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ad滴剂范文
时间:2023-03-20 17:51: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维生素ad滴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葡萄糖酸钙;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多发于2岁之下儿童,其属儿科常见疾病,主要由缺乏维生素D而引起机体内骨骼钙化,易使患儿出现生长缓慢[1]。其发病原因复杂,主要包括消化系统性疾病、发育过快、营养缺乏等,而治疗主要是及时进行维生素D补充以消除症状。本院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予小儿四维葡钙颗粒和维生素ad滴剂联合治疗,旨在探讨其疗效与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的选择来自2013年5月~2015年5月于本院收治62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临床资料,按治疗时不同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男女比例18:12,患儿月龄5~16个月,平均(12.2±4.8)个月,初期22例,激期8例;研究组32例,男女比例19:13,患儿月龄4~17个月,平均(12.0±4.9)个月,初期23例,激期9例;两组基线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维生素AD滴剂(浙江海力制药有限公司,H33021072,24s)和碳酸钙片(哈药集团制药六厂,H19990085,0.25g)联合治疗:维生素D是2000IU/d,碳酸钙片250mg/d,口服,1次/d,在治疗4w后,维生素D变为500IU/d,继续进行4w治疗;研究组行小儿四维葡钙颗粒(广州珠江制药厂,H44024526,3g)和维生素AD滴剂联合治疗:维生素D用药方法和对照组一致,同时予以小儿四维葡钙颗粒,3g/d,2次/d,疗程为8w。
1.3观察指标 疗效判断:显效指多汗、烦躁等症状均完全消失,且X线片显示腕关节正常;有效指多汗、烦躁等症状均有所改善,且X线片显示腕关节具恢复期的表现;无效指临床各项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甚至加重,且X线片显示腕关节没有发现明显改善甚至恶化[2]。观察两组AKP、磷、25-(OH)D3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疗效对比 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AKP、磷、25-(OH)D3水平 研究组AKP、磷、25-(OH)D3水平分别为:(22.1±11.2)U/L、(1.5±0.3)mmol/L、(5.0±1.4)mmol/L;对照组为:(44.3±17.2)U/L、(0.8±0.2)mmol/L、(3.6±0.9)mmol/L;研究组AKP、磷、25-(OH)D3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均具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两组均具不同程度便秘、嗳气、高血钙、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其中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6.7%(5/30),研究组为12.5%(4/32);两组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婴幼儿由于生长发育的速度较快,所需营养物质也相对较多,若机体内所储存维生素D含量少或维生素D的摄入不足,那么极易引发维生素D的缺乏,造成机体磷、钙等的代谢紊乱[3]。维生素D主要起抗佝偻病等效果,若机体缺少维生素D,极易引起钙在肠道的吸收减少,进而引发低钙血症,而机体为增加血钙水平,致使甲状旁腺类激素分泌加大,造成骨钙释放至血肿,以维持机体内血钙的水平稳定[4]。但是,因甲状旁腺类激素将造成肾小管重吸收磷的水平减少,而钙及磷缺乏将造成成骨细胞无法正常钙化,进而引起膨大性骨样组织。为此对患者机体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等物质至关重要[5]。
本研究中,对照组行维生素AD滴剂和碳酸钙片联合治疗,研究组行小儿四维葡钙颗粒和维生素AD滴剂联合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AKP、磷、25-(OH)D3水平,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76.7%显著低于研究组93.8%,且AKP水平高于研究组,磷、25-(OH)D3水平均低于研究组,由此可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予小儿四维葡钙颗粒和维生素AD滴剂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不仅可改善患儿各项症状,且可改善AKP、磷、25-(OH)D3水平,进而促进疾病康复。原因分析可能为:对照组同样予以维生素D加钙剂治疗,但是有研究发现,常规予以维生素D加钙剂治疗,虽具一定疗效,但其临床效果较不稳定[6]。而予以小儿四维葡钙颗粒和维生素AD滴剂联合治疗,其中小儿四维葡钙颗粒所含成分较多,主要为维生素D、维生素C、维生素B2及维生素B1等,其对机体内钙磷代谢、蛋白质的代谢及脂肪、糖的代谢等均具调节性作用,且还具补钙的作用[7]。同时,其口感较好,且服用方便,尤其适合于小儿,以提高其服药依从性。此外结果显示两组不良反应相当,说明小儿四维葡钙颗粒和维生素AD滴剂联合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安全性较好,并不会因此增加对机体损害,患者也易于接受[8]。
综上所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予小儿四维葡钙颗粒和维生素AD滴剂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不仅可迅速改善患儿各项症状,且可改善AKP、磷、25-(OH)D3水平,减少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张礼太.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并发外部性脑积水4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9):47-48.
[2]魏苗苗.不同药物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7):133-135.
[3]侯欣,巩传信,孙勤学,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与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3,53(25):107-108.
[4]韦孟兰.全血钙和骨碱性磷酸酶检测在佝偻病诊断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3,24(3):392-384.
[5].锌铁制剂佐治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5):86.
[6]王华芳,赵飞.口服骨化三醇、钙剂治疗小儿佝偻病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5):123-124.
篇2
【关键词】 维生素AD;预防;呼吸道感染;免疫
小儿呼吸道感染在门诊疾病中占50%左右,占住院35%,也是我国卫生部“四大疾病”防治之一,严重的影响我国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如何降低或减少其发病率,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是我国儿保工作者的难题,我院就2007年1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出生105例正常健康新生儿,予以维生素AD滴剂(A:1500u,D:700u/粒)(胶丸)口服一年,以问卷形式随访该一年内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明显较未服用维生素AD减少,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年1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我院妇产科出生105例正常健康新生儿,除外先天免疫低下、先天肺脏、心脏及遗传代谢性疾病,分为治疗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对照组55例,其中男28例,女27例。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均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55例未接受维生素AD或间断少计量服用维生素AD,治疗组自出生1月后每日服用维生素AD(维生素A1500u,维生素D700u)单位至一年。两组分别以问卷方式回顾调查,记录一年内呼吸道感染(ARI:上呼吸道感染、BH:支气管炎、BP:支气管肺炎)的次数、患病情况,做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呼吸道感染的种类及发病次数/年,明显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显著(P
表1
两组发病情况对比(例,%)
组别n
呼吸道感染病 患病次数/年
未患病ARIBHBP 0 1~2次≥3次
治疗组5014(8.09)18(20) 12(14.28)6(7.63)14(8.09)25(29.04)11(12.8)
对照组553(8.91)24(22)18(15.72)10(8.37)3(8.91) 36(31.96)20(14.2)
χ2值 9.969.79
P值 0.0250.025
3 讨论
呼吸道感染在小儿常见疾病中占及其重要的地位,不仅发病率高,死亡率亦高,尤其是婴儿死亡率占24.5%[1]。导致上述情况的原因其一是婴儿呼吸道解剖特点所决定,即呼吸道黏膜发育不完善,保护功能不成熟。其二是免疫力低下,出生时血免疫球蛋白低至6~7岁时达正常水平,故出生时结合病毒及细菌功能下降,特别是分泌型SIgA对呼吸道黏膜的保护功能降低[1]。对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其体内的维生素AD缺乏或降低,免疫调控下降,免疫功能降低[2],当给与维生素AD后,维生素A具有稳定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功能,同时亦能活化T及B淋巴细胞,提高机体的免疫力[3]。我科通过常规使用维生素AD口服,明显降低了婴儿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有资料显示[4],出生一月后坚持服用维生素AD,婴儿体内血免疫球蛋白较未服用者提高显著,婴儿的抵抗力亦增强。通过以上的结果证实,而且根据我国儿保措施,为出生一到两年的婴幼儿应常规服用维生素AD,即可以预防维生素D的缺乏,亦降低婴儿的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发生,也是儿保推荐常规口服维生素AD的道理所在,我们应该大力推崇和宣传。
参 考 文 献
[1]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581-1101.
[2] 王卫平.维生素缺乏对小儿免疫功能的影响.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5,10(4):202.
篇3
【关键词】 儿科;合理用药;调配
儿童患者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脏器功能以及酶系统、免疫中枢系统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代谢及排泄速度与成人不同,较成人易产生不良反应。如何指导患儿正确使用药物,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是社区门诊药房配方时应该思索的问题。现在的药学工作模式已由传统的“保证药品供应”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技术服务模式,由被动式服务转向主动式服务。社区门诊药房作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一个重要窗口,是连结医患关系的一个纽带,也是直接面向患者的一个重要岗位,窗口配方发药可以使患者在短暂的取药过程里获得正确的用药指导,从而使药物治疗更有效,也使药剂人员的价值得到体现。本文就儿童这一特殊人群,在社区门诊药房配发药物时,患者应注意的问题加以概述。
1 药物的使用方法
1.1 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某些药物如色苷酸钠滴眼液可以通过鼻腔给药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腹泻用的思密达可以直接将其涂于口腔治疗溃疡等。这些药物特殊的给药方式需要在配方发药时特别交代清楚,从而帮助患者正确用药。
1.2 混悬液型药物的使用 某些混悬液型药物如内服的美林(布洛芬混悬液),外用的炉甘石洗剂,应在配方发药时交代患儿家属“用前摇匀”,使有效成分发挥最大疗效。
1.3 退热药物的正确作用 用于小儿退热的药物多是液体滴剂如小儿百服宁滴剂、泰诺林等,便于婴幼儿服用,但许多患儿家属误认为滴剂是用于鼻腔,因此门诊药房必须向患儿家属交代清楚滴剂只能用于口服,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使用解热镇痛药退热时,仅笼统交代患儿家属“高热时服用”是不够的,很多家属弄不清楚多少度称之为“高热”,容易造成有热度就服用,而发热本身是机体防御功能的一种表现,因此门诊药房应向家属解释清楚“38.5 ℃ 以上才需服用”,并告知2次用药间隔时间以及最多用药次数,避免因急于退热而短时间内重复用药,引起患儿大汗淋漓甚至虚脱。
1.4 同药异名 目前市场上同药异名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如抗生素类的艾克儿(克拉维酸钾羟氨卞青霉素咀嚼片)、铿锵(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安奇颗粒(克拉维酸钾羟氨卞青霉素)、君尔清(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它们的有效成分均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伊可新(维生素AD)、娃的福(维生素AD滴剂)、贝特令(维生素AD滴剂)均为维生素AD丸。在这种情况下,极易造成重复用药,药剂人员应向家长交代清楚不能同时服用,或请医生去除类同的药物,避免重复用药或超剂量用药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5 微生态制剂 如金双歧、妈咪爱、培菲康等,不宜与抗生素合用,否则会降低或灭活这类药物的活性,从而降低疗效;同样高温也不利于细菌体的存活,所以在配发此类药物时需要特别关照患儿家属,应用低于40 ℃的水或牛奶冲服,不应与抗生素同服,且时间须间隔1 h以上。
2 药物的使用剂量
大多数患儿家长是非专业人士,对于医学知识的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药房药剂人员在配方发药时,对于剂量的交代应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如药物规格计量单位:g、mg、ml。应直接交代清楚服几片、几包或量杯上的几小格,便于患儿家属理解。
3 药物特殊的贮存条件
一些生物制品,如斯奇康、干扰素等和微生态制剂如金双歧、培菲康等药物的贮存条件是有特殊规定的。一般适宜的贮存温度为2 ℃~8 ℃冷藏,若不注意贮存条件可能使药物效价降低,甚至提早失效。
4 其他
4.1 β-内酰胺类药物 如青霉素,易发生过敏反应,因此在正常配药程序中应询问患儿家属是否为患儿做过皮试,在确定皮试阴性或连续使用时方能调配此类药物。曾经有过青霉素过敏史的患儿在使用口服青霉素类药物或青霉素过敏者应用头孢类药物时都应先皮试,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带来的危害,提高药物安全性。
篇4
关键词 外阴 上皮内非瘤样病变 临床观察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是女性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病变分为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外阴硬化性苔癣及其他外阴皮肤病。由于患者病变部位皮肤黏膜多呈白色,故也称为外阴白色病变,最早也称外阴白斑,外阴营养不良。外阴瘙痒为本病的主要症状,此病可发生于生育年龄,多发生于绝经前后的妇女。收集自2008年2月~2011年3月在我院采用综合治疗方案治疗病例53例,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53例患者均来自门诊妇科,符合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诊断标准,年龄25~60岁,病程2个月~10年,未经任何治疗25例,28例曾采用外用药物等方法治疗效果不佳,患者自愿接受随访。
诊断标准:按国家高等学校教材的标准划分【sup】[1]【/sup】,结合临床症状及病理确诊分型。①轻度:早期病变部位皮肤颜色呈暗红或粉红,角化过度部分呈白色,临床表现为外阴瘙痒,病灶面积不超过外阴面积的50%,此类患者36例。②重度:长期病变部位皮肤出现苔藓样变化,似皮革样增厚、粗糙、隆起,或表现为皮肤和黏膜变白、变薄、失去弹性,临床表现为外阴瘙痒严重,有抓痕、皲裂、疼痛,病灶面积超过外阴面积的50%,此类患者17例。单纯型:病变部位无湿疹、溃疡、感染。混合型:病变部位伴有湿疹、溃疡、感染。
治疗方法:先在病灶基底部隔日封闭重组人白介素-2 30万U+维生素B【sub】12【/sub】0.5mg+利多卡因3ml,7次为1个疗程,同时每日在病变部位涂抹调制好的维生素AD滴剂10ml+丙酸酮20mg(或黄体酮40mg)外用药后,红外光照射15~20分钟,红外光以患者感觉温热为宜,10~14天为1个疗程,同时注意治疗生殖器官的其他炎症,
疗效判断标准:经1~2个疗程治疗后。①痊愈:瘙痒症状消失,病变部位皮肤恢复正常;②显效:瘙痒症状基本消失,病变部位皮肤弹性增强,色素沉着明显,病灶面积缩小,病灶不超过外阴面积20%;③无效:瘙痒症状无缓解,病变部位皮肤无改善。
结 果
轻症患者经1个疗程治愈29例,经2个疗程治愈7例。重症患者经1个疗程治疗均显效,2个疗程治愈12例,治疗无效0例,5例病患症状好转后未坚持治疗,总有效率为100%,3个月~2年随访患者无复发及病情加重。
讨 论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是女性生殖系统多发性疾病,确切病因尚不清楚【sup】[1,2]【/sup】,其发生可能与外阴局部潮湿、阴道排出物刺激及对外来刺激反应过度有关。许多国内外学者研究认为病因不是单一的,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而成。包括自身免疫、局部神经、血管营养失调,深部组织硬化,内分泌失调,周围环境的影响,精神因素、营养低下等。以往多主张手术切除,但术后复发率高。我院总结常年临床治疗经验,制定出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明显。①重组人白介素-2是一种淋巴因子,可提高人体对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感染的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应答的核心物质,是免疫增强剂,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提高病阈,局部注射后提高免疫功能,包括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抑制病情发展。②维生素B【sub】12【/sub】主要作用于造血系统及神经系统,局部封闭后起到促进血运营养神经作用,改善局部微循环,加强局部新陈代谢,使组织再生功能增强。③维生素AD滴剂+丙酸酮(或黄体酮)为传统治疗方法,可松解粘连,滑润、营养皮肤黏膜,促进肉芽组织增长【sup】[3]【/sup】。④红外光治疗能使局部毛细血管血流加快,促进药物吸收,增强组织再生功能,使局部炎症产物和代谢产物吸收加快,红外线辐射可透射到机体组织较深层次改善局部组织末梢的兴奋性,配合药物作用可止痒止痛【sup】[4]【/sup】。临床观察结果显示,采用综合治疗方案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疗程短,患者易接受,方便可行,适于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13.
2 邢淑敏,许杭,主编.新编妇产科临床手册.北京:金盾出版社,1995:68.
篇5
【关键词】 维生素;贫血;早产儿
早产儿贫血是早产儿较常见的一种临床现象,也是早产儿保健的一个重要课题。我院儿保门诊对早期补充多种维生素对早产儿贫血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4年10月~2006年4月在我院出生的早产儿124例,其中男76例,女48例。出生胎龄31~36周,平均(33.5±2.3)周,出生体重1350~2870g,平均(2150±540)g,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64例为观察组,第二组60例为对照组,两组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并发症、喂养情况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观察组于出生2周起即予补充小施尔康多维生素滴剂,1ml /d(每1ml含VitA1500u、VitD3400u、VitE5u、VitC35mg、VitB10.5mg、VitB20.6mg、VitB60.4mg、VitB122μg、烟酰胺8mg),对照组于生后1个月起补充小儿维生素AD糖丸1粒/d(每一粒含VitA2000u、VitD2200u),观察两组早产儿于出生后第2天、第3个月、第6个月时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网织红细胞(Ret)和血清铁蛋白(SF)的变化,血清铁蛋白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
2 结果
两组早产儿不同时间Hb、RBC计数和SF水平的变化见表1。
表1 两组早产儿的Hb、RBC、Ret和SF的变化(略)
注:两组对比Р0.05
3 讨论
由于早产儿红细胞寿命较短,且生长迅速,血浆容量扩张致血液稀释;促红细胞生长素水平低下,营养及疾病因素等的综合作用致早产儿易发生贫血,严重者可导致组织缺氧及心脏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损害[1]。因此,防治早产儿贫血是婴儿保健的一个重要课题。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铁剂的补充和促红细胞生长素(EPO)的应用对早产儿贫血的防治有较好的效果,但由于EPO价格较高,仍未能广泛使用。除及时铁剂的补充外,维生素的补充对早产儿贫血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维生素已是一种抗氧化剂,对维持红细胞膜的完整性,减轻红细胞膜的过氧化损害,延长红细胞的寿命有重要作用,维生素A对铁代谢具有调节作用,使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运铁蛋白明显增高,可改善铁的营养状况,对血红蛋白的合成有促进作用[2],维生素C能使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促进铁的吸收,动物实验研究也发现铁加维生素C冲剂能促进大鼠体重增长,显著提高大鼠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血清铁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大鼠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含量[3]。维生素B族中的叶酸缺乏可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早产儿由于其生长速度快,对叶酸的需要量明显增加,此外,早产儿因消化功能低下,常需胃肠道外的营养支持,文献报道早产儿胃肠道外营养可导致维生素A、E的丢失[4],而早产儿体内各种维生素的储备量较低,因此,及早补充各种维生素对早产儿显得更为重要。观察结果显示,早期补充多种维生素的早产儿在生后3个月及6个月时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血清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3个月时的网织红细胞也高于对照组,提示早期补充多种维生素能促进早产儿铁的利用及血红蛋白的合成和红细胞的生长,对防治早产儿贫血有一定的作用,小施尔康多维生素滴剂是一种较适合早产儿和婴幼儿使用的多种维生素制剂,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多维生素制剂是专为早产儿和0~2岁婴幼儿设计的补充剂,多维生素制剂每日1ml,婴幼儿喂服方便,水果口味,易于接受。含有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维生素A、C、D、E及B(B1、B2、B6、B12)族维生素等。维生素含量均符合中国营养学2000年10月最新制定的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提示综合性补充维生素有利于婴幼儿对营养物质的合理吸收、利用,能够促进其生长发育。试验结果表明,用多维生素制剂代替传统的单纯维生素A+D糖丸,对防治早产儿贫血的发生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董德珉,宫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517-520.
2 覃敏.小儿亚临床型维生素A缺乏病研究状况.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997,7(1):56-61.
篇6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324―01
本文结合十堰市人民医院儿童中心于2013年4月至8月收治小儿手足口病186 例,探讨在临床常规药物治疗上结合口腔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一般护理:
1.1消毒隔离:一旦确诊应立即将患儿隔离,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及水疱结痂。一般隔离2周以上。对患儿使用过的玩具、餐具及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一般采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擦拭及煮沸消毒。对于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晒。患儿的粪便需经含氯的消毒剂进行消毒2 h后倾倒。患儿的病室应保持清洁,定时进行含氯消毒液的喷洒消毒,进行定期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每天可用乙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
1.2休息及饮食:患儿患病1周内应卧床休息,多喝温开水;给予患儿清淡、可口、易消化的食物,口腔有溃烂时可以食用流质食物,避免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口腔黏膜加重疼痛。保持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清水漱口。 对因口腔疼痛拒食、拒水而造成脱水,酸中毒的患儿给予静脉补液,及时纠正脱水酸中毒。
1.3口腔护理:将维生素B2研成粉状和维生素AD滴剂混匀调成糊状,先用生理盐水先清洗口腔,再将药液涂抹于溃疡处。并嘱患儿三十分钟内勿进食饮水,以保证药物的充分吸收和药效发挥。每日两次,可收到显著疗效。因维生素B,可增强酶的活性,是细胞生长繁殖所必需物质,可促进口腔黏膜创面的修复。维生素A和D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必需物质,对上皮组织的完整性等有重要作用,能保持上皮组织结构的完整与健全。两者配合使用可使溃疡较快愈合。
1.4皮肤护理:勤剪指甲,防止患儿手抓或睡后无意识搔抓,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出汗时及时用温水清洁皮肤,更换宽大柔软衣物,保持床单位平整清洁,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将阿昔洛韦软膏与利巴韦林针剂混合调匀,均匀涂抹于皮疹处,一日两次,保持患儿皮肤清洁,疗效显著
篇7
宝宝为什么要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它的基本生理功能是调节机体的钙、磷代谢,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维持血液中钙和磷的稳定;促进骨骼和牙齿的钙化,预防佝偻病等。
一般来说,宝宝体内的维生素D有三种来源:一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可以满足宝宝出生后短时间的生长需要;二是从天然食物中获得,不过天然食物(包括母乳)中的维生素D含量普遍比较低,所以这种方式获得的维生素D的量也比较有限;三是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紫外线的照射,可以形成内源性维生素D。
由于宝宝生长发育速度非常快,而母乳中维生素D的含量又比较低,因此专家建议,父母要尽早抱宝宝到户外活动,也可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D的制剂。尤其是在北方比较寒冷的冬春季节和南方的梅雨季节,由于宝宝的户外活动时间少,日光照射不足,容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这时候维生素D制剂的补充就更有必要了。
每天补充多少合适?不同地区补的量一样吗?
我国营养学会推荐的维生素D摄入量是:0~10岁儿童均为400IU(国际单位)。在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提出的《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里面,对婴幼儿预防性补充维生素D提出了具体建议:
婴儿应尽早到户外活动,尽量暴露婴儿身体部位如头面部、手足等,逐渐达到每天1~2小时;
婴儿(包括纯母乳喂养儿)出生后2周开始每天摄入维生素D400IU,直到2岁;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出生后即应每天补充维生素D800IU,3个月后可改为每天400IU。
不同地区的建议量原则上是一样的,但可有一定范围的变化。考虑到北方寒冷冬季及南方梅雨季节日照不足,婴幼儿户外活动较少的因素,在《0~6岁儿童膳食指南》中提出的建议为:南方每天补充400~600IU,北方每天补充600~800IU。
哪些宝宝不用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的补充量应包括婴幼儿食物、日光照射、维生素D制剂、维生素D强化食品中的全部维生素D含量。
除了6个月内的纯母乳喂养宝宝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制剂,而2岁以上的正常宝宝不用额外补充维生素D以外,对于0~6个月人工喂养以及6个月~2岁之间的宝宝,爸爸妈妈最好能够大致计算宝宝每天的维生素D摄入量。例如:按照国家规定,100克婴儿配方奶粉应含有维生素D约200~400IU,100克婴儿配方米粉应含有维生素D 250~300IU。如果宝宝每日喝500毫升配方奶,那么大约可摄取维生素D200IU,如果在夏季户外活动较多的情况下,就可以暂时不必补充维生素D制剂。如果宝宝奶量和辅食摄入比较少,冬季户外活动也较少时,则建议每日预防性补充400IU维生素D。
维生素D要补充到宝宝多大呢?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应该从围产期开始,以1岁内的婴儿为重点,并应该系统管理到宝宝3岁。由于2岁以后的宝宝户外活动增多,同时他们食物摄入的种类和数量也在增加,通常可以满足每日的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因此一般健康宝宝补充到2岁后,就不用再口服维生素D制剂了。如果宝宝患有慢性腹泻、肝胆疾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额外补充维生素D。
补充维生素D会不会有什么副作用?补多少剂量就会中毒?
中国营养学会规定的维生素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为每天800IU,即宝宝每天补充400~800IU是安全的,不会有什么副作用。但是,如果在短期内多次给予大剂量的维生素D治疗佝偻病,或者预防性每日摄入维生素D剂量过大、多次肌注大剂量维生素D等,都可能导致维生素D过量引起的高钙血症,继而引发多脏器的功能受损。
出现维生素D中毒的剂量个体差异较大,一般儿童每日服用20000~50000IU或2000IU/kg,连续数周或数月即可出现中毒症状,有些敏感儿童每天服用4000IU,连续1~3个月亦可中毒。因此,服用维生素D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并且定期接受全面体检。
多晒太阳还需要补充维生素D吗?
人类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7-DHC)是维生素D合成的前体,经日光中紫外线的照射,可形成内源性维生素D3,是人类维生素D的重要来源。但是由于皮肤产生内源性维生素D3的量与日照时间、地点、波长、暴露皮肤的面积等都有关,一般难以准确地知道实际的获取量。因此,专家建议只有在夏季日光照射充足、宝宝户外活动时间较多的情况下,才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酌情减量或暂停服用维生素D制剂。
鱼肝油和伊可新是一回事吗?
鱼肝油和伊可新的主要成分都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对于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鱼肝油是从鲨鱼或鳕鱼等深海鱼的肝脏中提取的一种脂肪鱼油,经过提炼加工以后,制成黄色至橙红色的澄清液体,略带鱼腥味。不同品牌的浓缩鱼肝油滴剂所含的成分和含量都会有所不同,请在医生指导下按照说明书服用。
伊可新的通用名为维生素AD滴剂(胶囊型),分为0~1岁(每粒含维生素A1500IU,维生素D500IU)和1~2岁(每粒含维生素A2000IU,维生素D700IU)两种,是临床上推荐使用最多的一种人工合成维生素A、D制剂,用于预防和治疗维生素A、D缺乏症。父母可以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酌情选择。
服用补钙制剂或复合营养素补充剂,还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吗?
含有维生素D的补钙制剂,主要作用是补钙,维生素D起到促进钙吸收的目的,一般每片含钙200~300毫克的制剂,含维生素D约80~100IU。这种补钙制剂是适用于钙的摄入量不足的人群。要特别提醒父母的是,纯母乳喂养和配方奶喂养的小婴儿,通常是不需要补钙的,只需要补充维生素D。如果添加辅食后,婴幼儿每天摄入的奶或奶制品明显减少,达不到膳食钙的适宜摄入量(7~12个月,400毫克/天;1~3岁,600毫克/天),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补钙。有些爸爸妈妈总担心孩子缺钙,却忽略了维生素D的作用,结果是不用补的补了,该补的没补够。
另外,在常见的小儿复合营养素补充剂中,通常每片含有400IU的维生素D(由于不同品牌所含的成分会有些诧异,具体数量还请详细阅读成分说明)如果给宝宝服用,一般不需要再额外补充维生素D了,以免过量。不过,还是建议父母要尽量通过均衡膳食来为孩子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一定要明确孩子缺什么再具体补什么,不要盲目服用复合营养素补充剂。
嘿,是人在喂奶而不是奶瓶!
提到母乳喂养的好处,我们经常会说,它不仅给宝宝提供完美的营养,还帮助母子之间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而对于那些因为一些原因只能进行配方奶喂养的宝宝们来说,仅仅让他们呆呆地吸奶瓶好像并不公平哟!他们也同样需要你温暖的怀抱、充满爱意的眼神和。所以,尽量像母乳喂养那样来喂宝宝吧!
这些食物最容易噎着孩子
在美国,每年有大约1万名儿童因为吃东西时被噎着而被送去急诊。其实,一些简单的法子就可以减少这样的风险。首先就是不要急着给小孩子提供下列最具风险性的食物,这同时也是美国儿科学会提出过的警告。
整个或大块的苹果
生胡萝卜
口香糖、硬糖
整颗葡萄
爆米花
整个的花生或其他坚果
香肠
专家还提醒说,当你对某些食物拿不准的时候,最好把它们煮软,或者切细、捣碎。在孩子长出磨牙和咀嚼能力发育完善之前,食物的宽度应该和你食指的粗细差不多或更窄。不过,也不要因为这些食物可能噎着孩子就不再碰它们,只是要格外注意食物的大小和质地是否合适。当然,让宝宝尽量少吃硬糖和口香糖还是明智的。
美食达人的创意食谱――
凤尾虾饭团
篇8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3(b)-159-01
现在的医院药学工作模式已由传统的“保证药品供应”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技术服务模式。由被动式服务转向主动式服务。儿童患者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脏器功能以及酶系统、免疫中枢系统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代谢及排泄速度与成人不尽同,较成人宜产生不良反应。本文就儿童这一特殊人群,在配发药物时,患者应注意的问题加以概述。
1药物的使用问题
1.1同药异名
某些患儿家属会同时挂号看内、外科,而同药异名的现象如今越来越普遍,如抗生素类的艾克儿、铿锵、安奇、君尔清等,它们的有效成分均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伊可新、娃的福、贝特令均为维生素AD丸。在这种情况下,极易造成重复用药,药师应向家长交待清楚不能同时服用,或请医生去除类同的药物,避免重复用药或超剂量用药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2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某些药物如色苷酸钠滴眼液可以通过鼻腔给药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腹泻用的思密达可以直接将其涂于口腔治疗溃疡等。这些药物特殊的给药方式需要在配方发药时特别交待清楚,从而帮助患者正确用药。
1.3混悬液型药物的使用
某些混悬液型药物如内服的美林,外用的炉甘石洗剂,应在配方发药时交待患儿家属“用前摇匀”,使有效成分发挥最大疗效。
1.4退热药物的正确作用
用于小儿退热的药物多是液体滴剂如小儿百服宁滴剂、泰诺林等,便于婴幼儿服用,但许多患儿家属误认为滴剂是用于鼻腔,因此药师必须向患儿家属交待清楚滴剂只能用于口服,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使用解热镇痛药退热时,仅笼统交待患儿家属“高热时服用”是不够的,很多家属弄不清楚多少度称之为“高热”,容易造成有热度就服用,而发热本身是机体防御功能的一种表现,因此药师应向家属解释清楚“38.5℃以上才需服用”,并告之两次用药间隔时间以及最多用药次数,避免因急于退热而短时间内重复用药,引起患儿大汗淋漓甚至虚脱。
1.5微生态制剂
如金双岐、妈眯爱、培菲康等,不宜与抗生素合用,否则会降低或灭活这类药物的活性,从而降低疗效;同样高温也不利于细菌体的存活,所以在配发此类药物时需要特别关照患儿家属,应用低于40°C的水或牛奶冲服,不应与抗生素同服,且时间须间隔1 h以上。
2药物的使用剂量问题
大多数患儿家属是非专业人士,对于医学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药师发药时。对于剂量的交待应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如药物规格计量单位:克、毫克、毫升。应直接交待清楚服几片、几包或量杯上的几小格,便于患儿家属理解。目前市场上适用于儿童,特别是婴幼儿的药物剂型明显缺乏,尤其是近年来成人病低龄化,如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等。治疗这些疾病的药物大多是适用于成人的,需要交代清楚剂量、用法,避免剂量不正确影响药物疗效,产生毒性。
3药物特殊的贮存条件问题
一些生物制品,如丙种球蛋白、干扰素等和微生态制剂如金双岐、培菲康等药物的贮存条件是有特殊规定的。一般适宜的贮存温度为2~8℃冷藏,若不注意贮存条件可能使药物效价降低,甚至提早失效。外科常用的贝复剂和眼科用的贝复舒,属于蛋白质类药物,也应避免置于高温或冰冻环境下,需要2~8℃冷藏,所以调配此类药物时应特别交待患儿家属需要将其放置冰箱内冷藏。
4其他问题
4.1其他药物的用药方法
有些药物应在饭前单独服用,如必奇是蒙脱石散,属于吸附剂,如饭后服用或与其他药物同服时会降低自身疗效,也会影响其他药物发挥作用;多潘立同(吗丁啉)为胃动力及止吐药,空腹口服吸收迅速,胃酸的减少会影响多潘立同的吸收,应在饭前15~30 min服用,若在饭后服用,吸收会有所延迟。舒可捷为胃黏膜保护剂,饭前20 min服用会减少食物对胃黏膜的刺激,而大环内脂类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所以应提醒家长让患儿饭后服用,以减轻副作用。
4.2 B内酰胺类药物
篇9
妻子怀孕后,小王就一直很担心:“我这头发会不会遗传给孩子呢?”“万一生个女孩,再像我这样‘土地贫瘠’,岂不把孩子毁了!”小王把头发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孩子出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大小子,小王高兴地给宝宝起了个乳名:“康康”,希望宝宝的头发健健康康的。打从孩子出生,小王就没闲着,天天测量,记录宝宝头发的生长趋势。还好,经过3个多月的观察,宝宝的头发长势还算不错。
为了让宝宝拥有健康的头发,小王查阅医学书籍、上网求助,了解到宝宝头发的生长和微量元素钙关系密切。于是,整个哺乳期,骨头汤、猪蹄汤,天天给老婆伺候着,什么补钙就吃什么。一是为了下奶,二是补钙。另外。按照医生说的,小王给孩子使用了有助于宝宝钙吸收的“维生素AD滴剂”,而且一直用到了两岁。还好,康康虽然没有“又黑又密”的理想中的头发,但也还算正常。
可是,当康康快3岁时,不知道为什么,本来好好的头发突然掉了很多,尤其是洗头的时候,更是大把大把地脱落,而且总能发现白色的像头皮屑一样的物质掉下来。康康也总是不自主地搔抓头皮,就连睡眠都受到了影响。最初小王以为是宝宝头部油脂分泌旺盛造成的,于是天天给孩子洗头。还专门给孩子买了生发的药物。可是,不但没有效果,反而还出现了三块指甲盖大小的脱发区。这可急坏了小王,赶紧带孩子去了医院。
经过检查,大夫告诉小王,孩子头上这三块“脱发区”医学上称为“斑秃”,可能与精神过度刺激、营养状况以及微量元素异常有关。通过追问病史,小王回忆起宝宝最近确实有过精神刺激。前不久,因为宝宝不听话,小王生平第一次很凶地打了孩子。事后,宝宝玩闹时不小心摔倒在地,磕破了后脑勺。而近期宝宝又开始尿床,夜里总是大喊大叫……大夫听完后说:“不要小看孩子的心理世界,他们和大人一样很丰富,而且更脆弱。并且,现在的孩子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都很强,什么都瞒不过他们。”小王细细回想,还真是这么回事。有一天晚上,他们两口子为了点琐碎的小事发生争执,双方的声音都放大了些。就在这时,他们听到已经熟睡的宝宝哭了,当时他们还以为宝宝是做梦吓着了。“唉!我怎么就没注意到孩子的心理情绪呢!”
根据深入询问的情况,医生对小王的做法进行了批评:“你们对孩子的护理方式有问题,哪有给孩子每次洗头都用洗发液的?甚至连广告上的‘生发灵’、‘生发精’也敢给孩子用?宝宝的头皮稚嫩,那些生发剂根本不适合,并且还可能会引起毛囊堵塞,甚至局部炎症,不但会加重脱发,还可能会给宝宝带来不良的后果呢!”
小王别提多后悔了,赶紧问道:“那么,怎样护理孩子的头发才好呢?”
医生说:“只要天气不是很热,宝宝没有出汗,通常2~3天给宝宝清洗一次头发,这样就可以使宝宝头皮得到良性刺激。频繁使用洗发液容易使头皮变得干燥,加速皮肤代谢,出现头皮屑,引起头皮发痒,出现搔抓现象。由于宝宝的毛囊不像大人那么‘牢固’,反复搔抓会加速毛发的脱落。”
篇10
【关键词】手足口病;呼吸系统损害;护理对策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全年散发,尤以春末夏初多发,以儿童发病为主。临床表现以发热和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为主要特征。重症患儿可见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引发脑炎、脑水肿及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等。个别危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本科对其中的伴呼吸系统损害34例手足口病患儿,除给予常规治疗及基础护理外,特别对呼吸系统损害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在临床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4月至2012年11月我科收治住院手足口病患儿,所有入院手足口病诊断符合卫生部颁发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的诊断标准,将伴有明显咽喉疼痛、咳嗽、气喘、呼吸急促、高热、两肺可闻及干湿罗音、胸片提示有肺部炎症改变的手足口病患儿设定为伴呼吸系统损害的手足口病34例。其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7~56个月。
2 护理对策
2.1 咽喉疼痛的护理
2.1.1 加强对咽喉疼痛引发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的重视及认识
手足口病患儿因口腔特别是咽喉部疱疹、溃疡疼痛而出现拒食、流涎、张口困难、哭闹不眠等[1]。通过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呕吐,双手抖动,通过测心率、呼吸、体温及末梢血微量血糖,排除拒食、哭闹不眠等临床表现不是手足口病转成危重症的表现,并进一步排除其他可能。
2.1.2 做好咽喉疼痛引发哭闹不眠的心理护理
根据患儿的性格特点,做好心理护理,要用温和的态度,爱护体贴患儿,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保持其情绪稳定,避免哭闹[2]。同时向家长解释患儿拒食、流涎、张口困难、哭闹不眠的病因,消除家长的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2.1.3 口腔、咽喉部疱疹、溃疡的护理
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按口腔护理要求轻柔地依次擦洗口唇,牙齿外面、内面、咬合面、咽峡部、牙龈、硬腭、舌面及舌下,每日二次。能配合漱口的患儿晨起、饭前、饭后、睡前漱口。患儿口腔、咽峡部溃疡处涂自制的口腔护理药膏(蒙脱石散1.0g+维生素AD滴剂1滴+维生素B21片+维生素E1粒,用利多卡因调成糊状),每日2~3次[3]。
2.1.4 针对患儿拒食、张口困难的护理
给予清淡、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少量多餐。禁食冰冷、过热、辛辣、过咸、过酸等刺激性食物[4]。确保营养热量供应,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2 对咳嗽、气喘、呼吸急促等呼吸系统症状的护理
2.2.1 加强呼吸系统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咳嗽伴有大量痰液的患儿,首先应稀释痰液,以利咳出,鼓励患儿多饮水。①患儿头颈部抬高15°~30O°,呈头高脚低侧卧位,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以防分泌物吸入造成窒息。②患儿无力咳出痰液,分泌物增多可使呼吸困难加重,此时要尽快吸痰,一次尽量吸净,但吸痰时间不宜过长。吸痰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而快速,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吸痰管尽可能从鼻腔插入,避免从口腔插入会加重口咽部的溃疡。③协助排痰,给患儿定时翻身。吸痰前轻轻拍打胸背部。拍打时五指并拢稍向掌心弯曲,使手指与掌心形成1个空腔,利用震动传递使分泌物进入呼吸道利于吸出[5]。
2.2.2 咳嗽、气喘患儿氧驱动雾化吸入的应用及护理
因手足口病患儿由于口腔疼痛造成口服止咳、祛痰、平喘药物困难,常用氧驱动雾化吸入药物疗法,解除支气管痉挛,降低痰液黏稠度,改变支气管纤毛的运送能力,达到平喘、止咳、排痰的作用。
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常见护理:①患儿及家属对本项治疗知识缺乏了解,在雾化吸入过程中难以配合,甚至部分患者会产生恐惧心理。应给予耐心解释,并反复示范。②选择半坐卧位雾化吸入作为最佳。③控制氧气量流量以 6~8L/min为宜[6]。
2.3 对伴呼吸系统损害手足口病患儿的体温护理
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鼓励患儿多饮水。而伴呼吸系统损害后,患儿体温常常超过39℃,此时应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并给予确当护理:①给高热患儿适中的环境温度,并使室温控制在24℃~26℃。②解开婴幼儿包被,脱去过厚的外衣,将患儿衣服敞开散热,在腹部盖一层毛巾。出汗后及时擦干更换衣被,避免患儿直接吹对流风以防受凉。③前额置降温帖、冰枕,双腋下、腹股沟置冰袋,冰枕用纱布包裹,并用低于体温3℃~4℃的温水擦浴。④体温过高者选择静脉降温法、冷盐水灌肠法或电子医用降温毯降温法[7]。⑤选择解热镇痛药降温:因口服困难,尽可能用栓剂或肌肉注射。⑥注意观察降温效果及末梢循环情况,出现末梢循环不良时应注意四肢保暖[8]。
3 结果
对其中的伴呼吸系统损害34例,除给予常规治疗及基础护理外,特别对出现的症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后,治愈33例,1例患儿由于呼吸急促,肺部湿罗音较多,怀疑有神经性肺水肿可能,立即转上级医院诊治。
4 讨论
当出现明显咽喉疼痛、咳嗽、气喘、呼吸急促、明显高热、两肺可闻及干湿罗音、胸片提示有肺部炎症改变时,说明此时手足口病患儿存在呼吸系统损害,不管这种损害是原发性的,还是继发性的,如果出现,都应及时对出现的呼吸道症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危重症的发生,减轻患儿及家属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阳惠,翟永玲.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J].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09, 1: 35-36.
[2] 应时雨,何瑾.小儿手足口病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J].当代护士,2009,11:43-44.
[3] 陈立华,李清华,苏雨霞等. 手足口病患儿两种口腔护理方法的疗效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1):123.
[4] 胡媛章,玮莉. 普通型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2012,2:71.
[5] 何秀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体会.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J],2009,12(23):30-31.
[6] 潘朝霞.循证护理在急性咳嗽患者氧驱动雾化吸入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20(2)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