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饮食范文
时间:2023-04-12 13:19: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糖尿病人饮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其中,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最基本的方法。轻型糖尿病人往往只需饮食治疗,就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应用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更应该合理地控制饮食,适当调整药物剂量;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如果不控制饮食,还可能造成因进食增多导致胰岛素用量增加,病人体重也不断增加的恶性循环。饮食疗法的核心是研究饮食的“量”和“质”,“量”即饮食的总热量,“质”即饮食结构。糖尿病患者每天摄入的总热量和各种营养成分必须符合其病理生理需要。合理的饮食可以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荷,使胰岛组织得到适当恢复的机会。糖尿病患者只有长期坚持合理的饮食,并配合其他疗法,才能稳定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改善机体整体的健康水平。
学习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是为了让糖尿病人做到合理膳食,给糖尿病的其他治疗手段奠定基础。糖尿病的饮食疗法意义重大,那么,糖尿病人的一日三餐该怎么安排,才算是科学合理呢?围绕这个主题,我将分几期给广大糖尿病患者介绍一些简单易懂、易学易用的饮食治疗知识,包括糖尿病饮食疗法的原则与误区、糖尿病患者体重与每日热能摄入量的控制、糖尿病患者七大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如何选择低血糖指数的食物、如何运用食物交换份知识控制饮食、糖尿病患者一日三餐食谱制订方法、儿童及孕妇等特殊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设计、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的饮食宜忌、糖尿病饮食治疗的目标等等。
一、糖尿病饮食疗法的原则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原则应该是:“在规定的热量范围内,达到营养平衡的饮食。”糖尿病的营养治疗需要患者本人、家属、营养师以及医生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按以下原则来进行控制。
1.合理控制总热能、热能摄入量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为宜
肥胖者体内脂肪细胞增大、增多,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不利于治疗。减少总热能、降低体重后往往可以改善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消瘦者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影响健康,也不利于治疗。孕妇、乳母和儿童要增加热量摄入,以维持其特殊的生理需要和正常的生长发育。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在体内代谢后产生的热能,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这三大营养物质摄入量要平衡。病人总热能的摄入量以能维持标准体重为宜。在合理控制热能的基础上,适当提高糖类进食量,对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改善葡萄糖耐量均有一定的作用。
2.平衡膳食,选择多样化、营养合理的食物
平衡膳食是一种科学合理的膳食,这种膳食提供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不仅全面,而且膳食的供给和人体的需要保持平衡,既不过剩,也不欠缺,并能照顾到不同年龄、性别、生理状态及各种特殊的情况。平衡膳食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中心内容,同时也是糖尿病营养治疗的基础。食物交换份营养法为糖尿病患者自我选择丰富多样的食谱提供了可能。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又为患者提供了自我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品。只要掌握好规定的热量,糖尿病患者可以吃与健康人相同的食品,没有必要过分限制糖类。
3.无机盐、维生素、膳食纤维要合理充足
钙、镁、铬、锌、锰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缺乏,与糖代谢紊乱有关,应该补充,应限制钠盐摄入量,糖尿病人应摄入足量的维生素。对于病情控制不好的病人,糖异生作用旺盛,应多补充糖异生过程消耗的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延缓食物在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可以控制餐后血糖上升幅度,尤其是可溶性纤维功效较大。糖尿病人进食高纤维饮食,有助于改善糖尿病糖、脂代谢紊乱。
4.餐次安排要合理
为了减轻胰岛负担,糖尿病病人一日至少保证三餐。按早、午、晚餐各1/3的热量,或早餐1/5,午、晚餐各2/5的主食量分配。在活动量稳定的情况下,要求定时定量。注射胰岛素或容易出现低血糖者要求在三次正餐之间增加2~3次加餐,晚睡前半小时加餐更重要。加餐食品可以由正餐中匀出约25g的主食即可。
5.因人而异,贵在坚持
篇2
误区一,控制饮食就是控制主食
有些人认为,少吃主食就是控制饮食,就能降血糖,因而进餐时,只注意减少主食的摄入量,这是不科学的。因为根据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饮食中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而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目前认为适当提高碳水化合物摄入,不仅可以改善糖耐量,降低胆固醇,三酰甘油,还可以提高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如果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少,若每日不足125G,则可引起体内脂肪分解过剩而导致饥饿性酮症,甚至发生酮症酸中毒。葡萄糖是人体最理想的能量来源。因为全身所有组织细胞都能利用它,特别是脑组织所需要的能量几乎完全直接来自血糖,即使糖尿病病人也不例外,因为脑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不需要胰岛素参与。因此,糖尿病病人膳食的总热量中碳水化合物占55%~65%。由此可见,糖尿病病人的饮食要在医生指导下控制,切不可盲目地减少主食的摄入量。
误区二,用零食花生、葵花子等方法缓解饥饿感
有些人往往这样做,糖尿病饮食治疗中,饥饿时就不断吃些花生米、葵花子等解决饥饿感,殊不知,这些食品均属于植物性脂肪,食入过量可引起高血脂,而高血脂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病因之一。糖尿病病人需注意。如果在饮食治疗中感到饥饿难受时,可吃些低热量、高容积的蔬菜,如黄瓜、番茄、青菜、芹菜等。
误区三,饮食治疗无需控制饮酒
有些糖尿病人认为饮食治疗只需控制饮食无需控制饮酒,因而在逢年过节、朋友聚会时便开怀畅饮以致酩酊大醉,结果导致血糖升高,这是因为,酒类含碳水化合物,长期大量摄入则可影响血糖的控制,加重糖尿病神经病变。同时,酒精还损害肝脏。
篇3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人在进餐后,血液里的血浓度增高;空腹的时候血浓度降低,但是血糖高低要维护在一个稳定的水平。稳定的血糖水平是由胰脏里的胰岛控制的。胰岛能分泌出胰岛素,控制或调节血糖的浓度。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量的绝对不足,或者是相对不足,或者是分泌胰岛素的胰脏出现了问题,以及有了“胰岛素抵抗”而造成的一种全身性疾病。这些原因会造成糖代谢的障碍,同时,也影响了蛋白质、脂肪、水代谢的障碍。因此,饮食治疗对糖尿病患者极为重要。营养健康教育专家赵霖教授就为糖尿病患者提出了建议。
赵教授介绍,糖尿病人可以多吃苦瓜等植物胰岛素含量丰富的食物,苦瓜是葫芦科苦瓜属植物,既是佳蔬,又是良药。苦瓜因所含的苦瓜素而具有特殊的苦味著称,可刺激胃液分泌,提高食欲,促进消化。苦瓜与其他各种菜同烹时,其保持自身的苦味却不传给他人,保留了配菜的特色,所以民间称苦瓜为“君子菜”。
1974年,科学家从苦瓜中发现一种类似于动物及人胰岛素的蛋白质多肽,具有与胰岛素类似的氨基酸双肽链结构,无毒,无依赖性,功能与胰岛素类似,被称为植物胰岛素。大量科学实验证实了进食苦瓜可以调节血糖。
赵教授介绍说,糖尿病患者可以每天早餐前将一根新鲜苦瓜切碎,在开水中焯一下食用,并且在上午饮用焯苦瓜的水。或将苦瓜作螺形切法成长条,去掉瓜子,挂起晾干备用;食用时将苦瓜干浸发,做清炒苦瓜等菜肴。因苦瓜性寒,脾胃虚寒、腹痛泻者当慎用。
他还讲,我们常听说,糖尿病人喝粥会使血糖迅速升高,有的医生还告诫糖尿病患者要“吃干不吃稀”。其实这种说法非常笼统,也比较片面,并不科学。因为粗粮和豆类合理搭配,科学烹饪煮成的粥不仅不会升高血糖,还对糖尿病人有食疗作用。粗粮富含膳食纤维,食用后血糖上升速度会明显减慢,特别是某些富含蛋白质的粗粮如荞麦,食用后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天然食物中淀粉以淀粉粒形式存在,包裹在植物种子中,由于外层的严密度不一样,淀粉粒大小不同,直链和支链淀粉的比例不同,对血糖水平都会有影响。例如红豆的种子非常致密,其淀粉粒很难被彻底粉碎,而红豆中直链淀粉又高于大米淀粉,因此吃红豆粥后,消化速度很慢。食用煮红豆、绿豆、扁豆、蚕豆等各种豆类,其血糖指数远低于大米、白面制成的主食。燕麦中的膳食纤维如葡聚糖、山楂中所含的果胶能够降低吸收葡萄糖的速度,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就升糖速度而言,吃粥比吃米饭要低。黑豆、黄豆等食物由于含淀粉极少,血糖生成指数也相当低。因此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以粗粮和豆类为主,同时烹饪时不要过度,豆粒和粗粮的完整性保持得越好,食用后消化吸收的速度越慢,血糖上升的速度就越缓慢。食用粗粮豆类混合粥的好处还在于,这类食物体积大,食用后会有充分的饱腹感,有利于减少糖尿病患者的进食量。编辑/张玉春
篇4
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王建华主任将临床常见的饮食误区归纳为十个方面,并结合实例逐一加以剖析,希望能对广大糖尿病患者有所帮助。
误区1 饮食疗法=饥饿疗法
临床实例:如今人们生活水平高了,随之而来的是糖尿病患者也越来越多。这不,隔壁的张大爷最近因为口渴、消瘦,去医院一查果然是糖尿病。医生告诉他,糖尿病属于“富贵病”,与饮食有很大的关系。张大爷觉得医生的话在理,可不是吗?在过去那“连肚子都填不饱”的贫困年代里,压根就没听说过“糖尿病”这个词,看来很有必要“回到解放前”。从此以后,他宁可忍饥挨饿也不多吃一口,不久,张大爷去医院复查血糖,嘿,血糖还真正常了,于是张大爷对“病是吃出来的”这句话愈加深信不疑。三餐吃得更少了,有时甚至一顿饭吃不了一两,经常饿得心慌出汗、眼花手抖,直到有一天夜里出现了严重低血糖昏迷,如果不是发现抢救及时,很可能连命都搭上了。
专家点评:饮食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的基础,合理的饮食治疗有助于降低血糖、控制体重、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少数轻症糖尿病患者甚至只需控制饮食便能使血糖维持正常,因此,饮食疗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饮食治疗≠饥饿疗法。如果患者进食量太少(每天主食低于150克),不仅容易出现低血糖及饥饿性酮症,而且还会出现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即“苏木杰现象”),导致血糖大幅波动,反而不利于血糖控制。不仅如此,由于热量摄入不足,还会造成体内自身脂肪及蛋白质过量分解,导致身体消瘦、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
因此,科学的饮食疗法应该是在保持膳食平衡的基础上,因人而异、适当地限制饮食的总热量,即根据患者年龄、胖瘦、劳动强度等具体情况,在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和日常工作与生活的前提下,适当地控制进食量,并注意饮食多样化,而不是一味地忍饥挨饿或偏食。
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每顿主食不超过2两(100克),不低于1两(50克);主张少食多餐,即把正餐的主食匀出一小部分,如半两(25克)主食或者1个鸡蛋(50克)作为加餐用;可以多吃些低热量、高容积、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如各种绿叶蔬菜。
误区2 主食少吃,副食不限
临床实例:张阿姨自从查出糖尿病以后,每顿饭主食比过去吃得确实少多了,但鸡、鸭、肉、蛋等副食品的摄入量却明显增加,而且平时每当肚子饿了,就用坚果类零食来充饥。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张阿姨发现自己血糖控制得并不好,她有些纳闷,自己吃得并不多呀?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专家点评:糖尿病饮食疗法的首要原则是控制总热量的摄入,这表明不仅主食的量要控制,副食的量同样也要控制,不能因为副食含糖少,就随意多吃。
主食(米、面等)固然是热量的主要来源,但副食(鸡、鸭、鱼、肉、蛋、各种坚果等)所含的热量同样不可忽视。1克糖类产4千卡热量,1克蛋白质也产4千卡热量,而1克脂肪可产9千卡热量。副食中的蛋白质和脂肪进入人体后有相当一部分可以通过糖异生作用转变成葡萄糖,因此,如果副食吃得太多,同样也会升高血糖。不仅如此,高脂肪、高热量饮食还会导致肥胖,使血脂升高,加速动脉硬化,引起心脑血管并发症。
有些糖尿病患者经常花生、瓜子不离口,认为这样可以减轻饥饿感。殊不知,坚果属于高脂肪、高热量食物,100克坚果(如花生、瓜子、核桃、杏仁等)所含的热量相当于200克主食,30粒花生米(约12克)所含的热量相当于1汤匙植物油(10克)或者25克面粉或大米。因此,坚果类的零食不能随便吃。
张阿姨尽管主食吃得很少,但血糖总控制不好,就是因为副食及坚果类零食吃得太多。
误区3
进餐不定时定量或者不吃早餐
临床实例:王经理晚睡晚起的生活习惯由来已久,经常不吃早餐。查出糖尿病以后,王经理的这个习惯依旧未改,甚至还为此找了个貌似有理的借口:“不吃早餐有助于控制饮食”,不仅如此,王经理平常吃饭也没什么规律,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正常用药,因此,王经理的血糖一直控制欠佳,而且曾多次发生过低血糖。
专家点评:王经理的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它违背了糖尿病饮食管理当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任意“减少餐次、饥饱不均”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如果不吃早餐,隔夜空腹时间如果太长,很容易造成血糖偏低甚至低血糖,而低血糖又会引起反跳性高血糖,导致血糖忽高忽低进而完全失控。而且,病人如果不吃早餐,中餐的进食量势必会增加,这样不仅对控制全天的总热量没有太大的帮助,而且使午餐后血糖明显升高,所以,糖尿病患者三餐一定要定时定量,必要时,还需要在两餐之间及睡前加餐。
注意:加餐并非加量,而是从三次正餐中匀出一部分食物留做加餐用,这样做既可以预防低血糖,又可以防止餐后高血糖,有利于平稳控制血糖。
误区4 多吃点没关系,加大药量便可
临床实例:老刘是一家企业的办公室主任,每天应酬不断,顿顿不是喝高了,就是吃多了,饮食控制对他简直难上加难。没有办法,老刘只好加大降糖药的用量,他以为这样就可以把多吃的食物抵消掉,而不必担心血糖升高了。
专家点评:不少糖尿病患者认为,只要用上降糖药(或胰岛素)之后,就可以随心所欲,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愿吃多少就吃多少,而不必再严格控制饮食了。这种观点其实是不对的,原因有二:一是暴饮暴食会增加胰岛β细胞的负担,加速胰岛功能的衰竭,使口服降糖药的疗效逐渐下降甚至于完全失效,最终即使用上胰岛素,血糖依旧控制不好,导致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接踵而至;二是药物过量应用,会增加其对肝肾的不良反应,严重的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多吃饭多吃药的做法并不可取。
事实上,不论是那种类型的糖尿病,不管糖尿病的轻重如何,也不管患者是否已接受药物治疗,都不能放松对饮食的控制,因为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只有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辅以药物治疗,才能取得理想的降糖效果。否则,即便药物再好,疗效也要大打折扣。
误区5 水果含糖多,绝对不能吃
临床实例:李大妈喜爱吃甜食,尤其是各种时令水果,更是她的最爱。不过,自从查出糖尿病之后,李大妈对一切水果都“敬而远之”,再也不敢问津了。
专家点评: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这些对糖尿病患者都是有益的。水果中所含的糖分主要是果糖,此外还有少量葡萄糖及蔗糖,而果糖在代谢时不需要胰岛素参与,所以,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后可以少量进食水果,大可不必一概排斥。
各种水果的糖分是有区别的,西瓜含糖最低约为4%,枣、甘蔗、山楂含糖较高约为20%,在严格限制总热量的前提下,适当进食一些含糖量较低的水果(如樱桃、西瓜等)是允许的。但要放在两餐之间或睡前吃,并将水果的热量计入在总热量之内,并从主食中扣除这部分热量,譬如吃200克橘子或苹果就要少吃25克主食。当然,在血糖控制不理想时暂不宜进食水果,此时可将西红柿、黄瓜等蔬菜当作水果吃,等病情平稳后再作选择。
误区6 吃干喝稀都一样
临床实例:王大娘前不久曾因糖尿病入院治疗,住院期间,无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都控制得很好。出院后王大娘继续按原方案治疗,前两天去医院复查,发现餐后血糖很高。医生经过了解得知,王大娘有早餐喝稀饭的习惯,早餐后血糖高很可能与之有关,于是建议她早餐改吃干食,几天后,王大娘再去复查,餐后血糖果然恢复正常了。
专家点评: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进食等量大米做成的干饭和稀饭对餐后血糖的影响有很大差别,喝稀饭的患者餐后血糖显著升高。这是因为煮烂的稀饭很容易被肠道消化吸收,胃排空时间比较短,故餐后血糖上升得较快、较高。相比之下,干饭消化、吸收及排空较慢,因而餐后血糖上升得较缓、较低。糖尿病患者早餐后、午餐前的血糖处于一天当中较难控制的时段,如果早餐坚持吃干饭,将有助于此间的血糖的控制,进而有利于全天血糖的控制。所以,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应改变喝稀饭的习惯。
误区7 “无糖”食品多吃无妨
临床实例:赵女士平日嗜糖如命,各种小甜点、冰淇淋啊,几乎天天不断。自从患上糖尿病之后,医生建议她不宜再吃此类甜食,这让她简直难以忍受。后来,赵女士在超市中偶然发现有无糖糕点出售,这不禁让她大喜过望,每次逛超市,都要大包小包地采购一大批,然后回到家里无所顾忌地猛吃一通,用她的话讲“反正是无糖的,多吃点也不要紧”。不过没多久,她的血糖水平又回到了从前。
专家点评:有些患者错误地认为,市场上销售的“无糖食品”不含糖,可以随便吃,不需要控制。其实,所谓的“无糖食品”只不过是不含蔗糖而已,有些则是加入了甜味剂(如木糖醇),这些甜味剂可增加食品的甜度,但不增加食品的热量。但是,“无糖食品”毕竟都是淀粉做的,与米饭、馒头一样,吃多了同样会导致血糖升高。因此,不可被“无糖”二字所迷惑,不加节制地大量食用。需要说明的是,无糖食品没有确切降糖疗效,不能本末倒置放弃降糖药物治疗而用它来代替。
误区8
只吃粗粮,不吃细粮
临床实例:王大伯是一位老糖尿病患者。不久前,在一次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上听说膳食纤维具有降糖、降脂、通便等多重功效,而粗粮里富含膳食纤维。王大伯照葫芦画瓢,从此以后就只吃粗粮,一点细粮也不吃。
专家点评:多吃点粗粮的确对糖尿病有益,但不必矫枉过正,一点细粮也不吃。事实上,就糖类的含量而言,面粉、大米、小米及玉米等主食相差无几,大体为75%~80%。但由于小米和玉米富含膳食纤维,可以减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因此,摄入同等量的粗粮和细粮,餐后血糖升高的程度有一定差异。如进食100克玉米,其80%的糖类转化为血糖;而食用同等量的面粉,则90%转化为血糖,即两者的“血糖生成指数”不同。此外,粗加工的面粉含糖量低(约60%),其“血糖生成指数”也低。目前,市场上的“糖尿病食品”很多是由这类面粉制成的。基于上述原因,血糖居高不下者,不妨用粗粮代替细粮。而通常情况下,尽量采取粗、细粮搭配。但无论粗粮、细粮,均应依糖尿病饮食处方而定,粗粮也不能无限制地多吃。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吃太多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有可能增加胃肠道的负担,并影响蛋白质和一些微量元素的吸收,时间长了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反而对身体不利。所以,无论吃什么,都应该适度、平衡,选择主食也要粗细搭配。
误区9
口渴也不喝,过度限水
临床实例:春节以后,彭先生不明原因出现口渴、多饮、多尿,每天夜里因小便要起好几次床,后经医院检查确诊是2型糖尿病。现在,他除了正常服药和控制饮食以外,甚至连水也不敢多喝一口,在他看来,多尿等糖尿病症状与喝水多有很大关系,少喝水可以减少小便次数及尿量,因此,他平时即使再渴也不肯多喝一口水,直到有一天,彭先生因为“糖尿病高渗性昏迷”住进了医院,才明白这都是过度限水惹的祸。
专家点评:彭先生的这种做法显然不妥。糖尿病患者多尿是因为大量的葡萄糖从尿中排出,发生了渗透性利尿的结果。而口渴、多饮正是人体对高血糖及体内缺水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如果糖尿病患者严重失水而又得不到及时补充,将会进一步加重高血糖及体内高渗状态,造成机体内环境紊乱,严重者会发生高渗性昏迷而危及生命。故糖尿病患者只要没有心、肾源性疾病,就不要盲目限制饮水,每天进水量至少应达到1 500~2 000亳升。小便量越多,越要多补充水分,盲目限水会导致机体脱水、电解质紊乱、血黏度及血糖增高。
误区10 不讲究烹饪方法
篇5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临床综合症。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共同标志,其临床表现有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乏力、皮肤瘙痒、视物模糊等。急性并发症有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慢性并发症有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眼部病变、感染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现对护理中常见的问题―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的探讨。
1 相关因素 体内胰岛素不足,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脂肪、蛋白质分解加速,由于肾小管容量超负荷出现尿糖,不适当地控制饮食。
2 主要表现 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20%以下【男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女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儿童、青少年发育迟缓。
3 护理目标 能说出导致营养失调的原因,能摄入足够的营养素,营养状态有所恢复,体重增加,直至恢复理想体重。
4 护理措施 饮食指导,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环境因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2型糖尿病,饮食不合理,热量摄入过剩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合理控制饮食是使糖尿病患者维持理想体重及代谢平衡的有力措施。
4.1.1 每日热量计算:按病人的性别、年龄、身高计算理想体重【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然后参照理想体重和活动强度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成年人休息者每日每公斤标准体重予热量105-125kJ(25-30Kcal);轻体力劳动者125-146 kJ(30-35Kcal);中体力劳动者146-167kJ(35-40Kcal),重体力劳动者167 kJ(40Kcal)以上,儿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或有消耗性疾病者应酌情增加,肥胖者酌减,使病人体重恢复理想体重的+--5%左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合理分配。
4.1.2 饮食中蛋白质含量成人按每日每公斤标准体重0.8~1.2g计算,儿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或有消耗性疾病者可增至每日每公斤1.2~1.5g;脂肪每日每公斤标准体重1.2~1.5g;其余为碳水化合物。
4.1.3 按上述计算蛋白质量约占总热量的12%~15%,脂肪约占30%,碳水化合物约占50%~60%。三餐分配:按食物表将上述热量折算为食谱,三餐分配一般为1/5,2/5,2/5或1/3,1/3,1/3,饮食内容要搭配均匀,每餐均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且要定时定量,这样有利于减缓葡萄糖的吸收,增加胰岛素的释放。按此食谱食用2~3周血糖应当下降,若不佳应作必要的调整。
4.2 近年来交多采用食品交换分法,此法将食品分为谷类、奶类、肉类,脂肪、水果、和蔬菜共六类,以每80千卡热量为一个单位,如谷类:大米25g、生面条30g、绿(赤)豆25g各为一个单位;奶类:淡牛奶110ml、奶粉159g、豆浆200 ml各为一个单位;肉类:瘦猪肉25g、瘦牛肉50g、鸡蛋55g、鲍鱼50g各为一个单位;脂肪类:豆油9g、花生油15g各为一个单位;水果类:苹果200g、西瓜750g各为一个单位;蔬菜类:菠菜500~700g、萝卜350g各为一个单位。每类食品中等值食品可互换,营养基本相等。
4.3 病人还可根据病情控制情况,制定食谱。此法较粗略,但便于病人的学习和掌握:病人应禁酒。主食提倡用粗制米、面和适量杂粮,忌食葡萄糖、蔗糖、蜜糖、及其制品。每日摄取的蛋白质中动物蛋白应占总量的1/3以保证必须氨基酸的共给。食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忌食动物脂肪以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其量应少于总热量的10%,肥胖者予低脂饮食(小于40g/d)。少食胆固醇含量搞的食品,如肝脑、肾等动物内脏及鱼子、虾卵、蛋黄等,胆固醇的摄入量应低于300mg/d,饮食中应增加纤维含量,不少于40g/d,纤维素可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同时延缓食物的消化吸收,减低餐后血糖高峰。病情控制差者要注意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的补充,粗粮,干豆、绿叶蔬菜中含B族维生素较多,新鲜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丰富。病情控制较好着可指导适量进食水果。
篇6
中图分类号:R18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335-01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站糖尿病病人总数80―90%,遗传倾向极不利的生活方式都是这一类型病人患病的重要原因,如营养过剩,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均可诱发本病的发生,由此可见饮食对糖尿病患者相当重要,对已患病病人要加强心理指导,减少负性心理,正确引导使之开始有益疾病控制的活动,对患者尤为重要。
糖尿病的饮食十分重要,不是吃一辈子药,而是吃一辈子的饭。合理饮食是健康之本,营养完善方能祛病延年,因此对患者不能盲目控制饮食,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就会引起各种并发症,如:头晕、心悸、四肢麻木、酸软无力、烦躁、饱饿疗法加上降糖药物,稍不留意就会出现低血糖,之后又会反跳高血糖,易被错误认为要量不足,于是加药减饭使患者体重下降,抵抗力下降,症状不断出现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糖尿病饮食在糖尿病治疗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糖尿病饮食的目的
1.1 保证机体摄入合理充分的营养,维持健康。
1.2 维持体重。
1.3 减轻胰岛负担,医护人员应该在遵循治疗的原则基础上,充分尊重个人的饮食习惯和经济条件,并考虑患者是否有并发症等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同时应尽量争取患者及家属一起进餐,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确保饮食治疗能持之以恒。
2 糖尿病饮食原则
2.1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并做到持之以恒 糖尿病患者的进餐应定时定量,细嚼慢咽,通常将每天的热量按1/5、2/5、2/5分配至早、中、晚餐,或者采用少吃多餐的方法,将一天的热量分配到5―6餐。
2.2 均衡的的饮食 每天的饮食应该能够保证正常的生理需要,每日摄取5类基本食物:谷类、肉蛋类、蔬菜水果、奶制品和油脂类食物,各种食物应该有合适的比例,脂肪占25%,碳水化合物占55%,蛋白质比例占15%。
2.3 减少高糖类食物的摄入 减少汽水、朱古力、糖果、蛋糕、蜜饯等的摄入,减少高胆固醇和油炸食物的摄入,例如:糙米、全麦面包、麦片,水果蔬菜和豆类等。亨调以清淡为原则,避免盐分摄入过多,食盐的摄入应限制在每天6克以内,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应该限制盐的摄入。
篇7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筛查;饮食控制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5(a)-0123-02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会引起胎儿窘迫、巨大儿、胎死宫内的发生,且难产率也会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近年来GDM孕妇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严重影响孕妇的生活质量及围产儿结局。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疾病筛查和诊断,通过科学方法对其进行干预,对GDM孕妇血糖水平的控制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1]。2012年10月―2015年10月该院以4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饮食控制与糖尿病筛查对其进行干预,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0月―2015年10月该院门诊检查中葡萄糖筛查阳性孕妇为365例,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者42例,占11.5%(GDM组)。阳性标准[2]:餐后1 h血糖水平≥7.8mmol/L;所有阳性患者均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制定的标准确定为妊娠期糖尿病[3]:空腹血糖≤5.8 mmol/L,餐后2 h血糖≤9.2 mmol/L。患者年龄20~32岁,平均(26.5±3.2)岁;孕周32~48周,平均(42.5±1.8)周。同期选择120例葡萄糖筛查正常的孕妇为对照组,年龄20~31岁,平均(26.2±3.5)岁;孕周32~48周,平均(42.2±2.2)周。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葡萄糖筛查阳性患者对饮食进行调整,根据患者活动量及体型大小对供热量的供给进行确定,理想饮食以控制血糖
1.3 统计方法
统计软件SPSS 17.0录入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血糖水平及饮食控制
4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经饮食控制后,空腹血糖为(7.27±0.35)mmol,餐后2 h血糖为(8.53±0.42)mmol/L;分娩后OGTT结果均显示正常。
2.2 两组胎儿发育情况的比较
GDM组早产儿和巨大儿的发生率分别为21.4%和26.2%,高于对照组的9.2%和1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终止妊娠方式的比较
GDM组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阴道产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耐量试验的理论依据主要是指人体在进食碳水化合物之后,会抑制内源性葡萄糖的产生,进而促使机体内的糖利用率增加。处于妊娠期的妇女进食碳水化合物之后,其血糖峰值往往高于非孕期的妇女,且血糖峰值出现的时间比非孕期的妇女滞后,同时妊娠期妇女体内的胰岛素分泌状况也会出现显著性的变化。该研究中,妊娠期糖尿病者42例,占11.5%,确诊时间为28周左右,说明糖筛查在孕早期、中期能够及时发现多数糖尿病患者,同时加强产前检查,对有效措施的选择和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现阶段,临床医学中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筛查时间存在相应争议。Berkowitz等研究表明[4],妊娠期早期,孕妇需对妊娠糖尿病进行筛查;Antonio Espinosa等研究表明,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筛检孕周以24~28为宜,但仍以尽早检测最优,可有效减少并发症产生几率,对于具明显高危因素孕妇或隐性糖尿病孕妇而言,在糖尿病筛查时,孕周小于24周孕妇糖筛查率及妊娠期糖尿病检出率明显高于孕24周后孕妇,故对此类孕妇而言,可在24周孕周前予以筛查,减少疾病并发症产生。该研究中,4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经饮食控制治疗后,空腹血糖为(7.27±0.35)mmol,餐后2 h血糖为(8.53±0.42)mmol/L,分娩后OGTT结果均显示正常;且GDM组与对照组胎儿发育情况及终止妊娠方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对于现糖筛查阳性孕妇及时予以糖耐量试验,后针对孕妇机体体制制定合理饮食方案,并对血糖等各因素予以严密监测及控制,维持正常血糖值,保持孕妇妊娠所需热量及营养,维持胎儿生长。妊娠期糖尿病导致胎儿出现胎儿窘迫甚至是造成胎儿宫内死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孕妇自身的高血糖导致胎盘对胎儿的血氧供应能力降低,一旦胎儿出现高血糖或者是高胰岛素血症等症状,不仅会增加妊高症的发生率,同时还会加重胎儿宫内缺氧现象,最终导致妊娠期糖尿病的新生儿死亡率较高[5]。因此,采用糖筛查方式对妊娠期妇女进行检查,能够早期发现孕妇是否存在妊娠期糖尿病,在此基础上,给予妊娠期糖尿病妇女合理的饮食指导,从而能够降低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的发病率。
综上所述,通过糖筛查早期发现妊娠期糖尿病,并给予相应的饮食控制,能够降低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胎儿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琦,苏筱颖,曾苑玲,等.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及护理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9):147-148.
[2] 杨凯乐.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与妊娠期糖尿病母婴结局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4):268-269.
[3] 梁若笳,姚志韬,蒋学禄,等.个体化饮食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9):698-702.
[4] 刘莉莉.应用饮食控制疗法治疗49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9):1238-1239.
篇8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饮食疗法;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5-58-02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可导致多系统的损害,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后才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其发生率约为1%~5%[1]。若GDM控制不良,可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及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等,从而导致胎儿窘迫,甚至胎死宫内。饮食治疗是多数GDM的基础方法,对GDM孕产妇围生期的结局十分重要。本文对我院我科2007年1月~2009年10月40例GDM孕妇进行饮食疗法的护理干预,经观察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年1月~2009年10月,在我院妇产科诊断为GDM孕产妇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干预组孕产妇平均年龄(29.04±3.54)岁,对照组平均年龄(29±4.6)岁,两组孕产妇均为单胎妊娠,从事一般体力劳动,无其他慢性疾病,常规体检正常。两组一般资料及血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干预组实施饮食疗法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指导,实施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值。
1.2.1 饮食治疗的制订原则 饮食治疗的制订原则是在控制孕产妇血糖的同时,为孕产妇提供合理、足够的能量和营养,以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同时限制母儿体重的过度增长,并避免孕产妇因过度控制饮食而引发酮症和低血糖,根据餐后血糖值调整治疗方案。制订原则时,要求对GDM孕产妇进行食物摄入评估及24h血糖测定(三餐前、三餐后2h、餐上10点各测微量血糖1次),并根据孕产妇的身高和体重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治疗方案。饮食调整1~2周后,如餐前血糖≥5.8mmol/L,或餐后2h血糖≥6.7mmol/L时加用胰岛素治疗,以确保孕产妇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1.2.2 饮食治疗方法 根据孕产妇的体重计算每日需要的能量。体重为标准体重的80%~120%的患者需要能量为30kcal/(kg・d),体重为标病准体重的120%~150%的患者需要能量为(12~15)kcal/(kg・d)[2]。早餐摄入10%的能量,午餐和晚餐各30%,点心(3次)为30%。在制定食谱时,可用食物交换份来简易计算[3]。饮食搭配原则按照食物来源、性质分类,包括主食类(谷类、米面类)、蔬菜水果类、动植物蛋白类、乳类和植物油5大部分,每个食物交换份可产生90 kcal能量。帮助并教会孕产妇相对自由地在5大类食物中调整饮食名称,以避免食谱过于单调而影响孕产妇的依从性。在饮食治疗的同时做好健康宣教,不吃富含单糖或双糖的食物,注意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避免高脂肪、高盐食物,防止低血糖反应。强调合理膳食和健康行为是良好妊娠结局的重要保障,勿听信非医护人员的劝说而自行更改食物。
1.3 监测方法
选用德国罗氏诊断有限公司“罗康全”血糖测试仪和“罗康全”血糖测试条检测干预前后空腹和餐后2h血糖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护理干预前后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血糖值比较
见表1。
2.2 两组干预后血糖值比较
干预组糖尿病患者经对饮食疗法进行护理干预后的空腹和餐后2h血糖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饮食治疗后的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基本与正常孕产妇一致。孙伟光[4]报道,142例孕产妇在妊娠前及孕期血糖控制不好或妊娠期血糖监测不严密时,母儿并发症明显增加,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发生率高达32.9%,早产发生率高达23.5%,羊水过多发生率为9.4%,宫内感染率8.2%,因此对GDM孕产妇进行干预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虽然治疗组孕产妇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并非是由于并发症的原因,而大多由于其他因素所致。
经过给予饮食治疗,在GDM孕产妇娩出的新生儿中,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与对照组的新生儿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大降低了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章小维[5]报道,未经治疗的糖尿病孕妇,其巨大儿的发生率可高达50%。而经我们治疗后的GDM孕产妇,其巨大儿的发生率仅为4%。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我们采用个体化的饮食治疗和运动干预方案,及时根据餐后血糖值调整治疗方案,并尽可能地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结果使围生期的不良结局明显降低。
对自理膳食的GDM孕产妇要做好健康宣教和食物评估指导,让其明白GDM的危害性,积极监测血糖,认真按要求配餐。提高自我饮食管理能力是患者坚持饮食治疗的关键,患者的自我饮食管理是治疗GDM孕产妇的重要环节。患者需坚持不懈,患者家属也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制定饮食计划,严格督促GDM孕产妇的饮食治疗。
[参考文献]
[1] 乐杰. 妇产科学[M]. 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79-182.
[2] 丰有吉,沈铿. 妇产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3-135.
[3] 葛有估. 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88- 389,604-606.
[4] 孙伟光. 糖尿病合并妊娠88例母儿结局的临床分析[J]. 中国围产医学杂志,2003,6(2):69.
[5] 章小维. 妊娠期糖尿病不同诊断标准与妊娠结局[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5,8(1):3.
篇9
【关键词】糖尿病;心理治疗;饮食治疗;运动康复
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由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所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的常见疾病。糖尿病常见有多尿、多饮、多食、疲乏、消瘦等临床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这些症状以及糖尿病所引发的并发症不仅对糖尿病病人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使他们的心理产生了沉重的压力[1]。伴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在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由于心理压力的加大、饮食的不合理以及缺乏锻炼等原因,导致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及科学研究表明,现阶段辅助治疗和预防糖尿病的最佳方案是心理、饮食和运动治疗相结合。
1糖尿病概述
现阶段大家普遍认同的糖尿病分类为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其中Ⅱ型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所占的比例较大,约为90%左右。另外,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所见发病年龄段也不尽相同,通常Ⅰ型糖尿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而Ⅱ型糖尿病则多见于老年人中。
Ⅰ型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分泌缺乏而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来维持生命的疾病。遗传因素是Ⅰ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诱因,但Ⅰ型糖尿病遗传的并非糖尿病本身,而是糖尿病的易感性,而且只有在外界因素和体内环境的共同作用下,糖尿病才会被诱发出来。同时,自身的免疫系统缺陷及病毒感染同样会导致Ⅰ型糖尿病的发病[2]。Ⅱ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胰岛素相对缺乏或胰岛素分泌受损的极具异质性的代谢紊乱症。其发病主要受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另外肥胖症也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发生[3]。
糖尿病是难以治愈的终生性疾病,而且随着病程的进展,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加之患者对糖尿病认知不正确,随之可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使病情加重。因此除了对糖尿病病人进行正常的药物治疗外,还应对其加强心理、饮食和运动治疗,以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
2心理干预
糖尿病病人常出现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愤怒、悲观和失望的心态;内疚混乱的不良情绪;焦虑恐惧的心理;怀疑与拒绝及满不在乎的心理;厌世抗拒治疗的心理[4]。
糖尿病病人产生以上心理问题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对糖尿病初发患者来讲,其对自身疾病了解的时间不长,对长期的饮食控制及胰岛素依赖问题较为担忧,而且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下,糖尿病给患者带来许多不便,从而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更易导致悲观失望的状态。其次,对于患病时间较长仍未好转并且花费较多的糖尿病病人,就会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恐惧及抗拒治疗等心理问题[5]。
乐观的情绪有利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使疾病的发展得到有效控制。要保持乐观的情绪就患者自身而言,要正确面对自身的疾病,不可避亦不可无视其存在,应为病情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患者家人而言,应对患者关心照顾,及时开导,使其保持良好心态。就社会而言,不要歧视糖尿患者,让患者在积极的社会环境下生活。从以上方面加强对糖尿病病人的心理干预,减轻其焦虑情绪,让其抱有正确的生活态度,从而有信心、有能力去战胜疾病。
3饮食治疗
糖尿病虽是终身性的疾病,不能治愈,但是仍可有效地控制其发展,通过药物及饮食控制可保持体内血糖、血脂的平衡。糖尿病病人的饮食应注意以下方面:①减少糖分的摄入,增加含食物纤维较多的食物的摄入。②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食多餐,细嚼慢咽,定时定量等。③保持营养的均衡,饮食治疗并非控制饮食,而是合理饮食,每日所食要保证身体的营养及生理需要[6]。通过采取合理有效地饮食控制,保证糖尿病患者生理需求的基础上,配合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
4运动康复
运动可降低体内血糖含量,保持体内血糖含量平衡。但运动康复并不适于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对轻、中度糖尿病患者较为适宜,较为稳定的糖尿病患者也可适当的运动[7]。散步,慢跑等运动方式较为适用。长期坚持适量运动可提高耐受力,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改善体内的微循环,防止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5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糖尿病患病率正在呈逐年上升趋势,关于糖尿病的心理、饮食和运动治疗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抑郁、恐惧、过度忧思、急躁易怒等常见的心理问题,可进一步加剧血糖的升高。由于心理作用对疾病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心理治疗就越来越受到医学界重视,成为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治疗。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应该了解饮食治疗的意义,患者应该在家人的帮助下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借此获得理想的代谢控制状态,控制病情的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预防。运动治疗也是一种效果明显的辅助治疗方案,但是大多数患者却不能长期坚持,这就需要医生、患者家属共同鼓励患者适当地参加社会活动和体育锻炼。糖尿病的治疗需要结合心理、饮食和运动治疗, 给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以真正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晓丽,计仁军.糖尿病病因与发病机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 2(24): 189-190.
[2]田晓琴.糖尿病病因学中的新进展[J].新疆医学, 2009, 39: 99-100.
[3]任万明.2型糖尿病病因探讨[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2009, 6(3): 198-200.
[4]陈珏.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及影响因素[J].常州实用医学, 2011, 27(1): 34-36.
[5]张丽君.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与生存质量关系的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 2011, 40(4): 412.
篇10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饮食指导;护理干预;孕妇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b)-0132-02
妊娠是复杂而特殊的生理过程,母体为适应胎儿生长,妊娠期间各系统均有较大变化,因而器官负荷增大,代谢加快,妊娠期孕妇相应地会呈现出较强的糖尿病倾向。妊娠期糖尿病严重影响孕妇和胎儿的身体健康,若血糖越高,糖尿病病情越重,此病的影响程度就越严重[1]。妊娠期所致的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应地增加。早发现、早护理和科学的饮食指导可有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维持孕妇正常血糖水平[2]。本研究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采用科学的饮食指导及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年龄20~37岁,平均(27.3±1.2)岁,其中初产妇48例,经产妇12例,孕周33~41周,平均(39.5±1.4)周;对照组60例,年龄21~37岁,平均(27.5±1.3)岁,其中初产妇47例,经产妇13例,孕周32~41周,平均(39.0±2.0)周。两组孕妇在年龄、孕周及产次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孕期检查及普通饮食,不采取特殊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常规孕期检查基础上增加科学的饮食指导:逐渐限制孕妇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如米、面、薯类等,食量控制,少吃多餐,不要进食含糖高的食物,尽量食用富含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食物,经常食用含铁、钙高的食物如牛奶、鱼、虾皮等。适量增加蛋白质饮食,特别要吃一些豆制品,增加植物蛋白质。适当限制食盐的摄入,多吃清淡食物。并针对每位孕妇发放营养餐表格,嘱其严格按表格的要求进食,根据血糖变化做好相应的指尖血糖监测,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并作以下护理干预:(1)向孕妇讲解有关妊娠期糖尿病的知识,提高其对此病的认知水平。指导孕妇配合医护人员进行专科监护及产前检查,控制孕妇饮食,监测血糖,尽量保持孕妇血糖在正常水平。若孕妇经饮食指导后血糖未在正常水平,护理人员可按医嘱给予胰岛素注射。(2)加强对孕妇的心理护理,使孕妇情绪稳定,注意休息,避免进行损耗体力的活动,对孕妇尿糖、血糖及尿酮等指标进行检测,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医生,相应调整胰岛素使用量,避免出现低血糖现象。(3)建议孕妇做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孕妇操、增加上肢运动等。(4)严格监督孕妇执行营养餐表格饮食。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妊娠末期血糖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检验水准为a=0.05。
2 结果
观察组在妊娠高血压疾病、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胎儿生长受限及产褥感染并发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早产及死产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具体见表1、2。
3 讨论
饮食指导可有效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危险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妊娠期孕妇感觉自身及胎儿健康受到疾病的威胁时,极易产生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对孕妇妊娠结果及生理健康可造成严重影响[3]。护理人员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取得较好效果,与孕妇进行有效沟通后,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通过鼓励孕妇宣泄负面情绪,及时帮助孕妇矫正错误观念[4]。向孕妇讲解更多关于妊娠期糖尿病的知识,使孕妇对妊娠期糖尿病有更多了解,正确科学地对待此病,以最积极正确的心态配合治疗。科学的饮食指导可有效减少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也可使胰岛负担减轻,改善血糖过高的状况[5]。科学的饮食指导既可减少餐后饥饿酮症或高血糖的发生,也可提供妊娠期间孕妇的营养需求,保证胎儿正常发育[6]。适当运动可使孕妇微循环改善,促进孕妇机体代谢,降低血糖,主要运动方式有慢跑、步行、做孕妇操及做上肢运动等[7]。肥胖孕妇可适当增加运动量,晚期妊娠者主要是以步行为主。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应尽量预防感染,因感染可诱发心力衰竭。减少探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8]。同时孕妇应注意自身卫生,做好皮肤及会阴护理。护理人员应规范护理程序,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本研究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提供科学的饮食指导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血糖明显下降,与仅采用常规孕期检查和普通饮食的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故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采用科学的饮食指导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围产期母婴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孕产妇远期糖尿病的发生率,保障母婴生命健康安全[9-10]。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乐杰. 妇产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1-153.
[2] 孙亚平. 个性化饮食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J]. 河北医药,2010,32(12):1653-1654.
[3] 张彩霞,凌娟,宋俊英. 妊娠期糖尿病36例临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10,16(9):53-54.
[4] 黄青玉.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早期护理干预[J]. 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11:65-66.
[5] 蔡红,孙虹. 妊娠糖尿病患者围产期饮食护理[J]. 护理学杂志,2007,21(2):60-61.
[6] 李翠吟. 强化饮食和运动疗法对妊娠糖尿病母婴结局的影响[J]. 海南医学,2009,20(7):198-200.
[7] 陈晓虹.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 海南医学,2010,21(10):42-43.
[8] 张利芳.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65例妊娠结局观察[J].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2):295-296.
[9] 朱逊,边旭明. 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治进展[J]. 当代医学,2001,7(4):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