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炭纤维范文

时间:2023-04-01 02:43: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竹炭纤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竹炭纤维

篇1

竹炭纤维以毛竹为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和技术使得竹炭天生具有的微孔更细化和蜂窝化,从而具备超大的比表面积和超强的吸附力。介绍了近年来竹炭纤维在纺织品中的研究进展,对其主要性能及其在纺织品领域中的应用范围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和探讨,同时对该类复合织物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竹炭纤维;性能

1 竹炭纤维简介

竹炭纤维是取毛竹为原料,采用了纯氧高温及氮气阻隔延时的煅烧新工艺和新技术,使得竹炭天生具有的微孔更细化和蜂窝化,然后再与具有蜂窝状微孔结构趋势的聚酯改性切片熔融纺丝而制成的[1-2]。该纤维最大的与众不同之处,就是每一根竹炭纤维都呈内外贯穿的蜂窝状微孔结构[3]。这种独特的纤维结构设计,能使竹炭原来所具有的优良性能100%地发挥出来。由于竹炭纤维的功能“与生俱来”具有永久性,因此不受洗涤次数的影响。

2 竹炭纤维主要性能

2.1 超强吸附力

竹炭的比表面积是木炭的3倍以上,吸附能力更是木炭的5倍以上。其多孔质致密结构对硫化物、氮化物、甲醇、苯、酚等有害化学物质能够实现充分吸收,同时具有分解异味和消臭的作用。普通粘胶纤维的氨去除率只有17.4%,而将竹炭纤维与粘胶纤维相结合后,新纤维的氨去除率可达到54%[4]。竹炭纤维对以下物质的吸附率分别为:甲醛,16.00%~19.39%;苯, 8.69%~10.08%;甲苯,5.65%~8.42%;氧,22.73%~30.65%;三氧甲烷,40.68%,且对这些物质的持续吸附时间均可达24天以上。

2.2 蓄热保暖性能

竹炭纤维的远红外线发射率高达0.87,比一般远红外发射材料高出0.05,能蓄热保暖,升温速度比普通面料快得多。加上竹炭纤维的表面、截面均为蜂窝状微孔结构,由其制成的厚实织物,微孔中能够储存大量热能,利用不同的织造工艺,可以使织物有阻隔空气流通、防止冷空气入侵的功能。在冬季,穿在身上既轻盈又保暖,具有良好的蓄热保暖性能。

2.3 调湿除湿功效

高于粘纤、棉、真丝的高平衡回潮率和保水率赋予了竹炭纤维调湿的功能以达到除湿与干燥的功效。竹炭纤维具有吸湿导汗的功能,可使人体局部湿度降到感觉舒适的60%以下,而在干燥环境下竹炭纤维又可把吸入的水分释放出来,形成一个温、湿度良好的小局域空间。由其制成的轻薄织物,利用竹炭纤维中微孔结构可快速吸收皮肤散发的湿气和汗液,并向周围空气快速扩散,从而保持皮肤干爽。

2.4 负离子发射浓度高

负离子被称为空气中的维生素,有镇静、催眠、镇痛、止咳等功效,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增强人体免疫力。通常都市公园的负离子浓度为1000个/ cm3~2000个/ cm3,郊外田野的负离子浓度为5000个/ cm3~50000个/cm3,而竹炭纤维发射负离子的浓度为6800个/cm3,相当于郊外田野的负离子浓度[5],因此有益于身体健康。

2.5 矿物质含量高

竹炭纤维富含钾、钙等有益于身体健康的矿物质。人体长时间接触竹炭纤维可以补充多种微量元素,从而保持生理平衡[6]。

3 竹炭纤维在纺织品中的应用

目前竹炭纤维面料主要应用于内衣产品、衬衫、T恤、袜子、毛巾、床上用品及运动休闲装等,以充分发挥竹炭纤维天然、环保、多功能的优异特性。竹炭纤维为纺织产品开发提供了崭新的原料素材。

3.1 服装领域

竹炭纤维由于具有自然和环保特性以及富含微量元素、释放负离子、蓄热保暖等多种功能,非常适宜织制贴身穿着服装,且竹炭纤维的功能具有永久性,不受洗涤次数的影响。因此,竹炭纤维在服装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内外已成功开发出了竹炭内衣、外衣和防护服装。由于其良好的远红外发射和屏蔽电磁辐射功能,更适宜于老年、婴幼儿和孕妇的保健防护服装。

3.2 家纺领域

由于竹炭纤维具有吸附有害气体、吸湿、防潮、防霉等功能,在家纺产品中同样得到了较好的应用,目前已成功开发出竹炭床垫、枕头、保暖被等床上用品。

3.3 产业用纺织品领域

利用竹炭纤维的防菌抑菌、遮挡电磁波辐射和发射远红外线功效可以制作特殊的防护用品,如医疗防护服、天然气操作现场工作服、军事航天操作人员防护服、家用电器防电磁辐射面罩、空气过滤材料等。

3.4 医用纺织品

传统的医用纺织品如纱布、绷带、缝合线、手术衣等,一般使用棉为原料,以传统的方法纺成纱、织成布。随着竹炭等新型纤维及织物进入医疗领域,在传统应用基础上又增加了许多医疗功能,如消炎、杀菌抗菌、防感染等,对于人类寿命的延长和减少疾病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5 垫类制品

用竹炭制成的坐垫、靠垫能吸潮除湿、除味保暖,还能对由风湿性关节炎而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有防治作用。用竹炭制成的鞋垫,能清除异味,使足底干燥,在吸收汗气的同时,竹炭产生热效应使足底发热,加速足底微循环,还能对足底穴位进行自然按摩,起到保暖、防脚气、脚底物理按摩的作用,可治疗痤疮和脚气等皮肤病[7]。

4 展望

竹炭纤维纺织品的开发迎合了当前的发展方向。正由于竹炭纤维纺织品优良的种种功能,深受市场认可,赢得了“黑色钻石”的美誉。将竹炭纤维面料广泛应用于内衣、袜类、毛巾、T恤、文胸、围巾、孕妇装、睡衣、床上用品及运动休闲服装,以充分发挥竹炭纤维天然、环保等优良特性,竹炭纤维作为一种自然、环保、给人以健康的新材料,其应用将会越来越广。

参考文献:

[1] 谢跃亭,胡雪敏.新型功能性纤维―― 竹炭粘胶纤维[J].针织工业,2005(9):15-16.

[2] 张吉升.竹炭纤维的性能及其应用[J].纺织科技进展,2010(2):7-8.

[3] 刘广平,郑凤琴,张海燕,等.竹炭粘胶纤维针织系列产品的研制与开发[J].上海纺织科技,2006(9):52-53.

[4]李旭明.竹炭纤维的开发与应用[J].针织工业,2007(10):21-22.

[5]王进美,田伟.健康纺织品开发与运用[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270-280.

[6]周建斌.竹炭环境效应及作用机理的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5.

篇2

目前有竹纤维的原料标准,FZ/T 51002―2006《粘胶纤维用竹浆粕》、FZ/T 52006―2006《竹材粘胶短纤维》和FZ/T 54012―2007《竹浆粘胶长丝》。还没有专门针对竹纤维产品的标准,对于竹纤维产品,是采用现有的纺织品标准来考核,比如用竹纤维制作的针织内衣,就用现有的针织内衣标准来考核。其实,单是就竹纤维的产品来说没必要专门为其制定标准。对竹纤维的功能性方面,比如生产企业所介绍的抑菌性等,现在也没有标准可循,抑菌功能性方面的试验我们也没有做过,而且目前没见到有这方面系统的研究和报道。

竹浆纤维的鉴别――竹浆纤维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目前我们说的竹纤维其实都是竹浆纤维,竹浆纤维也叫竹粘胶纤维,就目前的检验手段鉴别不出竹纤维和普通的粘胶纤维,对竹纤维产品或者竹纤维给出的检测结果只能是将其判别为粘胶纤维。由于竹纤维是将竹子打碎成浆粕然后按照粘胶纤维的生产加工方式纺丝制得,传统的粘胶纤维是用棉短绒做成浆粕纺丝制得的,二者的加工工艺基本相同,原材料虽有不同,但是最终得到的纤维,用化学的方法不能将二者区分,物理感官的方法也很难。有些研究将竹纤维的横截面与其他纤维的截面加以对比用来鉴别,个人认为此方法目前还不成熟,因为竹浆纤维虽然取材于天然,但是并不是天然纤维,在制取的过程中有许多人造的痕迹,是由喷丝获得的,并非天然生长获得的截面,所以这种判别方法很不客观。我们(国家纤维监督检验中心)也在这方面积极地进行了一些探索,感官和化学的方法都不能鉴别。而目前的竹纤维的标准只是对竹纤维的一些性能进行了规定,前提是已经知道纤维是竹纤维,对竹纤维的鉴别没有帮助。

最早出现鉴别竹纤维的问题是在两年多前,吉藁化纤的一个客户某纺织品公司使用竹纤维生产的一批纺织品出口到日本,被客户要求提供竹纤维成分的检验报告,于是该公司找到了吉藁化纤,而吉藁化纤就带着竹纤维样品和一些由竹纤维生产的面料找到一些纺织品的检测机构,希望能够得到一份证明该面料中含有竹纤维的检测报告,但是得到的检测报告认为这些面料为粘胶纤维,后来找到我们(国家纤维质检中心),我们也是尝试了现有的检测手段,得到结果仍是粘胶纤维。现在我们正在研究一种新的方法,和原来传统的方法有所区别,认为竹纤维和粘胶纤维还是有所区别的,但是目前做的验证试验还不足够多,所以还不能将此方法公布出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我们也跟吉藁化纤提出要求,要亲自看到竹子变成纤维,这些纤维制成面料,然后我们再拿来检测,以保证研究过程的准确。所以吉藁化纤在这方面也配合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

篇3

过去,斯密、马克思、马歇尔、凯恩斯等所倡导的经济学都强调把“竞争”作为经济学的核心,主张“竞争”是经济学的灵魂,而忽视了竞争的对立面——合作也是经济学的一面镜子。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期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成功的实践证明,竞争虽然是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竞争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源泉。但是纯粹的竞争经济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竞争,因为竞争可以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也离不开合作,离开“合作”,就避免不了矛盾的滋生,从而导致市场经济的秩序难以维持,整个经济环境就会一团混乱,而且更多的需要在竞争基础上的合作,所以,经济学由“竞争”转向“合作”是时代及市场经济实践的客观要求,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下面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创建“合作”新经济学。

1“合作”新经济学的理论前提

经济学从过去发展到现在,在其发展过程中,哲学观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确立正确的哲学观有利于构建“合作”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合作”经济学的哲学观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合作”经济学是以基本原理为指导,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地分析新的经济现象,从标新立异的文化视角考察整个人类的经济活动。随着各国交流和联系的日益密切和加强,全球化和一体化成为经济学领域的趋势和潮流,合作在全球化和一体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合作”有利于消除误会,有利于各国放下矛盾和分歧来,因为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实质就是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配置和利用,是市场经济在全球的推广和深化。在“合作”的经济环境下,各国、各民族以前所未有的高度进行交流和交往,从而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所以“合作”经济学反映了先进社会生产力要求和规律,是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在“合作”的经济环境下,市场经济必然显示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第二,占主导地位的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经济学存在着严重的弊端,缺乏应有的人文关怀和人本管理理念,而“合作”经济学恰恰注重人文关怀和“人本管理”。数学在某种程度上被滥用,经济学成了数学的奴隶,经济学的数学化程度越来越高,数学化模型越来越复杂,把经济学无限制的变成数学,走进死胡同本文由收集整理,经济学逐渐被数学同化甚至取代。然而在任何一种经济学都重视“人”的主体性,强调“人本管理”理念,以人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失去了“人本管理”的经济学理论没有任何现实意义可言。“合作”经济学要注意其现实意义,要研究人与人在当代经济活动中的交往关系,只有这样,才不会失去对其研究的价值。

2“合作”经济学的文化根基

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范围广泛、内容深厚,其中很多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经济学思想。譬如在道家自然观的基础上,完全可以产生自由主义经济学:法家文化也可以成为国家干预主义经济学的哲学基础:儒家文化更是丰富多彩,包容万家经济学。由此看出,中国文化为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沃土。

回顾经济学史,可以说,迄今为止的经济学都是以“竞争”为主线的,这并不是说已有的经济学理论是错误的,因为现实世界本来就充满了竞争,已有经济学的最大贡献正是揭示了这些竞争,而对竞争的另一面“合作”从来没有给予过足够的重视,这里指的没有对“合作”重视主要是说对“合作”没有像对“竞争”那样给予充分的理论研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根基,特别是道家的“无为”思想,墨家的“兼爱”、“非攻”文化,以及儒家的“以和为贵”思想都或多或少的带有“合作”的痕迹,这些思想很容易成为“合作”经济学的哲基础,为创建“合作”经济学提供文化根基。

3“合作”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交往生产力

交往生产力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生产力是指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5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另一方面,生产力还包括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相互关系,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对话。生产力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的系统,不仅包括生产资料、劳动者、还包括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相互关系,譬如生产的社会分工和协作、劳动的组织管理、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运用等等。

一般而言,生产力的发展是人从自然束缚下和社会束缚下获得解放的双重过程。生产力从社会束缚下获得解放的过程实质上是结构性生产力得以释放的过程,结构性生产力主要是指组织、协作、管理等形式存在的生产力,也叫“合作生产力”,结构性生产力中的各种要素协作,从而产生一种新的生产力,在这个过程中,“合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经济学中,人们的生产存在着一种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人们只有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共同劳动,相互协作,取长补短,才能顺利的进行生产。其次,结构性生产力是单个生产要素协作形成一种“集体力”对抗社会束缚的必然产物。俗话说:“人多力量大、滴水穿石、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所有这些都是强调的“合作”的重要性。经济生产中,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整体的优化,实现熬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所以我们要重视生产力的合作,促进经济稳步增长。

4“合作”的实现方式——实践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相互联系。实践的生产关系有社会性生产关系和技术性生产关系两种。技术性生产关系主要指生产与劳动对象之间发生的相互联系,其中主要体现了生产功能;而社会性生产关系主要表现为人们对产品的占有。合作在实践生产关系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技术性生产关系和社会性性生产关系之间架起了中介作用。如果实践生产关系表现为技术的生产关系与社会的生产关系的相统一,那么表明“合作”已经顺利实现;而如果技术性生产关系与社会性生产关系相背而行,说明“合作”并未实现,有待进一步的发展。从总体上讲,社会的生产关系制约着物质的生产关系的实现,因为社会性生产关系体现为价值,而物质性生产关系体现为价值,所以我们更要重视物质生产关系的“合作”实现。

5结语

篇4

[关键词]三生教育;高职;资助;育人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24-0171-01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问题,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资助育人水平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重要作用。资助育人工作是学校立德树人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资助育人工作为例,旨在探索以三生教育为主线的高职院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之路。

一、三生教育主线下的资助育人理念

所谓三生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也就是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过程。从根本上讲,三生教育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建设现代教育价值体系为目标的本真事业[1]。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广东广州,在校生超过一万五千人,生源超过70%来自粤东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全校有接近30%的学生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2014年以来,我校学生工作以三生教育为主线,以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为着眼点,以新的视角和新的理念探索出了一些好的育人办法与举措,成为我校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理念的核心。助学服务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学校构建以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生命、生存、生活为重点的资助育人教育管理服务体系,在三生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助学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在“生命、生存、生活”理念下践行资助育人工作

(一)积极提高业务素养,认真宣传落实资助政策

为了做好资助育人工作,学校全体助学工作者认真学习相关文件以及助学工作全部流程及各个阶段的具体操作,并在工作中落实到每一项工作的细节,保证工作的高度精准。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专兼职辅导员经常深入班级、深入宿舍,了解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积极为学生的成才创造条件。通过广泛的宣传,使学生了解了国家的资助政策,深入学生中,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资助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方式方法,将助學工作做细做实

为了保证学院各项资助工作能顺利、有序地进行,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把助学贷款工作全程化、勤工助学管理人性化、奖助学金管理规范化,将资助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为服务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制订了《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三金评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奖励和资助对象及申请条件与要求、名额分配、评审程序和时间安排等,不仅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评审结果的客观公正,避免了人情因素,而且直观方便、易于操作、明确了责任、规范了管理行为。规范的制度、合适的方法是做好资助工作的基础,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学校近年来毕业生贷款结清率、贷款学生到期还本结清率、年度扣息结清率均位于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三)开展助学活动,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助学工作在资助学生的同时也要教育、培养他们成人,应把“助学·筑梦·铸人”的理念,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中关心他们,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学校近三年来通过组织受资助学生参加贷款知识竞赛、感恩演讲比赛、诚信演讲比赛、助学征文比赛、诚信还贷座谈会、志愿服务等活动,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贷款还贷率。

三、新形势下如何更好运用三生教育理念做好资助育人工作

(一)加强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思想认识

通过主题班会、主题教育月等活动提高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解决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带来的自卑、忧虑等困扰,让困难学子树立自信心、学会自立自强,从而成为诚信守实、懂得感恩、奉献的向上、向善的青年。

(二)深入了解三生的内涵,积极开展助学活动

通过开展助学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生存的能力,让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体验生命的精彩、感悟生活的美妙、领会生存的技能。同时,通过助学活动提升学生自我调节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心理抗压能力等职业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生存。

(三)加强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资助育人工作应践行“生命、生存、生活”理念,通过勤工助学等渠道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以机电大讲坛为平台,邀请校内外专家、优秀校友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带来以职业生涯规划、社交礼仪、创新创业、求职技巧等为主题的专题讲座,从而进一步提升困难学子的职业素养。

篇5

【关键词】高层建筑;现代消防系统;设计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以及城市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这种历史新时期的新需要直接催生了高层建筑数量与质量的快速增长,我国高层建筑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与高层建筑发展相统一的关于高层建筑消防系统的研究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不仅仅是我国,同样也是全世界消防领域所共同面临的难题。这与高层建筑火灾所具有的高度危险性以及高层建筑现代消防系统的设计密切相关。

1 高层建筑火灾具有高度危险性

1.1 火势蔓延速度较快

高层建筑火灾之中,火势蔓延速度较快的重要原因之一即是“烟囱效应”。所谓“烟囱效应”原指“户内空气沿着有垂直坡度的空间向上升或下降,造成空气加强对流的现象。”笔者发现由于许多高层建筑防火分隔设计不合理,亦或操作不当,当发生高层建筑火灾时,其楼梯间、电梯与管道井、电缆井以及排烟风道整体会形成类似高耸的“烟囱”,当建筑越高时,这种效应则越明显。高层建筑由于“烟囱效应”这是构成高层建筑火势蔓延速度较快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关研究成果表明,一座100米的高层建筑,如果不经阻挡,烟气三十秒就能够扩散到顶层。现代建筑与装潢材料经燃烧后会形成大量有毒气体,由此足见其危害性。

1.2 高层建筑居民疏散较困难

高层建筑由于建筑内部设计较为复杂,横向距离与纵向距离均较长,当发生火灾时,垂直交通工具的电梯会按规定停止运转,而消防电梯则只为消防队员进行扑救专用,由此可见,高层建筑中居民的主要靠楼梯进行疏散。高层居民从高层逃离建筑到地面所需要时间较长,但是,火灾蔓延与烟气流动速度较快。其蔓延直接影响到居民的撤离。同时,应急照明系统等瘫痪时、消防云梯车辆数目以及高度的限制以及大量人员恐惧心理与逃生欲望造成的混乱等因素将造成更大的疏散困难。

1.3 高层火灾隐患较多

高层建筑往往由于其功能的使用而造成多种安全隐患。首先,高层建筑底层往往为商业功能区,多为商场、餐饮、娱乐等。商业功能区所存放的易燃物品较多,电气设施较多,火灾荷载密度较大。其次,一般高层建筑会开设大量写字楼,写字楼内部多为有机塑料(很多为塑料高分子材料)、木质材料装修,再加之堆积如山的档案等等,都形成了大量的高层火灾隐患。如果对于高层这些火灾隐患管理不善,当火灾突出时,则会造成严重后果。

由此可见,高层建筑火灾由于其火势蔓延速度快、对于高层居民疏散困难、火灾隐患较多,同时由于建筑较高,扑救难度较大等特征,使得高层建筑火灾具有着高度的危险性。

2 高层建筑消防系统设计

通过以上对高层建筑火灾的高度危险性的分析,笔者认为在高层消防系统设计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第一,树立高层建筑整体布局理念,加强对防火隔层的合理布置。注重高层建筑整体布局之中,主、附体关系,注重对于防火间距的设计。所谓“防火间距”是指“建筑物之间,保持适应火灾扑救、人员安全疏散和降低火灾时热辐射等的必要间距”。这提示我们对于不同的功能分区之间要增加防火隔层的设置,同时,还应当加强对于消防车道与高层建筑主体建筑的设计。消防车道的设计以及消防扑救而的合理设计,可以使消防车最快接近着火建筑,进而展开快速灭火行动。对于整体布局以及防火隔层(针对“烟筒效应”)的合理布置无论是对日后火灾蔓延还是火灾扑救均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设计之前需要经过缜密的思考,并给予不折不扣的执行。

第二,加强自然排烟的设计以及相应的安全疏散设施的完善。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由于“烟囱效应”与“毒烟”的影响,使得目前高层建筑之中各种管道成为火灾的帮凶,为居民的生产与生产造成了大量的损失。笔者认为除了按着国家的相关规定设置足够的疏散楼梯外,还应该在疏散通道附近设置显著标志。因此,加强自然排烟设计以及相应安全疏散设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其是高层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第三,在设计过程之中,要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同时与公安消防部门进行积极的沟通与全面考查后,同时结合自己的专业技术进行设计,同时,要充分将安全意识充分的呈现于设计之中。。加强对先进科学设备的选用的同时,对于所选择的产品属性进行充分的把握,这样才能够使整个设计之中功能与设计思想达到统一,进而减少资源浪费以及火灾突发时扑救盲目性。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的火灾防范首先应从高层建筑防火设计做起,高层建筑防火设计除了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防火设计,还包括防火、防烟分区、建筑构造、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消防给水,等等。高层建筑现代消防系统设计是一项系统和综合的工作。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高层建筑居民生命与财产的安全。同时,高层建筑现代消防系统的设计应当对于其研究对象――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出发,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整个高层建筑现代消防系统设计的针对性与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张东见,许笑冰. 某高层建筑水消防系统设计案例分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4,(05) .

[2]李国锋. 浅谈高层办公楼消防设计――以某高层办公楼消防设计方案为例[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02) .

[3]王宝奎,高乃云,汪晶. 高层商务楼消防个性化设计的体会[J]. 给水排水, 2005,(05) .

[4]李景文. 浅谈如何合理设置高层民用建筑消防给排水设施[J]. 学理论, 2010,(09) .

[5]李江南. 浅谈高层建筑工程消防防排烟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青海科技, 2011,(03)

篇6

关键词:道路建筑;界限;用地范围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340-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间越来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使得交通运输的作用日渐突出,城市道路的建设也就成为国家重点关注的建设项目。道路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仅要考虑建设路线、成本,还要考虑道路的建筑界限以及相应的用地范围,可谓十分专业,因此本文主要就道路的建筑界限以及用地范围进行讨论。

1 道路建筑界限的概念和设定

1.1 概念

所谓道路建筑限界即道路净空,是指为了保障城市道路上通行的各车辆和人群的安全,在相应的高度及宽度范围内禁止任何障碍物随意侵入而设定的空间界线。一般说来,道路设计人员在设计道路的横断面时,应该充分研究组成路幅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道路上各种必须设施的设置,总之,考虑到地理资源越来越珍贵,应该在有限的空间内作出尽可能合理的安排,防止桥墩、桥台以及护栏、信号机等设施侵占到建筑界限范围内,另外也应该杜绝道路标志牌、行道树等附属设施对周边建筑造成干扰和侵占。

1.2 具体设定

道路建筑限界主要有两部分组成:净高和净宽。根据我国现行的规定,一般的载重汽车其装载高度不得超过3.5m,外加最多1m的富余高度,总的净空高度应为4.5m。但考虑到不同地区对路面积雪及路面铺装会有不同的要求,同时在养路过程中路面的铺装也会不断加厚,所以我国道路规定高速公路、一级、二级公路的净空高度为5m,而三、四级公路则为4.5m。当三、四级公路被设计成中级或低级路面时,应考虑路面面层的提高和改造,其净高可特例被预留至20m。但同一条公路上应采用同一净高,不应有差别。另外,城市中道路最小净高则因交通工具而异,如各种汽车规定为4.5m,有轨车为5.5m,自行车和行人则较低,为2.5m,其他的非机动车辆为3.5m。道路界限的净宽则是指在保证上述规定的净高基础上应实现的宽度,具体包括行车带的宽度、路肩宽度两部分。所谓行车带宽度是指道路应预留的行车所需宽度;路肩宽度则是指在净空范围内,道路所需的各种设施如护栏、标志牌等,俱应设置在右路肩以外的路肩上,以起到保证安全的作用,而且还应保证路肩的伸人部分在净高之上。另外,桥梁、隧道以及高架公路还应另作考虑,因为以上三种特殊路桥建筑为了降低造价通常会压缩净空,这些压缩部分主要表现在建筑的侧向宽度上。而当今桥梁、隧道中一般都需要设置人行道,以便路人通行,人行道的宽度又通常会大于侧向宽度,因此以上三种建筑都应该包括在其所增的宽度中。

2 道路建设的用地范围

要修建道路并养护道路需要占用一定土地,而且布置道路的各项设施也需要一定空间,因此在进行道路建设时用地范围是必须考虑的。我国法律规定,要征用道路建筑所用土地必须遵照国家相关政策,一方面应该充分满足建设必须征用的地幅,另一方面也应该精打细算,考虑到我国土地资源十分珍贵,特别是现有耕地资源的匮乏,应在设计和施工中尽可能的节省每一寸土地,做到地尽其用。

在具体的施工中,不得在征用的土地上修建非路用建筑,包括房屋、渠道等其他设施。在我国公路用地范围包括以下几方面:

其一,新建公路的路堤及两侧的排水沟外缘以外的1m为公路建设用地,若无排水沟时则可选择路堤或护坡道的坡脚外1m,又或者路堑坡顶的截水沟外边缘外1m处的土地都被认定为公路用地的范围。另外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适当扩大用地范围,具体而言,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不得少于3m,而二级公路也至少要有2m宽度的土地。

其二,在道路建设中需要高填深挖的路段,往往因为在取土、弃土和路基的开挖过程中占用更多的土地,同时后期的填筑和养护也会需要一定土地。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路基可能因为沉陷、变形等原因不断移位、占据土地,所以在道路设计中,应该对这种特殊地段进行更为细致计算,以确定科学的用地范围。

其三,在有风沙、雪害等特殊地质灾害的地带,应适当测算设置防护林,安装防沙防雪栅栏所需的用地范围,另外如需设置反压护道,还应该进行更细致的测算,精确用地范围。

其四,路边树木种植所需的土地,应该使用排水沟或截水沟外缘的土地。如果有地段需要种植多行林带,还应根据实际状况确定公路用地范围。

其五,公路沿线如需设置路障设施等应该尽量计算好所需空间,同时如需建立路用房屋,开办料场和苗圃等公益建筑,应该在秉承节约用地的原则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平地的使用,多利用荒山荒坡,一则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公路建设的安全进行,护土保路。

3 结语

总之,要保证道路的科学建设,道路建筑的界限和用地范围都是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施工过程中所必须充分考虑和计算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道路建设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子江.农村道路用地规划[J].城乡土地规划,2009,(7).

篇7

老年患者急性起病,以偏瘫为主要症状,大部分临床医生首先考虑到的是急性脑血管病,而忽略了低血糖症可能,现将我科收治一例以偏瘫为主要表现的患者报告如下。

病例报告:1)一般资料:患者女性,76岁,既往有糖尿病病史10余年,平素口服“二甲双胍”控制血糖,未规律监测血糖。2)主要症状:头晕伴言语含糊、右侧肢体无力2小时。伴有口角左歪表现,无胸闷、心悸,无明显出汗。3)查体:血压150/90,神志清楚,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言语含糊,左侧肢体肌力5级,右侧肢体肌力3级。双侧巴氏征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4)辅助检查:入院急查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血生化检查待回报;5)治疗经过:根据患者突发右侧偏瘫、言语含糊症状。接诊医生考虑急性脑梗死,急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压,并考虑溶栓治疗可能。此时急查血生化检验结果回报提示血糖1.6mmol/L,急予50%葡萄糖40ml静推,10%葡萄糖静滴,2小时内患者右侧偏瘫症状基本恢复,言语变清晰,头晕减轻,精神状况较前明显好转。次日查头颅 MRI平扫未见明显新发梗死病灶。

讨论: 低血糖症是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正常的临床状态,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一般认为过夜空腹血糖>3.3mmol/L为正常。2.5~3.3mmol/L可疑低血糖,

以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表现的低血糖症极易误诊为脑血管病,主要原因为:1)脑血管病起病多较急,病情危重,且需在时间窗内(4-6小时)内明确是否为脑梗死并决定是否溶栓治疗,因此留给询问病史、查体的时间较有限,有时容易造成病史询问不够详细。2)发作低血糖时,患者本人多意识不清,不能清楚讲述病情,而家属或陪同人员对病史了解多有限,使得接诊医生不能很好的了解病史。3)脑梗死病人在发病24小时内CT平扫一般不能发现梗死灶,而因条件所限,大部分医院无法行急诊MRI检查,接诊医生,特别是神经转科医生专科思维较局限,只想到脑梗死可能。

小结:低血糖持续时间较长时,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可变性与坏死,脑水肿伴弥散性出血灶和节段性脱髓鞘,可导致永久性脑功能障碍或死亡。对于昏迷、偏瘫等类似脑血管病的患者,特别是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及时快测血糖是十分必要的。快测血糖简便易行,能及时低血糖以及酮症酸中毒等其他容易引起昏迷的病因,建议在进行头颅CT等检查前先行快测血糖,以免贻误病情。

参考文献:

篇8

首先,现代纤维艺术的形态受到建筑空间的风格表现及使用功能等因素的制约。建筑空间内的各种因素,包括纤维艺术品,共同创造彼此共有的建筑空间的特定气氛,这是我们在空间设计中所提倡的“共享”“共创”的整体性空间设计观念。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空间环境在主题特征、表现方式、使用符号与空间中的纤维艺术形态具有一致性或相容性,是空间对纤维艺术存在的特殊要求。这种特殊要求是对纤维艺术在材质使用、色彩搭配、造型形态、风格象征等各方面的约束。不考虑空间整体表现因素的结果,不仅会破坏共享和共创的作用,也会失去纤维艺术作品本身与建筑空间结构关系的互动作用。同时,空间功能性质也对纤维艺术的形态表现起到约束的作用。其次,现代纤维艺术的形态受到现代建筑空间尺度及适宜的放置形式的制约。现代建筑空间结构和尺度大小发生了多样的变化,不仅仅是直线体面(方体、矩形体等),而是带有弧线体面(圆体、圆柱体)和直线、弧线体面综合的空间形式。这样就要求纤维艺术品的形态在尺度大小和放置形式上与空间的珠联璧合。如果运用不恰当的纤维艺术品就会对室内环境产生不协调的感觉。1974年的首届“国际小型纤维艺术展”,为纤维艺术进入家庭空间做了实践上的铺垫。最后,纤维材质“平民化”的特性决定了这种艺术形态与绘画、雕塑等艺术的区别,即它的价值不存在于自由创作出的具有较高视觉表现力和思想观念的作品里,而存在于对空间属性的创造中。

二、现代纤维艺术对现代空间的重塑作用

现代纤维艺术因材质的可触和可塑性在构筑一个新的空间时,大多都同时具有视觉和触觉上的感受。据此,可以将现代纤维艺术在现代空间中的作用分为两类:一类是物理性的,起到对空间视觉表现的作用;另一类是心理性的,起到对空间精神表现的作用。前者因受到空间构成等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对空间的构造上处于从属于空间的尺度、功能、理念设计的从属性作用,例如,装饰性作用、空间分割作用等;而后者则是艺术家自身观念以纤维艺术的材质和形式对空间精神的叙述,因而在对空间构成上处于主体性作用,例如,地域文化的作用,空间心理营造作用等等。

1构建空间的从属性作用

1)对空间构建的点题作用。现代空间设计手法中几何化的设计手法和淡化风格造成了空间的虚化,只从这些空间中很难领略设计具体的思想内容,特别是针对一些功能性较强的建筑空间,如市政大厅、公众博物馆、酒店大堂等,纤维艺术的表现恰恰能起到点题的作用,使人们对整体环境的功能意图产生连带印象。正如上述在制约关系中所述,建筑空间的主题风格制约了纤维艺术的表现,反过来空间中的纤维作品也是对空间主题功能的表达。

2)对空间构建的装饰作用。纤维艺术对建筑整体空间的装饰作用包含三个方面,分别为:材质、色彩和形态,这三个方面也是形成纤维艺术作为空间视觉焦点的特质。首先,以棉、毛、丝等柔软材质做成的纤维艺术作品来补充建筑的多以石、木、玻璃等冷、硬的质地感觉,能使整个建筑空间呈现硬朗与柔软、浑厚与纤细的视觉效果,激发人们愉悦心理。其次,纤维艺术在材质应用上的广泛性在色彩上具有除绘画外无其他造型艺术与之匹敌的表现范畴,纤维艺术通过编织肌理并结合不同建筑空间的使用属性,建筑和环境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以及人对色彩的视觉生理特点,设计出各种色相的色彩组合。最后,纤维材质“可站立性”的特征,使空间中的立体、半立体形式不断涌现,成为现代建筑中营造空间美的不可或缺的方式手段。同时与环境形成适当的对比,在大小、曲直、虚实等方面求得和谐。

3)对空间秩序的完善作用。a.丰富建筑空间序列。建筑空间的序列,就是将空间的各种形态与人们活动的功能要求按先后顺序有机地结合起来。现代纤维艺术借助各种形态形成的体、面、线诸多的组合穿插,构成围与透、虚与实、分与聚、动与静的实体空间和视觉空间,形成具有结构强度的实在感和空间序列的运动感。例如,一些家庭装饰、帷幔或者屏风式的纤维艺术可形成玄关、私人会客区等的功能空间,也增加了室内的空间序列。b.空间导向功能。纤维艺术具有空间导向功能,它能引导人们从这个空间到下一个空间,在各空间层次与环境之间,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在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中都能获得良好的视觉和心理满足。如在大型建筑空间中,可以借助平铺形态的纤维艺术品(如地毯)的铺设方向,或通过楼梯处装饰高低错落有序的壁毯形式,获得空间导向。c.分割、创造空间。一般空间分割的传统手法采用以墙限定,现代建筑环境更注重空间的流动与渗透,将纤维艺术用于空间划分则具有空灵多变的特殊效果,它以特有的通透虚幻的组织方式所带来的空间遮挡效果,弥补建筑功能的某些缺陷,从而营造新的建筑空间。

4)对空间视觉的调节作用。a.对空间视觉的调节和延展作用。建筑空间由于功能特点的差异性,空间形状、开敞和封闭的形式不同,都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比如,空间的大小、高度等尺寸不能如愿时,可利用纤维艺术品来协调室内空间的各部分关系,使得室内空间在视觉上更加宜人。b.形成建筑空间的视觉中心。由于视觉规律的影响,人的视线往往被点状或线状形体所吸引。建筑作为较大体量的面或体的形态,自然地提供了展示纤维作品的空间舞台,成为了纤维艺术的背景,纤维艺术也在建筑空间中形成视觉的中心。如一些经过精心设计和布置的纤维艺术常成为建筑内空间的重点装饰和人们视线的焦点,从而构成建筑内空间的主要视觉点,组成核心空间,起到点题作用。

5)对空间物理环境的调节和生态性作用。纤维材质的生态性方面的表现具有其他建筑装饰材质不可比拟的优势。纤维材质中棉、麻、丝本身就是一种绿色生态材质,正好补充了人们对自然空间营养的汲取;同时纤维材质具有较强的吸音隔声性能,有些因质料厚薄疏密不同,能起到遮阳光的作用或使室内光线柔和;而一些塑料或金属纤维的可塑性强、质轻、灵活,便于加工、安装、拆卸以及循环再使用。而且一般纤维材质的价格也较为低廉。

2空间表达的主体性作用

空间,它不仅包括由具体材质所限定的实际空间,还包括因人流动于其中而产生的联想,感知到的秩序、意象等精神空间。纤维艺术装饰在空间中所展露的视觉效果,营造的空间意境,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物质空间和视觉艺术,而是企图通过空间与场所、环境与行为、功能与活动、结构与形态、文化与心理、社会与经济等多种关系的综合处理,全面改善和提高建筑环境质量与生活环境质量,使空间更具有“场所感”“亲和感”“家庭感”等积极因素。这种有意义的装饰形式不仅反映了人们的审美需要和真实感受,而且折射出纤维艺术装饰的设计内涵及其在环境中应用的存在价值。

1)空间媒介作用。纤维艺术对现代建筑空间的媒介作用首先表现为一种主动性介入。纤维艺术装饰在“现代空间”中的存在是充分利用它所在的环境,造就一个充满想象和意境存在的全新空间。这使得纤维艺术不但从功能的角度考虑,更多是来自情感上思考的空间媒介。其次是精神性介入。建筑不仅要满足人居住等活动的需要,还应该给予人以联想的自由。纤维装饰所具有的温柔、悬垂的肌理特性,朴素、亲和的自然属性,使其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建筑师改变现代建筑刚性材质、灰暗、无特征空间秩序等缺陷的方法之一,甚至成为了一种暗示人的情感,影响人精神的空间精神主体。这种介入主要表现在协调建筑空间与人的关系,强调观念与情感的表现,强调空间关系中的艺术效果和对人文因素的关注。这也表明,纤维装饰的媒介作用往往是处于一种临界空间的状态,它们既不能脱离特定的空间而存在,但又具有相对独立的精神性而不完全属于建筑本体。

篇9

炉火旁的坚持

Q:你出生在琉璃世家,能给我们讲一讲家族制作琉璃的故事吗?

A:我虽然出生在琉璃世家,但是工艺传承至今已经完全不一样。我父亲最早做仗嘴(烟嘴)、手镯等手工工艺品,母亲给父亲磨货,俗称铰货。那个时候是用烧煤的土炉,噪声小很多。一天也就能烧制三四十件简单的小物件。我很小的时候就看着他们制作琉璃,也会协助父亲做些事情,有时候就借机会学习,当时一接触琉璃就非常喜欢,家庭对我的影响还是很深的。

Q:你从事琉璃工艺多少年了?学习制作琉璃的经历是怎样的?

A:1981我年就进厂了,至今从事炉前工35年了。跟大多数行业一样,也是经过三年的学徒时期,学徒完毕后,我就开始自己创作一些小的物件,比如小狗、小猫之类的小摆件。后来,随着手艺的不断进步和经验的不断丰富,我创作的一些大物件逐渐融入研究室,我也开始专门创作样品。

Q:在此期间,你遇到过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A:最大的困难就是在时机和资金都不是很好的时候创办了自己的企业。虽然那几年创作的作品不少,但是因为大行情不好,企业生存也比较艰难。其次,在学习和制作琉璃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创新。比如人立墨彩琉璃这个系列,一幅很漂亮的水墨画,如何在一千四五百度的高温下把它融入琉璃作品里面去,就是一个很难的问题,需要反复试验。那时候每天脑子里都要考虑这个问题,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出来的效果。

Q:从事琉璃造型技术需要忍受艰苦的工作环境,而且操作稍有不慎便只能从头再来,是什么让你坚持这份工艺这么多年?

A:一是源于我的个性。我比较好强,不论做什么,只要是自己选择的就一定要把它做好。记得在我刚刚进厂时,有一次美术考试选拔内画学徒,我的成绩很好,但是因为人为因素我没能入选,而是进入了目前从事的这个领域,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我下决心要在热成型这个领域做出成绩。二是,我从小就爱好美术,在琉璃热成型这个领域,我的美术功底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从美术这个方面来看,琉璃永远是和工艺分不开的。与韩美林老师合作的墨彩系列,将传统的水墨画制作在琉璃上,不仅外观漂亮,也是对我技艺以及审美的考验,让我体验到一种成功感。

精雕出细品

Q:琉璃造型需要浪漫巧思,那你创作的灵感都是源自何处呢?

A:我的创作灵感基本来源于生活。我喜欢结交朋友,喜欢到处走走看看,遇见我喜欢的事物就立马画下来,因为灵感总是稍纵即逝,随后经过仔细推敲,再把它展现在琉璃创作当中。

Q:颜文姜雕像是你第一次尝试人物作品烧制,获得了中国轻工精品金奖,你尝试的初衷是什么?

A:博山是孝之乡,孝妇颜文姜的故事在博山家喻户晓。琉璃是博山最为珍贵的物质文化,孝文化是博山最宝贵的精神文化,将两者相结合进而推而广之,不仅可以让更多人关注博山、关注琉璃,对我而言更是一份责任和荣耀。2010年,中国玻璃协会的相关人员来博山指导工作,在此期间,他们提到了颜文姜,让我产生了创作琉璃人物作品的想法。后来,我经过仔细观摩,经历了几个月的反复试验后,终于创作出纯手工的颜文姜琉璃作品。

Q:在这之前,鲜有人会尝试烧制人物作品,为什么?

A:做人物比做器具更加难以控制,人物的面孔、身材比例、衣饰等等,全身上下都需要一个合适的比例,每一个部位都需要经过多次观察和深思熟虑之后才能下手制作。我这是第一次尝试人物作品的烧制,最基本的挑战就是在几千度的火炉旁连续工作四个多小时。

Q:你的人立墨彩琉璃是传统琉璃艺术的颠覆性创新,当初是如何想到把中国传统水墨文化与琉璃艺术相结合的?

A:2014年的6月份,我有机会去北京韩美林老师的工作室进行参观,并且跟韩老就艺术创作进行了畅谈交流。临走时,韩老赠给我一本他的山水作品集。回家之后,我就突发奇想,产生了要把墨彩画到琉璃上的想法,而且后来经过仔细研究与推敲,最终完成了这一转折性的创举。

酒香也怕巷子深

Q:博山琉璃既有享誉海外的辉煌时刻,也有备受冷落的低谷时期。目前,博山琉璃的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A:说实话,目前琉璃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因为价格与市场在作祟,很多琉璃厂只是把原料经过简单的加工制作转化成有型原料进行销售,而不注重琉璃的品质与传统文化内涵,这让我感到很痛心。也正是因为如此,促使我在当时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创办自己的企业,并且努力提升它的价值观,认真培养一些有前途的技术人才,尽自己的一点力量,为琉璃人创造一个更好的明天。

Q:博山琉璃现在的发展困境都有哪些?

A:第一,现在人们对琉璃真正的价值认识度还不够,我们的宣传力度还需要加强。琉璃作为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极具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品,但是目前真正了解琉璃的人还很少。所以,我们生产出来的作品卖不掉,滞销。第二,缺乏专门的年轻人才,琉璃技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现在,1975年以后出生的年轻人几乎没有从事这个行业的,工作强度大、高温的工作环境以及微薄的收入都是现在年轻人面对琉璃望而却步的理由。

Q:你认为琉璃这门传统的手艺怎样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时展?

A:世界琉璃看中国,中国琉璃看博山。首先,琉璃的设计和制作要与国际接轨。从艺术的角度制作出能得到国内外大师赞赏的作品。艺术无国界,要有一个国际化的思维和视角。其次,要培养人才,让真正喜欢琉璃的人加入到这一行业。现在琉璃工艺开始进入课堂,有的高校开设了专门的琉璃课程,有时候我们也会被请去上课。当然,也要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技术工人的工资收入,树立琉璃人发展的信念,培养琉璃艺术环境的品质,加强人才培养,注重传承。

传统手艺的时尚逆袭

Q:有人评价你的部分作品是传统琉璃工艺与现代时尚设计风格的完美搭配,你如何看待传统与时尚的关系?

A: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与时俱进是每一个行业必有的思维,我也不例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琉璃艺术要走进千家万户,大型的酒店装饰业已经是很成功的先例,而且传统的也可以是时尚的。我创作的墨彩和荷塘月色系列,都属于中国传统审美,但是放在外国人眼里,他们会觉得很时尚。

Q:你会特别留意现在年轻人的一些审美观点吗?

A:我当然会留意年轻人的时尚观点,也看中他们的审美观点。因为这个时代是他们在带动,想要把传统的琉璃发展得更好,就必须顺应年轻人的思维,这样才能保证产销一体化,不然做出来的东西没人要那可就麻烦了。因为现在的年轻人都很看重软装修,我也在尝试做家居装饰品,比如电视墙可以装饰成墨彩的,一些工艺摆件也很适合现在年轻人的审美。

Q:从事琉璃工艺这么多年,你最欣慰与最遗憾的事情分别是什么?

A:最欣慰的是我有一个不错的团队,也有一个像人立琉璃这样一个平台给我支持。比较遗憾的事情,就是有一些想要做出来的东西没有研制成功。比如人物雕塑这一方面,一度尝试做成几个人物系列的产品,但是都没有成功。有些不是你想到的东西就能完成的,此时会感觉比较遗憾。

篇10

回顾我的设计工作,我是从1980 年起不知不觉的把我脑袋已消化的中国传统建筑精华,演变于适当的建筑设计项目中,使到建筑整体有传统建筑的观感。而内部空间及布局有传统空间的层次及特色,但采用的设计手法是现代化而且丝毫没有采用到传统的构造、符号或色彩。因为好的现代化建筑设计是要实事求是,配合现今的国情,不可盲目抄袭,要对地方气候、风土人情、周围环境及业主的要求有适当的交待。其实现代化传统设计只是一个代号,其真正的名堂应该是现代化建筑设计。因为传统建筑是根据当时的生活方式、建造材料及技术和地方气候而产生,现代的建筑设计也是根据这些因素来构成。这些因素经过时间的考验,大部份已脱胎换骨,但小部份例如居民的生活习惯及地方气候可能仍会留下一些传统的精神,所以现代建筑设计如能够充份地表达到地方风格,便能反映到传统的精神。

第一个项目是我和大卫。罗素合作设计的弱能儿童院,位于香港新界大埔。这是我第一个富有现代化传统建筑的条件的项目。工地位于香港的郊区,周围是农田及传统的村落。发展的高度限制于2 层高,而项目是一间提供弱能儿童及看护人员的大型住屋。此外,应业主的要求,要保留在工地中部一座50年代的小屋,屋内有一小教室,因此成为项目的宗教精神的核心。

项目布局的定位是从要保留的小屋的外型、角度伸展而来,把土地分割成三个不同环境的庭园,来配合三个儿童院的主要功能。前院面对马路为儿童院的大门,右边的庭院是半开放式,与入口庭院相连,庭院两旁有员工食堂,第三个庭院是完全密封,提供了一个比较清静的空间给儿童的活动。项目有五座儿童及员工的住屋,一座员工食堂、一座行政中心及保留下来的小屋,屋内除一小教堂外,还有一接待室及客房。儿童及员工的住屋,首层有2间8人的睡房,及一相连有玻璃屋顶的起居室,使到儿童能在室内也能享受日间的阳光。弱能儿童需要有严格环境控制的空间,玻璃顶部能引入冬天的太阳而摇控的挡太阳板却能把夏天的太阳反射,在适当的季节,儿童睡房的板墙,外墙的落地门窗及起居室的门窗可以打开,创造出自然通风的效果。儿童的住屋是以住宅的设计方式,尽量提供大家庭的气氛,员工的宿舍在二楼,窗外能欣赏到周围的田园风光,给员工在休息的时候有清静的环境。

整个项目利用了要保留的小屋的造型,创造出一座扩大现代化的大庭院。屋顶的斜顶不单止是为了配合周围村屋的造型,而且是为了装置一些太阳能板的需要。因为弱能儿童在冬天的时候需要暖气,而夏天就要大量的热水冲凉,所以提供太阳能设施能节省能源。这个项目因为在功能上及业主的要求加上周围环境的影响,不知不觉地创造一个比较有传统精神的现代大庭院。

第二及第三项目是在大陆西北部地区的小型饭店。大陆的西北部是满布窟洞式的住屋,建筑的色彩上有黄沙色的生土建筑,也有多姿多彩传统装饰。一般宗教的建筑有与周围景色协调的色彩,这个地区基本上非常穷困,居民还穿上经济改革前的服装。1985年开始正式进军大陆,第一个项目在西安市郊,临潼县的小型饭店牡丹山庄,工地位于近华清池的一个山坡上。

自从1974年我第一次到大陆视察后至1985年间,大陆的单位领导及建筑师们都忙于兴建满布玻璃幕墙的高层饭店,经过多次到大陆视察后,我觉得在西安地区当时最能适应外国游客及符合地方经济的饭店建设,就是以尽量利用本地建材及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设计风格最为理想。所以在牡丹山庄的设计中,我简单地用半圆型入口及单面斜顶的黑灰瓦屋顶,使到在视觉上有地方风味的感觉,而电梯塔的外型是吸收了传统砖窟及50年代的工业烟通的特色演变而成。

整个饭店是沿山型建造,务求创造出一个有传统气氛的山村,通过布局及简仆的立面,造成一个现代化的传统生活环境。第三个项目雕鹰山庄的工地位于甘肃省省县兰州市北面的山谷,饭店有168间房,百分之三十的房间是提供给低消费的旅客。我采用了传统格式的四合院布局,因为这种布局在大陆西北地区是已经过时间的考验。低消费的房间是采用了背山的做法,用传统窟洞通风的设施,把天然风透过管道提供到4层高的每一间房间内。屋顶有两个造法,一个方法是以绿化的方式,增加保温及隔热的功能,另外一个方法是以太阳能的发电版,提供热水的供应。项目的内外墙是用传统的生土方法建造。这个项目采用了传统空间及对抗严厉气候,和贫穷环境的建造手法,去创造出一个既现代化又富有传统精神的设计。

设施,整幢大厦的色彩及造型,都充份反映到香港多姿多彩的城市生活方式,是既有时代精神又有地方风格的一个尝试。

设计特点: 第四个项目是位于香港半山的丰乐阁。香港有中国传统建筑、也有英国殖民地的传统建筑。但香港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已过百年,而居民的生活、建筑材料及技术已演变为西方模式,只有气候没有大的变化。所以丰乐阁的构思是受到现今建筑条例、通风采光的要求及生活方式的影响为重。在公寓的平面布局上,根据香港特殊的市场需求,以灵活的住宅设计去适应市场对大小单元需求的变化。每层单元分布可由8个65平方米的改为4个130平方米的单元。

楼身造型是根据南北通风和采光的要求设计,使每个单元都有三面外墙,这样不仅起居室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而且从每一个单元都既能远眺海景又能近观山色。外窗顶部装有铝质挡太阳板,这个设施在香港大部份的建筑物都没有考虑的。梯级式的顶部,主要是演译两条马路交界采光的条例要求,同时提供了多间有屋顶花园及游泳池的公寓。这就是反映了香港生活的色彩,在狭窄空间中提供豪华的设施,这是典型香港精神。大楼中部的电梯组合走火梯,采用外涂鲜红色的中筒,走火梯旋转其间直插云端。

周围的四幢楼身外涂灰、白两色,高低错落有致,增加了大楼的雄观,从而创造出楼身顶部螺旋形的外貌,似盛开的花朵。由于其特殊的造型,由九龙隔海相望,千百座淡色的高楼大厦丰乐阁颇有唐诗“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境。总括来说,整个设计是提供了多项符合香港气候的设施,整幢大厦的色彩及造型,都充份反映到香港多姿多彩的城市生活方式,是既有时代精神又有地方风格的一个尝试。

第五个项目是北京“西西工程”的4及5号楼。在这个项目的设计工作中,我面对了一个难题。项目的内容主要是大型的商场及办公楼,这些功能与传统建筑设计是拉不上什么关系的。但在北京市有富有传统精神的雄伟建筑,中轴线及居民的生活方式。在北京大部份的建筑物,无论是传统或现代的都是带有霸道及雄伟的色彩。一般城市的居民都有在路旁乘凉的习惯,尤其是在夏天,因为路旁总比大部份的民居凉快,还有地道产品的色彩。总括来说,我认为北京的建筑传统精神是存在它的建筑尺度的雄伟,平衡对比的布局和居民的生活方式。

我的原来任务是在北京西单北大街西侧的商业区提拱一个总规划的设计。西单北大街是北京最繁忙的商业街之一,项目的总面积为20.85公顷。4及5号工地是区内最主要和最大的工地,总建筑面积有320,000平方米。建筑物的高度限制于12层(45米)。4及5号地是把两幢大楼以过街楼相连为一体,为了适应居民徘徊路旁的习惯,及创造一个社交中心点和大楼的主要入口,我在入口与行人路之间提供了一个相连的空间,这个空间把行人带引到大楼的入口,每层的商场是从一中轴线伸展,使到每层的商场都有明确的布局。首层及2层的商场成为室内的十字路口,把楼外的行人通过首层的四面入口及2 层的步廊入口引进商场,这是把这两层的商场与过街的步廊相连,变为城市行人路纲的一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