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培训范文
时间:2023-03-23 20:43: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焊接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焊工技术比赛是为了加强焊工管理、交流焊接经验、相互切磋焊接技艺、共同提高焊接质量、搞好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对各行业焊工技术素质和焊工管理水平的一次大检阅;同时也有助于促进青年技能人才学知识、学技术的热情,不断提高焊工的自身素质和企业重视技术的整体水平,保证工程技术培训工作的等级和档次,树立榜样,推动青年技能人才学技术的热潮。
2008年9月22日巴州举办了首届技能大赛,其中有焊接工种,本人有幸参加了焊工技能大赛的评委工作.赛事的开展极大的激发了广大焊工学技术的热情,推动了群众性岗位练兵活动及职工技术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通过比赛,增强了各行业之间的技术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全面提高了各行业焊工的焊接技术水平,有力的保证了工程焊接质量,也为以赛促培、以赛促学创造良好的氛围 。
焊接是机械制造、加工、维修中大量采用的技术,焊接质量直接影响了设备安全性、可靠性。而焊工的技能水平又是焊接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目前,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运用日剧增,给焊接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也给焊工培训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对焊接的质量、焊接性能、工艺性能、力学性能、使用性能的要求更高,一些高合金含量的钢材给焊接带来一定的困难。面对挑战,焊接工作者更应努力学习。与此同时,国内有不少顶级世界水平的焊接新技术、新工艺,也为我们解决生产实践难题提供了有利地帮助,这也需我们去了解去掌握去运用。因此,科学、规范的培训已成为各焊工培训中心的重中之重。
1. 焊工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培训工作市场化。市场化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对焊接培训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现在新疆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只有极少数企业拥有,焊工的技术水平不高,而且大多数的企业设备成旧老化,不利于焊接的发展。再则,新疆的地大人稀从事焊接的人员整体水平不高,不利于焊接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尤其是培训的市场化,使一些鉴定站盲目的追求经济效益,缩短培训期限、节省材料。滥竽充数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有证无技的现象,使培训含有水分。
1.2 巴州快速发展急需大批优秀焊接高技能人才。近年来,巴州各大企业用工制度的改革,定岗、定薪制度使得部分经过多年培训,技术娴熟、经验丰富的焊工提前转岗;同时由于企业培训经费紧张,使焊工培训受到限制。
1.3 教学管理落后,教学方法不科学,教材陈旧落后,制约培训质量。
传统教学理念无法更新,教学方法不科学,新生事物难以被接受和普及。教学模式原始,电化教学未普及。一些焊工培训中心配置的微机焊接模拟操作设备部分弃置不用,难以适应目前焊接技术的发展。
(1)教学方法不科学。目前在专业教学中往往仍沿用“师傅带徒弟”或“手工业小作坊”式的传统培训方式,缺乏“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培训理念;或是过多的讲授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训练较少,培养出“只会说,不会干”的学生;或是在实际训练中针对性不强,不结合生产实际,学生只能学到“花架子”。
(2) 教学管理落后。大部分焊培中心都实现了焊工技术档案微机化管理,但微机办公普及率远未达到微机资源的利用率。究其原因在于现有师资队伍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无法掌握微机操作技能,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教师微机办公,理论基础学习没用。
(3)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目前在我国的焊接作业中,焊条电弧焊、钨极氩弧焊以及高效节能的CO2气体保护焊占相当大的比重,比赛结果可以看出焊工的综合技术素质不高。 加之,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焊接单一工种模式普遍存在,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能人才严重缺乏。因此,焊工培训必须从基础抓起,加强焊工培训的基本功训练,把基本功练得扎实是一个基本目标。在焊接操作技能中,有很多属于“诀窍”性的知识(手法),只有通过好的教师用“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培训方式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举一反三”、“事半功倍”地掌握操作技能的“真谛”。
(4)教材陈旧落后,教与学不能融合。目前个焊工培训机构、技工学校、职业学院所采用的焊工教材,绝大多数都是90年代初期编写出版的,有的甚至还是80年代的教材,其内容已远远落后于现代焊接技术的发展。课程开了不少门、授课时间也不少,而在今后工作中真正有用的知识却不多,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生产。
2. 加强焊接培训工作的建议
2.1 建立示范性的焊接实训基地。首先由于目前各焊工培训机构以及技工(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焊接实训设备品种和数量少的现状,多人合用一个工位,学员在学习后只能初步掌握1-2项操作技能。鉴于以上现状,有必要在行业、区域、集团内集中建立一批“示范性”的焊接实训基地,高起点、高水平加大教学实训设备的投入,为技工学校、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提供公共的实训平台,在焊工培训工作中起指导与示范作用。其次结合企业生产需要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层次,坚持企业培训与学校培养相结合、在职培训与脱产学习相结合、个人学习与企业支持相结合,采取名师带徒、校企联办、送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加快复合型、技能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重视技能人才,重视安全生产的大前提下,应该对焊工培训进行统一管理和规划,充分整合培训资源,充分发挥现有培训机构的作用,使焊工培训步入规范化道路。建议行业协会加大对焊工培训的宣传,加大对各企业从事焊接技术管理和培训管理的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力度。适时组织不同层次、不同焊接项目的技能调考和技能比赛,提高技能人才待遇,通过技能比赛促进焊工技能的提高,增大焊接工种的吸引力。
2.2 加强焊工教师培训。一名合格的焊工教师,除了要具有一般教师所具有的知识、技能,更需要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除了对现有焊工教师进行培训外,还可以从企业中从事焊接技术工作的技术人员和生产第一线的焊工中选拔一批合适的人员进行培训,充实到焊工教师队伍中来。
2.3 改革现行焊接教材,引进内地先进培训方法。应尽快改革焊接培训教材,结合现代技术增加新内容,删除淘汰已经废弃的工艺知识,确保教材的先进性、科学性。
2.4 实施“模拟与强化”训练。在焊接各等级培训实训时,针对不同的焊接方法、试件结构形状和焊接位置等诸要素,采用科学的模拟教学方法,可以大大减少培训费用和缩短培训时间。同时采用强化培训的目的使培训更有针对性,让培训项目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定期举办“技术比武”、“岗位练兵” 等实操性强的演练性培训,参加专业观摩研讨、讲座,又可被选派到有关院校或相应的培训机构学习和深造,使高技能人才同其他专业技术人才一样,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培养,使技能型人才队伍得到跨越式的发展。
篇2
关键词: 大学工程类专业 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 实训环节
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认证是一种国际焊接学会(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Welding,简称IIW)针对焊接工程类人员进行培训与资格认证体系,其目的是通过学习国际通用的标准和规范促进国际间交流合作。国际焊接工程师是标准中所规定的最高层次的焊接技术人员和质量监督人员,是与焊接相关企业获得国际产品质量认证的要素之一。他从事产品的结构设计、生产制造、质量保证、研究和开发等各个领域的焊接技术和相应的管理工作,在企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大学工程类专业教育中引入国际焊接工程师资格培训,可以促进专业知识与国际工程标准接轨,有效提高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迅速为企业提供优秀的焊接专业人才。“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理论培训教程(378学时),由基础理论部分(84学时)和主课程(294学时)两部分构成,基础理论部分分为焊接工艺及设备(35学时)、材料及材料的焊接行为(37学时)、焊接结构与设计(12学时)三门课程;主课程部分分为焊接工艺及设备(58学时)、材料及材料的焊接行为(74学时)、焊接结构与设计(52学时)、焊接生产及应用(110学时)四门课程。另一部分为焊接实践部分(60学时),其中包括氧乙炔气焊与切割技能操作练习(10学时)、手工电弧焊技能操作练习(10学时)、钨极氩弧焊技能操作练习(10学时)、CO■气体保护焊技能操作练习(10学时)、其他焊接方法操作技能练习(20学时)。
在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过程中的动手实践环节,是基于国际最新ISO标准条件下的实训练习,包含实际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几种焊接工艺方法。通过该环节的培训,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行业标准的理解,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以手工电弧焊焊接实习为例,目的是使学员通过手工电弧焊的操作过程,了解不同类型焊条的操作技能,熟悉不同规格下焊条的工艺规范参数及产生各种缺陷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掌握手工电弧焊工艺过程、适用范围及应遵守的安全规程。表1、表2分别为手工电弧焊实习的焊前准备和焊接工艺规范参数的选择。
表1 手工电弧焊焊前准备
表2 手工电弧焊焊接工艺规范参数
以钨极氩弧焊焊接实习为例,目的是使学员通过钨极氩弧焊的操作过程,了解该方法的操作技能,熟悉钨极氩弧焊的工艺规范参数及其产生各种缺陷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掌握手工钨极氩弧焊的工艺过程、适用范围及应遵守的安全规程。表3、表4分别为手工电弧焊实习的焊前准备和焊接工艺规范参数的选择。
表3 钨极氩弧焊焊前准备
表4 钨极氩弧焊焊接工艺规范参数
实践性强是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一个突出特点,培训内容需要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并将相关行业的主要标准穿插其中,因而在对大学生进行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中,加入实训环节是十分有必要的,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今后从事焊接相关行业工作的技术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常凤华,张岩.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与高校工程化人才的培养[J].电焊机,2009,39(3):14-16.
[2]陈少平,王文先,孟庆森等.本科生国际焊接工程师资格培训认证初探[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4):79-81.
篇3
一、对自己选择人民教师的职业无怨无悔。
在这次培训会上,学校领导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勉励我们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完成这次培训的任务,这也坚定了我扎根于人民教育事业、扎根于实小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的信心。
二、认真学习教学基本常规和管理规范,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
虽然在来到实小以前,我已经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但是做一名人民教师,尤其是一名小学教师,对其中的许多工作规范和制度还是十分陌生的。教务处的张、黄、王主任给我们详细介绍和讲解了我校的相关教学规章制度、常规和教学方法。这些都使我深受教育和启发,我认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同其他的工作部门一样,同样有着很多的规章制度要遵守,同样要付出艰巨的努力。
我认识到,作为小学教师,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要将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思想品德于教学之中。同时,要严格教学规范和坚守学校的各种教学规章制度,防止教学事故的发生,从而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认识到小学教学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摸索。
从前作为一名学生,对教师的工作一直十分崇敬,但是对如何才能够不仅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而且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还是缺乏认识的。我认识到,小学教师的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学并非只是教师简单的讲授,而是一个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能动作用的有机统一。作为新世纪的教师,需要有一个教学观念的深刻转变,包括从封闭性向开放性的转变,从群体型到个性型的转变,从权威型向民主型的转变。这些都要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学习。
篇4
关键词:国际汉语教师培训;教师介入;介入类型;介入原则
目前国际汉语教师培训主要还是以“知识灌输”的形式为主,指导教师报告,受训教师做笔记。培训结束,受训教师的教学技能并未得到明显提高,仍然不能胜任国外的汉语教学工作。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提倡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指导教师适时介入培训过程,通过各种互动性高的教学活动帮助受训教师逐步获得一种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汉语国际教育意识,培养、提高国际汉语教学的综合能力。
一、教师介入的理论基础
“教师介入”在本文中是指,在培训过程中指导教师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适时进入受训教师的教学过程,并对受训教师的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介入”是指导教师对受训教师进行的有效“帮助”。我们提出“教师介入”主要是基于支架式教学理论与关键教学事件理论。
1. 支架式教学理论
支架式( scaffolding) 教学理论来源于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曾提出“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1]这一概念。他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因此教学绝不应消极地适应儿童智力发展的已有水平,而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不停顿地把儿童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建构主义者正是从维果斯基的思想出发提出“支架(scaffolding)”这一术语,并提出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作为文化的代表引导着教学,使学生掌握和内化那些能使其从事更高认知活动的技能,这种掌握和内化是与其年龄和认知水平相一致的,一旦获得这些技能,便可以更多地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2]
同一般意义上的学习一样,国际汉语教师培训中,受训教师的学习同样应该是以受训教师为中心,必须尊重他们的个人需求和个人情感,为他们提供具有个人意义的学习。同时,指导教师的“支架”作用能够帮助受训教师从较低水平向较高水平发展。
2. 关键教学事件
“关键教学事件(instructional critical event)”一词来自“关键事件法(critical incident method)”。关键事件法又称关键事件技术(critical incident technique),是指确定关键的工作任务以获得工作上的成功。这个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弗拉赖根和贝勒斯在1954年提出的,通用汽车公司在1955年运用这种方法获得成功。1976年,英国学者沃克(Walker, R.)将“关键事件”引入教育培训领域,他在研究教师职业时认为“关键事件(critical incident)”是指教师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教师要围绕该事件做关键性决策。[3]之后,David Tripp对“教学中的关键事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绝大多数关键事件……之所以关键,这是因为它们标示着一种潜在的趋势、动机和结构。这些事件乍看起来‘典型’而非‘关键’,经过分析才变得关键”,“要变成‘关键’事件,就必须具有普遍意义,能在宽泛的情境中凸显某种重要性”[4]。2005年林晓东等人在相关研究中明确提出“关键教学事件”(instructional critical event)的概念,对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5]
“关键教学事件”是指来源于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或学生成功或失败的典型案例。用于教师培训中,是指在师资培训实践中产生的指导教师或受训教师成功或失败的典型案例。因此,关键教学事件的存在是教师介入的基础与前提,也为教师介入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案例。
二、教师介入的类型
教师介入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受训教师具备教学的综合能力,客观上能够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根据介入的目的与形式,我们将教师介入分为三种主要类型:范例型介入、选择型介入与配合型介入。2010年—2011年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研究与开发基地(武汉大学)先后承办了三次“国外汉语教师教材培训”,培训对象为大洋洲、欧洲、东南亚10多个国家共311名大(中、小)学的汉语教师。本文使用案例均来自这三次培训。
1. 范例型介入
当受训教师的教学违反了语言教学规律或出现错误,指导教师根据情况与受训教师沟通,并根据语言教学的一般原则重复相关教学过程,与受训教师的教学形成一个对比,给受训教师以后的教学树立一个范例、一个标准。这种介入旨在直接指导受训教师模仿指导教师的教学。例如:
(1)受训教师:大家看,现在几点了?
学生:(看手表)现在10点20分钟。……
受训教师:现在请大家说一个句子,里面要有时间词语。
学生:我上课8点。
受训教师:很好,莉莉说她8点上课。……
指导教师介入:说钟点我们应该说:10点20分,我8点上课。
上述案例中,首先学生在钟点表达上出现了问题,而老师没有注意到,也没有更正。学生说的句子中,时间词语的位置不对,受训教师可能注意到了,但没有意识到其背后隐含的原因,也未予以更正。实际上,学生莉莉说“我上课8点”反映出她以为汉语句子中时间词语的位置与她的母语(英语)是一样的,而她的汉语老师(美国本土汉语教师,即案例1中的“受训教师”)并未意识到这一点。更为重要的是,根据大样本数据的调查发现,英语母语学生及本土汉语教师出现类似情况并非孤立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属于一个“关键教学事件”,指导教师记录下这一关键教学事件,并找合适时机进行了介入,对受训教师来说能够起到示范作用。
2. 选择型介入
当教学过程中出现多种可能性时,指导教师会一一提供给受训教师,让受训教师根据自己的知识或经验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一种,指导教师并不干涉。例如汉语教学中生词部分的处理,有多种方式,指导教师可以一一示范给受训教师,如可以有以下几种选择:
(2)选择一: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集中处理生词。
选择二:将生词放在课文中进行处理,不安排独立的教学环节。
选择三:事先要求学生自己预习准备,不安排独立的教学环节。
语言点的处理方式也不是唯一的,至少可以有两种主要的处理方式,如下:
(3)选择一:演绎法,先讲解,后举例。
选择二:归纳法,先举例,后讲解。
在进行选择型介入时,指导教师不仅要提供多种选择给受训教师,同时还应对每项选择的适应对象、范围等给予说明。
3. 配合型介入
指导教师把自己定位成受训教师的一个合作者,对受训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并不进行直接指导,而是根据受训教师实际需要适时提供各种帮助。也就是说,指导教师在这种介入过程中并未扮演传统意义上的“指导者”角色,而是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受训教师的合作者。但这并不意味着指导教师只是被动地向受训教师提供帮助,在教学活动中,指导教师会按照受训教师的指令介入教学活动,也可能是根据自己的专业判断适时介入教学活动。例如:
(4)受训教师:大家看,这叫“走进来”,这叫“走出去”,这个呢?这个叫“爬上来”,这个叫“走下来”,……好,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用目光示意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介入打开电脑中的PPT。
(5)受训教师:有些汉字,感觉一样,实际上不一样,多一笔少一笔字就不一样了。
指导教师介入在旁边黑板上写了两个汉字:大、太。
受训教师:好,大家看这两个汉字,……
上述案例(4)中,指导教师是在接受受训教师的指令下介入的,而案例(5)则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自主介入的。前例中,受训教师实际上是将其部分职能转借给了指导教师,以便将更多的精力用在最重要的教学任务上。而在后例中,指导教师介入本身弥补了受训教师教学活动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同时客观上对受训教师也起到了“提醒”的作用。
语言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的过程。它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需要深厚的人文素养。因此,配合型介入不仅体现在教学技能上,有时还体现在一些教学细节上。例如:
(6)课堂教学中,受训教师给学生讲解一个语言点时,使用了一些专门术语,学生没有听懂。然后受训教师让一位学生使用该语言点说一句话,学生面露为难之色,很尴尬。这时,坐在教室前面的指导教师看着该学生脸上也表现出为难之色,并摊了一下手“配合”学生,结果该学生尴尬之情得到了缓解。受训教师似乎明白了,马上降低了要求并调整了自己的“指令”。
上面的案例中,受训教师未能了解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与语言技能课的特点,使用大量术语,造成师生交际的失败,指导教师的“配合”对受训教师来说是一种提醒与暗示,对学生来说则缓解了他的“挫败感”。
三、教师介入的原则
教师介入并不是故意找茬,不是干涉,而是一种“教师培训”的方式。通过教师介入,使得受训教师在课堂判断与做出决定等行为上产生积极的变化,帮助受训教师全面发展。不过,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我们注意:
1. 介入方式
在培训过程中,指导教师应该采取何种介入方式进行介入,这是一个介入前需要思考的问题。不同的培训对象将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如果受训教师是一个刚刚踏入“国际汉语教育”的新手,因为他们对有效教学行为的敏感性不高,可能对指导教师的“提醒”与“暗示”熟视无睹,面对这样的受训教师,指导教师采取“范例型介入”,同时配合一定量的“选择型介入”和“配合型介入”可能效果更好。而对于具有多年对外汉语教学经验,但缺乏理论思考的“老手”,指导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表情,受训教师都能捕捉到,并马上体现在相应的教学行为上(如案例5和6),因此,面对这样的受训教师,指导教师采取“配合型介入”和“选择型介入”可能效果更好。通过这些介入,引导他们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促使他们在“国际教育”的视野下将自己的教学经验理论化,并将相应的变化体现在课堂行为上。
2. 介入时机
在受训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何时进行介入,这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因为不管受训教师的课堂行为在指导教师看来是否合理、是否有效,但对于受训教师来说,它都是经过思考准备的,是一个连续的完整行为,指导教师的介入会破坏它的连续性与完整性,其本身的意义由于指导教师的介入而受到了影响。因此,指导教师必须抓住适当的介入时机。
介入时机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确定,如关键教学事件、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堂交际类型、课堂氛围等。其中,前三个因素至关重要。关键教学事件是窥探隐藏在课堂教学背后规律的窗口,指导教师据此指导受训教师。或向受训教师展示多种教学策略供其选择,或以“资源库”、“论坛”的形式影响受训教师,因此,关键教学事件是确定教师介入时机的首要依据(如案例1)。教学进程是指教学活动当前所处的位置,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相对完整性,尽量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一般选择在两个相对完整的教学活动之间进行介入。教学内容是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如果是知识讲解,指导教师可以适时介入,帮助受训教师及时更正不合适的讲解。如果是技能操练,指导教师可以选择该环节或步骤结束时进行介入。介入时机有时很难把握,它要求指导教师具备深厚的国际汉语教育理论素养及丰富的国际汉语教学经验。
3. 介入频率
因为国际汉语教师培训对象复杂,既有国外本土汉语教师,又有即将派出的国内汉语教师;既有多年身处教学第一线经验丰富的教师,又有刚刚踏入该行业的新教师。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如果指导教师想仅仅通过“身教”进行配合介入,可能受训教师未必能够及时领悟,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介入越多越好。过多的介入,尤其是过多的不分方式、不顾时机的介入可能会造成系列消极影响。如:破坏教学活动的完整性、挫伤受训教师的积极性、分散学生注意力等等。当然,如果教师介入过少,甚至像一位教育管理人员那样只是坐在一边“听课—记录—打分”,这种完全游离于受训教师教学活动之外的“听课”对受训教师并不能给受训教师提供一个“支架”。因此,介入频率的把握需要指导教师应该在综合分析受训教师课堂教学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确定。
确定恰当的介入方式与确定适中的介入频率、选择合适的介入时机是国际汉语教师培训中教师介入的三个重要的原则,同时,对这三个方面不同的处理也能反映出教师介入的技巧。
四、余论
国际汉语教师培训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它不仅需要对指导教师进行研究,还需要对受训教师进行研究。目前参加国际汉语教师培训的受训人员来源非常广,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即将赴任的出国汉语志愿者教师,他们大多是我国国内各高校在读的对外汉语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一是国外的汉语本土教师。前者的特点较为统一,而后者内部差异较大,他们国别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受教育的情况不同,而且他们在自己国内的教学对象也不同。在培训过程中,指导教师如何根据不同的受训对象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介入,这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俄]列夫·谢苗诺维奇·维果斯基. 思维与语言[M]. 李维译.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2] 何克抗.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二)[J]. 学科教育,1998(4).
[3] 王文静. 关键教学事件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J]. 现代教育技术. 2006(6).
[4] [英]大卫·特里普著. 教学中的关键事件[M]. 邓妍妍,郑汉文译.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
篇5
为期两天的__区农函大科技培训班已经圆满结束。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结业典礼,首先,我向广大学员表示衷心的祝贺,同时,希望大家以此为起点,继续参加农函大培训,学习科技知识。
两天来,在区妇联的组织下,广大学员按照培训班的要求,认真学习了农业实用技术、家庭装潢、家庭烹饪、妇科常见疾病预防及治疗等课程。虽然此次培训时间紧,内容多,但在全体学员的努力下,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农函大科技班的举办,给我区广大妇女提供了一次学习科技知识的机会。通过两天的培训学习,培养了大家学科技的兴趣,调动了大家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丰富了素养,为下一步继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当今社会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科技化、信息化时代。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科技与生产、生活的结合已越来越紧密,已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科技革命推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造,引导劳动方式的变革、管理方式的改善,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更新,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我们要求广大学员以此次农函大培训为契机,认真学习,努力做学科技、用科技、宣传科技的带头人。
!
第一、要做学科技的带头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广大学员要充分认识到学习科技的重要性,带头学习,认真学习科技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科技素养,争做新时代的学习型妇女。同时,积极发动和带动身边的妇女群众参与到科技学习中来,在全社会妇女中形成浓厚的学科技氛围,为创建学习型社会做出贡献。
第二、要做用科技的带头人
广大妇女同志不仅要学科技,而且要用科技,把学到的科技知识运用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去,为促进社会发展,创造更多财富,提高生活质量做出贡献。在座的广大学员要做用科技的带头人,不仅要自己运用科技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带头搞试点,带头技术革新,而且要发挥表率作用,引导和带动广大妇女群众运用科技,帮助群众共同致富,把所学的科技知识毫无保留到传授给群众。主动向群众传播新技术使用方法,通过言传身教,将群众用科技不断引向深入。
第三、要做宣传科技的带头人
篇6
16年传承 千万家长的选择!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0066-911转分机73732
【关于我们】
京翰教育成立于2000年,是由京城名师联合创办,专注中小学个性化辅导的专业教育机构。
历经十五年的发展,京翰教育立足北京拓展全国,已在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成都、武汉、天津、哈尔滨等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开设了100余所分校。累计服务数十万学生,成为中国教育界最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
【开设课程】
高中一对一辅导课程:
高考/艺考文化课/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物理/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金牌作文
初中一对一辅导课程:
中考/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物理/作文
小学一对一辅导课程:
语文/数学/英语/奥数/作文
国际项目
澳大利亚游学/美国夏威夷游学/美国加州游学/大学精英留学/高中精英计划/京翰国际留学
【哪些学生适合来学 】
【为什么选择我们】
1.好老师 在京翰!
优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京翰教育的突出优势与核心竞争力!
京翰教育与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合作,开创性的以校企合作形式共同建立了“个性化教师”培训基地,采用标准化的流程,通过资格审核、师资培训、资质认证、考核评价、激励体系五个步骤打造京翰优秀教师,这就是京翰教育名师培养公式。
2.“定制式”教育,对症下药,药到分提!
京翰个性化教育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全面综合研究、分析、测试和诊断,进而根据学生的潜质特征和自我能力,为其量身定制教学目标、教育计划、辅导方案和执行管理系统。组织相关专业老师采用教育培训方法、学习管理方法和知识管理技术,配合有效的教育资源,帮助学生改变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达成自我成长、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目标的教育培训体系。
为每名接受个性化教育的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学服务,制定科学的短期、长期目标,确定符合学生特质的教育教学手段,通过“四个一”教学服务体系,全力保障效果的达成!
3.规范化服务流程,为学生的成绩保驾护航!
京翰不仅有强大的师资和科学的教学方案,我们首先推出四个一的服务模式,规范化的服务模式,学生放心,家长安心!一课一次的短信回馈、一周一次的回访、一月一次的测试、一学期一次的家长会,京翰以人为本,为您负责!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0066-911转分机73732
接听时间:周一至周日9:00-20:00
拨打方式:先拨总机号码,听到语音提示后拨打分机号码。拨打过程中可能会有延迟,请您耐心等待!
【武汉市校区分布】
武汉市武昌区中南路武珞路中南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73730
武汉市汉口解放大道武广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73731
武汉市洪山区徐东大街徐东校区 400-006-911转分机73732
武汉市洪山区光谷校区 400-006-911转分机73733
武汉市江岸区中山大道永清校区 400-006-911转分机73734
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武汉中学校区 400-006-911转分机73735
篇7
关键词: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2010年以来,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目前,已经立项78个专业教学资源库,其中43个专业教学资源库已通过国家验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有力地推动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促进了同行间的交流,极大地促进了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基础。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于2015年1月开始牵头组建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以下简称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联合开发团队,与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成为资源库建设项目主持单位,并联合全国在焊接专业具有悠久历史积淀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等40多所大中专院校和50多家企业共同建设,项目建设期为2015年至2017年。
一、建设意义
焊接技术是现代工业技术的基础和支撑,焊接专业适应面广,社会需求量大,开办院校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建设优质的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对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使学生、教师、社会学习者、行业企业焊接工程技术人员通过教学资源库获取所需的各类标准、教学视频、教学动画、微课等碎片化的教学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学习型社会,适应教育信息化要求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助力产业升级的迫切需要
通过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可以更高效地,更多地培养高素质焊接人才。利用培训资源,开展焊接新技术、新工艺培训,提高焊接从业人员素质,促进焊接行业发展,助力产业升级及结构调整,为“中国制造2025”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整合优质教学资源的有效途径
目前,全国开办焊接专业的院校超过330个,在校生人数超过30000人,但各院校所建设的焊接教学资源还很分散,不能满足人才培养和行业企业培训的要求。通过国家层面的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成立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政、行、企、校共建共享联盟,构建与行业企业焊接人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及配套教学资源,使分散在学校、企业的优质资源在共建共享过程中得到整合,提升了专业课程与职场的契合度。
(三)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当今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焊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不断涌现,社会自主学习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的需求非常迫切。建设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为社会学习者提供自主学习、在线服务、和信息交流的平台,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条有效途径[1]。
(四)建设智慧型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企合作共建优质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办空中课堂,开展远程教育和培训,是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区智慧化、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和组成部分。
二、建设规划
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团队通过广泛调研,依托哈尔滨“焊接城”优势,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焊接研究所等院校和企业紧密合作,确立了教学资源库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进行了教学资源库总体设计和规划。教学资源库建设目标为:以满足教师、学生、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为导向,以优质教学资源和生产实践资源为基础,建成资源内容丰富、支撑技术先进、可持续更新的智能、共享、动态的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将资源库建设成为能够体现焊接专业特点的在校学生专业学习园地、在职员工技能培训基地、学校教师教学教研宝库、行业企业交流推广平台。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样样有学”的终身教育目标。为加快实现国家战略“中国制造2025”培养焊接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思路是:搭建资源库总体框架,进行资源库建设的顶层设计;校企合作开发结构化的课程体系和碎片化的教学资源与培训资源;依托信息化手段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平台,教师课程搭建工具平台,行业技术、工艺,方法培训平台,社会人员终身教育平台等四大平台;构建平台资源更新、运营、维护机制,确保资源库持续更新,永续利用。
(一)依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搭建资源库总体框架
深入开展调研,明晰焊接行业发展背景与趋势,深入研究企业的技术需求和人才需求,分析专业建设的水平与人才培养的现状。依托全国机械行指委材料教学指导委员会,进一步完善焊接专业教学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构建IWS教学、培训体系,设计资源库总体框架。
(二)整合各类优质资源,实现资源集成创新
整合包括哈工大重点实验室资源等焊接前沿技术资源、哈焊培资源等社会培训资源、合作院校的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与核心课程资源、行业企业标准及工艺规范等资源,以核心课程开发为载体,将资源碎片化处理、集成化创新、结构化投放。
(三)优化服务平台功能,确保资源的高效使用
利用联合申报院校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采用集中式服务、分布式部署的云技术等先进技术,建设教学资源库;构建“未来课堂”试点设计(场地布置、教学设计);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理念,整合开发基于云技术、具有社区化模式的多终端数字化教学空间;支持碎片化、个性化、探究式学习,支持自主学习、移动学习与协作学习,提升资源库的利用率。将资源平台建设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平台,教师课程搭建的工具平台,行业技术、工艺、方法的培训平台,社会人员终身教育的平台[2]。
(四)建立资源更新机制,促进资源库持续发展
建立健全专业教学资源库更新制度,收集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资源库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等,在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及时予以调整与改进。构建专业教学资源库运营管理机制,持续及时更新资源系统[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资源建设者的积极性,确保资源库年更新量超过10%。
三、资源库主要建设内容
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建设内容包括3类教学资源、9项培训资源包组成的培训资源、1个网络学习服务平台建设。其中,3类教学资源是资源库建设的核心任务,包括专业建设、课程中心建设、资源中心建设;培训资源包为使用者提供各类培训,包括职业素养培训包、国际焊接技师培训包、无损检测人员等级培训包、企业员工培训包、农民工培训包、职业资格培训包、特种设备焊工资格培训包、师资培训包和新技术培训包;网络学习服务平台是资源库运行的关键要素,包括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平台,教师课程搭建工具平台,行业技术、工艺、方法培训平台和社会人员终身教育平台等四个平台。资源库满足学生、教师、企业人员和社会人员四类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一)专业建设
建设团队广泛开展焊接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发出调查问卷601份,收到有效问卷578份。通过对调研结果的汇总分析,明确培养具有较强焊接操作能力、基本的焊接制造工艺编制及贯彻能力,适应焊接生产一线主要操作岗位要求,并具有进一步向焊接技术及基层管理岗位拓展潜力的高素质高技能焊接专门人才为专业培养目标,并完成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基于企业焊接制造人员的主要工作岗位,涵盖就业面向、培养目标与规格、职业证书、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制订了焊接专业标准(试行)。分析焊接实践专家成长历程,构建了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制订了焊接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了焊接类人才的质量考核标准。
(二)课程中心建设
1.融入国际国内焊接职业标准,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与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等企业合作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融入国际国内焊接标准的特色课程体系,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始终贯穿整个课程体系。专业课程融入IWS国际焊接技师标准、国家标准及行业企业标准,为专业课程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2.行企校合作,开发核心课程
资源库建设团队发挥各自院校在课程和师资上的优势,开发了焊条电弧焊、金属材料焊接工艺、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接无损检测、焊接结构生产、特种焊接技术、焊接自动化技术、焊接生产管理、先进焊接与连接、非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接工艺评定和切割技术12门专业核心课程。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标准为依据,编制课程标准,开发“互联网+资源库”的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已与机械工业出版社签订了12门课程的特色教材出版合同。教材开发过程中,焊接行业、企业及学校三方联动,针对“书是书、网是网”,课本与资源库毫无关联的情况,为教材设计相应的动态及虚拟互动资源,弥补纸质教材图文呈现方式的不足,进行互动测验的个性化学习。对知识体系进行碎片化处理,碎片资源对应学习的难点与重点,碎片资源的形式包括文档、图片、视频、试题等,碎片资源做成网络连接,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扫描教材中的资源二维码,调用碎片资源进行学习。
3.搭建“互联网+资源库”的教学环境
为实现“互联网+资源库”的教学模式,在课程建设中根据课程的实际需要,搭建适合课程资源教学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网络平台建设、网络设备建设、教学资源库资源的采集和制作等,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样样有学”的终身教育目标。
(三)资源中心建设
1.课程资源集成平台建设
为便于学生及社会从业人员学习、充电,便于教师在线授课及学生管理,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包含学习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互动论坛等,面向教师、学生、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者四类用户,设计了PC版和手机APP版两个版本,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
2.教学资源建设
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包括专业级教学资源、课程级教学资源、素材级教学资源,此外还包括虚拟实训与仿真工厂、职教立交桥、企业学习资源、职业培训资源和焊接故事园等特色资源。开发课程级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录像、习题与试题库、任务工单、课程评价方案、技术资料和参考资料等。按照内容丰富、分类清晰、搜索便捷、使用方便、结构合理的原则,建设素材级教学资源,包括焊接专业各工作领域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如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实训资源、标准、教学音视频、动画、课件等资源素材,为教与学平台提供开发素材,并随着产业技术和标准的升级而不断更新。
(四)培训资源建设
建设面向教师、学生、企业、农民工和社会大众,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焊接专业技能培训为目标的培训资源库。培训资源库由9项培训包组成,包括职业素养培训、国际焊接技师培训、职业资格培训、特种设备焊工资格培训、无损检测人员顶级资格培训、企业员工培训、新技术培训、师资培训等培训包,每个培训包包含培训指南、培训教材、职业标准、培训大纲、培训视频等。培训资源解决了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者“工与学”的矛盾,激发学生特长,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五)网络学习服务平台建设
开发建设特色资源库门户网站,完成资源库学习平台建设与维护。以焊接专业学习者和从业人员为中心,建成在校学生自主学习平台,教师课程搭建平台,行业技术、工艺、方法培训平台,社会人员终身教育平台。
1.门户网站建设
门户网站是整个资源库的入口,实现不同用户的个性化、单点登录,是不同来源内容整合及存放的表示层。开发建设资源库门户网站,网站集成了资源库管理平台、组织架构、资源库特色内容、资源库管理与维护、资源库相关新闻等内容。门户引导以向导方式引导学生、教师、企业人员和社会人员4类学习者进入不同的学习平台,便于更加容易地管理和使用资源库。
2.平台建设
平台建设包括资源管理平台建设和学习管理平台建设两大部分。资源管理平台主要具备资源创建、资源审核与、资源统计与检索、资源评论等功能;学习管理平台主要提供课程设计、教与学过程、成绩管理分析、资源分享与更新等服务。平台可以实现四大功能,即成为在校学生的学习平台、教师教学科研平台、企业人员的培训平台、社会人员终生教育平台,使学生、教师、企业人员和社会人员根据各自的不同需求实现个性化检索,以最短的时间、最快捷的方式获取所需资源。综上所述,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即明确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完成资源库总体框架设计,开发建设特色资源库门户网站,完成资源库学习平台建设与维护。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完成课程体系和课程方案设计,确定核心课程和培训课程应完成的各类资源,本着建用结合的原则,实现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级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应不断总结建设经验和成果,为国内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库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范例。
【参考文献】
[1]陈拥贤.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探讨[J].职教通讯,2011(13):52-54.
[2]杨诚.高职教学资源库建设探析[J].职教通讯,2015(14):89-92.
篇8
虽然工厂里面批量生产的电子产品绝大部分实现自动化焊接,但是自动化焊接总会有缺陷,这种情况就需要通过手工焊接进行维修。电子产品维修调试需要手工焊接技术,在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也需要手工焊接一些电路。由此可见,手工焊接是一门不可缺少的技术。为了提高学生的手工焊接技术,从2011年开始一直到现在,广东省茂名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与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合作项目是为其培训手工焊接技术人员(简称烙铁手)。学校电子专业以校企合作模式开展手工焊接教学,经过四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是有效的。该模式由师资培训、实验室建设、学生手工焊接系统培训、学生实习就业、校企合作反馈五个环节组成,下面对此进行相关研究。
一、师资培训
校企合作的第一步,就是师资培训。一方面,是让学校老师熟悉手工焊接技术细节,熟练应用手工焊接技术,熟悉手工焊接岗位职业素养,另一方面,是让企业负责培训两名教师,该教师每年培训一批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学生提供给企业。第一,选择培训教师。每年学校选派两名教师到企业进行手工焊接技术培训。所选派的教师,要求是从事电子专业教学的教师;能多年坚持到企业接受培训和为企业培训学生;能主动解决问题,少提要求,多干实事。第二,安排在企业的培训时间。企业一般安排教师在7月~9月期间进入企业进行培训。由培训内容确定培训时间长短,第一年培训内容特别多,培训时间是3个月;第二年培训内容相对少些,时间1个月;之后两年培训内容更加少,时间2周。第三,培训内容。校企合作项目是手工焊接,所以,培训内容是手工焊接技术、该岗位的职业素养和企业文化。A.手工焊接技术培训是由企业生产需要而确定的。如纬创需要的是表面贴片元件拆焊技术,则培训内容就是表面贴片元件拆焊。培训内容的每个环节都有具体时间安排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反馈到学校;每个单元考核和总考核合格之后,企业颁发双师资格证书。B.岗位职业素养培训。将被培训教师看作本企业员工进行岗位职业素养培训,主要是在练习焊接技术环节和生产线上实习环节进行学习与训练。C.企业文化培训。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一直在灌输企业文化,主要是通过一些活动有意或无意地进行宣传教育。
二、实验室建设
学生进行手工焊接技术学习和接受岗位职业素养培训,需要一个固定的场所,即手工焊接实验室。该实验室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建设,学校主要提供场所和水、电、实验桌等要素,企业则除提供焊接设备、耗材、培训资料等,还需对实验室进行合理的布局。校企合作的实验室与普通实验室有所不同,其不同表现在布局特殊性与专用性两个方面。第一,布局特殊性。为了宣传企业文化,并且模仿企业生产岗位实际情况,实验室布局比较特殊。整个实验室场所布局可以分成物料存放区、教学区、练习区、休息区,每个区画线区分。在企业文化宣传方面,企业核心标语少不了,比如纬创核心标语“创新Innovation、诚信Integrity”放在进实验室第一眼看到的位置;又如纬创员工阶梯式成长示意图,则挂在学生休息区的墙上。在手工焊接技术宣传方面,比如焊接六大步骤、七大不良习惯、八个注意事项,放在学生坐在工位抬头就可以看到的墙壁上,墙壁上还张贴着常见的元件封装图、企业最新动态图、学生成长图等。学生实验桌布局也模仿企业维修场所,每套实验桌都有一套手工焊接专用设备,并且严格按照企业要求摆放。这样的布局,使得学生一进入这个场所,立刻感觉自己进入生产车间,在这个场所学习,目的就是为了胜任这个岗位。第二,专用性。实验室设备是企业提供的,布局也是企业设计的,因此,该实验室是专用的,不能用作其他用途,否则可能产生许多问题,比如设备损坏、丢失。
三、学生手工焊接系统培训
手工焊接教学的核心,就是对职校学生进行焊接技术的系统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手工焊接技术的培训,二是职业素养的培养。培训之前,先要组建培训班级;在培训过程中,严格按照企业培训要求进行教学;培训结束后,由企业对学生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成绩确定学生的津贴数额。
(1)培训班级组建。从现有的电子技术班里面精心挑选学生,组建“烙铁手”班级,人数由企业确定。班级组建动员方面,主要宣传“烙铁手”岗位与普通生产线岗位相比的一些优越性,如工作相对轻松,有技术津贴,不会被机器人代替,有个人成长空间。然后将符合要求的学生单独组建成一个班,该班有专职班主任,有专门的课程表。
(2)手工焊接技术的培训。焊接技术的培训内容由企业安排,培训方式由培训教师确定。可以将整个培训过程划分成多个阶段,学生学习内容由简单到复杂,难度由易到难,每个阶段都有测试和总结。例如,培训学生拆电子元件技能阶段,先指导学生拆尺寸比较大的贴片电阻元件,当学生能熟练快速地拆卸元件之后,增加练习内容,如拆卸元件后要将原来焊盘的残锡去掉。当学生能满足教师要求后,接着指导学生拆尺寸越来越小的元件。在这样反复的练习过程中,学生很快掌握拆简单元件的技巧。当学生掌握拆小元件技能后,就可以进入拆大元件、多引脚元件训练阶段。每当一个训练阶段结束时,需要对学生进行考核,只有考核通过的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训练。其目的是解决学生的拖延问题,提高学生在企业考核时候的通过率。学生在这样单调并重复的训练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厌恶心理,如果处理不好则出现“逃兵”。因此,可以适当组织电子装配比赛,既实现焊接技能培训,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减少厌恶心理。
(3)职业素养的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必须经过长时间磨炼才能形成。在“烙铁手”班,职业素养方面非常注重的是静电防护和现场的5S。“烙铁手”的工作就是对生产过程中有缺陷的产品进行维修调试,通过手工焊接,拆出坏元件,焊上好元件。如果没有做好静电防护,容易损坏一些对静电敏感的元件,对生产造成更大的损失。所以,“烙铁手”一进实验室,就必须穿静电衣、静电鞋,带静电手环;开始练习之前,必须检测静电手环是否符合要求。使用烙铁之前,要检测烙铁。这些事项必须天天做,次次做,最终让学生达到没有做好静电防护就感觉不舒服这种状态。作为培训教师,也要每天检查学生是否做好静电防护工作,看设备检查是否做好记录,没有做好的立刻让其更正。要表彰做得好的同学,使其精益求精;帮助没有做好的同学,使其奋力追赶。
四、学生实习就业
学生通过大概一个学期的严格培训,通过企业考核之后,就可以到企业实习。实习结束之后,可以选择留在企业继续工作,也可以选择到其他企业工作。角色转换短时间是难以适应的,心理上难免产生偏差。在这个阶段,学校需要配合企业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五、校企合作反馈
认为学生实习、就业之后,培训就圆满完成,这种观点是不准确的。因为企业开始使用和检验你的“产品”的时候,你生产的“产品”质量怎样,存在哪些不足,哪些需要改进,哪些做得比较好,这些信息会由企业反馈给培训教师。培训教师要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对下一轮培训进行改正,这样才能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专业人才。
篇9
关键词:焊接质量控制;焊接工艺;焊接质量检验
中图分类号TM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1)51-0095-01
焊接质量有好有坏,如何控制焊接过程安全可靠合理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从以往的焊接事故来看,很多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焊接过程中没有注意焊接方法以及焊接中的细微问题与缺陷。另外,过高的技术工艺并不能保证焊接工作万为一失,由此看来,不能过分地追求焊接工艺的完美,还要注意焊接过程的合理性,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对于焊接来说很有必要,质量控制体系的主要内容有:编制焊接工艺文件,焊接材料的管理、焊工培训、焊接质量的检测及评定等。
1编制焊接工艺文件
首先要编制焊接工艺文件,焊接工艺工件又包括很多内容,如焊接工艺的守则,产品焊接工艺规程以及应用焊接工艺规程等。焊接工艺的守则主要包括焊接过程质量控制程序以及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它的主要内容是将工程中用到的材料以及材料的典型焊接方法进行总括,是整个焊接工艺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的准则,它也是每个焊接工艺必须遵循的原则。产品焊接工艺规程主是包括焊接卡和技术交底,它对于具体的材料和焊接范围的焊接技术规范,如焊接方法,焊接参数等,应用具体一些局限性,针对性也相对较强。应用焊接工艺规程主要包括作业指导书,对于特殊的焊接接头的应用性较强,适应性相对更窄一些。从上面三个原则可以看出,产品焊接工艺规程和焊接工艺守则是焊接工艺文件是相对重要的环节,而应用焊接工艺规程则相对作用更弱一些。
2焊接材料的管理
除编制焊接工艺文件,焊接材料的管理在焊接质量控制中也十分重要。对于焊接材料的管理各个环节要规范合理,如不同类型及型号的焊条要分开存放并编写好序号,这样在使用时就可以很方便地存取,在施工完成后将未用完的焊条放回原来的位置,这也可以很清楚地知道焊接过程所用的材料的量,以便在施工过程中就能对材料的用量是否超过计划材料的用量进行评估,如超过则进行及进地补充,从而使施工过程不会出现停止的状况,另一方面也杜绝了焊接时出现用错焊接材料的现象,而这对于整个焊接工艺来说是重要的失误,严重时会来电厂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可修复性不高。焊接材料最好进行统一地购买,并且对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测并做好相关记录,另外,存放焊接材料的地点要保持清洁,温度也要适宜,存放地点没有其它材料的侵蚀。焊接小组可以通过个人负责的方式对焊接材料进行领取,也可以采取统一的方式进行领取和返回。
3焊工培训
在焊接施工之前,对焊工进行必要的培训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焊接施工中的错误率,也可以提高焊接的工艺水平。当然焊工要在取得相关资格证书的前提下从事电厂的焊接工作,在招收焊接人员时,也要对他们的焊接资格进行审查。对于焊工的培训首先要进行技能的培训,技术的培训主要包括一些常见材料的焊接工艺,实际操作的演练,在演练中使每一位焊接员工的焊接水平都得到提高,这样也是电厂焊接工程质量得到提高的前提之一,除技术的培训之外,还要加强员工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以从往的经验来看,虽然很多员工的实际操作经验丰富,但缺乏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得焊接水平长期没有提高,也会犯一些习惯性的错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考试或者考核的形式让焊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如焊接的基本知识,原理以及实际操作规范等,对于不能达标的焊工可以进行再次培训,总而言之,要深化焊工将理论与实际放在同等位置的意识,实践证明,这是保证电厂焊接质量极其重要的措施,在以后的实践中还要不断地进行优化,使焊工对于理论知识的获取有更多的方法,在效率上也能得到显著地提高。
4焊接质量检验
在焊接施工完成后要对焊接工艺的质量进行检测,首先焊工需要提交施工的相关情况,如焊接使用的材料,材料的型号及规格,最好能附上焊缝处的工艺图,从而方便检测人员的检查。焊接检测人员要对焊工的施工工艺的准确性进行分析,施工工艺无误后按照焊工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检查验收,对于焊接质量的审查也要遵循一定的审查规范,以保证审查的质量。除此之外,焊工也可以进行自行检查,然后再以班的形式进行审查,最后到项目组的审查,这样通过层层质量的掌控,从而使焊接过程严格按照施工流程,对于那些不合格的施工,首先要分析其中的原因,然后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在以后的施工中要避免类似的案例发生,如果在解决方案比较难以实现或者修复会影响到其它焊接处,那么必须对焊接的修复工作进行重新的评估,解决方案必须经过上级部门的批准后才能实施。焊接质量检查的主要内容有:焊工资格的审查,焊缝质量的检查、焊接材料的检查等等。焊缝的大小、几何形状及相关参数是否符合要求,焊接材料是否齐全,以及施工时是否准备无误等对于施工来说都至关重要。
5结论
在电厂焊接施工质量控制中,焊接工艺及流程是控制的关键环节,因此在施工时要遵循相关规范,加强对质量的检测,从而使焊接的质量可以通过数据的形式直接显示出来,对于焊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做好记录,从而在以后的施工中避免犯重复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使电厂焊接施工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为我国提高我国焊接的施工水平。
参考文献
篇10
导语:钢结构焊接检验人员是对焊接工程或结果进行符合性验证的人员,焊接检验员参与焊接质量的控制工作,确保焊接质量达到规定的要求。
钢结构的产品质量的好坏,使用周期的长短,焊缝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焊缝质量的控制是目前我国钢结构制作安装所面临的一大难题。焊接检验师就是解决这个难题的职业。
中图分类号: TU391 文献标识码: A
一、国外焊接检验师的现状
美标、欧标、日标并称世界三大标准体系,在国际上享有重要的地位。
美国焊接学会于1928年发行了第一部结构钢法规《建筑结构中熔化焊和气割规则》,这部法规就是今天的《钢结构焊接规则》(AWS)D1.1的前身,如今美国的《钢结构焊接规则》(AWS)D1.1,该标准是美国钢结构焊接的主导标准,引导了超过130个标准及规则、实践介绍、指南或设计说明等,由美国焊接学会(AWS)D1.1结构焊接学会编制。日标(JASS 6、JIS Z 3040等)、欧标(EN、ISO、BS等标准)的钢结构焊接相关标准也都统一在相同标准体系之中,适用于各项各业(有特殊要求的如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除外),在应用中可操作性强,国际交流交往更方便。他们的普及和实施最主要靠焊接检验师,焊接检验师贯穿了整个产品的过程(包括总则、焊接接头的设计、制作工艺和技术、(焊接工艺和人员资格)评定、检验、螺柱焊、钢焊桥梁、主要构件断裂控制方案及附录等等工作),而焊接检验师在所有有效的质量控制活动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焊接检验师可分为好多种,但人们通常认为是他们负责对焊接的最终结果进行评估。
二、钢结构出现的一些问题
随着钢结构的大量运用,钢结构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如2011年1月9日,已是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运动场(以下简称那达慕运动场)坍塌后的第25天。这座投资接近十亿人民币的地标性建筑,在施工结束不足半年时,其西边的钢架顶棚发生了坍塌,据时代周报记者1月10日现场目测,坍塌的长度超过了100米。
2007年5月23日,浙江宁波市奉化方桥镇一名为方桥的钢结构大桥被一艘货船撞塌,造成1死1伤
2008年2月1日晚至2日凌晨,受雪灾的影响,地处江西某地的某公司27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发生大面积坍塌,厂房内的生产设备损毁严重,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所幸无人员伤亡。
2011年7月14日上午,福建武夷山市的武夷山公馆大桥北端发生垮塌事故,一辆旅游大巴车(闽H30953)坠入桥下,当场造成1人死亡,22人受伤。
近年来,工程事故屡见不鲜,造成了无数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对于我们工程从业人员是惨痛的教训。痛策思过,纵观中国钢结构生产加工到安装验收,从业人员非常多,国有企业,私有企业,还有很多无证无照的小包工队,人员参差不齐,其中包工队,农民工为主,他们中很多人都没有进行过专业技能培训,特别是焊工这块,无证上岗的是普遍现象,而钢结构中,焊接又是重中之重,焊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使用,很多结构的坍塌事件都和焊接质量有直接或间接地关系。金属钢结构中制度、规范的焊工管理还没有形成强制性条款,虽然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 81--2001第9.4.1条中有明确规定,除少数国家重点工程外,多数情况下,企业并不执行,最终导致焊工管理失控,焊接质量下降。
三、国内钢结构检验师的现状
2014年3月10日由中国工程建筑建筑焊接协会和中国钢结构协会举办的第一届钢结构焊接检验师培训班,它是目前中国钢结构自己培训的第一批焊接检验人员,不过他们要得到国内钢结构施工中的认可和完善自己的职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还有很多原因制约、限制着他的普及和推广。
金属钢结构焊接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考试体系还不完善。目前我国技术人员的资格认证存在两条并行的体系,一是企业内部的职称评定体系;另一个是全国范围内统一的职业资格考试体系。前者虽有国家、地区、或行业规定,但基本是企业内部行为。由于行业和技术领域的不同,标准难以统一,统一职称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在所难免。后者标准相对统一,考核严格,更适于对专业技术要求高、技术特点突出的行业或领域,但目前国内职业资格考试体系所涵盖的专业范围较窄,焊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技术领域,只在一些隶属于政府行政管理范围内的行业,如压力容器、管道及石油化工、天然气等行业得以实施,建筑行业尚未纳入其体系范围。纵观欧美技术发达国家,建筑行业的焊接工程师、焊接质量检验师早就纳入资格考试范畴,如美国《钢结构焊接规范》(AWS)D1.1。因此,我国要想从根本上提高焊接工程质量,应尽快建立健全焊接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考试体系。
目前国内建筑钢结构行业从事焊接质量检测的人员主要有两类:一类为无损检测人员;而另一类主要是工程监理和各企业的质量检测人员。前者一般均经过专业技术资格培训,并取得由国家相关行政部门或行业、协会授予的资格证书。而后者则鱼目混珠,有的人员虽经过培训,但专业不对口、所学内容不全不细,更多的则属于滥竽充数,经企业内部的简单培训便上岗工作。从这一点便可看出,至少建筑行业的大多数企业对焊接质量的控制理念还停留在以焊后无损检测为主的水平上。
四、国内开展焊接检验师的相关工作
2014年3月10日由中国工程建筑建筑焊接协会和中国钢结构协会举办的第一届钢结构焊接检验师培训班,该培训班对焊接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其中包括焊接检验员的职责、焊接缺陷、破坏性试验、无损检测、焊接工艺评定和焊工考核、材料检测、规范和标准、焊接符合、焊接工程导语、SMAW、TIG、MIG/MAG、SAW、热切割方法、焊接耗材、钢的可焊性、焊缝修复、残余应力和变形、热处理、弧焊安全、焊接设备的标定、预热的应用和控制、实用目视检验、宏观金像和微观金像检查等25方面进行培训),通过系统的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对提升焊接质量控制水平及检验人员整体素质、提高工程及产品质量、降低事故率等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
焊接检验人员应做到以下方面的职责:
1、理解并解释图纸和其他相关技术文件的要求
2、确认母材和焊材与技术要求一致
3、确认适用的焊接设备与焊接工艺规程的要求一致,并能满足焊接过程的要求
4、监督焊接工艺的实施过程并提出检查记录或报告
5、对焊接作业人员的资格进行核实,确认其具有从事相应焊接作业的能力
6、实施工程检测,应包括以下内容:
1)确认使用符合要求的焊接工艺规程;
2)确认坡口的准备和组装满足焊接工艺规程要求;
3)确认焊接材料及其储存条件符合标准要求;
4)确认焊接作业符合相关标准以及图纸或技术文件的规定;
5)确认被检测工程满足相关文件的特定要求。
7、从事下列无损检测相关工作:
1)外观检测。
2)确认具有合格资质的检测人员使用特定方法进行了外观检查和无损检测并核实检测结果,保证结果完整。
3)对进一步实施的无损检测方法进行确认,并核实检测人员的资格。
8、出具检测报告,并对焊接工艺过程记录、焊接工艺质量记录、焊工资格证书、焊接材料质量证明文件、检测结果存档。
通过以上的过程监控保证产品质量达到要求。
为了有效地开展工作,焊接检验师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
五、关于焊接检验师的几点建议
1、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交往和标准的互认活动日益增多,标准的统一、协调性将有利于我国标准在国际交往中的地位的提高。应制定统一的、具有影响力、覆盖范围最广的国家标准《钢结构焊接规范》,并能够严格执行。
2、钢结构检验人员资格证是国内第一次由协会统一制定的,它借鉴欧、美、日等先进国家在在钢结构方面统一在相同标准体系之中,适用于各行业。随着它的诞生和推广,国内钢结构行业必将会越来越规范,国家应该给焊接检验师更大的监督职能,制定长效的机制。
3、焊接检验师不仅限于对获得焊接质量负责,而且在成功的焊接质量控制活动中扮演着一种更为重要的角色。事实上,对一个高质量的焊接产品而言,许多人都参与了其形成过程中的许多活动。而焊接检验师是那些“前线”人员中的一员,他必须对制作过程进行检查并证实每一活动是否按要求正确实施。以确保所做产品达到设计要求,避免产生不合格或有安全隐患的工程。因此焊接检验师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中国的《钢结构焊接规范》要像美国的AWS D1.1在全国钢结构中执行或和世界标准接轨还有很远的路要走,这要我们每一个部门、人员共同努力。希望我们每一个工程建设的有关人员为产品质量的安全、为市场的规范、都尽一份自己的力。
参照文献:
1、《钢结构焊接从业人员资格认证标准》CECS 331: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