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束范文
时间:2023-04-02 02:21: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纤维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效过滤器;纤维束;纤维束安装
高效纤维过滤器是一种结构先进、性能优良的压力式纤维过滤器,它采用了一种新型的束状软填料一纤维作为滤元,其滤料直径可达几十微米甚至几微米,并具有比表面积大,过滤阻力小等优点,解决了粒状滤料的过滤精度受滤料粒径限制等问题。微小的滤料直径,极大地增加了滤料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自由能,
增加了水中杂质颗粒与滤料的接触机会及滤料的吸附能力,从而提高了过滤效率和截污容量。
1、技术参数及特点
高效纤维过滤器由固定孔板、纤维束、活动孔板、布气装置等组成。活动孔板可上下移动,过滤时使滤料顺水流方向孔隙度由大逐渐变小,纤维密度变大,形成理想的过滤层面,其过滤过程即有纵向深层过滤,又有横向深层过滤,有效地提高了过滤精度和过滤速度;清洗时,使纤维达到疏松状态,同时,采用气水合洗的方法,在气泡聚散和水力冲洗过程中,纤维处于不断抖动状态,在水力和上升气泡的作用下,使滤料被清洗而得以再生。
1.1 基本参数
结构型式:圆形,立式
设计压力:0.6MPa
水压试验压力:0.75MPa
正常出力压差:0.05MPa
最大出力压差:0.1MPa
最低工作温度:5℃
最高工作温度:50℃
进水浊度:
出水浊度:
材质:膨化丙纶纤维纤维长:1300/1400mm,但每束重量都在200g
过滤速度快:一般为20m~50m/h,是石英沙过滤器的3~5倍。
过滤精度高:经过混凝处理的进水浊度≤20FTU时,滤后水浊度≤1FTU;进水浊度≤150FTU时,滤后水浊度≤30FTU。
过滤阻力小:当过滤速度为30m/h时,起始压力降约为0.02Mpa。
设备体积小:与同样滤水量的石英砂过滤器相比为其体积的1/4~1/3左右。
截污容量大:设备截污容量为18~25kg/m3(滤料),是传统过滤器的2~4倍。
自耗水量低:反洗水仅为制水量的1~2%左右、反洗时间短,约10~15分钟。
耐负荷冲击力强:进水水质短时恶化,也能保证出水水。
2、高效纤维过滤器与高效彗星滤料过滤器的简单比较
2.1 配水的比较:彗星式纤维滤料在运行及反洗过程中仅保证纤维不缠绕,而不能保证滤料不乱层,配水的均匀性仍然是进水装置来完成。而孔板连接纤维不仅能保证纤维不缠绕,不乱层,还起到二次配水的作用,保证了进水的均匀性,从而保证运行不偏流。
2.2 反洗的比较:高效纤维过滤器的运行是依靠水力作用压实纤维(有一定的限位)来起到过滤作用,运行失效后,需要将纤维拉直,进气、进水反洗。孔板具有一定的配重,能保证纤维在反洗的过程中被拉直,从而保证反洗彻底。彗星式纤维过滤器在反洗进水、进气过程中,由于没有配重,滤料依靠向上膨胀一部分空间来反洗,由于慧核与慧尾的结构、密度不同,而反洗强度是一致的,这易造成反洗的不均匀,导致反洗不彻底。
2.3 结构的比较:
彗星式纤维滤料的慧尾易结团,慧核溶结材料与滤料本身材质不一样,牢固性差,运行一段时间后,慧核易开解,造成运行不稳定。高效纤维过滤器由固定的上孔板(出水装置)和自由浮动(有一定限度)的下孔板(一定质量)及上、下孔板间有一定长度、数量的丙纶膨化变形长丝(BCF)纤维束组成的过滤体系。该结构不存在滤料结团的问题,而且滤料本身材质一致,从而保证运行的稳定。
2.4 运行的比较:
彗星式纤维过滤器采用的是压力式过滤,既上进水,下出水,这种运行方式的配水均匀性很难保证,高效纤维过滤器是下进水,上出水,在合理的阻力配水系统作用下,过滤时,上向过滤水流对滤料压力均布,并且,随着过滤周期的延长,纤维截污量增加和阻力加大,滤料压实层均匀加厚,密度加大,保证了上孔板部位滤料压实厚度和密度具有自动可控性,同时,克服了容器的器壁效应。
3、纤维束的安装
3.1 纤维束的安装包括罐体内纤维束的安装和上下孔板盖板的纤维束的安装。
3.1.1 罐体内纤维束的安装;
a)四人从人孔进入罐体,其中两人在上孔板上,两人在下孔板上,一人在罐外辅助,传递纤维束、挂钩等,并负责安全保护;
b)按图纸要求准备好相应的纤维束和纤维束挂钩;
c)由上孔板上的两人把纤维束挂钩对称挂在纤维束两端,注意:一定要按纤维束的中心线对称分开,不要使挂钩刮乱纤维束,要使纤维束保持自由垂直;
d)把挂好纤维束挂钩的纤维束,慢慢传给下孔板的两人,要远离上孔板人孔的孔壁,以防刮乱纤维束;
e)下孔板上的两人同时要将纤维束两端的挂钩插入上、下孔板(最先从靠近罐壁的孔开始),并稍用力向下(向上)拉动纤维束,保证其挂牢;
3.2 上、下孔板盖板间的纤维束的安装;
a)首先把上孔板盖板平放于制作好的支架上,并用8号线捆牢,把下孔板盖板放置于地面上;
b)按填充密度的大小,准备好相应数量的纤维束、纤维束挂钩(按图纸)把纤维束挂钩对称挂在纤维束的两端,注意:一定要按纤维束的中心线对称分开,不要使挂钩,刮乱纤维束。要使纤维束保持自由垂直;
c)两人同时把吊有纤维束的纤维束挂钩,放在上、下孔板相互对应的孔中(图纸),并稍用力向下(向上)拉动纤维束,以确保纤维束挂牢,不脱落(纤维束的节在下);
e)清理现场,以防刮乱纤维,等待吊装。
f)用吊装设备(起吊高度大于7.5m,载荷大于150Kg)把挂好纤维的上、下孔板盖板吊起,用塑料袋包好,慢慢从上封头的上人孔吊入罐中,派人从下人孔进入下孔板下,把塑料袋取出,对好方向,把下孔板盖板和下孔板用螺栓联接,完成安装工作。
篇2
文章从物理鉴别法、化学鉴别法和生物鉴别法三个方面对目前鉴别羊绒纤维的主要方法进行了介绍,解释了各个方法的原理以及现阶段的一些实践,并且指出了现有方法优点和不足之处。
关键词:羊绒;鉴别;原理;不足
1 前言
羊毛作为一种常见的动物纤维,在纺织服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羊绒,狭义上特指山羊绒,是取自山羊身上的一层细绒毛,其长度均匀,鳞片规则,手感柔软丰润,被誉为“纤维之王”。但是,由于羊绒产量较少,约为羊毛的1%[1],而羊绒价格却是羊毛的几十倍,因此羊绒是一种高价值纤维,又被称为“软黄金”。利用细羊毛、改性绵羊毛、马海毛和牦牛绒等掺杂进纺织品,从而以次充好,市面上该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建立完整精确的羊绒检测体系很有必要。羊绒和其他类似的动物纤维都是蛋白质纤维,具有相似的结构,因此在区分它们时就会有一定困难。
2 检测方法
当前国内外有多种鉴别羊绒的方法,国内根据标准GB/T 16988―2013《特种动物纤维与绵羊毛混合物含量的测定》,采用显微镜投影的方法对纺织品中羊绒纤维含量进行测定。国内外的检测方法主要可以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学方法三大类。
2.1 物理鉴别法
物理方法主要是利用显微镜技术对未知纤维的纵截面和横截面形态进行分析来鉴定纤维类别。主要包括光学显微镜法和扫描电镜法。
2.1.1 光学显微镜法
光学显微镜法[2]是使用最早且最为广泛的检测方法,该方法成本低,操作简单。主要过程是通过对纺织品进行拆解,再将深色的纱线进行褪色处理后进行制片,观察纤维的纵截面形态,根据纤维鳞片形状以及整齐度,鳞片的光滑程度、翘角大小以及鳞片密度来鉴别纤维的种类,该方法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在对纤维含量进行定量检测时会出现耗时较长并且准确度不高的问题,该鉴别方法对试验人员的要求很高,需要具备一定操作经验的试验人员[3]才能够获得比较准确的数据。
2.1.2 扫描电镜法
扫描电子显微镜[4]的原理是使用电磁枪发射一束电子汇聚成的高能电子束,在扫描圈的磁场驱动下进行扫描,激发出二次电子,再由探测器手机形成的信号得出扫描结果。将扫描电镜所得的结果结合动物纤维表面的结构特征,借助图像来判断纤维的类型,判断的主要标准是通过纤维的鳞片厚度,如果大于0.1155μm,则认定为羊毛,否则认定为羊绒。高一川等使用扫描电镜法对经过丝光处理的羊毛纤维和羊绒纤维进行了区分,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结果。这种方法相对来说费用高昂,且较费时,对该方法带来困难的是,现在许多不良商家都会通过对羊毛的鳞片进行剥鳞处理,从而导致此种方法并不能很准确地得到理想的检测结果。
2.1.3 近红外光谱技术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间接分析技术,其通过对所测对象的基础数据分析,再通过建立校正模型之后才最终实现对待测样品的定性定量分析。此种技术的优点是可以在不破坏样品的情况下对羊毛和羊绒纤维进行鉴别,并且时间短,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前处理。赵国[5]等使用了近红外光谱法对羊绒羊毛w维进行了鉴别,在检测过程中选取二阶导数对光谱进行处理并调整光谱波长,最终对得到的光谱与标准光谱进行对比,得到了两种纤维的含量。但是,该方法的缺点是检测所得结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建模型数据库的完整性,数据库要有代表性,并且要有足够的数据积累,否则很容易对检测结果造成不良的影响。
2.1.4 计算机图像识别法
计算机图像识别法的原理是借助高分辨率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获取纤维的微观结构图像,然后对图像进行处理,提取出图像中纤维的特征参数进行判断,最后由计算机输出结果。国外有通过对山羊绒和绵羊毛的纤维直径、鳞片高度等参数的分析研究,在CAT识别软件中采用纤维直径、鳞片密度、高度、径高比这4个指标来鉴别山羊绒和细支绵羊毛。早在1989年,苏格兰Robson等人就提出了这项技术,通过分析羊毛羊绒纤维的表面鳞片特征来对两者进行鉴别[6]。但在实际检测中,计算机图像识别法与近红外光谱技术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就是需要一个足够完整的数据库来提高计算机的识别准确度,统计模型的准确度会对检测结果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2.1.5 热力学鉴别法
热力学鉴别法又称结晶度分析法,原理是对于纤维来说,其实也是高分子聚合物,以基原纤维为基础,逐渐构成微细纤维结构,因此,不同纤维的结晶度以及结晶构成是不同的,X-射线衍射法[7]就是一种利用结晶度来鉴别羊绒和羊毛的一种具有可行性的方法,羊绒纤维具有比羊毛纤维更高的结晶度,大分子排列的规整性比羊毛纤维要好。侯秀良等运用X-射线衍射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羊绒和羊毛纤维的结晶度,得到了试样中羊毛羊绒纤维的含量比。该方法前期处理较为复杂,并且成本偏高,耗时长。
2.1.6 摩擦拉伸法
摩擦拉伸法是根据羊毛和羊绒纤维表面鳞片的不同特征,对纤维的顺、逆鳞片的动静摩擦系数进行测试。羊绒和羊毛纤维的静摩擦因数均大于动摩擦因数,羊毛纤维的静摩擦效应和动摩擦效应要明显大于羊绒纤维。陈前维[8]等采用Y151型摩擦因数测定仪测定纤维与皮辊的多项摩擦,通过统计分析对羊毛和羊绒纤维进行鉴定。该方法从力学角度去鉴别羊毛羊绒,缺点是受到的影响因素太多,容易产生误差,得不到理想的结果。
2.1.7 贝叶斯分类法
贝叶斯分类法的原理是根据细羊毛与山羊绒的鳞片不同形状与结构特征进行鉴别的智能识别法。主要通过CCD系统获取羊毛和羊绒纤维的灰度图像,然后使用图像技术将其处理成单像素宽度的二值图,提取出4个两种纤维的鳞片形状特征的对比指标。在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鉴定羊毛和羊绒纤维的贝叶斯分类模型。东华大学的石先军[9]等人通过贝叶斯法对羊毛羊绒纤维进行了鉴别,对山羊绒纤维鉴别的准确度达到了83%,对细羊毛鉴别的准确度则达到了90%。但该方法步骤复杂,测试速度慢,需要建立在完善精密的数据库基础上。
2.2 化学鉴别法
2.2.1 染色法
染色法的鉴别原理主要是根据羊绒纤维和羊毛纤维对于相同染料分子的上染率的不同来进行判断。这主要是由于羊绒纤维和羊毛纤维的表面性质有差异,羊绒纤维与羊毛纤维相比,其表面鳞片较薄,排列间隙较大,染料分子更容易扩散,因此有更高的上染率[10]。因此,可以使用相同的染料和染色工艺,通过纤维上染率就可以对纤维进行鉴别。曾志明[11]提出了采用计算机辅助染色检测法,减轻了染料浓度不同对于判断纤维种类的影响。该方法会受到颜色和光泽差异的影响,并且两者的差异并不明显,因此鉴定的准确度并不高。
2.2.2 溶液法
采用溶液法的原理是在相同的鉴别溶液中,羊毛纤维和羊绒纤维的皮质层的组成不同。羊毛纤维的皮质层主要由正皮质和偏皮质细胞组成,而羊绒纤维的皮质层则是由正皮质和间皮质细胞组成,并且羊绒纤维较薄的鳞片也更利于鉴别溶液渗透入纤维中。最终,同样处于鉴别溶液中的两种纤维,羊毛纤维基本保持原有状态不发生明显变化,而羊绒纤维则会变得伸展,在纤维的现行方向上的卷曲率变得很小。侯永良等人的研究表明,在一定的试验条件下,这种方法确实可以对羊绒羊毛纤维进行鉴别。该方法的鉴别效果并不明显,只适用于纤维宏观形态差异的区分,测试精度有限。
2.2.3 碱溶度差异分析法
碱溶度差异分析法的原理是蛋白质纤维与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损失的质量与未处理纤维质量的百分率会有所不同。在碱溶液中溶解的初始阶段,羊绒纤维和羊毛纤维的溶解度差异不大,并且此时羊绒的碱溶解度略高于羊毛,但随着溶解过程的加剧,因为本身表面鳞片的结构不同,羊毛纤维被碱溶液接触的表面积更大,因此溶解速度也更快,可以根据相同时间内碱溶液中羊毛羊绒纤维损失的质量比来进行鉴别[12]。曲京武[13]等研究了强碱溶液的浓度,发现增加碱液浓度、提高反应温度、延长反应时间会对羊绒羊毛纤维造成更严重的损伤。该方法的缺点是需要特定的试验条件,并且过程复杂,耗时长。
2.3 生物鉴别法
2.3.1 DNA鉴别法
动物纤维作为动物身体的一部分,在自然生长过程中肯定受到了基因的控制。DNA遗传物质不仅存在于生物体内,也存在于依附于生物存在的毛发中。现代生物领域技术的进步使得采用DNA鉴别羊毛羊绒纤维成为了现实。Hanlym P.E. 等人早在1992年就制作了具有绵羊特性的DNA探头,可以区别从羊毛、羊绒分离出的DNA。该方法的缺点是测试时间较长、测试成本高,并且该技术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并没有完全成熟。
2.3.2 生物鉴别法
生物鉴别法的原理是利用不同有机物对不同物质具有的敏感性能,在两种物质作用的过程中记录下作用产生的反应,并将其转化成可以记录下来的数据信息,以此达到鉴别的目的。生物鉴别法归根结底还是利用了DNA提取技术。鉴别试验方法主要是使用微凝胶技术制作生物芯片,将多达一万多个微型测试管放置在显微镜载玻片上,测试过程中,每一个微型测试管都会与被测物质发生反应,在记录下测试数据后,就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得到DNA序列、基因变异等一系列参数,从而对羊毛羊绒纤维进行鉴别。美国Affymetrix公司和国力阿贡实验室已经开发出新一代的生物芯片,该芯片可以推进生物鉴别法的进步。但是生物鉴别法目前还处在开发阶段,技术还没有成熟,并]有被广泛推广,但是前景广阔[14]。
3 结语
目前国内采用的主要的羊绒鉴别法还是显微镜法。但是,由于该方法操作复杂,费时费力,并且需要有经验的操作员,因此使羊绒鉴别的成本很高。当前,发展最迅速的是将显微镜与计算机结合,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对纤维的表面形态进行分析,相比显微镜法,此方法速度有了大幅提升。鉴别羊绒纤维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还是侧重于生物鉴别法。
参考文献:
[1] 高建会. 羊绒资源的特点及存在矛盾[J]. 上海毛麻科技, 1997(1):23-24.
[2] W Avan Niekerk, S Keva. The accuracy of Video Imagine Analysis and Optical Fibre Diameter Analysis to measure fibre diameter of cashmere [J].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Animal Scince, 2004(34):143-144.
[3] 金美菊, 阮勇, 石东亮, 等. 羊绒与羊毛纤维的鉴别检测综述[J]. 山东纺织科技, 2007(4):28-30.
[4] 高一川. 扫描电子显微镜在纺织品检测中的应用[J]. 中国纤检, 2006(9):20-21.
[5] 赵国牛 徐静.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羊毛羊绒纤维鉴别[J]. 毛纺科技, 2006(1):42-45.
[6] 侯永良, 王善元, 孙锋. 山羊绒与细羊毛纤维的鉴别[J]. 上海纺织科技, 1999(6):58-60.
[7] 侯秀良, 刘启国, 王善元. 采用WAXD、DSC技术研究山羊绒、羊毛纤维的结晶结构[J]. 东华大学学报, 2004, 30(3):86-89.
[8] 陈前维, 张一心, 张引, 等. 拉细羊毛的结构形态与性能[J]. 毛纺科技, 2002, 37(35):45-49.
[9] 石先军, 于伟东, 袁子厚.基于贝叶斯方法的山羊绒与细羊毛的鉴别[J]. 纺织学报, 2008, 29(1):26-28.
[10] 王树惠, 李龙. 山羊绒和羊毛染色性能分析研究[J]. 毛纺科技, 1992(2):28.
[11] 曾志明. 用计算机快速检测山羊绒与羊毛混纺比[J]. 毛纺科技,2005(10):44-46.
[12] 陈国华, 王金泉. 羊绒与羊毛的碱溶度差异[J]. 毛纺科技, 2000(2):20-22.
[13] 曲京武, 郭海宁. 羊毛,羊绒纤维碱溶液浓度的探讨[J]. 纤检技术, 2001(6):8-11.
篇3
纤维艺术作为生活中的一分子,具备了坚硬、柔软、鲜艳、暗淡、宁静、活力、平直、曲折的一些不同的质感、色泽感、形态乃至肌理感等。纤维艺术在和现代人们的生存条件共处时,在符合相应的物质使用功能以及艺术审美装饰功能以外,在内容上更为丰富,风格方面更加别致,可以展现出人与环境的和谐气氛,可以体现出视觉美与触觉美的力量,还可以激发出人们对大自然浓厚的深情,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当前人们使用硬质材料所造成的生硬与冷漠,再次让人们感受到人间的真情,通过总结获得以下特点:
(一)审美特点
现代纤维艺术通过其自身独有的材料质地以及富有个性的表现特征,形成了其他艺术所无法具有的审美特点。这样的审美特点也就是通过纤维艺术的材质、色泽、形态、机理等因素在空间构成的完善性,透过视觉表达,通过人的审美标准来完成。
1.材料美
物体外形是通过其基本特点结合而成,先要取决于运用材料的差别,其次为表现形式的差别。纤维艺术的材料大多是通过动植物纤维材料、人造纤维以及实物材料所构成。所有材料都具备了各自的物理属性,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变成各自的心理感应,材质之间的物理特性的差别通过艺术家的处理后可以发生不同的美感体现,金属材质形成的空间环境让人感受到纯净感;木石材质为人们提供质朴的亲近感;织物为人们打造温馨随和感;人造纤维由于具备了弹性光亮之美,不仅可以具有柔韧的共性美,还具有不同质感的个性美。材料自然属性的不同,令艺术家在创作中变为视觉方面美的心理感应,透过适当的艺术表现,为材料的审美价值赋予特殊的意义,进而引发了及其丰富的心理效应。
2.形态美
形态美是由于物体形态在外表上给人以和谐的视觉体会。形态包含了外部形态和内部形态,外部形态指的是空间特点,通常泛指形态的外表,也就是人们所观察到的外部状态。内部形态体现出形态里各部分相互间界限的形态,也就是结构形态。外部形态和内部形态属于局部和总体、背景和前景的关系,两者相互衬托,其之间的张力在相互作用里实现平衡。外部形态的轮廓能够体现出内部形态的结构轮廓。材料质地的不同,可以转变外部及内部结构轮廓线的质感,进而丰富形态在视觉方面的美,例如竹、藤等纤维类,其一同具备的弹性张力由于外形和馁形的结构结合,构成相对鲜明的结构轮廓,从而产生了挺拔利落的形态美。质地柔和的麻、棉、毛等纤维,每个人的柔软属性对于编织不同的交织里构成了任意张力结构轮廓,以此体现出柔美和谐的形态美。对于软硬兼施的材料来讲,它对比的张力对于其他部分形态之间的表现属于曲直刚柔的形态美。
3.肌理美
纤维材料由于质感的差别,才可以进行人为加工处理,引发了一些具有历史性的美的视觉体会———肌理。这也是此类肌理美缔造的纤维艺术碰触空间。其一,肌理美属于视觉形态。其具备的物质倾向性张力在各自组织结构里的穿行延展属于打造肌理美的表现方式,而且还会对人们在心理方面有所影响,视觉形态在肌理方面的体会以及材料构成的富有内涵的心里体会。其二,肌理美的不同质量感。其与颜色、光影、形式以及关联方面和人们的心理体会融为一体的美感,一类有别于屋里定义方面的质量。色泽暗淡、反光、表面皮肤粗糙,构成严重的心理障碍。
4.色彩美
色彩美的缔造应当是通过美感体会为根本,将创造总体空间色泽的审美内心需求以及和谐色调空间为己任。现代艺术在色彩美方面,是透过纤维艺术本身的色泽体现以及纤维艺术体现来完成不同层面的和谐。
5.空间美
纤维艺术作品不论是二维还是三维空间状态,其状态、色泽、肌理等都与周遭空间的因素产生联系,艺术家一定对此进行平衡,且令人们在视觉的心理方面引发审美联想,如此才可以最终完成总体空间美。
6.表层审美
其特点为对形式美伊苏的结合体会,包含了人们对纤维艺术作品的视觉形态在形、光、肌理、色泽等视觉因素方面的初步判断与基本体会。现代纤维艺术则通过自身的材质肌理以及特有的个性所体现的形式,结合成为艺术的审美特性。
7.深层审美
不论是现代室内设计还是纤维艺术,都对人们的心理造成影响,这样文化系统包含了人们对文脉的认同感,以及城市环境的连续性以及渗透性,或者将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的特征展现出来。
(二)空间媒介特点
相关人士层为现代室内设计给予了一个定义,建筑空间属于一个穿越了经济过程,也就是四处走动且改变位置,在相继的空间发展里的作用,透过感受运动的顺序逐步获得激烈的感受其通过纤维材料为媒介,构造的物质体现以及精神体现。
二、纤维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纤维艺术身为室内设计的主要构成内容,在室内环境里具有非常关键的地位,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令空间更为丰富,还可以和建筑内部空间的照明、颜色、材质构成一个琐碎的,并且可以同建筑内部空间的材质、色彩以及照明相结合,让人们的艺术氛围与建筑设计里相结合,进而令建筑内部环境更为温暖,并缔造出较为丰富的人性空间。由于审美情趣的持续提高,纤维艺术逐渐被人们所关注,纤维艺术品多余空间环境的束缚有着较大的作用。纤维艺术品由于材质丰富、色泽鲜艳,且建筑用材大部分构成了明显的对比。不论是平面还是例题,都能够更加人性化,打造出丰富多彩的人生。纤维艺术品通过软性材料进行硬性控制,再次打造建筑空间里的人文形象,且不忘填补人们在精神方面的需求,形象且活泼的色泽,令温暖的人性化艺术氛围与室内空间有效结合。
三、结束语
篇4
第一,传输信息量大,传输频带宽。在当前的光纤有线电视系统当中,使用的光谱波长1310~1550nm。第二,传输损耗非常低。1310nm单模光纤只有0.35dB/km的衰减,而1550nm单模光纤只有0.25dB/km的衰减。第三,光纤是由包层、纤芯、一次涂复和二次被复组成的,分为骨架式、层绞式、叠带式以及中心束管式。光纤的保护措施能够将绝大部分外界的破坏抵御掉。第四,在HFC网络当中,作为有线电视干线网传输,不仅可以将馈电环节以及一连串的干线放大器节省,同时,由于其接头较少,自然故障率就不会太高。第五,雷电干扰性能以及抗电磁干扰性能较好,电力冲击以及雷击不会对其产生威胁。第六,光纤不会惧怕锈蚀、高温,具备核辐射抗性,其寿命较长,一般的使用年限都在20~30年之上。
2有线电视光纤传输维护技术
在日常的光纤线路维护中,工作量繁重。想要做好维护工作,就应该将竣工阶段和每一次的定期检查测试环节中收集的资料做好认真保管,尤其是各种设备的说明书以及实验测试结果对比资料,这是进行光纤维护的最佳依据。在维护光纤线路时,OTDR是主要的测试设备,要确保其时时刻刻都能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之下,作为维护技术人员,还应该对测试结果进行熟练地分析,将故障点判断出来。考虑到光纤线路本身的特点,在维护方面,我们就应该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虽然光纤线路发生故障的几率较低,但是维护人员也不能够忽视了光纤线路的维护工作。对于光纤线路的维护,主要目的在于控制故障的发生率,最高境界在于在发生故障之前,就能够排查出隐患位置,及时地消除故障,避免故障对正常传输产生影响。所以,日常的维护技术对于光纤线路非常重要。所以,寻线员的合理设置,配合上日常的检查,才可以消除潜在问题。另外,对于社会大众,也需要做好光纤线路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的宣传。第二,虽然光纤线路发生故障的几率较低,但是并不是说故障就可以绝对的避免,所以,光纤抢修问题就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光纤维护中,就应该针对抢修,建立出一支作风过硬、经验丰富的抢修队伍来应对光纤线路故障问题,只有如此才能够确保光纤传输持续的进行下去。第三,如果信号中断问题是因为光纤故障所引起的,就应该及时地消除故障。在进行维护的时候,必须将故障点准确地找出来。一旦出现问题,就应该根据故障的特点对于故障是发生在主干网还是在分配网,需要及时地判断。如果怀疑是光链路出现了问题,就需要从光链路的两端使用OTDR进行夹击测试,这样可以将故障的范围大体确定出来,然后根据光纤长度数码的编号,对故障的范围进一步落实。比如:在一处县城中,在农村有线电视二级光网发展中,发现一级光接收点光功率从原本+4dBm降至了-12dBm。对于这一个方向的光纤就可以使用OTDR进行测试,发现了光纤本身的损耗曲线呈现逐渐增大的斜率,猜想可能是因为超高车辆刮到或者是环境温度引起了光纤出现了微弯的情况。通过OTDR的测试发现,在24km地方接续盒光纤束被抽,导致光纤本身被折成为了小弯,降低了光功率。此外,如果是某一个段落的光纤在接续点出现了反射峰,这样就可以判断出接续点的故障,或者是因为光纤的损坏或者进水,就需要将其剪断进行重新的连接。如果在接续点没有反射峰,那么就可能是光纤传输出现了断裂。如果是架空光纤,就需要对过路光纤的损毁情况进行严格调查;对于地下埋设的光纤,就应该观察其地面是否出现了破坏或者是被挖的痕迹。根据具体的维护经验判断,虽然光纤发生的故障本身具备一定的隐蔽性,但是并非是说明其无法加以判断,通过科学的方法分析,绝大部分的光纤故障都可以确定出来。不过,在这里强调的是,维修工作不是急于恢复信号就可以完事的,更多的是要注重今后的巡视工作,才是保障的主要措施。
3结束语
篇5
[关键词] 纤维咽喉镜 异物取出术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2(b)-080-02
咽喉是呼吸道的重要器官,临床上咽喉疾病较常见,常见的有炎症、外伤、肿瘤等。因咽喉部腔隙狭窄,位置凹凸不平,若异物嵌顿后异物细小,则常规间接喉镜下取出尤为困难。纤维喉镜下查取下咽及喉部异物痛苦小、操作快捷,已经被广泛地应用。我院近几年采用纤维咽喉镜下进行异物取出手术,在良好的护理配合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院2004年10月~2009年10月共收治此类患者40例。异物位于左侧者20例,占总数的50%;右侧者20例,占总数的50%,无中间位;其中,男25例(62.5%),女15例(37.5%);年龄3~68岁。咽后壁异物1例,鼻咽部2例,扁桃体与舌弓之间5例,环咽隙19例,梨状窝4例,扁桃体下极2例,会厌谷3例,扁桃体窝2例。经精心护理,本组患者均康复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术前要提前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不管是什么样的手术,患者都会担忧,尤其是对一些患儿或者是以前未进行过手术者,甚至是与医院接触比较少的患者,心理疏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不同年龄行不同的心理护理,如对于成年人要详细告知其术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对于儿童,尤其年龄小者,对手术比较恐惧,因此要多鼓励、赞扬,分散其注意力,多接近他们,使患儿首先消除对医生的恐惧心理,然后告诉他们手术并不痛苦,他们应勇敢面对。对于老年人,由于部分老年人容易闹别扭,因此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说明检查的过程,要消除顾虑他们的顾虑,适时地安慰他们,使其更好地配合检查和手术。
2.1.2 术前准备术前2 h禁食,并说明禁食的理由,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对于小孩子要告知其父母,让父母督促禁食。良好的麻醉是喉镜手术成功的关键,在术前要进行必要的麻醉。护理人员先用棉签清洁患者双侧鼻腔,然后用2%丁卡因和黏膜收缩剂分别进行3次局部喷表麻,主要是对双侧鼻腔、口咽。每次间隔时间为5 min,15 min后用2%丁卡因棉签填塞双下鼻道,然后用黏膜收缩剂棉签填塞双中鼻道。术前30 min,护理人员对患者皮下注射阿托品0.5 mg,以减少唾液分泌,防止因咽反射而影响检查。注射后护理人员同时还要严密观察患者对药物的反应。检查时,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保持正确,使患者平卧,用布巾包头盖眼。医生站在患者头部右侧,手持纤维镜进入患者鼻腔检查,护理人员站在患者右侧身旁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此时患者可能会由于担心、害怕等出现各种焦虑情绪,护理人员要配合医生安慰患者,使其放松,并告知患者配合手术才能使手术顺利进行。纤维鼻咽喉镜自一侧鼻孔插入时,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全身放松,用口呼吸,防止镜面产生雾气而影响图像的清淅度。对不合作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帮助固定其头部和手,防止误伤患者或损坏仪器。
2.2 术中护理
15 min内取异物是最佳时机,护理人员要帮助医生完成手术,在15 min内取出活检组织。护理人员还要帮医生递活检钳,并在局部钳取组织后,从鼻腔插入含有黏膜收缩剂棉签,并在活检处停留30 min。护理人员还要将钳取的组织放入事先准备好的1%福尔马林溶液瓶中固定,并写上患者姓名、科别,并帮医生打印结果。
2.3 术后护理
2.3.1 基础护理纤维鼻咽喉镜检查术后,护理人员需叮嘱患者2 h后才能进食,勿漱口,以免发生呛咳及误咽。术后患者检查后均感觉吞咽麻痹及吞咽痛,应及时向其解释原因,消除患者不安心理。对已取鼻咽组织作活检的患者,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其鼻腔的出血情况,叮嘱患者头部稍后仰,至少半小时后才可以拔出鼻腔收缩剂棉签。
2.3.2 仪器清洁护理人员在手术结束后要对仪器进行清洁、消毒及管理。仪器清洁、消毒一般分两种,第一种,是一般的清洁和消毒,适用于一般检查患者。检查后首先在清水中用软布清洗纤维镜管,然后用适酶溶液冲洗,再用清水冲洗,用2%戊二醛溶液冲洗,最后用软布在蒸馏水中抹洗1~2 min。第二种,纤维镜管腔内及活检钳消毒,适用于活检患者。纤维镜管先按照一般方法清洁消毒,然后于管腔内插入小刷子,先用清水清洗,然后用消毒液消毒,再用蒸馏水清洗。用过的活检钳用1∶500的洗消液先浸泡30 min,然后清洗,再用2%戊二醛浸泡60 min,使用时先用无菌注射用水冲洗;纤维镜清洗、消毒后,用干净的软布抹干,然后用吹风机通风至少半小时,干燥纤维镜管腔,再用酒精棉球擦拭镜体表面,进行消毒,用石腊油涂擦关节部分,以防仪器生锈,最后将纤维镜管及组织活检钳分别放回仪器专用柜。仪器各部导线连接部分按相反顺序拆卸,并进行严密保护。
3 小结
总之,纤维咽喉镜下异物取出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去除咽喉部异物的微创治疗。本院在近几年的手术中广泛使用,效果良好,但需要护理配合。术前需要进行患者心理疏导、麻醉、检查,术中需要护理密切配合,给患者及时的指导、帮助和鼓励,与医生密切配合,可提高异物钳出率。术后注意观察患者手术情况,并进行心理疏导,同时进行纤维咽喉镜的清洁、消毒及管理,预防医源性感染,保障患者安全,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6]。
[参考文献]
[1]陈巧娟.电视监视下纤维鼻咽喉镜诊治的护理配合[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4,8(3):4.
[2]肖来华,王胜利,纤维鼻咽喉镜下取除咽部细小异物的体会[J].中国内镜杂志,2004,7(7):4.
[3]赵晓燕,赵常春.经间接喉镜诊治咽喉及食管上端异物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0,6(6):8.
[4]胡银亚,陈建强,鲁杰.电子喉镜下咽喉部异物探查取出术的护理配合[J].浙江创伤外科,2010,3(5):12.
[5]张彩萍,周庆.纤维喉镜在咽喉部异物取出术中的临床应用[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5):31.
篇6
关键词:中空纤维膜 高强度 方法 工艺
中图分类号:TQ34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b)-0118-04
聚偏氟乙烯(PVDF)因优良的抗氧化能力和机械强度,已逐渐成为膜材料的主要发展方向;而中空纤维膜由于装填密度高、比表面积大、无需支撑体、可以反向清洗等优势[1],在超滤工艺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此PVDF中空纤维超滤膜已成为国际超滤膜发展的趋势。目前比较成熟的制膜方法是“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法),NIPS法工艺简单,所制得的膜分离精度高、亲水性好,但是难以引起沿膜厚度方向的均匀相分离,容易形成含有大孔结构的非对称膜结构,机械强度低,使得中空纤维膜不能在压力过高的情况下使用[2]。因此提高膜强度以适应生产需求是PVDF中空超滤膜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制膜方法、制膜工艺两个方面对提高中空超滤膜强度的方法进行了综述。
1 制膜方法
目前PVDF中空纤维超滤膜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即“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法)和“热致相分离法”(TIPS法)。因NIPS法所制得的膜丝拉伸强度较低,不适合应用于MBR水处理工程中,所以TIPS法制备PVDF膜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
TIPS法是1981年Castro在专利US4247498[3]中首次提出的。专利中指出,许多热塑性、结晶性的高分子聚合物与某些高沸点的小分子化合物(稀释剂)在高温下(一般要高于聚合物熔点温度)能形成均相溶液,降低温度时又会发生固-液或液-液分离,然后用萃取的方法除去稀释剂可形成多孔膜,基本特征是“高温溶解,低温分相”,所以称之为“热致相分离法”。TIPS法相分离仅由热交换引起,所得的膜缺陷较少,膜内不会出现大孔结构而影响膜强度;制膜时容易发生旋节分相,因而还能够获得更窄的孔径分布[2]。
最初的TIPS法研究主要集中在那些无法用常规的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膜的聚合物材料上,如聚丙烯[4,5]、聚乙烯[6,7]等,这些聚合物通常需要一些高沸点小分子物质才能将其高温溶解。TIPS法所需温度高,一般要达到聚合物熔点以上100 ℃。
随着PVDF逐渐成为膜材料的主导,研究者进一步把TIPS法制膜材料扩展到了PVDF[8,9]聚合物上,PVDF不但在常温下有很好的良溶剂,而且也有很多不良溶剂或潜溶剂,这些潜溶剂在常温下对PVDF的溶解能力不良或很差,但是在提高温度的情况下却能与聚合物形成浓度较高的均相溶液,降低温度时又可以发生液-固或液-液分相。有地章浩和山田英树[9]将其称为“修正热致相分离法”(m-TIPS)。
m-TIPS法在拓宽膜材料范围的同时,降低了溶解温度,但是由于m-TIPS法所用的稀释剂为潜溶剂,提高温度可以形成PVDF均相溶液,降低温度时却通常只会发生固-液相分离,即PVDF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结晶或沉淀),这样形成的膜一般都是球晶堆积的结构,强度不会太高。所以寻找可以与PVDF发生明显液-液相分离的稀释剂便成为目前研究者探求的一个热点,目前的主要研究集中在以下几点。
(1)从PVDF与稀释剂的溶解参数的差异方面考虑。
杨健[10]和林亚凯[11]利用聚合物PVDF与稀释剂的溶解参数的差异[12,13],分别用二苯甲酮(DPK)和碳酸二苯酯(DPC)为稀释剂,使铸膜液发生了液-液分相区,但是如图1所示,当温度进一步降低时,仍然会发生固-液相分离。
(2)寻找复合稀释剂。
一些研究者采用由两种对PVDF有不同溶解性能的溶剂组成的复合稀释剂[14-19]来制备中空膜,这种复合稀释剂在降温过程中首先发生液-液相分离:由一种中温溶解能力较高的溶剂与大部分PVDF组成的富聚合物液相,和由另一种中温溶解能力较差的溶剂与少部分PVDF组成的贫聚合物液相。但是,进一步降低温度至室温时,仍然会发生PVDF从潜溶剂中析出的现象。
鉴于这两种情况,祝振鑫等[20]设想如果用水溶性良溶剂和水溶性添加剂组成的混合液做稀释剂,则只要PVDF的浓度足够大或添加剂的量足够大,就有可能在常温下该混合液不能与PVDF形成均相溶液(即不能把所有加入的PVDF完全溶解),需要体系在较高的温度下经搅拌形成均相溶液,在这种情况下,降低温度就比较容易发生液-液相分离。在此基础上,北京坎普尔公司发明了“复合热致相分离法”(c-TIPS),即采用复合稀释剂(水溶性良溶剂和水溶性添加剂)制备,并发生了复合相分离过程(热致相分离为主,非溶剂致相分离为辅)。图2为北京坎普尔公司利用c-TIPS法制备的一种PVDF中空纤维超滤膜的电镜照片。
此外,逯志平、吕晓龙等[21]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 低温热致相分离法(L-TIPS),通过在聚合物与添加剂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溶剂,使成膜聚合物在低于聚合物熔点的温度下成为均匀的铸膜液,相转化成膜时,控制铸膜液的温度低于聚合物熔点、高于铸膜液的浊点温度,同时凝固浴温度显著低于铸膜液浊点温度。这样当铸膜液进入凝固浴中时,就会发生TIPS和NIPS相分离机理。
c-TIPS和L-TIPS法不但充分发挥了TIPS法膜强度高的特点,而且可在膜表面形成更致密的分离层,同时还打破了传统TIPS工艺中温度过高的禁锢,成为近期研究的热点。
TIPS制膜技术在日本等发达国家发展较快,长期以来被东丽、旭化成等外企公司所垄断,导致PVDF超滤膜价格昂贵。国内TIPS制膜技术起步较晚,技术还不成熟,但近年来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北京赛诺、苏州膜华等公司利用TIPS制备的PVDF中空超滤膜已实现产业化。
2 制膜工艺
2.1 多孔中空纤维膜
传统使用的中空超滤膜都属于单孔结构,强度低,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断丝的现象。在此基础上,荷兰Koenhen博士发明了多孔中空纤维超滤膜,多孔中空纤维膜是由多根单孔中空纤维膜融合而成的,在一根膜丝上集成了呈蜂窝状的多根毛细纤维通道,多个孔之间相互支撑,膜丝的强度大大加强。多孔中空纤维膜是利用特殊的多孔纺丝喷头[22]制备而成,纺丝喷头中间通过多股芯液共同挤出,形成初生态中空纤维膜,而后经凝固浴固化成形。
Koenhen新型七孔中空超滤膜产品近年来在德国Inge公司和荷兰IMT公司生产及销售,其材质为聚醚砜(PES)。随后国内众多科研单位也开始了对多孔中空超滤膜的研究。北京中水源[23]以及泉州索爱公司研制的七孔PVC合金超滤膜已分别走上了产业化之路,抗拉强度达到了14~15 N左右,使得膜应用范围更为广泛。
目前有关多孔PVDF中空纤维超滤膜尚未实现产业化,但已在陆续研究中[24-26]。天津工业大学刘捷等[24]利用特殊结构的纺丝喷头,通过干-湿纺丝法,研制出了具有异形结构(一字型多芯、品字形多芯)的PVDF多孔中空纤维膜,其中品字形三芯中空纤维膜(如图4所示)的断裂强力从单芯中空纤维膜的101cN提高到了289cN,产业化指日可待。
2.2 纤维增强型中空纤维膜
为克服NIPS法膜丝强度低的问题,在NIPS法基础上又引进了一种纤维增强型中空超滤膜制备工艺,即在中空纤维膜内部引入编织纤维管或纤维束作为支撑体,利用编织纤维管或纤维束来增加膜强度。其中编织纤维管或纤维束本身要具有良好的化学和热稳定性、良好的拉伸强度,能够被铸膜液所润湿并且不能被铸膜液中所溶解[2],常用的有锦纶、涤纶、丙纶等。
最初的纤维增强型中空膜制备工艺源于Hayano等人[27]提出的纤维编织管涂覆技术,该技术只是简单地将铸膜液涂覆在纤维编织管的外表面,很难控制铸膜液向编织管内的渗入量,易堵塞中空纤维膜内腔,并且在使用中容易脱落。在此基础上,加拿大Zenon公司[28]通过减小旦尼尔数、增加纤维束的编织密度以及改进纤维束的编织方式,使铸膜液不至于渗入到编织管内部,但是分离膜易于脱落的问题并没有解决。
针对此问题,杭州洁弗公司发明了一种纤维编织—— 共挤出一体化成膜工艺[29],即将芯液引入至编织管内腔。天津大学李凭力等[30]用合成纤维在中空纤维膜外部编织成网,将经纤维加固后的中空纤维膜依次通过制膜液、凝固浴,制得网状纤维增强型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另外还可以通过二次涂覆的方式[31,32],在分离膜与纤维编织管增加一层界面偶联层,如图5所示,该偶联层可以使小分子或是有机聚合物,也可以是铸膜液。这几种方法都保证了纤维位于膜壁中,解决了传统涂覆工艺制备的中空纤维膜中聚合物与编织纤维管易脱离的技术问题。并使得中空纤维内流道无纤维堵塞现象。但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在强的连续冲击力下,还有可能出现分离膜与纤维编织管分离的现象。
为了进一步克服以上的不足,有研究者提出在中空膜中引入单根纤维,以代替编织纤维管,特征是在中空纤维膜本体内均匀设置3根以上的单丝纤维[33,34]。与采用编织纤维管为支撑体的中空纤维膜相比,单丝纤维与中空纤维膜本体具有更好的粘合性,更加不易剥落,大大提升了膜的使用寿命;而且嵌设在中空膜体内的单丝纤维体积比编织管小很多,基本不影响本体的水通量。其方法是利用特殊的喷丝头,使单丝纤维分别穿过喷丝头上相应的孔,然后与从其他入口进入喷丝头的铸膜液和芯液一起发生复合成型,进入凝固浴发生相分离固化成膜。
此外德国Membrana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开发了Ultra-flux亲水性中空纤维膜,采用独特的P.E.T.技术(Performance Enhancing Technology),将高强度的长丝线与多根膜丝编织在一起,增加了膜丝强度,提高了膜的反洗效果。
目前国际上的纤维增强型中空超滤膜市场主要被美国GE、加拿大泽能、日本三菱丽阳所占据。近年来国内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33~36]。
因新型增强型纤维采用湿法制膜工艺,在提高强度的基础上,还解决了TIPS法成本高、制备难的问题,所以这种增强型中空纤维膜具有很高的研发价值,一旦产业化,效益也相当可观。
2.3 “3H”纺丝工艺
碧水源结合NIPS和TIPS法的特点,发明了一种新的纺丝工艺,即高压高固高效凝胶纺丝工艺,简称“三高”(或“3H”)纺丝工艺[37]。该方法采用类似NIPS法的纺丝工艺,区别在于“3H”工艺所用的铸膜液中PVDF含量较高(25wt%~40wt%),远远高于NIPS法纺丝液的浓度(15wt%~25wt%),为提高聚合物的溶解性和降低铸膜液的粘度,铸膜液的制备和纺丝都采用的较高的温度80℃~130℃,通常NIPS法都低于80℃。铸膜液粘度的提高也迫使纺丝压力提高至10个大气压,而一般NIPS法的纺丝压力低于2个大气压。在凝胶过程中,凝固浴也采用了较高的温度(50℃~95℃),以促使初生中空纤维快速凝胶。碧水源采用“3H”纺丝工艺成功地将中空膜的强度由NIPS法制备时的1~2 N提高到了7~10 N。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纯水通量会受到限制,所以未能普遍应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工程需要,可以采用多种途径来增强PVDF中空纤维超滤膜的强度。目前高强度中空纤维膜已基本上实现产业化,但其市场主要被国外占据,国内研究有待进一步发展。
不同的超滤方式对膜强度的需求不同,在实际应用中还要针对工业对超滤膜强度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改进方法,以节约能源,并达到最高效益。
参考文献
[1] 陈池.中空纤维膜分离技术在石化工业中的应用[J].化工时刊,2004,18(2):5-8.
[2] 宣孟阳,杜启云,任连娟.增强型中空纤维膜的研究与应用[J].安徽科技,2006,10:45-46.
[3] Castro A J.Methods for making microporous products [P].US4247498, 1981.
[4] Lloyd D R,Kim S S,Kinzerb K E. Microporous membrane formation via thermally induced phase seperation.Ⅱ.Liquid-liquid phase seperation [J].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1991, 64:1-11.
[5] McGuire K S,Laxminarayan A,Lloyd D R,Kinetics of droplet growth in liquid-liquid phase seperation of polymer diluent systems:experimental results[J].Polymer,1995,36:4951-4960.
[6] Matsuyama H, Iwatani T,Kitamura Y, et al.Solute rejection by poly(ethylene-co-vinyl alcohol) membrane prepared by thermally induced phase seperation [J].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1,79:2456-2463.
[7] Matsuyama H, Okafuji H,Maki T,et al.Preparation of polyethylene hollow fiber membrane via thermally induced phase seperation [J].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2003,223:119-126.
[8] Cha B J,Yang J M.Preparation of poly(vinylidene fluoride)hollow fiber membrane for microfiltration using modified TIPS process [J].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2007,291:191-198.
[9] 东洋纺织株式会社.聚偏氟乙烯基中空纤维型微孔膜及其制造方法[P].CN101370572A,2009-02-18.
[10] Yang J,Li D W,Lin Y K,et al.Formation of a bicontinuous structure membrane of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in diphenyl ketone diluent via thermally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method [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8,110(1):341-347.
[11] 林亚凯,唐元晖,马恒宇,等.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偏氟乙烯微孔膜[J].膜科学与技术,2009,29(6):36-39.
[12] Matsuyama H, Teramoto M,Kudari S,et al.Effect of diluents on membrane formation via thermally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2001,82(1):169-177.
[13] Grulke E A.Polymer handbook(Fourth edition)[M].New York:John Wiley & Sons,1999:Ⅶ:675-713.
[14] Li X F,Xu G Q,Lu X L,et al.Effect of mixed diluent compositions on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membrane morphology in a thermally induced phase-separation process[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8, 107(6): 3630-3637.
[15] Ji G L,Du C H,Zhu B K,et al. Preparation of porous PVDF membrane via thermally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with diluent mixture of DBP and DEHP[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2007,105(3):1496-1502.
[16] Lu X L,Li X F.Preparation of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membrane via a thermally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using a mixed diluent[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2009,14: 1213-1219.
[17] Gu M H,Zhang J,Wang X L,et al.Formation of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VDF)membrane via thermally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J].Desalination,2006, 192:160-167.
[18] 王建强,潘凯,房昺,等.稀释剂对混合相分离法制备聚偏氟乙烯膜的影响[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7(4):73-77.
[19] 武利顺,孟德素,薛罡,等.混合稀释剂对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偏氟乙烯膜性质及结构的研究[J].功能材料,2011,28(6):521-524.
[20] 祝振鑫,孟广祯.复合热致相分离制膜方法[J].膜科学与技术,2010,30(6):1-6.
[21] 逯志平,吕晓龙,武春瑞,等.低温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多孔膜的研究[J].膜科学与技术,2012,32(1):12-17.
[22] 郑州大学.一种生产增强型中空纤维膜的喷丝板[P].CN201140041Y,2008-10-29.
[23] 刘振江.七通道PVC合金中空纤维超滤膜的创新之路[J].膜科学与技术,2010,30(4):102-106.
[24] 刘捷,武春瑞,吕晓龙,等.异形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的研制[J].膜科学与技术,2012,1(32):33-39.
[25] 天津膜天膜科技有限公司.三毛细管结构的中空纤维膜丝[P].CN101301587A,2008-11-12.
[26] 山东招金膜天有限责任公司.复合多孔中空纤维超滤膜[P].CN201342323Y,2009-11-11.
[27] Fusakazu Hayano,Yasuo Hashino, Kiyoshi Ichikawa.Semipermeable composite membranes[P].US4061821,1977-12-06.
[28] Mahendran Mailvaganam,Luigi Fabbricino,Carlos F.F.Rodrigues, ect. Hollow fiber semipermeable membrane of tubular braid[P].US5472607,1995-12-05.
[29] 杭州洁弗膜技术有限公司.纤维编织管嵌入增强型聚合物中空纤维微孔膜的制备方法[P].CN10154373A,2009-09-30.
[30] 天津大学.网状纤维增强型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的制备方法[P].CN1864828A,2006-11-22.
[31] 杭州洁弗膜技术有限公司.一种具有强界面结合力的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复合微孔膜的制备方法[P].CN101357303A,2009-02-04.
[32]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中空状多孔质膜及其制造方法[P].CN102036741A,2011-04-27.
[33] 天津大学.纤维增强型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微孔滤膜的制备方法[P].CN1695777A,2005-11-16.
[34] 杭州求是膜技术有限公司.一种新型混纺有机中空纤维膜[P].CN202237821U, 2012-05-30.
[35] 北京碧水源膜科技有限公司.一种带基材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及所述膜的生产方法[P].CN101632904A,2010-01-27.
篇7
我国对现代纤维艺术的研究与创作始于结束。1981年春,美籍华裔女纤维艺术家,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茹斯•高(Ruth•kao)带领15个美国纤维艺术专业的学生来到中央工业美术学院留学,敲开了中国现代纤维艺术研究发展的大门。1984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首届中国壁挂艺术展。
在展览上,引起人们广泛注目的是江苏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林晓冷冰川为代表的作品,其材料使用相当广泛。1986年,瑞士洛桑国际壁毯艺术双年展上,展出了中国艺术家谷文达,梁绍基,施慧和朱伟的作品,第一次在洛桑展现了中国纤维艺术的风格,向世人阐述了现代纤维艺术的中国气派。2000年的“从洛桑到北京——2000年国际纤维艺术展”及随后的2001年12月在西安举行的“西部•西部”艺术大展,纤维艺术展更是具有影响的向世界展示了博大的华夏文化气概和当代造型观念。
2现代纤维艺术造型观中的色彩表现
现代纤维艺术造型观中的色彩表现的创造应该以人为本,把营造整体空间色彩的审美心理为最终目的。纤维艺术造型观中的色彩表现是通过纤维艺术自身的色彩表现和纤维艺术的色彩与周围环境的色彩两方面关系的协调对比而共同完成的。色彩在纤维艺术中,是经过经纬色线的组合配置、在交织形成的点线面肌理的层次中体现的。纤维艺术的色彩不同于绘画对色光的追求,它强调的是空间混合的色彩交织效果。因此,在经纬交织中,色彩不但是形态的一部分,而且在形态结构中它又是最重要、最直观的部分。可以说色彩是一种重要的构成语言,它在材与质的交融汇合形与色的相得益彰中创造了纤维艺术的空间美。
现代纤维艺术有着诸多的表现因素,然而色彩的因素与环境的关系最为密切,最为直观。艺术家必须首先考虑纤维艺术色彩与环境色彩两方面关系的统一,方能营造整体空间的色彩表现美。
可见,现代纤维艺术造型观中的色彩表现的辉映是来自纤维艺术色彩与环境空间色彩的相互对比与相互协调。
3现代纤维的艺术审美
3.1现代纤维艺术的形态美
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论述艺术“最优美的地方和最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够表现运动。”因此,具有倾向性的张力是构成纤维艺术形态美的灵魂。
现代纤维艺术常运用力的重叠获得深度,产生比物理距离还要强烈的空间形态美;运用力的渐变获得序列,创造具有节奏韵律的形态美;运用透视的抽象变形获得张力,形成具有动感的形态美;更由于新材料的介入,使其具有不定空间、不定动静、不定虚实的形态特征。时而粗犷浑厚、时而细腻逼真、时而飘逸朦胧,可以说纤维艺术的形态美构成了纤维艺术的空间美。
因此,在纤维艺术的创作中作者叶材料的选择与对结构形态的把握,是决定作品在空间造就视觉美的成败所在。
3.2现代纤维艺术的空间及人们的心理因素。
3.2.1现代纤维艺术产生的空间感
建筑对于人来说,具有使用价值的是空间本身,而不是围成空间的实体的壳。壁面形态纤维艺术能使建筑空间与环境产生不同的精神寓意。如一个大厅既可被墙上巨大空间的纤维艺术作品装饰得气派豪华,也可被渲染得轻柔优美。
在建筑空间中,纤维艺术具有空间导向。它能引导人们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一方面保留着对一个空间的记忆,另一方面怀着对下一个空间的期待,使各空间层次与环境之间,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互相交流。如在大型建筑空间内,可通过楼梯处装饰高低错落有序的壁毯形式获取空间导向作用。产生这种空间感受的原因是“在建筑中,人是在建筑内行动的,可以这样说,是他本人在造成第四空间,是他本人赋予这种空间以完全的实在性。”[3]。另外,现代纤维艺术还可以利用随机性创造出巧妙和谐的意境,甚至利用纤维艺术品分割建筑空间,从而营造新的空间。
3.2.2现代纤维艺术的空间美
纤维艺术作品无论是二维的壁面形态还是三维的空间形态只要一经挂起,它的形态、色彩及肌理等因素就与周围空间的众多因素发生关系,艺术家必须从中去平衡协调,并使人们在越觉心理中产生审美联想,这样才最终完成整休的空间美。
纤维艺术的形态与环境空间美的构造始终是艺术家关注的问题,如何去创造具有生命力的空间更是艺术家为之这求的目的。空间与形态,形态与空间在相互制约中限定了纤维艺术“运动式样”的形态;同时又在互相辉映中营造升华了整体空间的美。由此可见,艺术家对不同环境空间的积极能动的把握是创造纤维艺术空间美的关键。
3.2.3现代纤维艺术审美的心理因素
篇8
王春辰作为第55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人用“变位”提供了一种他对于当代社会的观看方式。“变位”( Transfiguration)这个词汇用在英文中最初指基督显容,即基督转变出人物的形象,进而该词泛指变化、转变、变形等。在20世纪后半叶,美国哲学家、艺术理论家阿瑟·丹托又将该词用于他的艺术理论著作《普通物品的转化(The Transfiguration of the Commonplace)》(1984年)。因此,这个来自美术史的古典词汇,变为当代概念,古今通用,且意义指向各异,容传统和当代于一体,它的词根还包含“形象”、“图像”,更契合了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百科宫殿”所倡导的“人类梦想与图像的汇合”的精神。
I ART:针对于这次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变位”的生成,你大概酝酿了多长时间,同时是怎样的思考积累和工作积累才让你设想去做这样一个主题?
王春辰:提方案的时候已经是去年的12月下旬了,本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馆是公开征集方案的,网上也有,我看到信息的时候是11月份,当时看到征集信息觉得这种方式特别好,但是因为当时其他展览以及美术馆的工作特别忙,而且觉得这种事情离自己很远,所以也没有太在意这件事。当时在做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的活动,大家对于威尼斯双年展也都很关注,也经常讨论,很多艺术家提议我做一个威尼斯双年展的方案,包括跟张小涛、缪晓春聊天的时候他们也提议我做一个方案,所以“变位”这个方案是在很多人的鼓励下开始做的。就像2009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评论奖,当时CCAA也是公开征集方案,当时我也是看了信息但是没有提交,后来也是在别人的提议下做了一个方案并且获了奖,所以这两次情况有点类似。
在有了做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方案这个想法的时候,我就开始收集关于这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介绍材料,主题是怎么描述的,“百科宫殿”的具体意思是什么。在阅读了大量资料后发现“百科宫殿”这个主题是特别有意思的,并且我也做了我个人对于策展人马西米利亚诺·乔尔尼(Massimiliano Gioni)所提主题的理解。
“变位”这个词的提出很大程度上源于对美术史的学习。在西方美术史中,“Transfiguration”是常用的词汇,指的是基督变容、基督显形。那指向到当代艺术,“变位”在当代是一种普遍现象。在当代有一个特点或者是一种常态,好多我们不认为是艺术的东西可以看作为是艺术,艺术是一个既包容又弹性的概念,而同时艺术也是一种方式。从非艺术到艺术的状态;非艺术家到艺术家的状态;生活到艺术的状态,并没有规定艺术的规则,只是指出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某些物体、现象、行为等可以被视为艺术。而视为艺术,是因为我们的观看,我们观念认为这些是艺术并不是指这些物体、现象、行为本体是艺术,所以观看、观念的“变位”就引申了“艺术”的“变位”。所以这些现实也就是“变位”提出的一个积累。
I ART:此次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主题是“变位”,整个展览的主题是“The Encyclopedic Palace”(百科殿堂),那么针对于“百科殿堂”这个主题谈谈你的理解与对接。
王春辰:我对“The Encyclopedic Palace”(百科殿堂)这一主题的理解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包容的空间概念。“百科殿堂”(The Encyclopedic Palace)这一概念来自于自学成才的意大利裔美国艺术家马里诺·奥里蒂(Marino Auriti)在1955年提出的“百科全书美术馆”设想。他希望建立一个陈列人类全部智慧结晶的空间。这个概念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概念,从来没有实施过,而这次马西米利亚诺·乔尔尼将这个概念提出来,像是一次“复活”。这个设想在今天看来仍然有其意义——关注人类多元的精神状态。
在这个主题里策展人还提出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既人类历史的文明,从古到今是无法割裂的一个历史。我们所说的“当代”这个概念也一样,我们不能说“当代”跟历史没有关系。在当下很多的讨论中,我们所谓“当代”,在一种无意识中我们会把“当代”的位置仅仅是放置在今天,其实这种孤立忽略了“当代”本身的概念来源既是产生于“历史”。
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马西米利亚诺·乔尔尼引用了德国一位重要的美术史家汉斯·贝尔廷所提出的“图像人类学”。我们知道,人类学是讲人类的整个文明状态、社会状态、族群状态、结构状态等研究人的学科,那为什么讲到图像,其实是指向了历史的过程,也就是我们人的文明历史很大一部分是图像构成的,除了文字记述的部分,剩下的都是图像。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古罗马的神庙、雕塑都是图像,中世纪、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欧洲浪漫主义、新工艺运动一直到现代主义,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图像呈现。中国的文明历史也同样是图像的记录呈现,。而文字最后描述的也是图景、图像。所以在这样的指向下还是在讨论当代的艺术问题。之所以称之为“艺术”是因为它通过视觉图像来讨论问题,这也是艺术的核心。艺术并不是告诉你一个固定概念、模式而是通过带有讨论问题的框架带出更为开放的认知。
指向到艺术、指向到包容,基于作为策展人的观看,就会进入中国社会现状的思考。中国的现状与世界这一大环境是有着很大关联性的,在这一关联性中,最为突出的可能就是“变化”。中国的社会变化、经济变化、中国与国际的交往变化都是在处在一个“变”的状态中,而我们每个人也在改变。艺术本身也是在变化,当代艺术就是一个艺术变化的某个阶段。这里面都包含了变化,但是怎么理解变化、怎么观看变化,这些思考就带出了Transfiguration这个词。
“变位”反映着当代国际社会的突出特征,不仅是中国在巨变,世界也因全球化而改变。艺术的特质之一就是反映、回应时代之变,展示人类的梦想和新的图像呈现,因为图像与形象之变和发展构成了人类的视觉文明和知识。“变位”则意味着变物为形乃成图像,进而演化为艺术和历史。中文“变位”也含有位置、位于、爻位等地理、空间和图形概念,在精神上契合着时代特征。
I ART:对于这次关于“变位”主题艺术家的选定,是否是在主题选定后才选择的艺术家,还是之前就一直针对于这些艺术家的思考语境、工作状态还有作品的呈现都在做着有意的研究,从而才制定了这样一个主题?
王春辰:选择艺术家是很自然的一个过程,“变位”的概念具体后需要落实到展览空间,中国馆的展览空间光线比较暗,之前还保留了大量的油罐(现在油罐已经拆除,只保留一个作为纪念),所以考虑到这样的展览空间,就需要有“亮”的作品,自然也就是投影效果的录像、视频作品,所以联系到自身这些年的研究,关注的新媒体艺术、影像艺术,关注的艺术家,张小涛、缪晓春,也就很自然的参与到了展览里面。看到胡曜麟的“房子”觉着很能说明中国问题,就邀请他参加展览;舒勇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艺术家,他的争议恰恰是中国的一个状态,就像我们今天说中国的现实一样。舒勇关心的也恰恰是那些有争议的事情,我觉得这也是一种现象,也需要纳入进来。童红生,很多人认为他是画静物画的,但是我没有认为他是在画静物,而且他也不认为自己是在画静物画,也不认为自己是为了画画而画,童红生的绘画是在修行,是一种信仰。信仰我们不需要排除在讨论的范围之外,因为信仰也是我们今天所面对的现实。童红生的绘画指向的是我们的心灵世界怎么体现以及作为艺术品是否有精神寄托的功能。包括何云昌和王庆松,我选择的这七位艺术家是把他们作为一个整体来说明一个核心,就是变化之中的过程,变化之中的中国和变化之中的我们的状态。这个整体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整体也恰恰是每个艺术家都有自身的特质。这个整体不是用来证明什么,他不证明什么是伟大的艺术,也不证明谁是伟大的艺术家,从策展本身来讲,并不是这样的目的。
I ART:面对当下的当代艺术环境,作为一个策展人,你针对个人的工作、思考,所保持的警惕性是什么?针对于这次展览,又会有怎样的警惕性?
王春辰:我所警惕的应该是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样貌的如何相对客观的呈现,同时如何避免给予出决断式的论调,我希望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的呈现。我自己这些年的工作也是在警惕自己。我们对世界和对中国应该具有同样的敏感观察和思考。在今天文化之间有差异也有冲突,这是事实,但是不要把这个事实放大到不可沟通、不可交流的状态或者是变成一个拒绝的状态,这是非常可怕的。在当下国际交流和国际关系中,需要对中国有更为清晰的、理性的认识,不仅仅指向中国的历史,也指向中国的当下。我们需要认识一个客观的真实状态。
I ART:策展人和艺术家在此次展览的整个工作中是如何平衡这种权利关系,同时策展人和艺术家的工作是如何同时展开并实施的?
王春辰:作为一个策展人,对于展览需要一个主题的表述,首先是要把主题的表述与艺术家交流,这种关系并不是制约性的关系,而是一个交流的关系。艺术家充分的按照他的理解来阐释自己的认知、创作自己的作品或者是选择自己的作品甚至是利用展览的方式重构一个展览方式的作品。策展人与艺术家还是平等交流的关系,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差别就是,艺术家是实施这个概念的、形成作品的人,策展人是总体协调、管理的身份,他并不主导、影响艺术家的工作。
篇9
横线是纬线,竖线是经线。
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的,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线。和经线相垂直的线,叫做纬线。纬线是一条条长度不等的圆圈。最长的纬线,就是赤道。因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经线又叫子午线。
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叫做0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在地球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半球分界线:东经160度西经20度。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关键词]现代纤维艺术;轨迹;现象;推动
“纤维艺术”一词由英文“FiberArt”翻译而来,“FiberArt”一词首先是美国艺术家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至80年代被广泛使用,其目的是为了区别于欧洲传统的“壁挂艺术”这一名词。什么是纤维艺术?目前在我国的学术界和辞典、教材中虽没有准确的界定,但一般有两种概念:一种是狭义的,泛指编织艺术的延伸,侧重欣赏型艺术;另一种是广义的,既有欣赏型也有应用型,既有服饰型也有装饰型,既有织也有印、绣,只要由细小纤维构成的,都可以称为纤维艺术。综合以上两种说法,笔者认为,所谓“纤维艺术”,是指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以天然的动、植物纤维(丝、毛、棉、麻)或人工合成的纤维为材料,用编结、环结、缠绕、缝缀、粘贴等多种制作手段,创造平面、立体形象的一种艺术。
一、发展轨迹
关于中国现代纤维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国内不少专家多有论述,众说纷纭。比较权威的有北京服装学院的尼跃红教授把中国现代纤维艺术的发展归为复兴、丰富和发展的三个阶段。清华美院林乐成教授认为中国现代纤维艺术从时间、名称和艺术创作风格上,可分为三个时期,即编织艺术——平面创作时期、软雕塑艺术——立体表现时期、装置艺术——空间塑造时期。清华美院染织系主任田青老师将其发展分为三个时期:(1)编织艺术平面创作时期;(2)软雕艺术立体表现时期;(3)纤维艺术空间塑造时期。综合以上学界专家论述,笔者认为将其分为“起步期、发展期、提高期”三个时期较为符合实际。
1.起步期: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这一时期主要以传统的壁毯形式为主。其特点是运用传统的栽绒工艺,追求写实的画面效果,大多数由著名的照片或绘画作品复制而成,仿制画面生动逼真。其艺术风格是质朴、简洁、概括、平面化,这其中不免带有粗糙和简单。此时期从事纤维艺术的主要是地毯行业的创作人员。
2.发展期: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纤维艺术真正从传统壁毯工艺脱胎出来,以崭新的设计理念、完美的表现形式成为国际纤维艺术中的一族。此时期从事纤维艺术的人员不断增多,尤其是老一代艺术家的加入,使纤维艺术在中国美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其特点是突破传统壁毯的工艺与材料,追求纤维材料独特的艺术语言;其表现形式逐渐由平面到半浮雕,最后出现完全立体化的“软雕塑”;其艺术风格也逐渐由简单、平面化向丰富多样、情感化、立体化发展。这一时期离不开与国际同行之间交流的增多,视野的开阔,工艺娴熟,理论的提高及思维的转变。
3.提高期:到20世纪90年代末,则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高科技迅猛发展,新材料不断涌现,现代人不仅要追求材质、形式的美感,而且还要享受场景、环境空间所带来的活力;不仅把眼光放在传统的材质与技艺上,同时还要追求时尚与流行。他们把光与影也运用到设计中去,追求作品与环境的高度统一,并构成一个整体,达到多元化价值的体现,打破单一学科观念,树立交叉文化理念,追求多元化材料(如金属效应、薄透效应、闪烁效应)。在工艺上,则更不受局限,百花齐放,各显千秋。
由此可见,现代纤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由追求绘画效果到开始追求立体表现再到对材质、肌理、空间、观念相结合的全面探索的过程。
二、发展现状
自2000年以来,中国的现代纤维艺术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有以下突出表现:
(一)团队初具规模
2000年1月8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正式成立了纤维艺术工作室,由林乐成、张怡庄、蓝素明、洪兴宇四位教师承担起了工作室的教学和科研及对外学术交流工作,并将举办国际纤维艺术展暨学术研讨会列为首选申报课题项目。此后的几年中,全国有近50所高校相继成立了现代纤维研究室,从而壮大了研究团队,促进了中国现代纤维艺术水平的发展。
(二)理论逐步形成
近年来,随着中国当代纤维艺术的发展,现代纤维艺术著作《现代纤维艺术》和《当代纤维艺术》分别在2000年和2004年出版发行,还有近百篇有关现代纤维艺术的科研论文相继发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纤维工作室率先发起“纤维艺术普及教育运动”。2004年,中国教育出版社还将纤维艺术编入了全国高中美术教材,2006年出版了由林乐成、王凯撰写的《中国高校通用设计教材——纤维艺术》,随着纤维艺术教材在新一代青年人中的推广和应用,“纤维艺术”已不是一个陌生的艺术名词,而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一个文化载体、一门人文学科,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了解和喜欢。
(三)作品质量不断提高
几年来有不少纤维艺术工作室创作实践的作品先后入选“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等国内外大型展览,并分别获得国际金、银、铜等奖项,国内外共获奖一百多项。随着现代纤维艺术在国内外影响的不断扩大,现代纤维艺术进入一个全新时期。20世纪90年代后,北京市政府会议大厅、香港行政公署、北京昆仑饭店、中苑宾馆等大型公共建筑空间中都能看到纤维艺术作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纤维艺术已成为影响现代生活或是评价现代生活质量的一部分;纤维艺术将从公共空间进入私人居室,成为体现主人文化品味的、格调高雅的室内装饰品。
(四)展示平台相继推出
为了展示现代纤维艺术作品的魅力,促进交流与研究,我国陆续举办了一些具有国际影响的展览和大赛,如“首届中国壁画大展”、“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中国地毯图案大赛”等,特别是自2000年至今四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在中国的成功举办,提供了一个中国纤维艺术家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同时也成为国际纤维艺术家交流、合作的平台,激发了各国艺术家的创作热情。
(五)中国现代纤维艺术发展存在的不足
一是起步较晚,学科发展比较缓慢。国内设置纤维艺术专业或开设纤维艺术课程的院校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到创作思路主要受到清华美院和中国美院的影响,甚至许多院校的教师都直接来源于这两所院校,这样给学科的发展带来局限,影响了学科发展的速度。二是仍以学院为主,只限于专业的学术交流,使得了解纤维艺术的人不多。三是纤维艺术家缺乏良好的生存环境。上述现状引起了学术界和纤维艺术家们的关注与反思,大家力求寻找一条适合中国现代纤维艺术稳定持续发展的道路。三、发展推动
现代纤维艺术作为一门综合性、多元性与边缘性的艺术学科,在与现代人类生存环境亲和中,内涵丰富,风格独特,烘托着人与环境的和谐氛围,显示出视觉美和触觉美的艺术魅力,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为了进一步推动纤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良好的社会基础
首先,将纤维艺术请出专业院校。进人中小学课堂,做好纤维艺术的普及教育工作,将纤维艺术编入全国的中小学美术教材,从孩子抓起,搞好素质教育,提高审美意识。其次,拓宽发展对象,由在校学生扩大到社会的各类人群。在学校和社会中,对纤维艺术感兴趣的以女性为多,这是由于人们对纤维艺术的概念还是停留在传统的用线编织上。其实前面谈到,现代纤维艺术的材料和技法是多元化的,在纤维艺术的材质、技术、空间感的创造方面,男生或许更能打破传统技法的概念,这就要借助于媒体的宣传,通过展览、交流会、画册、专刊甚至影视手段,让更多的人了解纤维艺术,接受纤维艺术,喜欢纤维艺术。最后,让纤维艺术从五星级酒店、宾馆等高级公共场所进入到普通老百姓的家里,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紧密相连,为纤维艺术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加强基层纤维艺术团体的建设
国内虽然已经成立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委员会,也吸收了一批会员,但与其他门类如国画、油画等相比,在学术团体的建设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国画、油画在市、省级都成立了分学会,建立了县、市、省等各级群众团体,经常举办国画、油画各级画展,为国画、油画的推广建立了良好的社会群众基础。纤维艺术也要建立健全省、市等各级学术团体,由各级学术团体定期组织举办各种展览、赛事、学术研讨会等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为纤维艺术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制。
(三)立足民族文化。引入时代新元素
中国纤维艺术的民族性有别于国外的纤维艺术。如:民族的图、形、色,传统的工艺,民族的文化内涵,审美情趣等。我国有丰厚的文化积累,远古的彩陶纹饰、夏商的青铜图案、战国的漆艺造型、汉代的画像石(砖)等都是纤维艺术在造型方面可以吸收借鉴的。这种吸收借鉴包括两种形式:第一是将古代的图案作为一种符号、一种元素、一种形式,直接应用到现代的纤维艺术作品中,使人产生直接的印象。第二是一种更高级的创造行为,即在理解古代图案造型的精神实质、审美内涵的基础上运用这种精神、内涵表现作者自己的思想,从而创造出新的图案造型。
强调民族性和文化相对多元化,立足于本民族传统文化思想,引入时代新元素(如新材料、新技术、新理念等)是现代纤维艺术发展的可行之路。因为,现代纤维艺术的诞生本身就是现代艺术深入发展的结果,与其说现代纤维艺术与传统的纺织、编织工艺有一定的承继关系,不如说是现代艺术观念再次利用了传统的纺织、编织工艺作为展示自己的代言物,是艺术的一次嫁接,如立体的纤维艺术作品常被称为软雕塑。这种新观念使纤维艺术的形式表现空间比传统艺术的形式表现空间更为广阔。现代纤维艺术本身已经模糊了形式的要求与约束,它可以是壁挂,可以是雕塑,也可以做成装置等等。
由于纤维材料的丰富和加工手法的多样使其形式不拘一格成为可能。这样看来纤维艺术作品从平面到立体,从具象之形到意象之形到抽象之形可任由作者发挥。天然纤维材料的未来依靠高技术的发展,而纺织技术的革命则带来了多品种多功能的新产品。今天的纤维艺术创作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材料概念,众多的传统纤维和新型纤维材料给艺术家的创作以更多的选择,众多新型的材料诸如合成纤维、金属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陶瓷纤维、泡沫塑料、橡胶等为现代纤维艺术创作所用。
现代计算机技术毫无例外地影响到纤维艺术的创作。数字化的织造技术趋于成熟,它可以自如地把图形变成织物经纬上精密的织点,甚至在面料上重现影像已不是梦想。计算机的应用把编织中的逻辑和程式推向极致,使织物艺术进入一个不同于形象表现的数理世界。由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印染工艺同样有了质的飞跃,作为一种工艺手段为纤维艺术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
作为一个现代纤维艺术家来说,继承和引进发展是同样重要的。民族文化是艺术家创作的基础,而新技术、新思维、新材料等是艺术家创作的源泉和动力。现代纤维艺术应立足于民族文化,把握住时代的主旋律,仔细研究材料与技术手段,实现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统一,这是中国现代纤维艺术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四)扩大国际影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