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内科学范文

时间:2023-03-31 23:15: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西医内科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西医内科学

篇1

1.1教材编写相对滞后西医内科是将基础理论和临床紧密联系的学科,内容正逐渐向细胞分子生物学等微观发展,在疾病的发病机制上进展很快,而中医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多是在西医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再版周期长,知识陈旧,有的内容与西医七版《内科学》教材有出入,例如心绞痛一节,近年临床上较为广泛地应用不稳定型心绞痛一词,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塞和猝死之间的临床状态,指除稳定型心绞痛外的其他类型的心绞痛,包括了初发型、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和各型自发性心绞痛在内,其病理基础是在原有病变上发生冠状动脉内膜下出血、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或纤维蛋白凝集、冠状动脉痉挛等,故在七版《内科学》教材中,旧的心绞痛的分型方式早已淘汰不用,而把心绞痛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并引入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概念。但我校使用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新世纪第二版)仍然将心绞痛分为劳累性心绞痛、自发性心绞痛以及混合性心绞痛三大类,而劳力性又分为三类:初发劳力型;稳定型;恶化型;自发性心绞痛包括四种类型:卧位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中间综合征、梗塞后心绞痛,给学生学习造成较大的混乱感到无所适从。

1.2中西医思维方式不同由于在开设西医内科之前,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中医课程,不可避免地用中医观点来看待西医,而中西医之间有很多地方不能完全对应。如中医基础课程多数需要学生熟记,以达到熟能生巧,使学生养成按条例记忆的学习习惯,而西医课程的学习,很多内容重点是理解,应用思维与推理的学习方法,掌握的知识才能灵活运用。

1.3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因为中医与西医的学科特点明显不同,学生对为什么要在中医院校开设西医课程,很多学生存在疑惑,对西医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再加上很多学生忙于考研,对西医课程的学习抱着应付考试过关的心理。

2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教学改革

2.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优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详解难点教师在教学中起重要的引导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交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先拥有“一桶水”。这“一桶水”便是教学工作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出的要求。内科学理论来源于实践,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是对内科学教师的基本要求。只有具备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教师才能全面准确地领会教材,对所讲授的内容合理设置,重点难点突出,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定义准确,举例恰当,避免重复,使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如果教师的理论基础不扎实或不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则很难得心应手地传授知识。

2.2不断学习,知识更新,掌握最新动态近年来,由于基础医学的迅猛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改变,现有的《西医内科学》教材已不能完全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以心肺复苏为例,传统抢救方式胸外按压15次、人工呼吸两次,根据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会议的意见,现在这一比例调整为30:2,以突出强调胸外心脏按压的重要性,传统方式电击除颤是三次,而现在是一次电击,而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新世纪第二版)未作修改。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密切关注、及时掌握本学科学术发展水平的最新动态,不断拓宽更新专业知识,并将知识准确无误地传输给学生,充实教学内容,以弥补教材的滞后与不足。对教材中的不足或错误之处,不可含糊其词,照本宣科,应妥善处理。

2.3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一言堂,一支粉笔,一张嘴。内科学是一门涉及面较广的临床学科,传统的教学手段已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使计算机辅助教学得到空前的发展,使我们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传统的课堂以板书及口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变成以图象、动画等多种方法为主的教学模式,从而改变了学生靠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学习方法,变为直观面授,成为模拟环境中的真实感觉。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4树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从教学过程中获得的不应该仅仅是课程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要树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一言堂为师生互动,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21世纪的人才。目前我校正逐渐推行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以临床遇到的具体问题或具有代表性的常见病为学习起点,编写隐含大量信息的病例,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临床问题。学生课后通过自己动手查阅有关书籍,查找相关资料,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独立思考、分析和推理,对疾病作出诊断和处理,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由于这种知识是靠自己努力获得的,印象深刻,改变了以往“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还老师”的落后的获取知识方法,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发展智力和培养创造性的智能结构。

篇2

关键词SPOC;混合教学;西医内科学;思维导图;微课;MOOC

中图分类号:G648.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06-0110-03

1引言

西医内科学是研究内科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随着科学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内科疾病的疾病谱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目前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分析病情、解决实际具体病例的能力。目前教学多采用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此种方式优点是在单位时间内可以讲述大量知识,保证教学的进度;不足之处是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缺少学生参与和师生互动,容易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思维启发培养不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1]。

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意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此种教学模式下,对学生设置限制性准入条件。相对于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来说,SPOC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学习需求和学习情境,将资源和教学方式混合,督促学习者对课程的有效投入,保证了网络课堂学生学习的真实性与学习效果[2]。这种在线学习教学模式改革了传统教学方式,针对性强,教学效果良好。

本文通过在西医内科学教学中运用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效果比较,为临床医学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应用参考。

2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8级三年制中医专业1班、2班学生共125人作为研究对象。1班64人,為观察组;2班61人,为对照组。两个班初期入学时是按照高考入学成绩平行分班,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入学成绩、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教学方法

1)观察组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SPOC混合式教学方法,实施过程包括三步。

①课前任务。教师重组课程结构,通过系统化教学设计丰富的课程资源,如视频、图片、文本、思维导图等,设置讨论、测试等;学生登录平台进行线上自主学习,包括观看教师准备的知识点讲解视频,完成自我测试题,参与教师—学生、学生—学生之间的线上互动讨论。

②课中任务。教师进行课程导入,利用案例分析、项目驱动、探究式教学法等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共同研讨。各小组选出代表参与活动,表现形式不限,可以是口述、板书、借助PPT课件、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教师总结并给予评价,再提出新的问题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就疑难问题进行答疑和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进行归纳、梳理与总结。

③课后任务。学生进行知识点梳理,教师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进行干预和辅导,对学生作品进行考核评价。教师鼓励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或微课视频,学生相互观摩作品、制作习题。这也给了性格内向、不善表现的学生参与和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根据学生课前、课中反馈信息,进一步指导拓展知识,优化教学流程。

2)对照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结合病例讲授,按照大纲内容授课。

评价方法

1)理论考核。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笔答考核,分为基础理论、病例分析两部分,考核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临床病例分析处理能力。

2)问卷调查。学生当场独立并匿名填写“教学效果评价表”,了解两组学生对各自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问卷从提升学习意愿、提高自学能力、掌握理论知识、锻炼沟通能力、锻炼临床思维、培养团队精神、锻炼临床技能等七个方面进行等级评价。满意度等级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分别记为5至1分。共发放问卷共计125份,收回有效问卷125份,有效回收率100%。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對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两组均数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理论考核成绩:对理论进行笔答考核统计由表1可知,观察组病例分析成绩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基础理论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

问卷调查结果: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量化并统计由表2可知,观察组在提升学习意愿、提高自学能力、锻炼沟通能力、锻炼临床思维、培养团队精神、锻炼临床技能这六个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掌握理论知识方面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

4讨论

西医内科学研究人体各系统疾病的病因、诊断与防治,是临床医学中的综合学科,知识涉及面广,是临床医学其他学科的基础。SPOC教学模式的实施,基本过程是依托教学平台,变革传统的“课内传授知识,课后完成作业”的教学过程。SPOC是应用到小规模的实体校园(不限于校内)的一种课程教学模式,实质是将优质MOOC课程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借以翻转教学流程,变革教学结构,提升教学质量,既能充分发挥MOOC的优势,又能有效地弥补MOOC的短板与传统教学的不足。学生通过课前线上观看学习资源(如微视频、PPT课件、病例等),在线单独或协作完成知识的认知;课堂上通过小组汇报、讨论、解疑、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完成知识的内化;课后进一步巩固知识内容,并通过教师引领查阅相关前沿资料,达到总结提高的效果。

SPOC混合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将优秀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面授活动结合,重组教学结构、重构教学流程,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方式进行学习,充分体现“基于实践教育和学习”的理念,增强学生自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参与式学习,提高教学质量[3]。SPOC模式借助文本资料、图片、动画、动静态视频等多种表现媒体上的优势,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既通过线上交流实现在线提问、讨论,又在线下课堂通过师生面对面探讨的形式,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完成情感的交流,提高学习效率,增强临床思维能力,增进学生从医信心。

SPOC混合教学模式极大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从被动学习的接受者,转变为自我学习的管理者与知识创新的实践者[4]。SPOC混合教学模式将初步学习过程放在课前环节,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第一环节的知识认知、初步思考提问;第二环节即课堂面授,不仅理解记忆知识,而且要联系临床病例应用所学知识,同时就初步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讨论;第三环节即课后阶段,督促学生在巩固现有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就目前医学的新进展新方向查阅资料、了解医学进展前沿、深入思考,完成理论知识、实践应用、自主创新的飞跃。学生在此种学习模式下一步步进行自主思考和知识构建,不再完全依赖教师,可促进形成探究意识,更具有创造力。

SPOC混合教学模式对教师角色的转变亦提出新的挑战,促进教师从知识的简单传授者转变为知识学习的引导者与自由讨论的组织者[5]。目前多数地方高校现状是班级学生数量众多,师资队伍相对缺乏,教学上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需求。SPOC混合教学模式将教师的主要精力从重复性的教学活动中释放出来,用于从事具有更高价值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实现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监督者,对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细化与梳理,对在线视频内容进行详细设计,对课程难点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帮助学生解决在课程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6];及时处理了解每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特点,给出个性化的教育方式以及情感方面的支撑与鼓励。

本研究显示,两组在基础理论考核得分、问卷调查掌握理论知识方面评分,无统计学差异,体现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在单位时间内传授知识方面的效果值得肯定,可以做到很好的知识讲解传递。观察组病例分析成绩高于对照组,在授课方式评价,在提升学习意愿、提高自学能力、锻炼沟通能力、锻炼临床思维、培养团队精神、锻炼临床技能这六个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表示SPOC混合教学模式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临床分析能力、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在学生长远的学习成长中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篇3

关键词:中医内科教学;问题学习法;应用;分析

近年来,医疗科技水平持续提高,医师面对的问题日渐复杂化,对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随之,在中医内科教学中,教师必须以社会市场为导向,优化完善已有的教学方法,问题学习法被应用其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一、问题学习法

就问题学习法来说,是指以患者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独立解决问题的技巧,获取必要的基础与临床理论知识,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方法,即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在中医内科教学中,借助问题学习法,有利于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课堂教学实践的机会,积极、主动参与到相关议题讨论中,借助师生、生生互动,引导他们准确理解、掌握重要的中医内科学知识。就问题学习法来说,属于反推式学习法,向学生提供真实或者模拟的临床问题,引导他们自主“分析、探讨”这一临床问题,提出假设的基础上,寻找相关证据进行验证,来解决这一问题。在问题学习法作用下,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有效解决临床方面的问题,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医师“终生学习”方面的客观要求,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此外,问题学习法并不是特定的教育方法,以中医内科学教学特点、教学内容为切入点,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顺利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在中医内科教学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中医内科教学中问题学习法的应用

(一)合理选择与设计问题病案

在应用问题学习法中,问题是其关键所在,也就是说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都是围绕问题进行的。在中医内科教学中,教师要全面、客观分析班级学生各方面情况,结合中医内科特点、教学大纲等,系统分析和课程内容相关的某一病证,明确其临床上常见的证型,以古今著名医案、临床典型病案等为基点,科学选择和设计问题病案。在设计问题病案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该病案在临床方面的描述,优化调整课程内容,结合对应的证型,可以将某些重要的西医检查融入其中,便于探讨病证的鉴别诊断,促使班级学生在理解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某一病辩证施治,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二)以问题病案为基点,讨论病案

以“中医心血管内科”为例,在讲解“气虚血瘀型心痛典型病案”中,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问题病案,巧设问题情景,比如,为什么气虚会出现血瘀现象,患者又会出现哪些临床症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以临床上该病例核心问题为基点,巧妙导入这一新课题,促使学生迅速融入到新课题学习中。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已有水平,合理划分学习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一病案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教师只需要扮演好协作者、组织者等角色,积极引导、适当点拨,多鼓励他们大胆说出他们对病案的观点、看法,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中医内科课程的自信心。在此过程中,对于课堂上未弄懂的问题,学生课后要通过不同途径查阅相关资料加以解决,在下堂课上,教师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加以总结、分析,便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气虚血瘀发病整个过程,其病机、临床上具体症状以及治疗方案。

(三)注重学生课前自我学习

在应用问题学习法中,教师要意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便于他们大体了解中医内科相关知识点,初步理解其教学难点、重点等,在预习过程中不断探索、发现问题,有利于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也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新知识掌握情况,合理选择和设计问题病案,巧设问题情景,构建高效课堂,确保教学目标顺利实现。以“中医心悸疾病”为例,上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通过各种途径自主查找关于中医心悸疾病的相关资料,比如,证候、症状、常用药物,加以总结,提出相关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采用师生、生生互动的形式,展开针对性教学,解决学生自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掌握对应的中医内科临床知识。长此以往,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会不断提高,其团队合作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等也会有所提高。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发展浪潮中,中医医疗体系日渐复杂化,传统“师带徒”教学模式受到巨大挑战,必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中医内科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问题学习法的性质、特点等,加以灵活应用,充分发挥其多样化作用,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中医内科知识,完善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各方面素养,为日后深造学习乃至工作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龙富立,王娜,毛德文,邱华,张荣臻,黄晶晶.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02):220-221.

篇4

1一病一议,掌握规律:

内科病证名目繁多,经历了一个由繁而简的过程。如《内经》记叙的内科病证达二百余种;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确立了杂病脏腑经络辨证论治体系,提出了近四十种内科疾病之辨证论治,隋、巢元方《诸病源侯论》则记载了内科病证一千余种,至近代,作为中医院校教材使用的《内科学》则选择了常见病、多发病50余种,而近年出版的《实用中医内科学》则记载了一百二十个病证,如此众多的学习内容,要求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学完学好,确非易事。因此,在学习方法上,应抓住内科学体裁的特点,一病一议,各个击破,掌握规律。

如何掌握规律?即要掌握各个具体病证的发生发展及其治疗规律,并可用扼要的文字归纳出来以帮助理解和记忆,例如:

感冒:由外感风邪,肺卫不宣所致,当以疏风宜肺为大法,可用荆芥,防风、杏仁、银花、等轻清之品,故可归纳为:“感冒多因外感因,风邪袭表肺不宣,疏风宣肺为大法,轻而扬之随证施。”

又如咳嗽,有外感内伤之分,五脏六腑病变均可致咳,但必有肺气上逆的共同病机,治多以宣降肺气之品,可用止嗽散化裁。故可归纳为:“五脏六腑可致咳,肺气上逆总相同;外感内份分虚实,宣降肺气止嗽宜。”

再如水肿,前人有丰富的理论认识与治疗经验。可归纳为:“水泛肌肤水肿成,标肺肾本制在脾,阴水阳水两大类,利水消肿随证施。”此四句言明水肿之病因病机,分类及总的治则。可进一步归纳其具体的分型论治:“湿热壅盛疏凿饮,水湿二五(五皮饮合五苓散)风水婢(越婢汤)脾阳不振实脾饮,肾阳虚弱真武宜。”

    或者可结合学过的经典著作,从某些有代表性的条文入手领会某些疾病之论治规律。如黄疸:“黄家所得,从湿得之。”故“治黄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如痰饮,“当以温药和之”,以苓桂术甘汤为代表,则提示本病之病机是阳微阴盛,水湿不化,聚而成饮。淋证:“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故提示治疗上当以养阴清热通淋。

凡此等等,一病一议,抓住各个病证之发生发展及其治疗规律,这是学好中医内科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

2纵横比较,求同析异: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也是中医内科学的核心和学习的重点。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紧紧围绕这一重点,深刻理解,纵横比较,求同析异,才能灵活掌握而不为书本所拘。

在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辨证论治的有关具体内容分类比较,可采用下列几种方法。

2.1古今比较法:将历代医家至现代中医有关疾病辨证论治的主要观点进行历史比较。如关于水肿之治疗:唐宋以前偏于采用攻下法;宋代严用和《济生方》提出温肾法(济生肾气丸)与实脾法(实脾饮),补前人之未备;至清代李中梓《证治汇补》则强调采用汗、下、渗、清、燥、温等因势诱导,辨证论治;现代中医则从治疗慢性肾炎水肿的实践经验,突出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提高了疗效,通过古今比较,有一幅历史性的“总画面”,既有助于学者牢固地掌握有关理论,更可从中受到启发:实践出真知,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经验,更要敢于突破前人之框框,发展祖国医学。

2.2鉴别比较法:中医强调辨证,首先是鉴别。具体到中医内科学之内容分析,鉴别比较具体两个层次:一是病证之间的横向的鉴别比较,亦即鉴别诊断,如哮证与喘证、呃逆与噎膈、水肿与臌胀、淋证与癃闭、肋痛与胸痛、中风与厥证、癫证与证、痹证与痿证等,须从各个病证之定义、诊断依据人手进行鉴别分析:二是同一病证中有关证侯类型之纵向的鉴别诊断,如哮证之发作期与缓解期、喘证之实喘与虚喘、黄疸之阴黄、阳黄及急黄,水肿之阴水与阳水,淋证之五淋鉴别等,既有相同的症侯表现,又有各自的临床特点,既是辨证的重要内容,又是进一步分型治疗之前提。故善于运用鉴別比较法,才有可能抓住主要的辨证要点。

2.3比较分析法:对某一事物某一环节不同的侧面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发现不同类事物中的相同之处,或同类事物中的不同之处,求同辨异,从而加深对该事物之认识和理解。在内科学习中,通常有两个层次之比较分析法。

a 病机证治之比较分析。如感冒与外感咳嗽,均多由风寒或风热之邪致病,都可见风寒型与风热型,可谓病机与证型相同,但由于病机重点不同,前者偏于外邪袭表,后者以外邪犯肺为主,故症状主次不同,固而有不同之诊断,治法与代表方剂亦异耳:又如胃院痛,肋痛、腹痛均可见肝郁气滞型,治当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但具体之治疗方药又不尽相同,此异病同治,同中有异也。

b 证型判断之比较分析,目前之教材,为便于学习掌握,多辨病分型,一病数型论治。在各个证型之间,往往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而不易鉴别。如水肿之临床证型,其中有水湿浸溃与脾阳不振两个证型,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但若认真地进行比较分析,则可化难为易。

    全身水肿,舌质淡白:水湿浸溃型——阳水、实证、病程短;脾阳不振型——阴水虚证、病程长

    头面肿甚、肢体困倦——通阳、利水——胃苓散、五皮饮

    腰以下肿肾、手足不温——温脾、利水——实脾饮

同时,对于某些单个证型之判断分析、应抓住主要之依据、才能防止辨证失误,如寒性腹痛之辨证,可见下述表现

    ①腹中作痛、遇寒加重、得热则舒,苔白脉紧。

②腹痛急暴、喜温喜按、溲清便溏。

③少腹拘急冷痛,脉沉而紧。

④脐中痛不可忍,形寒怕冷,喜温喜按。

⑤腹中冷痛,手足逆冷,身痛恶寒。

⑥腹中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

其中,a是主要的辨证依据,为寒性腹痛的共同表性,具有定性之辨证意义。其余各项由于腹痛之部位或症状特点不同,具有定位意义。如a+b则为寒邪内盛型腹痛,当用正气灭香散温中散寒;a+c则为寒凝肝脉之腹痛,当用暖肝煎温肝散寒;a+d则为阴寒内盛之腹痛,当用通脉四逆汤温阳散寒通脉;a+e则属表里俱寒之腹痛,宜用乌头桂枝汤温里解表;a+f则属阴寒上逆之腹痛,宜用附子梗米汤散寒降逆。

通过纵横比较,辨析异同,有助于学者掌握内科疾病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掌握临床辨证之要点,打下牢固的内科理论基础。

3学用结合,熟练生巧:

前人曰:“熟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说明理论结合实践的重要性。在课堂理论教学中,按教学大纲要求,都将安排一定时间比例的临床见习,其目的是要求学生进一步深化巩固在课堂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加强中医内科基本功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智力开发。因此,必须重视临床见习的实践机会,学用结合,严格训练,熟练则能生巧,知常达变。

在临床见习中,其中最主要的关键环节是,掌握辨证论治的步骤与方法。要求能把以往学过的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理论知识融汇贯穿,并能把八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六经辨证、病因辨证、脏腑经络辨证等各种辨证方法融为一体,灵活运用。尽管内科各个病证均有具体的诊治要点,但如果不善于将其它各科的知识综合归纳,灵活变通,则往往事倍功半,难以提高。因此,尽快掌握辨证论治之步骤与方法就显得极其重要。关于辨证论治之步骤,可归纳为下述“六步法”:1、抓主症,四诊合参;2、明诊断,掌握规律;3、详辨证,病机为要;4、定治则,知常达变;5、议方药,谨守“四对”;6、析疗效,总结提高。(详见罗仁:“辨证论治的步骤与方法”一文,载于陕西中医函授,1987年第3期至于辨证论治之方法,一要掌握具体病证之诊治要点;二要灵活选择运用中医的各种辨证方法,如八纲、卫气营血、六经、病因辨证、脏腑经络辨证等;三要掌握各种辨证方法之共性,即病机辨证的方法:包括辨病因、辨病位、辨病性、辨病势的病机四辨方法。只有掌握辨证论治之步骤及其方法,才能举一反三,结合临床见习病例反复练习,熟练生巧、知常达变,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真正学好中医内科学。

篇5

教学医院的临床医师常常承担多重工作,临床、科研、教学,用于临床实习教学的时间精力有限。科室设立专门的教学秘书,详细制定临床实习教学计划,相对固定的带教老师,强化教学意识,建立统一考核标准,包括出科、操作技能、医德医风等各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教学梯队培养,由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亲自负责八年制实习同学带教,本医疗组内责任心强的高年资住院医师或进修医师、研究生作为补充。由于主治医师常常不参加一线值班,更多负责门诊及二线会诊工作,因此如果能够注意培养本医疗组内责任心强的高年资住院医师或进修医师、研究生的教学意识,作为临床值班、技能操作的具体教学老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助于住院医师本身的发展。此外,对于实习学生而言,临床带教教师是初次接触的临床医师,从医习惯、对患态度、工作作风都将从临床带教老师身上学来,并可能影响未来从医生涯;因此临床带教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医学知识,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自身品质和人格魅力直接对学生产生持久的影响。因此加强教师综合素质培养,强化教学意识非常重要。

2重视床边教学,注意基本功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查房质量

病房是培养医生最好的课堂,床边教学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最好途径[3]。日常三级查房时,引导学生从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中了解症状和体征,根据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帮助他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分析病情,从而更好的把课本知识和实际病例结合起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在日常收治病人的过程中还应注意技能培训,虽然八年制实习生经过诊断学学习,对于查体、问诊的规范性都有一定提高,但是带教老师在日常的查房工作中应根据各个患者的疾病特点,一一强调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问诊特点、鉴别诊断思维及病例书写,这样由点及面、由面及点可以增加学生对疾病的认识。同时系统规范实习医师肺部体格检查手法,提高查体水平,并针对不同疾病强调相关阳性、阴性体征所提示的意义。同时要让学生尽快熟悉开检验、检查单、下医嘱等具体工作,特别重视医疗文书的规范书写。呼吸科是一个操作较多的科室,动脉穿刺术、胸腔穿刺抽气(液)术、胸腔闭式引流术等,这些操作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学会,老师应该做到在术前讲解、术中指导、术后点评,增加操作规范性。此外,以PBL教学模式为指导建立教学查房制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主动思维,通过问题的自学、讨论到总结,以巩固所学知识,掌握思维方法。临床工作中选择典型的病例设计一系列渐进式的问题,包括基本理论、临床知识等方面,学生围绕病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收集第一手资料,同时根据老师提供的病史资料分析、得出初步答案,老师因势利导提供相应指导和补充,同时注意增加指南、循证医学方面内容,作为书本的有力补充。带教老师还可组织学生参加疑难危重病例的讨论,提前通知学生认真准备、踊跃发言,通过病案讨论使学生加深对疾病病例、病理、病生、临床表现、诊治的认识[4],同时有利于学生从老专家、老教授身上学习有益的临床思维和临床经验,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针对呼吸常见疾病、重要检查项目、基础知识开展专题讲座,提高专业知识

在呼吸科实习时间不长,接触的病例有限,单纯靠查房所见,往往会遗漏一些典型的病例、体征、影像学、病理资料。如果每次仅针对呼吸科实习同学开展讲座,听课人数过少,不利于充分利用时间,如果能够在整个内科实习的时间联合其他科室老师一起针对内科常见疾病、重要检查项目、基础知识开展专题讲座,每次常见人数10-20人,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到呼吸科应该包括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机械通气、抗生素临床应用、常用解痉平喘药物、GOLD、GINA等方面,针对呼吸常见疾病、重要检查项目、基础知识开展专题讲座,提高相关知识。

4充分利用PACS系统等教学资源进行影像、病理教学

呼吸内科实习的另外一个难点在于胸部影像学的学习,这需要解剖、生理、影像、临床等多方面知识的结合,而且需要对实物的观摩,我院近年新建的PACS系统极大的方便了教学,利用这种系统老师在任何一个终端都可以及时浏览患者的胸部影像图片、病理图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图片,又能够按照疾病种类随时调阅并向学生讲解,方便学生理解原本枯燥、模棱两可、难以理解的影像学描述,增加感性认识。此外,选择典型病例制作教学媒体,更有利于学生系统学习和复习。

5引入循证医学理念,组织读书报告会,培养文献检索分析能力

循证医学(evidencedbasedmedicine,EBM),是一种以证据为基础的概念和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应在现有的最好的临床研究基础上做出。八年制医学生大多具备一定文献检索能力,主动学习能力较强,针对这一特点,在他们出科前1周,可以根据病区病种和诊疗中遇到的问题,对每一批学生布置论题,也可以由学生自行设计,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的医学文献,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写出读书报告,组织读书报告会,请老师讲评,按照循证医学要求教会他们怎样提出一个可回答的临床问题,怎样利用学过的文献检索查询最新、最好的解决方法,并对获取的信息按照EBM标准进行评价,怎样用评价结果解决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如何将检索结果与病人的病情结合,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此外,医学期刊是医学科研、临床经验的载体,能及时反应医学研究的新进展,指导学生阅读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医学期刊,尤其推荐疑难病例讨论、教学查房、进修查房等栏目,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医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大有帮助[5]。

篇6

1 引用“原文”唤起情感

中医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只开设中医内科护理学,而不再单独开设中医内科学,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既要把内科各系统常见及多发疾病的相关知识讲解清楚,又必须把与疾病相关的护理措施阐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在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内容时,必须有所选择,重点突出,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作为同一系统疾病的发病机理,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疾病进行精讲,其他疾病的病因病机则可略讲,或采取自学的方式进行。

2 立足理论,强调实践,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中医内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密切联系临床实践是教学不可缺少的,因此,除了课堂上的案例讲解,我们还将课间见习、教学实习与讲授理论知识相结合,针对临床实例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对每个病证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思维、分析综合并得出结论。实践教学加深了学生对辨证施护的理解,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护理基本技能训练,并将课本上没有的新的护理成就和技术讲解给学生,启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成为既能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护理工作,又具备开展科研和教学工作能力的新型人才。

3 抓住病理变化,掌握病证的演变规律

病理变化是内科病证发生发展的根本,抓住主症就必须首先抓住病理变化,掌握病证的演变规律,将主症通过病理分析引入到证候中,使学生既学会诊断,又增强了综合思维的能力,最终根据疾病的本质特点,作出针对不同病证的特有的护理措施。例如:外感病证中风湿症初起风热之邪犯肺卫,出现寒热、咳嗽等症状;当外邪传里侵入气分,则见高热、咳嗽、咯吐黄痰或血痰,邪热侵入营血或热甚动风,可表现为持续高热、身热夜甚,口干不甚渴、心烦不寐,甚则神昏谵语、抽搐、斑疹,严重者因邪热内陷、正虚不能敌邪,出现邪热伤阴,阴液耗竭,及阳气虚脱等危象。抓住风湿邪热的卫气营血传变规律,就不难推断出它在各个病理变化阶段的症候特点。

4 讲好中医内科护理学绪论,引发兴趣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教师,更与知识传授的对象—学生密切相关,所以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关键作用。绪论课不仅是一门课程的开始,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开端,一堂成功的绪论课就会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比如将药物灌肠法和“葱管”导尿术的发明等故事,向学生娓娓道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形式上做到讲课声音宏亮,语言流畅,语速适中,用词准确)。规范(思维具有科学性)逻辑性,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教学艺术,以其独有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5 运用归纳,化繁为简,增强记忆

加深病因病机的记忆有助于理解掌握疾病的主要特征,教学中笔者采用归纳的方法来讲解这部分内容。笔者将内科病症中的所有病因归纳为外邪、饮食、情志和体质四种因素,外感病证的病因病机概括为人体在禀赋素质有所偏差失调,卫外功能减弱,肺卫调节疏懈、六,时行病毒乘袭而发病。这样可使繁琐散乱的内容简明,利于学生掌握。在中医内科护理教学中, 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因此,除了课堂上的案例讲解,我们还将课间见习、教学实习与讲授理论知识相结合,针对临床实例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对每个病证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思维、分析综合并得出结论。实践教学加深了学生对辨证施护的理解,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6 学生选编模拟试卷

笔者在上学期的授课过程中,尝试运用了这样一种方法。在每一章内容讲授结束时!安排学生们选编一套模拟试卷,试卷分数为100 分,主观题与客观题比例为6:4.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病例分析题。发放试卷,要求在3 天内完成(最好包括周六﹑周日),模拟试卷收上来,教师给予认真审阅,及时把优缺点反馈给同学们,采取这种做法的益处有以下几点:(1)使同学们对于所学的知识能予以全面的复习,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2)学生在思考选编试题的过程中,对于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共性和不同之处会给予新的理解,从而提高对知识的驾驭能力,逐渐学会学习.(3)帮助学生养成复习和总结的良好习惯。在选编模拟试卷过程中也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书写水平,可谓一举数得,在学期末通过对同学们不记名的问卷调查反馈来看,这是一种受同学们欢迎的教学方法。

在中医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和好评,但也存在着不足,比如因课时和受课条件所限,在授课过程中不能进行临床实践教学,使同学们只能跟着教师从理论上学习内科疾病的相关知识,这也是今后需要逐步完善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朱秋峰, 袁红斌, 蒋京京等. 麻醉科进修医生临床带教的体会[ 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6( 4) : 261.

[2] 黄焕森, 何荣芝, 高崇荣等. 麻醉学专业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J] .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5( 4) : 74 - 75.

篇7

[关键词] 医院;科学;内部竞聘;模式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4(c)-139-03

Discussion on how to set up a scientific internal competing model

SUN Yuping

Affiliated Hospital of Fuji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 Fujian Province, Ningde 3521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cly funded clinic reform in China, the management system on personnel selection and appointment related to hospital is now facing with the trend of reform. Internal competing, a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reform to the personnel, has its particular advantage in activating the stock ofhumanresource in hospital, improving the redeployment of personnel and selectingoutstanding people. On the base of the situation of the competing for head nurse from a class-three hospital, to discuss how to set up a scientific internal competing model with avoiding it end to failure.

[Key words] Hospital; Scientific; Internal competing; Model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医院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人才的竞争。内部竞聘作为一种有效的人才选拔手段,目前已被广泛认同并运用。内部竞聘是医院进行自身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手段,是指在医院内部,严格按照医院竞聘的方案和程序,通过信息、公开报名、笔试、面试答辩、技能考核、民主考核、综合测评及组织考察,选拔任用相关岗位人员的一种方式。

1 内部竞聘的优点

内部竞聘作为医院内部发掘人才的重要方式,它可以弥补外部招聘风险大、成本高的缺陷,尤其是在选拔管理层、执行层的岗位时它的优势凸显得更明显。目前,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在人才选拔上均采用外部招聘和内部选拔混合性的招聘策略,但在中层管理干部的选拔上还是优先考虑选拔内部的员工。鉴于内部竞聘的优势,本院在中层干部选拔上也侧重于内部选拔。本院连续几年的护士长选拔通过竞聘上岗方式都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而且实践也证明了竞聘上岗的护士长在岗位工作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这些成功的案例也激励了员工积极工作,踊跃参与竞聘,优化了护理团队。通过内部竞聘储备副护士长为本院旧院提升改造及新院病区的扩充储备足够的人才资源。

从本院内部竞聘的工作经验来看,内部竞聘除了可以弥补外部招聘的不足,成为本院选拔任用中高级人才优先选用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与外聘人员相比,内部员工更熟悉本单位及工作业务,缩短了磨合期。其次,单位对内部候选人的了解更全面,评价更准确,可以缩短技能及业务考核的时间。同时,他们通常不会受到外部单位待遇的诱惑,心里发生竞价之战的可能性小,因此对单位提出的待遇拒绝的可能性也小。再次,内部员工晋升产生的空位会成为有上进心员工的工作动力。员工的晋升还能传递这样的信息,出色的工作、高度的忠诚性和积极的上进心有晋升及发展的机会,这些有利于促进组织内部形成独特的招聘文化。最后,内部竞聘可以降低时间成本及经济成本,与外部招聘相比,广告宣传费用降低了,招聘周期缩短了,内部竞聘带来的初级职位的空缺招聘难度降低了,即使招聘到不理想的人员,对单位造成的损失也比不理想的中高级人才造成的损失小得多。

2 内部竞聘失效常见的几种原因

内部竞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它的基本要求是严格按照竞聘方案和程序进行,即每个参聘者有相同的规则并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它的基础功能是为单位内部选拔适合的人才。内部竞聘作为一种招聘方式必须遵循招聘的基本原则,岗位分析是招聘的基石,科学的岗位说明书是招聘的根据,正确的信息渠道直接关系着招聘的效果,人职相宜也是招聘的根本准则,后期跟踪评估对提高招聘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它的关键环节是考试、考核和考察。参聘者的状态、外部环境及主观努力,试卷及考题的可信度和可靠性,民主测评人员、主考官和竞聘小组成员的客观性,这些因素都影响着人才的选拔。因此,内部竞聘最大的关注点在于能否做到程序公正、过程公开、结果公平。由于各种原因,在内部竞聘中往往忽视了它的特点,使得内部竞聘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导致竞聘失效。在本院的护士长竞聘过程中,总结出竞聘失效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2.1工作重心偏离竞聘目的

内部竞聘共同目的在于人才的选拔任用。但各个单位竞聘的目的却是可以细化的。不同的竞聘目的,工作重心会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竞聘的目的可以分三种:一是人员调整优化,二是提拔新人,三是裁员增效[1]。若是人员调整优化,则工作重点应放在重新梳理、规范岗位设置,做好岗位分析,明确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离开了岗位分析,整个招聘工作就会陷入一种混乱的状态。岗位分析的两大功能无非就是为招聘提供选人的依据和向应聘者提供招聘要求。但绝大部分单位往往只注意到第一个功能而忽视第二个功能,认为只要知道了招聘依据就能从依据中获取招聘要求。事实证明了并非如此,招聘岗位的层次和应聘者的认知技能水平存在不对称性,这将导致应聘者不能准确获取招聘信息,从自身具备的条件出发,在心理上对自己做个筛选。只有做好了岗位分析,让应聘者正确了解岗位,使能人志士广泛参与竞聘,才能提高员工对竞聘的认同。若是要提拔新人,则在考核标准上看重素质能力、岗位任职计划和个人潜质,而不应过于看重资历和经验,积极宣传并激励年轻人参与竞聘。若是裁员增效,在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下,关键是设计好裁员安置办法。否则很容易导致竞聘失败。

2.2 候选人不足及内部人才开发缺失

单纯地把竞聘当成是解决人才紧缺的有效手段,而不评估内部人员的学历、知识、能力和素质,不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不重视人才结构的完善,在关键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人才断层,造成内部无人可选的尴尬局面。在内部候选人缺失的时候就要考虑采用外部招聘,否则将无益于单位的发展,也将使竞聘失效。

人力资源盘点是人才开发的基础,通过盘点,运用人事信息分析、人才测评等手段,依据单位发展战略,能对现有的人力资源数量、质量、结构等进行分析和诊断,从而了解内部人才的优势及劣势。面对职位的真空状态,是内部竞聘还是外部招聘,人力资源盘点工作就是判断指标。

2.3 人岗不相宜

人事匹配、人职相宜是人力资源招聘中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一条根本性原则[2]。许多单位在没有招到合适的人选时,退而求其次,也有部分单位在竞聘中难过人情关,使得竞聘操作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影响了竞聘的公平性,将不适合的人选放在错误的岗位上,只能误了单位也害了竞聘者。坚持人职相宜既是对单位负责,也是对竞聘者负责。如果让竞聘者就职于一个不相适宜的岗位,只会形成“彼得现象”[3],导致内部竞聘失效。

2.4 对“公平、公正、公开” 的竞聘程序把握不到位

能否实现程序公正、过程公开、结果公平是判断内部竞聘是否成效的重要依据。内部竞聘是一项具体的工程,从事先的宣传,方案的确定,竞聘小组成员的组成,竞聘各类表格的制定,考核方式测评方法的开展实施到后期结果的公开每一个过程都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管哪个程序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内部竞聘的失效。在我院护士长竞聘时,为避免因事前宣传不到位造成猜疑、担心影响到日常工作,我院通过院内信息栏、院内网OA平台、院周会、下发红头文件形式提前1个月进行宣传,以院长为中心组成了竞聘小组,以笔试、面试答辩、技能考核、民主考核、参聘者近3年的综合测评及组织考察为要素形成竞聘工作表,对竞聘者进行横向及纵向考核,最后通过院长办公会议讨论确定人选,并进行了公示。护士长竞聘的成功无疑是遵循了“公平、公正、公开” 的竞聘程序。

2.5 后期缺少培训及跟踪

尽管内部竞聘的应聘者对单位及业务有所了解,但科室及岗位之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简单地认为竞聘结果已经产生了,让员工拿着任职通知到新科室上岗就可以了,那就大错特错了。进行必要的培训,让员工认识到差异性所在及加深对新部门和岗位的了解,既有利于单位的发展,也有助于新上任者加深对新科室和新岗位的认识,快速地通过磨合期。竞聘成功后的一段时间内要对新上任者进行观察,通过对其工作绩效、态度进行跟踪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保证内部竞聘取得质的成功。

3 构建科学的内部竞聘模式

一次成功的内部竞聘就是组织能找到合适的人选,同时能够激励员工,提高员工的士气。要避免内部竞聘失效就要从内部竞聘的思想保障、平衡系统、竞聘程序三方面着手建立科学的内部竞聘模式。

3.1 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优化内部人员配置

内部竞聘的目的是选拔合适的人才到正确的岗位,优化人才配置。树立内部竞聘是促进内部人力资源开发,优化内部人才配置的观念是内部竞聘取得成功的思想保障。内部竞聘的前期准备工作就是要全面掌握组织的人力资源状况,而人才盘点就是重要的手段和工具。通过人才盘点可以提高人才使用效率,发掘员工潜力。定期组织内部人才盘点,能让医院领导清楚地认识到人力资源的现状,也能为单位内部战略规划提供内部人才素质等方面的信息,为内部竞聘中人才的合理调动安置提供依据。

3.2 搭建内部人才竞聘与选拔的平衡系统

正确的战略思想是内部竞聘成功的保障,而科学的选拔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构建一个从内部推荐、科学测评、正确决策、有效监督的完善用人机制,是解决人才需求与供给的长效方案。科学合理的内部人才竞聘与选拔的平衡系统,能保证内部竞聘的公平合理,明确各个系统在内部竞聘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才能推进选拔晋升程序的顺利开展。

推选系统,其主要职能有负责内部人力资源盘点,促进人力资源开发;负责岗位分析,形成正确的工作说明书;负责人才自荐或推荐,采集后备人选,制作候选人信息。测评系统,其主要职能有负责测评小组的选定;负责测评工具和方法的开发,提高测评的效度;负责对候选人进行测评。决策系统,其主要职能有坚持人岗匹配原则,将岗位设置与人才战略,组织需求与人才发展结合,科学合理进行人才决策。监督系统,其主要职能有负责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制度,构成科学合理的防范和纠错机制。以上四个系统相辅相成,有利于促进内部人才竞聘与选拔合理并科学的运作。

3.3 建立科学的内部竞聘程序

科学合理的内部竞聘程序应从前期准备工作,中期科学实施,后期跟踪反馈三个阶段进行,着力于竞聘岗位的确定、竞聘方案的设计及、竞聘委员会的组建、考核参聘人员和竞聘结果的公布及后续工作等方面。

3.3.1 确定竞聘岗位竞聘岗位的确定要根据组织内部战略目标,结合内部组织结构及岗位缺编情况选择适合的岗位进行公开竞聘。如何选择竞聘岗位应该考虑三个重要因素:一是否符合企业需要,是否符合企业的战略发展、企业未来的组织结构变化及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二岗位是否适合做公开竞聘,一般说来,中高层岗位才适合用来做公开竞聘;三是否符合企业文化习惯和要求,必须考虑拿出来做公开竞聘的岗位、相应的人力资源配套政策是员工可以接受的[4]。

3.3.2 竞聘方案的设计及竞聘方案包括竞聘思想,指导原则,竞聘委员会的组成,竞聘岗位及说明书,考核方式等。竞聘方案的设计最关键在于竞聘岗位说明书的编制,明确竞聘岗位的职位概述、工作内容、职权范围和任职资格。员工通过竞聘方案能获取准确的岗位信息,对岗位的认知度才能拿捏准确,结合自我认知,有的放矢参加竞聘,才能保障竞聘的岗位找到合适的人选。

竞聘方案公布反响效果好坏取决于渠道的广泛性、畅通性、可读性。公布竞聘方案的方式有:张贴公告、网络公布、电子邮件、发文通知、会议通知等。通过多渠道立体化公布,最大限度地扩大受众,必要时可以通过召开竞聘动员会,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并为员工解答疑虑,有效推进竞聘的开展。

3.3.3 竞聘委员会的组建竞聘委员会的组建为内部竞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竞聘委员会由评委组和工作组构成。评委组考官一般设置7~13人,通常为奇数,可以由内部领导、资深专家、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竞聘岗位的分管领导和用人部门负责人构成,对专业性极强的岗位,还可以邀请外部资深专家担任考核顾问。工作组成员主要由人力资源部成员组成,主要协调各个科室,组织竞聘工作开展,为员工答疑解惑,保障竞聘工作的顺利开展。

3.3.4 考核参聘人员对竞聘者的考察和考核是整个内部竞聘最重要的环节。科学的考核方法才能选拔出合适的人选,为提高考核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除了笔试、面试,许多单位还将无领导小组讨论引入内部竞聘,结合竞聘者的工作实际综合考察。相对于笔试来说,面试的主观性更难以把握,而合适的面试方式与准确的评分标准能有效弥补这一点。半结构化的面试灵活性和可操作性比较高也是多数单位首选的面试方式,主要有竞聘者演讲、考官提问、竞聘者提问三部分。操作关键点,关注每部分的时间分配和考题的效度。评分标准由管理控制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实施能力、团队建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组成。操作关键点,考官要关注对竞聘者的评价是对人与岗位的匹配度进行评价而不是对个体进行评价。无领导小组讨论是一种集体面试方式,根据给定的考题,深入考察竞聘者的综合素质包括灵活性、应变能力、处理人际关系技巧、合作精神和性格特点,其中操作难点在于考官对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全场把控和引导能力。

3.3.5 竞聘结果的公布及后续工作竞聘结果要及时公布以确保竞聘的公开性。对竞聘失利者返回原工作岗位后部门不能有任何的歧视,人力资源部要时刻关注失利者的心态和工作绩效,与其进行坦诚的沟通,让竞聘者了解竞聘与组织用人机制的关系,失利并不是失败,只是时机和岗位适用性的问题,让竞聘者明白自己竞聘的目的和思路,从而摆正心态,重新投入工作。

内部竞聘是一种新的人才竞争机制,打破了“人员能上不能下”的用人机制,实现了内部人才合理的流动,优化了内部人力资源的配置。但内部竞聘也是把双刃剑,稍有不慎,竞聘就会成为“走过场”、“走形式”。只有遵循程序公正、过程公开、结果公平,才能确保内部竞聘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只有精心运作,对选聘上的新人进行岗前培训,明确目标,鼓励开创新的管理模式,才能健全人力资源开发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彭波.竞聘的6大失效模式[J].中外管理,2004,5:19.

[2]贺炳红.内部招聘,防范“士气危机”[EB/OL].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2006-04-03).

[3]邢延国.彼得原理.卓越管理的88条黄金定律[M].北京:地震出版社,2010:74.

篇8

1.1研究对象

浙江师范大学大学体育课程健美操初级班2个女生班(分别为36人和35人)。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综合分析。1.2.2非实验设计由于教学班级的限制,不能采用随机和匹配等方法去选择和分配被试,不能主动操纵自变量,不能有效控制无关变量,因此,本研究采用非实验设计研究的固定组比较设计,采用观察、问卷调查、作业与记录分析等方法分析学生的行为态度与成绩。本研究在2011-2012年度对浙江师范大学大学体育课程健美操初级班2个女生班,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非实验设计教学实践。其中,实验组学生36人,控制组学生35人,实验组7人有健美操学习经历,控制组11人有健美操学习经历。实验组采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将课外体育纳入课程学习评价范畴,按课内外一体化模式实施教学,并进行相应的学习评价。考虑教学对象都为初学者,以低年级学生为主,结合本学期的体质测试任务要求,确定具体评价方案。实验组:专项技能(成套动作)占40%,体质测试(50m、800m)占20%,课外学习占20%,理论占10%,平时表现占10%。将课外体育锻炼、比赛表演、资源利用等课外体育学习与活动作为课外学习评价内容,并采用自评、互评与系统记录等辅助评价形式。控制组:专项技能(成套动作)占50%,体质测试(50m、800m)占20%,理论占20%,平时表现占10%。1.2.3问卷调查法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后,对实验组学生36人(一年级26人、二年级10人),控制组学生35人(一年级27人、二年级8人,1人特殊情况未参加问卷调查)进行了主观态度问卷调查。1.2.4数理统计法对调查结果和学生成绩进行数据整理,并利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课内外一体化”模式下学习评价系统构建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按教学组织与管理形式进行分类的一种体育教学模式[4]。对学生的课外体育进行引导与管理,并将课外体育纳入课程学习评价是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关键特征。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实施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协调统一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关部门、基层单位及广大学生的协同配合,才能形成切实有效的管理与评价机制。学校体育长期以来以课堂授课的形式为主,受传统观念,特别是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校体育课甚至可有可无,课外体育锻炼更是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因此,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外体育,建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从课程学习评价方面进行改革探索。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与校园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体育设施与场地器材投入的不断加大,以及体育俱乐部与学生社团的发展,使大学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条件日益成熟。课程网络平台的建设也为实现课堂内外的连接提供了契机,校园网络环境为非面对面教学与管理提供了保障,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平台,不仅实现教学资源的系统化建设,而且能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服务于学生的课余体育学习与锻炼。将学生选课、学分管理及学习成绩评定等教务管理系统功能,与校园一卡通、《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管理系统,以及专门的健身服务平台(包括课外学习与锻炼的监控与管理、同伴与教练的预约、健身方案的制定等功能)、体育俱乐部、课程QQ群等功能建设融为一体,发挥教务管理部门、场馆中心、体育运动委员会、俱乐部、学生社团等各职能部门的联动作用,构建具有长效机制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与学习评价系统,将学习评价系统融入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管理中,对学习行为实现引导激励、诊断鉴别、反馈调节等功能,真正实现“课内外一体化”教学。

2.2课内外一体化模式下学习评价改革实践效果分析

2.2.1学生对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接受程度调查显示:无论是实验组还是控制组,大部分学生对课外体育作为大学体育课程目标的认识是明确的。实验组一半的同学认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实施效果好或非常好,有1/3的同学对体育课程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管理持满意及以上态度。可以说课内外一体化教学能被大多数同学接受,实施效果也被多数同学认可,但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效果及教学管理还需进一步提高与完善。2.2.2学生对课内外一体化学习评价的接受程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课程学习评价的改革,学生对学习评价的接受程度也关系到学习评价的执行效果。从两个班级对课内外一体化学习评价的态度来看,课内外一体化学习评价满意度较高,说明课内外一体化学习评价具有积极意义。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与热情得到不断改善,总体认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效果。2.2.3学生对课外体育评价内容的选择从赞成课外体育作为大学体育学习评价内容的比例来看,课外体育作为大学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内容基本得到认可。学生对课外体育评价内容的按选择多少依次排序是(见表7):体育锻炼、比赛表演、知识学习、社团活动、体育欣赏(与社团活动相同)、资源利用、运动训练。可见,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意义与价值具有较深刻的认识。2.2.4学生对学习评价采用互评方式的态度评价方法的选择是课程学习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在对健美操成套动作评价和学习态度评价中采用了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结合教师评价计算最后得分。学生对运动技能与学习态度两方面采用互评,以及互评指标与评价具体方法上的态度,明确表示反对的极少,但表示赞成及以上的人数都未过半(见表8、9、10、11)。可见,互评方式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互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一般,互评方式产生的其它隐性学习功能尚需进一步研究。2.2.5学生成绩比较分析学生的课程综合评价中专项技能考核内容为成套健身健美操动作,实验组中值为86.5,平均分86.3;控制组中值为85,平均分84.9。另外,体质测试内容为50m、800m,实验组中值为73.8,平均分75.5;控制组中值为72.5,平均分73.5。从专项技能考核与体质测试的平均分与中值的比较来看,实验组较好。但由于非实验设计的局限性,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对学生成绩的直接效果还需进一步实践探索。

2.3“课内外一体化”模式下学习评价改革思考

2.3.1强化学习评价的激励与导向功能大学体育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终身体育”教育的关键环节。能否科学地教育引导学生将体育作为生活的一部分,终身坚持体育锻炼,是大学体育课程评价改革的重要目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02〕13号)中明确指出“评价中应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要提高课外体育学习与体育参与的效果,学生需要获得教师及外界的引导、激励和帮助,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有效地管理与监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学习习惯,循序渐进地培养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课内外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与管理中,同样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不仅倡导“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项目、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三自主教学形式,而且注重引导激励学生自主开展课外学习、自觉参与课余锻炼。大学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是简单增加学生课余锻炼的任务,而是强调建立课堂与课外学习的紧密联系,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模式,最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2.3.2拓展学习评价的时间与空间学习评价应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不仅要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将课程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拓展到课外,还要把课外学习纳入学习评价中。体育俱乐部活动、课余体育竞赛、体育表演、体育相关技能与资格认证、体育社团活动等都可作为学习评价的内容,将丰富多样的课余体育内容纳入学习评价中,确定适宜、可行的课外学习评价内容与比重,使学习评价范畴延伸到课外。将体育运动委员会、俱乐部、学生社团、体育单项协会等各类校内、外组织也纳入课程资源建设与管理中,加强各部门的联系与配合,使其在学习评价中也发挥作用,促进学习评价主体与内容的多元化。2.3.3以信息化带动评价过程的智能化建设当前,实现课内外一体化学习评价的关键是如何客观、准确、便捷、有效地对课外体育学习进行评价,包括学生在课外的健身参与、体育文化活动等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对课外活动进行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成为可能。具备选课、学分管理及学习成绩评定等功能的教务管理系统,以及网络教学与服务平台是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环境,特别是校园一卡通的应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管理系统,以及专门健身服务平台的建设,不仅服务于学生的体育学习与锻炼,而且使体育学习与课外体育参与也能得到很好的管理与帮助,使有限的课程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教学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校园网络与信息技术平台,还能服务于课程管理和课程学习评价,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的驱动使管理工作日趋智能化,使记录与统计工作便捷、准确,形成多部门的联合协调工作,提高管理效率,以信息化管理促进学习评价过程的智能化,为课内外一体化模式下学习评价改革发展提供了动力。2.3.4权衡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与针对性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中,考虑学习评价内容全面性的同时,还要兼顾评价内容与指标的侧重点和针对性。既要将体能、技能、认知、态度、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全面纳入学习评价体系,又要考虑课内与课外,不同年级、不同教学阶段,学习评价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任务、内容不同,学习评价的侧重点也不一样。课堂学习评价关注教授内容取得的直接成效与学习反馈,课外学习评价关注自主行为与态度。课内、外学习任务与内容繁多,体育活动参与的形式也灵活多样,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既要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联系、融合统一,又要使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任务内容与培养目标各有侧重。在制定学习评价方案时,针对不同年级或不同能力层次学生,学习评价内容也应有所差异。低年级以掌握好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技能为主;高年级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性为主,提供更多的主动空间,自由选择项目和课堂,逐渐过渡到自我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不同教学阶段教学任务与学习目标不同,学习评价的内容也应有所侧重。初始阶段一般以体能素质、技能基础和学习态度为主;基本阶段以掌握技能的优缺点和学习态度为主,进行全面评价;结束部分以技能掌握与素质提高情况为主,兼顾其它。2.3.5考量学习评价形式与方法的适宜性学习评价需要有一定的客观标准,进行客观的衡量和科学判定需要通过各种测量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当然,影响成绩的因素有一定的复杂性,有些是无法通过测量获得的。科学的学习评价不仅包括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定量描述(测量),还应当包括定性的描述(非测量)。难以做到精确评价时,模糊评价也是适宜的评价方法。根据评价内容与指标的特点,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与差异化评价相结合,从而提高评价方法的有效性,使其有利于实际操作,有利于促进学习,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可将自评、互评等形式引入学生学习评价中,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为辅。通过自评与互评,实现角色的转换,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学习情况。另外,还需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发展需求,既要有相对统一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又要关注学生的进步程度,不仅给弱势学生提供动力与关怀,还要为体育尖子生发展特长创造条件,保证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益。

3结语

篇9

关键词:内部控制 企业管理 制度建设 信息技术建设 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6-158-02

1 引言

在20世纪90年代前,内部控制理论就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但由于理论者、监管者和实践者的不同地位和利益决定了各自不同的立场,他们对内部控制的理解也产生了分歧。1992年,美国反欺诈性财务报告委员会(即coso委员会)开创性地了《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以下简coso《内控框架》),coso《内控框架》明确了内部控制的定义、目标和要素,超越了以往的内部牵制、内控结构等内控思想和理论,得到了世界各国内控标准制定机构的一致认可。为遵循美国《萨班斯法案》中有关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要求,在美上市的公司都以coso《内控框架》为标准开展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了coso《内控框架》在世界范围的广泛应用。我国于2008年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要求上市公司并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基本规范》正是在借鉴coso《内控框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内控实践制定而成的。但以上规范或较为抽象或较为复杂,对于企业如何搭建科学的内控体系提出了挑战。本文就将通过对两个理论的对比分析,提出从制度建设、信息技术建设和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构建科学的企业内控体系,并对企业如何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切实加强内控体系建设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2 从加强制度建设、信息技术建设和文化建设着手,构建科学的企业内控体系

2.1 三个方面的建设使得内控体系建设清晰明了

coso《内控框架》的五要素较为概括,是对经营管理事项进行控制较为抽象的表达,《基本规范》则较为具体,操作性较强,但《基本规范》内容丰富、体系完善,对于搭建科学内控体系,尤其是初期搭建显得较为复杂。其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待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它就在我们的身边,从加强制度建设、信息技术建设和文化建设着手,构建科学的企业内控体系就显得一目了然。

2.2 三个方面的建设与规范是统一的,是从另一个侧面来看待内控体系

为实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内控框架》和《基本规范》都提出需要五个方面的要素支持,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从三个方面的建设来看,制度建设是对各类工作流程和员工行为进行规范,覆盖到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以及监控工作,突出了法规制度在内部控制上的作用;信息技术建设是推动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及监控工作的信息化,强调利用信息手段进行沟通交流,突出了信息技术在内部控制上的作用;文化建设是对控制环境的最好阐述,包括道德观念、管理哲学、经营风格等,突出了意识形态在内部控制上的作用。因此,这三个方面的建设可较大范围涵盖内控建设的主要内容。

2.3 加强三个方面的建设,可极大地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制度建设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它把工作流程、办事规则及具体行为等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总结完善,形成公司全体人员共同遵守的、具有指导性和约束力的文件,实现人定制度、制度管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各类工作流程和工作行为的开展以共同的制度为依据,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确保公司战略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信息技术建设是内部控制的手段,它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通过引入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及通讯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把原有的工作流程和纸质文字行为转变为现代信息技术下的电子流和信息流,使信息技术成为工作的有效载体,倒逼公司全体人员经营管理理念和行为产生转变,在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的同时更好地规避了风险。文化建设是内部控制的灵魂,文化是企业长期培育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道

德规范和行为标准等,它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公司全体人员的内控自觉。无论多么完善的制度和多么先进的技术,都会由于公司人员不诚实、不规范的行为,而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巴林银行倒闭、美国安然公司和世通公司的财务舞弊、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巨亏都说明了文化环境的重要。因此,加强以上三个方面的建设将极大地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3 企业应因地制宜,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切实加强内控体系建设

企业构建内控体系可从加强制度建设、信息技术建设和文化建设入手,但仍需深入分析研究,在全面分析总结公司内部控制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工作实际、融合创新理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举措,并统筹谋划、精心安排,才能确保内控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3.1 系统梳理,构筑起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1)推动现有制度的梳理、完善和创新。企业上下各领域、各层级、各条线要主动学习和认知工作职责及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特别是对行业监管要求和企业内部控制文件的学习,要清晰认识到自身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分析工作中的风险并提出规避措施,同时要结合外部环境、组织架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等变化,借鉴先进理论及经验,定期对现有制度体系进行排查梳理,查找出欠缺的制度、需要修订改进的制度以及需要废止的制度,不断推进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2)抓好制度的细化分解和落实。企业各个部门和岗位要把涉及到自身工作的监管规定及公司规章制度进行汇总、分析、整理,对上级公司较为原则性的规定可作进一步的细化分解,最终形成以岗位为中心的制度规定和条款细则,推动岗位员工对工作制度的接受、学习和理解。在制度体系化繁为简、化整为零的基础上,各岗位员工特别是基层公司员工,必须能够熟练掌握涉及本岗位工作的各项制度规定,确保制度在岗位上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执行,进一步提高制度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3)强化制度建设和执行的监督检查。各个岗位要认真把“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等控制措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加强上下级之间和同级之间对制度建设和执行的监督,充分发挥各层级、各条线、各岗位相互制约的作用,把错误和舞弊控制在最低限度。内控职能部门和审计部门要对制度的建设、执行及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奖励和责任追究,不断强化制度事前建设、事中控制和事后检查的功能,持续提升公司的内控管理水平。

3.2 将风险控制进行固化,建立起先进实用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

(1)建立起与工作实际相匹配的信息系统。企业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按照成本效益原则,以科学、先进、实用为标准,以提高工作质量效率和防范风险为目的,搭建起信息系统来承载原有人工作业,用自动控制代替人工控制。同时,要根据组织架构、经营模式、管理方式等的发展变化,推动业务、财务、资产管理等各类专业信息系统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促进信息流程与业务流程的充分融合,确保信息系统适用于当前的工作实际并能够满足更新、更高的管理需求,不断发挥信息技术在经营管理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2)持续不断地完善信息技术控制。企业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推动控制手段的不断更新,要把传统的权限控制、审批控制等控制措施嵌入到信息系统中,发挥信息技术刚性制约的作用。要根据信息技术的特点,建立起系统设立和维护控制、软件和操作控制、数据和程序控制、存取安全控制、网络安全控制等控制手段,推动信息系统编码、运行和维护职责的分离,强化信息技术功能,增强信息技术在预防、检查和纠正错误与舞弊方面的机会,完善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进一步提升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3)强化信息的采集、分析和交流。企业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充实和完善信息交流和沟通的渠道,不断增强信息数据采集、分析和整理的能力,特别是加强对不同区域、不同产品、不同渠道销售发展情况的分析,加强对业务、财务等数据的分析,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经营错误或舞弊,并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筛选检查,确保各类违法违规经营问题的及时发现和严肃查处,保障公司及分支机构安全运营。

3.3 积极倡导合规文化,培育起优秀稳定的内部控制文化氛围

(1)加强内部控制理念和文化的培训。根据内部控制的理论

识、制度办法、经验材料以及道德规范等,设计出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企业内控培训课程体系,定期组织员工的学习培训,不断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培育合规文化,增强内控执行力。内控职能部门要统筹建设公司的内部控制文化和标准,可以采取培训、评估、测试等方法,推动各部门、各岗位员工定期开展内部控制的自我检查评估工作,各部门、各岗位要深入分析内控工作现状并加以改进,形成自我检查、自我整改、自我提升的内控工作局面,营造出人人有责的内部控制文化氛围。

(2)加强对外内控良好形象的宣传。严格规范企业柜面和工作人员的形象及行为,统一品牌形象、工作标识和业务流程,防范工作中的各类错误和舞弊,提升客户对业务工作及相关内控流程的满意度。同时,企业要做好媒体舆情监测工作,及时监测关于公司的各类负面报道,最大限度减少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大力宣传公司的正面形象,不断维护和提升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认可度。

(3)发挥内控文化在目标引领和价值形成上的作用。企业应把内控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内部控制在防范风险和提升效率上的功能,引领员工的工作目标和价值追求,积极培育起稳健的经营理念、规范的行为准则和良好的道德观念,推动内部控制执行的自觉性和有效性,促进形成一支目标明确、行为规范、执行高效并能够不断反省和提高的员工队伍,推动公司上下众志成城、团结奋斗,为公司的战略发展和持续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参考文献:

[1] 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1(2).

篇10

摘要分析了中国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新发展和高校兽医内科学教学的现状,提出了进行兽医内科学教学改革的措施,以期提高高等农业院校兽医内科学的教学效果,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临床兽医学人才。

关键词兽医内科学;教学现状;教学改革;高等农业院校

Abstract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e animal culture and health care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university 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 teaching were analyzed,and the reform measures about 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 teaching were raised,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result of the 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 in agricn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to brought up a great deal of the talent of the clinical veterinary medicine with the originality consciousness and the practice capability.

Key words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teaching situation;teaching reform;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进入21世纪,中国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取得了新发展:动物养殖已经由个体散养向规模化养殖转变;诊疗对象由大动物向宠物、猪、禽等中、小动物转变;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依然是当前危害中国养殖业的重要疾病,原发性的典型的内脏器官疾病、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不是太多,但在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过程中引起的继发性的内脏器官疾病和营养代谢性疾病,以及用药不当所导致的药物中毒则大量发生;心电图机、B超机、X光机、血液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生化分析仪、PCR仪等仪器设备已经用于兽医临床。

随着科学的进步以及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发展,社会亟需大量具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临床兽医学人才。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中国的兽医学教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对高校兽医内科学等兽医临床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出大批临床兽医学人才刻不容缓。

1兽医内科学教学现状

1.1教学内容老化,脱离实践

目前,中国从事兽医内科学教学的教师,多偏重于课堂教学或学术研究,轻视兽医临床诊疗,能长期深入兽医临床,具有丰富诊疗经验的教师较少。以至于对中国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新发展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选取和处理教学内容多依赖于网络、报纸、杂志和专业书籍等,甚至照搬教材,使教学内容老化[1],严重脱离实践。讲授时重点不突出,不能将兽医内科学和其他兽医学科有效结合,课堂沉闷,效果差。

1.2知识结构单一,人文教育薄弱

所谓人文教育,即关于“成人”的教育。多数兽医内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传授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能结合实践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1]。教学内容单一枯燥,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3专业培养目标不清晰,学生专业思想不巩固

目前中国高校的兽医学教育以兽医学士教育为主[2],其专业培养目标为具备兽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或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中国大学的扩招,给培养众多职业兽医创造了条件,但也给高校的师资队伍、教学硬件等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使有些高校模糊了专业培养方向,降低了专业目标的要求[2]。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学生对兽医存在明显的职业偏见,入学后缺乏奋斗目标,缺乏专业思想教育和专业实践活动,部分同学专心考研,对考研科目以外的课程置之不理,导致专业思想不巩固、应付学习、考前突击、混毕业证等不良现象。总之,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实践创新意识和临床诊疗能力,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发展的需要。

1.4教学方法陈旧落后,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目前,中国兽医内科学教师队伍存在青黄不接和年轻教师偏多等现象,甚至许多大学教师缺乏充分的职前师范教育,教育理念落后。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普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1],很少进行课前预习、课堂提问和课后反馈。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以知识灌输和强化技能训练为主,学习就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过度学习和强化训练。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个性的丰富。

1.5教学手段水平差,不能满足学生随时学习的需要

目前,兽医内科学主要采用以多媒体课件为主的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差,多数多媒体课件不过是教材的PPT格式,没有教师自己的语言,缺乏生动的兽医内科疾病的图片和短片,教学效果不理想。多数高校的多媒体课件不能上网,建立兽医内科学网站的高校更少,学生宿舍没有电脑,不能随时进行学习。有些教师以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课堂生动,但信息量小,直观性差。挂图和标本的应用正逐渐减少。课外专业实践活动开展极少,且多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进行。

1.6实验实习条件差

多数农业院校由于重视科研、轻视教学和生产,缺乏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和经费投入,没有一流的实习动物医院和牧场,没有高水平的兽医师队伍,实验实习条件差[2],严重影响高校专业课教师队伍和学生兽医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

1.7考试方法单一,束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多数院校的兽医内科学试卷由授课教师按大纲要求出题,有些院校采用试题库抽题。多考试兽医内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部分专业技能,多数院校存在平时不学、考前辅导、考前突击、死记硬背历年的真题或试题库,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查较少,引导学生死记硬背,以考试分数确定学生的优劣,不注重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督和对学生学习经历的考查等现象。当前的兽医内科学考试不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提高,考试成绩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真正的专业水平。

2教学改革措施

2.1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实践,及时更新

制订并严格执行兽医专业课教师实践制度,加强兽医内科学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其兽医临床诊疗业务水平的提高,过了教学关和兽医临床诊疗关的专业课教师才能登台讲课。兽医内科学教师应长期参与临床诊疗活动,紧密结合中国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新发展和学生的需要选取、组织教学内容,淘汰不适应当前兽医临床需要的教学内容,应侧重讲授宠物、猪、禽、牛、羊等动物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群发病,将兽医内科学和其他兽医临床学科有机结合[3],多列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紧密结合兽医临床的例子,多推广经过实践验证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对学生关心的兽医临床问题及时作出正确的指导。

2.2加强与专业紧密结合的人文教育

兽医内科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网络优势,指导学生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社会热点事件,学会查阅文献资料,认真参与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并结合教师的学习生活、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经历,指导学生了解当前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文化修养、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团队意识、环保观念、成才就业、学习方法,实践技能和经营管理等与专业紧密结合的人文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3强化专业培养目标,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中国的兽医专业教育按照培养目标目前可以分2个层次进行,第1层次是兽医学士教育,应该有比较宽的专业培养方案,在掌握兽医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同时,也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技能;第2层次的兽医职业教育完全是独立的,按照职业兽医的要求进行的专业深造,兽医职业教育应在设备好的教学动物医院内进行,在有较高水平的兽医师指导下完成;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试办兽医职业教育[2]。因此,高校应强化兽医专业的培养目标,制订开展兽医临床实习、社会实践活动、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育教学活动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精心挑选政治坚定、业务精良、精力充沛、懂教学管理的教师兼任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专业实习指导,并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监督和奖惩。在学生达到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如果有进一步深造的愿望,可以鼓励其考研。

2.4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施行启发式教学

高校应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和教学研究工作,更新教育观念,施行启发式教学[1],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实现学习知识、锻炼技能和发展智力相结合,注重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和课后反馈,构建和培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

2.5加强现代教育手段建设,认真开展专业实践活动

对高校兽医内科学教师应加强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培训工作,提高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结合其丰富的临床经验,精选教学内容,配以精心拍摄的兽医内科疾病图片和短片,制作一流的兽医内科学多媒体课件。高校应加强硬件建设,装备足够的多媒体教室,教室和学生宿舍能够上网,可以采用天空教室、教学邮箱、QQ群、飞信等手段服务教学,有条件的高校也可以办兽医内科学教学网站,使学生在任何时间均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和提高。鼓励教师制作优质的挂图和标本,用于课堂教学。定期组织学生在带队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课外专业实践活动,撰写专业实践调查报告,并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和考查。

2.6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重视兽医师队伍的培养

高校应加大资金和设备投入力度,建立一流的教学动物医院和牧场,服务于实践教学,并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兽医师队伍,完善教师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切实提高高等农业院校专业课教师和学生的兽医临床诊疗水平[2,4]。

2.7施行考教分离,注意对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考试

兽医内科学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考试观念。兽医内科学试卷应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出题,施行考教分离,考试内容应侧重对兽医内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临床诊疗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考察,并结合学习经历,综合评定学生成绩,使学生的成绩能够正确反映出该学生的实际专业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1,3,5]。

3参考文献

[1] 杨德广.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J].高教探索,2004(3):56-58.

[2] 卢正兴.适应时代的需要 探索兽医教育的未来[J].中国兽医杂志,2000,26(9):3-4.

[3] 杨自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22(3):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