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瘤范文

时间:2023-04-09 14:38: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纤维瘤,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纤维瘤

篇1

根据神经纤维瘤病Ⅱ型(neurofibromatosistypeNF2)的临床特点,对1例家族性发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病历摘要

患者,男,37岁。因右下肢乏力伴刺痛2年于2007年6月28日入院。患者2003年因右腹股沟包块行手术治疗,病检为神经鞘瘤,后全身皮下出现多个包块,未予治疗。2005年因枕部麻木、刺痛。诊断右桥小脑角处占位,行手术治疗、病检为脑膜瘤,今拟“椎管内占位”收入住院治疗。查体:全身多处可扪及大小不等的包块,右小腿部可见大片无色素皮肤斑块。头颅形态大小如常,无口角歪斜,右侧听力较左侧差。右上肢肌力Ⅴ级,右下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Ⅳ级,左下肢腱反射亢进,左踝痉挛阳性。反射及提睾反射未引出。MRI示右侧桥小脑角处占位(2cm)。颈椎、胸椎及腰椎各段椎管内及后纵膈内均有占位性病变。(同一病人NF2图1:A、B、C、D)于2007年7月4日在全麻插管下行胸11到腰2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术中见从胸11到腰2椎管内有十多颗大小不等颗粒样肿块与神经纤维粘连在一起,给予逐一剥离,标本见图2,术后病检报告为神经鞘瘤,病检见图3。术后双下肢肌力有所改善。

追问病史,患者同胞兄妹均有多发性皮下包块出现,其父母健在,爷爷死于肿瘤,具体不详。其兄长3年前行脑膜病手术史。遂建议其兄妹来我院体检。MRI发现其兄妹均有腰椎管内占位病变,但为单发,手术病检均为神经鞘瘤,嘱其每年行全面体检。

2讨论

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NF)最早由DemielFriedriehVonReckhinghausen(1882)首先报道,VonReckinghausen病,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NatronalInstitutesofhealthNIH)将其分成两种类型,即神经纤维瘤病Ⅰ型和神经纤维瘤病Ⅱ型[1],并于1987年将NF2的诊断标准及补充标准为:(1)双侧听神经瘤;(2)轻度相关的NF2和单侧前庭神经瘤或以下任何两种:脑膜瘤、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胶质瘤、青少年后束膜下晶状体浑浊;(3)单侧前庭神经瘤或以下任何两种:脑膜瘤、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胶质瘤、后束膜下晶状体浑浊;(4)多发脑膜瘤和单侧前庭神经瘤,或以下任何两种: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胶质瘤、白内障。上述一项表现即可成立[2]。

本病例特点:右侧单侧听神经瘤,脑膜瘤,多部位、多发性神经鞘瘤,考虑非典型的双侧听神经瘤,诊断符合神经纤维瘤Ⅱ型。

NF2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2号染色体基因突变造成的,其发病率1:210000,临床上以单侧或双侧听神经瘤为主,其颅内脑膜瘤或脊髓胶质瘤、室管膜瘤、神经鞘瘤、皮肤神经鞘瘤约50%患者有家族遗传史[3]。

该患者家族兄妹表现为多发性皮下肿块,其兄患过脑膜瘤,根据多发性神经纤维瘤Ⅱ型的特点,把其兄妹作为患有神经纤维瘤病危险性的患者进行临床筛选,结果发现其兄妹均患有腰椎管内占位病变。病检为神经鞘瘤。而其它部位未发现病变。该病例表现为全身各器官及全椎受到侵害,比起兄妹要复杂得多,临床少见,治疗上对其危害较大的地方行手术治疗,但预后差。其兄妹临床表现暂时较轻,建议其兄妹做临床定期随诊,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对于多发性神经纤维瘤Ⅱ型,危害人体较大,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对家族成员作为高危患者进行动态筛选。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至关重要。目前对NF2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正在不断深入研究,为进一步预防和治疗NF提供理论依据[4]。

【参考文献】

1武思弼,杨光华.中华外科病理学,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25.

2BaderMe,FriedmanJM,WallaceAJ,etal.EveduationofclinicaldiaguosticcriterafornecerofibromatosisⅡ.Neurology,2002,59(11):1759-1765.

篇2

【关键词】弹力纤维瘤;CT诊断;MR诊断;

弹力纤维瘤又称为背部弹力纤维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很大程度上与异常的外伤关系密切,通常发生在人体肩胛下角区深部软组织,其中多见于中老年女性。通过对8例患者进行CT及MR检查,研究多层螺旋CT和MR检查对弹力纤维瘤诊断的重要作用,探讨其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7月的 8例弹力纤维瘤患者,8名患者均为女性患者,年龄最小41岁,最大88岁,平均年龄为(59.2±6.7)岁;病史最短10天,最长5年;其中7例患者就诊的原因为“发现肩胛下角下方肿物”,l例患者在进行胸部平扫时意外发现;5例病灶发生在双侧,2例发生在右侧,1例发生在左侧:5例患者伴有局部疼痛感,同时会出现上肢活动时患者背部存在异物感,另外3例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

1.2 方法

选用GE LightSpeed VCT 8排螺旋CT机和GE SIGNA HDe 1.5T MR。8例患者都实行胸部CT平扫,平扫范围从肺尖一直到肺底,其中2例患者在平扫后再次实行胸部双期增强扫描。通过高压注射器在肘前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320 mgI/mL),总量80mL,流率3.5 mL/s,在注药后30 s(动脉期)和60 s(静脉期)进行增强扫描[1]。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A,层厚、层间距均为2.5 mm。通过软组织函数重组。1例患者采用MR扫描;平扫范围从胸廓上口一直到肋弓水平;行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成像。扫描参数:轴位TI:TR 520.00,TE 8.88,TI 0.00;轴位T2:TR 2840.00,TE 86.26,TI 0.00;轴位STIR:TR 4820.00,TE 69.44,TI 15.00;冠状位Tl:TR 660.00,TE 8.89,TI 0.00;冠状位STIR:TR 4600.00,TE 71.87,TI 150.00[1]。

1.3 图像分析

CT及MR扫描图像由2位及2位以上高资质医师通过盲法进行分析,并将患者病变的部位、形态、内部特征及强化方式详细记录下来,如果有异议产生,则进行协商。

2 CT及MR检查结果结果

8例患者经CT平扫共有13个肿块,都发生在背部肩胛下区内侧前锯肌及背阔肌深层。检查发现13个病灶为扁丘状或者半圆形的肿块,基底位于胸膜侧,与肋骨骨膜和旁边的肋间韧带界限不明显;5例病灶发生在双侧,2例发生在右侧,1例发生在左侧 (图1a);2例患者在平扫后再次实行胸部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后发现2例患者4个病灶都没有明确的强化(图2、3);l例患者采用MR平扫,扫描结果表明这1例患者1个病灶发生在左背部前锯肌内侧梭形肿块,以等T1等T2信号为主,其内夹杂条纹状短T1长T2信号(图lb、1c、1d),STIR序列病灶内脂肪组织高信号消失[1]。

3 讨论

据科学研究表明,弹力纤维瘤多发生在中老年女性之中,其中双侧较多。本组患者年龄最小41岁,最大88岁,平均年龄为(59.2±6.7)岁,都是中老年女性,双侧发病较多,与研究内容信息基本一致。弹力纤维瘤大部分患者没有不适现象,而一些罕见的症状有肩胛骨不适和疼痛,肩部位活动时有撞击感或活动幅度范围受到限制。

弹力纤维瘤的大多数检查结果都是扁圆形,没有真正的包膜,有周围肋骨和肌肉界限不明确,可延伸至周围肋骨骨膜和胸筋膜内,肿块的切面呈现灰白色,有黄色灶状颗粒在其中;镜下可以看见胶原纤维、粗大的弹力纤维、灶状的脂肪组织呈束状排列,可伴有少量成熟的纤维母细胞或肌纤维母细胞,间质可见到黏液样组织。VG经染色后,深紫色的弹力纤维呈束状排列的,边缘为锯齿形状[2-3]。

CT及MR检测对弹力纤维瘤的手术前诊断有较大的作用与价值。CT检测的优点是空间分辨力高,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病灶的确切部位。MRI扫面检测组织分辨能力较强,能够区分病变内的纤维组织和脂肪成分。是弹力纤维瘤检查的最佳方法。弹力纤维瘤病主要发生在肩胛下角区内侧前锯肌、表面是背阔肌及菱形肌深层,深部是肋骨及肋间肌外侧,MRI检测信号大部分都不均匀, 它的T1WI和T2WI信号较低,基本上与附近的骨骼肌信号一样;T2WI信号低可能是由于病变内缺乏细胞,充满胶原纤维而造成的。病变内的脂肪组织呈现线形或者是曲线形,平行于胸壁,在T1WI和T2WI上呈现高信号,采用脂肪阻碍扫描时,它的型号可以被阻碍。增强后病变呈轻度至明显强化不等。

总之,弹力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独特的特征,多发生在中老年女性群体中,若单侧或双侧肩胛下角区没有发现症状性软组织肿块,则应该考虑患有弹力纤维瘤的可能性。将CT及MR检查结合,有助于对患者做出明确的诊断。

参考文献:

[1]姚立辉,戴文静,曾乔,孙玲玲.弹力纤维瘤的CT及MR诊断[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4,25(4):263~266

篇3

关键词:乳腺纤维瘤;手术切口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230-01

乳腺纤维瘤是临床上常见的发生于女性乳腺小叶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的良性肿瘤[1],以青春期、青年期多发,尤其是18~25岁的青年女性多发,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进行手术切除为主。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是采用放射状切口治疗[2]。但会在的皮肤上留下较为明显的瘢痕,影响了手术后的美观,不易被患者接受。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环乳晕弧形切口切除治疗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方法之一,由于其微创及瘢痕愈合好的优点,越来越被患者所青睐[3]。为探讨和分析乳腺纤维瘤的诊治方法以及手术切口的选择,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乳腺纤维瘤患者,采用环乳晕切口进行手术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乳腺纤维瘤患者上千例,随机抽取100例,触诊可触及肿块,经乳腺钼靶摄片、乳腺B超、CT三维成像及肿物细胞学穿刺等检查,结合临床病史均确诊为乳腺纤维瘤,瘤体直径1.0-10cm。年龄18-26岁,平均年龄22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50例,5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18-26岁,平均年龄22岁,瘤体直径为1.0-10cm;5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18-26岁,平均年龄22岁,瘤体直径为1.0-10cm,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均进行常规的超声监测确定乳腺肿块的体表定位,均在局麻下进行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具体步骤为以弧形手术方法沿乳晕边缘切开,同时以电凝的方式将皮下层切开,顺着管的走向,分离表皮与乳腺腺体,固定瘤体,将瘤体及其包膜完整切除。创面彻底止血,用可吸收线缝合腺体及皮下组织,缝合皮内皮肤,加压包扎切口。手术完成后将标本送病理进行检查。术后2天换药,术后8天拆线。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放射状切口治疗进行治疗。切口方式为传统的放射状切口。其余与观察组操作方式相同。两组患者手术完成后均进行随访观察,随访观察1年。观察和比较两组不同手术切口方式对乳腺纤维瘤的治疗效果。

1.3疗效评价标准:按以下标准评价不同手术治疗方式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疗效。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乳晕感觉情况、切口瘢痕情况,对手术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1.4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对统计学数据进行X2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愈合,对照组患者切口愈合50例,乳晕正常 40例,瘢痕可接受20例,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50例,乳晕正常48例,瘢痕可接受45例。术后瘢痕可接受人数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两组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分组例数切口愈合乳晕正常瘢痕可接受对照组50504020观察组505048453讨论

随着医学的进步和人类对健康需求的增加,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女性的独有魅力,成为女性的象征。乳腺纤维瘤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最好的治疗方法是采取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瘢痕明显,导致很多女性诊断出乳腺纤维腺瘤后也不愿意进行治疗[4]。随着医学的进步,改良的手术治疗方式越来越被患者所接受。其中,乳晕房弧形切口手术切除肿瘤成为优选的手术方法之一。的血供主要是由胸廓内动脉、肋间动脉、胸肩峰动脉的支和胸外侧动脉外支等组成,在内互相吻合,共同构成的立体血供体系,提供给给乳晕以充沛的血供,对实施乳晕小切口手术愈合提供了必要的保证[5]。本研究证实,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治疗乳腺纤维瘤安全有效,切口隐蔽,不影响的外形,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应荣培. 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疗效比较[J].浙江创伤外科,2012,2(17):209-210

[2]沈加君,孙芸,陈美芳. 环乳晕切口与麦默通微创术切除多发性纤维瘤的临床优缺点比较[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1,6(9):53-54

[3]于万友. 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56例疗效观察[J].健康必读杂志,2011,12(12):60

篇4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瘤; 胸膜; 临床特点; 手术治疗; 术前检查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 of the solitary fibrous tumor of the pleura(SFTP).Method: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 of five patients with SFTP,who were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0 to 2014,and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were reviewed comprehensive.Result:5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our study with 2 male and 3 female,age from 53~69 years,clinical symptoms had chest pain,cough and expectoration.All patients underwent chest CT examination before operation,and percutaneous lung biopsy was performed,the positive rate was 40%.All patients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the resection rate was 100%,postoperative recovery was good and no complications.The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findings were solitary fibrous tumors,which 1 case was malignant.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26 months to 6 years,all patients were alive and without recurrence.Conclusion:Preoperative diagnosis of SFTP is difficult,percutaneous biopsy is not recommend,we recommend direct surgical exploration if there is no contraindications.Surgical resection is the only effective treatment with SFTP.

【Key words】 Solitary fibrous tumor; Pleur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Surgical treatment; Preoperative examination

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较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其组织形态多样,发病部位广泛,但最常见的是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 of the pleura,SFTP)。2010-2014年本院胸外科共收治5例SFTP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现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病理及预后等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1 男,63岁,以“左胸背隐痛5年,活动后气促2年”为主诉于2011年4月入院。阳性体征有:左下肺语颤减弱,叩诊浊音,呼吸音低,双下肢水肿,杵状指阳性。胸部CT检查提示:左下肺巨大占位,20.0 cm×16.2 cm×11.0 cm,密度欠均匀,考虑胸膜孤立性纤维瘤可能性大。术前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提示:孤立性纤维瘤。支气管镜检查提示:左下叶基底干外压性狭窄。手术经后外侧切口进行,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瘤组织20.0 cm×15.0 cm ×10.0 cm,表面呈分叶状,包膜完整,切面灰白、灰黄,考虑孤立性纤维瘤,核分裂2/10 HPF,被膜(-)。术后随访5年,无复发。

1.2 病例2 女,56岁,以“反复咳嗽、咳痰1周余”为主诉于2010年4月入院。阳性体征有:左下肺浊音,左下肺呼吸音弱,可闻及湿音。胸部CT检查提示:左侧胸壁见一肿块突向左肺野,最大截面积8.2 cm×6.4 cm,边界清,密度欠均匀。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提示:血凝块,未见组织。术前未行支气管镜检查。手术经后外侧切口进行,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瘤组织19 cm×10 cm×5.5 cm,表面光滑,切面呈灰白实性变,质韧,未见坏死及出血,考虑胸膜孤立性纤维瘤。术后随访6年,无复发。

1.3 病例3 女,53岁,以“右侧胸背部疼痛1个月”为主诉于2010年9月入院。阳性体征有:右侧胸廓饱满,右肺语颤减弱,右肺呼吸音弱,未闻及音。胸部CT检查提示:增强:右上胸腔巨大类圆形占位,最大截面12.7 cm×10.5 cm,密度尚均匀,CT值76~82 hu,边界规整,其内缘与肺分界清楚,右上肺受压不张,增强后肿块周缘呈明显持续强化,中心多发低密度区强化不明显。术前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提示:软组织肿瘤,侵向良性,组织过少,无法分类。支气管镜检查提示:右上叶尖段、右下叶基底段、背段管腔外压性狭窄至闭塞。手术经后外侧切口进行,分块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圆形肿物一块,20.0 cm×13.0 cm×7.0 cm,表面光滑,切面成灰黄色,实性,部分区域出血伴囊腔形成,考虑胸膜孤立性纤维瘤。术后随访66个月,无复发。

1.4 病例4 男,63岁,以“气喘1周”为主诉于2012年10月入院。阳性体征有:左肺呼吸音低,叩诊呈浊音。胸部CT检查提示:左侧胸腔巨大占位,肿瘤大小约14.1 cm×8.7 cm×15.2 cm,CT值29~41 hu,边界清楚,周边组织受压,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可见迂曲强化血管影,考虑孤立性纤维瘤。术前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提示为孤立性纤维瘤。支气管镜检查提示:左舌叶管腔外压狭窄。手术经后外侧切口进行,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左胸腔巨大肿瘤:17.0 cm×13.0 cm×6.5 cm,表面包膜完整,见较多充盈的血管,切面实性,灰白灰黄,质软,考虑恶性型孤立性纤维瘤(核分裂像>10/10 HPF),切缘阴性。术后随访41个月,无复发。

1.5 病例5 女,69岁,以“咳嗽、咳痰半个月”为主诉于2014年1月入院。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术前胸部CT检查提示:右肺下叶见一片状软组织密度影,增强各期未见明显强化,病灶内未见明显灌注病变,周围见片状模糊影。术前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提示:少许胶原结缔组织,未见明显肿瘤。术前未行支气管镜检查。手术经微创胸腔镜进行,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右肺下叶肿物)孤立性纤维性肿瘤,8.0 cm×8.0 cm×6.0 cm,术后随访26个月,无复发。5例患者部分临床资料见表1。

2 讨论

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罕见的间叶肿瘤,目前认为该肿瘤起源于胸膜间皮层下方的纤维母细胞[1]。以往认为,肿瘤中的梭形细胞是由间皮细胞分化而来,但近年来,随着免疫组化及电镜技术的提高,有研究表明,孤立性纤维瘤中的纤维母细胞并不具备间皮特征[2-3]。SFT起源于表达CD34的树突状间质细胞,此细胞弥漫分布于人体的结缔组织中,因此,SFT可发生于头颈部、胸腔、腹腔及周围软组织等多个部位,其中胸腔最为常见[4-6]。1870年,Wagner[7]最早描述了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 of the pleura,SFTP),SFTP发病率极低,1931-2002年,国外有文献[8]报道的仅约800例,占胸膜肿瘤的5%左右。该病多为良性,部分存在恶性生物学行为[9]。1989年,England等[10]通过对223例患者进行分析,提出了良恶性的诊断标准。术前诊断困难,而外科手术是治疗SFTP的最佳手段。

2.1 流行病学 SFTP可以在任何年龄发病(5~87岁),主要集中于50~80岁,其中60~70岁年龄段的患者超过半数,男女发病率相等,目前暂无证据表明该肿瘤与石棉、烟草或其他环境因素接触有关[10-11]。另外,SFTP发病与遗传因素的关系尚不明确,目前仅有1例家族性发病的报道[12]。本组患者性别比例、发病年龄与文献[6]相似,且均无石棉接触史。

2.2 临床表现 England等[10]分析223例局限性胸膜纤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发现,33%的良性SFTP及75%的恶性SFTP患者存在临床症状,常见的有胸痛、咳嗽、气短;少见的有低血糖、体重下降、呼吸困难、发热等;其中低血糖患者共有12例,包括女9例、男3例,有10例病灶位于右侧胸腔,是否有相关性尚不明确。另外肥大性肺骨关节病(hypertrophic pulmonary osteoarthropathy,HPO)是SFTP最常见的伴瘤综合征,发生率达22%,远高于在肺癌中的比例,主要表现为关节炎样症状。本组患者因肿瘤均较大,故症状发生率100%,其中2例患者有胸痛,术中发现肿瘤均与胸壁粘连紧密,其中1例来源于壁层胸膜[13]。SFTP患者体征常不明显,肿瘤较大时压迫肺组织,可致呼吸音降低、哮鸣音、患侧叩诊浊音等体征;在伴有HPO的患者中,杵状指是最常见的症状[11]。本组患者因肿瘤体积大,体征多为患侧叩浊及呼吸音低,仅有1例合并杵状指。

2.3 诊断方法 CT检查是SFTP最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相关研究表明,SFTP的CT特征表现有以下几点:(1)病灶一般较大,边界清楚,多为单发;(2)在增强CT上表现为特征性的“地图样”强化,主要与肿瘤坏死、出血有关;(3)部分肿瘤可有钙化;(4)CT表现与病灶大小密切相关,肿块较小时与胸壁钝角相交,肿块较大时与胸壁呈锐角;(5)带蒂小肿块可随改变发生位置变化[14-16]。本组患者肿瘤CT表现为:肿瘤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匀,强化后呈不均匀强化,部分可见迂曲强化血管影,术前影像诊断为孤立性纤维瘤的有2例(40%)。此外,不提倡经皮肺穿刺活检作为术前的常规检查。SFTP在单纯光学显微镜下只能判断其为梭形细胞,鉴别诊断需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但因肿瘤中常有较多非细胞成份,且穿刺组织较少,不利于免疫组化检查,因此穿刺活检对于SFTP的诊断价值一直备受争议;另外部分SFTP肿瘤组织血供丰富,穿刺容易引出出血。本组患者中有1例术前CT未见胸腔积液,但术中发现胸腔内有大量暗红色积液,考虑为穿刺致出血可能,故笔者不建议术前穿刺活检[17]。

2.4 治疗方案 外科手术是SFTP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9]。因脏层胸膜来源的肿瘤多有蒂与肺组织相连,因此对于脏层胸膜来源的肿瘤、且体积较小的患者,可采取胸腔镜下切除,或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进行[18-19]。但因SFTP可产生接触种植转移,因此取出肿瘤时需谨慎。对于较大的的肿瘤则需开胸手术切除,起源于脏层胸膜的广基肿瘤或侵犯肺组织者,需行肺部分切除术或肺叶切除术[20]。起源于胸壁、纵隔膈肌的广基肿瘤,因其大部分为恶性,复发概率高,因此需扩大范围切除,必要时联合胸壁或肋骨切除。Sung等[9]报道了63例SFTP患者,良性44例,恶性19例。常规开胸41例,胸腔镜手术22例,其中61例均完整切除肿瘤;术后3例复发(均再次手术切除治愈),8例发生远处转移,其中复发与转移者均为恶性SFTP。England等[10]报道有141例良性肿瘤均完整切除,随访98例,仅有2例复发,均再次手术切除治愈;82例恶性SFTP接受手术,随访71例,治愈32例(其中包含4例为复发后再次手术治愈的)。两个报道结果相似,因此对于术后复发的病例,主张再次手术切除,仍可获得不错的疗效。

3 预后

完整的手术切除是SFTP患者获得治愈的基础。良性肿瘤基本可能通过手术切除治愈,少数复发的通过二次手术切除,也常可治愈;而恶性肿瘤则效果较差,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概率较高,且局部复发后再次手术治愈的可能性也较低。影响肿瘤预后的因素有:肿瘤大小,肿瘤发生的部位,肿瘤是带蒂型、广基型或肺实质型,手术后病理的恶性程度[21]。另外,SFTP除了术后局部复发外,也可通过血行转移至全身其他部位,如肝脏、腹膜、脑、脾脏、胃肠道等,预后均较差[10]。

综上所述,SFTP是一种罕见的胸膜间叶肿瘤,术前诊断困难,手术切除是治疗该病唯一有效的手段;若CT提示肿瘤可切除,且气管镜为外压性改变,无禁忌证,可考虑直接手术探查,不建议术前穿刺活检。良性SFTP预后较好,恶性预后差,相关辅助治疗的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Weidner N.Solitary fibrous tumor of the mediastinum[J].Ultrastruct Pathol,1991,15(4-5):489-492.

[2] Said J W,Nash G,Banks-Schlegel S,et al.Localized fibrous mesothelioma:an inmunohistochemical and electron microscopic study[J].Hun Pathol,1984,15(5):440-443.

[3] Dervan P A,Tobin B O,Connor M O.Solitary(localized) fibrous mesothelioma:evidence against mesothelial cell origin[J].Histopathology,1986,10(8):867-875.

[4] Wignall O J,Moskovic E C,Thway K,et al.Solitary fibrous tumors of the soft tissues: review of the imaging and clinical features with histopathologic correlation[J].Am J Roentgenol,2010,195(1):W55-W62.

[5] Chetty R,Jain R,SErra S.Solitary fibrous tumor of the pancreas[J].Ann Diagn Pathol,2009,13(5):339-343.

[6]尹卫宁,蔡博文,游潮,等.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9,14(1):1-3.

[7] Wagner E.Das tuberkelahnliche lymphadenom(der cytogene oder reticulirte tuberkel)[J].Arch Heilk(Leipig),1870,45(11):497.

[8] Perrot M,Fischer S,Brundler M A,et al.Solitary fibrous tumors of the pleura[J].Revista Clínica Espa?ola,2004,120(12):1490-1493.

[9] Sung S H,Chang J W,Kim J,et al.Solitary fibrous tumors of the pleura: surgical outcome and clinical course[J].Ann Thorac Surg,2005,79(1):303-307.

[10] England D M,Hochholzer L,Mc Carthy M J.Localized benign and malignant fibrous tumors of the pleura.A clinicopathologic review of 223 cases[J].Am J Surg Pathol,1989,13(8):640-658.

[11] Robinson L A.Solitary fibrous tumor of the pleura[J].Cancer Control,2006,13(4):264-269.

[12] Jha V,Gil J,Teirstein A S.Familial solitary fibrous tumor of the pleura:a case report[J].Chest,2005,127(127):1852-1854.

[13] Briselli Michael M D,Mark E J,Dickersin G R.Solitary fibrous tumors of the pleura:eight new cases and review of 360 cases in the literature[J].Cancer,1981,47(11):2678-2689.

[14] Yao H X,Zhang J S,Bai Y X,et al.CT finding of solitary fibrous tumor of pleura[J].Chin J Med Imag,2006,16(6):406-409.

[15] Cardinale L,Allasia M,Ardissone F,et al.CT features of solitary fibrous tumor of the pleura: experience in 26 patients[J].Radiol Med,2006,111(5):640-650.

[16] Akman C,Cetinkaya S,Ulus S,et al.Pedunculated localized fibrous tumor of the pleura presenting as a moving chest mass[J].South Med J,2005,98(4):486-488.

[17] Bishop J A,Rekhtman N,Chun J,et al.Maligmant solitary fibrous tumor:cytopathologic finding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J].Cancer Cytopathol,2010,118(2):83-89.

[18] Takahama M,Kushibe K,Kawaguchi T,et al.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is a promising treatment for solitary fibrous tumor of the pleura[J].Chest,2004,125(3):1144-1147.

[19] Liu J,Cai C,Wang D,et al.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 for patients with solitary fibrous tumors of the pleura[J].J Thorac Oncol,2010,5(2):240-243.

篇5

【关键词】 乳腺纤维瘤; 系统护理; 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3-0088-02

在临床中乳腺纤维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育龄期的妇女较为容易发病,特别是在年轻的未婚女性中更容易患此病[1]。目前在临床中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通常为单一发病,但是也存在恶变的可能性,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都带了严重的影响[2]。本文就乳腺纤维瘤手术患者采取系统的临床护理所达到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为患者找到更加适合的护理方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在本院接受乳腺纤维瘤手术治疗的160例患者,按照住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80例患者中,年龄18~35岁,平均(24.5±3.2)岁,有55例患者为单发,25例患者为多发,病灶的直径大小为0.4~2.2 cm,平均直径为(1.2±0.2)cm,有38例患者为哺乳期,21例患者有既往的手术史。观察组80例患者中,年龄20~36岁,平均(25.5±3.3)岁,有53例患者为单发,27例患者为多发,病灶的直径大小为0.4~2.2 cm,平均直径为(1.2±0.2)cm,有30例患者为哺乳期,25例患者有既往的手术史。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进行手术前都要进行常规的检查,并对肿块的大小以及位置做出确定的判断,在手术中完成常规的铺巾、消毒工作,使用2%利多卡因完成患者的局部麻醉后开始完成乳腺纤维瘤的切除手术。乳腺纤维瘤虽然是良性肿瘤,但是亦不排除病变的可能性,所以在将乳腺纤维瘤切除后要进行常规的送检,排除病变的可能性,对在手术中疑为恶性肿瘤的患者行术中冰冻切片[3]。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方法为患者进行护理,如的护理、麻醉的护理、切口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系统的临床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3.1 手术前的护理工作

1.3.1.1 心理护理工作 乳腺纤维瘤的疾病特征以及其手术的操作均具有特殊性,患者对于手术的操作特别是手术的切口产生的疼痛容易产生恐惧心理,还存在着对在手术中身体的暴露、手术后的美观等状况产生顾虑,所以在手术进行前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对于这些心理情况护理人员应该与患者多进行交流沟通,告知患者进行手术的重要性,手术具体的操作方法以及手术结束后瘢痕的恢复状况等,有利于减轻患者对于未知的手术治疗的恐惧感,当其对于自己治疗的过程有了了解之后,也会增加信心,有利于更好地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治疗[4]。

1.3.1.2 手术时间的安排 在安排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选择上,要充分考虑患者实际的身体状况,包括众多的因素,通常都会安排在月经后的一周内,因为在这个时候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心理状态都处于较为稳定的时期,瘤体暴露的也会较为明显,在手术中的出血量也会相对较小,有利于手术工作的开展,同时还可以更加彻底的切除肿瘤,使患者的复发率降低[5]。

1.3.1.3 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就是将手术需要的常用设备准备齐全,在手术前可以安排患者到手术室熟悉一下环境,还可以将手术的设备仪器向患者做一个介绍,谈一下主治医生的治疗经验和水平,阐述使用的麻醉方式和手术的基本流程等项目,同时对于可能会在手术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突发状况以及应对的具体措施为患者进行讲解,可以有效地提高其对于手术的安全感。最后要保证手术室的环境舒适,调整室温在适宜的温度,还有光线的合适以及没有噪音的影响[6]。

1.3.2 手术过程中的护理措施 手术中依据患者肿瘤的大小以及具体的位置选择适当的位置作为切口,对于一些创腔较大、手术负责的患者要为其做好引流的准备工作[7]。帮助患者找到适合的,在进行手术操作的过程中要尽量轻柔、一步到位,语言方面要亲切,有利于稳定患者的情绪进行心理疏导工作。

1.3.3 手术后的护理工作

1.3.3.1 常规护理 在手术结束后要对患者的血压、体温、脉搏、呼吸以及神智等方面进行密切的观察。对于一些在进行手术后生活不方便的患者给予日常的生活护理。叮嘱患者在手术后要避免患肢进行大幅度的动作,防止动作过大导致切口受到牵拉或者是敷料脱落,发现敷料渗血时要及时进行检查并且做出处理,手术后疼痛的患者可以口服止痛药[8]。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ESFT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2例,女4例,年龄18~41岁,平均25.4岁。6例中肿瘤均发生于腹、盆部。2例发现腹盆腔肿块并伴有腹胀、下腹部疼痛及呕吐等症状就诊,1例外院超声检查发现腹膜后肿块就诊,其余3例为一般体格检查发现。

1.2 CT检查方法 6例病例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CT扫描设备选用TOSHIBA Aquilion全身64排螺旋CT机,层厚5mm,层距5mm,管电压80~150KV,管电流120~200mA。检查前患者禁食6小时,检查时行等渗低密度对比剂灌肠。平扫采用常规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采用CT机专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团注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2ml/kg,流速2.5ml/s。腹部扫描采用3期增强扫描:延迟25s扫描动脉期,门脉期60s,平衡期120s,盆腔扫描行常规动、静脉2期增强扫描。

1.3 病理学检查 本组6例均经手术切除,术后标本病理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免疫组化标记物包括:CD34、CD99、Desmin、CD117及S-100。

2 结 果

本组6例肿瘤直径5~21cm,平均10.5cm。所有肿瘤边界均清晰,2例呈分叶状,4例呈类圆形肿块。

2.1 CT表现 本组6例中,5例肿瘤位于腹部,其中1例肿瘤较大,最大横截面约为14.0cm21.0cm,肿瘤位于胰腺前方,并推压邻近肠管、胰腺及胃窦致其移位、显示不清(图1-3);1例位于盆腔内膀胱子宫后方推压邻近子宫向左前方移位,膀胱向右前方移位(图5-7)。所有肿瘤CT平扫均表现边界清晰的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可见索条状及斑片状低密度影,未见明确钙化征,动态增强扫描肿瘤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不一,平扫所示低密度区未见强化,强化形式呈快进慢出表现。

2.2 病理学表现 大体所见:肿瘤大小、形态与CT所见基本一致,除1例切面呈囊性外,其余5例切面灰白,呈鱼肉状实性。镜下所见:6例肿瘤细胞均呈梭形,瘤细胞疏密不均,呈编织状排列,肿瘤间质纤维组织胶原化;其中1例肿瘤细胞具轻度异型性,丰富的血管外皮瘤样结构,血管壁见玻璃样变性(图4)。免疫组化:CD34及CD99均阳性,Desmin、CD117及S-100均为阴性。

3 讨 论

3.1 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孤立性纤维瘤是一种罕见的梭形细胞软组织肿瘤,于1931年首次由Klemperer和Rabin报道,近年来国内陆续有相关文献报道,但关于ESFT的报道相对较少。以往认为SFT只发生于胸膜,目前认为该肿瘤起源于表达CD34抗原的树突状间质细胞,后者弥漫分布于人体的结缔组织中。SFT是由成熟纤维母细胞和纤维细胞构成的良性肿瘤,好发于组织的浆膜层,如脏层胸膜,其它部位也可以发病。近年越来越多ESFT,包括脑膜、眼眶、上呼吸道、甲状腺、肝脏、后腹膜、肾上腺、肾、精索、膀胱、前列腺、脊髓、骨膜和软组织等。SFT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范围5~87岁,平均51岁,无明显性别差异。本组病例发病年龄及性别差异均与文献报道不一致,笔者认为这可能与本组病例过少有关。本病临床表现与肿瘤发生部位、大小、良恶性有关,肿瘤较大时,多表现为局部缓慢性生长的无痛性肿块及压迫症状。肿瘤较小时,临床可无症状而于体检时被偶然发现。

病理学上,ESFT与SFT具有相似的特征,通常表现为有包膜的实性肿瘤,切面灰白色,似平滑肌瘤,可伴有黏液样变性及囊性变,镜下为胶原性背景上有大量的梭形细胞似成纤维细胞平行排列,间质血管较丰富,如能看到细胞丰富密集、有异型性、核分裂象增多并有明显的坏死,应考虑为恶性。本组病例中,6例均具有大部分密集瘤细胞,肿瘤间质纤维组织胶原化,其中1例细胞轻度异型性及肿瘤具有丰富血管,血管壁见玻璃样变性。

3.2 CT表现 由于ESFT与SFT在病理学上具有相似的特征,因此其CT表现基本一样。SFT瘤体内常包含有丰富的纤维组织、透明样变性、黏液样变性、囊性变等退行性改变及出血等,在CT上表现各异。平扫表现为略低密度软组织肿块,瘤体内可见点状或沙砾样钙化,约7%~26%的病例可见钙化,亦可表现为等、稍低、囊性密度等影像表现。等密度影反映肿瘤细胞密集区或致密胶原纤维分布区,稍低密度影可见于肿瘤黏液样变。增强扫描肿瘤实质成分早期强化程度不一,可呈轻度-显著强化,门脉期持续强化,多期增强及动态增强扫描均呈快进慢出型强化。本组病例中,所有病灶平扫均呈不均匀略低密度软组织影,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其中1例平扫可见较大范围坏死囊变区,增强扫描坏死囊变区无强化。本组病例强化程度多样化与文献报道相符。

曾有学者认为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是孤立性纤维瘤较有诊断价值的CT征象。如果增强早期肿瘤明显强化,表明该肿瘤血供丰富,肿瘤组织较致密,肿瘤细胞较丰富;如果增强早期未见明显强化,延迟扫描呈轻度强化表明肿瘤内有较多的黏液样变区,肿瘤细胞分布稀疏。本组6例增强早期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在明显强化区内见散在片状、条索状轻度强化影,笔者认为该征象较有特征性。术后病理证实肿瘤内大部分区域肿瘤细胞较密集,少部分肿瘤细胞较稀疏,肿瘤间质纤维组织胶原化。其中1例瘤体较大,增强扫描呈特征性的地图样强化,主要是明显不均匀强化的肿瘤实质与无强化的坏死、囊变区所致,肿瘤内及肿瘤周围见增粗、迂曲血管影,术后病理大体可见囊变区,镜下可见部分区域肿瘤细胞排列致密,部分区域排列稀疏,部分区域黏液样变,瘤细胞具轻度异型性,肿瘤间质纤维组织胶原化,血管丰富,血管腔扩张,管壁玻璃样变性。

篇7

【关键词】 股骨 膝关节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16岁,左膝关节周围疼痛不适9年,走路活动时明显,加重半年,自服用非甾体类药症状有所缓解,发病前有左膝部的外伤史。查体:左大腿股四头肌萎缩,股骨内下方与髌骨下缘均有压痛,浮髌试验、前后抽屉试验、侧方应力试验、麦氏征均为阴性,左膝关节屈曲疼痛性受限(0°~100°),感觉肌力未见明显异常。X线片显示左股骨远端内侧骨皮质下卵圆形囊状透亮区,边界清晰,凸进骨髓腔,边缘增生硬化,无骨膜反应;髌骨下极面不光滑,有轻度缺损样改变,周围未见软组织影。MRI表现为左股骨远端后侧骨皮质见局限性异常信号,周围边界清晰,增强后扫描见不均匀性强化;左侧髌骨下极1/3处见局限性异常信号,T1加权像呈稍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边界清晰(图1)。取左膝内侧弧形切口行病灶探查清除术,术中发现髌骨下极脂肪垫上方约1.8 cm×2.0 cm灰褐色软组织肿块,分界清,髌骨下极部分软骨面被瘤体侵蚀而缺如,冰冻切片确定为血管瘤后,给予此处病灶彻底清除。股骨远端内侧约1.2 cm×1.5 cm病灶,骨皮质菲薄局部骨缺损,病灶内含暗棕色质软组织,无骨质,稍带韧性,易从骨壁刮下,深达髓腔(图2)。送冰冻病检确定为良性肿瘤后,彻底清除骨缺损处异常组织,碘酊灭活,移植同种异体松质骨。术后石蜡病理诊断左股骨远端病灶为非骨化性纤维瘤,左膝髌骨下极滑膜海绵状血管瘤(图3)。术后6个月复诊,患者左膝疼痛消失,步态正常,左膝没有压痛,膝关节伸屈没有明显受限(图4)。

2 讨论

非骨化性纤维瘤病因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该病起源于成熟的骨髓结缔组织,Marilu Nelson等[1]对此病进行细胞遗传学深入研究,发现病人的染色点1p31与 4q34发生转位[t(1;4)(p31;q34)]。WHO对骨肿瘤分类中将其归入肿瘤样病变,其组织学特征为旋涡状或轮辐状排列的纤维组织,有不同数量的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组织以及吞噬脂质和含铁血黄素的组织细胞(即泡沫细胞),病灶内无新骨形成,仅在病灶周围有反应骨增生。血管瘤是由胚胎或血管细胞发生的良性肿瘤,发生于滑膜的血管瘤十分少见,主要发病于儿童和青年,多见于膝关节内[2]。非骨化性纤维瘤以及关节滑膜血管瘤的发病率均很低,两者同时发生在同侧下肢,非常罕见,总结本例经验如下:(1)本例患者有明确外伤史,病程长,容易考虑为外伤性关节损失,故优先考虑髌骨下极病灶为外伤性血肿,但也有学者提出:非骨化性纤维瘤以及关节内滑膜血管瘤的发生均可能与外伤有关,本病例为此观点提供了一定的佐证;(2)患者发病特点不能用一元论解释,平片可清楚显示股骨远端病灶,但对髌骨下极脂肪垫病灶显示欠佳,而股骨远端病灶无法解释髌骨下极压痛以及膝关节屈曲受限征状,则需要考虑可能合并其他病变;(3)非骨化性纤维瘤是一种良性的骨损害,一般不经手术治疗难以治愈,并且有病灶扩大倾向,严重时将引起病理性骨折,甚至恶变;膝关节滑膜血管瘤虽也是良性病变,但可以经屈膝反复摩擦出血,而引起长期疼痛,影响屈膝功能,容易导致大腿肌肉废用性萎缩,本例患者术中已探及血管瘤体已压迫髌骨下极软骨面,造成软骨缺损,故此病例患者应尽早行两个病灶清除;(4)对于来源不同的两种肿瘤性病灶,需术中探查以及冰冻切片确定非恶性,才能同时一次性完成两病灶清除手术,术中注意无瘤操作,以防肿瘤交叉转移。(5)膝关节手术,术后应及时行功能锻炼,本例病人在术后4 d,即开始行CPM锻炼,直到屈膝超过100°方予以出院,术后功能恢复满意。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环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5.03.064

乳腺纤维瘤是乳腺疾病中最常见的良性病变, 约占到3/4, 同时该病常见于30岁以下的女性患者, 发病的高峰期为18~25岁[1]。传统的手术方式切除瘤体后会在上留下较大的瘢痕, 尤其是在多发的情况下会存留更多的瘢痕, 由于手术治疗和瘢痕的形成会使女性的不对称, 美观度下降, 对一些女性(尤其是未婚女性)造成严重的心理影响。该研究通过对试验组的55例患者采取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 取得较好效果, 且患者满意度高。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乳腺纤维瘤患者11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把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55例。患者的年龄19~48岁, 平均年龄(29±3.1)岁, 所有患者入院的原因均为发现肿块, 经触诊在表面均可扪及, 然后通过乳腺B超和钼靶摄片诊断为乳腺纤维瘤。肿瘤的直径大小为(3.8±0.3)cm, 且距离乳晕在5 cm以内。通过乳腺B超的检查, 可以清晰的发现的腺体层内有低回声结界, 具有包膜样的结果, 边界清晰, 形态完好且还具有良好的活动性。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的严重程度等方面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操作方法 试验组患者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 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的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环乳晕切口的主要方法:对患者实施局部麻醉, 切口为沿乳晕边缘切开皮肤, 用甲状腺拉钩扩大切口视野, 将皮下组织以及乳腺组织沿着管的方向行潜行分离, 这样可以确认肿瘤具体的位置, 同时还可以准确的将肿瘤和肿瘤周围的少许腺体组织一并切除。皮下组织以及腺体的创缘完成操作后用可吸收线进行皮下缝合, 同时采用吸收线进行皮内缝合。而传统的放射状切口的治疗方法:使用放射状切口切开患者的皮肤, 余下的手术步骤与试验组相同。

1. 3 疗效判断标准[2] 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瘢痕直径<0.2 cm, 同时在近3个月随访中无任何复发的症状;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明显的好转, 且多数患者的瘢痕直径<0.2 cm, 同时在近3个月随访中较少有复发的症状;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没有好转甚至有恶化情况发生, 且瘢痕直径>0.2 cm, 同时在近3个月随访中存在复况。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临床效果对比 试验组显效22例, 有效30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显效17例, 有效27例, 无效11例, 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切口美观度比较 试验组的切口无论是瘢痕的大小, 还是的对称情况等的美观度都要优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乳腺纤维瘤是乳腺疾病中常见的良性病变, 且在女性的乳腺疾病中发病率很高。乳晕位于的中央部位, 它的位置不会受到肿瘤的影响, 因此从乳晕做切口会使得手术的操作更加简便, 同时可以确保整体切除肿瘤, 这样也能保证的整体美观, 不仅减少了瘢痕的出现, 还具有良好的效果。乳晕处皮肤的颜色深, 同时还存在皮肤皱褶和皮脂腺, 这使得手术瘢痕从外观上不易明显看见[3]。此外乳晕处的血供较其他部分丰富, 特别是在下方的乳晕与相接的部位有非常密集的血管网, 能够较好的促进伤口的愈合, 同时也可以保证较大程度的降低伤口感染的风险[4]。

乳腺纤维瘤用药物治疗不敏感, 最主要还是采取手术治疗, 传统的手术方式为放射状切口, 但其易导致瘢痕较多且明显, 而环乳晕切口则大大增加了的整体美观性, 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切除肿瘤, 效果较传统的方式更好。因此, 乳腺纤维瘤的治疗使用环乳晕切口效果理想, 美观程度高, 患者易接受, 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尹晓燕.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分析.中外健康文摘, 2013(38):270-271.

[2] 朱世录.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分析.当代医学, 2013, 19(8):60-61.

[3] 牛正宣.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中国美容医学, 2010, 19(12):1748-1749.

篇9

【关键词】 环乳晕切口;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外科学

乳腺纤维瘤主要由内分泌激素失调引起, 主要是发生于乳腺小叶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的良性肿瘤, 好发于 20~35 岁的青年女性[1]。既往多采用放射状切口切除瘤体, 在肿块表面沿乳管方向作放射状皮肤切口, 将肿块连同包膜一同切除, 由于皮肤纹理切断生成明显的纤维瘢痕或局部凹陷畸形, 破坏形态美观, 给患者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2]。随着外壳手术治疗的微创化发展, 环乳晕切口的切除肿瘤手术被广泛应用到临床中。现将山东省招远市道头中心卫生院行环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术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近两年来收治的乳腺纤维瘤患者43例, 年龄18~49岁, 平均(32.9±2.08)岁, 肿块直径0.4~4.2 cm, 肿块外缘距乳晕缘距离

1. 2 手术方法 患者在手术前根据B超检查确定肿块部位, 并在表面进行准确标记。常规消毒, 局部麻醉, 铺无菌巾。沿乳晕 边缘色素交界处做的弧形切口, 切口长度根据患者肿瘤的大小及该肿瘤距离乳晕的实际距离进行确定。切开皮下组织, 沿管走向在皮下脂肪组织与乳腺腺体被膜之间分离皮瓣, 直至肿块上方, 使乳腺腺体与表面皮肤分离, 确认瘤置, 楔形切除瘤体及周围少许乳腺组织[3]。切除肿瘤后彻底止血, 用3-0可吸收线缝合腺体创缘及皮下组织, 5-0可吸收线行皮内缝合, 切口加压包扎。术后注意观察患者切口愈合情况, 并随访6个月。

2 手术结果

本组43例患者手术切口均在一周内完全愈合, 没有出现皮下积液、坏死等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 瘢痕轻微, 且的外形美观、形状正常, 和乳晕感觉正常。

3 讨论

3. 1 乳腺纤维瘤 乳腺纤维瘤是由乳腺纤维组织和腺管两种成分增生共同构成的良性肿瘤, 其发生与局部乳腺组织对雌激素作用的反应性过高有关[4]。近年来乳腺纤维瘤恶变渐有报道, 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因此手术切除, 彻底去除病灶是防治纤维瘤的有效途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放射状切口切除瘤体或应用麦默通进行旋切瘤体等手术方法。放射状切口手术就近在包块表面切口行开放切除术, 常在皮肤上留下手术瘢痕, 影响美观。麦默通旋切术在术后初期手术部位硬结, 常引起患者怀疑手术治疗效果而反复就诊, 且手术涉及多种特殊器械, 应用受限[5]。

3. 2 环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术 由于越来越多的乳腺纤维瘤患者对美容要求较高, 希望手术切口小, 隐蔽性强, 术后瘢痕不明显, 而肿瘤主于乳腺腺体组织, 位置相对较深, 因而增加了手术难度。本组手术术式的最大优点就是选择乳晕内或边缘皮肤色差交界处的弧线上切口, 乳晕皮肤色素沉着, 有皱纹和结节样皮脂腺掩盖, 加之乳晕部位很少出现瘢痕增生;术中采用不可吸收的5-0血管缝线将外环作荷包收拢缝合, 减少了切口张力, 既减轻晕周瘢痕形成, 又保证乳晕形态大小稳定, 不致使乳晕扩大变形, 术后更美观, 没有坍陷和变形现象出现[6]。

3. 3 手术体会 通过对本组患者进行环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术, 手术体会总结如下:(1)、术前应对肿块进行定位、标记, 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好手术切口的位置及长度, 以及术中皮瓣游离的范围。切口尽量设计在乳晕外侧约0.5~1.0 mm, 长度不宜超过 1/2 乳晕圆周, 切口深度以达到乳腺表层为宜, 这样既不影响美观, 又不会损伤输乳管, 影响今后哺乳[7]。(2)、手术中在皮下沿管走向潜行分离应尽量在乳腺组织表面进行, 不会损坏乳管和乳腺组织, 容易分离且出血量少, 可以减少术后血肿和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要多用钝性薄利, 尽量少切断韧带, 以免出现悬韧带无法维持形状导致术后双侧不对称。

总之, 采用环乳晕切除术治疗乳腺纤维腺瘤既可彻底切除病灶, 又可以保持外形美观, 隐匿手术疤痕, 适用于需手术切除良性肿瘤的大部分患者,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国伟,张萍.乳晕切口行肿物切除治疗乳腺纤维腺瘤126例.中国保健营养,2012,(14):2428-2429.

[2] 江玉娟.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61例应用研究.中外医疗,2012,(25):56-57.

[3] 李泉源,郭小军,瞿丛新,等.环乳晕切口乳腺良性肿瘤切除450例临床分析.中国美容医学,2012,21(8):108-109.

[4] 汤丁洁,戴国芳.应用环乳晕切口行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的临床观察.中外医学研究,2011,9(28):116.

[5] 秦荣,张博,刘卫平,等.经乳晕切口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的应用.西南国防医药,2009,19(10):998-999.

篇10

【关键词】 乳腺纤维瘤;乳晕切口切除术;临床疗效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9.077

乳腺纤维瘤是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 是发生在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组织的一种腺瘤;主要病发于女性的乳腺内, 多见于20~35岁的女性[1];而且是女性乳腺良性肿瘤中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临床的主要症状是内有肿块, 且无明显的疼痛感, 偶有患者会出现轻微的痛感。因病情无明显症状, 所以大多患者是在体检或无意间发现[2]。临床对乳腺纤维瘤主要采取手术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 本文对本院76例乳腺纤维肿瘤患者采用乳晕切口切除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进行探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接收的乳腺纤维瘤患者76例, 年龄22~47岁, 平均年龄(34.5±5.9)岁, 病程1个月~4年。所有患者均通过CT、B超、钼钯摄片及临床触摸等检查后确诊, 发生右侧乳腺纤维瘤的有34例, 左侧乳腺纤维瘤的有27例, 双侧乳腺纤维瘤的有15例;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内出现肿块, 且无明显疼痛等症状, 个别患者会出现局部疼痛感。

1. 2 方法 所有患者手术前均需进行详细的检查, 并将严重乳腺炎症、乳腺增生、恶性肿瘤等患者排除。同时根据患者表现出来的疑虑及焦虑等心理, 进行此类病情治疗方法及本院治疗技术和环境的讲解, 帮助患者消除疑虑, 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医生治疗。手术时对患者采用局部麻醉, 并将患者取适宜便于医生手术操作。待物起效后, 采用消毒药水对患者部位进行消毒, 之后采用乳晕切口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医师可根据患者拍片结果, 根据患者肿瘤大小、部位开始切口, 切口进刀需在乳晕边缘沿其弧形状进行切刀, 切口长度需根据患者乳晕长度的周长来掌握, 一般需小于周长的50%。待乳晕表皮及乳腺内部组织切开后, 用止血钳将乳腺皮下组织夹住后, 对其表面组织进行牵引和分离, 找到腺瘤后, 将其周围乳腺组织进行牵引然后将腺瘤充分漏出, 之后进行切除。若肿瘤部位比较深, 则需确定其周围组织无病变的情况下, 将腺瘤沿乳管向方向牵引, 充分暴露后切除。之后仔细观察其是否有严重出血现象, 并将出血部位缝合进行止血和清理, 之后沿切开的乳腺组织逐层进行缝合, 最后用细丝线将皮肤缝合。送至病房进行病情及各项生命体征的严密监测, 同时待患者出院后, 医护人员需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回访, 并记录其恢复情况, 包括切口处愈合情况及瘢痕遗留情况等。

1. 3 疗效评定标准[3] 所有患者治疗效果, 需根据其术后随访恢复记录情况进行评定, 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患者经治疗后, 切口处完全愈合, 无明显瘢痕;有效:患者经治疗后, 切口处完全愈合, 瘢痕残留比较小;无效:患者经治疗后, 切口处无好转迹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76例患者经乳晕切口切除术治疗及6个月回访记录显示, 显效71例, 占93.4%;有效5例, 占6.6%;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且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复发或切口处感染等并发症。

3 讨论

乳腺纤维瘤是女性乳腺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 主要是由于患者内分泌激素失调而引起的, 是发生在乳腺上皮和乳腺小叶纤维组织内的一种肿瘤性疾病。此类疾病因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大多患者都是在体检或不经意间触摸到肿块而发现。而且近来年, 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生活水平的提高, 导致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4]。临床对乳腺纤维瘤的治疗多采取手术治疗, 而传统的手术方法是放射状切口切除术, 它是一种将乳腺肿块及其囊部组织一同切除的手术, 术后患者的会出现纹理褶皱、或局部凹陷、或瘢痕残留明显等情况,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美观, 并且对患者的心理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而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 微创手术的不断进步, 乳晕切口切除术不断被临床广泛应用, 而且在治疗肿瘤的应用中比较受到重视。乳晕部位皮肤比较薄, 且具有良好的韧性, 并位于正中, 在此处切口可良好的将肿瘤切除, 并具有操作方便、恢复快、瘢痕较浅、美观等优点。且本文研究的76例患者均采用乳晕切口切除术进行治疗, 治疗总有效率高达100.0%, 说明采用此微创手术的可行性。采用乳晕切口切除术治疗乳腺纤维瘤虽可取得显著的疗效, 但为了避免术中瘤体出现破裂的情况, 医师在对患者缝合及牵引时, 应注意在寻找及切除乳腺瘤时, 对其周围乳腺组织的力道不能过重。

综上所述, 对乳腺纤维瘤患者采用乳晕切口切除术进行治疗, 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且具有美观、瘢痕残留小、复发率低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伟. 98例外科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分析.医学信息旬刊, 2011(24):42-43.

[2] 董立群. 微创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31):144-145.

[3] 许汝清.用环乳晕切口切除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当代医药论丛, 2014, 12(13):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