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b12范文

时间:2023-03-23 04:24: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维生素b12,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维生素b12

篇1

别名

钴胺素、红色维生素、抗恶性贫血维生素。

食物来源

维生素b12基本不存在于植物中,但鱼、蛋、肉、肝中含量丰富,肠道细菌可以合成,故一般情况下人体不缺乏、但维生素B12是素食者容易缺乏的维生素,也是红细胞生成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

食事提醒

维生素B12与叶酸、钙质同时摄取可产生最佳效果。

食疗保健

维生素B12能促进红细胞形成及再生,预防贫血;能维护神经系统健康;能促进儿童成长,增进食欲;能代谢脂肪酸,使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被身体适当利用;能消除烦躁不安,集中注意力,增强记忆及平衡感。

维生素B12还促使甲基丙二酸转变为琥珀酸,参与三羧酸循环。此作用关系到神经髓鞘脂类的合成及维持有髓神经纤维功能完整,维生素B12缺乏症的神经损害可能与此有关。缺乏时可引起神经障碍、脊髓变性,并可引起严重的精神症状。维生素B12缺乏可导致周围神经炎。儿童缺乏维生素B12的早期表现是情绪异常、表情呆滞、反应迟钝,最后导致贫血。

维生素B12主要用于治疗恶性贫血;与叶酸合用治疗其他巨幼细胞贫血、抗叶酸药引起的贫血及脂肪泻;亦用于某些神经系统疾患如神经炎、神经萎缩等,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肝炎等,以及血液系统疾病如白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治疗。

食事求适

老人、素食且不吃蛋和奶制品的人必须补充维生素B12;

经常应酬且大量喝酒的人,补充维生素B12也是重要的;

在月经期间或月经前补充维生素B12非常有益,孕妇及哺乳期女性也应补充。

成人每日的适宜摄入量是2.4μg。妊娠期间每日的适宜摄入量是为2.6μg;哺乳期的女性则需要2.8μg。

食性物语

篇2

①有效成分含量均匀

根据客户需要,威可达公司生产加工维生素B12添加剂,最终添加剂成品维生素B12含量为0.1%-1%,有效成分含量均匀。

②保形性好

威可达公司维生素B12添加剂不易溶解,在添加入饲料中制作成饲料成品后,即便在水的浸泡下,也可以长时间保持原形不溶解,所以威可达公司维生素B12添加剂除了可以用于一般的畜禽养殖,还可以用来进行水产养殖。

③诱食力强

威可达公司维生素B12添加剂在加工时适宜的高温作用,促使物料产生部分香味物质,增加饲料对于牲畜、禽类、鱼类的诱食力。威可达公司维生素B12添加剂提高了牲畜、禽类、鱼类采食速度,可以有效增加牲畜、禽类、鱼类的采食量。

④方便养殖管理

威可达公司维生素B12添加剂物料均匀,可以在养殖时能够准确了解牲畜、禽类、鱼类的摄取量,从而及时调整投饲量和投饲时间,节约添加剂的使用,防止B12添加剂的浪费。

⑤添加剂安全性提高

一般的添加剂原料,在运输、储存等物流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病菌感染。威可达公司维生素B12添加剂料的挤压加工过程中,通过高强度的水热作用,有效去除大部分有害因子,这样威可达公司维生素B12添加剂就会十分安全。

二维生素B12添加剂的生产工艺创新

1混合颗粒机机型选择创新

混合颗粒机一般分成单螺杆混合颗粒机和双螺杆混合颗粒机2种机型。单螺杆混合颗粒机,对物料变化、产品要求变化等的适应能力较差。威可达公司维生素B12添加剂需要根据客户需要,生产维生素B12为0.1%-1%不同含量,不同粒度的产品,所以单螺杆混合颗粒机不太适用。威可达公司根据需要,创新地使用双螺杆混合颗粒机,这样混合颗粒机使用范围更宽。由于混合颗粒机两个螺杆的协助作用,所以在混合颗粒机挤压过程中物料的走向得到较理想的控制,避免了单螺杆混合颗粒机中出现的逆向隙流,使物料受力均衡,维生素B12添加剂产品颗粒大小均一。而且双螺杆混合颗粒机两个螺杆工作时相互清理粘附于螺杆的物料,所以双螺杆混合颗粒机生产时物料残留很少,节约了原料的使用。

2原料入机水分调节的工艺创新

原料进入混合颗粒机时,为了使得维生素B12添加剂易于成型,需要控制进料时的物料水分。物料水分对维生素B12添加剂产量、生产时的耗能、维生素B12添加剂产品质量、混合颗粒机使用寿命及混合颗粒机的工作平稳性等都有影响。维生素B12添加剂原料的水分提高,那么此后的蒸汽成本和干燥成本相应增加。维生素B12添加剂生产原料需要有一定的水分含量,这样可促使维生素B12添加剂生产原料软化,降低维生素B12添加剂物料对设备的摩擦阻力,降低对混合颗粒机螺杆的驱动力要求,并减小混合颗粒机易损件的磨损。通过威可达公司技术人员的深入研究,认为维生素B12添加剂物料水分22%-31%,是混合颗粒机的适宜操作参数。

3湿法混合工序

维生素B12添加剂的载体一般是玉米淀粉,或者根据客户要求使用碳酸钙、磷酸氢钙、甘露醇作为载体。将玉米淀粉置于混合颗粒机中,然后根据客户要求的维生素B12含量,加入订单含量的维生素B12液体,搅拌10分钟出料,得维生素B12添加剂湿物料后卸出。

4干燥工序及工艺创新

维生素B12添加剂从混合颗粒机出来后,一般水分在25%以上。所以离开混合颗粒机后的维生素B12添加剂颗粒必须干燥,去除维生素B12添加剂部分水分。维生素B12添加剂的干燥通常分为两步进行:热风干燥,冷风干燥。通过沸腾干燥机进行干燥,以进风口温度120℃~130℃的热空气干燥物料。120℃~130℃范围内沸腾干燥机干燥效率高,且维生素B12添加剂物料不易焦化。热风干燥使维生素B12添加剂物料水分降至14%~18%。待出风口温度到从60℃上升到80℃时,将进风口温度设定为40℃,继续引风40分钟后停引风机,卸出干燥维生素B12添加剂物料。调节原料水分,也是调节维生素B12添加剂产品密度的重要措施之一。威可达公司科研人员认为,减少维生素B12添加剂水分的汽化程度,可以使维生素B12添加剂产品密度增高。在螺膛处调节温度,加温促使水分汽化,维生素B12添加剂产品密度下降;在螺膛处用冷却水降温,减少汽化强度,可以使维生素B12添加剂产品密度增加。所以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维生素B12添加剂干燥程度的控制。

5后处理工序、干混合工序及终筛分

检查振动筛状态和筛网情况,根据客户需要选择相应目数的筛网,将维生素B12添加剂干物料加入到振动筛内,干物料经粉碎后同筛下的粉末一同混合,混合得维生素B12添加剂中间体。将维生素B12添加剂中间体置于锥形混合机中,根据客户订单的要求,加入固体维生素B12配方,搅拌30分钟后,从混合机底部接出维生素B12添加剂混合后物料。将混合好的成品粉剂,根据客户需求,使用相应筛网目数的振动筛进行筛分,去除杂物。

6包装及包装前后的质量控制创新

根据包装规格,准确称量维生素B12添加剂并复核,无误后按包装要求进行包装,即双层聚乙烯袋扎口及铝箔袋热封。打包工序对于维生素B12添加剂质量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无论维生素B12添加剂前序的所有生产工序是否符合维生素B12添加剂加工要求,对维生素B12添加剂打包环节都应该加大力度进行监控。质检员要对维生素B12添加剂产品进行仔细的检查,如果发现维生素B12添加剂质量问题,需要及时反馈给维生素B12添加剂生产线上的生产者或控制者,以便对维生素B12添加剂生产工艺进行改进,以保证维生素B12添加剂产品质量。在维生素B12添加剂打包时,当标签被加入并封口后,必须保证维生素B12添加剂没有生产失误问题,维生素B12添加剂粒度符合要求,B12有效含量指标检测合格,维生素B12添加剂包装重量在误差规定范围之内。

三维生素B12添加剂生产工艺中的质量控制创新

1提高与完善维生素B12添加剂设备的性能

机电设备对维生素B12添加剂产品质量有着直接影响。所以混合颗粒机、沸腾干燥机、封口机等设备,决定了维生素B12添加剂产品外观、均匀度以及封口的好坏。所以在维生素B12添加剂生产设备的管理上,必须责任到人,加强维生素B12添加剂生产设备的维修与维护,提高与完善维生素B12添加剂生产设备的性能,使维生素B12添加剂生产设备能够有效的投入高质量的维生素B12添加剂生产中。在维生素B12添加剂生产中,要严格按照维生素B12添加剂生产工艺要求进行生产。在维生素B12添加剂生产中,要进行合理工艺设计和工艺参数的选择避免在维生素B12添加剂生产中发生设备故障,减少加工过程物料残留,更好地生产出合格维生素B12添加剂产品。

2制定科学的维生素B12添加剂质量控制制度

篇3

【关键词】 维生素B12 ;耳穴注射;妊娠剧吐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8.055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 by combin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by vitamin B12 auricular point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emesis gravidarum. Methods 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hyperemesis gravidarum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cupoint group and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intravenous infusion for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acupoint group received vitamin B12 auricular point injection on both sides, and the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group received vitamin B12 through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Curative effects were compared in three groups. Results The acupoint group had shorter mean treatment time as (4.20±0.74) d than (5.3±0.78) d in the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group and (5.43±0.82) 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acupoint group had higher cure rate than the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Combination of vitamin B12 auricular point injection and intravenous infusion in treating hyperemesis gravidarum provides its clinical effect through acupuncture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which is better than single treatment by acupuncture or drug, and simple sum of their respective effects.

【Key words】 Vitamin B12; Auricular point injection; Hyperemesis gravidarum

孕D妊娠5~10周频繁恶心呕吐, 不能进食, 体重较妊娠前减轻>5%, 体液电解质失衡及新陈代谢障碍, 称为妊娠剧吐, 发生率0.5~2.0%[1]。妊娠早期合并妊娠剧吐会影响到孕晚期母婴结局, 胎儿生长受限(低体重儿及小于孕龄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增加, 故临床上要重视妊娠剧吐的发生和治疗[2]。长期以来妊娠剧吐多采用静脉补液支持治疗, 在静脉补液基础上, 分别予维生素B12耳穴注射、肌内注射, 通过三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探讨临床治疗妊娠剧吐的最佳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12月本院妊娠剧吐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诊断均符合《妇产科学》诊断标准[1], 排除非妊娠所引起的呕吐, 并经 B超、肝功能、尿10项、血生化等检查, 排除葡萄胎、肝炎, 维生素 B12过敏史的患者。患者年龄20~38岁, 孕6~10周计划内怀孕, 体温及肝肾功能均正常, 尿(++)-(+++)。随机分为对照组、穴位组与肌注组, 各30例。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补液, 先禁食 2~3 d, 每天静脉滴入糖盐水3000 ml, 输液中加入氯化钾、维生素C、维生素B6、碳酸氢钠。在静脉补液基础上, 穴位组予维生素 B12注射液, 取两侧耳穴:胃、贲门穴位各注入0.5 ml, 1次/d。肌注组予维生素B12注射液1 ml, 1次/d, 肌内注射的治疗方法, 3 d为1疗程。

1. 3 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时间及治疗效果。治疗效果根据卫计委《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治愈:主症(恶心、 呕吐等)、次症均消失或明显改善, 或主症改善, 其余症状完全消失, 化验室检查转阴。有效:主症、次症均有改善, 化验室检查有好转。无效:主症、次症均无改善, 化验室检查无改变。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穴位组平均治疗时间为(4.20±0.74)d, 均短于肌注组的(5.30±0.78)d、对照组的(5.43±0.82)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组治愈率均高于肌注组及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妊娠早期约50%的孕妇会出现恶心呕吐, 约10%的孕妇在整个妊娠期持续恶心呕吐[3, 4]。妊娠剧吐是妊娠呕吐最严重的阶段, 往往因医患对早孕期用药安全性的顾虑而延误就诊或治疗不足导致孕妇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母亲生命, 被迫终止妊娠[5]。因病因尚不十分清楚, 长期以来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西医补液支持疗法, 仍有反复性妊娠剧吐和顽固性妊娠剧吐。近年来, 对于妊娠剧吐的对症治疗尤其是西药的应用有了很大进展, 中医学者在防治妊娠剧吐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妊娠剧吐, 中医称妊娠恶阻, 其机制为冲脉之气上逆, 胃失和降[6];在中医中药方面, 多采用健脾益胃[7, 8]、和胃降逆[9] 、养肝和胃[10] 、疏肝和胃[11]、抑肝和胃[12]等理法方药治疗, 患者常因汤药气味难以接受。在针灸方面, 临床上多采用针刺中脘、上脘、下脘、足三里、内关等穴位[13, 14], 维生素B1、B6穴位注射[15], 耳穴按压法[16]等方法治疗。针灸因其避免药物首过效应, 且具有价格低廉、作用迅速、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维生素B12按美国药物与食品管理局(FDA)药物分级标准为A级。是一种由含钴的卟啉类化合物组成的B族维生素。其以辅酶的形式存在, 可以增加叶酸的利用率, 促进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的代谢, 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此课题以西医常规对症支持治疗保证每天热量的基本供应, 同时结合维生素B12耳穴注射、肌内注射, 因为妊娠剧吐正值胎儿脑及神经系统迅速分化的时期, 维生素(叶酸、维生素B12)及蛋白质的摄入尤为重要。

法国医学博士P.Nogier对耳穴进行较深入的研究, 于1957年发表了形如胚胎倒影的较为完整的耳[17]。“经之所过, 主治所及”。人体内脏在耳廓上相应部位的反应点, 恰恰是在迷走神经耳支分区内, 刺激耳穴产生的神经冲动, 如刺激与呕吐有关的耳穴如神门、胃穴等, 可经耳-迷走-内脏反射途径影响呕吐中枢, 减少恶心呕吐[18]。耳穴注射疗法, 是用微量药物注入耳穴, 通过注射针对穴位的刺激和药物的药理作用, 协同调整机体功能, 促进疾病恢复, 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18]。

经皮穴位电刺激预防恶心呕吐已被证明有效[19]。现代研究也表明, 胃运动受到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双重神经支配。针刺治疗能够促进胃排空和消化液的分泌, 正是通过激活了迷走神经通路和阿片肽通路而实现的[20]。运用针刺疗法可增高胃电主功率, 调节胃动素、胃泌素、生长抑素等胃肠激素水平, 且针刺的疗效优于促胃肠动力药, 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 其总有效率为73.5%~95%[21]。

本研究选用耳穴中的胃穴、贲门穴调和脾胃、理气降逆。结果穴位组治疗时间均短于肌注组及对照组, 其治愈率高于均高于肌注组及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可以较为迅速地减轻孕妇剧吐症状, 恢复孕妇健康, 促进胎儿发育, 从而达到治疗妊娠剧吐的目的。

有研究[22]表明不同时间进行穴位刺激干预所取得的预防恶心呕吐效果不同。这为维生素B12耳穴注射治疗妊娠剧吐下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与思路。目前维生素B12耳穴注射治疗妊娠剧吐既缩短疗程, 经济节约, 又减少住院时间, 对患者及提高医院病床周转使用率达到双赢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谢幸, 苟文丽.妇产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80.

[2] 宋婧, 黄亚绢.妊娠剧吐与围产结局病例对照研究.中国妇幼保健, 2009, 24(12):1613-1615.

[3]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ACOG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Practice Bulletin:nausea and vomiting of pregnancy. Obstet Gynecol, 2004, 103(4):803-814.

[4] Niebyl JR. Clinical practice. Nausea and vomiting in pregnancy.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0, 363(16):1544-1550.

[5]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妊娠剧吐的诊断及临床处理专家共识(2015).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5, 50(11): 801-804.

[6] 马宝璋, 齐聪. 中医妇科学.第3版.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135.

[7] 韩慧, 颜美心.自拟加味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妊娠恶阻60例体会.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29(1):148-149.

[8] 康冰.安胃饮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恶阻临床疗效观察.中医临床研究, 2014, 6(33):16-20.

[9] 李海峰.轻量连、苏、生姜汤治疗妊娠恶阻的效果观察.海南医学, 2012, 23(8):72-73.

[10] 邱玉叶.和胃降逆汤治疗妊娠恶阻临床观察.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37(4):417-418.

[11] 吕秀梅.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妊娠恶阻72例.光明中医, 2014, 29(1):101-102.

[12] 赵芸.抑肝和胃饮治疗妊娠恶阻肝胃不和证22例.江苏中医药, 2014, 46(9):36-37.

[13] 谢瑜.针灸辨证取穴治疗妊娠恶阻32例.陕西中医, 2014, 35(5):597-598.

[14] 阎凌, 刘瑞荣, 纪凤双, 等, 针刺疗法治疗妊娠剧吐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29):3246-3304.

[15] 关晓玲.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妊娠恶阻36例.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27):180-181.

[16] 朱磊, 谢静, 李红梅.耳穴贴压法治疗妊娠恶阻32例.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35):4587-4588.

[17] 徐恒泽. 针灸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01.

[18] Xu SY, Zheng SL, Wang QL, et al. Effect of ear-acupiont acupuncture and pressing on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in gynecological surgery patients. Zhen Ci Yan Jiu, 2009, 34(34):143-144.

[19] Lee A, Done ML. Stimulation of the wrist acupuncture point P6 for preventing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1, 3(3):CD003281.

[20] Chen J, Song GQ, Yin J, et al. Electroacupuncture improves impaired gastric motility and slow waves induced by rectal distension in dogs.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Gastrointestinal & Liver Physiology, 2008, 295(3):G614.

[21] 胡希 张红星, 周利. 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进展. 针灸临床杂志, 2012, 28(2):60-63.

篇4

第一:食物中的维生素B12与蛋白质结合,进入人体消化道内,在胃酸、胃蛋白酶及胰蛋白酶的作用下,维生素B12被释放,并与胃粘膜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内因子(IF)结合。维生素B12-IF复合物在回肠被吸收。维生素B12的贮存量很少,约2~3mg在肝脏。主要从尿排出,部分从胆汁排出。

第二:维生素B12的功效是:促进红细胞的发育和成熟,使肌体造血机能处于正常状态,预防恶性贫血;维护神经系统健康以辅酶的形式存在,可以增加叶酸的利用率,促进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

第三:有些病人对该品有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使用时应注意。,过量的维生素B12会产生毒副作用。据报道注射过量的维生素B12可出现哮喘、荨麻疹、湿疹、面部浮肿、寒颤等过敏反应,也可能相发神经兴奋、心前区痛和心悸。维生素B12摄入过多还可导到叶酸的缺乏。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关键词] 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高同型半胱氨酸;冠心病

[中图分类号] R9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b)-044-02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folic acid,VitB6 and VitB12 on the treatment of high homocysteine typ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LUO Haipan

(Department of Medicine, Health Center of Fenglang,Dabu 514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ppraise the effective of folic acid, VitB6 and VitB12 on high homocystein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There were 78 cases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routine treatment added Folic Acid, VitB6 and VitB12) and control group(routine treatment),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was one month for both groups, observed Hcy,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ECG prior treatment and post treatment. Results: The Hcy level in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as (25.9±8.1) μmol/L and (17.8±7.6) μmol/L,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wo groups was 90.0% and 55.3%. Treatment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in relaxation rate of Hcy level and ative effect. Conclusion: Folic acid,VitB6 and VitB12 are effective on high Hcy typ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Key words] Folic acid; VitB6; VitB12; Homocystein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近年来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为了解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能否降低冠心病的危险性或改善冠心病病情,本科采用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干预治疗冠心病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40例,发现有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2月~2009年12月广东大埔枫朗镇卫生院,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1]确定诊断为冠心病并有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患者78例,且所有研究对象都已排除其他风湿性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及肿瘤等病史或有影响Hcy水平药物服药史(如甲氨喋呤、卡马西平、苯妥英、一氧化二氮、6-氮尿嘧啶苷等)。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45~76岁,平均63岁;治疗前Hcy水平为(30.8±9.2) μmol/L。对照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44~77岁,平均62岁;治疗前Hcy水平为(29.7±9.8) μmol/L,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溶栓、扩张冠状动脉血管、抗血小板、降低血黏稠度、减少心肌耗氧、镇静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叶酸800 μg/d,维生素B6片20 mg/d,维生素B12片200 μg/d,疗程为1个月。

1.3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测定

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分别抽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 ml,立即送检,30 min内3 000 r/min离心10 min,提取血清于-80℃低温冰箱冷冻保存至Hcy测定。Hcy测定采用循环酶法,按试剂盒(四川省迈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操作步骤进行操作。诊断标准以目前较公认的标准, 正常空腹血浆Hcy浓度为5~15 μmol/L,>15 μmol/L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1.4 疗效判定

冠心病疗效标准及心电图疗效标准均按1979年上海心血管会议修订的《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显效:心绞痛等主要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心电图恢复正常或达到大致正常;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明显减轻,心电图ST段回升≥0.05 mV,但未达正常水平,主要导联倒置T波改变变浅(达25%以上者),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改善者;无效:心绞痛主要症状无改善,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加重:心绞痛等主要症状与心电图较治疗前加重。总有效=显效+有效。在综合疗效判断时,若心绞痛等症状疗效与心电图疗效两者不一致时,应以疗效低的结果为综合疗效。

1.5 统计学方法

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结果以(x±s)表示,统计学方法采用SAS 6.0统计软件进行资料处理,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经口服叶酸加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治疗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下降,较对照组常规治疗后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治疗前后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2,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近年来大量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显示,高Hcy血症与冠心病(CHD)的广泛性和严重性有关[2]。李春兰等[3]检测30例正常人和60例冠心病(CHD)患者,冠心病患者中1支病变20例,2支病变23例,3支病变17例。结果显示:冠心病组血浆Hcy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1支病变、2支病变、3支病变组的Hcy水平依次增高,说明冠心病患者血浆Hcy水平越高,则其冠状动脉病变越广泛,病变程度越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机制涉及多个环节:血管内皮损伤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始动环节,Hcy对血管内皮有直接的细胞毒作用[4];有研究认为Hcy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活性氧,直接损伤内皮或加强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抑制NO合成酶的合成和活性,减少NO的合成,从而导致内皮功能障碍[5];Hcy可使动脉平滑肌细胞内cyclinmRNA和fos癌基因表达增强,诱导静止期细胞进入分裂期,促进动脉平滑肌细胞迅速(VSMCS)增殖,而VSMCS的增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显著病理学特征;Hcy还可通过激活血小板而增强其聚集性,诱导产生或激活促凝血物质(如因子Ⅴ、Ⅹ),还可通过抑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与内皮细胞及纤溶酶原的结合,减少纤溶酶的形成等途径来影响凝血及纤溶过程,使机体处于血栓前状态[6]。传统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家族史和吸烟)对Hcy升高无明显影响[7],高同型半胱氨酸是冠心病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高同型半胱氨酸的控制已成为冠心病防治的重要环节[8]。而Hcy作为一种含硫分子的氨基酸,在体内经蛋氨酸脱甲基化生成,主要通过再甲基化和转硫途径代谢,在代谢中需蛋氨酸合成酶、胱硫醚β合成酶(CBS)及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B6参与[9]。目前有研究表明血清Hcy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呈负相关[10]。

本研究显示冠心病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疗效显著,这与国内报道基本一致[11],且对冠心病有显著疗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Hcy有关。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2-273.

[2]荣嵘,张爱民,樊春红,等.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患者及多项生化指标关心的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1):77-80.

[3]李春兰,陈哲林,游卫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30(9):7336.

[4]Moat SJ,Lang D,ML Dowell IFW,et al.Folate,homocysteine,endodaelial function and caldiovascular disease[J].J Nut Biochem,2004,15(1):64-79.

[5]Faraci FM,Lentz SR.Hyperhomocysteinemia,oxidative stress,and cerebral bral vascular dysfunction[J].Stroke,2004,35(1):345-347.

[6]郑港,刘兆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心血管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1,17(5):236-238.

[7]孙轶然,蔺瑞兰,崔卫东.同型半胱氨酸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临床意义[J].医学综述,2009,15(15):2235-2237.

[8]王真,郭静宣,王天成,等.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的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00,39(7):443.

[9]郭航远,丁芳,邢杨波,等.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变化及叶酸的干预治疗[J].科技通报,2003,16(9):185-487.

[10]方理刚,朱文玲,朱广瑾,等.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及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3(9):515-519.

篇6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维生素B12;叶酸

腔隙性脑梗死在临床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且具有多发性, 发病率、致残率极高, 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为不利的严重影响, 有的还会危及到患者生命。经资料研究发现, 维生素B12缺乏与患者血管性疾病产生存在密切相关性。维生素B12属于同型半眺氨酸合成蛋氨酸的一种辅酶, 是否可以用作腔隙性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并无较为统一规定。本文选取9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 分析血清维生素B12变化情况,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7月~2013年10月9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 其中男60例, 女30例, 年龄50~85岁, 平均年龄(66.5±8.4)岁。按照患者脑梗死(NIHSS)评分, 患者中有轻度41例, 中度28例, 重度21例;其中存在高血压症状者43例, 冠心病者36例, 糖尿病者23例, 高血脂者16例。并选取同时期非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58例, 女32例;年龄53~80岁, 平均年龄(66.8±3.5)岁;其中高血压者42例, 冠心病者35例, 糖尿病者25例, 高血脂者17例。两种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患者均空腹状态持续12 h, 次日清晨于空腹下抽取4 ml静脉血, 将其分离取出血清, 经化学发光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盒, 按照操作步骤严格按照执行检测维生素B12与叶酸水平。

1. 3 病情判定标准 患者脑梗死病情判定按照NIHSS评分分成轻度、中度、重度, 轻度NIHSS评分15分[1]。

2 结果

研究组中检测维生素B12与叶酸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维生素B12在人体核酸代谢时起到重要辅酶作用, 可以确保人体神经细胞结构晚上, 并具有良好功能, 若其缺乏会导致神经细胞能量代谢与蛋白质合成受到极为一种不利影响, 导致神经髓鞘无法正常形成, 使得正常膜结构遭受较大破坏, 导致血管平滑肌出现大量增殖现象, 机体血小板发生黏附性上升现象, 使得动脉粥样硬化, 从而引发腔隙性脑梗死神经系统遭受损伤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维生素B12含量减少会使得临床症状对人体动脉硬化发挥有效促进作用及诱发性。微血管出现病损现象可以使得外周神经发生缺血性受损现象, 引发神经病变及营养障碍症状发生。维生素B12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造成影响在临床研究中认为与同型半胱氨酸氧化可以分解氧自由基和氢氧根自由基有关, 使得脑血管内内皮细胞受到严重损害, 导致动脉硬化症状产生并发展, 极易引发脑血管疾病。半胱氨酸与其代谢物可以提高促血小板聚集因子含量, 从而导致血栓形成几率增加。有研究资料显示[2], 维生素B12与叶酸水平发生改变对脑梗死产生较高影响力度主要是因其对半胱氨酸产生作用, 引发脑梗死疾病发生机制主要是半胱氨酸氧化可以形成自由基, 从而能够直接性对脑血管细胞产生损, 而且能够增加低密度脂蛋白氧化速度, 速度动脉粥样硬化速度进一步上升, 最终引发脑血管疾病出现, 例如脑梗死和脑出血等症状。半胱氨酸与代谢产物可以提高凝血因子V自身效果, 从而引发血小板提高聚集性, 且减少C反应蛋白效果, 由此形成血栓[3]。

本文研究组维生素B12含量明显减少,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目前, 维生素B12属于一种价格低廉药品, 若长期服用并不会产生较高不良反应几率, 其能够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产生, 临床效果明显。因此, 成年人合理调整饮食结构, 增加维生素B12摄取, 可以减少脑血管疾病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江名芳.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山东医药, 2013, 5(14):21.

[2] 陶永苍.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超慢涨落图变化的意义.山东医药, 2012, 52(9):41.

篇7

【关键词】 血管性头痛;维生素B12;太阳穴治疗

血管性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症状,症状突出,有关检查多无异常发现,传统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差,易复发。在探索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中,我们发现用维生素B12头部痛点及两侧太阳穴注射治疗神经血管性头痛和多种原因引起的头痛头晕具有特效,2007年5月以来,我们用上述方法治疗115例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115例,男性41例,女性74例,年龄14~72岁,以20~55岁年龄段较多,病程最短15天,最长10年,多数为1~2月,病程较短者多因受凉感冒后发生,病程较长者反复发作,受凉感冒后可加重。门诊20例,住院患者95例,住院病例中,以头痛原因待查收住院26例,以其它主要疾病入院,同时伴有头痛头晕反复发作69例,大部分患者主要症状为头部持续胀痛伴头晕,阵发性短暂头部部位不固定,搏动性或刀剌样痛,患者因痛反复发作,疼痛剧烈难忍,常伴有恐惧感。全部病例接受本方法治疗前,都曾反复就医,经中西药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明显。用本方法治疗前,75例颈部多普勒超声检查,54例有血管扩张或脑供血不足情况,全部患者经血象,血生化,头颅CT及其它有关检查,排除脑炎,脑膜炎,高血压,颅内外肿瘤,五官,颈部及其它原因所致器质性疾病。根据1988年国际头痛病学会有关标准及中国6城市,偏头痛流行病学调查诊断标准确诊为血管性头痛101例,症状突出难明确诊断14例。

2 治疗方法

找准头部压痛点,凡是神经血管性头痛和其它不明原因引起的头痛头晕患者,查体时,在枕骨下方,即风池穴周围,患者无感觉痛处,视头痛头晕程度情况,常有与头痛程度一致的明显压痛。头痛显著者,检查时稍触患者痛难忍。找痛点时,术者站在患者背后,用左拇指,在患者枕下左右按压寻找出两侧明显压痛点,压痛点找准后,常规碘酒,酒精消毒,取5毫升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维生素B12,0.5mg×2支,术者左拇指紧压痛点,右手持注射器,沿左拇指尖部进针至颅骨,抽吸无回血后,缓慢推入药液0.2毫升左右后,注射器边退边推,每侧0.8毫升,注射完毕,酒精棉球压迫针点止血,双侧太阳穴常规消毒后,用同样方法每穴各注射0.2毫升。5天后无论头痛是否存在,同样药物和方法再巩固治疗一次,2次注射治疗无效者,不再行第三次注射。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断 显效:药物注射10分钟后头痛,头晕,头昏渐消失,5天后痛点压痛消失;有效:上述治疗后症状消失,5天内又出现头痛,但症状明显减轻,再次注射治疗后症状可消失;无效:上述方法注射治疗2次症状无改善或无明显改善,加用或改用其它药物或治疗方法。

3.2 治疗结果 显效109例,占94%,有效6例,占6%,全部有效,有效率为100%。治疗效果显著好于传统治疗血管性头痛用药,以及当前常用的盐酸氟桂利嗪及其它治疗方法和药物。

4 讨论

神经血管性头痛临床多见,血管性头痛以反复发生的单侧或双侧阵发生剧痛为特征,根据研究资料表明[1,2],偏头痛的发作与血小板凝集,血液流变学变化,生化尿常有关。偏头痛发作前驱期,发作期存在不同的理化因子改变。前期仅颅内外血管收缩,发作期血管舒张的理论,但发病机理至今仍善未完全明了。从较多临床观察和我们的临床体会,我们认为头痛发作时的疼痛频率和不规律性,疼痛机理神经因素可能是主要的。头痛压点位于风池穴处,该处是头部神经血管走行的主要集中部位,是中医经络学说手足少阳经和阳维脉的交汇穴,也是中医治疗各原因所致头痛的主要穴位,太阳穴是治疗头痛的常用辅助穴位,配合痛点治疗效果显著。本组病例中,部分患者头痛发生前有明显受凉感受冒史,偏头痛的发病诱因与外感风寒有密切关系,外感风寒后,风池穴周围组织及所经此处上行的神经血管,可能发生无菌性炎性水肿。维生素B12是由肝脏提取的含钴物质,为细胞合成核过程中的主要辅酶,参于体内胆碱,氯基酸及脂肪代谢与糖代谢,缺乏时叶酸代谢发生障碍。维生素B12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还能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炎,神经萎缩,神经痛的治疗。止痛与治疗作用可能与上述机理有关,但维生素B12并非麻醉止痛药,止痛快,不易复发机理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本方法效果显著,易于掌握,价格低廉,适用性强。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脑梗死;叶酸;维生素B1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9(b)-0066-03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HHcy)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1]。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致脑梗死的作用机制之一为氧化应激机制导致血管内皮损伤[2]。氧化应激产生的炎症因子如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是引起脑水肿和神经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3],而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otal homocysteine,t-Hcy)与脑梗死患者体内炎症因子的关系,研究尚少。本实验通过观察叶酸和VitB12治疗对HHcy脑梗死患者血清t-Hcy、hs-CRP、TNF-α、IL-8、MMP-9的影响,探讨其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12例HHcy脑梗死患者,所用患者均符合1996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4],全部患者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脑梗死,且空腹血浆t-Hcy≥15 μmol/L。本研究得到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获得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男68例,女44例,年龄24~75岁,平均(60.98±11.44)岁,排除标准:①正在使用影响Hcy水平的药物;②有明确的VitB12缺乏或巨幼细胞贫血;③有急性炎症或肿瘤患者;④大量饮酒(每日酒精摄入>60 g);⑤有肝肾功能障碍患者。

1.2 分组及观察内容

将112例HHcy脑梗死患者设为实验组,同期112例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心脑血管病、肝肾疾病、结缔组织疾病史,设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t-Hcy、hs-CRP、TNF-α、IL-8、MMP-9的检测及比较。将实验组112例HHcy脑梗死患者根据性别、年龄及病情严重程度(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NIHSS)匹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分为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给予抗血小板、监控血压及血糖、脑保护及改善脑循环等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VitB12 0.5 mg口服,qd,叶酸5 mg口服,qd,对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进行血清t-Hcy、hs-CRP、TNF-α、IL-8、MMP-9的检测及比较。

1.3 检测方法

1.3.1 标本采集 受试者于清晨空腹采静脉血5 mL放于分离管中, 3000 r/min离心10 min(离心半径为10 cm),抽取上层血清-70℃冰箱保存。

1.3.2 标本检测 采用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cytometric bead array,CBA),应用流式细胞仪(facsc calibur)检测两组血清TNF-α、IL-8水平,试剂盒购自BD-pharmingen基因有限公司。t-Hcy检测采用循环酶法,仪器为HITACHI7600,hs-CRP检测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LST型,仪器为HITACHI008。MMP-9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仪器及试剂盒均购自雅培公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0.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关指标的检测情况

实验组血清t-Hcy、hs-CRP、TNF-α、IL-8、MMP-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干预组与常规治疗组相关指标的检测情况

治疗前血清t-Hcy、hs-CRP、TNF-α、IL-8、MMP-9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干预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 < 0.05)。见表2。

3 讨论

大量研究结果证实高同型半胱氨酸是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5],但其引起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可能机制有: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Hcy在自身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超氧化物阴离子、过氧化氢及羟基等活性氧物质,即氧化应激损伤血管内皮。②通过对内质网应激导致细胞凋亡。③可以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殖并向下移行,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④通过增加凝血因子Ⅴ和Ⅹ的活性,选择性地抑制血栓调节素的表达,降低抗血栓形成因子活性,干扰内皮细胞表面纤维蛋白溶解特性,破坏凝血和纤溶之间的平衡,促使血栓形成。⑤可以导致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与Hcy结合的LDL易被巨噬细胞吸收形成胆固醇沉积,形成泡沫细胞[2]。本研究观察到HHcy的脑梗死患者比正常健康人群具有较高的炎性反应,提示HHcy易致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卒中与患者体内高水平的炎症因子有关,相关研究结果也提示升高的Hcy使机体循环中多种炎症因子如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IL-8等生成增多,从而刺激MMP-9生成[6-7]。

本研究提示在脑梗死急性期hs-CRP明显增高。CRP是一类机体炎性反应或组织破坏性病变出现在血液中的急性时相蛋白质,其中hs-CRP是一种评估低水平炎症的方法。CRP主要由肝细胞在IL-6、TNF-α的刺激下合成[8]。CRP与C多糖、磷脂、阳离子结合的复合物都可激活补体生成大量的C5协同促进了脑组织的损伤,有研究显示hs-CRP可能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预测因子,它可以直接诱导内皮细胞凋亡,促进单核细胞产生TNF-α、MMP等炎症因子,导致脑损伤[9]。叶酸是人体内重要的辅酶,它是一碳单位的载体,参与嘌呤、嘧啶等物质的合成,影响DNA的甲基化,对维持遗传物质稳定性有重要作用[10]。叶酸和VitB12是神经系统发育和维持正常功能其重要作用的维生素,又是Hcy代谢必需的辅助因子,叶酸具有独立的抗氧化作用[11],对于HHcy的预防和治疗主要通过补充叶酸和VitB12等来控制Hcy的水平。本研究也证实通过补充叶酸和VitB12,HHcy脑梗死患者的t-Hcy水平明显下降,这与VISP研究结果是一致,而在t-Hcy水平明显下降的叶酸和VitB12组hs-CRP的水平也低于常规治疗组。提示叶酸和VitB12可能通过降低t-Hcy从而下调hs-CRP的水平,减轻炎性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Hcy促炎性表达有关。

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的重要结构为细胞外基质,它的完整性是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稳定的关键。细胞外基质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其紧密连接的功能状态与BBB的通透性密切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组含Zn2+能降解细胞外基质的蛋白酶,参与胚胎正常发育与组织重构、生殖,并在多种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其中MMP-9是细胞外基质降解的主要介质,可有单核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等多种细胞分泌。它能降解脑血管基底膜、纤维连接蛋白和层黏连蛋白等,与脑缺血后血脑屏障的破坏及血管源性水肿有关,在脑缺血再灌注后MMP-9由TNF-α在转录水平促进表达,它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导致脑微血管结构完整性被破坏,从而破坏血脑屏障BBB,导致继发性脑水肿和脑损伤,具有神经毒性[12-13],也是脑缺血后炎性反应的一部分,对其进行抑制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血管源性水肿[14-15]。

TNF-α是一种多细胞分泌产生的炎症因子,它可以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并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破坏血脑屏障,加重白细胞浸润和脑水肿,诱导机体产生IL-1、IL-6、IL-8等其他细胞因子,使多形核白细胞(PMN)在血管内皮细胞上聚集,并导致局部缺血和血栓形成。IL-8是1987 年Yoshimura 发现的由多种细胞产生的具有趋化作用的早期炎症因子, 能趋化中性粒细胞、T细胞参与炎性反应,引导中性粒细胞变性及颗粒释放,并激活中性白细胞、内皮细胞产生自由基、氮氧化合物、蛋白酶及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形成瀑布效应,是损伤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16]。它是由TNF-α、IL-1β诱导产生的,它是介导多形核白细胞(PMN)活化并且互相聚集的关键因子,同时也增强PMN表面与细胞黏附分子的结合活性,使PMN在血管内皮细胞上聚集,造成微循环障碍和脏器功能损害。本研究提示所有HHcy的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IL-8、MMP-9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与hs-CRP的水平一致。两组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后hs-CRP、TNF-α、IL-8等炎症因子及MMP-9均有下降,其中叶酸和VitB12 治疗组在治疗后hs-CRP、TNF-α、IL-8、MMP-9的水平下降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Hcy水平也较治疗前下降明显,但在常规治疗组t-Hcy水平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本研究提示叶酸和VitB12治疗在降低t-Hcy的同时,脑梗死患者体内t-Hcy、hs-CRP、TNF-α、IL-8、MMP-9也有明显的下降,提示两者有因果关系,即叶酸和VitB12治疗在通过蛋氨酸代谢减少t-Hcy生成的同时,可能下调hs-CRP、TNF-α、IL-8、MMP-9的表达,从而减轻脑损伤,为叶酸和VitB12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新依据,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炎性反应;②有效地减少血压波动;③影响氧自由基有关,t-Hcy与脑梗死患者体内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设计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0.

[2] 朱开端,雷惠新,郑峥,等.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1):95-97.

[3] Sun Y,Jin K. Neuronal nitrieoxide synthase and ischemic-induced neurogenesis [J]. Jcereb Blood Flow Metab,2005,25(4):485-493.

[4] 中华神经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5] homocysteine studies collaboration. Homocysteine and risk of ischemic heat disease and stroke:a meta-analysis [J]. JAMA,2002,288:2015-2022.

[6] Zeng X,Dai J,Remick DG,et al. Homocysteine mediated expression and secretion of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interleukin-8 in humanl monocytes [J]. Circ Res,2003,93(4):311-320.

[7] SilVerman MD,Tumuluri RJ,Davis M,et al. Homocysteine upregulates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expression in cultured human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 and enhances monocyte adhesion [J]. An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2,22(4):587-592.

[8] Thomas L.Clinical Laboratory Diagnostics Use And Assess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Results[M]. Shanghai: Sha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2004:677-682.

[9] 蒋雯巍,蒋雨平.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7,15(3):306-309.

[10] Feneeh M. The role of folic acid and Vitamine Bl2 in gcnome stability of human Cells [J]. Mutation Research,2001,475(1-2):57-56.

[11] 刘欢,黄国伟,刘莉,等.叶酸、维生素B6、B12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营养学报,2007,29(4):344-347.

[12] Kamada H,Yu F,Nito C,et al. Influence of hyperglycemia On oxidative stress and matrix mctalloproteinase-9 activation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 rats:relation to blood—brain barrier dysfunction [J]. Stroke,2007,38(3):1044-1049.

[13] Rosell A,Ortega-Aznar A, Alvarez-Sabin J,et al. Increased brain express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aRer ischemic and hemorrhagic human stroke [J]. Stroke,2006,37(6):1399-1140.

[14] Magnoni S,Baker TS.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adenovi mL-mediated gcne transfer of TIMP-l and-2 in ischcmic brain injury [J]. Gene Ther,2007,14(7):621-625.

[15] Yang Y,Estrada EY,Thompson JF,et al.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ediated disruption of tight junctionproteins in cerebral vessels is reversed by synthetic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hibitor in focal ischemia in rat [J]. J Cereb Blood Flow Metab,2007,27(4):697-709.

篇9

【关键词】 灼口综合征;维生素B12;利多卡因;舌神经阻滞

灼口综合征(burning mouth syndrome, BM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 发病率很高, 多为中老年妇女及老年人, 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 可能与精神心理、局部因素、全身因素等因素有关。其症状是患者自感舌尖部及舌缘部有辣痛、刺痛, 轻度持续, 但舌质形态、功能无任何异常, 临床检查无其他阳性体征, 有时可能伴有牙龈等其他部位的疼痛, 患者比较痛苦。目前灼口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不尽一致, 多以病因治疗为主。如全身用药, 改善全身代谢、性激素水平, 但疗效一般, 且毒副反应较大。

作者采用维生素B12加利多卡因局部舌神经阻滞治疗灼口综合征, 营养舌神经, 改善局部症状, 以达到治疗的效果。旨在观察维生素B12加利多卡因局部舌神经阻滞治疗灼口综合征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吉林市中心医院口腔科门诊的灼口综合征患者, 从2011~2012年共收集病例68例, 其中男22例, 女46例, 年龄34~77岁。发病时间1个月 ~ 2年, 部位主要为舌尖及舌缘部12例, 伴有唇部等其他部位的疼痛。排除标准: ①对维生素B12、利多卡因过敏者。②近期用其他方法治疗过的患者。③不能按时复诊的患者。

1. 2 药物及给药方法

1. 2. 1 药物 ①维生素B12注射液, 规格:1 ml:0.5 mg, 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②利多卡因注射液, 5 ml: 100 mg, 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 2. 2 给药方法 维生素B12, 2支/次(1 ml/支), 用利多卡因稀释至5 ml, 注射于双侧舌神经部位, 2.5 ml/侧, 1次/d, 5 d为1个疗程。

1. 3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 停药18个月后不复发。②显效:症状消失, 停药18个月后复发, 但复发后症状明显减轻。③好转:症状减轻, 但仍有轻微疼痛。④无效:用药2个疗程后, 病情前后无任何变化。⑤复发:停药18个月后复发, 症状无减轻。总有效率=(治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2 结果

68例患者总有效率100.0%, 其中治愈48例, 治愈率70.6%, 显效13例(19.1%), 好转7例(10.3%)。疗程最短的用药2个疗程痊愈, 多数病例在用药2~4个疗程后痊愈, 有13例患者用药2个疗程后缓解, 停药4~6个月后又复发, 但症状较前次发病有所减轻, 再次治疗后痊愈。有7例患者用药4个疗程后仍有疼痛症状, 但症状明显减轻。用药期间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随访18个月, 复发10例(14.7%)。见表1。

3 讨论

3. 1 灼口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疼痛综合征, 多发于中老年妇女, 并伴有激素分泌失调以及精神心理紊乱[1]。BMS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 目前尚不清楚。最新研究认为, BMS与外周神经损伤和(或)多巴胺系统紊乱有密切的关系。多数BMS患者伴有味觉、感觉和化学感应功能障碍, 提示灼口综合征患者潜在存在着口腔自律性神经支配紊乱。文献报道, BMS患者表现为:①对痛阈强度和对热刺激感觉的异常[2]。②三叉神经敏感性提高和神经传导的改变[3]。③黏膜神经血管微循环的损伤[4]。这些发现都提示BMS患者三叉神经系统外周感觉功能发生了改变。进一步的电生理学检查结果发现BMS患者出现异常的瞬目反射(BR)[5], 这种异常反射的发生被认为是由于多巴胺能纹状体对脑干神经元刺激减少引起的。有学者应用定量感觉测定(QST)和BR技术对大量BMS患者三叉神经系统外周和中枢神经通路功能进行研究, 结果也证实BMS患者外周神经系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损伤[6]。

3. 2 维生素B12为一种含钴的红色化合物, 作为辅酶参与体内许多生化代谢反应, 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 但是需转化为甲基钴胺和辅酶B12后才具有活性, 维生素B12能促进甲基丙二酸变成琥珀酸, 从而对神经髓鞘中脂蛋白的形成, 保护中枢和外周的有髓神经纤维的功能完整性起重要作用。维生素B12对神经亲和力强, 有修复神经髓鞘、促进再生作用。另外, 研究还发现BMS与营养缺乏有一定的关系。临床检测BMS患者血清维生素B1 维生素B2和维生素B6水平常低于正常值, 特别是维生素B12的缺乏尤其普遍[7]。所以, 在实验中作者应用维生素B12治疗灼口综合征。

3. 3 利多卡因是酰胺类局部物, 广泛应用于临床, 对于室性心律失常也具有较好作用。目前, 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有较高发病率, 使用利多卡因较为安全。盐酸利多卡因强度大、起效快、麻醉范围广, 局部麻醉效力和对黏膜穿透力比普鲁卡因强。临床应用利多卡因治疗灼口综合征疼痛的机制主要如下。

3. 3. 1 感觉神经阻断消除疼痛的恶性循环, 局部疼痛经感觉神经传入脊髓, 通过脊髓的反射, 引起交感兴奋, 导致血管收缩、缺氧、代谢异常, 使局部的病损不易修复, 同时产生致痛物质, 使疼痛加重形成恶性循环。神经阻滞后阻断了恶性循环, 局部血循环改善, 与阻滞前状态不同, 疼痛可明显减轻。利多卡因阻断感觉神经的机理主要是由于低剂量的利多卡因(低于导致正常神经兴奋性变化的剂量)通过减少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和神经肽受体介导的突触后去极化, 可抑制背根及损伤神经异位电位的释放。研究发现[8], 利多卡因可降低细胞膜去极化时Na+通道的开放频率并抑制谷氨酸受体激活、细胞膜去极化、ATP消耗和细胞内Ca2+浓度升高。

3. 3. 2 抗炎作用 慢性疼痛多为无菌性炎症引起, 利多卡因除通过交感神经阻滞有抗炎作用外, 还可降低组织中游离脂肪酸(FFA)含量, 并能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中的环氧化酶和脂氧化酶的活性, 使前列腺素及白三烯生成减少, 达到抗炎镇痛的目的[9]。

3. 3. 3 改善口腔循环, 促使组织修复 长期疼痛使口腔肌肉挛缩、僵硬, 加以血管收缩缺血, 阻滞治疗可使疼痛消除, 肌肉立即松驰, 局部血流增加, 特别有利于局部性原因的灼口综合征患者口腔损伤的修复。

3. 3. 4 心理因素 慢性疼痛引起的心理障碍, 情绪不稳, 烦燥, 苦闷, 加重了局部疼痛, 阻滞疗法后疼痛立即消除或明显减轻, 心情也会愉快, 增加治病的信心和对医生的信赖。

作者采用维生素B12加利多卡因注射到双侧舌神经部位, 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舌神经, 改善神经功能和组织微循环, 促使组织修复。给药途径直接简单, 且见效快, 由于为局部用药不良反应降到最低, 经临床观察治愈率达到70.6%, 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与传统经全身给药的方法相比, 其疗效好, 不良反应小, 操作简单, 且价格低廉、见效快, 更易为广大患者所接受, 且易于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Gorsky M, Silverman S Jr, Chinn H. Burning mouth syndrome: a review of 98 cases. J Oral Med, 1987, 42(1):7-9.

[2] Svensson P, Bjerring P, Arendt-Nielsen L, et al. Sensory and pain thresholds to orofacial argon laser stim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burning mouth syndrome. Clin J Pain, 1993, 9(3):207-215.

[3] Gao S, Wang Y, Wang Z. Assessment of trigemin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in burning mouth syndrome. Chin J Dent Res, 2000, 3(1):40-46.

[4] Heckmann SM, Heckmann JG, Hilz MJ, et al. Oral mucosal blood flow in patients with burning mouth syndrome. Pain, 2001, 90(3): 281-286.

[5] Jaaskelainen SK, Forssell H, Tenovuo O. Abnormalities of the blink reflex in burning mouth syndrome. Pain, 1997, 73(3):455-460.

[6] Forssell H, Jaaskelainen S, Tenovuo O, et al. Sensory dysfunction in burning mouth syndrome. Pain, 2002, 99(1-2):41-47.

[7] Vucicevic-Boras V, Topic B, Cekic-Arambasin A, et al. Lack of association between burning mouth syndrome and hematinic deficiencies. Eur J Med Res, 2001, 6(9):409-412.

[8] Lopachin RM, Gaughan CL, Lehning EJ, et al. Effects of ion channel blockad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Na, K, Ca and otherelements in oxygen-glucose deprived CA1 hippocampal neurons. Neuroscience, 2001, 103(4):971-983.

篇10

选取2006年4月~2008年2月在本院神经科及康复科住院及门诊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5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9例,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偏瘫原因及肩峰与肱骨头之间的间隙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 ①有明确临床特征,即肩胛带下降、肩关节腔向下倾斜、肩胛骨下角的位置比健侧低,病侧呈翼状肩:②坐位时肩峰下可触及凹陷:③偏瘫侧肩x线正位片示肩峰与肱骨头之间的间隙>14 mm(但肱骨头仍居关节盂中)。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加兰他敏联合维生素B1及B12局部注射配合康复训练。

局部注射治疗:选择三角肌注射点共3处,分别是肩峰锁骨关节下约3横指宽处、肩隆凸中心下方约一掌宽处及上臂上1/8,相当于尺骨鹰嘴与肱骨外髁连线之中线上。具体操作:选准运动点后常规消毒,用10 ml注射管和7号注射针头抽吸加兰他敏2 ml(2.5mg)、维生素B1 2 ml(100mg)及B121 ml(O.5 mg),摇匀后按正规操作方法快速刺入运动点1~2 cm,回抽无回血即可每注射点注射药液1.5 ml。隔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

康复训练:包括正确姿位摆放、肩关节被动运动、肩胛骨被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负重训练、主动耸肩运动及抗阻训练。以上治疗30~45分/次,开始1次/日,待患者出现主动运动后可2次/日,30天为1个疗程。站立或行走时偏瘫侧戴肩吊带。

对照组仅采用上述康复训练方法治疗。

评定方法①上肢运动功能评定: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采用Fugl-Meyer评定法评定上肢运动功能,包括反射、肩肘腕手指的协同运动、分离运动等共33项,总积分66分。②肩峰与肱骨头之间的间隙测定: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采用肩x线正位片测定肩峰与肱骨头之间的间隙。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结束时肩痛消失,肩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正常为治愈:肩痛明显缓解,肩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改善为显效;肩痛缓解,肩关节活动范围部分改善为有效:肩痛及肩关节活动范围无改变为无效。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每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

结果

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及肩峰与肱骨头之间的间隙都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治疗后两组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66%和8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37.93%和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肩关节半脱位是指肱骨头上移、部分脱离肩胛骨的关节盂。正常情况下,肩关节周围肌肉的张力可确保关节盂向下倾斜,关节囊上部韧带的紧张也防止肱骨头向侧方移动和向F方脱位,这就是肩关节的“锁住机制”。偏瘫后,冈上肌、冈下肌、三角肌等肩关节周围肌肉瘫痪,肌张力下降,肩关节囊松弛,“锁住机制”受损,肩胛骨下旋,加上偏瘫侧上肢的重力作用,使肱骨头很容易脱离正常位置。早期正确的卧位,一方面避免了异常肌张力的形成和加重,另一方面保护了肩关节囊和韧带不断松弛和发生继发性损伤,减少了治疗难度。通过肩关节的被动和主动活动,有力地提高了三角肌、冈上肌、肱二头肌等的肌张力,发挥肩关节周围稳定肌群固定关节腔的作用,减少因偏瘫而出现的废用、误用综合征。加兰他敏具有较弱抗胆碱酯酶作用,能减少乙酰胆碱能受体的敏感性,能放大神经冲动和肌肉收缩效应,从而改善偏瘫侧肢体的麻痹状态,增强和恢复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B族维生素具有营养神经的作用,可改善神经性肌萎缩和肌废用。加兰他敏与B族维生素联合有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