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范文

时间:2023-04-06 14:17: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动静脉内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动静脉内瘘

篇1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术;护理

血液透析的先决条件是建立并保持有效的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透患者的生命线,此手术是通过外科手术吻合患者的外周动脉和浅表静脉,使得动脉血流至浅表静脉,达到血液透析所需的血流量200-300ml/min,并便于穿刺,保护内瘘通畅,正确使用,是提高患者生命“质”(质量、品质等)、“量”(期望寿命、生存率、生存时间等)的关键[1]。本文就我院行动静脉内瘘术98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10年11月,我科共施行动静脉内瘘术98例,男58例,女40例,年龄17-83岁,平均50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者6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5例、糖尿病肾病者18例,高血压肾病9例,梗阻性肾病3例。

1.2手术方法

本组均采用外科手术将桡动脉与头静脉直接吻合。吻合方式包括端侧吻合、端端吻合、侧侧吻合。吻合采用缝合法80例,可连续缝合或间断缝合;采用钛轮钉法18例,适用于动静脉口径相差比较小的病人,一般采用直径为2.5-3.0mm的钛轮钉,吻合后瘘管成熟相对较快,可以保持瘘口较大的血流量。

1.3治疗结果

本组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每周血液透析2-3次,每次3.5-4h。

2.护理方法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造瘘的目的、意义以及该手术对治疗有何帮助,消除病人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的心理。告知病人一些基本的手术方法及造瘘时可能会出现的一些不适,如疼痛、患肢肿胀等,让病人做好心理准备,积极配合,坦然面对手术。本组90例经过解释能坦然接受手术,8例思想负担较重,担心内瘘不能形成反而影响血液透析治疗给予针对解释和沟通后也乐于接受手术。

2.1.2告知病人术前应该配合的具体事项瞩病人保护好造瘘侧手臂,切勿在造瘘侧手臂进行动静脉穿刺,保护血管以利手术顺利进行,平时注意保护造瘘侧手臂皮肤清洁,切勿抓伤、碰伤皮肤,以防术后感染。造瘘术前不宜使用肝素等抗凝剂,以防术中或术后出血。

2.1.3术前准备术前进行皮肤准备,用肥皂水彻底清洗造瘘侧手臂,并剪短指甲,对于汗毛较长的病人,需刮除造瘘侧手臂的汗毛,注意勿刮伤皮肤。

2.2术后护理

2.2.1病人多采用局部麻醉,术后平卧4-6h,嘱病人将内瘘侧肢体太高至水平以上30°,以利静脉回流,减少内瘘侧手臂的肿胀,禁患侧卧位。

2.2.2病情观察术后24h内密切观察内瘘通畅与否及全身情况。观察病人心率、心律、呼吸是否改变,询问病人是否有胸闷、心悸,如有变化应及时向医生汇报,及时处理。伤口包扎敷料不可过厚过紧,压力应适中,以能触及内瘘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为宜。密切观察伤口渗血、血管搏动、肢体远端血液循环等情况[2]。禁止在造瘘侧手臂进行测血压、静脉注射、输液、抽血等操作,以免造成内瘘闭塞。

2.2.3术后宣教告知病人保持内瘘侧手臂的清洁及敷料清洁干燥,防止敷料潮湿,引起伤口感染。防止造瘘侧手臂受压,造瘘侧手臂的衣袖要宽松,睡眠时避免侧卧于造瘘手臂侧。造瘘侧手臂不能持重物,并不能佩戴过紧饰物。教会病人自行判断内瘘是否通畅,反之,则应马上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在术后一周且伤口无感染、无渗血、愈合良好的情况下,每天用术侧手捏握皮球或橡皮圈数次,每次3-5min;术后2周可在上臂捆扎止血带或血压表袖带,术侧手做握拳或握球锻炼,每次1-2min,每天可重复10-20次。内瘘成熟的早晚取决于病人血管自身条件、手术情况和病人的配合情况。一般当静脉呈动脉化(血管壁增厚,显露清晰,突出于皮肤表面,有明显动脉震颤或搏动)、内瘘直径增粗,能保证成功穿刺,提供足够的血流量时才算成熟,成熟时间一般4周,最好等待8-12周后再开始穿刺,避免过早使用内瘘,以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2.3出院指导

让病人了解内瘘对其生命的重要性,使病人在主观上重视并积极配合;保持内瘘侧皮肤清洁,每次透析前必须用肥皂水将造瘘侧手臂彻底清洗干净;透析结束当日穿刺部位避免接触到水,并用无菌敷料覆盖4h以上,以防感染。如果穿刺处发生血肿,可压迫止血,并用冰袋冰敷,24h后可热敷。内瘘处如有硬结,可每日用喜疗妥涂擦按摩,每天2次,每次15min;造瘘侧手臂不能受压,衣袖要宽松,不能佩戴过紧饰物;夜间睡觉不要将造瘘侧手臂垫于枕后,尽量避免侧卧于造瘘手臂侧;造瘘侧手臂避免持重物;造瘘侧手臂禁测血压、输液、静脉注射、抽血等;告知病人动静脉内瘘检查必须每日进行3-4次,目的是早期发现问题早期处理,教会病人自我判断动静内瘘是否通畅的方法,即用非手术侧手触摸内瘘处,如扪及震颤说明通畅,并及时去医院就诊。适当活动造瘘侧手臂,可手握橡皮健身球进行锻炼。避免造瘘侧手臂外伤,最好经常佩戴护腕,以免引起大出血,但护腕松紧应适度,不能过紧压迫动静脉内瘘导致内瘘闭塞。有动脉瘤的病人,应采用弹性绷带加以保护,避免继续扩张及意外破裂。

参考文献:

篇2

动静脉内瘘是肾功能衰竭晚期患者维持多次重复血透治疗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的生命线。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内瘘栓塞时有发生,不仅影响HD患者的透析质量,而且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故如何对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2年10月~2007年10月本血液净化中心共发生内瘘栓塞及狭窄32例,内瘘血管搏动、震颤及杂音完全消失18例,内瘘血管处疼痛、搏动、震颤及杂音减弱,血流量不足14例,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50±10)岁,HD时间2~100个月,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0例,糖尿病肾病12例,高血压肾病8例,多囊肾2例。

1.2 原因分析[1]:(1)内瘘应用时间过长,出现静脉内膜增厚,甚至局部附壁血栓形成。(2)血液黏稠度增加,原发病本身原因或短期内输血和促红素使用等,都可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减慢引起内瘘栓塞或狭窄。(3)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血管弹性差、修复慢、愈合不良,穿刺部位易形成瘢痕,损伤后的血管内壁处易形成血栓。(4)造瘘所选静脉条件差、静脉血管内径过小、静脉狭窄、充盈不良、异常通道等均可造成内瘘血栓形成。(5)透析终止拔针后按压过轻、位置不准确、按压过重、压迫时间过长均可导致内瘘闭塞。(6)透析时脱水量过多,出现低血压、血流缓慢,在动静脉吻合口处易形成血栓。(7)过早使用未成熟的动静脉内瘘。

2 护理[2]

2.1 术前评估患者的疾病类型、造瘘血管状况:可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手术部位的血管,帮助选择合适的血管。对于较细的静脉,可先扎止血带每天锻炼,促进血管扩张,条件许可再行手术。控制好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术前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血浆蛋白,发现高凝时及时处理。术前做好造瘘侧肢体血管的保护。

2.2 术后抬高患肢,避免在术侧肢体测血压、输液、输血,每天定时检查内瘘通畅情况。术后2周左右拆线,拆线后指导患者每天用术侧手指捏握健身圈3次,每次持续20~30秒进行锻炼,或者在内瘘侧上肢肘部用另一手加压,肢体握拳与放松交替进行,促进内瘘扩张成熟。自体动静脉内瘘静脉动脉化时间一般需要4~6周。在开始透析时用远红外线照射30分钟,增加静脉血流,15例患者使用后有较明显效果。

2.3 患者应该坚持每次透析前用肥皂水清洗穿刺部位皮肤。护士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采取阶梯式、区域式、纽扣眼式方法进行穿刺,在内瘘静脉较细长时,宜先采用区域穿刺法,待整条静脉均匀扩张后再采用阶梯式穿刺[3]。护士要熟练掌握穿刺方法,动作要轻柔,避免穿刺针反复进退,以免造成血管壁损伤、血肿发生。穿刺部位要是出现血肿,24 h内可用冰块冷敷,24 h后可用热毛巾热敷或在血肿处涂喜疗妥并按摩。针眼24小时内避免浸入水中,以防感染。

2.4 透析结束后穿刺点的压迫松紧要适宜:采取定点压迫,防止力度过大,以能局部压迫止血又能触及血管搏动为宜,尽量采用宽胶布结合指压法,切忌胶布环形包扎。嘱患者于24小时后可用温水敷或浸泡内瘘侧肢体,每天2~3次,每次15~30分钟,以促进血液循环。

2.5 积极防治IDH:嘱患者透析期间严格限制水分的摄入,水分不要超过干体重的4%~5%。在透析过程中严密观察内瘘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每次超滤量小于体重的5%,若体重增加过多,可延长透析时间或增加透析次数。采用可调钠透析和将透析液的温度由37 ℃降至34~35.5 ℃能减少IDH的发生。有IDH倾向的患者透析前避免服用降压药,或透析过程中输入白蛋白、血浆可减少IDH的发生。

2.6 对高脂血症患者应进行饮食宣教:多食富含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如渔油)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饮食(油菜子、橄榄油),多食胡萝卜素、大豆蛋白、禁止吸烟和饮酒。定期检查患者的血色素、血球压积、血液黏稠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7 患者主诉血管疼痛时,考虑可能长期使用内瘘导致静脉管径内及周围结缔组织增生,内瘘狭窄。让患者局部热敷或用硫酸镁湿敷,2次/天,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扩张内瘘血管。平时勤观察,尽早发现内瘘不畅及时处理。如发现血流量逐渐减少,或内瘘杂音改变、搏动减弱,局部血管曲张,结节形成等,都提示有内瘘狭窄的可能,尽早做彩色多普勒检查以明确。如果是早期血栓,可试用尿激酶25~50万U溶于20 ml生理盐水中,在动静脉内瘘近端穿刺桡动脉缓慢注入,栓塞时间在12小时以内,溶栓成功率高。

2.8 加强内瘘保护的健康宣教:如睡眠时避免向内瘘侧肢体侧卧,不要穿紧身的衣服,有假性动脉瘤时可用弹性绷带加以保护,定时服用降压药,控制干体重加强内瘘穿刺点与瘘口的护理,教会患者经常用手触摸血管震颤、耳听血管杂音检测内瘘运作情况,若发现异常应立即来院诊治。

3 体会

内瘘作为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它是尿毒症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基本条件,因此,正确使用和护理内瘘非常重要。血管栓塞是导致血管功能丧失的首要原因,如能在栓塞或狭窄发生之前正确的预防、护理是自体动静脉内瘘延长使用时间最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徐 立,高 民,王艳丽,等.影响内瘘使用寿命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7):494.

[2] 王文娟. 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原因和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4):20.

篇3

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4-0857-02

动静脉内瘘是长期血液透析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66年Brescia和Cimino[']等首次创建动静脉内瘘以来,传统的内瘘都是建立在腕关节以上,为延长穿刺血管和增加建瘘部位,我院自2000年1月起在腕关节以下的鼻咽窝处建立动静脉内瘘,用于临床血液透析,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对5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终末期患者用该法进行血透。男28例,女22例;年龄19~74岁,平均(484-22)岁。全部为终末期肾病患者,需要长期血液透析治疗。原发病因为慢性肾炎28例,高血压肾病9例,双肾结石8例,糖尿病肾病4例,多囊肾1例。内瘘启用前血透均采用颈内静脉穿刺留置血透用双腔导管建立临时血液通路。

1.2 方法

通常选择非惯用的左手,以鼻咽壶为中心消毒皮肤,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于腕鼻咽窝处作1~2cm纵形切口,用9-0号无损伤尼龙线间断作桡动脉近心端一头静脉近心端或桡动脉远心端一头静脉近心端端端吻合。

1.3 结果

50例均为首次内瘘术,一次成功。术后出血少,疼痛轻,未发生感染。1例因出现充血性心衰,术后第3天改为同侧桡动脉近端和头静脉远端的端端吻合方式建立内瘘,心衰现象随之纠正。内瘘成熟时间为(4.0+1.2)周,内瘘功能良好,血流量充足,血透平均血流量为(200.2+24.2)ml/min。4周后通畅率为98%,1年后通畅率为92%,2年后通畅率为88%,3年后通畅率为82%。无窃血综合征、血管瘤和手背静脉高压等并发症发生。

2 护理

①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恐惧心理,术后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血管通路的重要性。②临时性血管通路应尽量使用中心静脉插管,避免直接动静脉穿刺以保护双侧上肢血管。③注意术后的伤口愈合,隔天更换伤口敷料,观察有无渗血、发红、疼痛,发现有感染给予抗生素。④术后不能包扎过紧,术肢避免压迫,造瘘的肢体严禁测血压及静脉穿刺,为防止术后手部出现肿胀,可抬高肢体,以利于血液循环。对造瘘处要经常听诊有无血管杂音,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⑤过早使用内瘘发生栓塞、动脉瘤机率相对较高,故最好待内瘘成熟后使用,避免内瘘过早穿刺,影响使用寿命。⑥早期使用静脉很脆弱,容易损伤形成血管膨隆。尽可能用一点穿刺作引血使用,静脉回路在其它肢体穿刺,可以减少对内瘘的损伤。⑦内瘘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早期使用的穿刺点尽可能远离瘘口,用时应采用排笔式穿刺方式,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穿刺时扎止血带时间不宜过长、过紧,透析结束后穿刺部位压迫时间不宜过长,以30~60min为宜,压迫穿刺点力量要适当,不可阻断血流和加压包扎,压迫过程中应保证血管杂音无明显变化,以防内瘘栓塞。⑧内瘘早期使用时,透析开始应为低血流量(100~150ml/min),密切观察,无异常将血泵逐渐调至200~250ml/min,避免开始高血流量引起血管痉挛。⑨低血压也是内瘘患者血管堵塞的重要原因,血透中应注意避免低血压。

篇4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7(b)-105-02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有效的肾替代疗法,进行血透首先要建立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是专门为肾衰患者进行血透而建立的永久性通路,手术成功与否关系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充分的术前术后护理为手术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通过我院2007年1月~2009年3月25例手术患者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46~60岁,平均53岁。

2 结果

25例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100%。

3 术前护理

3.1 心理护理

患者一般都经长期化疗受尽疾病的折磨,情绪低落、恐惧;加之对手术缺乏认识,因此充满紧张、恐惧、凝虑等心理,根据患者的资料信息和心理表现进行评估后,积极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采取相对应的心理干预,多与患者沟通,介绍成功案例,邀请手术成功患者现身说法,以消除患者不必要的紧张情绪,使其有思想准备、增加信心,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3.2 术前准备

3.2.1根据需要行内瘘侧的手臂要求术前2周内要对实施手术的动、静脉进行血管保护,禁忌行任何穿刺、测量血压;每日可用温水湿敷以准备手术区域,利于血管扩张暴露,保持皮肤清洁,保护皮肤勿破损,防止术后感染,确保手术成功[1]。

3.2.2嘱患者进食低脂饮食,鼓励其适量增加优质高蛋白、钙质食物摄入。禁食辛辣刺激性强及冰饮食物。

3.3.3遵医嘱术前1 d完善各项检查及术前准备,根据麻醉方式禁食等。

4 术后护理

4.1 病室要求

4.1.1室内空气清新,室温保持25~30℃,湿度50%~60%为宜,如室温达不到要求,需用60 W侧灯局部24 h照射保暖,灯距约30~40 cm,时间一般约为1周,并告知其烤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4.1.2给患者提供安静、舒适、整洁的病房环境,避免过多的探视,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情、休息。

4.1.3 强调患者及陪护人员严禁吸烟,因烟中的尼古丁可引起血管痉挛。

4.2 要求

术后1周内患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取平卧或健侧卧位,嘱其勿术侧肢体卧位,避免吻合口和静脉近心端受压,保持血液通畅。不可将瘘侧的上臂放在枕后或长时间抬高超过心脏水平,以防血液循环受阻造成内瘘阻塞。

4.3术后观察及护理措施

4.3.1 术后因静脉压力升高,淋巴回流受阻,手部及手臂可有不同程度的肿胀。术侧手臂应用软枕垫高平心脏水平,肘部弯曲度大于90°,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4.3.2 动静脉内瘘术后可增加10%~20%回心血量,加重心脏负担,术后应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与脉搏,并与术前进行对比。如有发现变化需及时与医生汇报、处理。

4.3.3 每班检查血管吻合口是否通畅。尤其在术后1 d内需每1小时检查1次,用听诊器在瘘侧静脉吻合口前端可听到吹风样杂音,越近吻合口处越明显。术后2~3 d可在瘘侧静脉端触到震颤感,表示瘘管通畅,反之则示血栓形成。需与医生联系,及时处理。

4.3.4 术后伤口敷料应用棉垫及绷带宽松包扎,包扎的敷料不宜过多,压力不宜太大,以能触及瘘管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为宜,以免压迫血管影响血液回流。

4.3.5 术后第3天造瘘肢体适当做握拳动作及腕关节运动,以促进血液流动,防止血栓形成。下床活动时,应用绷带吊起术侧肢曲肘成90°。

4.3.6 术后2周后在伤口愈合好、无渗血、无感染情况下,每日用术侧手捏握橡皮健康球3~4次,每次10 min,以促进血管扩张,使内瘘早日成熟。

4.3.7 内瘘成熟的早晚取决于血管自身条件、手术情况及麻醉效果等,一般应使静脉呈动脉化(表现为血管显露、清晰、怒张、突出于皮肤表面,有动脉震颤或搏动)。瘘管最好在血透前2~6个月做好,一般2个月成熟。

5 术后治疗

术后遵医嘱予罂粟碱抗痉挛,杏丁或丹参注射液改善血液循环,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6 防止血管痉挛

如有以下情况时需及时处理。疼痛:注意观察止痛泵的镇痛效果,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镇痛剂,禁止使用任何血管收缩剂。呕吐:镇静止吐。血压过高:适量应用长效降压药物,并严密监测其血压的变化,发现异常通报医生处理。

7 健康指导

①术侧肢体保暖,避免瘘侧手臂受压及负重。②衣袖要宽松,避免吻合口及静脉侧受压,禁忌在瘘侧手臂进行任何血管穿刺及测量血压等,以免吻合口裂开或引起瘘管闭塞。③术侧切口敷料保持清洁干燥,伤口2周拆线。④教患者学会判断内瘘是否通畅的方法。即用非手术侧手触摸术侧的静脉处,若触及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则提示通畅,否则立即与医生联系急诊来院就诊。

[参考文献]

篇5

动静脉内瘘是指动静脉在皮下吻合建立的血管通路,有易穿刺、流量足、能长久使用的优点,主要适用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动静脉内瘘被视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线,必须依靠医患双方共同保护。现将在临床中对动静脉内瘘(简称内瘘)者健康教育体会介绍如下:

1 内瘘术前指导

1.1 向患者说明造瘘的目的及意义,,讲解手术的方法及可能出现的一些不适,带其观察病友成熟的内瘘,解除患者的顾虑,积极配合手术。

1.2 仔细告知患者术前应该配合的具体事项。造瘘部位为非惯用侧上肢,切勿在造瘘侧手臂进行动、静脉穿刺;嘱咐患者平时注意保护造瘘侧手臂皮肤的清洁,切勿抓伤、碰伤,以防术后感染;术前彻底清洗造瘘侧手臂,并剪短指甲。

2 内瘘术后的宣教

2.1 内瘘成形后,嘱患者24 ~72小时内将内瘘侧肢体抬高至水平以上30°,以利静脉血回流,减少内瘘侧手臂的肿胀。

2.2 告知患者要保持内瘘侧手臂的清洁,并保持敷料的清洁、干燥。渗血渗液多时及时告知告知医务人员予处理,防止敷料潮湿,引起伤口感染。

2.3 防止造瘘侧造手臂受压,造瘘侧手臂的衣袖要宽松,睡眠时避免侧卧于造瘘侧造手臂,造瘘侧手臂不能持重物,最好不要佩戴饰物。

2.4 教会患者自行判断内瘘是否通畅:每日触摸内瘘静脉处有无震颤,如扪及震颤则表示内瘘通畅;反之,则应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2.5 遵医嘱服药,以防血栓形成。

2.6 术后2周即可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以促进内瘘早期成熟:每日用内瘘侧手臂捏橡皮健身球3 ~ 4次,每次持续10 ~ 15分钟;或用止血带压住内瘘侧手臂的上臂,使静脉适度扩张充盈,每日2 ~ 3次,每次5 ~10分钟。局部肿胀着可用热毛巾热敷内瘘侧手臂。[1]

3 内瘘并发症的了解

给患者讲解内瘘并发症的知识,知晓并发症的的防治与护理. 内瘘常见的并发症有①出血②感染③手肿胀综合症④血流量不足⑤窃血综合症⑥血栓形成⑦动脉瘤形成⑧充血性心力衰竭。给患者讲解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防治与护理及可能要配合的事项。

4 内瘘的自我护理教育

4.1 保持内瘘侧手臂的皮肤清洁,每次透析前必须用肥皂水将造瘘侧手臂彻底清洗干净。

4.2 透析结束当日穿刺部位避免接触到水,并用无菌敷料覆盖4h以上,以防感染。如果穿刺处发生血肿,可压迫止血,并用冰袋冷敷,24h以后可热敷,并涂搽喜疗妥消肿。内瘘处如有硬结,可每日用喜疗妥涂搽按摩,每日2次,每次15min。

4.3 造瘘侧手臂不能受压,衣袖要宽松,不能佩戴过紧饰物;夜间睡觉不要将造瘘侧手臂垫于枕后,尽量避免侧卧于造瘘手臂侧;造瘘侧手臂避免持重物。

4.4 造瘘侧手臂不能测血压、输液、静脉注射、抽血等。

4.5 教会患者自我判断内瘘是否通畅的方法,即用非手术侧手触摸手术侧的吻合口,如扪及震颤说明通畅;或用听诊器听诊,可听到血管杂音则说明通畅。如果震颤、杂音消失,瘘管处有触痛或疼痛,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同时必须告诉患者内瘘检查必须每日进行3―4次,这样才能早期发现问题。

4.6 适当活动造瘘侧手臂,可手捏橡皮健身球进行功能锻炼。

4.7 避免造瘘侧手臂外伤,最好经常佩戴护腕,以免引起大出血。但护腕松紧应适度,不能过紧压迫内瘘导致闭塞。有动脉瘤的患者,应采用弹性绷带加以保护,避免继续扩张及意外破裂。

5 小结

内瘘的使用和保护需要医患双方相互配合,只有理想的内瘘,才能保证有效的血液透析,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篇6

【论文摘要】 目的 通过对血液透析患者血管监测和保护的有效护理,降低动静脉内瘘阻塞。方法 分析内瘘阻塞的主要原因和相关因素,改进和规范血透术前、术后血管监测、保护的护理操作及观察流程。结果 术前血管监测,术后血管按压时间、程度,防止低血压、避免血栓形成是保护内瘘的重要护理途径。结论 重视血管监测和内瘘的保护,可减少患者因多次穿刺造成的痛苦及紧张,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提高血透质量和护理效果。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替代手段之一,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基本要素,有效的血管通路可以减少患者的病死率,血管通路的功能状态也直接影响着血液透析的质量,是血透患者的生命线[1]。自体动静脉内瘘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血液永久性血管通路,也是血管通路发展研究的重点之一。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有些患者因自身血管条件不佳,反复穿刺,或因护理不当导致内瘘失去功能,尤以阻塞最为常见。现就我院自2001~2002年25例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术阻塞原因进行分析。

1临床资料

ESRD患者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20~77岁。均为缝合法建立动静脉内瘘。使用16号内瘘穿刺针,早期血栓形成(术后4~6周)占内瘘阻塞37%,晚期血栓形成(术后6周以上)占内瘘阻塞63%。

2阻塞原因

2.1早期血栓形成①血管条件差,CRF患者营养状况差,血管弹性降低,血管硬化、钙化、纤维化,内径过细,不能提供高血流量。②血管扭曲痉挛,术中出血过多,导致血肿压迫瘘口,术后包扎太紧致血流不畅等。

2.2晚期血栓形成①单次透析反复穿刺及按压不当,造成穿刺部位皮下血肿,血栓附着管壁堵塞血管。②低血压及低血流量。③过度脱水,组织间隙水分不能很快补充到血管中,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增多,血液黏滞度增大。④瘘使用过早,静脉充盈不足,未充分扩张,易致管腔狭窄部分梗阻。

2.3全身性因素促凝血因子增多,血小板活化,血液浓缩。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用量大,血红蛋白过高及过快上升,可引起血管内血栓。

3防治措施

3.1术前血管监测及保护

3.1.1血管功能判断行X光,有血管钙化者易栓塞。肉眼观察:静脉较细,直径小于3 mm或多处细小分支或近端加压后充盈较差,术后通畅率受影响。

3.1.2血管保护尽量避免桡动脉和头静脉置管和穿刺。

3.2防止术后低血压可诱发血栓形成

1)术后需防止低血压,使血压维持17.3~18.7/10.7~12.0 kPa,避免低血压状态诱发血栓形成。透析结束后,用无菌纱布卷压迫穿刺点,压力以不出血且能触及血管震颤为宜。透析过程中或结束后出现低血压,要特别注意防止内瘘阻塞。

2)回流不畅也是造成阻塞原因之一,因此术后抬高造瘘肢体,促静脉回流,加快内瘘成熟。鼓励病人对造瘘肢体进行功能锻炼,如手握橡皮圈做挤压动作,促进血液流动,防止血栓形成,造瘘侧禁敷中药,避免压迫、提重物、戴手表、测血压及采血、输液等,也不能用力过猛,防止瘘吻合口撕裂。

3)内瘘穿刺及按压的有效方法,有水肿的内瘘不能使用,内瘘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不能在吻合口及静脉瓣附近穿刺,否则易产生血肿引起内瘘闭塞,要求一次穿刺成功,采取绳梯式穿刺,若穿刺失败出现肿胀,应立即拔针按压,胶布固定,冰袋冰敷,24 h后再用50% MgSO4湿热敷。透析结束后,用无菌纱布压迫静脉穿刺点而不是皮肤穿刺点止血,压迫强度以有效止血而不阻断被压迫血管血流为宜[2]。

4)树立动静脉内瘘是患者“生命线”的观念,维持内瘘的正常功能和提高长期通畅率,并针对以上原因进行防范或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终末期肾衰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的发生。

4讨论

1)内瘘保护的重要性。内瘘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血透患者透析效果及存活率,而预防和护理是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加强预防和护理,及时解除诱发因素,才能减少或避免血栓的形成[1]。

2)术前监测血管,术后保护血管是防止阻塞,维持正常功能,提高长期通畅率,保证血透质量十分有效的措施。

3)如遇内瘘阻塞病人,立即采用尿激酶早期溶栓或手术治疗,科学采取措施达到目的[3]。

参考文献

1叶翠铃,李先群,黎少贞.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5):637-638

篇7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3年5月~2008年8月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共43例,其中女24例,男19例,年龄26~81岁,内瘘的使用寿命5年余。

内瘘手术前后的日常护理

最好在透析前2~6个月造瘘,首选非惯用侧肢体,先上肢后下肢,先远心端后近心端。保护该侧的血管,避免进行动静脉穿刺、抽血等。保持该侧肢体皮肤的清洁及完整性,防止术后感染。术后适当抬高患肢,减轻水肿,衣袖宽松,避免输液,抽血,测血压及负重等。做好卫生宣教工作,教会患者学会观察和保护自体内瘘,每天检查血管吻合口是否通畅,血管吻合口能触及震颤或者听到血管杂音为通畅,否则怀疑血栓形成,应及时和医生联系进行处理,睡觉时禁忌压迫造瘘侧肢体。

促进内瘘成熟的方法:术后两周可进行局部锻炼,用手捏握橡皮健身球,每日3~4次,每次10分钟,以促进血管扩张及内瘘早日成熟,至少4-8周成熟,血管条件差的患者最好3~4个月后使用,过早使用,易发生皮下血肿,损伤内瘘。

内瘘血管扩张不明显时,可将有内瘘的肢体侵入温热水中热敷并短时间用手指间断压迫吻合口上方的静脉,每天2~3次,以促进静脉扩张。

动静脉内瘘未成熟前,需要血液透析者,可使用临时血管通路或腹膜透析过渡。

内瘘的正确使用及穿刺技术

瘘管评估:每次穿刺前,都应对瘘管进行检查评估,如观察有无皮疹、感染、炎症、狭窄和动脉瘤,触摸吻合口有无震颤,以便发现问题及早诊断和治疗。

选择穿刺点的原则:动脉穿刺点距离内瘘吻合口至少3cm,可向心方向穿刺,也可向吻合口方向穿刺,首次穿刺时应距吻合口至少5~6cm,向心方向穿刺,争取一次成功。静脉应向心方向穿刺,两穿刺点相距8cm以上,同时避免在同一血管穿刺,以减少再循环,提高透析效果。

穿刺的技巧:消毒皮肤后,扎止血带或者不扎止血带,向穿刺的反方向拉紧皮肤以25°角穿刺自体动静脉内瘘,一般先穿刺近心静脉端,再穿动脉端,切忌定点穿刺,应不断更换穿刺部位,首选绳梯法,其次纽扣法进行穿刺。扎止血带时,时间不易过长。

穿刺不成功时的处理:①如果穿刺不成功,未穿破血管,可在原穿刺点摸准血管后再穿,若已穿破血管出现血肿立即拔针并压迫止血,更换穿刺部位再穿刺,避免反复进退损伤内瘘,如果是刚刚使用的新瘘,仅在内瘘做动脉端,在其他肢体另择静脉穿刺做临时静脉回血端建立血路循环或者放弃使用新瘘,选择其他肢体做动静脉穿刺或双静脉穿刺等临时血管通路维持透析,直到瘘管血肿消失。②如果是使用时间比较长的老瘘,当动脉穿刺失败后,在原动脉穿刺点以下再穿刺,如出现血肿,且不适合在此瘘管再穿刺,在血流量充足的情况下可将该静脉作动脉,另择静脉穿刺继续透析;当静脉穿刺失败时,在原静脉穿刺点以上再穿刺,或另择静脉穿刺。

透析结束后正确的止血方法:①拔针的要领:拔针的角度和穿刺角度一致,,在针没有完全拔除前不要压迫。②拔针后采取压迫止血法:将一块3cm×3cm大小的消毒纱布团或大棉球置于针眼处以食指和中指压迫穿刺点的上缘和下缘,手臂可略微举高,以减少静脉回流阻力加快止血,注意压迫血管进针的位置,力度要适当,以不渗血并能触及震颤和听到血管杂音为宜,压迫10~15分钟,用弹力绷带包扎2~4小时后取下,或者再覆盖消毒纱布团用胶布缠绕一周固定,不易过紧,0.5~1小时取下,压迫时间因人而异在原则上以止住血后在最短的时间内解除压迫为目的。③不主张在压迫期间调换压迫材料,因为这会干扰穿刺部位的凝血,只有在不能达到止血且敷料渗湿时,才能更换敷料。④透析完毕出现血肿,局部肿胀部位立即用冰敷或硫酸镁冷湿敷,同时配合消肿止疼药膏。

篇8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动静脉内瘘术

对于需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来说,前臂桡动脉和头静脉造瘘(AVF)是最常用方法。通过术前超声对前臂血管的观察与评价,选择合适的造瘘血管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现总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8-01~2010-01 期间 ,39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行上肢动静脉超声检查 ,以明确血管情况。其中 ,男 27 例 ,女 12 例 ,年龄 35~71 岁 ,平均 58 岁。

1.2 观察方法采用 Siemens Antares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 (频率 5~12MHz),使受检肢体靠近检查者。

动脉检查 纵、横切面相结合进行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重点对桡动脉走行、内径、血管壁情况及血流、频谱等进行检查及测量。

静脉检查 检查头静脉时在上臂使用止血带 ,以使静脉充盈利于显示 ,重点对头静脉内径、走行位置及分支情况等进行评定及测量。

2 结果

2例桡动脉管壁多发钙化斑块,管腔内径<1.5mm,桡动脉频谱舒张期血流消失,流速明显减低,其中一例头静脉内径<2.0mm,建议放弃手术。

桡动脉内径1.5~2.0mm的10例,8例成功,成功率80%,2例造瘘失败的桡动脉超声表现:内中膜增厚,频谱表现动脉舒张期血流减少,阻力指数(RI)增高(均>0.9),10例中4例头静脉内径为2.0~2.5mm(有2例手术失败),头静脉内径>2.5mm有6例,均造瘘成功。

桡动脉内径>2.0mm的27例,其中头静脉内径为2.0~2.5mm有6例,头静脉内径>2.5mm有21例,均造瘘成功。

头静脉在腕部拟手术部位以上10cm内有较大分支的有6例。

3 讨论

有效的血管通路对治疗十分重要,供血动脉桡动脉内径越小,AVF失败可能性就越大,本研究中10例桡动脉内径1.5~2.0mm的患者,有8例造瘘成功,成功率80%,桡动脉内径>2.0mm均手术成功。Wong等研究称所有AVF早期失败的病例内径均 ≤1. 6 mm[1]。本研究认为桡动脉内径以 >2.0 mm标准为宜 ,内径大 ,能增加 AVF的成功率。另外,桡动脉的内中膜是否增厚以及管壁的斑块情况也与造瘘的成败直接相关,本研究中有2例因管壁的多发斑块而放弃手术,改选其他透析通路,2例造瘘失败也与内中膜的增厚有关。由于尿毒症患者动脉硬化是其常见的并发症,超声术前对桡动脉的评价除了二维观察血管内中膜与管壁斑块外,还可应用频谱多普勒进行评价,正常人桡动脉的RI为0.79±0.13,本研究中2例内中膜增厚的手术失败患者,频谱表现为动脉舒张期血流减少甚至消失, RI>0.9,提示血管的弹性及扩张能力降低。高海港的研究认为,反应性充血能力及血管扩张能力越显著 ,AVF 成功率越高[2]。

静脉血管具有膨胀性,在上臂应用止血带前、后测量头静脉内径会有明显差别。有报道称[3] ,未应用止血带时头静脉内径 >2.5mm 与应用止血带后静脉内径 > 2.5mm 时 ,造瘘成功率上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所测内径均为应用止血带后所得, 1 例应用止血带后内径仅为1.5mm ,放弃了手术, 头静脉内径为2.0~2.5mm的有2例手术不成功,头静脉内径> 2.5mm均手术成功。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止血带测量头静脉内径标准以> 2.5mm为宜。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对AVF术前检查,能很好的了解患者的血管情况,指导临床进行手术选择,提高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Wong V, Ward R, Taylor J,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early failure of arteriovenous fistulae for haemodialysis access. [ J ]. Eur J Vasc Endovasc Surg, 1996, 12 (2) : 207-213.

[2]高海港,苏光明,祝莉,. 超声对血液透析造瘘术前血管的观察和评价.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 2010, (02):150-153

篇9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 护理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是尿毒症患者赖以生存的基本保证,而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当前血透患者最好最广泛使用的永久性血管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通路功能直接影响患者血液透析及其生活质量,甚至患者生命,如何正确地进行动静脉内瘘的自我护理,使内瘘得以有效、长期的使用是今后护理血管通路的研究方向。因此,本研究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回顾分析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6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46.5岁;B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平均年龄48.3岁,透析年限0.4―10年,透析治疗2―3次/周,2组在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每次血液透析结束24小时后,热敷30分钟,取新鲜马铃薯切成薄片(0.5mm)数片,沿内瘘血管走向外敷马铃薯薄片,2次/天。2周为一疗程。

B组:用75%酒精100ML加入红花50g,浸泡1周后备用,将浸泡好的50%红花酒精于透析后24h局部湿敷在穿刺部位30min,水温40-50°C,2次/天,2周为一疗程。

1.3效果评价方法: 每次血液透析后干预,持续干预2周,参照王玉柱[1]动静脉内瘘的监测与评估,通过评估透析平均的血流量、内瘘狭窄、穿刺疼痛感、动脉瘤、血肿发生率、血管硬化的情况。

1.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血流量、内瘘狭窄、血管软化的改善方面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穿刺疼痛感、血肿发生率、动脉瘤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情况比较 例次(%)

项目

例次 血流量改善 血管杂音增强

穿刺疼痛感 血肿发生率

动脉瘤 血管软化

A组

34 20(60.75) 21(61.8)

3(10.00)

2(6.67)

3(7.5)

19(76.00)

B组 34 31(91.18)

26(83.9)

4(16.67)

3(10.00

2(6.5)

25(89.28)

2

5.57

4.113

0.1617

0.2182

0.009

1.654

P

0.018

0.05

0.0687

0.6404

0.06

0.198

3 讨论

血管通路是尿毒症患者赖以生存的基本保证,而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当前血透患者最好最广泛使用的永久性血管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通路功能直接影响患者血液透析及其生活质量,甚至患者生命,一个理想的动静脉内瘘应能为血液透析提供足够的血流量,而且使用时间长、并发症少。患者每次血液透析由于透析时16号针头的反复穿刺,反复定点定位穿刺,拔针时压迫不当的原因均可导致血栓的形成,血管假性瘤、血管硬化、肿胀、疤痕组织增生等并发症,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中阻塞的发生率为30%-40%[2],目前国内外有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的临床研究,有的文献报道[3]血液透析内瘘功能不良或狭窄等,可以采用机械性扩张术,再次造瘘手术。上述方法费用贵,且都是侵袭性的操作,还给患者带来痛苦,增加费用。护理措施上也有研究,如报道红外线照射联合马铃薯外敷维护动静脉内瘘功能,但该方法需要仪器,病人不能在家操作等。

红花属于菊科植物,形状是筒状的花冠它具有改善心脏和血管功能,阻止血液凝固和改善血栓、抗炎症、镇痛等多种功能。和乙醇联合可抑制炎症早期的水肿,又可抑制炎症晚期肉芽组织形成,具有修复机体组织,促进创面愈合,加速水肿吸收,抑制血栓形成和生长、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刺激受损组织再生的功能[4]。本研究显示,34例患者应用红花酒精湿敷后,血流量、内瘘狭窄、动脉瘤发生率比A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红花酒精热敷利于渗透的原理协同作用于内瘘血管局部,增强了疏通、活血化瘀、抗炎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功效。本研究新鲜土豆片外敷方法只能保护内瘘功能,对已发生的血流量不足,内瘘狭窄、血管软硬化改善方面效果不理想。而红花酒湿敷动静脉内瘘能明显减少瘢痕形成及预防血管狭窄;动静脉内瘘发生功能不良时用红花酒湿敷会改善内瘘狭窄,增强内瘘血管杂音、增加血流量及软化血管的功能。本研究取得的经验及方法,红花酒湿敷能减轻患者的痛苦,预防及减少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保证血液透析的效果,而且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安全、规范,患者满意,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玉柱. 血液净化血管通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01. [2] . 蔷蔷,杨筱敏,洪珍诊等,血透患者穿刺后应用条索状纱布压迫止血的探讨,护士进杂志,2008,23(23):2201―2202。

[3] . 向晶.三种不同保护动静脉内瘘血管护理方案的研究〔J〕.现代护理.2008,14(21):2022.

篇10

[关键词]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保护;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1(b)-080-01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得以有效透析、长期存活的基本条件,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由于反复穿刺及护理不当,可能会导致内瘘的阻塞,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其生活质量。由此可见,保护内瘘、预防内瘘阻塞、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对血液透析患者至关重要。

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患者,其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24~67岁,平均49岁。基础疾病:慢性肾炎31例,糖尿病肾病5例,高血压肾病3例,梗阻性肾病1例,其他疾病2例。内瘘使用时间5年以上10例,4~5年14例,1~3年16例,1年以下2例。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因疾病的长期折磨,容易产生悲观、抑郁及恐惧心理,医务人员要以热情关怀的态度与患者沟通,让患者及家属了解造瘘的目的及瘘管的形成、作用、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减轻或解除其思想顾虑,自愿接受手术并在术后积极、主动地配合内瘘管理[1-2]。

2.2 内瘘术前护理

临床将动脉与浅部静脉通过手术吻合,称为动静脉内瘘手术。术前要指导患者纠正不良情绪和生活习惯,避免一切对内瘘不利的因素;患者的生命体征要平稳,选择非惯用侧手臂做内瘘,造瘘侧肢体要清洁;一旦确定手术部位,要对内瘘侧肢体进行保护,应尽量避免在造瘘侧肢体行动静脉穿刺、进行各种注射和采血,保护造瘘侧肢体的血管,确保手术部位皮肤无破损、感染。

2.3 内瘘术后护理

每日检查扩展静脉搏动情况、内瘘口是否通畅,若于静脉侧扪及震颤音,用听诊器听到血管杂音就表示瘘管通畅,否则应怀疑有血栓形成,应立刻与医生联系并及时处理;注意患者血压、脉搏的变化,术侧手臂应适当抬高,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1~2周后伤口无渗血、无感染、愈合好的情况下,嘱患者多握拳、使用握力球等,尽快使静脉动脉化;造瘘侧肢体禁测血压及各种注射,避免挤压造瘘侧肢体;不要穿袖口过紧的内衣及用力举重物,防止内瘘闭合及吻合口撕裂[3-4]。

2.4 正确使用内瘘

内瘘的成熟取决于自身血管条件及手术情况,若静脉扩张、管壁肥厚、有动脉震颤或搏动则表示内瘘已成熟,一般需4~8周,在内瘘扩张较好的情况下2周后可用静脉端,3周后可用动脉端;新的瘘管管壁薄而脆,要做好保护,故在最初几次穿刺时,最好是由有经验的护士穿刺,穿刺时应谨慎,仔细摸清血管走行的方向,距吻合口较远处进针,应尽量做到一次成功;每次穿刺前应观察瘘管有无炎症、感染、狭窄及动脉瘤等并发症,并触摸吻合口有无震颤,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做出相应的处理;采用阶梯法穿刺方法,即穿刺点不固定,且新穿刺进针点距离上次进针点至少1 cm以上,避免在一点重复穿刺而造成该处血管扩张,弹性减弱,硬结节瘢痕及动脉瘤形成[3],穿刺时动脉穿刺点应距吻合口5 cm以上,离心方向穿刺,以保证充足的血流量,静脉穿刺点与动脉穿刺点的距离不少于8 cm,向心方向穿刺,保证静脉回流通畅。穿刺的方式是促进内瘘成熟和延长内瘘使用寿命的关键之一[4]。

2.5 透析后内瘘的保护

透析后正确的压迫方法是保护内瘘的重要环节。透析结束后拔针时,按压穿刺点力度要适宜,如果压迫力度小、时间短,可致局部渗血,造成血管及周围纤维化,或导致血栓形成,时间太长,压力过重,则有可能阻断内瘘血流,导致内瘘阻塞;压迫位置应在血管进针处,而不是皮肤进针处,以免形成皮下血肿[5]。针眼处一般用1 cm大小的正方形纱布压迫止血,也可先用创口贴贴在上面再用纱布块压迫。0.5 h放松,2 h取下纱布,24 h内禁止擦洗穿刺点,防止感染,保持穿刺点和导管口清洁干燥。

3 结果

42例患者中,4例发生内瘘血管阻塞,女1例,男3例,其中,1例患者由于睡觉时头枕内瘘侧肢体,导致内瘘血管受压致血流中断引起闭塞;1例因多次透析过程中超滤过多而引起全身有效血容量不足而诱发内瘘血栓形成;1例与皮下血肿有关;1例系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条件差;其他患者内瘘通畅,使用良好,本组无因穿刺及压迫不当而造成内瘘阻塞。

4 讨论

血液净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愈来愈长,通过护理干预,保护动静脉内瘘,延长其使用寿命尤为重要。护理人员要加强责任心,通过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自我保健,精心护理,预防内瘘阻塞,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6],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钱文艳,郑金徽.老年人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保护性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3(24):2267-2268.

[2]陈万美,孙慧.老年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7,23(18):1713-1714.

[3]林红英.如何延长内瘘使用寿命[J].护理杂志,2000,6(8):79.

[4]谢遵华,沈清瑞,朱兰英.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动静脉端顺穿效果的观察[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2,18(5):184.

[5]樊晓智,李月红,刘宇.自体动静脉内瘘堵塞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血液净化,2004,6(3):319-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