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纤维化学范文
时间:2023-04-02 22:59: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植物纤维化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无论是专业课还是专业基础课,由于他的内容只是某一个领域或某几个方面的研究和总结,专业性较强。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是《植物纤维化学》第三版,由杨淑惠主编,包括其他的几位编者都是制浆造纸领域的权威人士,并有多年的植物纤维化学及制浆化学的教学和科研经验,所以教材的内容和编排基本上都不存在问题。但是,依然有一些重要的结论由于缺少参考文献而无从验证其正确性,另外还有不少印刷方面的错误,这些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影响。所以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一定要多方面查阅资料,保证课堂讲授的内容百分之百正确。另一方面,专业基础课不像专业课那样可以补充大量的最新技术,最新研究进展等内容,但我们也要尽力更新课件的内容,毕竟,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试验仪器越来越精密,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也是日新月异。而且,像植物纤维化学这门课,其实可以补充的内容有很多,比如在讲第一章的时候,可以根据我国的原料结构情况及现阶段的原料方针,跟学生较详细地讲一下竹子、芦苇等原料的生物结构及细胞形态;在讲木素这一章的时候可以补充一些木素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等等。总之,教学的过程绝对不能仅限于教材,要随时向学生补充一些新的内容,这样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要实现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思路与内容方法的革新,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对于各方面的知识都要有所了解,特别是了解所教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所占的位置,同时要掌握本门学科的最新科研动态,对教学方法也要有一定的钻研。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各取所长,优势互补的方法,也就是同一门课有几位教师共同来讲授,根据教师自身的情况(教学经验、研究方向等等),让每位教师主要讲授他最熟悉、最擅长的那一方面的内容,比如,植物纤维化学半纤维素那一章就是由李新平老师编写的,无论是对教材的熟悉还是对半纤维素的研究,让李老师讲授半纤维素的有关内容都是最合适的,而徐永建老师长期从事于有关木素的研究,对木素的结构、性能、增值化利用等都作过深入的研究,所以在讲授木素这部分内容时,可以把机理讲得非常透彻,并能把最新的研究动态自然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这种方法不仅能保证每一堂课的内容都非常精彩,而且这还能够带动年轻教师的迅速成长。
2课堂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形式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大学教育,但教学方式的改革也并不是跟着潮流变革教学形式,不同的课程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不断地换位思考、实践总结出适合各门课程的最佳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方法不仅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什么方式进行实际操作的问题,而且是教师的教学思想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体现与客观反映。
2.1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一方面是要掌握好本门课教学过程中的轻重缓急,要合理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按照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切不可出现先紧后松或先松后紧的情况,并要明确课程教学的重点。另一方面要掌握好本门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处理好和基础课之间的关系。植物纤维化学与有机化学的联系最为密切,在讲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化学性质以及纤维素的分子构象时,会涉及到很多有机化学的知识,在讲这部分内容时,应该事先了解一下学生的有关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讲得太细不利于整个课时的安排,讲得太快又不利于学生的掌握,既要避免简单的重复,又要使基础课的内容与其衔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2.2教学互动
植物纤维化学这门课开设多年以来,讲授的教师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课堂互动。教师根据讲课的内容,根据课堂的情况适时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情况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一方面增加了学生上课时的心理压力,而适当的心理压力对于提高学生上课时的专注力是非常有效的;另一方面,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在一问一答中,学生对授课的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另外,在每一部分的内容结束之后,适时进行小结,说明该单元各概念之间,以及该单元与其他单元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程内容。虽然新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每个教师都有其授课的特点,但是这种教学互动的方法一代一代传下来,至今仍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2.3根据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使现代化、多功能的教学手段走进了课堂,对教学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教师将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提高授课效果。但是,传统的板书教学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如他更利于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等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课程特点,甚至根据内容适时地调整教学手段。如植物纤维化学第一章植物纤维原料的化学成分及生物结构,有大量的说明性的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通过大量的图片使学生从直观上了解植物纤维原料的生物结构及细胞形态;而木素这一章,化学反应比较多,用多媒体教学不利于学生的思考,而且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大,会让学生感觉授课速度太快,不利于这部分内容的掌握;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这两章,在讲授有关的物理化学性质时也适宜采用板书的形式,这样条理比较清楚,更有利于学生对机理的掌握。
2.4课堂教学和开放性实验穿行
无论采用怎样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些空洞的知识,而如果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实验,则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性认识。我们在开设植物纤维化学这门课的同时,鼓励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开放性实验,比如讲完第一章内容,学生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制片观察纤维形态;讲到纤维素的物理性质时,学生可以试着测定纤维的聚合度等等。课堂教学与开放性实验相结合,既加深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印象,又促进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结语
篇2
摘要: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水涨船高,事业单位已不是昔日的清水衙门。而基础建设行为,占用了单位的大量资产,而且所处环境复杂多变,使其容易成为贪污、诈骗、挪用公款等违法乱纪行为滋生的温床。因此,对基本建设项目的管理与控制变得越发重要。
关键词:基建 会计 内部控制
工程项目普遍具有投资巨大、危险性高、建设周期长、施工难度大,不可逆转等特点,如果不能很好地加以控制和防范,可能会导致项目“失败”,给国家和单位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舆论后果。反之,如果能对工程项目加以很好的控制,也必定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为基础建设的控制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内部控制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由单位治理层、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它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完善的过程,且持续地流动于单位之中,并随着单位经营管理的新情况、新要求而适时改进。
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在整个内控制度中居于重要地位,是围绕财务工作展开的,以最终保证财务安全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的一系列制度规范的总和。内部控制能够给单位管理层实现前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但由于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管理层的逾越和串通舞弊等原因,难以确保每一个单位的成功。本文通过阐述、分析事业单位基建会计内部控制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综述并讨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为财务及相关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参考。
一、我国事业单位基建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问题
1、内控意识薄弱、混乱
内部控制观念是内部控制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内部控制观念是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事业单位基建资金具有来源单一、去向固定、收支活动较少等特点,因此,有限的经费预算,导致了许多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认识,其中,包括对建立健全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的认识,仅仅抱着可有可无的“放松”态度,或者可以说是以财经制度甚至是工作经验来代替内部控制制度。有的单位即使有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但并没有得到有效实施,流于形式,使会计内部控制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一般而言,内部控制一般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然而,目前对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考虑并不全面,大多数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存在误解。有的管理者认为内部控制就是会计内部控制,从而忽略了管理控制,仅仅将会计内控制度看作财务部门的事情,没有把会计内部控制放在整个单位财务管理战略高度加以考虑。此外,会计内控制度本身也不完善,未能形成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往往造成诸如工作任务的分派、责任的追究方面不明确,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等等问题的存在。
2、忽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是评价单位会计内控制度健全与否,执行程度如何的主要手段。它可保证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督促员工遵循内部管理制度,促进内部控制逐步完善。实践证明单位良好的内部审计保证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然而,现实中内部审计监督过于流于形式。有些单位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诸如较低素质的内审组成人员、挂靠机构造成的审计非独立性,以及缺乏重视和支持力度,造成内审不能正确进行审计和鉴定会计资料,因此不能保证其他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和正确性。更有甚者,许多单位未设置专门的机构或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绝大多数的审计部门和人员隶属于纪委,监督职能虽然可以突出,但内部审核的其他职能则相对削弱。我们知道,纪委是党的办事机构,将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纪委,容易造成党政不分、内部审计职能不清晰。因此,此种设置不利于内部审计功能的良好发挥。
3、内部会计控制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和应有的素质
单位内部基建会计控制是由人来操守和执行的,有了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而无相应素质和品行的人去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一纸空文。制度防范固然必要,却难免有所疏漏。监管制度不管有多严密,总有失灵的时候,内控制度管理需要道德的约束。不少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知识储备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需要。事业单位绝大部分财会人员身兼数职,疲于应对。在此基础上,会计人员未能突破传统会计工作的局限性,只会单纯的事后记账,不了解熟悉工程建设的相关知识。因此,在监督控制方面,只是起到了事后控制。再加上会计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大多流于形式,各种先进的管理办法由于人员本身相关素质的缺乏而重重受阻,难以推行。
4、信息的沟通交流不畅通,缺乏对基建会计内控人员的理解、保护
随着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深入,竞争上岗,定编定岗,导致人人自危;单位对职工个人的行为和思想了解不够。我们期待着可以负责、认真的按制度进行管理,但有时会屈从于上级和同事的压力,甚至于他们的抵制。作为会计人员,由于经办业务数量多,在多次与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沟通的过程中,难免造成会计内控人员呆板、不灵活等不良印象。
二、提高事业单位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的对策
1、强化单位领导的内部会计控制意识
内部会计控制的根本目的不是消除一切风险,而是在于控制所意识到的和未意识到的风险。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出发点是通过专门办法建立一套防范机制来保证会计资料和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为了严格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事业单位负责人及相关直接管理者必须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时有效实施负责。关心包括基建会计在内的财务人员,给予他们必要的物质保证。财政部门及相关主管部门可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财政法规及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培训班,使之通过培训学习,提高对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领导干部的内部会计控制意识,以取得他们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的肯定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以利于内部会计控制实施。
2、财务控制关口前移
目前,合同滞后、合同条款不完善、忽视采购合同、资产如何处置等等问题,导致财务人员和财务部门都被边缘化。基建会计的内部控制,要真正发挥作用,做到事前预测、规避、控制风险,就需要把财务控制关口前移。基建项目一般可分为投资决策、设计、施工招标投标、施工、竣工决算等五个阶段。基建会计内部控制需要与基建项目的阶段相结合,加强与基建经办人员的沟通,增加对过程的参与度,强调内控的全面性;基建会计内部控制要以基建资金流动环节为出发点,注重资金在投入、使用、决算过程中,相关资料、审批是否完整,提高内控的针对性。
3.强化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一部分,也是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性的确认者。内部审计可以充当顾问的角色,及时监督和评价运行情况,建议及时修订完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基建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得出现行内控相关制度存在的不合理性。在审计重点上,应突出对管理状态的动态监督,以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为主要内容:根据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配合财会部门、其他管理职能部门和所属企业进一步完善财务会计(基建会计)等管理制度。在审计部门设置上,应该相应提高其行政级别,直接隶属于较高层次的领导或集体组织管理。
4.重视基建会计相关人员的道德约束培养和业务素质的提高
加强基建会计人员的政策教育、法制教育以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会计人员纪律性,使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无论何种情况都不丧失原则。同时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坚持定期培训,定期考核,提高基建会计人员的基础建设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此外,会计人员还应掌握岗位所需的内部会计控制知识,能正确应用内部会计控制方法实现单位的控制目标。
三、建立内部控制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在单位基建会计内部控制的建设、完善的过程中,要坚持“适当、适度、适用”,紧密结合单位自身的特点和外部环境,做到只有合适的内部控制才是最好的内部控制。因此,应处理好内部控制成本与“效益”的平衡关系,内部控制与效率的关系,内部控制稳定与发展的关系。
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基本措施(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审批等等)都较正规,本文就不再赘述。实践证明,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最后,谨记,在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和风险管理时要用心,要持应有的谨慎和“怀疑”态度。
参考文献:
[1]付先莉.工程项目全过程内部控制研究[J].管理观察,2010(6月上旬刊):270-271
[2]王跃华.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J].现代商贸工业,2010(12):216-217
篇3
一、纤维素成纸的原理
造纸的原料是植物纤维,主要由纤维素构成。纤维素是由葡萄糖分子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形成的葡聚糖,结构式如图1所示,其中n为聚合度。它不溶于水及一般有机溶剂,在酸中不稳定,在碱中稳定。纤维素分子中含有大量亲水性很强的羟基(图2A)。当植物纤维经提纯并分散于水介质中时,这些羟基发生吸水作用,使纤维润胀(图2B)。当纤维素分子相互靠近时,相邻两个分子中的羟基氧原子通过水桥把水分子拉在一起(图2C),这就是纸浆用帘子捞出并滤去多余水分后,帘子上所形成湿纸层的内部状态。由于水桥的作用力不强,因此湿纸层的物理强度不大。湿纸层烘干后,纤维素分子间直接形成氢键(图2D),纤维素分子相互紧密交结,成为具有一定强度的纸张。
二、工业造纸工艺简介
现代工业造纸工艺包括制浆、调制、抄造、加工等主要步骤。
1.制浆
制浆为造纸的第一步,是将木材转变成纸浆,使纤维分离。常用方法有机械制浆法、化学制浆法和半化学制浆法。其中,化学制浆法是用化学药品的水溶液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处理植物纤维原料,将原料中的木素和果胶以及油脂、树脂等溶出,并尽可能地保留纤维素和不同程度地保留半纤维素,使原料纤维彼此分离成浆。我国制浆工业主要采用碱法制浆,用碱性化学试剂的水溶液处理植物纤维原料。常用的碱性化学试剂有NaOH以及NaOHNa2S。
2.调制
这是造纸的另一重要步骤,目的是调整产品纸张的强度、色调、印刷性和保存期限,一般可分为散浆 、打浆、施胶与加填等步骤。以打浆为例,其原理是用机械力将纤维细胞壁和纤维束打碎,并将过长的纤维切短,以使纤维素润胀和细纤维化,更多的羟基暴露出来形成氢键,提高纤维的柔软性和可塑性。
3.抄造
这一步骤是使稀的纸料均匀地交织,并脱水,最后得到纸张。将纸浆和辅料分散于水悬浮液中,然后在纸机网上成形,经压榨、干燥而抄成纸的方法称为湿法抄纸。近明出干法抄造工艺,使用胶黏剂将纤维黏结在一起,可以保证成纸的强度。
三、香蕉皮的组成及处理原理
香蕉皮所含主要成分为纤维素(58.5%~76.1%)、半纤维素(28.5%~22.9%)、木质素(4.8%~6.13%),还有果胶及树脂等。用香蕉皮造纸,利用的是它含有的纤维素,其他非纤维素成分对会对纸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所以都需要除去。碱法蒸煮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碱性化学试剂尽可能地除去纤维原料中的木质素,半纤维素及果胶也可与碱发生反应,此外树脂、蜡、脂肪等也因发生皂化反应而脱除。下面介绍利用氢氧化钠去除木质素、半纤维素及果胶这三类主要杂质的原理。
1.去除木质素
木质素是由4种醇单体(对香豆醇、松柏醇、5-羟基松柏醇、芥子醇)形成的芳香族高分子聚合物,在无机酸中稳定性高。有时会发生缩聚反应,呈三维网状空间结构。木质素的存在可大大降低纸的强度和寿命,而且它很易氧化形成色素,使纸张老化、变色并发脆。氢氧化钠与木质素作用,使木质素分子链中的氧桥断裂,产生具有酸性的酚羟基,其可形成钠盐,溶于碱液中,从而得以去除。以愈创木基木质素为例,碱处理反应为:
2.去除半纤维素
半纤维素是能溶于稀碱的低分子量聚糖类物质。纸浆中半纤维素的含量增大会降低产品纸的机械强度,但半纤维素在水中的润胀性能好,有利于打浆,所以在工业制浆过程中需适当保留半纤维素。半纤维素可溶于烧碱溶液,比纤维素更易水解,在烧碱溶液中彻底水解后可得到戊糖、己糖以及某些戊糖和己糖的衍生物等。以聚木糖为例,碱处理反应为:
3.去除果胶
果胶是由不同酯化度的半乳糖醛酸以α1,4糖苷键聚合而成的多糖物质,多以难溶性的钙盐、镁盐或酯类形式存在。果胶如不除去,会使纤维粗硬或成束。碱液可使果胶酸的钙盐、镁盐水解为可溶性果胶酸钠盐而除去,也可通过使果胶大分子断裂而除去。以酯类形式存在的果胶为例,其溶于碱的反应为:
四、香蕉皮造纸学生实验方案
1.实验目的
(1)了解造纸工业中碱煮工艺的化学原理。
(2)体验造纸的基本过程,熟悉造纸的基本方法。
(3)学习打浆机的操作方法和金属网的使用技巧。
(4)建立环保意识,体会充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
2.仪器和药品
仪器:家用打浆机(奶昔机),600目金属筛网,电热烘箱,烧杯,玻璃棒,电热套。
药品:半熟香蕉皮,40%氢氧化钠溶液,pH试纸。
3.实验步骤
(1)切分:取80 g新鲜香蕉皮,切分至尽量小的碎块。
(2)打浆:向香蕉皮碎块中加入水,至刚好浸没过碎块。用打浆机打浆3~5 min,至呈可缓慢流动的浆液状。
(3)碱煮:将浆液与浓度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加热煮沸90 min以上。
(4)过滤:用600目金属筛网(大于100目即可)过滤,所得不溶物质的主要成分即为纤维素。
(5)洗涤:用清水冲洗金属筛网中的纤维,至纤维的pH为中性。
(6)浸润:将洗涤后的纤维连同筛网在清水中浸泡8~10 min,使纤维润胀并洗去残余的金属离子。
(7)上网:将浸润后的纤维浆液摇匀,使其均匀地平铺在金属筛网上,厚度以可完全覆盖住金属筛网的网眼为宜。注意厚度不宜过小,否则不能成片。也不易过大,否则较难干燥。
(8)干燥:将平铺均匀的纤维浆液置于电热培养烘箱中,50℃下干燥60~70 min,即得到纸片。
4.说明
(1)笔者根据已有的工业制纸方法及可食性膳食纤维纸的制备方法反复进行实验,摸索药品试剂的用量、每个实验步骤所需的时间及其他实验条件,最后总结出以上利用香蕉皮制纸的简易实验方案。
(2)本法制得的香蕉纤维纸呈浅灰色,基本具备了纸张的功能,可折叠而不断裂,可流畅地在上面书写。但书写力度过大会导致纸张破裂,用力拉扯也可使其断裂。
(3)提高产品纸张质量的方法
① 去除表面残留的胶质
可在碱煮之前采用果胶酶预先去除果胶:将果胶酶与香蕉皮浆液以1:10的比例混合,在pH为7,温度为55℃的条件下水浴加热1 h。
② 提高白度
提高碱液浓度,延长碱煮时间,可提高白度。也可以在碱煮后向浆液中加入次氯酸钠进行漂白。
③提高柔软度和强度
打浆时使浆液尽量细,可提高柔软度。控制适宜的干燥时间,时间太短干燥不充分,不能成纸。而时间过长纸张含水量会过低,强度较差,柔软度也差。可加入增强剂提高强度,如加入聚丙烯酰胺和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参考文献
[1] 潘吉星.中国造纸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 王忠厚.制浆造纸工艺(第二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3] 祝光制浆造纸技术基础[M].黑龙江: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8
[4] 柳新燕.香蕉纤维的性能与开发利用分析[J].上海纺织科技,1997,5:11
[5] 王拓一.可食性果蔬膳食纤维纸的制备方法[P].专利号200810136829
篇4
关键词:染整工艺原理;课程教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107-02
染整工艺原理是面向轻化和纺织方向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介绍纺织品整理和印染原理与工艺,为纺织印染行业培养能够开发复合型多功能纺织品并制定合理的印染工艺的专业实践型人才。该课程因涉及面广,综合了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植物纤维化学、表面活性剂化学等多个基础课程知识,同时本专业的专用名词和概念庞复繁多,其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教与学的难度。由此,帮助学生更系统的串联起各章节知识点,更深入理解书本上描述的一个个动态过程,区分相似的名词与概念,成为染整工艺原理教学中的难点,而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创新正是突破这些难点的有力工具。
一、“染整工艺原理”教学的弊端分析
1.学生对专业课认知程度低。染整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行业,许多学生对它的了解还停留在这只是一种古老手艺,没什么科技含量也没什么好学的这样一种认知上。正是由于这种狭隘的认识,降低了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学习积极性[1]。虽然在大一入学时安排了专业导论课请相关教师和专家做专题讲座,但由于课时有限,很多方面只能“蜻蜓点水”不能具体展开讲解,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也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之后学生大量时间都投入到了如高等数学等基础课学习,直接接触本专业知识的机会较少。大四开始染整授课,学生又忙于毕业找工作、考研,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这门课程学习上,期末靠突击复习草草应付考试。
2.教学内容广,学生基础不扎实。染整课程介绍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如纺织纤维结构和性能、纺织品整理、染料化学、印花等多方面的知识。要深入了解这些主题,需要学生预先在植物纤维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上积累一定的背景知识[2],比如纤维素的化学性质,表面张力成因,电子云分布对反应性能的影响,亲核加成反应机理等,而这些又往往是学生的软肋。因此教学时经常遇到老师以为学生早就熟悉,而学生却一问三不知的情况,导致老师要占用相当大一部分课时来回顾学生们大二、大三基础课上学过的内容,而原本计划本课程要重点介绍的新内容却因为课时不够只能匆匆带过。
3.理论课形式单调。染整理论课的安排大致上是在介绍完纤维和表面活性剂等背景知识之后,进入印染整理的正题,其讲授基本都遵循从棉纤维及织物、化学纤维及织物、蛋白质纤维及织物这三方面介绍对应的化学药品、工艺原理和工艺流程以及工艺举例的模式。过半的课时连续采用固定的模式教学,难免会让学生缺乏新鲜感。其次课程内容分类偏细,相同工艺的举例偏多,以纺织品的功能整理为例包括了防水、阻燃等九种整理。仅阻燃整理这一项,单棉织物的永久性阻燃整理就介绍了九种方法,且不论还有棉织物的暂时性阻燃整理和半耐久性阻燃整理等等。大量列举虽然有助于丰富课程内容,但由于缺乏生动感并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反而觉得枯燥乏味。
二、“染整工艺原理”教学的改革
1.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染整作为一门典型的工科课程,其教学内容主要以介绍定义、概念、原理、工艺等理论性知识为主,课件页面通常布满大段文字。学生由于课前预习不充分所以十分依赖课件,通常会一边听老师讲一边对照课件看,而大段的文字常使学生陷入迷茫不知道老师讲到了哪里,听得似懂非懂,久而久之听课的热情消磨殆尽。因此,课件必须简化,只给出提纲和关键词,让学生明了这节课的主题和重点即可,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漫无目的的“看”转移到有的放矢的“听”上面来,而对于原理或概念中较复杂的或者动态的描述,老师可以在黑板上现场作图,或者播放相关动画和视频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理解。例如,表面活性剂中关于洗涤过程和洗涤原理的部分,其实质是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污垢与织物间接触角的变化。老师播放一段洗衣液的广告给学生观看,要求他们重点观察接触角的变化。再如织物印染前处理中烧毛,退浆的部分,可以展示工厂相关操作的照片和录像给学生观看[3]。让学生学习理论的同时,看到工厂的内部环境,设备装置,了解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增加实践知识。
2.布置开放性作业,发挥学生主动性。以往学生做作业只是机械抄写书上的话应付了事,并没有深入理解上课的内容。显然这样的作业方式既耗费时间精力,又达不到巩固已学知识的目的,因此有必要调整作业的形式,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生普遍喜欢从网络获取新信息的习惯,朝着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切实让学生有所得有所学的方向改革。比如老师可以提出一个主题,鼓励学生自己结成几个学习小组[4],通过不同渠道例如图书馆,互联网等搜集资料做成ppt或学习报告,挑选优秀的在课堂上进行展示[5]。如印花章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件学生自用的有印花图案的衣服或纺织品,分析其纤维面料的物化特性和印花方法。这样既给了学生选择分析对象的自由,又复习了纤维和印花的相关知识,同时还有展示自己生活的机会。开放性作业的优势在于:①学生为了完成作业必须回看课本了解相关的内容;②开放性作业要求跳脱出课本,促使学生广泛搜集课外信息,丰富作业内容;③优秀作业进行展示的环节将学生的角色从课堂参与者转换成了课堂主讲人,心态也从被动接受转换成了主动分享,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积极性;④通过学生展示老师点评的方式,增强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活泼了课堂气氛。
3.增加考核渠道,改进考核方式。传统的学生总评成绩由出勤、作业、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三部分组成。以出勤为例,经常出现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为了全勤来上课却不听讲;再比如作业情况,大部分学生只是机械的抄写课本缺乏深入思考和总结,完全背离作业的初衷;而期末考试的成绩很多是依赖考试前的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来提高;综上三项很难真实反映出学生是否认真听课,听懂了多少,理解的是否正确全面。因此考察应细化到平日课堂教学中来,考核方式也可以多样化,比如随机安排课堂小测,在课尾留出十分钟只针对本堂课讲到的一两个关键知识点提问,要求学生当场书面作答并提交。作答的方式也可多样化,如纤维的缨状微胞理论;防染印花与拔染印花工艺的区别等,允许学生用绘画,列表等自己熟悉的便于理解的方式表达;再如前文提到的ppt作业,在学生展示结束后,老师可以将所有讲述过的内容串联起来进行提问,比如,印花的ppt作业,老师可以对学习小组的每位同学轮流提问:①你介绍的这种印花方法在操作时需要注意什么?②这种印花方法适用于哪几类纤维材料?③这种印花方法应采用哪种染料或涂料?对应的糊料和交联剂有哪些?通过这样的一问一答,老师可以在短时间内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随即对教学方案和内容做出调整。
三、结语
《染整工艺原理》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专业课程,对培养染整方向的未来人才意义深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上好这门课,不单要求老师继承精心备课的优良传统,更要求老师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改革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加强与学生互动,让学生乐于学,有收获。
参考文献:
[1]储长流,毕松梅,孙.纺织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J].广西轻工业,2010,(5):112-112.
[2]彭勇刚,纪俊玲,陶永新,等.案例式教学在《染整工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染整技术,2012,34(4):8-10.
[3]张萍,赵志鹏,梁龙,等.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方式的研讨[J].辽宁丝绸,2012,(2):35-36.
篇5
古玩按质地可分为无机质地类和有机质地类。无机质地类包括金、石、陶、瓷等,有机质地类包含棉、丝、纸、竹、木等。每种质地的古玩因为其制作时使用的材料不同,所以耐久性也不同,这是导致古玩损坏的内在因素。
导致古玩损坏的外在原因较多,如气体侵害、灰尘损坏、温湿影响、微生物腐蚀等。
气体中对古玩有害的气体有很多种,如空气中的臭氧、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氮、氯气等。其中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对许多无机物和有机物都有氧化作用;臭氧加上光照对纤维质地的古玩会产生强烈的氧化作用,生成易粉碎的氧化纤维素;氧气容易使金属古玩锈蚀;二氧化硫则具有漂白作用,可以使书画等带有字迹的古玩褪色;硫化氢同样具有漂白作用,可以使字迹褪色,也可以使植物纤维素遭到破坏。
灰尘是一种固体杂质,它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多是带有棱角的粉末,它夹杂着各种成分的微粒,给古玩清除灰尘时可能引起机械性损坏。灰尘中还往往含有黏土,黏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会产生氢氧化铝,会使纸类文物黏结在一起。灰尘落在石雕表面,会使表面变黑。
室内温湿状况对古玩的影响也很大,古玩保管温度的临界点是38℃,超过这个温度就会使古玩质地发生变化,纤维因为失去水分而收缩;同时,高温还会加速各种有害化学杂质对古玩材料的破坏,为危害古玩的有害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细菌和霉菌是危害古玩的微生物,通常我们见到的古字画、织绣、木器等古玩发霉、霉烂,都是微生物的危害造成的。
因此,只有充分了解古玩制成材料的性质,并结合这些材质在不同自然环境下的变化,才能科学地减低外在因素对古玩的损害。
金属类古玩的损坏与保养
金属类古玩常见的有金、银、铜、铁等制品,其优点是不易破裂,但是极易腐蚀。因各自材质的不同,各自腐蚀机制、腐蚀现象、腐蚀产物、腐蚀速度也不相同。下面具体来谈谈每种金属制品腐蚀的形成与保护。
铁器是铁与碳的合金,铁器表面腐蚀的形成,既有其表面不同金相组织引起电化学腐蚀的内在因素,又与其在冶炼过程中形成的铁碳化合物所含的杂质及其存放环境和表面受污染的程度有关。
由于铁本身的活泼性及自身结构的不均匀性,大气中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都会使铁器腐蚀,所以在收藏铁器时要做好保护性处理。这种保护措施包括:
1.温度与湿度的设置
铁离子由于本身的活泼性,极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产生化学反应,所以存放铁器的空间必须保持空气干燥,相对湿度为50%且空间内无尘埃和污染。
2.清洁与消毒
收藏前要先清除铁器表面的附着物,再将铁器浸入加热的蒸馏水,阴干后保存。
3.人工添加保护膜
可以使用一些专用的金属缓蚀剂,来减缓或阻止腐蚀。常见的金属缓蚀剂有碳酸环己胺、亚硝酸二环己胺、苯甲酸、三乙醇胺、防蚀油等。
无论是传世、馆藏的青铜器,还是出土的青铜器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腐蚀,这是因为大气中蕴含的氧气、二氧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海盐微粒、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化氢直接与金属作用产生化学反应,在表面造成腐蚀。这中间空气中的水分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收藏铜器时要做到:
1. 收藏铜器的空间要保持干燥,没有污染,相对湿度要保持在50%以下。
2. 收藏前要清除铜器表面灰尘和污染物,用蒸馏水进行清洗,不可使油类或有汗的手直接接触。
3. 使用有机硅密封,并分置于锦盒中,不可叠放。
4. 对于患有“青铜病”的铜器可用半倍碳酸钠水溶液浸泡,直到氯离子完全溶解,或是用氧化银封闭,以隔绝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分,使其稳定下来。
金器分为纯金器与鎏金器两种。金的化学稳定性高,不易被氧化,所以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但是在收藏金器时还是要注意:
1. 不可与其他金属器放在一起保存,要存放在锦盒或是玻璃制品中,不可让其相互碰撞。
2. 纯金器不易腐蚀,但易受微生物污染,可用相应的酸、碱溶液或有机溶液浸泡,再以机械辅助去污。
3. 鎏金器是金的合金制成品,易受潮及灰尘和有害气体的污染,所以要用软毛刷或柔软的羚羊皮除尘;需要清洗时,可用乙醚、苯、中性肥皂沫或浓度10%的氨水清洗,随后用蒸馏水洗净烘干。
银器在不洁净的大气中易受含硫物质侵蚀从而产生化学反应,致使银器变黑失去光泽,所以收藏银器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收藏银器的房间要保持干净,没有尘埃和污染源,尤其注意不能有含硫气体和氢氧化胺等物质。
2. 不要用带汗的手碰触银器。
3. 需要清洗时,用软布蘸一点轻质碳酸钙加水调成的糊,或用含有几滴氨水的酒精轻轻擦拭。
4. 含银的饰品或织物,不能用石脑油精预防生蛾子,要用黑色的纸把银的地方包上。
石质类古玩的损坏与保养
石质类古玩多为雕像、石碑、石窟、陵寝、岩画等不可移动的大型文物,可移动的只有一些建筑构件,小型艺术品。这类物品损坏多与石材本身的质量和存放地点有关。因为多数石质文物都是露天存放,常年的风吹雨淋以及生物侵蚀,使其内部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所以在收藏石质古玩时要注意:
1.存放石质古玩的房间要保持干燥,温度和湿度最好保持一致。
2. 因为石质古玩较重,搬运时要小心,整体搬移。
3. 有镶嵌物的石质古玩要防止经受温度剧烈变化,渗入孔隙中的水冻结。
4. 除尘时可先用吹风机或吸尘器吸,再用毛掸或软布轻拂,切记不能把灰尘带进去,凹处或细件内部可用小毛刷或棉棒除去。
5. 石质古玩出现缝隙或损坏时,要把破损的部分收集起来,待修复和保养。
陶瓷类古玩的损坏与保养
陶器的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在中国有上万年的历史,陶器是以黏土、长石和石英等无机混合物为原料,经过拉坯成型,再入窑以800℃以上的高温烧制而成。瓷器脱胎于陶器,是以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为原料,在器表施以釉料,再入窑以1200℃以上的高温烧制而成。
瓷器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之一,因其精美的制作和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并收藏,但是在收藏瓷器与陶器时一定要注意:
1. 瓷器比陶器的质地要致密、坚硬,且光滑不吸水,但是脆而易碎,容易受到机械损坏。保存时要注意防震、防挤压、防碰、防摔。
2. 温差和湿度的变化对瓷器保存也是至关重要的。温度极低时,瓷器的易碎性会增加。当温度剧烈变化时,由于釉面的膨胀系数相差极大,就会发生釉薄和釉裂;当空气变得潮湿且温度极低时,容易致使器物的孔隙、裂痕内产生冻结,对器物的危害极大;而且潮湿的空气对某些用胶水修复的瓷器也会起到破坏作用。
3. 瓷器保存时要远离强酸和碱性物质,强酸可使瓷器表面光泽变乌,彩绘变色,碱性物质会对釉造成破坏。
4. 瓷器清洗时用水温不超过30℃的清水就可以,不要用较强的化学试剂。
陶器的保存与瓷器基本相同,主要就是防潮,避免用湿手或脏手碰触陶器,露天陶器收藏时要先清洗烘干后方可入室,各类彩陶必要时在表面进行加固。
玉石类古玩的损坏与保养
玉,石之美者,自古被赋予“平安、吉祥”之意。研究表明玉器中含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元素,长期佩戴可以平衡人体内的微量元素,增强人体机能,所以自古就有“养玉”之说。玉器类古玩保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玉石虽然硬度高,但是碰撞后内部结构容易受到破坏,产生裂纹,影响外观,严重时还会损毁,因此保存时要避免与硬物碰撞。
2. 尽量避免与香水、化学剂液、肥皂、汗液接触,以免影响成色。收藏时要放在专用的首饰盒里,避免摩擦。
3. 玉石类古玩都是后天雕琢而成,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空气中的尘埃会附着在器物表面,擦洗时要选用柔软、不含颗粒的布片擦拭,以免划伤表面,也可送到专门的地方进行专业清洗。
4. 不要在低于零度的环境中保存玉石,这样会使缝隙中的水有冻结的危险。芙蓉玉、水晶、玛瑙要远离热源,避免阳光直射。因为这些玉石遇热分子体积会增大,发生膨胀,遇高热温度还会发生爆裂。
5. 水胆玛瑙、水晶类玉石在形成时期含有天然水,若周围空气干燥,里面的水蒸发,会失去艺术和经济价值。
纺织类古玩的损坏与保养
纺织品是由纤维加工织造而成。出土的纺织品因长期埋于地下,受微生物和各种化学成分影响,使纤维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能削弱或破坏,出土后受大气和环境突变等因素影响,易褪色、粉化,所以收藏纺织品时应注意:
1. 按材质种类分开存放,不能混在一起存放。
2. 不可直接接触阳光,收藏纺织品的房间和陈列的玻璃柜都要挂上深色的帷幔,避免阳光直射。
3. 室内湿度要维持在40%至70%。
4. 挂毯和地毯要注意防潮,春季时要拿到外面通风,保持干燥。
5. 低温对纺织品是没有影响的,但是切记不要把纺织品放到采暖设备附近,更不要使用熨斗。
6. 有害气体、灰尘、微生物、虫害都会对纺织品造成损害,所以要定期对保存纺织品的房间进行消毒和灭虫,使用杀虫剂时要考虑药剂对织物颜色和装饰材料是否起反作用。
7. 每年春秋两季把收藏的纺织品进行一次清洗,阴干。
纸质类古玩的损坏与保养
纸质古玩是指由纸张材料和字迹材料组成的文化遗存,如历代书画、古籍文献、经卷、手稿、拓片、碑帖、报纸、信札、档案等等。纸质文物所用纸张及书写所用材料质量的好坏是纸质文物能否长期保存的内在因素。存放纸质文物房间内的污染物、微生物、虫害、机械磨损及不当的温度、湿度、光线等客观因素是损坏纸质文物的外在因素。因此在保存纸质文物时必须做到:
1. 纸的主要原料是植物纤维,适量的水分可以使其本身柔软,具有韧性。过度的水分蒸发会导致纤维内部结构破坏,使纸张变脆,产生断裂。研究表明当纸张含水量在7%时,纸张强度最好,而要保持7%的含水量,必须把相对湿度控制在50%至60%。
2. 温度的变化对纸张的影响很大。温度太高,会加速纸张的老化;温度太低,纸张会变脆。因此纸质古玩最适宜的保存温度为14℃至18℃。
3. 可以安装现代化温控装置,使温湿度可以控制在标准之内,没有条件可以采取自然通风的措施,但是要特别注意防潮、隔热。
4. 光线尤其是紫外线对纸质文物的损害也是不容忽视的,收藏纸质文物的房间要做避光处理,不要让光线直接照射到文物。在某些情况下,在窗户上安装防护玻璃或在普通玻璃上涂上紫外线吸收剂,都可阻止紫外线穿透,损伤文物。如果必须使用照明要选择低功率、低辐射的人工照明。
5. 大气中的酸性气体遇潮与水反应生成无机酸,促使纸张酸化。而氧化性气体会使纸张主要成分氧化,破坏纸张结构,从而使纸质文物遭到损害,因此我们可以选用过滤器对保存纸质文物的房间进行过滤和净化,以防大气污染对此类文物的危害。
6. 大气中的尘埃都是悬浮的固体微粒,易与纸张表面产生摩擦,划伤纸张,降低纸张机械强度和字迹清晰度,同时灰尘也是微生物滋生的温床,遇到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就会对文物造成损害。因此保持房间清洁,定期对房间进行消毒,只有这样,才能将霉菌和微生物的危害降到最低。
7. 对虫害的预防。虫害对纸质文物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轻则蛀蚀成洞,重则使纸张碎裂,因此对虫害要重在预防。首先要保持存放环境的清洁,其次可以使用传统的中药杀虫,也可使用现代的化学药剂杀虫,都能起到预防作用。
竹木漆器类古玩的损坏与保养
竹木漆器的共同特性为材质韧性好,耐久力高,但是温度与湿度的变化会对其本身含水量产生影响,从而改变其膨胀、形态、密度、强度等物理性质,对这类文物的保存极为不利,所以在收藏时应注意:
1. 将保存这类文物房间的温度维持在16℃至20℃,相对湿度控制在50%至60%,让其含水量维持在一定数值,使其物理性质不会发生改变。
2. 制成竹木漆器等材料的纤维素,易与大气中的某些有害气体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被氧化,生成易粉碎的氧化纤维素,因此保存此类文物的房间要保持清洁,文物要密封保存。
3. 微生物尤其是霉菌对这类文物的危害也是非常严重的,因为竹木漆器属于有机物,是霉菌繁殖的营养基,所以对这类文物的防腐、防霉、杀菌是十分必要的,在使用药剂杀菌时要综合考虑该药剂对不同材质强度、色度、颜色等会产生的不利影响,选定药剂后,要先做试验,方可用在文物上。
4. 由于材质本身的特性,此类文物容易被虫蛀,所以收藏时要先消毒,并定期对收藏房间进行打扫、杀虫。抑制害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综上所述,我们要在充分了解各类古玩特性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手段对古玩进行保护,让其可以更长久的保存下去,延长寿命,传承灿烂的中华五千年文化。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农药生物测定课程;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Abstract: Bioassay of pesticide is a professional course of plant protection,focusing on the problem existed in this course,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way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from optimize the content and frame of the course,employment of multiple teaching methods,diversification of evaluation system and strengthen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Keyword: bioassay of pesticide course;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method;
农药生物测定课程是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核心课和必修课,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农药生物测定的基本原理、实验技能以及最新的研究方法,为日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1]。实际教学过程中包括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两部分,涵盖了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室内生物测定技术、室外田间药效试验以及相关的生物统计分析等内容[2]。但是由于本课程基础知识点多、测定方法繁杂、学习内容相对枯燥、实践性强,多数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增加了本课程的研究与教学难度。笔者以培养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为目的,通过对农药生物测定课程进行改革,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构,打造农药生物测定“金课”,提高学生学习农药生物测定课程的积极性和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农药生物测定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课堂教学缺乏互动 学生学习主动性差
农药生物测定课程是为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以我校为例,课时量为48学时,其中包括20学时的理论课和28学时的实验课。由于本门课程内容多、任务重、时间紧,很难有时间留给学生提问和讨论。此外,以往的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较差。农药生物测定课程以方法、技术和原理为主要内容,记忆性知识点较多。虽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添加了动画、录像和案例教学,但仍以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探索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强。
1.2 、缺乏专业教材
以往的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还存在“以教材为中心”的问题,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和授课计划的完成,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农药生物测定的各项技术方法发展较快,但是相关的书籍资料却很少。目前,常用的教材主要是沈晋良主编的《农药生物测定》,已不能满足植物保护专业对农药生物测定课程学习的需求。
1.3、 学情复杂 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较困难
以我校为例,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后进入植物保护专业的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因此学生在学习基础和学习态度等方面有很大差别。这种情况容易造成学习效果出现两极分化,主动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需要吸收更多的知识,而有部分学生对基本教学内容都难以消化。从每年的考试成绩就可以看出学生成绩差异较大。这说明,目前的教学模式难以解决学生个体差异的问题。此外,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主要通过批改作业和期末考试来实现,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
1.4、 教学评价体系单一
以我校植物保护专业为例,农药生物测定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只是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最后汇总成总成绩。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率、课堂问答和随堂测验等,期末成绩则是通过试卷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的评价体系无法衡量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水平。学生只要在期末考试对主要知识点进行集中学习便能考出好成绩,这与农药生物测定课程目标以及学校和国家的培养目标相距甚远。
2 、农药生物测定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
2.1 、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 注重课程思政
课程的内容和体系结构设置会直接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而教材是整个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支撑。农药生物测定课程现在可选教材很少,多数使用的仍是2013年版的《农药生物测定》。但是,从2013年到2020年,农药生物测定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为了让学生能够学到最前沿的技术和方法,必须将最新的研究进展融入课堂教学中。所以农药生物测定课程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就是优化教材结构和内容。以基本教材为主,以最新的研究进展为辅,融合各方面知识,让学生能够学到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掌握最新的研究动态。此外,最新研究进展的融入能够和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相结合,相得益彰,相辅相成。还要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教学中,在课上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老一辈农药工作者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感人事迹,并重点介绍科学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增强学生服务“三农”和服务社会的意识。
2.2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根据教学过程中的不同内容,采用讨论式教学、翻转课堂、探究式教学、问题引导式(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案例式教学和知识构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索取,促进知识内化。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3]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最低层次是记忆或理解,最高层次是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发明创造。从农药生物测定课程目前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最多能达到应用的层次。所以,如果想让学生达到更高的层次,就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让学生更大程度地参与进来。如在讲授植物生长调节剂测定时,由于这些测定方法比较抽象,各种方法之间的差别又不大,如果教师只利用幻灯片讲解,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查询相关文献,评价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课上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对同组的同伴进行点评,最后每组选出一名学生对本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展示,并由教师进行点评,再次强调本节的要点和难点。这种方式使学生通过主动学习真正掌握相关知识,并能够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评价。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为提高教学效果带来新的契机。可以充分利用翻转课堂的优势,通过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课中对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问进行探讨,教师进行点评并强调重点知识[4]。针对我校农药生物测定课程的教学,可以选取其中2~3次课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尝试,并且在内容的选取上要仔细斟酌,可以选取教学内容相对枯燥,仅由教师讲授不能取得很好教学效果的内容,利用翻转课堂来完成。
PBL教学是一种新形式的教学模式,目前在许多课程中被广泛应用。该模式可以激发学生自我学习动机,在原有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框架和深度,促进知识整合与应用,同时发展其他技能并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农药生物测定课程属于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PBL教学特别适合在农药生物测定课程中应用,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多元化考核体系并注重学生反馈
课程考核是教学质量监控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但是如何让课程考核体系真正反映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掌握情况是重中之重。所以,建立多元化、科学化以及合理化的考核体系并注重过程性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针对农药生物测定课程,整体评价体系应该包括两部分,过程性考核(60%)和期末考核(40%)。过程性考核包括课前课后考核和课中考核,课前课后考核包括平台互动交流、提问与回答、视频学习次数以及学习资源上传;课中评价包括小组互评、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见图1)。这种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考核体系,不再过于侧重评价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而更注重考核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各项能力,将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课程内容,并将所学内容进行内化吸收。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和考核体系使学生适应分工协作、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主动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
图1 多元化考核体系
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成效进行正式和非正式的反馈,以增强对学生的引导,而且要求教师能够基于学生的反馈对教学过程进行持续改进。其中包括以学生的学习产出为标准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设计多样的学生反馈渠道对课堂教学的方法和内容进行反馈评价;借助课程组同行听课和评议对课程进行督导评价。在农药生物测定课程教学中,多元化的反馈系统和考核体系是相辅相成的,在多元化的考核体系中也涵盖了多种反馈方式,其中包括在平台上(学习通)的互动问答、课堂上的提问、平时测验、小组间互相评价以及利用Kahoot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都更加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修订教学方法。
2.4 、理论与实验、实践相结合 巩固学生之所学
农药生物测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只有将理论和实验有机结合,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这门课总学时数为48学时,其中理论课20学时,实验课28学时,实验课占比达到58%,由此可以看出,动手应用能力在本门课中的重要性。为了适应教学内容,可以将农药生物测定实验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必选项目,第二部分为选修项目,第三部分为综合设计项目。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参与实验的全过程。从最初的实验设计到实验的操作、结果检查,以及最后的结果分析和实验报告的撰写,全部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需要在实验结束之后进行点评以及关键点的强调。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锻炼了学生的设计实验、知识运用和动手能力。
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大学生对前沿知识和研究热点的了解,仅依靠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将教学内容和教师的科研项目有机结合。在农药生物测定课程中,一方面在教师的授课内容中要加入学科前沿知识和最新的学术动态,另外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加入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科研项目中,既能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又能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农药生物测定课程相关内容,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害虫对杀虫剂的抗性机制研究”“植物病原菌对杀菌剂抗性机制”“农药田间药效试验”以及“农药残留分析”等相关科研项目中。使学生在早期就能接触到科学研究,配合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完成相关项目,用科研启迪学生的思想,激发其创新性。
3 、结语
农药生物测定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整体教学要求较高。充分认识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课程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多元化考核体系,注重理论与实验、实践相结合,从而全面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创造的能力,为植物保护专业培养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沈晋良.农药生物测定(第1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8.
[2]江志利,冯俊涛,马志卿,等.“农药生物测定与田间药效”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8,20(4):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