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腺瘤范文
时间:2023-03-30 01:52: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纤维腺瘤,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临床资料
例1, 女,29岁,未婚,因“发现左乳包块3月”。查体:左乳外上象限可扪及一大小约3cm×1.5cm的椭圆形肿块,边界尚清楚,质韧,活动度尚可,形态欠规则。乳腺超声示:左乳1点钟方向探及一实质低回声区,范围3.0cm×1.3cm,边界尚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未见异常血流信号(见图1)。 拟诊乳腺腺病伴腺瘤形成,于2014年10月13日行左乳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左乳纤维腺瘤内癌(纤维腺瘤内见一低-中级别导管原位癌、小叶内瘤变及高分化浸润性导管癌(WHO1级),其成分约占10%)。免疫组化:ER(+80%),PR(+80%),Her-2(-),SMA(-),Ki-67(+约1%),Calponin(-),CK5/6(-)。于2014年10月14日行左乳残腔扩大切除保乳术+左侧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切缘未见癌累及及腋窝前哨淋巴结未见癌转移。术后患者口服他莫昔芬(30mg,bid),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健在。
例2,女,24岁,未婚,因“发现左乳肿物15d”。查体:左乳内上象限扪及一肿物,大小约2cm×1.5cm,质地韧,表面光滑,活动度可,边界清楚,无压痛。乳腺超声示左乳9点钟方向一大小约2.4cm×1.0cm的实性结节,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CDFI、CDE示结节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见图2)。拟诊左乳纤维腺瘤,于2014年9月23日行左乳肿物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术后病理诊断:左乳纤维腺瘤内癌(纤维腺瘤内见导管原位癌, 其成分约5%)。免疫组化:ER(+),PR(+)强弱一致,Her-2(-),Ki-67(+约1%),SMA(+),Calponin(+),CK5/6部分(+),CK14(-),CK8(+)。于2014.10.28行左乳残腔扩大切除保乳术,术后送检四周切缘未见癌累及,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健在。
2 讨论
乳腺纤维腺瘤是由纤维上皮及腺上皮两种成分组成的良性肿瘤,纤维腺瘤内癌是指发生于纤维腺瘤的癌变,多由腺上皮演变而来,癌组织局限于纤维腺瘤内或周围乳腺组织可有小灶状浸润,然而纤维腺瘤内癌不包括周围乳腺癌浸润纤维腺瘤内以及与纤维腺瘤共存的乳腺癌。有研究显示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且伴有复合型纤维腺瘤导管增生或者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会逐年增加[7]。但如果仅含有局灶性非典型上皮增生,则其癌变率不会增加[8]。
2.1临床特点 研究显示纤维腺瘤发病年龄高峰为20~30岁,纤维腺瘤内癌平均发病年龄较纤维腺瘤高发年龄约晚20年[1]。纤维腺瘤内癌一般无症状。患者绝大多数因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肿块孤立,质硬,生长缓慢, 有活动度,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腋窝淋巴结无肿大,临床上常误诊为纤维腺瘤。研究显示纤维腺瘤内癌比纤维腺瘤在超声检查中在内部回声、形态、边界及包膜等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4]。有文献报道[9]约10%的纤维腺瘤内可有钙化,但其形态多种多样,均为良性钙化(环状、斑点状、珊瑚状),纤维腺瘤内出现恶性钙化(细小簇状)是该肿瘤的影像学特征之一。
2.2病理类型 纤维腺瘤的癌组织学形态与不伴纤维腺瘤的普通乳腺癌没有明显差异,但其不同组织学类型的发病率确存在明显差异[3],依次为小叶原位癌(66.9%),导管原位癌12.4%,浸润性导管癌(11.0%),浸润性小叶癌(3.34%),而普通型乳腺癌最常见是导管癌,小叶原位癌仅占3.38%,这种差异性可能与纤维腺瘤起源于终末导管小叶单位有关。
2.3诊断依据 纤维腺瘤内癌的诊断依据主要有[6]:①普通纤维腺瘤的上皮异型增生或癌变;②癌组织局限于纤维腺瘤包膜内,或仅小灶状向周围乳腺组织浸润;③排除周围乳腺癌浸润至纤维腺瘤内,以及与纤维腺瘤共存的乳腺癌均不能诊断为纤维腺瘤内癌;④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的支持(上皮及癌成分表达 CK(AE1/AE3),CK18,EMA;p63 Calponin的表达证实肌上皮的存在;间质成分表达vimentin actin SMA;实性低级别 DCIS 与小叶瘤变表 E-cadherin CK34 E12 p120 CK5/6与预后治疗相关的抗体有Ki-67、p53、Cyclin D1、PS2、ER、PR、HER-2、EGFR、NM-23等)。
2.4治疗及预后 其治疗首选手术切除,自1991年Diaz等[10]推荐保乳术,对局部切除者或摘除者需加放疗或密切随访(包括乳腺成像及周围乳腺组织活检术)。对小叶原位癌型患者,由于对侧乳腺发生小叶癌概率高,危险性大,需要终身随访,可加用或不用三苯氧胺。陈立美[4]等推荐行保乳或全乳切除加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临床提示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时应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其该研究中5年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为91.67%。纤维腺瘤内癌的总体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较高,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有淋巴结转移者预后较差。由于本病发病率低,术后辅助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与预后的关系尚未有相关报道,其仍需进一步研究。目前纤维腺瘤内癌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虽然乳腺纤维腺瘤恶变率极低,但是仍不能排除乳腺纤维腺瘤存在癌变的可能性,本文研究中相关的数据就可以证明,因此一定要重视乳腺纤维腺瘤。在其诊断过程中影像学特征以及详细的病理学检查,对于误诊或者漏诊情况的减少是至关重要的[11]。在纤维腺瘤内癌的治疗过程中,由于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案,故根据患者病情分析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Pick PW,Iossifides IA.Occurrence of breast carcinoma within a fibroadenoma.A review[J].Arch Pathol Lab Med, 1984,108(7):590-594.
[2]田艳涛,牛昀.乳腺腺纤维瘤癌变及肉瘤变[J].实用肿瘤杂志,1996,11(2):93-94.
[3]龚西e,丁华野.乳腺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01-2.
[4]陈立美.18例乳腺纤维腺瘤癌变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14,24:1582-1586.
[5]赵砚杰.乳腺纤维腺瘤并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像学特征[J].中国伤残医学,2015,02:0102-02.
[6]侯卫华.乳腺纤维腺瘤内癌 4 例临床病理学观察[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3,11:1242-1244.
[7]Dupont W D,Page D L,Parl F F,et al.Long- term risk of breast cancer in women with fibroadenoma[J].N Engl J Med,1994,331(1):10-15.
[8]Carter B A,Page D L,Schuyler P,et al.No elevation in long term breast carcinoma risk for women with fibroadenomas that contain atypical hyperplasia[J].Cancer,2001,92(1):30-36.
[9]刘铁,伍尧泮.乳腺纤维腺瘤合并导管内癌[J].临床医学,2010,14(1):117.
篇2
[关键词] 乳腺;纤维腺瘤;彩超;综合分析;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5(a)-0166-02
乳腺纤维腺瘤是乳腺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具体来讲,乳腺纤维腺瘤通常为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和腺上皮处发生的混合型肿瘤,多见于18~30岁处于青春期或哺乳期的年轻女性,是一种年轻女性中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女性面临的生活压力和社会压力也日益增大,乳腺疾病的发生率逐年攀升。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10%的女性患乳腺纤维腺瘤,这些女性多为青春期后期的女性,19~20岁的女性是主要的患病人群。目前,医学界有关乳腺纤维腺瘤的具体病因尚无官方定论,一部分学者猜测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发生变化、组织对雌激素的敏感性增强、基因因素和药物因素,有可能是造成女性发生乳腺纤维腺瘤的主要原因。大量的医学研究表明,乳腺纤维腺瘤的恶变率不高,但是,若患者不及时进行治疗,其危险性不容忽视。大量的临床数据表明,乳腺纤维腺瘤有转变为乳腺癌的趋势,当患者伴有肿瘤细胞过度增生时,该危险性显著上升。虽然有些学者认为,由于患者体质差异,一些乳腺纤维腺瘤可能会在患者体内保持稳定,甚至被患者吸收,不需要外介入治疗,但是,此种说法缺乏临床医学数据的支持。目前,治疗乳腺纤维腺瘤的主要途径仍然是手术切除。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外科手术切除充分考虑了美学原则和功能性原则,采用了乳晕切口、乳腺微创旋切系统等先进技术。彩超诊断技术使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乳腺纤维腺瘤的本质,同时提高了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准确性。一般来讲,患者通常发现自身两侧或单侧乳腺生有无痛性肿块,超声学诊断能够利用多切面扫描对乳腺纤维腺瘤进行准确的诊断,在彩超扫描中清晰地显示病灶的部位、形状、边界回声等信息,这对于肿块性质的明确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因此,该研究通过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对该院检查的3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彩超图像进行深入分析,加深b 对乳腺纤维腺瘤的超声诊断的进一步认识,提高现诊断的准确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检查的已经确诊的3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彩超检查进行分析,30例患者年龄集中在18~60岁之间,其中最小者为18岁,最大者为63岁,中位年龄为35岁。具体比例如下:18~20岁3例(10%),21~30 岁2 例(40%),31~40岁10 例( 33.3%),41~50 岁3 例(10%), 51~ 60 岁2例( 6.7%)。所有患者都经手术确诊为乳腺纤维腺瘤,且病史最长为7年,最短为3个月。30位患者的临床表现为:17例肿瘤期伴随生理期有胀痛感,10例乳腺肿瘤区有压痛感,其余3例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为体检时检出。
1.2 仪器与设备
采用HD-11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为L12-3,频率7. 5~10 MHz。
1.3 方法
首先,调节仪器状态,要求患者平躺或者侧卧在检查台上,充分暴露部位,在检测部位涂抹耦合剂,注意涂抹要均匀,对各个方向做扫查排除,当发现有疑似病变部位时,检查人员需要做如下观察,并详细记录观察结果:①观察并记录疑似肿块的主要声学特征:测量肿块的大小,观察肿块的形态、存在部位、内部回声、边界回声等,同时,检查肿块有无钙化,及其与周围组织的依存关系。②观察并记录肿块周围组织主要的声学特征:重点检查部位包括与乳腺相连的淋巴组织、腋窝淋巴结等。③观察并记录肿块内血管的走向及形态特征。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反映肿块内的血流情况,并根据血流情况的不同对血流信号进行分级,分级依据是目前广泛采用的Adler 方法,分为0、I、II、III 级。
1.4 统计方法
该文中所有的统计分析均利用PSS20.0完成。
2 结果
2.1 二维超声图像结果
①肿块大小:30例患者的肿块大小在0.5 cm×0.2 cm~9.1 cm×2.6 cm之间变动,其平均直径为2.1 cm。其中,单发性肿瘤为26例,所占比例为86.7%,多发性肿瘤为4例,所占比例为13.2%;②肿块声学信息:所有患者的肿块均为低回声,但是回声的均匀程度不同,其中,回声均匀的24例,不均匀的为6例;后方回声状况也有差异,其中19例后方回声增强,其余11例后方回声没有明显变化;③肿瘤边界情况:3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肿瘤呈现出不同形态,有的肿块形状为较为规则的圆形护着椭圆形,其边界较为光滑,清晰可辨,有的肿块则呈现不规则的长条状,边界毛躁,有突起;同时,肿块的分叶状况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其中有7例患者肿瘤呈现明显分叶状况,9例患者肿瘤分叶不显著。④肿瘤钙化情况:30例患者内肿瘤呈现较为明显的钙化情况的为12例,轻微钙化为6例;⑤肿瘤包膜情况:30例患者内中,肿瘤呈现包膜的为16例,怀疑为包膜肿瘤的为8例。
2.2 彩色多普勒分析肿瘤内血流情况
利用彩色多普勒分析,可对肿瘤内的血流情况进行观察,依据Alder提出的半定量法对患者肿瘤内血流情况进行如下分类:无明显血流情况的为0级,少量血流为Ⅰ级,例如点状血流;中等血流量定位Ⅱ级;血流量较大的为Ⅲ级,例如有丰富的血管等。30例患者中,Ⅰ级20 例,Ⅱ级6 例,Ⅲ级4例。
3 讨论
乳腺纤维瘤为女性乳腺疾病中的常见肿瘤,且多发于年轻女性。典型的乳腺纤维瘤的彩超图像特征为:肿瘤为规则的圆形或者椭圆形,与周围组织几乎没有粘连,肿瘤分叶化状况明显,边界清晰且容易辨认,肿瘤的纵径一般大于肿瘤的直径,肿瘤的边界回声一般为低回声,且回声均匀,后方回声状况一般为增强,或无明显变化,肿瘤外部可有纤维包膜,内部可能出现明显的钙化现象。同时,其多普勒反映的血流状况为:肿瘤内部有呈现点状或者棒状的血流信号。当乳腺纤维腺瘤的彩超检查结果符合上述描述时,则一般可以进行确诊。在该调查研究中,呈现明显的乳腺纤维腺瘤特征的病历高达26例,占到总调查人数的90%。
乳腺纤维腺瘤的声学图像特征与患者的病理改变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在患病初期,乳腺纤维腺瘤的外部包膜呈现出不完整的包膜情况,甚至可以看到突起,随着患病时间的增加,这种现象逐渐消失。
同时,肿瘤的钙化情况也需要引起注意。在该调查中,50岁以上的2位患者的肿瘤彩超图像呈现出明显的钙化情况,这可能是由于患者年龄较大,患病时间较长,肿瘤内部出现砂状钙化。值得注意的是,乳腺纤维腺瘤出现的粗大钙化应当与乳腺癌的微钙化相区别,微钙化为乳腺癌的明显特征,同时乳腺癌的后方回声往往呈现出衰减的状况,与乳腺纤维腺瘤的后方回声增强或无变化相区别。
通过对30例患者的彩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了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特征。综上,对于具有明显乳腺纤维腺瘤彩超图像特征的患者,可以确诊,否则需要进行穿刺检查,以进一步确诊,避免误诊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伟,方超,李家淑,等.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在乳腺癌和纤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5): 672- 674.
[2] 游德亮.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诊断乳腺癌的价值分析(42例报告)[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19(1) :53.
篇3
1.1一般资料
本组3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6~46岁,平均21岁。30例中,16~25岁20例,25~35岁7例,35~46岁3例。肿瘤直径1.0~11.5cm,平均4.1cm。单乳单发10例,单乳多发4例,双乳单发6例,双乳多发10例。
1.2方法
均在局麻下完整切除肿瘤,经病理证实为FA。
2结果
2.1痛经定义及发病率
痛经的定义[1]:凡在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不适、程度较重以致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者称痛经。按此标准,30例患者中有痛经者23例(76%),23例痛经患者中,单乳单发5例,单乳多发3例,双乳单发5例,双乳多发10例。肿瘤直径2.5~11.5cm,平均4.7cm。7例无痛经患者单乳单发5例,单乳多发1例,双乳单发1例,肿瘤直径1.0~3.5cm,平均2.2cm。
2.2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1:患者,23岁,14岁月经来潮,初潮1年后出现痛经,表现为行经前2d出现下腹疼痛、坠胀逐渐加重,行经第1天达到高峰,下腹部呈痉挛性疼痛,向外阴、放射,伴有恶心、呕吐、头昏、面色苍白、出冷汗、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难以忍受,辗转于床上,苦不堪言。16岁发现双乳多发肿瘤,行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FA;18岁双乳再发肿瘤,又行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仍为FA,2次手术后痛经症状并没有消失或减轻。22岁又因双乳多发肿瘤来诊,检查见:右乳有3个光滑的肿物,卵圆形,直径为11.5、5.0、3.5cm,几乎占据整个乳腺。左乳肿物4个,肿物直径为6.5、5.0、4.5、3.5cm,双乳已变形。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双乳肿物切除,术中发现双乳几乎无正常乳腺组织,肿物切除后相当于将双乳腺皮内切除,病理证实为FA。切除3个月后痛经症状消失。随访2年,痛经症状未再出现。
病例2:患者,46岁,15岁初潮,初潮2年后痛经,症状较例1轻,20岁右乳肿瘤,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FA;38岁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后痛经症状消失。46岁发现左乳肿瘤,来院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仍为FA。
3讨论
3.1FA和PD的发病机制
FA的发生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雌激素过度刺激或乳腺小叶内纤维细胞对雌激素的敏感性异常增高有关,也可能与纤维细胞所含雌激素受体的质或量异常有关。雌激素是本病发生的刺激因子[2]。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与月经时子宫内膜释放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有关,主要有PGE2和PGE2α[3]。PGE2有抑制子宫收缩作用;相反,PGE2α可刺激子宫收缩,使子宫张力增高。痛经患者子宫内膜和月经血中PG含量较正常妇女明显升高,其中PGE2α/αPGE2的比值更是明显升高。PG浓度越高,痛经越严重。PG急剧大量产生,子宫内膜必须先接受雌激素然后再接受孕激素的刺激[1]才能发生痛经。临床上用口服避孕药(如复方甲地孕酮)抑制排卵,降低血中雌激素含量治疗痛经,有效率达90%[4],反面印证雌激素与痛经有关。
3.2FA与PD的关系
以上结果可以看出FA和PD有一个共同的发病原因就是雌激素的作用,由此可解释FA伴PD的原因。病例1切除双乳腺后PD症状消失,而例2切除子宫后FA仍发生,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众所周知,激素的作用是通过与受体结合而产生,雌激素受体(ER)介导雌激素对靶器官的调控。笔者推测雌激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乳腺而非子宫,当例1双乳切除时雌激素失去了作用的靶器官,抑制了雌激素的产生,从而使痛经症状消失。病例2由于子宫不是雌激素作用的主要靶器官,不影响雌激素的产生,就不能抑制FA的发生。遗憾的是,由于条件的限制,本研究没能进行雌激素、孕激素、PG的测定,但笔者在临床上确实观察到了这一现象。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80.
[2]陈孝平,石应康,邱贵兴.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38.
篇4
【关键词】 环乳晕切口;皮内缝合;乳腺纤维腺瘤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09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49-01
乳腺纤维瘤是临床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好发于青年女性,传统手术常采用在乳腺肿块表面行放射状切口,便于手术中快速找到肿块,术中间断缝合皮肤,但术后由于有明显的手术疤痕,影响了女性美观,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不适应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我科自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采用环乳晕切口联合皮内缝合对256例乳腺纤维瘤行手术治疗,切除乳腺肿块的同时兼顾了美容效果,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乳腺纤维瘤患者,本组256例均为女性。年龄16-39岁,平均29岁。经查体、彩超、钼靶检查,临床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排除乳腺囊肿及乳腺癌可能。肿块直径为0.7至4cm,距乳晕边缘
1.2 方法 术前评估肿块大小,对查体可扪及的肿块行皮肤标记,对查体不可扪及的肿块在彩超下定位肿块位置,并做皮肤标记,方便术中快速找到肿块。术中,利多卡因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行肿块对应的环乳晕切口,切开皮肤,向肿块方向游离脂肪与腺体之间形成足够的间隙,拉钩拉开皮肤及脂肪层,暴露肿块位置,浅表肿块沿包膜完整切除,深部不可触及之肿块,放射状切开肿块表面乳腺组织,术前定位好的肿块位置及深度,完整切除肿块。术中标本均送冰冻证实为乳腺纤维腺瘤。逐层缝合切口,3-0滑县真皮层连续皮内缝合,有孔敷料显露,术区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术后7-8天拆线。
2 结 果
肿块均完整切除。手术均良好暴露肿块,手术时间相对传统切口无明显延长,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病理诊断单发纤维瘤192例,多发纤维瘤64例,乳晕切口255例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及皮肤、、乳晕坏死等并发症,其中1例多发纤维腺瘤出现血肿,再次手术清除血肿、止血,术后仍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12个月门诊随访,复查无复发,乳晕切口疤痕隐蔽不明显,形态及外观正常,患者均满意。
3 讨 论
乳腺纤维腺瘤是女性常见的乳腺肿瘤,手术切除是纤维腺瘤的唯一有效方法[1]。至于手术切口的选择,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在肿块表面做一与呈放射状,较肿块直径稍长的切口[2],该切口显露好,操作容易,止血彻底,不易留死腔。但主要的副作用就是疤痕形成对美观的影响。特别是患有多发性良性占位病变者,如多发性乳腺纤维瘤,手术后遗留较多的疤痕,严重地影响的外观及形态[3]。我科经环乳晕切口联合皮内缝合切除纤维腺瘤效果确切。因乳晕区皮肤颜色深,皮肤本身有皱褶,加之皮肤连续真皮层皮内缝合,相对于传统的间断缝合皮肤的方法,避免了蜈蚣样疤痕,故术后疤痕不明显。另外,对于多发肿瘤,经乳晕弧形单一切口,乳晕皮肤伸展性大,便于游离暴露,避免了多切口损伤及术后多个疤痕,达到美容效果。环乳晕切口联合皮内缝合切除纤维腺瘤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能取得治疗及美容双重效果,满足了相当部分在治疗的同时患者对美的追求,值得临床医生推广应用。另外值得注意的问题:手术中需避免电刀对切口的灼伤;术后避免加压包扎;在多发纤维腺瘤切除手术中必须彻底止血,防止术后血肿的发生;另对于距离过远的肿块,暴露肿块困难时,应慎重选择。
参考文献
[1] 陈孝平主,编.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34.
篇5
[关键词] 高频超声;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4(c)-0025-02
乳腺纤维瘤是最为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约占乳腺肿瘤的10%,好发于20~25岁青年女性,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位居全球女性肿瘤的首位;对两者进行鉴别诊断,为乳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1]。乳腺高频超声在肿瘤的鉴别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对2009年9月―2011年12月10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的超声表现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超声诊断符合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该院患有乳腺癌和乳腺纤维腺瘤的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出100例患者,分为乳腺癌组25例,乳腺纤维腺瘤组75例,乳腺癌组年龄21~53岁,平均年龄为(42.1±10.3)岁;乳腺纤维腺瘤组年龄23~49岁,平均年龄为(42.3±9.5)岁。对两组患者肿瘤的形态、边缘回声、内部回声、后方回声进行超声鉴别。
1.2 方法
使用GE LOGIQ P5、ALOKA α10超声诊断仪,7.5~10 MHz的高频探头对两组患者的肿瘤的形态、边缘回声、内部回声、后方回声进行检查并作详细记录。
1.3 统计方法
对该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乳腺癌与乳腺纤维腺瘤肿瘤的形态与边缘回声的比较结果
将乳腺癌与乳腺纤维腺瘤肿瘤的形态与边缘回声的结果进行比较,记录结果如表1。
由表1知:乳腺癌组肿瘤形态规则有3例,有22例形态不规则,而乳腺纤维腺瘤组纤维瘤形态规则的有73例,形态不规则的有2例,由此可见,乳腺癌的肿瘤绝大多数形态不规则而纤维瘤则以形态规则的居多,绝大部分呈圆形或椭圆形;在边缘回声的检测中,乳腺纤维腺瘤组有74例边缘光滑,1例边缘不光滑;乳腺癌组有2例边缘光滑,23例边缘不光滑,因此,乳腺癌肿瘤边缘较不光滑而乳腺纤维腺瘤的边缘较光滑,两组规则及光滑例数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乳腺癌与乳腺纤维腺瘤的内部回声、后方回声比较结果
将乳腺癌与乳腺纤维腺瘤的内部回声、后方回声比较结果记录如表2。
由表2知:乳腺癌组、乳腺纤维腺瘤组内部回声均匀为4例和73例,不均匀的为21例和2例,后方回声衰减为5例和2例,不改变的为13例和11例,增强的为7例和62例。绝大部分纤维瘤较均匀,而乳腺癌肿瘤较不均匀;乳腺癌组和乳腺纤维腺瘤后方回声不改变和增强无明显差异,但乳腺癌组后方回声衰减较多。两组内部回声均匀和后方回声增强例数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该文对100例患有乳腺癌和乳腺纤维腺瘤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总结如下:乳腺纤维腺瘤大部分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较清晰光滑,内部回声较均匀,具有较完整的包膜,而乳腺癌肿瘤形状较不规则,边缘较不明显,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衰减稍多[2]。
乳腺癌和乳腺纤维腺瘤两者均可表现为无痛性肿块。乳腺癌的肿瘤形态多为不规则,极少数呈圆形,边缘较不光滑,活动度较低,故易与周围组织粘连,迅速生长,蔓延全身,难以治愈,多见于40岁以上妇女[3]。乳腺纤维腺瘤的肿瘤多为较规则的肿块,多呈椭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比较乳腺癌肿瘤表面较光滑,不易与周围组织粘连,活动度低,不易生长,好发于20~25岁青年女性[4]。
乳腺癌渐渐成为危害女性健康的首要杀手。我国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在逐年的增长,严重威胁了女性的健康,要改变这种情况,就需要对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患病率。乳腺高频超声检查是诊断乳腺疾病的可靠方法,可以较清楚的检查到女性的精细结构,便于确定病灶所在。 乳腺高频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以较早的发现有无淋巴结的转移。但是,对于直径
由此可见,乳腺高频超声检查在对乳腺癌与乳腺纤维腺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玉姣,胡嘉涛.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与乳腺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50(5):39-43.
[2] 辛燕,沙东基,仇祝强,等.高频超声检测乳腺癌与乳腺纤维腺瘤诊断价值的探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3):288-290.
[3] 林东升,李群,李爱银.MR动态增强扫描与钼靶成像对检出乳腺癌的对比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09,7(3):43-45.
[4] 谭静, 张文军.高频超声及CDFI在乳腺体检中的临床应用体会[J].四川医学,2011,32(10):1639-1640.
[5] 李冰茹.关新全.乳腺恶性肿瘤的高频超声诊断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8):165.
篇6
[关键词] 彩色超声;乳腺纤维瘤;价值;诊断
[中图分类号] R4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b)-0099-02
乳腺纤维瘤(fibroadenoma of breast)是妇科临床上最为常见、多发的良性肿瘤之一,一直困扰着中老年妇女的身体健康,让女性痛苦不堪[1-2]。乳腺纤维瘤在临床上主要分为三种:(1)普通型:最常见;(2)青春型:较少见;(3)巨纤维腺瘤亦称分叶型纤维腺瘤。乳腺疾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3-4]。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身体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近些年来,我国医学仪器有了很大进步,彩色超声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诊断乳腺纤维瘤[5]。为了进一步提高彩色超声诊断乳腺纤维瘤,研究彩色超声检查对乳腺纤维瘤的诊断价值,提高乳腺纤维瘤的治愈率。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11月本院做乳腺检查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11月本院做乳腺检查的60例患者,本组60例患者经过临床表现、彩色超声以及手术病理学诊断为乳腺纤维瘤。年龄为20~56岁,平均35.2岁。按照疾病类型可分为:重度乳腺小叶增生22例,轻度乳腺小叶增生30例,其他类型8例。
1.2 仪器和检查方法
使用美国GE Logic 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5~12 MHz。检查前询问病史,孕妇取仰卧位,让患者的双手平放在头顶下,使得乳腺与腋窝得到较大程度的暴露,将作为检查的中心,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长轴保持与乳管长轴在一个水平线上,从1~12点位置呈现放射状对患者的做连续转动检查,全方位整个、乳腺内部结构、乳管系统长轴图像。密切观察形态、边界、内部回声以及血流分布等情况[6]。
2 结果
全部6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经过彩色超声诊断,具有典型的声像图表现的患者为46例,非典型的患者为14例。典型的声像图表现:形态为圆形或者类圆形,纵横比值大于1,边界清晰可见,包膜完整,后方回声增强。非典型表现为:形态呈不规则状,边界比较模糊,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较大钙化点与少量液性暗区,血流大多为稀少或无血流。如图1。
本组6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经过手术治疗之后,证实:有38例乳腺纤维瘤,占全部的63.3%;乳腺增生的患者为9例,占全部的15.0%;乳腺炎性肿块患者为7例,占全部的11.7%;乳腺导管状瘤的患者为6例,占全部的10.0%。
3 讨论
乳腺纤维瘤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7],主要表现为乳腺肿块,乳腺纤维腺瘤的肿块多为患者无意间摸到或查体检查出来,一般不伴有疼痛感,亦不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化。诱发乳腺纤维瘤的病因主要有:雌激素水平失衡、局部乳腺组织对雌激素过度敏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药物、激素以及遗传倾向等[8]。
本研究表明,(1)典型的声像图表现的患者为46例,非典型的患者为14例,典型的声像图表现:形态为圆形或者类圆形,纵横比值大于1,边界清晰可见,包膜完整,后方回声增强。非典型表现为:形态呈不规则状,边界比较模糊,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较大钙化点与少量液性暗区,血流大多为稀少或无血流。(2)手术病理证实有38例乳腺纤维瘤,占全部的63.3%,说明彩色超声对于诊断乳腺纤维瘤局域较高的可靠性。潘瑞等[9],樊娟等[10]也证实彩色超声对于乳腺纤维瘤具有方便、快捷、准确等优势。因此,彩色超声可以用来作为乳腺纤维瘤的诊断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值得在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车艳玲,李晶. 浅谈乳腺叶状囊肉瘤与乳腺纤维腺瘤超声影像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J].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6,4(6):463-464.
[2] 李玉姣,胡嘉涛.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与乳腺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50(5):39-40.
[3] E Baez,K Strathmann,M Vetter,et al. Likelihood of malignancy in breast lesions characterised by ultrasound with a combined diagnostic score[J]. Ultrasound in Medicine & Biology,2005,31(2):179-184.
[4] 张燕,李旭军,童珍君. 超声引导下Mammotome旋切系统在多发性乳腺纤维腺瘤中的应用[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7,18(5):333-335.
[5] 车艳玲,李晶. 浅谈乳腺叶状囊肉瘤与乳腺纤维腺瘤超声影像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J].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6,4(6):463-464.
[6] 王勤勇,曲文志,金光华,等.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乳腺纤维导管镜联合应用对溢液的诊断价值[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1,14(4):313-315.
[7] 张玮,芦爱霞,韩巧芳. 高频彩色超声在乳腺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中的应用[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23(4):349-350.
[8] 赖慧华,夏丽华. 高频彩色超声对乳腺疾病诊断的探讨[J].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8,17(5):211-212.
[9] 潘瑞,邬玉辉,海健,等.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活检系统在切除乳腺纤维瘤中的应用[J]. 中国医师杂志,2006,8(12):1683-1684.
篇7
【关键词】乳腔镜技术;乳腺;纤维瘤
The clincal research of mastoscopic treatment of mammary gland fibroma tumors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mastoscopic resection of fibroma tumors. MethodsA total of 20 cases were diagnosed as having fibroma tumors by using molybdenum target X-ray examinations. The tumor was located at upper outer quadrant in 7 cases, upper inner quadrant in 4 cases, lower inner quadrant in 3 cases, and lower outer quadrant in 6 cases, respectively. The operation was conducted via a transareolar approach under local anaesthesia. A tunnel was established underneath the breast skin, then the tumor was resected by using an eletrotome or harmonic scalpel. Frozen-section examination was routinely carried out during operation. ResultsThe operation wa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in all 20 cases. The operation time was 35-70min(mean, 40min). The quantiny of blood during operation was 3-10ml(mean, 5.5ml). The length of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was 1-2d(mean, 1.5d). Follow-up checkups in the 20 cases for half one year,revealed good cosmetic outcomes, without intraoperative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Transaxillary mastoscopic resection of fibroma tumors is safe and feasible, having changed the toutine method, and manifests the good cosmetic effects that cannot be achieved by routine surgery.
【Key words】Mastoscopic technique; Mammary gland; fibroma tumor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170-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乳腺疾病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乳腺纤维腺瘤是青年女性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乳腺腔镜手术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以其特有的治疗效果和美容优势,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中国大城市中乳腺疾病患者对此类手术的要求亦逐渐增多[1-2]。笔者所在科室于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对2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进行腔镜手术,手术均在住院部开展,疗效良好,简单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女性患者20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5岁。未婚5例,已婚1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钼靶检查,诊断为乳腺纤维瘤。切除肿瘤后进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以除外恶性。肿瘤位于外上象限7例,内上象限4例,内下象限3例,外下象限6例,距6.3~8.2cm,平均7.5cm,直径0.6~4.5cm。
1.2 方法。患者取仰卧位, 上肢外展90°,在手术消毒以前,用甲紫在乳腺表面标记出纤维瘤的位置及手术所需的大致范围。以乳晕为起点[3],向肿瘤方向做扇形标记,标出的范围要超过肿瘤1.5cm左右。手术直接在局部浸润麻醉下进行,在乳腺与胸大肌之间先用1%利多卡因20ml行浸润麻醉,再在乳晕及其周围用0.5%利多卡因30~40ml行浸润麻醉,轻轻按摩2~3min便于麻醉充分。根据肿瘤部位在乳晕作一2.5~3.0cm的弧形单切口,沿预先标记的界线进行分离,进入皮下脂肪与乳腺组织的分界面。在皮下脂肪与乳腺组织形成的间隙向肿瘤所在的位置分离,分离到预定范围后,在扇形的两角各缝一7号丝线及在肿块所在位置的乳腺组织缝一牵引线,术者与助手向相反的方向牵拉建立操作空间。放入5mm 0°腔镜,电钳及超声刀交替应用,将肿瘤切除。先后用3-0可吸收线缝合残腔及6-0美容线缝合乳晕弧形切口,手术完毕后加压包扎。
2 结果
20例均在局麻下用腔镜顺利完成手术,麻醉效果满意,无中转手术者。手术时间35-70min,平均40min,术中出血量3-10ml,平均5.5ml。术后住院时间1-2d,平均1.5d。无术后出血、淤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半年,乳晕切口瘢痕不明显,对称,手术剥离部位的皮肤无明显感觉异常,乳腺外形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近年来,腔镜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整形外科中,较好地实现了通过微小切口完成复杂手术的目标,为外科医生在治愈疾病的同时兼顾患者的美容效果和心理效应的手术目标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作为美的体现和象征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临床上大多数患者是因体检发现直径<1cm的肿块前来就诊,并且积极要求微创治疗。乳腺腔镜手术代表了乳腺外科向微创、美容方向的发展趋势。目前,腔镜手术切除乳腺良性肿瘤一般采用乳晕及腋下2种入路[4],我们此次临床研究采用局麻下乳晕旁切口,基于以下几点考虑[5]:腔镜提供了多角度、可调控的视野,超声刀的应用明显减少术中、术后的出血,也是腔镜下保持清晰术野的可靠保证;东方女性偏小,距离8.5cm内的肿瘤经乳晕基本可以完成;乳晕切口术后不易长瘢痕,乳晕皮肤的颜色及瘢痕组织颜色相似,且最易被年轻女性接受。同有些学者的体会一样,在此次研究中我们也深刻体会到了麻醉及运用混合切割模式的重要性。虽然腔镜手术与其他传统手术方式相比,在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方面均未体现明显优势;但是腔镜技术使外科手术的微创理念得到了发展,从而将腔镜技术成功用于无腔隙的乳腺疾病的手术治疗;改变了部分传统乳腺手术方式和程序,既能达到常规手术的治疗目的,同时明显减少常规手术的并发症,总体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手术;扩大了乳腺手术的功能,扩展了乳腺外科治疗领域,解决乳腺外科部分临床难题;突出微创和美容效果,从而部分改变了传统乳腺外科的面貌[6]。其实,微创不应单纯强调对人体组织干扰的生理微创化,更需注重某些特定情况下对心理打击的心理微创化。乳腺的腔镜手术在并不影响生理微创化的前提下,更突出了心理微创化[7]。
总之,采用经乳晕乳腔镜切除乳腺纤维瘤安全、可行,不仅改变了传统手术方法,还具有常规手术无法达到的美容、整形的手术效果。
参考文献
[1]向国安,陈开运,王汉宁,等. 乳腔镜治疗乳腺良性肿瘤68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6, 6(4):275-276
[2] 骆成玉,薛镭,林华,等. 乳腔镜微小隐蔽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观察. 中华医学杂志,2003, 83(14):1233-1235.
[3] 孙宝臣,葛述科,郭文斌. 乳腔镜治疗良性乳腺肿瘤的体会.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8,2(4): 485-486
[4] 孙宝臣,葛述科,郭文斌,等.乳腔镜治疗良性乳腺肿瘤的体会.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8, 2(4): 58
篇8
【关键词】乳腺纤维瘤;经乳晕切口;临床分析乳腺纤维瘤属于常见的良性肿瘤, 主要发病部位为女性乳腺小叶内的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组织, 在女性中发生率较高, 乳腺良性肿瘤患者里约有75%为乳腺纤维肿瘤[1]。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手术切除治疗乳腺纤维肿瘤, 经乳晕弧形切除术治疗乳腺纤维肿瘤是常见的手术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患乳腺纤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观察探讨其经乳晕弧形切除术治疗的效果, 现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 80 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年龄21~48岁, 平均年龄为(29.4±5.6)岁,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触摸、CT三维成像、钼靶摄片检查及B超等诊断方式确诊患有乳腺纤维良性肿瘤, 且排除严重炎症、乳腺增生囊肿、恶性肿瘤及传统手术禁忌。左侧有瘤体29例, 右侧瘤体36例, 双侧瘤体15例;瘤于乳晕区内18例, 瘤于乳晕缘3 cm范围以内22例, 瘤于乳晕缘3~5 cm 范围内 39 例, 超过5 cm 1例。 乳腺纤维瘤患者大多无自觉症状, 少部分人月经前又局部轻痛感, 通常在一般体检或偶然间发现病变。大部分瘤体呈椭圆形或圆形, 表面较光滑, 边缘清晰, 质中等, 活动度良好。 从发现肿瘤块到住院接受手术的时间跨度为3 d~3.2年不等。
1. 2手术方法手术前向患者解释手术原理和风险, 说明术后并发症和临床监护措施, 患者的理解和知情常能消除紧张情绪, 有助于提高手术依从性。术前进行常规指标检查, 实施手术时医护人员为患者选取舒适, 常采取头部戴海绵头圈, 并依据患者乳腺肿瘤位置相应垫高患者侧肩胛部位, 以利于实施手术。先对患者乳腺肿瘤位置进行象限确定, 后在患者乳晕边缘作弧形切口, 根据瘤体体积和位置确定切口弧线的长度, 一般小于乳晕弧度周长的一半, 对患者皮肤进行消毒处理, 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切开乳晕表层皮肤深至患者乳腺的组织表面, 用 4 到5 把止血钳夹住乳腺皮下组织进行牵引, 再使用手指钝性剥离乳腺表面组织, 延剥离线潜行并做好标记以定位肿瘤, 用组织钳及角针在瘤边缘的乳腺组织边缘进行线缝扎牵引, 完整地暴露肿瘤, 并分离切除。如果瘤置较深, 可在乳腺包膜与皮下组织之间, 将瘤体牵引向方位, 沿乳管方向切开分离, 仔细检测全部乳腺组织有无其他病变, 钳住病变组织并牵拉至切口处, 小心地切除肿块, 有效完成手术[2]。术中注意做好止血工作, 用电凝进行伤口止血, 若出血严重则使用缝合止血, 缝合过程中确保边缘对齐, 对皮下组织进行间断缝合, 再用丝线皮内连续缝合。
1. 3术后用药经乳晕弧形切除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患者术后还要接受临床抗感染治疗及术后并发症的控制。抗感染护理使用抗生素, 一般疗程为3 d, 3 d后换药, 并密切注意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
2结果
8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切除的标本均进行了冰冻切片检查, 结果显示所有标准均为乳腺纤维瘤。经乳晕弧形切除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80 例患者, 病变组织均被完全切除, 且术后缝合处情况良好, 无明显并发症。所有患者切口无残留瘢痕, 切口愈合较好。本院还在术后半年回访了该80例患者, 结果表明术后无纤维瘤复发病例, 切口恢复良好, 且瘢痕残留较小, 形状受影响也较小。
3讨论
在该研究中着重就手术方法进行要点分析, 进而对手术实施质量控制。笔者认为进行经乳晕弧形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切除术中应注重以下几点:①手术前需做乳腺组织病理检查, 避免该手术治疗方法的误用;②手术麻醉应控制在潜行区设计线以内, 将麻醉注射在乳腺肿瘤边缘[3], 避免影响手术中对肿瘤硬块的触摸;③控制乳晕切口深度, 通常经乳晕切除术切口的最佳深度为到达乳腺表层, 不可过深, 避免损伤乳腺周围组织的输乳管;④术中用缝合线或组织钳牵引组织时要控制在乳腺肿瘤边缘的乳腺组织部位, 避免牵引力过大致使瘤体破裂, 影响术后康复;⑤成功切除瘤体后, 需做好止血工作, 避免血肿或塌陷影响手术疗效[4], 术后嘱咐患者进行局部压迫。
乳腺纤维瘤的发病机理主要是内分泌激素失调, 常发于腺上皮和乳腺小叶纤维组织, 20~35岁的青年女性患者多见[5]。以往多数采用放射状切口切除术, 即沿乳管方向作放射状切口, 将肿块连同包膜全部切除。然而因为皮肤纹理被切断, 会产生较明显的局部凹陷或纤维瘢痕残留, 破坏了整体形态的美观, 对患者造成消极影响[6]。随着手术治疗微创化发展, 经乳晕切口的微创切除手术治疗肿瘤在临床中被广泛使用。乳晕部位皮肤薄, 弹性和韧性都好, 且位置处于正中, 不受象限限制, 因而可以切除全四个象限肿块;另外选择在乳晕内或边缘皮肤色差交界处的弧线作切口, 由于乳晕部位皮肤色素沉着, 有皱纹及结节样皮脂腺遮盖, 加上乳晕部位很少出现瘢痕增生, 因此经乳晕切口手术清除纤维瘤不仅能完整切除肿块, 具有明显治疗效果, 还可以保持形态的美观性。该方法因其具有众多优势, 如效果明显、复发率低、操作简易及瘢痕浅等, 在切除术治疗乳腺纤维瘤中, 能提高患者依从性, 有助于消除焦虑恐惧等情绪,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董海, 金春花. 经乳晕弧形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术. 医学信息(中旬刊) , 2011,24(3):952.
[2] 亓发芝.美容外科学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6:261-267.
[3] 高剑萍, 曾红. 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乳腺纤维瘤切除术. 攀枝花医药, 2010, 25(2):27-28.
[4] 蔡景龙.现代瘢痕学 .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3-15.
[5] 刘国伟, 张萍. 乳晕切口行肿物切除治疗乳腺纤维腺瘤126例. 中国保健营养, 2012(14):2428-2429.
篇9
今后几年,除了房地产市场外,中国經济中最棘手的问题应该是债务链的纠缠与断裂、应收帐的飙升与违约。繁荣期不以为意积累下来的债务,随时可能要企业的命。
曾几何时,中国处于负利率,银行贷款几乎是送钱给你;企业间相互担保,是感情深、互相信赖的表示。而且,当年炒房容易赚快钱,产能扩张十分时髦。在經济高速增长,机会遍地可寻的时代,高杠杆这种做法十分普遍,也符合經济逻辑。
然而,如今經济环境突变,企业的议价能力消失,产品周转速度下降,库存上升,运营环境恶化,应收帐飙升。
我认为,目前所遇到的經济逆境并非短期内可以改变。政府的政策并没有对症下药,只是在一个已經极度宽松的货币环境中进一步放松银根。民营企业不投资,是因为制造业的利润空间、生存空间已經基本不存在了,减息并不能解决结构性的问题。地方政府又喊出天文数字的投资大计,不过他们的腰包早已瘪了,银行那里也轻易借不到钱。而且上游企业的困境已开始向中下游蔓延,民间消费亦有转弱的迹象。我相信此轮增长的弱周期,起码会持绩数年。政策的无效、經济的横行,久拖势必给企业的现金流带来巨大的压力。今天不少企业应收帐急升,其实已經亮出警号。
时至今日,相信不会有人对中国經济进入下行周期再持否定态度,不过市场似乎对下行周期的持续长度争论不休。我认为,經济下行周期的长度远较增长下滑的深度更重要,而目前的經济困局并非逆周期的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可以拆解,因此有必要作好經济增长持续偏弱(但又非硬着陆)的准备。这种不死不活的持续疲弱对企业并非好事,因为企业现金流拖不起。企业盈利大范围、持续下滑,必将导至經营情况的恶化,债务的断裂只是时间问题,债务链问题频发甚至可能触发金融安全的忧虑。
篇10
【关键词】乳腺肿瘤;微创;术后血肿;护理
【中图分类号】R6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075-02
女性乳腺疾病中,肿块是乳腺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女性良性肿瘤如不及时治疗均有恶变可能。麦默通乳腺活检系统是在B超引导下利用真空负压吸引原理进行乳腺组织微创切割的仪器系统,最早应用于乳腺占位性病变的活检,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近年来逐渐应用于乳腺微小肿瘤的切除。然而,UGVABB也有一些并发症,其中最多见就是术中出血和术后血肿的形成,国内有资料报道高达20%,严重弥漫大面积的乳后间隙血肿甚至可以导致患者出现休克[1,2,3]。本研究目的就是分析UGVABB术后血肿形成与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患者基本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为术后血肿形成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9月-2010年9月在我科进行UGVABB的200例患者,年龄15-56岁,平均年龄43.5岁。病例排除标准:月经期、哺乳期、术前正在使用抗凝药、维他命E等易导致出血的药物或者有出血性疾病史者。
1.2 方法:
1.2.1 仪器设备。采用高频B超系统和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系统( Vaccum-Assisted Mammotome Biopsy System, 真空辅助抽吸旋切装置) 由8G旋切刀、真空抽吸泵、控制器及相关软件组成。
1.2.2 手术方法。由同一位超声科和乳腺外科医生、护士配合完成手术。病人取仰卧位,患侧肩背部稍垫高,常规超声检查,探测乳腺病灶。采用同侧乳晕边缘皮肤切口,常规消毒, 1%普鲁卡因或者2%利多卡因加肾上腺素局部浸润麻醉。在B超引导下,选择合适角度, 用22G 长针头将局麻药注射到病灶底部及穿刺创道。在预穿刺点用尖刀切开皮肤长约0.2-0.3 cm, 将Mammotome 旋切刀沿后间隙刺入并插到乳腺病灶下方约0.5cm处, 在超声监控下利用该系统的8G旋切刀和负压吸引装置将肿块逐条地切割和取出,最后用超声探测,未见有明显肿瘤后,旋切刀再作从左到右180度旋转进行残腔半环形切除, 标本取出后肉眼所见为正常乳腺组织即完成微创肿瘤切除术,真空抽吸清除残腔积血,原病灶及穿刺针道局部压迫5-10min,无渗血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72小时。并将各标本加以序号排列送检。
1.3 随访。术前记录患者年龄、绝经状态,术后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病理结果和术后血肿形成情况。术后2天、1个月、3个月随访,先例行临床检查,评价切口愈合情况,然后超声检查,重点观察病灶部位有无血肿或病灶残留。
1.4 统计方法。数据采用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和分析,统计方法包括Mann-Whitney-Wilcoxon检验和Spearman's等级相关检验。
2 结果
本组20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0.5±15.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6.5 ± 31.8ml;绝经前患者是103例,占51.5%,绝经后患者是97例,占48.5%;癌前病变为47例,占23.5%,纤维腺瘤153例,占76.5%;血肿形成17例,占8.5%。经检验发现,术中出血量越多,术后血肿形成机率越大(60±34.7cc vs 18.2±22.9cc,p<0.05,MWW检验);术后血肿形成与手术时间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MWW检验);同时也发现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也有明显相关性(rho:0.47,p<0.05,Sp检验);然而,术后血肿形成与患者的年龄、月经状态和病理学诊断没有相关性。同时还发现,手术时间超过60min或出血量超过35ml的患者,术后血肿形成的机率将大幅提高。
3 讨论
3.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诊疗技术的日益发展,人们对乳腺微创手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术后出血和血肿的形成可以引起患者的恐慌、忧虑以及疼痛,严重的弥漫大面积乳后间隙血肿甚至可以导致患者出现休克。这些已成为了临床医护工作者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尽管我们手术结束之前会尽量将残腔内积血挤出残腔之外,但由于积血不可能完全挤出,造成少量积血残留,导致压迫时出现血管压迫不到位,包扎后残腔内仍旧有持续性的出血,或当包扎的绷带拆除后,压迫解除,就容易使血管再次出血,形成血肿。另外,手术时间延长导致患者术中体内的凝血因子消耗较平常为多,容易造成术中出血量增加,反过来术中出血容易造成术中超声显影不清,不能判断肿物是否准确取样和完全切除,延长了手术的时间。
3.2 护理对策:
3.2.1 术前心理护理。术前除常规为病人做好皮肤清洁、抽血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外,心理护理则是术前护理的重点。由于UGVABB是治疗乳腺微小肿瘤的新技术,大部分患者对其存在或多或少的思想顾虑以及恐惧和紧张心理。负面情绪在手术过程中可导致患者出现较强烈的生理性反应,并干扰手术、麻醉的实施,延长手术时间,从而会导致术后血肿形成的机率增加。我科曾调查发现患者术前最担心的问题是:肿物是否能切除彻底,术中是否会疼痛,术后是否会影响美观[4]。因此,作为医护人员,术前应向患者讲解清楚微创手术的治疗原理,手术过程中的配合要点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等;同时可以通过图片等资料来介绍微创手术的优越性:创伤小、疤痕小、术后不会影响美观;讲解肿瘤是可以完整切除的;可能情况下请已行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现身讲解此手术的优越性。通过各种方法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紧张情绪,使患者能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
3.2.2 术中护理。由于微创手术采用的局部浸润麻醉,患者处于清醒状态,此期的护理重点是让患者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多关心体贴患者,每5~10分钟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倾听并鼓励患者说出感受,并可通过轻握患者的手或给患者戴耳机听音乐等方法使其放松情绪。切忌手术过程中有负面的刺激性语言影响患者情绪。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手术对减少术后血肿的发生也是至关重要的。术中需配合医生及时将旋切刀槽内肿瘤标本取出,避免将标本遗留旋切刀槽内而影响手术进度;每完成一枚肿物切除均需及时用纱布团局部充分挤压5~10min;术后必须再次用超声检查确保无积血,并配合医生用灭菌方纱卷成团块状局部加压每一病灶处,并以棉垫和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包扎的松紧度常规以可伸入2指为宜。术中出血达35ml或手术时间超过60min的患者,包扎力度应比常规包扎稍紧些,以可伸入1指为宜。
3.2.3 术后护理。严密观察和康复知识宣教是此阶段防治血肿发生的主要措施。术后给予半坐卧位,常规监测生命体征,术后24小时内每1~2小时巡视患者一次,观察手术切口有无渗血、局部有无肿胀,并询问患者有无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特别是对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的患者更应提高警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相应处理。指导患者正确口服抗生素和止血药,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术后3天需回医院拆线换药,换药时需用超声检查有无血肿的发生。患侧上肢的活动要以循序渐进为原则,术后24小时内指导患者适当活动患侧上肢,可做握拳、屈肘活动;48小时后可行患侧肩关节活动,避免力度和范围过大影响伤口愈合;10天内特别注意避免外力碰撞伤口和深度胸式呼吸,应以腹式呼吸为主;术后一个月内患侧上肢不能提超过2.5公斤的重物。乳腺纤维腺瘤有复发的可能,应告知患者每3~6个月来医院定期检查。本组17例血肿形成的患者中有5例是术后24小时内发生的,6例是拆线时发现的,6例是拆线后病人不适来医院诊治时发现的;其中1例需通过局部引流和支持治疗后痊愈,其余均通过门诊抽液后再次加压包扎治愈。
4 小结
乳腺微创切除术虽说是一种对乳腺微小的良性病灶可完全切除,具有创伤小、维持乳腺美容效果好、并发症少的治疗新方法。但分析结果表明术中出血量的增加和手术时间的延长会导致术后血肿形成机率增加。医护工作人员应对微创术后血肿形成高危患者加强警惕,充分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术后血肿形成的发生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丁千,王知力. 超声引导下VACORA旋切系统在乳腺多发良性病灶切除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 21 (4):281-282
[2] Tagaya N, et al. Experience with ultrasonographically guided vacuum-assisted resection of benign breast tumors[J].Clin radiol,2008,63(4):396-400
[3] Saalem C, Sakr R,Chopier J, et al. Pain and complications of directional vacuum-assisted stereotactic biopsy. Comparison of the Mammotome and Vacora techniques[J]. Eur J Radiol, 2009,72(2):295-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