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范文
时间:2023-03-15 16:27: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呼吸内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通过临床实习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结合临床实践,应用到“以病人为中心”的高质量护理工作中,在临床中以培养护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为出发点;以培养护生临床护理能力、护理教学能力、人际交流能力、护理管理和护理科研能力5个方面为目标。为毕业后的独立工作打下扎实基础,最终成为德才兼备的护理人员 。
二、实习要求:
1、遵守本科室规章制度,按时上班,不能随意离岗或调班,有事先请假。
2、上班期间注意仪表端庄,服装整洁。
3、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操作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及遵守无菌技术原则。
4、理论联系实践,应用系统论知识,解决临床专业问题。
5、应用沟通交流技巧,协调人际关系。 三、实习时间:四周 四、带教计划:
1、 在护理部的直接领导下,由科室护理长具体管理,指定资历深的教员负责指导实习生的实习活动,做到专人负责,坚持“一对一”式带教。
2、 热情接待每一位新入科的护生,介绍病区环境。病房管理中有一整套消毒隔离防范制度与措施,传授有关护理人员职业性感染防护知识,培养护生普及预防观念。 3、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实践中学会尊重关爱病人,加强护患沟通交流。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乐观、开朗、谦虚、谨慎,与同事良好相处,恪守护理道德职责,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4、 熟悉呼吸系统常见病及多发病的临床护理要点如感染性疾病,气流阻塞性病症。熟悉对危重病人进行初步的紧急处理和配合抢救工作,呼吸衰竭、重症哮喘、肺心病、咯血的临床观察病变特点及护理重点。
5、 具有专科特点的动脉血气分析,氧气雾化疗法,以及各种类型呼吸器的使用,护理,观察指标及仪器的保养。
6、 分管病人,掌握病人的整体护理。熟悉护理文件的书写规范及要求。
7、定时开展教学讲课,每周小讲课一次,每个月护理查房及临床病例讨论一次。每人进行实习生讲课一次,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参与病房管理,学习前沿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认真对护生进行出科理论与操作考核,并将成绩记录在实习生手册上,事实求是的写在出科评语上,交由护士长审阅签名。
9.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教学目标
1、熟悉病区环境、布局、收住病种、了解护士排班方式、各岗位职责及科
室规章制度。
2、了解本科室常见
疾病的临床症状与护理常规。
3、掌握无菌技术原
则、查对方法,
4、了解及掌握给氧
法、氧气雾化吸入疗法。
5、学会常见标本采
集。掌握结核菌素试验及临床意义。
1熟悉本专科常用药物相关知识。
2了解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及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吸痰法
3、掌握消毒隔离制度及空气培养方法。
4、掌握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1、巩固专科理论知
识及技术技能
2、掌握特殊的治疗
检查的护理
3、了解输血制度、压
疮分期护理及检查登记制度
4、熟悉护理文件的
书写规范及要求。
5、熟悉整体护理,掌
握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及特殊护理。
1、巩固基础护理和专
科技能,能够独立完成。
2、参与病房管理
3、初步熟悉临床带
教,完成实习生小讲课,培养教学人才
4、总结实习带教经验
教学形式:
1、介绍病区情况,医疗物品、药品放置,收住病种及床位安排,讲解各岗
位的职责,岗位跟班、掌握各班工作职责。介绍病房管理、病房感染管理、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2、讲解本科室常见
的疾病的症状与护理常规。
3、加强无菌观念,强
化“三查七对”制度将理论贯穿于临床实践中。
4、讲解各种氧疗方
法及注意事项。
5、各种标本的采集
方法,示范ppd试验操作及讲解试验的临床意义
1、本科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剂量、用药途径、毒副作用、配伍禁忌
2、讲解讲解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呼吸机的应用及护理观察、吸痰注意事项。
3、讲解常见消毒液的作用、浓度及配置方法。
4、介绍健康教育的方法、内容及与病人沟通的技巧。
1、参加教学查房及业务学习,参加主任查房每周一次,参加医院实习生大讲座
2、讲解胸穿术、胸腔闭式引流、支气管镜检查、经皮肺穿刺术等特殊治疗和检查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
3、讲解临床输血制度,压疮评估,临床分期和护理及其检查登记制度。
4、按照护理文件的
书写规范及要求讲解病例书写相关要点。
1、 进行基础护理操作及专科工作技能训练
2、 在护士长带领下参与病房管理
3、 每人进行一次小讲课,并以评价。
篇2
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 江西省南昌市 330004
【摘 要】目的:探究临床治疗呼吸内科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 年1 月至2015 年3 月来我院行内科治疗的患者139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治疗总有效率度为92.86%,对照组对治疗总有效率为79.71%。结论:对内科疾病患者在呼吸内科患者治疗中,采用药物针对性治疗,控制感染,可以有效提高其治疗有效率。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呼吸内科;针对性治疗;疗效;治愈率
呼吸内科疾病患者普遍具有病程时间长,病情反复发作的特点,因此在临床治疗中,患者精神容易出现紧张情况,甚至有一些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在短时间之内就会进入到危险状态之中。如果再出现对其常用药品过敏的情况的话,那么就非常有可能导致患者呼吸衰竭死亡的情况出现。因此在呼吸内科患者临床治疗中,心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占据同样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呼吸内科患者的实际情况限制,患者的卧床时间比较长,因此在治疗中也要关注患者的睡眠质量。下面本文就以本院2013 年1 月-2015 年3 月接受治疗的139 例呼吸内科患者为例,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观察分析,进行研究,以企为今后呼吸内科疾病治疗提供参考。
1 对呼吸内科疾病出现的新特点的分析
传统的呼吸内科疾病是由于病毒感染或者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病理简单,医治也相对简单,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的恶化,呼吸内科疾病的发病率不降反升,并且出现一些新的复杂的特点,给呼吸内科疾病的医治增加了极大的难度。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呼吸内科疾病呈现出发病时间越来越快的特点。使得救治时间大大缩短,尤其是一些突发的新型疾病,留给工作人员研究病理的时间越来越短,甚至会出现病理研究清楚之前就错过了一致的最好时期。而发病时间越来越快,也可能会造成患者就医之前就错过了最佳医治时间。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在2013 年1 月-2015 年1 月接受治疗的139 例呼吸内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9 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70 例采用针对性治疗方法。深入研究患者入院时间均在1 周以上,且排除不良影响因素(危重患者、昏迷患者、存在意识和精神障碍无法配合治疗患者),其中观察组男性39 例(55.71%),女性31例(44.29%),年龄21-70 岁,平均(51.4±5.5)岁; 对照组男性38 例(55.07%), 女性31 例(44.93%), 年龄20-70 岁, 平均(50.2±5.5)岁。组间一般资料如发病时间,患者年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所有患者中,患有慢性阻塞肺炎者最多,共有80 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20 例,支气管哮喘患者19 例,支气管扩张患者15 例,肺癌患者5 例。
2.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即预防感染、抗炎、抗过敏等。观察组则采用针对性治疗,具体如下。
2.2.1 控制感染
呼吸内科患者在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因此在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时要及时留取痰液,在患者咳痰之前要经过反复刷牙、漱口,然后再用生理盐水漱口,防止口咽部受到细菌的污染。患者的居住环境温度尽量保持在18 ~ 21℃,否则呼吸内科患者的呼吸道黏膜会感到不适,加重病情。湿度要保持在61% ~ 71%,增加室内湿度,防止房间出现过于干燥或者湿润,产生感染。在使用抗生素时要了解药物的使用周期,不宜过早溶解,在患者用药期间,对药物效果进行详细记录,确保合理使用抗生素。
2.2.2 药物治疗
对呼吸内科患者的用药治疗中,需要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量,控制用药的浓度。对于可以使人体兴奋的药物,因为抑制炎性介质,增强呼吸道黏膜的清除能力,所以可以采用定量吸入气雾剂,加强对患者心律检测。在临床治疗中,糖皮质的激素是临床比较常用药物,可以有效抗感染、抗过敏和松弛患者的平滑肌,因此,应该合理选用。为了保证药物能够定时定量地输入患者身体内部,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分别用于一般药物与特效药物的输入治疗。特别要注意,在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用药的时候,应该提前了解患者的用药史,速度缓慢,如果观察患者有抽搐、恶心呕吐不良症状出现,应立即停止用药。
2.2.3 用药观察
因为呼吸内科患者年长者较多,他们常年服用多种药物,导致肝肾等身体器官功能下降,对药物的耐受性很差,很容易造成药物蓄积中毒、过敏等不良反应效果。如果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输液治疗,输液速度过多、过快,就会引起患者肺水肿进一步导致心衰等严重后果。
2.2.4 日常生活心理治疗
尽量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包括其内心的压抑感和对疾病的紧张感,确保患者在睡眠环境内能做到心情放松,同时治疗人员亲切、悉心指导,与患者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及时解决患者心理需求 。
2.3 统计学方法选用
PMES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治疗总有效率度为92.86%, 对照组对治疗总有效率为79.71%。
4 讨论
一是把握病理,对症下药;二是定期复查,确保痊愈;三是重视对并发症的防治;四是加强临床医学与基础学科的结合。
5 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呼吸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之路仍是任重而道远,在治疗的过程中,首先是把握病理,对症下药其次定期复查,确保痊愈第三,重视对并发症的防治最后,加强临床医学与基础学科的结合。
篇3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06年4月至2011年4月期间,我院老年呼吸内科收治患者13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7例,女50例,年龄63—81岁,平均年龄(70.12±6.12)岁。
1.2方法:
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将5年来关于老年呼吸内科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临床治疗资料等搜集整理,并通过与经治医师、责任护士之间进行共同讨论病例,分析影响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1.3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患者感染情况:
研究表明,在老年患者中主要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也存在其他感染情况,如消化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详见下图。
2.2影响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分析
2.2.1生理因素:相关研究表明,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上呼吸道带真菌率在15%左右。由于老年患者大多年龄较大,体质虚弱且有多种疾病并存,极易反复发病,长期反复住院治疗,局部和全身的免疫功能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减退,与其他人群相比,真菌更易侵入下呼吸道而引起肺部感染;同时许多患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使其体内的敏感菌株被抗生素杀死、抑制,并且存在直接促进真菌不断生长繁殖和毒性增加的作用,进一步诱发全身性真菌感染。
2.2.2心理因素:呼吸内科感染后,老年患者常会伴随反复咳痰、咳嗽、气促、胸痛、咯血等症状,长期饱受这种状态的折磨,多数老年人都会产生很多不良的情绪,如烦恼、焦虑、恐惧、失眠、紧张、情绪低落,在长期反复住院的过程中,老年患者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部分老年患者还会出现生活不能自理,这些都会造成老年患者抑郁情绪。在这种情绪下,老年患者会对临床的治疗和其预防工作产生抗拒心理,而不能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以至直接影响预防的效果,这也加大了呼吸内科感染发生的概率。
2.2.3环境因素:老年人住院患者探视多、陪护多,导致空气污染重;同时同一病房的患者室内飞沫间的传播也往往难以控制,造成反复感染;医护人员实施了不适当的医源性治疗,导致患者的气道失去了自我保护能力,从而使真菌定植感染的机会增加;护理措施和病房管理不到位,食物、呼吸器械污染、手的污染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引起呼吸道感染。
篇4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01-01
护理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长期都是临床护理界的一个难题。这是由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难度决定的。护理内科重症患者对临床护理的要求高。本文将以某院为例,总结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临床护理经验,解决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临床护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某院自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之间,共收治呼吸内科重症患者100例。其中重症肺炎患者65例,支气管炎患者10例,肺癌患者2例。
1 护理流程
1.1 病情监测护理。临床护理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监测护理。重症患者通常都拥有较长的慢性病史,一旦病情恶化,速度很快。因而,首先,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患者的脉搏的跳动、心率的变化以及痰液量的变化等;其次,察看患者的意识是否清醒,如患者的应激反应、情绪变化等;再次,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并发症的可能性,对于哮喘重症患者,尤其要加强巡夜,以防止半夜病情突然恶化所带来的生命危险;最后,要随时观察重症患者的呼吸情况,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而言,呼吸很容易偶发衰竭,因而,一方面要为患者提供定期和不定期的氧疗,而且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随时调节氧气的供应量。
1.2 药物治疗护理。对于重症患者而言,用药量的控制是极为重要的,用药量过大或者过少都对患者的病情有害。有些重症患者需要更多地兴奋剂类药物,以加快呼吸道的细菌的清除,因此,采用定量吸入气雾剂的治疗方法效果较好,而且应当同时注重对重症患者心率变化的观察。对于重症患者而言,及时的将药物送入体内,高效地发挥作用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采用输液注射药物时,要建立并保持重症患者两条静脉是通路的。以让不同效果的药物从两条不同的静脉通路注入体内。在对重症患者用药前,必须了解患者的既往药物过敏史,确保用药的安全,而且让用药的速度尽量平缓,并随时观察患者,如果发现患者出现不适,则应当马上停止用药,并通知主治医师前来处理。
1.3 患者通气护理。对于护理内科重症患者而言,最薄弱的环节也就是呼吸。因此,如何让重症患者保持呼吸畅通,是治疗成败的关键。确保重症患者的呼吸畅通,采用的护理措施有:一是及时清理重症患者呼吸道中存在的杂异物;二是保证重症患者供养的充足;三是采用特殊护理方法引导患者将痰液排出;四是有的重症患者可能需要呼吸机24小时的陪护,那么,此时应当确保呼吸机与重症患者的呼吸能力相一致,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排除,并应当有备用的呼吸机;五是要确保重症患者吸入空气的温湿度与患者的体温相符,这可以更好地缓解病情,也有助于患者气道的顺畅。
1.4 环境护理。确保病房环境的良好,可以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有助于舒缓患者的精神压力,有助于提高患者主动治疗的积极性。①定期清扫病房,及时扫清灰尘;②定期消毒;③病房应当保持通风,让空气对流;④阳光照射应当充足,过于昏暗的环境对于患者而言十分不利;⑤患者使用过的东西要及时清洗、消毒,以防止二次感染或者交叉感染。
1.5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更强调医护人员临床护理健康阳光的心态。①临床护理人员应当实时保持微笑,重症患者有时候情绪难免反复,要本着体谅、换位思考的心理解患者;②要及时关心、慰问患者,消除医患之间的隔阂;③要及时沟通,化解不必要的误会;④要多鼓励病患,让病患树立康复的信心。
2 呼吸内科常见重症患者临床护理难题及解决方法
2.1 老年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老年人很容易患上呼吸系统疾病,而且这种疾病通常都属于慢性疾病,有较长时间的病史。比如,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容易在冷天发作,而且迁延不愈,对老年人的心理和身体造成了很大的折磨。另外,老年人较容易摔倒,而且摔倒也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原因之一。如果老年人患有呼吸内科疾病,一旦摔倒,则可能引发呼吸衰竭,从而导致死亡。在对老年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中。①注意保持室内温湿度的事宜,不宜过冷或过热,也不应过干或者过湿;②保持老年人活动区域地面的干燥,或者在活动区域专门设置老年人扶手栏杆等。
2.2 哮喘病重症患者。哮喘病重症患者也较为常见。该种疾病通常表现为呼吸不畅,呼吸存在顿挫感,此种疾病若突然发作可能引发生命危险。护理人员遇到此类患者,要做到:①保持病房内温湿度的适宜,要保持患者病情的稳定,切莫因为室内环境的刺激而使得病情恶化;②要让患者保持宁静的情绪;③采用机械通气护理方法缓解患者的呼吸肌疲劳的状态。
2.3 呼吸系统重症感染患者。呼吸系统重症感染患者较为常见。引起呼吸系统重症感染的原因很多,比如滥用抗生素、交叉感染等。此种病情,要定期对病房消毒,十分严重的感染者有必要采用隔离监护,以防止感染传播。如果细菌培养发现了真菌感染的,还要采用抗真菌的治疗措施。
3 结果
某院的收治的100例病患经过上述方法的护理,其中97%患者病情痊愈或者正在康复,这说明上述护理方法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篇5
方法:根据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68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经过8周的护理监护,对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痊愈出院45例,痊愈率为66.2%;有17例患者症状得到明显好转,综合以上两项,总有效率达到94.0%;其余6例重症患者病情恶化或死亡,死亡率为3%。
结论:在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进行综合临床护理后,有效率达到94.0%,效果明显。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临床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32-02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较常见的慢性多发病,各年龄段均有发生,病程长、容易反复。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咳嗽、胸疼、精神紧张,严重时可引起咳血、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导致死亡。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应严密观察其病情变化,并给予心理护理、病情监测护理、机械通气护理、排痰湿化护理、药物治疗护理、饮食护理、口腔护理等临床护理,可取得比较理想的疗效。本文选取了2009年3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通过8周的护理监护,取得较好的疗效,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间收治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68例,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在13~76岁,患者呼吸疾病的基础情况为:支气管扩张患者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1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26例,肺癌患者5例,其它重症患者4例。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周期比较长,病情容易出现反复,甚至因恶化而危及生命。通常患者会因此精神紧张,心情烦躁,对治疗不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要依据患者出现的不同情况,提供积极的心理治疗,特别是对老年患者,更要有耐心。
(1)要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将呼吸疾病的相关知识介绍给患者,讲清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对治疗的痛苦有心理准备。
(2)要关心患者,人患病后,情绪不佳容易发脾气,医护人员要重视患者的诉求,态度亲切和蔼,特别是对交流有障碍、反应迟钝的患者,更要耐心细心。总之,要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保持一个健康积极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病情监测护理。病情监测情况是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的重要依据,要求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加强对患者的意识、呼吸、输液、咳嗽咯痰、生命体征和尿量等指标的留心观察,遵照病情监测操作规程处置。意识观察:若患者出现意识朦胧不清、白天嗜睡、两手扑击样震颤等情况,应加强观察,并报告主治医生;呼吸观察:早期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过快或过慢,严重呼吸困难时常有点头样呼吸,护理人员对此要格外注意;输液的观察:输液速度不宜过快,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恶心呕吐、气紧心慌、心律失常等不适反应。咳嗽观察:协助患者痰的排出,观察咳嗽频度、痰的粘稠程度、颜色气味,如果有粉红色泡沫痰,一般表明患者出现急性肺水肿。生命体征观察和尿量观察:患者心源性休克常出现低血压、神经系统紊乱,尿量减少等症状,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血压和尿常规的变化。
2.3机械通气护理。采用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方法。使用机械通气应注意以下各事项:
(1)要详细记录呼吸机的频率、供氧压力状况、患者使用呼吸机后缺氧的改善状况。
(2)呼吸机参数可根据病情作适当调整,随机检测治疗效果。
(3)呼吸机撤除要根据患者的适应情况循序渐进,尤其注意避免呼吸肌疲劳,部分患者因对防止呼吸机依赖,可能造成撤机失败。在临床护理中,本组病例有1例在撤机时出现呼吸肌疲劳状况,呼吸较微弱,自主呼吸维持不到24h。护理人员替患者佩戴呼吸机,采取加强营养,锻炼呼吸肌等手段进行护理,2周之后再次撤机,患者情况稳定。
2.4排痰湿化护理。呼吸衰竭晚期患者,一般伴有程度较深的呼吸困难,如合并感染病情加重,引起痰堵、咯血窒息等,严重时患者常在50~10min呼吸停止。患者咳嗽是将自主排出的有效方法,所以应鼓励患者咳嗽,将痰咳出,还应要求患者多更换,以通畅呼吸,适当多饮水,可减少痰的产生。为帮助患者排痰,可对其翻身拍背,一般要求每2小时1次。神志清醒患者可采用每日2~3次做雾化吸入,机械排痰也是较好的选择,可适当配合使用;禁止使用强镇咳剂,以免造成患者因咳痰不出而窒息。
2.5药物治疗护理。临床上常采用氨茶碱药物进行解痉止喘,因毒性原因,要严格准确掌握药物的剂量、浓度;定量吸入β2受体兴奋剂类药物,可以抑制患者体内炎性介质的释放,促进患者排痰。糖皮质激素药物用于治疗哮喘,应充分了解其作用及副作用。对患者进行静脉用药前,要了解患者用药史,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终止注射。
2.6饮食护理。许多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营养不良,身体虚弱,伴有便秘和腹泻。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给予饮食上的指导,根据患者本身情况,多提供高纤维素饮食,补充蛋白质,建议多饮水,少食多餐。还可以对患者进行腹部环形按摩,可促进患者肠胃的蠕动,协助消化、排便。对腹泻的患者,应用药物治疗,并适当补充营养。
2.7口腔护理。为抗感染治疗的需要,在对呼吸系统重症患者治疗时,抗生素的使用量比较大,常会导致口腔菌群失调,比如霉菌感染。因此要根据患者口腔粘膜变化情况,及时做好口腔清洁工作。
3结果
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68例重症患者在经过上述临床护理8周后,效果比较明显,其中有45例患者得到痊愈出院,痊愈率为66.2%;有17例重症患者症状明显好转,使患者总有效率达到94.0%;其余6例重症患者病情恶化或死亡,死亡率为3%。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
人类发生与发展呼吸系统疾病,除恶劣的生活环境外,滥用抗生素、激素的也是心脑血管病产生的必要因素之一。因为人的免疫力的下降与之有着密切的关系,相继产生肺气肿等肺部疾病。诸如肺炎、咳嗽、咳痰、气喘等慢性病与呼吸系统有关。这些根除困难、经常发作的呼吸系统疾病。有的人是先天性的。有的人是后天性的。患者呼吸疾病表现特点与任何疾病发生的因素都是多方面的,呼吸疾病也不离外,发生呼吸疾病原因与患者的身体状况、生理素质、年龄特征、心理因素等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相互影响是发生呼吸疾病原因的关键所在。患有呼吸疾病的人因系统免疫力极端低下,这些人群对环境好与否感觉非常敏感,易感染程度高。这样严重困扰了他们的工作、生活,这样反复无常的长期发病会造成患者心情焦躁不安。抑郁的心情和焦急情绪又会影响患者疾病的恢复[1]。
呼吸内科呼吸系统疾病中较严重的一种疾病,患者的病程一般都比较长,病情恶化速度快且容易发作从而导致患者情绪烦躁、精神紧张、意志消沉,令患者在短时间内进入危险状态,严重可致死。因此呼吸内科患者在医治的基础上辅以正确合理的护理不仅能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焦急情绪得到抑制,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得到提高。现在分析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呼吸内科患者220例临床资料,具体资料分析状况如次。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20例患者,男120例,女100例,年龄18~84岁,具体分成干预与对照两个组,每个组110例。220例重症患者的基础疾病是:有108例患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患者,48例患支气管哮喘的患者,13例患肺癌的患者,38例患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13例患支气管扩张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只是实施一般性的护理,同时对护理的情况作详细的记载;对于干预组是采取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护理人员有目的性和由针对性实施的应急干预护理的措施,同时对护理状况作了详细记录。
2结果
对照组发现29例呼吸不畅患者护理记录,出现呼吸急促的患者有19例;干预组出现42例呼吸不畅患者,19例呼吸急促患者。医护人员对这两组分别施行常规性护理(指对照组)与常规性护理加应急性干预护理(指干预组)后,与施行护理前进行细致比照,两个组通过护理后,各自的氧分压升高明显(P
3护理措施
3.1呼吸观察 患者出现了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咳嗽,咳痰,痰粘稠、难以咳出,患者经常坐立不安。患者发病比较严重的时候,表现出现张大嘴巴、大声喘息、头上冒出汗粒等症状。只有不失时机的对患者的呼吸观察,才能准确有效地为医生诊断提供可靠的信息。对患者进行咳嗽咯痰观察:严密观察痰的颜色和气味,注意有无血性泡沫痰。如果患者反复咳嗽、痰液粘稠咳出非常困难,并且痰液中带有血丝,这表明患者的病情在向好的方面转化,如果患者的痰液为粉红色泡沫,这就是急性肺水肿的征兆[1]。还要对患者进行意识观察:假如患者出现意识不明朗,大白天喜欢睡觉,脑筋反应非常缓慢,这时候应该严密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并针对患者的症状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3.2加强病情的监测护理 鉴于呼吸内科患者的病情发展速度快且时间短,因此对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及时观察对病情的判断非常重要,且对患者的呼吸、意识及输液观察都有重大意义。进行护理治疗时:首先对于重症患者出现症状的观察至关重要,可以直接影响对病情的判断,对患者的呼吸的快慢节奏、呼吸的深浅度、咳痰的计量、心脏搏动的节律、脉搏跳动的频率等各项生命体征和意识变化指标进行详细的观察。其次是对患者进行有无并发症及诱发因素的细致观察并作详细记录,为了预防哮喘患者半夜发病或病情加重出现的危险,应加强后半夜的巡视、观察及护理。最后要是重症患者出现缺氧症状时应及时给予患者吸氧,为了消除患者吸氧的不安全因素,必须做到操作规范,并对吸氧状况及其产生的效果进行详细记录。针对患者的实际病情对氧流量进行及时调整,与此同时还应对患者的血气做好监测。
3.3给氧的护理 氧疗及卧床护理:给氧的标准应实行持续低流量,流速为1~2L/min,氧的浓度保持在24%~28%,给氧的具体办法为鼻导管或鼻塞,在氧疗的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需调节流量时,要采取先取掉鼻塞之后再调节流量的方法;停用时先取出鼻塞,再将氧气开关关闭。病情好转时逐渐减少吸氧时间直到完全撤去。给氧过程中,定期观察氧疗情况,观察患者缺氧状况是否改善,定时检查导管是否通畅,定时检查氧流量,随时添加湿化瓶中的蒸馏水[2]。
3.4用药干预护理 对于呼吸重症患者进行用药治疗的过程中,必须高度把握用药浓度以及用药的剂量。按照医嘱监督患者用药,仔细观察滴注的速度的快慢,随时作调整,还要查看患者用药后所产生的各种反映。由于兴奋剂类药物具有抑制性介质,它有增强气道黏膜的清除的功能,故适当应用吸入气雾剂,吸入制剂要注意吸入方法和副作用,老年人、冠心病患者使用此类药期间应加强心率、心律的监测;糖皮质激素有抗炎、抗过敏、松弛气道平滑肌、降低气道反应性等作用。静脉注射时速度要缓,注射药物后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根据具体情况,可同对患者心律等指标进行检测。糖皮质激素是临床常用的药物,在其产生抗过敏、抗炎及松弛平滑肌等效果的同一时间内,也要及时的关注患者的状况。
3.5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痰液要迅速清理干净,使通气量增加,保障患者不受到任何感染。按时给患者翻身,并用手轻轻扣患者背部,利用翻动身体,排出附着气管内壁的痰液排,对头脑清晰的患者应鼓励其进行咽喉部咳嗽部,以引发咳嗽,也可以实施雾化的措施吸入。利用吸痰器以帮助吸痰,可将吸痰管经过鼻腔插入气管吸痰,还可经过口腔径直吸痰。但要用轻缓的手法,使粘膜不受到刺激,吸痰的时间每次不少于15s。
3.6饮食护理 肺心病呼衰者,因为卧床时间较久,活动量几乎没有,消化功能非常之差,再加上肺心病常合并右心衰,导致产生严重消化不良现状。故应该吃些清淡、营养价值高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菜汤、蛋白汤、牛奶、蛋白汤之类。不要食油腻和难以肖化的食物。
3.7心理护理 呼吸内科患者常伴反复咳嗽、咳痰、气促咯血、胸痛等,患者容易产生一些心理症状,如恐惧、紧张、失眠、烦恼焦虑、心情抑郁、脾气暴躁等。针对患者的心理特征,为患者提供适合的心理护理,主要有以下几点:对患者任何主诉不适都应给予关心,并及时处理;对脑筋反应迟缓、喜欢嗦的患者护理要有耐心,不随便转移他(他)的话题;要照顾患者的情绪,顺其自然地结束与患者的交流;在喊叫患者要时用尊称,不能直呼其名,也不能直接号;进入病房时,要主动和患者寒暄,嘘寒问暖,以打消患者孤独和恐惧感,消除其抑郁情绪,让患者应对疾病保持一个积极的态度;要稳定患者的情绪,便于日常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医护人员必须做到有问必答,进行相应的专业健康教育和心理教育,指导其提高睡眠质量,并针对病情加以解释和安慰;在病情许可的条件下投其所好,让其感受到关怀、理解及尊重[3]。
4结论
呼吸系统疾病多为慢性过程,针对呼吸内科疾病的发病因素,护理过程中,只有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掌握疾病的特点,善于与患者交流,及时了解并掌握其心理状况,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都要高度重视,积极预防并发症,才能有效的医治患者。同时重视恢复期的全面综合护理,加强卫生宣教和出院指导,对防止疾病的复发也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亚莉,李亚娜.浅析呼吸内科患者临床护理[J].现代养生杂志,2013(12).
篇7
关键词:呼吸内科;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问题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逐渐突出,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已经被大家所倡导[1]。铜绿假单胞菌(PAE),又名绿脓杆菌,属于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分布十分广泛,天然具有抵抗多种抗菌药物的能力,因容易发生变异而形成多重耐药,对抗菌药物存在多种耐药机制[2],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同时是呼吸内科病房最为棘手的细菌。目前PAE的耐药率有逐步上升趋势,甚至出现局部暴发多药耐药PAE感染流行,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难题,对患者病情预后及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本研究从2012年~2013年我院呼吸内科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出PAE,并进行药敏实验,对PAE的耐药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指导呼吸内科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呼吸内科送检的病房住院患者的痰液、血液、尿液等标本。
1.2 PAE的分离鉴定 痰液、血液、脓液等标本严格按照标准无菌方法采集(痰标本进行涂片),将标本接种于血平板、巧克力、中国兰平板,于二氧化碳恒温箱中35℃的温度下孵育24h,选取优势菌,结合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2)鉴定菌株。操作过程严格遵循《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中的规范化操作。
1.3药敏实验 采用VITEK-2AST-GN04药敏卡及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实验,按照CLSLM100-S22标准进行判断,报告结果以敏感(S)、中介(I)及耐药(R)表示。质控菌株为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培养基及药敏纸片均为英国Oxoid公司产品。
1.4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WHONET5.4软件及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铜绿假单胞菌标本来源分布构成比,见表1。
2.2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见表2。
2.3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变化,见表3。
3讨论
PAE是假单胞菌中最常见和研究最多的一种细菌,其毒力是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中最强者,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很容易导致继发性感染[3]。PAE可以感染机体的任何组织和部位,常定植于咽部,很难清理,容易导致肺部、手术后伤口及烧伤后尿路感染等,还可引起婴儿严重的流行性腹泻[4]。
呼吸内科病房是PAE感染的高发病房,主要原因有[5]:①健康人有健全的防止PAE感染的局部屏障防御系统,而呼吸内科病房老年患者较多,由于病程长及病情重等原因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防御机制有不同程度的破坏,PAE感染率也随之增加。②PAE是呼吸道和环境的正常菌群,容易导致PAE感染。③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导致菌群失调。因此,呼吸内科PAE感染引起的耐药已经成为了呼吸内科医生高度关注和棘手的问题。
本研究中,PAE感染的主要标本来源于痰液,占93.67%,与相关报道一致[6],表明呼吸系统更容易感染PAE,可能与患者严重的基础疾病、免疫力下降、肺功能减弱、排痰困难、菌群失调及广谱耐药PAE定植生长相关[7]。12种抗菌药物中,PAE对加替沙星的耐药率为0.0%;对头孢他啶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分别为12.7%、17.3%、44.0%和50.0%,对其他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23.3%~29.0%之间。与2012年相比,2013年PAE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和头孢曲松的敏感性下降,耐药率上升;对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氨曲南的敏感性增加,耐药率有所下降;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和头孢噻肟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PAE的耐药机制复杂,主要通过产生灭菌酶、外膜通透性降低、主动外排、生物膜结构影响及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等机制产生耐药[8]。PAE对加替沙星敏感性好,很少出现耐药。而PAE对亚胺培南等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上升较大,可能与多种抗菌药物使用产生的选择性压力有关[9]。结果表明我院呼吸内科PAE耐药状况总体控制较好,但PAE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和头孢曲松的敏感性下降,耐药率上升的结果表明PAE的耐药问题仍不容忽视,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PAE的耐药可能会恶化,从而限制临床用药。
因此,解决PAE耐药问题可不容缓。首选要加强PAE抗菌谱变化的动态监测,及时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延缓耐药性的发生,并避免多重耐药的产生。并根据药敏实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及时调整方案。对于科室本身,要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杜绝抗菌药物的滥用。
参考文献:
[1]张宁,陈丽芳.双黄连超声波雾化治疗非淋菌性新生儿结膜炎的探讨附56例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5):764-765.
[2]肖永红,王进,赵彩云,等.2006-2007年Mohnarin细菌耐药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051-1056.
[3]李景云,马越,张力,等.临床52家医院常见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性监测[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5):452-457.
[4]刘培跃,孙永习,领,等.铜绿假单胞菌致婴儿腹泻1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7):611-613.
[5]韩静,沈萍萍,高灵宝等.2006~2009年744株铜绿假单胞菌分布特点和耐药状况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08(7):842-843.
[6]孙各琴,曾宗跃,王柏旺等.呼吸内科病房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7):2682-2684.
[7]杨敬芳,王悦,焦青.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病原菌的耐药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1):1540-1543.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7例,男30例,女37例,年龄15~80岁,所呼吸病为:支气管炎、阻塞性肺病患者8例、阻塞性肺气肿患者45例,支气管扩张患者14例。本组67例患者中其中有10例死亡,好转出院57例。死亡原因主要由呼吸衰竭的并发症引起,心衰、肺性脑病以及呼吸道堵塞窒息造成的。
1.2病情变化的严密观察
呼吸观察:患者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咳嗽,咳痰,痰粘稠、不易咳出,患者经常被迫做起。严重发病时,出现张口抬肩、用力喘气、额头出汗等症状。呼吸观察常为快速诊断提供信息。意识观察:如果患者出差意识朦胧,白天嗜睡、反应迟钝,这时候应该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并针对患者的情况及时进行处理治疗。咳嗽咯痰观察:严密观察痰的颜色和气味,注意有无血性泡沫痰。如果患者反复咳嗽、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并且痰液中有血丝,这表明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如果患者的痰液为粉红色泡沫这表明患者患有急性肺水肿[1]。
1.3重症呼吸患者的基本护理方案
向患者宣传疾病的有关知识,鼓励患者树立治疗信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耐心对患者进行劝导,让患者对自己的有正确的了解和认知。不同病因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分别安置在洁净、温暖、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的病房,病室内没有刺激性气味,不铺地毯,不放花草,采用湿式清扫,避免扫地和整理床铺时尘土飞扬,病室物体表面定期消毒,避免使用刺激性气味强的消毒液[2]。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细菌培选用最合理的抗菌药物,对其进行治疗。此外要注意给患者补充营养,据病情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并少量多餐。
2结果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病程长,长期反复发作,咯血,精神紧张、情绪消沉,恐惧,并极易烦燥,因此患者经常常拒绝做必要的检查及治疗。要想给患者提供连续的整体护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应该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精神、以及对环境的需求,从而有效地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必须要着眼于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精神、环境需求。对于本次收集到的67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死亡10例、好转出院57例。对此结果反馈情况表明,医师应该多于与患者进行交流并掌握其心理状态,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掌握疾病的特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基础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才能成功的救治患者,提高治愈率。
3讨论
3.1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多为老年人,患者因为在活动后常常伴随着呼吸急促,反应变慢,运动能力弱、不能持久等特点,所以在日常饮食起居过程中稍有不注意就会难免发生意外。因此病房内、室外、厕所地面要时刻保持干燥、无其它不良杂物,床边设立相应护栏,上、下楼梯、外出散步或参加常规的室外活动时应有医护人员或专人陪伴并加以搀扶。饮食宜以易消化清淡食物为主,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半流食及富含纤维素的蔬菜与水果,戒烟、酒等。要以容易被消化吸收及营养充足。时刻注意周围环境卫生整洁,无不良污染源。另外注意观察呼吸与脉搏的频率与节律,痰的颜色与性质变化,发现患者,意识朦胧,白天嗜睡、反应迟钝,呼吸急促等都说明病情在变化,要引起注意。如发现患者郁郁寡欢,精神不振,要引起格外的注意,并做好相应的保护性措施。
3.2重症呼吸患者病症好转后的护理措施
重症呼吸系统患者的病情好转期护理重症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病情好转期应该增强体质,促进患者进行有氧呼吸锻炼,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提示病情好转患者戒烟戒酒,从而保护患者的呼吸功能的恢复及保护。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预防感冒。改善环境卫生,做好个人劳动保护,消除及避免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影响[3]。
3.3急性、慢性疾病的护理
在治疗方面,视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和严重程度或根据病原菌药选用抗生素。轻者可口服,较严重的患者用肌注或静脉滴注抗生素。为了改善患者症状,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用祛痰、镇咳药物配合治疗。对老年体弱咳痰者或者痰量较多者应该以祛痰为主,协助排痰,保持呼吸道畅通。以免抑制中枢及加重呼吸道阻塞和炎症,导致病情恶化。如果痰液不易排出亦可采用气雾疗法,目前超声雾化吸入有一定帮助,易可加入抗生素及痰液稀释剂。此外,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病程较长,心理创伤较大,会产生不配合医师及时的检查及治疗等情绪。在常规性治疗方面,除了必要的医疗措施外,还需精心细致、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
3.4保持患者良好的心理作用
保持情绪的稳定对患者来说非常重要。患者住院期间经常会表现出对于自身病情的担忧,从而降低睡眠质量。医护人员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要多方面注重患者情绪的变化,不断改变护理措施,或者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助治疗,这对患者的逐步康复会有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总之要让患者有一种内心的舒适以及良好的归属感。
3.5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篇9
关键词:呼吸内科;病房;医院感染;防护对策
呼吸系统疾病其病原菌的传播多以空气为媒介。因此,呼吸内科病房就存很多的感染危险因素。为了落实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和制度执行,以利于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现分析呼吸内科病房潜在感染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住院期间病人受感染部位一般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等,其中呼吸系统感染在所有的感染中所占的百分比最大,感染者又多数为老年人。呼吸系统帮助人体完成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功能,对人体有很重要的作用。呼吸系统受感染将严重影响人体正常生理机能。
在医院的呼吸内科中,患者大部分为老年人,病人住院时间较长,且病情易反复发作,病人在住院期间还服用广谱抗生素,这些情况都易造成呼吸感染。医院呼吸内科如何完善制度,加强病房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最终降低老年人呼吸道感染将是在以后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挑战。
1、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
呼吸系统可以对吸进来的气体进行转换,能使气体顺利地通过,对人体新陈代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医院要降低呼吸内科感染的发病率,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就必须知道引起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根据对医院多年住院患者呼吸感染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其中引起呼吸内科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引起感染的因素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1环境因素
很多传染病,如甲型H1N1流感、伤寒、肺结核等疾病,首发症状多以发热、咳嗽、咽喉疼痛等疑似呼吸系统疾病而收治,在未确诊前在我科进行治疗。而这个阶段处于疾病的前驱期,传染性最强,最不容易防范。
1.2流行病学趋势
据资料显示,近 10 年新增加了10多种传染病,多以呼吸系统症状为表现,特别是变异性病毒,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H5N1型禽流感病毒等。
1.3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差
特别是医生在病人刚入院时,询问病情都不习惯戴口罩;护士巡视病房、进行健康教育时,也容易忽视这点,又是面对面的接近,如果医护人员自身抵抗力差,很容易造成病原菌的定位种植。呼吸内科医务人员呼吸道疾病感染率较其他科室人员高于3倍或4倍。
1.4病人之间交叉感染
呼吸内科病人多年龄大,均有多种基础疾病,住院时间长、治疗难度大,所以存在有的病人处于康复期,而有的是新入院的急性期病人,很容易引起不同细菌的交叉感染,导致康复期病人再发感染。
1.5感染控制措施不能规范实施,医护人员成为传播媒介
医护人员不注意手卫生消毒规范,平时医生查房时,查完1床接着就对2床进行触诊、听诊,根本没有消毒双手或听诊器的意识。护士打针时做不到一人一针一带一消毒等,就会引起医源性传播而致交叉感染。
1.6侵入性操作增多
老年病人常常带有尿管、中心静脉导管及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应用等,均增加了外源性感染因素。
1.7其他
抗生素的大量长期应用,容易导致人体正常菌群失调,出现多重耐药菌株。应用免疫抑制剂病人,免疫力低下,床单位的终末消毒不到位,病房的床垫存在反复污染,无法彻底清洗消毒,只能表面擦拭,病人的痰液、血液未按规范进行消毒处理等。
2、呼吸内科感染的预防措施
针对以上提到的引起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医院需采取对应的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时预防,降低呼吸内科感染的发病率,相应的预防措施具体有以下几种。
2.1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学习,强化观念,规范操作
督促医护人员做好自我防护,养成良好习惯。不论是查房、还是询问病史都注意规范戴口罩,在传染病流行季节时要戴双层防护口罩。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原则,特别要重视医务人员手卫生,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是降低医院感染成本最低、效果最佳的手段和措施。科室护士长及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定期督查,以促进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持续、规范执行。
2.2加强护理,稳定病人情绪
针对老年人长期住院,受感染症状的影响产生不良情绪以至于不积极配合治疗的情况,医院内科护理人员应加强对病人的护理,稳定病人的情绪。内科护理人员工作时态度要积极,并注重工作中的细节问题,对老年患者要多一份耐心与尊重,以乐观的心态护理老年患者。
2.3多科协调,避免误收、误治,规范诊疗行为
将收治传染病人出现的误诊率进行统计,上报医务部和科主任,取得多方重视和协调,以督查门、急诊内科医生首诊时提高对传染病的警惕性,加强检查、会诊进行鉴别,以防止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收入普通病房。传染病一经确诊,立即转往专科隔离治疗。
2.4治疗器械消毒
在治疗时需要使用导管时,要对需要使用的导管进行有效的消毒,必要时更换新的干净的导管。
2.5提高呼吸感染的治疗水平
发生在患者肺部的呼吸感染症状几乎与真菌感染的症状一样,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如有发现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突然加重,痰液粘稠等应及时做真菌检测,观察并提供早期的预防治疗,控制真菌的侵入,增强老年人自身的免疫能力。
2.6规范医疗性废物的处置
禁止医生在病房换药、抽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操作。督促医生在规定诊疗室进行诊疗活动,以便于集中,定点消毒处理,也避免了病原菌形成空气漂浮尘埃而被扩散。对于病人痰液、血液、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放于0.5%含氯消毒剂消毒处理后,再按医疗感染性废物处理流程进行处置。
三、总结
住院患者呼吸内科的感染的主要因素表现在抗生素的使用方面,住院环境方面,心理方面等,医院要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对治疗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对探望人员限制时间;提高护理质量,耐心护理患者,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对抗生素的使用要严格控制,提高老年人身体免疫能力。最终目标为改善治疗环境,减少感染的发生率,使患者能够更快地康复。
篇10
大石桥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辽宁大石桥 115100
[摘要] 目的 对呼吸内科抗生素临床用药的情况予以深入分析, 同时对其用药的科学性实施评定。方法 收取自2010年3月—2011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00例呼吸内科病人的处方单, 针对这些病人所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联合用药以及科学用药等方面对抗生素在呼吸内科应用予以相应的评定。结果 合理和基本合理的用药有428例,占68%,不合理用药210例,占32%。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主要体现为下述几点:①治疗过程太长,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过于频繁, 在常规感染中有(34.8±0.9)% 使用一种抗生素时间超过3星期。②给药方法缺乏科学性,很多药物只要服用1 次就能够达到其药用性, 不过在临床却多次反复服用, 因此,可能造成病人对药物产生依赖性。③联合用药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出现耐药菌株以及不良反应。结论 要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予以用药,从而提升其生活质量。
[
关键词 ] 呼吸内科;抗生素;临床用药
[中图分类号] R4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a)-0082-02
相关资料显示,一般呼吸内科疾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感染情况,其比例超过了(87.4±2.3)%。不过, 抗生素也存在或多或少的局限性, 长时间频繁的使用会有一定的耐药性及副作用[1]。若不科学的滥用抗感染药物, 有可能会导致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更有甚者会提高细菌的耐药性。因此, 怎样科学、合理的利用抗生素也是目前临床需要攻克的一个问题。文章将对2010年3月—2011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00例呼吸内科病人的处方单进行调查, 分析内呼吸道感染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从而为科学有效的临床用药给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统计自2010年3月—2011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00例呼吸内科病人的处方单以及门诊日志。对上述800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所使用抗生素的种类、用量以及用药时间等进行研究性分析。
1.2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通过调查问卷方式调查上述800例患者的一般情况,其中包括诊断疾病、过敏史、用药情况、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联合使用情况、抗生素用药指征等,并对抗生素的用药合理性评价等进行分析。抗生素的合理性使用评价:参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总后卫生部2004年10月9日联合的《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指导原则》[2],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我们使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予以分析,相关参数表示均以(x±s),通过配对t测检,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使用χ2检验,例数以%表示。且P>0.05。
2 结果
上述800张处方单,其中有638 张处方单使用过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率超过了77.3%,抗生素的种类主要包括青霉素、头抱菌素、大环内醋等,通过此次研究我们发现,抗生素的用药率依次为头抱、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在638张使用过抗生素的处方单中, 有372张处方单独使用了抗生素,而两种抗生素联合使用的处方为128张, 两种以上抗生素联合使用处方为100 张。上述638张处方单子中,其中310 例为男性, 328例为女性, 平均年龄为(59.7±1.4)岁。
合理和基本合理的用药有428例,占68%,不合理用药210例,占32%。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主要体现为下述几点:①治疗过程太长,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过于频繁, 在常规感染中有34.8(±0.9)% 使用一种抗生素时间超过3星期。②给药方法缺乏科学性,很多药物只要服用1 次就能够达到其药用性, 不过在临床却多次反复服用, 因此,可能造成病人对药物产生依赖性。③联合用药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出现耐药菌株以及不良反应。见表1。
3 讨论
通常呼吸内科疾病患者都有一定程度的感染情况,其比例超过了(87.4±2.3)%,超过文献记载的84.2%,这可能与研究的患者数量有关。此次研究治疗过程过长的患者所占比例为51.7%,与文献记载的52.4%无显著差异。而给药缺乏科学性所占比例为35.3%,而文献记载给药缺乏科学性所占比例则为42.7%,这可能与文献的试验实践有关。此次研究联用药物出现耐药菌株及不良反应的比例为13%,低于文献记载的16.4%,这可能与实践的案例有关。我们认为,对于感染抗生素是非常有效的一种药物,但是, 抗生素也存在或多或少的局限性, 长时间频繁的使用会有一定的耐药性及副作用。若不科学的滥用抗感染药物, 有可能会导致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更有甚者会提高细菌的耐药性。临床试验证实,若不科学的滥用抗感染药物, 有可能会导致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更有甚者会提高细菌的耐药性[2]。通过此次研究显示: 一些免疫抑制病人、医院内感染病人与老年病人所受感染主要包括下述几类菌种: 绿脓杆菌、肠杆菌科细菌、不动杆菌与厌氧菌等。对于以上感染种类, 临床通常会选择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以及耐酸青霉素类等药物。
抗菌谱与第三代头孢菌素药理机制相似且用用较为广泛,G - 杆菌抗菌活性要强于G + 球菌,与氧氟沙星以及环丙沙星进行比较,新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在保持原有对G - 杆菌良好抗菌活性的同时,还对G + 球菌抗菌活性增强[3]。对G + 厌氧菌抗菌活性也有所提高,经试验证实,曲伐沙星较甲硝唑的G + 厌氧菌抗菌活性要超出10倍以上,从而专家认为是目前喹诺酮类对G + 厌氧菌抗菌活性最强;而且对其他呼吸科多见病原体的抗菌活性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4]。
一般联合用药根据实际情况, 细菌感染以使用一种抗生素进行控制为佳, 很多时候,无需予以联合用药。不过对那些原因不明病原菌的感染、病人有相关疾病导致心肺功能不全引发免疫功能低下或混合感染时,就要利用联合用药予以治疗,提高疗效, 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5] 。为了加强协同累加的效果,可以把静止期杀菌剂与繁殖期杀菌剂融合到一起, 然后联合速效抑菌剂, 因此让联合用药得到科学的配伍。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不是任何药品都能够进行联合使用,举个例子,速效抑菌剂与繁殖期杀菌剂就无法进行联合使用,不过头抱菌素类与青霉素类药物进行配伍,就可以对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起到有效的抑制。因此要按照相关药理性合理的选择联合用药物, 从而进行最为科学的配伍。
通常给药间隔阶段与后效应阶段的时间以及药物半衰期与相关的浓度依赖性等因子都有着较大的关联[6]。我们所提到的抗生素后效应,指的就是高浓度药物渗透到机体中, 药物浓度会伴随体内的代谢而持续降低, 也就是令药物密度小于MI C, 同时还会对细菌的成长起到长时间的抑制作用。通常情况下,第1、2、3代头抱菌素与青霉素都不存在抗生素的后效应;而 G + 球菌的很多抗菌类药物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后效应; 四代头抱菌素与碳青酶烯类药物则对G -杆菌有较弱的后效应。经实践证实, 对时间存在较强依赖性类抗生素的杀菌效果都会受到MIC 时间的影响, 所以临床使用过程中要减少给药的间隔周期, 要确保24 h内有(62±1.4)% 的时间血药饱和度超过细菌的MIC。
目前,我们对抗生素的使用还存在不合理之处,在临床治疗中,我们要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予以用药,从而提升其生活质量。
[
参考文献]
[1] 王睿,陈迁,陈孟莉,等.环丙沙星与其它6种抗菌药物对临床常见致病菌抗菌活性的比较[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2,11(2):327-329.
[2] 买买提艾力·努尔买买提.古力娜·达吾提;吐尔洪·阿西木.呼吸内科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23(7):704-708.
[3] 廖华,王珊.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120例分析[A].《医药导报》第八届编委会成立大会暨2012年度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和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2,14(11):74-81.
[4] 李淑清,武明芝,王群,等.抗生素临床应用调查及管理的探讨[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18(5):477-483.
[5] 李蓉,徐小文,陈娇,等.呼吸内科常见菌及鲍曼不动杆菌质粒上耐药基因的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2,11(3):316-317.
[6] 郭佳,谭平.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呼吸道感染学术大会暨第一届多学科抗感染治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3,13(1):135-136.
(收稿日期:2014-04-20)
论文中医学名词术语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