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内科范文
时间:2023-03-24 14:22: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肾病内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肾内科;糖尿病;肾病;就诊特点
一直以来,糖尿病是人类疾病的一大难题,一旦合并了其它病症,那么这个难题无疑就会加大。这些年,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率有所抬头,尤其是其在终末期肾病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1]。随着DN的增加,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疾病负担,在该病的治疗上目前尚无特效且公认的措施。总的来说,对于DN而言,主要的防治目标就是要做好肾功能衰竭的发生与发展的预防。为了探讨肾内科DN患者临床就诊的特点,我院就接待的首次来诊DN患者展开了研究,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145例首次来我院肾病内科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全部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患69例,女患76例;年龄43-78岁,平均为59.7岁;含有11例1型糖尿病(DN)患者,134例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2个月――24年,平均为7.9年。
1.2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DN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患者的糖尿病病程、来肾内科就诊的原因、体质指数、眼底病变等,尤其是要对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等进行观察分析,比如说血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压、心脏并发症、血脂与肾功能情况等。
1.3统计学处理本研究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处理,采取t检验,以P
2结果
2.1到肾内科就诊的原因145例患者有131例属于内分泌科医生介绍后转到肾内科进行就诊,其中包括:肾功能衰竭75例,百分比51.72%;顽固性水肿53例,百分比36.55%;大量蛋白尿17例,百分比11.72%。
2.2主要治疗情况145例患者中采用胰岛素治疗的有119例,百分比为82.07%;剩余26例则采用口服降糖液治疗,百分比为17.93%。此外,采用1中降压药的患者有63例,百分比为43.45%(包括11例使用利尿剂,34例使用钙通道阻滞剂,11例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7例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82例患者联合采用两种及以上降压药,百分比为56.55%(大部分为钙通道阻滞剂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或者钙通道阻滞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
2.3就诊时的合并症DN的合并症在145例患者主要常见的有合并高血压、贫血、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感染及糖尿病心肌病等。具体而言,合并高血压125例,百分比96.21%;合并贫血99例,百分比68.28%;合并冠心病61例,百分比42.07%;合并心功能不全52例,百分比35.86%;合并感染49例,百分比33.79%;合并糖尿病心肌病25例,百分比17.24%。
2.4随访效果随访了3-6个月不等,在进行维持性血透的65例患者中,有20例死亡,百分比为30.77%,而在同期进入维持性血透的255例非糖尿病肾病患者死亡人数为26例,百分比为10.20%。两组病死率采用统计学分析可知差异性显著(P
3讨论
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严重情况下会给患者带来剧烈的身心影响。同时,糖尿病还会从不同的方面对患者的肾脏产生损害,从而引发肾脏病变。具体而言,其主要表现在肾小球硬化、小动脉性肾硬化及肾盂肾炎等,而在临床上,糖尿病引发肾脏病变会直接产生肾小球硬化症,这在临床上被称作糖尿病肾病(DN)[2]。不管何种疾病,若在晚期再进行就诊,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对于慢性DN患者而言,若到了晚期才到肾内科进行就诊,那么后果将十分严重,比如说会出现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最终就会造成肾功能的恶化。产生这种情况后,一般很难得到有效的纠正;同时,若采取肾替代治疗的时候,患者的身体状况不佳,而并发症又较多,加之还未做好透析治疗准备等,往往就会造成血管通路的困难。临床上,这些困难引发的后果往往是患者开始透析后而死亡率高居不下的主要独立性高危因素[3]。这些年,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得出了在治疗DN时,应以一体化综合治疗为原则,同时加强高血糖、高血压的严格控制,并且及时将代谢紊乱及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纠正等,当属防治DN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唐盛,闭闵,彭小梅,吴潮清,黄文坛,龚智峰.糖尿病肾病患者到肾科就诊时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04):441-443.
篇2
关键词:医院内感染;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肾功能不全;尿毒症
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8)03-0446-03
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是肾内科的常见病,患者常存在免疫功能低 下、营养状况差、防御机制削弱等情况,容易并发医院内感染。它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而且 往往导致病情加剧甚至死亡,给患者带来痛苦并增加治疗费用。因此,加强对医院内 感染管理有利于疾病的转归。笔者对本科2003年1月至2006年10月2468例肾病患者中2 51例院内感染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月至2006年10月2468例肾病患者中251例发生院内感染,其中男134例,女117例;年 龄12~79岁。查阅251例患者病历,按有关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院内感染情况进行诊断,并 对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1.2 诊断标准
1.2.1 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①大量蛋白尿,24 h尿蛋白量>3.5 g; ②低蛋白血症, 血浆白蛋白低于30 g/L;③水肿;④高脂血症;⑤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排除继 发性肾小球疾病。
1.2.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按美国风湿病协会1982年修订的SLE诊断标准。狼 疮性肾炎的临床诊断依据为尿检异常[尿蛋白(++)以上和(或)尿沉渣中每高倍视野红细胞>5个]和(或)肾功能异常,并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尿检或肾功能异常。
1.2.3 肾功能不全患者:根据血肌酐水平178~707μmol/L,未行血液透析者。
1.2.4 尿毒症:为终末肾患者,血肌酐>707 μmol/L,需规律血透维持生命。
1.2.5 医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参照王枢群等主编的《医院感染学》诊断[1]。
2 结果
2.1 4种疾病院内感染所占比例
251例院内感染患者的原发病种:LN46例,占18.3%;肾病综合征59例,占23.5%;肾功能 不 全(血肌酐
2.2 院内感染发生率
狼疮性肾炎总数110例,发生院内感染46例,院内感染发生率41.8%;肾病综合征总数316例 ,发生 院内感染59例,院内感染发生率18.7%;肾功能不全(血肌酐
2.3 感染部位
本研究院内感染中呼吸道感染居首位,上呼吸道感染占47.8%,肺部感染占22.7%;其次为 消化道感染、泌尿系、皮肤、软组织等。详见表3。
2.4 发生院内感染的时间
住院后发生院内感染最快的是肾病综合征患者,其次为狼疮性肾炎患者、尿毒症、肾功能不 全。详见表4。
3 讨论
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肾功能不全、尿毒症四种疾病为肾内科常发病,同时也是肾内科 发生院内感染最多的疾病。
本研究中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8.7%、41.8%,明显高于肾功能不全 和 尿毒症患者。文献报道肾病综合征发生院内感染最多占43.3%~51.9%,肾病综合征患者 院内感染率高,首先有疾病本身的因素,即大量蛋白尿使蛋白大量丢失,血清IgG水平下降 ,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紊乱,主要系补体旁路B因子下降及白细胞功能受损;其次大剂 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应用,抑制了人体免疫细胞功能,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很多国内外文 献报道[2,3],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尤其是联合应用易发生感 染,加重病情,合并症多,预后差,需高度重视。
SLE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严重的免疫功能紊乱,由于免疫病理损伤患者的皮肤 粘膜屏障,使病原菌入侵有了较为便利的途径;SLE患者吞噬细胞的作用减弱,补体成分减 少 ,NK细胞(自然杀伤)的数量减少、功能下降,IL-1、IL-2等细胞因子水平减低。上述因素 均 可导致患者的抗感染免疫力下降。此外,长期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肾脏病变的程度直接 影响SLE的预后。自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应用于临床治疗SLE以来,其预后已有明显改善,但由 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及长期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致免疫功能低下,易于导致感染[ 4]。
肾功能不全和尿毒症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0.1%、8.3%,明显低于肾病综合征、狼疮 性肾炎患者,但肾功能不全和尿毒症基数大,占院内感染的比例达24.7%、17.9%,几乎 与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相当。因此,也应重视防止肾功能不全和尿毒症患者院内感染 的发生。
造成慢性肾功能不全医院感染的因素很多。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浆中存在抑制白细胞活性 的多肽抑制因子,白细胞趋化性受损,导致中性粒细胞功能受损;慢性肾功能不全常伴有淋 巴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功能障碍,导致免疫功能受损;患者尿液生成减少,对泌尿道冲洗作 用减弱;同时慢性肾实质损害致肾内瘢痕形成,引起肾单位尿流不畅,致病菌易潴留繁殖, 而抗生素不易在局部达到有效药物浓度[5]。
慢性肾衰并血透患者院内感染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①免疫功能下降:长期血透患者有Ig G和IgM的轻度下降;即使在充分血透的患者,其抗体反应性仍有缺陷,对某些抗原、流感疫 苗的抗体反应明显降低。周围血中的淋巴细胞总数、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数减少;另外,血透 患者巨噬细胞吞噬作用降低;②营养不良:血透患者多有营养不良,特别是蛋白质缺乏,原 因是透析中丧失大量的氨基酸。蛋白质的缺乏导致淋巴细胞减少和功能的降低。
本组资料提示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同期住院的肾功能不全、尿 毒症患者,并且住院后至发生院内感染的时间也短。二者比较最大的差别就是肾病综合征、 狼疮性肾炎患者均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因此,激素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增加了院内感染发 生的机遇、缩短了院内感染的时间。管理好此类患者可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发生。本研究 院内感染中呼吸道感染居首位,上呼吸道感染占47.8%,肺部感染占22.7%;其次为消化道 感染。提示肾科医护人员要特别注意保持病室空气清新,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分室收治患者 ,对已有感染患者及时隔离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肾功能不全、尿毒症四种疾病的共同特点是 患者的免疫力低下,而以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使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后更为严重。要降 低上述疾病的医院内感染率,调整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是十分重要的,而要达到这一目的 ,治疗原发病是必须的。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正规有效的治疗可使大部分患者蛋白尿减 少,浮肿消退,血清白蛋白及IgG水平上升,住院时间缩短,免疫功能恢复,从而减少感染 的发生[6]。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要掌握好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指征、用量、用 法。静脉 注射丙种球蛋白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在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同时,尤其在冲击治疗 时应用对预防感染的发生可取得良好效果[7]。对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能降低 毒素、改善内环境、增强免疫力,能有效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王枢群,张帮燮.医院感染学[M].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 社,1990:116.
[2] 李弋南,张燕林.6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院内感染分析及防治[J].中原 医刊,2007,34(5):30-31.
[3] 白燕,任爱红,郭志玲. 236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临床研究[ J]. 临床荟萃,2006,21(21):1516.
[4] 王荔. 狼疮性肾炎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J].透析与人工器官,20 06,17(3):23-25.
[5] 林海英,张丽敏. 肾脏病院内感染的调查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 肾病杂志,2006,7(11):664-665.
[6] 梁智敏,陈锦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医院内感染的易感因素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4,5(5):291-292.
篇3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治疗以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自2004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504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500例正常妊娠者为对照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相比对对照组,病例组在剖宫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新生儿窒息、巨大儿、产后出血、胎膜早破、羊水过多、感染等的发生率均较高,患者空腹血糖值高于5.8mmol/L的其并发症出现率较高。结论 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孕妇及婴儿危害较大,应注重其日常护理。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内科治疗
妊娠合并糖尿病(GDM)指的是在孕妇妊娠前未发现糖耐量异常,而在妊娠后出现糖耐量异常情况,它具有易出现肾性糖尿、空腹血糖偏低、餐后高血糖明显等特点,在妊娠中晚期较为常见。由于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孕妇和婴儿都有较大的危害,为此应采取必要治疗措施来确保母婴健康。本文对我院自2004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504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4年6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了504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将其作为病例组,年龄为22~35岁,平均年龄27.4岁;选取同时期50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年龄为22~36岁,平均年龄为27.5岁。在孕期25周左右对患者进行检查,检查结果符合以下任一标准即可认定为GDM:①妊娠期间,空腹血糖值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大于5.8mmol/L;②50g葡萄糖负荷试验值大于11.2mmol/L且空腹血糖值大于5.8mmol/L;③OGTT试验结果中,有至少两项指标大于等于正常值。
1.2 治疗方法: ⑴ 合理饮食治疗GDM;GDM患者每日摄取热量应按照标准体重乘以110~125kj/kg.d计算,热量的摄入量随着孕期的增加而适当增加。后半期应当按照850~1000kj/d计算,并根据孕妇体重的变化而适当调节。饮食搭配应当合理,每日摄取的总能量中脂肪应占35左右、蛋白质占20%左右、碳水化合物占45%左右。每日摄取的碳水化合物中,应当有不少于6%的来自杂豆类、薯类、粗粮等血糖指标相对较低的食物;每日摄取的蛋白质中,应当有不少于50%的来自奶、肉蛋、鱼等,烹调用油应当采用玉米油、大豆油、橄榄油等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油。每日睡前加餐、晚餐、加餐、午餐、早餐的总能量分配为10~15%、25~30%、10%、50%、5%、15~20%。 ⑵ 适量运动治疗GDM;若GDM患者没有不适合运动的禁忌症存在,每日应当保证一定量的运动,特别是肥胖孕妇尤其应当注意。每次用餐结束后,可以进行30min的运动,运动时应注意心率变化,要求心率不能超过120次/min,严禁患者斤进行剧烈运动。 ⑶药物治疗GDM;若GDM患者通过运动和饮食治疗后血糖仍不能有效控制,则应当采取胰岛素治疗的方式。对GDM患者在用餐后2h以及空腹状态下的血糖指标进行监测,依据血糖变化来调节用量。若每日胰岛素的用量处于维持量,则应当对孕妇每周进行一次血糖检查。
2 结果
相比对对照组,病例组在剖宫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新生儿窒息、巨大儿、产后出血、胎膜早破、羊水过多、感染等的发生率均较高,患者空腹血糖值高于5.8mmol/L的其并发症出现率较高。
3 讨论
目前,医学界对于GDM出现的原因还不是很清楚,相关研究结果表明,GDM出现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①遗传原因;通过对GDM患者家族情况调查表明,若患者的母亲患有2型糖尿病,则其女儿患GDM的可能性就较高。②胰岛素作用的结果;患有GDM的患者很可能存在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或者胰岛素抵抗,进而使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分泌量降低,影响患者的正常糖代谢。③氧化应激引起GDM;如果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增高过大,就会使患者体内的超氧化物增多,这可能就是糖尿病出现的生理基础。对GDM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进行测试发现其标志物的出现增多,这就表明氧化应激很可能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出现GDM。除此之外,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怀孕时年龄大于35岁、死产流产史、GDM史、明显肥胖史等都有可能是GDM出现的原因。
通过对本院GDM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可得:相对于对照组,GDM患者出现剖宫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新生儿窒息、巨大儿、产后出血、胎膜早破、羊水过多、感染等的几率较大。为此,对于已经确诊患有GDM的孕妇应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主要有适量的运动治疗、合理的饮食治疗、以及对饮食和运动治疗效果不显著的采取胰岛素治疗,进而使GDM患者的血糖水平达到合理水平。以上三种治疗办法中,合理控制患者的饮食最为主要,通过饮食控制可以使患者的血糖值趋于稳定;GDM患者适当的运动可使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患者的脂肪和肌肉组织中,使得患者的胰岛素反应明显增强,加快体内糖代谢,进而达到降低患者血糖值的目的;采用胰岛素来治疗GDM患者,应用后效果明显。对于病例组患者在产前进行了空腹血糖水平测定,测定结果表明:孕妇的FBG值大于5.8mmol/L的,其出现剖宫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感染等的几率要明显大于FBG小于5.8mmol/L。这表明通过合理的治疗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母婴出现并发症的几率。
综上所述,对于GDM患者应注重日常管理,合理控制饮食,每天适量运动,必要时进行胰岛素治疗,有助于确保母婴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蕾,高立华. 以饮食控制为主治疗妊娠糖尿病46例临床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01) :78-79
[2] 郭玉萍,阎晓阳. 妊娠糖尿病及母婴风险的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 2010,(35):143-144
[3] 黄建芬,林邯枫,郭正琴,刘宗玉. 妊娠糖尿病与孕期体重指数相关性的回顾性分析[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19):176-177
篇4
【关键词】 优质护理;神经内科病房;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
卫生部于2010年1月启动了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 目的是为全面加强临床护理, 改善护理服务, 促进护理工作“贴近患者, 贴近临床, 贴近社会和夯实基础护理, 提供满意服务”[1]。江西省上高县人民医院积极响应了上级领导号召, 于2010年6月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正式启动, 神经内科为第一批优质服务示范病房之一。通过严格正轨化运行,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院神经内科病房, 床位共56张, 全科共有护士16名, 其中护士长1名, 责任组长2名, 轮班护士8名, 培训护士4名, 电脑医嘱录入护士1名。
2 方法
2. 1 改变传统的排班模式 排班上采用APN三班交接班方式, 交接班次数由原来的5次减少为3次。排班人员的调整, 除原来轮班护士外, 另增4名培训护士, 2名责任组长。
2. 2 实施护士长带领下的组长负责制管理模式 根据护士的职称、年资、能力、教育与培训能力, 将护士分为两个工作小组, 每组工作由责任组长负责。责任组长通过民主评议上岗, 形成了“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培训护士”的层次结构。责任组长负责本组患者的全面护理工作指导, 协助护士长做好护理单元的管理工作, 开具护嘱, 协助责任护士完成治疗, 指导并协助培训护士做好危、重患者的生活基础护理, 与责任护士共同做好本组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责任护士每人分管6~8张床位, 主要是运用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 正确执行医嘱, 完成治疗, 书写各种护理记录单, 进行健康教育。培训护士在组长指导下认真执行护嘱, 提供优质、安全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 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各组员共同协助完成本组患者的所有治疗、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等, 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 护士长针对责任组长反馈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进行点评, 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及效果。
2. 3 强化基础护理 组长协同培训护士严格执行基础护理服务规范, 认真做好重、危患者的基础护理。这打破了以往由家属或护工完成基础护理工作的局面, 使患者从生理与心理上都得到帮助和关心, 使其感到舒适、满足并减轻家属的负担, 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
2. 4 加强入院宣教, 使患者尽快熟悉病区环境, 消除陌生感, 尽量缩短护患间的距离实行“笑脸”服务, 灵活运用沟通技巧, 进行健康知识教育, 责任组长负责指导并检查本组经管护士的护理和健康教育质量, 指导各级护士严格按护理程序工作并参与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疾病的种类和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及患者的接受能力, 而实施个体化教育。适时听取患者及家属对教育的意见, 分析原因, 及时调整, 直至实现教育目标。
2. 5 竞争促进进步 两个责任组竞赛, 每日组长检查组员工作的质量, 每周护士长进行优质护理专项检查, 监督各组工作情况, 每月护理部不定期进行护理质量考核。其结果显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 满意度调查满意率每次达到100%, 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大为降低, 经压疮报卡统计, 2010年压疮发生率为23.8%, 2011年压疮发生率为7.5%, 2012年压疮发生率为2.5%。患者坠床、跌倒发生率为零。
3 结果
优质护理服务实行后, 规范了服务, 基础护理大为提升, 责任制整体护理大大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 患者的满意度明显得到提高, 护患关系更加亲密, 体现了护士的自身价值。
4 讨论
质量是医院客观的生命线, 若护士管理没有重点, 缺乏针对性, 往往导致护理人员对质量不够重视, 护理质量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2]。优质护理示范工程重在提高患者满意度, 体现了以人为本, 以患者为中心, 努力提高服务水平的现代化管理意识。要使护理工作更加人性化、科学化, 更符合患者的需要, 实现了由以往的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的转变, 赢得了患者和社会的理解、尊重, 改善了护患关系,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达到了护理服务质量最终目标: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医院满意、医生满意。
参考文献
篇5
1 更新观念,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是进行健康教育的基础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要强调预防保健,从过去的被动执行变为主动工作,这就要求护士不断学习,掌握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使自己的知识水平能适应健康教育的需要。同时将这些知识传授给患者,使之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改变以往不良的健康行为,把健康教育付诸行动,使健康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2]。
2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实施健康教育的保证
与患者建立友好融洽的合作关系,给予患者细致周到的护理,了解其思想,倾听其需求,满足合理的要求,真诚相待,从而提高健康教育的可信度,使健康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
3 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常见症状的处理、用药指南、自我防护技能等,并制定各种宣传手册、宣传卡片、病区设有宣传栏,内容要语言简练、通俗易懂,易于患者及家属接受。
4 健康教育的方法
4.1 入院时健康教育 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不同的健康教育,对于病情危重的急诊患者,不宜过多宣教,待病情稳定后再向患者说明,而对于慢诊患者,应详细介绍病区的一般情况和入院须知,使其消除陌生感和焦虑不安的情绪,尽快转换角色,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4.2 急性期健康教育 此期患者病情重,家属及本人急需了解病情的相关信息,不知如何配合治疗和护理,这时宣教应重点突出,消除紧张紧张情绪,让他们对病情及愈后有一定的了解,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
4.3 恢复期健康教育 此时患者病情稳定,情绪稳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倾听及参与健康教育,也更容易接受其内容,护士应系统、全面、详细地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如疾病常见诱因、饮食、休息、康复锻炼、用药指导等,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自我护理活动[1]。
4.4 出院时健康教育 为出院患者提供详细的健康指导,包括复诊时间、用药指导、饮食卫生、休息、康复锻炼及预防并发症等,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促进机体功能的康复,建立健康行为,巩固住院治疗及健康教育的效果。
5 体会
通过对患者的健康宣教,体现了人文关怀,和谐的护患关系是创造良好的治疗和护理的前提,只有充分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连续的、全面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在疾病知识、预防保健、心理知识、康复指导等方面的需求得到了满足[2]。同时也改善了患者的健康状况,纠正其不良的健康行为,有益于疾病的康复。
参 考 文 献
篇6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耐药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指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后48h或停用机械通气、拔出人工气道48h内发生的肺实质的感染性炎性反应,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作为医院获得性肺炎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类型[1],需要的诊断工具较多,面临的诊断困难超过其他任何一种医院感染[2]。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通常病情复杂,尤其是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感染发生率高,再加上近几年病原菌耐药情况严重,抗感染治疗难度增加,极易导致病情加重,一旦出现多器官衰竭、脓毒血症等情况,患者死亡率将大大增高。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和参考,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1日至2019年3月1日入住本院神经内科的346例使用呼吸机患者其中男177例,女169例;年龄60~78岁,平均(65.23±11.26)岁。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诊断标准
根据2005年美国胸科学会与感染病学会联合颁布的《医院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医疗保健相关性肺炎指南》[3]及参照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2013)》诊断[4]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1.3标本采集及处理
一般要求于清晨8:00—9:00且尽可能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已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应在药物半衰期过后采集。使用密闭式吸痰法[5]留取痰标本,必须注意采集标本时尽可能避免咽喉部正常菌群的污染,标本量应大于或等于1mL,并及时送检,从接收到标本的处理不超过2h[6-7]。处理要求:涂片低倍显微镜观察白细胞大于或等于20/视野,为合格标本,分别接种血平板、麦康凯、巧克力平板于37℃培养18~24h后观察。
1.4设备与药敏试验
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DL-96A(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参照美国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2017年推荐的药敏试验方法进行,以保留同一患者相同细菌第1株的原则剔除重复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和自动化仪器法,E试验条作为补充,统计分析抗菌药物耐药情况。质控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2结果
2.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病原菌构成比
346例使用呼吸机的患者,确诊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56例,感染发生率为16.18%,共检出病原菌65株,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见表1。
2.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
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为55.45%,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为7.27%;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26.76%,对多黏菌素B则全部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为66.67%,多黏菌素B则全部敏感。见表2。
篇7
现将2005—2008年带教护生的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科室规模 在编床位35张,年收治病人四百余人。
1.2 护理人员分布 13名护理人员中,主管护师4人,护师4人,护士5人。
2 带教方法
2.1 带教老师的选择 实习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以后护理质量。带教老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护生的学习,所以要选择工作责任心强,护理技术过硬,具有一定示教能力和临床工作表现突出的护师进行带教。带教方式实行一对一的形式。在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应以身作则,以言传身教为护生做表率。在临床工作中,按照教学大纲,采用理论示教现行,从实际出发,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讲授形式。
2.2 带教时间的安排 护生在神经内科病房一般实习4周,我们根据实习计划对带教工作进行全程安排。
第1周,以看为主,熟悉环境和常见病。护生刚进入一个陌生环境,情绪一般比较紧张,特别是从学校到医院的最初阶段。我们首先要介绍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带领他们熟悉病房环境,了解神经内科的护理重点。结合以往实习中的教训,将需注意的问题介绍给护生,并做出示教,让护生有一个明确的感性认识,然后跟随带教老师工作。此阶段以看为主,主要了解工作程序,使护生对下一阶段的实习工作有全面的了解。
转贴于
第2周,在老师的带教下,参加一些基础护理,对危重病人的病情要了解熟悉,掌握疾病的发病机制,带教护生学会观察病人意识、瞳孔的变化,培养护生对病情变化观察的敏锐性。
第3周,护生和老师一起操作,以护生为主,老师为辅。对于不正确的操作,老师应及时指出并纠正,使护生掌握规范的操作技术,同时要求护生熟练掌握神经内科的护理常规。在老师的指导下,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培养护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4周,护生单独操作,老师“放手不放眼”。让护生熟练地掌握基本操作后,培养护生对危重病人的护理和急救病人抢救的能力,讲解专科常见急救病人的抢救程序,以及抢救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抢救中护士的职责等,培养护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篇8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2(c)-133-01
神经内科脑出血病人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健康教育可以使病人及家属更好地配合治疗,现将我科对186例脑出血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5年~2007年8月我院经CT或MRT证实脑出血病人186例,男115例,女71例,年龄38~80岁,平均61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18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89例,初中及以下97例。经临床治疗与护理,并实施健康教育后,治愈111例,占60%,留有后遗症者56例,占30%,死亡19例,占10%。
2 健康教育方法
2.1语言教育阶段
在病人入院时即由专业护士热情接待每一位病人,要主动介绍病房的环境、《病人住院须知》等以及负责的医生和护士,使病人较快适应医院的环境,营造一种安全感和亲切感,使其以最佳的身心状况接受治疗。此法最直接、最简捷、效果好。
2.2 书面教育阶段
在护士收集资料时,深入了解、评估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五个方面因素,考虑健康行为反映的问题,运用护理程序,有计划、有步骤地为病人服务,准确地找出病人的需要。用心照料,用情温暖,减少病人的不安心理;发健康教育卡片,内容有防治措施、检查的一般知识、饮食与热量、用药注意事项等。
2.3 宣传板报阶段
在病人治疗期,护士制作活动性板报,内容定期更换,力求版面新颖,供病人及家属阅读。要满足不同心理特征的病人,重点讲明疾病的危害性及预防的重要性,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要热情、耐心地解释,要尊重少数民族病人的生活习惯,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
3 教育内容
3.1 疾病知识
对急性期病人或家属初步介绍疾病诊断、病因、临床症状、诱发因素、治疗方法、用药注意事项、功能锻炼方法和预后;有高血压病史者要观察血压的变化。使病人及家属对疾病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正确面对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3.2饮食教育
昏迷、吞咽困难病人应予鼻饲高蛋白、低脂、丰富维生素的流食,防止误吸引起肺部感染及营养不良。对尚能进食者喂食不宜过多过急,注意一口量,待上一口完全吞咽后,再给予下一口,同时教其做吞咽的动作,并给予鼓励性语言,遇呕吐、反呛时暂停进食,轻拍后背,抬高床头;要高度注意有无窒息发生。能进食者给予易消化吸收的流食或半流食。病情平稳后可进普通饮食,但一定要限制盐的摄入量,每日食盐摄入量应在2~5 g,少食高脂饮食,多食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芹菜、韭菜等,可促进肠蠕动,防止大便干燥,每天保证充足的水量。
3.3休息与活动教育
急性期遵医嘱绝对卧床休息。翻身时注意保护头部,动作轻稳,以免加重出血。抬高床头15°~30°,减少脑部血流量,减轻脑水肿,昏迷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取下活动假牙以防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肢体功能位,保证病人安静休息,各种治疗和护理集中进行,严格控制探视人员。如有瘫痪肢体,恢复期要做肢体功能锻炼。
3.4诱发因素及临床表现教育
本病以50岁以上的高血压病人多见。多在情绪激动、兴奋、排便用力、摔倒、运动过剧时发作,少数在静态发病,气候变化剧烈时发病较多,起病前多无预感,仅少数发病前有头痛、头昏、动作不便、口齿不清等症状。发病突然,一般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高峰。多表现为头昏、头痛、恶心、呕吐、偏瘫失语、意识障碍、二便失禁。因此,应积极控制高血压,坚持服药、劳逸结合、戒烟忌酒等。
3.5 对家属的教育
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及外界的不良刺激与疾病形成密切相关,加之这类病人多有焦虑、抑郁、易激动等心理特点,亲属要给病人以理解、支持、关爱。指导家庭成员细心观察各方面的变化,了解其需求,协助病人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加病人恢复生活能力的信心。
3.6心理指导
病人因突然瘫痪、卧床不起、失语、构音困难而不能表达感情,早期表现为焦虑、易伤感、易激惹。后期出现抑郁、悲观、退缩等。对病人的心理变化应予充分的理解,尊重、关心病人,同情他们的疾苦,满足他们的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病人的信任并让病人对所患疾病有正确的认识,稳定情绪。
4出院指导
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二便通畅,饮食清淡,戒烟忌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休息,适量运动,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定期复查。高血压病人应坚持长期服药并定期查血压,了解血压情况,防止再出血,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曲维香. 病人健康教育指导[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6.
篇9
【关键词】内科疾病;急诊患者;病种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2-049-03
急诊医学在2l世纪作为一门有前途的新兴学科,在满足群众急诊医疗服务需求和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急诊科作为急诊医疗体系的中间环节在危重急诊患者的抢救丁作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同地区、不同医院急诊科的建设和工作重点有较大的不同,我院急诊科内科抢救室与外科抢救室分开设置,外科抢救室常常空闲,等候重型外伤患者,而内科抢救室经常加床,使用率明显高于外科抢救室。本研究通过对急诊内科抢救病例进行统计分析,从中获取信息,希望能对本地区急诊急救工作的合理安排和科学管理以及医疗防治重点等方面提供客观依据。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在本院急诊内科抢救治疗并记录完整的1289份病例,其中男性761例,占59.04%,女性528例,占40.96%,最小年龄8岁,最大年龄89岁,平均年龄61.45+12.84岁,60岁以上患者712例,占55.24%。
2 统计方法
用统计软件SPSSl7.0进行统计学处理.对入院抢救急诊内科病例按病种进行统计学描述,按月份作病例线性分布分析。
3 结果
3.1急诊内科病种情况(见表1)。
3.2按月份作病例线图分布分析(见图1)。
4 讨论
4.1急诊内科疾病的病因及病种特点
急诊工作是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寿命息息相关。本组资料提示。内科急诊中以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神经内科病人占多数,达67.56%,而休克、猝死、中毒、癌症晚期及其他只占急诊病人的32.44%,可见内科急诊仍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这要求急诊内科医师必须是全科医师。疾病的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低,冬春季高,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似,此类患者老年人(>60岁)居多(55.25%),这可能与寒冷及呼吸系感染使病情加重有关。心、脑血管意外是内科急诊最常见的危重病,其发病急骤,尤其是脑出血,病势凶猛,病死率高,有资料显示人院时有意识障碍者的脑出血病人病死率为72.54%,意识障碍的程度可反映脑损害的程度,意识障碍越重,病死率越高。另外,不同年龄组具有不同的病因:低年龄组的病人中以中毒、严重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肠道感染、休克型肺炎)为多见。自40岁以后,心、肺、脑疾病发病率逐渐增高,在本组病例中,60岁以上占一半以上。这些病人多为慢性心肺疾病的晚期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功能不全、呼吸衰竭、急性脑血管病、严重的心律失常等,而感染常为器官功能衰竭的诱因。
4.2加强急诊内科院前急救工作
篇10
【关键词】神经内科;猝死;临床分析;肺病病变
猝死指的就是意想不到的,非外力作用而引起的一种突然死亡现象,由于其发生的突发性特征,因此,即使是住院的患者也常因抢救不及而导致患者死亡。文章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2年4月神经内科20例住院病人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回顾性的分析20例患者在猝死前的临床症状,并对其发生猝死的原因进行有效性分析,现将分析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文章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2年4月神经内科20例住院病人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中男12例,女8例,患者的年龄均在60~80岁之间,平均年龄是68±4岁。所有患者中,有脑梗死患者12例,格林巴利患者2例,蛛网膜下腔、脑出血各3例。并且所有患者有3例患有有冠心病史,12例患有高血压病史,10例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和慢性支气管炎。
1.2方法
对所选取的2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在发生猝死前的临床病症、治疗记录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该20例患者发生猝死的原因与发生猝死的时间。
2结果
所选取的神经内科20例住院患者发生猝死前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发现该20例患者发生猝死的原因有:①中枢性呼吸衰竭10例,占总患者人数的50%;②肺栓塞4例,占总患者数的20%;③心源性猝死4例,占总患者数的20%;④不明原因2例,占总患者数的10%。同时所有患者发生猝死的时间在当天10h之内的有15例,发生在10h以后的有5例。
3讨论
神经内科的住院患者多为老年人,普遍存在着意识障碍、肢体行动不便且反应迟钝的特点,因此,在住院期间存在的安全隐患很多,任何一种情况都可能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从而给病人带来痛苦,严重者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而猝死又是一种突然发生的,非暴力性的,在人们意料之外的自然性死亡事件。在本此研究的20例神经内科的患者在住院期间病情均处于稳定或明显改善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猝死变化,因此,为找出该20例患者突发猝死的原因,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了有效的分析。
有5例患者在猝死前突然表现为大汗淋漓,出现呼吸不规则的情况,且患者的双侧瞳孔发生缩小或不等大的变化,然后呼吸突然停止,随后心跳也停止了;此外,还有4例患者在猝死前同样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经过对其血气进行分析,提示为出现低氧血症,且D-二聚体表现为升高症状,未对其进行肺部螺旋CT增强扫描就发生猝死,因此,在临床上考虑为肺栓塞[2];另有2例患者由于是在睡眠中猝死,因此,原因不明。在所有的20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属于长期卧床患者,患者发生猝死的时间在当天10h之内的有15例,发生在10h以后的有5例。
对所有患者猝死前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可将该2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猝死的原因分为四个:①中枢性呼吸衰竭10例;②肺栓塞4例;③心源性猝死4例;④不明原因2例。其中,由于神经内科的患者多为老人,且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肢体不便、反映迟钝等,因此,患者需要长期的卧床修养治疗,从而容易形成血栓并导致肺栓塞,因此,在本次研究中就有4例患者发生肺栓塞情况而导致猝死,占了总患者人数的20%。同时,在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有不少患者患有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等,而该类患者又经常会发生心瓣膜病变或心血管病变,或者是引起其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诸如心律失常、心电复级改变等异常情况,从而导致出现心源性猝死,特别是对于那些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其心、脑、肾等血液供给的自我调节能力大大的下降,而在夜间发生血压下降的情况较多,从而易导致患者出现心脏和肾脏缺血性症状。在本次研究的患者中,有4例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占了总患者人数的20%.
此外,通过对20例患者发生猝死的时间进行统计,发现患者的猝死时间多在当天的0h~10h之间,因此,清晨是本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猝死的高发时间。而临床上对患者发生猝死的时间进行研究表明,清晨5时59分是卒中后死亡时间的高峰期。就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清晨患者的神经激素和神经递质的调节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而加剧了患者的神经细胞的死亡和机体应激能力的下降,并使患者的病情恶化。同时,清晨时期,医护人员都比较疲惫,疏于对住院患者的观察和护理,且患者由于在夜间时血压是处于最低的状态,而到清晨又急剧的上升,这样一个强大的发差也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塞症状,从而诱发猝死[3]。
综上所述,在神经内科患者在住院期间,医务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心脏、肺部病变等症状变化的严密观察,并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减少猝死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灵芝,金国飞,柯绍发.神经内科住院病人20例猝死原因的临床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9,9(6):466-467.
[2]王朝蓉.28例内科住院病人猝死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护理杂志,2009,5(1):16-17.
[3]周艳红.护理安全管理在神经内科住院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9(8):22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