽的火烈鸟,它们粉红的羽毛让冬季灰色的大西洋有了暖意。

与鹈鹕“打情骂俏”

游艇码头一早就聚集了几只白色的美丽鹈鹕,鹈鹕是一种大型的游禽,又叫塘鹅。在世界上共有8种,大多分布在欧洲、亚洲、非洲等地。鹈鹕的嘴长30多厘米,大皮囊是下嘴壳与皮肤相连接形成的,可以自由伸缩,是它们存储食物的地方。它的身长150厘米左右,全身长有密而短的羽毛,羽毛为桃红色或浅灰褐色。它那短小的尾羽根部有个黄色的油脂腺,能够分泌大量的油脂,闲暇时候它们就用嘴把这些“化妆品”涂在全身的羽毛上,以此保持羽毛光滑柔顺,游泳时滴水不沾,比我们用的洗发水好多了。

到了繁殖季节,鹈鹕便选择人迹罕至的树林,在一棵高大的树上,用树枝和杂草在上面筑成巢穴。鹈鹕通常每窝产3枚卵,卵为白色,大小如同鹅蛋。小鹈鹕的孵化和育雏任务,由父母共同承担。当小鹈鹕孵化出来后,鹈鹕父母将自己半消化的食物吐在巢穴里,供小鹈鹕食用。小鹈鹕再长大一点时,父母就将自己的大嘴张开,让小鹈鹕将脑袋伸入它们的喉囊中,取食食物。

码头是鹈鹕们的地盘,这里的鹈鹕已经到了和人类亲密无间的地步,当它们扭动白白的屁股在人群中穿梭时,难免有人忍不住想摸摸它们可爱的脑袋,它们先将脑袋一闪,大嘴巴冲着人生气地埋怨两声,如果屡禁不止,它们就会张开大嘴吓唬你,同行的峰哥就一直逗着它们,结果从手到屁股都遭到大嘴的袭击,不过他穿着严实,鹈鹕嘴巴再大,也吞不下他,只能起到威慑作用。大家围着峰哥和鹈鹕,看他们俩你一手我一嘴的,一边笑一边拍摄记录。

各显神通,海上的生存法则

九点整,白色游艇终于靠岸了,这是一艘带桅杆的双船体小型游艇,这种游艇有一间半开放的起居室,可以容纳20人,桌上有免费的茶和咖啡,还有三明治之类的免费小点心。船体的前甲板还有个不小的空间,适合观看海上动物,不过冬天海风冷飕飕地像刀子一样,还好我带了有帽子的冲锋衣。游艇出海了,和峰哥缠斗的鹈鹕也展翅跟上了我们的游艇,仿佛要为我们护航似的。

游艇刚出海不久,一只机灵的母海豹就跃上了后船舷,它一下就钻进了驾驶舱端坐在那里,眼睛瞪得圆圆的,眼角像噙着流水,似乎在恳求你可怜她怀着宝宝,给点吃的。高大帅气的船长提起装鱼的桶,喂了她两条小鱼,又朝着海里丢了一条,它才不甘心地跳进海里。公海豹妻妾满堂,一年到头都忙着传宗接代,母海豹一年只有一个月不在怀孕中,为了后代她们必须努力捕食。

船行半程,船上的黑大哥提着一桶鱼来到船尾准备喂食,他手里刚抓起一条小鱼,天空中早已跟踪多时的海鸥和鹈鹕都“鸡冻”起来,鹈鹕个子大翅膀长,占据了绝对优势,一个俯冲,他巨大的嘴能将黑大哥的头整个吞掉,黑大哥手一闪,鹈鹕的嘴落空了。它就像一部轰炸机一样跟着我们的船,那条鱼最终还是落入了它的嘴里。

这次航行的终点是海豹岛,游艇不靠岸,我们只能远观,如果要去海豹岛上游玩必须乘车去。海豹岛上有上万只海豹,密密麻麻的,一些人划着皮划艇近距离地接触海豹。回程时是顺风航行,船长关掉引擎,升起风帆让船顺风航行。此时接近中午,太阳经过努力终于钻出厚厚的云层,大海从灰色转变为深蓝色,大家都坐到船舱外的甲板上欣赏海景。海风轻送,阳光照射在身上暖洋洋的,蓝天白云,鹈鹕和海鸥飞舞盘旋,真是惬意。 编辑 朱国伟

TIPS

1.纳米比亚的签证在北京可以签到,5个工作日,逗留30天。

2.纳米比亚一般从南非的约翰内斯堡转机最便宜,来回8000元。

篇7

一、国家是促进教育2030目标实现的主体

《世界教育信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大会上,《教育2030行动框架》。请问,该框架主要是基于何种背景出台的?对于各国教育的发展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斯坦利・穆通巴・希玛塔:在我担任主席期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大会了“教育2030行动框架”。在该框架公布之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召集各方代表,回顾 “全民教育”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因此,该框架是基于回顾这些进程,明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些重要会议中为推进新的教育议程所实施的一系列举措。这些重要会议包括2014年5月在马斯喀特召开的国际会议,以及2015年在仁川召开的世界教育论坛。通过这些会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各会员国聚在一起并反思。任何一项新议程都不是凭空而来的,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已经做了什么事情、还没有做什么事情,才能决定接下来该做什么。新的教育议程在巴黎经会员国同意而采用,旨在确保所有人能够获得无性别歧视且公平的优质教育,推动全人类的终身学习,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4(SDG4)的实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清晰阐释SDG4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

可持续发展目标是由国家驱动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传达必要的政策、策略方面能对各个国家提供帮助。但是,在目标实施方面,即为实现该目标而处理许多其他必要问题时,国家才是真正的领导者。每个国家会首先看看本国在教育方面制定了什么政策,再决定需要做什么。例如,对纳米比亚来说,中国在ICT领域发展很好,对于是否要向中国学习,决定权在纳米比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在其相关领域,尤其是政策方面,给予支持,起到协调者的作用。

二、教育2030议程推进面临的主要挑战

《世界教育信息》:《教育2030行动框架》呈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未来15年教育发展的目标、策略和指标,对于各国政府(尤其是中国)为实现此目标将采取的行动,您有何建议?或者说在促进该目标实现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斯坦利・穆通巴・希玛塔:目前,中国在积极参与该项计划。中国是亚洲的代表国家之一,在推进教育2030议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国家层面,中国致力于其教育发展,制定并实施国家层面的“教育2030”行动规划。在推进教育2030议程的过程中,各国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经费投入问题就是其中之一,也是首要问题。中国可能没有这方面的挑战,但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经费跟不上的话,教育2030议程的实施将会变得十分困难。此外,还有促进城乡教育公平的问题。在包括纳米比亚在内的很多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及其他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城乡区域教育投入上存在较大差距。同样,还有优质教育方面的问题,即虽然很多国家在促进教育普及方面取得了进步,但在优质教育的供给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们急需强调优质教育,这也是ICT应用之所以重要的原因之一。如果我们以正确的方式积极使用ICT,并且培训教师、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因为教师是确保优质教育的重要因素――就可以有效提高教育质量。此外,还有残障人士的问题。他们在教育进程中参与到什么程度?我们能为他们创造怎样的条件?这些都与优质、公平问题有关。

三、中国积极促进ICT在全球教育领域的应用

《世界教育信息》: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您认为,ICT对于缩小这一差距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对于中国推进ICT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您有何建议?

斯坦利・穆通巴・希玛塔:ICT能够帮助人们最大化地传递信息,是确保为社会中的每个人提供教育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ICT是实现学习和教学的重要平台。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有接口和相关设备,人们就可以通过ICT进行学习。中国在许多领域的发展都遥遥领先,包括ICT领域的发展,如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应用、产品服务等。我认为,国家应积极推动ICT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发展。2015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通过了《青岛宣言》,可以说中国在这方面已经领先了。非洲国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应充分利用中国提供的机遇,协调和链接所拥有的技术、应用和服务,使世界上的每个人都能获益。我们要知道机会在哪里,才能利用机会。ICT应用应不再局限于某一领域,而是要应用于多领域,包括教育、健康、商业、农业等。未来,中国将为推动其中某些领域的发展作出贡献。目前,中国不仅致力于推动女童和妇女教育,并且在扫盲领域获得了“孔子扫盲奖”(the UNESCO Confucius Prize for Literacy)。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国也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范性工作提供了支持。

《世界教育信息》:作为纳米比亚信息通信技术部副部长,您能否介绍一下ICT在纳米比亚教育领域的应用情况?

斯坦利・穆通巴・希玛塔:ICT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前面我也提到了一些。目前,纳米比亚积极推动ICT在一些领域的应用,其中之一就是教育领域,不管是早期儿童发展、小学教育、初中教育、职业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今天,很多应用软件都很先进,如旅游、商业、金融、银行等方面的。确实有很多应用程序被用在纳米比亚很多领域,但当前所面临的挑战是我们整个民族在推进这些程序的应用方面太慢了,这很有可能导致我们错失一些机会。目前,我国人民仍主要依靠传统方式做生意,而没用采用现代方式。我希望每个纳米比亚人都能抓住机遇,使用ICT和现有的应用程序,这样不仅能使个人获得提升,而且能使整个民族、区域,甚至整个非洲受益。

四、愿更多中国青年人参与UNESCO工作,持续推进中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

《世界教育信息》:对于中国加强与教科文组织的合作,您有何建议?

斯坦利・穆通巴・希玛塔:正如我所提到的,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参与了很多领域,如扫盲、女童和妇女教育,还有此次在青岛召开的会议。我们鼓励中国继续发挥领导作用。去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在这里召开;今年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同样在这里召开,进一步推进了去年所提出的议程。我们希望中国继续参与。目前,中国在教育领域很积极地支持非洲,帮助了非洲许多国家,纳米比亚就是其中之一。最重要的是,我们希望中国积极增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力资源,继续在多个领域提供支持。如果有新的合作机会,我们希望中国继续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推进新的议程。

篇8

1933年,瑞士飞行员诺尔从开普敦飞到伦敦,因飞机失事,坠落在这个海岸附近,有一位记者指出诺尔的骸骨终有一天会在“骷髅海岸”找到,“骷髅海岸”从此得名。虽然诺尔的遗体一直没有发现,但却给这个海岸留下了名字。

从天空俯瞰,骷髅海岸是一大片褶迹斑驳的金色沙丘,从大西洋向东北延伸到内陆的砂砾平原。沙丘之间,闪闪发光的蜃景从沙漠岩石间升起,围绕着这些蜃景的是不断流动的沙丘,在风中发出隆隆的呼啸声。

骷髅海岸沿岸充满危险,有交错的水流、8级大风令人毛骨悚然的雾海和深海里参差不齐的暗礁,使来往船只经常失事。

1942年,英国货船“邓尼丁星”号载着21位乘客和85名船员在库内内河以南40千米处触礁沉没,除全部乘客和42名船员逃生外,其他人员不幸罹难。经过4个星期的救援才找到所有遇难者的尸体和生还船员,并把他们安全地接回。

骷髅海岸外,堆满了各种沉船的残骸,传说有许多失事船只的幸存者跌跌撞撞爬上了岸,庆幸自己还活着,孰料却慢慢给风沙折磨至死。1859年,瑞典生物学家安迪生来到这里,感到不寒而栗,大喊道:“我宁愿死也不要流落在这样的地方。”

在海岸沙丘的远处,由于7亿年风力的作用,把岩石刻蚀得奇形怪状,犹如妖怪从荒凉的地面显现出来。

在南部,连绵不断的内陆山脉是河流的发源地,但这些河流往往还未进入大海就已经干涸了。这些干透了的河床,伴着沙漠中独有的荒凉,一直延伸到被沙丘吞噬为止。还有一些河,如流过黏土峭壁谷的霍阿西布干河,当内陆降下倾盆大雨时,巧克力色的雨水使这条河变成滔滔急流,才有机会流入大海。

科学家称这些干涸的河床为“长的绿州”,因为河床的地下水,这里滋养了无数动植物,种类繁多,让人惊异。湿润的草地和灌木丛也吸引了纳米比亚的哺乳动物来此寻找食物。大象把长牙深深插入沙中寻找水源,大羚羊则用蹄踩踏满是尘土的地面,想发现水的踪迹。

在海边,大浪猛烈地拍打着缓斜的沙滩,把数以万计的小石子冲上岸边,花岗岩、玄武岩、砂岩、玛瑙、光玉髓和石英的卵石都被翻上了滩头,给这里带来了些亮色。

而从远处的海吹来的南风,则为那些曾经和现在来到海岸的人们,吟唱着灵魂的挽歌。纳米比亚布须曼族猎人把这种风叫作“苏乌帕瓦”,当“苏乌帕瓦”吹来时,沙丘表面会向下塌陷,沙粒彼此间剧烈摩擦,发出咆哮之声。

入夜,当风停止,沙漠也开始冷却,泛起一阵阵迷雾,慢慢地蔓延着海滩和岩石,给苦受阳光烘烤的动植物带来滋润。白天干枯又没精打采的地衣,在雾的滋润下恢复了生气,给这片砂砾平原带来了缤纷的色彩。千岁兰也及时捕捉这夜间的雾,那宽大的叶子铺盖地面达3米长,它用叶片上数百万个气孔来吸收湿气。

雾还透入沙斤,给骷髅海岸的小生物带来生机,让它们从沙中钻出来吸收露水,充分享受这唯一能获得水分的机会。会挖沟的甲虫,此时总能找个能收集雾气的角度,然后挖条沟,让沟边稍稍垄起,当露水凝聚在垄上流进沟时,它就可以舔饮了。

雾也滋养着较大的动物。盘绕的蝮蛇,用嘴啜吸鳞片上的湿气。在这里被困的人,也可以靠舔饮飞机机翼上的露滴来维持生存。

篇9

厂家的资料显示,凯塔能源添加剂作为一款多功能的燃油添加剂,其对车辆燃油的帮助不言而喻。众所周知,现在市面上多数的燃油添加剂是利用化学反应的效果进而降低了汽油在燃烧工作时的燃点,而凯塔能源添加剂在研发过程中仅使用物质的物理效应,使用过程中不改变燃料本身的化学性质,从根本上杜绝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对车存在的潜在危害,大大缩减了因添加劣质添加剂对发动机的损害。其次,凯塔能源添加剂使用的原料是一种清洁的化学原料,在自身燃烧和同燃料一起燃烧时,本身不产生任何有害、有毒物质,通常这类化学原料被用在化妆品类产品上。而且,每次的使用量极少(1/15000~1/30000),但能有效节油,独立包装的小瓶仅口服液大小,方便携带。同时,原料不与燃料发生反应,双溶性好,在与燃料一起使用时能提高燃料的特性,具有节油减排、提升动力、清除积炭、清洁油路、防锈等功效。

2012年,凯塔系列产品正式面世,凯塔能源添加剂就是其中之一。通过消费者的实际使用感受和反馈,凯塔能源添加剂的产品特点及功效更加清晰。据厂家的资料显示:第一,增力,增加动力体现在加速度和最高行驶速度上,增加扭力体现在起步和转弯的时候。第二,节油,突破传统节油理念和瓶颈,在高速公路行驶可多行驶100公里(以同样一箱油)。第三,保养发动机,清除并防止积碳,降低发动机温度和噪音。降低燃料的凝固点,提高燃料的低温流动性能,保障发动机冷启动顺畅。改善发动机性能,延长发动机寿命,延长机油、油的寿命。第四,环保,减少尾气中的有害物质CO,HC,NOx排放。第五,经济,每箱油添加剂使用量少且价格经济实惠。第六,安全,添加后不改变燃料的物理化学特性,对使用设备安全可靠,产品非易燃品,对人体没有毒害。

如果在寒冷的冬日能有如此一款能源添加剂,想必更多的车主可以驾驶爱车去寻访那份属于自己的“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的美景。

T种部队 解秘之旅

2012年11月6日至7日,法国标致在北京朝阳体育中心举办了名为“T种部队 解密之旅”的法国标致进口车型大型试驾活动,宣告这一涵盖全国16个大中型城市的大型体验活动正式启动。从活动开始,法国标致通过两款极具市场竞争力的时尚运动跑车RCZ与308CC,展示其在国际汽车科技发展领域的强大实力与先进水平,让普通用户体验到搭载1.6THP涡轮增压动力总成车型非凡的操控性。在北京站为期两天的试驾活动中,参与体验的我们对法国标致在动力技术、底盘调校、人性化配置以及时尚外观等方面的独到之处赞叹不已。

据了解,这个大型试驾活动自北京开始,将在两个月的时间内走遍全国的16个大中城市,在其他城市的活动中,参与者除可体验到主办方因地制宜设置的试驾体验项目外,还将得到主办方为普通用户提供的许多方便,只需关注活动的官方微博,或到各地法国标致经销店咨询、报名即可参与这个试驾活动。另外,已有很多城市的法国标致经销店为参与活动的用户准备了购车等方面的惊喜回馈。我们有理由相信:法国标致THP,这个伫立在世界汽车科技潮头、代表汽车科技成就的经典力作,一定会在中国这个富有活力的汽车市场得到热烈的回应,而作为普通消费者,中国的汽车用户也会从“T种部队 解密之旅”这样富有新意的试驾活动中,感受到法国THP动力总成带来的如火激情!

2012 “普利司通·幸福七巧板”活动圆满落幕

“普利司通·幸福七巧板” 公益活动2012年度的最后一批支教队伍来到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的黎平县茅贡乡,在侗族学生占80%以上的地扪小学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第二课堂支教活动。在“侗族文化联谊会”上,孩子们带来了一场极富民族特色的精彩演出,为活动划上了圆满句号。在发起方普利司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南方周末》的共同策划下,已步入第四年的“普利司通·幸福七巧板”第二课堂活动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以少数民族聚居、民俗文化多样性著称的贵州山区。当地学校的少数民族比率相当高,很多学生都是穿着民族服饰来校上课,成为了一道特殊亮丽的风景线。

玛莎拉蒂在中国庆祝Trofeo赛事完美收官

2012玛莎拉蒂Trofeo MC世界锦标赛在中国上海F1国际赛车场完美收官。历经三大洲(欧洲、美洲和亚洲)的六站扣人心弦的赛事之后,来自Konvex车队的Renaud Kuppens最终成为本赛季的冠军。对这位比利时车手来说,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赛季,因为他也同时斩获了综合积分排行榜冠军和车队总冠军头衔,还有最多杆位车手奖以及欧洲赛区总冠军。玛莎拉蒂Trofeo MC世界锦标赛的颁奖盛典在玛莎拉蒂上海浦东展厅举行,这是玛莎拉蒂在中国的大本营。除了Kuppens之外,还有几位车手也被授予了奖项。

路特斯F1车队夺阿布扎比分站赛冠军

近日,路特斯F1车队在阿布扎比站的表现令人振奋,主力车手莱科宁在本赛季首次站上最高领奖台,而车队也获得自更名以来的第一个分站赛冠军。由于维特尔因油箱问题被罚正赛中排在最后一名发车,其他车手正赛发车位均提前一名。莱科宁使用软胎,第四位发车。莱科宁发车时表现神勇,利用韦伯的失误一举升至第二位,并向位于首位的汉密尔顿发起攻击。第21圈,汉密尔顿赛车发生故障,从领先位置退赛,莱科宁继而成为领跑者,并一直将领先优势保持至比赛结束。

自由的“转山”,SALEWA(沙乐华)鹰的守护

来自北京埃蒙小镇的资深驴友阿郎与美女编辑小庄集结了来自上海、北京等地的多位旅伴,在共同的追逐、相互的支持与欢声笑语之间,完成了一场为寻找自由的贡嘎雪山“转山”徒步之旅。由国际知名户外品牌SALEWA(沙乐华)赞助的装备成为这次徒步旅途中备受称赞的内容,被称之为“‘鹰’的守护”。徒步者笑言,在这“‘鹰’的守护”之中,高原雪山上的风雪、雨后道路中的泥泞,都不再是一种令人难堪的障碍,而只是旅途中的一种调剂!

“好客山东到途家”品牌“诞生”

近日,山东省旅游局与途家网在北京举行新闻会,合作品牌“好客山东到途家”正式亮相。作为度假租赁(Vacation Rental)行业的领军企业,途家与山东省旅游局携手打造的战略合作将从品牌塑造、人才储备和增值体验等方面深入整合产业链。途家山东地区度假公寓自今年5月上线至今,平均订房率高达85%以上。近期将落实签约房屋2.2万套。活动当天,现场签约途家的还有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德安杰、启明东方等。同时北京、上海、广东及山东等地的30多家著名旅行社老总参加了会。

HAGL FS中国旗舰店盛大开幕

HAGL FS中国旗舰店正式入驻北京卓展购物中心,旗舰店位于北京卓展购物中心地下一层,占地100多平米,是HAGL FS在中国第一家商场专卖店,整店设计保持了HAGL FS作为北欧品牌一贯简约、低调的风格,重点展示产品多色彩及功能细节。鞋墙及背包墙的整体展示为广大户外爱好者带来更多选择。店内展示了HAGL FS中国2012秋冬全系列产品,经典颜色、经典款式的延续及2012秋冬新颜色、新款式的完美融合,为大家带来一个熟悉而又新颖的HAGL FS。

纳米比亚旅游同业再访中国

2012年11月,纳米比亚旅游局在北京和广州举办了“2012年纳米比亚旅游局中国推介会”。此次与旅游局一起来到中国的还有纳米比亚当地著名的酒店集团和地接社等,他们共同向中国消费者展示了纳米比亚得天独厚的丰富旅游资源,并与中国旅游业界同仁进行交流和讨论。目前,纳米比亚旅游局把推广重心集中在高端旅游产业定制和商务会展奖励旅游市场。与此同时,纳米比亚旅游局也参加了上海2012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希望借助这一平台,努力拓展中国高端旅游市场。

2012 TNF/BD老君山传统攀登交流大会成功举办

国内首次以传统攀岩为主题的攀岩交流大会—2012 The North Face/Black Dia-mond老君山传统攀登交流大会,在云南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黎明景区举行。本次老君山传统攀登交流大会根据报名参与者的攀爬能力分组,由The North Face和Black Diamond赞助的运动员带领进行实践,了解基本攀爬技巧、基本器材使用,建立传统攀登的基本概念,使爱好者可以更系统地学习传统攀登。与此同时,高手们的传统攀登表演更使爱好者们开阔了眼界。

中国商务派E人E本T6隆重

2012年11月1日,商务平板电脑领军厂商壹人壹本在北京隆重了具有浓郁中国风范的新一代商务平板电脑—E人E本T6。E人E本T6搭载高通骁龙S3 1.5GHz双核处理器、1GB RAM和Android 4.0,拥有极佳的计算和图形处理能力,确保商务应用流畅运行。同时,T6拥有32G存储空间和7000mAh超大容量电池,内置通话模块,兼容GSM、WCDMA、EVDO三种制式,全面支持WiFi、蓝牙、USB和第八代GPS引擎,360度无死角地覆盖商务人士出行需求。据悉,新品T6定价为4980元。E人E本立足中国,始终坚持数字书写,将中国源远流长的汉字文化和书写情结发扬光大。

索尼Xperia J ST26i绚丽上市

Xperia J ST26i于日前绚丽上市。这款价格亲民的臻美智能手机拥有时尚外观设计与娱乐特性。黑、白、粉三种时尚靓丽色彩,为年轻用户提供更多个性选择。新一代Sony arc曲线设计,机身最薄处仅为9.2毫米,纤细“小蛮腰”魅惑诱人。其尾部呼吸灯,可随手机主题变化色彩,闪亮更迷人。该机搭载了1GHz处理器、Android 4.0操作系统,配合Xperia独有的Walkman、相册和电影三大应用,4.0英寸高清显示屏上呈现出炫丽的用户界面。

膳魔师推出圣诞新年红色系列

圣诞节来临之际,膳魔师推出红色系列,涉及烧闷锅和保温杯等多个产品。其中,膳魔师焖烧锅,简单易操作,只需将原材料放入内锅,在很短时间加热煮沸,再将内锅转移到真空外锅中,利用其特别高效的真空保温功能使食物煮软、煮熟;膳魔师JMY-500,红色经典款保温杯更拥有6小时可达66摄氏度以上的出色保温效果。一按即开的设计,且上盖不回弹,轻松享受便利。

可转换超级本戴尔XPS 12火爆上市

戴尔可转换超级本XPS 12正式登陆国内市场,并在戴尔官网进行盛大的首发及促销活动。该款产品既是一款搭载Windows 8操作系统的超级本产品,又可以通过翻转屏幕成为一款全功能触控平板电脑。XPS 12集经典外观、优良配置和强劲性能于一身,独特的设计成功地使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合二为一,集强大的性能和触控操作于一身,既能成为个人应用的时尚娱乐伙伴,又能成为企业应用的性能强大、安全可靠的工作能手。

篇10

卡曼斯科(纳米比亚)——沙漠吞噬的城市

卡曼斯科是一座位于纳米比亚南部,离吕德里茨港很近,现今已被沙漠吞噬的城市。早在1908年,吕德里茨兴起了一股钻石热潮,一大批抱有钻石梦的年轻人聚集到纳米比亚的沙漠中。随之而来的,就是这座卡曼斯科的小镇,人们修建了学校,医院,娱乐场所以及大片的住宅区。

可好景不长,随着世界大战后钻石价格的大幅跌落,这座曾经繁华一时的城镇渐渐落寞,最终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被彻底废弃,淹没在一片沙丘之中。

普里皮亚季(乌克兰)——核泄漏阴影下的城市

1986年4月26日的普里皮亚季,发生了令世界震惊的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事件,这座曾拥有5万人的城市也于随后失去了生机,被人类遗弃。

当地居民在事故发生后,只允许拿走少量的文件、书和衣裳。许多公寓看上去就像是被打劫过,许多房屋没有维修已经破败不堪,游乐场,教室,也失去了原有的面貌。

三芝(台湾)——迷失的未来都市

三芝是台湾北部的一座具有现代色彩的废弃之城,城中多是一些酷似新潮宇宙飞船可分离舱的住宅。兴建初衷是造富人豪华度假村,但是建设中,出现了多起意外死亡事件,被无限期搁浅以致被废弃。虽然之后也有政府组织想重建此城,可由于破败已久和开发成本过大而纷纷夭折。

柯奥柯(意大利)——战争与灾害的牺牲品

柯奥柯位于巴斯利卡塔大区,马泰拉省内。距离塔兰托海湾大约25英里,处在靴子状意大利的脚面部分。柯奥柯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060年。但在十九世纪末与二十世纪初的几十年,由于战乱,成千上万的当地人逃往美国等地,在经历了1959到1972年频繁的地质灾害后被彻底废弃。

格拉讷河畔奥拉杜尔(法国)——勿忘战争的城市

法国格拉讷河畔奥拉杜尔镇曾经历过惨痛的血洗。二战时的德国纳粹分子先屠杀了642位城中居民,作为对法国抵抗的一种处罚,在遭受了灭绝人性的血洗后,格拉讷河畔奥拉杜尔变成了一座死城。它的废墟今天作为反战纪念品被保留下来,记录战争的恐怖,警示当代。

军舰岛(日本)——生命的岛屿城

军舰岛是日本长崎县505个荒岛之一,距离长崎市15公里。岛屿外观形似战舰。1890年,三菱公司买下此岛,并在这里开发海底的煤炭资源。曾是世界历史上有记录的人口高密度区之一,平均每公顷的人口密度为835人之多。但是,随着资源的枯竭以及经济的萧条,三菱公司于1974年正式宣布关闭这个煤矿,现在那儿空空如野,禁止参观。

卡达柯(俄罗斯)——前苏联的记忆

卡达柯是苏维埃联邦解体时代中,众多被废弃的小城市之一。居民被迫搬迁以获得如自来水、学校教育和医疗照顾。他们被带到其他城镇,政府为他们提供新的房屋。这个曾经是1.2万人口的锡矿城市,至今已化为废墟。

瓦罗莎(塞浦路斯)——旅游天堂的没落城市

瓦罗莎位于塞浦路斯的法马古斯塔,原本是一个现代观光城市,而且是世界上最豪华的度假胜地之一。

1974年,土耳其进攻塞浦路斯,分裂了这个岛屿。土耳其军队在其四周都围上铁丝网,完全控制了这座城市。除了他们自己人以及联合国的工作人员,谁也不准进入此城。当地居民纷纷逃走,期待着有一天能重回故土。

这座城正慢慢倒塌。尽管从好的一方面说,这片荒芜的沙滩成了稀有海龟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