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穿刺术范文
时间:2023-04-05 01:37: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静脉穿刺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静脉穿刺术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为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它在治疗、诊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小儿静脉穿刺,由于儿童年龄小,血管细,不配合。因此,更要求护士必须熟练地掌握这项技术操作,以快、稳、准地完成静脉穿刺。这样不仅能为危急重症患儿赢得抢救时间,也减少了护患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减轻了患儿的痛苦,达到了急救、诊断、治疗的目的。
1 小儿头皮静脉的特点
头皮静脉呈网状分布,血液可以通过侧支回流于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至心脏。因此,顺行和逆行进针都不影响静脉回流,正中静脉是头皮静脉较大的一支,此静脉直、较大、不滑动、易固定,但易外渗,逆行进针可克服外渗缺点,额浅静脉及颞浅静脉具有不滑动、易固定、暴露明显、不外渗等优点,是头皮静脉输液的最佳部位,但此静脉较细小,技术难度大些,耳后静脉较粗,略弯曲,易滑动,不易掌握深浅度,要剃去头发,才便于穿刺固定,但由于小儿多动,不易护理。
2 穿刺方法
(1)直接方法:即针尖通过皮肤直接刺入静脉,针尖不在真皮内潜行,与皮肤成20~30°,在静脉上方直接刺入静脉。这种方法很少刺激真皮内的游离神经未梢,减轻了进针时的痛感。而且针尖刺入皮下后,直接压迫被穿刺静脉,使之不易滑动,穿刺成功率高,患儿家长也乐于接受。
(2)潜行刺入法:即在欲穿刺的静脉旁约0.5~1cm处,针尖与皮肤成10~20°,针尖刺入皮层后,在真皮内潜行一段距离后,再刺入静脉。这种方法增加了痛感,且易使静脉滑动。对于较细的血管适合。
3 血管的选择
(1)额正中静脉、额浅静脉和颞浅静脉,耳后静脉、颅骨缝隙间静脉都可用直接进针法。因为血管比粗,可以左手拇指和中指压迫血管两端,绷紧皮肤,右手持针,进针角度10~20°,对准血管方向,由浅入深,进针宜慢,空虚感较强,或是见回血后压平角度平行推入,注意此时推入角度也别太平.
(2)额前毛细血管,适合用潜行刺入法。因为这些小血管,像头发丝样的,只可隐约见到红色丝样的血管,选项用四号半头皮针,别看这些血管小,进针角度也不用太小,按我经验,进针角度也可大,10°左右,在欲穿刺的静脉旁0.5~1cm的地方进针,潜行一段距离后,在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平推针梗少许即可。
(3)不是很细也不是很深的但是比较清楚的血管,也适合潜行刺入法。进针前,尽量使血管充盈后,在拟进血管处的后0.3cm皮肤处进针。进针角度小5°左右,角度也别太小,太小了角度进针,会阻力大,而且进了针后不好挑血管。5°左右进针后再压平角度挑血管,见回血后平推针梗,注意别推破了血管即可。
4 操作者的心理
(1)操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正常稳定、轻松的情绪,多与小儿及家属沟通,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增加信任感。
(2)光线强弱:一般明亮、自然光线最佳,光线太暗,瞳孔散大,眼睛容易疲劳、眼花,看不清血管;光线太强,瞳孔缩小,眼睛容易刺痛,影响穿刺,晚上及阴暗天气可借助100~150w灯位于操作者前方,距穿刺部位40~50cm。
(3)小儿头部固定:在穿刺时,小儿头部固定正确与否决定穿刺成功率,固定时助手或家属双手抱住小儿颧骨、颊部及下颌部,双肘为支撑点,小儿双手位于助手双手下,固定住小儿头部,不要压住小儿躯体及四肢,以免增加抵抗力而不易固定。
5 穿刺失败的原因
(1)小儿头部固定不佳,家长宠爱孩子,固定头部不得力。(2)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技巧。(3)手法错误,影响针尖进血管时的准确度。(4)特殊小儿。如肥胖、脱水、血管暴露不明显的小儿的头皮,穿刺技术难度大,易穿刺失败。
篇2
关键词:锁骨下静脉穿刺术体会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1-0035-02
中心静脉插管的历史较长,1945年Meye首先应用塑料导管进行输液,1952年法国的Aulanic报告了经锁骨下途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为战场伤员进行快速输液,1968年美国Dudrick等首先将锁骨下静脉导管技术应用于长期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治疗。对晚期恶性肿瘤,慢性衰竭,胃肠道不能进食,长期输入刺激性药物的病人建立一条理想的静脉通道更有其实用价值。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置管时间长、创伤少、痛苦小、合并症少等优点,尤其对长期依赖输液营养及静脉化疗病人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治疗技术。深静脉穿刺主要途径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和股静脉。我院自1995年12月至2012年5月间共为1260名患者进行了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260例中男性940例,女性320例,年龄22~81岁。穿刺部位及方法: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有两种,即经锁骨上路和锁骨下路。通常采用的是锁骨下路进针法。患者取仰卧位,以锁骨中点下1cm为穿刺点,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直径为15cm,铺无菌洞巾,用5ml注射器吸取2%利多卡因针5ml,逐层麻醉皮肤及皮下组织。麻醉后经穿刺点进针,针尖指向锁骨内侧端,与胸骨纵轴成40度角,与胸壁平面成15度角,以恰能通过锁骨与第一肋间隙为准,紧贴锁骨背面缓慢刺入,当针尖有穿透感后继续进针,当有第二次穿透感时回抽注射器,见有静脉血流入注射器,穿刺针再稍推进后由穿刺针送入导丝,撤出穿刺针,顺导丝送入导管,导管送入12-15cm后撤出导丝,以肝素液冲洗可来福接头,将接头连接于导管。
将导管体外部分自然盘曲,针孔再次消毒,以生物敷贴固定。
1.2穿刺的注意事项。
(1)术前向病人适当解释,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争取病人配合。必要时给予安定、非那根等药物预处理。若病人咳嗽,应在术前给予强镇咳剂。
(2)采取肩垫枕的仰卧头后垂位,头偏向对侧,也可将床尾抬高,以利于穿刺时血液向针内回流,避免空气进入静脉发生气栓。
(3)穿刺侧的上肢外展45度,后伸30度位以向后牵拉锁骨。据解剖所见,锁骨上入路易损伤胸膜,而锁骨下入路一般不易损伤胸膜,操作方便,易穿刺,故锁骨下入路较上入路成功率高。
(4)充分麻醉产生疼痛的两个地方:皮肤和锁骨骨膜。皮丘尽可能做得大,会有很多好处。因为锁骨下静脉穿刺要求尽可能水平进针,但是在保持针筒水平的同时,你也会给进针处的皮肤带来很大的压力,这是很痛的,疼痛一定会让患者姿势走样,不利穿刺。
(5)安装穿刺针头使针头坡面对准套管针刻度,穿刺成功后要调整针头坡面,使之朝向足侧。
(6)操作者用穿刺针碰到锁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
(7)进针3~5cm感觉有穿透感,回抽有血,或边进针边抽吸,针头与胸部纵轴角度为30-45度进针。
1.3锁骨下静脉置管体会。
(1)对于锁骨粗大的病人往往容易穿刺失败。
(2)躺在气垫床上的病人,由于耸肩往往穿刺失败。
(3)桶状胸严重的病人往往容易穿刺失败。
(4)穿刺时一定要使病人双手下垂。
(5)穿刺针斜面一定要与注射器刻度在一平面,刺入静脉后,注射器向下腔静脉方向旋转90度,以保证导管进入下腔静脉。
2锁骨下静脉导管优点
2.1能够长期留置,通过中心静脉导管频繁使用化疗药或其他刺激性药物、静脉高营养药物等,避免了长期周围静脉输注引起的静脉炎及静脉血栓。
2.2因为穿刺部位在锁骨下方胸壁,该处较为平坦,可以满意地做消毒准备。
3锁骨下静脉穿刺并发症的处理对策
3.1气胸。锁骨下静脉置管可发生气胸、血胸、液体输入胸腔。气胸多限于肺尖部,尤以瘦弱营养不良者较易发生,因皮肤穿刺点与胸膜顶距离仅1cm左右,在置管时病人不当或穿刺方向不对可能刺破肺脏而发生气胸。少量气胸(肺压缩少于20%)可在几天内自行吸收不必特殊处理。对于穿刺难度大经反复穿刺见有气体抽出即判断出针刺入肺组织,病人一般在此30分钟后开始出现呼吸时患侧胸痛,听诊患侧响呼吸音低,立即拍胸大片,气体量多或张力性气胸应行闭式引流,观察48-72小时肺再张情况,然后闭管24小时,或再拍胸大片决定拔胸腔引流管。
3.2感染。穿刺点处皮下感染,表现为导管周围皮肤红、肿、热、痛,严重者有脓汁溢出,该情况多由于导管留置时间较长,局部观察处理不严密所致。导管感染的临床表现具有突发性,发作性特点,主要表现为液体输入30分钟至1小时后突然寒战、高热、气短及脉速、重则发抖胸闷,可反复发作,初次发作易误诊为输液反应。故对行中心静脉置管长期输液者,出现类似情况时,在排除其它感染灶的同时应考虑导管感染。处理:果断拔管必要时行细菌培养,经对症处理病人症状数小时可逐步缓解。为预防感染,在穿刺前嘱病人洗澡,消毒皮肤要严格,操作及使用期间严格无菌操作,定时换药并观察局部情况。
3.3淋巴管损伤。穿刺过程中偶有发生刺入淋巴导管,可见有混淆白色液吸出,这时要重新调整进针角度及方向,避开淋巴导管,也有少数置管成功后局部较多无色或淡黄液渗出,考虑为淋巴液渗出,要及时更换局部敷料,加压固定;如渗出较多应拔除导管避免造成感染。对于上腔静脉综合症的患者,由于腔静脉压高,淋巴回流受限,造成淋巴管扩张反复穿刺时。穿刺部位选取最好为右侧,左侧淋巴管长较易损伤对于肝癌腹水或上腔静脉综合症患者,穿刺时要尽量靠静脉角外侧。
3.4刺激感受器。心脏及上腔静脉有感受器及迷走神经通过,置管拔管时均可受到刺激而出现一系列症状,临床置管仲偶有发生,如剧烈咳嗽,大汗淋漓,下肢麻木,血压下降,心率慢等症状,此时为病人肌肉注射阿托品1mg,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密切观察病人的症状,一般可自行缓解,如长时间不缓解可将导管拔除。
篇3
【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超声多普勒引导下右颈内静脉穿刺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64例拟实施右颈内静脉穿刺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超声组。观察结果包括置管一次成功率、置管穿刺所需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超声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超声组穿刺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 (P
【关键词】彩色高频超声引导 右颈内静脉置管术 成功率 并发症
传统的颈内静脉穿刺主要依靠解剖标志,穿刺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操作者的技术与经验,以及患者的自身情况。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是有创性操作,在穿刺操作过程中常会损伤颈内静脉周围组织,出现一些相关并发症.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是采用超声无创定位技术,对血管进行精确定位,在直视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1]。本研究通过比较彩色超声引导下右颈内静脉穿刺技术与盲穿法在穿刺的成功率,置管时间,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探讨超声引导下右颈内静脉穿刺术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64例需要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患者,ASAI或Ⅱ级,年龄35~7O岁,随机均分为超声组和对照组。超声组在彩色高频超声实时监视下进行颈内静脉置管,对照组凭体表解剖标志进行盲探穿刺置管。
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头略低偏向左侧,超声组采用便携式超声显象仪进行扫描定位。将探头放在颈总动脉搏动的外侧,可见相邻的两个无回声的圆圈黑洞一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截面像。在超声引导下,调整进针方向与角度,当刺破血管时,图像上显示穿刺针在静脉内的深度,同时回抽注射器内有暗红色血流,置人导丝、导管,缝针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在三角形顶端距离锁骨上缘2~ 3横指处进针,针干与皮肤呈30。注射器保持负压进针,当回抽有畅通的暗红色血流时表示穿刺成功。分别记录:超声组和盲探组一次置管的成功率,穿刺置管所用的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结 果
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超声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置管穿刺所需时间的比较超声组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P
\讨 论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深静脉营养、尿毒症透析、内科长期输液及大手术危重病人。围术期用于输血输液、给予血管活性药和测定中心静脉压,给术中麻醉管理提供了诸多便利[2]。传统的颈内静脉置管为盲探法,术者只能凭体表解剖标志进行穿刺,在穿刺置管过程中易发生并发症或穿刺置管失败,给患者带来不利甚至非常严重的后果|3]。故寻找一种更有效、安全的方式成了中心静脉置管术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直视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技术,改变了以往盲探盲穿的方式,在其引导下的颈内中心静脉插管可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减少操作时间、降低气胸、神经损伤、误穿动脉等并发症[4],保证了医疗安全。超声技术具有引导精确、图像清晰等优点,已在临床诊断、治疗中获得了广泛应用。例如,在超声引导下施行高位人路颈内静脉穿刺可清楚区分颈动脉及颈内静脉,避免了盲目性[5]。
本研究中,超声组一次穿刺的成功率为93.8%,对照组一次穿刺的成功率为62.5%,说明在超声引导下置管可显著提高颈内静脉置管的一次成功率。超声组平均置管时间为(4.3±1.6)min,低于对照组(5.8±2.4)min (P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具有成功率高、简便、的优点,可缩短穿刺时间,有效防止并发症,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对于经验不足的初学者也非常适用。
参考文献
[1] 吴纯西,刘俊,王琦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体会,[J],2010, 21(3):192-193
[2]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 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1 6 -1955.
[3] McGee DC,Gould MK. Preventing complications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 rjzation.N Engl J Med,2003,348:1123 -1133.
[4] Feller― Kopman.Doppler―guided cannulation of the internal jugIl1fdr vein was more successful than the landmark method [J],Br Med J,2003,327(7411)361―368
篇4
随着现代监测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穿刺测压导管的临床普及,深静脉穿刺和中心静脉插管已广泛应用到各类危重病人的监测、治疗和抢救中。深静脉穿刺主要途径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由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较颈内静脉易于固定,监测的中心静脉压较颈内静脉准确、可靠,故以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应用较多。我院自1998年3月至2009年12月间共为1061名患者进行了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061例中男性740例,女性321例,年龄22~81岁。穿刺部位及方法: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有两种,即经锁骨上路和锁骨下路。通常采用的是锁骨下路进针法。穿刺点位于锁骨中点下缘0.5~1cm处。
(1)为病人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在两肩胛之间脊柱正中垫一小柱形枕,使穿刺侧肩关节尽量下垂,术者站在穿刺部位对侧。从胸锁关节向外三横指处锁骨下缘为进针点。
(2)颈、胸、肩部常规皮肤消毒,打开无菌包,戴手套,铺洞巾,抽取1%利多卡因5ml作局部浸润麻醉。
(3)用5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3~4ml后与穿刺针相连,排尽空气。
(4)针头与皮肤成30~40°角进针,针梗紧贴锁骨下缘。进针过程中,嘱病人不要咳嗽,如有咳嗽应停止进针。
(5)进针时,针头向后内上方进针,深度为3~4cm,边进针,边抽回血,见有暗红色血液通畅抽出即停止进针,置入导丝,退出穿刺针,再用扩张器扩张皮下组织退出,最后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深度为12~15cm。
(6)皮肤进针处以75%酒精再次消毒,局部进行固定,外表覆盖纱布,封闭成功后用一次性贴膜封闭。
1.2优点
(1)能够长期留置,通过中心静脉导管频繁使用化疗药或其他刺激性药物、静脉高营养药物等,避免了长期周围静脉输注引起的静脉炎及静脉血栓。
(2)因为穿刺部位在锁骨下方胸壁,该处较为平坦,可以满意地做消毒准备。
(3)穿刺导管易于固定,敷料易于保持清洁和更换。
(4)不影响病人颈部和上肢活动。
(5)利于置管后护理。
(6)适合于各年龄段。
(7)暴露良好,穿刺成功率高。
2 护理体会
2.1穿刺后要注意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红肿,有无疼痛感染等,应注意观察患者的面唇、脉搏、呼吸,有无皮下气肿或气胸。
2.2定时消毒穿刺点,并更换敷料,注意观察局部有无红肿,是否有感染征象。
2.3连续输液每天更换输液器一次,三通接头也应每天更换一次,若有血液回流入导管应及时更换。 转贴于
2.4保持管道通畅,防止管道堵塞。注意导管不要扭曲。
2.5应随时注意管道连接的牢靠性,固定的良好性。
2.6避免导管从穿刺部位脱落,每隔一定的时间试行抽回血,如回抽不畅,则要考虑静脉插管处滑脱及插管头部血栓或血管内部堵塞等情况。
2.7注意补液速度,防止输液过快导致一过性液体过量,从而加重心肺的负担。
2.8液体输完后及时加液,防止液体流尽,大量空气进入右心房,从而导致空气栓塞。
2.9穿刺失败的原因 主要原因是对局部解剖结构不熟悉,穿刺进针角度及深度不合适造成的。穿刺针较粗、针尖不够锋利、穿入血管时突破感不明显、穿刺过程中易形成假道也是失败的原因。
3 锁骨下静脉穿刺并发症的处理对策
3.1气胸的预防 (1)尽量避免左侧锁骨下静脉穿刺。(2)穿刺时针头紧贴锁骨下缘,避免进针过深、角度过大。(3)穿刺完毕要询问患者有无胸痛,观察有无气急,并加以X-线检查以确定导管位置。
3.2管腔阻塞 护理人员每次使用静脉治疗前应用5ml生理盐水加肝素液冲管,用药治疗后再用5ml生理盐水加肝素液封管。
导管阻塞表现为:(1)液体输入不畅,滴速减慢;(2)冲管时有阻力;(3)液体不滴。通常导管阻塞分四类:(1)药物性;(2)脂肪乳剂沉积;(3)纤维蛋白包裹;(4)血液凝集。
3.3中心静脉导管有关感染
引起因素[1,2]:(1)未能做好穿刺部位皮肤准备,皮肤消毒后受污染。(2)使用多腔中心静脉导管。(3)长期留置导管。(4)未能及时更换导管入口处敷料,造成伤口污染。(5)病员健康状况低下。 (6)表皮球菌及念珠菌为导致败血症的两种常见病原体。
护理措施:(1)插入CVC前操作者要彻底洗手。(2)如病员穿刺部位有污垢,应先用清水洗净,再用70%酒精或碘伏消毒。(3)插入导管前使患者头部转为背向穿刺部位,保持穿刺部位不受污染。(4)更换敷料的同时用70%酒精消毒导管入口周围皮肤。(5)每周更换注射帽一次。
参 考 文 献
篇5
【关键词】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前置胎盘;剖宫产
前置胎盘是指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其边缘达到或覆盖在宫颈内口处,位置低于胎儿的先露部。中央性前置胎盘的妊娠结局均需行剖宫产终止妊娠,而前置胎盘剖宫产大出血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科在18例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前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成功抢救治愈12例产后大出血,另6例无大出血。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有18例,年龄18~40岁之间,均为中央性前置胎盘急诊剖宫产,术前2例阴道大量流血,11例阴道少量流血,5例无阴道流血,生命体征尚正常。
1.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都去产房在局麻下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患者取仰卧位,背正中垫一适当高度的滚筒样布垫,头转向对侧,以锁骨中点偏内下缘约1 cm处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5 ml局麻,穿刺针吸2 ml生理盐水,进针后针尖指向胸锁关节或胸骨上窝,针杆紧锁骨下缘,缓慢进针并抽吸让注射保持负压状态,如有暗红色血液回流至注射器,说明已进入锁骨下静脉,左手固定针杆,右手将导丝置入静脉内,退出穿刺针,将扩张器套入导丝,扩张针口必须经过锁骨与第一肋间隙,拔出扩张器,沿导丝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至13~15 cm处,拔出导丝,将导管缝合固定于胸壁皮肤,接上输液器。
1.3 治疗结果 18例中,全部病例右锁骨下静脉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12例发生产后大出血,都通过中心静脉导管快速输血输液得以维持循环动力学稳定,都治愈康复出院,未遗留任何后遗症。
2 讨论
前置胎盘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与子宫内膜炎,多产,多次刮宫,胎盘面积过大, 受精卵滋养层发育迟缓等因素有关,中央性前置胎盘发生早产及并发症的机率高母婴危险大,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率国内报道[1]为22.06%,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术后大出血的抢救治疗中,最关键的第一部是建立通畅,有效的静脉通道,以保证后续的抢救治疗持续下去且有效。尽快补充,恢复有效的循环血容量,增加重要脏器组织有效灌注是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术后大出血性休克抢救的关键。而普通注射针头刺入血管建立通道后,输液速度相对较慢,而输入血液代血浆等黏稠度较大的液体时速度就更慢,且易于阻塞脱出,普通注射针头的注射部位一般在四肢,血压监测加压时可引起输液阻塞,从而影响甚至阻碍抢救治疗,造成严重后果。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术有明显的优势:穿刺部位固定,可以留置较长时间,拔管容易。
本组18例病例,全部在术前到产房在局部麻醉下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麻醉前予先扩容,术中根据出血量及时输液,其中8例术中大出血均予输血输液迅速补充血容量,配合产科医生止血,所有产妇都没有出现休克症状而平稳的完成手术,母亲新生儿都安全健康。其中4例产妇术比回病房2 h后发现阴道流血多,产妇面色苍白,在产科止血的同时也通过中心静脉导管及时快速的输血输液补充血容量,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治愈出院。另外6例产妇虽然没有产后大出血,但中心静脉导管也可以留作输液治疗等用途,均在出院前停止治疗才拔管。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凡是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的产妇,术前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可以作为一种诊疗常规,这样对于遇到术中术后大出血的情况做到了有备无患,胸有成竹,极大地保障了母婴的安全。
篇6
【关键词】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急诊抢救;应用体会
Emergency rescue for basicranial fracture complicated with massive hemorrhage
WU Yan-sheng,LI Chang,KANG De.Department of emergency,the 175th Hospital of PLA.Zhang zhou,Fu Jian 363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ion subclavian vein puncture method technical operation and in 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rescue clinical practice value.Methods But using the subclavian vein puncture method,the puncture sets at the tube through the smooth bed nearby the fluid infusion,monitors the drive pipe,sets into wrestles the electrode and so on to carry on the important 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rescue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technology.Results Completes 380 example subclavian vein puncture method and succeeds applies in the leaving alone drive pipe fluid infusion,monitors(CVP)and nearby the urgent bed the endocardium gets up wrestles.Conclusion This method clinical practice quite is mature,although has certain specification,but so long as operates appropriately,quick,the safe clinical practice is widespread,the effect is good,the complication are few.
【Key words】The subclavian venipuncture sets at the tube technique; 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rescue; Using realized
作者单位:363000漳州,一七五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急诊科
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除可以建立可靠的输液通道外,还可以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等多种用途,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我院急诊科2007年1月至2009年8月380例现将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急诊抢救中应用体会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96例,女84例,年龄6~92岁,平均50岁;均为急诊科或住院危重症患者。病种包括:失血性休克246例(车祸150例;高处坠落58例;异位妊娠破裂出血12例;消化道穿孔并出血26例);急性脑血管意外69例,冠心病(急性心梗、冠心病并心衰)14例,严重心律失常6例,支气管哮喘并呼衰16例,晚期肿瘤17例,肝硬化12例。其中经锁骨下静脉穿刺安装临时起搏器6例,监测中心静脉压(CVP)208例,其余166例主要应用于输液给药。
1.2 材料及方法 以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以聚胺酯材料生产的单腔、双腔以三腔中心静脉导管为置入材料。首选右锁骨下静脉,安装临时起搏器选左锁骨下静脉,取头低仰卧位,肩胛骨之间垫一小毛巾卷,头转向对侧约45°角,选择左或右锁骨中内1/3交界处偏外侧1 cm处,锁骨下方1 cm与皮肤呈15°夹角为进针点,常规消毒铺巾,用1%的利多卡因在进针点做局部浸润麻醉。用抽用肝素稀释液的空芯针连接穿刺针,保持负压,缓慢进针,进针方向指向对侧肩峰或喉节,边进针边回抽,避免损伤锁骨下动脉或胸膜,至抽到回血后再进针约0.5~1 cm,从空芯针内缓慢插入引导钢丝,退出穿刺针,将扩张器尖端套钢丝上顺着钢丝缓慢插入,并轻轻插入静脉,同时左手拿住从静脉导管末端退出的引导钢丝不放,至静脉导管送入锁骨下静脉,插管深度以导管尖位于上腔静脉内为宜,成年男性13~15 cm,女性12~14 cm后退出钢丝,回抽血液通畅,连接输液器和三通接头监测装置,缝合固定于皮肤上覆盖透明敷料。注意持续滴注液体,保持导管通畅。留置导管时间3~38 d,平均12 d。
2 结果
本组仅2例失败,原因为患者严重脊柱侧凸症,使锁骨下静脉解剖位置移位。6例误穿锁骨下动脉,经局部压破10~15 min止血。无一例并发血胸、气胸、空气栓塞,误伤胸导管或肩臂麻木感。本组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首次成功率89.2%(328/380例),总成功率为99.5%(378/380例),无一例感染或导管相关性败血症。
3 讨论
深静脉穿刺术中锁骨下静脉穿刺术应用最广,锁骨下静脉穿刺操作简单、快捷、易行,适用于急危重症的抢救[1]。因锁骨下静脉位置固定,静脉粗大,直径达2 cm,走行平缓,近心脏。而且解剖标志明显,血管畸形罕见。穿刺容易成功,导管容易固定,不影响患者活动,导管保留时间长等优点,本组病例大部分为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患者,在抢救中须快速建立输液通道,快速大量进行输液,补充血容量,同时又需评价患者心功能,防止输液过量,间歇测定中心静脉压,同时又可进行快速输液,特别是当患者处于休克,周围循环不足状态时,锁骨下静脉穿刺仍可保持开放状态。因此在急诊抢救时,可首先通过锁骨下静脉穿刺开放静脉通道。对于血容量不足,静脉压低者则采用头低足高位,因为静脉压低的患者,平卧时锁骨下静脉可能不充盈,甚至塌陷,常可导致穿刺失败,或多次穿刺而造成创伤和并发症,头低足高仰卧位,可使锁骨下静脉充盈,穿刺并能防止空气栓塞。本组中有246例不同原因所至低血容量休克患者采用头低足高位取得成功。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锁骨下深静脉穿刺安全,并发症少,本组病例虽有相当少数(6例)误穿入锁骨下动脉,但经正确压迫止血10~15 min均止血。未出现因血肿较大而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者。锁骨下静脉穿刺对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抢救应列为首选,尤其对严重缓慢心律失常、阿-斯综合征等,可以经锁骨迅速及时安装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临时器的安装可以在急诊室床边进行,从而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2]。本组6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在急诊室床边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以心电图波形变化判断电极到位情况均获得较高的抢救成功率。
锁骨下深静脉穿刺虽然有以上优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需小心谨慎,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据笔者的体会,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穿刺时尽可能采取15°~25°头低足高位,使锁骨下静脉充盈,静脉压大于气压,既不易发生空气栓塞。置管时间长者,拔管时应注意压迫针孔以防空气经针孔道进入腔静脉[3];②穿刺时如进针过深,易误穿动脉。如在穿刺时由浅入深,注射器稍微保持负压,进针约4~5 cm仍无回血,则不可再进,即可避免误穿入动脉,切忌置入扩张器及外鞘管,以免引起不良后果,此时应拔出穿刺针局部压迫10~15 min,确证止血后换部位重穿;③进导丝遇阻力,若强行推进会出现导丝头端严重扭曲,使血管内膜损伤,甚至会损伤周围组织,因此进针面只有一半在血管内,应退出导丝再进针约0.5 cm左右,回抽通畅后再进导丝,若患者感觉有耳部疼痛,则说明导丝已进同侧颈内静脉,则需针尾向锁骨平行方向略抬后,再进导丝即可。导丝退出后,如发现血液高凝,阻塞导管,可应用肝素水冲管,以防止把未溶解的血块冲入,引起血栓,有出血倾向者慎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穿刺成功后反复听双肺呼吸音,以明确有无血气胸并发症[4];④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及对导管进行严格护理,避免导管感染[5]。
参 考 文 献
[1] 师广斌,佩鸿.锁骨下静脉穿刺术在急诊抢救中的临床应用.福建医药杂志,2002,24(3):3.
[3] 金先银,焦秀梅.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的改进与应用体会.中国急救医学,2004,24(3):225.
篇7
关键词 小儿静脉 穿刺 技巧
在儿科治疗中,经静脉输液或静脉给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和途径,而头皮静脉占很大比例,穿刺适用于周岁以内的婴幼儿。
资料与方法
我科现有护理人员5人,其中主管护师4人,2006年对输液患儿1300人次输液5681次,其年龄为出生后48小时~1周岁,1次穿刺成功5580次,约占98.22%,失败为101次,约占1.78%,其中家长不满意14例。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不同于成人,有其特殊规律。小儿血管细,血管的深浅因人而异,加上患儿不合作,会给操作带来许多困难,因此熟练掌握静脉刺术是非常必要的。
常用静脉的选择:了解小儿头皮静脉的解剖特点,有利于穿刺时,掌握血管的深浅度和走行方向,临床穿刺常选静脉如下:①颞浅静脉:位于两侧颞部,该静脉细长、浅直、清楚,血管虽细,但容易穿刺成功,液体不易外渗。②前额静脉:位于前额正中,呈Y型,分岔于近发际,表面显露粗短,直深,且易固定,易于穿刺成功。但选用静脉时,如向前穿刺,虽针头固定在血管内,仍有60%以上的患儿局部可发生肿胀,此现象乃因该静脉直径较粗,但其延伸到眉间部,变成又细又多的小静脉围绕双眼向心流,从而使液体汇流速度减慢,逐渐瘀积并由血管壁渗出到组织内,故易形成水肿;如采取向后穿刺,液体则汇入颞浅静脉总支而不易发生水肿。③耳后静脉、顶骨结节处颞静脉:这两条静脉的特点是显露虽较清楚、粗长、直线,但位于皮下,脂肪层上,皮下深度2mm左右,血管下有2~3mm的脂肪层及疏松结缔组织,不易掌握深浅度,易给进针造成一种错觉。故穿刺时一定要绷紧皮肤,使血管固定,并正确估计深浅度,方有可能成功。
此外,对头皮静脉暴露不明显的患儿,需要进行动静脉鉴别。
除应全面仔细检查和选择血管,还可以采取按摩、拍击指压、触摸等方法使其静脉得以暴露。
例如:对水肿患儿可根据血管走行采取指压法;对肥胖患儿可采取食指尖触摸法,必要时可拍击患儿臀部,使其哭闹,血管得以充盈;对重度脱水患儿或不易进食而需多次长期补液者,要注意保护血管,轮换使用。
当常用的向心血管不能再用时,可改变方向穿刺。因头皮静脉分布呈网状,无静脉瓣,无论向哪个方向穿刺,只要刺入血管内,液体都能顺利输入。
篇8
关键词:静脉输液护理;小儿静脉穿刺;疗效
本文主要探讨和分析静脉输液护理对小儿静脉穿刺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9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输液的138例患儿,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9例;对照组男42例,女27例,年龄8个月~14岁,平均年龄(6.14±1.32)岁,其中初次静脉输液23例,输液2次以上46例;手背静脉穿刺38例,头皮静脉穿刺31例;研究组男43例,女26例,年龄9个月~4岁,平均年龄(6.17±1.36)岁,其中初次静脉输液25例,输液2次以上44例;手背静脉穿刺40例,头皮静脉穿刺29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和静脉穿刺次数以及部位等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积极配合护理者;患儿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1]。排除标准:有严重慢性病者;心肝肾功能不健全者;不配合护理者;资料记录不完整者。
1.3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监测体征,给予简单心理干预[2]。给予研究组患儿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情况如下:①健康宣教:在进行输液前,护士积极加强和家属的交流互动,详细解释相关问题和注意事项,并提醒家长不能让患儿在空腹状态下进行输液治疗,防止出现肠胃反应;②心理干预:耐心主动做好对患儿的安抚工作,注意交流技巧和运用肢体语言,并给予一些小玩具,消除患儿对静脉穿刺的恐惧感,使患儿配合治疗和护理。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穿刺部位,在减少患儿恐惧感后再穿刺,注意操作稳、轻、准,减少患儿痛楚,穿刺过程中转移患儿注意力减少哭闹,此外还要注意避免注射伤及神经;③监测干预:输液过程中严密监测患儿的体征变化,加强巡视检查,查看是否出现液体渗漏或不滴情况,如患儿因长时间输液烦躁哭闹,通过讲解小故事,发放小画册缓解患儿的厌烦情绪,如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现象马上停止输液及时报告医师处理;④输液结束后,护理人员及时轻柔拔针,并立即将棉球按压在穿刺部位至少5min,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穿刺部位血管,防止出现淤血情况。并在适当时给予局部热敷,防止产生硬块[3]。
1.4疗效评价观察标准 观察并记录护理过程中两组患儿相关情况(一次穿刺成功、哭闹、出血、肠胃反应);经过临床相关检查观察并记录护理后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肌肉萎缩、硬块、感染)。
1.5统计学处方法 应用SPSS 18.0软件软件统计,一般资料应用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当P
2.2护理后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 护理后,研究组患儿肌肉萎缩、硬块以及感染并发症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本研究中,观察护理过程中两组患儿相关情况,发现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的患儿54(78.26%)例明显多于对照组32(46.38%)例,但哭闹、出血以及肠胃反应患儿显著少于对照组,推断分析有以下几方面原因:①护理人员在输液前注重与患儿、家属交流,特别注意与患儿的良好互动,弱了患儿对静脉穿刺的恐惧心理,也有效提高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能够减少和避免患儿因哭闹、不配合导致的出血后果[4];②护理人员在穿刺过程中,通过语言和肢体交流技巧,有效转移患儿的视线,减轻了患儿疼痛感[5];③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注意加强巡视,及时采取了讲故事、发放小画册等技巧和方法,有效缓解患儿的烦闷心理,降低了哭闹的可能性;④输液前护士注意提醒家长患儿不能空腹输液,监测过程中护士严密监测患儿体征,及时报告医生异常,有效减少了肠胃反应发生。
分析对照组和研究组患儿护理后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到研究组患儿肌肉萎缩、硬块以及感染并发症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仅有4例、3例以及2例,表明小儿静脉穿刺应用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更理想,且能够有效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儿身体痛苦和医患纠纷事件。判断分析由于护士在输液结束后长时间用棉球按压穿刺部位,并采取局部热敷等措施保护穿刺部位血管,防止了淤血、硬块的出现。该结论与谭慧嫦在儿童静脉输液的心理护理体会相关研究中的成功相一致[6]。关于两组患儿护理后疼痛情况,有待作进一步的试验进行分析。
综上所述,小儿静脉穿刺应用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更理想,患儿依从性更高,并发症较少。
参考文献:
[1]崔永丽.住院患儿静脉输液护理干预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3(03):135-136.
[2]黄美侠.小儿静脉输液穿刺的护理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7(07):112-113.
[3]黄邵兰.小儿静脉输液198例护理观察及现状[J].中国医药指南,2013,3(09):678-679.
[4]高少琴,陈慧琼.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技巧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10(20):179-180.
篇9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33-77-02
静脉穿刺技术是护理工作者的基本功,是治疗各种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普通的静脉做到一针见血并不困难,而对于特殊患者的静脉穿刺就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方法。减少重复穿刺,既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护患纠纷,又缩短了抢救时间,在临床治疗中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 ~ 2009年特殊患者静脉输液400例,年龄20 ~ 94岁,平均年龄49岁;男220例,女180例。其中2007年1月~ 2008年4月高度水肿28例,失血、脱水、休克76例,肥胖25例,老年或瘦弱者40例,肝硬化27例,狂躁不安者4例,共200例,为对照组;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高度水肿24例,失血、脱水、休克72例,肥胖35例,老年或瘦弱者42例,肝硬化22例,狂躁不安者5例,共200例,为实验组。
1.2 方法
两组均使用同一厂家生产的7号头皮针穿刺。穿刺时选择手背静脉,由经过培训的专人负责。对照组按教科书丁言雯主编的《护理学基础》一书中静脉输液法进行穿刺。实验组的穿刺方法如下。
1.2.1 各类特殊患者的穿刺的方法 ①高度水肿患者。因皮下水分较多,血管被水肿组织掩盖,暴露很差,就必须有计划地选用静脉。选用原则从远端到近端,一般从手背开始。穿刺方法:腕关节以下的手背及手指静脉,穿刺时患者的手自然放松,护士左手绷紧患者皮肤,使静脉处于相对直线,在穿刺部位用拇指或食指向下挤压,也可沿血管走行方向上下推挤,使皮下组织中的水分暂时向四周扩散。当穿刺部位的血管充分暴露时,立即消毒,以30°~ 40°角直接从静脉上方快速刺入,见回血后再稍进一些,固定针头。②失血、脱水、休克患者。由于此类病人有效循环血量降低,血管血容量少,静脉压低,血液浓缩,静脉管腔塌陷。临床操作中发现通过反复扎止血带,扎止血带的部位离穿刺点小于6cm可有效提高血管的充血程度,加大血管的暴露;或将肢体垂直活动一下,再在穿刺部位上端按压,将肢体连续屈伸活动几次,然后用左手拇指沿静脉方向压血管即可充盈;或采用热敷使血管扩张,针头从正面以25°角快速进皮,然后轻轻挑起皮肤,当针头进到1/4时,针尖稍向下倾,再挑起静脉,慢慢进针到位,这样使上下管壁分离,以免刺破血管。如不见回血可稍等片刻或在针头上方再挤压一下,这样可见血液回流。③肥胖患者。这类病人皮下脂肪丰富,血管暴露不明显,但血管弹性好,活动比较少。遇这种情况时可采用探索进针,按血管解剖位置,沿血管走行方向用左手食指在皮肤上触摸,从中体会血管的走向、深浅度、粗细、滑动度。当手指摸到有弹性血管感时,沿此方向在血管上以20°~ 30°角缓慢探索进针,见血后再进少许固定针头。④长期输液的老年患者或瘦弱者。这类病人血管周围组织较松,皮下脂肪少,血管易滑动,复穿次数多,造成常规部位静脉壁针孔多,加上间隔期短,再次复穿时,原针孔将会出现硬结阻滞或血液外渗,常伴有淤血、青紫现象,使静脉难以显现,从而形成穿刺中的难点。穿刺时宜用左手食指、中指分别将穿刺部位的皮肤向上下拉紧固定,以30°角从血管右侧快速进皮刺入血管易成功。老年患者静脉脆,注意穿刺完毕松止血带时易出现连带性刺破血管,所以松止血带时应轻柔。⑤肝癌患者。这类病人静脉脆性大,凝血机制差,血管易刺穿。穿刺时针头宜选小号,进针宜缓慢,从血管旁刺入后找血管,针头进入血管宜多些。拔针后,局部按压时间要>5min,以免淤血影响下次穿刺。⑥狂燥不安不听劝阻的患者。选择腕关节3cm以上肘窝2cm以下处的静脉,一般情况不选择下肢静脉,迫不得已时可选择足背静脉及小腿静脉(因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易导致血栓,且病人活动时不方便),这些地方远离关节对病人活动影响不大,可按常规穿刺,针头部位固定好,距离穿刺点5~ 10cm,用一条胶布固定皮管,离针头20~ 25cm再用胶布固定输液管以防病人突然活动时针头被牵拉出来,最好由患者的亲属轻轻握住输液的肢体,既可安定情绪又可以起固定的作用。
1.2.2 固定方法 周围静脉穿刺时固定方法是整个穿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固定不当时引起针头滚动、滑脱、针头刺破血管,影响下次穿刺,延误抢救时间,其失败原因为粘贴胶布的手法不当,胶布排列不规则及胶布的长宽度不合格。胡庆华[1]等人认为根据力学与美学的原理采用一侧滚动法较为规范即先粘贴一侧皮肤,拉紧胶布至对侧皮肤,这样可使胶布处于紧张状态,保证不松动,其胶布的长宽分别为7.0~9.0cm、0.8~1.0cm为宜,3条胶布均应平行排列与针尖垂直,间距0.8~1.2cm。此方法对于消瘦病人效果更佳。妥善固定可防止针头刺穿静脉,还可阻止微生物被松动的针尖带进组织,同时减少了特殊患者的疼痛。
1.2.3 拔针方法 目前认为大拇指与食指持针柄的上下面拔针法明显优于拇指与食指持针柄的前后缘拔针方法,二者差异有显著性[1]。即拔针时针头纵轴需与血管纵轴平行,慢慢向外拔针,当针头即将拔出血管壁时再快速拔出体外,用棉球压住穿剌点,抬高穿剌侧肢体少许时间即可,称为“先慢后快”的拔针法,用此法拔针既无疼痛感觉也无出血现象。
1.2.4 拔针后按压方法 不当的按压会造成血管出血、淤血和静脉闭塞等并发症,不仅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紧张、疼痛和表浅静脉的缺失,而且也影响了血管清晰度,给下一次静脉穿剌带来困难,对于特殊病人,保护好病人的静脉血管,提高血管反复使用率尤为重要。高樱等[2]的大面积按压法与传统的按压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1.3 判断标准
出血:拨针按压后,皮肤针眼可见血液渗出。淤血:拔针按压后,皮下形成血肿或皮下淤斑。静脉闭塞:①完全性。拔针按压后,静脉血管呈条索状,有的有疼痛随后静脉缺失。②不完全性。拔针按压后,静脉窦形成血管变细。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通过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见表1、表2。
3 讨论
特殊患者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做到稳、准、快是治疗疾病的关键。在静脉穿刺过程中进针角度、进针快慢、进针长度、穿刺方向,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尽量做到穿刺一次成功,既缩短了抢救时间又减少了护患纠纷。静脉穿刺后采用一侧滚动法固定,先慢后快的拔针法、大面积按压法,效果显著,既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胡庆华,王君瑞. 周围静脉穿刺技术的研究进展[J]. 山西护理杂志,1998,5(5):200-201.
篇10
【关键词】静脉穿刺;分级评分法;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061-01
在临床工作中,静脉穿刺是护士操作频率较高的一项技术,也是反映护士业务技术熟练程度的一项最直观的指标,尤其是在抢救患者时,需要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以输注抢救药物,此时护士的一针穿刺成功与否,对抢救患者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科自2010年3月起,在考核护士的静脉输液时,把血管穿刺的难易程度纳入评分标准,以综合反映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水平,且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简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被考核护士15名。工作1年的护士1名,2年的护士2名,3年的护士4名,4~5年的护士5名,10以上的护士3名。
表1 护士静脉穿刺考核的常规评分与分级评分的对比
1.2 方法
1.2.1 血管分析:一级血管直径:≥0.40cm;二级血管0.30~0.39cm;三级血管;0.25~0.29cm;四级血管0.20~0.24cm;五级血管:0.10~0.19cm。
1.2.2 根据血管级别确定难度系数:一级0.8,二级0.85,三级0.9,四级0.95,五级为1。
1.2.3 评分方法:由护士根据患者情况及自己的技术熟练程度选择血管(强调护士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盲目选择血管以免增加患者痛苦)。在整个静脉输注过程中,按操作规范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然后把所得分乘以难度系数即为分级评分后的分数。
1.2.4 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分为常规评分与分级评分的对比对照(同一操作)。开始采用分级评分与3个月后再分级评发的成绩对照。
2结果
对15名不同年资的护士在开始采用分级评分时的分数与没按分级即常规评分的分数(同一操作)进行比较。结果分级评分所得的分数比常规评分的分数低(t5.8,P<0.001)。说明采用分级评分更能客观地反映护士静脉输液技术的熟练程度。而且此方法更能刺激护士钻研穿刺技巧。统计资料见表1、表2。
3 讨论
传统的操作考核评分没有考虑到护士所选择的静脉大小和穿刺的难易程度,只要按规程操作并穿刺成功,便可得到高分甚至满分。而在本组的试验中,常规评分得分高者,如果按穿刺的难度系数计算则不一定能得到高分。因为所选择血管的难度系数越低,分数也就越低,也就是说在进行静脉输液和静脉注射等操作时既要注意整上操作规程执行的同时,又要体现穿刺的技术技巧,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反映护士的技术水平。另外通过采用分级评分方法考核护士,能够极大地刺激护士刻苦钻研业务,提高穿刺水平。本级资料表明:采用分级评分方法考核护士,3个月后的分数明显地高于开始时的分数(t3.6,p<0.005),说明护士通过有意识地训练后明显提高了穿刺技术。当然,在日常工作中强调护士进行静脉穿刺时,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循序渐进,不能盲目选择细的血管,如果穿刺不成功会增加患者的痛苦。总之,我科根据血管粗细和难易程度的分级评分方法考核护士的静脉输液操作,提高了护士的穿刺技术水平,并确立了科学的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