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范文

时间:2023-03-20 23:03: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洋务运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洋务运动

篇1

1、有氧运动就是人体在氧气充分的情况下进行体育锻炼,最大的好处不是可以提升氧气摄取量从而达到消耗体内热量。人在运动中身体所吸的氧气与身体消耗需求相等,可以达到平衡状态。在练习有氧运动的过程中强度低有节奏,即便持续时间较长也不影响身体氧气供应。练习有氧运动时如果能坚持长达一个小时,这种锻炼强度可以让身体糖分更好达到分解消耗体内脂肪,增强人体心肺功能,预防身体骨质疏松。有氧运动是目前大众运动中受用率最高的。常见有氧运动有:快走、慢跑、游泳、打太极、健身操等,这些都是目前比较常见的有氧运动。

2、无氧运动与有氧运动恰恰相反,它的运动负荷强度高,是在瞬间达到高强度锻炼的运动方式,无氧运动很难像有氧运动那样紧持太久,练习无氧运动时,身体的疲惫感想要消除需要一定时间,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氧摄取量低,由于在运动时是依靠快速度以及爆发力实现。这样的锻炼并不能像有氧运动那样分解体内糖分,这种运动只适合锻炼身体肌肉,在运动后有肌肉酸痛感这也是正常的。在锻炼无氧运动时可以选择一个专业的健身教练,从专业的角度出现做计划训练,效果更好。常见的无氧运动有:举重、跳高、跳远、肌力训练等。如果想让自己足够强壮可以练习无氧运动,如果是瘦身燃脂建议练习有氧运动,当然最佳的状态是二者结合,效果更好,有氧运动燃脂,无氧运动紧实身材。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摘 要 高职学生的体育运动项目种类很多,并且范围也比较广,将这些运动项目总结起来主要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两大类,本文主要从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的含义和提高有氧能力与无氧能力的训练进行了阐述和建议。

关键词 有氧运动 无氧运动 训练

一、 含义

(一)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是与代谢功能有极大联系的一项运动,一般情况下是指在不缺乏氧气的条件下的耐力运动。运动员从运动的开始阶段到结束阶段,所消耗的氧气含量与需要的氧气含量相等,所以不出现氧气不足的情况的运动,有氧运动具有连续、时间长、节奏感明显、技能性不高等特征。一般情况下,有氧运动最注重的不是运动的高难度、高技能,而是运动的高耐力,一般的有氧运动主要包括健美操、自行车、网球等运动。

(二)无氧运动

无氧运动与有氧运动刚好相反,无氧运动是指在运动的过程中因为氧气的缺少,让体内的乳酸堆积的情况。在一些快速的起跑比赛里面,由于运动的快速性让运动员体内的糖分还没及时的得到氧化,在运动的过程中堆积的乳酸不能够及时的被消耗掉,就会致使运动员在比赛或者运动之后身体产生酸痛感。无氧运动的运动速度过快,运动量大,不适宜作为健身的长久之策,常见的无氧运动包括短跑、跳远等剧烈运动。

二、提高有氧能力的训练措施

(一)持续负荷法

在进行有氧运动的过程中,要想使得有氧耐力得到提高,最关键的着手点就是运动员在运动的过程中氧气的吸入量问题。运动员可以通过周期性训练来提高氧气的吸入量和利用量,但是这个周期性训练过程中的速度务必要在标准有氧运动的区域内进行。提高有氧运动的氧气吸收量最好的途径就是通过持续负荷法,这种训练方式就是针对运动员的体质、运动的类型进行长时间的速度训练,但是每一次进行负荷的时间不能够低于30min。倘若运动员具有的潜力和资质较深,并且运动质量也较高,那么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负荷量,让其保持在40min左右。持续负荷法是针对距离比赛时间较长的运动进行准备工作的一种有效训练方法,主要针对运动员在参赛之前的训练准备过程中的第一阶段尤其重要。

(二)反复练习的间歇训练法

倘若要让训练时身体的机能处于最佳的状态,训练的过程里面主要针对的因素就是氧气的需求量。对于100-200米短跑这种无氧运动的比赛方式可以作为有氧运动的反复间歇性训练,这种突然性的剧烈快速运动能够让运动时的吸氧量增加到高峰,达到氧气吸收的顶峰。对于这种快速短跑的运动进行多次重复的间歇性训练,让体内的乳酸系统积极的配合到训练的过程中来,倘若将这种训练方式坚持下去,将会提高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身体的各种技能运转能力,让运动员不会觉得缺乏氧气,调查显示,每天坚持让运动员在30min的时间段内练习30-40次的短跑的效果超过运动员在长时间每天训练更加有益。

(三)个体乳酸阈评定法

在进行有氧运动训练的过程中,有些训练方法可以通过运动员自身来进行评定,找到运动员的个体乳酸阈值,这种数据的获得具有一定的价值和科学性。运动员除了进行反复练习的间歇训练之外,还可以每天进行长期训练,长期训练的速度不超过个体乳酸阈。换句话说就是倘若运动员的个体乳酸阈为5.2m/s,平均速度为70%,那么这个运动员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的心率就会达到20-24次/10s,可以准确的判断出这个运动员每天训练的时间务必控制在120min之间,这种从运动员自身出发寻求训练的最佳时间和速度的训练手法是最适合运动员进行有氧训练的。

(四)心率检测训练法

通过检测运动员的心率判定运动员每天进行训练的时间段和每次训练过程中应该保持的速度。通过提高和降低运动员的心率,使其在运动的过程中的心率得到更好的恢复,并且尽快让心率保证到60%-70%之间。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让运动员将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二者结合起来,使得运动员在前一段时间内进行不间断的有氧运动,让心率增加到最大值,然后再运动过程中进行无氧运动,让心率下降到一定的时间段,这样的训练对进行长跑比赛的运动员而言,是极其有效的训练手段。

(五)高原训练法

运动员在缺氧的条件和环境下,就会刺激体内的ATP,使其很快能够进行再合成。对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就是增加运动员吸收和利用氧能力的手段和途径,针对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时切忌不高太急于求成,一定要针对一些技术不高、但是运动量和时间比较大的运动进行训练。这样能够刺激机体的运转,促进氧气的吸收,让运动员对无氧的环境能够产生一定的适应能力,并且降低与运动员在进行比赛的过程中的血乳酸值。

三、提高无氧能力的训练措施

(一)快速减重

无氧运动的训练与身体的脂肪有很大的联系。快速减重是在一些无氧运动里面获取胜利的有效的措施,因为在快速减重的过程中,运动员体内的脂肪逐渐减少,体重也明显的下降。针对无氧运动的项目性质可以看出,无氧运动大都是一些跳高、跳远等高技能的运动,比赛前进行快速减重对运动员获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进行快速减肥的过程中也不能够毫无顾忌、无科学依据的进行无氧运动。一定要针对不同的时候进行合理的膳食,避免在运动的过程中因为血量不足而晕厥的情况出现。一定要通过专业的人员对运动员进行饮食的控制,保持营养的均衡。

(二)提高乳酸忍耐力

无氧运动的主要特征就是运动员经过大量的运动之后由于摄入不到过多的氧气让体内的乳酸沉积,导致身体的肌肉产生酸痛感。对运动员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就应该多练习时间相对较短的运动,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加运动练习的频率,并且每次练习在中间的休息之间都可以慢慢的减少。这样长期的练习才能够提高运动员在长时间剧烈运动过程中,因为吸收不到氧气而致使乳酸堆积时的忍耐力。

总而言之,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是所包括的范围很广,并且提高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能力的训练方法也很多,这里只是简单的介绍了几种。相信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但人们的研究步伐却不停的趋势下,将会研究出更多关于提高有氧能力和无氧能力的训练方法。

参考文献:

篇3

1.呼吸监测:在健身运动过程中,由于需氧量增多,呼吸会稍快一些,属于正常现象,但不可过快,呼吸次数以每分钟24次为宜,如在运动中出现频繁咳嗽、喘气、胸闷和呼吸困难,则应减少运动量或停止运动。

2.心率监测:可从测脉搏中获得。60岁以内的中老年人,如脉搏每分钟不超过120次,说明运动量适宜;如果每分钟达130~140次,则说明已超量,应减少运动量,以免心脏负荷过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运动中脉搏应保持每分钟不超过110次,如出现脉搏次数减少或脉律不整齐,应立即停止锻炼,并及时就医。一般健康老人在运动后10分钟,脉搏应恢复正常,如不能恢复,说明运动量过大,应予调整。

3.饮食监测:老年人通过适当运动,可增强胃肠消化功能,改善食欲,使食量增加。如食欲下降,需考虑运动项目和运动量是否合适,应进行适当调整。

4.睡眠监测:老年人通过运动,一般都会改善睡眠,睡得香一些。若通过一段时间锻炼,反而失眠加重,且出现腰酸体痛难忍的状况,则需考虑是否运动过量,应及时进行调整。

5.疲乏程度监测:一般说来,老年人在运动后,特别是刚开始锻炼后,会有轻重不等的疲乏感。而随着锻炼的经常化,适应性增强,疲乏感会逐渐消失。如果在健身锻炼后,不仅不觉得轻松愉快、精力充沛,反而感到疲乏越来越重,甚至产生厌倦感,这说明运动量过大,需适当调整。

6.体重监测:老年人在健身运动的过程中,可每周测体重1~2次,最好在每周的同一时间测量,一般刚开始锻炼的人,3~4周后体重会适当下降,这是新陈代谢增强、消耗增多、脂肪减少的缘故,随后体重会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如果体重呈“进行性”下降,可能是运动过量或其他原因,应及时查明。

特别提醒:老年人在运动锻炼前最好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身体检查,然后根据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同时,身体检查的结果又可作为锻炼前的客观指标,便于与锻炼后的情况进行比较,判断锻炼的效果。如果身体一向较好,也可以自己检查一下,如连续下蹲10~20次,或原地跑步15秒,看是否有心悸、气促、胸闷不适等症状,如果没有即可开始锻炼。老年人的运动项目,一定要根据健康状况、条件、爱好等进行选择。一般来说,以选择各个关节、各部分肌肉都能得到较好锻炼的运动项目,如跑步、快步走、游泳、打太极拳等,而不应该选择运动强度过大、速度过快、竞争激烈的运动项目。也可以利用运动器材进行锻炼。

小验方

篇4

有些人平时训练时强度很大,流汗也不少,但一到比赛就不行,尤其是后半程,根本跑不下来。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平时训练中没有关注有氧、无氧代谢的比例的缘故。无氧代谢包括了ATP、CP和乳酸代谢,在这里所说的无氧,主要是乳酸代谢。那么如何在运动训练中合理掌握并运用呢?

葡萄糖代x中,无氧代谢的产物是丙酮酸(其中间体是乳酸,细胞内一分子丙酮酸对应有一分子乳酸),如果无氧代谢的化学反应很激烈,而有氧代谢反应的能力不足,丙酮酸浓度会增高,细胞处于酸性状态,PH值下降,化学反应的速率就下降,无氧代谢就逐渐减弱乃至衰竭。丙酮酸作为“原材料”进入下一步的有氧代谢,进一步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是有氧代谢的过程。如果有氧代谢的反应能力很强,但无氧代谢能力不足,那么因缺乏足够的“原材料”,有氧代谢处于“开工不足”的状态,有氧代谢的能力也会逐渐减弱乃至衰竭。

如果无氧代谢一方面产生了持续的、足够的丙酮酸,提供给有氧代谢来使用,另一方面,由于丙酮酸的浓度升高导致的PH值下降又不太离谱,环境的酸碱度还能使各种酶不影响活性,良好地工作,那么,此时肌肉细胞就能持续产生足够的ATP。我们说,这样的肌肉的能力是最佳的。

显然,一味地提高无氧能力,或者一味地提高有氧能力都不能最终提高运动能力。最佳的方式是让无氧和有氧在一定比例的配合下良好运行。也就是说,无氧、有氧的比例非常重要。有些人有氧(或者无氧)能力不足,于是就盯着有氧(或者无氧)训练进行,开始时的确有效,但过不了多久就发现水平提高碰到了瓶颈,上不去了。原因就在这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慢跑多年,可马拉松成绩一直不很理想,而阶段性增加快速跑(无氧),马拉松成绩就上去了的原因。

那么如何判定当前阶段一个人究竟是有氧不足还是无氧不足呢?在这里我教大家一个技巧,用混合代谢,中、高强度下,心率的变化来判断。

理论上讲,专业运动员12分钟跑大约能进入最大摄氧量阶段。根据我的观察,业余运动者一般8分钟~11分钟就已经进入最大摄氧量阶段了。我们以8分钟~9分钟奋力奔跑2公里为例来说明。测试时用8分钟时间奔跑2公里(具体参数,跑者可以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设定),然后立刻测量心率。每隔一段时间(比如三周)做这样一个强度基本相同的测试,最好选择测试条件基本一致的环境下进行。每次测试的运动强度是固定的,因此心率的变化就反映了身体有氧、无氧能力的实际变化

如果后一次测试的心率比前一次测试的心率提高了,说明这样一个强度的代谢中,更多的无氧代谢参与了能量代谢,也就是说有氧代谢的能力显得不足,那么下一阶段的训练中应该适当增加有氧训练的内容。

反之,如果后一次测试的心率比前一次测试的心率下降了,那么说明这样一个强度的代谢中,更多的有氧代谢参与了能量代谢,也就是说无氧代谢的能力显得不足了,那么下一阶段的训练中应该适当增加无氧训练的内容。

心率提高或者下降的幅度,代表了无氧或有氧欠缺的程度,也决定了接下来训练中,相应增加的无氧或有氧训练的量和强度。至于具体的训练手段(有氧无氧的训练方法)和参数(组数、次数等),因为人与人的个体差异太大,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每个人可以通过长期摸索,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篇5

关键词:竞技健美操;无氧供能水平;血乳酸;无氧功率

中国分类号:G80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1―0054―03

投稿日期:2005―02―23

作者简介:毕献为(1971-),男,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随着竞赛机制的改革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竞技健美操竞赛也日趋激烈,这给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在技术、体能、心理和智能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其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与体能水平密切相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体能状况直接影响技术水平的发挥。竞技健美操的成套动作一般要求运动员在1min45 s左右完成,而且是在高速度的情况下完成各种连续复杂的高难度动作,因此在技术水平相当的情况下,无氧耐力是制胜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训练中注重发展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耐力素质,提高其无氧代谢能力,并运用综合性指标测试分析评定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体能水平,成为竞技健美操科学化训练的一个重要部分。鉴于此,本文采用无氧功率测试、血乳酸测试等方法,对实验室完成定量负荷和运动场完成成套动作演练等不同运动状态下的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进行测定和评价。旨在探讨无氧供能水平与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关系,为增强体能、提高训练实效提供理论参考,推动竞技健美操训练科学化进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实验对象受试者为22名男性一级和二级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按运动等级将其分成实验A组和实验B组。A组为北京体育学大学竞技健美操代表队一级运动员;B组为北京体育学大学体育系竞技健美操专修班学生,二级运动员。受试者基本情况见表1。

A、B两组年龄、身高、体重3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1.2检测指标 血乳酸(HL)、峰值功率(PP)、平均功率(MP)、30 s功率下降率(%)、心率(HR)等无氧代谢指标。

1.3 实验方法

1.3.1血乳酸测试、心率监测测试完受试者安静时的血乳酸和心率之后,受试者进行15 min的准备活动,休息5 min。此期间将预先调好的SporttesterPE-3000遥测心率计戴上。受试者进行整套动作演练开始的瞬间,同时启动秒表和遥测心率计,记录受试者整套动作的完成时间和恢复时间,并每5s自动记录储存成套动作演练过程中的平均心率值。于成套动作演练结束后第1、第3、第5 min末采无名指血0.3 mL,用Accusport乳酸仪和BM―Lactate试剂条测恢复期HL值。

1.3.2无氧功率测试(WAT) 受试者在测试前一天无大运动量训练。实验前休息15 min,测定受试者安静时无名指血乳酸值。测试时间为30 s,功率车的阻力(N)=体重(kg)×系数。受试者先进行无阻力反复快速踏车1~3 min熟悉仪器并作为准备活动。正式实验开始,受试者竭尽全力以最快速度作持续30 s蹬车,测试人员不断给予口头鼓励,直到受试者尽力蹬完30 s。记录其做功情况,并测定运动后第1、第3、第5分钟末无名指血乳酸值。根据公式:(30 s内峰值功率-30 s末功率值)÷30 s内峰值功率×100%,计算无氧功率的下降率。

2 结果

2.1受试者无氧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

竞技健美操演练导致两组受试者心率、血乳酸的明显增高。实验中最高心率有非常显著的组间差异。且A组HR―max182.4次/min出现在成套动作演练结束即刻至运动后5 s之间;B组HRmax170.5次/min出现在成套动作演练中第55s至1 min10 s之间。恢复期3 min和5 minHR值A组与B组相比,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安静时血乳酸值无组间差异。成套动作演练结束后的血乳酸值与安静值相比,A、B两组均有非常显著的升高。但A组恢复期各时相血乳酸值与B组相比较,增幅更为明显。HLmax均出现在运动后4 min左右。恢复期1 min末和3 min末血乳酸值组内比较,A组存在显著性差异,B组无显著性差异。

2.2受试者无氧功率测试指标的变化情况

两组受试者无氧峰值功率均出现在运动第5s,A、B两组分别为700.6 w和642.1 w。随着做功时间延长,无氧功值逐渐下降。从相邻每5 s无氧功率递减情况看,B组在运动中lOs开始至运动中20s,其功率值与上一时相值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A组则到运动中20 s时,其功率值才出现显著性递减。A组30 s功率下降率为31.7%,B组为38.4%。峰值功率和30 s无氧功率下降率存在显著的组间差异。A组平均功率绝对值和相对值明显高于B组。无氧功率测试导致受试者血乳酸值显著上升。在测试后恢复期1 min末和3 min末,A组血HL显著高于B组;至第5 min末,A组血HL大幅下降,但两组差异不具显著性。

3 分析与讨论

3.1受试者的心率、血乳酸的变化从实验结果看,一级运动员在成套动作演练中心率上升快、增幅大,保持心率增长的持续时间长,心率最大值出现在成套动作演练结束即刻甚至在恢复期5 s左右,说明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有较强的心动员能力和机能潜力。从测试现场运动员表现看,二级运动员在成套动作演练中,心率上升虽快,但不能持续保持增高。在成套动作演练至第三段(第55 s~1 min05 s)时,心率已达峰值,机能不能进一步动员:在成套动作演练结束之前,心率已呈下降趋势。实验研究证明: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成套动作演练中HRmax出现在运动结束即刻至恢复期5秒钟之间。这种运动结束即刻和恢复期心率增高的现象,笔者认为:一方面与运动员内脏机能存在“生理惰性”有关;另一方面,与竞技健美操运动特点和呼吸形式有关。成套动作属短时间高强度运动,机体缺氧程度高。“动迅静定”的运动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呼吸、循环机能受抑制,运动后恢复初期则反射性引起呼吸加深,心血管系统机能活动增强。可见,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成套动作运动后心率增高是心血管系统机能活动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本实验结果提示A组受试者有较高的机能水平。运动前后血乳酸浓度的变化,是机体组织中乳酸生成速率和血液中乳酸消除速率之间平衡的表现,与动用能量系统有关,可作为评定负荷强度的指标。竞技

健美操演练结束后,一级运动员和二级运动员血乳酸值与安静值相比,均有非常显著地升高,血乳酸最大值均出现在恢复期4min左右。一级运动员Hlmax为13.1 mmol/L,明显高于二级运动员(11.1 minol/L)。表明A组一级运动员所完成的成套动作其运动强度远高于B组二级运动员,这与两组受试者完成动作时的专业评判相吻合;另一方面,此结果亦反映出两组受试者无氧供能的参与程度有所不同。提示血HL值可间接反映受试者的机能水平高低。不同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血乳酸水平的差异提示:竞技健美操运动中无氧糖酵解供能水平是限制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水平发挥的重要因素。

3.2无氧能力测试中各指标的变化

3.2.1不同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无氧功率的变化本实验结果表明:不论运动水平高低,无氧功峰值均出现在运动中第5 s到10 s左右,以第5 s这一时相居多占85%。A组一级运动员峰值功率绝对值和相对值均显著高于B组二级运动员,反映出不同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在最短时间内克服阻力迅速进入剧烈运动状态的启动能力和高能磷酸系统供能水平的差异。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峰值功率和30 s平均功率大,可认为其爆发力好,速度素质佳,无氧代谢输出功率的能力强,将极有利于运动技术动作的表现。30 s无氧功率下降率是评定受试者无氧耐力素质的一个敏感指标,它反映了运动员的速度耐力素质。A组一级运动员30 s无氧功下降率为31.7%,明显低于B组二级运动员38.4%的下降率。说明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无氧糖酵解参与供能的百分比大,能持续较长时间以较高水平供能来完成大强度的无氧做功,疲劳程度较低。而B组竞技健美操二级运动员无氧功F降率大,表明其糖酵解供能能力不强:功率递减速度较快,提示一般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速耐素质较差,疲劳出现较早。从测试现场也可看出,B组二级运动员30 s蹬踏功率自行车的速度和奋力程度均不如A组一级运动员,在蹬车运动的后半程时间内表现得尤为明显。实验研究证明:糖酵解供能能力是反映竞技健美操运动员速度耐力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糖酵解供能能力强,故速度耐力优于一般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

3.2.2无氧功率测试前后血乳酸的变化 运动前后血乳酸浓度出现非常显著的变化。恢复期血乳酸曲线呈指数函数形式上升。3 min末达峰值。A、B两组HI.max分别为12.7mmol/L和10.3 mmol/L,均界于10~20triol/L之间,表明30 s无氧功率测试是以糖酵解供能为主的大强度运动。其在供能方式利负荷强度上与竞技健美操运动相当,因此以30 s无氧功率测试来评定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无氧供能水平是切实可行的。恢复期血乳酸值存在组间差异,提示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在大强度运动中产生的血乳酸较多,供能速率大。结合30 s无氧功率与血HL的变化情况来分析,在大强度运动中完成的无氧功越大,则通过无氧糖酵解供能的比重越大,血HL水平高,机体耐乳酸能力强。实验结果还表明:恢复期血乳酸达峰值后到恢复期第5 min末,A组一级运动员血HL值由12.7 mmol/L降至11.3 mmol/L,降幅为1.4 mmol;B组竞技健美操二级运动员血HL值则仅下降0.2 mmol。提示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机体乳酸缓冲系统和消除系统机能好,血乳酸消除快,无氧代谢恢复能力较强。

4 结论

1)本实验过程中,通过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不同运动状态下的机能评定发现,无论是HRmax、HLmax,还是PP、MP,A组一级运动员均明显大于B组二级运动员;且恢复期HR、HI,的下降幅度也大于B组。表明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进入运动状态的机能动员快、最大负荷运动时机能水平高、运动后机能恢复快。

篇6

穿着美丽的纱裙,在绚烂的灯光下走上舞台,那乖巧可爱的身影跳出的甜蜜与快乐,醉倒了多少妈妈的心。

WHAT 什么是舞蹈?孩子可以从几岁开始学习舞蹈?

舞蹈,是一种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艺术,通过肢体动作来表达人们内在的情感世界。舞蹈可以根据作用和目的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生活舞蹈是人们为自己的生活需要而进行的舞蹈活动;艺术舞蹈则是为了表演给观众欣赏的舞蹈。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2 岁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接触律动了,通过听不同节奏类型的音乐,做出手、脚、腿等上下肢体的配合,随意舞动即可。

4 岁的时候,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感知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可以开始系统地学习舞蹈。但这个阶段的舞蹈学习仍是以启蒙为主,通过学习不同风格舞种的基本动作,让孩子体会舞蹈的风格和乐趣。

WHY孩子学习舞蹈可以获得哪些益处?

舞蹈通常是与音乐相伴的,孩子在形象、生动、优美的音乐伴奏中舞动肢体,不仅可以感受艺术之美,丰富情感体验,还可以加强走、跑、跳等身体基本动作的协调,同时通过压脚、劈叉、下腰等肢体动作的训练,加强身体的灵活性和柔韧性。

学习舞蹈时,老师对于形体动作的要求和规范,如站姿、坐姿、立背等,可以帮助孩子塑造优美的形体,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习惯性驼背、端肩等形体方面的问题。

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可以锻炼孩子的毅力,同时,较大的运动量可以让身体得到很好的锻炼,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提高抵抗力,促进食欲,增强消化机能。

孩子通过和同伴一起练习舞蹈、表演舞蹈,获得了更多和同龄人交流交往的机会,合作能力、集体荣誉感、自信心等方面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WHO孩子体形不完美或者性格内向,能学习舞蹈吗?

学龄前的孩子学习舞蹈并不同于专业院校挑选舞蹈演员,并不是只有身材苗条、比例匀称的孩子才可以学习舞蹈。不管高、矮、胖、瘦,只要孩子喜欢,对舞蹈有兴趣,都可以学习。

有的父母送孩子学舞蹈有着明确的“目的性”,比如减肥。肥胖的孩子通过学习舞蹈进行锻炼,持之以恒,可以得到一些改善,但以此为学习目的的做法是不妥的,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心理负担,不利于孩子感受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

相对于性格外向的孩子,性格内向的孩子的确在舞蹈表现力和感染力以及表演激情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差距,但他们同样可以学习舞蹈,感受舞蹈带来的快乐。

HOW学习舞蹈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舞鞋和舞衣

舞蹈鞋的购买一定要合脚,鞋大了容易在跳舞时脱落,发生绊倒孩子的情况。鞋小了会影响孩子足部的发育。

舞衣最好能根据老师的要求去购买,不需要配备多余装饰。装饰过多会成为累赘,并且存在安全隐患。

热身运动

热身运动是每次学习舞蹈前的关键环节之一,老师会根据天气和温度的变化,在上课前带领孩子做各种舒展身体的热身运动,防止孩子拉伤身体。

场地要求

老师在上课前会仔细检查场地地面是否整洁干净,有无无关杂物等。地面可以是地毯也可以是木地板。训练场地的室温老师也会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动作标准

专业的幼儿舞蹈老师,具备必要的解剖学、生物力学及儿童发育规律方面的知识,在遵循孩子发育特点和规律的前提下,要求他们做出各种符合其正常关节活动度和骨骼负荷度的训练动作,能有效地减少运动伤害的产生。

音乐

上舞蹈课时,大部分孩子都不喜欢练习基本功,很怕韧带拉伸疼痛的感觉,所以老师通常会选择舒缓、优美的音乐来营造舒心的课堂氛围。

热点咨询台

1.幼儿阶段学习舞蹈需要分科目吗?怎么选择?

幼儿阶段,学习舞蹈一般来说是不需要分科目的。尤其是学习初期,应该着重在舞蹈兴趣的培养。不过,等孩子具备了一定的舞蹈基础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身体条件来选择舞蹈的科目。目前比较受孩子和家长欢迎的舞种是民族舞、芭蕾舞、拉丁舞。 对于大多数只是想感受舞蹈乐趣、陶冶艺术情操的孩子来说,可以广泛地学习不同舞种,不用刻意分科。

2.为什么有的老师要求学习舞蹈要先练习芭蕾?练习芭蕾舞会让孩子的腿变粗吗?

芭蕾舞是舞蹈的基础,练好芭蕾基础对孩子学习其他舞蹈都有很重要的帮助。幼儿阶段孩子学芭蕾更多的是学习芭蕾舞的基础知识,感受芭蕾舞的基本韵律,培养美的气质,不需要穿特制尖脚舞蹈鞋。这个阶段的学习不会让孩子的腿变粗。

3.一堂幼儿舞蹈课的程序是怎样的?

根据孩子年龄的不同,舞蹈课的程序也会有相应差别。以一堂针对 6 岁孩子的舞蹈课堂为例进行说明:

总时长:40 ~ 50 分钟

5 ~ 8 分钟:热身运动

10 ~ 15 分钟:复习课程

15 ~ 20 分钟:教授新课。

教授的方法通常是将整套舞分成数个段落,每个段落由数个小节组成。学习每个段落时,以舞步配合音乐及某些舞步口诀练习。孩子熟悉完一个段落后,再开始另一个段落的学习。

5 分钟的本节课总结。

5 分钟布置作业。

4.学龄前孩子学习舞蹈的频率以及每次舞蹈课课时多长合适?

学龄前孩子学习舞蹈一般一周1 ~ 2 次为宜。根据不同年龄的孩子保持有意注意力的时间不同,每一次舞蹈学习的时长也是不尽相同的:

2 ~ 3 岁:15 分钟

3 ~ 4 岁:20 ~ 30 分钟

4 ~ 5 岁:30 ~ 40 分钟

5 ~ 6 岁:40 ~ 50 分钟

通常在一节舞蹈课的中间都有固定的休息时间,孩子可以喝水、上厕所。

5.男孩学习舞蹈会不会影响他阳刚性格的生成?

舞蹈本身是不会影响男孩儿阳刚性格生成的。一般来说舞蹈班的学员和老师都是以女性为主,男孩子学习舞蹈如果能师从有教授男孩学习舞蹈经验的老师,或者师从男性老师,学习和强化针对男性的动作,自然是最好的。

6.孩子学习舞蹈有没有关键期之说?

根据人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舞蹈教育本身的特性来看,中小学阶段才是人的一生中接受舞蹈教育的最佳年龄阶段。这个年龄的孩子身体柔韧性强,关节灵活可塑性强,适合接受专业的舞蹈训练。对于学龄前孩子来说,4岁以上开始学习舞蹈,感受舞蹈的快乐,培养舞蹈的兴趣是比较合适的。

7.孩子的舞蹈装备有哪些?需要家长自行帮孩子选购吗?

孩子的舞蹈装备包括:舞蹈衣服(2 套春秋装、2 套夏装、1 套毛衫)

2 双舞蹈鞋、舞蹈头饰(头绳,盘发最佳);一个装随身物品和盛装衣物的包。家长可以根据舞蹈老师的要求自行购买,或者由老师统一订购。

8.通常老师会用什么方法提高孩子学习舞蹈的兴趣?

老师会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形象、生动、有趣的音乐、教具图像来辅助舞蹈教学。在教授的过程中,也会注重动作组合游戏化、教学语言游戏化,使得孩子们乐于接受也乐于参与。

另外,老师一般都能及时鼓励做得比较好的孩子,或者安排表演机会让孩子从舞蹈中找到自信和小小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舞蹈的兴趣。

篇7

运动营养所涉及的内容在应用领域上包括运动者合理膳食与营养强力补剂的科学应用两个方面。

什么是运动营养?具体地说,锻炼者的食物在数量上应满足体育锻炼的消耗,使锻炼者能保持适宜的体重和体脂;在质量上应保证全面的营养需要和适宜的配比。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应适应于不同项目锻炼的需要,一般情况下蛋白质占总热能的15%,脂肪占25%~30%,碳水化合物占55%~70%。食物的选择不应只根据自己的喜好,而应是营养平衡和多样化,具有肉、禽、蛋、豆等,优质蛋白、奶及奶制品、蔬菜水果、谷类食物,尤其要注重主食的摄入,如米、面、馒头等。因为主食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能提供锻炼者能量、延迟疲劳、促进锻炼后体力恢复。

运动需要营养

对于一个从事运动的人来说,首先要了解自己一天摄入了多少热能和食物中是否含有足够的各种营养素。因为热能摄入的过量或不足,会使你的体重增加或减少,营养素的缺乏将影响你运动能力和健身的效果。

食物中产生热能的食物有三种,即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运动时的最佳来源,但是人体碳水化合物的储存是有限的,在有氧的情况下,人体会燃烧脂肪来提供能量。蛋白质一般是不用来供能的,它主要是用以运动后肌肉的修复和增长。我们吃的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的最好来源,遗憾的是,多年来人们有一个很错误的观点,即“多吃主食会长胖”。实际上,人是否长胖取决于总热能的摄入量。如果你增加了主食的摄入,同时又减少了脂肪的摄入,运动中肌肉就可得到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来作为能源,运动的效率就高,运动后的疲劳消除就快。如果你的膳食中没有足够的主食,就会将肌肉中的蛋白质作为能源来燃烧。这样会造成机体的过早疲劳和疲劳后难以恢复。

一般健康人群的身体脂肪所占的百分数应该是:男子15%~18%,女子20%~25%。

不同锻炼项目对营养的需求

健身欲达到理想效果,不仅要知道应选择哪些健身项目,更需要了解如何进行合理饮食配合。在各种大众化的体育锻炼活动中,因各个项目代谢特点不同而对合理营养有着不同的需求特点。现举几例。

长跑对营养需求的特点:长跑是以有氧耐力素质为基础,以有氧代谢供能为特点,要求有较好的心肺功能及全身的抗疲劳运动能力。虽然强度较小但时间较长,体力消耗较大,所以要求膳食中以较全面的营养成分,来增加机体能源物质的贮备,在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成分中,突出铁、钙、磷、钠、维生素B1、C和E的含量,有利于提高有氧耐力。

操类项目对营养需求的特点:群众喜爱的健美操动作复杂而多样,要求有较强的力量与速度以及良好而灵巧的协调性,对神经系统有较高的要求。其营养特点是:高蛋白质、高热量、低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应突出铁、钙、磷的含量及维生素B1、C的含量。需引起注意的是,参加这类项目有时为比赛需控制体重,但不能过分控制饮食,避免造成营养不良,特别是不能影响参加该项目的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

球类项目对营养需求的特点:球类项目对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要求较高。食物中要含丰富的蛋白质、糖以及维生素A、B1、C、E等。球的体积越小,对食物中维生素A的量应更高些。足球活动时间较长且在室外活动,矿物质、水分丢失较多,应及时补充。

游泳项目对营养需求的特点:游泳项目在水中进行,使机体散热较多、较快,冬泳更是如此。游泳锻炼要求一定的力量与耐力素质,要求在膳食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和适量脂肪。老年人及在水温较低时出于抗寒冷的需要,可再增多脂肪摄入。维生素以C、B1、E为主。矿物质应增加碘的含量,以适应低温环境甲状腺分泌增多的需要。

走出运动营养的误区

现在种类繁多的运动营养品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它似乎在提醒锻炼者应该注意营养搭配,有时候你还真会“虔诚”地跟着它转悠。其实这里面也有误区。

运动前和运动中不能吃东西。绝大多数人认为运动前不宜吃东西,还有的认为空腹锻炼最安全。专家认为后者是错误的;对于前者也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感觉机体需要,适当吃点东西是可以的。尤其当水分消耗太多的时候,人会感到渴和热,应当适当补充水分。以马拉松比赛为例,中途是可以喝一点水的,但暴饮是很危险的。

篇8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公共营养学;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对于公共营养学的意义

任务驱动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近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作用于课堂教学上了。其主要的教学理念就是学习目标的确立以及创造适合教学开展的情景。这种教学方法会让学生目的性更明确的进行学习,在知道自己想要得到什么相关知识什么相关知识的前提下,往往学生可以更好的投入其中,学习也就会有更好的效果更高的效率。公共营养这门课程是针对于探讨怎样免除疾病的困扰以及均衡食物营养来提高人体健康技能。相对于其他学科,它与现实连接的更为紧密,并和夺门学科均有较强的联系。

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老师将教材、以及固定的教学材料作为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老师的讲解是最根本的获取知识的方式,老师是整个课堂的主导者,这种教学方式的一般步骤是:调动学生学习情绪、回顾以前知识、讲解新鲜知识、课后练习以及检测评定。这种教学方式有它自身的长处,他维护了老师的主体地位,帮助老师掌控住整堂课,在偏差的上课条件下可以以进行,同时课堂较为高效性。不过我们依然可以明显的看出它所存在的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一直被老师牵制着学习的思维,跟随着老师固定的教学思路,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慢慢的学生形成思维上的怠性,不再去自己研究自己摸索,只是一味的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这样并不能将知识很好的消化变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在老师讲课的过程中,只有在老师提出问题时,学生才可以回答交流,不然的话随意的在课堂接老师的话就是一种扰乱课堂的行为了,会影响老师教科的进行。由于课程设定的特殊性,公共营养学对教学中的互动交流尤为重视,在对知识进行传授时也特别注重实践性,因此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要注重引导主动积极学习的意识,让学生自己自发的想要汲取知识探讨知识。为学生设定一个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去看书去探索,当这个目标达成时,学生会因为成功得到心理上的一个鼓舞,因此会更加自觉的去学习,对待知识更加的渴望,慢慢教学工作也会呈现一种稳步前行的良好趋势。

2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必要性

2.1公共营养学所面临的紧迫任务①对青少年在身体快速成长过程中的饮食健康作出指导,对于现阶段社会人群普遍存在的亚健康状态做出调整,在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下增强人群避免有害物质的意识以及自我生活的调节能力;②对人体所需有利物质的生物技能做出探讨,以及这些物质的所需量进行严谨的测算分析;③对营养的摄入以及身体病理状态的探讨,给出解决方案,并对此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④对我国特色饮食文化的深入探讨;⑤推动有关营养知识的文化普及,用各种手段进行宣传以提升国人的营养意识。

2.2加强公共营养教学在我国已经有相关的文件针对的提到了公共营养教学的问题,要求社会加大对于公共营养的关注度,要加大这类人才的栽培力度,以及打造实力雄厚的科研团队。强化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寻找到更多的更优秀的人才投入营养健康行业中。所以在学校加强公共营养教学就显得尤其的重要。

3任务驱动教学法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3.1设定任务结合实际中课堂授课目的以及学生能力,将五个小组的学生分别分派了相对的任务。①分别找到两种功能性完全差异的奶粉外包装,婴幼儿奶粉以及成人奶粉。将它们的配方进行对比,总结出各自的营养物质的类别和比列,并思考这些物质具有差异性的原因是什么;②幼儿由于体内缺乏功能性营养素而引发的疾病,并思考这种病的食物避免及辅助方式;③幼儿由于体内缺乏某些矿物质元素而引发的疾病,并思考这种病的食物避免及辅助方式;④幼儿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而引发的疾病,并思考这种病的食物避免及辅助方式;⑤母乳比奶粉喂食的好处。

3.2思考任务学生在接收到任务之后,在老师的指导之下,自主性的对自己所分派的任务进行研究。并不是通过老师得到问题的解决方式,知识借由老师的指导辅助,自发的参考材料,寻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这这个过程中,学生形成了一个很好的主动积极学习的意识,创造了自己创新性思考方式,同时掌握了相关知识的应用技巧。

3.3完成任务在对任务进行认真的思考之后,学生将通过各种渠道去搜集任务中所涉及到的相关参考材料。这样一来,学生体内蕴藏的潜能和知识累计被挖掘出来了,思考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新旧知识的结合使学生大脑中的知识体系更连贯完善。这就是学生在自己摸索前行中所收获的成果。

3.4交流任务听取学生对于任务的成果汇报。不通的任务,不同人从不同角度来看,就会产生差异性的结果。学生可以由此进行交流,互相指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3.5点评任务对学生此次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这时候要注意,不要单单的局限在结果的测评,还应该结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同学所做的努力,以及所思考问题的方式。对任务的点评,是学生学习成效最直接的体现形式,并可以由此发现学生做的不好的地方,给与指导帮助其改正完善。

4总结

总而言之,将任务设定给学生,让学生更有目的性的学习,是任务驱动法的显著特征。和传统的教学形式对比来看,它更注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发散性思维的引导。在当今的教育形势下,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所需了,因此我们要进入新时代的教学模式。在现代的教学理念中,知识的摄取及能力的培养都是同等重要的事情,任务驱动法对于教育而言不仅是能力提升的渠道,而且还是汲取知识的渠道。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教学的需求,将任务驱动法恰当的应用进来,这样一来会创建出舒适愉悦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善创痛教育中学生学习的被动性,逐渐培养出一种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从而在未来更多的挑战中也能从容的思考面对。

参考文献

[1]王兴稳,陈剑.高校开设公选通识课程《公共营养学》必要性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34).

篇9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演示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3-0129-02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对初中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不仅让他们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是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在具体实施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新颖的课堂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与演示教学。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的一般步骤是:首先设置“任务”引发学生思考,通过教师的“演示教学”让学生从中解决问题,最后学生“演示练习”加固理解。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既符合学科教学特点,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1 任务驱动与演示教学法的特点

将任务贯穿教学始终 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点”为课堂教学线索的做法,而是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信息学科的特点,通过一个个简单的“任务”,并将这些“任务”组成知识模块,精心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以问题激发、学生参与、教师演示来逐步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也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注重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让学生根据“任务”的需求来学习,由被动转变为积极主动探求知识,改变传统学习观,从而实现“学会”到“会学”。

突出学生能力发展 任务驱动与教师演示法强调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新课程理念下积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突出强调学生能力的发展。采用任务驱动与教师演示法为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对照需要完成的“任务”,积极主动探究所需知识,在其过程中让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局限于教师的演示过程,还会积极地去思考、探索每个人的思路,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提升综合能力。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其中“演示教学”这一环节满足各种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对于众多人数的班级,每位学生学习能力有差异,加之部分学生在小学时根本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或接触的相关知识甚少,这就造成接受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势必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不同。通过演示教学,让学生从中获取必备知识,在实践中理解抽象理论,从而完成教师的“任务”;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还能选择不一样的处理方法,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提倡的任务驱动、演示教学法是一种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新颖的教学方法。这样便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而是以完成一个“任务”作为驱动来进行教学,完成教学任务。不仅获取必备基础知识,还以此为基础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 任务驱动与演示教学法实施的基础

任务设计要有一定的层次性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要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激发参与热情,提高综合能力。因此,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根据课标要求,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分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每一个模块,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也就是说“任务”要有层次感。这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注意每位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能力等,让学生在完成每个小的任务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创设适宜的情境氛围 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好每个环节的任务,将之渗透于适宜的情境氛围之中,通过设置特定的情境,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便会自觉自愿地学习,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如在学习有关网页的制作方法时,为了创设适宜的情境氛围,教师不妨课前就搜集一些精美的网页,包括节日贺卡等,这些精致的网页不仅有各种不同字体的文字,还有学生爱听的优美的背景音乐,以及一些好看的动画效果。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给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学生易于接受,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当学生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教师就要将“大”任务进行有效分解,设计成一个个“小”的任务,用一个个“任务”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学习网页设计。通过创设和谐的探究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感性认识,并用一个个小“任务”贯穿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操作实践,学生便会积极投入课堂学习活动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任务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 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最终让学生不仅获取必备知识,还提高综合素质,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如在学习Excel函数时,教师要从学生最熟悉的求班级学生总分、平均分等问题入手,通过任务驱动,首先让学生自己将准备好的有关成绩的Excel表展示出来,要求学生算出全班的总分、平均分、班级前20名的平均分等,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了解有关Excel中的函数基本问题,让学生自己操作实践,然后教师进行教学演示。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演示操作,最后归纳总结,学生不仅学会分步使用有关函数,还学会利用鼠标快速“拖拉”的方法计算出各种类型成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任务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所提任务的难易度,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主探究。

通过演示练习,给予合理评价 教师的演示教学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与归纳,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形成有机的知识整体。当然,学生的“演示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自主学习、教师演示等过程,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并利用所学知识去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时教师不妨设计几道不同类型的操作实践题,让学生走上讲台,通过演示练习展示所学的成果。学生的演示过程,不仅让教师了解学生所学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教学策略;同时在演示过程中如出现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学生互帮,让其他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当学生演示练习完毕后,教师要给予及时合理的评价,指出成功和不足甚至是错误的地方。当然,对于实践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要适当降低难度,及时给予引导,克服学生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操作完成后给予鼓励,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慢慢主动起来。

3 结语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有创造性的学科,课堂教学方法也多种多样。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演示的课堂教学方法,正在被大部分教师所接受。实践证明: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让教师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大大降低课堂的无效劳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艾奉平.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1(9).

篇10

[关键词] 散打 意识 意志品质 培养

1.前言

现代散打运动中,在具备了一定的技术运动水平基础后,意识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意识对散打比赛中技术水平的发挥,战术的运用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散打运动员必需具备过人的坚强意志才能完成训练任务,并最终取得比赛胜利。长期的艰苦训练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去承受。赛中、赛后,伤痛的折磨,失败的压力更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宋支撑。良好的意志品质足训练的保证,也是比赛的关键,因此培养散手运动员良好的意志品质至关重要。

2.散打意识的分类

散打意识可分为主动意识、距离意识和战术意识三类,而三者之间又是紧密联系的,决不能孤立地谈其中任何一个问题。

2.1 主动意识

主动意识是距离意识和战术意识的基础。它与正确的指导思想有关,即指运动员利用一切时机采取各种可能的方法迅速进攻对方或积极进行控制、反控制,它体现了意识的主动性和威胁性,在得分取胜的保证下特别强调进攻的使用率。当然不可盲目的进攻,否则会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距离意识是主动意识的具体反映,它与进攻效果有着密切关系。有时出拳或出腿距离对手相差几厘米,则没有击中对方,反而漏出自己的破绽,失去主动权,被对方反击,这样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

2.2 战术意识

战术意识是主动意识和距离意识的综合和集中反映,是各种进攻的防守方法经过实践分析总结,并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形成的一套或几套的战术手段。

3.散打意识的训练

散打意识有灵感的一面,但重要的是有其基础的一面,如果单纯的偏重技术训练而忽视有针对性有目的的训练技术和如何使用技术的意识训练,在比赛中就不能充分发挥已掌握的技术水平,而消耗体力。当然不重视技术,就没有实力基础和保证。所以意识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不能脱节,必须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1 主动意识训练

首先在确定运动员的技术风格的技术组合时,要根据其条件(身体素质、技术、性格、发展、贯彻积极主动的指导思想,使训练围绕着树立鲜明的技术风格的主体来进行。另外,要将理论和技术训练相结合,充分认识到培养主动意识的目的,在技术训练中一定要采取全面细致的方法,为运动员贯彻主动意识提供充分的物质条件。在练习中,采取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方法,使其逐步具备主动进攻意识的能力。经过训练可使主动进攻意识从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方法,使其逐步具备主动进攻意识的能力。

3.2 距离意识训练

各种拳法击中目标的距离训练各种腿法击中目标的距离训练应作为距离意识训练重要内容。在训练中应要求运动员对距离感要目的性强,击中目标为力量大,命中率高,养成能随时用大力量击中目标的能力,在比赛中就可以发挥出更大的威力。

3.3 战术意识训练

战术意识训练就是要求运动员根据自己风格和技术特点及技术能力。针对各种拳法、腿法的各个带有规律性的优点与弱点,制定出成套的对付办法,即编出对付某一技击的弱点的组合技术动作,并将具体制定的方法安排在训练中加以掌握熟练。值得强调的是战术的内容是复杂的,在实践中战术变化是随时和经常的,它需要运动员加强对各种组合及各种战术的理解和熟悉,以提高判断和思维能力,将意识训练与临场的反应有机结合起来。例如,以左右直拳接后腿低踹接转接转体90度侧踹落地后辙拉急速向前下蹬抱脚前后摔为例,右架为例,即以左为虚拳试探对方,如对方回拳时漏出破绽,则应建迅争出右拳击中对方。如没有破绽就即时出腿低踹。这样,在场上就会自己掌握主动,使对手按照你的意识来,这个过程也就是进攻防守相结合的战术过程,如将这种意识安排在技术训练中,运动员就人对这一组合,战术有备无患,心中有数。其实,实力是指相持对抗回合的能力。在战术意识的作用下,使运动员技术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威胁性也必然加大。散打战术的内容是很多的,我们必须了解和熟悉的大致有:直攻战术、强攻战术、迂回战术、突袭战术、反击战术、边线战术、体力战术、心理战术等。

4.意志品质的培养

散打意志品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众所周知,武术散打运动训练有一定的艰苦性,比赛甚至有它一定的“残醋性”。作为一个合格的散打运动员,一定要培养他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

4.1 培养运动员具有远大的目标和高尚的道德情感

武术散打,属搏击项目,更要求运动员具高尚的道德情感,崇尚武德,成为精神的强者。因为道德情感又是推动整个武术散打运动健康、顺利、发展的原动力。因此,每一个散打教练员,都必须把培养运动员具有远大的目标和高尚的道德情感作为培养意志品质的第一着手点。

4.2 在训练和比赛中,使运动员得到意志的培养

训练和比赛是运动员的主要内容,所以,在这一过程中,意志培养必须做到长期性和系统性。长期性,是指在运动员训练的每一阶段和每一次比赛,教练员都必须有意识地激励和要求运动员表现出处觉、坚韧、勇敢、顽强、果断的意品质,特别在遇到困难时。因为意识只能在克服因难中表现,也只能在克服困难中不断得到锻炼。系统性,是指教练员必须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使运动员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进一步锻炼意志的决心,其具体措施如下:

1)榜样激励法:把具有良好意志品质的优秀运动员作为榜样。正确引导,激励运动员产生效仿,学习的愿望。

2)循序渐进法:对运动员意志品质的要求必须从低到高,从易到逐渐加大度,使运动员的意志品质越来越坚强。若操之过急,只会适得其反。

3)刺激法:通过大强度、大运动量的机体刺激和有意识设置的不利环境的外部刺激,以及艰苦状态下的心理刺激方法,使运动员意志得到更大程度的磨练,使其具有钢铁般的意志,以适应散打比赛的需要。

4)勉励法:当运动员经过努力,克服困难时或面对失败所表现出良好的意志品质时,教练员都必须及时地加以勉励,以增强运动员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接受困难挑战的勇气。

5)强制法:通过一系列严格的手段,要求运动员完成各种任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培养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感,塑造他们良好的行为规范,提高其自制能力。

4.3 注意运动员意志自我培养习惯的养成

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运动员是内因,也是主体。所以,运动员意志品质的自我培养非常重要。运动员必须注意品质培养过程中与教练配合的主动性,因为外因必须通过外因才能起作用。这样,也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训练与比赛中,运动员必须养成自我监督、自我要求和自我命令(暗示)的习惯。客观评价和总结每一阶段自己意志的强弱,对薄弱环节自觉加以检讨,以利提高。

4.4 因人而异

有的放矢加以培养。对于十分执拗,顽固的运动员,应从自觉性,目的性和原则性方面着手培养,使他们理解固执与顽强的区别。对胆小、犹豫不决的运动员要从培养他们大胆、勇敢、果断的品质着手。对于十分冒失而轻率决定的运动员,要从培养他们沉着、耐心的品质着手,使他们理解勇敢与蛮干、轻率的区别。对于过分活跃和缺乏自制力的运动员,要从提高他们的自制能力着手,使他们明白自制力是成功者所必备的素养。对于缺乏毅力的运动员,应从激发他们坚韧不拨的精神着手,使他们明白缺乏毅力,不管从事何种工作,都将一事无成。

5.结论

散打运动员的意图训练和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它卸整个训练过程有重要地位。目前,我们要在头脑中建立整体观。在加强技术训练的同时也要加强其它各个方面综合素质的训练与培养。

参考文献: