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胶短纤维范文

时间:2023-03-22 04:33: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粘胶短纤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粘胶短纤维

篇1

关键词:超短纤维影响因素切断机 分散性缠绕

中图分类号: O189 文献标识码: A

普通短纤维根据品种和用途的不同,一般长度在32mm-102mm之间,而超短纤维一般指切断长度小于20mm的任何短纤维,常用的一般为3-10mm。根据原料的不同,一般有涤纶超短纤维、丙纶超短纤维、粘胶短纤维等。从市场总体状况来看,涤纶和丙纶超短纤维应用量较大,粘胶超短纤维应用量相对较小。但粘胶纤维具有的资源优势与品质特点,使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1粘胶超短纤维的品质要求

粘胶超短纤维主要应用领域是无纺布产品,高档造纸,建筑行业的增强材料。

根据其应用领域的要求,粘胶超短纤维与普通粘胶短纤维相比,具有特殊的品质要求。

切断长度的均匀性与精度,这很好理解,如果纤维名义长度为38mm,实际切断长度为37-39mm都不会影响纤维的使用,但在超短纤维中,切断长度为3-10mm,偏差到1mm以上时其长度偏差率已经达10%以上,对其使用已经有较大的影响,因此,粘胶超短纤维需要良好的工艺与装备来保证切断的均匀与精度。

分散性良好,特别是用于高档用纸和建筑行业的增强材料时,所谓分散性良好就是纤维在打散状态下,粘结,勾结量少,乱丝,杂丝,疵点丝少,在水中打散呈均匀分散,当用于造纸时,在造纸过程中均匀分散,纸面美观无瑕疵,用于建筑行业,增强效果良好均匀。

2影响超短纤维品质的关键因素

通过实验与试生产分析,我们首先确定了影响超短纤维品质的关键因素,以其针对关键因素制定解决方案。

粘胶超短纤维对纤维的长度与精度提出了很高要求,但普通粘胶短纤维生产现在最常用的切断机是水流式切断机,其通过水流握持丝条,由底动刀共同作用将纤维切断,其切断长度一般设计最小理论值为20mm,但各公司实际最短超长度一般未超过25mm。同时由于其切断原理的限制,在切断过程中必然存在着纤维长短不一,因此该类切断机已不能满足粘胶超短纤维的生产需求,因此寻求切断设备成为了生产粘胶超短纤维的首要关键因素。

粘胶超短纤维的分散性品质要求体现在生产过程中既包含了对切断精度的要求,也包括对纺丝及后处理工艺的要求,为了达到良好的分散性,必须提高纺丝及后处理工艺的品质。这个问题是达到粘胶超短纤维品质要求的第二关键因素。

3根据关键因素制定工艺方案

3.1切断机选型

从前文可知,切断机的选型非常重要,沟槽式切断机,瓷辊滚刀式,以及现在常用的水流式切断机装刀数最多为六把,切断长度受限。通过考察,可用于超短纤维切断的切断机以有下几类。

3.1.1铡刀式切断机:

铡刀式切断机是采用1对垂直平面方向进行直线运动的刀片,同步带动进给装置的送料导辊将被切的丝束喂入切断口,采用挡块固定所需的切断长度,完成剪切工作。

该设备结构简单,调整范围广范;对所切断的丝束要求不高,原料适用性差;缺点是切断效率低,切断精度差。但由于结构简单,价格低廉,被许多品质要求不高的用户所选用。

3.1.2平行刀式切断机:

刀盘上切断刀片的刃口沿一个平面方向上排布,刃口朝上,刃口之间的距离即是所需的切断长度,采用一个倾斜的压轮将丝束喂入刀盘,刀盘回转,碾压式地将丝束切断成所需要的切断长度。

在该类切断机上,切断后纤维,落棉比较顺畅,切断精度高,切断效率高,但设备结构复杂,维护要求高。刀片的实际工作长度低于刀的长度,切断能力有一定影响。

3.1.3压轮式切断机

压轮式切断机又称放射式切断刀盘切断机,所有的刀片呈放射性的安装在刀盘上,刃口朝外,,刀片刃口之间的距离即是所需的切断长度。刀盘回转带动丝束喂入,平行的压轮与刀片刃口接触将纤维切断。

该类设备切断能力大,速度高,质量好,切断长度没有差异,切断精度较高;刀盘设计简单,维护容易,可适合各种切断要求;同样的规模下刀盘所需要的刀片数量较少;丝束喂入状态好,不易发生扭转和翻动,出现断刀时,通过自停装置能使机器瞬间停止。设备包括曳引机和切断机两部分,参数设定后可自动调节张紧度,满足超短纤维所需要的切断精度要求

通过对比分析以及和粘胶超短纤维用户交流,我们认为选用压轮式切断机更为适合高精度粘胶超短纤维的要求。这种设备的先进制造技术多掌握在国外切断机制造商手中,如美国DM&E,鲁姆斯(LUMMUS),德国FLIESSNER,意大利FARE,日本帝人、东阳纺等。最终确定选用了日本帝人公司的产品。

3.2 分散性控制

根据影响分散性的因素,我们制定提高纺丝稳定性,优化后处理工艺,减少不良成形。

3.2.1提高纺丝稳定性

纺丝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成品纤维的分散性,主要影响饼丝和粘结丝以及疵点丝,根据我们的生产经验,要想保证纺丝稳定,必面保证供过来的粘胶品质好,酸浴质量好,纺丝组件状况良好,纺丝工艺匹配,因此在生产超短粘胶纤维时制胶系统、酸浴系统应该单独可调,不与其他生产线共用制胶体系、酸浴,从而保证制胶工艺、酸浴处理工艺的稳定,达到纺丝胶品质优良连续,酸浴洁净组份稳定。

由于其对分散性的超高要求,原有的喷丝组件孔径间距小,成形状况不佳,因此需要开发新的喷丝组件。由生产经验确定,达到保证良好的可纺性在开发喷丝组件可采用二种形式,一是减少单个喷丝帽的孔数,扩大孔间距,缺点是单锭总孔数下降,同样纺速下产量受到影响。二是采用环形喷丝板,多角度供酸,加大酸浴与丝的接触空间,改善酸浴与丝条接触的均匀性。通过分析,由于采用丝束线生产,受装置影响,本身不能升满锭,环形喷丝头使用尚不成熟,因此选用了减少单锭孔数的方案。单锭由76000孔减少到54000孔。新的喷丝头安装使用后,经过对比,成品的分散性明显改善。

3.3 降低乱丝缠绕丝

影响超短纤维分散性的另一要素是乱丝缠绕丝所形成的打结丝,丝团,在切断后造成超短纤维中的单双眼丝,在应用时会导致纸面不美观。因此必须降低纺丝与后处理过程中的乱丝与缠绕丝。乱丝缠绕丝的成因主要是牵伸在成形过程中因各种外在原因将单丝拉断在水流或蒸汽流的作用下打散发生缠绕造成的。因此从纺丝部位开始与丝条接触部位,所经过的水流和蒸汽流都要考虑进去。

首先纺丝及机内二浴部分、后处水洗槽内,塑化浴槽内的导丝部件,由于采用的陶瓷件,在使用一段时间受磨损影响,表面釉质脱落,露出里层,表面光洁度不够,与丝接触时易粘丝,导致单线断裂。之后受所接触水流蒸汽流后,断丝从丝束内游离到表面形成乱丝。因此,需要对这些导丝件的材质进行研究考察,选用耐磨耐酸碱的导丝件,经过对比试,选用高品质的三氧化二铝制作的导丝件,在与丝条接触,发生磨损后,由于内外部材质一致,光洁度不发生变化,可满足粘胶超短纤维的使用需求。缺点是价格昂贵。但由于延了使用周期,总体成本仅略有增加。

其次调整纺丝工艺,主要是降低盘间牵伸比和塑化浴牵伸比,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尽量减少单丝拉断现象。调整制胶工艺,保证粘胶品质,降低因纺丝丝条成形不良造成的单丝断裂。

最后分析可能对丝束产生冲击的部位与冲击的方式,研究最大限度降低冲击的方法。在塑化浴内一般采用蒸汽管直接加热,为了达到良好的蒸出CS2效果一般蒸汽对丝条的冲击较大,达到冲散纤维,蒸出CS2的目的。但在粘胶超短纤维生产中需要降这种冲击降低,选用缩小蒸汽管孔眼孔径,增加孔数的方法保证蒸汽量,同时调整蒸汽管孔方向,使其不直接吹向纤维,减少蒸汽对丝束的冲击。后处理各处理浴槽内加热方式为直接蒸汽加热,蒸汽管在丝束的正下方,正好对纤维形成直接冲击,借鉴大生产线精炼以蒸汽喷射泵为动力既对水进行加热又能对水的流动形成动力源的方式,采用蒸汽喷射泵管路外循环加热浴液。可直接将该部分蒸汽对丝条的冲击降为零。

篇2

关键词:粘胶短纤;EFE矩阵;IFE矩阵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6-0191-05

一、粘胶短纤行业概况

粘胶短纤行业是纺织工业中较早形成专业体系的行业,是纺织纤维行业的一个分支,粘胶短纤行业位于产业链的源头,在中国纺织工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差别化粘胶短纤维(功能化纤维是差别化纤维的一种类型)泛指对常规粘胶短纤维有所创新或具有某一特性的粘胶短纤维,一般经过化学改性或物理变形,使纤维的形态结构、物理化学性能与常规粘胶短纤维有显著不同,从而取得仿生的效果或改善、提高粘胶短纤的性能。

中国粘胶短纤工业的发展时间较短,自改革开放至今仅二十余年历史,但在此期间,行业快速成长,世界地位也不断提升。 2005年中国粘胶短纤的产量已增长至89.7万吨,占世界总产量40%,系世界第一大粘胶短纤生产国,①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还不是一个生产强国,国内生产的品种大部分系普通粘胶短纤,差别化率仅占20%左右,差别化粘胶短纤存在较大的供需缺口,每年需大量进口来弥补。2006年,粘胶短纤进口量为5.4万吨,进口品种以差别化粘胶短纤为主。②

而国外发达国家粘胶短纤的生产主要以差别化粘胶短纤为主。发达国家的一些有实力的粘胶短纤企业都很重视粘胶短纤的研究和新品种、新技术的开发,并向高技术、高功能性和新品种纤维方向发展,目前,国际上实力较强的前五位粘胶短纤公司占有世界粘胶短纤市场份额的42%,其中印度的Grasim公司(格拉西姆公司)占12%,奥地利的Lenzing公司(兰精公司)占10%,这说明尽管世界粘胶短纤公司众多,但该行业的集中度却非常高,几家大公司在整个行业中占有主导地位。③

二、生产规模所处行业地位

根据中国化纤工业协会统计,截至2006年末,中国粘胶短纤生产企业共计27家,包括国营、合资、股份制、乡镇及私营五种经济类型。近几年,中国粘胶短纤行业的集中度明显提高,产能向前十位粘胶短纤生产企业集中。以2006年数据为例,全国粘胶短纤产量总计约110.5万吨,排名前十位的生产企业总产量达72万吨,具体(见下页表1)。④

而在2011年,总产量达到270万吨(不包括在建项目93万吨),比2006年增长了300%。解决普通粘胶短纤产能过剩已经开始成为行业的普遍面临的问题。

三、外部机会与威胁、内部优势与弱点分析

本文认为,可以利用外部因素评价(EFE)矩阵和内部因素评价(IFE)矩阵[1~5]对国内行业的内外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现状作出EFE矩阵、IFE矩阵分析(如下页表2、表3所示):

(一)外部机会

1.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粘胶短纤行业是国民经济的传统产业,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包括粘胶短纤在内的化学纤维的发展,并大力引导粘胶短纤行业加大技术投入,支持粘胶短纤行业向差别化、功能化粘胶短纤和环保清洁生产技术逐步转变。《中国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大力发展高性能纤维、差别化纤维、绿色环保纤维等新型纤维”,“加强化纤企业清洁化生产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

2.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现状。目前,世界经济正步入新一轮增长周期;中国国民经济近五年始终保持8%以上的较快增长速度;同时,中国纺织工业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拉动效应下,也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04—2008年增速平均为22%。中国五百强中就有140多家是纺织行业,为中国粘胶短纤维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强有力的需求拉动作用。随着中国城乡居民购买力的提高,人们对纺织品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纺织纤维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为粘胶短纤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发展动力。① 2008年以来,出现了短暂的徘徊期间,但是从2010年年初开始,中国纺织行业的生产、内销、出口等在数据表现上均呈现了较快的回升增长势头,随着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出口退税调整,产能过剩,成本攀升等不确定因素的出现,纺织行业目前倍感压力,但是产业升级,国内需求的提升都将会进一步促进中国纺织业的转型发展。从目前情况看,未来若干年内粘胶短纤行业的发展依然处于增长阶段,发展发向偏向差别化产品的趋势明显。

3.粘胶短纤行业的技术进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粘胶短纤行业通过实施淘汰落后和高新技术的运用,实现行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的升级。通过加强对单线生产3万吨粘胶短纤生产技术和环保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及推广应用,一些成熟的先进技术已在粘胶短纤生产中普遍使用,如组合喷丝头等新型纺丝技术、六效蒸发技术、连续结晶技术、连续浸压粉技术等,逐步取代小面积喷丝头纺丝技术等传统的生产技术以及原料路线不合理、三废量大的落后工艺,实施清洁化生产,实现提高产品质量和逐步从“环境末端治理”向“污染全程控制”的重大转变。未来各种差别化粘胶短纤生产技术也将广泛为粘胶短纤行业所采用,如:高湿模量、高白、负离子、有色、竹纤维粘胶短纤生产技术等,这些技术将起到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三废”排放的作用。

4.世界石油供应的影响。石油是纺织合成纤维的最基础原料,涤纶短纤、腈纶短纤均属于合成纤维,自二次大战以来因其低成本、低价格、功能多样而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已占纺织纤维产量的近40%。但近几年来世界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给涤纶、腈纶的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另外,石油是国家的经济命脉,中国一直处于能源稀缺的状态。中国2004年通过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年)》(草案)中,第1条就提出了“坚持把节约能源放在首位,实行全面、严格的节约能源制度和措施,显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粘胶短纤行业,减少对合成纤维的需求量,并进而减少对石油的依赖程度,可为国家节约能源战略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外部威胁

1.国内技术开发相对滞后。虽然近几年中国在粘胶短纤维成套生产装备国产化上已经取得较大进展,年产3万吨生产线已经成熟,但在差别化粘胶短纤的工艺技术开发、新产品开发方面与国外还存在很大差距。发达国家研究开发的一些生产粘胶短纤的新技术如天丝中国还未能掌握。

2.原材料供应不足,价格不稳。粘胶短纤的生产原料主要为化学用浆粕,包括棉浆粕和木浆粕,两种原材料均可用于生产粘胶短纤,生产工艺略有不同。生产1吨粘胶短纤所需棉浆粕用量一般为1.04吨或木浆粕1.1吨,2006年中国粘胶短纤总产量为110.5万吨,据此计算,化学用浆粕需求量约122万吨,这还不包括其他产品对化学用浆粕的需求。但根据统计资料,中国2006年化纤浆粕产量仅90.1万吨,进口数量40.86万吨,② 国内市场有巨大的供需缺口,需进口浆粕解决。

2004—2011年棉浆粕、木浆粕进口情况(见表4)。③

表4 各年度浆粕进口情况

另外,原材料价格不稳也导致行业内的2010年是棉浆粕行业整体快速上涨的一年,年初棉浆粕价格从11 800元/吨上涨至11月10日22 500元/吨,上涨幅度高达91%,后续在国家调控政策下出现快速下滑,这样的原料价格波动必然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开工率降低甚至停产,陷入艰难决策的困难局面。

3.环境保护因素。粘胶短纤行业属于污染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对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从长远来看,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保政策要求的提高,有利于粘胶短纤行业加强环保产品的开发,增强产品竞争力。但短期内,可能会加大粘胶短纤企业的生产成本。

4.国际市场的冲击。随着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2000年期间,世界上主要的粘胶短纤公司对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粘胶短纤生产更加集中化和专业化,同时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一是对老品种进行技术改造,抵御发展中国家低成本价格的竞争。技术改造的主要内容是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的化工机械来装备粘胶短纤行业,从质量上提高老产品的竞争优势。二是加强对环保型、差别化粘胶短纤的开发。通过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世界上主要的粘胶短纤公司的竞争力进一步的加强,对中国的粘胶短纤工业发展带来较大冲击。

5.国际贸易摩擦与人民币升值。2005年配额取消后,中国纺织行业获得了进一步快速增长,据中国海关统计,2005年1—2月份中国纺织品出口增幅高达29.69%,其中对美国出口增长81%,对欧盟出口增长70%。但对美国、欧盟出口的快速增长,使美国、欧盟启动了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特保”调查,造成了中美和中欧之间的纺织品贸易摩擦。虽然美国、欧盟对中国设限调查纺织品出口合计只占2004年中国对全球纺织品出口额的3%,影响较小,但因对美国、欧盟纺织品出口占总额的40%左右,随着未来美国、欧盟其他相关特保政策的可能出台,中国纺织品出口增长率将会受到一定影响。①

此外,目前中国出口的纺织品较多属于中低端产品,最大的竞争优势就是价格优势,产品竞争力受汇率的变动影响较大。人民币升值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从长期看,人民币的升值能够促进调整纺织企业出口结构,改变目前的价格竞争局面,但不能否认,人民币升值削弱了中国纺织品出口的价格优势,在短期内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已经产生较大影响。

(三)内部发展的优势

1.规模集中,降低成本。国内主要生产厂商经过多年的建设,生产规模效应初步现象,并在新疆包括中亚等地,不断涌现出新的生产基地及原料供应渠道,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国内企业的规模优势进一步扩大的原料供应问题。

通过从新疆,中亚等生产基地自备棉浆粕厂直接供粘胶短纤生产,国内化工辅料成本、水电汽费用、制造费用均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

2.本地市场开发。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越来越趋向于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国内市场的比重越来越高,相对于国外企业,以及国内的中小企业,国内市场集中度较高的企业在地方性市场渠道开发上有明显优势。目前粘胶短纤的消费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山东三个纺织大省,2005年这三个地区的粘胶短纤用量达到了全国用量的52.5%。以澳洋科技、山东海龙为代表的企业在区域性市场开发上可以说有天时地利,比较容易开拓业务。

3.提高自有棉浆粕供应率。前文已有所述,粘胶短纤的生产原料主要为化学用浆粕,包括棉浆粕和木浆粕,2006年中国化学用浆粕总产量仅90.1万吨,进口数量40.86万吨。按2011年行业开工率按80%预计,吨粘胶纤维耗用浆粕1.06吨计算,2011年需要耗用浆粕总量将达254万吨,浆粕缺口达57万吨左右,特别是2011年6月一批新建项目陆续投产需要准备采购浆粕约10万吨,浆粕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

国内排名前十位的粘胶短纤生产企业中,有6家企业具有棉浆粕生产能力。其中4家企业可基本满足自身生产需要(2006年):山东海龙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有10万吨产能、山东高密银鹰有限公司有14万吨产能、吉林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有5万吨产能;另两家企业河北唐山三友集团公司2万吨产能,新乡白鹭化纤股份有限公司3万吨产能。③目前国内生产企业仍在持续扩大棉浆粕生产能力,包括山东雅美,新疆新农等浆粕原料企业的扩产。

棉浆粕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棉短绒。棉短绒原作为废弃物丢弃,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粘胶短纤行业的发展,将棉短绒废物利用,减少了对石油化纤的需求,为国家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新疆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植棉省份,2006年的棉花播种面积达1 908万亩,占全国总播种面积7 952万亩的23.99%,棉花产量高达21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673万吨的32.39%,连续十四年保持全国第一。一般每生产一吨皮棉的籽棉可生产12%~13%的棉短绒,新疆棉短绒的产量约26万~28万吨;同时,与新疆毗邻的中亚四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的棉短绒产量合计约34万~37万吨,巴基斯坦棉短绒产量约25万~27万吨,而中亚各国及巴基斯坦国内轻纺工业落后,国内需求很少,大部分向外出口。④ 国内主要生产厂商通过在新疆设立棉浆粕生产基地,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进口棉浆粕等措施,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很大程度解决了原料来源的后顾之忧。

(四)内部弱点

与国际的大型粘胶纤维生产企业相比,国内公司普遍有以下劣势:

1.主营业务的深度和广度相对不足。国内公司在常规粘胶短纤领域具有较大成本领先优势,但在差别化粘胶纤维的研究开发、业务拓展方面依然较弱,R&D投入、研发人才资源均远远少于国外先进的企业,国内大部分工艺技术只能达到世界20世纪90年代水平。有部分国内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必须通过加强科技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已经取得初步性的成果。比如作为粘胶短纤行业龙头企业的山东海龙,技术力量雄厚,具有完善的科研开发体系和国内唯一的、最完备的中试生产线,已成功开发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系列新产品。公司被山东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被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认定为功能性粘胶产品开发基地,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2.和国外大公司相比,资金和技术相对较弱。尽管今年来行业飞速发展,年均销售规模增长率达到55%,但是国内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相对狭窄,仅有银行贷款和自身积累,相比较而言,国有上市企业,起点高,实力强,在资金方面更有竞争力。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澳洋科技等行业的领军企业,在上市融资的这个渠道上开拓出了新的道路,但是由于国内证券市场发展的特殊性,国有企业曾经占据了大部分有限的证券融资资源,为规模优势奠定了基础,作为民营企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也在努力向着资本经营的方向努力,但目前,主要的融资渠道还是来自于企业积累和相应的银行贷款,发展速度收到资金瓶颈的牵制。

3.企业管理系统有待完善,在飞速发展的形势下,管理系统的建设滞后,目前仍在建设企业管理的基本制度和流程如采购管理、客户信用管理等,尚需进一步的交流和修正。注重品牌效应,把品牌发展作为公司发展的方向是行业发展的必然,国内已经涌现出一批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的行业领军品牌,比如很多日本企业把“白金马”牌粘胶纤维产品作为采购的标准。”①

四、粘胶短纤行业科技继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多年以来,国内企业主要是通过粘胶短纤生产能力的扩张以增强竞争实力和加强成本领先的优势,但是这种战略继续推行存在较大的制约,包括: (1)行业产能的过度扩张一旦遭遇下游需求不足,将导致价格雪崩,全行业微利甚至亏损,这在国内家电行业、手机行业已充分体现;(2)从原料基地到生产基地的运输瓶颈制约了产能的进一步扩大;劳动力价格的攀升,原料价格的攀升以及波动,汇率的攀升等,都是制约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3)由于国家对于节能环保的法律法规要求越来越突出,一些生产基地迫切需要产业转移;土地、蒸汽等制造资源的制约也越来越突出,后果会导致规模不经济;(4)人才资源不足、管理体系滞后的制约越来越突出;管理、科技人才方面的薄弱以及“人治”为主的管理体系,使公司多元化战略风险较大。

笔者认为,国内粘胶短纤行业的发展仍有巨大潜力,关键在于企业的发展思路和战略定位是否适宜,要做到增强核心竞争力而不是片面的追求规模效益,只有做到产品的升级,管理的升级,才可能做到产业的整体升级。

参考文献:

[1] [美]弗雷德·戴维.战略管理[M].李克宁,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敖世友,马玉.基于管理熵模型的外部因素评价矩阵重构[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30-34.

[3] 吴佳佳.基于道斯矩阵的会展物流业发展战略研究[J].物流技术,2008,(3):30-34.

篇3

关键词:单纤维;拉伸性能;影响因素;分析;重要性

对于试验人员来说,单纤维的强伸度测试是一项比较精细的工作,由于各种纤维的长度、细度、强度、伸长率、吸湿性能各不相同,在试验过程中对环境、人员、仪器软硬件的要求也比较高。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并在GB/T14334—2006《化学纤维 短纤维取样方法》和GB/T 14337—2008《化学纤维 短纤维拉伸性能试验方法》[1]两个标准的规定条件下进行比对测试,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逐一分析,总结出在试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 温、湿度对单纤维拉伸性能的影响

实验室空气温湿度影响到纤维的温湿度和回潮率,影响到纤维的内部大分子结构状态,从而影响到纤维的拉伸性能。

1.1 温度

纤维在被拉伸时其强度主要受内部大分子结构和局部缺陷因素的影响。在高温下,内部大分子结构是主导因素。在纺织化学中,对纤维高聚物而言,一般情况下的高温是指-100℃至室温以上的范围,而低温是指-200℃以下的温度范围,GB/T 14337—2008《化学纤维 短纤维拉伸性能试验方法》中规定的试验环境温度属于高温范围。

当纤维回潮率恒定的条件下,温度升高,纤维内部大分子热运动加剧,大分子柔曲性提高,分子间结合力被削弱。因此,一般来说,温度升高,纤维的拉伸强度下降,断裂伸长率增大,拉伸初始模量下降。

1.2 相对湿度

吸湿机理是决定纤维吸湿性的内在因素,实验室相对湿度的变化主要是通过对纤维回潮率的影响从而对其拉伸性能产生影响。

影响纤维吸湿性的决定性因素是纤维内部的亲水基团,亲水基团的存在与否、数量的多少、极性的强弱决定着纤维吸湿性的高低。亲水基团通过与水分子的缔合,使水分子在纤维内部依存下来,因此纤维内部的亲水基团越多、极性越强,纤维的吸湿能力就会越高。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相对湿度越大,纤维的回潮率越大。

如表1所示,涤纶、丙纶在相对湿度为65%、95%、100%的状态下,回潮率没有很明显的变化。而粘胶纤维、细羊毛纤维、桑蚕丝的回潮率变化率均在100%左右。

一般情况下,纤维的回潮率越大,则纤维的强度降低,伸长率增大。这是因为纤维的回潮率变大后,分子间结合力变弱,结晶区更加松散,纤维的强度降低,伸长率增大。如表2所示,粘胶纤维的湿干强度比为50%,湿干伸长比为125%,绵羊毛的湿干强度比为75%,湿干伸长比为120%。但是对于涤纶和丙纶纤维则影响不很明显,表2中涤纶和丙纶的湿干强度比均为100%,湿干伸长比也均为100%。

究其原因,粘胶纤维由纤维素大分子构成,大分子每一葡萄糖剩基上含有三个羟基,所以吸湿能力强;羊毛纤维中的大分子由α氨基酸缩合而成,大分子上有很多氨基、酰胺基、羧基,所以其吸湿能力好[2]。而涤纶和丙纶大分子中没有亲水基团或极性很弱,因此吸湿性能也很差。因此在做拉伸试验过程中,实验室相对湿度的控制对试验结果的真实可靠性尤为重要,尤其是亲水性纤维。

2 检测仪器对单纤维拉伸性能的影响

断裂强力仪分等速拉伸(牵引)型(CRE)、等加负荷(负荷增加的速度保持恒定)型(CRL)、等速伸长(试样变形的速度保持恒定)型(CRT),由于不同类型仪器得出的数据结果没有可比性,本文就以标准中规定的等速伸长型纤维拉伸仪为例。

由于单根纤维线密度很小,如粘胶短纤维一般是1.48dtex、1.5dtex,干态强力一般为3cN~4cN,湿态强力有个别小到2cN以下,这对仪器的性能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仪器的夹持器应装样方便,夹持力应保证完全夹持而不损伤纤维,夹持力太大容易夹伤纤维,造成钳口断裂;夹持力太小纤维容易打滑,造成纤维断裂伸长率偏大。如图1、图2是规格为1.5dtex×51mm的涤纶短纤维,按标准调湿后,在标准大气环境中试验得出两种典型的非正常拉伸曲线。由图1可知,纤维未到自由断裂点就已经断裂,此时纤维断裂强力和伸长率均未达到最大值。这是由于钳口夹持力较大导致纤维损伤,最终导致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都偏小;又如图2,曲线从10mm开始就以近似水平线出现,这是由于纤维所受拉伸负荷(此负荷不足以拉断纤维)略大于钳口摩擦力,使纤维在钳口滑移。这种情况会导致断裂伸长率偏大甚至是很大。

3 参数设置对单纤维拉伸性能的影响

3.1 隔距长度

不管是天然纤维还是合成纤维,在纤维长度方向上的横截面积和内部结构都不可能达到完全理想中的均匀状态,总会在长度方向上出现某些薄弱环节,这使纤维的强度产生纵向不均匀,而当纤维在被拉伸时总会在最薄弱点断裂。在正常断裂情况下,当纤维隔距长度越长时,被检测到的薄弱点越多,最薄弱点可能会更脆弱,纤维的强度也会更小;相反,当检测隔距长度越短时,被检测到的薄弱点越少,纤维的强度就可能会稍大些。图3为规格为1.67dtex×38mm的涤纶短纤维强力随隔距长度的变化。

3.2 拉伸速度

高分子材料在低的拉伸速度下,有充足的时间利于缺陷的发展,从而强度值较小,而较大的拉伸速度下,材料的断裂主要是其化学键的破坏引起,测得的强度值较大,但是如果拉伸速度差别不大,则影响是不明显的。

纤维断裂机理亦然,强力会随拉伸速度的增大而增大。本人认为原因可能是:

(1)纤维中大分子(有几个层次结构)之间一般都会有裂缝,受力时会出现应力集中,裂缝会在受力时扩展,拉伸速度越大纤维断裂时间越短,裂缝扩展的范围越小,故纤维强力越大,反之越小。

(2)从急弹性变形、缓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来看,拉伸速度越大急弹性变形占的比例越大(缓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越小,分子之间的滑移越小),大分子同时分担的力越均匀,故表现出纤维强力越大。

3.3 预加张力

预加张力是使纤维伸直而不伸长的力。预加张力过大会将纤维拉得过长,这样会损失纤维的伸长,甚至可能会损伤纤维,其强力也会受损;预加张力过小又不能使纤维充分伸直,纤维的伸长率会增大。在自动加预加张力的拉伸仪器上,预加张力的设置和实际使用张力夹规格两个因素共同影响着纤维伸长率的测试结果,见表3所示。

4 试验人员操作手法对单纤维拉伸性能的影响

试验人员的操作手法属于习惯问题,不良的试验习惯便是使检测结果产生系统误差的关键因素,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都应严格按照检测标准规范操作,尽量避免纤维受到外力作用和回潮率的影响。

(1)实验室样品应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在用于短纤维拉伸测试的取样应严格按照GB/T 14334—2006《化学纤维 短纤维取样方法》中的多点法进行取样,取得的样品应并排在绒板上,并按一定的顺序夹取,尽量避免个人偏好。

(2) 在用张力夹夹取纤维时尽量轻轻夹取,之后托于掌心,以免纤维在随张力夹摆动下受力,导致其强力损失。

(3) 应尽量保持双手的清洁和干燥,若手上汗液较多可能会导致纤维吸湿,使纤维性能受发生改变。

(4) 夹持纤维前应清理上下夹持器中的纤维残渣和杂质,切忌用口吹气的方式进行清理,这样会增加夹持头器中的局部温湿度,影响纤维的拉伸性能。同样的道理,试验的任何时候都要避免近距离正对纤维呼吸。

(5) 在进行湿态拉伸测试时,液体和浸泡时间也要严格按照GB/T 14337—2008《化学纤维 短纤维拉伸性能试验方法》规范进行。

5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在进行单纤维强力测试时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应该按照标准控制实验室环境温湿度,尤其是吸湿性能较强的纤维,如粘胶纤维。

(2)选用灵敏度较高、精确度较高、准确性较好、能有效夹持纤维的拉伸仪器。

(3)预加张力的设定值与实际使用张力夹规格应符合以下三种情况之一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拉伸测试结果:

a.设定值与实际使用张力夹规格都按照标准规定;

b.设定值符合标准规定,实际使用张力夹规格小于标准规定;

c.设定值小于标准规定,实际使用张力夹规格符合标准规定。

(4)拉伸速度大测得强力就越大,伸长率也会随之变化。操作时应控制强力仪下夹持器的下降速度,以保持拉伸速度不变。

(5)试验人员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都应严格按照检测标准规范操作,尽量避免纤维受到外力作用和回潮率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GB/T 14337—2008 化学纤维 短纤维拉伸性能试验方法[S].

篇4

牟胤梓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粘胶纤维的社会需求量一天天的增大,生产形势越来越好,为了适应这个大好形势的需要,对粘胶纤维生产设备的革新、改造、挖潜及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已成了极其重要的环节。于是,对粘胶纤维生产中使用的过滤材料的选择已成为关键性突出的问题。

在粘胶纤维的生产过程中,粘胶的过滤效果直接影响到生产的平衡、粘胶的损失和材料的消耗。其过滤质量直接影响粘胶的品质。所以目前国内生产厂家,除了对滤机的选定外,对滤材的选用则成为重要的课题。因此,jbz—201丙纶过滤毡的研制是十分及时,也是当务之急。

一、   产品简介

jbz—201 过滤毡是以丙纶纤维与丙纶基布,经过针刺工艺构制而成的新型过滤材料,通称丙纶过滤毡。

丙纶过滤毡早在七十年代初期,国外已经开始应用于工业生产过滤体中,成为重要的滤材之一,但在国内目前仍是稀有产品,正处于研究,发展中,该产品是一种新型的过滤材料,它具有良好的过滤效果。可以广泛应用于化工、油类、水质等过滤,尢其是对于粘胶纤维生产中的粘胶过滤效果更为突出,更加显示了它的优越性和生命力。所以越来越止被人们和各行各业所认识,应用越来越广泛。将为工业过滤提供优秀滤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     产品的性能、特点及用途

丙纶过滤毡的化学性能稳定,耐酸、耐碱、耐有溶剂腐蚀。物理性能良好,毡面细腻、坚牢、耐摩、拉力大,回弹性好。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过滤孔道不易堵塞,便于洗涤,边不渗漏,减少污染。具备过滤质量好、产量高、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工艺简便、操作方便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化工、油类、水质等过滤,尤其是用于粘胶过滤更为重要,充分显示:它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将为粘胶纤维生产过滤技术起着重要作用。是一种理想的过滤材料。

三、   形成机理:

根据粘胶纤维工厂提出的使用要求和技术指标,以及国外的技术情报。选用了化学性稳定、物理性能良好的丙纶纤维为原料。以丙纶粗纱织物为基布,丙纶短纤维为绒料,以一定的比例将纤维针刺于基布上,构成内有基布,外有纤维构成坚实、牢固的成品毡体。保持合理的单位重量,以适宜的刺针(植绒针)反复刺合加固,增加基布和纤维间的结合力,从而提高毡体的紧密度,保持一定的透气性。通过热定型使毡体表面的纤维毛绒连结牢合,提高实物的密度,克服表现脱行起层现象。另外,以601高分子改性橡胶粘合剂对丙纶毡四边根据使用规格进行封闭,解决在使用中四边渗漏的弊病。制得理想的成品,达到了满意的效果,与国外产品基本相似。

㈠生产方式: 采用新型的针刺技术,将丙纶纶短纤维开松、梳理、成网,铺于基布上经针刺成毡,后经热定型、断片、封边处理制得成品——jbz——201过滤毡。

㈡工艺流程:

基本织造ù检查ù缝边修补\ù针刺成毡

纤维开松ù称量ù梳理成网/

断片检测定型坯检

封边ù晾干ù检验包装ù入库

㈢生产程序:

a、基布织造:以2.5       ~         3 .0×114mm的丙纶粗纤维材料,织造耐酸、耐碱、耐腐蚀;拉力大,有较好的回弹性;无稀密路,无破洞,无断径、断纬等疵点的基布。

b、针刺制毡:丙纶短纤维经梳理成网,按分层定量喂料,网层保持厚薄均匀一致,避免产生折迭波纹或产生破洞、堆积等现象。高速针刺结合的距离和相应的穿刺次数,制成密度大、厚度薄,具有较好的硬挺度,保持合理的透气性的坯毡。

c、热定型:通过定型机,即内有蒸汽圆辊烫平机,外有弧型的远红外加热器构成。进行定型处理,使其坯毡表面牢固和内部紧密,克服脱毛、起层现象,便不得产生剧缩、局变、焦结等弊病。

d、封边:选用601高分子粘合剂,对成品的四边根据需要规格进行封闭。防止丙纶毡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边渗漏的现象。

四、       主要的技术指标及工艺配方

a、 原料及规格

丙纶纤维:1.5  ~ 2d×38 mm

1.5  ~ 2d×54 mm

b、 基布

长度:     ≥4200cm

幅度:     ≥1280 mm

织物组织: 1/1四层平纹

经纬密度: 18×16根/寸

单位重量:  250±25g/m

c、 针刺

针刺深度:16~18 mm

针刺程序:铺1刺1。铺5空刺1。空刺正2×2

反2×2

正1×1

纤维比例:66~68%(占总量)

坯毡量重:750±25g/m

d、热定型:

毡体表现纤维粘均匀,无脱毛、起层现象,在不影响透气度的情况下适当提高定型温度,但不得产生剧缩,形变,及焦结等疵病。

e、 成品

匹毡:43000×1100 mm mm

断片:1055×1030mm

厚度:3.25~3.75mm

单位重量:775±25g/m

拉    力:经向>180kg/5cm×20cm

          纬向>140kg/5cm×20cm

断裂伸长:经向<55%

          纬向<85%

透气度:13±25 ml/cm.s(毫升/厘米.秒)

f、 断片、封边

封涂胶面的有效部位不得大于或小于规定的尺寸的3毫米,边部封闭良好,保持一定的弹性,涂胶均匀,不得有漏地、漏涂现象,透气度<3 ml/cm.s。

601粘合剂配方

甲液:通用型气丁橡胶100份(重)

白炭黑         25份

防老剂d       1.5份

醋酸乙酯       200份

100汽油腔滑调  200份

          乙液:丁腈——26      5份

                 氧化锌         5份

                 氧化镁         4份

                 乙酰硫脲       2份

                 乙酸乙酯       90份

甲:乙=6~10:1

五、    社会影响及经济效果

早在七十年代国外此类产品就已经出现,但国内至今尚未闻世。过去我国二十几家粘胶纤维生产厂,有部分厂家引进,靠美国和南斯拉夫进货,货源不足时断时续。所以对丙纶毡生产的要求似饥如渴,因此,地丙纶毡的研制成功,深受用户的欢迎。

丙纶过滤毡是一种良好的过滤介质,应用价值高,成本低廉,使用寿命长,过滤效果好,应用十分广泛,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逐渐扩大使用范围,深受欢迎,将在粘胶纤维生产过滤技术中占重要地位。

经使用证明,以丙纶毡代替绵花一致认为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减轻污染,过滤质量好、效率高,寿命长,比使用棉花大大降低成本,可提高产量2.5倍。按年产万吨粘胶丝,丙纶毡用于一、二道过滤就可为国家节省三十万元以上,因此,丙纶毡是一种十分有应用价值的新材料。

丙纶毡应用后在粘胶化纤厂中,不但取代了用棉花过滤的陈旧落后的工艺,而且对老设备的改造、挖潜及新工艺的推广提供有利条件,成为一种理想的过滤材料。

由于丙纶过滤毡的研究成功,得到粘胶纤维厂的应用,从此克服了进口的困难。从使用的结果证明该产品完全符合使用的技术要求和国外产品媲美,四边封闭防渗漏技术大大超过美国和南斯拉夫的同类产品。从此代替了进口筛框机成本高、工艺复杂的生产方式。在国内影响很深,反映甚好。

该产品:1984年12月通过了纺织部级鉴定并颁布了部级质量标准,当年获得吉林省科技成果一等奖。翌年被评为纺织品部优秀新产品。

篇5

“这对于加快我国印染和粘胶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节能减排,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布局,实现粘胶纤维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等将具有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工信部消费品司有关人士强调。

新的准入政策,以《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指导,结合行业技术进步和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的目标任务,在广泛调查研究、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就今后印染和粘胶项目的投资备案、施工建设、环评审批、土地供应、信贷投放、质量、安全监管、生产运营等准入条件予以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对促进行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将起到积极指导作用。

“出台很适时”

去年5月,在2009年纺织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会议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杨东辉表示,目前我国印染布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3以上,化纤产量占世界产量超过50%。每年耗煤量、耗水量相当大,仅每年的废水排放量就达到26亿多吨。虽然印染是纺织产业链中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关键行业,但是能耗、水耗高,废水排放量大的行业,印染行业污染物排放量占纺织工业总排放量的80%,能耗占30%,行业发展面临很大障碍。

《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纺织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明确提出了三年内单位增加值能耗年均降低5%、水耗年均降低7%、污水排放量年均降低7%,淘汰75亿米印染落后产能的目标。因此,加强印染行业准入管理,对于促进纺织节能减排,加快结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世界粘胶纤维产量呈微弱下降之势,且生产能力正逐步向第三世界,特别是向亚洲国家转移。而我国粘胶纤维行业发展快速,产能、产量已占到世界的50%以上,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原料严重依赖进口(人纤用木浆原料几乎全部靠进口解决,棉浆用棉短绒也需大量进口),三废排放和治理的压力增大以及区域、企业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因此,粘胶纤维行业准入条件的制订,对于加快我国粘胶行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促进节能减排,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布局,实现粘胶纤维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等具有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产业升级成主流

早在2008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已经出台了《印染行业准入条件》,对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的生产布局、工艺装备、企业管理、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以及监督管理等提出了具体要求。时隔两年,印染行业准入条件再次出台,门槛也被大大提高,是“限制”,还是提升,为何标准更改如此快?

“2008年出台实施的《印染行业准入条件>,对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规范新建和改扩建印染项目准入,促进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近两年随着印染行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纺织节能减排、技术升级的加大,原准入条件指标有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的空间,而且节能减排重点是现有企业的改造调整,需要重新加强对现有企业的规范要求。可以说,加快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淘汰落后已成为今后纺织行业的主流发展。”参与修订新印染准入条件的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从2000-2008年,印染废水达标率从77.91%提高到94.81%;印染行业万元产值废水排放量降低了47.23%。2008年纺织工业废水排放量230362万吨,居各工业行业第3位。“虽然印染行业在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很大发展,但由于我国不少印染企业都是改革开发以后发展起来,生产工艺和生产装备大都是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水平。装备水平不高造成设备稳定性差、能耗水耗高、自动化程度低和跑冒滴漏问题严重,特别是自动化水平低和能耗水耗大的问题尤为突出。”有专家表示,在纺织工业废水中,总量大、污染严重且难处理的主要是印染废水,占纺织工业总排放量的80%。印染行业排放的印染废水是我国工业系统中重点污染源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国2328家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印染布产量484亿米。如果按目前我国印染厂的水、电、汽能耗占印染布总成本40%~60%计算的话,加快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特别是降低能耗,对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尤为关键,行业节能减排的空间很大。

而此次《准入条件》,在原有的基本框架结构上,结合行业发展现状及节能减排要求,虽进一步提高了准入门槛。但指标设置科学合理、先进可行,对现有印染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转型升级寄到了积极的规范、指导作用。

促进行业集中

“这个准入条件出台很适时,目前我国粘胶的缺口依然较大,由于粘胶纤维属再生纤维素纤维,发展潜力巨大。中国化纤协会副会长叶永茂表示:“准入条件对粘胶行业的发展,特别对产业高水平、高效能的提升,具有很大的推动有作用。特别是从产能、生产效率、产品质量、能耗物耗、环境保护等方面对粘胶企业的要求和指导,有利于粘胶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差别化率的提高,将大大促进行业和企业的技术进步、发展新型替代原料和一体化发展。”

据了解,受棉花种植面积等影响,棉短绒和棉浆粕的产能已经不能满足国内快速扩张的粘胶纤维生产要求,而主要依靠进口的木浆也受到价格和进口量的限制,所以准入条件将替代原料明确提出,要求新建或扩建产能需要有新型替代原料的配套,这将促进粘胶行业开发新型原料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如中山东海龙的黄麻浆、吉林化纤的竹纤维等,极大地提高了粘胶行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

同时,新准入条件明确提出“对现有年产2万吨及以下粘胶短纤维生产线实施限期逐步淘汰或技术改造,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后,形成差别化、功能性、高性能的粘胶纤维生产线,差别化、功能性产品占全部产品的比重高于50%。”对此,叶永茂强调:“在对这个‘准入条件’解读时,千万不要误解,尤其是在提到在对现有年产2万吨及以下粘胶短纤维生产线实施限期逐步淘汰上,不是淘汰企业和产能,而是就落后的生产装备和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预计,随着粘胶行业的新进入企业数目将减少,新进入者对行业现有企业竞争的减弱,竞争将集中于现有企业中,竞争将更加有序。同时,随着落后产能及小产能的逐步淘汰,粘胶市场的产需也将趋向平衡,业内产能较大企业市场份额将大大提高。但对于行业内已经具备较大生产规模的企业、技术和设备已经比较先进且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大型龙头企业来说,其竞争优势将越加明显。如山东海龙、唐山三友、富丽达等。

印染:调整与升级并重

根据当前印染企业运行和废水排放实际,新

准入条件明确提出“园区外企业应逐步搬迁入园,原地改扩建项目,不得增加生产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加强对印染企业排放的监管,而且可充分利用园区的公用工程,来降低印染企业能源消耗和废物综合处理的成本。

由于之前考虑到印染企业独立处理印染废水的经济成本承受力,原准入条件设置了建设规模要求。而新准入条件规定“园区外企业应逐步搬迁入园”集中处理污染物。对此,为适应印染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要求,不再对规模提出限制,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别有先进技术且规模较小的企业。而对“现有印染企业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淘汰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前处理设备、浴比大于10的间歇染色设备以及拉幅定形设备,凡有落后设备和工艺的企业,必须和淘汰落后结合才能改扩建。”的提出,则对印染企业加快淘汰落后和产业升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发展。

近两年,印染节能减排技术、装备及资源综合利用进展较快,尤其气流染色和废水余热回收技术的推广使用,明显降低了水和能源的消耗,比照先进水平的标准,结合我们印染企业现状,明确并提高了部分产品的能耗、取水标准。如果以前只停留在口号和自觉上,那么新准入条件则明确提出了标准参照。如新建或改扩建项目棉、化纤印染标准品百米能耗指标由38公斤标煤下调到35公斤;现有企业标准品百米能耗由54公斤下调到42公斤,新鲜水取水量由3吨下调到2.5吨。

虽然新准入条件对印染行业的发展和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引导。但也有专家担心:新准入条件对先进不先进设备和工艺没有具体的量化、定性;监督管理和评定没有具体的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有些分歧。

粘胶:优化与竞争加剧

目前,我国的粘产量已达世界总产量的近50%。面对发达国家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的竞争,我国粘胶纤维产业目前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如原料的进口依存度过高:高新技术应用很少等,准入条件的出台,对遏制企业盲目投资:加快环保治理新技术的研发,加强政策与资金扶持,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产业;积极开发粘胶纤维新原料,解决粘胶纤维发展的原料瓶颈:加大差别化、功能性产品等新品种开发力度,拓宽粘胶纤维发展渠道等方面起到了积极地指导和推进。

准入条件考虑到当前粘胶行业产能分布情况,特别是粘胶长丝产能过大的实际,提出了严禁新建粘胶长丝项目;粘胶短纤维项目根据资源、开发替代原料以及小试验装置等情况提出了不同的处理办法。如东部一些现有生产企业已经靠近或者位于城区的,需要整体搬迁,允许其就近搬入当地的工业园区,但在搬迁过程中必须通过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进行升级改造。对改扩建粘胶项目则以靠近主要原料产地,能有效利用资源和能源和集中进行“三废”治理,保障行业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为优先。可以说,合理的产业布局为粘胶行业的产业化发展,提升产业集中度和整体竞争能力奠定了基础。

准入条件提出了新建和改扩建粘胶纤维项目要按照“两化”融合的要求,采用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有利于减低劳动强度,确保生产过程安全、清洁、符合环保要求的设备和工艺,对粘胶长丝和粘胶短纤维的主要工艺装备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对不同规模的改扩建项目在产能方面也提出了具体指标。通过对粘胶企业工业与设备的明确要求,采用产污强度小、节能环保的工艺和设备,鼓励生产差别化、功能化、高性能、绿色环保型产品,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记者手记:

《印染行业准入条件(2010年修订版)》和《粘胶纤维行业准入条件》的相继出台,不仅叫我们看到了纺织行业发展的方向,更看到了国家重视、规划和引导纺织行业健康发展的重举虽然目前纺织行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面临很大压力,纺织企业在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升级方面还有一定距离,但这些都不能阻止中国纺织前进的脚步。

篇6

本文从仪器校准过程中玻璃片使用与否、样品开松程度和测试面平整与充满程度三个角度讨论分析了FZ/T 50013―2008《纤维素化学纤维白度试验方法 蓝光漫反射因数法》白度测定的影响因素;对该标准的执行和仪器使用提出了一些建议;评定了纤维素纤维formetex纤维白度不确定度,为纺织企业、检验部门和相关行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白度;玻璃片;开松;平整;充满;不确定度

白度是指对白色物质表面白色程度的一维评价[1],可用色度坐标L、a、b来表示,也可以用白度W(%) 表示。化学纤维特别是粘胶短纤维,白度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短纤维的质量。在纺织加工时,如果将白度差异明显的纤维混合使用,在成纱上就会出现黄白纱,由于其吸色性能不一,在最后成品上还会造成色差、色花,影响产品质量。最近几年,“无纺布”在国内外兴起,对短纤维白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准确真实地测试短纤维的白度值,就成了检测行业和相关部门的现实问题。

由于白度是一种视觉概念, 其影响因素很多,有人曾分析过影响白度测定的因素[2]:a.仪器不同;b.标准白板、黑筒值不准确;c.使用不同的试样盘;d.试样重量的变化。FZ/T 50013―2008《纤维素化学纤维白度试验方法 蓝光漫反射因数法》[3]应运而生,从某种程度上减小了纤维素纤维白度测定误差。但是标准执行过程中发现有些不明确的地方,使用者操作方式不同会影响测定结果,笔者对检验过程需要明确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建议,并根据JJF 1059―1999评定了formetex纤维的不确定度,为相关部门和行业提供参考。

1白度测试影响因素分析

1.1试验材料与仪器

1.1.1试验材料

formetex纤维,天竹纤维,高湿模量未梳木制粘胶纤维。

1.1.2试验仪器及试验原理

测试仪器:AQ-B900白度测定仪[4],杭州奥强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研制。

测定原理:模拟D65光源,采用漫射/垂直照明观测条件,测定纤维素化学纤维对主波长457nm蓝光的漫反射因数(%),其数值表示白度测定结果。

1.1.3测试程序

首先开启仪器,待仪器显示“b 900”,进行仪器调整:用标准黑筒校准零点;输入标准工作白度板1#标准值并进行调准,再将1#放上玻璃片进行调准;接着测试开松的样品2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测定结果。

1.2影响因素分析

经过初步分析得出,仪器校准是否使用玻璃片、样品开松程度(开松均匀即指成束纤维和团状纤维分散成网,否则即为不均匀)、试样盒测试面(试样盒的玻璃面)平整和充满程度对检测结果有影响。

为了减小不同测试位置对白度值的影响,本文中的试验数据,均是以测试面边缘上凹口为起点,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每旋转90°,对同一个样品测试4次,取其平均值进行比较分析。

1.2.1玻璃片、开松程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测试面平整、完全充满整个测试面,讨论玻璃片、开松程度对白度值的影响,如图1所示。

图1不同材料白度值柱状图

由图1可见,同一个试验样品,随着试验条件和样品状态的改变,即仪器校准是否使用玻璃片、样品开松程度不同,不同材料获取的白度值呈现相同变化趋势,仪器校准使用玻璃片,样品开松均匀时的白度值高于其他三种条件下的白度值。由此在以下试验过程中从黑筒的零点校准到标准白度板标准值的校准均采用加玻璃片的方法。

1.2.2.样品开松程度、测试面平整和充满程度对结果的影响

仪器校准使用玻璃片,讨论样品开松程度、测试面平整和充满程度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如图2所示。

图2不同材料白度值柱状图

由图2分析得出,同一个样品,样品开松程度、测试面平整和充满程度对测试结果影响较大且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即表面平整高于表面不平整的白度值,开松均匀时表面平整和充满程度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相对较小。

1.2.3测试面成束纤维的影响

纤维素纤维属于再生纤维,通过干法或者湿法纺丝获得,其卷曲是经过卷曲加工的,样品中有成束或者成团纤维,这会影响测试面对R457蓝光的漫反射,进而影响测试结果。从图1、图2得出,白度值受样品开松程度影响。

(1)仪器校准加玻璃片、测试面平整的条件下,讨论成束纤维的存在测试面对白度值测定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测试面是否有成束纤维存在,即样品开松均匀与否对纤维素纤维白度值的影响较明显:天竹纤维不同角度白度值变异为0.12%,对平均值影响较大,变化为2.4%,这可能是因为该样品成束纤维较少,不同角度蓝光漫反射受影响较小;formetex纤维和高湿模量未梳木制粘胶纤维不同角度白度值变异较大,最大的为0.45%,但对白度平均值影响不大,最大的仅为0.4%,这可能是因为这两种样品成束纤维多,测试过程中对蓝光漫反射影响较大。

表1白度值比较表

(2)讨论测试面有成束纤维时,表面平整和充满程度对白度测试结果的影响,见表2。

表2表面平整和充满程度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成束纤维存在于测试面,表面平整和充满程度对白度值的影响不大,变化最大的为高湿模量未梳木制粘胶纤维(1.5%);不同角度测试结果的变异较大,变异最大的为formetex纤维(0.62%)。

1.3建议

通过分析,笔者对FZ/T 50013―2008《纤维素化学纤维白度试验方法 蓝光漫反射因数法》及AQ-B 900白度测定仪在纺织材料白度测试中的应用提出以下建议:

1.3.1取样及样品开松要求

从取出的实验室样品中均匀地抽出约20g试样,混合均匀后进行开松除杂处理。

从20g试验样品中随机抽取3g~4g,进行充分开松。开松过程中要尽量使成束或者成团纤维分散成网状且不能损伤其光滑度和卷曲度,有杂质的要将杂质拣出,再进行调湿平衡,平衡时间为24h。

1.3.2仪器校准

开启AQ-B900白度测定仪,待仪器显示“b 900”预热15min,再进行仪器校准工作。

(1)将标准黑筒加上试样盒内的玻璃片放置在仪器的试样座上校准零点;

(2)输入标准值,即指标准工作白度板1#的R457值;

(3)将1#加上玻璃片放置在试样座上进行调准。

1.3.3测试

从完全开松的3g~4g样品中随机取出试样3g,精确到0.001g。均匀铺入试样盒内,注意从底部(玻璃片相对面)放纤维,保持厚度均匀且试样均匀充满整个测试面。压紧试样,旋紧圆盖,将其放置在试样座上,测试白度值,记录。

每个试样测试4次(每次以测试面边缘上凹口为起点,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每旋转90°记录一次测试值),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该试样的白度值。

2不确定度评定

2.1数学模型

在恒温恒湿实验室进行formetex纤维白度测试,引入的数学模型为:

A=A(x)

A(x)――测量结果。

同一批样品混样均匀后从中取样3g/个,共20个样品的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表3白度值统计表

2.2测量不确定度分量

2.2.1单次测量标准不确定度(A类不确定度)

通常以样本的平均值作为被测量的无偏估计,以平均值的标准差作为被测量的标准不确定度。

平均值:

标准差:

Ai――单次测量值;

i――第i次测量;

n――测量次数估计值(平均值)的标准不确定度。

2.2.2仪器示值不确定度(B类不确定度):

检定证书给出仪器示值误差的扩展不确定度:U2=1.7;k=2,所以

2.2.3标准白板的不确定度(B类不确定度)

检定证书中给出标准白板扩展不确定度:U3=2.00,k=2,于是

2.3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以上不确定度相互独立,故其合成不确定度为:

2.4扩展不确定度

取包含因子k=2,根据JJF 1059―1999的规定,其概率分布可估计为正态分布,对应置信概率为95%,故扩展不确定度为:

U=k×uc=2.6(%)

2.5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测量结果表示:A(%)=80.0±2.6

3结论

(1)本文主要讨论了基于FZ/T 50013―2008《纤维素化学纤维白度试验方法 蓝光漫反射因数法》AQ-B900白度测定仪白度值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并从仪器校准和样品准备、试验步骤方面提出建议,以改善白度测定结果的正确可靠性。

(2)讨论了formetex纤维的白度不确定度的评定,不确定度主要来自仪器示值和白板。

参考文献:

[1] GB/T 17644―2008纺织纤维白度色度试验方法[S].

[2]侯文芝. 粘胶短纤维白度测定值的测定误差分析[J].人造纤维,2000,30(6):14-15.

[3] FZ/T 50013―2008纤维素化学纤维白度试验方法 蓝光漫反射因数法[S].

篇7

面对今天的成绩,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蒙表示,放弃颇有影响力的“郑纺机”老字号,更名为“恒天重工”正是适应产业转型、产业创新。纺机市场容量有限,恒天重工作为中国纺机行业产品最多的企业,当面对行业周期性波动时,企业生存压力很大,积极的产业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结构创新使恒天重工成为“立足纺机超越纺机”的纺机技术第一品牌,创造效益的同时也创造了品牌。

科技创新作为应对严峻的市场环境,加快研发成果的推出,提高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提升产品技术水平的一柄利剑,恒天重工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让科技产业化、商品化,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同时,也造就了中国纺机技术的第一品牌。

新产品研发 成果显著

恒天重工自主研发的年产三万吨的大容量涤纶短纤设备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改变了中国大容量涤纶短纤设备依靠进口的局面。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年产5万吨、6万吨成套设备,迄今已销售近50条生产线,满足了国内化纤行业规模化生产、提高产品档次的需要,也为企业带来了10几亿的销售收入,成为世界三大涤纶短纤设备供应商之一。

参与研发的年产45000吨粘胶短纤维工程系统集成化研究获得了纺织行业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我国化纤行业第一个国家级大奖。“十一五”期间,我们又自主开发了年产五万吨粘胶短纤成套设备,装备了国内95%以上的粘胶生产企业,为我国粘胶装备的提升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为企业也创造了近20亿的销售收入,企业也成为世界知名粘胶装备的生产商。

“十一五”期间,恒天重工开发了非织造布设备的纺粘、熔喷设备、水刺法成套设备、高速针刺设备等。恒天重工自2001年推出第一条水刺生产线以来,陆续开发出幅宽在1800mm、2500mm、3500mm水刺线全套设备,水刺形式有单辊筒、二辊筒、三辊筒和平台式,最高速度200m/min,水刺压力达到30MPa,已成为世界上唯一一家能提供全套设备的厂家,并已销售了近70条水刺生产线,“十一五”期间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高产节能水刺及复合非织造布生产线荣获纺织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已开发PE/PP、PE/PET双组分纺粘产品和SMS、SMMS、SMMMS的纺粘与熔喷复合产品;针刺机开发于1999年,在2010年又加大针刺的开发力度,成功开发出了针频达1600次/min的四板正位对刺针刺机,植针密度达7000针/m/单块针板,大大提高了缠结效率,填补了国内四板正位对刺针刺机的空白,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恒天重工开发的节能环保印染设备在“十一五”期间也取得了市场的认可:小浴比的气流染色机整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节能型的拉幅热定型机达到了年产近300台的销售业绩,并大量出口国外。

同时,完成了浆纱机的更新换代,由GA308型浆纱机过度到GA309型高档浆纱机,保持浆纱产品在国内领先的地位。开发的GA309型预湿浆纱机节约浆料、减少污染,荣获纺织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完善创新体系 推广管理机制

“十一五”期间,公司紧紧围绕打造科技创新型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和创新平台,不断探索深化研发体系建设,企业技术中心于2006年被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成为纺织机械行业首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在延续并深入打造技术中心和各工程事业部两级研发体系的同时,为弥补事业部创新能力不足、主导产品升级换代慢的缺点,一方面在技术中心和工程事业部间合理调配人才资源,完成新项目的开发攻关。另一方面,建立项目管理机制,成立关键产品项目专项组,由总师办直接考核管理。从2008年开始实行至今先后成立了针刺机、梳理机、风力发电、剑杆织机、新烘燥五个专项开发组。加快了重大产品开发速度,确保关键、亟待升级提高产品的及时开发。

宽容失败 创新开发机制

建立科学考评体系,坚持“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原则,以正面激励为主,在推行一年一度60万元科技进步奖专项奖励的基础上,另拿出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重大项目”奖励,按项目进度每季度评审兑现一次,奖励及时,形成长效与即时奖励相结合,大大提升了科技人员工作积极性,形成争报项目、积极攻关的工作氛围。

提高拔尖人才待遇:在技术系统实行主任工程师制度,享受公司中层待遇,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一种渠道和空间。2010年,共35名同志获聘为主任工程师。

数字化技术 提升创新能力

基于Introlink和pro/e的top-down三维协同设计,具有产品更改和系列化设计速度快、设计准确度高等突出优点,可提高企业快速反应能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降低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

2006年,公司成立仿真设计室,全面运用CAE技术对重要零件进行应力、应变、热传导、振型等线性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精密仿真、优化和多场耦合运算,先后完成水刺头腔体流场分析、梳棉机锡林不同壁厚、筋板变形分析、高速卷绕头仿真分析等多个项目,为新产品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缩短了研发周期。仿真室的成立,为公司培育了5~6名专业技术人才,带动了公司整体研发水平的提升。

公司产品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使成本控制和生产组织的压力很大,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满货期越来越短的现状,公司进一步加大标准化管理,大力推行企业内部标准,一方面,建立材料、标准件、液压气动等设计优选系列,减少零件、物料种数,给大宗物资采购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制订典型结构标准,比如制定的撑档类结构件、焊接墙板、锥套等通用零部件,以及Pro/E标准件库等等,提高了研发效率,又降低了成本。

近几年,国家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恒天重工充分利用国家相关政策,积极申报相关政策支持项目。相继争取了国家发改委“纺织专项”、“重大技术装备专项”、财政部“创新能力建设及产业化”等多个项目的资金支持,这些项目的争取极大促进了公司产品的研发进程,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证。

篇8

这已经不是天竹长丝的第一次亮相,在5月柯桥面料展期间,天竹长丝家纺面料就已经让人们眼前一亮。在天竹产业联盟与山东德棉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召开的天竹纤维梭织面料新品推介会上,山东德棉股份有限公司展示了天竹纤维梭织面料系列新品,其中家纺床品面料主要有棉与天竹纤维长丝交织、天竹与棉交织色织、天竹与棉混纺染色大提花系列产品,这些面料具有吸湿易干、手感柔软、服用舒适、悬垂性好、抗菌防臭等功能。这是天竹长丝正式被推向市场以来首次以梭织大提花面料形式面向市场,该床品面料受到了诸多采购商的欢迎。

2010年11月10日,吉林化纤天竹长丝生产线顺利开车成功,实现年产7000吨的功能性差别化纯竹长丝生产能力。吉林化纤天竹长丝是继竹纤维浆粕、竹短纤维之后吉林化纤的又一大力作,拓宽了竹纤维素制品的应用领域,标准着吉林化纤竹纤维素制品生产技术水平进一步走向成熟。

近年来我国粘胶纤维产能迅猛增长,粘胶纤维产量占世界粘胶纤维产量的50%以上。粘胶纤维产量的过快增长,导致纤维级浆粕供不应求,预计2011年需要耗用浆粕总量将达250多万吨,可用于粘胶纤维生产浆粕总量仅180多万吨,浆粕缺口达70万吨左右。

“谁拥有资源,谁就拥有产业”,为了解决浆粕的短缺,吉林化纤一直致力于可再生原料资源的开发,成功研发了竹纤维浆粕,在河北藁城、四川宜宾、湖南益阳建立了竹浆粕生产基地。

在“十二五”规划中,国家大力提倡开发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天竹长丝的低碳绿色环保、天然抗菌、抑菌、防臭和吸湿透气等功能性,为我国粘胶长丝下游客户开发新的功能性差别化产品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吉林化纤对竹浆粕的研发已经有20余年历史。早在2002年,公司就获得了竹纤维浆粕和竹纤维的国家发明专利。在王进军董事长的亲自带领下,发挥自有原料基地优势,积极推进技术攻关,逐步突破了天竹长丝质量提升过程中的诸多技术瓶颈,实现了天竹长丝生产的产业化、规模化。集团于2005年获得天竹长丝的发明专利。

经过多年的努力,吉林化纤在天竹长丝项目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形成了竹长丝浆粕到竹长丝生产的一条龙,在产量和质量上明显提高,可纺性稳定,质量指标能够满足客户需求。

篇9

高端异性纤维检测系统

Jossi Systems瑞士优析系统,作为异性纤维清除设备领先的供应商,已经成功

>> 全国质监系统进一步提升检验检测和科技创新能力等一组 谜底等一组 诱惑等一组 远方等一组 国家纤维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更名等一组 三友化工参与起草《高湿模量竹材粘胶短纤维》等一组 《管理的终结》等一组 “缺点和优点”等一组 困难的谦虚 等一组 《难懂的花王》等一组 别吵醒听众等一组 编读连线:来信一组等 有新情况等一组 娘心等一组 职业习惯等一组 迷离的眼睛等一组 节日佳肴一组等 鉴宝等一组 竹竿妙用等一组 同床同梦等一组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立项无偿资助的金额为80万元,本次2011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第二批立项项目总共有2707家立项,总支持金额为19亿8791万元,温州企业82家,占全国总数的3.03%,支持金额占全国总支持金额的3.48%。这一技术创新项目的立项充分肯定了我司FY3000系列水冷式日晒气候老化仪的技术含量与较好的市场需求。创新基金项目的及时立项和创新基金的注入,将有力地缓解我企业研发资金的压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公司及时将项目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为我司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FY3000系列水冷式日晒气候老化仪在产品技术上具有重大的创新,具有高可靠性、高技术性能等特点,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该产品能替代进口,打破国外同原理仪器的垄断,对我国的民族工业具有重大意义。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市场竞争能力强,拥有多项国家专利技术。该自主创新产品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了纺仪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市场推广应用前景。

篇10

1合理配棉是稳定紧密纺针织纱质量的基础

原料是纺好纱的基础,要想提高针织纱的质量,首先要在合理配棉上下工夫。一般厂家及一些私营小厂,为了简便,他们在生产机织用纱和针织用纱时采用同一配棉,这是配棉中的一大误区。应在选用纤维原料时把好关,即根据产品的用途来选择合适的原料,如在选择针织漂白纱原料时,应选择成熟度好、整齐度高、单纤维强度大及异纤少的纤维原料。这样可经受较强的开松、打击与梳理,也可减少棉条中短纤维含量,从而满足成纱异纤少、棉结少、毛羽少、条干均匀度好及强力高要求。同时在实际生产中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1严格控制回花用量

生产针织纱时,配棉中的回花用量不允许超过 2%;生产紧密纺针织精梳纱时,配棉中的回花尽量不用。

1.2配棉中原料短绒含量不能太高

在针织纱的配棉中,原料含短绒率一般不宜超过 12%,在这里要补充说明一下,原先我公司采用的是HVI上的英制短绒分析,长度是 12.7 mm,一般测试结果差异不大。如果纺制针织用纱,建议用AFIS的 16.0 mm公制短绒分析,实际效果会好一些,因为 16.0 mm以下的短纤维在生产针织纱的过程中应尽量排除,否则对成纱的各项指标均有很大的影响。棉结也应该控制,正常CF 40S K品种原棉AFIS的棉结不超过 180 粒/g为宜,且棉包间差异也不能太大,控制在 ±30% 内为好。

1.3各批次之间的指标差异不能太大

以 10% 为宜,否则会严重影响成纱质量的好坏,尤其是对质量变异的影响更大。同时不同产地的原料更换应在20% 的范围内,否则会对成纱质量产生不好的影响,最好在原料更换后进行快速的先锋试验,以避免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简言之,配棉是否合理是纺好纱的基础,没有好的原料和合理的配棉技术,要想纺出品质优良的紧密纺针织纱是不可能的。

2加强分梳是纺好紧密纺针织纱的关键

在当代高产梳棉机上,锡林、盖板是提高梳理度的关键所在,因为在纤维束变成棉条的过程中,梳理是否充分是关键。锡林与盖板是梳理的关键元件,因此要加强锡林与盖板的配置来增加梳棉机的梳理度。同时在精梳工序采取合理配置纤维弯钩、加大分梳力度、提高纤维的伸直平行度、减少落棉等措施,都有效地增强了纤维的梳理力度。

在梳棉、精梳机上我公司采用新型针布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合理加大梳理力度不但短绒增长不多,且成纱的质量有所提高。

锡林齿密的增加,梳理点明显增强(锡林S+U 1295总梳理点达 39 298,且HDX顶梳针条为 35 针/cm),精梳条的质量有所改善,最终提高了成纱的质量水平,尤其在棉结方面,效果更加明显。反之,在试纺涡流纺粘胶产品时,始纺时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短粗节纱疵较多,形似捻接纱疵和飞花纱疵,机台效率只有 20%,后来查看了设备与上车工艺发现,梳棉机的锡林与盖板隔距偏大,且一致性不好,致使粘胶未能充分梳理,所以后道生产十分困难,后来将机型和梳理工艺重新调整后生产正常。因此,梳理是否充分是提高针织纱质量的关键。

3优化工艺参数是提高紧密纺针织纱质量的重

要手段

在提高针织纱质量的过程中,工艺是主要的手段之一,最佳的工艺参数会使成纱质量水平成倍提升。在生产中,使用下面几点的工艺调整,会对成纱质量有一定的改善。

3.1熟条重量偏差与重量不匀率的控制

各纺纱厂在并条工序都配备了自调匀整,有的还配有专家系统,我公司在FA326A上配有乌斯特的USG及专家系统。为了有效保证后道粗纱重不匀,在生产中密切关注A值、1 m CV值、10 cm CV值等指标,在纺制针织纱时,A值控制在 0.5% 以下,1 m CV值控制在 0.5% 以下,10 cm CV值控制在 1.5% 以下,否则将会影响粗纱的重不匀,从而影响成纱重量不匀及布面效果。如果以上 3 值超过了范围,一方面应向前道追溯根源,另一方面也要检查并条机及匀整。

3.2异纤

也称“三丝”,对后道织物危害极大,不但造成布面疵点,产品等级降低,影响产品外观,而且会给纺纱企业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针织物的用途大致可分为漂白和染色两种,无论哪一种对纱线的异纤要求相当高。有些纺纱企业有一种认识,把清除异纤工作统统放在络筒电清上,这是错误的。因为电清的清除效率是有限的,同时异纤打碎后更难清除,清除异纤尽量在前道把关,后道加强异纤清除工艺的优化。

(1)加强针织用纱原棉人工拣三丝的检查、考核力度,同时采用计件制工资,提高工人的积极性。因为人工拣三丝与机器拣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要最大化地发挥员工的潜力,否则会出现事倍功半的后果。

(2)异纤分离器灵敏度的调节,先把倍率调到中间数值,对各种颜色设定一个基本参数,灰色 40,红色 30,绿色 20,蓝色 15。根据异纤分离器喷气的情况,检查喷出的白花中,异纤少而白花多时,将设定参数调大,同时对成纱进行异纤切割。生产中我公司的原料红、绿丝相对较多,将参数调整为红色 28、绿色 18 后,异纤得到了有效控制。

(3)优化络筒电清曲线。原先CF 14.6 texK品种的络筒效率为 79%,后来查看该品种的异纤分级图,A2区域总异纤个数为 16.7 个,切割了 10.5 个;B1区域的总异纤个数为 36.2 个,切割了 29.1 个。这样,这两个区域的总异纤个数就是 16.7+36.2 = 52.9 个,切割量偏大了。后来将清纱曲线调整:辅助点 18%×0.3 cm调整为 18%×0.2 cm;辅助点 15%×0.5 cm调整为 15%×0.4 cm;辅助点 7%×1.3 cm调整为 7%×1.1 cm,辅助点 5%×1.5 cm调整为 5%×1.3 cm,增加辅助点 8%×1.0 cm。将数据清零,可以看到:A2区域总异纤量为 17.3 个,切割了 7.1 个;B1区域的异纤总量为 34.5 个,切割了 24.5 个;而整台机器的异纤总切割量明显减少,络筒效率提高为 84%。同时注意到电清曲线调整后,使用了辅助点后使清纱曲线更合理,这样既可将部分离散的异纤给清除了,又不会造成效率的下降。

3.3纱疵是针织纱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1)运转管理上的要求。加强巡回清洁工作,严格防捉粗纱纱疵,认真总结和推广新工作法与先进经验。如末并机前不接头;粗纱集体换条,机后不接头而机前生头,重点杜绝劈条造成的长细节;细纱工序引粗纱时不允许包换粗纱等。

(2)并条工艺上的调整。合理调整并条工艺参数,有效防捉长粗、长细纱疵,同时结合原料性能,将并条的并合数由 8 根变为 6 根,且将牵伸区隔距减小,增强并条牵伸区的纤维伸直度,达到有效降低美棉S短粗节的目的。

3.4环境温湿度对针织纱质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应该保证纤维从梳棉至并粗的生产过程中处于吸湿过程,从并粗至细纱工序时应处于弱放湿过程,这对防止须条边纤维的紊乱和稳定纱线的捻回、降低静电作用有较好的效果,有利于减少成纱的细节、粗节和棉结,也有利于减少须条纤维对胶辊的缠绕。因此在空调上要求“清梳放湿,精并粗略吸湿,细纱略放湿,筒准和机织吸湿”的调节原则,并每天对车间各工序实际回潮率进行检测并跟踪。细纱车间的温度保持在 25 ~ 30 ℃内,相对湿度控制在 55% ~ 65% 的范围内,车间生产顺利,成纱质量效果好、稳定,有效保证了成纱纱疵的减少。

4新型器材的应用是提高紧密纺针织纱质量的

主要途径

新型器材的应用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最有效、最省时、最节约成本的途径之一,其中在提高紧密纺针织纱质量方面有以下几个显著有效的方面。

4.1新型针布的合理配置

我公司采用锡林针布,AC 2030×1550D,速度 416 r/min;盖板针布,MCH 52D,速度 200 mm/min;道夫针布,AD4030×2090,速度 121 m/min;刺辊针布,AT5010×5032,速度 735 r/min;固定盖板,前DQ660 3 根、后DH140 3 根配置来纺细绒棉。由于新针布配置增强了分梳力度,因而成纱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4.2细纱前区压力棒

细纱前区压力棒的应用使成纱质量有了突飞猛进,条干值达 0.5 ~ 1.0 的改善,IPI值可改善 25% ~ 50% 水平。

通过试验对比可以看出,前区加装压力棒后,成纱质量提高,效果比较明显。细纱前区加装压力棒加强了对纤维运动的控制,使纤维的变速点集中向前钳口靠近,有利于成纱质量的改善。实践表明,成纱粗节、细节、棉结及条干CV值明显下降。

4.3精梳机施尔锡林

精梳机施尔锡林的应用可为我公司长绒棉的棉结解决一大实际难题,以前在高支针织纱上,棉结(+200%)与先进纺纱企业相比一直不如人意,后来采用了施尔公司的高齿密锡林后,困扰生产的高支纱棉结高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5紧密纺纱线的捻接技术

紧密纺纱线由于各项质量指标比环锭纺纱要好,所以在后道织物中极易暴露,因而对络筒的上车工艺要求更严格。紧密纺纱线因其结构紧密,无边缘纤维,高速自动落筒机的空气捻接作用虽不断优化完善,但其捻接都无法保证后道织造要求,且切疵的使用会严重影响络筒机的效率。我公司配置了机械搓捻,这是一种更接近纱线加捻方式的捻接技术,通过两个自补偿的交叉工盘片的机械动作来完成纱线的捻接,并对捻接工艺参数进行了调整,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紧密纺针织纱捻接难题。

6紧密纺纱线质量的一致性

紧密纺纱线由于结构更加紧密,且表面光洁,加捻过程中对钢丝圈有一定特殊要求,同时避免在高速卷绕部件增加毛羽等不利因素。另外,因须条宽度减小,粗纱横动程应减小,增加了牵伸区中皮辊、皮圈的磨损,因此上车使用的集聚器材是否一致是影响紧密纺纱质量一致性的关键性因素。在实际生产中,评价质量一致性的主要指标有重量CV值、条干CVb值、强力CV值、捻度CV值和毛羽CV值等五大指标,紧密纺纱线同环锭纺纱质量相比,纱线质量一致性较差。下面是如何提高紧密纱质量一致性的措施。

(1)条干CVb值:在实际生产中,机械波和棉结异常锭位较多,我公司将车台前后道进行对台供应,这方便了对问题原因的查找和对机械波的消除,并统一了上车器材的配置,通过对比后发现,紧密纺纱线由于结构紧密,应选用进口钢领和钢丝圈为好,否则钢丝圈易烧毁而引起棉结异常,从而影响纱线条干的一致性。

(2)重量CV值:主要加强并条自调匀整的研究,同时做好并合与牵伸配比。

(3)毛羽CV值:采取控制半制品的短纤维含量和加强分梳两方面,以保证条子间的短纤维含量一致和提升可纺纤维的利用率,达到既节约成本,又保证质量的双重效果。

(4)捻度CV值:主要是加强上车锭带张力及伸长一致性和操作工清洁检查力度,防止人为造成偏差。

(5)强力CV值上:做好了以上四大CV值,再注意测试过程中影响因素,强力CV值自然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