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饮食范文

时间:2023-03-31 23:11: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饮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饮食

篇1

【关键词】幼儿 饮食管理 科学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1-0181-02

3~6岁是幼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无论幼儿的身体、心理还是智力,都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由于幼儿年龄小,身体各部位机能发育都不完善,因此,幼儿期的饮食健康和饮食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作为幼儿生活、教育的基地,应把幼儿膳食这一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对幼儿膳食进行合理搭配,以保证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 领导重视,监督把关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没有领导的关注与支持,幼儿膳食工作是无法做到全面与到位的。应当执行领导负责制,即由一位园领导专人负责,检查、督导、指挥。并设立“膳食工作小组”,工作组成员由医务人员、保教人员以及食堂人员和采购人员代表组成。定期召开膳食工作会议,由工作组成员反馈信息(如幼儿近期进餐情况、身体发育情况、食物制作情况、材料采购情况等信息),并据此提出相关的建议、意见,小组讨论,及时调整饮食方案,改善工作方法,使幼儿园膳食更加符合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还应定期考核,以形成园长、主管领导、医务人员、食堂、采购以及保教人员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保证责任到人,发现问题能够做到及时纠正。

二 卫生安全,放在首位

1.食材的安全

第一,要保证食物来源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注意食材的生产日期、保质期、成分等相关信息,一定要在食品新鲜、优质的前提下再进行议价,决不能为了图便宜而去购买品质低劣的三无食品。

第二,在购买食物时还要注意不过量,准确掌握孩子的出勤情况,根据孩子来园实际人数采购食品,做到按人按量供应,不吃过夜食品。

第三,要注重食物储存地点和器材的卫生情况,同时要使库房通风干燥、防虫防鼠,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并做到生熟分离、分类保管,保证食物的绝对新鲜。

第四,食物在烹调过程中要做到:科学清洗;根据不同食物的烹调要求进行烹饪,尽量减少营养素的流失。

第五,工作人员要持健康证上岗,同时还应该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做到操作时安全卫生,如手部要确保清洁、头上要戴帽子,防止头发落入食物中。

2.餐具和环境的卫生保洁

第一,食堂、园设要保持清新、明亮、整洁,定期用紫外线消毒。

第二,餐具、炊具应购置绿色环保型材料,无毒无害,并且要保证做到餐餐消毒,彻底消除卫生安全隐患。

三 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1.丰富专业知识,增强职业道德修养

要想真正做到“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必须有一定的营养知识和幼儿发育常识。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生理发育特点,对营养的需求也是有所差异的。另外,在不同的季节,因为天气状况的不同,对营养素的需求也大相径庭。作为幼儿膳食计划的制订者必须对此有所掌握,才能制订出合理、科学的食谱。具体来说就是要及时根据季节和气候的变化做灵活调整,合理搭配。

同时,工作人员还要有一定的职业道德修养,热爱这份事业,从内心关心孩子的健康发展,如果只有专业知识而没有职业精神,同样不可能制订出真正适合孩子发展的饮食计划。

2.一日餐饮,合理搭配

俗话说:“早要吃好,午要吃饱,晚要吃少”,由此可见,一日的饮食搭配是有讲究的,不是一概而论,更不能“三统一”。

早餐应以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和面食为主,并辅以小菜,如牛奶、面包加一份爽口小菜,有利于幼儿吸收,又便于入口;黑米粥、豆包加青菜等。早餐热量应占全天总热量的25%~30%。

午餐应以五谷为主,配合大量蔬菜、瓜果,适量肉类、蛋类及鱼类食物,热量占全天热量的40%左右。

午点安排水果和谷类食物为佳,对全天营养素作为一个补充,占到全天热量的5%。

晚餐应以蛋白质、粗纤维以及富含淀粉类的食物为宜,这样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防止食物热量的堆积。热量应占全天的30%。

3.丰富品种、花样翻新

幼儿正处于对事物的探索发现时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因此,在食物的制作方法上要尽量做到品种丰富,花样繁多,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食欲。如可把糕点做成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中的形象,如海绵宝宝、喜羊羊、熊大等;在烹饪食物时可以蒸、煮、煎、炸,真正让幼儿吃的开心、吃的舒适。

四 健康饮食,教育为先

小学是为个人学习行为打基础的阶段,而幼儿园则是为个人行为习惯打基础的阶段。保教人员应从幼儿入园开始,结合游戏、故事、音乐等简单重复的教学方法,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

1.进餐习惯的培养

进餐前:培养孩子养成餐前洗手的习惯,并要教给幼儿正确的洗手步骤与方法。

进餐中:培养孩子养成在进餐时注意力集中,不说话、不打闹,不看电视、不看书,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

进餐后:培养孩子漱口、擦手擦嘴的卫生习惯。

2.纠正孩子的挑食与偏食

幼儿阶段挑食、偏食现象及其普遍,因为幼儿年龄小,不懂得营养均衡的重要性,只会依据个人的口味和偏好来选择食物,这样很容易造成孩子营养不全或营养过剩,保教人员应适时进行教育,纠正孩子的挑食、偏食现象。

3.创建科学的就餐环境

良好的就餐环境可以增进孩子的饮食量,促进消化吸收。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能够使人拥有一份好的心情,从而增加饮食量。就餐环境不只是主观意义的环境条件,还包括客观条件心理因素。心情是否愉悦,精神面貌是否良好,都可以直接影响孩子的饮食健康,因此,不但要保证饮食环境的整洁,还可以在孩子饮食过程中放一些悠扬、动听的音乐,同时保证孩子在进餐时拥有愉悦的心情,不在进餐前及进餐中批评孩子,以促进孩子健康饮食、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幼儿园全体工作人员都应时刻拥有一颗热爱孩子、关心孩子,一切为了孩子健康发展而着想的责任心,同心同德,时刻把孩子的健康放在首位,把孩子的安全作为基础,把孩子的成长定为目标,这样才能确保幼儿膳食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和完善化,确保幼儿健康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婴幼儿;营养

胎儿出生28天后即进入婴儿期,1周岁~3周岁称为幼儿期,这期间往往是小儿成长发育的关键基础时期,如果营养不良会造成很多疾病。所以合理的营养对于婴幼儿至关重要。

1 婴幼儿营养素的需要

1.1 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结构的重要成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小儿对于蛋白质的需要量相对较多,人乳喂养的宝宝每日需2g/kg,牛乳喂养者需3.5g/kg。1岁以后供给量减少,至青春期又增加。为使体内的氨基酸具有合适的比例,可混合食用几种食物,使必需氨基酸在种类和数量上互相补充,以发挥蛋白质互补作用,提高食物的生物价值,满足小儿的生长发育的需要。

1.2 脂肪

脂肪是构成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成分,又是供给热能的主要来源。它还供给必需脂肪酸,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利用。如果婴幼儿每天吃的脂肪不够,日久会造成体内脂溶性维生素缺乏而导致各种症状,吃的多也会引起消化不良。

1.3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食物的重要成分之一,在构成细胞和组织中不可缺少,是供给人体能量的主要产能物质。1岁以内婴儿对它的需要量较多。每天约需12g/kg,当其供给过多,产能占总能量的80%以上时,可转变成脂肪储存在体内,开始小儿体重增长很快,继之面色苍白,下肢浮肿;反之,低于40%时,机体将动员脂肪保证能量的供应,小儿将发生营养不良、水肿、酸中毒。

1.4 矿物质

人体所需矿物质种类很多,婴幼儿营养方面最重要的矿物质有钙、磷、碘、锌等。其中钙:3岁以内小儿常容易发生佝偻病和营养不良性贫血,故必须注意补充。钙较多存在于虾皮、海带、紫菜、绿叶蔬菜,乳类、黄豆及其制品、粗面、粗米等。磷:磷存在于乳类、肉类、鱼类、豆类、谷类等大量食物中,一般不致缺乏。铁:缺铁时会发生缺铁性贫血,严重者在活动后或大哭时,会出现呼吸困难、心过速等症状。食物中的肝类、瘦肉、蛋黄、绿叶蔬菜和某些水果中含铁均很丰富。碘:缺碘幼儿会甲状腺素不足。婴幼儿每日需碘35mg~50mg。海带、紫菜内含碘较多。锌:食物中肉、肝、蛋和海产品含锌较多,其次为乳类、豆类及蔬菜等。婴儿每日需锌量为3mg~5mg,幼儿为10mg。

1.5 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生命,保证健康,促进生长,增强身体抵抗力,调节生理机能等所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其中维生素A:对于婴幼儿期尤为显著。维生素A的最丰富来源为动物肝脏,其次为蛋黄、奶油、奶等。维生素D:主要调节体内钙、磷,促进钙、磷的吸收和利用。以构成健全的骨骼和牙齿。缺乏时,导致佝偻病。小儿所需维生索D的主要来源,一是鱼肝油,二是靠阳光紫外线照射。硫胺素(维生素B1):促进糖类的代谢,保护神经系统,增强消化功能和促进生长发育。婴幼儿如缺乏硫胺素,容易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体重减轻、生长迟缓等病症。含硫胺素较丰富的食物有粗粮、粗米、豆类、酵母和硬果类。核黄素(维生素B2):核黄素具有维持神经、视觉和消化器官健康以及促进小儿生长发育的功用。若体内核黄素不足,则物质代谢紊乱,会出现口角炎、舌炎、眼角炎、脂溢性皮炎和阴囊皮炎等。含核黄素丰富的食物有肝类、蛋黄、瘦肉、黄豆及黄豆制品,绿叶蔬菜含量也比较多。抗坏血酸(维生素c):抗坏血酸的主要功能是促进细胞间胶元蛋白的生物合成。缺乏时,容易造成幼儿牙龈肿胀充血、皮下出血、骨钙化不正常、对疾病抵抗力弱等坏血病症状,严重时会引起坏血病。主要来源是蔬菜和水果,绿叶菜中含抗坏血酸多于其他蔬菜,水果中以枣子、柑桔、山楂最丰富。

1.6 水

水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营养物质,是人体对各种物质的吸收、运输及排泄的工具。水还能调节体温及起作用,婴幼儿须每日定时饮水喝汤,以便从饮料中摄取大量的水分。此外,从水果中也能获得水分。婴幼儿如果缺水会造成便秘尿少,严重脱水时会造成体内代谢紊乱,水盐代谢失去平衡。假若失水量超过体重的20%以上,就会引起死亡。

2 婴幼儿的膳食原则

2.1 母乳喂养

母乳是最佳的食物和天然保健食品,含有各种营养物质,还有利于提高婴儿的免疫力。故小儿提倡母乳喂养。

2.2 牛奶

不能母乳喂养的宝宝要牛奶代替,但要注意,不是越浓越好,这样可能造成消化器官的伤害,所以要参考奶粉质量、成分、年龄等决定。不宜饮用酸奶,酸奶可以引起呕吐和坏疽性肠炎。

2.3 添加食物

首先注意添加的方式,要根据小儿营养需要以及消化能力逐渐增加,当小儿适应一种食品后再添加一种,辅食的添加要遵循从少到多,从稀到稠,从细到粗的原则,逐渐过渡到固定食物;其次注意添加的时机,要在小儿身体健康时进行,添加的食品应单独制作;最后每次添加时都要密切观察小儿的身体情况。

2.4 蔬菜水果类补充

其中尤其橙绿色蔬菜包括胡萝卜、菠菜等,是vA的主要来源。水果里枣类、山楂、柑橘含Vc极为丰富,婴幼儿膳食中应尽量合理的多安排水果和蔬菜。

2.5 应注意粗细粮搭配

以提高营养价值,创造良好的仅是环境,鼓励小儿自我进食的欲望,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

篇3

关键词 创设环境 循循善诱 主动探索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0127-01

不良的饮食习惯将会造成幼儿营养不良,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为了促进幼儿的健康,作为教师和家长应该密切联系和配合起来,使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我个人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创设良好的饮食环境,让进餐的氛围变得轻松、温馨

在家中,家长在餐桌前不要总是让“别说话,好好吃!”“快点吃!”“不要把饭粒撒到桌子上!”的话语脱口而出,因为这些话一出口,就使进食氛围马上变得严肃,也使孩子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按大人的要求吃饭,从而导致幼儿食欲下降。而在幼儿园,我们的班级应该让幼儿有“家”的感觉,保证教室干净、清洁,在进餐前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进餐;进餐前介绍当天食物的名称及营养价值,如:吃了肉骨会长高,吃了西红柿小脸蛋会红扑扑的,吃了蛋会变得聪明等,让幼儿对午餐欣然接受。进餐时用亲切、温柔的口气提醒幼儿该注意的事项或者与幼儿一起进餐,形成温馨的进餐环境。

二、保持平和的心态,给幼儿足够的安全感

在饮食方面,成人眼里的孩子是:太小,不会选择自己需要的食物:太小,吃多吃少不知道;太小,自己吃不方便……。我觉得,作为家长,首先,要相信孩子,试着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点菜”并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孩子对自己点的菜更感兴趣而且他(她)们点的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次,在进餐时,如果出现一种有营养,但孩子没吃过、没见过的食物时,作为家长要做的事情不是急着强迫孩子吃,而是应该在孩子面前先尝尝,做个示范,再让孩子尝一小口,孩子慢慢发现好吃时自然就接受了。最后,在进餐时发现孩子的饭莱不能吃完时,家长不需要训斥孩子,因为孩子不是随便由成人“装多少算多少”的“饭桶”,孩子有自身的调节系统,有能力决定吃多少,如果成人总是去干扰,会使孩子最终将吃饭演变成一种任务,从而失去食欲。在幼儿园,教师对待有不良饮食习惯的幼儿也应该要有平和的心态,不能急于求成,应该启发诱导,通过组织幼儿学习榜样、观看录像、听故事、学习儿歌、观看幻灯等教育手段,让幼儿逐渐明白良好饮食习惯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三、让幼儿在循循善诱中逐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应以引导为主。在家中,家长可以通过做游戏来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熊猫宝宝”的游戏,可以帮助孩子纠正挑食、偏食的坏毛病:先跟孩子介绍熊猫是珍稀动物,数量非常少,为什么呢?因为熊猫只爱吃竹子,其他东西一概不喜欢,结果竹子不够吃,很多熊猫就活不下去了。介绍完以后,让孩子扮演一只敢于克服自己坏习惯的“熊猫宝宝”,一开始,这只“熊猫宝宝”和其他熊猫一样,这也不吃,那也不吃。后来,这位坚强的“熊猫宝宝”不愿坐着饿死,就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变得什么都吃了。妈妈可扮演“娇气宝宝”,最后在“熊猫宝宝”的不断教育和影响下,“娇气宝宝”也逐渐改掉了挑食、偏食的坏毛病。在游戏中,家长应该要投入,让孩子能身临其境,从而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其次,我觉得对于偏食的孩子,不断地下达命令,“这个必须吃完!“这个不能剩下”!让孩子把“吃”变为一种痛苦的经历,还不如试着引导孩子接受并尝试更多可以作为食物的东西。在幼儿园,对于挑食、偏食的小朋友,要做到“多提醒、善观察、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如对待不吃青菜的小朋友,可以试着让他(她)第一次吃一小口,第二次吃两小口,第三次……这样由少到多,逐步增加,同时要求家长在家也采取同样的做法,在这过程中要多采取鼓励、表扬的手段,让幼儿更有信心克服困难,在愉快中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

篇4

1.偏食、挑食、厌食

偏食、挑食、厌食是2~3岁幼儿常见的现象,大部分孩子不会独立就餐,在家吃饭往往是家长追着喂,令家长深感头痛。孩子的偏食、厌食容易造成身体营养不足,尤其是2~3岁的幼儿,营养不足会影响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产生孩子偏食、挑食、厌食的主要原因除消化不良和食物过敏之外,更多的是受环境和心理因素影响。例如,某些家长本身都有偏食的毛病,或者一样的菜重复天天吃,使幼儿厌食,或者家长限制孩子吃某种食物而造成孩子不愉快的情绪等,可见要想孩子能够改正饮食习惯,家长必须以身作则。

2.家长过分溺爱

由于2~3岁幼儿生理发育还不成熟,所以身体协调能力不行,表现在饮食上就是经常吃饭吃一桌,或锅碗瓢盆拿不稳老是摔在地上,于是有些家长认为让孩子自己吃饭,不如喂孩子吃,既快又干净。而且有些家长总是担心自己孩子吃不饱,所以想方设法哄着孩子吃饭,于是就养成了小孩过分依赖的饮食习惯,如果家长一味地给幼儿喂食的话,很可能造成他们厌食的情绪。

3.将零食作为日常主食

孩子喜欢吃零食,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事情。为讨孩子的欢心,家长往往会买很多零食放在家里,于是就养成了他们吃零食的习惯。甚至有的小孩每天只单一地吃奶油蛋糕、巧克力等食品,这些零食多是单纯的能量,自然营养摄入少,导致身体肥胖而不结实。儿童时期肥胖,成年后易患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疾病。要知道人们吃的食物种类越多、越杂,摄取的营养就越全面丰富,适应能力就越强,所以家长应给孩子全面而均衡的营养。

4.长期饮用碳酸饮料,不喝白开水

过多地饮用碳酸饮料会刺激胃液分泌,降低食欲和体内钙的吸收,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对健康极其不利。

5.进餐时间不固定

家长通常对居家幼儿的作息时间“不讲究”,幼儿的进餐时间很随意。

二 怎样培养2~3岁幼儿的良好饮食习惯

1.教育孩子不要偏食、挑事、厌食

环境和心理是影响孩子偏食、挑食、厌食的主要因素,家长就应该以身作则为培养幼儿正确的饮食习惯创造良好的环境。因此家长应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做到:要有意识地用语言对幼儿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例如,“今天的拌黄瓜真好吃,又鲜又脆”。以此激起幼儿的兴趣和食欲。还可以根据2~3岁幼儿喜欢游戏的心理来激发他们去吃不太吃的食物,此外,还可以通过儿歌等形式进行引导。总之,家长千万别用强制性或者欺瞒哄骗的方式让孩子进食,这样会加深孩子对食物厌恶感,如果孩子实在是不愿意进食的话,不如暂时将食物放置一边,等其情绪稳定、愉快了,再劝他进食。

2.教育幼儿自己动手吃饭

很多家长为了省事,主动给孩子喂食,他们殊不知这样会产生孩子的依赖心理,且对其饮食习惯也会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家长应尽可能地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参与到吃饭中来。其实每个孩子不是天生就有依赖心理的,特别是2~3岁的儿童都有自己拿勺子吃饭的欲望,只是这时候的孩子动作协调能力不强,常常打翻饭碗等,家长此时应该给予孩子们鼓励,

3.不要经常给幼儿吃零食

零食会影响儿童食欲和进餐质量的,家长应让孩子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地吃饭,切记不可用零食来代替幼儿的正常饮食。对于2~3的岁儿童来说,两餐最好的间隔时间应在4~6小时,因为4~6小时正好是肠胃对食物有效消化、吸收和胃排空的时间,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孩子有足够的时间消化和吸收营养。千万不能一味要求孩子吃多,更不能依着孩子爱吃多少就吃多少,一顿饱一顿饥,然后用零食填补,这会影响下一顿的食欲,同时也会养成任性浪费的不良习惯。作为家长要尽量给幼儿提供全面和均衡的营养,含有丰富蛋白质、维生素的豆类食物和蔬菜就是很好的选择,我们相信只要家长善于引导幼儿进餐,严于控制幼儿的零食,乐于与孩子沟通,勤于想办法使食物变得更加精美可口,就能成功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4.形成有规律的进餐时间

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增进幼儿食欲,促进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增进健康。一日三餐的时间要相对固定,作息的时间也要逐步向幼儿园靠拢。

三 结束语

总之,幼儿正确的饮食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它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每位幼儿教师付出很多辛苦,奉献许多爱心才能得以实现。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挑食,注意饮食卫生,多吃五谷蔬菜,孩子将来才能拥有健康、强壮的身体。

参考文献

篇5

营养医生列出了许多适合宝宝睡眠的营养物,并做了细致说明。

1 牛奶

牛奶中含有两种催眠物质,一种是色氨酸,这是一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能促进大脑神经细胞分泌出使人入睡的神经递质――五羟色胺;另一种是对生理功能具有调节作用的肽类,其中的“类鸦片肽”可以和中枢神经结合,发挥类似鸦片的麻醉、镇痛作用,让人感到全身舒适,有利于解除疲劳并入睡。牛奶还富含乳糖、氨基酸、亚油酸、亚麻酸以及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这些物质对缓解脑细胞紧张状态有益。对于体弱的孩子,牛奶的安眠作用更为明显。

2 小米

在所有谷物中,小米含色氨酸最为丰富。此外,小米含有大量淀粉,吃后容易让人产生温饱感,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进入脑内的色氨酸数量。小米还具有和胃安眠的功效。

3 核桃

核桃富含脂肪、蛋白质、卵磷脂和微量元素,其中脂肪和蛋白质是大脑最好的营养物质,有治疗神经衰弱、健忘、失眠、多梦等作用,故有“健脑之神”的美誉。

4 葵花子

葵花子含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可调节新陈代谢,改善脑细胞抑制机能,起到镇静安神的作用。晚餐后吃一点儿葵花子,还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有利于消食化滞,帮助睡眠。

5 莲子

莲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脂肪、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有良好的滋补作用。莲子去皮、去心后称为莲肉,具有养心、补脾和益肾等功效。生用补心脾,熟用厚肠胃,治心悸、失眠、脾虚、腹泻等症。莲子心带有苦味,善治心神不宁,对少眠多梦的宝宝有效。

6 百合

百合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不仅有良好的营养滋补作用,而且有润肺、止咳、调节免疫的功效。药理研究证明,百合能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

7 黄花菜

又叫金针菜、忘忧草,性甘凉,有清利湿热、退黄利水、凉血等功效。根据中医“天人相应”和“阴阳消长”理论,黄花菜有昼开夜合的特性,能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与人们日落而寝、日出而作的生活规律同步。临床应用也证实,金针菜有安眠功效,是一种上乘的促眠营养食品。

8 莴苣

莴苣中的汁液含有一种类似鸦片的物质,叫做莴苣苦素,晚上吃能帮助宝宝安眠和放松。

9 小白菜和卷心菜

这两种蔬菜含丰富的镁,镁有助于放松宝宝的肌肉和神经。

10 大枣

红枣营养丰富,含糖量高,维生素c、蛋白质和铁的含量是百果之冠。红枣性平味甘,有养胃健脾、益气安神的功效。

11 香蕉

香蕉中富含维生素B6、色氨酸,维生素B6和镁可以使宝宝放松,色氨酸能促进大脑神经细胞分泌出五羟色胺。这几种物质一同起作用,就成为宝宝制造血清素的主要原料,具有镇定、安眠的功效。

12 葡萄

葡萄含有睡眠辅助激素一褪黑素。褪黑素是大脑中松果腺分泌的物质,可以帮助调节睡眠周期,并能治疗失眠。

另外,医生还嘱咐梅莹,要注意平衡宝宝的膳食,不可偏废。因为宝宝在睡觉时,细胞开始修复工作,细胞的修复需要全面的营养。而且,要注意有放松肌肉神经的镁和维生素B群的摄入,这些是维持神经系统健康、消除烦躁不安,从而促进宝宝睡眠的基本要素。

最后,为了梅莹便于掌握宝宝的营养,医生还列出一个全日食谱:

早餐:牛奶150ml,蜂蜜10g,全麦面包1片,鹌鹑蛋2个;

加餐:葡萄100g;

午餐:鸡丝黄花菜卷心菜丝,米饭;

加餐:香蕉100g;

篇6

一、幼儿饮食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存在的问题

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幼儿,对营养的需求非常广泛。合理的营养结构是保障幼儿身体、智力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现代家庭的生活条件优越,理应不存在营养问题。但在实际上,我们却看到幼儿在饮食行为中就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如挑食、偏食、暴饮暴食、不定时定量吃饭等。幼儿的饮食絮乱状况已成为幼儿发育不良的主要原因,究其原因与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对幼儿饮食行为指导不当或管教不当有直接的关联。

2.形成的原因

(1)家庭方面。由于对幼儿良好饮食习惯与幼儿身心健康发育的关系缺乏认知,许多家长认为他们那一代没有条件,现在条件好了就应该尽量满足孩子在生活上的要求,加之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每个做家长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愉快的童年和健康的身体,为此,家长们对于孩子在饮食方面提出的各种要求总是百依百顺,百般迁就和满足,吃饭时孩子不愿吃的菜就放在自己面前,孩子可以一口不吃。有的家长互相攀比,总觉得在吃上不能委屈了孩子,因此很多孩子就会要求去吃“德克士”、“麦当劳”等洋快餐,等到了该吃正餐的时候也不吃,这时家长也采取了纵容的态度,认为孩子现在不想吃就算了,等他想吃的时候再弄给他吃。这种一味迁就和纵容的态度成为了幼儿不良饮食习惯养成的“温床”,助长了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形成。

家长不良饮食习惯对幼儿饮食习惯形成的影响。有的父母自己挑食、偏食,不避讳孩子。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无形中也会学着不吃这不吃那,久而久之,也将形成挑食偏食的恶习。

(2)幼儿园方面 。一些幼儿园,尤其是私立幼儿园为了减少开支,聘请的保教人员大多数都是社会上的一些待业人员,学历也较低。她们没有经过幼教专业的培训,缺乏相关的保育知识,素质较低。在幼儿出现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时,或采取纵容的态度或强硬的态度,并没有真正关注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二、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途径

幼儿时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最显著的时期,如果这个时期不抓紧教育,掉以轻心,放任自流,幼儿不良饮食习惯必将对其身心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幼儿不良饮食习惯是长期形成的,矫正不良的饮食习惯也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矫正幼儿不良的饮食习惯还必须以家庭和幼儿园相互配合为基础,针对幼儿心理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手段来进行。

1.家庭方面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三岁前幼儿的生活环境以家庭为主,所接受的教育主要也来自家庭。在对幼儿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处于重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家长的教育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家庭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决定家庭教育的优劣或成败,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因此,父母必须实施有效的教育手段,促成孩子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

2.幼儿园方面

幼儿园教育是矫正幼儿不良饮食习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幼儿园必须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除了对幼儿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播外,还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1)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在教育教学中,控制幼儿运动量,避免大量出汗,过度疲劳,造成幼儿暴饮暴食或不想吃饭的情况出现;要教育幼儿定时饮水、进餐,制止幼儿从家中带零食来吃;餐前做好充分准备,进行餐前教育,稳定幼儿的情绪,间接地激发了幼儿的食欲;此外,教师对饮食过少的幼儿要进行多方面的观察和分析,及时消除幼儿的不正确想法。

(2)营造适宜的环境,创设良好的进餐氛围,引导幼儿愉快进餐。幼儿园是对幼儿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教育的场所,饮食教育也是如此。良好的环境,对幼儿的行为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幼儿进餐是否有食欲与情绪的好坏紧密相关。经常保持进餐是愉快的情绪,有利于增进幼儿食欲。因此,在幼儿进餐时,要努力创造轻松和谐愉快的气氛。

(3)因材施教,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由于每个幼儿生活的环境、身体状况、家庭教育的不同,他们对食物的偏好也会不同。教师应该要善于观察幼儿的饮食习惯,进餐多少,掌握每个幼儿的情况,并针对具体的情况来进行单独指导,采取不同的方法做到因人而异。

(4)开展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首先,教师应该利用多种渠道,如家长会、家长园地、家园联系册、家长开放日等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教师的教育行为、教育方法,提高家长主动配合的积极性。其次,邀请家长参加亲子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来对幼儿的饮食习惯进行培养,同时使家长有更多的机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意识到在幼儿的教育中他们和教师是合作伙伴,而不是一个旁观者,促进家园合作,共同培育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5)幼儿园在招聘保教人员时要有所选择,不要滥竽充数。要定期对其进行培训,不断地提高幼教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社会方面

(1)充分利用宣传工具,向人们大力宣传科学育儿常识和方法,让人们不仅懂得幼儿为什么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而且要学会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的方法。

篇7

【关键词】 饮食干预; 婴幼儿; 缺铁性贫血

中图分类号 R7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6-0104-02

doi:10.14033/ki.cfmr.2015.16.058

据流行学调查显示缺铁性贫血涉及全球40%人群,好发于6个月~3岁人群[1]。由于缺铁性贫血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所以人们重视不足,但研究显示缺铁性贫血能够直接对婴幼儿生长发育、运动及免疫功能产生极大影响,因此于早期积极干预该病至关重要[2]。笔者本次对21例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者给予相应干预,其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5月笔者所在中心卫生院收治的42例缺铁性贫血患者,所有婴幼儿均经外周静脉全血红细胞及红细胞形态分析得以确诊,即血红蛋白含量低于110 g/L,外周血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平均红细胞容积

1.2 排除标准

(1)先天发育异常;(2)心肺、肝肾功能严重异常;(3)活动期佝偻病、急慢性感染及消化道疾病;(4)依从性差未能坚持本次研究;(5)既往给予铁剂治疗等类似本次研究。

1.3 干预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同样的基础治疗,例如口服铁剂,可选取葡萄糖酸亚铁糖浆[元素铁2~4 mg/(kg・d)],3次/d,连续3个月。

观察组患儿则加用饮食干预,即选取富含铁且易吸收的食物,比如优质动物蛋白和豆类制品,可选取鱼、瘦肉、猪血、大豆等;食用绿色蔬菜和新鲜水果;富含维生素C及铁元素的蔬菜,例如西红柿、海带、紫菜等,掺入米粉中喂食,1次/d;做饭时坚持用铁锅;可选取以下食谱交替食用,如鲜猪肝50 g,鲜瘦猪肉50 g,大米50 g,油10 ml,盐少许,制成猪肝瘦肉粥,隔日1次,分两次食完;或鲜菠菜100 g,猪肝50 g,油10 g,盐少许,加清水250 ml,制成菠菜猪肝汤,同样隔日1次,分两次食完,连续3个月。

1.4 干预效果评价标准

参考《妇幼保健学》评价,即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红蛋白上升至正常,红细胞数量达标;有效:治疗3个月,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升高不足20 g/L;无效:贫血症状无变化,血红蛋白含量无改变[3]。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干预效果比较

给予两组患儿相应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缺铁性贫血改善总效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血常规指标比较

给予两组患儿相应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体积、血红蛋白平均含量指标改善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血清铁含量及总铁结合力比较

给予两组患儿相应干预后,观察组血清铁含量及总

3 讨论

研究显示铁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一旦缺乏极易导致缺铁性贫血发生,从而引起机体生理及生化代谢异常致使脏器功能发生紊乱等,尤其是婴幼儿生长发育极为迅速,其所需的血容量随生长发育而成倍增长,所以婴幼儿机体对铁的需要也随之升高[4]。据相关研究显示,正常新生儿铁含量在70 mg/kg,能够满足出生后4个月生长所需,之后将逐步耗尽,所以及时给予富含铁元素的饮食以进行干预尤为重要,尤其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出生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几率更高[5]。所以,积极纠正铁元素缺乏是干预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措施,由此,临床上多给予无机铁剂等治疗,但存在胃肠道反应大等缺点,因此用药依从性差,从而限制了补铁制剂的临床应用[6]。

鉴于此种情况,笔者本次根据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及缺铁性贫血治疗原则,给予此类患儿饮食干预,以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从表1结果可知,饮食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补铁治疗;同时表2血常规及表3血清铁含量、总铁结合力等客观数据也提示给予饮食干预后,患儿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平均含量、血清铁含量等明显升高且总铁结合力得以显著改善,因此也为表1数据提供了客观支持,进一步说明饮食干预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效果满意。因为饮食干预是根据婴幼儿发育特点而给予的合理膳食,此种饮食经过系统热量计算,遵循荤素搭配、多样化、富含铁且生物利用度高的原则而选取的有针对性的食材,如肉类、动物内脏、豆类、绿叶蔬菜、蛋黄和水果等,另外本次饮食干预还摒弃了以往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保持了饮食平衡,从而提供了充分营养、补充了铁元素的匮乏,所以使得缺铁性贫血得以纠正,因此有助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

总之,饮食干预是治疗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方法之一,且安全可靠,有效保证了婴幼儿的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1]苏琼,卢慧娜.婴幼儿缺铁性贫血与喂养关系[J].重庆医学,2013,42(23):2778-2779.

[2]王爱华,张月霞,徐宝玲,等.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0,37(12):56-57.

[3]杜玉开,张静.妇幼保健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57-158.

[4]王红胜,钟春兰,刘春红.饮食干预对儿童缺铁性贫血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1):61-63.

[5]李会静.芪血颗粒联合小剂量右旋糖酐铁治疗婴幼儿缺铁性贫血52例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4,10(3):40-42.

篇8

关键词:幼儿 饮食行为 习惯养成

3-6岁是儿童身体迅速发育的重要时期,幼儿的正常膳食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现如今,物质生活越来越优越,不少幼儿却无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很多幼儿偏食,需要家长喂食,还有边玩边吃等现象,年轻的父母和爷爷奶奶都无可奈何。随着幼儿进入幼儿园,关于幼儿的饮食问题,也就成为了教师十分头疼和关注的问题。幼儿园的教育在于培养幼儿的兴趣、情感和意志,主要是以各科的教学和区域的活动为途径,逐步地加强对于幼儿的培养与教育,促进全面教育的发展,对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文明礼貌等方面有着很大的改善。

一、提出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对他们的宠爱也是随之增长,因此教育的质量也备受关注。因此,面对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幼儿是形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如何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来及时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当今社会,一般家庭中的子女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导致幼儿形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再者,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或祖辈对孙辈过分溺爱,不让父母过多惩罚孩子,使得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如今社会中也有很多的单亲家庭,他们基本上采取的是放任的教育方式,这也造成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因此,我们要加强重视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二、幼儿行为习惯的主要内容

1.在道德意识的支配下,有着稳定持久的道德行为,被称为道德习惯,在行为习惯中它是基础,是确定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的基础。

2.在一些活动过程中,因为多次的重复和练习从而使得内心有了很想尝试的活动行为方式,称之为活动习惯。这里包括了独立思考习惯和积极参与活动的习惯。

3.在幼儿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起居、饮食与卫生等行为习惯,被称为生活习惯。

4.在幼儿日常生活中,对劳动掌握着熟练的劳动技能的行为习惯,被称为劳动习惯。所以,我们了解到在对幼儿的训练中,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是主要的训练对象,让儿童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行。

三、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途径

在幼儿思维的形成过程中,父母的影响非常重要,因为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和父母一起度过的。

1.挑食、偏食。由于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从小养成了挑食的习惯,对不爱吃的东西一点都不吃,常常有孩子因为不喜欢吃一些东西经常吃不饱甚至不吃饭。这对于孩子的身体生长发育非常不利,少儿阶段正是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必须让孩子多吃饭,合理地搭配营养,保证孩子身体的健康成长。

2.家庭教育。父母的性格或者脾气特点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思维。有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过于溺爱孩子,导致了孩子形成了一种极强的自我观念,同时对父母产生强大的依赖性。这对幼儿在今后成人的成长中有着非常消极的作用,所以父母应该通过正确的行为表现来积极地引导孩子。

3.幼儿身体患病。在幼儿阶段一些常见的疾病往往被父母忽视,如上呼吸道疾病、肠胃疾病,当孩子出现类似的情况时并没有引起父母的足够重视。这种医疗常识的缺乏很可能给儿童留下一些病根,在今后的成长中影响孩子的发育。

四、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改善的方法

1.规范幼儿行为习惯,严格督促检查。一个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应该做好正面的宣传工作,通过一些日常行为习惯来引导,主动地向幼儿讲述一些健康成长的相关知识,让孩子了解哪些行为是健康的、哪些行为是不利于成长的。教师自身要提高自己的师德教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将是幼儿的榜样。因为幼儿年龄较小,自身的自觉性差,自控力较弱,经常会出现不良的行为习惯。对此,我们要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

2.制定情景,对行为习惯进行加强训练。在这种训练中,我们要注意习惯本身就具有情境性的特点,应该多设定一些问题的情境,给幼儿带来更多的练习,从而可以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3.巧妙地运用激励方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行为活动中,运用激励机制的方法会使得语言的运用能力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用象征性的事物来强化,如笑脸、小红花来鼓励幼儿,这样幼儿的心理会得到很大的满足,也促进良好行为的发展。

4.在家长的配合之下,我们要加强不良行为的改善。在大量的调查研究现象下,家长在幼儿面前所表现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成长起到很大的帮助。适度的表扬对于儿童的成长更是一种积极的促进,表扬会让孩子更加有信心,在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更利于主动解决。有些心理学家分析表示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尽量地表扬学生,避免过多的批评,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思维成长和健康发展。

五、研究效果与思考

通过对幼儿饮食习惯的培养,逐渐养成了他们做事专注、自理能力强的良好习惯,其具体表现在自我服务能力以及文明礼貌能力两个方面。一是孩子正确穿衣脱衣和整理物品的速度得到了改善,绝大多数孩子能够自行保管自己的物品。二是在礼貌用语方面,我们对幼儿进行了正确使用礼貌用语的指导。但是有些幼儿有要强的心理,见到教师,并不会主动地对教师说“老师好”,当教师主动跟学生打招呼时,学生才会说。为何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原因有以下几点:1.幼儿缺乏社交主动的能力;2.受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缺少这些礼貌用语的环境;3.幼儿有着胆小害怕的心理。三是在卫生习惯方面的能力。在教师的教育之下,幼儿会学习到如何保护环境,如何保持卫生的干净,培养孩子的卫生能力。这方面不仅体现了提高幼儿清洁能力,还能够帮助到别人,能够更好地教育幼儿团结友爱。

幼儿阶段的孩子会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对于家长或者教师灌输的内容刻意地违背,这些也和幼儿的知识水平有限相关,显然这种教育形式不能让儿童健康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地开导,从儿童的德育入手,循序渐进地让儿童有一个对于道德的认识,逐渐地灌输相关的行为知识。在德育过程中,父母起到的作用非常大,父母在儿童的教育中扮演不仅仅是指导者,同时也是监督者,作为儿童最早老师也是最好老师的父母应该以身作则,通过家庭教育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

在此次研究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和体会,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值得我们以后去思考与讨论。不同的幼儿之间有着不同的个性差异,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方案,以收到更好的效果。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取决于家庭、社会和幼儿园的。因此,我们要更好地开展家长的工作,以更好地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 《中国幼儿教育周刊》编辑部.让宝宝快乐走进幼儿园[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9).

[2] 李凌.幼儿能力自我知觉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学,2002(7).

[3] 徐浙宁,顾秀娟,彭咏梅. 学前儿童饮食状况与家庭喂养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8(3).

篇9

“醇正水乡,旧时江南”的同里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镇,而同里的民间饮食文化,更是享誉中外。那么,如何让同里民间饮食文化的课程贴合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年龄特征,从而更好地使幼儿掌握和理解呢?这无疑成为我园幼儿园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所关注的重点。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时代特征,我们开始以大班生活区作为观察重点,开展了一系列民间饮食文化活动,旨在提高幼儿的家乡意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一、走进寻常百姓家。了解民间饮食文化历史

自古就有吃在同里的说法,为了让大班幼儿更好地了解民间饮食文化,我们首先在各班发放与同里民间饮食文化相关的问卷调查表,征集众多家长和幼儿的意见,共同来制定和选择适宜幼儿操作的民间饮食活动,这一活动也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综合考虑大班阶段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制作工序难易等原因,我们选择以同里特产作为切入点,层层深入。通过图文并茂结合实地参观的方式,让幼儿走进同里老百姓的家中,认识形形的同里特产。年过花甲的吴老太是土生土长的同里人,当听说我们要来做客时,甚是喜悦。她耐心友善地同幼儿讲解同里民间小吃的由来和典故,原来这些做工传统又不失精致的青团子、袜底酥、酒酿饼、麦芽塌饼等特产,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美好的寓意。在吴奶奶的热心帮助下,幼儿不仅品尝到了美味的同里民间小吃,而且对于家乡饮食文化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们找到了“林家铺子”的著名糕点师来讲解酒酿饼的制作流程,让幼儿观看酒酿饼的制作,并尝试在师傅的指导下用酒酿和面粉发酵、烘焙,并包入甜馅,大班幼儿不仅听得津津有味,更乐于亲自参与其中。

二、合理投放区域游戏材料,培养幼儿自主创新能力

“生活区”是结合与幼儿生活日常相关的各类元素所开设的区域,而这些颇具当地特色的民间饮食,更是大班幼儿生活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活区材料的投放是决定幼儿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兴趣和选择,在前期我们使用了一些民间小吃的模型,例如硬纸板结合芝麻制作的“袜底酥”,彩纸包裹泡沫板粘贴的“云片糕”,但这些成品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不但容易破损,而且和实物存在一定的差距。考虑到大班幼儿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后期我们选用实物来取代模型,豆类、谷类、土产、调料的投放,让大班幼儿对民间饮食的制作充满了期待。例如在青团子的制作中,我们使用了麦草,但之后我们考虑到麦草比较少,而且要去掉硬梗,留叶片,还要放在开水中煮沸,所以选用了绿色蔬菜的汁来进行代替,甚至还可以用抹茶粉,这不仅增加了操作的可行性,也有利于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

随着幼儿对于生活区民间饮食活动兴趣的增强,原有大班生活区中较小的“制作区”,“买卖区”和“成品区”已远远不能满足幼儿的需求。我们也逐渐意识到,生活区不仅仅是一小块区域,它可以延伸到幼儿一日活动的方方面面。于是,我们在幼儿园设立了饮食坊,让幼儿自主选择操作材料,并学习使用擀面杖、筛子、模具等一系列传统工艺。同时,让幼儿自由分组,并让小组长定期组织成员更新生活区的各类材料,从而确保食材的新鲜性和多样性。

三、重视操作实践和体验,升华幼儿的家乡情感

篇10

关键词: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8-0168-31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8.053

幼儿与成人不同,他们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需要全面的营养补充,营养不均衡、膳食结构不合理或者是饮食习惯不好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健康成长,可能会造成幼儿发育迟缓、体重超标等问题,当前,也有很多针对幼儿身体健康的研究,但是大多研究的侧重点在运动方面,对于饮食并没有十分重视。事实上,饮食营养方面才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中之重。

一、幼儿园饮食营养工作中问题所在

(一)幼儿园饮食管理机制有待优化

1.缺少具备专业饮食营养知识的保健医生。幼儿园有责任根据幼儿的身体发育需求为幼儿提供适合该年龄段、适合园内人数的营养饮食。一般来说,营养食谱的制定要由专业的保健医生全权负责,现实情况却不是这样,很多私立的幼儿园,包括农村的幼儿园是没有保健医生这个职位的,有的幼儿园的保健医生专业知识不过硬,也不能够制作出适合幼儿的食谱。

2.幼儿园三餐管理混乱。幼儿三餐的管理是保育老师的职责,在很多幼儿园中,保育老师开餐意识缺乏,对幼儿开餐前的心理状态不够重视,更不用提及创造良好的用餐气氛,仅限于完成工作任务,这样对幼儿的健康是不利的。有的保育老师甚至在幼儿用餐时呵斥幼儿,造成幼儿情绪不佳,也影响了用餐气氛。

(二)不重视幼儿园饮食营养的教育

1.饮食营养教育内容过少。幼儿园需要对幼儿进行饮食营养教育,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教材中,针对幼儿营养知识的普及内容有5个,包括“香甜水果”“香喷喷米饭”“口渴喝什么”等,但是在培养饮食习惯方面内容却只有1个:“让幼儿养成漱口的好习惯”,活动内容也非常少,在教学实践中,对于饮食方面的教学会有选择地教授给学生,这也就使得幼儿对饮食方面的了解少之又少。

2.饮食习惯和饮食情感被忽视。因为幼儿的年龄小,发育不成熟,其知识的掌握与习惯的养成大部分都要依赖幼师,但是幼师的教学方式往往比较单一,课堂上不能把知识讲透,同时采用的授课方式以说教为主,这样一来幼儿学到的知识就十分有限。因为,幼师更加注重饮食知识的灌输,对于幼儿饮食习惯的培养和饮食情感的培养不重视,而且幼儿又缺少参加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很多家长往往又不具备专业的营养知识导致了孩子在饮食方面很多不好的习惯。

3.家长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惯不健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很多观念和行为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平时很多家长在饮食方面采取放任的态度,喜欢什么就买很多来吃,不喜欢的食物就表现出来一种排斥和抵触的情绪,久而久之,幼儿也会变得挑食偏食。虽然有的幼儿园也会对家长进行饮食营养方面知识的普及,但是保育员和幼师很少接受这类的知识传授,造成了家长与幼儿园之间合作的障碍。

二、解决幼儿园饮食营养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幼儿饮食管理机制需完善

专业营养师对于幼儿园完善饮食管理机制是十分重要的,依靠专业的营养师为幼儿进行营养食谱的编制,计划每一周的带量食谱,并且保证菜品的丰富性,才能保证幼儿饮食搭配科学化、合理化。同时需要专业的烹饪人员,掌握烹饪知识,知道不同的蔬菜运用不同的烹饪方法保证营养的完整性,保证食物制作过程标准化。

(二)幼儿三餐管理需加强

正确的三餐管理需要注意很多方面的问题,在幼儿用餐过程中尽量不要打扰他们用餐,在添饭的时候少盛多添,幼儿吃起来会比较容易,速度也会加快,这对于培养幼儿对饮食的兴趣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孩子也会更加喜欢吃饭。积极营造良好的用餐环境,避免催食、呵斥等情况的发生。

(三)家长配合开展饮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