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静脉范文

时间:2023-03-26 16:16: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腔静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腔静脉

篇1

关键词:动物疫病监测;血清学研究;猪前腔静脉采血法

中图分类号:S858 文献标识码:A

1 采血的方法以及流程介绍

1.1 前腔静脉位置以及原理

采血能否成功的关键就是找准下针的部位,熟悉前腔静脉的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找准进针点是至关重要的。在颈静脉与腋静脉至第一对肋骨与胸骨柄结合处前,呈明显的凹陷窝侧的胸腔前口是最佳的采血位置。因为旁边接近膈神经,所以,最好在右侧采血。越靠近头部,猪的前腔静脉越浅,血管也越细;越靠胸部越深,血管越粗。根据这些特点,哺乳仔猪取血的部位非常接近头部,且由于血管教小,不易扎中,即使扎中了也较难抽到血液,所以,对小猪采血部位应该相对靠后,而且针对20kg以下的小猪,应采两前肢与气管交汇处的血液。血管比较大的成年猪,其位置太深,针头很可能扎不到血管,针对20kg以上中大猪可选颈部最低凹处,同时操作过程中保持略向前的姿势。

1.2 保定猪的方法

对成年猪,选择站立式保定方法,保定者用套鼻绳在母猪跟前,套住猪上颌骨并将其上吊起, 尽可能吊得高一点,以猪前肢不能踏地且刚刚着地为准,头摆正,猪的头颈与水平面呈30°仰起,并充分暴露两侧胸前窝。猪尾部靠住围栏。呈后退姿势保持安定的站立状态,此时,猪静脉血充胀。胸前凹陷窝也能充分暴露在面前。这样方便采血人员找到准确采血部位,保定完成后用70%酒精棉球消毒进针部位一般20kg以下的小猪,采用仰卧保定的方式,一人抓住小猪的后肢倒提,采血人员左手抓住小猪的一侧肢体。当小猪的两前肢与体中线保持垂直状态时,两侧第一肋骨与胸骨结合处的前侧方就会呈现2个明显的凹陷窝,右手进针采血。

1.3 采血

对于中大猪,采血者下蹲在猪体右侧,然后用酒精棉球消毒进针部位皮肤,手持一次性注射器对准以上描述的部位,使针头偏向气管约15°,沿着从下到上的垂直方向扎针,当采血人员有负压感并且出现回血时,标志已经刺入了中前腔静脉血管,之后慢慢的抽动采血针的内芯,采出5mL血液即可,将针头拔出,用酒精棉球压迫采血部位片刻,让猪自由活动,采血工作完成。如果抽不到血液,说明针头没有扎中,或者位置深。可以用手顶紧针筒,让针头扎的更深一些,或者将针头上下移动。如果仍见不到血液流进针管,这时往后稍退针头,一直到有血液流出为止。采血过程中一定熟练掌握方向、角度和深浅度。按照具体的情况合理调整,在采血时如果有条件使用采血针结合真空采血管在操作上会比使用注射器更方便些。操作中实践摸索留意观察是提高熟练掌握这种技术的源泉。

2 注意事项

注射器应用10mL或者10mL同样计量真空管。针头的选择依据不同年龄的猪,前腔静脉的深浅程度不同,针的长度也要做相应的选择。因为太短的针,刺不到部位,太长可能刺穿整条静脉。选用合适的针头事关重要,针头的选择进行分类说明:成年猪针头的选择公母猪采血根据实际情况,规格为16# 50mm号针头适用于公母猪;12# 38mm号针头适用于30kg以上的中大猪;9# 25mm规格的针头适于10~30kg保育猪,9# 20mm号针头则可以用于10kg以下哺乳仔猪。

为确保让猪不受外界刺激,保定者不要以抓猪为目标,应该抚摸猪,让它相对安静和稳定。采血的最佳时间是猪停食8h,以便监测出的抗体准确性。

工作中要避免伤害猪的心包或者心脏,采血者需要熟练的掌握采血针头的进针部位和角度,切忌反复下针,更不能将针头注入气管。或者针刺过深,以免伤害心包或者心脏。

在采血前后,一些性情猛烈的猪,由于反应过激,容易出现休克或者过敏反应,所以,需要准备肾上腺皮质激素类,以便及时的抢救。采到血液后,做好血液处理保管工作。

3 结语

畜禽采血有很多种方式,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优缺点,相关专业人员需要练习才能熟练掌握便捷的采血方式,提高采血质量要求,同时应减少对畜禽的副作用,利于本部门免疫抗体水平以及抗体动态变化检测及临床诊断工作的开展。掌握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趋势从而为政府决策和疫病的预防、控制、净化提供技术保障。动物疫病监测是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中最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措施。

参考文献

[1] 寇昌波.畜(禽)的采血方法及注意事项[J].养殖技术顾问,2010(02).

[2] 张国荣,黄兵华,陈建江,等.猪前腔静脉采血方法[J].浙江畜牧兽医,2009(05).

[3] 薛双虎.猪胸前部静脉采血方法的浅谈[J].甘肃畜牧兽医,1980(01).

篇2

关键词:猪前腔静脉;采血;疫病监测

应用前腔静脉采血方法,可比耳静脉抽血节约一半以上的时间,而且采出的血样卫生干净。现将这种技术介绍如下:

1 选取合适的针头和针筒

由于猪的大小不同,前腔静脉的深浅不一样,要求使用的针头是不一样的。选用合适规格的针头可以事半功倍。对于针筒的选择则相对宽松,一般为5 ml~10 ml规格的一次性针筒即可。下面主要就针头的选择进行分类说明:

1.1成年公母猪针头的选择 公母猪采血根据实际情况,公母猪宜选用规格为16# 50 mm针头,这种针头在猪场中很少见,但很多针头生产厂家都有生产,可以找兽医药械销售店联系购买。

1.2中大猪针头的选择 30 kg以上的中大猪,宜选用12# 38 mm针头。

1.3保育猪针头的选择 10~30 kg小猪,可选用9# 25 mm

(一次性注射器常配的针头)。

1.4哺乳仔猪针头的选择 10 kg以下哺乳仔猪,应选择9# 20 mm针头(一次性注射器所配的另一种规格的针头)。

2 猪只的保定

目前最为有效的保定方式就是利用捕猪器或保定绳进行保定,保定的效果也直接决定采血位置的确定和采血效率。公母猪用保定绳固定,要求尽可能吊得高一点,使猪的头颈与水平面呈30度以上角度,这样,即方便采血人员察看采血部位,又使前腔静脉向外突出,静脉血充胀。在采血时容易发现准确的采血位置。20 kg以上的中大猪,由1~2个饲养员用捕猪器或保定绳拉住,头昂起,偏向右侧;20 kg以下的小猪,可由1~2个饲养员抓起,倒立,后背紧靠在栏架上。

3 下针部位的确定

猪前腔静脉是引导头颈、前肢和大部分胸腔的血液进入心脏右心房的一段静脉干,由左右的颈静脉和臂静脉于胸前汇合而成,位于第一肋骨前缘。 猪的前腔静脉,越往头部越浅,血管也越细;越靠胸部越深,血管也越粗。依据这样的特点,采血应选择适当的部位对于采血的效率往往会提高。哺乳仔猪取血的部位如果太靠前,血管很小,很难扎中,而且扎中了也很难抽到血液,因此小猪的采血部位应稍靠后为好。中大猪和公母猪血管比较大,往后太深,针头往往够不到血管,这也是一些人员常常找准部位却采不到血的原因所在,因此在具体操作中应略靠前些,这样往往能更容易地采集到血液。20 kg以下的小猪应采两前肢与气管交汇处,20 kg以上中大猪可选颈部最低凹处。

上述采血位置作为参考能对采血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还要按照具体的情况合理调整和实践摸索,以便能做到熟能生巧。

4 下针和抽血

对于哺乳仔猪而言,只要对准以上描述的部位,用针垂直刺入,拉紧针筒活塞,若针头扎中前腔静脉,可见到血液自血管源源流出,抽取所需的血量即可。如果抽不到血液,说明针头没有扎中,可上下移动针头,直到针筒中见到血液流出为止。对于公母猪和中大猪,对准下针部位,使针头偏向气管约15度方向下针,拉紧针筒活塞,若扎中,可见血液流出。如果见不至血液流出,说明没有扎中,有可能是前腔静脉较深,可用手顶紧针筒,使针头扎深一点,若仍采不到血,可以把针头往后稍退,或左右摇摆针头,直到有血液流出为止。实际上,操作熟练后,针头有没有扎中,凭手是可以感觉得到的,但是要熟练后才能感觉到。

5 采血时的注意事项

5.1采血场所有充足的光线;室内温度夏季最好在25℃~28℃,冬季15℃~20℃为宜。夏季采血应携带盛有冰块的保温箱,及时将采集的血液保存在保温箱内。

5.2采血人员应认真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篇3

肾肿瘤是泌尿系统疾病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如肿瘤侵犯肾静脉和下腔静脉可形成癌栓,甚至可延伸至右心房,肾癌伴肾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的发生率为4%~10%[1]。虽然手术风险较大,但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根治肾切除术加静脉癌栓取出术的5年生存率可达25%~57%[1]。自2009年2月~2011年2月,我科共收治此类患者28例,经过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就护理方面进行经验总结汇报如下:

1 基本资料

本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37~69岁,平均42岁。癌栓采用的五级分类法分型[2]:0级(肾静脉)9例;I级:(侵人IVC内,距肾静脉开口处≤2cm)7例;Ⅱ级:(侵入肝静脉水平以下的IVC内,肾静脉开口处>2 cm )5例,Ill级:(肝内IVC水平)3例(均进入右心房);Ⅳ级:(膈肌以上IVC内) 3例。

2 结果

本组中27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患者术中死亡。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了解病史:全面详细了解患者现有病史,既往史,过敏史,各系统情况,各检验指标,癌栓分型。通过主治医生了解患者术式,以制定更合理护理措施收集资料。

3.1.2 一般护理:术前应避免使患者血压增高的情况如剧烈活动,情绪激动;避免使腹压增加情况如便秘、咳嗽、打喷嚏等;尽量避免下腔静脉造影及静脉肾盂造影等检查,以防止癌栓脱落,造成肺梗死,甚至猝死。创造安静、良好的睡眠环境,尊重患者睡眠习惯,鼓励患者多卧床休息。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呼吸变化,如有异常,即使报告医生。

3.1.3 健康教育:讲解术患者术前、术后注意事项,锻炼患者术后床上翻身、术后有效咳嗽,床上使用便器,活动下肢等。

3.1.4 心理护理:患者术前常表现为悲观,焦虑,担心手术成功率,担心预后情况。针对每位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耐心解答其医学方面疑难问题。加强同病种患者之间交流,尤其手术成功患者的鼓励与示范往往效果较显著,增强患者信心。

3.1.5 肾动脉栓塞护理:本例中有4例术前进行了肾动脉栓塞,术前4小时禁食、禁水,观察双下肢远端血运,触摸双下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便于术后对照。术后腹股沟区股动脉穿刺点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24小时,砂袋压迫6小时,穿刺侧下肢平伸制动24小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淤斑和血肿及双下肢的皮温、皮色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防止出现深静脉血栓。肾动脉栓塞12小时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是肾组织缺血坏死物质吸收导致[3]。

3.2 术后护理

3.2.1 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进行全麻术后护理常规,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根据中心静脉压合理调整输液速度防止出现血容量过多与血容量不足。此外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变化、末梢循环及肢体感觉和运动情况,如出现意识障碍、胸闷、呼吸急促、肢体感觉与运动功能障碍应考虑肺栓塞与脑栓塞的可能,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3.3.2 术后出血观察:体外循环患者由于术中大量使用肝素,术后为防止血栓形成又不宜过多用止血剂,手术创面大,腹膜后组织疏松,静脉壁薄易渗血,术中止血不彻底等诸多原因,均会使术后大量渗血可能性增加。密切观察患者伤口辅料渗出情况,观察伤口有无血肿;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及量,防止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和瘀斑,有无牙龈出血以及尿血和便血。如患者出血量较多,且引流液呈鲜红色,伴随血压及中心静脉压的降低,心率的加速,高度怀疑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

3.3.3 肾功能的观察:患者术中切除一侧肾脏,另一侧肾脏因手术时要减少腔静脉血流会阻断肾血流会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令因术中出血等原因,术后患者多表现为血容量不足,尿量少,肌酐也会短时间上升,随着时间延长,患者进食后,尿量和肌酐会逐步恢复正常。因此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尿量,尿色、尿比重,血肌酐,电解质变化,检测24小时出入量。术后避免使用对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4]。

3.3.4 引流管护理:本组28例患者均为全麻,术后全部留置腹膜后引流管,尿管,胃管,有6例患者行开胸取栓,3例留置胸腔闭式引流,4例实施体外循环留置心包纵膈引流管。各引流管均应保持引流通畅,妥善固定,翻身及身体移动时应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打折,脱落。保持胃肠减压,手术经腹入路,对胃肠道影响较大,胃管引流不畅会导致患者恶心、腹胀、腹痛、呼吸不畅甚至伤口或血管吻合口继发性出血,因此保持胃管通畅,必要时行生理盐水冲洗胃管,一般在患者胃肠道蠕动恢复后拔除。间断由上而下挤压伤口腹膜后引流管,防止血液凝固堵塞,引流不畅。留置胸腔闭式引流者长玻璃管中的水柱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以判断引流管通畅与否。更换胸腔闭式引流瓶时,必须先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各引流管保持引流袋水平位置低于引流放置位置以防止引流液倒流,引起感染。

3.3.5 加强基础护理:患者长期卧床易产生压疮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1次,骨隆突及皮下脂肪较少处皮肤可加强按摩及使用塞肤润保护。密切观察患者下肢皮肤色泽、温度、水肿等情况,抬高下肢20~30cm利于下肢静脉回流,术后6小时后指导患者缓慢下肢主动、被动活动。4~6日术后,协助其下床适当活动[4]。必要时下肢穿弹力袜预防血栓形成。术后患者伤口疼痛,翻身困难等原因易引发患者惧怕咳嗽,引发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可使用腹带包扎创口,减少创口张力。6小时后取半卧位,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给予雾化吸入,每次雾化后给予翻身,由下而上,由外而内扣背,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由于手术创伤较大,易发生消化道应激性溃疡,术后应观察患者有无消化道出血,遵医嘱常规使用止酸剂。

4 讨论

肾癌合并腔静脉瘤栓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术前收集患者资料,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使患者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明确瘤栓的部位、范围、有无血管壁的侵犯,根据患者所行手术方式来制定护理计划很必要。术后通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意识情况,出血、肾功能,引流管情况给医生提供准确的信息。及时的观察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术后护理的重点。加强基础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周密细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必能减轻病人痛苦,加速疾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Moinzadeh A, Libertino JA.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tumor thrombus level in patients with renal cell carcinoma and venous tumor thrombus extension.Is all T3b the same? J Urol,2004,171(2 Pt 1):598-601

[2] BluteM L,Leibovich B C,Lochse C M,et a1.The Mayo Clinic experience with surgical management,complications and outcome for patients with renal cell carcinomat and venoustumour thrombus[J].BJU Int, 2004,9:33-41

篇4

关键词:左上腔静脉;产前超声诊断;临床意义

左上腔静脉是在胎儿时期很寻常的先天性静脉畸形,大部分不会对血流动力学造成影响,胎儿出生后不会出现临床症状,但是这种畸形会提升胎儿的心脏手术、心导管检查和起搏器植入的难度与风险[1]。选择2010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产前超声诊断为左上腔静脉胎儿20例,研究与分析左上腔静脉产前超声诊断临床价值,现将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产前超声诊断为左上腔静脉胎儿20例,孕妇孕周为18~38周,年龄为18~41岁。

1.2方法 应用仪器型号SA8000、GE-E8的超声诊断仪,孕妇需选取仰卧位,然后对胎儿进行心内结构和心外结构检查与测量。准确的检查胎儿心脏切面有四腔心切面、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主动脉弓切面、动脉导管弓切面、上腹部横切面等。对四腔心切面进行观察是否出现冠状静脉窦扩张,对三血管切面进行观察确定大血管的管径、排列以及数目关系,对肺动脉左侧有没有血管进行观察,借助旋转探头观察肺动脉左侧血管有无出现和扩大的冠状静脉窦进行相连及汇入心房路径,联合彩色和脉冲多普勒对血流方向与频谱进行观察,并且观察有无合并其他心内与心外畸形。

2结果

左上腔静脉胎儿合并畸形分析 20例左上腔静脉胎儿中,单纯左上腔静脉胎儿9例,合并心外异常胎儿6,合并心内异常胎儿4例,合并心内心外异常胎儿1例。详见表1。

表1左上腔静脉胎儿合并出现异常情况

3讨论

左上腔静脉是很寻常的先天性静脉畸形,先天性心脏畸形的人中出现率为12%。胚胎在发育4至8 周时,先后出现三对静脉是总主静脉、前主静脉与后主静脉。左前主静脉近心段会渐渐退化,和左静脉窦角逐渐失去连接,通过左侧头臂静脉会使远心段和右前主静脉进行连接。右前主静脉通过发育变成右上腔静脉。冠状静脉窦由左静脉窦角形成,静脉血通过引流心脏进入右心房。如果左前主静脉近心段没有能够退化,则变成左上腔静脉,并且和冠状静脉窦连接[2, 3]。

依据胚胎发生机制与解剖特点不一样,左上腔静脉可被分成3 型:Ⅰ型是左上腔静脉通过冠状静脉窦流入右心房;Ⅱ型是冠状静脉窦没有发育好,左上腔静脉不可以通过冠状静脉窦流入右心房,但是能够直接向左心房流入;Ⅲ型是因为冠状静脉窦封锁,冠状静脉血和肺静脉异位导致动脉血往上反流,然后经过左上腔静脉流入左无名静脉和右上腔静脉倒回流人右房,但此型极少见到。Ⅰ型是最常见的,大约占90%,Ⅰ型如果没有其他心血管畸形附带,则不会对血流动力学造成变化。Ⅱ和Ⅲ型因为静脉血直接流入左心房和氧合血相混合,胎儿在出生后会在临床上常表现出不同情况的发绀[4]。

单纯患有左上腔静脉的胎儿大部分在出生后没有临床症状,无需接受治疗。单纯患有左上腔静脉的胎儿少部分在出生后会出现临床上不同情况的发绀,从而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患有左上腔静脉的胎儿的预后最主要看是否还有合并其他畸形[5]。如果左上腔静脉与一些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和心外畸形等进行合并,所以预后差。

在某些特定的状况下,胎儿出现左上腔静脉会对临床检查和手术的成败造成直接影响。左上腔静脉会对起搏器植入造成相似的问题。如果手术前不了解左上腔静脉存在,在手术中才知道,会让术者陷入危险,特别容易使手术的风险与并发症情况增加[6]。另外,在对体外循环造成下心内直视进行手术时,心脏外科医生会阻断下腔静脉和右上腔静脉,接下来将切开右心房,如果此时有左上腔静脉并且没有将其阻断,会导致手术中大出血,让手术的风险增加。所以,前期知道左上腔静脉的存在对临床有重要的意义。以前诊断左上腔静脉的重要标准是通过心导管检查,但其价格昂贵、操作难并且会造成创伤。对比来说,超声有价格低、操作简单、无创上等优点,并且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单纯左上腔静脉时,心脏血流动力学没有异常,没有出现临床症状,在心脏超声检查中很难被诊断出来。但是这种病变经常和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共同存在,有可能会给心脏治疗手术与心导管检查的过程带来不便,让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造成困难,可能因为术前漏诊造成严重后果。因此超声检查能够在胎儿时期将单纯左上腔静脉诊断出来,所以能够尽早的给胎儿的预后给予评估,保证心脏手术进行顺利。

综上所述,胎儿畸形与左上腔静脉、合并心内和心外异常有关,左上腔静脉的产前超声诊断是检查胎儿畸形的重要方法,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林宇红.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06): 835.

[2] 林忠英,蔡爱露,李婧宇,等. 永存左上腔静脉的产前超声诊断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4(29): 54-57.

[3] 皮年华,韩朝,程力. 超声诊断永存左上腔静脉合并冠状静脉窦隔膜型狭窄1例[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2(05): 319.

[4] 许进,何怡华,李治安,等. 时间-空间关联成像联合B-flow在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产前超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2(11): 963-967.

篇5

[关键词] 产前超声;永存性左上腔静脉;胎儿

[中图分类号] R445.1;R71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4-0098-02

Value of prenatal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 of fetuses

SONG Danyang GUAN Yunping XIANG Yushi

Department of Ultrasound,Shenyang Women and Children' Hospital,Shenyang 11001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ultrasound examination and ultrason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fetuses 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 Methods To analyze 38 cases of fetuses 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 from January 2007 to January 2013 in our hospital,and confirmed by surgery pathology and postpartum echocardiography results.To conclude the examination method and ultrason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fetuses 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Results 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 in three vascular section showed:the front left side of Pulmonary artery see a tubular anechoic. Four-chamber view showed: There is a circular anechoic area in the root of posterior mitral valve leaflet,which is within the left atrioventricular groove and back wall of Pericardium,moving synchronously with the heart.Conclusion Prenatal ultrasound is a dependable method in the diagnosis of 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 of fetuses.

[Key words] Prenatal ultrasound;Perman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Fetuses

永存性左上腔静脉(perman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 PLSVC)是最常见的体循环静脉畸形,正常人发病率0.1%~0.5%。在先天性心血管病例中,发病率较高,可达3%~5%[1]。在PLSVC患者中约有10%同时合并有右上腔静脉缺如[2]。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胎儿永存性左上腔静脉的超声声像图特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2013年1月在沈阳市妇婴医院产前超声检查诊断为永存左上腔胎儿38例,其中经引产后病理及产后超声心动图确诊为永存左上腔34例,4例未追踪到结果被排除在本研究之外。本组病例孕周24W+4D~40W,平均30W+2D,年龄22~46岁,平均29岁。

1.2仪器与方法

使用仪器为GE E8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C1~5。选择仪器产科模式,先行产科常规检查,然后获取上腹部胃泡水平横切面, 确定腹主动脉、下腔静脉与胃泡的位置关系,横切获得四腔心切面,旋转探头分别获得左室流出道、右室流出道切面。然后分别获取主动脉弓、导管弓切面、 上下腔静脉观切面;在四腔心切面的基础上探头朝胎儿头侧平行移动, 可显示上纵隔切面,即三血管切面。正常3VT切面从左向右分别是主肺动脉、升主动脉、上腔静脉,气管位于升主动脉右后方。

1.3验证与随访

对于产前超声诊断为胎儿单纯性PLSVC者,继续妊娠者, 产后超声心动图复查新生儿;对于PLSVC伴其它的复杂畸形, 根据胎儿父母意愿, 选择引产, 终止妊娠后行胎儿尸体解剖。

2结果

本组随访证实34例胎儿永存性左上腔静脉,其中17例(50%)为单纯性永存性左上腔静脉、17例(50%)合并心内畸形,其中6例合并主动脉弓缩窄、3例合并永存动脉干、3例合并心内膜垫缺损、4例合并法洛四联症、1例合并右室双出口。

本组34例永存性左上腔静脉,25例于四腔心切面显示(图1):左房室交界处可见扩张的冠状窦影像。于三血管切面显示(图2):肺动脉左前方见一管状无回声,彩色多普勒可显示血流充盈,且血流方向与动脉相反,脉冲多普勒呈静脉样血流频谱。伴右上腔静脉缺如时,三血管切面于主动脉侧相当于上腔静脉位置缺少管状结构。纵切面追踪扫查(图3)见永存性左上腔静脉与扩张的冠状静脉窦相连。向胎儿头侧扫查见永存性左上腔静脉向胎儿的左颈部延伸,与左颈内静脉相连。

本组34例病例通过四腔心切面、三血管切面扫查及纵切面的连续追踪扫查,超声诊断与随访结果的符合率达到100%。

3讨论

永存性左上腔静脉是最常见的双上腔静脉畸形。本组研究中,50%病例为单纯性永存性左上腔静脉,50%病例与心内其它畸形并存,6例合并主动脉弓缩窄、3例合并永存动脉干、3例合并心内膜垫缺损、4例合并法洛四联症、1例合并右室双出口。

胚胎第7周,左右侧前主静脉借血管丛连接成一条斜形的血管,即无名静脉。当左头臂静脉形成后,左侧前主静脉和Cuvier管逐渐闭塞,右前主静脉与Cuvier管发育成正常的右上腔静脉,如果左前主静脉不闭合,则可形成永存性左上腔静脉。通常同时有两侧上腔静脉,40%~50%由无名静脉连接两侧上腔静脉,左无名静脉可较粗大也可发育不良、缺如,约75%左无名静脉发育不良。右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的引流正常,极少右上腔静脉缺如。

永存性左上腔静脉可作为代偿性侧支循环,与右上腔静脉并存,也可作为单独畸形而存在。Ⅰ型:左上腔静脉引流入冠状静脉窦,开口于右心房,此型最多见,占92%。此型血流动力学无异常,临床无特殊表现。Ⅱ型:左上腔静脉经冠状静脉窦与左房之间的短路(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血液流入右心房,可产生左向右分流,也产生右向左分流,分流方向和量与冠状静脉窦壁缺损的程度有关。Ⅲ型:左上腔静脉连于左心房和左肺静脉。本组病例通过纵切面追踪扫查见永存性左上腔静脉与扩张的冠状静脉窦相连,但其中13例合并其它心内畸形选择引产,尸体病理结果表明:10例开口于右心房,3例开口于左心房。

正常三血管切面从右向左排列分别是上腔静脉、主动脉及肺动脉,管径内径从右向左逐渐增宽,上腔静脉内径

在胎儿期超声心动图诊断永存性左上腔静脉具备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4]。直接征象是肺动脉左前方见一管状无回声。1997年Yoo等[5]首先将超声应用于三血管切面对胎儿大动脉畸形进行诊断。间接征象是冠状静脉窦扩张。当观察到冠状动脉窦扩张时,而无右心系统容量负荷过重的表现时,应高度怀疑永存性左上腔静脉并引流入冠状静脉窦。需要注意扩张的冠状静脉窦回流入右房时,在四腔心切面扫查时常表现为房间隔连续性中断,易误诊为房间隔缺损,需进行追踪扫查,易于鉴别。注意与胎儿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冠状动脉瘘相鉴别。完全性肺静脉畸形时肺静脉与左房正常连接消失,4条肺静脉汇合后,在房室间沟处开口于冠状静脉窦。冠状静脉窦位于下腔静脉与三尖瓣之间,因血流量大使窦腔扩大,扩张的窦壁与左心房相邻。冠状动脉瘘是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与心脏的任何部位及附近大血管之间存在异常通路。表现为冠状动脉迂曲扩张,其内可见管状的五彩血流束,持续整个心动周期,窦口所在腔室出现容量负荷过重。两侧上腔静脉的存在,在心血管手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上腔静脉-右肺动脉吻合术,主要治疗法洛四联症或其他发绀型心脏病时,要了解两侧上腔静脉是否存在,以免影响疗效。低温麻醉时或体外循环下进行心直视手术时:需要明确两侧上腔静脉是否存在,避免左上腔静脉未被阻断而切开心脏,静脉血经左上腔静脉入口大量涌入,影响心内操作。

通过三血管切面及纵切面追踪扫查对鉴别诊断非常重要,于三血管切面肺动脉左前方见一管状无回声,血流频谱显示为静脉频谱,且左右两侧上腔静脉血流方向一致是诊断胎儿 PLSVC 的依据[6]。正确掌握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对于明确诊断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 Morgan DR, Hanratty CG,Dixon LJ,et al. Anomalies of cardiac venous drainage associated with abnormalities of cardiac conduction system[J]. Europace,2002,4(3):281-287.

[2] Singhal P,UllalR. Mitral valve replacement in patient with absent right superior vena cava,pectus excavatum,marfan syndrome and severe mitral regurgitation[J]. Heart Lung Circ,2008,17(6):507-510.

[3] 李胜利,文华轩. 胎儿超声断层解剖模式图设计与应用: 胎儿三血管切面及三血管气管切面异常表现[J/CD].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0,7(6):24-28.

[4] 黄威,夏礼锋. 超声诊断胎儿永存性左上腔静脉的探讨[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2(3):193-194.

[5] Yoo SJ,Lee YH,Kim ES,et al. Three-vessel view of the fetal upper mediastinum:an easy means of detecting abnormalities of the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s andgreat arteries during screening[J]. 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1997,9( 3) :173-182.

篇6

关键词 下腔静脉滤器 肺动脉栓塞 深静脉血栓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2.038

资料与方法

2004年7月~2009年10月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PE)患者11例,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33~80岁,平均63.9岁;术前均经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确诊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发生部位:右下肢3例,左下肢7例,双下肢1例,病程1~30天。术前2例经CT检查确诊为肺动脉栓塞,恶性肿瘤2例,骨折1例。

方法:仔细询问病史、查体,根据病情及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ECG、X线或CT胸片、血、尿、粪常规、肝功、肾功、电解质、APTT、PT、FPG、2hPG、血型、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DSA、MRA等各项检查,明确“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诊断,积极药物治疗,严格掌握下腔静脉滤器(VCF)置入指征。

操作过程:有2例在彩超室彩超定位下放置滤器,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右腹股沟穿刺区皮肤,铺消毒巾,取2%利多卡因2ml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取右侧腹股沟韧带下方股动脉动点偏内侧0.3cm切口,切开表皮和真皮。穿刺针穿刺股静脉成功后,置入导丝,顺导丝置入鞘管和引导管。彩超定位,引导管位于下腔静脉内、肾静脉平面以下、髂总分叉处以上。抽出导丝后,沿引导管送入滤器,到位后慢慢抽出引导管,滤器释放,彩超下可见滤器撑开,位于下腔静脉内预定位置。再完全抽出引导管,穿刺点局部按压15分钟,纱布包扎,绷带加压。手术顺利,术后穿刺点加压包扎,患者安全送回病房。其余9例是在1000mAX光数字胃肠机及近台显示器引导下进行操作:患者进入放射科介入治疗室,、穿刺点选取、皮肤消毒、浸润麻醉同上,待穿刺成功后,行下腔静脉造影,确定下腔静脉和释放通路无血栓形成;测量下腔静脉直径,选择适合滤器;根据肾盂显影判断肾静脉开口的位置,放置滤器输送器,在X线透视下将滤器放置在肾静脉开口之下的下腔静脉内,滤器顶端位于右肾静脉开口下0.5~1cm处,造影观察滤器形态。待滤器撑开,位于下腔静脉内,到达预定位置后,完全抽出引导管,穿刺点局部按压15分钟,纱布包扎,绷带加压。术后穿刺点加压包扎,送患者安全返回病房。

术中随时观察患者呼吸、心跳、血压、面色等变化;术后穿刺部位纱布包扎,沙袋压迫4小时以止血,静卧及心电血压监护4小时。密切观察局部有无出血情况,适当减少术侧肢体的活动量。对无抗凝禁忌证者,术后肝素抗凝,3天后改为口服华法林12~24个月,调整华法林用量,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2~3。

讨 论

篇7

[关键词] 上腔静脉滤器;上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5(c)-006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uperior vena cava filters placement in pulmonary embolism after the prevention of acute upp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Methods 3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upp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without placement of superior vena cava filter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2 to May 2014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13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upp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with placement of superior vena cava filter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4 to July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occurrence of pulmonary embolism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re was no case with pulmonary embolism,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4 cases with pulmonary embolism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pulmonary embolism was 11.11%,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Superior vena cava filters; Upp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Pulmonary embolism; Effect

近年恚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特别是随着中央静脉通路的广泛使用、恶性肿瘤患者诊疗条件的改善等原因,使得上肢静脉系统血栓的发生率、发现率明显增加,国外研究[1]表明,恶性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高达27%~66%。上肢深静脉系统血栓由于多位于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等大静脉内,易形成大块血栓,且无静脉瓣阻挡,上肢活动度较大,重力作用、咳嗽喷嚏等胸内压变化、下腔静脉短等因素都易导致血栓脱落或造成严重的肺栓塞[2-3]。上肢DVT引发PE的风险达到5%~10%[4-5],但风险高达28%的致死性PE已有数例报道。因此,预防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肺栓塞发生率是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该研究以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4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上腔静脉滤器置入预防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肺栓塞的效果进行评价,并对研究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未置入上腔静脉滤器36例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此次研究对照组,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置入上腔静脉滤器13例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此次研究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区间38~75岁,平均年龄为(56.98±3.25)岁;栓塞部位:右锁骨下深静脉9例,右颈内静脉6例,右肱静脉4例,左锁骨下深静脉8例,左颈内静脉5例,左肱静脉2例,双上肢深静脉2例。观察组中:男8例,女5例;年龄区间36~75岁,平均年龄为(56.45±3.41)岁;栓塞部位:右锁骨下深静脉4例,右颈内静脉2例,右肱静脉2例,左锁骨下深静脉2例,左颈内静脉1例,左肱静脉1例,双上肢深静脉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患侧颈部、上肢、肩背部、面部均出现不同程度水肿,部分患者症状严重出现皮肤颜色发绀。

1.2 研究方法

术前使用彩色超声对患者进行检查,并行D-二聚体检测,确诊为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上腔静脉全长约60~70 mm,直径通常小于30 mm,故该研究中采用的滤器为Aegisy腔静脉滤器(型号为32 mm×60 mm),在导管室开展手术,以右侧股静脉为穿刺点进行置管,实施上腔静脉造影,明确患者上腔静脉的通畅情况,同时了解患者上腔静脉直径、长度及有无畸形,并对上腔静脉的出口和入口进行标识,确定上腔静脉无异常后将滤器倒装后置入上腔静脉内(最佳位置为左右无名静脉汇合处稍下方)。使用X线对滤器的释放情况进行观察,确定滤器正常释放,结束手术。术后,指导患者绝对卧床1天,对无抗凝禁忌症患者进行抗凝治疗,抗凝治疗两周后,如患者上肢肿胀等症状无继续加剧,予行上腔静脉滤器取出术。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者的肺栓塞发生率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②对置入上腔静脉滤器患者在置入滤器后是否发生穿透静脉壁、心包、主动脉及是否发生移位、滤器周围是否血栓形成进行观察和记录。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此次研究中涉及的患者资料及治疗结果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x±s)对患者平均年龄等计量型资料进行表示,采用(%)对患者性别、栓塞部位以及肺栓塞发生率等计数型指标进行表示,芍掷嘈椭副昙涞牟钜旆直鸩捎枚懒⒀本t和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肺栓塞发生率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对照组中4例患者发生肺栓塞,肺栓塞发生率11.11%,两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9,P=0.037

2.2 置入上腔静脉滤器患者情况分析

观察组13例患者中,所有患者滤器均未发生穿透静脉壁、心包、主动脉等恶性事件;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明显滤器周围血栓形成;有1例患者术后第12天因重症肺炎、心肺功能衰竭导致死亡、未取出滤器;其余患者经抗凝治疗2周后造影见滤器均未发生明显移位、且滤器均成功拔出。

3 讨论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约占全部深静脉血栓的10%,以往临床上关于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和报道相对较少,在所得结论的深入性和规范性上远不及下肢深静脉血栓。但随着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关于该病的研究也在随之不断深入。上肢DVT引发PE的风险约5%~10%,有报道称,肺栓塞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若治疗不及时易造成患者猝死[6-7]。因此对上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入上腔静脉滤器是有较大意义的。

该研究结果显示,置入上腔静脉滤器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而未置入上腔静脉滤器中有4例(11.11%)患者发生肺栓塞死亡,置入上腔静脉滤器的患者中有1例患者术后第12天因重症肺炎、心肺功能衰竭导致死亡、未取出滤器,其余患者置入滤器后均未发生滤器移位、滤器周围血栓、滤器穿破血管壁及心包等情况。该结果与某些研究获得的研究结果存在一致性。陆琳松等人[8]研究指出,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患者均成功去除,平均留置时间为11 d,且术后未发生致死性肺栓塞及滤器相关并发症。吴广迎[9]在研究指出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腔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中有可行性,可提高治疗效果。因此,置入上腔静脉滤器是预防肺栓塞发生率和保障患者生命健康的有效方法。该研究选用Aegisy腔静脉滤器的原因是因为该滤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该滤器采用对称的垂直支撑、不易倾斜,减少因倾斜后影响拦截效果。②该滤器倒装后期固定锚位于垂直支柱上方,避免穿刺心包段的静脉壁及心包。③具有可控释放、精确定位的特点。④释放后的长度、大小符合上腔静脉的长度、直径。

此外,在置入上腔静脉滤器时需要遵循如下要点:①操作动作要谨慎,同时引导导丝的过程中不要把导丝插入血栓形成的静脉内,以避免术中血栓脱落。②确定上腔静脉的长度、直径及有无畸形、充盈缺损,并将滤器倒装后定位于左右无名静脉汇合处稍下方以增加血栓拦截的有效率。③若血管内发生感染无法保留滤器,则立即拔出。④手术结束后,需要给予患者积极抗凝治疗,对于部分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辅予上肢静脉系统溶栓或置入滤器后行上肢深静脉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

综上所述,对上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入上腔静脉滤器,可有效预防血栓形成后肺栓塞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具备积极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黎玉国.肠外营养新途径一经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9,26(4):193-194.

[2] 许玉春,黄建华,李介秋.上腔静脉滤器置入预防肺动脉栓塞的探讨研究[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5(4):279-281.

[3] 王大志,赵许亚,周石.肿瘤患者合并上肢深静脉血栓置入上腔静脉滤器的临床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6(3):4-6.

[4] Hingorani A,Ascher E,Markevich N,et al.Risk factors for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upper extremity and intrernal jugular deep venous thrombosis[J].J Vase Surg,2005(41):476-478.

[5] Becker DM,Philbrick JT,Walker FB.Axillary and subclavian venous thrombosis:prognosisand treatment[J].Ach Intem Med,1991(151):1934-1943.

[6] 农瑞兰,蒙慧贞.滤器置放预防及治疗导管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42):180,227.

[7] 刘万周,张亮,程相阁,等.下腔静脉滤器对转子间骨折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围术期肺栓塞的预防效果[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32(8):777-779.

[8] 陆琳松,孙治国,周文正,等.临时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全关节置换中的临床观察[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8(20):107-109.

篇8

【摘要】 心脏直视术后中心静脉导管三腔的合理应用分配对提高中心静脉压监测的准确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痛苦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三腔 应用分配

心脏直视手术是外科高难度手术,大多需要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术后病人处于极其脆弱的状态,各系统代偿能力低下,病情变化迅速,要求判断准确,处理及时、得当,稍有不慎可造成严重后果。为满足监测中心静脉压及各类药物的静脉输注需要,患者术后返回重症医学科时,均需留置三腔中心静脉导管,其三腔的应用分配直接影响到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现将管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中心静脉导管的用途

1.1测量中心静脉压:用以评估病人血容量、心功能与血管张力的综合情况,为医务人员及时客观的判断病情提供依据。

1.2静脉输注各类血管活性药物:血管活性药物在心脏病患者的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由于心肌缺血缺氧及体外循环对机体环境的影响,造成患者循环恢复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所以要求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准确、安全、有效。

1.3大量而快速的静脉输液,常出现在失血量大甚至心包填塞时的急救,以维持血压,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

1.4对于周边静脉具刺激性的药物,改从中心静脉导管注入。例如:高钾、钙、脂肪乳、高糖极化液等。

2.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心脏直视手术后,药物输注种类繁多,临时医嘱下达频繁,尤其是在抢救的过程中,中心静脉导管三腔的应用分配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2.1扩血管药物和缩血管药物共用一静脉通道,影响药物的调节。

2.2在升压药及降压药通路推药、输液,使其泵入速度相对不稳定,极易引起血压和心率发生较大幅度波动,甚至造成生命危险。

2.3多种药物同一通路应用时,易产生不良反应。

2.4护士执行医嘱迟疑,总要考虑注药口是否正确的问题。

3.整改措施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将常用药物分类、归纳并打印,张贴在病区醒目之处,便于医护人员借鉴:

(1)中心静脉导管三腔的应用分配

①推药口:CVP(中心静脉压)、速尿、营养液、高钾

②升压药侧孔: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米力农、钙

③降压药侧孔:利其丁、硝酸甘油、压宁定、硝普钠

(2)温馨提示:

①同一类药物走同一条通路,升压药与降压药绝不走一条通路

②升压药及降压药通路不推药、不输液,使其泵入速度相对稳定不变

③钙、利其丁及速尿三者分别走不同通路,因其会发生反应,导致浑浊

篇9

关键词 肾细胞癌 下腔静脉瘤栓 护理干预

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可在肾静脉和下腔静脉形成瘤栓,发病率在泌尿外科常见肿瘤中居第2位[1]。现普遍认为,下腔静脉瘤栓并不是独立的肿瘤不良预后因素,积极的外科手术仍然是大多数肾癌合并下腔静脉瘤栓患者的最佳治疗办法。下腔静脉癌栓指的是肿瘤延伸至下腔静脉血管腔内形成的新生物。瘤栓起源于肿瘤所在部位的静脉,延伸至肾静脉、下腔静脉,甚至右心房及右心室。瘤栓大多沿腔静脉延,仅有少数侵犯静脉壁[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对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患者在复合麻醉下采用改良的肝松解技术行下腔静脉瘤栓切除术加肾癌根治术后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前后的变化情况,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2012年收治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行下腔静脉瘤栓切除术加肾癌根治术后患者37例,按照住院顺序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9例,观察组1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手术时间和病情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施以肾癌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以整体护理为基础的同时,由病区护士加以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①心理护理:下腔静脉瘤栓切除是泌尿外科手术中风险较大、死亡率相对较高的手术,因此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取得病人的配合尤为显得重要。了解患者的思想顾虑、心理负担,讲解手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结合成功案例的讲解,可以适当的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②预防癌栓脱落:癌栓脱落可造成肺梗塞,甚至猝死。这时应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建立巡视卡,定时巡视,注意对患者进行观察,警惕肺梗塞的发生;家属24小时陪护,嘱患者卧床休息,勿剧烈运动,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情绪激动。③术后病情观察:术后返回病室平卧6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建立重症记录单,每30分钟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1次,并记录。④管路护理:术后留置尿管、肾窝引流管、锁骨下静脉导管各1根。保持各管道引流通畅,防止扭曲、受压、堵塞、滑脱。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术后保持留置尿管引流通畅,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和尿量,记录24小时尿量,当尿量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处理。

结 果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干预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满意度则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讨 论

通过对肾癌患者系统性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患者的依存性有所提高,痛苦减轻,医患关系融洽,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协调发展,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相应提高。根据统计结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没有因为以上干预措施的施加而减少,这可能是并发症的出现是取决于疾病的本身或患者本人等其他因素,亦或是本研究的样本量少导致的误差,需更进一步研究确定。

综上所述,腔静脉瘤栓切除术加肾癌根治术,术后采取上述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取得手术成功的保证。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询证护理; 上腔静脉; 肺癌; 治疗效果

doi:10.14033/ki.cfmr.2017.8.0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8-0078-02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nquiry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ung cancer invading superior vena cava.Method:From January 2014 to October 2016,84 patients with advanced vena cava carcinoma who come to our hospital for treatmen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each group had 42 cases.The patien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inquiry nursing and the patients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care.The scores of VAS dyspnea score,quality of life and pain relief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nursing.Result: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VAS dyspnea scores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nursing(P>0.05).The VAS dyspnea scores of both groups were reduced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and the VA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Inquiry nursing; Superior vena cava; Lung cancer; Treatment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Second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00,China

晚期肺癌作橐恢盅现丶膊。在临床工作中极为常见,其病死率极高[1]。晚期肺癌患者侵及上腔静脉后病情变化较大,需及时处理,如不紧急处理,可危及生命;处理后仍需长期的放化治疗[2]。晚期肺癌患者不能治愈,医务工作者所能做的就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缓患者的疼痛,延长患者的生命[3]。因此,如何改善肿瘤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生活质量评分及疼痛成为了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对来笔者所在科治疗的侵及上腔静脉的晚期肺癌患者实施询证护理干预,详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侵犯上腔静脉晚期肺癌患者84例。纳入标准:(1)患者均为侵犯上腔静脉的晚期肺癌患者,符合临床诊断标准[4];(2)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能配合各项检查及治疗;(3)无严重的心肝肾功能异常及精神类疾病。排除标准:(1)患者或其家属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2)有严重的心脏、肝脏或其他严重疾病;(3)患者的一般情况较差,生命预期少于3个月。参与本次研究的84例患者均未失访。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23~67岁,平均(45.0±5.5)岁,

病程2~16年,平均(4.4±0.5)年;对照组男23例,女

19例,年龄22~68岁,平均(40.5±5.3)岁,病程2~16年,平均(3.2±0.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予以常规护理,包括按照医嘱予以患者半卧位,中流量吸氧,严格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必要时给予止痛药物进行止痛等。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予以询证护理,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护理人员进行询证护理知识的学习,积极讨论,如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减轻患者的疼痛,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针对不同患者制定出相应的个体化护理方式。具体如下:(1)对患者进行健康宣传教育;(2)定时对患者拍背,教会患者如何更好地咳痰,如先深吸一口气后再咳等;(3)时刻观察患者颜面部、颈部及上肢水肿或淤血情况;(4)有针对性的合理使用止痛药;(5)积极分析患者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并提前作出应对措施,以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6)制定详细的饮食计划,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7)保持病区内安静、整洁、定期通风。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VAS呼吸困难评分、生活质量的评分及护理后疼痛缓解程度。其中VAS呼吸困难评分:7~10分为重度呼吸困难,影响工作及生活;4~6分为中度呼吸困难,影响工作,不影响生活;1~3分为轻度呼吸困难,不影响工作及生活;0分无呼吸困难。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74)。疼痛缓解程度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未缓解,疼痛缓解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将患者的研究数据录入到SPSS 12.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VAS呼吸困难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VAS呼吸困难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VAS呼吸困难评分都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VAS呼吸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都较护理干预前升高,但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的疼痛缓解程度比较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疼痛均有所缓解,但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要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4.095,P

3 讨论

晚期肺癌患者侵及上腔静脉所出现的急症主要是肿瘤或肿大的淋巴结压迫上腔静脉后出现的循环障碍,从而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其主要表现在呼吸急迫及头面颈及上肢的水肿[5]。而最为紧急的处理措施就是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通过紧急处理后,后续恰当有效的护理措施显得极为必要[6]。

询证护理是在循证医学的基础和指导下新近产生的护理理念,主要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将医护人员的临床经验、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及患者的需求结合在一起,给予最佳的护理措施,以达到最好的护理效果[7]。本研究表明: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VAS呼吸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生活|量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要优于对照组患者。究其原因:观察组采用询证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注意:对患者进行健康宣传教育;教会患者如何更好地咳痰;时刻观察患者颜面部、颈部以及上肢水肿或淤血情况;有针对性的合理使用止痛药;分析患者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并提前作出应对措施;制定详细的饮食计划;保持病区内安静、整洁、定期通风等。可知询证护理能够改善侵及上腔静脉的晚期肺癌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生活质量评分及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相比文献[8]关于询证护理对中心静脉置管血透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的研究结果,本次研究结果与之无明显差别。鉴于本次研究样本量有限,结果尚需进一步研究论证。

综上所述,询证护理能有效改善侵犯上腔静脉的晚期肺癌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疼痛,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高乐,陈晓烨,郑文静,等.循证护理对老年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的影响[J].中国医刊,2016,51(2):110-112.

[2]王东艳,蔺亚莉,赵妮霞,等.循证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的疼痛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6):116-118,122.

[3]侯云霞,强万敏.结构-过程-结果质量评价模式在降低晚期肺癌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堵管率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9):668-671.

[4]杨莉.晚期肺癌患者的姑息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2):1148-1149.

[5]赵军梅,耿淑琴,王瑞,等.晚期肺癌累及上腔静脉行根治切除的手术配合[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13-14.

[6]沈洁,赵文凤,孙春红,等.循证护理在预防人工气道肺部感染中的应用价值[J].重庆医学,2015,44(24):3405-3407.

[7]刘珊珊,牟倩倩,李俊英,等.预防晚期肿瘤病人发生PICC异位的循证护理[J].护理研究,2016,30(27):3414-3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