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扑体育范文

时间:2023-03-20 12:48: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虎扑体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虎扑体育

篇1

关键词:竞技体育; 群众体育; 关系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8)01-0067-04

Abstract:By using the method of document a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recalls the existing theories about relationship between sports and mass sports, and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structural functionalism argues to a tentative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orts and mass sports.The main purpose is to provide a new angle of view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orts and mass sports.

Key words:sports; mass sports; relationship

多年来,关于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关系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过,并形成“普及与提高说”和“相对独立说”两种观点。对这一关系命题的研究,实际上已超出了学术范畴,成为一个敏感的具有政治内涵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我国体育事业基本发展方针的确立、演变都是伴随着对两者关系理解的深入而产生的。研究服从于现实需要,为政策寻找理论依据。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演化成一场争论,在这场争论中因大环境的需要而最终“普及提高说”占了明显优势,“相对独立说”则形单影只,我认为更好的作法是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而这种存在有利于理论的完善。正确的作法是通过科学的求证,理性的认识彼此间的异同,,完善二者关系的认识。不应成为一种政策的解读工具,客观的看,离开对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关系理论的梳理,而孤立地探讨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是不能真正实现协调发展的。同时,如何构建两者之间的合理关系,也是随着奥运会后我国体育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1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内涵

“理论――指概念、原理的体系,是系统化了的理性知识。具有全面性、逻辑性和系统性的特征。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既由社会实践决定,又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离开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科学的理论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并经过社会实践的检验和证明的理论,是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性的正确反映。”[1]由此可见,各个学科的基础理论是该学科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概念、原理体系。而作为构成理论的首位基本要素――概念,在构建各个学科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也就不言而喻。关于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基础理论问题,理性认识二者间的关系,首先要正确理解其内涵。

竞技体育也称为竞技运动,与英文中的sport相对应,是人类为发挥自身潜力,以他人或自然障碍物为挑战对象,以体验娱乐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以训练和竞赛为主要手段的一种身体娱乐文化。[1]竞争性是竞技体育区别与其他身体活动的基本特征。此外,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相比,还具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追求既定的功利目标;二是具有标准化的竞争规则和裁判手段。竞技体育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竞技体育对于社会的稳定发挥特有功能,如娱乐功能、教育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等。根据水平的高低,竞技体育可以分为高级竞技体育和初级竞技体育。本文讨论的即是高水平竞技体育。

群众体育也称大众体育,是指人们在余暇时间里自愿参加的,以健身、健美、医疗、消遣、娱乐和社交为目的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2]活动目的的非竞争性、活动形式的灵活性、参与主体广泛以及参与时间业余性是群众体育活动的基本特点。其中,非竞争性是群众体育区别于竞技体育的根本特征。群众体育具有五个基本要素,一是活动参与者;二是体育活动组织;三是体育活动设施;四是体育活动方法;五是活动内容。[3]从功能来看,群众体育具有健身功能、娱乐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教育功能。

所谓关系就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4]一方面,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相通的方面,都属于身体活动范畴;另一方面,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在结构和功能上也存在明显差别,突出表现为是否强调竞争性。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关系研究,实质上就是对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的梳理。

2 既有理论

2.1 “提高普及”说

“提高普及说”是唯物辩证法在体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5]是对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所提出的“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文艺理论原则的借用。[6]是体育事业实行全民制,由国家包办,遵循与执行党和国家指令,服务于社会主义“赶超型”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直接产物。“提高普及说”首先将体育事业看作是由提高和普及两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谓提高就是“培养少数优秀运动队伍”;所谓普及就是“开展群众性业余体育运动”。[6]其次,认为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从普及转化为提高,一是需要参加活动的人多,二是需要群众的技术水平也比较高;[7]而从提高转化为普及,则需要通过竞赛的吸引和发挥高水平运动员的表演、宣传、组织和指导方面的功能和作用。[6]最后,“提高普及说”将体育事业发展看作一个否定之否定,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具体表现为普及、提高、再普及、再提高的过程。[7]

“提高普及说”从哲学辩证法的高度指出了“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对建国后一段时期内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确立,社会结构发生巨变的社会背景下,“提高普及说”理论的普遍性与体育事业特殊性、复杂性之间的矛盾开始突显,表现出一定的理论局限性。首先,对竞技体育功能理解存在偏差。将竞技体育纳入社会主义“赶超型”现代化发展战略,由国家包办,负责经费开支,不进行经济核算。一方面,导致体育事业竞技化,即蕴涵着将“提高指导下的普及”朝着以高水平竞技运动的提高指导低水平竞技运动的普及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国家包办下的竞技体育纳入政治体系,将竞技体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由政府负责提供和管理,也破坏了竞技体育按照娱乐规律而自发组织和发展的条件。其次,“提高普及说”还蕴涵了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之间片面的“线性关系”理解,即认为提高必然带动普及、普及必然促进提高的片面认识。在普及与提高的辩证关系中,普及是基础,是前提,没有普及就难以实现提高,提高是普及的必然结果。事实上,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应该是两个不同的“子系统”,具有各自的普及与提高的任务,而且各自受到不同社会经济环境及人体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如年龄体质特征、参与方式与时间、手段项目、场地设施条件、组织形式、资金来源、运作与管理体制和机制、供给方式等,因此,提高普及说的“线性关系”假设实质上是不存在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原国家体委提出体育事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后发展成为“各类体育协调发展”战略。所谓协调是指“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关系是相互推动、协同共进的,发展比例是适当的”。[8]但是,由于“协调发展”首先表明体育事业是由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这两大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8]只是在提高普及想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发展比例”问题。而在现行体制下,确定两者之间的“发展比例”,仍然无法摆脱“两个战略并重”还是“竞技体育先导超前”的战略选择和争论,无法从根本改变体育事业“一手硬,一手软”的局面。因此,“协调发展”实质上是“提高普及说”的逻辑发展和新的表现形式。

2.2 “相对独立说”

“相对独立说”以上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真义体育”思想为逻辑起点,是关于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关系的另一种观点,实质上是对我国体育事业竞技化,特别是学校体育竞技化的理论反思。这一观点首先肯定“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sports)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9]认为体育(PE)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本质上是增强体质的教育。[10]而“竞技体育”(sports)作为“一种具有规则性、竞技性或挑战性、娱乐性以及不确定性的身体活动”[10],本质上是一种娱乐活动。因此,体育与竞技应各按其自身的规律发展,而现有体制下提高运动水平和普及群众体育、增强人民体质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实践中只能重一方面而轻另一方面。

“真义体育观”确立的群众体育增强体质的一元价值标准,对于扭转用以竞技运动取代体育的倾向,摆正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关系,唤起人们对提高全民体质重要性的认识,无疑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对体育价值和目标泛化、全能化以及无序现象的价值整合具有指导意义。但是,也有学者指出“真义体育”将体育与智育、德育、美育相并列,事实上是对教育的分解,现实中不可能单独实施“纯粹”的以体为本的“体育”。[10]同时,“相对独立说”过分突出和强调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二元对立性而否认了两者融合的可能性,认为现行体制下增强体质与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二者必居其一,无法回避,无法调和,也是不恰当的。事实上,竞技运动具有政治、经济、教育以及带动群众体育普及等一系列潜功能,因而,有条件地通过国家管理的形式,发挥竞技体育潜在功能和价值,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并非不可取。

3 互补关系

任海在《论大众体育与高水平竞技运动的相互关系》一文中,从体育分化角度提出了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互补关系”学说。认为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是体育高度分化的结果,两者同质异形、相互依存、功能互补。互补关系存在的理论基础在于,两者具有相同的手段――身体活动和相同的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并通过四个方面体现出来,(一)体育发展的互补;(二)体育需要的互补;(三)体育教育的互补(四)体育道德的互补。[11]

互补关系着重讨论了高水平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之间的联系。一定程度上深化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但是,这一学说也存在着一定的理论局限性。(一)认为大众体育开展的越广泛,竞技体育的观众市场就越大是不恰当的。事实上竞技体育的观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与实质性体育人口相对应,即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又观看竞技体育比赛的人口;一类与非实质性体育人口相对应,即不参加体育活动而仅仅作为竞技体育比赛观众的人口。大众体育的广泛开展,从实质性体育人口的角度扩大了竞技体育的观众市场,而对非实质性体育人口的影响并不大。(二)缺乏从整体上对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关系进行系统的分析,仅仅是对两者相互联系特征的概括和总结。

4 相互取予关系

4.1 现实基础及其理论渊源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巨变,体育事业管理体制的转变,[12]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对我国体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突出表现为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高度分化。这要求我们从具体的理论出发对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关系问题做出回答。

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al functionalism)是从结构与功能以及二者相互联系出发,深入分析和广泛探讨有关社会系统的基本理论。[13]所谓结构就是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相互稳定的关系,是内在于系统的客观存在,它只有而且必然地通过一定的功能表现出来。所谓功能就是系统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系统各部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是相对的,可变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又会反过来决定结构。从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视角来考察体育现象,体育乃是由一定的结构和功能规定着的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从体育系统内部来看,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又是体育系统中的子系统。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具有各自相对独立的结构,对维护社会大系统的稳定发挥一定的功能。

3.2 主要观点

“相互取予”首先强调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是体育子系统中的两个不同的子系统,按照各自的规律运行和发展是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基本前提。这是由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结构特征以及现代社会组织高度分化的现状和特点――即由承担多种功能的单一组织向承担单一功能的多种组织的转化――所决定的。从活动主体的构成来看,竞技体育由竞技者(两人以上)、组织者以及观众三因素统合而成;而群众体育则由个体单独或活动者与指导者构成。[14]从活动的具体要求来看。两者在活动时间、地点、对象、体力消耗、动机等方面以及组织的设计、规范程度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别。见表1和表2。

从组织状况来看,在国家-市场-社会的三元模式构架中,竞技体育组织主要分布于国家和市场两类组织中,与国家相对应的是举国体制下形成的主要提供公共性竞技体育产品的具有政府性质的组织体系;与市场相对应的是利润导向下形成主要提供私人竞技体育产品的营利性竞技体育俱乐部组织。而群众体育则普遍存在于国家、市场以及社会三类组织中,与社会相对应的各类民间组织是具体开展和实施群众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

从功能来看,群众体育具有健身功能、娱乐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教育功能。而竞技体育具有娱乐功能、教育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等。但是,两者在功能辐射的范围和以及作用的人群上有明显的差别。

从制约因素来看。群众体育的发展更多受到闲暇时间、生活水平、观念意识、场地设施等因素制约;[2]而竞技体育发展更多受到遗传、选材、训练水平、体育管理体制、竞技体育训练管理水平以及竞技运动科研水平等因素制约。

其次,在承认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差别的同时,也肯定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相互融合的可能性,表现为在两个系统邻近环境的“相互取予“特征。这是由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身体活动的共性或相通性、以及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子系统的开放性所决定的。

竞技体育作为一种竞争性身体活动,它的基本功能是娱乐。但是,通过与其他社会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往往表现出相应的潜在功能。如对外改善国际关系,对内维护政治统一和民族团结以及促进社会稳定的政治功能;娱乐产业经济功能;促进人全面、协调、完善发展以及人的社会化的教育功能,以及独特的竞技体育礼仪庆典文化与道德规范文化整合功能。同样,群众体育除具有 “增强体质”的基本功能之外,还具有康复、娱乐、教育、消遣、交往以及提高企业人力资本等潜在功能。因此,竞技体育子系统与群众体育子系统在按照各自规律运行和发展的前提下,两者相互融合的邻近环境必然存在着功能上的相互取予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群众体育可以在组织方式、场地设施以及活动的内容方法等方面吸收竞技体育的内容。由于群众体育具有活动方式灵活性、组织设计开放性等结构性特点。因此,任何有益于强身、健心和乐群的活动手段和组织方式都可以被群众体育批判的继承和发扬。也就是说,竞技体育作为一种身体活动的方式,可以在群众体育中适当运用,但只能作为手段,不能当成目的。(二)易于被群众体育领域广泛采用和吸收的运动项目的水平的提高,可以在运动价值观念和态度层面上给群众体育的发展带来影响。(三)被群众体育领域广泛采用的竞技体育活动项目的普及,又为该项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了观众市场,从而促进该项竞技体育项目的繁荣和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首先是体育系统中两个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的子系统,两者具有各自的提高和普及的目标和任务。其次,在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系统邻近环境,存在着功能上的“相互取予”的关系。

4 结语

“提高普及说”从发展趋势和方向上指出了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关系特征,这一观点将体育事业发展看作一个否定之否定,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具体表现为普及、提高、再普及、再提高的过程。[7]“提高普及说”蕴涵了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之间片面的“线性关系”理解,即认为提高必然带动普及、普及必然促进提高的片面认识。而“相对独立说”则着重从是否具有增强体质的教育功能角度阐述了两个系统的相互独立关系,但是“相对独立说”过分突出和强调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二元对立性而否认了两者融合的可能性。上述两种观点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关系的认知水平。并对不同时期体育事业发展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但随着社会结构的巨变,两种观点都表现出一定的理论局限性。因此,笔者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视角出发,在对上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关系理论继承基础上,提出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相互取予”的关系理论框架。“相互取予”就是肯定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是体育系统中两个相互独立是子系统,同时认为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邻近的部分存在着功能的“相互取予”关系。

参考文献:

[1] 邵生林, 刘玉梅.竞技运动的本质属性[J].体育,1997, (2):19.

[2] 卢元镇. 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248.

[3] 李建国等.社会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3).

[4] 现代汉语词典.

[5] 栾开封等. 关于我国体育和体育工作的哲学思考[J].体育文史,1999, (4).

[6] 熊晓正等.从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到各类体育协调发展[J].21世纪的中国体育,1998, (16).

[7] 陈融.建国以来认识和处理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关系的历史启示―价值追求与代价意识[J].体育文史,1999, (3):11.

[8] 舒有谟, 宋秋元.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思考[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7, (4):69.

[9] 王学峰.真义体育思想对中国体育发展的贡献[J].体育学刊,2004, (4):7.

[10]

陈融.试析真义体育观、大体育观的特征与分歧[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9, (4):1.

[11]任海.论大众体育与高水平竞技运动的相互关系[J].体育文化导刊,2005, (3):11.

[12]谭华.体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416.

[13]刘润忠.试析结构功能主义及其社会理论[J].天津社会科学,2005, (5):52.

[14]韩丹.论SPORT不是体育[J].体育学刊,1996, (3):45.

篇2

关键词:普通公路;公路养护;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U412.36 文献标识码:A

普通公路的特点主要是交通问题,平面的交叉路口比较多,车速难以平衡,公路设施不齐全,导致交通问题难以开放。当前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是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直接关系到普通百姓的生活,对当前公路建设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公路养护还存在管理工作滞后,公路事业难以发展的困局。

一、普通公路养护管理特点

针对养护作业,机动性和时效性。完成公路养护的目的,加强公路预防性养护和出现的病害,进行及时的修复和快速的反应。使其经常处于完好的状态之中。通过路面养护以及操作规程进行严格的《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在作业执行期间可以对《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进行严格的安全防范措施。对养护手段以及技术专业创新,对社会发展以及公路养护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进行先进机械的运转,才能在引进新工艺和新材料上满足大家的需求。养护的投入较大,人员素质要求不断增高,普通公路的养护对象以及自身价值都较高,保持对养护对象的养护,使技术标准和服务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投入所需要的成本,直接从事养护工作和工作人员的管理经验,对养护对象的技术以及方案和措施作出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公路养护按照工程的规模和性质进行大小以及技术难易的特点。因此,对操作进行一定的保养。公路养护管理只有在公路正常运行时才能发挥它的效率。因此,需要不断的提升服务水平,实施养护作业的同时加强作业的强制保证。在公路管理过程中按照国务院的交通主管部门规定来完成技术性的操作规范。对公路进行全面的养护和公司技术上的管理,对养护对象进行广泛的管理。普通公路的养护在绿化和路面以及交通工程沿线上都有具体的管理。

针对养护作业中的机动性和时效性对公路进行一定的养护。加强公路预防性养护的主要问题。对公路的及时养护和快速修复进行一定的反应。使得经常处于完整状态的公路维护在规定标准中顺利进行。通过路面的基本养护以及路面的严格操作对《公路养护进行及时的技术规范》调整,在作业执行期间对《公路养护安全进行全面的作业规程》进行检查,进行严格的防范措施。对养护手段以及技术专业创新,对社会发展以及公路养护提出更高的要求。二、普通公路养护管理现状

我国普通公路的管理模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养护管理体制不顺,目前我国普通公路的养护管理问题主要采用公路养护管理对公路养护管理作出一些实质性的思考。养护经费必须依靠上级拨付,资金采用的支付拨款方式不利于社会采取一定的融资。严重影响了技术的养护和技术的革新以及管理上的创新,不仅制约着公路的养护还对养护规模的扩大造成许多不便。

养护机制相对落后,养路人员与公路矛盾日益突出,养护管理质量的提高给养护规模的扩大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养护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养护知识,养护带来的社会效益超过经济效益。在养护资金投入不足时,导致养护人员科学管理水平较低,养护队伍太多,消耗掉大部分的资金。公路养护措施难以形成统一有效的管理。缺少统一管理的标准。养护技术的科学含量还没有低,机械配套设施还不完善,没有对社会服务进行一定的服务。大多数的养护作业还是按照传统的手工业组织技术形成,全面进行机械化的专业养护局面还没有形成,公路养护受到的制约比较多,大多数还被认为是简单的劳动力操作。

三、我国普通公路养护管理发展对策

按照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公路养护管理是建设的延续和发展,对整个路面的维护和公路功能的使用都有一定的作用,随着国家公路局的公路网站不断完善,养护管理在整个公路系统中占着主要指导地位。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公路养护管理的建设和发展。对整个路面的维护和公路功能的使用都存在促进作用。随着国家公路局网站的不断完善,养护管理在整个公路系统中占着主要的作用。对公路的养护工作有着一定的完成计划,公路的养护起到难以估计的作用。积累经验后,必须清醒的意识管理模式是整个计划经济的产物,符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普通公路的养护管理机制在体制考虑中需要集中统一考虑。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要求在严格的实施过程中有一定的分级考虑,对统一普通公路部门进行统一的技术管理标准,统一的评判标准,统一的计量定额。

建设专业化的养护建设队伍,在队伍中选拔精明、干练、训练有素的养护队伍进行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善的整个养护计划。对突发事件以及公路的正常养护进行一定的应急处理。建立科学的公路养护目标,完成技术决策的机制,发挥路面管理信息系统和养护维修工程专家决策系统。对养护质量的评价以及养好路率的指标进行综合服务,对普通公路的使用进行综合评价。

篇3

关键词: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师资源

一、前言

体育舞蹈是以国际规范化了的摩登舞、拉丁舞为主加以男女双人配合表现的一个新兴的竞技性体育项目。第27届悉尼奥运会上已被列为表演项目。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以来,因其独特的、无法比拟的艺术魅力和观赏力受到大众的广泛喜爱。随后逐步走进高校,列入专业和专业方向。调查表明,湖南省普通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时间较短,体育舞蹈教师专业技术、教学水平不高,那些有着理论、技术、教学、科研水平的高级教师人才更是奇缺,直接影响到体育舞蹈课程的正常开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依据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从体育舞蹈课程需求的视角,对我国高校体育舞蹈教师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展开这一研究,无疑可对促进湖南省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专业水平提供有益的帮助。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湖南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五所普通高等院校,即湖南体育职业学院、湖南大众传媒学院、湖南农业大学、湖南文理学院、衡阳师范学院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本文通过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期刊网的关键字检索,以及对相关专业书籍的查阅,收集了大量的与本文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对文献资料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获得了丰富的研究对象的大量信息。

(2)专家访谈法。本研究在拟订采访提纲的基础上,通过走访、面谈及电话访谈的方式对湖南省普通高校相关专业负责任人员及体育院系(部)从事体育舞蹈教学的教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访谈和调查。

(3)数理统计法。对收集到的湖南省体育舞蹈的相关数据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和处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实施状况

(1)体育舞蹈的开课形式及教学时数。

体育舞蹈是由摩登舞、拉丁舞等十支不同技术特点、不同表演风格的舞种组成,课程专业性很强。但调查结果显示(上表),在已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五所普通高校中,有三所高校,安排的专业课程基本上为一学期100学时以上,并开设了形体芭蕾课和爵士课等辅助课程。而其他两所高校仅开设了拉丁舞和摩登舞两门专业课程,一学期的课时也低于100学时。[1]据调查,已开设体育舞蹈专业的、一学期主专业课程分别安排100课时以上的普通高校,在全省也不足十所。显然,如此少的课时设计,根本无法让学生较好地掌握其技术要领、身体的表演力和乐感,课程的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

(2)体育舞蹈的师资配置。通过对湖南省五所普通高校22名现任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年龄、教龄的调查,可以看出: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年龄结构基本合理,大部分体育舞蹈教师的年龄集中在30~40岁。与此同时,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也逐步增多,但是由于体育舞蹈进入湖南省普通高校时间不长,他们执教时间多数在5年以内,教龄较短。

教师职称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是反映这个教师所具有的教学与科研的能力水平[2]。调查结果表明,湖南省体育舞蹈专业教师还没有教授级别的教师。副教授占专职教师总人数的23%,讲师占32%,助教占45%。这是因为,湖南省近几年引进的年轻教师大多是本科学历。这是造成湖南省体育舞蹈专业教师高级职称人数少的主要原因。

2.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师资的来源与质量

(1)来源探寻。湖南省普通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时间不长,许多学校由于没有专业院校毕业的体育舞蹈教师,只好利用本校现有的教师资源,经过短期的强化学习或上“速成班”学习培训之后,就开始从事体育舞蹈教学。他们大部分是从体操、健美操专业方向转行过来的,以前所从事的专业和体育舞蹈没有任何的联系。也有的学校以临时外聘教师作补充。

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知识水平,是决定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通过对以上现任体育舞蹈教师的基本结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湖南普通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师年轻化趋势明显,表明近年来各高校体育院系领导对体育舞蹈专业教师不足状况有所重视,师资力量在逐渐配置加强。年轻教师虽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头脑灵活,接受新生事物快,但理论水平较低;学历以本科居多,层次较低,缺乏高层次教学的后劲;专业教龄普遍较短,教学经验明显不足。中年教师以转岗居多,目前仍是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主力军。他们虽然教学经验较丰富,教龄较长,但专业水平较差,在教学上以基础教育为主。另外,性别比例上也呈现出女性多、男性少的现状,造成单个老师既教男步又教女步现象严重。目前,只有个别学校是由男女教师共同完成各种技术动作的教学。

(2)质量评析。高校体育舞蹈教师只有扎实掌握了各种舞蹈的基本技术和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教学方法,才能胜任体育舞蹈的教学。由于受以上教师来源的影响,湖南省目前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理论知识不深厚,专业技术水平较差,教学经验十分欠缺,教改和科研能力更是缺失。加之不能得到定期再培训,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又甚少,专业知识不能及时更新,完全跟不上体育舞蹈发展的步伐。虽然有的学校临时外聘社会上专业技术好的体育舞蹈教师,但他们却无法胜任高校体育基础课程和理论课程,其教学质量就可想而知了。可以说,缺少“深度和广度”是目前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专职教师的普遍现象,真正能集理论、专业技术、教学、科研于一身的高学历、高级别的高素质人才至今仍十分缺乏。

3.影响湖南省高校体育舞蹈教师资源的成因

(1)体育舞蹈是一门新兴的体育项目。20世纪80年代体育舞蹈进入我国。从1987年开始,原国家教委批准在部分体育学院及高等师范学院体育系开设体育舞蹈专业,体育舞蹈才正式进入我国高校。1991年原国家教委颁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把体育舞蹈列为高等师范院校体育系的必修课程。随后20年,各地许多普通高等学校陆续增设体育舞蹈选修课,湖南部分普通高校也名列其中。

(2)体育舞蹈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因体育舞蹈未被列入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在国内被当作民间群众性的娱乐项目,同时又是国外引进项目,所以一直未受到社会、高校和国家职能管理部门的重视。与竞技体操、艺术体操等重点奥运项目相比,无论从资金投入、媒体宣传还是制度设置、人事调配来说,都有着天壤之别。致使体育舞蹈项目在我国得不到快速发展。

(3)体育舞蹈教师职后培训困难重重。体育舞蹈是一项充满活力、理念日新月异、名副其实的“贵族运动”,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经费做保障,要想在这一领域有所发展和建树,是不可能的。作为体育舞蹈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不被淘汰,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如此一来,职后的教师进修培训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由于认知和重视不够,培训时间又无法保障,专业经费支持不力,严重影响和挫伤了体育舞蹈教师进修深造的积极性。以致教师的专业素养难以提升,教学质量无法提高。

(4)体育舞蹈专业高学历教师培养规模小、渠道少。由于体育舞蹈进入湖南省普通高校时间不长,师资力量亟须补充。但由于“归口”历史的原因,体育管理部门接手此项运动时间短,体育院校也没有尽早将其纳入学科之中。至今为止,国内还没有一所专门培养体育舞蹈教师的高等院校,仅是少数的体育院校和舞蹈学院小规模地开设了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体育舞蹈专业。其毕业人数少,而且毕业后大多留在专业院校,很少到综合类普通高校任教。原国家教委明确规定,到普通高等院校任教的教师,必须具有研究生学历。致使体育舞蹈教师的来源渠道少,根本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已开设体育舞蹈专业的普通高校只能是就地取材,从别的专业抽调教师,经过“短训班”强化培训后转岗上任,或是外聘教师临时上岗。

四、结论与建议

(1)目前湖南普通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师年轻化趋势明显,学历以本科居多。专业技能较强,但教学经验欠缺,理论水平较低。因此,今后应注重引进专业技术与理论科研“双优”的高素质、高学历教师。除在学历上达到原国家教委规定的硕士研究生外,同时,按照体育舞蹈教师技术等级的标准,严格把关,持证上岗。

(2)湖南省普通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师仍以转岗教师为主,他们虽然教学经验较丰富,但专业水平较差,无法担负起高级教学及带队比赛的责任。普通高校可采取体育院校和舞蹈学院毕业分配、人才引进、自己培养的方式,加大体育舞蹈专职教师的配置。

(3)由于高等院校教师职后培训时间无法保障、专业经费支持不力等原因,职后培训深造渠道较少。学校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选派年轻有为的在职教师到高等体育院校和舞蹈学院进行系统性的专业学习,还可利用聘请校外专业人士临时担任技术教学主讲,本校老师旁听的形式,实现教学中的“传、帮、带”作用。

(4)目前湖南省大多数普通高校都是一人教男女步或是女教师多男教师少,导致示范动作不完整,教学难度加大,学生学习困难。这就要求高校领导在人才引进过程中注意男女教师的比例调配合理,以避免教学中上述状况的出现,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国省干线公路;公路养护管理;养护管理问题;养护管理对策

1养管问题

(1)由于未能正确理解养管作用,没有认识到养管可以创造的效益,导致对资金的实际投入普遍缺乏信心,对科技的关注程度也不高。养护队伍不够稳定,养护能力较弱,一线工人素质不高,甚至一线工人数量不足,只能外聘人员完成施工。对于公路养护工作,其工作条件一般十分艰苦,且工资待遇偏低,这样很难留住人才;现有的工作人员大多年龄偏大,难以适应现阶段养护需要。就目前来看,大部分一线工人的年龄都超过40岁,文化程度不高。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普遍不愿意到一线从事养护工作,导致当前的养护队伍出现比较严重的断层问题。(2)养护观念仍以建设为主,轻视养护。与公路工程建设相比,养护方面的资金投入显得远远不足。对强制性管理没有足够的了解及约束,日常监督较为宽松,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可以在很多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督控制,但养护却无法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如果对养护及其管理不够重视,则自然很难改善相应的理念,导致公路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使用效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3)养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目前越来越多的技术与管理人员都在不断投入至高速公路建设,这导致普通的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缺乏相关人才。现有工人素质不高,只能使用比较基础的设备和软件,无法适应当前养护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对管理人员而言,其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健全,未能积极学习相关新技术和新知识,这必然会对实际的养护管理质量及效果造成影响,降低养护管理整体水平。(4)如今社会正快速发展,对公路养护管理提出的要求随之升高,要求养护管理必须做到更加精细,只有这样才能使公路的养护管理适应社会、经济与公路工程发展需要。目前,大部分国省干线公路依然沿用传统且比较落后的养护管理方式,但事实上当前的养护管理已经要求实现现代化和机械化。比如,在对路面上的凹槽进行修补时,现在很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单位的做法依然是使用高等级的混合料进行填补,这种处理方式在碾压之后依然会产生凹槽或坑槽。但如果采用专门的机械设备对坑槽进行重新修补,则能使修补完成后的部分和相邻面层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这样能起到有效延长使用寿命的目标。另外,在对养护机械设备进行管理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没有对养护机械设备进行行之有效的保养和检查,导致设备产生早期问题而没有被重视,使问题越来越多,最终引起故障,对设备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5)因公路在设计或施工中存在一些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始终没有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导致病害产生时,将会对公路正常功能的发挥造成很大影响。为确保公路始终得以正常使用,需要在适当的时间开展养护,做好养护管理。一般情况下,国省干线公路的实际使用会经历以下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为投入使用后公路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损耗;第二阶段为路面产生裂缝与坑槽等病害;第三阶段为路面产生大面积裂缝,而且内部结构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可见,养护需要在路面状况尚好的情况下进行。然而,由于管理体制上的不足,通常无法对公路进行定期检测,大部分都是在出现可见病害以后才着手处理,导致错过最佳养护周期,使公路出现严重破坏。

2养管对策

(1)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管理意识,好的管理离不开优秀的管理人员,而要想有效提高现有管理人员与整个部门的能力,需要当地主管部门积极引导,使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工作意识和观念,认识到做好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而自觉认真做好养护管理的各项工作,使养护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效果,延长公路及其它设施的使用寿命。(2)目前,公路养护管理资金始终表现出不足的问题,这对养护工作机械水平的不断提高会造成很大影响,现有资金很难维持应有的养护工作。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大养护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可靠物质基础的同时,对养护机械设备予以完善,从而保证实际的养护效果。一般情况下资金的投入都是由当地政府部门主导的,对此,政府要在尽量增加财政拨款的同时,引导社会企业积极投资,以此有效解决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引起的各类问题。(3)虽然现阶段公路工程的建设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距离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对此,应积极向发达国家的先进做法学习,在保证资金到位的前提下,引进新型养护机械设备,如检测仪器和多功能养护车,同时尽快将其使用到实际的养护工作当中,以此提高养护水平,适应公路建设与发展提出的要求。(4)在日常工作中要对路面的实际情况进行定期监控,这是一项最基本的工作,通常需要用到各类专业仪器或设备实现。通过对路面实际情况的定期监测,能第一时间掌握路面实际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早期病害,然后根据判断的结果,制定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处理,以此尽可能早的消除所有病害及隐患,防止其进一步发展和恶化,造成更严重的破坏。(5)对于日常巡查工作,应力求做到制度化与经常化,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如果无法处理,应立即上报,如果问题的存在可能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应立即进行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巡查方式主要采用车行查路,通过观察、目测和人工计量等方式,并将定性和定量充分结合到一起,对于比较重要的情况,还要进行摄影及摄像,以此保留第一手资料,为后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借鉴。对于日常巡查频率,一般为每天进行一次,在雨雪天气或汛期,可对其进行适当加密,此外巡查时要认真做好相关记录,防止遗漏。(6)保证养护工作的全面化与科学化,切实加强日常养护,尽早使公路养护工作实现精细化、规范化与标准化。严格执行养护的质量标准和各项技术规范,平时要勤到现场进行保养,降雨后做好排水和必要的修补,冬季降雪后及时开展扫雪除冰,使路面始终保持平整和整洁,没有坑洼,路肩应没有积水与堆积物,现有的排水系统保持畅通,且构造物完好,基础设施完备,绿化协调、美观。

篇5

关键词:高校;残疾大学生;体育行为

根据国家规定的残疾人类别标准,残疾人共分为盲残、听力语言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和智力残疾等五种残疾。普通高等院校里的残疾大学生主要指身体残障、生活自理上有一定影响和患有不宜参加剧烈运动的特殊疾病以及体质弱势的学生。目前,我国学者对残疾人体育概念的论述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普遍认为,残疾人体育是指个体的人在生理、肢体等方面有功能障碍,通过参加体育锻炼,改善身体机能的运动。残疾大学生体育专指残疾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校园里的体育健身活动。

一、普通高等院校残疾大学生体育活动现状

1.普通高校残疾大学生基本情况。“残疾大学生多集中在名校或是医学类学校,有56.9%的学生来自医学类学校,29.23%的残疾大学生来自名牌大学。这些学生多是以高分考入名牌大学的非特殊教育专业或是考入医学类的医疗保健按摩专业,而其他学校招生的残疾大学生很少。”黄石两所高校中,湖北师范学院现有17名在校残疾大学生,占湖北师范学院目前在校总人数的0.11%。湖北理工学院有23名在校残疾大学生,占在校总人数的0.14%。

2.残疾大学生课堂体育活动现状。根据调查,湖北师范学院目前并没有对在校的残疾大生的体育课做出明确的规定,由各院系酌情自行处理。一般不影响正常生活的轻微残疾学生跟普通大学生一样,参加学校公体课学习;行动不便的严重残疾的学生也可申请参加体育保健课学习,以此修满学分。到目前为止,大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体育保健课,但保健课的内容、形式以及考核方法比较单一。调查显示,大部分高校,残疾大学生不参加学校公选体育课的学习,而是选择体育保健课这一理论课来修满体育课该有的学分。在对40名残疾大学生的调查中,有55.56%的人表示愿意参加学校公选体育活动的学习,不愿意参加学校公选体育课只占18.52%。

3.残疾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现状。通过对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文理学院、湖北工程学院、湖北理工学院、黄冈师范学院以及湖北师范学院六所普通高等院校的135名残疾大学生体育状况进行调查,得到以下结果:六所高校的残疾大学生自进校以来,不用参加早操锻炼、校运动会等活动,学校也没有专门针对残疾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活动和体育赛事。关于“每周参加体育运动的次数”调查的结果:有11.76%的学生选择了一周运动五次,41.18%的学生一周会运动三次,分别有23.53%的学生选择了一周一次和没有参加。“喜欢的体育行为方式”调查得到的结果显示:选择参加体育活动的有35.29%,主要以轻微残疾的学生为主;关注体育形式的有74.11%,这是残疾大学生体育行为的主导形式。

二、影响湖北省普通高校残疾大学生体育行为的主要因素

1.个人因素。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残疾人群之所以在体育方面处于相对的弱势,与他们潜意识中的自卑感、自我压抑感和性格脆弱及体育活动缺乏主动的参与意识等因素有关,使其在心理上容易形成自身不适合从事体育活动的错误观念。不仅如此,由于他们特殊的生理特征,降低了进行身体活动的愿望,运动量的减少更不利于机体的健康,也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和情绪障碍。这种恶性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社会因素。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是永恒不变的,残疾人也需要健康,锻炼也是他们获得健康的途径之一。残疾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缺乏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氛围和校园氛围。长期以来,人们对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存在着严重的歧视和排斥,残疾人不能参加体育锻炼的看法在许多人的观念中是根深蒂固的。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很多残疾人不愿意进行体育锻炼。

3.学校因素。由于残疾大学生在普通高校学生中属于小众群体,往往被忽视,同时学校体育锻炼场地设施都是为普通学生设置,适合残疾大学生运动的场地、器材较少,大多数高校没有残疾大学生活动的专门场地和器材,在校残疾大学生体育锻炼也缺乏相应指导和专门的赛事,通常被排除在体育活动之外。不管是学校体育课还是运动会,残疾人通常不被考虑,加之适合残疾大学生参与的项目较少,残疾学生由于身体条件限制,只能参加一部分活动幅度和活动量都很小的项目,比如健身体操、软式排球、棋类、太极拳、散步等,很难达到疾病恢复、强身健体的效果。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残疾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口较少。我国残疾人体育人口明显低于国外体育发达国家。学校对于培养残疾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指导他们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形成终身体育观念等方面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因此,校园只有消除对残疾群体的歧视和排斥,做到资源共享,真正体现社会公正原则,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才能使残疾大学生成为体育的主人.

综合上述,高校残疾大学生体育工作亟待加强。学校和社会应当为残疾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为他们参加体育活动创造有利条件,以提高残疾学生的生活自理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特征。

参考文献:

篇6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以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理工学院等6所普通高校体育院、系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⑴文献资料法:收集并查阅了我省6所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等第一手资料及相关研究文献。⑵问卷调查法:对湖南省6所高校体操高职称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份,收回6份,有效回收率100%。⑶ 数理统计法:对所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1.开课时间和课时分配情况。湖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开设时间较早,体操普修都放在大一期间授课,这段时间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最好时机,并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表中可以看出,全部学时分2个学期完成,这样相对集中上课有利于学生动作技能的掌握和形成,提高教学效率。但从课时分配上看,技术课学时较多,理论课学时偏少,最高只有14学时,仅占总课时的19.4%,最低只有10学时,仅占9.3%。说明我省体操普修教学“重技术轻理论”思想还很突出,旧的传统教学观念有待转变。

2.教学内容设置情况。我省体操普修课教材更新较

快,但在内容选择上还是没有跳出原来的教学内容。新教材增加了“体操与健身”一章,它能满足当前全民健身的社会需要,使学生明白体操与健身的关系,掌握体操健身的方法并通过体操来达到健身的目的。调查中显示,只有2所学校把“体操与健身”这一章节列入大纲中进行教学。83.3%的院系把“徒手操的编排” 列入大纲中进行教学。目前我省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技术动作教学内容的选择基本上放在中学体育课体操教材中涉及到的技术动作上,在此基础上内容有所拓展。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只有33.3%的院系在选择技术动作时考虑了动作应具有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技术动作难度普遍有所降低,83.3%院系以新三级运动员规定动作为主要内容。对于人们喜闻乐见的健美操和体育舞蹈,我省各高校已经把这两项单独作为两门课程开设,但是课时较少,重视程度不够。

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情况。调查表明,目前,83.3%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教学采用较多的还是语言法、示范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体操教学中仍能发挥着很大作用,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代教学方法将起着更加积极的作用。因此,在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应注重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在调查中发现,只有16.7%的院系在教学中偶尔使用现代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方面,虽然一些现代教学手段已经进入体操课堂,但在我省各高校之间尚未普及,根据调查发现,66.6%的院系没有使用过多媒体,33.4%的院系偶尔使用;对于投影仪没有使用过的院系占83.3%,只有16.7%的院系偶尔使用过。因此,在今后的体操教学中要提高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率,提高体操普修课的教学效果。

湖南省6所高校体操普修教学各项课时指标统计表

注:数据来源于各高校教务处的“体操教学大纲”

4.教学评价情况。对学生体操普修成绩的评价和考核是体操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湖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目前对体操普修教学的考核和评价都是由平时、教学能力、技术、理论四个方面组成。从调查中发现,有83.3%的院系划出10%的比例作为平时成绩,理论考试都实行了“考教分离”的方法,闭卷笔试,采用流水作业集体阅卷;83.3% 院系理论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16.7%的院系占20%,理论考试内容较固定。技术考试有规定成套动作和评分细则,所占比例最高都为50%。学生教学能力的考试由任课教师穿插于平时上课中,成绩所占比例最高为30%,最低占10%。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我省各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的考核评价还是把动作技术的好坏作为评价的重心,从教学大纲中只看见对“自、双、单、跳”的评分标准和方法,而其它内容没有完整的评分标准与方法;教学评价标准不完善。

三、湖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改革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在现代体操教学中,体操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体操作为一门学科自身的教育功能及健身功能,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含有健身性、趣味性、娱乐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学校体操教材体系。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使其掌握终身锻炼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使其成为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推动者和指导者等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

2.调整教学内容,重视理论课的教学。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制定,应增加健身体操内容的比例,降低竞技体操内容比例,从学习方法、练习方法、教学方法到各种能力的培养都要把它们融汇于教材内容之中,使教材在体系构建和内容选择上与培养目标相一致,与当今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紧密相联。由于理论课时较少,导致学生不能够全面系统地学习体操理论知识,更谈不上运用体操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应重视体操理论课的教学,适当增加理论课时,使学生对体操知识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教师应积极探索、研究与新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结合体操教学特点将其转化为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应用现代教学方法,普及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大部分是从事体育教学工作,教学能力是他们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能力,包括口令、指挥等组织能力;讲解、示范、编写教案、保护与帮助等教学能力;及编操等创新能力。在体操教学过程中不能厚此薄彼,应该同等对待,加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4.建立多元、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在体操的教学评价体系上,传统的教学考评存在许多问题,应按照体操教学的实际需要力求做到考试形式的多样化,在评价过程中把定性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结合起来。不仅如此,在评价的内容上也应注意多元化,把技术、理论、能力、学习态度、健身技能等纳入考评范围,并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使之在反复实践验证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完善。

5.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因此,在整个教学改革中教师是关键,必须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一方面,要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要勇于创新,大胆改革,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淘汰和更新速度加快,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教学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

[衡阳师范学院教学研究课题,编号:JY0743。]

参考文献:

[1]黄 :《体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

[2]周 卫:《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改革的研究》,《体育科学研究》,2007.2。

篇7

关键词:体能素质;三维管理;体育社团建设

国图分类号:G811.4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2000年对学生体质与健康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体能素质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因此,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2001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始实施,但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因重视安全问题而产生的消极对待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还有淡化运动技能教学导致体育课本质特征丧失等。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水平,2003年4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又一成果《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正式颁布,普通高中各科目的课程标准随即进入实验阶段。我省于2007年6月对普通高中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学校新课程方案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我国课程发展史上首次用学习领域、科目、模块来构建高中课程体系,从而使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产生了实质性的突破。

在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的新课改方案应该怎样实施、如何实

施,这是我们体育教学工作者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

我们在大体育课程观理念的指导下,通过近三年逐步实施对体育模块化教学的三维教学管理实践,中学体育教学管理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基础课、模块课“学”,活动课“练”的设置符合中学体育的总体教育目标

对某级学生在高一、高三年级时的体育学习动机进行的跟踪调查表明:学生由“因为兴趣爱好”向“希望增进健康”和“希望掌握运动技能(即希望学会锻炼方法)”的方面转变。连续3年对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在模块课与活动课中选项的趋同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体育模块课与课外活动课选项中的趋同比例上

升。对改革前(某年级)与改革后(某年级)学生“体育综合素质测评”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在“良好”以上的百分比的比例增高,有明显差异。

将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寓于基础课、模块课和活动课之中,充

分运用体育基础知识、保健知识和身体锻炼与评价等知识,在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各体育项目技战术、技能中的基础理论知识的“趋同性”;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在不同运动项目中的具体运用,形成的基础课、模块课、活动课、体育社团活动等形式上的“存异性”,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理论知识的“趋同”和各体育项目形式的“存异”,将竞技体育项目的运动方法有效地转化为身体锻炼的手段,有利于将体育教育目标系统贯穿于中学体育教学之中。

二、体育教师基础课、模块课“教”和活动课“辅”彰显当今教育思想

基础课、模块课“教”和“学”、活动课“练”和“辅”的教学过程管理,对教师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针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定期开展教师的教学研讨活动,着重研讨活动课教师辅导方法和辅导手段;并要求教师在教学教案中,体现基础课、模块课和活动的教学(辅导)方法、手段的运用。

在教师基本掌握教学(辅导)方法、手段的基础上,鼓励教师运用自身的性格气质、能力专长、兴趣爱好等开展教学活动,形成富有教师鲜明个性化与创造性的教学风格。同时,它还可以为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和公平竞争提供机会与挑战,从而促进体育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和发展。

在基础课、模块课和活动课中采用教学分组的方法,将身体素质、运动水平相近的学生分成若干教学小组。相对稳定的教学小组,有利于教师根据基础课、模块课教学进度在活动课中指导学生开展各类竞赛和互动活动,活动间隙有利于教师进行小组和个别辅导,基本扭转了活动课没有教学活动的尴尬局面,使学生在教师辅“导”下进行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去探求新的运动技术,使学生最终成为体育知识的占有者,既符合“教”与“学”矛盾转化的基本规律,也彰显了当今教育思想。

三、重视体育小团体、体育社团建设,为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的发展提供舞台

根据统计,在学校学生社团联合会中注册的学生体育社团共有9个,涉及篮球、排球、跆拳道、健美操等7个运动项目。在活动课中,老师指导下学生组建的相对稳定的各类团队70余个,培养的学生体育裁判和骨干达100余人。

重视学生组建兴趣、爱好趋同和相对稳定的体育团体,建立互助合作的体育实践形式,容易接近,相互交流,有利于提高团体的凝聚力。不同类型组合的异质团体有利于相互影响、相互帮助,有利于理论、技术、技能的交流;体育团体又强调了合作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自我确认、自我完善和相互竞争的动机,使团体功能产生良性循环。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各类体育团体,在满足其兴趣爱好的条件下,无论是知识技能还是技术战术,他们均能主动参加学习,为发展学生个性提供了舞台。

四、鼓励校园体育学生办,学生综合能力显著提高

活动课根据基础课和模块课各级教学目标制定的体育活动和竞赛,上半学期举办年级(班级)篮球赛、排球赛、羽毛球赛以及校级跳绳比赛;下半年举办年级(班级)乒乓球赛、广播操赛以及校级体育综合运动会。每月教学比赛达90余场,参与教学比赛达3000余人次。

鼓励学生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中学体育竞赛的组织等各类工作,学生行为角色的不断变化能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学生在活动、竞赛中担任组织、服务、运动员、裁判等不同的角色,在角色转变中增加了自我学习和自我锻炼的机会,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实践范围与认知视野,对学生运动技术与战术的掌

握、组织与裁判工作能力、身体锻炼的自我评价能力、运动伤害的自我处理能力、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等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在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和五个领域中的目标实现,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作用。

1.基础课、模块课“教”和活动课“辅”彰显当今教育思想

中学体育教学的时序管理,既要从宏观的高度审视中学体育课程的整体教学时序,又要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每一节基础课、模块课和活动课的教学时序。

2.对体育课程的宏观教学时序进行管理

从大课程观出发,实现基础课、模块课“学”、活动课“练”的体育课程体系。构成基础课、模块课对体育文化的传授;活动课加深学生对体育原理的理解和对运动的体验结构。

3.对体育课和活动课的微观教学时序进行管理

单元基础课和模块课教学时序以教师为主导,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用教师“教”的时序,引导学生“学”的时序,并激发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练习的激情。单元活动课教学时序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练”的时序,辅以教师“导”的时序,并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兴趣。

4.“教”“学”双方协调互动确保了教学过程质量水平的稳定

“教”与“学”时序间的教学状态体现了教学双方时序的协调、同步的耦联关系,是教育规律的具体过程体现。

倡导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提出以教师主导“认知或传授法”的同时要结合“协作或交流法”“练习或操作法”;以学生为主体“自学或自练”的同时也要结合“协作或交流法”“练习或操作法”教学方法研讨主题。

教学状态静态管理中,教师应突出教学教案撰写管理,体现“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合理运用,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教学状态的动态管理采用“教”“学”师生互评,学生对教学状态的整体反映,对教师实施合理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督促作用。

5.重视体育社团建设,为学生提供展示综合能力的舞台

重视学生组建兴趣、爱好趋同和相对稳定的体育团体,建立互助合作的体育实践形式,容易接近,相互交流,有利于提高团体的凝聚力;有利于激发学生自我确认、自我完善和相互竞争的动机;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加学习,为展示学生综合能力提供了舞台。

参考文献:

[1]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2]席焕久.体育人类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08.

篇8

关键词:国省干线公路 养护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U418 文献标R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c)-0180-02

国省干线公路是我国基础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连接各省各市之间的纽带。在国省干线公路建成投入使用之后,公路各方面的性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下降,尤其是交通量较大的公路。为了确保国省干线公路的正常使用,避免发生安全事故,需要对公路进行养护管理,以保证国省干线公路快速、畅通、安全、舒适、经济的使用功能。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还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分析我国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养护管理对国省干线公路的重要性

为了提高我国国省干线公路的快速、畅通、安全、舒适、经济等使用功能以及服务质量,就必须采取科学的公路养护方式以及完善的管理模式,这两者是必不可少的。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其实可以分为两方面的重要内容[1]:一方面是养护,养护是指在国省干线公路建成之后对公路的安全性和质量进行保养和维护,检查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公路的正常使用功能;另一方面是管理,管理是对公路进行保养的安排调整。随着社会的发展,养护与管理两个不同的概念逐渐形成了养护管理这个新的概念,成为了维持公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养护管理对国省干线公路的使用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国省干线公路进行养护管理工作可以及时了解公路的自身状况,并且还能够客观真实地评价公路的运营状况以及服务水平。而这些资料可以作为对公路进行养护管理的依据。因此,对国省干线公路进行养护管理能够提高公路的使用性能,为人们提供便捷、安全的行车环境。

第二,对国省干线公路进行养护管理工作能够找出公路潜在的安全问题以及一些公路设施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对国省干线公路的日常养护管理,可以对公路潜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处理,对存在问题的公路设施进行维修,因此,对国省干线公路进行养护管理能够延长公路以及相关设施的使用寿命,提高公路的使用效率,减少发生公路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对于负责管理的企业或者部门而言,也能够有效降低运营管理成本。

第三,在国省干线公路开始使用后,有可能由于初期工程设计建设过程考虑不周导致公路存在先天不足的使用缺陷,随着公路使用时间增加,这类问题可能会对国省干线公路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是对国省干线公路进行养护管理可以提前发现这些问题,并及时解决,如果难以解决,也可以通过定期维护尽可能消除缺陷产生的不利影响。

因此,可以看出对国省干线公路进行养护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科学合理的养护管理能够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减少发生公路安全事故的可能性,提高公路的服务质量,为人们提供便捷、安全的行车环境。

2 当前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因此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传统的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方式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在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3]。

第一,国省干线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比较落后。由于当前养护管理体制的不科学、不规范引起了相关人员在公路的养护管理上的意见分歧,导致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不足,对自身工作的理解不够深刻。另外由于国省干线公路的养护管理观念的落后,导致执行公路养护管理的企业部门不注重公路的养护管理,对养护管理工作的投入不足,相关设备、仪器欠缺,养护经费难以到位。

第二,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由于我国当前仍处在公路养护管理的建设发展初期阶段,缺乏专业水平较高技术人员以及管理水平较高的管理人员,参加到国省干线养护管理的工作人员在专业技能、管理水平、理念认知方面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因此参加公路养护的管理工作人员的总体职业素质不高,工作人员不重视公路的养护管理,最终导致了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公路的运营状况以及服务水平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第三,对养护和管理划分不清。现阶段在国省干线公路进行养护管理的过程中,并未严格区分对养护和管理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工作,因而导致绝大部分地区的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人员将养护与管理混为一体,在执行任务时没有严格区分,这种模糊化的处理极易造成因养护管理工作不到位而引起的安全隐患。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实际上是分为养护和管理两方面的重要内容,管理是养护的指南,科学合理的养护管理能够有效检查出公路安全问题,节省人工成本,提供给人们良好的行车环境,而混乱的养护管理则会导致难以发现公路安全隐患,也会造成资金的浪费,浪费人力资源。

从上述分析也不难看出我国的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还存在较大的问题,这可能会给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是很有必要的。

3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的改进与对策分析

为了解决我国的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第一,采取现代化的国省干线公路的养护管理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各行各业的发展进程中,并且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因此,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引入到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可以让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具有数字化、信息化以及可视化的优点,能够使得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效率得到大大提高,与传统的公路养护管理模式相比较,现代化的国省干线公路的养护管理模式更具有优势。

第二,加大资金投入。想要提升目前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当前,由于养护管理工作的投入不足,相关设备、仪器以及相应的技术人才缺少,难以提高公路养护管理的质量水平。因此,需要加大资金投入,购置专业的配套设备,才能为公路的养护管理提供基础力量,才能保证公路的养护管理的质量。

第三,提高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由于国省干线养护管理的工作人员在专业技能、管理水平、理念认知方面良莠不齐,会导致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影响公路的运营状况以及服务水平。因此提升养护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这将有利于提升工作人员对公路进行养护管理的重视程度,便于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解决安全问题。这对于提高公路的使用性能,为人们提供便捷、安全的行车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 结语

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于国省干线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开始受到关注,因此,对我国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行相应的改进,找到解决对策,这对于提高公路的使用性能和服务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梦宇.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现状及治理对策[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6):144.

篇9

【关键词】 普米克令舒 可必特 氨溴索 雾化吸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进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慢阻肺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和多方病,因肺功能进行性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研究,至2020年COPD将成为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五位。COPD 急性加重是指咳嗽、咳痰、气短和呼吸困难比平时加重且痰量增多,解除可逆部分的呼吸道阻塞,改善通气是治疗急性加重期的关键。本文就可必特、开顺、普米克令舒分次雾化吸入及三种药物配伍后进行雾化吸入治疗AECOPD作临床观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符合AECOPD我国诊断标准的患者82例,男71例,女11例,平均年龄71岁,以上病例随机分为二组,甲,乙组的病例数分别为40、42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常规吸氧,静脉滴注抗生素、祛痰药物及多索茶碱。

甲组40例(三种药物分次吸入组),予可必特雾化液2.5ml/次(含异丙托溴铵0.5mg,硫酸沙丁胺醇3mg),普米克令舒2mg/次(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及 氨溴索30mg/次 分次雾化吸入每日2次,乙组42例可必特 (含异丙托溴铵0.5mg,硫酸沙丁胺醇3mg)+普米克令舒2mg/次+氨溴索30mg/次,三种药物配伍后使用每日2次,两组均采用PARI Turbo BOY同一型号雾化吸入器驱动药物吸入呼吸道,直至液体雾化完毕。

1.3 监测方法: 治疗有效率、雾化器使用率、患者依从性以及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等。

1.4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甲组40例有效22例,无效18例,有效率55%,乙组42例有效33例,无效9例,有效率78.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ⅹ2=4.41﹥3.84 P﹤0.05)。

2 结果

(处置费以黑龙江省三级甲等医院收费标准计算)

药物配伍观察:乙组经过配伍后从外观看药物澄清无浑浊,并经过药物检验证实可进行配伍

3 讨论

雾化吸入是将药物和水分散成微粒悬浮于气体中,通过吸入的方法进入呼吸道,并在肺部内沉积,其作用更加直接、迅速和有效。此外,雾化吸入用药量少,一般只有其他给药方式的1/5~1/10,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对伴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十分有利 。雾化吸入操作简单,基本不需患者的刻意配合和吸入技巧,病人依从性好。雾化吸入给药,局部药物浓度高,起效快,吸入后部分被吸收至全身,但首次即有85%~90%的药物经肝脏降解,所形成的代谢产物活性极低,疗效安全可靠,可避免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普米克令舒+可必特+氨溴索配伍后雾化吸入治疗AECOPD优于其分次使用。普米克令舒是50%的布地奈德混悬液,有较高的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力,抗炎作用强,能有效抑制气道中免疫细胞的活性,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减少腺体分泌,减轻粘膜水肿,与可必特联合应用,既消炎又解痉,氨溴索为粘液溶解剂,能增加呼吸道粘膜浆液腺分泌,减少粘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粘度;还可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配伍用药可提高治疗有效率。

参 考 文 献

篇10

虎扑体育网站上网友之间的称呼,在虎扑上,译为家人们,因复数加S,即为JRS。据了解,虎扑网一开始是篮球网站,叫无招篮球,后来改成虎扑篮球,域名hoopchina,简称hc,大概2007年的时候增加了足球部分,叫狗孩,域名goalhi。

后来有了F1和网球,2012年为了发展成综合体育网站,就把全部网站整合成一起统一叫虎扑,域名也改成现在的hupu。

JRs是虎扑最早的黑话之一,由于时间过于久远,出处已不可考,这么多年来,在很多流行词已逐渐销声匿迹的情况下,JRs一直出现在虎扑体育各大评论中,已经是虎扑用户的身份特征。

JRs有两个意思,其一是指“贱人们”,其二是指“家人们”。平常大家互相调侃,JRs都是贱人们,但只要你有困难,JRs都是家人们。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