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氧运动范文
时间:2023-03-25 12:25: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无氧运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使血管富有韧性,并使肌肉中的毛细血管网增多,使肌肉变得丰满而结实。
3、增加肺活量,对呼吸系统有良好的影响。它提高呼吸深度,增加每次呼吸的气体交换量,从而保证在激烈运动时,满足气体交换的需要,提高身体机能水平。实践发现,增加肺部的生命力可以长寿。
4、使心肌强壮,心腔容量增大,血管弹性增强,进而提高心脏的收缩力和血管舒张力,使心搏有力,每一次的心脏跳动收进更多血液以增加心脏输送给全身的血液量。
5、有效地改善心率。坚持适当的有氧运动,如健身操锻炼,可使心率适度降低,这样心脏就会得到更多的休息。由于心脏的工作能力和储备能力提高,人就能承受更大的负担。
6、燃烧卡路里。无氧运动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锻炼肌肉能力的重量训练。涉及搬动重物的运动(有时应考虑自身体重)的运动都为无氧运动。
篇2
1、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指的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依然能够保持充足氧气供应、身体消耗的氧气和吸入的氧气处于平衡状态的体育锻炼项目,比较常见的有氧运动有瑜伽、步行、慢跑、滑冰、游泳、太极、健身操等。
2、无氧运动,无氧运动指的是肌肉在氧气不足的状态下剧烈运动,人体吸入的氧气远远无法补充消耗的氧气。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无氧运动有举重、短程速跑、中长程成跑、拔河、摔跤、跳远、跳高等。
3、两者区别,两者比较明显的区别是运动时间,有氧运动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运动强度相对较低,一般能持续运动15分钟以上。而无氧运动属于属于急速爆发运动,持续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踢毽子是体育运动吗 是体育运动。毽子又叫毽球,毽子多为鸡毛做的,尤其是公鸡的羽毛做的毽子精巧非常。踢毽子是我国特有的,而且也是一种古老的而且一直延续至今的体育运动,这项运动源于汉朝时期,在隋唐时期得到发展和兴盛,这个运动在清代的时候达到了火热的巅峰。
踢毽子是有氧运动还是无氧运动 踢毽子是有氧运动。踢毽子是由下肢带动全身的运动的过程,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而且踢毽子符合有氧运动的特点,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长。踢毽子还可以在锻炼的过程中很好的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即在踢毽子的过程中,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能够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
踢毽子有哪些姿势 1、内踢的姿势:在身体的正前方踢毽子,是最基本的一种方式。身体站直,大腿抬起,与身体陈成90度角,小腿横向抬起,与大腿成90度角,用脚的内侧去踢毽子。
2、侧踢的姿势:当毽子飞到身体的左右侧靠近大腿处,可以用侧踢快速接到毽子。身体站直,左腿或右腿,向左或向右抬起,小腿自由伸屈,可以提到稍远的地方和近身的地方。这个是要用脚的外侧去踢毽子。
3、交叉踢的姿势:可用于踢近身毽子和稍后方的毽子。身体站直,重心右移,左脚抬起,向右后方踢去,用脚掌接键,可自由调节踢向偏后还是近身。
踢毽子要注意什么 1、踢毽子前的准备,穿布鞋或运动鞋(高腰的最好)及紧裤脚运动裤,以免裤脚影响踢毽子。还有场地要选择平坦的地方,清除地面的小石子,避免崴脚。
2、踢毽子时要量力而行,在踢毽子的时候,不要过度用力,也不要强迫自己完成自己根本做不到的动作。例如,如果没有速度的话,就不要去追快要落在地上的毽子。
篇4
摘 要 目的:对足球队员在训练中的最大摄氧量及其无氧功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8名足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经功率车测试及数据分析等方法,采用最大摄氧量及无氧功指标对足球运动员进行综合的评价分析。结论:利用最大摄氧量及无氧功综合分析足球运动员的机体耐力,发现最大摄氧量及通气无氧阈的相关指标对评价足球运动员的训练强度贡献率较大,且优势明显。
关键词 最大摄氧量 无氧功 足球运动员
足球运动是一项具有高强度、长时间特点的运动,这就决定了足球运动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无氧代谢的水平,更要重视提高有氧耐力的水平。最大摄氧量是反映机体在极限负荷运动时心肺共能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评定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重要依据,受测试时运动方式,受试者机体状态和主观努力程度等因素影响 [1],无氧阈理论中的无氧功,目前已成为了组成运动生理学体系的重要基础部分,被广泛用于实践指导体育的运动[2]。当无氧功结合最大摄氧量来反映运动员的耐力能力能取长补短,有效准确地反应运动员训练的强度,是综合评价运动员运动的重要指标。但目前对于这两项指标和有氧耐力相关程度的研究还较少,难以准确体现它们之间与运动员的关系,现对足球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及无氧功进行初探,以探讨出其之间相关因素,指导体育的实践。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江苏省某成年足球队的28名男子足球队运动员,其中前锋、前卫、后卫各8名,门将4名,年龄25.5±3.6岁;身高182±6.1厘米;体重77±7.9千克;所有队员均为二级运动员,无任何身体疾病及身体不适等。
(二)研究方法
1.功率自行车测量法
使用韩国inbody3.0体成分仪、瑞典生产的monark834E无氧功测试功率车及美国AEI的MAX-Ⅱ运动心肺测试系统,德国的ergoline功率车对各指标进行测试。
2.最大摄氧量及无氧功的测试
准备活动:要求所有运动员在测试前不能进行剧烈运动,先慢跑做5分钟柔韧热身运动,进入实验室后,再静坐10分钟,测试体成分,分批在功率车上进行热身活动。正式试验:无氧功采用wingate测试软件,按照体重的7.5%加负荷,测试时间30秒;最大摄氧量测试每分钟递增负荷法,起始功率100W,每分钟递增负荷20W,直至运动员力竭为止。
(三)统计学数据
采用SPASS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进行比较评价足球运动员的有氧、无氧的能力。
二、结果
由上表可见,所选的足球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相对均值在50 ml/kg·min以上,且其无氧功均值也在900W以上(因呼吸商RER均在1.1以上,只作为判断力竭依据)综上分析不难发现:结合最大摄氧量及通气无氧阈的相关指标对评价运动员的训练强度贡献率较大,且优势明显。比以单纯用乳酸阈来评价训练强度能获得更全面的评价指导作用。
三、讨论
无氧阈是指在递增运动负荷过程中,人体运动达到某一强度后,机体内出现氧需要量大于氧供给量,细胞进入无氧氧化过程,体内的供能方式由有氧代谢为主向无氧代谢转换的临界点[1]。通气无氧阈是用通气及气体的交换量改变来表示。而最大摄氧量的上限是在递增的运动实验中,受试者运动至极限,出现力竭,心肺功能达到最大输出表现时,每分钟内所能摄取的氧气量。
人体内直接供能的物质是ATP,在人体运动时,大大消耗其体内能量,故ATP也被大量消耗。但由于体内的ATP储量不多,不能及时给运动机体提供ATP,成为了运动员在体育运动中的供能关键的问题。对于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由于其运动的方式和特点都不同,所以运动时体内供能的方式和比例也各有特点[3]。对于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各供能代谢系统的参与比例及方式不一样。如本文研究的足球类运动,属于运动时间持续较长,每场比赛场均时间至少为90分钟,且比赛过程中是属于对抗的项目,需要要求全身协调性用力,很多时候还需运动员有爆发力,比如起动或者是带球过人的时侯,这就要求了运动员需具有高有氧代谢供能及无氧代谢供能。
当运动员经过长期的针对性体育训练后,运动员身体内的代谢特点会与进行的运动项目的特点所相适应。随着持续运动运的动强度逐渐递增,经有氧代谢的途径供能已不能完全地满足机体的能量需要,为急需维持适当的运动强度,无氧代谢功能就随着运动加强而增多,导致缺氧无法酵解的乳酸就越来越多,导致最后堆积在体内[4]。当体内堆积的乳酸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表示体内供能的方式已由有氧供能为主转换为无氧的代谢供能为主,此时乳酸的无氧阈就代表了体内最大的有氧代谢能力及运动的强度。
目前有氧耐力经典的评价指标为VO2max,评价了运动与遗传、年龄、高原环境等方面的相关因素,是评价运动员从初级到较高级水平的发展过程中有氧耐力灵敏的指标,当运动员的有氧耐力达到高的水平时,如对于具有优秀耐力的运动员之间,最大摄氧量就难以准确地反映出个体有氧耐力间的差异[5]。而对于无氧阈理论中的无氧功,目前已成为了组成运动生理学体系的重要基础部分,被广泛用于实践指导体育的运动[2]。但因无氧阈的应用较少考虑到个体间的差异、性别的差异,运动员的营养状况、训练的水平及情绪状况和环境差异等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化,故在应用中会出现一定误导及不准确性[6],对评价运动员间的有氧耐力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对于指导运动员的体育训练产生不利。而无氧阈结合最大摄氧量来反映运动员的耐力能力将能取长补短,有效准确地反应运动员训练的强度,是综合评价运动员运动的重要指标。因此相对于一个优秀的足球运动员来说,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无氧供能能力,还必须要具有良好的有氧供能能力,才能在激烈的比赛中发挥出最好水平。
参考文献:
[1] 冯连世,冯美云,冯炜权.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2] 徐光明,华岩.无氧阈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J].体育世界·学术.2008(1):26-27.
[3] Noakes T.D,Pehonen JE&Rusko HK.Evidence that acentral governor regulates exercise perform ance during acute hypoxiaand hyperoxia[J].J Exp Biol,2001.204:3225-3234.
[4] Hagberg JM,Moore GE&Ferrell RE.Specific geneticmarkersof endurance performance and VO2max[J].Exerc Sport Sci Rev.2001.29:15-19.
篇5
摘要目的:探究高强度运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的康复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40例稳定期中重度COPD病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以无氧阈为标准,观察组采用合理范围内的高强度运动,每周进行3次。本研究为期8周,研究结束后分别进行肺运动试验、非运动状态下心肺功能。结果:研究前后,两组病人的峰值功率、持续时间、无氧阈、峰值摄氧量等参数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氧运动对于COPD疾病在稳定时期的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效果明显。
关键词 无氧阈;高强度运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2.019
Analysis of anaerobic threshold and high intensity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contrasting application in COPD patients
XUN Xi-hui,LI Lie-e,LI Jin-juan(Shenzhe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Shenzhen518000)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high intensity exercise on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COPD.Methods:A random sampling method,40 cases of stable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COP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The study lasted for 8 weeks.The control group with anaerobic threshold as the standard,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high intensity exercise reasonable range,3 times a week.The end of the study received lung exercise test,non mentality pulmonary function.Results: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study,the peak power in the study,anaerobic threshold,duration,peak oxygen uptake parameters index increased significantly(P<0.05).Conclusion:Aerobic exercis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PD disease in stable period of rehabilitation,obvious effect.
Key wordsAnaerobic threshold;High intensity exercise;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Effect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该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较高。COPD病人在度过急性发作期后,如果没有采取合理的恢复措施,病人的肺功能将会继续恶化,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1-2]。无氧阈简单地说就是无氧界限,指在一定跑速时运动者体内血乳酸浓度突然增加,无氧阈
作者单位:518000深圳市广东省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荀细辉:女,本科,主管护师,呼吸科护士长
与赛跑成绩有着显著的相关性,所以无氧阈已成为指导马拉松运动员训练的一个普遍指标[2]。高强运动是指一种让你在短时间内进行快速、全力、爆发式锻炼的一种训练,它能让你在短期内心率提高以及燃烧更多热量。高强运动能够增加身体对氧气的需求,制造缺氧状态,从而导致你的身体在恢复期间需要更多氧气[3]。临床对于不同运动强度对于COPD疾病康复的治疗效果的研究比较少,本文就无氧阈和高强度运动两种方式进行对比,探究运动强度对COPD疾病治疗效果有何不同。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60例稳定期的中重度COPD病人为研究对象,35例为中度,25例为重度。男45例,女15例。年龄47~78岁,平均(67±6.2)岁。所有病人病情均处于稳定期治疗阶段,且稳定期长达3周或3周以上。所有病人均获得知情同意。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60例稳定期中重度COPD病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情、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在随机分组后按计划进行康复治疗。两组均采用踏车的运动方式,共8周,每周3次。两组均采用恒定功率踏车运动,共12周,每周2次,对照组每次40 min,观察组每次30 min,均包括前后各5 min调整时间。对照组以康复前心肺运动试验获得的无氧阈时功率为运动强度,对不能达到或不能确定无氧阈者采用50%最大功率。观察组以康复前心肺运动试验获得的50%最大功率开始,在患者每次能完成30 min恒定功率运动的情况下,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参加者于康复前后分别进行静息肺功能检查、CPET检测和峰值功率以及运动持续时间等参数的变化。该实验在统计人员的监督下进行。研究结束时,由同一研究人员进行康复诊断和调查以及数据统计。
1.3观察指标两组病人训练后峰值功率、无氧阈、运动持续时间、峰值摄氧量的变化。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2软件,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或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临床实践中,COPD的治疗以急性发作期药物治疗(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为主,肺康复是COPD病人稳定期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是康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可改善其呼吸困难,病人通过肺康复能够逐步适应不同强度的运动状态,改善其身体机能,病人的生活状态将会有很大的转变,避免了稳定期病人疾病反复发作的问题,但是不同强度的运动康复方案对康复效果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COPD病人运动能力明显受限的原因是呼吸困难所导致的运动量减少,出现骨骼肌的蒌缩、肌肉耐力的明显下降。有氧训练可以提高病人的心肺耐力,改善机体功能,改善COPD呼吸困难的症状,从而提高生活质量[3-4]。
本研究发现,这两种方式均可帮助病人不断适应不同的运动状态,提高运动能力。参加有氧运动治疗的病人,峰值功率、峰值摄氧量、运动持续时间等参数与没有参加有氧运动治疗的病人有着明显增加,且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在长期的有氧运动锻炼过程中,心血管系统逐渐适应了运动状态,表现为摄氧与运氧能力提升。髙强度训练使得毛细血管与肺泡气体交换能力增强,摄氧量增加,并且在高强度的运动状态下,心跳频率加快,长期的适应,机体自身摄氧与运氧能力提升,从而COPD疾病呼吸困难的问题得到改善[5,6]。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高强度有氧运动对于COPD疾病在稳定时期的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即观察组各项参数的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参考文献
[1]阳春明.中医综合肺康复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应用[J].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28(5):495.
[2]武东兴,景德莲,王桂云.家庭氧疗联合肺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1,27(4):376.
[3]王海东.心脏康复运动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0,12(15):919.
[4]万进,陈晓虎,王振兴,等.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诊断价值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1):77.
[5]赵鸣武.重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病因学及其对策的研究[J].中国呼吸与为重检测杂志,2010,3(2):67.
[6]郑劲平,陈荣昌,钟南山.肺功能学基础与临床[J].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07(21):233-234.
篇6
1、糖类
血糖水平会影响短跑运动员的体能发挥,大部分的葡萄糖被小肠吸收后以糖原的方式储存在肌肉和肝组织中。当葡萄糖进入肌肉与肝脏时,如果未被代谢成能量的话,它会被合成糖原,人体内有三分之二的糖原被储存在骨骼肌中,称为肌糖原;三分之一的糖原储存在肝组织中,称为肝糖原。糖原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对于高强度运动训练的短跑运动员来说,补充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是很有必要的,碳水化合物补充不够,会使得免疫力低下,从而引发一些疾病。对短跑运动员来说,爆发力是决定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运动员通过力量训练来增加肌肉的重量和质量以满足高爆发力的需要,满足爆发力和重量的比例也需要碳水化合物来提供能量,确保整体能量的需要,使蛋白质更好地满足肌肉的生长。运动员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应尽量满足训练对能量的需要,同时在训练周期中优化肌糖原对训练的储备。
从事400米项目的运动员,对速度耐力的要求很高,不仅需要运动员有充足的爆发力,还要有一定的速度耐力,这就需要机体有足够的肌糖原储备。研究表明,肌糖原在运动的起始阶段就迅速被动员出来供机体使用,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呈指数水平提高。在75%的VO2max的运动强度下,肌糖原的储备量与运动员所能持续的运动时间呈正相关,肌糖原储备量越大,运动员潜在的耐力水平越高。
训练前糖储备不足是造成运动性疲劳提前发生,影响训练效果最主要的因素,因为大强度的训练是以消耗糖原作为主要能量来源。糖原储备存在一个临界浓度,低于这一浓度(肌糖原浓度低于20-30mmol/kg湿重),能量产生率和运动能力都会降低。但是,因为糖分子中含有大量水分(每增加1克糖原同时增加2.7克水),当肌糖原摄入过多时,肌肉就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可能导致僵硬,沉重等不良反应。因此运动员应该安排好运动后的饮食,以便更好地保持糖原的含量。运动结束后摄入 1.0~1.2 g/kg,运动后两小时再摄入同样的碳水化合物有助于补充糖原的含量。研究发现,与单独摄入葡萄糖相比,运动后摄入醋与葡萄糖的溶液,可以促进糖原合成酶的活动提高,加快力竭所致的糖原恢复速率。
2、蛋白质
在体内,蛋白质主要分布在骨骼肌,内脏,血浆中,其中骨骼肌的蛋白质占了所有蛋白质的65%。每日推荐蛋白质的摄入量为0.8g/kg,才能满足正常人体内蛋白质的日常所需。然而,对于短跑运动员,上述的补充量不能满足运动训练的需要,这就会延迟疲劳的恢复或增加运动损伤的风险。短跑项目隶属于力量和爆发力类别,运动训练时对力量和爆发力的要求很高,运动员对于蛋白质的需要量也很高,建议补充1.6-2.0g/kg/d。补充蛋白质对增加肌肉质量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对肌肉组织损伤的修复和生长起了关键性作用。蛋白质提供了肌肉生长所必须的氨基酸,增加肌细胞中氨基酸的浓度可以促进各种肌蛋白的合成,可以增加人体瘦体重进而提高代谢率减少脂肪含量,发展去脂体重,同时,要保证供给能量充足,能量不足会导致蛋白质直接分解供能,不利于去脂体重的合成在肌肉中,合成和分解的平衡是维持肌肉中蛋白质的含量。Borsheim研究表明如果同时摄入碳水化合物,肌肉利用氨基酸的量会增加,碳水化合物的作用可能是增加胰岛素的释放。赵德峰认为阻力性训练后胰岛素主要通过阻止肌肉蛋白破坏,来维持正氮平衡。因此在运动后通常推荐消耗蛋白质的同时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来维持正氮平衡,进而增加肌肉的重量与质量。综上这些结果表明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综合利用是刺激无氧训练最好的办法。但需要注意的是,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引起机体内的酸碱平衡紊乱,肝肾负担加重,以及增加水分的丢失等,这对运动训练是不利的。
3、脂质
脂质包含甘油三酯(脂肪和油脂)和与脂肪相关的类固醇和磷脂。食物中的脂肪常常被人们认为不利于运动员,因而有些运动员在饮食中常常摄入极少量的脂肪。然而脂肪对于短跑训练也有很多功能,脂肪具有调节荷尔蒙的功能,同时也是脂溶性维生素A、E、D、K的运输者,而且可以提供人体必须的脂肪酸,例如亚麻油酸(ω-6)与亚麻脂酸(ω-3)。这两种脂肪酸在体能有助于维持脑部与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功能,生成荷尔蒙。无论是普通人还是专业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肌肉细胞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这就需要身体恢复系统及时进行修复,才能保证健康,而必需的脂肪酸对肌肉细胞损伤的修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研究表明,鱼油富含 ω-3 不和脂肪酸,补充鱼油可以减少运动引起的炎症反应,而且可以有效缓解运动后的肌肉酸痛[2]。鱼油中富含的另一种 N-3 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增强运动员休息时的脂肪氧化 。大部分的脂肪储存在脂肪组织中,但肌肉组织里也会储存一部分脂肪,称为IMTG(跨肌肉甘油三酯),Koopman研究表明在 45 min 阻力性训练后 IMTG的含量下降了27%这表明IMTG可能也是高强度训练时的一种能量来源。[7]短跑项目是以力量和爆发力为主,增加肌肉的比例是极其重要的,当体脂率过高,会增加肌肉收缩过程的摩擦力,影响肌肉力量的发挥,所以在日常膳食中应适量摄入油脂,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比例,适当增加不饱和脂肪酸。
参考文献:
篇7
一、武术运动对青少年学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1.武术运动深受青少年学生的青睐。
当代的影视功夫巨星成龙.李连杰是无数青少年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了强有力的动力,通过教学实践感受到学生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学习兴趣的保持是最持久的,每次学生学会一个动作或是一段拳术总是缠着老师教下一个动作或是拳术,学完拳术又想学器械,学完器械又想学对练,在不知不觉中武术运动成为了学生想学愿练的终身体育的忠实伴侣。运动兴趣的培养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往往是许多人坚持终身体育的第一动因。这就促使我们深刻地领悟到体育教学大纲中把运动兴趣的培养和运动习惯的养成,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求,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2.武术运动中丰富的练习内容和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更好的与武术运动结缘。
武术练习的形式多样,一般有集体练习、分组练习、单人练习和双人练习等,在练习内容中有基本功练习,套路练习,基本功包括上肢练习、下肢练习、腰部练习、跳跃练习、平衡与跌扑练习、组合练习(五步拳)、功力练习等;套路就可分为拳术、器械、对练三大类。在现在的学校教材中多以拳术、器械、武术操为主,这些练习提高了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并受益在其他运动项目上。
3.武术运动有较强的防身自卫功能。
武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通过练拳习武,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学习一定的攻防格斗技术。掌握防身自卫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灵活和对意外情况的应变自卫能力。武术以攻防动作为主要内容而存在,攻防动作就是它生存发展的土壤。武术教学大部分是以套路为主,武术教学中,学生对于动作难易程度不在乎,更加关心的是武术的攻防作用,它是否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去,防身自卫.就象为什么朝鲜的跆拳道,日本的空手道能在我国广泛开展,甚至风靡全球,就是因为它具有很强的攻防技击性。人们对武术感兴趣是因为武术的攻防技击性,所以武术的攻防技击性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我们在武术教学中就应该将武术动作的攻防技击性讲出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普及推广武术。
二、武术运动有利于在学校普及开展
在学校开展武术运动与开展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相比受时间和气候的影响较小,古人有“闻鸡起舞”的优良传统,学校一般可安排在清晨.这不但可使青少年学生养成早起早睡的良好习惯,而且“一日之际在于晨”早晨空气清新,学习工作还尚未开始,晨起而练正好奠定一天学习的精神基础.然而,既是业余训练,晨练的运动量就不易过大,以通身畅快,略感疲劳即应结束,并且还应距上学的时间略早些,以便有所调整和平复。
其次,也可以利用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进行。
最后,也可晚上锻炼。晚上练要在饭后半小时才可开始。结束后要修整半小时到一小时才可睡眠。学校也可以根据学校的作息时间和课程安排制定适合学生的锻炼时间和练习强度。如果遇到恶劣天气还可在室内进行。
武术运动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不论学校还是家里只要有一块空地就可做为武术运动的活动场所,这对于很多缺乏运动场地的边远山区学校来说无疑是首选的运动项目。
练习器械也可以发动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如高中体育与健康教材中的刀术、剑术练习中就可以根据器械尺寸用木板教学生自己制作或用木条代替,这样一来降低了器械练习的风险,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也不用为没有器材上课发愁。
武术运动在学校体育中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全员参与。武术教学历来讲究“身传口授”,即教师要注重直观的演示,身体力行,多以领做为主,配合语言提示,恰好是这样的教学方式最易被学生接受,教师正确而优美的示范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习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武术运动注重内外兼修, 具有较强的德育功能
“与西洋体育相比,武术注重形体锻炼之处,还讲究精、气、神的内在运动,她属于体育又高于体育”(伍绍祖语)。练武讲究武德,尊师重道,尚武崇德,强身养性,不持强凌弱。尚武指倡导与参与武术锻炼,以求强身健体,自强不息,培养勇于面对现实的竞争意识.崇德指推崇道德修养,诚信正直,谦和忍让,见义勇为,遵守社会公德。武术在长期的发展中,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重礼仪,讲道德的优良传统。“习武以德为先”说明武术练习历来十分重视武德教育。尚武崇德的精神可以培养青少年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篇8
越国强仍大,稽城高且孤。
利饶盐煮海,名胜水澄湖。
牛斗天垂象,台明地展图。
[天台、四明二山。]
环奇填市井,佳丽溢闉阇。
勾践遗风霸,西施旧俗姝。
船头龙夭矫,桥脚兽睢盱。
乡味珍彭越,时鲜贵鹧鸪。
语言诸夏异,衣服一方殊。
捣练蛾眉婢,鸣榔蛙角奴。
江清敌伊洛,山翠胜荆巫。
华表双栖鹤,联樯几点乌。
烟波分渡口,云树接城隅。
涧远松如画,洲平水似铺。
绿秧科早稻,紫笋拆新芦。
暖蹋泥中藕,香寻石上蒲。
雨来萌尽达,雷后蛰全苏。
柳眼黄丝缧,花房绛蜡珠。
林风新竹折,野烧老桑枯。
带亸长枝蕙,钱穿短贯榆。
暄和生野菜,卑湿长街芜。
女浣纱相伴,儿烹鲤一呼。
山魈啼稚子,林狖挂山都。
产业论蚕蚁,孳生计鸭雏。
泉岩雪飘洒,苔壁锦漫糊。
堰限舟航路,堤通车马途。
耶溪岸回合,禹庙径盘纡。
洞穴何因凿,星槎谁与刳。
石凹仙药臼,峰峭佛香炉。
去为投金简,来因挈玉壶。
贵仍招客宿,健未要人扶。
问望贤丞相,仪形美丈夫。
前驱驻旌旆,偏坐列笙竽。
刺史旟翻隼,尚书履曳凫。
学禅超后有,观妙造虚无。
髻里传僧宝,环中得道枢。
登楼诗八咏,置砚赋三都。
捧拥罗将绮,趋跄紫与朱。
庙谋藏稷契,兵略贮孙吴。
令下三军整,风高四海趋。
千家得慈母,六郡事严姑。
重士过三哺,轻财抵一铢。
送觥歌宛转,嘲妓笑卢胡。
佐饮时炮鳖,蠲酲数鲙鲈。
醉乡虽咫尺,乐事亦须臾。
若不中贤圣,何由外智愚。
伊予一生志,我尔百年躯。
江上三千里,城中十二衢。
篇9
生物节律是指生物体内各种功能活动的节律变化,是机体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早在19世纪瑞士科学家汉斯斯恩发现了人体的生物节律,在1924年已基本形成了人体生物三节律体系即人体的情绪、体力和智力周期变化。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生物学家Halberg发现血液中白细胞数近似24h周期性变化规律,提出了近似昼夜节律的概念,随后又出现短日节律、长日节律、近周节律等概念。健康人体的每一生理功能均表现出高度精密和稳定的昼夜节律,包括体温、代谢、内分泌、细胞分裂、基因表达、对疾病的易感性以及对药物、放射线的反应性等。目前,生物节律已成为研究临床、预防及基础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生物节律与运动
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运动能通过各种方式引起人体生物节律的相位移动。运动掩盖了其他行为和生理节律的表达,使机体主要的节律起搏器产生变化,影响了其它节律自由运转的周期。将4批老鼠从出生到断奶都处在12:12光照-黑暗周期(LD)下,然后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进行跑台训练,记录老鼠的饮食规律。发现在持续光照(LL)条件下跑台运动能阻止饮食节律的消失,但先前是无节律的饮食模式时,跑台运动是不能引起任何节律模式的;在微弱红光(DR)条件下,跑台训练组比无运动组的饮食节律更明显,当从LL转变到DR条件时,跑台训练能加速无饮食节律的老鼠出现节律。产生这些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身体运动和机体的起搏器之间存在着一个正反馈回路,这些结果也表明运动能改变生物节律系统的功能, 使之能有利于先前无节律的动物出现生物节律[2]。Buxton等将大强度运1h组与无运动组相比,发现夜晚运动组的节律相位明显前移,与无运动组的相位延迟形成对比,说明夜晚大强度的运动能引起人体的相位移动[3]。8名健康成人在凌晨 1点时分别在无运动、3h适当强度运动和1h高强度运动的条件下测量夜晚血浆的促甲状腺素和褪黑素的浓度。发现除了无运动组,其他两组的促甲状腺素和褪黑素都有统计学意义的相位移动,表明了夜间运动能延迟人体的生物节律,延迟的程度取决于运动的持续时间和运动强度[4。
通常在运动中,由于神经—内分泌的调节,血液重新分布等因素均可影响胃肠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及运动时间的延长大多数胃肠激素的血浆浓度均增加。运动时胃肠激素浓度的升高可能与运动时胃肠道缺血以及能量代谢需求有关[5]/sup>[6]up>。
美国的艾维博士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后发现,运动后骨骼肌代谢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个约两小时左右的时间对激素调节十分敏感的时相,并称为合成代谢窗口。在这段时间内进行营养补充是促进恢复的最佳时间。因此,运动营养应根据这个特点,选择适宜的时间补充,获得最佳效益,这就是应用生物节律进行运动员营养补充的基本原理。
在物质和能量代谢过程中,对于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运动,体内三大供能系统参与供能的比例及各种能源物质的动用不一样。而且,对于不同强度和时间的运动,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功能及其对运动刺激的反应也存在差异。在运动中,随着运动强度的持续时间的增加,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如血糖、肌糖原、血液游离脂肪酸和骨骼肌细胞中甘油三酯的消耗也发生变化。随着运动中机体内源性能源储备的不断消耗,为了提高和维持运动能力,延缓运动疲劳的产生,摄入外源性能源物质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健康人体的每一生理功能均表现出高度精密和稳定的生物节律,因此我们应该搞清楚人体各系统的生物节律,根据个体不同的生物节律对运动员进行合理的营养补充。
参考文献:
[1] Ivy J, Portman R. Nutrient Timing: the future of sports nutrition[M]. North Bergen ,NJ :Basic Health Publication S , Inc.2004:33-67.
[2] Pedro, Lax. Coupling effect of loco motor activity on the rat’s circadian system[J].AJP.1998.275(44):580-587.
[3] Buxton. Exercise elicits phase shifts and acute alterations of melatonin that vary with circadian phase [J]. AJP-Regu Integr Comp Physiol.2003.24:714-724.
[4] O.M. Buxton. Roles of intensity and duration of nocturnal exercise in causing phase delays of human circadian rhythms [J].AJP-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1997.273(3):536-542.
篇10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公共营养学;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对于公共营养学的意义
任务驱动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近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作用于课堂教学上了。其主要的教学理念就是学习目标的确立以及创造适合教学开展的情景。这种教学方法会让学生目的性更明确的进行学习,在知道自己想要得到什么相关知识什么相关知识的前提下,往往学生可以更好的投入其中,学习也就会有更好的效果更高的效率。公共营养这门课程是针对于探讨怎样免除疾病的困扰以及均衡食物营养来提高人体健康技能。相对于其他学科,它与现实连接的更为紧密,并和夺门学科均有较强的联系。
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老师将教材、以及固定的教学材料作为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老师的讲解是最根本的获取知识的方式,老师是整个课堂的主导者,这种教学方式的一般步骤是:调动学生学习情绪、回顾以前知识、讲解新鲜知识、课后练习以及检测评定。这种教学方式有它自身的长处,他维护了老师的主体地位,帮助老师掌控住整堂课,在偏差的上课条件下可以以进行,同时课堂较为高效性。不过我们依然可以明显的看出它所存在的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一直被老师牵制着学习的思维,跟随着老师固定的教学思路,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慢慢的学生形成思维上的怠性,不再去自己研究自己摸索,只是一味的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这样并不能将知识很好的消化变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在老师讲课的过程中,只有在老师提出问题时,学生才可以回答交流,不然的话随意的在课堂接老师的话就是一种扰乱课堂的行为了,会影响老师教科的进行。由于课程设定的特殊性,公共营养学对教学中的互动交流尤为重视,在对知识进行传授时也特别注重实践性,因此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要注重引导主动积极学习的意识,让学生自己自发的想要汲取知识探讨知识。为学生设定一个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去看书去探索,当这个目标达成时,学生会因为成功得到心理上的一个鼓舞,因此会更加自觉的去学习,对待知识更加的渴望,慢慢教学工作也会呈现一种稳步前行的良好趋势。
2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必要性
2.1公共营养学所面临的紧迫任务①对青少年在身体快速成长过程中的饮食健康作出指导,对于现阶段社会人群普遍存在的亚健康状态做出调整,在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下增强人群避免有害物质的意识以及自我生活的调节能力;②对人体所需有利物质的生物技能做出探讨,以及这些物质的所需量进行严谨的测算分析;③对营养的摄入以及身体病理状态的探讨,给出解决方案,并对此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④对我国特色饮食文化的深入探讨;⑤推动有关营养知识的文化普及,用各种手段进行宣传以提升国人的营养意识。
2.2加强公共营养教学在我国已经有相关的文件针对的提到了公共营养教学的问题,要求社会加大对于公共营养的关注度,要加大这类人才的栽培力度,以及打造实力雄厚的科研团队。强化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寻找到更多的更优秀的人才投入营养健康行业中。所以在学校加强公共营养教学就显得尤其的重要。
3任务驱动教学法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3.1设定任务结合实际中课堂授课目的以及学生能力,将五个小组的学生分别分派了相对的任务。①分别找到两种功能性完全差异的奶粉外包装,婴幼儿奶粉以及成人奶粉。将它们的配方进行对比,总结出各自的营养物质的类别和比列,并思考这些物质具有差异性的原因是什么;②幼儿由于体内缺乏功能性营养素而引发的疾病,并思考这种病的食物避免及辅助方式;③幼儿由于体内缺乏某些矿物质元素而引发的疾病,并思考这种病的食物避免及辅助方式;④幼儿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而引发的疾病,并思考这种病的食物避免及辅助方式;⑤母乳比奶粉喂食的好处。
3.2思考任务学生在接收到任务之后,在老师的指导之下,自主性的对自己所分派的任务进行研究。并不是通过老师得到问题的解决方式,知识借由老师的指导辅助,自发的参考材料,寻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这这个过程中,学生形成了一个很好的主动积极学习的意识,创造了自己创新性思考方式,同时掌握了相关知识的应用技巧。
3.3完成任务在对任务进行认真的思考之后,学生将通过各种渠道去搜集任务中所涉及到的相关参考材料。这样一来,学生体内蕴藏的潜能和知识累计被挖掘出来了,思考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新旧知识的结合使学生大脑中的知识体系更连贯完善。这就是学生在自己摸索前行中所收获的成果。
3.4交流任务听取学生对于任务的成果汇报。不通的任务,不同人从不同角度来看,就会产生差异性的结果。学生可以由此进行交流,互相指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3.5点评任务对学生此次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这时候要注意,不要单单的局限在结果的测评,还应该结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同学所做的努力,以及所思考问题的方式。对任务的点评,是学生学习成效最直接的体现形式,并可以由此发现学生做的不好的地方,给与指导帮助其改正完善。
4总结
总而言之,将任务设定给学生,让学生更有目的性的学习,是任务驱动法的显著特征。和传统的教学形式对比来看,它更注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发散性思维的引导。在当今的教育形势下,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所需了,因此我们要进入新时代的教学模式。在现代的教学理念中,知识的摄取及能力的培养都是同等重要的事情,任务驱动法对于教育而言不仅是能力提升的渠道,而且还是汲取知识的渠道。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教学的需求,将任务驱动法恰当的应用进来,这样一来会创建出舒适愉悦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善创痛教育中学生学习的被动性,逐渐培养出一种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从而在未来更多的挑战中也能从容的思考面对。
参考文献
[1]王兴稳,陈剑.高校开设公选通识课程《公共营养学》必要性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34).
精品范文
1无氧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