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本差异范文

时间:2023-03-20 17:02: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材料成本差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材料成本差异

篇1

“商品进销差价”账户是资产类账户,核算企业采用售价进行日常核算的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可按商品类别或实物管理负责人进行明细核算,它是“库存商品”账户的抵减账户。当商品购进、溢余及调价增值发生差额时,记入贷方;当结转已销商品进销差价、商品短缺及调价减值等原因注销差价时,记入借方;余额在贷方,表示期末库存商品的商品进销差价。期末“库存商品”账户余额减去“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就是库存商品的进价金额。

目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的应用有四种情况,其最本质的区别就是“商品进销差价”账户的差额具体是指哪种差额;第一种是指商品含税售价与不含税进价的差额,综合反映;第一种是指不含税售价与不含税进价之差;第三种是第一种情况的明细,是指商品含税售价与不含税进价的差额,但把“商品进销差价”账户分成两个二级明细科目核算,二级科目分别是“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和“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第四种也是商品含税售价与不含税进价的差额,但把“商品进销差价”账户分成“商品进销差价——进项税额”和“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两个二级明细科目核算。由于第一种情况是商品流通企业应用最广泛的,在此只介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第一种情况的应用。

[例1]某百货公司以托收承付结算方式从北京生产厂家采购电热毯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买价10000元,进项税额为1700元,价税合计为11700元。含税零售价为15210元,增值税税率为17%,供货方代垫运杂费300元。假设托收承付结算凭证到达,已承付货款,商品也到达并验收入库。

(1)采购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在途物资——北京厂家——电热毯 103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

贷:银行存款 12000

解析:新会计准则下,已取消“商品采购”账户,改在“在途物资”账户中核算商品采购成本(“在途物资”科目核算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或进价)进行材料、商品等物资的日常核算、贷款已付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新会计准则下,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时发生的运费等采购费用,不再单独核算也不再记入“销售费用”账户,而是把运费与工业企业的采购费用一起记入采购成本“在途物资”账户中。

(2)验收入库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库存商品——电热毯 15210

贷:在途物资——北京厂家——电热毯 10300

商品进销差价 4910

[例2]上海某零售商店设有服装、家电2个营业柜组,2012年5月1日有关账户的余额如下表:

要求:用分柜组差价率法调整主营业务成本,并作出会计处理。

解析:(1)服装组差价率=25000/(40000+60000)×100%=25%

本期已销商品进销差价=60000×25%=15000(元)

(2)家电组差价率=30000/(50000+100000)×100%=20%

本期已销商品进销差价=100000×20%=20000(元)

(3)会计分录:

借:商品进销差价——服装组 15000

——家电组 2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服装组 15000

——家电组 20000

二、“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应用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指出:本科目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的材料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额;企业可以在“原材料”、“周转材料”等科目设置“成本差异”明细科目;也可以分别“原材料”、“周转材料”等,按照类别或品种进行明细核算;本文主要介绍“原材料”的核算。

“材料成本差异”是资产类账户(1)入库材料发生的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记入该账户的借方;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记入该账户的贷方。(2)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按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记入贷方;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记入借方,但在企业实际中经常把这个差异也记入贷方,用红字表示。

[例3]甲公司用银行存款购入甲材料1000千克,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其价款10000元(实际买价10元/千克),增值税税额1700元。另用现金200元支付甲材料的运杂费。会计分录为:

借:材料采购——甲材料 10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

贷:银行存款 11700

库存现金 200

解析:在实际成本核算法下,原材料的采购成本记入“在途物资”账户;在计划成本核算法下,原材料的采购成本记入“材料采购”账户;但在企业实际采购业务中,对这两个账户应用时,不进行严格区分,基本上把采购成本都记入“材料采购”账户中。

[例4]承上例题3,甲材料入库时,如果其计划成本为12000元,结转甲材料的计划成本和差额。会计分录为:

借:原材料——甲材料(计划成本) 12000

贷:材料采购——甲材料(实际成本) 10200

材料成本差异(差额)节约成本贷方 1800

[例5]承上例题3,甲材料入库时,如果其计划成本为9000元,结转甲材料的计划成本和差额。会计分录为:

借:原材料——甲材料(计划成本) 9000

材料成本差异(差额)超支成本借方 1200

贷:材料采购——甲材料(实际成本) 10200

[例6]假设领用计划成本为5000元的甲材料生产A产品,材料成本差异率为2%,即发出甲材料应该负担的差异额=5 000×2%=100(元),会计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100

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贷方蓝字) 100

[例7]假设领用计划成本为5 000元的甲材料生产A产品,材料成本差异率为-2%,即发出甲材料应该负担的差异额=5000×(-2%)=-100(元),会计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产品 100

贷:材料成本差异(节约贷方红字) 100

借: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借方蓝字)(不常用) 100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产品 100

归纳:“材料成本差异”的应用:(1)实际成本﹥计划成本“超支”入库时记入“借方”发出材料时负担的差异记入贷方蓝字;(2)实际成本﹤计划成本“节约”入库时记入“贷方”发出材料时负担的差异记入贷方红字或借方蓝字。

三、结论

(1)“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与“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相同之处:一是都是资产类调整账户;二是一般是在月末时计算商品所负担的商品进销差价或发出材料所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2)“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与“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不同之处:一是适用范围不同。“商品进销差价”账户应用于商品流通企业;而“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应用于制造业。二是借方与贷方表示的含义不同。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计划成本;暂估入账;材料成本差异

中图分类号:F2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许多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存货的企业,都可能碰到一种情况:期初账面材料成本差异是借差,当期购入材料成本差异也是借差,(说明实际购价高于计划价)而由于成本计算的结果,造成月底账面却形成贷差(实际价小于计划价),说明当期多结成本,造成实际采购成本单价与发出成本单价偏差较大。

材料成本差异率调整当月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是否准确是与月初库存存货的成本差异、本月收入存货的成本差异、月初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计划成本有关。前三个因素基本稳定,第四个因素存在下面变化。

1.在不存在暂估的情况下:本月收入存货的计划成本=本月取得发票存货的计划成本。

2.存在暂估的情况下:本月收入存货的计划成本=本月取得发票存货的计划成本-上月暂估存货的计划成本+本月暂估存货的计划成本

从这可以发现暂估存货的计划成本对本月收入存货的计划成本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有大量暂估存货存在的情况下影响偏大,会造成不能真实地反映当期的成本的问题。

我公司属于大型生产企业,存货成本核算依然采用计划成本,每月有大量暂估存货的存在,如何正确反映当期的成本,就成为我们的一个难题。

2001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存货》指南中提到:“企业应在月度终了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据以分摊当月形成的材料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公式如下: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库存存货的成本差异+本月收入存货的成本差异)/(月初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计划成本)×100%,本月收入存货的计划成本中不包括暂估入账的存货的计划成本”。

方法一、按以上规定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公式为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库存存货的成本差异+本月收入存货的成本差异)/(月初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计划成本)×100%

无烟煤5月材料成本差异率=(448,191.99+1,392,888.62)/(1,816,011.00+7,071,557.00)×100%=20.72%

计算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时分母不将暂估入账的存货的计划成本计算在内,当暂估材料当月已领用,在计算当月领用材料成本时,暂估材料必然按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带走了对应数量的材料成本差异,定然造成发出存货多带走材料成本差异,而它本身的差异却未带走。使得当期多结发出材料成本,与实际成本有一些误差。

在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存货》的应用指南提及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时指出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公式如下: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方法二、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应包含:本期收入存货的成本差异和本期暂估存货成本差异。但在实际工作中,因暂估存货的采购单价难取得且工作量较大,也有人认为本期暂估存货成本差异影响不大,本期暂估存货成本差异可忽略。把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公式修正为:

这种方法暂估存货计划成本参与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没有考虑暂估存货材料成本差异,如果当月暂估较多,在计算差异率时会稀释差异率,发出存货可能少带走材料成本差异,而它本身的差异仍未带走。当期少结发出材料成本,同样会与实际成本有一定的误差。

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取得暂估材料成本差异

1.通过近几年暂估入库材料数据分析,大宗原燃料暂估入库金额占总暂估入库金额的93%—97%。因此,只要取得大宗原燃料暂估材料成本差异,就可近似于取得暂估入库材料成本差异。大宗原燃料的品种、规格相对较少,靠手工可以完成。

2.加强采购合同管理,取得采购单价。公司所采购的材料必须与供货方签订供销合同或约定价格。通过与供货方签订供销合同或约定,取得暂估存货的采购单价。

篇3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的特点是:收发凭证按材料的计划成本计价,原材料的总分类帐和明细分类帐均按计划成本登记。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月份终了,将发出的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与材料成本差异调整为实际成本。

其具体帐务处理可分为以下四方面:

1、货款金额已定,材料月末未验收入库。

此种情况下只需按发票帐单的货款和相应的增值税等作购入处理,不必计算材料成本差异。即:

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等

在小规模纳税人下的增值税计入物资采购成本,以下同。

2、货款金额已定,材料月末已验收入库。

此种情况下既要按发票帐单上的货款和相应的增值税等作购入处理,同时又要计算材料成本差异。

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等

同时作入库处理: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物资采购(计划成本)

月底结转材料成本差异,节约情况下:

借:物资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

如为超支则作相反分录。

或:入库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借或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记借方,节约记入贷方)

贷: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3、货款金额到月末不确定,月末按计划成本估价入帐,下月初用红字冲减。

此种方法,以计划成本作原材料入库处理,但不计算材料成本差异。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应付帐款(计划成本)

下月初用红字冲减,待发票帐单到达后再作购入处理。

4、发出原材料的会计处理。

材料成本差异帐户的设置:

借方材料成本差异贷

期初余额:结存材料超支差异期初余额:结存材料节约差异

发生额:购入材料超支差异发生额:(1)购入材料节约差异(2)发出材料负担成本差异(超支用蓝字,节约用红字)

期末余额:库存材料超支差异期末余额:库存材料节约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

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在计算出差异率后,用各车间、部门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与成本差异率相乘,求出各种产品和各车间应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以实际成本等于计划成本加材料成本差异为依据,将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例:甲公司原材料日常收发及结存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月初结存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600,000元,实际成本为605,000元;本月入库材料成本为1,400,000元,实际成本为1,355,000元。

当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情况如下:

基本生产车间领用800,000元

在建工程领用200,000元

车间管理部门领用5,000元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15,000元

要求:

(1)计算当月材料成本差异。(2)编制发出材料的会计分录。

(3)编制月末结转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

解:(1)计算当月材料成本差异

=〔(605,000—6,000,000)+(1,355,000—1,400,000)〕/(600,000+1,400,000)

=—2%

(2)发出材料的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800,000

在建工程200,000

制造费用5,000

管理费用15,000

贷;原材料1020,000

(3)月末结转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16,000

在建工程4,000

制造费用1,000

管理费用3,000

贷:材料成本差异204,000

总之,对原材料计划成本核算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购入的材料只有在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已定并已验收入库的条件下计算购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的结转可在入库时结转,也可以在月末汇总时结转;

(2)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中超支或借方余额用“正号”表示,节约或贷方余额用“负号”表示;

(3)发出材料承担的成本差异,始终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的贷方,只不过超支差异用蓝字,节约用红字或×××表示,最终计入到成本费用的材料还是实际成本。

参考资料:

1、初级会计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会计资格考试领导小组2001年

2、中级会计实务(一)中国财政出版社会计资格考试领导小组2001年

3、中级会计实务(一)中国财政出版社会计资格考试领导小组2001年

篇4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时,需要设置“物资采购”、“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等科目,但不需设置\“在途物资\”科目。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需掌握五笔核心分录、成本差异的分配、发票账单与材料到达企业是否同步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五笔核心分录

1.采购材料采购材料时,按材料的实际成本借记“物资采购”科目,按应予抵扣的进项税额借记“应交税金”科目;按不同的结算方式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即:

借:物资采购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2.材料入库 材料入库时,按材料的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物资采购”科目。即:

借:原材料

贷:物资采购

3.结转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

结转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时,按入库材料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额,借记“物资采购”科目,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按入库材料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额,借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贷记“物资采购”科目。即:

借:物资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

或者相反。

4.发出材料 发出材料时,根据材料的具体用途和领用部门,按材料的计划成本,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原材料”科目。即: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等

贷:原材料

5.结转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

结转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时,按照发出原材料计划成本计算分摊的成本差异额,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即: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等

贷:材料成本差异

超支用蓝字,节约用红字。

在上述五笔会计分录中,要注意:(1)第1笔分录和第5笔分录的区别;(2)第5笔分录的金额,需要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才能确定。

二、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

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确定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即上述第5笔分录的金额;二是确定期末结存材料应负担的差异。这里需要牢记下面三个步骤和公式:

1.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计算差异率时,超支差异用正数,节约差异用负数。

2.发出材料负担的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差异率

3.结存材料负担的差异=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差异率

三、发票账单与材料到达企业是否同步的三种情况

这里的三种情况可简单地概括为:单料同到、单到料未到和料到单未到。

1.单料同到

当发票账单和原材料同时到达企业时,这部分原材料既有实际成本,又有计划成本,同时还可据此确定成本差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采购和入库过程需要作核心分录中的前3笔分录;月底计算成本差异率时,公式中的分子要包括这部分材料的成本差异,分母也要包括这部分材料的计划成本。

2.单到料未到

当发票账单到达企业而原材料月底仍未到达企业时,财会部门只能根据发票账单确定这部分材料的实际成本,并作核心分录中的第1笔分录,但却不能作材料入库和确定入库材料成本差异的第2笔分录和第3笔分录。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月底计算成本差异率时,公式中的分子和分母均不会涉及这部分材料。

3.料到单未到

篇5

[例1]某企业购入材料一批价款20000元,材料已运到并验收入库,但发票等结算凭证未到,货款尚未支付,假定税率为17%。月末按照暂估价入账,假设暂估价为18000元。有关会计分录为:

借:原材料

18000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1 8000

下月初用红字将上述分录原账冲回

借:原材料

18000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18000

收到有关结算凭证,并支付货款时

借:原材料

2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00

贷:银行存款

23400

但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本月购入的原材料已经入库但结算凭证未到,而且下月该材料的购货凭证由于某种原因仍未到。根据该处理原则,不论下月结算凭证是否到达均应在下月初用红字冲销。这样就会使企业已经拥有一批原材料,但会计账面上没有相应反映。也可能是这部分原材料已经投入生产计入生产成本而结算凭证仍未到。这样既给会计人员进行当月成本核算造成阻碍也会导致账实不符,违反了会计基本准则。如果企业按计划成本法对存货进行计价,则该业务的处理方法为:按该材料计划成本入账,并在计算材料成本差异时,对暂估入账部分不并入计算材料成本差异。

[例2]某企业经税务部门核定为一般纳税人。某月份该企业发生的材料采购业务如下:

(1)2日购入材料一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价款为8000元,增值税额1360元,结算凭证已到,货款通过银行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该批材料计划成本为7000元。

借:材料采购 8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60

贷:银行存款

9360

(2)5日购入材料一批,材料已到并已验收入库,但发票等结算凭证尚未收到,货款尚未支付。该批材料计划成本5000元。

借:原材料

5000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5000

下月初用红字冲回上述分录:

借:原材料 5000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5000

收到有关发票等结算凭证并支付货款时按正常程序记账。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6000元,增值税额为1020元。

借:材料采购

6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020

贷:银行存款

7020

(3)5日购进材料一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10000元,增值税额为1700元,货款用银行存款支付。计划成本为9000元。

借:材料采购 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

贷:银行存款

11700

月末,汇总本月已付款或已开汇票的入库材料计划成本为16000元(7000+9000),材料成本差异额为2000元(18000-16000)(超支额)。

借:原材料

16000

贷:材料采购

16000

借:材料成本差异

2000

贷:材料采购

2000

篇6

摘 要:本文根据煤炭企业的核算背景下侧重分析材料价差是如何在本企业的实际应用,首先将材料按类别进行归类和划分,其次提出企业如何计算价差并提出改进措施,最后提出账务处理。正确计算材料成本差异对于正确反映材料成本,显得尤为重要,并且是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重点,同时对建立和完善材料核算体系,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

关键词:煤炭企业; 材料成本差异; 核算

煤炭企业为资源开采型行业,因行业特殊,材料消耗具有特殊性是为作为促进产品形成和为生产产品创造正常劳动条件的辅助材料,一般不是构成产品实体的组成部分,为一次性消耗品或可周转复用的材料。

其中部分材料价格超过2000元,使用年限可能也超过一年,但因流动性大,更换频繁,不应作固定资产核算,而按低值易耗品核算。如:矿山专用的小型设备,风镐、电风钻、7.5kw以下的水泵、200A以下的低压防爆开关、7.5kw以下的电动机、10kva以下的变压器、综合保护器、局扇、矿灯、矿车、自救器、瓦斯检定器等。还有机掘设备的配件也因其不能独立为企业带来收益,不能做为单项的资产核算,计入材料中。

煤炭企业的原材料发出原则上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按当月材料成本差异率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结转。

篇7

1、入库材料发生的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记本科目,贷记“材料采购”科目;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做相反的会计分录,调整材料计划成本时,调整的金额应自“原材料”等科目转入本科目,调整减少计划成本的金额,记入本科目的借方,调整增加计划成本的金额,记入本科目的贷方。

2、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材料成本差异,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委托加工物资"、"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一、财务子系统的模块结构

    财务子系统包括总账、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固定资产、现金管理、工资核算、成本管理及财务报表模块。总账模块是财务子系统的核心部分,它支撑和统帅着其它各部分。总账与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固定资产、现金管理、工资核算、成本管理各个模块之间,通过记账凭证相联系。总账模块的主要功能包括:维护总账科目、维护分账科目、维护凭证类型、维护财务集成参数、凭证输入、凭证过账、各种凭证及账的查询与打印等。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现金管理、固定资产、工资核算、成本核算等业务在相应模块中处理,并自动生成记账凭证传入总账模块。采购、销售、生产、库存与财务集成的会计业务,根据已维护好的财务集成参数,由系统自动生成记账凭证传入总账模块,其它未集成的会计业务则在总账模块中输入。

    二、财务集成参数设置

    财务集成是指在采购、销售、生产等业务的处理过程中,系统自动采集业务数据,自动选择总账科目和分账科目,自动生成记账凭证。要实现采购、销售、库存、生产与财务的集成,必须事先设置好财务集成参数。财务集成参数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总账科目,另一类是分账科目。

    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业务来源(如采购、销售、生产)、财务事务处理类型(如发料、收货、结转成本差异)、仓库、物料组、物料、成本价构成等项目的组合来设置总账科目;税金科目可以根据税务代码及业务来源来设置,例如,采购材料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与销售产品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尽管两者的税务代码相同(都是增值税),但前者的业务来源是采购,后者的业务来源是销售,系统可以根据业务来源将两者区别开来。为了满足核算的需要,可以将企业的客户和供应商分成不同的财务客户组和财务供应商组,应收应付及预收预付款总账科目可以根据财务客户组和财务供应商组进行设置。

    总账是对经济业务进行总括核算,分账可以对经济业务进行明细核算。分账与明细账相似,但又不同于明细账,因为一个明细账隶属于某一个确定的总账,而分账与总账之间没有这种对应关系,正因为这样,所以分账不能单独使用,只有和总账相结合使用才有意义。例如,企业有一个产品分账“桌子”,当分账“桌子”与产品销售收入总账科目结合使用,则可以反映企业销售桌子所取得的收入;当分账“桌子”与产品销售成本总账科目结合使用,则可以反映企业销售桌子的销售成本。这里使用分账而不使用明细账是出于财务集成的需要,因为分账比明细账更灵活,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设置财务集成参数的工作量。企业可以根据会计核算的需要建立部门、物料(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统称为物料)、成本价构成、员工等分账。对于每一类分账,要建立集成要素与分账之间的对应关系。以物料分账为例,我们选择物料作为集成要素,为了让系统自动选择分账,必须在物料代码与物料分账代码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对应关系分两种类型,一种是按要素设置对应关系,如一个物料代码对应于一个物料分账代码;另一种是按范围设置对应关系,如一定范围内的物料代码对应于一个物料分账代码。

    三、采购集成

    采购订单在MRP(物料需求计划)中由系统自动生成,也可以人工维护。采购订单的处理步骤包括打印采购订单、打印收货票据、维护收货、打印索赔单、维护审批程序、打印退货单、打印存储清单、打印采购发票、处理已交货的采购订单。其中,维护收货、处理已交货的采购订单为必选步骤,其它步骤为可选步骤。企业的采购业务可能是先收到商品,也可能是先收到发票,也可能两者同时到达,不论哪一种情况,采购业务均分三步进行记录。第一步,在维护收货且采购物料入库时,系统自动生成物料入库记账凭证,记录存货增加。在打印退货单时,系统自动生成红字记账凭证(用负数表示红字)。第二步,收到采购发票后,在应付账款模块中进行采购发票登记,采购发票经审核后,自动生成记账凭证,记录应付账款。第三步,将前面两笔分录的中间科目进行对冲,差额记录材料成本差异。现举例说明如下:

    某公司购买原材料100件,采购订单单价为46.8元(含税),增值税税率为17%,该原材料的单位标准成本为40元(为了核算生产成本,原材料的单位标准成本为不含税价格)。

    (1)在采购订单维护收货且原材料入库时,系统根据收货数量和原材料的标准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根据收货数量和采购订单单价,贷记暂估应付账款科目,两者的差额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其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4000

    材料成本差异680

    贷:暂估应付账款4680

    (2)收到采购发票后,将发票输入系统,发票经审核后,系统根据发票金额确认应付账款,根据税务代码及业务来源来选择税金科目并计算税额。假设发票金额为4680元,则其分录为:

    借:在途材料4000

    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80

    贷:应付账款4680

    (3)在原材料已入库且发票已输入系统并经审核后,必须将采购发票与采购订单进行匹配,如果订单金额与发票金额之间的差额在允许的范围内,即可批准该发票,并将暂估应付账款科目与在途材料科目进行对冲,差额记录材料成本差异,自动生成记账凭证。本例中订单金额与发票金额相等,其分录为:

    借:暂估应付账款4680

    贷:材料成本差异680

    在途材料4680

    在以上采购集成业务处理中,分三个步骤进行,如果货先到,则先生成第一笔分录,如果发票先到,则先生成第二笔分录,这样可以实时反映企业的库存和负债情况,对采购业务进行过程跟踪和控制,避免了信息滞后或信息不实所产生的弊端。第三个步骤是为了加强对应付账款的管理,只有与采购订单匹配并经批准的发票,才能对其进行付款。在采购集成业务处理中,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既是一个差异科目,又是一个中间科目,本例中原材料采购成本等于其标准成本,并无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起了中间科目的作用。

    四、销售集成

    销售与财务集成的会计业务在销售订单的处理过程中自动生成记账凭证。销售订单根据销售合同或销售报价单由系统自动生成,也可以人工维护。销售订单的处理步骤包括打印订单回执、打印领料单、生成出库通知单、维护交货、打印装箱单、打印提货单、打印销售发票及处理已交货的销售订单。其中,维护交货、打印销售发票及处理已交货的销售订单为必选步骤,其它步骤为可选步骤。在维护交货并下达产品出库通知单时,系统自动生成结转产品销售成本的记账凭证,产品销售成本按标准成本结转。在打印销售发票时,系统即自动生成记账凭证,确认应收款和销售收入,应收款和销售收入的金额根据销售订单金额和税率进行计算。如果销售收入需要分期确认,则可以通过财务集成参数的设置,借助于中间科目,将收入递延到以后分期确认。

    五、生成集成

    生产与财务集成的会计业务包括生产领料、工序成本核算及产品完工入库业务。这些都是在生产订单的处理过程中,由系统自动生成记账凭证。生产订单一般在MRP(物料需求计划)中由系统自动生成,也可以人工维护。生产订单的处理步骤包括打印生产订单、下达生产订单、生产领用物料、工时核算、报告工序完工、报告订单完工、产品入库、结算生产订单、生产订单存档等。ERP系统的成本核算都采用标准成本进行核算,并且按生产订单进行核算。生产领料时,按材料的实际领用数量和材料的标准成本计算材料成本,直接材料成本=实际耗用材料数量×材料标准成本,并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在报告工序完工时,系统自动计算工序成本,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工序成本包括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两部分,其中,直接人工成本=实际工时×标准人工费率;制造费用又分为设备成本和间接费两部分,设备成本=实际机时×标准设备费率,间接费=实际工时或实际机时×标准间接费费率。在产品完工入库时,系统按产品的标准成本结转生产成本,并结转生产成本差异。但这里生产成本差异只有数量差异,没有价格差异,因为以上生产成本是按材料标准成本、标准人工费率、标准设备费率及标准间接费费率计算的。价格差异要到月末才能计算出来,并通过成本分摊模块来处理。

    六、库存集成

    采购、销售及生产活动产生的物料入库和出库业务已在前面讨论过了,并且都是在订单的处理过程中由系统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对于维修设备领料、物料的盘盈与盘亏业务,因为不涉及到任何订单,所以不能通过订单来处理,而通过库存调整来处理。我们根据业务的性质,事先维护好各种库存调整原因,并建立好库存调整原因与总账科目的对应关系,在进行库存调整时,输入库存调整原因,系统根据库存调整原因自动选择总账科目,并根据物料或其它项目自动选择分账。

篇9

【关键词】因素分析法;标准成本管理;成本差异

一、标准成本管理

标准成本管理又称标准成本控制,是以标准成本为基础,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揭示成本差异形成的原因和责任,进而采取措施,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的管理方法。标准成本管理以标准成本的确定作为起点,通过差异的计算、分析等得出结论性报告,然后据以采取有效措施,巩固成绩或克服不足。标准成本管理流程如下图:

企业在确定标准成本时,通常选择正常标准成本,即在正常情况下,企业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成本标准,这一标准考虑了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损失、故障和偏差等。产品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项目组成。无论是确定哪一个项目的标准成本,都需要分别确定其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两者的乘积就是每一个成本项目的标准成本,各项目的标准成本汇总,即得到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项目标准成本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Σ(材料价格标准单位产品材料用量标准)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标准工资率工时用量标准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制造费用分配率工时用量标准

二、因素分析法

1.含义: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差异影响程度的一种技术方法。

2.运用规则

设F为某一经济指标,它受三个因素的影响。假定三个因素分别为A、B、C,可建立关系,设F0为基期指标,F1为报告期指标,则有,

报告期与基期指标的差异为因素分析法的分析对象:ΔF=F1-F0

A因素对该经济指标变动的影响ΔF1=

B因素对该经济指标变动的影响ΔF2=

C因素对该经济指标变动的影响ΔF3=

三因素的综合影响ΔF=ΔF1+ΔF2+ΔF3=F1-F0

规则总结:分析某一因素对经济指标变动影响时,按照各因素已确定的排列顺序,分析因素用该因素的报告期与基期的差额表示,变动因素之前的各因素用分析期数据,变动因素之后的各因素用基期数据表示。

三、运用因素分析法计算标准成本中的成本差异

产品成本主要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项目构成,其中固定性制造费用不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因素分析法分析标准成本中的成本差异只考虑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的成本差异。

1.直接材料成本=材料耗用量×材料价格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成本-实际产量下标准成本

=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设实际产量下实际成本=实际用量实际价格写成F1==

设实际产量下标准成本=标准用量标准价格写成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ΔF1==(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ΔF2==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例1:假定某企业A产品耗用甲种直接材料,A产品甲材料的标准价格为15元/千克,用量标准为2千克/件。假定企业本月投产A产品6000件,领用甲材料25000千克,其实际价格为12元/千克。其直接材料成本差异计算如下:

设直接材料成本为F,材料实际耗用量=,材料实际产量下标准耗用量=,实际价格=12元/千克,标准价格=15元/千克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ΔF=

=(超支)

其中:材料用量差异ΔF1==

(超支)

材料价格差异ΔF2=

=(节约)

检验:ΔF=ΔF1+ΔF2=195000-75000=120000(元)

2.直接人工成本=直接人工工时消耗量小时工资率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实际总成本-实际产量下标准成本

=实际人工工时实际工资率 -标准人工工时标准工资率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设实际总成本=实际人工工时实际工资率写成F1==

设实际产量下标准成本=标准人工工时标准工资率写成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例2:A产品标准工资率为10.6元/小时,工时标准为1.5小时/件,工资标准为15.9元/件。假定企业本月实际生产A产品6000件,用工10000小时,实际应付直接人工工资100000元。其直接人工差异计算如下:

设直接人工成本为F,实际人工工时=10000小时,实际产量下标准人工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10.6元/小时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ΔF=(超支)

其中:直接人工效率差异ΔF1=

=(超支)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ΔF2=

=(节约)

检验:ΔF=ΔF1+ΔF2=10600-6000=4600(元)

3.变动制造费用成本=直接人工工时消耗量变动性制造费用分配率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实际总变动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标准变动制造费用

=实际工时实际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工时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设实际总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工时实际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写成F1==

设实际产量下标准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工时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写成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实际工时(实际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

例3:A产品标准变动费用分配率为4.6元/小时,工时标准为1.5小时/件。假定企业本月实际生产A产品6000件,用工10000小时,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40000元,其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计算如下:

设变动制造费用为F,实际人工工时=10000小时,实际产量下标准人工工时=,实际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4.6元/小时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ΔF=(节约)

其中: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ΔF1=

=(超支)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ΔF2=

=(节约)

检验:ΔF=ΔF1+ΔF2=4600-6000=1400(元)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成本差异分析内容较多且繁琐,但在掌握了因素分析法差额分析法这一基本原理,运用当分析材料用量、直接人工效率、变动制造费用三个用量标准对成本差异的影响时,按照用量标准与价格标准的排列顺序,分析因素用量标准用报告期与基期的差额表示,用量标准三变动因素之后的材料价格、人工工资率、变动制造费用耗费用三个价格标准用基期数据表示;当分析材料价格、人工工资率、变动制造费用耗费三个价格标准对成本差异的影响时,仍然按照用量标准与价格标准的排列顺序,分析因素价格标准用报告期与基期的差额表示,变动因素之前的材料用量、直接人工效率、变动制造费用三个用量标准用分析期数据,便可容易地进行标准成本管理。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篇10

财务工作一年,也写过对自己的总结,按说,定期对自己进行一番盘点,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吧。

作为xx煤矿财务部应算是关键部门之一,对内不仅要求迅速熟悉集团财务制度,熟悉财务软件的操作,而且还应适应不断的财务更新的要求,审计及局机关的各项检查、掌握税收政策的合理正确应用。在领导及同事们的帮助指导下,并通过自身的努力,由一名初涉会计行业,没有任何经验的新人,成为一名煤炭行业财务会计。感觉自身综合工作能力相比以前又迈进了一步。

回顾即将过去的一年,为了总结经验,提高自我,克服不足,以及适应局机关的要求,现将一年的工作做如下简要回顾和总结:

一、 会计基础工作学习及理解

   (1) 认真学习执行《会计法》,进一步加强财务基础工作的学习,规范和学习记账凭证的编制,特别是对财务软件的学习和利用,掌握了帐套的设置和基础数据的转化,以及系统管理员的基本操作,固定资产模块的设置及基础的录入。全面掌握了该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

   (2)学习了局里及矿上的财务发展和核算的内部制度,重点了解我局的内部银行的设置,和局往来账户的管理,对局和我矿的承包财务结算有了很好的认识和理解,为自己在以后的发展有了很好的基础。

   (3) 学习了编制矿上需要的各种类型的财务报表及申报各项税金。由于我单位是以采矿为主,材料品种多,成本项目多,并且涉及到很多,所以需要编制很多的财务报表,这点也是我们财务工作的难点。重点是报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随时为上级单位提供准确的财务资料。

二、费用成本、在建工程方面的学习。

   (1)学习了的材料核算的管理,明确了成本费用的分类,项目管理,分部门项目管理,真实反映当期的成本,为绩效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我矿也算是一个比较大的煤矿,每月的材料不但数量多,而且品种多,这也给财务成本和材料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虽然我们试用过存货材料的软件管理,但是就因为材料品种多,出入平凡,所以存货管理软件不适合我们的矿的材料的管理。因此我矿就用人工分工的管理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材料管理好了,到结转成本的时候又遇到了很大的问题,我们成本项目共十三类,还要按各个部门分类,而且又要符合我们矿上的内部考核,这样我们的工作量很大。通过认真的学习和探讨,我们把部门核算和内部考试实质性的结合在一起,再结合我们的财务总账,很明显的减少了我们的工作量,使得工作更简化和明了。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干财务工作只有你自己经历过,你才能明白它说明了什么问题,更能好好的改进和完善财务核算办法。

   (2)学习了成本核算管理,全面地掌握了材料成本差异管理。   

从材料采购到材料入库再到材料分配的管理都得到了很好的学习。但是材料会计学习中最重要的要说材料成本差异,这是干好这项工作的关键。我们单位是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也就是每月的入库就是按照我矿预订好的材料单价入库,但我们实际的单价还是和我的计划有一定的差异,这就是材料成本差异,但在实际做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比如说正负差异的处理,差异率的计算等。从这点我学习到理论和实际结合得运用,使我更好地掌握了差异的核算。

  (3)学习在建工程的管理,及资金来源的核算管理。

    由于我矿刚刚起步,需要的设备在不断的增加,以供生产的需要。所以每年的在建工程也在不断的上升。学好工程的管理其实是资金来源的管理。你把资金来源弄清楚,工程也就弄清楚,这是我们在课本没有学到的,只有在实际中才能学习。通过这点我认

三、我对财务管理的总体影响及理解认识。

财务管理是利润的管理吗?利润大了,企业就盈利里吗?我认为以利润来考核企业,第一,他没有考虑到投入。比如说:a企业今年实现利润100万,b企业实现利润150万,你说哪个企业好,但很多人会认为当然是b企业了。其实他们是没有考虑到投入和产出。假如a企业投入10万,b企业投入100万,你说那个企业好?其实这里面还要考虑财务风险,这只是我个人对财务的一点认识。

新的工作岗位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我会再接再厉,认真对待每件事。其实工作不仅仅是工作,更要学会做人,做事。你学会做人了,工作自然也会做好。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