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瘘范文

时间:2023-03-14 13:38: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动静脉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动静脉瘘

篇1

1 一般资料

男8例,女5例,年龄7~38岁,平均19岁。其中发生于右肺野9例,上叶1例,右中肺野2例,右下肺野6例;4例发生于左肺野。1例为左上肺野,3例为左下肺野。13例中有4例无明显症状,体检时发现本病。另外9例中,7例主要表现咯血,量多少不等,2例表现为胸闷、气短,5例病人有青紫、杵状指,1例听诊可闻及右胸壁有杂音。

2 X线表现

(1)透视及平片:13例病例X线表现病灶均呈圆形或椭圆形,有轻度分叶,密度均匀,病灶边缘清晰。透视下观察10例有搏动现象,3例搏动表现不明显。做乏萨乏氏试验均为阳性改变。(2)体展摄影:13例病例中,10例体展平片上显示有2条粗大的肺血管阴影与病灶相连,3例显示有3条粗大的血管阴影与病灶相连。(3)血管造影:其中3例做肺动脉插管造影,均显示有2条粗大的血管影与肺动脉相连,内有造影剂充盈,且均有静脉引向肺门。(4)支气管造影:其中10例经支气管造影均表现为支气管树不与病灶相通。

3 讨论

动静脉瘘乃肺部少见病,多数学者认为是胚胎发育期中胚叶血管形成不全,致肺动静脉之间短路造成,出生后短路血管逐渐受动脉压作用而扩张变形,以至形成瘘,是一种进行性病变。在先天性的病例中,约有30%~40%的病人同时伴有皮肤黏膜或其它内脏的毛细血管扩张,故有人认为肺动静脉瘘是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肺部表现。从本文所收集的13例病例中,右肺的动静脉瘘较左肺多。

在影像学诊断上,胸透及血管造影是诊断肺动静脉瘘较为常用的手法。本组13例病例作乏萨乏氏试验胸透法,阴影均有大小改变,这种动态改变是动静脉瘘较为典型的表现,其中有2例除病灶外,粗大的引流血管在透视下也可见搏动。肺血管造影显示此病更为清晰,它能够较为清晰地分辨出与病灶相连的粗大的肺血管。这不仅有诊断意义,而且对外科手术也有指导作用。但检查手段复杂,病人有一定痛苦。

篇2

【关键词】 动静脉瘘; 栓塞,治疗性; 硬脊膜动静脉瘘

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SDAVF)是硬脊膜的动静脉之间存在微小的瘘口,发病率较低,临床少见,但占脊髓血管畸形的80%,好发于中老年男性,进行性加重,最终可造成患者不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自2005年,我科共收治2例患者,经栓塞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81岁和56岁。病程分别为2年多和1年多。治疗前1例表现为进行性由下而上的双下肢感觉运动及括约肌功能障碍,伴间歇性大小便障碍,脐以下痛觉过敏,一侧肢体肌力4级,双侧巴氏征阳性;1例表现为进行性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伴疼痛,行走困难,左下肢痛觉过敏,双下肢肌力4级。

1.2 影像学表现

脊髓MRI表现:胸腰段脊髓外硬膜下条状增粗迂曲、扩张的血管流空信号,增强显示为迂曲的异常血管影;脊髓未见明显异常信号。脊髓血管造影表现: 由肋间动脉供血,显示硬脊膜供养动脉在椎间孔附近与脊髓表面的静脉交通而形成单一瘘口,血流从多支硬膜动脉引流至静脉,引流静脉增粗,血流缓慢,充盈时间明显延长,达到40~60 s,而正常仅需15~20 s。

1.3 方法

2例均行栓塞治疗, 采用1.65 mm(5 F)Cobra 导管在脊髓血管造影完成后, 经5 F Cobra 导管将0.43 mm(1.3 F)微导管头端在微导丝引导下经靶血管送至供血动脉远端近瘘口处,在确认已避开正常脊髓动脉后,先用DMSO封管后缓慢注入Onyx 胶栓塞瘘口。术后予抗凝和早期康复等综合治疗。

2 结果

栓塞治疗后立即造影,证实瘘口完全消失,增粗引流静脉消失,脊髓供血血管显影正常。术后疼痛、下肢无力、感觉异常等症状均有明显好转,感觉障碍平面下降,感觉过敏消失,肌力恢复正常。随访6个月~1年无复发,MRI示脊髓表面的蛛网膜下腔迂曲扩张的血管流空信号影明显减少,脊髓未见明显异常信号。

3 讨论

硬脊膜动静脉瘘发病机理是瘘口的血液直接向脊髓表面引流,造成脊髓静脉高压、静脉回流障碍、脊髓实质瘀血、脊髓功能障碍。少数患者可因脊髓静脉血栓形成导致脊髓梗死,症状突然恶化,完全截瘫,称为Foix-Alajouanine 综合征[1]。硬脊膜动静脉瘘散在发病,起病隐匿,病程长,逐渐加重,早期诊断较困难,许多患者确诊时已经丧失活动能力,脊髓MRI检查可做初步筛选, 确诊该病的唯一办法是脊髓血管造影检查[2]。

随着液体栓塞剂的进展,血管内栓塞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的复发率非常低。且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整个治疗过程可在X线监视下进行,非常安全。因此,应用液体栓塞剂血管内栓塞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3,4]。目前临床已经运用的Onyx 胶与NBCA胶比较,最大优势是不容易致微导管因过早粘连而不能拔出,发生严重并发症,从而能够保证足够量的胶弥散至瘘口及引流静脉的近端,达到理想栓塞,减少了复发率。同时也使术者有足够的时间注射胶,而不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去防止因为过快粘连致导管不能拔出。对于硬脊膜动静脉瘘供血动脉上同时发出前根髓动脉时,因栓塞剂极易误栓前根髓动脉造成脊髓缺血,是栓塞禁忌症,该类患者需要外科手术切断瘘口到脊髓表面的引流静脉。所以血管造影必须清晰显示瘘口区的结构,对结构简单的单个瘘口,栓塞效果较为理想;对于供养动脉细长而迂曲、插管非常困难、预期导管将难以准确到位而不能完全封闭瘘口和引流静脉近端者,也应列为禁忌,不可盲目栓塞,延误、加重病情。由于栓塞后脊髓静脉压急剧下降,脊髓静脉血流缓慢,极易形成血栓,使脊髓静脉回流障碍加重,故术后长期抗凝治疗非常重要。以防止治疗后脊髓静脉内血栓的形成[5]。

SDAVF 血管内栓塞治疗,其目的是消灭瘘口,阻断分流,解除脊髓静脉高压[6]。本组2例, 均采用Onyx 胶栓塞治疗,效果良好,其创伤小,治疗效果明确,随着材料学的发展,治愈率明显提高,而复发率也更低,但是应通过血管造影仔细分析局部解剖情况,严格控制适应症,为患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李萌,凌锋. Foix-Alajouanine 综合征[J].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1999(7):296-298.

[2]戚跃勇,孙清荣,梁开运,等. 硬脊膜动静脉瘘血液动力学改变的血管造影表现[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4(14):15-17.

[3]Van Dijk MC,Karel G,TerBrugge KG,et al.Mulidisciplinary mannagement of 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alas: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Long-Term Follow-Upin 49 Patients[J].Stroke,2002(6):1578-1583.

[4]Warakaulle DR , Aviv RI , Niemann D. Embolisation of 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e with Onyx[J].Neuroradiology ,2003(2) :110 - 112.

篇3

关键词: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影像诊断;介入治疗

动静脉瘘是一种常见的肝癌并发症,肿瘤侵犯肝静脉或门静脉等时发生,发生率在20~63%,有肝动脉-门静脉瘘、肝动脉-肝静脉瘘、混合瘘三种类型,以肝动脉-门静脉瘘为主。肝癌合并动静脉瘘会加快肿瘤在肝内及全身的扩散速度,造成肿瘤细胞的转移和门静脉高压,引起病情的恶化,影响肝癌经导管动脉化学药物栓塞介入治疗效果。所以对于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治疗关系到肝癌治疗的整体效果,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治愈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6月间56例肝癌动静脉瘘患者,经影像学和病理学诊断确诊,男性35例,女性21例,年龄在32岁~78岁,原发性肝癌41例,转移性肝癌15例;伴腹水患者17例,消化道出血患者11例,合并纳差、腹泻患者12例。

1.2方法

1.2.1影像诊断

1.2.1.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诊断 在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诊断时,要注意以下三个观察因素: 是否有肝癌合并动静脉瘘; 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出现的时间; 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类型。从时间上说,肝癌合并动静脉瘘有三种类型,轻度:造影没有显示瘘的形态,在推注碘油栓赛时,门静脉先分支铸形显影,显现出碘油门脉征;中度:在肿瘤染色中后期静脉主干及支干显影;重度:肿瘤染色未出现或处于早期时,肝动脉主干、支干显影及静脉显影。HeastonDR等将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分成两种:中央型在造影中的显现为门静脉瘤栓充填管腔或门静脉主干、大分支早显;周围性的主要表现是在干周围出现与动脉平行的门静脉影[1]。行碘油栓塞时,癌肿内外显现小草样门静脉小分支显影。

1.2.1.2超声诊断 超声诊断中,出现以下6点,确诊为肝癌合并动静脉瘘: 脉冲多普勒在静脉管腔检测到高速低阻型反向动脉血流频谱; 肝动脉搏动和阻力降低; 肝动脉内径增大;④彩色多普勒在门静脉显现逆向血流、双向血流,伴瘤栓显现簇状、分支状五彩镶嵌血流束;⑤二维超声显示门静脉伴瘤栓时门静脉形成癌栓主干或分支周边有数条细小无回声区;⑥二维超声显示肝静脉伴瘤栓时,癌栓管腔周边有数条细小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显示在管腔内出现五彩镶嵌血流束。超声诊断具有一定的失误率,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 操作者经验不足; 患者状况配合度低; 血管受压迫,显示不清。声窗有限,一些血管只能显示横断面;④较大肿瘤压迫和侵蚀造成血管分支、反折、迂回处出现色彩叠加;⑤增益调节不当,形成五彩镶嵌血流束假象。

1.2.1.3多层螺旋CT诊断 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CT诊断标准如下:门静脉在动脉期提前显影,时间-密度曲线与主动脉相似; 动脉期病灶周围显示楔形或不规则形密度增高影,门静脉期这一区域呈等密度和稍高密度。按照血管造影对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诊断标准,可判断CT图像上的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类型: 中央型肝癌合并动静脉瘘; 周围肝癌合并动静脉瘘; 肝癌合并动静脉瘘。

1.2.2介入治疗 采用Seldinge技术,通过股动脉穿刺插入腹腔动脉,行超选择造影,进入肝动脉及左右肝动脉,显示肿瘤部位、动静脉瘘、血供情况。行动脉间接门静脉造影,确定门静脉主干和支干有无癌栓。如有侧枝循环,如膈下动脉和肾动脉参与供血者,行动脉造影。分情况行肝动脉内化疗栓赛术和肝动脉内化疗灌注术,肝内病灶和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同时治疗。中央型肝癌合并动静脉瘘,采用超选择和超超选择技术,封堵或跨越瘘口,行肝动脉内化疗栓赛术治疗。如无法跨过瘘口或分流量过大,行肝动脉内化疗。治疗方法根据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部位和分流血量进行规划[3]。中央型肝癌合并动静脉瘘把管插至瘘前,用明胶海绵颗粒或弹簧圈栓赛瘘口,进行肝动脉内化疗栓赛术。也可越过瘘口,病变后行肝动脉内化疗栓赛术,然后退回至瘘口前,栓赛瘘口;周围型肝癌合并动静脉瘘,血液分流量小的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可以用碘油作为主要栓赛剂直接行肝动脉内化疗栓赛术。较大的瘘口可用明胶海绵和丝线作为栓赛,并用受罪造影观察瘘口栓赛过程,在瘘口完全栓赛后行肝动脉内化疗栓赛术。术后用造影,观察拔管压迫止血,性术后常规水化、抗炎、包干、利尿、抗感染治疗。术后6w行重复治疗,连续3~4次。

2结果

经影像学确诊中央型肝癌合并动静脉瘘36例,周围型肝癌合并动静脉瘘20例,肝动脉-门静脉患者39例,11名患者肝动脉-静脉患者,混合瘘患者6例。其中轻度29例,中度20例,重度7例。29例轻度患者中采用,22例采用碘油栓赛,7例采用明胶海绵颗粒。20例中度患者,14例采用碘油和明胶海绵颗粒丝线栓赛,6例采用碘油行直接肝动脉内化疗栓赛术。7例中度患者中,3例采用碘化油和明胶海绵条、弹簧圈行肝动脉内化疗栓赛术,2例采用肝动脉内化疗灌注术。全部患者均手术成功,其中6例患者进行3次治疗,2名患者进行4次治疗。39例肝动脉-门静脉患者中,31例患者首次介入手术后瘘口基本闭合,另8例患者瘘口流量较介入手术前明显减少。11例肝动脉-静脉患者中6例首次介入手术后瘘口基本闭合,5例进行了3次介入手术后性封闭手术瘘口闭合。6例混合瘘患者4例首次介入手术后瘘口基本闭合,2例在后续手术后瘘口闭合。碘油沉积方面,56例患者均碘油沉积良好,其中5例肝动脉-门静脉患者出现门静脉血管内部少量碘油,沉积,无明显不适。伴腹水患者17例中16例明显好转,消化道出血患者11例全部停止出血,合并纳差、腹泻患者12例中10例明显好转。并发症方面,术后常规水化、抗感染等不良症状得到缓解,5例患者出现栓赛后综合征及化疗不良反应。全部患者均未出现骨髓抑制、感染和肾功能损伤情况。

3讨论

对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影像诊断有利于我们进行相应的治疗,根据影像诊断可以制定出具体的介入治疗方案[4]。较大型的中央型肝癌合并动静脉瘘有合并门静脉主要癌栓且无明显侧枝循环者,可行但单纯的动脉灌注;无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或有明显侧枝循环供血者,可用弹簧圈及明胶纱栓赛瘘口。较小的中央型及周围型肝癌合并动静脉瘘有门静脉主干瘤栓无明显侧枝循环可适量行碘油栓赛和动脉灌注,未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可行常规肝动脉内化疗栓赛术。对于瘘口的治疗要注意根据瘘口形成原因、位置、分流大小选择闭塞的方法,保证肝动脉主干不被栓赛。根据瘘口的闭塞情况确定行碘油栓赛剂量。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硬脊膜动静脉瘘 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例:患者,男性,62岁,主因头痛3天入院,患者3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以后枕部为著,呈搏动性,曾测血压150/90mmhg,服用降压药无缓解,无恶心、呕吐,无四肢麻木、无力,无二便障碍。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查体:bp:180/105mmhg,神志清,言语流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感觉正常,四肢肌力5级,双侧腱反射对称,病理征阴性,脑膜刺激征阳性。头颅ct:未见异常。入院后腰穿检查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作头部dsa未见异常,予降颅压、控制血压、止血、预防血管痉挛、支持治疗后,病情好转。但患者20天后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头部、颈部疼痛明显。作颈椎mri:硬膜下颈髓右侧血管迂曲影。行dsa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硬脊膜动静脉瘘,转外科治疗。

        讨论: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眦eriovenous 6s—tula,sdavf)是指供应硬脊膜或神经根的动脉在椎间孔处穿过硬膜时,与脊髓引流静脉的直接交通通道,是一种常见的脊髓血管畸形,约占所有脊髓动静脉畸形的70%[l]。sdavf好发于中年男性,国外文献报道其占脊髓血管畸形的80%[2]。供应硬脊膜或神经根的细小动脉在椎间孔处穿过硬脊膜时与脊髓引流静脉异常交通后,引起椎管内脊髓静脉高压,脊髓瘀血水肿,继而变性坏死,引起患者进行性脊髓功能障碍。临床上表现为四肢或双下肢、麻木、无力,二便障碍、性功能减退,可伴有颈、腰部疼痛,而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报导较少,由于本病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征象多样性,给早期、正确的诊断带来困难,文献[3]常有误诊及漏诊的报道。脊髓mri检查可做初步筛选,硬脊膜动静脉瘘的mri的特征性表现为[4]:①脊髓内长t2信号影,常超过3个节段,提示脊髓水肿、充血及髓内小梗死灶;②脊髓周围血管迂曲影,表现为串珠样或蚯蚓样血管流空样信号;③脊髓不均匀斑片状强化。明确诊断需要作dsa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

参 考 文 献

[1]giibertson jr,miller gm,goldhmms,et al.spinal dural arterio_veous fistulas:mr and myelographic fings[j].am j neuroradiol,1995,16(10):2049—2057.

[2]hurst rw,renyon lc,lavi e,et al. spinal dural artetiovenons fistula:the pathology of venous hypertensive myelopathy[j].neruology,1995,45(7):1309—1313.

篇5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176-01

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有效的肾替代治疗方法,进行血液透析首先要建立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是为进行血液透析而建立的长期通路,为透析治疗的充分性提供保障。内瘘手术前后的护理对于保护好动静脉内瘘、延长其使用寿命以及提高透析效果等至关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通过对2007年6月-2011年5月,38例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手术,其中,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32-80岁,平均60岁。其中,慢性肾炎20例,糖尿病肾病7例,高血压肾病4例,狼疮性肾炎3例,其他4例,内瘘最长的已经有6年之久,并且至今仍然保持很好的状态。

1.2 方法 动静脉内瘘术是一种血管吻合的小手术,通常将前臂靠近手腕部位的动脉和邻近的静脉作一缝合,使吻合后的静脉中流动着动脉血,形成一个动静脉内瘘。

2 动静脉内瘘术的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动静脉内瘘对于长期血透的患者来说,是生命的通路,因此患者及家属对动静脉内瘘术能否成功出现担忧,因此须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告知患者造瘘的重要性、方法及如何进行术中配合等,并说明内瘘成熟早晚取决于患者自身条件、手术情况及术后患者的配合情况,以减轻患者的紧张和焦虑心理。

2.2 术前准备 (1)做好动静脉血管的超声,确定血管的粗细及流量。(2)保护好手术肢体血管,避免在该肢体上抽血、输液等。(3)用肥皂水彻底清洗造瘘侧手臂,备皮并剪短指甲。(4)备好术中带药,如利多卡因、肝素。

3 动静脉内瘘术的术后护理

3.1 术后常规护理 (1)抬高术肢,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水肿。(2)观察吻合口处震颤及杂音,检查内瘘是否通畅。(3)术后两周可指导患者手握橡皮圈,每日3-4次,每次10分钟,以促进血管扩张,内瘘的早日成熟。(4)保持内瘘侧手臂的皮肤的清洁,预防感染。(5)造瘘侧手臂不能受压,衣袖要宽松,不能佩带过紧饰物。(6)造瘘侧手臂避免持重物,夜间睡觉不能将造瘘侧手臂垫于枕后,尽量避免侧卧于造瘘手臂侧。(7)造瘘侧手臂不能测血压、输液、静脉注射、抽血等。

3.2 内瘘穿刺的护理 内瘘成熟后方可穿刺使用,首次穿刺时要有计划,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准确切忌粗暴。可采用绳梯穿刺法、纽扣式穿刺法等。我们常规选用绳梯式穿刺法,即每次动静脉穿刺要更换穿刺点,每个穿刺点之间的距离1-2cm,不宜在同一点反复穿刺,可交替使用不同穿刺部位。动静脉穿刺一般在动脉化静脉上作不同方向的两个穿刺点,首先在近心端顺血流方向作静脉穿刺,针尖朝心脏方向,然后在内瘘吻合口上4-6cm处逆血流方向行动脉穿刺,针尖指向吻合口方向,静脉与动脉穿刺点距离最好>10cm,两点距离愈近愈易发生动脉狭窄,同时会导致血液小循环,影响透析充分性。穿刺过程要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发生感染。

3.3 透析后内瘘的护理 透析结束后,用无菌棉球压迫穿刺处,压迫穿刺点15-30分钟,压力以穿刺点不出血且能触到血管震颤为宜,应避免用力过大,压迫时间过长,引起内瘘阻塞。再用无菌纸卷压迫穿刺处无菌棉球,最后用绷带包扎,轻压1小时后及时松开绷带。

4 常见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

4.1 出血 临床表现:术后早期出血以渗血为主,可见吻合口周围皮下血肿。穿刺或止血时发生出血,一般可见穿刺点周围皮下血肿。如果出血严重,特别是新建内瘘,处理不及时往往可累及整个上臂,肿胀消退后可见成片瘀斑。

预防及护理:手术操作要正规,手术结束后要密切观察有无渗血,确诊无渗血后才可送回病房;提高穿刺技术,力争一次穿刺成功;避免过早使用内瘘,新建内瘘的穿刺最好由有经验的护士进行。止血时要注意按压的力度,不轻不重,以不出血为准,并且必须以指压;当患者有出血倾向时,应根据病情调整肝素用量;避免反复在同一部位进行穿刺,以防发生动脉瘤。

4.2 感染 临床表现:瘘管局部红、肿、热、痛,有时可伴内瘘阻塞。全身表现可见寒颤、发热,严重者血培养呈阳性,发生败血症。

预防及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做好患者卫生宣教工作,嘱患者要保持内瘘侧手臂皮肤清洁、干燥,血液透析后内瘘侧手臂切勿进水;提高穿刺水平,避免发生血肿;内瘘感染严重时,应停止使用内瘘,改用暂时性血管通道,全身使用抗生素;一旦血培养证实败血症,立即使用大量有效的抗生素,直至血培养阴性2周。

4.3 血流量不足 临床表现:当血流量增大时,可见血管明显塌陷,患者血管处有触电感,同时有大量泡沫析出,静脉滤网忽上忽下,并伴静脉压报警。

防治及护理:严格执行正确的穿刺技术,切忌反复定点穿刺;嘱患者定时锻炼内瘘侧手臂,使血管扩张;必要时采用手术扩张。

4.4 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内瘘血管处疼痛、搏动、震颤及杂音减弱,抽出之血为暗红色,血流量不足。完全阻塞血管时,搏动、震颤及杂音完全消失。

防治及护理:避免过早使用内瘘,一般内瘘成熟至少需要1个月,最好在内瘘成形术后3个月-4个月后再使用;根据患者情况,指导患者以拇指及中指指腹压迫穿刺点,止血时要注意按压的力度,弹力绷带包扎不宜过紧;切忌定点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超滤过多引起血容量不足,低血压;告知患者内瘘侧手臂不能受压;如果早期血栓形成,可试用尿激酶25万U-30万U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在动静脉瘘近端穿刺桡动脉缓慢注入。若无效,则及时通知医生,行内瘘再通或修补术。

5 小结 通过临床实践证明,动静脉瘘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血液透析的先决条件,是患者的生命通道,因此,医护人员和患者都应该更加重视。医务人员应熟练地掌握动静脉内瘘术的术前及术后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述动静脉瘘的相关知识及技能,帮助患者稳步地促进瘘道的成熟,早期用于血液透析中,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发生,保证透析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

参考文献

[1] 梅长林.实用透析手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5.

[2] 刘贞,胡杰,王爱香.动静脉内瘘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02).

[3] 周,王倩,王英,汪波,彭丽.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重庆医学,2009,(07).

[4] 高丽,李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5):455.

[5] 徐子惠.改良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效果的观察[J].广西医学,2007,(07).

篇6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179-02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主要的替代疗法[1]。进行血液透析首先要建立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是通过手术将动脉与邻近的静脉在皮下吻合,术后使静脉逐渐动脉化,穿刺后得到足够的血流量,是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永久性血管通路[2]。这条血管通路对血透患者极为重要,而保证内瘘的通畅是延长患者生命和提高生存质量的基本保证。2005年6月-2012年1月我科行内瘘吻合术80例,经过有效的护理,减少了内瘘的闭塞率,延长了内瘘的使用寿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总结我科2005年6月-2012年1月所行内瘘吻合术的患者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22~75岁,每周透析4.5~13.5小时,血流量200~250ml/min。内瘘使用1-3年40例,3-5年34例,5年以上者6例。其中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12例,溶栓后应用良好。闭塞者18例,溶栓成功6例,重新手术10例,改用半永久深静脉通路2例。76例患者采用腕部桡动脉和头静脉吻合,4例采用高位瘘。

2 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或闭塞的高危因素

2.1 血栓形成的早期原因

静脉太细、静脉炎、动脉硬化、糖尿病血管病变等;手术操作不精细;高凝状态,术后未及时应用抗凝药或抗凝不当;降压药使用不合理致患者低血压、低血容量、血流速度缓慢等。

2.2 血栓形成的晚期原因

如反复多次穿刺会损伤血管壁,导致局部血管微血栓形成、血管纤维化等,对后期所进行的内瘘的使用寿命造成负面影响[3];压迫止血不当;药物的影响:如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使红细胞压积增加,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危险性。

3 护理

3.1 内瘘手术前护理

建立动静脉内瘘,首选的部位是前臂近腕部的头静脉和桡动脉。是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方法。术前避免头静脉输液注射。指导患者每天用弹性握力圈锻炼,使静脉扩张充盈。每日用温水湿敷准备手术区域,利于血管扩张暴露,保持皮肤的清洁完整性,确保手术成功[4]。

3.2 内瘘手术后的护理

3.2.1 术后遵医嘱给予扩容、抗凝等药物治疗。建立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观察表,密切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15~30min听诊血管杂音1次,如果血管杂音发生变化,及时汇报医生处理。

3.2.2 内瘘手术后术肢要制动并抬高,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水肿。手、腕小范围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敷料包扎不可过紧,术后穿袖口宽松的衣服,避免内瘘受压。内瘘侧肢体禁测血压或穿刺抽血,以免血肿压迫内瘘造成闭塞。保持术侧肢体清洁,避免潮湿,及时换药,以免伤口感染。术后1~2周,在伤口无渗血、感染 ,愈合好的情况下,做健“瘘”操[5],每天用术侧手捏握橡皮 健身 球3~4次,每次10min,也可用 止血 带或血压表袖套在吻合口上方,轻轻加压至静脉中度扩张为止,每次15~20min松开1次,每天重复3次,促使内瘘尽快“ 成熟 ” 。内瘘6~8周成熟后方可使用,避免早期穿刺使用,致皮下出血较多,缩短瘘的寿命。本组有3例病人因术后2周使用内瘘,引起瘘口闭塞情况。,

3.2.3 健康教育:教会患者判断内瘘是否通畅的方法,即触摸术侧的静脉感到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则提示通畅。指导患者功能训练时动作轻柔,握拳力度由小至大逐渐增加强度;止血带包扎不可过紧,时间不要过长[6]。嘱患者内瘘侧肢体勿戴手表,不可提重物,睡眠时勿压迫内瘘侧肢或长时间抬高,造成血液循环受阻致内瘘阻塞。

3.3 透析间期护理

3.3.1 穿刺护理:护士在进行内瘘穿刺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采用较小斜面的穿刺针,减少引起血肿的可能性。穿刺技术及穿刺方式可直接影响内瘘的使用寿命[7]。对动静脉内瘘血管粗直的患者应用绳梯式穿刺,交替使用每一穿刺点;对动静脉内瘘血管细弯曲的患者,为确保一次穿刺成功先采用点或区域式穿刺(也称纽扣式),待血管形状显露后改为绳梯式。护士熟练掌握穿刺技巧,穿刺成功率高,皮下组织及血管壁疤痕少,血管闭塞机会亦少,血管使用寿命会显著延长。透析结束后,拔针速度要快,将纱布折成3 -5cm大小的卷状压迫在针眼上,然后用弹力绷带固定即可,压力要适当,如果加压止血用力不当,可导致内瘘急性闭塞或出血[8],以能触及血管震颤或听诊血管有杂音、又不出血为宜。

3.3.2 患者教育:指导患者每日2—3次,每次20 -30分钟用热毛巾热敷瘘侧肢体,局部涂喜疗妥软膏保护静脉内瘘,延长使用寿命。透析前保持手臂清洁,透析后穿刺部位避免当日接触水。患者有假性动脉瘤时,应使用弹性绷带加以保护,避免继续扩张及意外破裂[9]。每日2~3次患者自己检测瘘管有无震颤或血管杂音,发现瘘管震颤或血管杂音消失及疼痛应立即就诊。

4 结果

经过护士规范的操作,对患者细致、充分的护理及健康教育,内瘘穿刺成功率近100%,患者对于内瘘的保护、通畅情况评估、发生闭塞等异常情况能够掌握及发现处理,延长了内瘘的使用寿命,

5 讨论

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它是通过外科手术吻合邻近的动、静脉建立的血流通道,由于静脉血流量增多、压力增高、形成动脉化的血管,透析时直接穿刺,能够得到足够的血流量,为维持性血液透析创造有利条件。科学的护理方法,能够提高动静脉内瘘的手术成功率;精心的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延长内瘘使用寿命,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本人认为:规范的操作是保护好内瘘的前提条件;其次加强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也极其重要。护理人员应加强自身业务能力及素质,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这样才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长期存活率。

参考文献:

[1] 高丽,李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5):455-456.

[2] 唐英,古丽娜.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护理干预[J].新疆医学,2008,38:27.

[3] 刘文虎.应进一步强化对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管理[J].中国血液净化,2004,7(3):354.

[4] 凌峰,伍建伟,张鸿祺,等.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分型及临床意义[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3):1439-1442.

[5] 叶朝阳. 血液 透析血管通路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295.

[6] 黄晓群.不同时机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J].护理时间与研究,2009,3(6):96-97.

[7] 马鸿杰 ,刘梅.临床血液透析学[M].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3-80.

篇7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可以使尿毒症患者或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得到生命延长,而使血液透析患者可长时间使用并且稳定有效的血管通路莫过于动静脉内瘘,其通过在皮下吻合动静脉血管形成通路。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关键在于血管通路的维护[1]。临床实践证明,只有保证血管通路的完整性才能保证患者充分透析,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影响血液透析效果的原因主要是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在临床工作中导致此并发症的原因很多,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患者护理干预,在治疗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现将我院自2013年6月~2015年9月治疗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将临床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自2013年6月~2015年9月治疗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所有患者采用了动静脉内瘘治疗。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43.7±2.6)岁;尿毒症患者4例,慢性肾衰患者7例,高血压肾病患者8例,肾炎患者11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5~83岁,平均年龄(47.9±3.1)岁;尿毒症患者3例,慢性肾衰患者6例,高血压肾病患者10例,肾炎患者11例。所有患者入院前诊断明确。

1.2方法 ①对照组:采用日常护理干预方式,包括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内瘘护理。②实验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方式,包括心理宣教、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内瘘护理、感染护理。

1.3统计方法 研究结束后我们对两组数据统计总结。使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7.0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我们采用χ2检验比较,P

2 结果

对照组感染患者5例,发生血栓患者3例,发生吻合口破裂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实验组感染患者3例,余未见其他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0.00%。两组患者计量资料统计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护理

3.1心理护理 当患者被确定为尿毒症或肾功能衰竭时,心理受到严重打击,更有甚者感觉自己即将面临死亡,从而产生焦虑、抑郁、暴躁、绝望的情绪,对疾病的治疗不配合,产生抵抗情绪。护理人员应该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同患者积极进行沟通,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本科室内定期进行血液透析和动静脉内瘘的示教视频,其内可以告知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指征、目的、意义、方法,同事安排护理人员进行细致讲解,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的解答。安排手术医师向患者讲解手术在局麻下进行,持续时间短,无疼痛感,手术很小,排除患者焦虑不安情绪。李超等[3]对100例首次接受动静脉内瘘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结果心理护理对预防患者并发症有显著意义。

3.2术前护理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对于异常检查及时上报。术前对术区进行备皮,观察术区皮肤情况,当局部出现有破溃、感染等情况及时上报可换对侧,当皮肤条件不太好时需要等治疗好转后再行手术治疗。术前1 w嘱患者进行手臂压力练习,1次/d,30 min/次,促进手臂血管充盈扩张并提高血管弹性,便于手术顺利进行。术前使用肥皂水刷洗患处,使用酒精进行消毒,剪短指甲。对于使用右手为主力手进行劳动的患者选择左侧进行手术。我们通常进行桡动脉和头静脉吻合,因其具有间距小、吻合便利、皮肤切口等优点,临床上采用较多。

3.3术后护理 患者回到病房后,密切观察患者身体情况,可告知患者出现胸闷憋气、心慌气短时及时通知值班护士。用软垫将术肢抬高,促进血液回流,防止肿胀,患者术后需要穿宽松的衣服,衣袖不能太紧,会阻碍血液回流,睡觉保持良好的姿势,防止术侧肢体受压。术后伤口需要保持干燥,密切观察伤口敷料情况,当渗出短时间较多时,考虑吻合口破裂,及时通知值班医生。术后患者进行静脉部位,行心电监护、测量肢体血压时注意不要在术肢侧。每天检查动静脉内瘘情况并记录,触摸内瘘端是否有震颤,用听诊器检查是否有血管杂音,当触摸不到震颤,听不到血管杂音时,及时进行检查,首先检查伤口包扎情况,敷料包扎太多或太紧可以导致内瘘血管受压。

3.4内瘘护理 内瘘穿刺前需要检查血管是否有杂音和震颤,是否通畅,是否充盈。穿刺时需要严格按照无菌手术操作方法,采用先动脉后静脉的顺序进行穿刺。穿刺前需要触摸清楚血管方向,按照血管走向进行操作。选用合理的穿刺方法可以提高透析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王琳等[4]使用改良穿刺方法对动静脉内瘘进行研究,观察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首次穿刺及之后的10次穿刺成功率和血肿发生率,比较得出改良穿刺法可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血肿发生率。对于患有心梗、脑梗等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患者,按时服用抗凝药物。伤口或术肢肿胀患者,可采用热敷、理疗、口服活血化瘀药物治疗。通常内瘘成熟需要一段时间,一般为1个月,不宜过早使用内瘘,因血管吻合口尚未完全愈合,过早使用可导致血肿形成,如果需要紧急进行透析时可直接进行血管穿刺透析。

3.5感染护理 大部分进行透析患者自身体质较差,经常患有低蛋白血症、贫血、营养不良等情况,很容易发生伤口感染。日常活动嘱患者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张燕[5]对106例采用动静脉瘘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发现感染发生率为6.25%,其中导致感染的主要原因是洗澡、洗衣服造成伤口污染。

综上所述,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恢复快,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文璇,刘岩,李雪梅,等.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4):847-848.

[2]张英,赵颖.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并发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3,13(3):144.

[3]李超,刘洋,余燕.心理护理在动静脉内瘘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血压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1,20(10):1982-1983.

篇8

[关键词] 血液透析;动静脉造瘘;超声

[中图分类号] R459.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3-004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nography to clinical treatment and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hemodialysis before and after artifici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Methods A total of 72 cases with uremia hemodialysi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received ultrasonography before and after artifici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The suitable blood vessels were selected, and the functions of artifici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were evaluat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ultrasound indicated that the success rate of fistulization with low blood flow was 25.00%, and that with normal blood flow was 55.56%, and that with high blood flow was 19.44%.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normal group was evide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high or low blood-flow group. The blood flow and blood velocity of patients 1 week, 2 weeks and 4 weeks after operation increased steadily. Conclusion Applying ultrasonography to diagnose and monitor the patients with hemodialysis of artifici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can improve the diagnostic level and treatment level for the disease, which can be promoted and appli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Hemodialysis; Artifici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Ultrasonography

肾脏终末期疾病替代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为血液透析[1],而作为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的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因其在临床上可以长期使用、患者的并发症少,且手术操作和其他手术相比简单,在临床上成为建立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方法。对于需要使用血液透析治疗疾病的患者[2],有效的血管通路更为重要,但临床上利用物理观察的方法对手术前选择血管的条件和手术后患者的动静脉血管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变化情况不能得到全方位并且细致的了解[3],使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时间受到一定的影响。近些年来利用现代超声技术为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的监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动静脉内瘘管的变性和堵塞[4],使血液透析起到重大的治疗疾病作用。本研究主要对近1年我院收治的72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造瘘手术前后进行超声检测,观察血液透析动静脉造瘘手术前后的成功率和血流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近1年我院收治的72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其中男 40例,女 32例,患者的年龄 34~69岁,平均 51岁。72例患者的发病原因:23例高血压性肾病、1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33例糖尿病肾病。72例患者在手术之前行超声检查,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动静脉造瘘,手术后超声监测评价血管血流量和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

1.2 超声检测操作方法[5]

采用Vivid E9彩色超声进行超声探测,探头为线性,探头频率6.0 MHz,患者在手术前进行血管内径和血流量监测,手术之后第1、2、4 周分别各监测1次血管的血流量、血流速度。患者取仰卧位,让受监测的上肢伸直,手心向上放平,对患者的动静脉血管内径和血流情况进行观察。

1.3 统计学处理

对所得的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分析处理,反复多次出现的计量资料行F 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2 结果

3 讨论

2002年美国国建肾脏基金会公布的慢性肾病分离和危险分层指南中,慢性肾病被定义为肾活检或是肾损标志物证实的肾脏损害≥3个月,伴或不伴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或持续3个月以上的GFR

近些年来大量文献研究发现,我国慢性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肾脏功能损害的程度也出现不断加深的现象,而临床上血液透析则成为肾功能衰竭患者赖以生存的主要方法之一[8-10],也是医生治疗此种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血液透析治疗的广泛开展,慢性肾病患者的生存时间得到了显著延长。但是血液透析中血管通路的建立,患者的血流量情况和血流速度变化成为肾病患者动静脉造瘘手术前医生主要考虑、探讨的问题[11]。随着超声技术的日益发展,其在动静脉造瘘过程中检测血管内径、血流量和血流速度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2]。卢瑞刚等[11]研究发现,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液透析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中对术前血管的选择、吻合口部位的确定和造瘘术后评价动静脉内瘘和分析内瘘合并症、相应血管血流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Lockhart等[13]研究发现,在血液透析手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对肾衰患者动静脉瘘血管进行优化选择,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造瘘的成功率。饶建辉等[5]研究发现,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CT血管成像对人工动静脉内瘘患者进行手术前造瘘血管的选择和手术后血管通路检测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且超声和CT联合可以相互弥补两者之间的不足。

本研究主要应用超声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造瘘手术前的血管内径、高中低血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72例造瘘成功的患者进行血流量超声监测,其中动静脉造瘘中血流量低的成功例数18例,正常血流量的成功例数40例,而高血流量造瘘成功的14例,三组之间两两相比结果显示,正常血流量患者造瘘成功率和其他两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动脉内径>2 cm的高血流量患者14例,低血流量患者6例,正常血流量患者29例;静脉内径>2 cm的高血流量患者13例,低血流量患者7例,正常血流量患者30例;三者之前动静脉内径的比率差异有显著性;对手术后第1、2、4 周的患者的血管血流量、血流速度和血管内经进行监测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患者血流速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流量过大容易造成心脏负担过重,导致心力衰竭,而血流量过小则容易使回心血量不足,造成心肌缺血,同样对患者造成影响,因此通过超声检测可以保证患者各方面指标在正常范围内变化,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采用超声方法对血液透析动静脉造瘘手术前后进行检测,无痛苦、无创伤、经济简便、操作可重复,且图像直观,能够动态观察的优点,可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患者负担,提高透析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对临床亦有重要价值[14]。

[参考文献]

[1] Nassar GM. Endovaseular management of the“failing to ma-ture”arteriovenous fistula[J]. Tech Vasc Interv Radiol,2008,11(21):175-180.

[2] 李春敏,齐恒涛,张先东,等.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血液透析血管的评估价值探讨[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0):1726-1728.

[3] 郑佳利. 彩色超声多普勒对透析患者动静脉瘘的临床价值[J].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562.

[4] 高海港,苏光明,祝莉,等. 超声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常规监测中的应用价值[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4):287-288.

[5] 饶建辉,陈长云,杨国云,等.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管CT成像监测动静脉内瘘成熟程度的临床应用[J]. 四川医学,2012,33(9):1586-1588.

[6] Chandra AP,Dimaseio D,Gruenewald S,et al. Colour duplex ultra-sound accurately identifies focal stenoses in dysfunctional autogenousarte~ovenous fistulae[J]. Nephrology Carlton,2010,15(3):300-306.

[7] Krishnamoorthy M,Roy. Chaudhury P,Wang Y,et al. Measurement of hemodynamie and anatomic parameters in a swine arteriovenous fistula model[J]. J Vasc Access,2008,9(1):28-34.

[8] 苏善勇. 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通路患者中的价值评价[J]. 临床医学,2012,25(10):26.

[9] 梁丽华. 上肢动静脉彩超在血液透析造瘘术前的应用价值[J]. 医学综述,2011,17(8):1260-1261.

[10] 汪岷.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阻塞的原因分析和预防[J]. 中国医药科学,2011,1(20):163,166.

[11] 卢瑞刚,郭瑞君.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前臂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1,32(5):697-699.

[12] 林中能.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自体动静脉内瘘头静脉新鲜血栓1例[J]. 中国血液净化,2013,12(7):389.

[13] Lockhart ME,Robbin ML,Fineberg NS,et al. cephalicvein measurement before forearm fistula ceration:Does use of a tourniquet to meet the venous diameter threshold increase the number of usable fistulas[J]. J Ultrasound Med,2006,25(11):1541.

篇9

【关键词】 钝针扣眼法;动静脉内瘘穿刺;针对性护理;血液透析治疗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4.075

【Abstract】 Objective To nursing method and effect of blunt needle buttonhole method in puncture of intern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Methods A total of 20 puncture of intern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patients with hemodialysis treatment were divided by random double blind metho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1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blunt needle puncture method,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reduced needle puncture angle and increased number of needle puncture. Corresponding nursing was adopted during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Clinical effect was compared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 score, 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 score and general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GQOLI) score respectively as (2.04±0.35), (1.86±0.27) and (94.34±9.71) points, which were all better than (4.76±1.37), (3.97±1.49) and (80.15±9.95) 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In puncture of intern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reducing needle puncture angle and increasing number of needle puncture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puncture method obtain significant effect, which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puncture and formation of piercing tunnel, decrease anxiety in dialysis patients due to long-term puncture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pain to make sufficient dialysi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in dialysis patients.

【Key words】 Blunt needle buttonhole method; Puncture of intern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Targeted nursing; Hemodialysis treatment

目前R床上血液透析治疗中,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最为常用的永久性血管通路, 动静脉内瘘常出现一些并发症, 在为患者进行穿刺中, 采取正确、熟练的穿刺方式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虽然穿刺方式非常重要, 但是在对患者进行穿刺中, 需要对患者实施一系列的护理措施, 帮助患者减少甚至避免在穿刺中出现的不良现象,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3]。因此本文以本院20例动静脉内瘘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观察在传统钝针穿刺法的基础上, 减少进针角度穿刺以及增加利针穿刺所取得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20例动静脉内瘘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患者均知情同意参与试验, 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10例。对照组中男6例(60.00%), 女4例(40.00%), 年龄最小26岁, 最大63岁, 平均年龄(44.16± 9.31)岁, 原发病:2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3例为糖尿病肾病、3例为高血压肾病、1例为多囊肾、1例为狼疮肾炎。观察组中男5例(50.00%), 女5例(50.00%), 年龄最小27岁, 最大63岁, 平均年龄(44.84±9.91)岁, 原发病:1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例为糖尿病肾病、3例为高血压肾病、1例为多囊肾、3例为狼疮肾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采取传统钝针穿刺方法, 穿刺点选择于距离内瘘吻合口5 cm以上, 动脉穿刺点和静脉穿刺点之间距离>10 cm, 在穿刺过程中由专人负责穿刺, 确保穿刺的进针角度相同、进针深度相同以及进针穿刺点相同, 隧道形成之后, 使用钝针穿刺, 首先用生理盐水纱块湿敷患者的穿刺针眼处, 5~10 min后, 用碘伏消毒后再用除痂器把结痂去除, 去除结痂后再次用碘伏对扣眼口进行消毒, 钝针进针角度约为30~40°, 控制进针速度, 沿隧道慢慢进入, 若遇阻力, 退针重新进入, 重新进针时, 可捻转针管寻找隧道, 有利于顺利进针。

1. 2. 2 观察组 减少进针角度穿刺, 穿刺方法基本同对照组, 但是在进针过程中, 减少5°进针, 并且在此基础上, 增加利针穿刺15~20次。

1. 2. 3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 采取相应的穿刺护理, 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患者在治疗期间, 由于疾病的折磨, 将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和沉重的经济负担, 患者往往因此容易出现焦虑、暴躁等不良心理状态, 针对此现象, 护理人员应充分理解患者及其家属, 在穿刺前首先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 在患者血液透析期间, 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 及时了解并帮助患者解决困难, 从而增加患者的信任感[4]。②健康教育:大部分患者对于自身的病情了解不足, 针对其对自身病情以及相关治疗方式不够了解的前提下, 首先需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有关患者病情的相关信息, 并着重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钝针扣眼穿刺法的优势, 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支持[5]。③透析巡视:针对患者在透析中可能出现的穿刺点渗血情况, 需要加强血液透析期间的巡视, 一旦发现渗血现象, 首先分析其渗血的状态, 若较少的渗血通常采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即可, 若渗血较多, 及时拔除穿刺针[6]。④并发症护理:针对患者在穿刺过程中出现的疼痛现象, 护理人员应及时予以患者安慰和鼓励, 可采用注意力转移法以解患者的疼痛, 必要情况下可采用镇痛药物缓解疼痛[7]。针对患者拔针后出血的情况, 在拔针后用无菌棉球进行压迫止血, 注意压迫力度, 不仅要能够控制出血, 又能够保持血管的搏动和震颤, 通常情况下压迫10 min, 然后采用弹力绷带包扎30 min。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采用MAHA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症状, 采用0~4分5级评分法, 其中0分为无症状, 4分为极重。采用VAS视觉模拟疼痛评估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 评分标准为0~10分, 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采用GQOLI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 采取百分制, 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8]。将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患者的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MAHA评分、VAS评分和GQOLI评分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在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中, 其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患者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保障, 是作为患者生命线一样重要的存在。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 需要熟练、准确地对患者进行穿刺, 才能够有效保护患者的内瘘, 减少患者在穿刺中的痛苦, 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9-11]。提高穿刺成功率以及对患者内瘘的有效保护, 能够提高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

传统的穿刺方法中, 主要有扣眼法、绳梯法和区域法[12, 13], 但是采取传统穿刺方法, 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疼痛, 而且会引发患者出现较多的并发症, 本文研究中在传统穿刺方法中, 采取减少进针角度以及增加用利针穿刺的方法进行穿刺, 提高了穿刺隧道的形成, 而且不会增加患者血管瘤的发生, 患者在穿刺治疗中疼痛感明显减轻, 而且治疗后不会增加感染率, 使得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穿刺法在经过改进后, 虽然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但需要注意如下:在穿刺前要对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彻底消毒、去痂;对于有糖尿病以及血管条件差的患者, 应适当延长锐针穿刺次数[14, 15]。在动静脉瘘穿刺中, 由于隧道形成时间较长, 因此普遍开展具有一定难度, 由于本次研究中研究例数较少, 因此在传统动静脉瘘穿刺中减少进针角度以及增加利针穿刺的效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本文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将钝针扣眼法应用于动静脉内瘘穿刺中, 在减少进针角度穿刺、增加利针穿刺后, 可取得显著的效果, 其中观察组患者的MAHA评分、VAS评分和GQOLI评分分别为(2.04±0.35)、(1.86±0.27)、(94.34±9.71)分, 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4.76±1.37)、(3.97±1.49)、(80.15±9.95)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 减少进针角度穿刺、增加利针穿刺能够提高穿刺成功率以及穿刺隧道的形成, 而且能够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生活质量, 减轻患者的疼痛, 不会增加血管瘤等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吴春燕, 蒋欣欣, 王文娟, 等.扣眼穿刺法在自体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进展.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11):1033-1035.

[2] 刘晓辉, 单岩, 时秋英, 等.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疼痛的研究现状.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11):1045-1047.

[3] 刘小平.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11):31-32.

[4] 刘小平, 张桂玉, 范德环, 等.动静脉内瘘首次使用的护理技巧分析.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35):4113-4114.

[5] 傅晴, 徐利珍, 撬匚模 等.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中失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33):9-11.

[6] 陈丽.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原因及护理干预对策.中国血液净化, 2013, 12(10):576-578.

[7] 胡美军.扣眼穿刺法在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及护理.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1):147-148.

[8] 钟天明, 解刘松, 石晓玲, 等.三黄膏外敷对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的疗效与护理体会.中医药导报, 2012, 18(3):105-106.

[9] 许娜, 李艳丽, 张枫, 等.试析血透患者内瘘穿刺致血肿病因分析、预防及护理对策.中国医药导刊, 2016, 18(1):101-102.

[10] 胡兰芳, 曾锦, 李香娥, 等. 钝针扣眼穿刺法在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及观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10):54-55.

[11] 李丹, 李颖. 应用钝针扣眼法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护理体会. 现代医学, 2014(4):464-465.

[12] 王彦萍. 钝针扣眼法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甘肃医药, 2016, 35(8):626-628.

[13] 沈卫利, 沈丹琴. 钝针扣眼穿刺法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 当代护士(学术版旬刊), 2014(3):126-127.

[14] 邓琼丽, 朱阳月, 邓秀丽, 等. 钝针扣眼穿刺法在动静脉内瘘差透析患者的护理应用.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5(8):

篇10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海绵窦瘘

[中图分类号] R445.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1-172-01

颈动脉海绵窦瘘是颈动脉及其分支与海绵窦之间形成的异常动静脉交通所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发病形式为外伤性和自发性,后者临床诊断较困难,易误诊为其它眼部疾患而延误治疗。本文总结2002~2008年7例CCF患者的眼部彩超结果,分析其主要超声表现,并就其对CCF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要点进行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7例CCF患者,男4例,女3例,年龄12~61岁,平均39.8岁,右眼4例,左眼3例,其中6例有外伤史,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突眼或球结膜水肿,充血,血管杂音,视力减弱,耳鸣,头痛,眼球活动受限等。7例均使用ATL Ultramark 9 HDI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MHz,患者取仰卧位,经眶窝检测眼球及球后组织,重点观察眼上静脉及眼动脉,检查中尽量轻柔,避免对眼球加压;再检测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内静脉。所有患者均行DSA造影检查,最后将超声检查结果与DSA全脑血管造影对照。

2 结果

本组患者超声均可见:(1)患侧眼上静脉扩张,视神经暗区与上直肌之间显示圆形无回声区,宽约0.58~0.65mm,并可见与心率一致的搏动,追踪此无回声区,沿鼻侧球壁向后外跨越视神经至颞侧向眶深部延伸,CDFI示其内为明亮的搏动性红色血流或五彩镶嵌的涡流,频谱多普勒呈高速的动脉样或双向血流频谱;(2)眼球突出,所有病例患侧均较健侧有不同程度的眼球突出,有外伤史者为搏动性突眼,二维声像图示眼外肌增厚,肿胀,频谱多普勒检测见同侧颈内动脉血流呈高速低阻改变。DSA结果显示:7例患者DSA检查证实为单侧颈动脉海绵窦瘘。

3 讨论

海绵窦为中颅凹两层硬脑膜构成的硬脑膜窦,它是一个由不同大小管径的静脉组成的静脉丛,眼上静脉、眼下静脉、碟顶静脉、外侧裂静脉和基底静脉汇入其中,颈内动脉穿行其间,这是体内唯一一个动脉通过静脉的结构,因此,只要颈内动脉一处管壁破裂就可形成动静脉瘘,血流入海绵窦,使窦内压力增高,逆流入眼上静脉,使之增粗扩张,引起眼部组织肿胀等,临床表现为搏动性眼球突出,球结膜充血水肿,视力下降等[1-3]。眼上静脉正常情况下二维超声不能显示,部分人可用CDFI检出其正常血流信号,呈细的弧形蓝色血流,PW为低速连续的负向血流。

分析本组7病例CCF的彩色多谱勒超声表现及其病理基础主要为:(1)患者海绵窦扩张,眼部症状和体征均较典型,均有眼上静脉扩张等直接征象,球后脂肪增厚,这是由于海绵窦压力增高,扩张,存纳较多血液的缘故。(2)眼上静脉扩张,增粗,这是由于动脉血流入海绵窦,使窦内压力增高,逆流入眼上静脉,扩张的眼上静脉与心跳同步搏动,用探头压迫眼球中等压力时眼上静脉塌陷,管腔变小,但搏动更明显。(3)眼球突出为眼部静脉回流受阻造成眶内水肿,球后压力增高引起的继发性改变。

多谱勒频谱分析可揭示本病的发生、发展情况。新近发生的瘘,表现为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增高,PI及RI降低;长期存在的瘘,静脉极度动脉化,几乎无舒张末期血流,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均很高;这对栓塞手术时机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且对CCF患者栓塞术后复查,CDFI检查亦可作为评价标准之一。若显示扩张的眼上静脉内血流信号消失则证实手术成功。

CCF本身很少导致死亡,其危险性在于瘘可“全偷流”患者脑供血,严重时危及生命,需要紧急处理,以封闭瘘口,改善脑部供血,保护视力,准确及时的诊断十分重要,可避免由于贻误治疗而导致严重后果。CCF还需与一些眼科疾病如眼眶肿瘤、炎性假瘤、血管畸形、Gravse眼病、海绵窦栓塞等相鉴别,若扩张的眼上静脉不能压缩,可能是眼上静脉血栓或海绵窦血栓,若扩张的眼上静脉既无搏动也不能压缩,应怀疑眶内占位性病变,如肿瘤、炎性假瘤、甲状腺相关眼眶病变等[4]。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眶部肿瘤,海绵窦血栓虽也可造成眼上静脉血流反向,但两者绝无动脉化的频谱,以资鉴别[5]。

参考文献

[1]焦德让.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0(5):132-134.

[2] 李涛,张洪沛,万洁.首诊于眼科的颈动脉海绵窦瘘2例.国际眼科杂志,2001,(1)1:103-104.

[3] 王为农,李养军,杨新光,等.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眼部表现与血管内治疗.国际眼科杂志,2005,5(1):12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